兽医临床诊断学概论范例6篇

兽医临床诊断学概论

兽医临床诊断学概论范文1

关键词 兽医临床诊断学;师生关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320-02

兽医临床诊断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具有实践性强,与生产实践联系密切等特点。作为一门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课程,兽医临床诊断学重点为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和兽医传染病学等临床课程提供诊断疾病的方法和基本理论。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范畴引入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改善兽医临床诊断学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各执一方的客观现状,而且对充分挖掘兽医临床诊断学的课程优势,科学定位兽医临床诊断学在动物医学专业中的角色地位,充分发挥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桥梁作用,对提高学生的临床诊断技能、培养高质量学科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概况和特点

1.1 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的指导思想

兽医临床诊断学是研究诊断动物疾病的方法和理论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运用兽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借助现代影像技术和生物技术对动物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由于在学习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时,学生还没接触其他临床课程,只能运用已学的兽医病理学和动物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对临床上的疾病做出一定的解释。因此,指导学生如何接触动物,掌握各种动物的保定方法,运用临床检查的有效方法和熟练技术检查患病动物,获得对诊断有价值的资料,进而了解这些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1]。同时,通过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学习,还要培养学生掌握常见实验室诊断和特殊检查技术,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做出客观评价。

1.2 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教学内容

兽医临床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方法学、症状学和建立诊断的方法论3个部分。方法学部分是指为了获取临床诊断的症状和资料,兽医在临床实践中采取的检查方法。研究这些诊断方法的理论、操作、适应症及注意事项的科学称为方法学。症状学是指根据不同病症的发病症状及临床表现对疾病进行识别,并对其发病机制进行研究,从而进行确诊和治疗。在实际的诊断过程中,往往从发病症状入手对疾病进行诊断。在问诊过程中,要仔细询问和观察症状,做出准确判断。在根据症状进行判断的过程中,要注意同一种疾病可能由于个体差异、环境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也有可能不同疾病表现出相同的症状。因此,症状只是确诊和治疗的依据,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到准确诊断。

1.3 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教学目标和评价

动物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动物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及相关部门从事动物疫病诊疗、防疫检疫、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兽医临床诊断学作为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不但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诊断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还要使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和提高,为从事动物疾病防治工作创造先决的和必要的条件。

通过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学习,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应掌握兽医临床兽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动物疾病致病因素、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的规律及畜禽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基本知识。具备扎实的病因分析、疾病防治对策的制定与实施技能及实验室检验、常规与特殊诊断、药物的正确使用与开发、动物检疫、兽医卫检等技能。

2 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定位

2.1 功能性关系

功能性关系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建立在满足某种外在的个体或社会的功能性目的。教师的责任和目的是作为社会代表,将人类积累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2]。学生则作为个体,将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作为自己的根本目的。在教与学的责任束缚下,教师和学生本身的个性和自我被隐藏在社会角色之下,使彼此之间失去了本源性的真诚和信任,因此,彼此不能将对方作为完整意义上的“人”来对待,尤其是当教师被名师、专家和学者等各种光环照耀时,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则受到了限制。

当前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绝大部分学生对此课程很感兴趣,并抱有很高的期望,都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兽医。而他们中绝大部分人却没有意识到临床兽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和不断总结,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兽医。这些对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抱有很高期望的学生,当在学习过程中达不到预定的期望值时,很容易产生失望甚至抵触情绪。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怕脏怕累,不喜欢生产实践,对兽医临床诊断课表现出了“厌学”情绪,导致教学效果下降。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当教师在讲课时,自己却在下面看英语、计算机或其他专业课本,甚至是发短信和玩手机[3]。解决此类问题,提高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最终要落实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2.2 双重主体关系

传统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只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教授。教师是知识和技能的源泉,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则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是教学的客体,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生命主体。因此,教师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于临床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作为兽医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尤其是当授课教师受传统“师徒”模式的影响后,学生往往被置于客体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师生关系就变为绝对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而现代教育价值观认为,教育不仅仅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在于使一个人在德、智、体,以及情感和伦理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完善的人[4]。师生之间首要的不是作为角色扮演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而是作为有个人情感的教师与有个性的学生间的关系,这就要求师生关系实现由功能性关系向双重主体关系转变。在这一关系下,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是一种真诚的交流和积极的对话,教学的过程并不是为了教而授,为学而受,交流本身才是目的。

2.3 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是教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为了顺利开展教学工作,首先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主客体向双重主体转变过程中,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要改变以往师生之间的关系,打破旧有观念的束缚,从师生互相尊重,良好沟通的观点出发,构建一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其创新能力、提高实践能力的平等、互敬、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角色,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师生处于真正平等的地位。这样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将逐渐摆脱传统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中单纯知识传递模式的束缚,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的提高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效果。

3 在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过程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

3.1 用“爱”构建双重主体性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著名的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倡导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也必须以爱为前提。在教育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师生双重主体性特征,以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内容为载体,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中心,构建平等、民主、开放、合作的和谐师生关系。这种用爱构建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平等互爱的双重主体关系[5-6]。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彼此接纳,彼此沟通,相互激励,共同提高。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从教师那儿感受到的是中肯的提醒、热情的鼓励和有效的点拨。学生喜欢老师,乐于向教师倾诉自己学习甚至是生活上的喜与忧,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7]。实践证明,热爱学生的教师必将获得学生的热爱,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上,可以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在这种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模式下,教师看到的将是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3.2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加强师生交流

在当前信息对称化的整体教育环境下,教师和学生拥有均等的学习机会,都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大量所需的信息,在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兽医临床诊断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和谐师生关系构建更需要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情境,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课堂和课间时间,加强与学生沟通[8]。因为真诚的沟通与交流是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通过中学教育,大学生已初步建立起了个体化的认识体系框架,他们已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其批判性和选择性已有较大的发展。大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不只是一种单纯的交流过程,更是一种思想碰撞的过程。只有在平等、自由的师生双重主体模式下,师生之间的交流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室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会直接影响到各种教学活动的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建构和谐互动的教学情境,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全方位的交流,可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9-10]。

3.3 在实践教学中构建和谐的互动模式

古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探讨科学规律。教师要虚心从学生身上学习其优点,及时对学生的要求进行调查和分析,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满足学生的要求,提高自身的能力。

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实践教学,除了要求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产实践中,还要促进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在兽医临床诊断学实践教学过程中,病例教学是宝贵的教学资源,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与之相适应的典型病例,以病例为中心开展互动的教学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教学效果,是促进动物医学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和谐师生关系不但能影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且能帮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建立和谐的同事关系。从事动物医学教育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重视塑造新时期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杰出的兽医科技人才。

4 参考文献

[1] 段发敏.刍议新时期下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信任效能的发挥[J].改革与开放,2012(16):168-169.

[2] 高飞.“我和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S2):234-235.

[3] 王丽丽.新时期构建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2(6):60-61.

[4] 梁占学,王俊东,李宏全,等.病例教学法在《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335-338.

[5] 胡永灵,曾元根.素质教育观念下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应用[J].高等农业教育,2011(7):44-46.

[6] 李红春,王大双.构建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75-76.

[7] 孙东波,武瑞.《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5):149-150

[8] 崔一,孙东波,武瑞,等.《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中《兽医药理学》内容的引入与建议[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9):39-40.

兽医临床诊断学概论范文2

兽医病理诊断技术是现在动物疾病研究、治疗与控制的常用技术,不仅在动物疾病的诊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在解决动物医疗纠纷事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病理学诊断技术检验的结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可为动物疾病的研究提供明确的方向,同时病理学诊断技术具有经济适用的特点,技术较易掌握,在实际诊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将对病理诊断技术以及兽医病理诊断技术在诊治中的作用做简单介绍。

1 病理诊断技术

兽医病理诊断技术是利用病理学原理与技术,对动物疾病组织或是患有疾病的动物尸体进行病理学检查,再依据形态学的观察与判断得出疾病诊断的技术。因为病理学诊断技术是通过宏观的病变观察配合微观的疾病特征,做出的诊断结论,因此相比于通过动物疾病临床症状与疾病时动物生理体征分析得到的临床诊断结论,更具有直观的指导意义,对于动物疾病的成因,以及未来的发展状况,只有将病理学诊断与疾病的临床特征等有效的联系在一起,才能得出最终的、科学的、较为准确的确诊结果,因而,病理诊断又时常被称作最终诊断。

2 兽医病理诊断技术在诊治中的作用

2.1 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兽医病理诊断技术是通过用眼睛直观的对动物体征病变观测,可依据动物器官、组织与细胞形态的变化,以及外在体征变化判断出动物患病的类型与性质。例如:当鸡患法氏囊病时,会造成法氏囊内黏膜出血,胸肌、腿肌弥散性出血,排黄白色粪便等,这些都是法氏囊病的特征性病变,当患脑脊髓炎时,会出现点头、后退等外在体征表现,这就属于特征性中的行为特征,诸如此类的案例还有很多,动物的大多疾病都有此类典型的特征病变行为,通过对这些疾病体征变化的观察与研究,可大致确诊动物疾病的类型。病理诊断有很强的实践性,其特点是具有较快的诊断速度、技术易于了解掌握、极少会受到场地的限制等,病理诊断技术在目前是兽医对动物疾病进行诊断的主要手段。

2.2 为动物疾病的诊断与研究指明方向

动物疾病的类型非常多,当动物患病时,较为常规的做法一般为先做流行病学调查,之后在对临床症状观察,最后做病理解剖,通过此三项,初步诊断动物患有疾病的种类,从而制定大概的诊疗与研究方向,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观察这两项工作,会受到众多因素的限制。病理解剖技术可通过动物已经发生病变的观察进行初步的诊断,在有典型病理变化时就可以确诊,如果没有典型特征病变,只能根据已经表现出来的病变,列出可能的患病类型,在根据更详细的因素或是其他资料,进行仔细的排查,从而缩小疾病种类的范围,为研究提供一个大致的方向。

2.3 为动物医疗纠纷的医学鉴定提供技术支持

兽医临床诊断学概论范文3

兽医内科学;案例式教学法;教学方式;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摘要:

兽医内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兽医内科学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法,能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应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就案例式教学法在兽医内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旨在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兽医内科学是研究动物非传染性内部器官/系统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和中毒性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综合性临床学科。兽医内科学涉及面广、整体性强,是兽医临床学中各学科的基础和主干课程,并与它们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同时,兽医内科学也是国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重要部分,学好内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临床门诊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力也关系到能否通过国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成为一名合格的兽医师。传统的兽医内科学教学只是教师授课与板书、多媒体相结合,教师从概述到病因、发病机理、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等过程进行讲述,缺乏师生互动性,学生上课缺少主动性,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不了解,学生不能发挥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虽然考试成绩尚可,但是临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欠缺,缺乏临床诊断思维能力,对常见病的初步诊断和治疗的知识模糊;因此,提高兽医内科学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使学生主动掌握临床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是每个兽医内科学教师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模拟真实的事例,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体验、分析和决策,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2]。该教学方式具有明确的目标性、深刻的启发性、突出的实践性、充分的自主性和较强的综合性,与传统理论教学“授人以鱼”的教学方式相比,案例式教学更注重“授人以渔”。因此,笔者着手在兽医内科学这门专业课程实施案例式教学方法,打破以前单纯“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以案例来论证理论,从源头设计方案、在课堂实践中实施、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问题、不断充实完善方案等等方面入手,着重在于探索如何设计出更为符合兽医内科学课程特点的案例式教学方法,使兽医内科学的教学更为生动活泼,促进兽医内科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案例式教学的实施方法

案例的设计案例式教学中病例的恰当选择是成功的关键,并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主要可遵循以下原则。

1.1紧扣《国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病例选择要有利于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重点围绕考试大纲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对病例进行分析,明确鉴别要点,分析辩证要点,学习药剂的运用,提高临床技能。

1.2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兽医内科学课时有限,教学内容多,教学对象是本科生,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临床常见病的诊治。复杂疑难杂症病例不仅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且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编排一般先易后难,逐步深入。

1.3丰富多彩,激发兴趣病例的选择要具有多样性,可以是国内外经典兽医内科学书籍中介绍的病例,可以是成功诊治病例或失败病例,可以是完整的诊治具备的病例或有侧重的不完整的病例,可以是文字图片形式或视频形式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某些知名兽医专家的微博或网站中下载相关病例。如日本的《兽医杜立德》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兽医的电视剧,选取电视中典型兽医内科学的镜头和片段,制作多媒体课件,请学生寻找诊断线索,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兽医内科学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总之,医案的选择不仅是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更要有利于拓展学生临床思维。

2教学的组织

教学实施方法可有三种形式:以讲述为主插入案例分析(主要用于教学初期);以问题为主导引入案例分析(主要用于教学中期);以案例为中心组织小组讨论(主要用于教学后期)。而对以案例为中心组织小组讨论,则需要精心准备。授课前制订确切的课程进展计划,由于案例资料大多与教材内容不完全一致,提前1周将准备的案例资料提供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预习准备时间,结合案例资料进行相关知识的查阅、讨论和预解答。授课时,教师首先简单介绍讲授章节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然后为学生提供讨论案例,学生结合正常和基本病变部分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对病历资料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在整个教授过程中,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逐步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地对案例资料进行分析,提出探讨的主线。学生们通过前期预习和查阅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逐一解决提出的问题,并初步掌握案例所在章节的重点内容。对于学生回答不完全或者是存在争论和分歧的问题,教师从专业角度引领学生逐步理顺问题的关键点,使问题答案明确。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问题的解答,教师在无形中将本节内容的知识点教授给学生,学生在热烈的探讨中较全面地掌握兽医内科学知识,同时熟悉相关课程的专业知识。随后,教师针对案例进行的总结就是对该章节内容的系统复习。

3案例教学法在兽医内科学中应用举例

3.1以讲述为主插入案例分析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讲解为例:大叶性肺炎是以支气管和肺泡内充满大量纤维蛋白性渗出物为特征的急性炎症,又称纤维素性肺炎。病变起始于局部肺泡并迅速波及肺脏的整个或多个大叶,临床上以稽留热、流铁锈色鼻液、肺部出现广泛浊音区和定型经过为特征。胸部听诊和X线检查结果均随病程的变化而变化。小叶性肺炎由非特异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以细支气管和肺泡内浆液渗出和上皮细胞脱落为特征的炎症。由于肺泡内积聚由脱落的上皮细胞、血浆和白细胞等组成的卡他性渗出物,因而又称卡他性肺炎。炎症首先始于支气管,继而蔓延到细支气管及其所属的个别或多个肺小叶,临床上以弛张热或间歇热,咳嗽、呼吸数增多,叩诊有局灶性浊音区,听诊有啰音间或捻发音等为特征。X线检查肺野为大小不等的小片状云雾样阴影。此时插入如下病例。病例1:马,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流黏液性鼻液,体温40.1℃,叩诊胸区出现灶性浊音区,胸部听诊有湿啰音,病灶部位肺泡呼吸音减弱。本病最可能的诊断结果是什么?病马的热型最可能的表现是什么?病马的X线检查最可能出现什么影像?病例2:中国荷斯坦奶牛,4岁。主诉最近几天精神沉郁,心跳加快,食欲下降,反刍、嗳气减少,瘤胃蠕动无力,瘤胃内容物黏硬。咳嗽明显,流浆液性鼻液,喘气,耳尖、角尖发烫,越来越严重。若体温一直维持在41.2~42.0℃之间,肺部听诊左侧肺脏肺泡呼吸音大面积消失,在肺脏中后部有明显支气管呼吸音和干啰音,该病的诊断结果是什么?该病叩诊检查结果应该是什么?该牛所流的鼻液最应该为什么状态?若进行血液常规检查,最可能出现的变化是什么?此时治疗应避免的措施是什么?病例3:犬,体重10kg,精神差,食欲下降。初流浆液性鼻液,随后流黏液性鼻液,痛性咳嗽,呼吸频率为40次/min,体温在40.0~41.5℃之间波动,叩诊胸区一侧肺脏出现灶性浊音区,胸部听诊有干啰音、湿啰音和捻发音,病灶部位肺泡呼吸音减弱。本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病犬最可能表现为什么热型?病犬的血常规检查最可能出现结果?卧位X射线拍片,显示什么影像?如果请你治疗,应避免的措施是什么?

3.2以问题为主导引入案例分析以营养代谢性疾病为例:在现代畜牧生产中,把以生产人类食品为主要目标的动物如奶牛的饲养纳入工业生产范畴,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物质生活的需要。但畜禽毕竟是一种活的有机体而不是机器,在工厂化生产中,在高产目标下,动物经常处于饲喂和管理方面不能适应高产目标所需要的特殊的生理性和代谢性要求的状态,很容易发生营养代谢紊乱。比如:奶牛在产犊后,是否会有特殊的生理性和代谢性要求?如果没有达到,是否会出现营养代谢紊乱?包括哪些种类的营养代谢紊乱?学生回答如“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障碍”,引出奶牛酮病。奶牛酮病是指奶牛在产犊后几天至几周内由于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失调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液、尿、乳中的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间断性地出现神经症状,在此处导出如下病例。病例1:中国荷斯坦奶牛,4岁,体重450kg,1周前顺产,现发现该牛精神沉郁,食欲下降,逐渐消瘦,乳汁减少。临床检查反刍减少、无力,瘤胃空虚,5min蠕动3次,且蠕动无力,粪便干,外覆黏液。常见分泌物,肿胀,尿液和乳汁起泡沫,煮乳汁和尿液时发现有烂苹果味。最应怀疑的疾病是什么?若要进一步确诊,最必要的检查项目是什么?该牛实验室检查,应该出现的一个重要实验室指标是什么?治疗该病,最有明显效果的措施是什么?要预防该病的发生,最常采用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此外,学生还可回答引发“矿物质代谢紊乱”,引出奶牛产后瘫痪。奶牛生产瘫痪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低血钙、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奶牛生产瘫痪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而且出现于一生中产奶量最高时期(5~8岁),此病大多数发生在顺产后的3d内(多发生在产后12~48h)。在此处导出如下病例。病例2:高产奶牛顺产后出现知觉丧失,不能站立,首先应考虑哪种疾病?

3.3以案例为中心组织小组讨论例如,在兽医内科学教学后期,中毒性疾病是国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重要考点,也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但学生对各种毒物中毒的病因及症状不易区分,此处可以多留一些时间,插入病案进行讨论。首先介绍各种毒物中毒,然后插入如下病例。病例1:奶牛食入大量刚收割的青绿饲料,突然出现流涎、腹泻、腹痛、肌肉震颤、瞳孔缩小,据此症状,最有可能发生的疾病是什么?组织学生对病例进行讨论,设定问题进行回答,如病例1中病史提示什么?症状提示什么?通过病史和症状讨论该病的病因是什么等等。“流涎、腹泻和腹痛、瞳孔缩小”为M样症兴奋,“肌肉震颤”为N样症状,根据这些临诊症状,结合可能接触有机磷农药的病史“食入大量刚收割的青绿饲料”,即可做出有机磷中毒的初步诊断。另一种农药———有机氟中毒时,出现的症状是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和心血管系统障碍。青绿饲料在经过不恰当的堆放和蒸煮后,或者施用硝酸盐后才会使动物出现亚硝酸盐中毒,并且亚硝酸盐中毒时表现的症状为可视黏膜发绀、呕吐、血液颜色黯黑和呼吸困难。如果采食的是富含氰苷的青绿饲料而引起的氢氰酸中毒,那么动物所呈现的症状则应该是极度不安、张口伸颈、四肢强直痉挛、呼气有杏仁味、血液颜色呈鲜红色和病程短等。如果是霉菌毒素中毒,则应该是饲喂一段时间后才会出现中毒症状。各种霉菌毒素的中毒症状均不相同,也和题干所提示的症状不符。瘤胃酸中毒则是由于食入大量谷物或者精料,且症状也不相符。这样通过相应病例的讨论,学生可能对中毒性疾病的重点就有所把握。

4案例式教学的效果

案例式教学是由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完成,因而进行案例式教学的课堂既是学生各抒己见的考场,也是教师展现知识与才华的舞台。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相比,案例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4.1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案例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深刻体会到“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内涵。教师想要讲好一堂课,必须要同时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以及较强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较高的临床技术水平,同时不断地接受继续再教育,不断更新知识,充实自己,并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学科领域内的新观点、新技术以及与专业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梳理学生的不同观点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由此,使教师的教学艺术得到很大的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教学相长”的教学方式。

4.2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案例式教学中,教师是其中的一分子,学生更是其中重要的角色。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似乎已不能适应当代的大学教育。使用案例式教学法,通过课堂上的讨论,改变了传统兽医内科学课堂呆板的讲解形式。内科学理论讲述的大多都是枯燥的看不到的东西,案例式教学法能让学生看得见、听得懂,使学生易记、易学,增加了内科理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4.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案例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把兴趣集中到进行案例讨论的各个环节,锻炼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分组讨论。进行分组讨论准备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综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进行病案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听取不同小组的不同见解,一方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分析疾病,另一方面可以使其感受到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差距,提高其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

4.4锻炼学生的兽医内科学的辩证思维能力学生通过课前对病例的认真研习,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一方面使学生能将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学生的内科辩证思维能力。尤其在分组讨论的准备环节,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对病例所涉病症的兽医内科学理论及相关知识点要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在讨论过程中不断巩固所学的兽医内科学理论及相关知识点,同时在分析中又锻炼了学生的兽医内科学辩证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对病例连贯的综合讨论和讲解,让学生能真实、完整地掌握现代兽医内科学诊疗的完整程序,感受到兽医内科学治疗方法的确切疗效,并激发学生学习兽医内科学的兴趣,增强对学习的信心。

4.5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使教师由“教”向“导”进行转化,即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以“主体”的身份更加注重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案例式教学法使枯燥、深奥的理论知识富有了趣味性、生动性,变得易学、易记,同时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真正变成了课堂的主人,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兽医内科学时感到轻松、直观、有临证感,并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5小结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故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既能掌握基本、必需的知识,又能获得主动学习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开展兽医内科学案例式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目的是转变“以课本、教师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解决学生“高分低能”(理论考试分数较高,但临床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际沟通能力较弱),进而提高兽医内科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家畜内科学[M].4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兽医临床诊断学概论范文4

期末考试历来是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占总成绩的70%,后改为60%。但对于一门强调实践,注重应用的兽医主干课程来说,这一比例仍然为高。兽医临床诊断学的理想考评方式应该是渗透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即注重平时,而期末考试仅为一次普通的练兵。当然,即便是普通的练兵,也要最大程度地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在立足传统题型的基础上,广泛采用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题型。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题源于实践,出自专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这样的考核,既实现了课程的部分考核,又实现了执业考试前的一次“专题”练兵,对提高学生兽医临床诊断学综合能力大有裨益。另外,传统题型也要进行改进,加大启发题型、分析题型和综合应用题型的比例,充分调动学生专业综合素质。期末考试虽然比例降低,但低于50分(期末考试总分为100分)将不能参加课程综合成绩的评定,即所谓的“比例降低,标准不变”。

二、平时成绩

在新的考评体系中,平时成绩是主体组成部分,分类最细,考核最严,与传统所谓的平时成绩存在本质的区别。平时成绩的评定包括课堂提问、推理测试、实验考核、实习考核、自学考核和综合抽考六个部分,每部分都有所侧重,且都有详细的考核记录,做到有据可查,从而避免不必要的人情分。平时成绩的比重虽然增加到总成绩的70%,但是在要求上却更为严格,六项考核均需达到该单项考核成绩的60%及其以上,才算通过,否则不予参加课程成绩总评。单项考核不及格者可安排一次补考,补考仍不及格者,记为不及格。这就是所谓的“比例升高,标准更高”。

1.课堂提问课堂提问包括课前提问、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三部分。课前提问是指在讲解新内容之前,就上次课主要内容做一简要回顾。其“温故”的目的是为了“知新”,引出本次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课堂提问是指在知识讲解过程中,就某一重要概念、重要问题做一提问,其目的之一为了考查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目的之二是为了调动课堂气氛,引出重要问题的关注点。课堂讨论是指就某一重要问题、热点问题或有观点分歧的问题展开讨论,讨论考查的不是观点的正确与否,而是所持观点与其论据的符合度。无论哪种形式的提问,都是为课堂的有趣、有序进行而设置的。与课堂毫无关联,而单纯以考查学生基本知识的提问,除了好给平时成绩外,并无实际用处,是我们所不提倡的。因此,课堂提问既可以作为考核学生的重要方式,也可以作为生动课堂的助推剂。

2.推理测试推理测试是新开创的一种新型考核方式,旨在考查学生诊断推理能力。兽医临床诊断犹如断案推理,不仅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丰富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需要严谨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而推理测试题正是为考查学生这些能力而设。推理测试题来源于生产实践,整合于典型病理报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思维,使其步入有序思考的程序,从而得出正确的诊断。推理测试最终将建立测试题库和测试系统,让学生能够随机选题,且提供参考答案和分析推理步骤。该考核内容要求学生随机抽取一题,根据题干提供的影像资料和文字资料做出正确诊断,并提出恰当的分析过程。考核时,全班统一组织,教师现场点评,这样既保证了考核的公平性,又有利于大家共同学习,扩大了考核的正面影响。

3.实验考核实验课是培养学生临床操作能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必须进行全面改革。新的实验考核方式将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即每班分成四组,每组由7~8名同学组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称之为“竞争与考核相统一”的考核方式。考核时两组同时进行,每组选派代表参加,考核项目相同(如牛脉搏数的测定),比如优胜组得80分,而另一组得分只能依据差距得低于优胜组相应的分数。这样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激发大家为团队而战的信念,从而努力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同组成员也会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施以援手,共同提高。为了保证每个人都参与,都能达到教学要求,规定每组每次选派的代表由对方组成员随机抽取。实验共10次20个学时,每次2分,任何一次实验考核不通过都讲影响到总成绩的评定。

4.实习考核实习即为课程实习,是指集中一周时间进行的实验室诊断综合实验。传统的课程实习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等。但实验材料均取自健康动物,仅是为了学习实验室操作基础,起不到真正的临床诊断作用。新的实习方案拟由学生制定,内容包括病例复制、样品采集、实验室检测及结果分析四部分,但选测指标仍以血液检查和尿液检查等为主。考核仍以团队为单元进行,考核内容包括考勤、团队合作、集体讨论和结果分析,每项内容5分,共计20分。团队合作主要考查任务分工的合理性,集体讨论主要考核方案制定的合理性以及成员之间协作的一致性,而结果分析主要考查分析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每一项考核都选派1~2名同学做公开汇报,由指导教师和其他组组长共同评判,而且每次选派的人选不能相同。

5.自学考核现行的《兽医临床诊断学》教材,都增加了常见临床症状这一章,虽然对学生深入了解症状本质具有重要作用,但限于课程学时,不宜深讲。因此,需要学生自学,然后通过症状抽考的方式检验其学习效果,并计入平时成绩。考核时,学生随机选取两个症状图片,说出症状的名称,并分析症状产生的原因及其具有的临床意义。通过这样的考核,不但能够督促学生深入学习兽医临床诊断学三大内容之一的症状学,而且利于模拟临床病例分析,提高学生的诊疗水平。如此,自学与讲解相结合,能够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6.综合抽考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随机抽取一道操作题目,边操作边解释操作要点,操作完毕后,还要回答教师的随机提问。这样既可以考查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又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论复述能力,还能够考查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综上所述,6种考核方式构成了平时成绩的考评体系,既突出了临床操作能力,又强调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对促进课程学习,提高学生诊疗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附加考核

该考核内容虽“凌驾于”总成绩之上,但需严格遵循“附加但不乱加”的指导原则,从而保证成绩评定的公平性。附加成绩的评定主要依据学生对课程建设做出的贡献(如协助制作网页、资料库、课件或试题库等),或对课程建设提出的建设性意见被采纳,或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中肯意见。所做的贡献或所提的意见都将记录于打分表,作为给分的依据。

四、综合考评的组织与实施

综合考评的关键在于给分有依据,因此需建立完备的打分档案。当然,该表只是综合的打分表,每项打分还备有详细的支撑材料,以便学生、学院及学校查阅。期末考试按照学校要求统一进行,而平时考核依据种类的不同区别对待。课堂提问,主要在17次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推理测试,选择适当时间集中或分批次完成;实验考核在实验课上完成;实习考核在一周的课程实习中完成;自学考核,在课程学习一半后选择适当时间集中考核;而综合抽考一般在课程实习之后进行。

兽医临床诊断学概论范文5

关键词:小反刍兽疫 临床症状 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b)-0237-01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陆续出现了小反刍兽疫的病情,造成养羊的大量死亡,从而给养殖户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对此,相关部门对活羊跨省调运实施了禁止等防控手段,以此来预防小反刍兽疫病的蔓延。在此基础上,该文针对小反刍兽疫的概念,从该兽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角度展开分析,从而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促进我国养羊业的健康发展。

1 小反刍兽疫的概念

小反刍兽疫也被称为羊瘟,主要病原为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作为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发热、肺炎、口炎、腹泻等。绵羊和山羊容易感染小反刍兽疫病,其中,山羊的发病率以及病死率都相对较高。因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小反刍兽疫归为需要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对于我国来说,该疫病属于一类动物疫病。

2 流行病学特征

对于小反刍兽疫病来说,绵羊和山羊是仅有的自然宿主,而且相对于绵羊,山羊感染该疫病的可能性更大,同时临床症状也相对严重。在山羊中,不同品种对于小反刍兽疫的感染性存在一定山羊,比如,长角大羚羊、野山羊、东方盘羊等就容易感染发病。

在传播途径上,小反刍兽疫可以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传播,呼吸道和消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该病在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不过多发于干燥寒冷季节以及多雨季节。在病羊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存在大量病毒,而且接触病毒污染后的圈舍、用具、饲料、饮水等,也可能出现间接感染的情况。小反刍兽疫的潜伏期通常在4~6d,少数情况下能达到10d左右。该病会造成腹泻、呼吸困难以及流产,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死亡。因为该病的病毒为有囊膜病毒,而且在自然环境下没有较强的抵抗力,所以只需维持1h的50℃环境就能消灭该病毒。同时,在pH值大于11或者低于4的情况,该病毒也会失去活性。醇和常规清洁剂也能够杀灭该病毒,包括2%浓度的火碱和苯酚都可以来有效消毒。

3 临床症状

在感染小反刍兽疫病后,山羊的临床症状相对明显,而绵羊症状则比较轻微。病羊一般会突然发热,经2~3d后,体温可以升高41℃左右。发热持续时间大约为3d,发热后期也是死亡集中的阶段。在易感羊群中,小反刍兽疫的发病率一般会超过60%,病死率也在50%左右。发病初期出现水样鼻液,之后会形成大量的黏脓性鼻液,对鼻孔形成阻塞并导致呼吸不畅。眼睛流出分泌物,并产生眼结膜炎。病羊口腔内膜通常轻度充血,并且逐渐发展成糜烂状况。初期在下齿龈周边区域多出现小面积坏死,少数病羊会快速扩展到周边组织,比如齿垫、硬腭、舌等,坏死组织在脱落后将产生浅糜烂斑。同时,部分病羊口腔只会出现温和病变,而且在48h以内自行愈合,往往这类病羊可以较快地康复。大部分病羊会出现严重腹泻或者下痢的情况,并导致身体快速脱水,引起体重降低。怀孕母羊感染小反刍兽疫会造成流产。此外,一些特急性病例会在发热之后迅速死亡,并且没有其他临床症状,在对该类病羊进行剖检时,可以发现回盲肠瓣充血以及支气管肺炎等表现。

4 病理变化

在病理变化上,病羊口腔以及鼻腔黏膜通畅糜烂坏死;发生肺尖肺炎和支气管肺炎;部分病羊形成出血性或者坏死性肠炎,在盲肠、直肠以及结肠近端都呈现出条带状出血、充血,并出现斑马状条纹;部分病羊发生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形成肠系膜淋巴结水肿的情况,脾脏肿大并导致坏死病变情况的发生。

5 综合防治措施

5.1 加强管理

首先,在养殖场落实封闭式管理制度,彻底消毒养殖场的进出车辆、用具以及人员,禁止其他车辆和闲杂人员进入到养殖场内。其次,对于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尤其是禁止跨省调运活羊。在省内调运上,同样对动物检疫的相关规定认真执行,在购买或者出售羊只上严格依照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最后,对于小反刍兽疫区的饲草、饲料以及用具坚决不购买,更不能购买疫区的羊只或者样产品。此外,强化饲喂,将优质牧草提供给养羊,并且合理补充精料,促进羊只自身抵抗力的提升。

5.2 加强消毒

首先,构建完善的消毒设施,在养殖场大门口设立消毒池,消毒池长约4m,宽等同于大门宽度,深度在0.3m左右,将消毒液或者消毒粉剂放入消毒池中,并且按时予以更换,在进入车辆消毒上,主要利用石灰、2%的火碱等。在养殖场门口建立消毒通道,两侧以及顶部都要加装紫外线灯,并在底部设置消毒垫,在进入人员消毒上,可以采用百毒杀、过氧乙酸制剂、2%的火碱等。养殖区入口也需要设立消毒通道和更衣消毒室,以此来对进入养殖区的工作人员进行更衣、消毒。对于皮毛和仓库,应当在密闭环境下使用甲醛和高锰酸钾进行熏蒸消毒;第二,认真落实消毒制度,每周消毒养殖畜舍、粪污处理场地、场区通道、用具等一次。选择无毒或者低毒消毒剂来实行带畜消毒。在每批羊出栏之后,需要对羊舍彻底打扫,并予以消毒处理,大约6d后才能够接入新羊。粪便在堆积发酵之后才能运出储粪场,饲养人员应当勤洗澡、勤换衣,并且消毒处理衣物和鞋帽;第三,不能同时使用碱性和酸性等不同种类的消毒剂,最好交替使用;第四,在病死羊处理,严格实行国家畜医管理部门制定的规定,实施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措施,坚决禁止食用和倒卖病羊。

5.3 加强药物预防

首先,对养羊注射小反刍兽疫疫苗;其次,在养殖饲料中加入适量的中草药,比如板蓝根等,从而促进养羊抵抗力的提高;最后,实行肌肉注射羊全清的处理,做好辅助预防的准备。

5.4 加强疫情预报

对于存在疑似小反刍兽疫疫情,应当向地区动物防疫部门及时汇报,同时对羊只活动予以限制,严禁出场,并且协助动物防疫部门进行诊断处理。

5.5 疫情处置

在疫情处置上,执行“早、严、快”的原则,彻底消毒并坚决扑杀,对疫区严格封锁,从而防止扩散。

6 结语

加强调运动物的管理工作,同时提高基层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小反刍兽疫的诊断能力和水平,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置疑似疫情,消除疫情隐患。

参考文献

[1] 龙云凤、刘晓慧,周晓黎,等.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及防控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2,33(5):94-98.

兽医临床诊断学概论范文6

关键词:畜牧兽医 标本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S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150-01

标本是指将动物或植物的整体或局部进行一定的整理后,经过加工,保持其原始形态或特征,并保存在科研单位或学校的实验室中,供教学、科学研究或陈列参观用的实物。标本的制备与研究是一类重要的科学学科。标本兽类标本、鸟类标本、鱼类标本、昆虫类、植物标本、骨骼标本、虾蟹类标本、化石类标本等。标本在科学研究、教学、科普工作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畜牧兽医等学科的教学以及研究中标本是最为直观、生动的素材,能够给研究者,学习者最直接的感官刺激,使其在学科的学习中对研究对象有更为深刻的印象,不会发生凭空猜测所造成的错误或失误。

1、标本是科普工作的最佳助手

在我国的大中型城市,有许多不同特色的标本馆,成为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标本馆收藏了形形不同特色的标本供参观者学习。标本馆的建立能很好的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生动的标本吸引着居民参观、学习。以标本馆的方式对畜牧、兽医等科学常识进行科普宣传教育比起文字宣传的方式明显具有吸引力,能让人们在悠闲的休息时段汲取科普知识。

2、标本是畜牧、兽医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素材

畜牧兽医学科是十分贴近生活实际的学科,对于这类学科的学习不能单凭书本知识。仅学习书本知识,学生很难建立起对某些概念的形象,很难透彻的理解教学内容的全部过程。而采用标本这种方式,能够给学生建立起最为直观的观感,对于教学内容理解起来更加容易。以家畜解剖学为例,作为畜牧兽医类学科中一门重要的基础专业课,是对于本学科学生来说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形态学科,是本学科学生掌握实用性专业技术的不可缺少的专业课程。对于家畜解剖学的书本教学内容来说,其专业的名词术语较多,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并且需要记忆,因此学生单纯学习书本知识难免感到枯燥无味。

使用畜牧兽医标本可以完全改变这种状况,生动的器官标本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加深学生对内容的记忆,确实是一种优秀的教学素材。例如教师在讲授肺脏的形态结构时,采用肺支气管铸型标本,支气管的细小分支和血液循环的过程栩栩如生,一目了然,学生对于教师可能在讲解中漏掉的细节也能有较深的印象,能更加全面的理解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生动、有说服力,值得推广。当然,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也能展示直观的器官形象,同样能做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仅仅依靠多媒体展示,学习者距离器官较远,不能通过触摸等方式亲自感受到器官的形态,也在学生认知的方式上有所缺失。使用图谱也是一种常用的解剖教学手段,解剖图谱的覆盖内容多,使用面广泛.可提供畜牧兽医学学生研究者不同需求的学习参考资料。但是它同样不能给学生提供直观观感,不具有吸引力,由于其专业性显得尤为枯燥乏味。因此,标本是一种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知的最为全面的教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然采用现场解剖进行解剖教学是最生动直接的教学方式。它能让学生身历其境,直观清楚,各种感觉都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