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发展范例6篇

高层建筑发展

高层建筑发展范文1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

自1968年日本外交部大厦(地上36层,高度147m)建成以来,日本的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已有30年的历史了。随着强震记录的收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动力设计方法的不断完善以及建筑用钢材的发展,日本正迎接钢结构超高层建筑时代的到来。

1超高层建筑的现状

高度超过60m的建筑物,需受到日本建筑高层评委的评审,并通过建设大臣的认定后,方可允许建造。从日本《建筑通讯》上刊载的这些建筑物的有关数据资料,可以看出,除塔状构筑物及烟囱等以外,高度超过60m的建筑物,日本现在(1998年1月)有1000栋以上,其结构类型:纯钢结构(S结构)为60.6%;下部为钢-钢筋混凝土结构(SRC结构)、上部为S结构(S+SRC结构)为3.8%;SRC结构为21.3%(如图1),以RC(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住宅为主的建筑数量不断增加,且比率达13.9%。高度超过150m以上的建筑物,已有65栋,其中S结构占84.6%;下部为SRC结构、上部为S结构占6.2%;SRC结构占7.7%,从而可以看出超高层建筑以S结构为主的变化状况(如图2)。

图1受高层评委评审的全部建筑物

(1072栋)的结构类型

图2高度为150m以上的建筑

(65栋)的结构类型

把日本的超高层建筑按高度顺序由大到小进行20位的排列(排列表略),第20位的建筑最高高度为200m。如果看一下这些建筑物的结构特性,其主要的结构材料,全部是S结构。并在S结构中,配置了支撑系统及钢板抗震墙、带缝墙等,以减小强震或强风时的侧移变形。此外还增设了抗震装置。

2新材料的利用

在抗震设计中,一直以保证骨架结构的强度为重点。通过分析强震记录,发现强震时,仅是强度抵抗,并没有给予建筑物以充分的塑性变形能力。而塑性变形却可以吸收能量,减轻震害,这在抗震设计中,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对钢材性能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研制和开发出了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高性能钢材,同时,还开发出了新的高层结构体系。

2.1高性能钢

80年代后期,超高层建筑,大跨结构迅速发展,对钢材性能的要求也越多。主要包括有高强度,低屈强比,窄屈服幅等的耐震性能;可焊性,形状尺寸加工精度的施工方面的性能以及耐久性等。

2.1.1高张力钢

建筑用钢材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3所示。其屈服点在100~780N/mm2的范围,其中屈服点为400N/mm2的钢材,占一半以上。

图3钢材应力-应变曲线

1-780N钢;2-建筑结构用780N钢;

3-建筑结构用高性能590N钢;4-SN490;

5-SS400;6-极低屈服点钢

钢材屈服点的提高,在设计方面就需要保证结构的刚度要求,防止局部屈曲;在施工方面就要保证结构的可焊性。另一方面,在多震国,地震时确保结构建筑物的安全性是一个最大的课题。因此,高张力钢不仅要有很高的屈服点及抗拉强度,还要具备充分的塑性变形能力。从这些观点出发,1988~1992年间,日本开发研制了屈服点为590N/mm2的高张力钢,广泛用于超高层建筑中。近些年来,又开发研制了屈服点为780N/mm2的高张力钢,已开始部分应用于超高层建筑中。

2.1.2低屈服点钢

另一方面,还开发研制了利用钢材的低屈服点和屈服特性的技术,耐震设计中的隔震和抗震构造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地震对建筑物输入的能量,通过建筑物特殊的部位吸收,从而确保整个结构的安全,防止结构构件(梁,柱)的破坏和损伤,低屈服点钢主要用于这些特殊部位,作为吸收地震能的材料。低屈服点钢,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纯铁。如屈服点为100N/mm2的钢材(为普通钢材屈服点的一半左右),具有很大的塑性变形能力。

2.1.3TMCP钢

建筑物的高层化、大跨化等,要求使用的钢材高强度化,大断面化,极厚化。以往的冶炼方法,若保证钢材的高强度,就需加入相应的碳元素,钢材含碳量的增加会导致可焊性的降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发研制了490N/mm2级的建筑结构用TMCP钢。建筑结构用TMCP钢,是通过TMCP(热处理)处理后得到的。已广泛用于超高层建筑中,如东京都新(厅)舍大厦(地上48层,檐口高241.9m)中的柱子全部采用此种钢。TMCP钢的特点是:①改善了可焊性,②保证了极厚部位的强度,③降低了屈强比。

2.1.4SN钢

根据超高层建筑的抗震要求,钢材应具有足够的弹塑性性能和较好的机械性能,可焊性能,具有吸收地震能的能力,日本JIS制定了“建筑结构用钢材”(SN钢)标准。广泛用于超高层建筑。SN钢要求:①保证可焊性,②保证塑性变形能力,③保证板厚方向的性能,④保证经济性和加工方便,⑤保证与国际规格接轨。SN钢的规格有A、B、C三种,其板厚都是在6~100mm,分400N/mm2和490N/mm2两个等级。

2.2新RC结构(钢筋混凝土)

在钢结构钢材的强度不断提高的同时,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和混凝土强度也在迅速地提高。1988年以来,进行了强度为58.8~117.6MPa的混凝土及强度为686~1176.7MPa的钢筋的开发,并已用于超高层住宅中,如礼新城北高层住宅(地上45层,高度160m),所用混凝土强度为58.8MPa,主筋强度为686MPa,断面加强筋强度为784MPa,是以前高层RC结构所用材料强度的两倍。现在超高层建筑已开始使用78.4MPa,98MPa的混凝土。

2.3CFT结构(钢管混凝土)

由于高强度钢的使用,可以使构件截面做得小而薄,然而这必带来局部屈曲和刚度降低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采用CFT柱。

继S结构、SRC结构、RC结构之后,它形成了第四种结构体系。CFT结构体系,就是用圆形或多边形钢管内填充混凝土的柱子和S结构,钢-混凝土结构的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结构体系,具有刚度大,耐久力大,变形能力强,防火性好等方面的优良结构性能。因此,超高层建筑,大跨结构等开始广泛采用此种结构体系。

CFT柱的优点是,混凝土填充在钢管中,在受压和受弯共同作用下(如图4所示),混凝土向横向扩散,然而却受到钢管的横向约束(称为钢箍效应)。所以,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能力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混凝土的填充,钢管的局部屈曲受到了有效的抑制,如图5。这样,CFT柱可以最充分利用高张力钢的强度。随着高强混凝土及其组合的研究不断发展,将来高度为1000m级的超高层建筑的构想实现,期待着CFT柱将起主要作用。

图4CFT柱钢箍效应

1-轴力;2-形成面内力;3-面向外凸曲

图5钢管的局部屈曲抑制

1-地震力;2-屈曲;3-钢管柱;4-CFT柱

3隔震,抗震结构构造

1995年1月的阪神大地震以来,隔震结构急剧增加。从地震加速度反应谱曲线上可知,为了减小建筑物上的地震力,需要延长建筑物的固有周期,使其获得大的衰减。隔震结构是指,在建筑物基础上,安装夹层橡胶等水平方向柔软的减震支承,使水平变形集中在减震层上,把整体结构的固有周期延长2~3S的同时,再利用某种衰减装置(阻尼器),使作用在建筑物上部的反应加速度、位移得到大幅度衰减的结构体系。有许多种实用的减震支承和衰减装置,现将有代表性的列于表1中。新晨

表1减震装置的性能和种类

装置

分类

性能种类

支承*支承荷载

*延长固有周期

*降低反应加速度

*降低上下水平振动夹层橡胶

高衰减夹层橡胶

铅芯夹层橡胶

滚动支承

水平

衰减

装置*限制水平地震反应位移

*降低水平地震加速度

*限制共振反应弹塑性阻尼器,高粘

性阻尼器,油性阻尼

器,摩擦阻尼器,高

衰减夹层橡胶,铅

芯夹层橡胶,滑动支

这种隔震结构的上部结构常是较刚性的。超高层建筑的固有周期都比较长,所以它自身已包含了减震效应。但是如果把衰减装置安装其上,则对于抗震更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图6蜂窝式阻尼器的循环过程

用于超高层建筑(高层建筑)上的衰减装置,有对应于建筑物上下层的水平位移差(层间位移)而运动的钢制弹塑性阻尼器;高衰减的油性阻尼器;粘性抗震墙;粘弹性阻尼器等。其中,钢制弹塑性阻尼器,是利用钢材塑性荷载-变形关系曲线描述大的循环过程,并把振动能用循环面积消耗掉的一种装置。蜂窝式阻尼器就是一例。它是利用200N/mm2级的低屈服钢,利用它有限的塑性变形特性,提高吸收地震能的能力的装置。图6表示蜂窝式阻尼器的循环过程。

把这些衰减装置设置在超高层建筑上,多数情况下,可使设计地震力减小约30%左右。

4.结论

超高层建筑不仅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较为普遍,就是在发展中的中国,它仍然是今后我国建筑事业发展的方向。为此,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不断借鉴外国先进的建筑技术,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必将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超高层建筑之路。

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发展范文2

【关键词】高层建筑;现状;钢筋混凝土;趋势;

0引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有城市建筑特点无法满足人口聚集的需要,所以城市建筑向空间、纵向发展已成为必然。高层建筑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根本原因主要有: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密集、土地资源减少、科技进步等。随着钢结构技术的发展和多种高性能建筑材料的产生,对于高层建筑的要求已不仅限于满足使用,建筑形式和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重要。

1、我国高层建筑的历史及现状

我国最早的高层建筑始源于公元524年,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嵩岳寺塔,高度约为50米,比它晚约500年的山西应县木塔(见下图)堪称世界木结构的奇迹。

近代我国高层建筑起源于20世纪初的上海,起初由于经济、技术水平有限,高层建筑发展较为缓慢。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建设用地紧缺,高层建筑迅速成为城市建筑的主体。主要分以下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60年代末,属于初步发展阶段,主要以20层以下的框架结构为主。例如北京民族饭店、广州人民大厦等建筑。

第二阶段为70年代,以20-30层建筑为主,主要用于住宅、旅馆、办公楼等。以北京饭店新址、广州白云宾馆为例。

第三阶段为80年代,仅1980~1983年所建的高层建筑就相当于建国年以来30多年中所建高层建筑的总和。这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深圳发展中心大厦、广州国际大厦。

第四阶段从90年代开始,高层建筑兴建速度加快,1990-1994年间,每年建成10层以上建筑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占全国已建成的高层建筑的40%。同时,超高层建筑也在发展,其层数和高度增长更快,建成了多座2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共97层、高492米,是地标性建筑。

2、我国高层建筑特点

我国高层建筑在不断崛起的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主要有一下几点:建筑高度不断增加;结构形式趋于复杂;组合或混合结构为主体;新型结构不断涌现。

2.1建筑高度不断增加

起初,我国建筑的层数都不高,例如12层的北京民族饭店,高度为47.4米,1968年建成的广州宾馆高为27层,这主要受限于当时的经济水平和建筑技术水平。近年来随着经济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涌现出来,其高度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2008年,97层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广州西塔有432m高,结构已封顶。由此可见,我国高层建筑的高度正在向400以上发展。高层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不仅仅局限于高度的突破,更带动了建筑水平、高性能建筑材料、设备制造等行业的发展。

2.2结构形式趋于复杂

建筑结构设计首先要考虑能否实现并满足建筑要求,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大部分地区为抗震设防地区,且沿海地区还要面临台风的威胁。因此,要根据建筑地区实地状况选择结构形式。近年来,各种新的复杂体型及复杂结构体系大量出现,如体型复杂的连体结构,楼板开大洞形成的长短柱,楼板与外框结构仅通过若干节点连接,悬挑、悬挂,大跨度连体的滑动连接等。因此,我国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日趋复杂,并且在以后的建筑设计中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2.3组合或混合结构为主体

国外的高层建筑基本以钢结构为主体,而我国的高层建筑主要以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为主体。钢结构有强度高、韧性大、自重轻、施工工期短等优点,施工方便、利于向高层、超高层发展。但其耐火型能差、造价高,对于钢材性能要求也很高。美国“9.11事件”以来,钢结构耐火型差的特点暴露无遗。我国高层建筑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体,其造价较低,材料来源丰富,可浇注成各种复杂断面形状,可以组成多种结构体系;可节省钢材,承载能力较高,经过合理设计,可获得较好的抗震性能。随着建筑材料多样化的发展,多种高性能建筑材料陆续产生,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也产生很大影响。由此衍生出的组合结构,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钢结构优良的抗拉性能以及混凝土结构的抗压性能进一步减轻结构重量,提高结构延性。

据资料统计显示,我国已建成的150m以上的高层建筑中,混合、组合结构约占22.3%;在200m以上的建筑中,混合结构的比例约占43.8%;300m以上的建筑中,混合、组合结构比例占到66.7%。较为典型的是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及金茂大厦,其均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外框为型钢混凝土柱及钢柱。

2.4新型结构涌现

此以上三个特点的基础上,高层建筑也追求外观的多样化,近年来较为典型的建筑为中央电视台新址:内含央视总部大楼、电视文化中心、服务楼、庆典广场。由荷兰人雷姆・库哈斯和德国人奥雷・舍人带领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设计。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建筑外形前卫,被美国《时代》评选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并列的有北京当代万国城和国家体育场。在全球“2013年度高层建筑奖”的评选中,中央电视台新址大楼获得最高奖――全球最佳高层建筑奖。

对于新型建筑结构的涌现,笔者认为,建筑创新固然重要,有其可取之处,但仍要以使用和实用为基本原则,避免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3、我国高层建筑发展趋势及展望

虽然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晚于其他发达国家,但复杂程度及设计水平并不低,其规模和设计难度在国际上均具有较高水平。高层建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将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且仍将朝着超高超大、功能复杂、造型奇特等趋势发展。在此发展的基础上,高层建筑也将凸显以下特点:

一、多种多样轻质高强的建筑材料产生并应用于高层建筑。材料问题是高层建筑结构技术问题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高性能钢材和混凝土的开发越来越被重视,也必将给高层建筑带来深远的影响。

二、新型结构形式的运用。在组合或混合结构形式的基础上,高层建筑的形式会越来越丰富。新的结构形式会在钢材使用量、结构灵活度、结构韧性、结构承载力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三、高层建筑将遍及中小城市。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作为生存空间的体现,高层建筑也将遍布中小城市的各个角落。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必然会产生高层建筑,这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不变的主题。

通过本文的深入研究,使我认识到高层建筑在城市作为现代化的标志,加深了对我国高层建筑现状及发展的认识,让我们更加憧憬未来中国的高层建筑。

参考文献:

[1]徐培福, 王翠坤. 中国高层建筑结构发展与展望. 建筑结构. 2009.09.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2]左双洁. 新时期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趋势及未来. 科技传播. 2013.

高层建筑发展范文3

关键词:高层房屋 建筑施工技术 发展现状

高层房屋建筑技术的关键因素直接决定了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质量,然而目前来说,传统的施工技术建构的房屋质量已经不能满足相关的施工质量标准,因此必须要加强高层建筑施工的施工技术,有效提高高层房屋建筑质量,促进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

一、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与多层建筑施工技术基本相同,然而,高层建筑的建设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分层施工方法是相同的。但对于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有较大的差异。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建筑的高度、体积等方面的增加,难度也同步增大,就在不同的高度、体积等方面上产生不同的技术要求,高层建筑施工中主要有三个特点:高、深、大。

1.高。高就是指建筑物的高度,在进行高层建筑作业中必须要严格控制高空作业,尤其是在进行高空作业中的材料、工具设备、作业操作人员等,在建筑施工中必须要严把安全关,对于安全的保护、用电、用水、以及通信和使用厕所等都要严格按照有关安全规定进行作业。与此同时,对施工人员要进行现场安全意识的加强和防护,从最大程度上减轻高空坠落的物体带来的损失。

2.深。深是高层建筑的又一个特性,主要就是指建筑物的基础埋设。一个建筑要想稳固,主要就是依靠基础埋置来支撑。因此深度对于高层建筑的质量有紧密的联系,高层建筑必须满足整体稳定,基础埋置深度应符合规定的要求。在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通常低于地面至少5米的深度;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甚至超过20米。深基础施工中必然会遇到多重困难,就像对于地基的处理问题,特别是在软土地基施工时,由于地基的特殊性,必须要设定不同的方案以供参考,这样就会浪费时间和成本。在高层建筑建设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研究怎样去解决各种深基础上开挖支护技术。

3.大。高层建筑的第三个特点是:大。指高层建筑体积大,工程数量大。在高层建筑建设有许多独特的地方:工程及工程项目量大,涉及到单位多,建设工作选择多,施工方法的选择,管理技术要求高;高质量的安全需求。特别是在一些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使用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的施工方法,尽管有很多好处,但会涉及许多单位分包合同,需要整个施工过程可以很好的协调与合作,这将不可避免地高层建筑建设规划、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更加困难,因此必须要求精心施工,加强集中管理和要求。当然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用高层建筑的层数大,工作面大的特点,并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方法,从而可以有效利用时间和空间。

二、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

1.支护技术。因为城市土地面积的限制,加上目前可供利用的土地面积迅速削减,为解决人民群众住宅问题,不得不加强城市房屋建筑往高层领域发展,房屋高度不断上升,因此留给建筑单位的难题就是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不仅要保障房屋的稳定性,更要提高房屋建筑的耐久性,在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针对提高土地稳定性方面的问题,如果依旧采用传统的放坡式的方法显然不能满足目前的稳定性需求。目前来说,根据相关的统计和分析,民众对房屋建筑的安全性需求更好,对物美价廉的倾向更大,因此,就提出一种“探基础土体支护”的结构建筑方法,目前,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注桩、钢板桩以及钢筋砼板桩这几种支护结构已经被高层建筑施工单位广泛采用。当然在具体的施工操作中依旧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能直接套用模式,毕竟各地的土质、基坑大小会给基坑支护不同的需求,因此,在选择基坑支护结构时必须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将地质因素、基坑大小以及严格检测建筑物周围环境,做出科学的检测和分析,选择合适的基坑支护结构,并且充分考虑建筑的经济实用性,保证高层施工的安全性。

2.预应力技术。目前我国通过大量的高层建筑施工中发展起一项新的建筑施工技术,也就是预应力技术。目前的预应力技术具有四大特点,一、混凝土在横截面上要更小一些二、混凝土的体积相对较轻;三、对刚度以及抗裂度的要求更高;四、综合的经济价值与效益相对较好。因此预应力技术凭借这些优势很快被人们所接受,且发展较快,不仅能够满足低层的建筑施工,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照样实用,凸显出现代技术的先进性。当前技术条件下,对于预应力技术中的后张无粘结的预应力技术相对应用广泛,通常都应用在高层房屋建筑中。

3.钢筋连接技术。钢筋连接技术是高层房屋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在高层房屋建筑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变形钢筋都有很大的需求,因此就使得钢筋的接头也越来越多,。在当前的钢筋连接技术当中,带肋钢筋套挤压的链接技术得到有效的大范围应用,主要是因为其具有完好的接头性、使用设备简单而且最重要的就是质量稳定可靠、施工速度较快。从当前的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来看,在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上,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而且当前的技术水平也可以满足我国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标准与要求。但是,工业化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对于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我国现有的技术与发达国家技术之间还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距,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必须在现有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提升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同时,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

三、如何改变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

1.不断推广新技术。新技术的发展和大范围内的推广是实现我国建筑施工行业施工技术水平提升的有效手段。我国建筑施工单位必须要将国内外的技术先进之处加以总结分析,促进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采用积极的态度和谦虚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步完善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促进我国高层建筑事业的发展,满足现代化高层建筑对施工技术的高标准。

2.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新技术的发展必然要有懂得新技术的人才,人是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主体,不论是施工还是管理监督,都需要人的参与。为了能够将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不断发展起来,必须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发现并能够很好的去运用建筑施工行业的专业性人才。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技术管理,严格监督施工的各个环节,促进建筑施工相关人才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素质,让从业人员能够很好的去将先进施工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最终促进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在建筑技术上取得成效。

3.结合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当今时展的潮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应用,很多行业已经取得较好的发展,因此,对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和革新,可以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技术中强大的计算分析及模拟再现的功能,专业技术人员就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建筑施工进行模拟,通过大量的精确的数据保证在实际操作中的实用性,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浪费和特殊情况的发生。这里就要求有关的技术人员必须保证各项计算数据的准确性,并且能够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熟练的判断和分析,促进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

四、结语

房屋是人们的基本生活条件,建筑质量直接关联写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局面的稳定,甚至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把每道施工的工序,严格监督、认真管理,保证施工的质量。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目前虽然还远远比不上西方的发达国家,但是通过对当前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深入分析与思考,提出新的解决方案,认真落实,一定能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冰.关于我国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3.

[2]朱志鹏.浅析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举措[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

[3]纪晓蓉.浅析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11.

高层建筑发展范文4

关键词 高层建筑;钢结构;发展;安装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4-0125-02

高层的钢结构建筑,在国外的发展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最早的钢结构建筑出现在1883年的美国芝加哥。如今,由于地价的上涨、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对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研究、施工水平不断提高,使得高层建筑得到迅速的发展,而高层钢结构建筑也是不断的在发展中。

1 我国高层钢结构建筑的发展

因为我国的经济、技术等原因,使得我国在80年代之前,都没有属于自己的钢结构建筑,直到80年代的中期,因为建筑钢材的快速发展以及外资工程的大量兴建,才推进了我国的高层钢结构建筑出现。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促使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深圳、上海、北京等等大城市已经出现了大量的高层钢结构建筑。但在1990年~1994年左右,我国的高层钢结构建筑一度停止了发展,近年来又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大连、天津等等地区被广泛的应用,可以说是又掀起了一股建设高层钢结构建筑的高潮,比如说在我国的上海,其中的一个金融中心区域就已经建成了将近15幢超高层钢结构建筑。如今,在我国的高层钢结构建筑领域,在设计方面,无论是从理论的研究、还是设计软件的编制以及实际设计计算能力,甚至是相关的配套工艺,都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施工方面,无论是工厂制作加工还是现场的安装质量,也已经有了相当的水准。

2 高层钢结构建筑的相关优点

2.1 材质比较均匀

从钢材的机械性能等方面来说,是比较符合力学计算假定条件的;因为钢材的内部组织结构是比较接近于各向同性的,并且其材质的波动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小,在一定的应力幅度内,可以很好的保持弹性;其实际的受力状态与工程力学计算的结果都是比较符合的。

2.2 塑性和韧性好

钢材在一般的条件作用下,不会出现因为超载而造成的突然断裂的现象。因为钢材能够将局部的应力重新进行分配,从而使得应力的变化能够更加的趋于平缓,而这样的结果仅仅只是会增加应变值而已。由于钢材拥有良好的塑性以及韧性,使得其对于动荷载的适应性能比较强,尤其在强震作用下钢结构能保证较好的延性,相较于其它结构的同类建筑抗震性能大大提高。

2.3 强度高,自重轻

钢材的强度比较高,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采用钢结构的竖向构件截面面积会更小,这样也就有效地增加了建筑物的实际使用面积。而且钢结构的建筑,其自重是比较轻的,仅仅只是同层高度的混凝土建筑自重的1/2,从而也就减小了在遇到地震外力作用的时侯,减小了结构的设计内力,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降低建筑物基础部分的造价。

2.4 施工速度快

由于钢材的绝大部分构件都是事先在工厂进行好相关的生产,等到运往现场的时候,往往只需要做相关的焊接或者螺栓连接工作,整体进行的组装就可以完成了,所以属于没有太多限制条件的、全天候的作业,从而也就加快了施工的速度。而且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不需要支模、拆模,因此还节省了不少成本,钢结构的施工速度大约是混凝土结构施工速度的1.5倍。

2.5 符合可持续发展政策

钢结构的建筑,从资源、能源的利用来说,都是相对比较合理的,而且对于周围环境的破坏也不算严重,可以说是绿色的、环保的建筑材料,更是解决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的重要突破点。除此之外,钢材属于具有再循环价值的环保型材料,对于用过的边角材料,都回收再利用,而且钢结构自身的施工是干施工,基本上不需要使用砂、石、土、水泥等等材料,这也就从本质上减少了尘土、废物、噪声的污染。

3 钢结构的安装

3.1 钢柱的安装

钢柱,是控制建筑的层高、建筑能够建多高的主要竖向构件,更是建筑项目在建成后的使用年限标准以及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正是因为这样,在进行加工、制造及安装的全部过程中,必须要满足相关的规范标准:100m高的超高层钢柱,一般来说,要分为8节~12节构件,而钢柱在翻样下料制作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钢柱因为焊缝的收缩变形以及在竖向荷载的作用下所造成的压缩变形,由此可以看出,钢柱的翻样下料的长度并不是直接的等于其设计时的长度,而且在每一道工序、步骤中,都应该严格的控制好,因为即使只是几毫米的偏差,也是不可以忽略不计的。对于钢柱的标高控制,一般分为二种:按照相对的标高制作来进行安装,适用于12层以下的建筑,或者是对于层高的控制不是十分严格的建筑,建筑物的总高度只要达到了允许偏差的总和就是合格;按设计标高制作安装,适用与12层以上的建筑物,或者是精度、要求都比较严格的层高建筑物,要严格的按照土建的标高来进行安装,第一节钢柱底面标高,每一节钢柱的累加尺寸总和,必须要符合设计要求的总尺寸。

3.2 框架梁的制作与安装

高层钢结构建筑以及超高层钢结构建筑,其框架梁一般都是采用H型钢,而且框架梁与钢柱最好是采用刚性的连接,钢柱要贯通型的。框架梁还应该按照设计的编号正确的进行就位。为了能够确保框架梁与钢柱连接处的节点域有比较好的延性以及连接可靠性和楼层层高的精确性,所以在工厂进行生产的时侯,在框架梁所在的位置要设置好悬臂梁连接件(牛腿),其上下翼缘与钢柱的连接要采用剖口熔透焊缝,腹板则要采用贴角焊缝。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允许偏差要大于钢结构的精度要求,所以当框架梁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或者是钢筋混凝土筒壁进行连接的时侯,其腹板的连接板可以开成长圆孔,并且应该保证孔边距的要求。焊接收缩变形可以运用经验公式来进行相关的计算,再按照实际加工之后来校核,这样能够准确的确定翻样下料的精确性的长度。在进行施工的时侯要先焊下翼缘,再进行上翼缘的焊接。腹板则应该利用强度比较高的螺栓进行连接,并且要充分的理解在进行设计的时侯,是选择用摩擦型还是承压型的高强螺栓,如果采用的是摩擦型的高强螺栓,其摩擦的系数也应该合理的进行选用。在采用高强螺栓群进行连接的时侯,其孔位的精度是非常重要的。

4 我国高层钢结构建筑中存在的问题

4.1 用钢量比较多

虽然说钢结构的建筑必定会比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用更多的钢材,但仔细分析以后可以看出我国的用钢量还是比较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在10层~20层住宅中,其用钢量大约是50kg/m2,而在同类的钢结构建筑当中,其用钢量大约是130kg/m2~160kg/m2。与国外相比:美国100层的高层钢结构用钢量仅仅只是145kg/m2,而日本的钢结构的用钢量则是105kg/m2~130kg/m2。由此可见,与钢筋混凝上结构相比,采用钢结构或钢混结构,其用钢量相差也不十分悬殊,但获得的综合技术经济效益却是巨大的。这是设计思想和观念上应当转变的一点。如果把结构自重减轻、基础减小所节约的钢材,加上部分采用钢混结构,则用钢最还可节省。

4.2 钢结构设计力量薄弱

对于高层钢结构建筑的设计,比如说电算的程序、水平的位移控制、抗震的计算设计等等,这些属于比较特性的问题都要求了设计人员必须具有根基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工作经验的。而在我国,并没有给予高层钢结构建筑设计人员、技术力量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了设计单位的高层钢结构建筑设计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而专业的设计人员又缺乏对高层钢结构建筑设计的研究以及技术的积累,导致了设计人员的经验不够,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与此同时,在结构设计的专业问题上,我国的建筑规范要求相差还是较大的,比如说设计方法的选择、抗震方面的设计、抗火方面的设计等等,基本上都是借鉴国外的经验,然而这些与我国的实际情况,还是存在着一定偏差的,而这些差异的存在,往往是确保结构安全质量的关键所在。

4.3 国产钢材的规格性能、加工质量等有待提高

我国的科技、经济,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并且也正在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普通钢材生产能力已经是大于市场的需求了,但是在特殊规格和高性能方面,真正能够算得上具有竞争力的、满足市场需求的钢材却不多,也可以说对这种高性能的钢材,其生产能力还是不够的;除此之外,钢材的规格也是不够齐全的,而且还不够配套,并没有真正的形成完整系列的标准;而且钢构件的加工质量对加工设备依赖性强,而高质量加工设备目前主要是进口设备,一般的加工厂难以承受;以上种种原因加大了设计和使用难度。

5 我国高层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展望

近几年来,我国已经能够自己生产出系列热轧H型钢了。而且随着我国钢结构的不断发展,钢结构材料的品种也是越来越丰富,比如说H型钢、T型钢以及L型钢等等,这些可以说为我国大力发展钢结构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过去限制使用钢结构的政策,已经转变成为大力发展钢结构的政策。1998年,建设部把钢结构技术列为了重点的推广技术;1999年,建设部、国家冶金工业局联合成立了建筑用钢的技术协调小组,协调国家的相关部门在建筑用钢的生产、推广、应用工作,大大的促进钢结构的发展;2000年,建设部、国家冶金工业局建筑用钢协调组,在北京召开全国建筑钢结构技术发展的研讨会,成立了全国钢结构专家小组,并且讨论了国家建筑钢结构产业十五计划。这些都充分的说明了我国钢结构发展,已经具备了非常好的宏观的政策大环境。

6 结论

总而言之,高层钢结构建筑的结构体系在我国来说,还只是处于起步的阶段,国家政策的导向以及国民生活的提高对住宅提出的要求等等,都为高层钢结构建筑结构体系的发展以及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正是因为这样,必须本着科学的、合理的态度对待高层钢结构建筑,并且结合我国的建筑发展的现状,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徐芸,曹静,徐荫.对高层钢结构建筑结构体系与建筑体形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7.

[2]蒋运林,熊猛.高层建筑钢结构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发展与展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

[3]陈贤根.国内最早生产的全新钢结构高层建筑交付使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03.

[4]侯兆欣,侯忠良,朱斌,王长宁,刘春.高层建筑钢结构国产化进展[J].钢结构,2004.

[5]陈晓千.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6]居荣初,周鹏洋,张才傲.我国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发展及展望[J].浙江建筑,2002.

高层建筑发展范文5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有的高层建筑物不论是在高度方面或是层数方面均已不能适应人们生活水平的需要。因土地资源的缺少和适应城市标志性及功能方面的必然要求,现代超高层建筑于近些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尽管我国于高层建筑方面起步较晚,可目前的发展趋势却很猛烈,其不仅很大程度的促进了我国相关领域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而且也展示出了我国现阶段科技发展的水平。高层建筑因具有楼的层次多、结构多样化、施工具有一定难度、材料需求量比较大、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工期较长、专业性比较强等诸多特点,对工程的施工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由此可见,先进建筑施工技术上的涌现,为我国高层建筑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高层建筑施工的主要特点

进入高层建筑施工期,每日都需要大批的建筑材料,需要施工人员采取垂直的办法运输。所以,大型起重运输机械的正确采纳和运用极为重要。现代高层建筑施工具有如下几方面特点:

(一)垂直运输量大 安全隐患大

高层建筑因高度大和垂直运输量大(包括高空作业需要的大批材料、成品、机器设备及施工人员的垂直运输)以及楼层结构、水电方面、装修等施工并进导致交叉作业多等特点。在施工时,必须认真搞好高空人身安全防护、防火、用水、电等问题,重点防范物品坠落产生的撞击事故。

(二)施工周期长

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一般来说为2年,若需缩短施工周期,可采取其它不一样的施工方法,譬如利用现浇混泥土技术,同时科学合理的选取模板体系都是减少成本和缩小施工周期的重要路径之一。

(三)工程项目繁多

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繁多、量大,涉及相关企业及工种较多。尤其是一部分超大型高层建筑,一般都是一边规划、一边预备、施工,总包及分包牵涉很多单位,合作关系牵涉许多部门。这便给高层建筑施工规划和管理以及协调带来很大难度。一定要精心施工,强化集中管理。因为高层建筑楼层较多、工作覆盖范围大,则可充分借助时间和空间的优势,实施平行模式以及立体交叉模式作业。

二、高层建筑主要的施工技术

现代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较以往建筑施工技术有本质上的区别,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深基坑施工技术

深基坑技术的特征体现出了深基坑施工的技术要点。具体包括如下两点:1、大型高层建筑一般均建于城市中心位置,附近建筑物复杂繁多,而地面市政管线又多,因此施工一定要充分保障不能影响附近建筑物的安定;不能破坏附近的地下管路等。2、施工期间运用的技术手段应当先进可靠,切实保障基坑受力可靠和支护的保护作用充分体现。

(二)钢结构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一般依据建筑本身的特征来实施安装施工。具体应注重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高层建筑施工中钢结构的焊接、钢结构的吊装、钢结构的测控、钢结构的安装、钢结构的拆除等都具有严格要求,对于超高的高层建筑,外框均是用全钢结构作为框架,借助钢梁和斜撑以及核心墙的相连促成建筑结构的安稳,并且借助楼面钢板的设置与混凝土的浇筑来稳固全部的建筑结构。

2、钢结构吊装时应依照一定的方法来实施,此决定了全部工程的施工速度及质量,利用一机多吊与分区吊装能够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

3、钢结构焊接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高层建筑来说,钢结构焊接技术比较复杂,施工内容比较繁重,而且质量要求很高,所在施工中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焊接技术才能保障工程的质量,钢结构焊接工程中一般采取二氧化碳保护焊,采取立焊和斜立焊的办法实施焊接,焊接时要注重焊丝的伸出距离、焊缝层间的杂质的清理、焊枪进行施焊的角度,此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焊接操作技术手段,以有效实现工程钢结构的焊接任务完成。

(三)模板与脚手架施工技术

人力爬模体系与自动爬升波快体系均是极具典型意味的模板与脚手架施工技术。在我国不但上海的金茂大厦运用了此技术,上海的东方明珠也是采用了钢制的腿。而且连迪拜那个高层,也是此法压上去的,此法在世界应用得比较广,费用是我们的五到六倍,此外,除了模块脚手体系,通常运用一个自行爬升,外观保护的模块。

(四)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进入混凝土的施工时,除了要按照相关规范、规程的需要,保障施工质量外,重点是怎样实施混凝土的垂直运输办法。具体混凝土浇筑手段可采取两类方法:

1、现今采取施工现场搅拌站塔吊,通过高速井架水平或垂直输送,然后以人力小车运至浇筑点。之后采用现场搅拌站混凝土固定泵,通过水平或垂直管导入楼层施料机运至浇筑点。

2、泵送混凝土方法:①布置输送管,垂直输送管同水平输送管的长度比应不超过三比一,水平输送管由固定泵经过弯管向上输送,垂直输送管经过管道井往上输送,井壁每隔两米放置预埋件,把垂直输送管牢固在井筒上,水平输入管以Φ48×3 5钢脚手管当支架。②混凝土固定泵置放于搅拌机倒料处。浇筑时要置放布料机,设放点以Φ48钢管与脚手板搭设在高五十厘米的支承平台,平台处必须强化支撑。

(五)滑模施工技术

滑模施工技术属于上海建筑施工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最早开始运用的一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到了五十年代已运用到吴泾、浦东等地的新建厂房建设工程中。到了六十年代,此技术已运用到高层建筑方面,譬如上海高层住宅建筑。到了八十年代,在上海天目路二十层高层住宅建筑工程中,上海发明创造了随滑随粉、随贴新技术。滑升结构类型从以往单纯的烟囱、油罐等筒式构筑物应用到高层建筑等。滑升结构范围从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延伸到基础等诸多方面的一体化滑升。

(六)引鉴其他国家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具体可从基础施工和主体施工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1、基础施工方面

意大利、法国的岛层建筑往往均有二到六层的地下室,其基础埋深都达到十米以下,地下深层施工大多采取先建基坑护壁,然后再实施明开方法,基坑护壁有运用钢板桩的,可更多的是采取地下混凝土连续墙技术。

2、主体施工方面

对此钢筋混凝土结构之岛层建筑来讲,意大利、法国当前基本上偏于以现场为主体、现制与预制相融合的机械化施工手段,即采取大块模板法、采取滑升模板法、采取隧道模板法,而此三种中更偏于注重大块模板法。意大利、法国高层建筑采用的梁、板等高层建筑材料多为预制,而柱子却采取事先预制的模板实施现浇技术。电梯井采取滑升模板法进行施工。

三、结语

总之,不断总结更为科学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并且积极的汲取国外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高层建筑事业的发展。我国高层建筑行业尽管起步较晚,可发展却非常迅速。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层建筑理论的不断创新,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将会得到更大规模的发展。加之诸多新材料、诸多新设备、诸多新工艺、诸多新方法的大量出现,以及建筑结构复杂程度的增加和高水准装修的需求,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木管理的要求愈来愈高。因此,不断搞好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研究工作就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魏新:探讨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和新发展.《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22期.

[2]陈项林:关于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建材发展导向》2012年第2期.

高层建筑发展范文6

1.建成规模大、发展速度快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明确指出: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应属于高层建筑。最近几年来,我国高层建筑高速发展,仅建设部系统每年建成的高层建筑就达800一900万平方米(表略),加上其它部门,估计每年建成的高层建筑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全国已建成的高层建筑约1亿平方米,1万幢左右。(表略)

2.高度增大、层数增多

由于城市用地日趋紧张,价格猛涨,加之建筑功能和城市规划的需要,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高度加大、层数增多。60年代我国高层建筑最高的是广州宾馆(27层,87米高);70年代最高的是广州白云宾馆(33层,117米高);到了80年代,我国最高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广东国际大厦(63层)已达200.18米,最高的钢结构北京京广中心大厦(53层)达208米,均超过了200米高度大关,而层数已达60多层;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高层建筑已向世界记录冲击(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高的建筑是纽约的西尔斯大厦,高443米;世界上在建的最高建筑是马来西亚吉隆坡城市中心,高450米),正在设计中的重庆商贸大厦114层高457米,层数和高度均超过了现世界纪录。目前,一批高度超过300米的建筑正在设计和施工中。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建成或在建的高层建筑,超过150米的有60余幢,超过200米的有30余幢;超过300米的有6幢。从建筑高度和层数来看,我国已达到世界建筑的先进行列。

3.平面多变、体型复杂

从受力分析来看,高层建筑的平面形状越是简单分析越是容易。八十年代之前,我国计算机在高层建筑结构计算这方面还是很落后的,当时的大部分工程依靠手算,故平面形状不可能太复杂,多为矩形,少量为L形、槽形,一般都比较简单。近年来,由于建筑功能、建筑艺术和城市规划要求打破单一方盒子式的格局,使得平面形状和空间体型日趋复杂;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快速普及和三维空间分析程序的研制成功,使复杂的高层建筑设计和计算成为可能,所以建筑师们得以大势发挥其空间想象能力创作出尽善尽美的佳作。

4.建筑功能多样化

70年代以前,我国的高层建筑多为单一用途,如高层住宅、高层旅馆、高层办公楼等等。进入80年代,上部为住宅、底层为商店的商住楼开始在北京、上海兴建,而在深圳市的建设过程中,商住楼大量兴建。90年代以来,商住楼已在各大中小城市普通兴建。另外,单纯的力、公楼和单纯的住宅楼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高效率和快节奏的要求,进而发展为综合楼,它的顶部为观光层、旋转餐厅或高档舞厅等;上部为旅馆、住宅,中间部分为办公用房;下部和裙房则布置商店、餐厅、银行、娱乐设施和其它服务设施;地下部分则为停车场或商场,这样的综合楼就可以满足各种用户的需要。如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金茂大厦,88层为观光大厅,86层和87层为风味餐厅和专用俱乐部,53一85层为五星级豪华旅馆,51层和52层为设备层,3~50层为办公用房,裙房部分6层,与主楼1层和2层一道设置有这样的服务设施:休息厅、展览厅、宴会厅、会议厅、电影院和商场,地下部分为三层,地下一层为停车场、零售商场、美食广场、小剧场、旅馆后勤服务设备间,地下二层为变压器室和配电间,地下三层为污水处理场、饮用水房、锅炉房和冻冷机房。这是一幢典型的多功能高层建筑。

5.结构体系新型化

一般高层建筑常用的结构体系为: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其特点是由框架单元或剪力墙单元组合成空间受力结构。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层数增多,高度增高以及建筑抗震设防烈度提高,加上平面布置和空间体型日趋复杂,常用的三大结构体系难以满足结构设计要求,以空间整体受力为特征的筒体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在建和已成建的高层建筑中,采用筒体结构的超过60%。其它一些更新颖的结构型式已得到应用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的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用加强层亦日趋广泛。由于加强层能使得外框柱参与整体受弯,降低核心筒或核心剪力墙承受的弯矩,有效降低结构顶点侧移,而用料又省,故许多高层建筑采用加强层,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上海金陵办公大楼(地上37层,140米高)采用加强层以后,减少硷600立方米;其它采用加强层的高层建筑有广东国际大厦、上海金茂大厦、深圳商业大厦、深圳发展中心、上海锦江饭店等等,均取得良好效果。

6.材料新型化

6.1高强硷的应用近年来高层建筑结构中C60硷应用相当普遍,与C40砖柱相比,截面面积可减少30%以上,自重大幅度降低,可有效降低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建造成本。北京四川大厦(30层)、深圳贤成大厦(57层)等都采用了高强硅。

6.2钢骨硷和钢管硷的逐步应用大跨度梁、托梁或转换梁用翎什硷可以有效减小梁高,而用钢骨硷和钢管硷的柱轴压比相对较松,柱子截面尺寸可大大减小。四川大厦原设计用1.lmxl.lm方柱,改用钢管硷柱以后,直径为700mm。截面面积减少68%。

6.3轻型楼面结构的应用目前采用最多的轻型楼盖是无粘结预应力平板楼盖和“压型钢板一硷板”组合楼盖。由于无粘结预应力平板楼盖取消框架梁,使层高可降到2.8~3米,在相同建筑高度的情况下,可增加使用楼层数,平均10层可多出1层,效果相当明显,目前在全国各地已普遍应用,典型的工程是广东国际大厦,它是目前采用预应力楼板层数最多的工程。而“压型钢板一硷板”组合楼盖亦能有同样效果,主要用于高层钢结构,如上海瑞金大厦(27层,107米高)、北京京城大厦(52层,183.5米高)、深劫11发展中心大厦(41层),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大楼(37层)、上海静安一希尔顿酒店(43层)等工程,均采了“压型钢板一硷板”组合楼盖,不仅提高了结构承载力和刚度,还节约了材料。

6.4大面积玻璃幕墙的使用我国最先采用玻璃幕墙的建筑是北京长城饭店和深圳国贸中心大厦。前几年,许多地方出现了“玻璃幕墙热”,上海新建的高层建筑中,70%采用玻璃幕墙,其中沿海城市,无论新建还是旧建筑改造,用玻璃幕墙作外装修是常用的手段。

7.我国高层建筑发展趋势

7.1发展规模将进一步状大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基本建设规模还会进一步增大,城市用地更趋紧张,修建高层建筑可以节约大量占地面积。许多城市要求在一定的区域内建筑物的高度不得低于多少或规定了一定的容积率,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建设不同高度的建筑,还有利于丰富城市面貌。从地区来看,沿海开放城市仍是兴建高层建筑的重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广大的大中城市会根据自身的发展和需要,兴建不同用途、类型和高度的高层建筑。

7.2高度和层数的新突破现在在建的最高的建筑是上海金茂大厦(88层,370米),正在设计的最高的建筑是重庆商贸大厦(114层,457米高),它超过了现世界纪录一一西尔斯大厦110层,443米高),然而,「更高的深圳中华大厦又在策划中,可见不久的将来,世界最高的建筑将雄居中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