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工作汇报范例6篇

舆情工作汇报

舆情工作汇报范文1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信息科技不断进步,互联网已经普及到了千家万户,网络信息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相比传统媒体,互联网具有信息丰富,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种类多等优势,还能提供论坛、博客、聊天工具等互动平台,成为越来越多民众获取信息和表达思想的渠道。

一、什么是舆情监控

舆情监控,就是把群众的观点、言论、行为等集中起来,一边掌握其发展趋势,全面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做出正确舆论引导,提供分析依据。由于互联网的流行,舆情监控主要指网络舆情监控。

二、舆情监控的重要性

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社会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会通过互联网在第一时间广泛传播到各地,一方面有利于民众监督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另一方面,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散布谣言,煽动人民群众,使得整个网络成为鱼龙混杂的场所。如何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实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对维护国家稳定、社会和谐、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舆情监控和企业的关系

中石化作为国内国有控股大型企业,不仅创造经济效益,同时还肩负重大社会责任。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不断走高,成品油供求矛盾逐渐凸显,互联网上经常出现一些关于中石化的负面报道和消息。经查实,这些负面报道和消息部分是因我们企业工作不到位造成的,应接受监督并及时纠正整改;但更多的是因缺乏有效沟通造成的误报,有些甚至是无端的造谣和毁谤,由于互联网的特性,这些负面信息平时很难察觉,而且传播速度很、范围广,一旦造成负面影响后很难消除,严重损害了中石化的企业形象。因此加强网络舆情监控,正确引导舆论,维护企业形象,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四、舆情监控的内容

1.互联网监控

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人工监控,不间断地访问重要站点。监控人员不断地访问各大网站、社区、博客去获取内容,了解第一手内容。二是搜索引擎监控,反复搜索关键词了解全网动态。在资讯搜索、网页搜索、博客搜索等栏目定期搜索关键词,宏观了解全网动态。

2.信息筛选

当搜索到与本企业有关的信息后,根据内容进行筛选甄别,如有负面信息应及时上报,有关信息网页应作为证据摘录保存。如遇正面报道也应及时上报,为企业今后决策提供参考。

3.信息处理

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真实性调查,经调查属实的,责成有关部门、单位整改纠正,经调查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要与负面信息的新闻媒体或网站接触,要求撤除负面信息的报道或更正声明。对于无端造谣、毁谤,诋毁中石化形象的不法分子可通过法律手段追究相关刑事或民事责任。

舆情工作汇报范文2

[关键词]情报学;大数据管理;舆情分析;课程建设

1情报大数据管理前沿问题研究课程的组织

情报大数据管理前沿问题研究作为现代情报学的核心课程之一,把适合军队信息化发展的网络舆情研究新理论与实践成果融汇到教学内容之中,能够架构起深度的教研内容体系,是培养情报学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方式。

1.1建设理念与设计思路

情报大数据管理前沿问题研究课程,建有情报研究方法与情报整编、信息管理和大数据挖掘、信息建模和社会网络分析、信息内容安全与保护技术、情报获取理论与舆情采集系统研究、情报分析理论与舆情处理系统研究、情报检索理论与舆情服务系统研究等专题。该课程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情报管理研究方向研究生的重要专业课。根据军队信息化建设和我国情报管理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该课程对培养学员信息管理工作理论素养和信息技术,加强学员情报管理工作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依据我国图书情报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专门情报管理人才为目标,遵循课程教学规律,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坚持因材施教,突出教员主导、学员主体,改变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实施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和能力训练等多种教学方式,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有机结合。设计思路是深化情报学教学改革,认真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既要充分讲透教材,又要扩充前沿内容,把网络舆情分析与信息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融汇到教学内容之中,架构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统一;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实施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充分调动学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提高教学质量。

1.2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

数字环境下情报管理正在经历从宏观层次的文献向微观层次的情报、知识和信息转换。情报管理越来越关注信息获取、信息分析、网络信息管理、数据库和信息内容安全等方法和技术,也越来越关注信息管理系统、情报网站系统、舆情分析系统等的研究。本课程围绕情报管理的总目标,介绍情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专门情报与情报整编研究、信息管理与情报技术研究,重点研究网络舆情的情报获取、分析和服务。精选代表性论著和专题核心文章布置研究生认真研读,选择部分专题进行研讨和技能训练。按照培养需求,不断完善专题内容,以进一步加快研究生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内容标准就是通过情报大数据管理前沿问题研究的教学,要求研究生对情报管理方法有一个比较系统的高层次理性认识,从研究和应用的多个层次上了解和熟悉情报管理的先进设计和先进技术。学习内容分为以下8个环节:情报管理前沿研究概论;情报研究方法与情报整编研究;情报工作中的信息管理和大数据挖掘;情报工作中的信息建模和社会网络分析;情报工作中的信息内容安全与保护技术;情报获取理论与舆情采集系统研究;情报分析理论与舆情处理系统研究;情报检索理论与舆情服务系统研究。

1.3教学实施方案

依据内容标准制定的8个环节,给出以下实施方案。教学要求总体是:教学内容紧跟发展趋势;以教员课堂讲授、经典文献导读、交流讨论和课外阅读研究为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为:①情报管理前沿研究概论。掌握情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前沿研究;理解和掌握学重点是涉情报报管理理论前沿的基本问题。②情报研究方法与情报整编研究。掌握情报研究方法的基本要素;理解情报研究方法在军事情报研究中的应用;熟悉军事情报整编的研究。③情报工作中的信息管理和大数据挖掘。掌握情报管理的基本技术;理解情报工作中的大数据挖掘问题。④信息建模和社会网络分析。理解信息建模的基本原理;掌握社会网络分析的一般方法;了解情报工作中的信息建模和社会网络分析。⑤信息内容安全与保护技术。理解信息内容安全与保护的一般技术;了解情报工作中的信息内容安全与保护。⑥情报获取理论与舆情采集系统研究。掌握涉情报报获取的基本原理;理解舆情采集系统的建设和功能;理解舆情采集系统的实现机制。⑦情报分析理论与舆情处理系统研究。掌握舆情情报分析的基本原理;理解舆情处理系统的建设和功能;理解舆情处理系统的实现机制。⑧情报检索理论与舆情服务系统研究。理解和掌握涉情报报服务的基本原理;理解舆情服务系统的建设和功能;理解舆情服务系统的实现机制。

1.4教学组织与论著研读

通过基本著作阅读,编写教学实施计划,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能力训练方案等工作,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组织采用讲课和研讨为主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把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教学相长、双向互动,提高研究生开发和管理信息数据库、舆情分析系统,以及掌握相关应用技术的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地组织研究生对有关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操作和分析;个别专题内容按任务和对象需求进行调整和选择;课程进行期间组织学员进行研讨;围绕教学,组织好讨论、答疑等活动,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舆情应用系统的开发。授课教室具备现代多媒体教学条件,原型系统研发具备网络连通的教学条件。考核内容主要是研究报告写作成绩和平时成绩。基本阅读著作,教材是笔者所编著的《网络舆情分析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版)。参考文献主要包括张晓军《美国军事情报理论著作评介》、刘慧等《军事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与方法》、王能斌《数据库系统原理》、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3版)》、周荣庭《军事信息管理概论》、傅会民等《军事信息技术》、马费城等《信息管理学基础》、肖占中《军事信息管理》、刘继贤《军事管理学》、黄晓斌《网络信息挖掘》、史忠植《人工智能》、刘瑞挺《信息管理实用技术教程》、翟延富《数据库与网络技术》、樊月华《Web技术应用基础》、方兴东《网络舆情蓝皮书》等。

2情报大数据管理前沿问题研究课程的实践

情报大数据管理前沿问题研究课程,实践环节系统地探研涵盖网络舆情采集、网络舆情处理和网络舆情服务的情报大数据管理技术,并构建其演示训练系统,力求在学术上拓展情报学科领域的研究空间和深度,提高相关知识和成果的利用水平。该课程实践方法的核心之一是深度融入网络舆情分析技术,以下阐述相关教研内容。

2.1能力实践综述

主要研究互联网上主题舆情的分析技术,以网络环境下信息组织理论体系和信息智能处理技术为基础,将国内外先进的知识技术运用于网络舆情智能化分析的全过程,促进图书情报界在网络舆情采集、处理和服务方法与技术领域的深入研究。一是网络舆情的智能化采集。网络舆情情报规划与获取研究,主题网络舆情的语义特征抽取研究,舆情网页内容和链接相关性的判定研究等;二是网络舆情的智能化处理。主题网络舆情的本体构建研究,语义层的舆情信息聚类和分类研究,基于情感本体的舆情倾向性分析研究等;三是网络舆情的智能化服务。舆情事件网页内容的词汇关联分析研究,基于网络论坛的舆情话题追踪研究,网络舆情检索系统中的查询主题分类研究等。

2.2课程实践之一:网络舆情的信息采集

网络舆情的信息管理。包括:①网络舆情的信息采集。网络舆情的采集方法、搜索引擎的研究进展、网络信息的分类及其抽取。②舆情话题的搜索技术。话题搜索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主题爬行的实现。③网络舆情的信息处理。网络舆情的处理方法、网络舆情的信息内容分析。④网络舆情的内容分析与服务。知识技术及其应用、主题舆情内容分析框架。⑤基于社交网络的舆情传播动力学性质。网络舆情信息抽取和整理。包括:①舆情网页的结构特征与分块处理。话题标记和页分块、内容分块、布局分块、结构分块。②基于主题爬行的舆情网页分块。网页的预处理、网页分块的特征提取、舆情内容块的整合。③主题网络舆情的语义特征抽取。网络舆情语义的特征、特征抽取及其改进、网络舆情的情报获取与整合。网络舆情的情报价值与情报支援;网络舆情情报支援系统。

2.3课程实践之二:网络舆情的信息分析

舆情网页与话题相关性的判定。包括:①内容相关性的判定方法。元数据方法、链接标签数据方法、链接结构分析方法、页面语义信息方法。②链接相关性的判定方法。、主题链接上下文信息提取、基于语义相似度计算的链接判定。③舆情网页内容相关性的分析。主题特征的选择、待识别网页模型的建立、话题文本识别算法的选择。④舆情网页链接相关性的分析。基于信息链接关系的分析、增加主题分析的改进算法。基于本体的网络舆情分析。包括:①通用本体构建的几种方法。②基于本体的主题网络舆情知识模型。舆情的本体知识源、本体的主题舆情构建策略、知识模型中的本体库架构。③主题网络舆情本体的实现方案。本体构建的规则、本体的实现步骤、一个舆情事件的本体实例。基于情感本体的网络舆情倾向性分析。包括:①网络舆情的倾向性分析。②网络舆情倾向性识别方法及比较。基于文本分类的倾向性识别、基于语义规则的倾向性识别、基于情感词的倾向性识别。③情感本体的构建方法。领域语料的情感概念选择、基于情感本体的领域语料整合多情感概念的情感本体构建、本体话题构建。④基于情感本体的主题舆情倾向性分析。特征词情感倾向度、增加程度级别的特征词权重、基于情感本体的倾向性分析。⑤网络舆情倾向性分析实验与结果分析。

2.4课程实践之三:网络舆情的信息服务

舆情工作汇报范文3

xx认真贯彻落实《网路舆情隐患风险排查工作的方案》的通知要求,坚持“防范为先、有效控制、加大排查、化解纠纷”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突出重点,全面排查,确保以各项任务稳步推进。现将排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为认真落实《通知》要求,强化舆情管控工作力度,确保“国庆”期间不发生非正常上访和负面舆情,xx党委召开专题会议就此项工部署安排,要求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密切关注所属职工及相关人员动态,认真排查不稳定因素,遇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上报和处理。

二是紧抓重点,严密排查。xx按照《方案》要求,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紧紧围绕“队伍思想状况和现实表现”、“职工自媒体使用情况”、“队伍涉负面网路舆情问题”、“敏感时期内部越级访隐患”、“重点人员现实表现”等五个方面在对内部开展全面排查,通过“一对一谈话”“与家属沟通”、“召开形势分析会”等方式全面摸排当前可能存在的涉网络舆情问题隐患,准确掌握职工的真实想法,现实困难和有关诉求,有针对性做好谈心谈话、教育疏导、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舆情工作汇报范文4

公司各党支部、各单位:

为切实维护公司和谐稳定,加强企业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因网络舆情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企业舆论环境,根据集团网站相关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准确把握、快速反应。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新闻有利于公司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全厂职工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3.讲究方法、提高效能。坚持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新闻同时布置、同时落实,新闻依托主流强势媒体、积极引导和应用好外来媒体,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工作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

4.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完善新闻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二、工作方法

1.加大公司内外网的建设力度,增强企业网站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配合集团网站做好正面宣传。

2.加强对公司网络信息内容管理,对各部门采写的信息,在公司内部审核通过后,由宣传员通过内外网平台。

3.围绕公司生产经营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在公司内外网上主动引导,积极跟踪,及时正面观点,做好正面引导工作。

4.针对别有用心的造谣、歪曲和攻击,开展理直气壮的舆论斗争,发表即时性评论,及时跟踪进度,批驳反面声音,澄清事实,抵御负面言论的渗透和传播。

三、应对机制

一旦发生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公司应根据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各相关部门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审定网络舆情应对方案,决定新闻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负责新闻、审定新闻稿和接受记者采访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网络舆情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进行处置。遵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责任单位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具体应对机制如下:

1.建立网络舆情监控信息员机制。各部门应确定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反映机敏、熟悉网络的员工担任宣传员,对涉及广元海螺的网络舆情实行监控和引导,特殊时期安排专人24小时监控,加强网上舆情监测和应对。重点加强对公司产品言论的实时监控,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监测舆情发展动向。

2.建立快速报告机制。各部门宣传员发现有关公司的不良舆情信息后要立即向部门领导汇报,提出处置意见,并立即向办公室及分管领导报告,由各相关部门及公司领导根据事件进展情况适时采取应对措施。

3.建立网络舆情研判机制。要通过跟踪分析,把握舆论发展走向,分析判断突发及重大舆情的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党委办公室对汇总上报的事件进行初步分析,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召开会议和向上级领导部门汇报,涉及到损害公司名誉的要及时报告重大事项。

4.建立快速查核机制。对网络反映的情况,需要调查的,要迅速组织力量开展调查,与网络抢时间,并注重周密谋划,妥善处置、严控因处置不当造成不良后果。经查证属实,并构成违纪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与事实不符或者出入较大的,及时予以澄清。对恶意造谣、干扰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开展的,依法送交有关部门处理。

5.办公室要做好舆情突发事件的全程处置工作的文字材料、声音、影像的记录和保存保管工作。

舆情工作汇报范文5

一、全面认识电视舆论监督,坚持发挥作用

“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引导新闻媒体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决定》对媒体的要求,也是我们党的一贯原则。早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就指出:舆论监督,不仅包括批评报道,而且包括对党务、的报道,对重大情况重大事件的报道。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舆论监督的真实含义,对我们切实做好舆论监督工作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传播学研究成果表明,传播效果与传播方式之联系,取决于受传者的文化水平。对于文化水平较高的受传者来说,由于其自身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较强,如果只对其传播一方面信息,很容易引起质疑。如果对其传播正反两方面的信息,反而能令他作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对这部分受众,采用两面都说的方法,能够得到较好的传播效果;反之,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受众,对其传播两面信息只会令他迷惑茫然,对这部分受众,采取一面说的方法会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文化水平也得到极大提高。但是,应该看到,占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文化素质还亟待提高。有关资料表明,目前中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不到8年,相当于美国100年前的水平。在这种背景下,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批评报道为辅,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有利于社会稳定。电视舆论监督节目在实际操作时,要讲究形式和技巧,发挥电视形象传播的特长,努力提高传播效果。要“进一步改进报刊、广播、电视的宣传,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只有将到达率高的优势转化为接受率高的事实,才能真正达到希望的宣传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把握好正面宣传和批评性报道的度的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做好批评性舆论监督报道,真实反映人民心声

1.提高素质、摆正位置、当好桥梁、努力发展

从本质上讲,新闻媒体是传播者,是人民群众对社会环境进行监督的桥梁。批评性舆论监督节目的使命在于通过对社会上一些影响较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和某些落后现象的揭露、批评,给人们以启迪和警示,达到促进问题的解决和管理水平提高的目的。发挥电视舆论监督的威力,必须要有一支“政治强、素质高、作风硬、业务精”的采编队伍作保证。在采访报道中,要正确处理记者对新闻价值及轰动效应的追求和对社会道德及社会文化规范的尊重这一对矛盾关系,努力使我们的报道有利于解决问题,有利于党和政府改进工作,有利于人民群众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有利于全局,有利于稳定。实质上,最终有利于人民。

2.寻求舆论监督的社会性合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

舆论监督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作为社会监督的一部分,舆论监督必须寻求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和配合。这是新时期舆论监督实践获得的宝贵经验,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下舆论监督的独有特点。

首先要寻求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机构的支持。在我国,各级党政机关在自觉接受舆论监督的同时,也是舆论监督的坚强后盾,既积极支持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又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认真查处和解决舆论监督中所暴露的各种问题,使舆论监督落到实处。实践表明,舆论监督和行政干预的结合,使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事实上,随着我国民主政治进程的推进,目前舆论监督的环境已大为改善,各级政府都制定了相关政策支持舆论监督的进行。2004年6月底,上海徐汇区建立社会舆论监督回应制度,组织专人每天从上海市多家媒体上收集对徐汇区的负面报道,由区委宣传部制成统一的“徐汇区社会监督处理表”,交给各责任部门处理。徐汇区委、区政府要求责任部门必须在3个工作日内提出处理方案或直接处理结果。2004年7月,《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草案完成第四稿,规定:新闻记者在宣传和报道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过程中依法享有知情权、合理怀疑权、批评建议权和人身安全保障权。任何单位和履行职务的人员都应当配合、支持,自觉接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对新闻媒体揭露出来的问题,主管部门应当在7日内进行全面调查,并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事实上,我们的电视舆论监督正处于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之中,所有的从业人员都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使我们的舆论监督节目更上一层楼。

其次,要寻求社会公众的支持。进行新闻舆论监督,重在调查取证。新闻从业人员无论是以公开身份采访,还是进行隐性采访,都离不开公众所提供的帮助。否则,新闻从业人员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当然,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除了媒体和监督机关的责任之外,每个社会人都有责任。

3.更新观念、开拓内容、创新形式、树立品牌意识

在社会变革时期,新闻舆论监督应该成为时代航船的“望哨”,观风测雨,察视暗礁,及时发出警示。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电视舆论监督的巨大力量在于能够及时、不断地把改革进程和社会生活中孕育着的新矛盾和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提出来,引起群众和有关部门的注意,促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电视舆论监督不同于党政部门的办,不是调解委员会,更不是纪检、执法机关,不可能报道群众企盼解决的每一个问题,应该选择那些带有普遍意义的焦点问题,把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操作,集中力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复冲击,选择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报道。并且通过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的培养,努力形成自己的名牌栏目,稳定受众群体,提高传播效率。

总之,《决定》预示着我国民主进程的推进,将给我们营造一个日益宽松的舆论监督环境。所有相关电视从业人员都应该积极投入到《决定》的落实过程中去,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勤奋工作,求真务实,为促使我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尽心尽力。

舆情工作汇报范文6

宣传的主体是党的新闻工作者,而舆论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是公众对各种公共事务所表达的意见和看法。宣传主要通过主流媒体的报道和评论来实现,而舆论则是由民众主要通过互联网对某一事项自由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意见来汇聚。从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到上下通达、左右互动的交互传播、圈层传播,信息的流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改革具体措施上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听从民意、顺应民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改成“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体现了我们党对舆论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尽管舆论的力量不可小觑,但舆论绝不能完全等同于民意,舆论也分好坏,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不好的舆论可以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因此,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时,就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互联网上众声喧哗,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就需要认真研究和分析舆论,从而分清好坏,激浊扬清。这给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此社会思想多元多变、舆论生态深刻变化之际,舆情研究是回应社会关切、疏导社会情绪、实施舆论引导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其宗旨就在于还原社会真实的意见构成,为社会凝聚共识、为改革汇聚合力、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动力。时代变化了,现实挑战不同了,党的新闻工作也就必须由重视新闻宣传转向重视新闻舆论,由说服转向引导。当然,强调要重视新闻舆论,并不是说要放弃新闻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要持续不断地宣传,使之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遵循。宣传理论和引导舆论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舆论的背后总是体现一定思想理论的倾向。舆论跟着理论走,理论靠着舆论推,这也是规律。提高党的舆论引导能力,重要的是要树立科学的理论思维和正确的思想方法,防止简单化、片面性,要把理论工作和舆论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把理论上的正本清源与舆论上的有效引导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整体水平。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