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管理工作计划范例6篇

中医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中医健康管理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护理程序个体化健康管理

1健康管理的理念

根据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定义的健康标准,运用管理学理论和方法,旨在提高社会健康意识、改善人群健康行为、提高个体生活质量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活动过程,就是健康管理[1]。健康管理是要将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传导给健康的需求者,变被动的健康维护为主动的管理健康,更加有效地保护和促进人类的健康。针对个人实施的健康管理就是个体化的健康管理。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是以一定层次的健康需求为前提,完善的医疗机构为支撑和较高的支付能力为保证的医学服务,是以个人行为、生活方式、预防保健、慢病管理为重点的、全面的、连续的和一对一的健康服务过程。

2一般资料

我院谊侨楼是国内首批涉外医疗单位,为适应社会生活和医疗市场的变化,丰富医院服务的内容和内涵,2000年谊侨楼成立了“贵宾中心”,积极探索个体化健康管理,坚持“以人为中心”、“预防为先”的服务理念,依托医院强大的医疗服务技术资源和谊侨楼优美的就医环境,运用现代生物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建立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实施医疗健康管理服务。

护理程序是以促进和恢复病人的健康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对客户进行主动、全面的整体护理,使其达到最佳健康状态。它是一种系统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分五个步骤,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我们将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应用于健康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截止到2007年7月我们共对325名客户进行了个体健康管理服务,这其中有会员制式的客户,也有医院固定、长期的忠实客户。此项工作不但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给医院优质服务品牌的建立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3具体做法

3.1评估即收集资料,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3.1.1收集客户的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身高、体重、籍贯、家族史、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习惯、运动情况、兴趣爱好、吸烟、饮酒等)。

3.1.2收集客户的生物医学指标:主要是通过给客户进行全面、细致的体检和从客户的病历资料收集客户的血压、血、尿实验室检查、B超、心电图、脑血流图、脑电图、X光拍片、CT、磁共振等检查结果、住院病历资料等。将客户的检查结果按照时间分类存档,并建立完善的电子健康档案。

3.2资料分析,健康评估

把收集的资料汇集、归纳起来,由医生对客户进行健康评估,也称为疾病预测,是综合个人生活行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前瞻性、个体化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个体化的健康管理以健康人、亚健康人和慢性病人为主要对象,我们的健康评估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

3.2.1个人行为、生活方式的健康评估。包括吸烟过度、酗酒、运动量少、饮食习惯不良、睡眠障碍、情绪问题、心理疾病等等。使亚健康的人群了解自己患慢性病的危险性,及时改变生活方式,减轻精神压力,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慢性病的发生。

3.2.2疾病预测方面的健康评估。如血糖指标偏高,有家族史,体重又偏重的客户,评价为高血糖高危人群。如甘油三酯指标偏高,评价为高脂血症高危人群。

3.2.3慢性病管理方面的健康评估。如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危险性评估,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危险性评估、脑中风患者的康复期评估等等。

3.3针对个体,制定健康计划

在整理和分析资料进行健康评估后,与客户进行沟通,根据客户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业特点,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文化,不同个性特点制订个性化的健康计划。

3.4实施健康计划,管理健康

健康计划制定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健康管理。为适应医院管理信息化的需要,我科在客户关系管理基础上为健康管理专门设计了一套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给客户发送温馨提醒的短信和健康教育小知识和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并为客户建立终身的电子健康档案,客户不仅在门诊检查可以随时调出健康档案,在我科住院同样可以通过系统调出客户以往的病史资料、个人资料,为客户制订有效的诊疗计划,达到科内资源共享。我们为客户做个体健康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3.4.1慢性病和疾病康复期、稳定期的管理,支持、参与急性期、专科病、康复医学的诊治与管理。

3.4.2制定、实施定期全面的健康体检计划。

3.4.3行为校正,如戒烟帮助,限制饮酒,饮食指导,睡眠作息等。

3.4.4生活干预,如饮食指导,运动方式、运动次数、运动持续时间、运动强度指导,合理营养。

3.4.5心理支持,如个性分析、心理疏导、缓解压力等。

3.4.6开展定期健康教育。

3.4.7鼓励客户建立个人的健康管理日记。

3.5评价健康管理效果

进行健康管理和干预后,定期与客户沟通,评价健康管理的效果,总结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评价整个计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对健康计划做出相应的修改。保持整个健康计划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过程,使每个客户在健康管理的过程中健康的知识和理念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完善。

我科对客户的健康管理追踪主要通过健康管理系统对客户制定个体化的日程表进行一系列追踪回访,包括给客户发送短信了解客户的健康和生活情况;发放健康调查表和意见调查表收集客户的日常情况、意见;定期组织客户进行专项健康维护课程等。并通过系统的设计对各级人员规定使用权限,由上一级人员督导、评价追踪回访的效果,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对日程表和健康计划进行修改。

4讨论

通过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个体化健康管理,我们体会到健康管理的工作变得更加规范,便于操作,同时也卓有成效,受到了客户的一致认同。做为健康管理者,应以多种形式来帮助客户采取行动实现个人健康管理计划的目标。调动个人的保健积极性,配合我们的健康管理措施来达到关注健康、投资健康、改善健康的目的。

中医健康管理工作计划范文2

(一)韩国

20世纪80年代以前,韩国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特别是首尔和釜山等大城市,农村也存在缺医少药的问题,加上农民收入水平低,难以承担现代医药的高昂费用,因此,农民看病主要依靠针灸等传统医疗手段。

韩国在1977年创立了第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健康保险计划,随后政府不断扩大健康保险的覆盖面。1986年,韩国政府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小组,负责起草拟定全民健康保险计划。该小组建议农民应先于城市自营职业者进入全民健康保险计划,并应制定特定政策减轻农民交纳保费的负担。

1989年,韩国实现了政府管理下的强制性全民健康保险,其中商业保险计划覆盖了全国90%的人口,政府只为购买不起商业保险的穷人(约占总人口的10%)提供免费健康保险,同时也为特定人群购买商业保险提供一定补贴。通过这种公私并举的方式,韩国全民健康保险的实现并没有对宏观经济的发展增加任何重大负担,也没有明显损害特定行业的发展或给小型企业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

韩国750万农民于1988年被纳入健康保险范围内。在韩国每一个县都成立了独立的健康保险协会;作为农村健康保险计划的运营主体。这些协会并不隶属于任何政府机构,但是在管理中必须遵照国家所制定的相应准则。每个协会主要依靠提取一定比例的保险基金维持运转,筹资标准由各协会单独制定,政府则提供一定补贴,以保证参保费用维持在农民可以负担的水平。农民除了缴纳保险费之外,在利用医疗服务时还须承担一定比例的医药费。农民通过参加健康保险,可以享受到住院、门诊、疾病预防等几乎所有卫生服务。如到城市三级医疗机构就诊,则必须通过所在地区初级保健医生的转诊。此外,CT扫描等一些昂贵检查一般都不在健康保险的报销范围之内。自1996年后,韩国全民健康保险计划出现了严重赤字,卫生总支出一直高于总收入。虽然政府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力图弥补赤字,但很多卫生政策专家推断,仅仅增加政府经费难以解决赤字问题,必须同时加大对卫生服务的管理和监督力度。

(二)泰国

在泰国,政府举办了医疗福利计划(MedicalWelfareScheme),为农村中的穷人等提供免费医疗服务。1999年,医疗福利计划覆盖了全国32.1%的人口。农村地区接近贫困或中等收入者,不能参加医疗福利计划,但可以参加健康保险卡(HealthCardScheme)计划。该保险制度创建于1983年,参保费用由农户负担500铢,卫生部以补贴的方式承担1000铢。农民购买健康保险卡后,所享受到的卫生服务包括疾病和损伤的门诊治疗、住院治疗以及妇幼保健等。对于医疗服务的利用基本没有限制,但是参保者只能到卫生部所属的卫生机构就诊。同时,初诊必须在卫生所或社区医院等一级医疗机构,到二、三级医疗机构就诊必须通过转诊。健康保险卡的发售有固定周期和具体时间。现在的发售周期是一年,时间一般选在庄稼收割以后农户家中现金收入最高的时段。泰国政府为了扩大健康保险卡计划的影响,通过电视、广播等进行了广泛宣传,同时开展了大规模的销售促销活动,使该计划覆盖人群比例由1991年的1.4%上升至1999年的18.6%。

(三)美国

在发达国家中,美国是没有实现全民健康保险的少数国家之一,美国政府也没有专门针对农村人口的健康保险计划。联邦政府举办的主要有老年医疗保险(Medicare)和穷人医疗保险(Medicaid),部分州政府还举办了针对儿童的医疗保险计划。虽然这些政府举办的健康保险计划都有特定的覆盖人群,但对于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却没有区别。此外,美国还有种类繁多的商业健康保险计划。

据统计,2000年美国有农村人口5540万人,大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9.7%。在享受健康保险方面,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在25-64岁人群中,农村地区无健康保险者所占的比例为17.4%,而在城市这一比例为14.6%。此种城乡之间的差距主要是由于农村人口参加商业健康保险计划的比例远低于城市人口。不过,农村人口参加Medicaid等政府举办的健康保险计划的比例却高于城市人口。农村人口保险比例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民一般自主经营,规模较小,收入也较低,而美国大部分健康保险计划是依赖于参保人员的就业状态和收人情况。

二、开展健康保险的国际经验

国际经验表明,农村健康保险计划要取得成功,应考虑到以下影响因素:

(一)个人缴费水平要考虑到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缴费方式应该灵活多样

农村居民特别是其中的贫困者,他们的现金收入往往十分有限而且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因此,参保费用不能过高,而且应采取灵活的缴费方式。例如,在卢旺达,那些不能在既定时间内凑齐保险费的农户,可以分期付款。塞内加尔则鼓励慈善组织为一些穷人、残疾人以及孤儿等代交保险费。在玻利维亚高原地区,农民通过提供劳动力种植马铃薯就可以获得免费医疗服务,销售马铃薯的收入则被用于购置药品和支付医务人员的津贴。

(二)在管理中应该提倡农民的参与

多项研究表明,农民的积极参与是农村健康保险计划成功的关键。可以通过举行村民会议等方式鼓励农民参与保险计划的管理和决策,某些国家也鼓励农民通过投工、投劳参与医疗设施的建设。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对保险计划的信任程度。此外,农民在参与过程中,不但可以学习到相关卫生知识,还可以实现防病信息的沟通与互动,最终帮助他们更有效率的利用医疗卫生服务,特别是疫苗接种等公共卫生服务。

(三)妥善处理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和共同风险(covariantrisk)问题

与道德损害(moralhazard)行为相比,逆向选择问题更可能损坏农村健康保险计划的可持续性。从现实的角度看,要求以一个群体(如农户)而不是个人为单位参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逆向选择问题。此外,设置观察期(waitingtime)可以防止那些刚刚患病的人参加保险。农村健康保险计划由于规模较小,覆盖的范围也比较有限,因此很容易受到共同风险的影响。例如,在发生自然灾害或传染病流行时,某一地区或村庄的居民有可能同时患病。在这种情况下,灾害事件可以很快耗尽保险计划的储备基金。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一方面应尽量扩大农村健康保险计划的覆盖面,扩充保险基金的来源,保证保险基金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采取公私合伙制(Publicpdvatepadnelship)的方式解决,例如,菲律宾通过世界银行的一个项目,进行了农村健康保险计划和商业保险公司签订再保险合同的试点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医疗服务的质量改进和相关制度建设十分重要

农村健康保险计划的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服务能力和服务价格等。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农民对保险计划的需求和保险基金的平衡。从中长期看,定点医疗机构的高质量医疗服务可以调动农民参加健康保险的积极性。某些国家经验表明:在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以前,既无法建立起具有可持续性的保险计划,也无法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如果农民在接受医疗服务时不能感觉到“物有所值”,他们就不愿意缴纳参保费用。因此,在建立农村健康保险计划中,必须认识到医疗服务质量改进是保证健康保险计划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从有关研究看,农民在医疗服务方面的抱怨主要有药品和医疗用品缺乏,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态度恶劣,医疗机构环境条件差等。

医疗服务方面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转诊制度。从长远看,如果参保农民在仅仅患了小病的情况下都可以直接去医院寻求治疗,而不是去诊所或卫生室,那么从总体上讲保险计划的基金可持续性将受到损害。在转诊制度没有建立时,由于多数人认为医院的服务质量更高,他们患病后会直接去医院接受治疗。一般而言,医院的价格水平比诊所高,上述情况将导致保险基金的低效率使用。

(五)工作人员能力建设、财务管理等因素应该得到重视

拥有富有经验并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对于农村健康保险计划的成功至关重要。此外,医药费的报销程序应当尽量简单、透明,以方便参保农民,提高他们对保险计划的信任程度。印度、孟加拉等国家的经验还表明,农村互助式保险计划如果能与富有财务管理经验的机构进行合作,一般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启示

(一)积极借助社会力量、利用市场机制巩固和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采取完全由政府组织提供的方式并不一定效率最高。从韩国经验看,商业健康保险计划在建立强制性全民健康保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说明政府在为国民建立健康保障制度的努力中并不一定要排除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这是一个极其有意义的启示。

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而言,政府应当在管理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并继续为部分地区农民参合提供补贴,但具体组织、运营过程并不一定完全由政府操办。这其中的原因是由于设置新的政府管理机构不但额外增加了地方政府财政负担,特别是使税费改革后十分困难的县级财政雪上加霜,而且工作人员能力和软硬件设施等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工作要求,造成管理效率过低,成本过高。此外,政府运营的方式也很难避免权力寻租行为的发生。与此相对应,商业保险公司在保险业务方面拥有相对较为丰富的经验和资源,政府部门与商业保险公司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中进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从我国部分试点地区的经验看,这种模式已经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下一步需要相关部门积极总结经验,出台政策规范各方行为,在部分地区还需要打破政策壁垒,实现参合农民、政府部门和商业保险公司三方的共赢。

(二)在设置筹资标准和共付水平时,应适当照顾农村贫困群体

目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的设置基本上没有考虑参合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就是穷人与富人的缴费水平是一样的。虽然有医疗救助基金解决部分贫困农民的参合问题,但仍有部分贫困农民由于无力缴纳参合费用而被挡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外,而富裕农民往往又不满足较低的筹资水平所带来的低保障水平。因此,相同的筹资标准不可避免地在不同收入群体中产生了矛盾。这一方面提示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本身应该是多层次,同时应鼓励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为农民提供多种选择,使他们可根据自己的经济水平选择不同保障水平的保险计划。另一方面,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对于农村贫困群体也应给予适当照顾,例如我国部分地区已经由乡镇企业、村集体企业等为贫困农民代缴参合费用。与此同时,应从政策设计中考虑适当减免农村低收入者的参合费用。泰国的医疗福利计划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当然,泰国在最初评估参保者收入时也遇到了困难,最后通过让村民自己鉴定低收入者的做法解决了这一难题。泰国经验表明,村民有能力筛选出真正穷困者,并排除那些并不贫穷的家庭。如果这种做法在我国行之有效的话,适当减免农村贫困群体参合费用的前提条件应当是具备的。

此外,众多研究表明个体在参加健康保险计划后倾向于更多的利用医疗卫生服务,也就是保险理论中所谓的道德损害。在健康保险计划中,一般设有共付机制以防止或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就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而言,由于筹资水平低而造成保障水平也低,因此参合农民在看病时的自付比例较高。应当说这种较高的自付水平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减少了道德损害行为发生的可能,另一方面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参合农民中贫困者的卫生服务利用,而富裕农民由于经济约束相对较低所受影响较小,因此出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扶富不扶贫”、“穷人补贴富人”的现象。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以及保障水平有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但在目前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应当考虑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之间建立有机联系,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解除贫困参合农民的后顾之忧。

(三)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当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经办机构在人员配备和机构设置等方面,与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仍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管办很难分离。

这种管理模式虽然可以较好地发挥地方政府在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中的作用,但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安全以及公平使用等方面也带来了诸多问题。通过设计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流程,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用的公平性,避免历史上合作医疗制度中“干部吃好药、群众吃草药”现象的发生,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真正用于改善农民健康水平方面,对于维护和提高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信任程度、保证其可持续发展仍然十分重要。在此方面,韩国所设立的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的健康保险协会,以及国际上提倡农民参与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中医健康管理工作计划范文3

我中心将根据市卫生局要求,结合辖区居民的需求和本中心的工作实际,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重点工作如下

一、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品牌意识

1、积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

2、做好示范中心的创建工作,响应政府医改的号召,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3、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对于规范内的9个类别,严格按照要求规范管理。

二、贯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方针政策

贯彻落实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有关社区卫生服务的方针政策,吃透上级下达的每一份文件精神,认真规划实施。继续加强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促进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各项措施。

三、完善组织管理提升服务能力

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今年将继续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重点做好60岁以上老人、妇女儿童、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的建档工作。已建立的健康档案通过规范化管理,发挥健康档案的实质性作用。在更新辖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基础上,建档覆盖率计划达到80。同时加强对慢性病老人进行健康管理。积极探索实行“首诊在中心、大病去医院、双向转诊、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

四、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水平

1、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未经培训的人员继续参加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和各项社区卫生服务技能培训。

2、继续开展全科团队培训工作,坚持每周四下午组织中心人员学习有关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方面的新理念和新技能。

五、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功能

一认真落实预防保健制度

1、掌握辖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认真制定社区健康促进规划及实施计划,在街道办事处的积极配合下,每月至少举办一次健康教育讲座,根据“卫生宣传日”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确定宣传主题,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

2、社区常住人口的预防保健主要指标处于良好水平。

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

2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逐年上升;

3孕产妇保健管理率逐年上升;

43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比例不低于90;

5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不低于85,并建立专项健康管理档案。

二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1、全科医生熟练掌握相关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知识,正确处理社区常见健康问题。

2、及时提供家庭出诊、家庭访视等家庭卫生服务。对特殊人群实行动态服务。

3、继续开展中成药、针灸、推拿、火罐、敷帖、刮痧、熏洗、穴位注射中医药服务。

三提高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1、继续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指导、避孕药具发放和咨询点服务。帮助重点对象落实避孕措施,开展避孕知识宣教,提高群众对避孕节育措施知晓率。

2、充分利用康复站资源,由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康复病人做康复锻炼。

四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

1、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时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认真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艾滋病和结核病的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甲流等其他传染病的防治宣传。

3、完善院感管理制度,加强消毒处理和质量监控等工作严格执行医用垃圾处理办法,医用废物处理率100。

六、严格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

1、定期迎接卫生行政部门对中心的监督检查,并认真整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2、认真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的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训和医德教育。

3、认真研究防范和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事故防范。

七、开展健康管理工作

随着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不断上升,医疗费用不堪重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实现战略前移,动员由医院诊治的病人康复后回到社区,对其的整体健康和疾病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我们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

新的一年,我们将尝试启动健康管理工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计划运作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管理试点工作,组织本院举办防病治病知识讲座,同时,以展板等形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以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慢性病、知识分子等高危人群为重点宣教人群。旨在提升辖区人群的总体健康水平。

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计划2020二

xx年,我中心在局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中心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下,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为平台,以创建示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契机,并按照卫生局下发的文件要求,结合我中心实际情况,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人才培养,加快科学建设,促进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慢病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贯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方针政策

贯彻落实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有关社区卫生服务的方针政策,吃透上级下达的每一份文件精神,认真规划实施。继续加强公共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实行国家基本目录内药品零差率销售制度,促进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各项措施。

二、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今年在更新辖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同步完善电子档案。重点做好65岁以上老年人、妇女、儿童、慢性病人、残疾人、精神病人等重点人群的建档工作,加强对慢性病老人的动态健康管理。积极探索实行“首诊在中心、大病去医院、双向转诊、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

三、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水平

突出重点,加强学科建设,逐步使人才结构趋向合理。抓好学科建设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是中心发展的重要保证。

针对我中心目前学科建设不甚规范,专科优势和特色尚不明显,人才断档现象严重的情况,有计划的按学科发展需要选派医师外出参加培训、进修深造,依托知名医院的教学优势提高医学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之尽快成为中心业务的生力军,全面提升中心的综合实力

四、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功能

一健康教育。要求必须有工作计划和总结,内容详实,健康教育课每季开课一次,内容要有季节性、针对性,每次参加人员必须达到30人或以上,宣传栏内要有照片存档。要有居民健康资料发放记录,确保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90或以上。

二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档案建档率要求达到95,健康档案册中内容必须完整准确、无缺项,并同时建立电子档案。建档时责任医生应及时将获得的健康体检、儿童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常见妇女病检查、重点管理慢病、上门访视内容以及因病住院等诊疗情况记入健康档案中,要求完整准确,建立动态、连续的家庭健康档案。定期开展电话或上门访视,访视率必须达到95或以上,随访和干预情况及时记入健康档案中,重点疾病的访视内容要求详细,完整清楚,真实可信,并及时进行汇总准确上报。

三基本医疗惠民服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合理收费,按规定执行医疗优惠政策。责任医生必须由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资格的担任,对

辖区内重点疾病诊疗情况记录要求完备,对居民的诊率必须达90。责任医生的满意率调查要求达到90或以上。

四合作医疗便民服务。合管人员必须熟悉合作医疗政策,并进行大力宣传,使各种人群对合作医疗政策的知晓率达90。每月公示本辖区参合人员报销情况,专人负责并保管好辖区内参合人员名册,登记项目要齐全、准确。

五儿童保健。我中心要求新生儿建卡率达100,五苗全程接种率95以上,乙肝首针及时率90以上,并掌握辖区流动儿童情况,及时按排接种。各责任医生要搞好预防接种宣传工作,积极参与强化免疫、应急接种等临时布置的工作。由儿保医生负责儿童系统管理率要求达到90以上。

六妇女保健。要求掌握辖区内育龄妇女和孕妇健康状况,动员和通知怀孕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管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9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或以上,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100。对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做好早孕建册、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工作,并负责高危孕妇的筛查、追踪、随访和转诊。参加上级培训和指导,召开和参加例会,做好总结和计划,资料存档。

七65岁以上老年人及慢性病人保健。加强65岁以上老人、残疾人、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人等家庭健康档案的建档,建档率要求90,健康体检率90或以上。对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免费体检,并开展定期随访,对体检和随访

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对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发现情况随时记入,并及时汇总准确上报。

八加强中医药项目建设。我中心已完成中医馆装修工作,目前对中医药诊疗设配正在配备完善当中,与此同时将重点进行中医人才建设,提高社区中医诊疗能力,并更深入的进行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

九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

1、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时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认真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艾滋病和结核病的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水痘、禽流感、埃博拉等其他传染病的防治宣传。

五、加大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力度加强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也是一项有着具体内涵的形象工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纠建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紧迫性。我们必须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精神文明和政风行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提高职工的的思想教育水平。

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计划2020三

一、继续严抓医疗质量,落实奖惩措施,杜绝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把“一站式”服务落实到位,继续在住院部实行“五个一”的服务模式,每个医务人员都要置身于病人的角度,从病人的思维出发,想方设法为病人提供最温馨的服务。

二、抓住机遇,落实公费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项规定,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广泛宣传我院门槛费低、报销比例高的优势,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积极申报成立二级肿瘤专科医院,突出办院特色。

四、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

继续做好孕产妇及儿童建卡工作,做好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和高危孕产妇的追踪管理,要继续做好妇幼信息的收集、上报,加强妇幼信息漏报调查和基底资料调查。继续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定期下社区开展流动儿童的主动搜索和摸底造册工作,及时发现适龄儿童,提高流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和疫苗接种率,加强本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五、加强规范化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

我中心在20xx年居民建档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

20xx年度将达到辖区居民建档率80,确保健康档案的真实性。规范化管理健康档案,并及时完成健康档案录入工作。

六、加强我中心的绩效考评及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管理工作,健全各种制度。

七、20xx年度为居民提供的免费服务项目包括

1根据辖区居民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

2为孕产妇及新生儿建立母婴保健手册,提供孕期检查、产后访视、新生儿访视;为3岁以下儿童建立健康档案。

3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基本的体检项目、每年至少随访4次、进行一次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的评估。

4对高血压、二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体检项目,每年随访4次。

5对居家的重症精神病人每年进行1-2次全面评估,至少随访4次,做好康复指导。

八、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

1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时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中医健康管理工作计划范文4

一、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品牌意识

1、积极申报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继续做好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培训和带教工作。争取成为全科医学研究基地。

2、中心改迁后,将集众家之长,兼收并蓄,做好示范中心的创建工作,响应合肥市政府的号召,在八统一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3、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对于《规范》内的10个类别,严格按照要求规范管理。

4、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利用本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依托省立友谊医院,邀请知名专家到本中心长年指导工作。

二、 贯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方针政策

贯彻落实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有关社区卫生服务的方针政策,吃透上级下达的每一份文件精神,认真规划实施。继续加强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促进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各项措施。

三、完善组织管理提升服务能力

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今年将继续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 重点做好60岁以上老人、妇女儿童、慢性病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建档工作。已建立的健康档案通过规范化管理,发挥健康档案的实质性作用。在更新辖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基础上, 建档覆盖率计划达到80%。同时加强对慢性病老人进行健康管理。积极探索实行“首诊在中心、大病去医院、双向转诊、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

三、 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水平

1、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未经培训的人员继续参加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和各项社区卫生服务技能培训。

2、继续开展全科团队培训工作,坚持每周三下午组织中心人员学习有关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方面的新理念和新技能。

3、要求中心中级以上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达到继续医学教育规定的学分。鼓励积极撰写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科研论文,争取参加高品质的学术交流或骨干培训班。

五、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功能

(一)、认真落实预防保健制度

1、掌握辖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认真制定社区健康促进规划及实施计划,在街道办事处的积极配合下,每月至少举办一次健康教育讲座,根据“卫生宣传日”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确定宣传主题,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

2、社区常住人口的预防保健主要指标处于良好水平。

(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

(2)、计划免疫接种率不低于95%;

(3)、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逐年上升;

(4)、孕产妇保健管理率逐年上升;

(5)、3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比例不低于90%;

(6)、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不低于85%,并建立专项健康管理档案。

(二)、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1、 全科医生熟练掌握相关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知识,正确

处理社区常见健康问题。

2、 及时提供家庭出诊、家庭访视等家庭卫生服务。对特殊

人群实行动态服务。

3、 继续开展中成药、针灸、推拿、火罐、敷帖、 刮痧、

熏洗、穴位注射中医药服务。

(三)、提高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1、继续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指导、避孕药具发放和咨询点服务。帮助重点对象落实避孕措施,开展避孕知识宣教,提高群众对避孕节育措施知晓率。

2、充分利用康复站资源,由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康复病人做康复锻炼。

(四)、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

1、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时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认真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艾滋病和结核病的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甲流等其他传染病的防治宣传。

3、完善院感管理制度,加强消毒处理和质量监控等工作严

格执行《医用垃圾处理办法》,医用废物处理率100%。

(五)、为弱势人群提供服务

按国家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残疾人、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医疗、康复等工作。建立康复病人档案,组织康复对象及其家属共同参加,开展群体个体相结合的康复治疗和辅导。重点针对

血管疾病或骨折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对精神病患者、部分残疾人(听力、语言障碍)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开展康复治疗。做到有服务、有指导、有记录。掌握社区精神病患者病情动态,对新发、迁入迁出、死亡、失踪病例登记,并填报有关报表,开展精神卫生宣传工作。继续对低保人员实行“三免三减半”优惠政策。

五、严格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

1、定期迎接卫生行政部门对中心的监督检查,并认真整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2、认真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的医疗

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

训和医德教育。

3、认真研究防范和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事故防范。

六、开展健康管理工作

随着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不断上升,医疗费用不堪重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实现战略前移,动员由医院诊治的病人康复后回到社区,对其的整体健康和疾病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我们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新的一年,我们将尝试启动健康管理工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计划运作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管理试点工作,成立养生保健协会和慢性病康复协会,组织本院知名专家举办防病治病知识讲座,同时,以展板和ppt演绎等形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以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慢性病、知识分子等高危人群为重点宣教人群。旨在提升辖区人群的总体健康水平。

中医健康管理工作计划范文5

一、突出工作重点,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是全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继续推进公立医院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改革,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取消药品加成造成减收的20%由财政补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医院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强化行业监管。逐步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新机制。实行基本医疗保障费用直接结算,控制公立医院规模不合理扩张和超标准装修。二是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落实集中采购制度,保证基本药物制度的全面实施,公立医院和政府举办基层医疗机构上网采购药品金额分别达95%、100%。完善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核报制度,发挥托底救急作用。三是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工作。贯彻六部委《关于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意见》及配套政策,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大力宣传分级诊疗政策,群众知晓率达100%,引导群众理性就医。四是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进一步优化发展社会办医的政策环境,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我镇的骨科专科医院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平稳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形成多元化的医疗卫生计生服务格局。

二、夯实发展基础,加强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扎实抓好“双联”帮扶工作,力争今年在争取国家卫生计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综合服务能力建设项目上有新突破,全面完成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二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镇中心卫生院全面落实三级乙等医院巩固工作,力争为在2016年全县创建工作通过评估验收打好基础。三是要加强农村卫生计生服务网络建设,整合卫生计生资源,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一站一馆三区”打造工作。扎实开展建设群众最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率达85%以上。社区、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率达80%以上。四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公招和考核录用的方式为医疗卫生计生单位充实卫生技术人才。并通过市级医疗部门挂钩帮扶、加强继续教育等方式,加大人才培养工作力度,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三、服务群众健康,扎实推进全民预防保健工作

把全民预防保健工作作为卫生计生系统的中心工作,通过整合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中医药服务等卫生计生资源,加快农村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多元化、规范化、常态化、信息化建设,建立符合我镇实际、“五位一体”的新型农村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一是完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卫生计生服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二是要扎实抓好全镇的预防保健工作,强化宣传组织动员工作,提高体检工作质量,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个性化健康干预活动。三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全面完成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镇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功能软件使用率达100%,基本医疗服务功能软件使用率达100%。镇级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居民健康卡覆盖率达30%。四是要及时总结和完善提高,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全民预防保健工作健康发展。全年完成健康体检行动宣传覆盖率达100%、在家群众健康体检率达50%以上、体检人群健康指导和建档管理率达100%、中医药保健服务覆盖率达85%以上。

四、提升服务能力,积极创建部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

以创建部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为目标,建立健全创建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层层落实目标任务,实行倒排工期工作制度,全力抓好创建工作。一是加强中医建设,为群众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二是加强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的规范化建设,形成完善的中医药服务基层网络;三是加强村卫生站中医服务能力建设,普及中医适宜技术,让群众就近享受中医药服务;四是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宣传中医药“治未病”理念和养生保健知识,提高中医药服务率。通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引领作用,全面提高我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确保2016年创建部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夯实基础。

五、落实计生政策,认真做好服务管理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稳妥推进“单独两孩”政策,严防违法生育反弹,稳定低生育水平,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6‰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70%,出生人口性别比103-107之间。一是推进计生证件办理制度改革。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特别是多孩生育。严肃查处违法生育行为。严格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做到依法征收,统一标准,应收尽收,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强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检查评审、案件督查督办、案件备案制和依法强制执行等工作,不断提高人口计生行政执法管理水平。二是扎实开展人口计生宣传服务。加强正面引导,做好政策解读,主动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三是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政策机制。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开展打击“两非”专项行动,有效防控非法鉴定胎儿性别行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和县各项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特别扶助等政策。加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关怀,探索计生养老照护模式。四是不断深化计生技术服务品质。继续巩固“省优”成果。推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强化质量管理,规范服务行为,强化技术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项目工作,切实做好病残儿医学鉴定和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规范避孕药具管理,创新药具发放模式,提高免费药具发放的覆盖面、易得性和及时率。五是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进一步完善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的长效机制,深化流动人口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流动人口统计、动态监测和研究工作,落实“一盘棋”工作机制。

六、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一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继续实施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深化医疗质量委托管理,提高医疗护理核心制度执行力,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二是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管理。继续做好医疗机构评审评价工作。加强临床路径应用工作,继续扩大临床路径覆盖面。落实处方点评等措施,推进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三是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健全“三调解一保险”长效机制,深化“平安医院”创建活动。推进依法治理,打击涉医犯罪和“医闹”行为,维护医疗机构的正常诊疗秩序。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促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创造安心、放心、舒心的良好工作环境。

七、坚持预防为主,全面做好卫生应急、重大疾病防控等公共卫生工作

一是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继续按规范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为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档案管理等11类服务,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96%,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率分别达70%、60%。二是加强卫生应急工作,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强化卫生应急演练和培训,加强基层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推进紧急医疗救援网络建设。继续做好埃博拉、禽流感等防控工作,以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做好重特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的卫生应急保障。三是加强疾病防控。强化疾控机构能力建设。推进儿童预防保健牵手行动,提高免疫规划接种率和质量,全面完成接种任务。继续实施艾滋病、结核病、地氟病等重点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治规划,调整脊灰疫苗使用策略,抓好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完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二级运行管理。继续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落实重型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管理工作,推进职业病防治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强饮用水监测和学校卫生管理工作,保证群众公共卫生安全。四是加强妇幼健康服务工作。推进基层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优化整合,加强规范化建设。实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建立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协调推进机制,推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城乡目标人群覆盖率达

90%以上,婚前医学检查率同比提高5%以上。推进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等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加强妇女儿童保健,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和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率,持续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规范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做好单独两孩再生育健康服务。组织开展“两纲”中期评估。五是加强食品安全标准落实和风险监测。实施2015年度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管理制度,推进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加强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管理,抓好食源性疾病防治。

八、统筹兼顾,认真做好其他重要工作

(一)加强全系统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深入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计生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行风建设常抓不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加强惩防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修订违反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处理规定,加大正风肃纪和治理庸懒散浮拖软工作,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制订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机制评审办法和标准。严格责任追究,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在全系统形成不敢腐、不能腐的氛围。

(二)强化干部人事管理。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院长聘任管理办法》、《卫生计生系统人事管理办法》,加强对干部队伍的选拔任用和日常监督管理,建立起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干部队伍管理机制。认真开展人事档案清理工作,坚决查处学历造假、履历造假等不良行为。进一步强化编制管理和岗位设置管理、人员聘用管理等工作,解决乡镇卫生院集体所有制人员纳入编制管理等问题,促进卫生计生事业健康发展

(三)科学谋划和编制好“十三五”规划。开展基础性、前瞻性重大政策研究。全面开展“十二五”规划实施终期评估,科学编制“十三五”卫生计生发展规划、计划生育、医疗机构设置规划、重大疾病防控、中医药事业等专项规划。做好规划配套政策的落实,确保规划刚性管用和有效实施。

中医健康管理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农村健康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补偿机制,医疗服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显示了我国政府对于农民医疗保障和农村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是一项惠及于亿万农民的重大民心工程。可以预期的是,该项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将对保障农民健康、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发挥重要作用,也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但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在许多方面尚缺乏成熟经验,在管理模式、筹资水平与渠道、基金安全与管理、报销水平与方式、保障范围、医疗卫生机构监督等方面尚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相关政策效果也有待进一步检验与评价。特别是这一制度建立后如何保持其可持续性,避免重蹈历史上合作医疗制度几起几落、“春办秋黄”的覆辙,更是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一、部分国家开展农村健康保险的概况

(一)韩国

20世纪80年代以前,韩国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特别是首尔和釜山等大城市,农村也存在缺医少药的问题,加上农民收入水平低,难以承担现代医药的高昂费用,因此,农民看病主要依靠针灸等传统医疗手段。

韩国在1977年创立了第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健康保险计划,随后政府不断扩大健康保险的覆盖面。1986年,韩国政府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小组,负责起草拟定全民健康保险计划。该小组建议农民应先于城市自营职业者进入全民健康保险计划,并应制定特定政策减轻农民交纳保费的负担。

1989年,韩国实现了政府管理下的强制性全民健康保险,其中商业保险计划覆盖了全国90%的人口,政府只为购买不起商业保险的穷人(约占总人口的10%)提供免费健康保险,同时也为特定人群购买商业保险提供一定补贴。通过这种公私并举的方式,韩国全民健康保险的实现并没有对宏观经济的发展增加任何重大负担,也没有明显损害特定行业的发展或给小型企业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

韩国750万农民于1988年被纳入健康保险范围内。在韩国每一个县都成立了独立的健康保险协会;作为农村健康保险计划的运营主体。这些协会并不隶属于任何政府机构,但是在管理中必须遵照国家所制定的相应准则。每个协会主要依靠提取一定比例的保险基金维持运转,筹资标准由各协会单独制定,政府则提供一定补贴,以保证参保费用维持在农民可以负担的水平。农民除了缴纳保险费之外,在利用医疗服务时还须承担一定比例的医药费。农民通过参加健康保险,可以享受到住院、门诊、疾病预防等几乎所有卫生服务。如到城市三级医疗机构就诊,则必须通过所在地区初级保健医生的转诊。此外,ct扫描等一些昂贵检查一般都不在健康保险的报销范围之内。自1996年后,韩国全民健康保险计划出现了严重赤字,卫生总支出一直高于总收入。虽然政府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力图弥补赤字,但很多卫生政策专家推断,仅仅增加政府经费难以解决赤字问题,必须同时加大对卫生服务的管理和监督力度。

(二)泰国

在泰国,政府举办了医疗福利计划(medical welfare scheme),为农村中的穷人等提供免费医疗服务。1999年,医疗福利计划覆盖了全国32.1%的人口。农村地区接近贫困或中等收入者,不能参加医疗福利计划,但可以参加健康保险卡(health card scheme)计划。该保险制度创建于1983年,参保费用由农户负担500铢,卫生部以补贴的方式承担1000铢。农民购买健康保险卡后,所享受到的卫生服务包括疾病和损伤的门诊治疗、住院治疗以及妇幼保健等。对于医疗服务的利用基本没有限制,但是参保者只能到卫生部所属的卫生机构就诊。同时,初诊必须在卫生所或社区医院等一级医疗机构,到二、三级医疗机构就诊必须通过转诊。健康保险卡的发售有固定周期和具体时间。现在的发售周期是一年,时间一般选在庄稼收割以后农户家中现金收入最高的时段。泰国政府为了扩大健康保险卡计划的影响,通过电视、广播等进行了广泛宣传,同时开展了大规模的销售促销活动,使该计划覆盖人群比例由1991年的1.4%上升至1999年的18.6%。

(三)美国

在发达国家中,美国是没有实现全民健康保险的少数国家之一,美国政府也没有专门针对农村人口的健康保险计划。联邦政府举办的主要有老年医疗保险(medicare)和穷人医疗保险(medicaid),部分州政府还举办了针对儿童的医疗保险计划。虽然这些政府举办的健康保险计划都有特定的覆盖人群,但对于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却没有区别。此外,美国还有种类繁多的商业健康保险计划。

据统计,2000年美国有农村人口5540万人,大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9.7%。在享受健康保险方面,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在25-64岁人群中,农村地区无健康保险者所占的比例为17.4%,而在城市这一比例为14.6%。此种城乡之间的差距主要是由于农村人口参加商业健康保险计划的比例远低于城市人口。不过,农村人口参加medicaid等政府举办的健康保险计划的比例却高于城市人口。农村人口保险比例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民一般自主经营,规模较小,收入也较低,而美国大部分健康保险计划是依赖于参保人员的就业状态和收人情况。

二、开展健康保险的国际经验

国际经验表明,农村健康保险计划要取得成功,应考虑到以下影响因素:

(一)个人缴费水平要考虑到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缴费方式应该灵活多样

农村居民特别是其中的贫困者,他们的现金收入往往十分有限而且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因此,参保费用不能过高,而且应采取灵活的缴费方式。例如,在卢旺达,那些不能在既定时间内凑齐保险费的农户,可以分期付款。塞内加尔则鼓励慈善组织为一些穷人、残疾人以及孤儿等代交保险费。在玻利维亚高原地区,农民通过提供劳动力种植马铃薯就可以获得免费医疗服务,销售马铃薯的收入则被用于购置药品和支付医务人员的津贴。

(二)在管理中应该提倡农民的参与

多项研究表明,农民的积极参与是农村健康保险计划成功的关键。可以通过举行村民会议等方式鼓励农民参与保险计划的管理和决策,某些国家也鼓励农民通过投工、投劳参与医疗设施的建设。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对保险计划的信任程度。此外,农民在参与过程中,不但可以学习到相关卫生知识,还可以实现防病信息的沟通与互动,最终帮助他们更有效率的利用医疗卫生服务,特别是疫苗接种等公共卫生服务。

(三)妥善处理逆向选择(adversese lection)和共同风险(covariant risk)问题

与道德损害(moral hazard)行为相比,逆向选择问题更可能损坏农村健康保险计划的可持续性。从现实的角度看,要求以一个群体(如农户)而不是个人为单位参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逆向选择问题。此外,设置观察期(waiting time)可以防止那些刚刚患病的人参加保险。农村健康保险计划由于规模较小,覆盖的范围也比较有限,因此很容易受到共同风险的影响。例如,在发生自然灾害或传染病流行时,某一地区或村庄的居民有可能同时患病。在这种情况下,灾害事件可以很快耗尽保险计划的储备基金。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一方面应尽量扩大农村健康保险计划的覆盖面,扩充保险基金的来源,保证保险基金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采取公私合伙制(public pdvate padnelship)的方式解决,例如,菲律宾通过世界银行的一个项目,进行了农村健康保险计划和商业保险公司签订再保险合同的试点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医疗服务的质量改进和相关制度建设十分重要

农村健康保险计划的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服务能力和服务价格等。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农民对保险计划的需求和保险基金的平衡。从中长期看,定点医疗机构的高质量医疗服务可以调动农民参加健康保险的积极性。某些国家经验表明:在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以前,既无法建立起具有可持续性的保险计划,也无法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如果农民在接受医疗服务时不能感觉到“物有所值”,他们就不愿意缴纳参保费用。因此,在建立农村健康保险计划中,必须认识到医疗服务质量改进是保证健康保险计划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从有关研究看,农民在医疗服务方面的抱怨主要有药品和医疗用品缺乏,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态度恶劣,医疗机构环境条件差等。

医疗服务方面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转诊制度。从长远看,如果参保农民在仅仅患了小病的情况下都可以直接去医院寻求治疗,而不是去诊所或卫生室,那么从总体上讲保险计划的基金可持续性将受到损害。在转诊制度没有建立时,由于多数人认为医院的服务质量更高,他们患病后会直接去医院接受治疗。一般而言,医院的价格水平比诊所高,上述情况将导致保险基金的低效率使用。

(五)工作人员能力建设、财务管理等因素应该得到重视

拥有富有经验并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对于农村健康保险计划的成功至关重要。此外,医药费的报销程序应当尽量简单、透明,以方便参保农民,提高他们对保险计划的信任程度。印度、孟加拉等国家的经验还表明,农村互助式保险计划如果能与富有财务管理经验的机构进行合作,一般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启示

(一)积极借助社会力量、利用市场机制巩固和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采取完全由政府组织提供的方式并不一定效率最高。从韩国经验看,商业健康保险计划在建立强制性全民健康保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说明政府在为国民建立健康保障制度的努力中并不一定要排除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这是一个极其有意义的启示。

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而言,政府应当在管理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并继续为部分地区农民参合提供补贴,但具体组织、运营过程并不一定完全由政府操办。这其中的原因是由于设置新的政府管理机构不但额外增加了地方政府财政负担,特别是使税费改革后十分困难的县级财政雪上加霜,而且工作人员能力和软硬件设施等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工作要求,造成管理效率过低,成本过高。此外,政府运营的方式也很难避免权力寻租行为的发生。与此相对应,商业保险公司在保险业务方面拥有相对较为丰富的经验和资源,政府部门与商业保险公司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中进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从我国部分试点地区的经验看,这种模式已经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下一步需要相关部门积极总结经验,出台政策规范各方行为,在部分地区还需要打破政策壁垒,实现参合农民、政府部门和商业保险公司三方的共赢。

(二)在设置筹资标准和共付水平时,应适当照顾农村贫困群体

目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的设置基本上没有考虑参合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就是穷人与富人的缴费水平是一样的。虽然有医疗救助基金解决部分贫困农民的参合问题,但仍有部分贫困农民由于无力缴纳参合费用而被挡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外,而富裕农民往往又不满足较低的筹资水平所带来的低保障水平。因此,相同的筹资标准不可避免地在不同收入群体中产生了矛盾。这一方面提示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本身应该是多层次,同时应鼓励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为农民提供多种选择,使他们可根据自己的经济水平选择不同保障水平的保险计划。另一方面,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对于农村贫困群体也应给予适当照顾,例如我国部分地区已经由乡镇企业、村集体企业等为贫困农民代缴参合费用。与此同时,应从政策设计中考虑适当减免农村低收入者的参合费用。泰国的医疗福利计划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当然,泰国在最初评估参保者收入时也遇到了困难,最后通过让村民自己鉴定低收入者的做法解决了这一难题。泰国经验表明,村民有能力筛选出真正穷困者,并排除那些并不贫穷的家庭。如果这种做法在我国行之有效的话,适当减免农村贫困群体参合费用的前提条件应当是具备的。

此外,众多研究表明个体在参加健康保险计划后倾向于更多的利用医疗卫生服务,也就是保险理论中所谓的道德损害。在健康保险计划中,一般设有共付机制以防止或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就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而言,由于筹资水平低而造成保障水平也低,因此参合农民在看病时的自付比例较高。应当说这种较高的自付水平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减少了道德损害行为发生的可能,另一方面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参合农民中贫困者的卫生服务利用,而富裕农民由于经济约束相对较低所受影响较小,因此出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扶富不扶贫”、“穷人补贴富人”的现象。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以及保障水平有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但在目前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应当考虑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之间建立有机联系,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解除贫困参合农民的后顾之忧。

(三)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当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经办机构在人员配备和机构设置等方面,与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仍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管办很难分离。

这种管理模式虽然可以较好地发挥地方政府在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中的作用,但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安全以及公平使用等方面也带来了诸多问题。通过设计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流程,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用的公平性,避免历史上合作医疗制度中“干部吃好药、群众吃草药”现象的发生,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真正用于改善农民健康水平方面,对于维护和提高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信任程度、保证其可持续发展仍然十分重要。在此方面,韩国所设立的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的健康保险协会,以及国际上提倡农民参与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