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范例6篇

林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林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范文1

    1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意义

    1.1现实意义

    在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生态环境呈几何速度恶化,自然生态系统被污染和严重过度索取,大量自然资源都面临着短缺和后续乏力,其中林业资源也是其中之一。按常理来说,作为可再生资源的林业,只要统筹科学、开发合理,是可以持续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的。但是,我国森林产业的现实状况是:森林生态系统退化速度比建设速度快,局部好转,总体恶化,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缺位、供体错位,载体即林地和林木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需求。林业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了每年数百亿的经济损失,传统的林业经济模式已经无法适用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改变势在必行。

    林业主要以森林为主要资源,森林是一种复杂的复合生态体系,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是人类氧气的制造者和二氧化碳的净化器,也是生态链中重要的一环。

    林业是所有生态建设的主体,同时其又可以是规模巨大的生态经济循环系统,林业生产的物质产品绝大部分都是可降解再生的绿色能源,在节能减排目标中具有不可估量、不能替代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林业又是生态文化的源泉。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树立正确的森林经营理念,体现在人与环境、资源与生态、经济与自然的协调和统一的发展,通过科学、政策、技术和不断进步的管理措施,通过不断地适应寻找到适合我国社会自身发展情况的道路,以期达到林业资源的多方面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2经济意义

    森林是大陆生态系统的主要环节,也是林业经济的最重要载体。培育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最主要目标。完整平衡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仅能够持续提供生态效益也能持续提供经济效益。被破坏的退化的森林不仅在物质生产能力上明显衰退,森林的其他效益功能也必然相应减少。我国现有森林生产力只相当于其潜在生产力的1/3,这是国内林业产业界内的共识,因此恢复、开发和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也是必要的。此外,林业生态环境可以支持复合经济体系的发展,可以帮助建设和发展多样化的经济结构,在成熟健康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共生的,如果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的效益,都会使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失去推动力与生命力。因此,完全可以在建设功能性完整的林业生态体系的同时,形成以林业资源为依托、以商品林基地为龙头、以林业商品产业和绿色旅游产业为一体的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如木材、林果、花卉、草坪等产品的深加工产业,逐步形成比较发达、系统和绿色的林业产业。

    2林业生态保护建设发展的亮点

    一是发挥林业的经济功能。生态优先并非不考虑经济功能,只有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才有物质基础;应分清国

    家对天然林和人工林管理的政策界线,切实保护天然林资源,按照森林经营的技术要求合理利用人工林;遵循林木生长的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地采伐利用,让林业在发挥生态、社会效益的同时,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二是提高林农的积极性。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林业部门划定采伐区域、数额,企业与林农实现“订单林业”,减少了企业的灰色支出,使林农直接受益,可有效提高森林加工企业和林农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三是建立林业要素市场。林业要素市场建成后,通过林权有序、规范流转,可以盘活林木林地资产,解决森林资源经营周期长、效益兑现慢、生产风险大的问题,提高林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林业规模经营、集约经营。通过林权证抵贷款,解决林农发展林业资金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社会闲散资金与银行资金流向林业,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

    3保护林业生态环境产生的新经济建设点和经济增长点

    传统林业只将注意力集中在森林所能提供的最主要资源——木材上面,但是林业资源可以提供远比木材更多的产 品,能够对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以下是3种主要经济增长形式。

    3.1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是林业生态环境最主要的贡献。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休闲娱乐也开始日益重视,森林旅游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也是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途径,并且正在我国迅速生成和增长。完善的森林资源是森林旅游的基础,森林旅游业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可以发展出主要如森林公园、交通运输、餐饮、商贸、旅行社、娱乐等多种依托森林资源的经济体。此外,还可发展各种层次的辅助服务机构和组织,这些都是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多方支点。

    3.2促进林业副产品产业的开发

    林业资源除了能够提供木材之外还能提供很多林副产品,如动物、林果、花卉、次生动植物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林业资源特色,可以建立不同的副产品产业,最主要的有野生动物资源产业、林果深化加工产业、次生动植物开发产业等。深化开发林业资源的副产品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遇。

    3.3使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形成产业

林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范文2

关键词:林业保护;生态环境;环境保护;林业建设

收稿日期:20120322

作者简介:苏家有(1976—),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5019002

1引言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走上了一条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经济发展道路。因此,在新时期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不仅成为一直以来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内容,更成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也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发展做了明确的指出,“在可持续发展中,赋予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以重要地位”。随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也纷纷提出了,以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发挥区域优势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运用有效措施和途径加快林业生态保护建设,成为了发展的重要目标。

2影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因素分析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较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影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因素众多,国家综合国力、人们生活条件、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及社会的政治文化发展等,都是现阶段我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林业建设作为生态环境问题的一部分,影响其保护与建设发展的主要因素还是环境问题的破坏,如森林资源的严重缺乏,水土流失情况严重等,是影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主要因素。

2.1森林资源的严重缺乏

据统计,我国现阶段的人均森林面积占有量只达到世界人均森林面积占有量的21%,而人均森林蓄积量仅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2%,不仅严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在发展中国家也是处于末端,在森林覆盖率上,世界的平均水平约26%,我国比世界平均森林覆盖率低了大约10%。目前我国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较多,占全国森林资源的比重较大,东部11省平均森林覆盖率约31%,而黑龙江、吉林、四川、云南、内蒙古5个省、自治区的森林面积就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1%。可见,我国的森林资源不仅严重缺乏,而且分布不均匀。

2.2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不到位

长期以来,我国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方面的工作,如水土流失保护,林业生态建设,草原生态保护和土地荒漠化的防治工作,都有所成就,但是相对我国的实际国情来说,工作力度还需要加强,因为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中,虽然完成的林业面积不少,但是从建设的质量上来看,一般都达不到标准,如在林业建设上,树木品种过于单一,树种种植结构和搭配不合理,不能有效地治理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发挥不到预期的生态经济效益。

2.3在思想上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够重视

一直以来,受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同步发展的进程中,还普遍存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偏见,人们总是把林业作为一个促进生产部门创造经济效益的产业来看待,一直忽视了林业本身具有的生态保护作用,只是目光短浅地看到短期的生产部门经济增长,以至于一味地砍伐林业,换取经济增长,使我国的森林越来越少,而且,面对大量人工生态林遭到砍伐后,对林业的修复工作严重不到位,不仅使生态问题更加恶化,而且对日后的林业修复工作也造成很大困难,再加上相关部门对于人工生态林砍伐后的修复种植工作缺少合理的政策,如人工生态林更新采伐后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或者种植阔叶树收益不明显,种植阔叶树的政策得不到落实,使生态环境发生了急剧的恶化。

2.4法律意识淡薄

随着经济的急速增长,使得生态破坏严重,而有关于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法规不完善,宣传工作也不到位,相关的部门和政策,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与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使得在普遍民众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生态保护、水土维持意识,致使生态破坏严重,生态保护无力,而有关人员对生态进行保护和治理的时候,还无法可依。

2.5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政策不健全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都对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的不重视,使得缺少一个完善的林业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同时政府和国家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太小,人员委派和动员政策都没有相应政策,而且没有形成对社会上积极参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力量进行有效奖励机制和完善的林业生态效益保护体制,使得许多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都无从下手。

3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念的不断深入,处理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关系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不仅要看森林绿化面积的不断增加,而且更要看人们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条件的增长。一方面看到生态环境的不断好转,另一方面更要带来经济效益。要把林业的保护和建设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下,不断促进经济发展,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趋势下,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同时,更要兼顾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此,相关林业发展部门应该充分地发挥好控制和引导作用,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进行,维持好工作,创造好条件。

4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4.1完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规划

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目的,始终是现阶段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实现有效的综合治理。因此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在具体实施之前,应做好整体规划,从全局出发,与全球生态环境接轨,完善系统的规划布局,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如对沿海城市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要加大惩治力度,对内陆和东北地区的林业砍伐要加大管理力度。

4.2做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长久工作

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发展,对我国原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也较为严重,生态系统作为一个长期恢复的系统,其恢复和发展都需要长期时间。因此,在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工作中,要提高对林业生态建设的长期认识,树立长远看问题的观念。从全局策划,到局部进行,都要循序渐进。如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土地沙化和湿地减少,还有生物多样性的严重破坏,都要从局部入手,规划上大力推动,行动上稳步渗透,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4.3增加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

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政府的财政投资是必不可少的。要求各级政府把林业生态建筑保护工程的投资,纳入到财政预算开支中,而且要加大投资比例,提高重视程度,优先拨款安排。此外还要充分引入现代树木种植方面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支持,扩宽生态保护渠道,加大社会动员力量,争取国际合作和国外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援助。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4.4完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管理工作

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认真实行相关政策,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有效联系,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合作,贯彻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整体原则。对长江流域的林业生态重点地区要重点保护,着重治理水土流失问题,以河流主干为主,进而对支流进行治理工作,并与其他农林水部门积极配合,确保工作有效进行。

4.5落实阔叶树的种植政策

针对当前人工生态林采伐后的修复种植存在很多问题,在现阶段的人工生态林采伐后修复种植工作中,要把更新阔叶树种植政策落到实处,加大阔叶林种植力度,种植阔叶树后不宜再给予采伐,这部分造林资金由国家生态林补助资金出,并适当给林地使用者一定补偿后划归集体所有,成为现阶段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内容,通过加大阔叶树的种植,不光有效地达到防风固沙作用,而且合理了林业绿化配置,提高蓄水功能,加强了林业生态建设。

5结语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总是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环境问题。近年来,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出现和资源紧缺的现象严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问题逐渐受到世界人们的广泛关注。各国在大刀阔斧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时候,也不得不把生态环境问题考虑其中,伴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多种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的经济发展模式相应提出,并获得广泛应用。因此,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恢复林业生态环境,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保护森林资源就是保护生态环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1):63~64.

[2] 马春艳.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4):112~113.

[3] 于峰.浅析少数民族习惯法对森林资源的保护[J].学理论,2010(36):7~9.

[4] 汪春云,钟卫.如何协调森林资源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的关系[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2):146~148.

[5] 王惠卿.试论保护森林资源的意义与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4):17~18.

[6] 林宏贵,张晓锋.旅游环境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阿坝科技,2010(1):55~56.

林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范文3

关键词:林业产业化;农村土地综合治理;生态环境

1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关系

农业生产是将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其十分依赖生态环境,因此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成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关键。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土地整治工程中一项重要的单项工程,不仅有效得对农业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高产、稳产,还能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提高人文的居住环境质量,改善村容村貌,林业休闲旅游业也能为村民增加收入。

2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土地综合治理结合的表现

2.1促进农村生产发展

有资料显示,林网内的小麦比其他条件相同的农田内的小麦产量高6.8%~17.6%,玉米产量也提高了5.5%~13.1%,棉花产量提高了8.3%~12.8%。由此看见,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可以为农村农业生产提供强大的保障。

2.2帮助抵御自然灾害

近年来,我国不断通过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调节氧气,大幅度提高了国家在自然灾害面前的适应能力,使土地治理在自然灾害后快速恢复。尤其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国家生存发展在面对灾害时就更依赖生态系统,以三方面为主:1)维护在灾害下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只有人类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降低生态系统的退化和损失,生态系统才能在灾害情况下提供人类所需的生态服务,维持生存空间,才能保证在灾害面前正常使用土地资源,进行土地整治规划。2)维护灾害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灾害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巨大冲击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功能、服务以及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之间是高度依赖的,这种依赖关系会通过环境而直接影响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3)土地资源从灾害中恢复最终还是依赖生态系统。

2.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而我国人口日趋增多,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小,农村为了跟上时展,必须要依靠当地特色的林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致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尤其在一些没有工矿企业的山区农村,林产业是村民致富的首选项目。

3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结合的发展

3.1加强可持续发展意识

若要保证林业生态和土地综合整治相协调,就要加强国民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生态经济的思想,大力宣传普及林业的知识和生态经济的理念,在生态学发展的基础上整理土地资源,从而实现整理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利用当地特色的人文景观发展生态旅游业,利用林农套种、林药套种等科技手段为农村带来经济效益。

3.2遵循客观规律

在林业的生态防护建设中,要因害设防,尽力减少林业工程占用耕地的情况,在农田林网、农林间作及沟渠之间建立生态廊道,建设农田综合防护林体系,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结合通过合理规划达到最好的效果。

3.3调动社会力量

我国大部分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土地整治建设的资金来源于政府投资,然而在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资金有限,因此需要在政府领导下多方面整合资金,吸引企业和个人投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土地整治建设,动用社会力量共同发展林业生态环境和土地整治项目。

3.4突出功能效益

综合治理农村土地资源时,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具体表现在功能性、针对性和系统性三方面,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时要坚持农林结合,坚持多林种、多树种相结合,防护林与经济林相结合,立体种植,立体养殖从而增强林业生态工程的功能稳定性、服务功能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林业生态环境在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下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美化功能。

结束语

林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范文4

想要提升我国林业发展的整体实效,需要加强对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工程规划,完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管理工作,并且从制度体系上进行规范,此外,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以及林业的发展,这和资金与技术的投入是分不开的。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新农村;生态环境;林业;发展;对策

在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过程中,实现林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这不仅会促进整个生态环境的和谐与平衡,这也会带来一些可观的经济效益。从当下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林业发展在整体上仍然十分滞后。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本来就较低,对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建设也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基于这样的现状,很有必要对于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的林业发展模式与对策展开分析。

1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念的不断深入,处理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关系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不仅要看森林绿化面积的不断增加,而且更要看人们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条件的增长。一方面看到生态环境的不断好转,另一方面更要带来经济效益。要把林业的保护和建设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下,不断促进经济发展,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趋势下,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同时,更要兼顾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此,相关林业发展部门应该充分地发挥好控制和引导作用,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进行,维持好工作,创造好条件。

2影响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林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2.1我国森林资源的严重缺乏据统计,我国现阶段的人均森林面积占有量只达到世界人均森林面积占有量的21%,而人均森林蓄积量仅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2%,不仅严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在发展中国家也是处于末端,在森林覆盖率上,世界的平均水平约26%,我国比世界平均森林覆盖率低了大约10%。目前我国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较多,占全国森林资源的比重较大,东部11省平均森林覆盖率约31%,而黑龙江、吉林、四川、云南、内蒙古5个省、自治区的森林面积就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1%。

2.2环境保护观念的缺失从整个社会层面来看,我国国民的环境保护观念仍然较为缺失,环境保护意识也十分淡薄,这直接造成很多实际建设工作的低效化,这也是制约林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由于我国生态环境遭到的严重污染与破坏,这使得很多植被、林产品都没有它们需要的生存环境,在恶劣的生存状态下会直接对于林业发展构成阻碍。另一方面,由于人们环境意识的缺乏,大家看不到加强林业管理建设的重要性,各种对于珍贵树木乱砍乱伐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同样是林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阻碍。

2.3相关政策及体系的不够健全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林业发展需要有完善健全的政策与管理体系作为依托,这是让林业的发展更加规范有序的基础。然而,在我国对于林业保护以及林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策略以及管理制度等都十分不健全。对于各种违法违规的行为没有强有力的制约因素,对于如何有效展开林业的发展建设,更好的实现生态环境的整体建设,也没有非常明确的方针、策略作为引导。

3加强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林业发展的措施研究

3.1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工程规划林业建设是一项较为系统与漫长的工程,在实施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林业发展的道路上,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工程规划。在进行具体的林业发展管理的道路上,首先应当从整体层面做好规划,要以全球生态环境实现接轨,对于不同地域、不同生存条件的物种采取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管理与处理措施。同时,对于我国一些环境污染特别严重的城市要加大治理,要给林业生长与发展提供好的环境,这样才能够促进林业的长足发展与建设。

3.2完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管理工作对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过程中,要加强各方面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要将相应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并且各相关部门间应当有更为紧密的配合,要让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程有效得到实施。同时,对于长江流域的林业生态要实施重点保护与管理,要加强对于这个区域的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这样才能够给林业的整体发展建设提供好的根基。此外,农林部门以及一些相关单位也要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管理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效用,这样才能够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3.3增加技术和资金的投入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以及林业的发展,这和资金与技术的投入是分不开的。当前我国的林业发展之所以会较为滞后,这和缺乏必要的资金与技术投入有着直接关系。政府应当提升对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重视程度,要增加对于这项工程的拨款,将林业建设纳入到政府的财政开支中,并且加大投资比例。同时,也要多引进一些先进的现代树木种植与管理方面的技术,要不断拓宽生态环境保护的各种渠道,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国际合作,这些都会为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带来极大推动。

4结语

在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林业发展的道路上,我国仍然有着较为漫长的路需要走。想要提升我国林业发展的整体实效,这不仅需要加强对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工程规划,完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管理工作,并且从制度体系上进行规范,这也非常重要。此外,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以及林业的发展,这和资金与技术的投入是分不开的,只有加大林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并且多引入一些先进技术,这也才能够促进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的大步向前。

[参考文献]

[1]陈金明.关于加强林业科技推广能力建设的思考[J].福建林业科技.2006(02).

林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范文5

关键词:林业会计;缺陷;完善;措施

        1  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缺陷

        长期以来,我国林业经营基本上停留在传统林业阶段,林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一个“资本原始积累”的角色,以破坏森林资源为代价支持经济发展战略。在“木材利用”原则指导下的林业经营必须以森林的经济效益为主,而忽视其生态和社会效益,导致森林资源锐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林业陷入“两危一困”境地。林业会计核算也围绕“木材利用为中心”进行,没有把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因此,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缺陷是明显的:第一,森林资源消耗的价值没有计入木材成本,被摒弃于经济循环之外,却用循环外的育林基金进行森林资源再生产的残缺的补偿。第二,传统林业会计计量体系中的收益部分只计量在市场上可以进行交换的货币收益,而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引起的生态、社会效益部分,无论是在“投入”还是在“产出”方面均未得到反映,导致林业生产经营的个别收益与社会收益不一致。第三,传统林业会计计量体系中的成本部分中只包含经济成本,不包含林业经济活动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的消耗,造成某些林业生产者(单位)的个别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由于森林生态资源使用价值的公共品属性,那些个别收益小于社会收益、个别成本大于社会成本的林业生产者(单位),其为社会的贡献成果为他人无偿享用却得不到回报;而那些个别收益大于社会收益、个别成本小于社会成本的林业生产者单位),其对社会的损害后果,也由他人无偿负担。

        这种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在实践中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1)消耗的森林资源价值不计入木材成本,一方面由于资源无价使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成本虚低,利润虚增;另一方面,用于弥补森林资源消耗的客观性成本补偿却要向国家寻求财政扶助得以解决。(2)森林生态、社会效益不作为收益,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的消耗不计成本。一方面林业生产者(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必须只着眼于木材利用为中心的物质财富的生产,而忽视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生态环境和环境自然力的更广泛生产,从而导致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的日益严重;另一方面,林业生产者(单位)必然对经济效益低而生态社会效益等的营材生产活动以及对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负效益问题无意顾及,随着森林资源的日益枯竭,一系列环境生态灾害的出现,导致社会——环境系统的不协调运转,并最终导致林业经济效益下降,危及林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2  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措施

        生态林业的目标是追求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协调、高效,要求在三者之间相互促进,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整体,如果只注重眼前经济效益,森林采伐过量,那么迟早会导致经济效益的下降;反之,只保护、没有经济效益的刺激,这种保护也不能持久,因此,在“生态利用”原则指导下,客观上要求林业生产者(单位)对生态环境和社会承担责任,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林业会计作为林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与这一客观要求相适应,不仅要反映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效益,同时把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社会的贡献和损害纳入林业会计核算体系,记录有关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环境资源成本,以完全成本替代传统的成本,以综合收益替代传统的货币收益,真正使林业生产者(单位)的个别成本与社会成本,个别收益与社会收益相一致,有效地协调林业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之间的关系。

  森林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决定了林业经营的目的只能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并以生态保护为首要目标。林业不仅为国家提供木材和各种林副产品,而且还承担着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生态、社会功能。而林业生产又必然会消耗一定的森林资源;为维护并提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林业生产者(单位)必须进行相应的投资;同时林业生产经营不当会破坏生态环境质量从而给社会带来损失,所有的这些都应作为林业生产经营的生态环境资源成本。不论是林业生产提供的生态、社会功能价值,还是林业生产经营发生的生态环境资源成本,林业会计都应对其进行计量、反映,并对外报告,向本地区、居民乃至整个社会提供有关的会计信息,使社会各界都能真正认识林业、关心林业,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林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提供依据,也为林业生产经营者(单位)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依据,以利于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林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范文6

关键词:造林;绿化;林业生态工程;生态系统

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所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而形成的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它本身包括着传统的造林绿化内容,一些成功的单项造林技术与新技术的筛选与应用,但不是简单“相加”与“拼盘”;它的目的不只考虑经济效益,而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并重;它的全过程是配套技术合理组合的完整工艺流程。

1 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

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所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而形成的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它本身包括着传统的造林绿化内容,一些成功的单项造林技术与新技术的筛选与应用,但不是简单“相加”与“拼盘”,它的目的不仅只考虑经济效益,而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并重:它的全过程是配套技术合理组合的完整工艺流程。

林业生态环境工程在生态环境建设、流域治理、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位置与作用是无可限量的。其中包含的知识涉及中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中国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书时种选择与林分组成: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整地与造林方法;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以流域、水网、山系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田林网、农林复合、灾害地植被恢复、河岸道路防护、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技术问题。

2 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1 系统论原理

人工生态系统的建造凋控是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所在。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给“系统”所下的定义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凡是一个系统它应具备如下特征。

(1)结构的有序性 一个系统既然是一有机整体,它本身必须具备自然或人为划定的明显边界,边界内的功能具有明显相对的立性。一片果园、一个人工林它与相邻的系统是具有明显边界的,其功能与其他系统也是不同的。同时,每一个系统本身一定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分所组成。系统内的组分之间具有复杂的作用和依存关系。作为人工林生态系统,本身就包括着森林生物和森林环境两大组分,而其两大组分又可以自成系统(子系统)。像森林生物要分成植物(林木与伴生植物)、动物《乌兽、昆虫)、微生物(真菌、细菌);从环境角度讲+作为人工生态系统又应当分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这些组分形成厂形成了复杂的水平分离和垂直分离。

(2)系统的整体性为一个稳定高效的系统必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各组分之间必须具有适当的量的比例关系和明显的功能上的分工与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使系统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价值的转换功能。系统中某一个组分发生量的变化以后必然影响到其他组分的反应,最终影响到整个系统。林、眶生态工程设计、建造过程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通过整体结构的建造而实现人工生态系统的高功能。

2.2 环境因子的综合性

自然界中众多个环境因子都有自己的计算单位,每个因子也都是对生物产生重大影响。在林业生态工程中要十分注意的是多项因子对生物群落的综合作用。这种综合影响的作用往往与单因子影响有巨大的差异。如何进行多因子综合评价对今后林业生态工程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2.3 食物链原理

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学的重要原理,食物链与食物网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使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于植株之中,所以,称绿色植物为“生产者”。绿色植物被草食动物所食,草食动物被肉食动物吃掉,这些动物中有的吃草,有的吃其他动物以维持其生命。植物和动物残体又可为小动物和低等生物分解、以这种吃与被吃关系形成的关系称之为食物链关系。后两者分别称之为“消费者”和“分解者”。

2.4 扩大视野

修正传统林业概念多少年来我国大农业范畴一直存在着一个传统观念,农业就是粮食、林业就是“大木头”、畜牧业就是猪和鸡。林业建设几年来一直认为用材林才是林,造林就是刨坑栽树,农出防护林就是大小方田林网。林业越来越萎缩,概念越来越窄,专业越分越细,将一个森林大系统分割得零零落落,把很多本来属于林业范畴的东西,如中草药、食用菌、野生动植物、野生花卉、香料植物甚至呆树都拒之门外。这种观点对我国林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害的。提出林业生态工程就是要归还林业的本来面目,把林业作为一个完整的大系统来看待,发挥林业的综合功能。

3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加强是现代林业生态工程的突出特点。在这种形势下,很多国家都对本国林业的发展进行全心地选择,并进行有效的创新和改革。尤其是保持森林的生产力稳定发展和林产品的提供,发挥森林环境的服务作用,不同类型人工林的营造以及对当前森林的管理和经营,这些都需要稳定、健康生态森林系统的维持和建立,同时将人类对森林系统的干扰和利用限制在有效的限度之内。美国、日本以及法国等发达国家对区域生态环境和林业生态工程的综合治理上,进行了有效的治理,发展了工程绿化的快速化技术和水土流失的有效工程措施,从而为以森林为主进行森林工程的流域治理。因此,可以说水资源的改良、保护及有效利用与生态环境的治理之间的结合,将成为未来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才能更

充分和有效地发展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与生态安全。此外,森林的多种经营之间成为各个国家林业的主要研究方向。而林业生态工程在我国获得了举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应用性,但在工程的生态稳定、高效和发展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调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