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存在问题范例6篇

家校合作存在问题

家校合作存在问题范文1

关键词:家校合作;家庭教育;问题;根源

中图分类号:G780

文献标识码:B

一、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家庭方面

(1)认识不足,观念滞后。虽然不少家庭在观念上已经有了家庭和学校合作的意识,但是对其中的具体问题的认识还相当模糊。家校合作在家长眼中不过是迎合、敷衍罢了。

(2)合作意识欠缺。在当前的家校合作中,大多数是学校主导下家长参与的教育模式,家长在与教师沟通、与学校沟通中扮演被动、次要、从属的角色。这种角色定位不是合作前提下的角色定位。

(3)家庭教育的几个不良倾向。家庭成了学校生活的延伸,家长是学生放学后的“老师”――学校化倾向;家长按主观意愿把孩子个人发展与整个家庭的未来联系在一起,意在“光宗耀祖”――本位化倾向;盲目跟风,照搬别人育子心经而不考虑个体差异――模式化倾向。以上三种不良倾向相当明显,而过度随意化与严重无序化在近几年也势头渐劲,不可小觑。

2.学校方面

(1)认识上的局限性。只重视单方面地敞开门办学,忽视深入家庭提供应有的指导与服务是现在学校方在家校合作中的通病,这主要是学校方对家校合作的认识不够深入造成的。

(2)实践上的表面化与形式化。学校通常把活动的开展等同于家校合作,这只是一些流于面上的形式而已,家校合作远非如此。家庭教育更要针对个体,讲求个性,学校可以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经验上的帮助,这更是深层次接近根本的家校合作形式。

3.操作过程

(1)合作机制不健全。例如,目前好多学校的家长委员会仅处于辅助和支持学校工作的位置,至于其他制度保障,只不过是张榜上墙而已,制度形同虚设,合作机制健全就更谈不上了。

(2)家校沟通渠道有限。目前家校合作的沟通渠道仅限于校方组织的诸如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活动;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更多地发生在学生学习或思想出现异常之时,家校合作还更多地停留在“问题解决式”的层面上,只有出现“问题”,才能触发家长和教师的合作需求。家长会一般都由学校提出,很少有家长主动提出要求召开家长会。学校“走”入家庭的手段很是单一,一般是校讯通、QQ群等的手段,通常也是告知作业或是反馈而已,谈不上家校合作或是指导、服务家庭教育。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1.历史原因

第一,我国历史上的教育模式一直是以学校为主体的单一教育模式,学校在学生的教育方面承担主要教育任务,这种观念和习惯影响和制约了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和合作。第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师道尊严的权威性尚在,造成某种程度上的家校合作中地位不平衡等。第三,长期的状元情节和唯学习为本位的思想,使得与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无关的一切要求,家校双方都不感兴趣,于是造成家校合作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等问题。

2.社会因素

造成家校合作教育问题最重要的原因是个人生活工作压力大。作为学校方的老师和家庭方面的家长在合作时精力有限,难以有长期大量的精力投入。笔者在与部分教师和家长的访谈中得知,因为生活、工作压力,很少有时间来参与学校正规教育以外的家校合作教育。

3.其他因素

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个人经历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制约,而校方的管理体制、教师的个性差异等也是家校合作中存在诸多问题的成因。

三、问题解决的建议

解决家校合作存在问题的前提是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达成一致,还应出台相关的规定条文予以保障,而合理利用家长资源,进而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是家校合作得以有效实施的主渠道。

有了家校教育目的的一致,有了规定上的保障,有了学校、家庭、社会的支撑,这样才能形成高效的教育环境,使家校合作达到实效目的。

参考文献:

家校合作存在问题范文2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人才

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整合是通过调查了解,针对学生在学习心理、个性发展、人际交往、人格培养、环境适应等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设计,注重学校的服务,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及家长的主主观能动性,解决学生问题的同时,提高家长的合作意识。我们学校作为农村中学也充分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实践中,许多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仍存在着种种误区。例如:学校向家庭单向灌输过多,家校之间缺少沟通。无论从时间,还是从内容上都是不连贯的、不完整的,使合作流于形式。如何在农村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家校合作呢?

一、观念必转变,关系应更新

首先,学校应该转变观念,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家校之间同是教育学生的合作伙伴,应该建立平等合作的互助关系,和家长平等地沟通交流,而不是摆起架子,以教训的口吻来责怪家长。其实,从我们以往的工作中,能够看到家校之间的沟通经常是教师指挥家长,学校支配家长的情况。显然,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家校关系是不平等的,学校与家长的关系相当于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家长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不是积极主动地管理学生,对学校和教师存在依赖的心理,认为教育学生应该是学校的事情,老师的事情。他们把学生交给学校就什么问题都不用管了,这样学生在学校接受了教育,回到家里与家长缺少沟通。教师和家长之间缺少沟通,就使学生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心理问题堆积得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教育。另外,学校应由配合家长服务变为主动为家长服务,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想出教育学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与教师应该由指挥者变为合作者,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存在的问题到底是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要弄清楚。尤其是现在,离婚率的提高使一些学生缺少家庭的温暖,父母之间推卸责任,使学生存在误解。所以,教师要和蔼地与家长沟通,静下心来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心理情况,以得到家长的配合。那种将家长放在被动、客体地位的消极的家校合作关系,并未真正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因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者――学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孩子心理健康的水平取决于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影响。以布郎芬布伦娜为代表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人的成长来自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互动过程不仅在同一层环境系统中,而是在多层环境系统中交互形成的,每个系统直接或间接与其他系统互动,且复杂地影响个人发展。也就是说家校之间应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因此,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与家长合作的意识,和家长一起群策群力,共同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二、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师资要重组

有的学校在新型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时,非常重视研究成果,但往往不能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无法得到保障。学校如何利用现有师资,提高家校合作的质量呢?首先,学校领导要制定并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制度,把实验成果纳入学校的日常工作之中,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为家校合作的开展保驾护航。其次,学校必须建立一支心理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尤其是在农村初中,专业心理教师不足,领导应该利用现有的师资进行再培训,如班主任教师做兼职心理教师。同时学校要有意识开发、重组家校合作手段,应该关注综合运用电子技术设备。如利用网络中的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培训教师,借家长会向家长推荐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网站,以便家长学习,帮助家长正确评估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合作之中,学校尤其要充分利用3G技术。当今社会,家长几乎都持有3G手机。因此,学校可利用3G技术服务范围广、反应速度快的特点,借助短信、微信等形式与家长跨时空合作。这种灵活又隐秘的家校合作方式,使家长在地位和人格受到尊重的前提下,在耳濡目染中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在相互交流中提升了教育水平。长久坚持,这种合作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家校合作中的人力物力等投入,降低教育成本,而且保证了合作的持久性,前景看好。

家校合作存在问题范文3

家访,不能只单纯的限制在亲自走访的方式上,也可以采取电话远程访问、网络访问(包括BLOG、E-mail、BBS、ICQ)、顺访、组织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访问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甚至还可以利用写信这种古老的方式,使家长通过阅读辅导员致家长的信件,体会到辅导员对自己孩子的关爱。这样既有利于家长及时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做出正确判断,又能使老师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家长形成一股合力,起到共同监督、共同促进的良性作用。

2、高校辅导员家访对象需多样化。

从高校辅导员家访问卷调查和家访现状访谈结果来看,高校辅导员家访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们主要集中在学习成绩差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事实上,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和关注每一个学生,以便扩大家访的范围并保障辅导员和家长之间的沟通。

3、高校辅导员家访队伍可随机性。

大多数辅导员进行家访工作时,只是单独行动,认为家访只是学校布置给个人的工作任务,忽略了“团结就是力量”的巨大作用。事实上,高校辅导员家访活动可由一个辅导员家访到团队组合家访,组合方式可采取家访学生地区一致的原则、辅导员性格互补的原则、辅导员专业结合的原则等多种灵活的方式,这样更便于辅导员之间相互交流,有利于工作的进行。

4、高校辅导员家访活动可随时性。

按照惯例,各高校辅导员基本都是在每年寒假期间对学生家庭进行走访,由于辅导员的时间、精力、体力、安全和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辅导员不能够走访更多的学生家庭。所以,各辅导员可充分利用平时的节假日时间、出差工作的额外时间等,对学生家庭进行访问。

5、高校辅导员家访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1)备学生。

高校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众多,分布在不同的城市,如果在短时间内做到到每个学生家庭中走访,实施起来比较困难,这样就需要辅导员有重点的筛选即将要走访的学生,包括学生的家庭组合情况、学生的心理情况、奖惩情况、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家庭经济来源、学生的恋爱问题等等,选取这样的学生进行家访,便于找到问题的症结,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2)明确家访目的,端正家访态度。

在掌握了学生的第一手信息后,高校辅导员要进一步明确家访目的,对本次家访中想要解决的问题做到心里有数。因为学生的思想不是一时一刻形成的,而这些思想不但会表现在生活中的一个方面,甚至会表现在多个方面,这些不良的思想往往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自卑、交往受限等问题;另外,辅导员在家访前,也需要端正自己的家访态度,不可把家访看成是走过场、走形式,而是要真正的用心去做,让家长和学生同时感受到学校及老师的关爱。

(3)辅导员自身需充电。

高校的大多数辅导员,都是80后,年龄基本都在30岁左右,上班工作的时间短,社会阅历也不是很深,尤其是初次与学生家长接触,很多人情世故都不是很明白。所以,在家访前,辅导员自身也需要学习很多相应的知识。第一,辅导员的生存能力。个人的生存能力,对于每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高校辅导员家访基本都是单独行动,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尤其是个人的安全问题,这就需要辅导员有较强的防范意识、遇事时临危不惧的心态、沉着冷静的处理问题等能力。第二,辅导员的沟通能力。在家访前,辅导员要做好与学生家长沟通的充分准备,把家长关注的重点放在如何解决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上,要了解学生上大学之前的教育情况,更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同时,也应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整体发展情况,让更多的家长认识学校规章制度、了解学校发展方向。辅导员通过与学生、学生家长促膝谈心,能够拉近彼此心理间的距离,并针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交换意见,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有利于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6、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扩大家访的效果。

各高校要以家访为媒介,主动赢得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到大学生扶贫助困的工作中来,把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也让学生体会到社会各界人士对其的关爱,从而更加发奋的学习。

7、高校要建立和健全辅导员家访考核和评估体系、建立家访档案。

各高校要把家访工作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工作中,并通过总结评估检验家访工作的实效性;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建立过特殊学生档案的被访学生,在建档时更应该仔细慎重。

8、对症下药,及时总结,解决家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家校合作存在问题范文4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1+9”重点工作排查整治行动的紧急通知》要求,我校党支部校长室结合我校工作实际,认真开展“1+9”重点工作排查整治行动。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商业广告、商业活动进校园清理整顿情况

(一)开展工作情况

健全组织领导,做好宣传工作。接到区教体局通知后,学校党支部校长室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传达通知精神,并根据重点工作内容逐条逐项进行研判。成立了XX校长任组长,XX副校长、XX副校长任副组长的“1+9”重点工作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办公室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学习领会通知精神,把通知精神传达到每一位教职工。

(二)存在问题

关于商业广告、商业活动进校园问题问题,办公室通过科室摸排,学生座谈调查没有发现类似问题,学校在全体及职工会议上也一再强调禁止商业广告进校园。

(三)采取措施

全体教职工会学习市区有关文件精神,形成学习笔记上交,每位教职工写出自查清单,学校督导室根据科室和个人情况写出自查报告。

二、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各科室,各位教职工根据双重体系建设及学校风险点分级负责情况。对照风险点展开自查。

(二)存在问题

校园安全隐患排查中发现学校食堂餐厅房顶做的防水年久失修存在漏水滴水现象,经过冬季雨雪冰冻以后问题更加严重。

(三)采取措施

学校已经和施工方对接,签订完施工协议,在开学前对学校食堂顶部漏水滴水现象进行维修。大约在2月27日前能够整修完成。

三、冬季取暖、防范“一氧化碳”中毒排查整治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我校所有取暖全部为空调取暖,同时对于一氧化碳中毒的防护常识也通过安全教育课和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了讲解,CO中毒防护常识也通过微信群发送到每一位学生家长的手中。一氧化碳中毒不存在该问题。

四、校园周边安全排查整治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学校成立教干带班值班制度,每天下午放学都有三名教干对校园周边安全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在检查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二)存在问题

校园周边存在流动摊贩现象。距离学校院墙以西大约30米,XX家园以北,每当下午放学时段存在流动摊贩。

(三)采取措施

政教处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了食品安全教育,倡议拒买不合格食品,同时下午教干值班加大我校周边巡查力度,发现流动摊贩进行制止并上报镇政府城管办。

五、校车管理及安全排查整治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每年我们都会在三月份开展交通安全专题月活动。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学生出行方式调查、学生出行方式告家长通知书、和家长签订学生上下学安全责任书等方式和每一个紧密联系,密切配合,尽最大努力保证学生上下学安全出行。

(二)存在问题

我校没有校车,但是存在无校车标牌的社会车辆接送孩子上下学现象。

(三)采取措施

我校每天下午组织两名值班教干,对乘坐车辆的学生进行集合排队、清点人数、有序上车。同时每学期集合各车辆司机及随车人员进行一次安全培训,并且把接送车辆无校车标牌情况据实上报去高新区教体局。

六、校园欺凌排查整治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校园欺凌和扫黑除恶我们有设立的举报箱及举报电话,政教处通过调查问卷和学生座谈没有发现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七、考试作弊问题排查治理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每一次考试抽测学校都会对学生进行诚信考试诚信教育,把考试诚信纳入班级量化进行班级考核评比,对每一孩子进行诚信教育。每一次考试都有区教体局统一印制试卷,并且有专门的保密员和外校监督人员负责考风考纪的监督以及试卷的保密工作。此项不存在问题。

八、师德师风建设、有偿补课治理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我们每年都会进行师德师风培训和学习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直是我校的优良传统,并且给每一位教师都签定了拒绝有偿补课责任书,我校不存在有偿补课现象。

九、校外培训机构排查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学校成立专门的排查小组,对校园周边进行培训机构进行排查。经过排查没有发现我校老师参与的培训机构。

十、化解大班额、超大班额工作进展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家校合作存在问题范文5

直面真问题

该著在正视新中国学校德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本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切准“真”问题,即当代中国学校德育实践中面临的弊端、真实存在的困惑,诸如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等;聚焦“大”问题,即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诸如学校德育的科学规律揭示与解释问题等;关注“新”问题,即关注学校德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诸如多元文化背景下、网络信息虚拟世界影响下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等。基于对“真、大、新”问题的关注,作者以他们长期从事德育问题研究的专业眼光,针对新中国学校德育价值取向问题以及目标、内容、课程、方法、模式、队伍、体制、评价问题展开研究,这九大问题实际就是学校德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大基本问题,思考研究这些问题,也就从整体上把握了学校德育工作。

立足大视野

在科学研究中,不仅发现问题、准确提出问题不容易,而且基于什么视野来审视和分析这些问题同样不容易。该著作者一方面基于国际视野,从比较视角分析中国学校德育问题,强调在广泛的国际比较中,大胆借鉴其他国家在学校德育方面的积极成果和有益经验;另一方面基于本土视野,立足中国学校德育实际,注重中国学校德育自身经验的总结与教训的吸取;更为重要的是,该著作者特别强调对中国学校德育问题的整体把握和系统观照,反复强调这九大问题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强调这些问题是具有内在共生性的有机整体,强调对这些学校德育问题的研究和思考不可犯孤立和片面的错误。这种研究视野是宏阔的、战略性的,充分体现了学校德育问题研究必须具有的宏观视野,体现了把子问题放在大背景下、放在系统中思考分析的基本特征。作者对学校德育问题的分析给予了读者真正的清晰感。

方法运用多元综合

学校德育问题是与人、家庭、学校、社会有着千丝万缕复杂联系的问题。对于学校德育问题的研究,不仅要选用正确的方法,还要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这样才能获得对学校德育问题的科学认识,才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科学对策。《学校德育问题研究》一书中,作者鲜明地指出,对学校德育问题的研究必须坚持历史的方法,要将学校德育问题放在学校德育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进行研究。作者强调要用历史的方法来研究学校德育问题,无疑是正确的,它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只有将学校德育问题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研究,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校德育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时代背景及具体缘由,才能更加准确地回应这些问题,探寻学校德育的发展之路。作者们在运用历史方法的时候,还注意到了历史与逻辑的有机统一,通过比较研究、未来预测、案例分析,努力透过历史现象来把握学校德育问题的本质,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立足本国与放眼世界的统一中思考和分析中国学校德育问题。这为学校德育问题的求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问题求解富有启示

家校合作存在问题范文6

一、 家校合作心理教育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实施家校合作心理教育模式的重要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最完美的教育就是‘学校―家庭教育’。”这种观点指出了家庭和学校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证教育的成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如此,学校和家庭是学生生活和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只有家庭和学校共同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父母要认识到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对学生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家长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而学校则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使命,学校要通过系统的文化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其实,最难的教育不是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只有家庭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相互支持,不断沟通合作,才能保证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2.实施家校合作心理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现在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单靠家庭或者是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很难对小学生形成有效的影响,因此,家校合作教育模式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为自卑、自私、傲慢、胆怯、暴躁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引导,任其发展下去,后果是很严重的。

比如,有个男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脾气特别暴躁,经常因为一件小事或者是同学不经意的一句话对人家恶语相向甚至拳打脚踢。有一次,班内开展小竞赛活动,他因自己的一个小失误与“百分”擦肩而过。当他看到别人得满分时,立刻将自己卷子揉成一团,咬着牙,气得浑身发抖。另外,只要教师在课堂上表扬哪个学生,他就会生气,就会想尽办法找该生的麻烦,他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根本接受不了别人好过自己的任何事情。他总是以抵触的情绪与同学交往,又经常顶撞教师,搞得大家对他敢怒不敢言,都疏远他。

这个学生身上就存在易怒、嫉妒、不合群、不懂得尊重别人、不会与人相处等等心理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在很多小学生身上都客观存在,如果这些心理问题得不到引导,长期发展下去便很难改变了。就像案例中的孩子,他的这种扭曲的性格已初步形成,想要改变是很难的。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要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积极地解决孩子出现的任何一点小问题,要关注孩子,家庭和学校要负起责任,为孩子创造出一片晴朗的天空。

二、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施的途径与策略

1.家校合作的途径

首先是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家长学校,开设有关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的心理讲座,或者利用工作简报、校报等宣传途径,宣传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指导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学会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学会给孩子的学习和心理成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其次,是邀请家长参加亲子教育活动。针对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学校组织相关的亲子教育活动,让家长现场观摩,以反思自己教育子女的言行。再次,给家长提供心理辅导。在学校开设家长心理热线和家长心理信箱,拓宽家长与学校的沟通途径。在学校参与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教师与家长沟通时,不可以对家长说教。说教等同于把家长置于无知、无能的尴尬境地,其结果是除了彰显教师的优越感之外,只能损伤家长的自尊,引起其焦虑和不满。所以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家长的想法,然后处理家长的情绪,最后再讨论相关的问题。

对于学校而言,首先要参加家长学校活动,在家长学校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利用学校里的家长信箱或者热线与学校进行互动和交流;在家长会等活动中进行资源共享和分享。其次采取电话询问的方式,这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家长可以利用电话的方便性来询问学校的有关活动,了解孩子的心理现状和各种表现,咨询亲子教育中的困惑,交流心得等。

2.家校合作的策略

(1)合作意识的强化。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要认识到单靠一方的力量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引导,因此,要对合作意识予以加强,积极消除不利于家校合作的一切障碍,促进家校合作的顺利完成。学校要注重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明确家校合作的意义及目的,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积极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比如,现在的班级里有很多学生成绩很好,在家庭中他们是父母的宝贝,这些学习好的学生大多很自私,看不起学习差的学生。作为教师,要能够积极地与其父母进行沟通,使其父母认识到孩子仅仅学习好是不够的,引导家长改变“学习好一切都好”的错误认识,与家长努力解决孩子的问题。另外,家长也需要认识到家校合作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要积极与班主任教师保持联系,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2)引导教育观念。现在的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不科学造成的。很多父母由于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对学生的负面心理影响很大,因此,学校要定期组织一些活动,引导学生家长积极地参与进来,不断提高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促进家长教育方式的不断转变。我们来看这个案例:

女生邓某长得漂亮,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有些卷曲,很像一个洋娃娃,学习成绩处于上游,中等智商,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不苟言笑,上课从不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即使教师提问,她也是小声回答,整张脸还涨得通红。下课她从不与其他同学一起玩,只是静静地坐着。平时,在家中也是把自己关在房内,即使父母叫她出去一起玩,她也会拒绝。

案例中的孩子具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她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好,什么都不如别人,因此缺乏竞争的勇气和信心。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该女孩的父母总认为自己的女儿是很优秀的,即使孩子取得一定的成绩,他们也总是不满意,总是期待自己的女儿能有更大的发展。父母只重视孩子的学习,从不关注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每天回家很晚,第一句话也是唯一的一句话就是让孩子好好学习。父母对孩子长期保持过高的期待和过重的压力,使孩子形成了自卑心理,她很容易否定自己,怀疑自己,时常会感到不安、烦躁、孤独,甚至离群索居。正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造成了这样的问题孩子。学校要积极地组织一些活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对孩子心理素养的科学引导,不断提高家长的教育策略,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3)构建协调机构。学校要积极地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形成从上到下的行政领导、主要负责人、家长委员会三条指导体系。行政领导主要负责具体协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工作,能够协调各方力量,形成统一领导,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主要负责人要负责具体的指导和管理工作,能够制定明确的目标,制定一些详细方案,促进家校合作的顺利发展。比如,对于一些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的孩子,主要负责人就要把这些学生的主要问题罗列出来,询问一些专家的意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孩子主要存在的问题,并能够针对孩子的状况提供一些解决的策略。比如,与孩子积极地交谈,探寻孩子心里矛盾所在;针对学生的情况,与之一起制定行为契约,比如不打人、不骂人、每天对着镜子笑、说自己很棒,等等,并要能够与家长积极地联合起来,针对学生的问题与家长一起努力制定策略,改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家长委员中的专家、学者、家长代表主要负责调查反馈家校合作的情况,指出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家校合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4)联动活动机制。家长学校要积极努力建立联动心理教育活动机制,通过活动的方式不断增强家长和学校的联系,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校要定期把家长聚在一起,针对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式的选择等内容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对学校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学习有关知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其实,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是学习情况不理想,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因此,他们逐渐放弃学习,转而把时间用在上网、逃课、捣蛋、打架等方面,以至于成为问题学生。如果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就能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另外,学校需要定期组织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商量有效的对策来解决学生的问题,并把这种活动以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这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张妍,向燕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情感教育的探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