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安全应急预案范例6篇

基坑安全应急预案

基坑安全应急预案范文1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坑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管理

引言

深基坑施工的复杂性和广域性决定其在支护技术方面的多样性,基于技术管理的视角加强管控,旨在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在实际工程中,应结合建筑工程实际,针对性地确定深基坑支护类型,并结合支护类型采取科学的技术管理手段,确保整个深基坑施工顺利实施。

1掌握技术特点,明确技术管理思路

1.1综合性

综合性是深基坑支护施工中最主要的技术特点,这主要源于其中采用的工艺技术较多。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中,需紧密结合这一技术特点,切实强化岩土结构分析,科学确定支护方案,同时要结合工程地质、结构、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进行综合管理,能确保技术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全面性,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为质量和安全护航。

1.2复杂性

深基坑支护施工安全隐患较多,加上现代建筑工程地质状况和周边环境较复杂,部分深基坑甚至有多种支护方式综合实施,施工工艺复杂多样,对支护技术方案的科学合理性要求更高,因此需在技术管理中加大重视度,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施工安全与质量。

2分析技术风险,强化技术管理能力

1)土方开挖对支护结构稳定的影响因为土方开挖作业易导致土层受力状态发生变化,如在开挖力度不合理时,将降低土层密度,在后期作业中易随沉降、形变而引发安全风险。2)技术方案风险每项工程有其自身特点,需结合实际确定科学的支护方案,但在实际工程中,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和部分人员疏忽,对确定的施工技术方案的风险缺乏充分预估,导致方案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尤其在后期支护时,常出现结构受力稳定性及变形较大的情况。如在深基坑周边发生水平位移后,导致深基坑边坡稳定性降低,易引发失稳问题等。3)技术参数风险在前期调研中,有关地基土层的相关参数获取方式不科学,导致数据获取不准确,比如在一些难度较大的区域,直接套用类似工程数据,或在数据获取时不严谨,会给后续施工带来诸多麻烦。加上地质因素的不确定性较强,在支护结构设计时忽视对数据的复核和更新,加大技术参数风险。4)施工技术风险技术人员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预判不足,在施工技术管理方案中缺乏应急预案,导致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影响工程进度,加上现场技术人员不按照交底作业施工,而是凭着自身经验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不到位,致使整个工程项目技术管理水平不高,施工技术风险增多。

3深基坑支护施工管理对策

3.1深入调研,制定针对性施工技术方案

支护方案的确定是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因此需深入现场调研,注重施工技术方案的优化和完善,确保技术方案的科学性和完善性,才能更好地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和规避安全风险。在深入调研中,岩土勘察报告中的参数信息是重点所在,有疑问时要及时提出并沟通解决,并结合工程实际,确定比选方案,并可借助BIM技术加强模拟,对每种方案的科学性进行论证,以确保支护方案的科学合理性。

3.2严把质量关,注重关键环节的技术管理

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复杂且施工工序多,为保证工程得以顺利实施,需在每个环节严查工程质量,切实做好关键环节的技术管理,以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以常见的土钉墙支护为例,其关键环节主要有土方开挖、支护、锚杆与沉降监测等,所以需将其作为技术管理的重点,在每个环节均要加强工艺技术指导,切实强化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注重技术风险管控,尤其要加强沉降监测工作的开展,避免出现沉降不均的问题。针对施工现场中发现的问题,需督促完善,及时解决问题,确保深基坑支护作业的质量和安全。

3.3注重应急预案编制与完善

鉴于深基坑支护作业中的安全风险较多,工程质量要求较高,施工现场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易引发安全事故,所以在施工技术管理中,需切实加强应急预案管理,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各种救援所需的设备和物资准备充足,应急救援措施到位,强化应急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做好应急预案演练,并在演练中,对预案的科学合理性进行检查,针对预案存在的不足加强改进,做到有备无患。

3.4深基坑支护技术管理要点梳理

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由于技术类型较多,为切实强化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需结合所采用的技术类型,针对性地完善技术管理措施。

3.4.1排桩围护技术排桩围护技术是最常见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对其进行技术管理时,需切实强化钢筋混凝土排桩布设,并结合实际情况,优化现场施工安排,加强成孔与钢筋混凝土技术要点的管理,督促施工操作规范;排桩结构在保证其密度和间距的基础上,才能确保深基坑支护的稳定。此外,还要合理设置挡土结构,确保支护的安全性。

3.4.2地下连续墙技术黏土是深基坑作业中常见的土层类型,当黏土层在地下水位以下时,黏土稳定性较差,此时支护需采取地下连续墙技术提高支护的稳定性,在深层土壤地基支护作业时,采用这一技术对于工程质量和安全的保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其进行技术管理时,严格按照图1所示的流程实施,其中,导墙施工环节的技术管理主要是做好导墙的测量放线,确定导墙形式,加强导墙沟槽开挖误差的控制。而在单元槽段成槽作业时,必须科学确定开挖方案,在成槽过程中强化泥浆面的管控和清底工作,泥浆配制环节也需重点控制泥浆配制,科学确定泥浆池容量,强化地下连续墙接头处理,及时进行钢筋笼制作和吊放,加强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开展,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优化泥浆性能和降低施工影响预防槽壁塌方,并做好成槽垂直度控制,尤其需将地下连续墙的渗水预防作为重点,同时对地下墙露筋、成槽漏浆、钢筋笼无法下放到位、预埋件标高控制、墙趾注浆等技术要点强化管控。

3.4.3土钉墙技术在土钉墙支护技术管理中,为确保土钉墙自身性能得到保障,需在技术管理中切实加强排水技术管理,严格控制土钉墙施工质量,特别是浇筑混凝土应与深基坑周边土体形成整体,减少边坡下滑,从而达到支护基坑的目的。

3.4.4土层锚杆技术先确定锚杆部位,科学钻孔,强化钻孔精度控制,结合钻孔深度、位置等,严格控制水泥浆注入质量,保障结构稳定和支护强度达标。

基坑安全应急预案范文2

关键词:深基坑:施工技术

1 土方开挖施工技术

地下施工存在大量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为保证施工安全,现场设置突发事件应急小组,通过建立有效的紧急情况预警机制,对现场的紧急情况进行预警。预先识别危险源和紧急情况,做好危急事件的潜伏期并及时进行处理。针对工程特点,制定详细应急措施,准备各种应急资源(包括机械、人员、物资)并加强监测力度,一旦确认围护结构变形过大,发生渗漏、管涌或流砂等事件,应急措施能立即启动。

为减少支撑施工工期的影响,土方主要采用盆式开挖,并按“分层、分块、对称、限时开挖支撑”的总原则。土方分区开挖时,应充分考虑到传力的合理性,每步土方均分块开挖,以减小单边开挖断面,随挖随挖,严格控制基坑变形,确保周围建筑物和道路的安全。分层开挖时,不仅应关注静态上坡的稳定,还要注意动土坡的稳定问题,按方案要求进行放坡。要加强对开挖标高的控制,严禁掏挖,以免土方开挖机械对地下连续墙、支撑立柱、降水井管、混凝土支撑结构造成碰撞破坏。上述部位附近的土方由人工开挖,支承桩柱两侧土应尽量对称开挖,高差应控制在0.5m以内。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密切注意保护周边环境,切实减小地下连续墙、中间围护结构的变形位移及周边环境的不均匀沉降。土方开挖到一定深度设置栈桥,采用长臂挖掘挖土。

2 施工监测技术

土方开挖施工时,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监测内容包括邻近建筑物、道路与管线的沉降、倾斜、裂缝与水平位移,地下连续墙的测斜,地下连续墙的墙顶水平位移和沉降,支撑立柱变形,支撑结构轴力,基坑底隆起和地下水位变化等。按监测方案要求设置监测数据异常或接近报警值时,要加强监测密度,及时反馈信息。基坑开挖过程中,应严格按报警值控制,若监测数据异常,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迅速控制事态发展并分析引起异常的原因,在确认措施有效后方可继续进行开挖。

3 各种突况预案及应急技术

3.1 地下连续墙变形过大

土方开挖过程中(特别是钢筋混凝土支撑施工前),地下连续墙处于悬臂状态,此时应注意对其进行变形监测。基坑侧向位移发展过快和累计变形值过大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变形速率较大:变形速率达到报警值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无渗漏,应对基坑加强监测;如有渗漏,则应立即采取措施堵漏。立即在基坑内侧堆填砂石施加荷载,控制地下连续墙变形;检查支撑轴力、土压力、地下连续墙结构内力,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2)累计变形值较大:累计变形值达到报警值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加强监测。检查支撑轴力、土压力和地下连续墙结构内力,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如支撑轴力较大,应增加临时支撑,控制变形发展。

3.2 地下连续墙渗漏

基坑施工过程中,如地下连续墙发生渗漏,应及时采取封堵措施,以避免导致基坑外侧浅层潜水位发生较大幅度下降而引起严重的地面沉降。

(1)若渗水量较小,应随挖随堵,防止渗漏进一步加大。渗水量很大但无泥沙带出时,可采取先引流再堵漏的方法,在渗漏处开孔注浆封堵。

(2)发生管涌或流沙时,如漏水位置离地面不远,可在支护墙背面开挖至漏水位置1m左右,对支护墙后用密实混凝土进行封堵。如漏水位置埋深较大,则可在漏水位置开孔并在墙后压密注浆(浆液中掺水玻璃),也可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方法。

3.3 基底流沙、管涌

对轻微的流沙现象,可存基坑开挖后采用加快垫层浇筑并加厚垫层的方法“压住”流沙。对较严重的流沙,应即停止开挖,进行土方回填,同时加强坑内降水措施,待地下水位下降后再行开挖。

发生管涌现象时,应立即进行土方回填,采用导流管引流。先在管涌出现位置插入较大口径的导流管,使导流管成为管涌通道;再对导流管四周用压力注浆机注入水泥浆,封闭四周的土体;封闭导流管,以封堵管涌通道;完成管涌封堵后加强降水,再进行土方开挖。因地质勘探孔深度均已超过承压水层,因此施工过程中应密切注意个别位置可能出现局部管涌。

3.4 支撑构件变形

支撑结构的立柱在上部荷载及基坑开挖土体应力释放的作用下,会发生沉降与抬升。立柱承载力的不均匀也会增加立柱与地下墙间较大沉降差的可能。立柱间及立柱与地下墙间的沉降差异值不大于10mm,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

(1)按施工工况对立柱及地下连续墙进行沉降估算,协调基坑开挖与在桩上施加荷载,使立柱与地下连续墙沉降满足结构设计要求:

(2)当立柱上浮时,应增大立柱的承载力,在立柱底进行压密浆;

(3)当相邻柱间沉降差超过报警值时,可局部放慢或加速挖土,个别地方采取注浆和加固措施,例如在柱与柱间增设临时剪力增强其刚性,共同协调不均匀变形;

(4)支撑应力过大时应增加临时支撑;如支撑柱变形破坏,则应停止相应作业,对支撑柱进行补强及必要的换撑。

3.5 降水施工

降水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忽视一些影响降水安全运行的因素。坑内井的孔位应根据深基坑的支撑图正确定位(注意不能与设计的支撑位置发生冲突),并最终固定在支撑附近。基坑开挖时应注意保护降水井管,应将所有降压井及管道布置在路面以下300mm左右,以防碰坏,同时须保成地下水位上升,在现场准备柴油发电机,采用双向闸刀,保证电网供电与柴油发电机供电自由切换,保证停电10~15min内能更换降水井的电源,确保基坑开挖过程降水不长时间中断。

监测过程中,若坑内或坑外观察井水位发生异常,井点出水量增加,而坑内水位没有正常下降,坑外水位下降明显时,应暂停或减少周边管井的降水,启动回灌点进行回灌,至坑外水位稳定后再坑外进行注浆堵漏。堵漏完成后再逐渐复降水,并按要求增加水位监测的频率。降水井封闭前,会同设计单位验算基础及结构抗浮力,对基坑围护结构和周边环境进行监测,采用信息化管理,根据监测资料随时调整降水井的运行时间和运行数量,确保基础施工安全。

挖土进入承压水临界状态时,是土方开挖安全的关键阶段,应增加对基坑内土体回弹和隆起的监测频率,加强减压降水井运行管理,密切监测承压水位变化和坑内土体变形,确保基坑安全和坑环境安全。若坑底隆起,应加强降水,挖土后尽快封闭垫层。若坑内出现承压水击穿现象,则立即在坑内采取以下压井措施:增设坑内降水设备,降低地下水位;进行坑底加固,采用注浆、高压喷射等措施提高被动区土压力;垫层随挖浇,对基坑挖土合理分段,每段土方开挖到底后及时浇筑垫层。

基坑安全应急预案范文3

【关键词】 深基坑工程 监控量测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施工工程的方法也随之增多,深基坑施工中对于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监控量测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其主要通过分析基坑支护结构以及基坑周围的土体变化情况,来为基坑提供重要的安全保障,并针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做好应急处理,从而保证基坑顺利施工。

1 深基坑监控量测的目的和意义

(1)监测深基坑施工中的周围构筑物以及地下管线的沉降情况,保证基坑开挖施工影响范围内的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

(2)了解施工过程中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动态变化以及基坑开挖引起周边土体变形的大小,准确掌握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产生失稳的薄弱环节;

(3)收集相应工程数据,以便为今后的工程设计、施工及规范修改提供参考和积累经验,并与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完善计算理论。

2 深基坑监控量测的内容和频率

深基坑监测通常分为必测、应测两种。必测项目是:桩顶水平位移、土体测向位移、桩体变形、土压力、支撑轴力、支撑竖向位移、地下水位、建筑物沉降倾斜、支撑立柱沉降、基底沉降或回弹、地面沉降、重要管线沉降等。应侧项目是:孔隙水压力、桩内钢筋应力应变、钢架内钢筋应力应变等。

其监测频率通常由施工条件、施工进度决定,通常根据规范要求进行,特殊情况下实行加密监测。

3 深基坑监控量测的预警管理

根据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负责施工安全为主,实施监测、巡视等现场工作,针对不同风险源及风险等级,建立不同的风险评估体系,提供预警建议,并开展监控信息汇总整理、反馈及现场控制指导等咨询服务工作。根据现场巡视信息及监测数据及时分析,综合评定,必要时发送预警信息,同时加密观测频率及加大巡视力度。现场监测成果按黄色、橙色和红色三级预警进行管理和控制。

4 深基坑监控量测的信息反馈

深基坑施工期间,监测信息反馈主要以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的形式进行。特殊情况可以以阶段小结形式及时进行反馈。

日报表:在取得监测数据后,及时计算原始数据,对测点数据变化较大者,应组织人员进行复测,并查看测点的可靠性,观察测点施工附近情况,确认所取得数据的真实性,将所测得数据输入计算机,由相关软件自动计算得出,并生成相应的日报表,日报表上附简短反馈信息,以指导施工。

周(月)报表:监测工作历时1个周(月)后,将对本周(月)监测工作进行阶段总结,提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注意事项,具体措施等。周(月)报表将在日报表的基础上由相应软件直接输出,包括周(月)报说明、分析图、表、汇总表、测点布置图、工况记录表等。

5 深基坑监控量测的数据分析

监控量测工作进行一段时间或者施工进行一个阶段后,需要对量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将原始数据通过一定方法,如按大小排序,用频率分布的形式把一组数据分布情况显示出来,进行数据的数字特征值计算,离群数据的取舍。寻找一种能够较好反映数据变化规律和趋势的函数关系式,对下一阶段的监测数据进行预测,以预测该测点可能出现的最大位移值和应力值,预测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评价施工方法,确定工程措施。

6 深基坑监控量测的应急措施

(1)深基坑施工时,如发生突况,现场监测人员应及时采取监测应急措施,具体包括:地面沉降速率及累计沉降值超过监测标准;桩移速率或位移量突变、地面或围护结构出现较大的裂缝;受影响范围构筑物相对倾斜值及倾斜变化速率超过监测标准;以及其它工程突况。

(2)针对突况,现场监测组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如下:第一时间告知施工、监理、业主等相关单位,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加密重点部位的监测频率;紧急情况下进行观测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观测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7 深基坑监控量测的风险预警

(1)深基坑施工时,如果判断可能出现预警状态时,在上报信息资料的同时,应及时组织分析,加强监测、巡视,进行先期风险;

(2)当监控管理中心综合判定综合预警等级后,各相关监控实施及管理单位根据不同的综合预警级别分别组织不同级领导响应。黄色综合预警时,应及时上报副经理和总工,监测组和施工单位应加强监测频率,加强对地面和建筑物沉降动态的观察,尤其应加强对预警点附近的雨污水管和有压管线的检查和处理。项目部加强组织分析,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并组织风险处理;橙色综合预警时,应及时上报副经理、总工和项目经理 ,除应继续加强上述监测,观察,检查和处理外,应根据预警状态的特点,进一步完善针对该状态的预警方案,同时应对施工方案,开挖进度,支护参数,工艺方法等作检查和完善,在获得设计和建设单位同意后执行;红色综合预警时,应及时上报副经理、总工和项目经理,除应立即向上级单位报警外,还应立即采取补强措施,并经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单位分析和认定后,改变施工程序或设计参数,必要时应立即停止开挖,进行施工处理。项目部组织专家论证,启动应急预案。

(3)对产权单位对工程环境有特殊要求的环境风险工程,预警的风险处理邀请产权单位参加。

(4)当判定风险工程处于红色综合预警时,在预警快报的同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第一时间上报项目管理公司、公司主管副经理、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委办局和环境产权单位等,并组织施工现场应急处理。

(5)在风险处理结束后,对预警提出消警建议报告,并根据预警级别的不同报不同层级的监控或管理单位审核。黄色消警建议报告书面报监理单位审查后实施消警;橙色消警建议报告书面报监理单位初审和监控管理分中心复审后实施消警;红色消警建议报告书面报监理单位初审、监控管理分中心复审和监控单位终审后,由监控管理中心组织评估和实施消警,并在信息平台上。其中对特级风险工程红色预警的消警,应上报公司技术委员会组织研究决定。

参考文献:

基坑安全应急预案范文4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 施工技术 措施

一、工程地质概况及水文条件

根据建材广州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场区内与基坑支护相关的地层自上而下可划分为:

1、人工填土层:以杂填土为主,局部为素填土。灰褐色、灰黄、砖红色,湿且松散,厚1.50~3.50m。

2、淤泥质土层:灰黑色,饱和,流塑,局部夹团状粉砂。本层场地分布较少。层厚1.00~5.70m,层面埋深1.8~3.0m。标贯级数为2~4击。

3、含淤泥中砂层:呈灰、灰黑色、饱和、松散状态,含少量淤泥,分选性一般,颗粒继配不均匀。仅少部分钻孔有揭露。层厚1.80~3.0m,层面埋深1.5~4.3m。标贯级数为5~8击。

4、淤泥质粉、细砂层:呈灰、灰黑色、饱和、松散状态,分选性一般。仅少部分钻孔有揭露。层厚0.80~10.0m,层面埋深1.6~7.0m。标贯级数为3~10击。

5、中砂层:呈灰、灰黄、灰白等色,饱和,稍密状,分选性较差,颗粒级配不均匀。层厚0.65~15.6m,层面埋深3.0~7.5m。标贯级数为9~12击。

6、粉质粘土层: 灰、褐红、灰黄、粉红色,湿,可塑状,韧性中等。分布较广,厚0.80~5.5m,标贯5-13击。

7、细纱层: 普遍分布,灰黄、灰白、饱和,稍密状,局部松散,分选性一般,颗粒级配不均匀。厚0.9-5.2m,标贯10-14击。

8、粗砂层:呈灰、灰白、灰黄等色,饱和,稍密至中密状,分选性差,颗粒级配不均匀。层厚1.50~11.8m,标贯12-24击。

9、粉质粘土层: 褐红、褐黄色,湿,硬塑为主,局部可塑,韧性中等。层厚0.95~6.4m,标贯13~23击。

本场地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雨和含水层迳流补给。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孔隙承压水和基岩裂隙水三种。基岩裂隙发育,地下水具有局部含水量较丰富,富水性不均匀的特点。由于砂层厚度大且连通,透水性较好,地下水水量较丰富。在钻探期间得地下水位深度为1.50-2.40m。

二、基坑设计概况

1、基坑总面积约为17000,基坑周长约为600m,其中钻孔桩支护延长为419m,放坡1:2部分延长为172m,施工前场地应先平整,平整后最大绝对标高不得大于7.80,即相对标高-0.55.基坑开挖深度约为9.8米。如果开挖深度发生变化应及时通知设计进行方案修改。

2、基坑施工应根据具体情况修改和完善设计和施工方案,即采用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

3、本工程采用Ф1000及Ф800钻孔灌注桩作支护排桩,采用Ф1000单排搅拌桩作止水帷幕(其中南面放坡处平台及坑底采用Ф500双排搅拌桩)。钻孔桩的水下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钢筋笼:纵向钢筋用HRB335级钢,fy=300Mpa,纵向钢筋的接驳应优先采用焊接,接口必须按规范要求错开。水平钢筋(螺旋箍及横向加劲箍)用HPB235级钢(fy=210MPa)及HRB335级钢(fy=300MPa),纵横钢筋交接处均应焊牢。

4、Ф1000搅拌桩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用量为250kg/m,采用“唯一可变量”工法施工。

5、Ф500搅拌桩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入比15%,四搅四喷。

冠梁腰梁混凝土强度等级C30,主钢筋HRB335,fy=300N/mm。

6、基坑安全等级二级,使用年限为基坑施工完成后一年,基坑周边顶面活荷载取20KPa。

三、施工技术与措施

3. 1 施工前的控制措施

3. 1. 1 分析地质勘察报告

施工前应对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认真分析研究, 根据挖土深度范围内不同土质的物理性能和地下水位情况( 特别是丰水期的水位情况) , 选择相应的土方开挖、支护结构及降水方案。基坑支护结构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及对基坑周边环境及支护结构变形进行验算。根据所制定的施工方案, 对全体施工人员作详细的安全与技术交底工作。

3. 1. 2 调查基坑周围的建( 构) 筑物

调查基坑周围建( 构) 筑物在基坑开挖前是否已经存在倾斜、裂缝、使用不正常等情况, 需通过拍片、绘图等手段收集有关资料, 必要时要请有资质的单位事先进行分析鉴定。对于距坑边较近的地下管线应预先采取加固和保护措施。

3.2根据基坑的实际情况, 选择确定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案, 并组织专家组对方案进行论证评审。

l、深层搅拌桩采用“唯一可变量”工法及“四喷四搅喷浆法”进行施工。

2、基坑支护桩采用钻孔桩,土方主要采用机械挖运。离坑底及坑壁0.3米处土方必须由人工开挖。基坑支护桩全面施工前应进行试桩,并监测周围建筑、道路及地下管线,以确保安全,试桩后分两批跳钻施工,施工过程中应视地下水情况跳挖。

3、基坑土方在支护桩及桩顶冠梁完成后进行开挖,分东、西两区进行。施工时应密切配合好锚索、腰梁的施工,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为沿支护桩周边5米范围-1.7m深、全基坑范围-5.7m及-9.65m深开挖,开挖后及时完成锚索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基坑东、西区土方开挖应控制保持均衡,东、西两区土方高差可采用放坡处理(坡度按土质条件定),必要时用沙包或水泥砂浆护面,严禁超挖或大锅底式开挖。

基坑土方配置6台挖土机进行机械开挖,人工修边。基坑土方开挖时须密切配合好支护结构施工,利用时空效应原理,采用分层分区的方法开挖,挖土顺序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施工顺序进行。为加快施工进度,按设计图设置汽车运土坡道,用于汽车直接进入基坑运土。

基坑土方开挖前设置降水井,将场地地下水位降低至坑底以下500处。降水可对地下水位以上和以下的土进一步固结,截住基坑坡面和基底的渗水,增加边坡的稳定,防止基坑从边坡或基底的土粒流失,改善基坑的砂土特性,防止基底的隆起与破坏加快土方开挖进度。基坑土方开挖时,做好基坑内外排水:沿基坑顶四周外侧20cm左右,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底宽0.3m,沟深0.3m,沟的三侧采用砌砖和水泥砂浆抹面,顶面设0.1m厚的人行钢筋混凝土盖板,排水沟内的水经过沉淀池后接入市政排水管中排出;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沿两侧开挖临时排水沟,每隔30~40m挖出一个临时集水坑,使基坑积水通过排水沟流入集水坑内,再用污水泵抽出坑外,排入基坑外排水沟。基坑内每层土方开挖的土层面,应挖成3~5%的坡面,形成自然泄水坡以防基坑积水。

坑底保留300厚土方作保护层,待底板垫层施工时再人工清底修边至基坑底,随挖随检测验收随捣混凝土垫层封底。

基坑土方开挖期间对土体侧向位移、基坑项面沉降量和水平位移、邻近建筑沉降和倾斜、地面沉降和地下管线沉降和位移、地下水位等项目除了甲方委托第三方进行监测外,我项目部也要派出专人监测,同时与现场观察相结合,随时曾加检测频率,利于指导调整基坑施工方案或设计方案 ,确保基坑工程安全施工。

4、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

5、砂、石、水泥、砌块及其它构件在场内适量堆放,主要采取边施工边运输的方式。根据工程进度计划,提早组织材料订购、质量检测、配方测试,确保材料按施工进度的使用量分批进场。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组织施工, 不得随意变更。需修改变更方案时, 应按审批后的方案进行施工。基坑坑顶边缘不得任意堆放土方、材料及设备, 特别是有振动作用的设备, 避免增加坑顶边缘荷载作用。加大边坡及支护结构的承载压力, 同时在坑顶设挡水设施, 防止雨水流入基坑冲刷坡面。

3. 3 建立应急救援预案

深基坑工程施工因受内部水文地质和外部周围环境及气候的影响较大, 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和不可预见性, 需对工程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分析, 施工单位还应建立和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从公司到项目部及作业班组的应急救援体制, 在人、财、物上全面落实, 工作责任层层落实到位, 防止突发事故的发生,对紧急情况作出迅速反应。一旦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危及周围建( 构) 筑的安全、周边沉降开裂、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坍塌以及雨季影响等, 能快速及时起动紧急应急准备方案实施抢险救援, 防止事故进一步发展并得到有效控制。

4 结束语

基坑安全应急预案范文5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方法;控制;

近年来,深基坑工程在建筑及基础项目中广泛采用。深基坑施工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着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也会影响到周围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因此,探析建筑深基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与控制具有现实意义。

1 建筑项目深基坑工程的施工特点

深基坑工程施工是由土方开挖以及支护结构体系的施工两部分组成。总体来看,建筑深基坑工程的施工主要有如下特点:

1.1 随着建筑高度不断增加,基坑朝着大深度的方向发展:

1.2 基坑开挖的面积越大,以及基坑开挖形状的不同,都会对开挖和支护结构系统如何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带给开挖和支护结构系统施工比较大的难度;

1.3 深基坑工程考虑到工程地质和水文以及基坑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及市政地下管网的位置、抵御变形的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制定科学合理的专项施工方案显得尤为突出:

1.4 在软土环境中施工,基坑的开挖过程中会出现较大的沉降与位移,同时考虑到各种扰动因素的影响,对周围的市政设施与地下管线以及各种建筑物及构筑物会带来严重的威胁,施工工期的控制也很重要;

1.5 深基坑工程涉及到土质系统稳定、周边和本体变形、渗流等因素的多重影响,是一项包含地质处理、结构形式、降排工程等在内的系统工程,其施工技术与控制方案应综合整体制定:

2 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与控制

对于建筑深基坑工程的施工来说,施工准备与施工过程控制同等重要。在详细进行现场实地查勘的基础上,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施工技术、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机具、各种材料、应急预案的准备。施工过程中必须依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科学合理的进行,严格过程控制,实施有效的预案防护,确保深基坑工程施工从技术上有序可控,质量上严格保证。

2.1 深基坑工程施工要求

2.1.1 施工准备包含技术的准备、专项施工方案的准备、施工机具人员的准备、施工预案的准备。在施工之前,要实地查勘施工项目周边环境,摸清周边房屋建筑物及各项市政设施的布局特点和现状,按照设计和施工要求绘制施工总平面图,设置测量控制网,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2.1.2 深基坑开挖一般按照测量放线、分层开挖、排降水、修坡、整平等工艺流程进行,对于深基坑施工中的土方开挖顺序、方法必须与基坑维护设计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一般是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或者结合地质特点实施先撑后挖或同步进行。对于能放坡的深基坑,挖土坡度一般采用1:1进行放坡。开挖深度超过临近建筑物基础时,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和坡度,如不能满足,要按照设计进行挡墙或支撑同步施工,实施加固处理。

2.1.3 对于周边环境复杂、现场放坡受到影响的深基坑施工,其施工过程中支撑和防护的选择及实施尤为关键,在熟悉基坑维护结构设计图纸的基础上,掌握桩墙结合内支撑式维护、水泥搅拌桩重力式挡墙、土钉墙或复合式土钉墙、地下连续墙等不同的基坑维护结构技术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基坑挖土方案及应急措施。

2.1.4 一般来讲,深基坑的施工从土方开挖、基坑围护、结构施工、预降水、信息预案、检查鉴定等几个主要方面来加以控制。当施工完成一层或一个环节,就必须依照设计的维护结构形式及时进行支护结构施工,而且必须保证钢筋混凝土墙桩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之后才能够对下一层组织施工。

2.1.5 施工的同时要随时进行检测,一旦检测值超过了预警值,应马上停止深基坑的施工,并将深基坑中的施工人员全部撤走,按照预案实施保护。并做好进一步的安全鉴定及加固处理。只有等到排除了安全隐患之后,才能够继续施工。

2.2 深基坑工程施工方法

2.2.1 深基坑土方开挖包括放坡开挖、中心岛式开挖、盆式开挖等方法。放坡开挖是比较常见的深基坑挖土方案,当基坑开挖深度不大、周围环境允许、能确保土坡的稳定性时,均可采用放坡挖土。中心岛式开挖即先全面挖去一层,然后中间部分留置土墩,周围部分分层开挖。挖土多用反铲挖机,如基坑深度很大,则采用向上逐级传递方式进行土方装车外运。该法宜用于大型基坑。盆式挖土即先分层开挖基坑中间部分的土方,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土坡不开挖,土坡最后挖除。本法优点是对于支护挡墙受力有利,时间较短,但大量土方不能直接外运,需集中提升后装车外运。

2.2.2 深基坑土方开挖,一般施工分为四步,如何进行施工选择,具体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建筑设计特点来实施。对于土质条件较好,周边环境允许的基坑开挖,在第一层和第二层施工,使用坡道出土法就可以了。因为坡道所承受的强度较大,无论是从施工的组织便捷上还是对周边设施的扰动相列较小,出现安全隐患的几率也就较低,施工中容易控制。对第三层或第四层的施就不能仅仅使用这种方法,除了使用坡道出土外,还要在栈桥中摆放一台挖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小基坑出土距离,另一方面有利于基坑放坡及土质稳定。栈桥一般设置在H/3~4区域的位置。

2.2.3 对于基坑狭小、周边环境复杂,土方开挖与支护结构施工时要做好合理衔接。以土钉墙施工为例,一般采用土钉墙分层施工,依次循环至基坑底。即基坑开挖一定深度后,进行土钉墙施工,然后进行下一层的开挖。

土钉墙施工具体做法是:基坑开挖分层进行,一般采取挖掘机挖土,汽车运土,辅以人工修整坡面。土钉孔成形采用洛阳铲成孔,成孔直径15厘米。成孔后把土钉钢筋置于孔中,为保证土钉位于孔中心,在土钉上每隔2米焊接一个托架。然后注浆,在孔口处设置止浆塞,将注浆管插入孔底以上0.5~1.0米处。注浆管连接注浆泵,边注浆向孔口方向拨管,直至注满为止。每孔在注浆后再补浆2~3次。为保证浆体与周围土体紧密结合,在水泥浆中掺入一定量的膨胀剂。其次在铺设钢筋网后喷射砼面层,一次喷射砼至设计厚度。最后在土钉端头焊接高强螺栓端杆,面层砼达到设计强度后,加钢垫板用扭力板手扭紧螺母对土钉施加设计拉力的10%~20%的预应力。这种人为的预压应力,将提高士体的抗滑和防裂能力。

3 建筑深基坑工程中的施工控制

建筑深基坑施工的控制包括前期控制、过程控制、分部分项工程检查验收及成品保护、监测与应急控制等方面,必须围绕土方开挖、支护结构、监测应急做好工作。

3.1 深基坑工程事前控制十分重要,工程开工前,在详细研究施工图纸、充分调查现场情况的基础上,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把重点放到结合地质报告、周边环境等因素制定的专项施工方案上,一个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是顺利组织施工最基本的前提。

3.2 深基坑过程控制,首先是土方开挖期间的降排水,在进行施工降水的时候,必须要采用均衡降水,在降水的同时要对基坑附近地下管线、建筑物以及地表沉降密切监测,防止出现意外。其次是土方分层开挖环节的控制,必须严格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结合现状情况科学实施。第三是基坑支护结构系统的施工控制。支护结构钢筋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绝不能进入下道工序。深基坑施工最为关注是安全,一定要提防出现边坡失稳等安全问题,开挖期间严禁重型车辆、特种机械在基坑边行走,及时清除基坑上的堆土等荷载,防止因为扰动而造成坍塌。

3.3 分部分项工程检查验收及成品保护,要对每一道工序严格检查,及时开展旁站监督,坚决杜绝盲目施工。严格按照深基坑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组织好分部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加强已施工完成桩墙的保护,防止不必要的扰动或破坏。

3.4 监测与应急控制,监测数据是评估基坑安全的基础,监测点的布置必须满足对基坑整体情况的反映。一般在开挖前应通过计算先对基坑进行模拟开挖,计算预估变形量,在实际开挖中以计算量为控制目标,一旦突破,及时报警,启动应急预案,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措施方案。

4 结束语

建筑深基坑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施工中,必须结合项目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项施工方案,围绕控制要点、关键环节有针对性的采取技术手段和控制措施,才能够确保深基坑施工安全有序可控,保证本体项目及周边建筑的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基坑安全应急预案范文6

关键词:基坑,应急加固,施工方案

 

拟建某住宅项目由2#住宅楼、3#住宅楼以及地下车库三部分组成。其中地下车库地下2层,筏板基础,设计基底标高-10.0m,基坑深度9.4m;基坑支护方案为土钉墙护坡。护坡施工完工后第16天,该边坡发现不明水源,造成土钉墙墙面潮湿,并有渗水现象,施工方通过增设导水管,对其进行导水。第二日晨发现此段边坡顶局部出现裂缝,通过边坡位移观测,发现边坡水平位移突然增至64.0mm,并有继续增大的趋势。论文格式。施工方马上在坡脚进行堆土反压加固,第三日凌晨5点,回填至地表下2.5m位置,通过持续监测表明边坡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基坑变形没有发展。

根据现场情况编制如下应急预案: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企业员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1、场地条件分析

拟建场地地形较平坦。论文格式。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按地层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及岩性将其划分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第四纪沉积层三个大层。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场地天然地表下4.00~6.00m时见地下水,静止水位1.40~2.20m,标高42.57~43.29m,为上层滞水。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干湿交替状态下均无腐蚀性。现场已采取了降水措施,施工过程中,现场出现局部滞水已经完全排干,根据导水管出水量判断导致坡面变湿边坡位移的水源为非上层滞水。论文格式。

2、周边环境分析

基坑上口线距离建筑红线(围墙)3.1m;红线外3.7m有一座二层住宅楼,基础埋深2.0m;建筑红线内围墙脚下有一高压电缆,埋深0.5m;建筑红线内距围墙1.0m有两道150mm直径天然气管线,埋深1.2m。

3、边坡加固方案:

施工再次开挖基坑时,拟采用钢花管加锚杆加固措施,以增加支护结构的整体强度和对变形的约束力。

钢花管:设三道钢花管,采用直径1.5寸钢管,水平间距2.0m,钻孔直径Φ120,钢管内外注M10水泥浆。

第一道钢花管:长9.0m,布置在地表下2.3m处(2.7m以上),倾角15度;

第二道钢花管:长9.0m,布置在地表下4.1m处,倾角15度;

第三道钢花管:长6.0m,布置在地表下7.3m处,倾角15度;

锚杆:设两道锚杆。

第一道锚杆,锚杆长度为18m,两根Φ15.2钢绞线,自由段长度5.0m,水平间距2.0m,锁定荷载250kN。锚杆布置在地表下2.7m处,倾角15度;腰梁采用22b槽钢;承压板规格:200×200×16mm;锚具规格:QM15-2。

第二道锚杆,锚杆长度为15m,一根Φ15.2钢绞线,自由段长度5.0m,水平间距2.0m,锁定荷载150kN。锚杆布置在地表下5.6m处,倾角15度;腰梁采用20b槽钢;承压板规格:180×180×16mm;锚具规格:QM15-1。

4、现场风险分析

鉴于目前基坑边坡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形(坡顶水平变形最大变形70mm),根据目前状况,加固施工期间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以下几点:

A.基坑变形继续发展,导致坍塌;

B.基坑东侧建筑物倾斜,造成无法正常使用;

C.天然气管线泄漏;

D.高压电缆无法正常使用。

5、应急物资准备

现场安排挖掘机、推土机挖土运土机械应急使用;

现场备锚杆钻机、压力注浆机应急临时支护使用;

现场安排面包车、小客车运送人员;

联系附近旅馆安置居民,联系社区医院做好居民保健工作;

临时支护材料:φ60钢管、锚杆、水泥;

消防器材:防止电源短路、煤气泄漏起火;

防汛器材:防止自来水、雨水、污水等管道破坏断裂,造成漏水,准备足够的潜水泵、污水泵、排水管、电缆等。

6、应急预案的启动前提

(1) 坡顶水平位移增量大于等于1.5mm/日,总位移累计大于90mm;

(2) 建筑物倾斜达到0.2%时或沉降速度达到1.0mm/d;

(3) 突降大雨、暴雨(大雪、暴雪);

(4) 意外事故造成边坡局部塌陷、崩塌。

(5) 煤气公司、供电局检测数据表明,煤气管线、高压电缆等生活设施出现险情:

(6) 建设单位、总包、监理单位认为需要的其他紧急情况。

7、管理措施

① 加固施工引起边坡水平变形及坡顶沉降、引起煤气管线及高压电缆的变形的指挥与控制。

通过变形监测,若发现坡顶水平位移增量大于等于1.5mm/日,总位移累计大于90mm;时,采取的措施如下:

A 立即停止基坑开挖,联系煤气公司人员检测煤气管线运行状况,联系供电公司检测高压电缆的运行情况;

B 根据煤气公司检测人员的意见,采取煤气管线加固措施,或断气处理;

C 根据供电公司检测人员的意见,采取电缆加固措施,或用备用电缆替换,保证供电安全;

D 据现场情况采取进行堆土反压(加高、加宽)措施。

② 加固施工引起地面不均匀沉降,引起附近建筑物的倾斜的指挥与控制。

当发现附近建筑物倾斜达到0.2%或沉降速度达到1.0mm/d时,采取的措施如下:

A 立即停止基坑开挖,加强基坑加固方案;

B 邀请有关专家或加固单位共同制订建筑物的纠偏方案并组织实施。

C 建筑物墙体发现裂缝时,联系物业、餐馆,组织建筑物内住户外迁。

② 突降大雨或大雪时,立即起动备用水泵抽水(突降大雪或暴雪时,立即组织清扫、外运坡顶积雪),并安排专人不间断观察基坑的稳定情况。

8、公共关系

项目部办公室为项目部各信息收集和的组织机构,人员包括,办公室届时将起到项目部的媒体的作用,对事故的处理、控制、进展、升级等情况进行信息收集,并对事故轻重情况进行判断,有针对性定期和不定期的向外界和内部如实的上报,向内部上报主要是向项目部内部各工区、集团公司的上报等,外部主要是向建设、监理、设计等单位的上报。

9、预案解除

充分辩识加固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当监测数据表明边坡处于安全稳定状态时,经甲方、监理工程师认可,由现场紧急抢险组长宣布解除紧急抢险状态,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参考文献】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