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质量控制范例6篇

基坑支护质量控制

基坑支护质量控制范文1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组织设计方案;控制要点;应急准备;预案监测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高层、超高层建筑不断增加,地下开挖时深基坑支护成为一个必要的工程。尽管深基坑在我国出现较晚,但伴随着深基坑支护设计技术的日趋成熟,对基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业主和施工单位对该工程的不重视,忽视施工的重要性、复杂性及风险性,致使基坑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因此,严格对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非常必要。

1、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深基坑支护结构选择,应优先考虑施工单位现有施工技术水平,优先考虑工程基础桩相同类型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如果工程桩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则基坑支扩结构应尽量选用这种桩型,其直径可相应选用较小直径,这样可减少机械设备进场费用。当基坑较深围护桩布置位置允许时,应尽量选用两排支护桩,这种布置方式力学性能好,前后排桩与桩顶圈梁形成刚架结构,桩间土参与支护工作,改善围护桩的受力状况,达到减少桩的配筋数量。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要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基础类型、基坑开挖深度、降排水条件、周边环境、基坑周边荷载、施工季节、支护结构使用期限等因素。基坑支护施工控制的关键是基坑上部坑沿的稳定性、地面变形及地下水的控制、防止基坑周边隆起、管涌与流砂等险情,并要根据地质、环境因素的变化及时地调整支护方案。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主要作用是挡土,使基坑在开挖和基础施工的全过程中能安全顺利地进行,并保证对临近建筑、公共设施和周边环境不产生危害。目前国内深基坑支护技术有:地下连续墙排柱支护、水泥搅拌柱、土钉墙及复合土钉墙、喷锚网支护、逆作法与半逆作法施工、环形支护结构等等。实践中根据土质条件、基坑深度、地下水情况等,结合不同支护方式的优缺点,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深基坑支护的基本要求:技术先进,结构简单,受力均匀可靠,保证基坑围护体系能够起到挡土作用,使基坑四周边坡保持稳定。确保基坑四周相邻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高压线塔、低压输电线路等的安全,在基坑土方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期间,不因基坑周围土体的变形、沉陷、坍塌及位移而发生事故。通过排水、降水、截水等措施,使基础施工在地下水位以上进行,既能经济上合理又能保证施工人员和设备安全。

2、基坑支护控制要点

控制要点是必须重视前期地质勘察工作,要熟悉并掌握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熟悉基坑开挖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特点,分析深基坑可能导致边坡土体滑坡的各种可能,对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关键地段、地层和土质技术指标做到心中有数。由于地质勘察资料不一定很详细而且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出入,在基坑开挖中还要经常比对现场的地质情况,与地质勘察报告差异很大时要及时书面告知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通知勘察和设计单位,必要时调整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必须经过专家组技术论证:由具备设计资质的支护施工单位自行设计或施工单位委托设计单位负责设计。深基坑支护要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进行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评审,以降低基坑支护的风险,杜绝事故的发生。深基坑支护重在过程控制,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事后补救比较困难。因此,必须严格把关,确保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严格按设计方案组织施工,施工前,有关人员应熟悉地质资料、设计图纸及周围环境,降水系统应确保正常工作及储备应急抢险排水系统,保证必须的施工设备正常运转。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锚杆位置、长度、型号、数量、钢筋网间距、加强筋范围、放坡系数等。设计方案变更时必须重新评审。校准水准点及坐标控制点的正确性和实施保护措施。审查施工单位的水平及竖向施工放线是否正确,开挖过程中要随时督促施工单位对基坑的开挖尺寸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进行检查,注意基坑周边的土体变化测量观测站要日夜值班,出现险情立即报告。坚持见证取样制度,对进场材料严格把关。监理必须做好隐蔽工程验收。

基坑支护施工要与挖土互相配合,合理安排工序及工期。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减少开挖过程中原土体的扰动范围,缩短基坑开挖卸荷后无支撑的暴露时间,对称开挖,均衡开挖,合理利用土体自身在开挖过程中控制位移的能力。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扰动基底原始土层。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并应立即查清原因和采取措施,方可继续挖土。基坑开挖完成后,应提醒建设单位及时组织勘察、设计、质监、监理、施工等部门进行验槽,及早开始地下结构工程的施工,严禁基坑长时间暴露。基坑回填前,支护层不能破坏,特别是坡脚部分。地下结构工程完工一层基坑及时回填有利于边坡稳定。

注意地下水或自来水或排水系统水患的影响:很多支护事故都是水的侵蚀造成的。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土层滞水、砂土层中的微承压水、裂隙水、承压水、管道漏水、地面排水、雨水等处理不当,都会给边坡支护和周围建筑、管线带来危害。在选择地下水的处理方式时,要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及周围环境,决定采取降水还是防渗保水措施,以免引起地面沉降,给周边建筑及管线造成破坏。基坑边界周围地面应设排水沟,且应避免地表水、渗水进入坑内;放坡开挖时,应对坡顶、坡面、坡脚采取降排水措施。附近地区地下管道突然漏水,极易造成边坡失稳,应注意对地下管道的加固。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如发现地下管道有漏水现象,应要求施工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使地下管道改道,对漏水管道采取修补、防渗、加固或将漏水及时导出等措施,防止边坡含水量过大导致土壤液化而引起滑坡。

3、深基坑支护的应急准备预案

深基坑支护的应急准备预案应做好预测、信息采集与反馈、控制与决策等方面的内容。由于深基坑开挖过程中,边坡稳定存在很多潜在的危险和破坏的突然性,地下工程受各种水文、地质、雨水等复杂条件的影响,特别在基坑旁有基础埋置较浅的建筑,或有重要的地下电缆和市政管线,很难预估出现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观测,出现问题,立即按深基坑支护的应急准备预案进行救险施工,根据土层位移的时空效应,及时掌握土体变形特性、边坡的稳定状态和支护效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边坡失稳和邻近建筑沉降等事故的发生。

4、深基坑支护的监测

基坑工程监测项目包括: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变形;地下水位;桩、墙内力;锚杆拉力;支撑轴力;立柱变形;土体分层竖向位移;支护结构界面上侧向压力等。位移观测基准点数量不应少于两点,且应设在影响范围以外。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各项监测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施工进度确定: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监测结果变化速率较大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当有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基坑开挖监测过程中,检测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提交阶段性监测结果报告,工程结束时应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加强对基坑周边的管理:施工单位在基坑周边附近违章堆放重物超载,施工过程破坏了边坡整体面或基坑周边行驶重车时,也极易造成基坑失稳事故。因此,支护完毕后,应要求支护施工单位与总承包单位办理阶段验收和文字移交手续,将基坑支护情况、监测结果、注意事项等书面转交总包单位,同时要求检测单位加强深基坑监测、备案制度。

5、结语

伴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深基坑开挖越来越多,深基坑支护难度逐度加大基坑支护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必须依据工程地质资料进行科学设计。由于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基坑开挖地质情况与地质勘察报告略有不同,施工单位必须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及时同施工单位调整和改进基坑支护施工方案,确保深基坑的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基坑支护质量控制范文2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技术;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日益蓬勃及社会现代化程度的越来越高的今天,大量大型建筑物、构筑物拔地而起,日益增长。同时在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的趋势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也逐渐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由于高层建筑物的大量建造,建筑的深基坑支护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及安全,建立良好的深基坑支护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筑深基坑施工的特点

随着高层建筑及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基坑也越来越向大深度、大面积发展;甚至部分基坑的施工长度和宽度可达到数百米,且基坑形状不再是以前单一的矩形,给支护体系施工带来较大的难度;同时,深基坑施工面临工期长、场地小,上部荷载离得近以及降雨等场地条件影响和自然影响,对深基坑稳定性非常不利;在软土地基地区,基坑的开挖会产生较大的位移和沉降,对基坑本身安全及周边建筑物、管线道路等产生严重威胁;在相邻场地的施工中,打桩、降水、挖土及结构施工等工序相互制约的影响下,工序间相互协调的难度也大大增加;支护型式也不断的经历发展,至今已经发展到数十种。

二、深基坑支护的技术要求

技术先进,结构简单,受力可靠,确保基坑围护体系能起到挡土作用,使基坑四周土体保持稳定;确保基坑四周相邻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的安全,在基坑土方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期问,不因土体的变形、沉陷、坍塌或位移而受到危害;通过排水、降水、截水等措施,使基础施工在地下水位以上进行。

施工监测内容:邻近建筑物(构筑物)和周边道路沉降监测、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预应力锚杆的预应力临测及地下水位的监测等。在支护施工阶段,要每天监测1次,在成坑开挖,变形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可适当减少监测次数,直到支护退出工作为止。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基坑顶部的侧向位移与当时的开挖深度之此,如超过1.2%一1.5%数值时,应加密观察并及时对支护采取抢险措施。

三、建筑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

在建筑的深基坑支护中,具体的施工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支护施工之前,需认真对施工现场的标高以及基坑开挖深度进行复核,并对基坑土质、周边的建筑物类型、道路和地下管线等详细资料进行调查,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与勘查报告及设计要求不符的情况时,必须立即通知相关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进行论证后方可继续施工。

支护桩(墙)施工

支护桩(墙)的施工是整个支护过程中较为重要环节,成桩(墙)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整个支护结构的质量,因此,必须对施工过程的主要工序进行严格控制,如成孔(槽)、清孔(槽)、制作及安放钢筋笼、混凝土浇灌质量等进行严格控制。

3、土方开挖

在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一般挖土量都会比较大,尘土会使周围的居民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开挖过程中,应采用分层开挖的方式进行,这样就可以一边挖一边运,避免了大量的土方堆积。土方开挖的速度应根据对围护结构监测结构的变化而变化,随挖随撑,一旦发生监测报警或开裂等异常情况时,需立即停止土方开挖,并及时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建筑深基坑支护的施工阶段是整个工程中较为关键的阶段,因此,必须对该阶段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深基坑施工

在建筑深基坑工程中,包括许多重要环节,如挖土、防水、挡土及围护等,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将会对整个工程造成影响,严重时还会发生安全事故。因此,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流程和有关的技术规范等组织施工,并对重大危险源的施工制定详细可行的施工方案,同时还应加强过程控制。例如,在确定土方开挖方案时,需对基坑的地勘报告、地下设施以及周边建筑物等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如果是特殊土体则应精心组织施工,对于软土地区而言,基坑的开挖深度不宜过大;膨胀土地区尽量不要在雨季进行开挖。

2、深基坑周围土体止水效果的控制

由于地下水对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影响较大,因此,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进行深基坑施工,必须制定详细的止水方案。在制定具体的止水方案时,应从防、降、排这三个方面加以考虑,并根据地勘部门提供的详细地质资料,分析地下水的主要成因,同时还应对基坑周围的环境进行深入了解,绝对不能仅靠不间断的抽水来降低水位,不然很有可能造成基坑附近的土体发生流失,致使周边建筑物不均匀沉陷,严重时甚至会发生管涌,不仅增加了处理难度,而且还会延误工期。止水帷幕是深基坑支护中较为常用一种止水措施,为了确保支护工程能够顺利进行,在止水帷幕施工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桩体质量合格;2.确保桩的密实度和搭接长度符合要求,防止桩头开叉、蜂窝、空洞等现象的发生;3.严禁在支护结构上随意开口,否则不仅会使支护结构的安全受到影响,而且还破坏了止水帷幕的效果,地下水则很容易从开口位置渗入。

深基坑支护的信息化管理

深基坑支护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安排较为专业的施工监测人员对基坑及周围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到实际情况与预期性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确保工程安全。深基坑支护的具体监测内容如下:

(1)支护结构顶部的水平位移情况。

(2)支护结构及周围建筑、道路的沉降、裂缝情况。

(3)基坑底部隆起情况。上述监测内容除了按照规范及方案定期进行监测以外,还应每隔10m左右设置一个观测点,并在基坑开挖后,根据方案每隔3天左右监测一次,位移较大时可调整为1天1次。监测到的结果必须能够真实反映被测目标的动态趋势,并绘制变化曲线图。另外,在开挖较深的基坑时,需对支撑的内应力进行监测,当应力值达到设计值的 90%时,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4、突发事件的处理

在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不可预见的事件,为了确保支护结构的质量,需制定应急预案。常见的突发事件如下:1、基坑内流沙、管涌;2、支护结构局部出现沉降、裂缝;3、气象异常;4、相邻工地施工的影响;5、地下障碍物妨碍施工正常进行等。上诉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后,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有关单位研究解决对策。

结束语

深基坑支护施工是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主体施工顺利进行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已经成为建筑工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和建设起来了决定性的作用。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十分的繁杂,只有做好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对建筑工程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黎惠亮.探讨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版, 2012(06)

[2]许森彪.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研究[J].浙江致远建设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2011(04)

基坑支护质量控制范文3

关键词:建筑工程 基坑支护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D918.2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建筑工程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由于土地资源被广泛的利用,导致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因此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基坑支护一直是重要的施工程序,其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及质量。建筑工程具有庞大的占地面积和体积过大的空间,基础埋置的位置比较深厚,再加上所需要开挖的基础土方的数量较大,这对于基坑支护的技术施工人员来说,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软土区域,对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水平要求更高,一旦处理不当,所造成的安全隐患最大,导致基坑失去应有的效果,失去稳定性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因此,正确选择和使用基坑支护的施工方法,提高建筑基坑支护的技术水平,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建筑工程影响基坑支护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

1.1 建筑施工人员专业技术和素质不高

在建筑施工时,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当大,因此,基坑支护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问题是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基坑支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是否精湛,综合素质是否重影响着建筑施工质量。然而,由于聘用的劳动力需求很大,所以技术和质量也存在差别。并且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施工人员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并不能充分了解有关施工设计的要求,对选用的建筑施工新材料的材质和使用方法了解也不够,甚至对新出现的建筑施工技术完全陌生,其低下的建筑施工技术严重推迟了建筑施工的工程进度,给建筑施工的后续工作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另外,有些技术人员虽然技术很好,但对建筑施工工作的责任心不够,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对建筑施工质量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建筑施工管理首先应该关注的问题。

1.2 不能完全对基坑土体进行取样

在对基坑支护进行结构设计前,首先应该取样分析地基土层,以便明确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并且确保指标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设计支护结构工作奠定基础。通常情况下在基坑较深的开挖区还需进行必要的钻探取样,以便能够符合相关技术规定和标准。但是为了降低勘探工作量和工程施工成本,一般不会钻太多的孔,通常是随机的选择几个孔,而建筑工程的地质条件也是十分复杂且易变,从而导致不能完全对基坑土体进行取样,不能全面的对土层的真实情况进行反应,也不一定能够保证完全与实际情况相符,给基坑支护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之处。

1.3 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不能与实际受力情况相吻合

极限平衡理论是计算支护结构设计的主要理论,但这种理论是一种静态设计,而实际受力具有很大的变化性和复杂性,极限平衡理论不能完全与实际受力情况相吻合。经过实践的研究发现,按照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出来的支护结构尽管十分正确且合理,但实际情况中却是屡屡被破坏,而相反有些计算很不准确,具有较低的安全系数,甚至不能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和规范,但是实际应用中却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实际受力情况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对土体进行开挖之后,土体的强度会因为时间而不断下降,甚至也会出现变形的可能性,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 提高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技术水平的有效措施

2.1 制定合理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是建筑基坑支护施工得以进行的先决条件,在建筑施工前,制定一份切合实际,周密合理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开挖基坑土体之前,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复杂的施工项目,并到施工场地积极进行实地考察,深入研究和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施工的流程,施工环境,每一道程序所选用的施工材料,施工设备及施工方法都进行讨论和交流,以便制作出的科学合理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符合施工的要求,切合实际,能够更好地对建筑基坑支护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便于施工过程中和后期的技术检测和有效评估,促进建筑施工质量的提高。

2.2 工程设计采取变形控制的方法

极限平衡理论是一种比较使用且简单的方法,常常用在基坑设计计算之中,并且利用其对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计算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然而在深基坑支护结构当中这种极限平衡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只能保证支护结构的强度,却不能满足支护结构刚度的要求。支护结构的变形大小直接影响建筑的施工质量,因此,对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支护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把它的变形程度控制在技术要求和规定的范围内,确定平面应变以及地面超载的情况,将其对支护结构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2.3 改善和通过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计算水平

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革新给建筑工程尤其是基坑支护结构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钢板桩以及地连墙支护结构被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并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之后,各种新型的基坑支护结构形式也不断的问世,比如双排桩、组合拱帷幕、钢筋混凝土多孔版、土钉以及旋喷土锚等技术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是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能够有效建立基坑支护结构的计算模型,选取计算简图的方式和技巧以及能够选择科学实际的设计方法仍然是目前设计必要考虑的问题。现在的基坑支护结构的综合性不断加强,主要有受力结构结合水结构,或者是临时型支护结构结合永久型支护结构以及开挖基坑的方式结合支护结构形式等多种方向。不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支护结构的受力压力,使得其受力情况更具复杂性,寻找新的方法来计算支护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改善和提高工作迫在眉睫。

3 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基坑支护的质量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加强对基坑支护的管理和计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科技不断变革和发展的当代,只有不断提高基坑支护设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将新的支护结构计算方式广泛应用到基坑支护工作中,才能极大的促进基坑开挖效率的提高,使得其能够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于施工中,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国强,杨学明.临近钱塘江大型深基坑支护案例分析[J]. 浙江建筑. 2009(12)

[2] 韩鹏,李勇军.桩锚支护技术在某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J]. 中国建设信息. 2009(24)

[3] 贺磊.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探析[J]. 河南建材. 2009(06)

[4] 陈刚.城市建筑深基坑开挖支护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 中国科技信息. 2009(24)

基坑支护质量控制范文4

摘要:下文主要结合相关工作经验,简要分析了目前深基坑支护存在的一些基本安全问题,提出了深基坑支护在施工中必须要注意的事项以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质量控制

1 目前深基坑支护存在的问题

1.1支护结构设计中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选择不当。

深基坑支护结构所承担的土压力大小直接影响其安全度,但由于地质情况多变且十分复杂,要精确地计算土压力目前还十分困难,至今仍在采用库伦公式或朗肯公式。关于土体物理参数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深基坑开挖后,含水率、内摩擦角和粘聚力三个参数是可变值,很难准确计算出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如果对地基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取值不准,将对设计的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土力学试验数据表明:内磨擦角值相差5°,其产生的主动土压力不同;原土体的内凝聚力与开挖后土体的内凝聚力,则差别更大。施工工艺和支护结构形式不同,对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的选择也有很大影响。

1.2 基坑土体的取样具有不完全性。

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之前,必须对地基土层进行取样分析,以取得土体比较合理的物理力学指标,为支护结构的设计提拱可靠的依据。一般在深基坑开挖区域内,按国家规范的要求进行钻探取样。为减少勘探的工作量和降低工程造价,不可能钻孔过多。因此,所取得的土样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完全性。但是,地质构造是极其复杂、多变的、取得的土样不可能全面反映土层的真实性。因此,支护结构的设计也就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的地质情况。

1.3 基坑开挖存在的空间效应考虑不周。

深基坑开挖中大量的实测资料表明:基坑周边向基坑内发生的水平位移是中间大两边小。深基坑边坡的失稳,常常以长边的居中位置发生。这足以说时深基坑开挖是一个空间问题。传统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是按平面应变问题处理的。对一些细长条基坑来讲,这种平面应变假设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而对近似方形或长方形深基坑则差别比较大。所以,在未进行空间问题处理前而按平面应变假设设计时,支护结构要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开挖空间效应的要求。

1.4 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与实际受力不符。

目前,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仍基于极限平衡理论,但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并不那么简单。工程实践证明,有的支护结构按极限平衡理论设计计算的安全系数,从理论上讲是绝对安全的,但有时却发生破坏;有的支护结构安全系数虽然比较小,甚至达不到规范的要求,但在实际工程中却满足要求。极限平衡理论是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一种静态设计,而实际上开挖后的土体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也是一个土体逐渐松弛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增长,土体强度逐渐下降,并产生一定的变形。所以,在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2 深基坑支护方案设计及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2.1 彻底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

近十几年来,我国在深基坑支护技术上已经积累很多实践经验,收集了施工过程当中的一些技术数据,已初步摸索出岩土变化支护结构实际受力的规律,为建立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对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国内外至今尚没有一种精确的计算方法,多数是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我国也没有统一的支护结构设计规范。土压力分布还按库伦或朗肯理论确定,支护桩仍用“等值梁法”进行计算。其计算结果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悬殊较大,既不安全也不经济。由此可见,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不应再采用传统的“结构荷载法”,而应彻底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逐步建立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这是设计人员需要加强科研攻关的方向。

2.2 建立变形控制的新的工程设计方法。

目前,设计人员用的极限平衡原理是一种简便实用的常用设计方法,其计算结果具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将这种设计方法用于深基坑支护结构,只能单纯满足支护结构的强度要求,而不能保证支护结构的刚度。众多工程事故就是因为支护结构产生过大的变形而造成的,由此可见,评价一个支护结构的设计方案优劣,不仅要看其是否满足强度的要求,而且还要看其是否产生环境问题,关键在于其变形大小。鉴于上述实际,在建立新的变形控制设计法时,应着重研究支护结构变形控制的标准、空间效应转化为平面应变和地面超载的确定及其对支护结构的影响等问题。

2.3 大力开展支护结构的试验研究。

正确的理论必须建立在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但是,在深基坑支护结构方面,我国至今尚未进行科学系统的试验研究。一些支护结构工程成功了,也讲不出具体功之处;一些支护结构工程失败了,也说不清失败的真实原因。在支护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积累的技术资料很丰富,但缺少科学的测试数据,无法进行科学分析,不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开展支护结构的试验研究,虽然要耗费部分资金,但由于深基坑支护工程投资巨大,如经过科学试验再进行设计时,肯定会节省可观的经费。因此,工程现场试验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工程实践积累大量的测试数据,可对同类工程的成功打好基础,为理论研究和建立新的计算方法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2.4 探索新型支护结构的计算方法。

高层建筑的飞速发展给深基坑支护结构带来一场技术革命。在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板桩、钻孔灌注桩挡墙、地下连续墙等支护结构成功应用后,双排桩、土钉、组合拱帷幕、旋喷土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多孔板等新的支护结构型式也相继问世。但是,这些支护结构型式的计算模型如何建立、计算简图怎样选取、设计方法如何趋于科学,仍是当前新型支护结构设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深基坑支护结构正在向着综合性方向发展,即受力结构与水结构相结合、临时支护结构与永久支护结构相结合、基坑开挖方式与支护结构型式相结合。这几种结合必然使支护结构受力复杂。所以,建立新型支护结构的计算方法,已成为深基坑工程技术的当务之急。

基坑支护质量控制范文5

【关键词】建筑基坑;施工;支护;处理方法

1 前言

近几年来,高层建筑的迅速兴起,促进了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各地在深基坑开挖和支护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和施工经验,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不断涌现。但是,现在的城市建筑间距很小,有的基坑边缘距已有建筑仅十几米、甚至几米,给基础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给周围环境带来极大威胁,也相应地增加了施工工期和施工费用。另外,原来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理论、设计原则、运算公式、施工工艺等,已不符合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结构的实际情况,导致一些基坑工程出现事故,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深基坑支护的安全问题工程技术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

2 目前深基坑支护存在的问题

2.1 支护结构设计中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选择不当

深基坑支护结构所承担的土压力大小直接影响其安全度,但由于地质情况多变且十分复杂,要精确地计算土压力目前还十分困难,至今仍在采用库伦公式或朗肯公式。关于土体物理参数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深基坑开挖后,含水率、内摩擦角和粘聚力三个参数是可变值,很难准确计算出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

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如果对地基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取值不准,将对设计的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土力学试验数据表明:内磨擦角值相差5°,其产生的主动土压力不同;原土体的内凝聚力与开挖后土体的内凝聚力,则差别更大。施工工艺和支护结构形式不同,对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的选择也有很大影响。

2.2 基坑土体的取样具有不完全性

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之前,必须对地基土层进行取样分析,以取得土体比较合理的物理力学指标,为支护结构的设计提拱可靠的依据。一般在深基坑开挖区域内,按国家规范的要求进行钻探取样。为减少勘探的工作量和降低工程造价,不可能钻孔过多。因此,所取得的土样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完全性。但是,地质构造是极其复杂、多变的、取得的土样不可能全面反映土层的真实性。因此,支护结构的设计也就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的地质情况。

2.3 基坑开挖存在的空间效应考虑不周

深基坑开挖中大量的实测资料表明:基坑周边向基坑内发生的水平位移是中间大两边小。深基坑边坡的失稳,常常以长边的居中位置发生。这足以说时深基坑开挖是一个空间问题。传统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是按平面应变问题处理的。对一些细长条基坑来讲,这种平面应变假设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而对近似方形或长方形深基坑则差别比较大。所以,在未进行空间问题处理前而按平面应变假设设计时,支护结构要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开挖空间效应的要求。

2.4 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与实际受力不符

目前,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仍基于极限平衡理论,但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并不那么简单。工程实践证明,有的支护结构按极限平衡理论设计计算的安全系数,从理论上讲是绝对安全的,但有时却发生破坏;有的支护结构安全系数虽然比较小,甚至达不到规范的要求,但在实际工程中却满足要求。

极限平衡理论是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一种静态设计,而实际上开挖后的土体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也是一个土体逐渐松弛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增长,土体强度逐渐下降,并产生一定的变形。所以,在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3 深基坑支护方案设计及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3.1 彻底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

近十几年来,我国在深基坑支护技术上已经积累很多实践经验,收集了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数据,已初步摸索出岩土变化支护结构实际受力的规律,为建立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对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国内外至今尚没有一种精确的计算方法,多数是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我国也没有统一的支护结构设计规范。土压力分布还按库伦或朗肯理论确定,支护桩仍用“等值梁法”进行计算。其计算结果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悬殊较大,既不安全也不经济。由此可见,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不应再采用传统的“结构荷载法”,而应彻底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逐步建立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这是设计人员需要加强科研攻关的方向。

3.2 建立变形控制的新的工程设计方法

目前,设计人员用的极限平衡原理是一种简便实用的常用设计方法,其计算结果具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将这种设计方法用于深基坑支护结构,只能单纯满足支护结构的强度要求,而不能保证支护结构的刚度。众多工程事故就是因为支护结构产生过大的变形而造成的,由此可见,评价一个支护结构的设计方案优劣,不仅要看其是否满足强度的要求,而且还要看其是否产生环境问题,关键在于其变形大小。鉴于上述实际,在建立新的变形控制设计法时,应着重研究支护结构变形控制的标准、空间效应转化为平面应变和地面超载的确定及其对支护结构的影响等问题。

3.3 大力开展支护结构的试验研究

正确的理论必须建立在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但是,在深基坑支护结构方面,我国至今尚未进行科学系统的试验研究。一些支护结构工程成功了,也讲不出具体功之处;一些支护结构工程失败了,也说不清失败的真实原因。在支护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积累的技术资料很丰富,但缺少科学的测试数据,无法进行科学分析,不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

开展支护结构的试验研究(包括实验室模拟试验和工程现场试验),虽然要耗费部分资金,但由于深基坑支护工程投资巨大,如经过科学试验再进行设计时,肯定会节省可观的经费。因此,工程现场试验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工程实践积累大量的测试数据,可对同类工程的成功打好基础,为理论研究和建立新的计算方法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3.4 探索新型支护结构的计算方法

高层建筑的飞速发展给深基坑支护结构带来一场技术革命。在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板桩、钻孔灌注桩挡墙、地下连续墙等支护结构成功应用后,双排桩、土钉、组合拱帷幕、旋喷土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多孔板等新的支护结构型式也相继问世。但是,这些支护结构型式的计算模型如何建立、计算简图怎样选取、设计方法如何趋于科学,仍是当前新型支护结构设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深基坑支护结构正在向着综合性方向发展,即受力结构与水结构相结合、临时支护结构与永久支护结构相结合、基坑开挖方式与支护结构型式相结合。这几种结合必然使支护结构受力复杂。所以,建立新型支护结构的计算方法,已成为深基坑工程技术的当务之急。

基坑支护质量控制范文6

【关键词】建筑基坑;施工;支护;处理方法

1 前言

近几年来,高层建筑的迅速兴起,促进了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各地在深基坑开挖和支护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和施工经验,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不断涌现。但是,现在的城市建筑间距很小,有的基坑边缘距已有建筑仅十几米、甚至几米,给基础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给周围环境带来极大威胁,也相应地增加了施工工期和施工费用。另外,原来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理论、设计原则、运算公式、施工工艺等,已不符合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结构的实际情况,导致一些基坑工程出现事故,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深基坑支护的安全问题工程技术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

2 目前深基坑支护存在的问题

2.1 支护结构设计中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选择不当

深基坑支护结构所承担的土压力大小直接影响其安全度,但由于地质情况多变且十分复杂,要精确地计算土压力目前还十分困难,至今仍在采用库伦公式或朗肯公式。关于土体物理参数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深基坑开挖后,含水率、内摩擦角和粘聚力三个参数是可变值,很难准确计算出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

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如果对地基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取值不准,将对设计的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土力学试验数据表明:内磨擦角值相差5°,其产生的主动土压力不同;原土体的内凝聚力与开挖后土体的内凝聚力,则差别更大。施工工艺和支护结构形式不同,对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的选择也有很大影响。

2.2 基坑土体的取样具有不完全性

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之前,必须对地基土层进行取样分析,以取得土体比较合理的物理力学指标,为支护结构的设计提拱可靠的依据。一般在深基坑开挖区域内,按国家规范的要求进行钻探取样。为减少勘探的工作量和降低工程造价,不可能钻孔过多。因此,所取得的土样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完全性。但是,地质构造是极其复杂、多变的、取得的土样不可能全面反映土层的真实性。因此,支护结构的设计也就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的地质情况。

2.3 基坑开挖存在的空间效应考虑不周

深基坑开挖中大量的实测资料表明:基坑周边向基坑内发生的水平位移是中间大两边小。深基坑边坡的失稳,常常以长边的居中位置发生。这足以说时深基坑开挖是一个空间问题。传统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是按平面应变问题处理的。对一些细长条基坑来讲,这种平面应变假设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而对近似方形或长方形深基坑则差别比较大。所以,在未进行空间问题处理前而按平面应变假设设计时,支护结构要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开挖空间效应的要求。

2.4 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与实际受力不符

目前,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仍基于极限平衡理论,但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并不那么简单。工程实践证明,有的支护结构按极限平衡理论设计计算的安全系数,从理论上讲是绝对安全的,但有时却发生破坏;有的支护结构安全系数虽然比较小,甚至达不到规范的要求,但在实际工程中却满足要求。

极限平衡理论是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一种静态设计,而实际上开挖后的土体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也是一个土体逐渐松弛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增长,土体强度逐渐下降,并产生一定的变形。所以,在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3 深基坑支护方案设计及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3.1 彻底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

近十几年来,我国在深基坑支护技术上已经积累很多实践经验,收集了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数据,已初步摸索出岩土变化支护结构实际受力的规律,为建立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对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国内外至今尚没有一种精确的计算方法,多数是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我国也没有统一的支护结构设计规范。土压力分布还按库伦或朗肯理论确定,支护桩仍用“等值梁法”进行计算。其计算结果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悬殊较大,既不安全也不经济。由此可见,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不应再采用传统的“结构荷载法”,而应彻底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逐步建立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这是设计人员需要加强科研攻关的方向。

3.2 建立变形控制的新的工程设计方法

目前,设计人员用的极限平衡原理是一种简便实用的常用设计方法,其计算结果具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将这种设计方法用于深基坑支护结构,只能单纯满足支护结构的强度要求,而不能保证支护结构的刚度。众多工程事故就是因为支护结构产生过大的变形而造成的,由此可见,评价一个支护结构的设计方案优劣,不仅要看其是否满足强度的要求,而且还要看其是否产生环境问题,关键在于其变形大小。鉴于上述实际,在建立新的变形控制设计法时,应着重研究支护结构变形控制的标准、空间效应转化为平面应变和地面超载的确定及其对支护结构的影响等问题。

3.3 大力开展支护结构的试验研究

正确的理论必须建立在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但是,在深基坑支护结构方面,我国至今尚未进行科学系统的试验研究。一些支护结构工程成功了,也讲不出具体功之处;一些支护结构工程失败了,也说不清失败的真实原因。在支护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积累的技术资料很丰富,但缺少科学的测试数据,无法进行科学分析,不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

开展支护结构的试验研究(包括实验室模拟试验和工程现场试验),虽然要耗费部分资金,但由于深基坑支护工程投资巨大,如经过科学试验再进行设计时,肯定会节省可观的经费。因此,工程现场试验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工程实践积累大量的测试数据,可对同类工程的成功打好基础,为理论研究和建立新的计算方法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3.4 探索新型支护结构的计算方法

高层建筑的飞速发展给深基坑支护结构带来一场技术革命。在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板桩、钻孔灌注桩挡墙、地下连续墙等支护结构成功应用后,双排桩、土钉、组合拱帷幕、旋喷土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多孔板等新的支护结构型式也相继问世。但是,这些支护结构型式的计算模型如何建立、计算简图怎样选取、设计方法如何趋于科学,仍是当前新型支护结构设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深基坑支护结构正在向着综合性方向发展,即受力结构与水结构相结合、临时支护结构与永久支护结构相结合、基坑开挖方式与支护结构型式相结合。这几种结合必然使支护结构受力复杂。所以,建立新型支护结构的计算方法,已成为深基坑工程技术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