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制度范例6篇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引言

由于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近来一直实行财政改革,并且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制度和管理也一直进行变化,在当前已经对于财政审批制度与预算制度有了比较好的建立。但是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却一直作为比较热门的话题而存在。要相对于其财务管理进行比较合理的控制,就必须要从内部管理方面来对其进行完善。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方面的管理是对于我国廉洁奉公、防止现象发生的最好体现,同时也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健全管理机制的有效手段。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是其财务管理问题上最为有效的管理手段,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的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能够有效进行解决。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企业或者单位为了能够使得其经营活动有着更高的效率,更强的经济型,更可靠的会计披露资料、更完整的资产、更好的实行其经营目标从而在企业或者单位内部进行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我规划、自我约束、自我调整等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内部控制能够使得企业或者单位的经济效益提高,经营管理得到改善,经营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内部控制是企业和单位的经济管理的需要,在企业发展和生产的过程中逐渐改善。当行政事业单位有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就能够使得员工的工作更为规范,对员工形成一定的约束力,使得其单位的财务管理方面能够进行的更为顺利,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责权更为分明,能够更有效地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

一、我国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加强的必要性分析

在当前,由于经济一体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为了能够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相互适应,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综合竞争能力有效提升,其必须要对于内部控制方面进行有效的提升。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方面,只有加强其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才能够使得整个单位的经济效益有效提高,综合实力增强,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提高,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最终有着整体的进步。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在经济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着极大的成功。但是在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中却有着诸多的问题存在。首先,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起步晚,发展快,所以其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尚未对内部控制方面形成相应的体系,财务管理和财务预算方面并没有完整的理论基础支持。其次,内部控制体制无论是在我国企业还是事业单位中,重视程度都不够。尤其是在事业单位中,对于内部控制活动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组织。

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质量进行提升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完善的、配套的内部控制体系作为基础。为了能够对于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相适应,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可以保持其先进地位,必须要对其进行完善的内部控制。但是在当前由于我国的事业单位中并没有对于财务管理形成一定程度的认识,内部控制更是松散,控制体系建设不完善,所以导致很多人可以通过控制体系的漏洞来进行一些不法的工作。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通过对于内部控制进行完整的建设,并且应用内部控制的方式来对其财务进行有效管理。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

通过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果并不理想,财务管理中存在着非常多的漏洞。尤其是在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方面,因为管理上和制度上的疏忽,非常容易造成不法分子的趁虚而入。就整体上来看可以发现,虽然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有着非常大的进步,并且对于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也在不断进行创新,但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依然非常多。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其并没有在意识上将财务管理作为重点内容。并且其也没有按照自身实际发展的特点从内部控制角度来对于财务进行管理,内部控制的意识非常薄弱。并且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没有相关的内部保障政策,所以其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二)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和政策

在财务管理的工作中,制度建设是作为基础与前提而存在的。只有当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有了科学的理论与政策的知道,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够更为顺利地进行。但是就我国事业单位目前的情况来看,单位内部的责权并不是很明确,财务管理的程序设立不够完整,财务人员对于工作的了解不够充分,对于相关的条例和制度也没有充分的了解,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困难重重,非常混乱。

(三)财务管理工作不到位

通过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方面进行观察可以发现,由于其对于财务管理工作并没有有效的重视,并且财务方面相关的规章制度建设也并不是很完善,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非常松散,其财务部门仅仅对于单位的资产进行支付与核算,并不能对于资金的流动、去向、决策等提供合理的依据。并且在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中没有相应的专业指导,财务预算往往都没有科学理论的支持。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并没有规范的建设,相关人员并没有相应的工作能力和相关理论的指导,预算中往往会出现与其实际的发展不符等的诸多问题,预算有着非常强的随意性,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丧失了原有的约束力和权威性。

三、如何从内部控制角度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主要是从企事业单位的内部进行控制,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由内而外进行管理,找到财务管理中出现问题的根源,然后通过对于企事业单位外部环境的分析来找到其财务管理过程中的真正发展方向,从而使得其财务管理能够在整体上得到提升。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解决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增强内部控制意识,从思想上强化财务管理观念

在当前,之所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问题解决不彻底,与我国事业单位的全体员工和领导的意识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因为在财务管理的工作中缺乏相应的意识,所以其并不能有着相应的管理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来对自身的行为负责。最终造成的后果是财务管理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阻碍,事业单位内部对于财务管理参与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员工和领导责任感低。所以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要从内部控制的意识方面进行着手。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提出两个方面的建议:其一是对于员工责任感的加强,对于员工和各个单位部门的职责进行确定,并且在企业内部进行大力的宣传和学习,使得整体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和员工责任感得到提升;其二是通过法律的方式来对于员工形成一定的约束力,利用法律的强制性手段来对于事业单位内部进行硬性控制,从而使得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意识在整体上得到提高。

(二)完善相关制度和规定

通过对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在其财务管理中并没有完善的规则和制度。并且现有的制度中有着许多问题需要修订和改进。所以,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质量的提高必须要对于其内部控制的制度进行完善,并且加强制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通过对于相关制度的建立,能够使得单位内部员工有着更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在制度中加入奖惩制度能够使得事业单位有着更良好的竞争环境,以便使得员工的责任感进一步加强。在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问题上,必须要对于单位中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特别是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必须要对于其职责范围和具体的工作进行有效的规划,以便防止因为责权不明而到来的财务管理混乱问题发生。同时要对于事业单位的审批制度和预算制度进行完善,在经济业务的问题上,必须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财务管理相关的工作进行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出纳、会计二者不能够由一人担当,而且应该对于二者的关系进行明确,防止的情况发生。由此可见,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加强是非常重要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将责权问题剖析分明,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针对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没有先进的财务管理观念的问题,必须要对于财务管理的机制进行有效的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机制的约束力,使得相关的权利人员可以互相制约,共同发展。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能够使得单位内部的各种业务有着更均衡的发展,使得监督人员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使得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漏洞有效被消除,从整体上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得不法分子钻空子的行为发生的机会可以最小化。

(三)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

在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方面的落后与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素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过对于财务管理的专业性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有相关的会计证,并且如果会计人员等级比较高,就必须要有相关的等级证明,而且必须要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同时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有相应的应变能力,在岗位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要不断对于新的会计知识和技术方法进行学习,以便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所以必须要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才能够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进步。

(四)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考评机制,加强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中,要想提高其财务管理的能力,还必须要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对于财务管理相关的考评机制进行完善,以便能够对于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更为有效的监督。同时,对于考评机制的建设能够使得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加强,竞争意识提高,能够对于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更为有效地解决。同时考评机制能够使得的问题得到有效的避免,使得监督与约束的效用最大化。

(五)增强预算管理控制力

行政事业单位要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对其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提升,就必须要建立相应的预算管理机制。要想对于预算管理的手段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必须要使得预算编制的相关规则进行有效的改进。首先要在单位进行各种工作的过程中,通过量化的方式来对于实际的工作需求进行记录,其次要对于各种活动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核算,以便使得预算编制能够按照需求来进行。这样既能够对于各种活动的费用进行有效的满足,同时能够使得铺张浪费的现象得到避免。同时应该对于事业单位的领导关注度进行提升,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领导必须要按照该单位发展的趋势以及实际的资金情况对于以往的发展进行总结,从而提出新的一年的发展整体规划,以便使得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够有着更为明确的目标。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科学合理之后,必须要对于预算管理的相关工作进行有效的实施和实时的监控,其各种工作都应该按照预算来进行,如果超出预算,就必须要对于超出的部分进行审批,以便使得预算有着其实际的效力。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能够使得该单位对于有效的事前计划,并且能够为该单位提出长远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使得事业单位有着更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为了能够使得事业单位中的各种工作开展有序,必须要对于资产管理方面进行严格的内部控制,才能够使得资产流失现象减少,使得资产的使用有着更高的效率。在我国事业单位中,必须要建立相应的盘点制度,从资产的采购到验收等的各个环节都应该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够最终保证资金的安全。同时应该通过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来对于资产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

四、总结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是作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由于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非常明显,所以经济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但是在我国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却明显出现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脱节的现象。尤其是在财务管理问题上,突出表现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必要条件,其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以及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必须要通过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机制的加强来控制器财务管理。在对于内部控制机制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单位上下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合理的措施应用,来时的其财务管理能够有着更为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更为明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谭梅.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J].魅力中国.2008(08)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制度范文2

摘 要 研究院沿袭改制前的财务管理制度在现在的经营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预算管理薄弱且执行困难,资金管理松散,使用效力低下,对多种经营缺乏全盘考虑,分配不当,没有与企业长远发展相配套的科学财务系统,对长期发展不力。本文主要讨论了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问题,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财务改革

一、引言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发展一般面临二种选择,一是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二是如何协调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是建立在内部协调性基础上的,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最基础性的工作。在内部这方面,前面的分析介绍可以看到,日本模式在这一内容上堪称典范,为我们提供了日常管理中严格加强控制的良好范本。

传统的观念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更新这种理念,认识到加强内部控制其作用和意义在于,通过财务监控作为切入点,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财务监控体系,以企业最终经营成果为内部控制的依据,从内部控制的主体入手,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创新和发展,推动企业不断前进。

二、原有内控制度弊端

多年计划经济的影响下,研究院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全,执行不力等弊病比一般的企业更为严重,内部控制制度较多浮于表面,成为形式。管理层次和机构的膨胀不仅没有增加效率反而导致组织臃肿、流程复杂、信息不畅,大大制约办事效率,人为因数过多对制度执行大有影响,管理不严、信息不准确甚至错误由此而生。久而久之,内控制度更体现不出什么作用,成为一纸空文,加之没有随着经济业务活动的开展不断更新。不少制度完全已经不适应当前发展需要,既不便于管理,还制造了矛盾。建立健全新的内控制度成为财务管理制度中最为迫切的重要内容。

其中,有效的成本控制和财务监督需要特别予以关注。

研究院在改制之后对各业务部门实行经济责任制,签订经济责任合同,定下年度经济目标和管理费上交比例,以完成经济任务作为考核指标,其余各方面不加考核,将较大的自下放到各业务部门。这种管理制度,一方面在几年来起到了提高部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作用;另一方面财务管理监督力度也被削弱了。各业务部门各行其是,财务报销审核权力掌握在部门领导手中,为人为操作提供了很大空间,非常不利于监管,院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间矛盾重重;统一的成本控制措施无法推行实施,必要的监管制度形同虚设,税务补缴税工作一度引起很大震动,如何加强控制、监管,强化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必须之举。

三、内控制度设计

在此针对研究院矛盾最大的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内控制度设计的重点内容:

(一)成本控制

实行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降低成本,这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降低成本都可以增加利润。即使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的国有企业,如果成本很高,不断亏损,其生存必然受到威胁。同时这也是增强市场竞争力、求得生存得主要保障。外有同业竞争、政府课税和经济环境逆转等不利因素,内有职工改善待遇和发展的压力。企业用以抵御内外压力的武器,主要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增加收入。提高价格增加收入的方法绝对不是好的选择,无异于饮鸩止渴,而降低成本可避免这类压力。

成本增长超过收入,利润成负数,这样的结果显然不利于发展。控制成本、降低成本是当务之急。严格的成本控制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但控制总是必需的。以日俱增的车辆使用费、招待费与设备资产的陈旧、多年亟待更新形成反衬。控制浪费成本,加强必要成本支出是当务之急。建立成本控制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a.组织信息系统。这是进行成本控制核算的核心。成本控制系统应由预算、执行控制、分析评价、业绩考核报告几部分组成。预算是控制信息的出发点。业务部门作为成本控制的责任主体,也是组织信息系统的基础,在进行年度财务预算时根据上年费用成本支出对本年成本支出进行估计,财务部门结合实际经营情况和全院发展目标予以审核,再报院管理层进行批准,确定下来的预算支出数即为年度控制目标。

b.执行控制系统。这是财务监督的重要内容。下文将深入研究讨论。

c.分析评价系统,即考核制度。这是控制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考核以业务部门的差别而定。要结合部门收入、净利润,成本支出预算目标等各项指标进行比较、考核。从整个部门到部门主管、员工的业绩考核都以此为依据。这个任务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并做出相应的成本控制报告,形成一个正式的报告制度目的在于使各级部门清楚的知道业绩被衡量、报告和考核的结果,既要显示过去的工作状况,又要提供改进工作的线索,指明方向,同时为各级主管部门纠正下偏差和实施奖惩提供依据。控制报告的需要提供出这些详细信息:完成了多少,应该完成多少,两者之阃的差异和原因,达到预期目标与否,完成得好不好,责任归属在何处都应该予以指出。

d.奖励制度。这是维持控制系统长期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员工的工作努力程度受业绩评价和奖励方法的影响。奖励可分货币奖励和非货币奖励两种形式,惩罚是一种负奖励。

(二)内部监督

加强内部监督就是加强内部控制,这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一股说到财务监督总会谈到税务、工商。审计等上级部门的监督,在这里我们要研究的是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制度,企业内部自身的财务执行监督。这在一定程度而言几乎决定了整个内部控制的成败和企业的存亡。内容涉及企业财务管理各方面:预算、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净资产等各方面。加强内部控制、财务监督,致力于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规范经营、提高效率为宗旨和标志,建立全方位的财务控制体系,多元的财务监控措施和设立顺序递进的多道财务控制防线。使财务监督、内部控制渗透到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与组织管理的各个层次、生产业务全过程、各个经营环节,覆盖企业所有的部门、岗位和员工。对于严密有效的财务监督对于确保企业各项业务的健康运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和发现、及时纠正各种欺诈、舞弊犯罪行为,规范会计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都有着重要作用。

研究院尽管在财务制度上对收支报销都有相关审核程序,但一向人为操作因素过多,有规则不依,监管不严,监督无力,报销环节主要由业务部门自己掌握。财务审批流于形式。唯一的监督途经在这里也形同虚设,完全谈不上事后的监控措施、事前、事中的监控手段、策略;约束手段和激励的安排;财务上资金流量、存量预算指标的设定、会计报告反馈信息的跟踪都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严密体系,其监督作用几乎难以实现,很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为此,建立健全有规章制度可依的长期监督制度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情况很有必要。具体实施建议如下:

一是树立财务内部监督理念,保证财务管理的内部监督力度。具体方法有:a.组织机构协调。严格遵照《会计法》要求,明确企业法人职责,加强财务监督宣传,按照一定的组织程序和规则,将财务监督权层层具体落实至相关部门;b.行政方法。行政命令对推行监管最为有效,通过授权、命令、干预等方式对各业务部门的财务行为进行干预,凡是超过预算的成本费用支出、不符合常规的收支一律报经管理层审批;c.政策方法。通过制定企业统一的财务政策和会计政策,如现金收支、原料采购、技术服务、投融资、折旧和费用摊销、资产处置、收益分配等政策,对各单位、部门的经济行为进行规范、激励与约束。

二是在制度执行中进行严密监督,全方位控制。财务执行机制是财务部门行使财务执行权力的制度安排,涉及到财务部门如何开展财务活动、获取财务利益、控制财务成本等问题。

三是双管齐下,保证监督长期有效实行。两方面的工作必须同时开展:一是财务部门对各单位、业务部门财务行为自我监督机制,即通过强化财务部门、管理层的财务决策、执行权力与其财务责任和利益的对称配置,促使财务部门承担其财务行为的经济后果;二是加强对财务主体的责任耳标控制和财务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

四是提高人员素质,提高监管水平。制度和人缺一不可。对会计的要求不仅在于熟悉一般帐务的处理操作,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也是必须的。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二者兼备才能真正在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监管中发挥作用,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财务内控;内控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在现代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企业科学管理模式之一。经过多年的践经验,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有效地规范了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和生产经营活动。近年来事业单位日常管理中涉及的资金金额也在逐渐增长。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的使用安全、有效,并规范事业单位中的各项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制度逐渐被引入到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之中。其中,财务内控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事业单位经济安全、发展稳定的重要保障。然而,由于受到事业单位传统财务管理办法体制性过强等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尤其是财务内控制度在建立和完善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与内控制度的建设

当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在逐渐增多,其中涉及的金额也在逐年增长。随着事业单位在基础建设项目、大宗物品采购项目和专项资金管理等方面业务的逐渐增加,及时发现和制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贪墨资金的行为,预防和阻止经济犯罪成为了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例如,某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列支车辆维修费55万元,实际上该事业单位拥有公务用车3辆,自用车5辆,其中自用车使用经费占据该预算项目的50%以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此类经济问题给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社会职能的顺利履行造成了极为消极的影响。因此,根据国家新《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我国事业单位逐步建立起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事业单位的资源和资金财产的安全性。其中财务内控是事业单位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对事业单位内的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措施,保证了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物品、人员流通的平稳和有序。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的经营和经济活动不同国营或一般性企业,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和社会服务型决定了其财务内控管理制度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量身定制,才能起到最佳的作用。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绝不能照搬照抄,而是在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内部控制科学管理办法,形成一套独立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体系。

二、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对财务内控制度的理解不够透彻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已经建立,但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仍不乏存在专项资金滥用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事业单位的领导对于内部控制管理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财务内控理解为财务部门的内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同时由于事业单位领导将财务内控管理同事业单位的决策和管理工作分割开来,间接性地否认了财务部门在事业单位领导决策中的作用,导致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内容同事业单位实际的管理方式形成了现实性的脱节,使得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形无实,影响了财务工作的安全与公平。

(二)财务内控制度执行力度低,执行环境差

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在建立后大多并未设立相应专门的财务内控职能或部门,财务内控工作主要由原事业单位财务处负责人兼任。因此,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制度、财务内控岗位和财务岗位、财务内控管理执行人员和财务执行人员在设置上均有交叉。这种财务内控和财务管理混淆的管理方式使得财务内控制度在执行上存在了很大的问题。例如,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岗位在项目资金审批上,虽然建立了相应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但财务实际工作中只要有领导的签字同意,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就给予提款。由于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环境,事业单位的印鉴票据分管、岗位制度分离等内控原均无法实现。

(三)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尚不完善

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目前还处于不断摸索和完善的过程。但是,由于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无法做到实处,财务内控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的机制无法付诸实践。因此,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内控无法诊断出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导致了财务内控制度的控制效率在不断下降。同时,事业单位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和内部审计部门,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做到独立性和权威性,给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持续完善形成了巨大的阻碍。

三、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一)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思想的宣传教育工作

为了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工作的有效性,切实推进财务内控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运行,不断加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思想的教学和宣传活动是建立良好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措施。财务内控思想的教育不单单要体现在对财会人员综合素质和良好的道德教育、党性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事业单位全体在职、在岗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管理思想的理解,深化事业单位全体职员对本单位内控制度,尤其是财务内控制度的理解,才能为财务内控制度的顺利执行与实施创造良好的管理和基层环境。

(二)落实岗位分离制度,加强财务内控的执行力度

在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落实过程中,要坚决按照内部控制岗位分离的制度,将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与财务管理工作分离开来。通过财务内控的关键岗位,如预算管理岗位、会计岗位、稽核岗位和资产管理岗位的设置和职责的明确确保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大宗物品采购管理等经济活动中能够保持财务内控的有效执行,为事业单位重大经济活动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根据财务内控岗位分离制度,在落实财务内控的执行过程中要保证重大经济事件在审批、审核、执行、监督等过程中岗位之间相互分离,从而起到岗位间相互牵制的作用,实现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于执行。

(三)加强审计工作在财务内控中的监督与管理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重要评价方法之一。为了及时把握财务内控中的出现的薄弱环节。因此,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能力,要同时建立和健全事业单位的审计审计机制。通过对事业单位的实际经济业务进行内部审计和监督工作,实际发现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体系中的缺点和不足,不断对当前的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财务内控制度在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管理和控制效力的全面发挥,保证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和运转的安全和有效。

四、结语

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不单单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证事业单位财务资金使用安全、高效的有力保障。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发展和履行其社会职业的必然改革方向。但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完善的步伐。因此,为了不断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经济形势,事业单位要立足于自身的财务状况和财务工作特点,不断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工作,尽早建立起适应事业单位单位特征和我国国情的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1]纪楠.事业单位如何强化财务内控的思考[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10).

[2]秦芳梅.如何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2).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财务内控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资金的使用、投资、运行、筹资与分配等,是一种综合性、全方位的管理,提高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是保证事业单位良好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目前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和控制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给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单位必须认清当前内部财务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措施,增强对财务的控制管理。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不少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方面比较简单,缺乏内部控制意识,也没有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单位财务管理力度不强。虽然很多单位在账务管理方面对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有所涉及,但是在会计管理方面制度仍有待提高,依法建账制度不健全。也有少数单位缺乏财务管理理念,内部制度建设意识淡薄,重支出,轻管理,以权代法,排斥内部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2.会计核算不规范

目前不少事业单位存在会计核算不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等问题,单位年终进行财务核算时,不按照相关规范结转收入和支出,导致结余科目不能正确、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结余状况。有些事业单位还同时使用两种会计制度,导致支出核算混乱。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固定资产台账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单位固定资产实际情况,存在账实不符、帐外资产等问题。

3.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仍不够健全完善,事业单位存在执行不同会计制度现象。领导不重视财务制度建设,未单独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之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缺乏统一明确的指导意见,导致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界定不规范,致使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错误,会计信息出现较多错漏现象,不利于财务管控力工作的正常实施。

4.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的《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扔存在无证上岗现象出现,有的财务人员甚至没有相应会计技术资格证书。在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工作的质量。

二、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1.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健立与健全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单位内部建立审计部门,并且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公司内审找到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另外完善事业内部会计控制,积极防范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提高事业单位财产的安全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同时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岗位权责制,对于一些内控工作不利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批评,提高部门内控管理的积极性。制定清晰的财务收支管理账目,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统计软件,提高管理水平。

2.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会计内部审计监督作用能够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能够及时发现单位在运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违法苗头,进而保护国有财产的安全。会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要遵循制度化、规范化和独立性原则,这样才能够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同时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应根据相关会计制度,建立和完善本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制度,建立固定资产的登记、验入库、清理盘点、报告制度等,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3.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力的重要基础,在单位财务管理中,需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在会计核算管理过程中要强化资产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单位要根据会计核算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要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财务预算编制管理程序和丰富应该清晰、明确,做好财务预算的执行与管理,通过完善的财务预算经营活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另外还要加强固定财产的清查管理,在单位内部定期做好财务清查工作,加强财产管理和资金周转管理,确保会计报表质量的提高。同时还要加强原始记录的管理,统一原始记录格式,明确签署、传递、反馈和保管原始记录的要求,确保财务工作过程的有效性与真实性,从而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

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针对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养不高的问题,要在事业单位内部构建一支高素质、高质量、高技能的专业会计团队,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政府部门可以增加管理会计专业设置,提高社会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度,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思想觉悟,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力,使他们及时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管理会计发展趋势,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管理会计最先进的知识与技能,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以便更好地为事业单位服务。

三、结语

财务管理对事业单位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单位需不断结合具体的财务工作,加强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提高会计质量信息,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切实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保证单位的健康、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新形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创新

事业单位是我国经济构成中的重要内容,它由原来的政府管控变为与市场相融的一部分,在迈入市场行列的新阶段下,事业单位需要进行自我审视和反思,并且要关注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体系,要扭转旧有的财务管理理念,从现阶段出发,进行改革和突破,迎来新时代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逐渐步入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良性轨道,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处于可控状态下。

1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界定及特征分析

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体系是内部控制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构件之一,在事业单位的性质之中,我们不难看到事业单位的公益性特征和服务性特征,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呈现广泛的趋势和特点,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对其内部的资金进行分类管理和多样化管理,要采用科学而规范的举措,对财务管理进行内部审核,确保事业单位稳定、良好运作。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之中,要注重对财务预算的分析和管理,要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状况进行财务分析,尤其要加强对财务收支的管理与控制,从下面我们不难看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其一,事业单位是服务性单位,它在法律法规限定的范围之内,可以进行灵活多样的运作与管理;其二,事业单位是为了保证社会的物质基础,推动社会整体的进步与发展,因而,事业单位要涉及多个领域,其资金来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甚至可以面向广阔的市场实现融资,这也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2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显现的问题

2.1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

在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中,涉及全面的财务管理制度较少,而针对部分内容的管理制度较多,尤其是对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账户处置等方面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明确的意见,因而,存在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全过程缺乏有效的管控。同时,事业单位内部对于财务管理制度并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凭经验进行财务管理过多,而依章守制进行财务管理制度的意识较为薄弱,尤其是在事业单位内部的支票管理、账册管理等方面,需要强化。另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由于在事业单位之中,新旧财政收支制度未能较好地衔接,导致事业单位的实际运作状况与变化不相符合,无法有效实施财务管理的监控功能。

2.2 财务预算管理中的问题

分散性的状态普遍存在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之中,由于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广泛,许多财政性资金没有纳入财务预算管理之内,这种分散的状态导致了预算管理的缺失,无法实施有效的预算控制。同时,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中的拨款制度一般采用“基数加增长”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分配不公的现象,这种随意拓展财政开支范畴的无约束状态,不利于事业单位专用款项的管理和控制。

2.3 财务资产管理缺失

在一些事业单位之中,对于单位内的财务资产并没有进行成本核算,对于单位的财产物资清算不及时,而造成了呆账、坏账,如采购的预付款没有及时进行财务清算;事业单位中的债务纠纷;违规提供的贷款担保等,都会造成单位国有资产的无谓流失,造成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不规范状态。

2.4 财务内部控制问题

对于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不够严格,主要表现在: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方面,这些重要的内部控制要素的随意状态,使财务内部控制流于形式,缺乏有效而严谨的管控,显现出财务内部控制的薄弱状态。

3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控制举措

3.1 强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促进财务行为的规范化

新形势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范化,要以科学、合理为前提,在新时期内,我国的财务制度发生了变化,事业单位也要根据国家的财政政策变化进行适时的调整,要将国家财政政策与单位的实际状况相衔接,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全方位地堵塞财务漏洞,从而确保财务行为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避免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状态下,进行运作。

3.2 关注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确保计划如期完成

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也是重要的内容,由于事业单位的财务资源存在分散的状态,因而需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不能漏失和缺项,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计划,进行资金的统筹和安排,并且正确处理好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内容之间的关系,在主次合理分布、统筹编排的考虑下,最大限度地优化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3.3 强化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杜绝国有资产的无谓流失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要加强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和功能,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服务功能,要重视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要坚持货币资金和实物资金并重的原则,不能偏倚,确保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安全,并且根据国家的产权法进行国有资产的登记,在保障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对各项资产进行使用,在使用资产的过程中,要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既使资金用在“刀刃”上,又要防微杜渐,避免资产的积压和浪费,要体现资产的最大效能。

3.4 注重财务收支管理制度的内部控制强化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要注重财务收支管理,重点对事业单位财务支出项目、范围和标准进行管理,要对财政支出分类,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实施资金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的制度,同时,还要优化单位的财务支出结构,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进行统筹安排支出,强化内部控制。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要进行改革和创新,要从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入手,针对事业单位中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科学、合理而规范的财务控制,从而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制度范文6

事业单位收入、支出相对稳定,其财务风险常常被忽视。因此,构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强化管理者风险管理意识、提高财务人员风险防控能力、完善内控制度,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才能有效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

关键词:

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监督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社会、经济效益日益提高,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及绩效考核制度的构建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内部、外部财务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例如,会计核算由过去的手工记账发展到各种财务软件的应用;成本核算由关键项目核算到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全成本核算;年度预算由传统的基数调整预算模式到财政一体化管理模式下的零基预算等等,记账介质、核算对象等,与传统相比有了很多变化。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核算体制、管理内容等方面应增加风险意识、规避风险隐患,并积极做好风险控制,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要求。

1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构成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客观存在,它与企业单位财务风险有着很大的差别,企业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而事业单位资金由财政投入、非税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统一管理,支出按照年度预算安排,似乎不存在风险。但事实上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无处不在,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构成。

1.1收入风险

尽管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主要项目投入由财政负担,但并非财政投入就没有风险,有些地方财政赤字巨大,入不敷出;非税收入受政策性、制度性影响而波动,非税收入也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1.2支出风险

虽然年度部门预算大多采用零基预算法,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编制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财政支出预算指标编制时要求各类经济科目之间不得相互挤占,但实际上,随着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加剧、政策性因素以及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专项经费不足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改善,科目间的挤占与借用现象时有发生,容易出现年度预算收支不平衡,财务部门不得已承担着极大的支出风险。

1.3债务风险

事业单位因发展需求不断更新设备,或因资金不足向金融机构举债进行投资,资产负债率大幅提升,资金周转困难,甚至影响了单位正常运作,由于事业单位本身偿债能力有限,加上财政投入力度不足,从而造成债务风险。

1.4管理风险

事业单位管理体系不健全、制度建设不完善、制度落实不到位、监督管理流于形式等等。同时,由于事业单位全员风险意识不足、风险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提高,从而导致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能得到保证,最终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2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2.1管理层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尤其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人员支出、项目支出方面都是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管理层普遍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缺少相应的风险意识,领导层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的现象是造成事业单位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即使有些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意识到存在财务风险,也只是局限在资金风险,缺乏大局意识,并没有认识到经营风险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相关性,没有在事业单位的经营过程中进行必要的风险控制。其实,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一样,只要发生经营活动,就一定存在财务风险。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事业单位在经营中不可避免会发生负债经营,从而出现财务上的风险。

2.2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但现实生活中一些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缺乏相应的风险意识,仍然把事业单位看成是“旱涝保收”的无风险机构,认为会计只是记录单位资金活动、汇总统计财务报表的管理部门,缺乏事前、事中、事后财务控制与监督,单纯地认为只要是管理好资金,就一定不会出现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也是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2.3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不够完善

随着经济发展、财务管理的步伐逐渐加大,为了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保证信息质量,2012年财政部制定新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科目的变革、会计核算内容和方法的更新、会计报表数据信息的强大,但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未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未能充分认识到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没有足够抵御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有的单位在财务管理中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作为支撑,这也是导致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风险的因素。

2.4财务决策不科学

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财务决策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管理者在对事业单位财务决策时缺乏计划性、科学性。经验决策是主要决策方法,采用领导层会议决定方案的现象较多,但多是一把手定方案,几个人附和,缺乏一系列的可行性研究与调查,要业绩、要效率,认为事业单位的管理就应该快速,不习惯受到监督。这种现象容易造成决策失误,给事业单位资金造成极大的浪费,从而影响事业单位的偿还债务的能力,给事业单位带来极大的风险,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2.5财务预算编制存在一定的缺陷

近年来,随着财政一体化的推行与应用,财务预算编制逐步制度化、规范化,但单位在预算编制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可控的长效管理机制,因此就无法通过预算全面、正确地了解事业单位的真正需求并开展经济活动,也就无法有效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与控制。

2.6财务环境的复杂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环境复杂多变是产生风险的外部原因。比如,采供血机构信任危机造成无偿献血人次下降、非税收入下滑;持续的通货膨胀使得资金供给出现短缺,实物性资金相对的升值,资金成本逐渐升高;物价上涨、人员工资上调造成财务支出压力不断增加,收入预算不能完全满足支出预算的需求,财政补助严重不足带来单位资金周转困难。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2.7财务网络信息存在安全隐患

网络信息化财务管理提高了处理财务数据的时效性,最高决策层以及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单位财务信息,但同时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的风险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一些财务部门对网络安全的认识不足,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流程,未及时加强和完善相关内部会计控制,对各流程和内部控制的设计未进行评估,从而造成风险隐患;对信息化环境下不相容岗位未加以重新评估,不能保证在整个流程中运用扁平化管理而达到多岗位相互监督与控制;对于风险评估内容是否合理,重点是否突出、流程是否有序等等未做出积极的思考和完善。

2.8事业单位内控体系不够严谨

事业单位在对内对外的投资较企业单位来说相对随意,主观意愿占据主导地位,内部控制体系不够严谨和完善,单位即使有相对严格的财务规章制度、内控制度与规范,也难以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制度、规范形同虚设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事业单位的“一把手”财务意识相对薄弱,对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意识相对滞后,甚至对财务管理的不重视,也是导致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之一。

3事业单位控制财务风险的对策

3.1构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应当建立一套涵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机制,将风险管理所有要求均设计到风险管理流程中。第二,应当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内部及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经济形势、行业政策、政治环境、财政资金供给、科学技术进步、装备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如采供血机构,社会信任度、民众对无偿献血事业的奉献精神等等。内部因素包括单位领导及高层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组织机构、服务方式与流程、资产管理等管理因素,财务状况、资金来源、投资管理等财务因素,以及其他影响事业单位发展的诸多因素。第三,应当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风险评估体系,使财务风险不仅能及时发现,还能及时得以解决,从而有利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

3.2加强事业单位管理者的风险意识

事业单位管理者素质越高对风险意识认知度就越高,就能够更好地驾驭市场、掌控单位经济运行状况,其管理的风险就越小。因此,这就需要管理者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对单位内外环境、方法等进行合理的预测,从而培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并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制定出正确规避风险的方法、对策,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管理者能够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对风险有足够的预见性,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框架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规避甚至消除风险。

3.3提高财务人员风险防控能力

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财务人员风险防控能力,加大对财务人员提升风险意识的培训力度,组织财务人员学习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对容易产生财务风险的环节进行细化,对单位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发挥财务监督职能,使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不断提高,为财务风险防控打下良好的基础。

3.4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关键环节重点控制

首先,需要确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管理流程,并对各流程和内部控制的设计进行评估,确定这些内部控制能够满足和支持财务管理信息化最终业务目标的实现,从而达到有效控制风险的目的。其次,对不相容岗位加以评估,确保整个流程中运用扁平化管理,使多岗位之间相互监督与控制。最后,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应检查风险评估内容是否合理、重点是否突出、流程是否有序等等,从而减少风险产生的潜在因素。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完整的财务监督管理体系是防范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手段之一,风险控制取得的成效也是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和财务监督机制的有利因素,两者相辅相成。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财务监管力度,工作中做到点面结合、动态监督,加强资金监督、资产监督、支出监督、岗位监督等方面制度措施的配套建设,注重监督制度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将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保证核算中有会计监督,管理上有预算监督,职能上有内部审计,形成相对完善的立体式财务监督体系,从而增加对财务风险监督的效力。

3.5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事业单位必须加强投资监管,新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与规范,在新形势下充分认识到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有足够抵御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单位财务管理中将严格的制度规范作为支撑并有效落实。

3.6制定科学的风险防控政策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

事业单位因办公场所搬迁、设备更新换代等从事一些投资活动,容易造成单位流动资金短缺、资金周转困难,从而影响到事业单位财务状况,有时会造成严重的财务危机。因此,事业单位管理层需要实时掌控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对策和资金使用计划,从而充分保证事业单位资金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陈俊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