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学和动物医学的区别范例6篇

兽医学和动物医学的区别

兽医学和动物医学的区别范文1

民国时期,畜牧兽医的授业教育也较为广泛地存在着师徒授业的传统教育。徐州雎宁一带的畜牧兽医,多通过传统的收授学徒来开展兽医医术的授业教育。凡是愿意跟随兽医师父学习和从业畜牧兽医医术的,不论其年龄长幼和出身尊卑,都可以拜师入门。兽医学徒在正式拜师之后,往往由兽医师父赐予学名,以使兽医学徒不忘其恩师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这一地区的畜牧兽医,对于如何防治牲畜瘟病,都有着自己的一套医术秘方。但是,他们在平时对其学徒所进行的畜牧兽医授业教育中,却不曾涉及此类内容。直至兽医师父行将年老之时,他们会逐个对其学徒进行畜牧兽医医术的授业考查,通过各种严格的考核,进而最终确定要将自己的医术秘方或毕生的兽医行医心得,传授给哪位弟子。当时,徐州雎宁一带的畜牧兽医,正是通过这种传统的兽医师徒授业教育来使其兽医医术延绵不断。汉中宁强地区的畜牧兽医,也多是通过师徒授业的传统兽医教育来延续他们的兽医医术。这一地区的畜牧兽医对所收授的学徒,要求较为苛刻。他们要求拜师学习兽医医术的学徒,体格必须健壮,反应必须敏捷,且能够对所传授的兽医医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一些悟性较高、入门较快、接受能力较强的兽医学徒,该地区的兽医师父会在其兽医授业教育中着力栽培,以使他们能够得到自己的医术真传。然而,对于那些性情顽劣、天资笨拙的兽医学徒,兽医师父多不会再对其进行更深一层次的畜牧兽医授业教育。因此,当时宁强地区的畜牧兽医,以其极为严格的兽医师徒授业教育,不仅保证了他们的畜牧兽医医术能够代代传承,也确保了宁强兽医的诊疗技术能够不断提高。宁强兽医所进行的师徒授业传统兽医教育,成为民国时期畜牧兽医教育的一个突出典例。廊坊文安畜牧兽医在其所进行的兽医师徒授业教育中,很是看重对其学徒进行兽医的门规教育。该地区的畜牧兽医在收授学徒时,先向其学徒传授本门兽医的门规,要他们能够熟记于心,其后才会向他们开展传统的畜牧兽医授业教育。凡兽医学徒违反本门兽医门规,兽医师父将按该地区兽医的传统惯例,对其处罚或清出师门,以此来保证自己兽医医术的受业者忠实可靠。此外,民国时期两湖地区的畜牧兽医在其传统的兽医师徒授业教育中,有着一套极为讲究的拜师仪式,包括祭拜祖师牌位、跪拜兽医师父、接受师父训诫、进行入门起誓等复杂程序。云贵地区的畜牧兽医,则是根据兽医学徒对其所传医术的学习和掌握的情况,分阶段地开展传统的兽医师徒授业教育。具体来说,有初期的兽医常识教育和在此基础上的牲畜疾病症状诊断、采配草药、针灸解剖等兽医医术教育,以及进一步的畜牧兽医医理教育等。以上对民国时期畜牧兽医教育中祖传授业教育和师徒授业教育这两个方面的传统畜牧兽医授业教育进行了简要概述。总体来看,当时传统的授业教育在我国畜牧兽医教育中,仍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对我国畜牧兽医教育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育

民国时期,我国的畜牧兽医教育中,学校的专业教育居于主体地位。具体来看,体现在畜牧兽医的专业理论教育和专业实践教育方面。

2.1专业理论教育关于民国时期学校中畜牧兽医的专业理论教育方面,当时由江西省畜牧兽医教育管理部门所颁布的《兽医学校教育细则》中规定,有畜牧兽医的专业基础理论教育、专业主修学科理论教育和专业辅修学科理论教育三方面的内容。兽医专业基础理论教育有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药物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其专业主修学科理论教育有家禽学、畜产学、相马学、马政学、铁蹄学、蹄病学等;而专业辅修学科理论教育,则包括马匹外貌学、牲畜卫生学、寄生动物学、外科手术学、内科诊断学、外科诊断学等。北平兽医学校在其所开展的畜牧兽医专业理论教育中,在加强对兽医学员的各种兽医学科理论教育的同时,还特别增设了国文、英文、德文、日文等兽医学科语言类的专业理论教育以培养兽医学员能够阅读各种兽医文献的能力和熟练运用各种语言进行兽医学科专业表述的能力。该校还面向其兽医学员进行物理、化学、农学,甚至包括总理遗教等思想政治类学科的专业理论教育。而其目的则在于促进兽医学员的全面发展,使他们达到当时国民政府对畜牧兽医人才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当时,国民政府为发展西北地区的畜牧事业,在甘肃兰州创办国立兽医学院。国民政府教育部在为该兽医学院所制定的教育章程中,要求畜牧兽医的专业理论教育除基本的兽医专业学科理论教育外,还应包括昆虫学、胎生学、调剂学、病理学、细菌学、眼科学、免疫学等兽医相关学科的专业理论教育,以及兽疫论、家畜论、牧马论、畜产总论等较深的专业理论。由此也可以看出,该国立兽医学院所开展的畜牧兽医专业理论教育是较为系统、科学的。此外,当时的高等畜牧兽医学校专业教育中,还在向其兽医学员所进行的专业理论教育方面开展了许多具有前沿性的畜牧兽医学科专业理论的教育。比如,20世纪30年代初,由上海商品检验局和上海市卫生局联合创办的上海兽医专科学校,就在其兽医专业理论教育中增加了豚学、生理化学、药物调剂学、病理解剖学、兽医警察学等新兴的畜牧兽医学科专业理论教育。而当时的中等畜牧兽医学校专业教育中,则依据当时社会的需求,适当地扩大了应用性兽医学科专业理论的教育。以浙江金华实验农校为例,该校就在对学员的兽医专业理论教育中,增加了不少诸如羊学、牛学、马术、兽医勤务、病马看护法等应用性较强的畜牧兽医学科的专业理论教育内容。

2.2专业实践教育关于当时学校畜牧兽医的专业实践教育方面,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的畜牧兽医科对此开展了多种颇具兽医专业特色的实践教育。该科系结合兽医学员所学专业的特点,将其学员划分为不同的兽医专业实践组别,分别进行蹄铁实践、病理诊断实践、药物调剂实践、细菌识别实践、内科诊断实践、外科诊断实践、牲畜生理卫生实践、牲畜粪尿血液检查实践等较为简单的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育,还有生理化学实践、外科手术实践、牲畜解剖实践、牲畜内脏组织实践、牲畜肉乳检查实践、农牧场实地考察实践等较为复杂的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育内容。该科系通过划分兽医专业实践组别,有针对性地开展畜牧兽医的专业实践教育,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兽医学员的专业实践水平,还进一步善了当时学校中的畜牧兽医专业教育。当时由国民政府在西安所筹设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则通过组织该校的兽医学员参加兽医院的实际诊疗活动,来加强畜牧兽医的专业实践教育。该校规定,在进行兽医专业实践教育期间,学员必须在每月初向学校具体汇报上一月自己在兽医院所开展诊疗实践的状况,将诊疗牲畜所患疾病的名称、诊疗牲畜的种类和头数、具体的治疗情况,以及实际的诊疗效果,一并详细报告。该校还会根据兽医学员所上报的兽医院专业实践情况,明确兽医学员在实际的诊疗中,对于那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尚存不足,又在那些诊治环节中存在疏忽,进而就这些方面加以强化,以使对学员所开展的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育更为全面。当时国内的兽医学校还往往同国外的兽医学校联合开展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育。比如当时的一些兽医学校每年多向德国柏林兽医学校选派若干名优秀兽医学员,让他们同该校的兽医学员一起进行各种兽医专业实践。应当说这既拓宽了国内兽医学员的专业视野,也是对当时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育所存缺漏的补充。此外,民国时期位于福建永安的福建省立农学院畜牧兽医系,饲养有各种专供兽医学员实验所用的家禽牲畜,以便于通过兽医专业实验来对其学员进行专业实践教育。还有山西铭贤学校的农工专科,专门为进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育筹建了专用的实习室。其中不仅有各种仪器设施和器官标本,还有丰富的兽医专业实践指导书籍,极大便利了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育的开展。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民国时期的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育在当时我国的畜牧兽医教育中发挥了突出的主导作用。作为当时我国畜牧兽医教育的主体,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无论是在其专业理论教育还是专业实践教育方面,均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对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所提出的要求。

3社会畜牧兽医业余教育

民国时期我国畜牧兽医教育中,社会畜牧兽医业余教育起着较大的辅助作用。总体而言,该方面的畜牧兽医教育集中在技能培训教育和牧医科普教育方面。

3.1技能培训教育对于民国时期社会畜牧兽医业余教育中所举办的兽医技能培训教育方面,江浙一带多会在暑期面向社会开办有各种畜牧兽医业余技能培训班。就其培训的期限长短而言,有为期一旬或半月的兽医业余技能速成班,还有为期一月或一月有余的兽医业余技能养成所等;就其培训的兽医技能来说,有牲畜口病疗法、蹄病疗法、骨折诊治疗法、肠胃炎症疗法、急慢性鼻腔炎疗法等一般性的畜牧兽医技能,也有牲畜骨软症、皮鼻疽、犬赤痢、肩跛行、湿疹诊治、暑疹诊治、腹水诊治等要求较高的畜牧兽医技能。该地区通过开办多种畜牧兽医业余技能培训班,利用暑期的业余时间,来强化对畜牧兽医的技能培训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畜牧兽医的诊治水平,同时也是对当时正规化的畜牧兽医技能教育的辅助和完善。当时赣南地区还在社会中开展了许多专门面向农村的畜牧兽医业余技能培训教育。如当时在赣南地区存在有很多的畜牧兽医业余技能集训班,其培训和教育的对象均是农村兽医。这些社会上开办的兽医技能集训班,一般会在每年秋后的业余时候,开始对农村兽医进行各种技能培训教育。而就其所培训的技能来看,也多是如何防治牲畜感冒、口鼻炎症、跌打创伤等普通的家畜疾病疗法。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类社会上所开展的针对农村兽医的业余技能培训教育,也有力促进了该地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还有两广地区通常会在牲畜病害多发的初春,在社会中举办各类畜牧兽医业余技能培训教育。如当时两广一带在社会上所开办的畜牧兽医业余技能训练班,就利用初春的业余时间,对当地的畜牧兽医加强防疫方面的技能培训教育。这对于有效防治各种牲畜病害,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此外,当时的中央农业实验所畜牧兽医系主任程绍迥还亲自在川、黔、鄂三省交界的许多地区,面向社会开展了多种畜牧兽医业余技能培训教育。如由他在当地社会上所开办的牛瘟防治培训所,就专门抽出业余时间,对当地的畜牧兽医进行防治牛瘟方面的各种技能培训和教育。当时知名的畜牧兽医专家张范村也与其同行,在社会上举办了一些业余的畜牧兽医技能培训教育。比如他在粤南社会中所倡办的兽疫防治人员训练班,就是其中的代表。张范村在当地社会上所倡办的这些训练班,不向前来受训的畜牧兽医收取费用,而专在业余时间就怎样防治兽疫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教育。

兽医学和动物医学的区别范文2

1永吉无疫区基层兽医队伍的组成

永吉免疫无疫区基层兽医队伍是一支以乡镇兽医站为主体,村级动物防疫员等乡镇政府聘用人员为主力,诊疗机构人员、执业兽医师、驻场兽医、乡村兽医等人员为辅助,参与基层动物疫病防控的兽医专业队伍。主要参与养殖调查、强制免疫、疫情巡查、流行病学调查等信息的收集、整理,档案填写等工作及畜牧业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同时乡镇兽医站还承担产地检疫、监督执法、饲料兽药监察管理、繁育改良等工作。基层兽医队伍辅助人员主要参与疫情信息报告、动物流行病预警预报、法律法规宣传等非官方工作。2012年共计1561人,包含乡镇兽医站303人、村级防疫员740人、诊疗机构24人、驻场兽医58人、执业兽医131人、乡村兽医305人;2016年共计1003人,包含乡镇兽医站276人、村级防疫员727人;2020年共计883人,包含乡镇兽医站240人、村级防疫员643人(不含长春市双阳区、莲花山区、九台市等地)。由于驻场兽医等辅助人员组织松散,易受养殖业行情波动、地区经济发展、动物疫病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人员变动较大,不易管理,故仅统计2012年人数,2016年、2020年未统计具体人数。

2基层兽医队伍建设遇到的问题

经过长期的调查和统计,发现对永吉无疫区基层兽医队伍在内部组成和工作方式上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具体如下。2.1人员老龄化严重、学历相对较低。乡镇兽医站工作人员学历以大专及以下为主,年龄40岁以上为主,超50岁人员占比40%以上;村级动物防疫员学历以高中以下为主,年龄40岁以上占比到80%,超50岁人员占比50%以上,且总体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近年来,兽医主管部门也在努力协调招聘知识型、技术型青年参与基层工作,但是整体呈现为不愿意或不屑于从事基层动物防疫、免疫、净化、检疫、繁育改良等工作的现象,尤其是在边境偏远山区。仅在2012年永吉无疫区建设期间招聘了一批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年轻人,充实兽医队伍技术力量。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基层防疫工作薪酬较低、任务繁重、加之考公务员、乡镇政府抽调等因素,基层兽医队伍尤其是兽医站工作人员中高学历的年轻人和青壮年人员不断流失,且难以得到补充出现空岗空编情况。2.2基层工作任务繁重、工作主动性差。乡镇兽医站受地方政府和兽医主管部门双重领导,由多个部门共同管理,不仅从事政府的行政管理任务,还承担兽医业务部门的具体业务工作,可谓是“百根丝线一根针”,容易出现多项工作难以协调的局面,加之人员不足,工作效绩有限,疲于完成任务,主观能动性缺失。村级动物疫病防疫员多是兼职聘用,老龄化严重,缺乏专业理论与技术,负责村(屯)面积广,加之冬春气候严寒、山区丘陵地区环境恶劣,严重影响村级防疫、调查工作的开展,勉强完成强制免疫工作,缺失系统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力。2.3专业化缺失,防控工作成效有限。当前农村散养模式逐渐消失,养殖模式逐渐向大型、现代化、集成规模化发展,各项技术与基础设施快速升级改变。疫情形势愈加复杂,疾病发生、发展多呈隐性经过,症状不明显且隐性带毒,给疫病的诊断和防治带来难度更大,导致基层兽医队伍的建设难度加大、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增加。但是基层兽医队伍人员的整体学历较低且多数为非兽医专业、专业知识缺失,无法科学有效地开展动物疫病诊断、免疫、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排查等工作。大多数人员仅凭多年经验开展工作,缺乏处理专业化、技术化问题的综合能力,导致基层兽医工作开展受限,防疫工作成效有限,亟待提升人员技术和整体素质,以满足乡村振兴新形势下畜牧业的发展。2.4改革“阵痛期”,人员严重流失。依据《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种畜禽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乡镇兽医站的职责包含动物疫病防疫、繁育改良、兽药饲料监察、检疫监督执法等行政管理、执法监督及公益服务职能。本轮政府机构改革中乡镇兽医站“三权”下放,乡镇街政府纷纷成立综合执法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等机构,对兽医站职能和人员进行拆分,甚至抽调部分人员从事其他行政工作,导致工作人员严重不足,个别地方仅剩1~2人,严重影响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同时由于乡镇、村工作人员不足、薪酬较低、任务繁重等因素,部分青壮年村级动物防疫员或被征调从事村务,或外出务工从事其他生计退出防疫队伍,仅剩余高龄老人从事防疫员工作,很难做好村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兽医学和动物医学的区别范文3

2014 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新变化

农业部兽医局于2014 年4 月25 日了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第12 号公告。就2014 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有关事项做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和往年的执业兽医考试相比,今年的执业兽医考试有如下主要不同。考试类别:2014 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类别为兽医全科类,不包括水生动物类。根据2013 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第10 号公告,自2013 年开始,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每2 年举办一次。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今年不考。

网上确认: 2014 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采取网上报名及资格确认,不再现场确认。具体增加上传的内容为:(1)本人有效身份证件信息;(2)本人学历证书或专业技术职称证书信息;2014 年应届毕业生报名时须具有所在学校院系证明(格式可在中国兽医协会网cvma.org.cn 下载,已取得毕业证书的应届毕业生不需提供学校院系证明)。

报名考试时间:报名时间较往年提前6 天。今年的网上报名时间为5 月18 日至6 月15 日。上一年为5 月12 日至6 月8 日。考试时间,较去年提前一天,但还是在星期天考试,今年为10 月12 日,去年为10 月13 日。都是星期天。

准考证打印:要求报考人员于9 月22 日至10 月11日登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报名信息管理平台自行打印准考证。参加考试须同时携带身份证和准考证。

领证时审核:参加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成绩合格的人员,须按要求提交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职称证书等证明材料和执业兽医资格授予申请表,经审核符合条件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颁发执业兽医资格证书;经审核不符合条件的,由农业部执业兽医管理办公室注销考试成绩。之前没有进行的资格审查,在这里出现了,就是说,今年的考试资格审查放到了考试后,你的资料即便是假的,也是可以参加考试的,但即使你参加了考试,在资料审查时如果被查出是假的,你还是没有资格。

西藏自治区制度:西藏自治区试点单独划线,仍然参加统考;过全国线发A 证全国通用,过西藏线发C 证在藏区通用。2014 年在西藏自治区开展C 类执业兽医资格证书试点,由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单独划定西藏自治区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合格分数线。对于其中符合全国统一分数线的考试合格人员,颁发A 类执业兽医资格证书,此证全国通用。对于其中仅符合西藏分数线的考试合格人员,颁发C 类执业兽医资格证书,此证仅限在西藏自治区使用。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吴德:抗生素残留是主要的猪肉安全问题

日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四川农大教授吴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猪肉安全的问题,主要是抗生素药物的残留问题,这类抗生素可能会和人体产生交叉的耐药性,危害较大。”吴德表示,在猪生长的过程中,饲料中会被加入促生长的抗生素,猪生病时,会大量的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可能会随着猪肉进入人体,使人体产生耐药性,危害较大。“虽然还没有具体的证据证实,但我们都有这方面的顾虑。”猪肉的另一个安全问题是金属元素超标,饲料及其添加剂中,有一些矿物元素使猪迅速生长,当中会存在一些低含量的重金属元素超标的现象,重金属元素残留对人体也可能产生影响。吴德表示,目前,协同创新中心在解决猪肉药物残留的问题上,在安全方面,通过遗传育种、营养调控、疾病防控这三大方面进行。同时,吴德认为,要建立区域性、全国性的防御体系,制定合理的消毒方案和环境控制方案,通过切断疾病传染源、控制猪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粪污处理等措施,可以快速检测疾病的发生、流行,促进生猪的健康,减少生猪的用药量,减少猪肉药物残留。

兽医学和动物医学的区别范文4

改革和完善兽医管理体制,强化和提升兽医工作的政府职能,国家的一项重大决策,从根本上控制、扑灭重大动物疫病和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举措。根据省政府要求,全省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必须于年月底前完成。但是市尚未全面启动改革工作,截止目前,没有一个县(区)向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方案,没有开展选拔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都在等待观望,拖了全省后腿,给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最近,农业部针对我省兽医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情况向省政府致函通报。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省长、省委副书记都作了重要指示,明确要求相关部门进一步提出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并予以落实。月1日全省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长工作会议上,副省长又对全省兽医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于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市、县两级改革任务。月2日全省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座谈会议上,有关领导又提出了加快推进改革步伐的强硬要求。因此,各县(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把兽医体制改革作为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作为做好公共卫生安全,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来认识,不等不靠,采取措施,推进改革,确保年底以前完成改革任务。

二、加强领导,切实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由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市农牧局具体牵头,会同市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劳动保障局、市政府法制办等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各县(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要把兽医体制改革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兽医体制改革的领导,由县(区)长任组长,分管县(区)长任副组长,人事、财政、农牧、卫生、发改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开展改革工作。

要确保“领导、机构、措施、经费”四到位,人员、责任、工作、检查”四落实,确保此项工作积极稳妥地进行。各县(区)要在月底前将实施方案报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市上批复后组织实施,市级改革要在今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改革任务,确保人员配备到位,新机制开始运行;县(市、区)改革要在今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要按照农业部《关于深化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的意见》要求,确保在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近期,市上将组成督查组,对各县(区)改革情况进行全面督查,督查情况专题汇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并对进展缓慢的县(区)进行通报批评。

三、吃透改革精神,严格按要求开展工作。

各县(区)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和有关部门对市上下达的文件精神要再进行认真学习。真正掌握改革精神,特别是对机构设置、职能界定、管理体系、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重点内容要切实领会把握,确保在改革中不背离,不走偏,不留后遗症。

四、高度重视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

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是这次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所在也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要按照“明确性质、理顺体系、完善管理、定编定岗”原则,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畜牧业发展实际,按乡镇设立畜牧兽医站,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确保做到单独设站、合理定编、事业性质,实行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改革的核心是要解决好“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问题,切实解决好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配备问题,使“走的人高兴地走,留的人放心地干”解决好分流人员的社会保障等实际问题。确保改革平稳推进、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加强。各县(区)务必按照规定要求设立乡镇畜牧兽医站;明确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县级兽医(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派出机构;乡镇畜牧兽医站经费列入县(区)财政预算;乡镇畜牧兽医站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服务性职能彻底分离;将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乡镇畜牧兽医站;要妥善处理好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分流安置、社会保险等问题,避免分流人员上访。

五、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

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是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疫情监视的终端力量,具体承担着强制免疫的实施、疫情信息统计和报告、协助开展产地检疫等工作任务。要根据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大力加强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按照大村2名、小村1名的原则,依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批转市农牧局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前做好村级动物防疫员选拔工作的请示的通知》和《市村级动物防疫员选拔条件和程序》成立专门机构,提前开展村级动物防疫员的选拔工作。

兽医学和动物医学的区别范文5

一、我国兽医工作的发展阶段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兽医机构的管理体系及人员编制经历了多次的改革和调整。大致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分别是:第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初步建立体系比较完善的全国兽医工作机构;第二,时期,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下,我国兽医工作基本处于半瘫痪甚至瘫痪状态;第三,改革开放以来,制订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对兽医机构进行了合理调整,兽医工作显现出一派新气象。

二、存在的问题

1.技术人员知识老化。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或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

2.基层基础设施与业务水平差。由于人员少、区域广,乡村社区疫病防治和畜牧科技推广任务较为繁重,有时部分乡级畜牧兽医科技人员还被抽去包村挂点搞行政事务。大部分乡镇连村级防疫员都没有,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只能临时找人开展。而防疫员都未受过专业培训,业务技能差,在防疫注射过程中,常存在注射部位、注射剂量掌握不准,发生注射反应不会处理,疫情不能按程序及时上报,因而部分群众不愿接受防疫注射,造成疫病流行。

3.待遇低,队伍不稳定。首先,由于基层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待遇较差,多数乡镇目前连村兽医都没有设置,遇到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只能临时找人开展,所以队伍不稳定,全年工作仅限春秋两次防疫注射。其次,由于基层机构的基础设施较差,多年来大都是一支针管鸡鸭全打,仪器设备基本上没有。再次,在改革中由于只看到基层站存在的问题,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而视同于一般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一刀切的做法,简单对基层站进行撤并了事,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

三、建议

1.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控疫病能力。

2.加强村、乡、县畜牧兽医人员的联系和交流。村级兽医人员和村民小组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可以及时把本地的畜禽产品流通情况、疫情及时反馈到村、乡、县,以便县乡畜牧兽医部门采取相应的监控措施,做到疫情及时上报,疫病不出村,畜禽流通情况随时掌握的运作机制,上级主管部门也可将畜产品信息及周边地区的疫情信息,通过村级兽医和村民小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即时反馈到农户家中,共同作出相应的销售决策或预防措施。

3.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担任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

4.抓好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充实乡级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发展村级兽医。通过定期培训使他们逐步掌握疫病防治的基本技能、畜牧饲养管理、畜牧科技推广等方面的知识;为每个村民小组配一套免疫注射器械。这样,村级兽医和村民小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可以大大缩短防疫注射时间,缩短疫苗在防疫过程中的周转时间,每次的防疫注射时间缩短到2~3周,这样疫苗效价和防疫密度才会得以保障。

5.加强村社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对实用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村兽医和社民小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大力宣传与推广种草养畜、秸秆氨化、青贮饲料制作、饲料生喂、种羊串换、科学养驴、猪品种改良和厩舍改造等实用技术,从而使畜牧业完成从量的增加转化到质量和效益提升的飞跃,使之走向稳定健康、产业化方向发展的良性轨道,从而使畜牧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

四、结语

兽医学和动物医学的区别范文6

关键词:农村;兽医;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S8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145-02

在我国需求量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兽医工作者不得不付出更大的努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举个简单的例子:大部分人喜欢吃猪肉,当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的时候,兽医工作者就需要付出更多的辛劳来做好生猪疾病的防控工作,这样才能够最大化地降低生猪饲养风险!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明白兽医工作是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我们的兽医工作者必须建立健全兽医体制,让制度更加完善,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畜牧兽医工作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动物产品安全水平。

一、我国兽医工作体制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兽医工作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而又完善的机构管理体制,这就导致了兽医工作中可能存在重复问题。当兽医的工作被分到多个部门的时候,就会导致职责的不清晰,从而发生多头管理,职能重叠的问题,这也导致了我们的兽医体制的管理效率低,造成了资源浪费。其次,由于我国畜牧业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在建设上仍然滞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导致了我国的收益队伍特别是基层兽医队伍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明显不足。此外,农村的硬件设施条件较差、工作条件艰苦、待遇较差,这也是难免的。此外,我国兽医管理体制还存在着用人机制和竞争机制均不完善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急需改进的。最后,在改革中由于只看到基层管理的问题,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同时忽视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一刀切”的作法,只是简单对基层站所进行撤并了事,致使大量畜牧兽医基础性工作不能经常开展,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与此同时,还存在着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机制得不到解决的问题,使动物防疫的基础产生动摇。

二、面对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的解决方案

一方面在我国的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中技术人员的年龄结构偏大,而且还在持续保持着老龄化的趋势,这在我国一些基层兽医工作中是很常见的。另一方面,我们的兽医队伍中还存在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的人员。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乡镇工作,这些人员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这就造成了我们乡村防疫技术力量的薄弱。面对这个问题,我们目前要做的就是引进先进技术,加强对基层工作者的培训,加强对畜牧兽医专业工作的重视,在工作中实施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从多方面下手来提高我国乡村畜牧业兽医技术水平。我国的法律法规上面虽然已经制定了《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畜牧兽医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的条例,但是仍然还是没有形成完整的畜牧兽医工作法律体系,使得在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执业兽医管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动物诊疗、畜产品卫生质量等很多方面无法进行有效管理,且相互间还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动物防疫法》中对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管理,没有体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对动物及其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卫生监督和对畜牧兽医工作的有效管理,其实用地位尚待提升;《动物防疫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在职能界定上有的地方出现脱节,很不适应当前形势下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开展和动物疫病的控制。

三、我国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机构不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薄弱,缺乏专业人才,法律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上目前国际上特别是我国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局部地区对我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形成较大的压力。因此,改革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已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1.建立健全畜牧兽医工作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中央一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列入农业部的内设机构,省以下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下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养殖业发展情况和兽医工作需要确定并按程序报批,上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畜牧兽医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要加强畜牧兽医行政、药政管理,实施官方兽医制度。

2.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推广服务职能。要将原有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分离,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