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观后感范例6篇

家校合作观后感

家校合作观后感范文1

一、目的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刻情感,激发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南山、爱学校的热情。

二、实施方法与组织措施

(一)层层动员,广泛宣传

1、开好三个“会”。

(1)学校召开各二级学院分管领导和行政秘书“感恩教育”部署会,传达教育计划,部署实施方案;

(2)学校、二级学院分别召开学生会、社团负责人会议,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作用,同时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对教育活动的认识和反映,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班主任及时召开各班级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对班级如何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2、营造一个“氛围”。

(1)学校将向全体师生发出“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人间”的倡议书;

(2)宣传部要利用宣传橱窗、学生处利用网页和广播对活动进行宣传报道;

(3)各二级学院制作一期有关感恩教育专题内容的宣传栏;

(4)各班级创办一期有关感恩教育内容的专题黑板报;

(5)各单位组织制作一定数量的宣传条幅,开展有关诸如签名等形式的宣传活动;

通过上述活动,积极营造感恩教育的舆论氛围,推动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深入教育,积极引导

为教育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刻情感,激发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南山、爱学校的热情。

1、师德师风教育。人事处将组织对全院教职员工进行感恩社会、感恩集团、感恩学校、感恩生活、感恩同事和师德师风系列教育,通过教育,强化老师的育人意思,充分发挥“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作用,坚持以学生为本,用严格的教诲、科学的管理、周到的服务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达到以智育人、以行导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目的。

2、学生课堂教育。基础部德育教研室要拟定和实施感恩教育计划,从理论的角度讲清感恩的内涵、意义和感恩的方式方法,使同学们懂得为什么感恩和如何感恩,懂得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下学期,德育教研室要开设以感恩为主题的公共选修课,并计入学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感恩主题教育中的主导和主渠道作用,广大教师要结合各自特点,有机渗透感恩教育,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3、社会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作用,把感恩教育向家庭、社会延伸。一是请校外有关领导和人士来校讲课;二是请有关学生家长来校作报告;三是在条件具备时,邀请“感动中国”中的典型人物来校作报告;四是举办有关感恩内容的座谈会。(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把感恩教育落到实处1、开展一次征文活动。四月上旬在全院师生中开展征文活动,广大师生可以结合自己对感恩具体内容的理

3、社会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作用,把感恩教育向家庭、社会延伸。一是请校外有关领导和人士来校讲课;二是请有关学生家长来校作报告;三是在条件具备时,邀请“感动中国”中的典型人物来校作报告;四是举办有关感恩内容的座谈会。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把感恩教育落到实处

1、开展一次征文活动。四月上旬在全院师生中开展征文活动,广大师生可以结合自己对感恩具体内容的理解,紧密围绕身边事,畅谈如何感恩。学生处、人事处将组织优秀征文评选展示,并对优胜者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2、举办演讲比赛。四月中旬学生处将组织一次以“感恩父母、奋力成材”为主题内容的大学生演讲活动,活动自下而上的展开,学生处将组织总决赛,并对优胜者实施奖励;人事处将组织一次教师感恩教育演讲比赛。

3、举办一次歌咏比赛。要求广大师生在本学期内要学唱《感恩的心》、《母亲》、《父亲》、《美丽南山》、《说句心里话》、《常回家看看》等“感恩教育”歌曲,学生处将在五月下旬组织各二级学院进行感恩歌曲大合唱比赛活动,对优胜单位给予奖励。

4、观看具有感恩内容的影片。从四月份开始,将陆续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感恩内容的教育影片,要求学生写观后感。

5、四月下旬举办一次“感动瞬间”书法、绘画和摄影展。让师生用书法、绘画、摄影等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感恩之情。

6、开展“感恩父母,从点滴做起”活动。在师生中开展写一封家信、打一个电话、为父母送生日礼物、假期帮父母做家务等活动,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师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

7、开展“感恩老师,奉献真情”活动。在学生中开展给老师写一封信、汇报一次思想、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写一首诗等小型活动,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同时,要求各班级开展争创“尊师重教”示范班活动,学生遇到老师自觉向老师点头问好,标准语是“老师早”、“老师好”,自觉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良好习惯,学会做人做事。

8、开展“感恩同学同事、牵手互助”活动。为同学同事做一件有益的事,给班级做一件有益的事,营造同学同事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增进同学同事之间的友谊。

9、开展“感恩社会,关爱环境”公益活动。以“学雷锋树新风,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四月份开展“学雷锋月”系列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倡导为社会、为南山、为学校做好事,利用植树节,倡导组织同学主动植一棵树,养一盆花,保护一片绿地,人人争做公益活动自愿者。

10、开展“理解与尊重”为主题的角色互换活动。通过角色互换,使学生与老师、楼长、卫生工、门卫等员工之间做到相互理解和尊重,相互关爱和支持,建立和谐融洽的校园人际关系。

11、开展“勤俭节约,感恩于行”活动。倡导“珍惜每一滴水,每一粒粮食,每一张纸”;组织学生上一堂生动的“算账课”,算大学4年每个学生要花家里多少钱,算他们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家庭和社会,将算账得出的结果和心得写信告诉自己的父母。

12、六月份举办一场以“感恩”为主题的文艺晚会。邀请老年公寓老人、幼儿园小朋友和有关社会人员参加。

三、几点要求

(一)各二级学院要根据学校的整体方案,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单位的感恩教育活动实施计划,认真抓好落实。

(二)各单位要召开动员会,广泛发动,深入教育,全员参与,积极营造活动氛围。

(三)各级学生会、社团组织要积极配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优势,积极主动地开展适合学生特点形式多样的感恩活动。

家校合作观后感范文2

【摘 要】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要求学校德育管理必须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深层次挖掘其教育内涵,让学生汲取民族传统文化的养分,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文章就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 小学德育管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5-0116-01

学校是进行各种教育的场所,小学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也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一生中的黄金阶段。在此期间,学校不但是进行知识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实施道德教育的主要基地,是向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奠基阶段。“从小看大”,意思是一个人小时候的所作所为能一定程度上决定长大后为人处世的态度、品质高低、性格等,可见小学教育多么重要,尤其是一定程度上决定孩子道德方面的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所以作为小学管理者,必须重视现有教育体制下的小学德育工作,更要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注重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发挥小学德育在拓展中国优秀传统的重要作用,提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生中的影响力,切实提高道德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在校园中营造浓厚传统节日文化氛围

德国著名教育家李特说:“陶冶犹如人们从无底的存在深渊之不可言状的迷惑中挣脱出来,而达到广阔的平原上,心胸顿时开朗,感到宇宙万物、天地人生都在我的胸中,和我的心灵产生共鸣,形成一种水乳交融、天人合一的关系。”孔子也提出过这样的理想:“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他们都强调了潜移默化的感染对于完善人性、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墨家学派代表人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用“染丝”来比喻人的思想道德是因为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学生在校园中会度过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学校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来加强德育教育,加强传统文化的熏陶,可通过传统节日这一隐性资源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首先,要积极开展多方筹划工作,采用多样化方法增强校园的文化氛围;其次,要隔一两年举办一次全校节日庆祝活动,或者组织学生参观大型的文化节日展览活动。比如,加强“尊师重教”宣传力度,让每届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校庆活动,或者让学生和教师充分了解学校的发展史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带领全校师生共同领略学校风采,彰显本校的学子风貌,激发学生强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还可以组织各种知识竞赛或文艺庆典,采用不拘一格的活动形式,充分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塑造自己的价值观、荣辱观等,有助于学生更健康茁壮地成长。

二、在立足社会实际的基础上加强德育实践

帮助小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责任感、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观等,就需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德育实践教育,通过典型示范和行为转化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充分认识道德、感悟道德、体会道德,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为此,学校要经常组织有利于传播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活动,将中华美德学校融入活动全程。比如,定期开展社团活动,在学校中成立合唱团、舞蹈团、武术团、美术团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对外交流活动,促使学生在交流活动中,不但可以获得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在组织活动期间,学校应充分利用电子屏幕、宣传栏、校园横幅等手段,充分展现学校节日文化的内涵,又如,在清明节追忆为国捐躯的烈士;在端午节祭奠宁死不屈的屈原。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增强校园的文化气氛,另一方面能够逐渐浸染学生的灵魂,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对学生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无意识中调整自己的行为举止,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践证明,借助类似的活动,远比脱离学生实际、空洞的理论说教有意义。

三、提供大量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外读物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每个中国人自豪的根本,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根基稳,发展才能快,以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现在的每个小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承载着祖国的希望,文明历史要靠他们一代代传承下去。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典文学是构建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学生接受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精心选择一批传统文化阅读书目,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心灵的感染和情感的熏陶。例如,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价值观,学校可以精选历史传统文化书目中的经典书籍,以及能够代表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创新思想的德育资源,让学生大量阅读和感悟,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通过提供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课外书籍,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且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行动中,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了学校德育的有效开展。

四、通过利用网络平台宣传我国传统文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和快捷地获取知识。为此,学校的德育教育完全可以拓展宣传传统文化的途径,不但要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也要加强网络宣传,让学生在学习之余通过网络平台搜集和发现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知识,并借助信息技术与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甚至与他们一起讨论问题。例如,在学校网站上开辟中国传统文化专栏;给小学生推荐相关视频,让学生自主观看并写好观后感;还有对社会上发生的一些道德败坏现象进行评论,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此外,通过网络也可与家长取得联系,对家长和学生共同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使家校通过网络手段合作,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总之,作为小学管理者,应在网络平台中科学、合理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宣传工作,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之,作为学校管理者,要通过多渠道调动各种资源优势,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之花开遍小学德育的花园,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小学德育实效。

参考文献:

[1]邰杰,刘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小学德育课程观的新转向[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1).

[2]杨旭红,刘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校德育管理[J].课程教育研究,2012,(4).

[3]尹振龙.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8).

家校合作观后感范文3

建校以来,学校以学生更好地成人成才、拥有更好的未来为目标,构建标准化、人文化、时代化、特色化的育人环境,力求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闪光”。努力创建一个绿化、美化、艺术化的育人大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的提出,为学校进一步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中华民族经典文化,形成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教育契机和生长点。学校在2013年9月1日的开学典礼上提出“为实现中国梦,做最好的自己”的倡议,正式启动了“中国梦”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随后,通过主题班会、主题升旗仪式、主题演讲、主题辩论会、主题教师培训、家长学校系列活动在全校开展了“为实现中国梦,做最好的学生”“为实现中国梦,做最好的老师”“为实现中国梦,做最好的家长”等系列活动。2014年9月1日,学校以“传承民族精神,点亮青想”为主题举行开学典礼,并在学校开展了30种中国民族精神系列教育活动。

我们认为,教育既要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又要与时俱进。为此,提出了“三结合”的教育途径,即“将中国的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和学生的行为实践”相结合,培育学生积极的理想观,进取的人生观和报国的社会观,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和文明行为。

一、勤奋学习,培育学生积极进取的理想观

好学上进的校园文化是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动力,是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理想观不可或缺的因素。

学校通过景观文化,如,校训、校规、主题文化、目标展示区等,点滴渗透,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传统文化的内涵。学校中的“明道之行石”“博文约礼石”“厚德载物石”成为传递“三结合”教育理念,彰显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而石头的厚重,以及其蕴含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意境也带给学生源源不断的思考。

我校举行了很多与成长有关的活动,如学习节、科技节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体验乐趣,收获成长。学校还开展了学习传统文化的活动。如,根据“明道之行”的要求,在初一年级试行学习《弟子规》,学生通过诵读、感悟和践行,收获很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还定期请名家为学生作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报告,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校园文化中“名人展示区、历史文化区、励志教育区、诚信教育区、校史教育区”的设立,都在激发学生“明道”。

重视课程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所谓课程文化,是基于课程又延伸拓展的内容。学校除了国家规定的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外,不断地进行拓展。如,戏曲节、学生作品文化墙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和创新意识。此外,学校还实施“三走进”策略,通过走进社区、走进工厂、走进科研院所,让学生感受中国的人文风情,感受中国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激发他们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感。

二、健康向上,培育学生积极作为的人生观

一个人没有健康的身躯和健康的心理,很难成为合格的公民,很难承担起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任务。所以要用阳光向上的学校文化,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态度和积极作为的人生观。

成人成才是教育的目标,也是时代的呼唤和要求。学校文化的设置上,始终彰显着育人的宗旨和目标。校徽雕塑,从高处俯瞰呈一个大写的人字,体现了学校希望孩子在这里成长,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期许。时空对话石雕塑和求索雕塑中,蕴含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即希望孩子有阳光的心态、积极的人生。“和扇图”文化中,体现了校园和谐、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

重视文明礼仪。根据“博文约礼”的要求,积极推进文明礼仪的教育。在传承“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的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中,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促进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秉承“抓体育促德育、抓德育促较教学、抓教学促发展”的管理理念,努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这一理念下,体育课对孩子的成长来说不仅仅是去跑去跳,而是蕴含了很多自由、平等、公正的理念。通过对体育规则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法治概念,引导学生更高、更快、更强。

我们提出“健康第一,工作第二;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理念,通过人性化的设置,营造温馨的环境,使学生感受到关爱和友善。因此,学校和班级的很多活动,都是由学生自己组织,参与完成的。学生从活动中学会交往、诚信、担当与友善,体会到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内容。学校还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努力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通过各种活动,解放学生天性,培养其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拼搏进取,培育学生积极报国的社会观

我校提出“做有责任感,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的育人目标,并为学生成长搭建多种平台。通过学生代表大会等规范的程序,让学生自己选出心目中的学生干部,感悟民主的力量。同时,还通过“初一少年先锋队”“带着学生去西柏坡”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历史,铭记红色的记忆。

在“华东五市社会实践”“延安、西安、洛阳历史文化行”中,学生感受到中国历史厚重的脉络,也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和进步。模拟联合国活动,让学生的视野走出国门,眺望世界,培养其世界情怀。2014年,学校学生赴希腊进行国际文化交流,表演的诗剧《边界》,赢得了其他国家孩子的赞誉与尊重,也让他们感受到中国的强大。

小学办学中,学校提出“三成长”即“学习成长、健康成长、快乐成长”的理念,在中学办学中提出“三成人”即成为“勤奋学习的人、健康向上的人、拼搏进取的人”的理念,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例如,在礼仪教育方面,有见面鞠躬礼、迎送客人礼、集会礼、课堂礼等规范。同时,我们还将仪容仪表、文明语言、整洁环境纳入到礼仪教育中,形成了全方位的礼仪教育管理体系。

学校的育人宗旨为“先成人后成才,既成人又成才”。“成人”即实现全体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合格。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学校要懂得遵守校规、团结同学;在家要懂得孝敬父母,礼貌待人;进入社会要懂得遵纪守法,对社会有责任心。只有具备了这样的道德修养,才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才能报效祖国,成为对国家、民族有用的人。“成才”即学生真正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当然,成才的意义不仅指具有科学文化知识,拥有“黄金”,更要让学生学到“点金术”,学会对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综合。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既成人,又成才”,既要具备扎实的文化知识和素养,又要创造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家校合作观后感范文4

在演出开始前,进行了由本次参演的三地四校的领导互授表彰奖牌的仪式,以此纪念京津冀艺术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成立以后的首次展演活动圆满成功!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刘侗作了关于艺术职业教育的精彩发言,再次点明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之后,三校合作的京剧全本《龙凤呈祥》在大家的期盼中开演。笔者也借演出之际,见缝插针地采访了三地四校几位历尽劳碌、稍有余暇的领导与老师们。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刘侗:

协同发展联盟对戏曲教育意义重大

2015年12月18日,京津冀三地四校,即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天津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天津艺校)、河北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河北艺校)、石家庄市艺术学校(以下简称石家庄艺校)一道成立了“京津冀艺术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四校签署协议、成立项目,项目之一就包括了戏曲艺术教学的交流。此前北戏带着2015年的教学成果到天津艺校进行交流演出,包括北戏金牌舞剧《夕照》和《中华美德故事会》系列短剧,而天津艺校同时带领评剧学生到北戏展演评剧。

2016年,三地四校按照发展联盟的整体部署,继续推进艺术教学的交流与汇报演出的呈现。在戏曲教学方面,自2016年10月19日至10月28日,北戏少儿戏剧场为三地四校的师生与社会观众奉上10场戏曲专场演出。剧种涉及京剧、评剧、河北梆子;形式涵盖学生专场、教师专场、师生同台三种;多场演出的剧组成员,横跨四校。可以说,此次交流汇演在艺术教育界反响空前,体现了中共中央有关职业教育政策与指示,也得到了文化部行业指导委员会与中国职业艺术教育协会的高度重视。

在少儿戏剧场演出过程中,河北、天津学校的领导、老师均抽出宝贵的时间前来观摩。在四校之外,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术学校的校长,带领京剧系和音乐系几十人次的老师专程来观摩此次汇演。

“我们这个交流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就是在演出之后,请各艺术门类的专家对演出作精准深刻的点评,指出每场演出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他们的意见成为学院今后教学的宝贵经验。”刘侗院长说,“各所院校都非常重视专家点评这个环节,今后我们还要专门将这些专家的意见,以及此次整个演出的剧目介绍、演员介绍汇集成册,以图书文字的形式保留下来,并将演出内容刻成光盘作为教学资料。之后,我们要将书和光盘发到各院校的师生手中。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很好的参考标准。”

事实上,“京津冀艺术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的意义就在于打破原来各院校教学的障壁,院校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切磋,一起促进职业艺术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每所院校的教学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来到这个平台,大家有了互通有无的机会。

另外,戏曲艺术教学的教材与教法均有自己的瓶颈,教材需要继续统一、规范。教法上由于戏曲艺术的特殊性,须有多年舞台实践积累的戏曲演员担当,但这样的演员也得在师范教学的理念上完善自我,才能胜任戏曲艺术的教学工作。再从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的角度讲,仅仅依靠课堂的教学来提高学生艺术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舞台是戏曲演员的依归,舞台实践则是通往戏曲艺术殿堂的必经之路。从事多年戏曲创作、剧本创作工作的刘侗院长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在采访别强调:“三地四校的教学联合汇演是一个深远、持续的活动,不是这次演出完就结束了。在未来,‘京津冀艺术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还将在戏曲艺术教学中发挥它更为积极的作用。”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许翠:汇演剧目行当齐全,全方位展示教学成果

北戏副院长许翠告诉笔者,此次联合汇演,北戏在戏曲方面的演出由京剧系与地方戏曲系承担排演任务。其中地方戏曲包括河北梆子折子戏专场,上演的有《时迁偷鸡》和《杜十娘》,两出戏饰演的学生均曾在全国技能大赛斩获过荣誉;另外还有《卖水》《平贵别窑》和《狮子楼》三出戏,参与演出的学生也都是校内顶尖水准。“之所以选择这几出戏排演,一个是考虑行当齐全,再一个是想把梆子的唱念做舞都表现出来。”许副院长说到选择剧目的初衷。

北戏上演的评剧是白派名剧《秦香莲》,这是一出行当齐全的经典剧目,囊括老生、武生、青衣、花旦、老旦、花脸,特别能够展现学院评剧的教学水平。《秦香莲》在演出结束后也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

北戏京剧系上演的折子戏分为学生与老师两个专场。学生专场包括了武旦经典剧目《扈家庄》,花旦戏《豆汁记》,由许副院长亲授,戏中还有小生和丑角的演绎,亦谓三小戏;《坐宫》是经典的青衣老生戏;最后一出折子戏《一箭仇》乃学院教学剧目必教的经典武生戏。老师专场包括:武丑、武旦戏《小放牛》,以及程派青衣戏《三娘教子》、梅派青衣戏《祭塔》和武生戏《小商河》。“老师专场折子戏主要展现的就是经典教学剧目的规范性。最后一场《龙凤呈祥》,是三校联合汇演,班底则来自北戏。”许副院长说,“所以此次汇演北戏实际上排演了五场戏――河北梆子学生折子戏专场、评剧学生全本《秦香莲》、京剧系学生折子戏专场、京剧系教师折子戏专场和汇演的《龙凤呈祥》。在折子戏的选择、剧目的选择上我们的原则就是唱念做舞、行当齐全地展示我们的老师与学生。”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京剧系主任李青:联合汇演,师生有成长、有收获

京剧系上演的三场演出不仅行当齐全,而且场场精彩,演出效果不同凡响。北戏京剧系主任李青说,京剧系师生在排练时付出了很多,参演的学生三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都有,学院根据学生不同的年级阶段安排不同的剧目。例如《一箭仇》的演员就是六年级学武生的学生,将前5年所学的基本功完全展示出来,塑造戏中人物,演出的观赏性很高。

另外演出的一个难点就是跨年级的组合。为了让各年级的学生都有登台锻炼的机会,我们京剧系的老师抓住每一个可以让学生上台演出的可能。高年级的ё诺湍昙兜呐叛荩老师随时观察,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李主任管这个叫“感受”与“感觉”――感受是学生们多登台感受舞台的气氛,感觉是感受的同时找到演出的感觉、找到演出的节奏。

谈到与兄弟院校联合汇演,李主任说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以前学生们排演没有参照标准,现在有了这个平台,兄弟院校演出我们观摩,每个人的心中都在比较,看到人家优越的地方我们学习,这就是互相弥补,共同进步。另外各个院校一起展演,也增加了学生们的竞争意识,不同院校的参与,增加了他们的演出压力,这些都是他们艺术成长中的一部分。同时,老师的教学神经也绷得比原来更紧了,这同样来自这个平台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李青老师在采访最后说道:“这样的联合汇演应该多举办一些,这一次是北戏坐主场,北戏的学生们在自家演出,将来我们还可以再次做客天津,或者去河北演出,到别人家里登台献艺,那感觉又不一样了。这些都是孩子们将来作为职业演员基本而又宝贵的艺术经历。”

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戏曲系主任齐林:

四校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延伸到日常教学中

京津冀三地四校的交流汇演是天津艺术职业学院2016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学院在教学之余,利用课余和周末时间为汇报演出做了很多积极的准备工作。齐林主任说:“因为戏曲讲究‘一棵菜’的精神,我们在这次两台折子戏专场的演出中,特别注重培养孩子们在舞台上的整体表现,从主演、兵将、龙套及乐队文武场,学院都加强重视,领导也对我们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天津艺校戏曲系根据中专阶段有些男生出现倒仓问题,女生嗓音恢复较快的情况,注重因材施教,在两台专场折子戏演出中安排了《望儿楼》《林冲夜奔》《贵妃醉酒》《坐宫》《锤》等剧目。

近些年来很多传统艺术院校面临各种挑战。这次演出结束后,天津艺校戏曲系的全体师生收获很大。齐林主任看在眼里,感触颇深,并介绍说:天津艺校戏曲系学生近200名,在职教师不到20位,师资力量跟不上,不得不从专业院团外聘或返聘学院的退休教师。此次四所院校联合汇演,不仅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水平,亦是对师资力量的一种弥补。这类对戏曲教学大有裨益的院校之间的联合汇演,今后不仅应该继续下去,最好可以延伸到院校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在教材的规范、教法的标准上,大家通过这个平台进行研讨、交流,在京剧艺术的教学中,编著成统一的最佳教程。将本是同根生的京剧传统艺术传承传播,发扬光大。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书记赵宗更:

协同发展联盟促进了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

目前,河北艺校在戏曲教学领域设置的两个专业为京剧与河北梆子。其中河北梆子专业乃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师资雄厚,例如戏剧系主任彭蕙蘅即河北梆子《孟姜女》的扮演者,曾获得过“梅花奖”第一名的成绩。《孟姜女》也是河北艺校此次联合汇演奉上的金牌剧目。此戏于2013年由河北艺校创排,遵循项目带动,教、学、演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作为教学剧目,此戏这几年在河北与北京地区已经演出60多场,一批又一批的戏曲专业学生在演出实践中锻炼成长。

“这次来北戏演出,《孟姜女》从演员到服务人员有100来人,其中80%都是新人,可以说这回演出为孩子们积累了宝贵的舞台经验。”赵书记如数家珍般地说,“京剧专业学生也是一样,常在《孟姜女》中饰演群众演员,2015年我们京剧专业60余人,其中有43人考进了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曲学院等高等学府。这样的好成绩与学生平时的舞台实践有很大关系。学生们经常参加比赛也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譬如这次我们学生表演的五台折子戏,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在谈到联盟成立后的感受时,赵书记显然感触良多、早已成竹在胸,不假思索地说,联盟的成立促进了校与校之间、师与师之间、生与生之间、戏与戏之间的全面交流。“我甚至让我们负责后勤的副校长来北戏观摩,因为我觉得北戏的后勤工作做得非常好,校园干净整洁,学校的教学井然有序。”采访最后赵书记还想特别说一声感谢,因为北戏在联盟成立之后和实际运作中付出很多,北戏的领导班子、教务处、后勤都做了很多的工作,所以赵书记借此良机也要向他们说一声“谢谢”!

石家庄市艺术学校副校长刘治宗:

北戏给人回家般的温暖

2015年年底,石家庄艺校听说有机会参与成立“京津冀艺术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时,校方认为这个提议与时俱进,特别符合中共中央关于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精神指示。在提议付诸行动时,石家庄艺校也积极与其他三所院校接洽、配合。

“来到北戏演出,专家给我们提出的建议是非常宝贵的。”刘副校长说,“因为在地方上开办戏曲专业,阻力重重。无论从师资、生源,还是从地方的大环境来讲,我们学校一直面临着挑战。但我们始终坚守着戏曲教学这块阵地,并且想方设法给学生们寻找登台实践的机会。这次来北戏演出,对孩子来讲,就是一次非常好的锻炼。”另一方面,学生们来到北戏演出,在认真程度与积极性上明显高于平时在校内的演出。“孩子们的进步很明显,协同发展联盟的汇演,让他们在艺术水平上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谈到来北戏演出的感受,刘副校长首先想到的是北戏的领导、老师、学生都很亲切,到这里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原来提到北京,是全国的文化艺术中心,不免带着仰视的感觉。但来到北戏后,每一个人都让人觉得很温暖,兄弟院校有亲人一般的感觉,北戏给人回家般的温暖。

石家庄市艺术学校京剧科科长于冰:课堂展示耳目一新

于冰科长说,学校非常重视此次展演,在前期精心准备,认真排演,准备了折子戏《上天台》《扈家庄》《天霸拜山》,戏舞《袖韵》和“课堂展示”等不同节目,展现了学校教学的最高水平。例如《扈家庄》饰演扈三娘的小演员周梦慧,就是“小梅花”金奖的获得者。《天霸拜山》则由教师王兰奎与北戏教师王亮亮联合奉上。这两出戏均获得了在场观众与专家的一致好评。戏舞《袖韵》是石家庄艺校的原创经典,作品巧妙地将京剧的身法、水袖与古典舞合二为一,大有美轮美奂之感,这出作品多次登上央视春晚和戏曲春晚的舞台。除此之外,“课堂展示”也是学校汇演的亮点之一。

家校合作观后感范文5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小偏整理了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第三期观后感范文2020,仅供参考借鉴。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第三期观后感范文一

童年是学习神圣世界和世俗世界本质的时候,是学习真、善、美的时期。家庭和学校这对CP,毫无疑问是完成这一神圣任务的不二载体。在参加完一年级家长会,听完方校长和李老师的“家校夜话:培养+陪养”后,我确认过眼神,也遇上了对的人。

眼缘之一:重视阅读,得语文者得天下。

方校长在家长会上讲的最详细和展示的最多的就是学生的阅读。他引用莎士比亚的话“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生动地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他亲自讲解学校的阅读教育体系和激励机制并示范了“阅读存折”和“阅读记录本”的使用,让家长落实亲子阅读有了明确方向。班主任李老师细化了具体措施并提供了详细书单和实际的建议,让我们受益匪浅。亲子阅读是我从吴宇伦一岁半开始一直坚持做的一件事情,抛开考试这一“功利”的目的不谈,对于一个每天自己的孩子管不过来还要管别人的孩子的高中老师来说,每晚的睡前故事时间尤为珍贵。长大是不可逆的,每个家长都应该跟自己的孩子有固定的连接方式,运动也好,读书也罢,一起读着读着,聊来聊去,你才会真正地走进他的内心,建立快乐而稳定的亲子关系。从开学一个月的知识面和识字反馈来看,孩子的阅读之花是绽放着的。当然,我也会有因为工作或者私事而跳过这一程序的时候,这次家长会给我上了一次发条,督促我和孩子继续不遗余力地寻找我们的“颜如玉和黄金屋”。

眼缘之二:培养习惯,无规矩不成方圆。

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说道:“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通过方校长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学校用看不见的力量敦促看得见的成长,突出培养学生的十个好习惯:做人好习惯、礼貌好习惯、卫生好习惯、劳动好习惯、学习好习惯、书写好习惯、阅读好习惯、运动好习惯、安全好习惯和饮食好习惯。同时根据评价内容的四大板块、十一个维度设立了十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所长、持之以恒做秀的自己。李老师针对在校在家习惯的培养给出了十几点中肯而且巧妙的建议,比如:养成回家喝水如厕便做完作业再起身的习惯、坐姿和握笔姿势的纠正、练一笔好字等等。李老师说她不是唯成绩论英雄的老师,但对于好习惯的养成一定是严格要求的。这个理念获得了家长们的一致认同,也让我们对家校共育更有信心!

眼缘之三:家校联手,见证美好发生。

家长会的最后,方校长介绍了家长志愿者和一些优秀家长、书香家庭等等,给我们呈现了家校合作的完美例子,使我们感受到了家校共育的美好氛围。在李老师和家委会陈主任的带领下,我们也已经体会到朝阳小骑兵们团结的力量:我们拥有了自己的班徽和班训、创造了自己的绿色天地、成立了家委会和班委会等。一切都刚刚开始,一切美好都在发生。在接下来的6年乃至更长的岁月里,家长要诚心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全力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工作,一起培育“向真、向善、向美、乐学、乐思、乐问”的儿童,共同呵护优秀的种子,让情怀落地,待美好发生!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第三期观后感范文二

认真聆听了杨老师关于自己如何开展家校共育的一些举措,收获很多,杨老师工作得法,家校沟通顺畅,是一位有心有爱有法的好老师。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培育,和谐顺畅的家校关系有利于学生成长,对班级各项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家校关系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正如杨老师所说:在孩子的成长路上,老师和家长是“战友”而不是”对手“。很多时候我们教师和家长各自忙于孩子的学习,而常常忽略了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原则,特别是家长会双家长出席制,很多学校都没有做到,缺乏对孩子的沟通,交流和互动。杨老师的讲座很务实,工作收放自如很有章法,为一线班主任的家校沟通指明了方向,分享了举措。杨老师以“五个一”促进家校合作,制作一个档案,诠释了教师对学生的用心;组织一场活动,展示了教育的智慧;拍摄一张照片,发现平时看不到的美;认识一位忙人,深入了解每一位家长;写好一封书信,纸短情长,情真意切。致力于创建和谐融洽的家校关系,目标一致,让家长和老师在孩子的成长中成为的队友,从而构建“家校共育”目标,值得我们一线班主任学习。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第三期观后感范文三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采用怎样有效的方式和家长合作教育孩子,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我认为可以从家校合心,共同教育做起。要做到这点,就要善于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师的事,家庭的教育对学生也尤为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会使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和习惯,那怎样让学生在家里也有个好的环境教育呢?这就要我们班主任多与家长沟通,多与家长交流,向家长介绍好的教育经验,与家长一起查找各自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进步。要让家长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各方面的表现,也让家长告诉老师他们孩子在家的情况。在学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时,家校可共同鼓励他,表杨他,赞赏他;要是学生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劝导他。这样就强化了孩子习惯的养成和对错的辨别能力。不知谁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所以我们要通过家校共育,来缔造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

不管怎样,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只依靠老师,更多的还需要家长和我们一起来共同完成。学校家庭教育怎样才有更有效,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管总结完善,让自己的教育更为有效,让自己获得提高。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第三期观后感范文四

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把家庭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孩子的进步,家长看得到,老师也看得到。小学是每个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不能把自己定位在“教书匠”这个层次上,教师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导者,是孩子心灵的导师。还记得去年刚接上这两个班级,很多孩子的眼神里总有一丝胆怯、自卑。一个学期后,我和孩子们才能够如朋友般在课下交流。如今,每天都有好多孩子来办公室,他们的眼中多了几分自信。他们真的成长了,我们只是陪伴着他们,看着他们蜕变。或许多年后,他们不记得我们。只要他们在未来的旅程中能走得更加坚定、自信,就好!

从古至今都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人在做、天在看”,我觉得这句话用在我们教育行业在合适不过了。其实我们的工作每天都有家长在看着,在体会着,你是否真正关心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究竟付出多少,操心多少,家长都是看在眼里,想在心里的。

教学是一项良心活,我们一堂课可以认认真真,也可以轻松一过,但是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确实天壤之别,作一名老师容易,作一名好老师不易,年复一年的作一名好老师更不易。当今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对学生的期盼不言而喻,从而对我们老师的要求自然会更高我觉得这不应该是我们的负担,而是我们努力向前、向上的动力。认认真真的对待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作为老师,不要等到家长来找我们才努力的回想他说的是哪个孩子。自从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一下子就特别能理解父母对孩子的那份操心。我们与家长沟通,,只要用心的交流孩子的情况,每个家长都会接受的。沟通时,要了解和肯定孩子的优点,孩子存在不足的地方要注意说话的技巧,要让家长觉得老师是真心想帮助孩子进步的,而不是找家长来批评孩子的。因为孩子还在成长,都还没有定性,可以建议孩子努力的方向,可以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请家长思考,这样才能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较好的结合起来。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需要老师、家长、社会形成合力,而并非只是某一方的单独责任。老师和家长就是要多沟通,有了问题共同探讨研究解决,不能无端地相互指责,推卸自己的责任,因为我们的目标都是相同的,那就是一切为了孩子。

我觉得有必要让每一个老师都记住,“我们这是学校,不是工厂。产品坏了可以回炉,但是教育坏了,就是一辈子”。做为青年教师首先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就是要成为学生和家长眼中的好老师。要完成这一目标,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待家长的态度要好;其次,要用自己的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伟大的师爱;再次,还要有精湛的业务水平,能够胜任学校交予的任何任务。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第三期观后感范文五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我的儿子锁睦晨今年6岁,目前就读于东关小学学前四班。学习上他自觉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中,他热爱劳动,充满爱心。他兴趣爱好广泛,喜欢画画、唱歌和跳街舞。进了学前班后,在老师的悉心教育和培养下,我们感觉他进步明显,对学校生活适应较快。借此机会,我要特别感谢班主任唐老师、语言课的郭老师及所有其他老师,谢谢你们为孩子付出那么多辛勤汗水和无尽的爱。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必不可少

教育不单单只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也不代表学习文化知识便是教育的全部。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另外对待孩子,我们要做到疼爱但不溺爱,正确对待孩子提出的要求,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要其明白失败是正常的一件事,对待事情做到努力但不强求。

如何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好小孩

我认为必须家庭与学校两方面共同发力,掌握好小孩品德发展的共性。平时,家长和老师也要多多沟通,与老师一起查找针对小孩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缺陷,了解孩子情绪是否稳定,言行是否一致,并共同制定良好的教育计划,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得到改进。平时多与孩子平等交流,耐心听取孩子的不同意见,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对于孩子犯错,家长不必太过激动,可采取摆事实,明道理的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欣赏激励法等。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我们要通过家校共育,来缔造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

家校合作观后感范文6

一、树立感恩意识

在家长会上开展了一次“给父母写一封信,说说心里话”活动。每位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封信,把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在信上,家长看完之后给孩子回信,以此促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并懂得感恩。

二、落实感恩行动

1.每周五第二节课的课前十分钟为班级《慈善读本》的学习沙龙时间,学生自主阅读,学习交流。

2.每月安排《慈善读本》亲子诵读活动,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交流。

3.每逢节假日完成特殊德育作业,以《慈善读本》学习感悟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写感想,谈体会,进行实践反思,并以此为主题编一张小报,进行评比。

4.召开“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主题班会。通过这样的班会,让学生多角度了解父母、老师的辛苦,了解古今中外的感恩、报恩的故事。

5.出一期以“感恩”为主题的黑板报。利用黑板报这个平台,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感恩故事。

6.每星期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很多孩子在谈感受的过程中提到:以前自己老是埋怨父母,原来做家务是这么累的,我只是做了几次,而父母天天都要做,那岂不是更累。慈善理念从“不和家长顶嘴”开始油然而生。通过这个活动使孩子们体验到父母的辛苦,懂得感恩,并在活动中,用相机记录每一次为父母做事的一瞬间,记录美好,留下回忆,附上说明,制作成电子小报。

三、 感恩成果展示

1.慈善小报

2.电子小报

3.感恩日记

从孩子们的表现以及家中的反馈当中,体会到我们的汗水和努力并没有白费,慈善的花蕾已经结在孩子们的心中。

在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实行了“四个结合”:

一、 将慈善文化建设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相结合

本着“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的原则,从细节着手,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实行值周领导点评制,每周情况检查评比制,三项流动红旗评比制,主题班会教育制,通过周周评比、讲评、教育,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学校开设了以传授慈善文化为主的感恩教育、环保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综合课程。并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有效的宣传慈善文化理念,使师生感觉到慈善其实就在身边。

把“学会感恩”作为一个主要的德育主题,分“感恩祖国”、“感恩师长”、“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四个系列,开展主题教育。每个系列主题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一次主题国旗下教育活动,一期主题黑板报评比,一个主题中队活动展评,一次主题实践活动。

开展慈善书信、诗歌、感恩短信等创作比赛,开展感恩诗歌朗诵、感恩歌曲比赛活动。

持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先后组织学生与古山小学、棠溪小学、桥下小学、四路小学和杭州市长寿小学的学生结成朋友,积极引导孩子们关心、关注弱势群体,送温暖、献爱心,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孩子们再交往中体验不同的生活,让孩子们的精神更富有。

通过雏鹰争章互动培养友爱互助的良好品德,开展感恩教育培养文明孝顺的良好品德。让队员通过手拉手互助活动,结识不同区域的小伙伴,体验互助的快乐。

二、 将慈善文化建设与新课程改革实验相结合

从我省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如何让学生在课改中提高素质、取得好成绩,成了家长、学校、社会关注的问题,“慈善文化进校园”后,老师们在自己实践慈善育人的过程中,逐渐懂得慈善文化与新课程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每周的教研组会、年级组会、备课组会上,老师们把自己的优质教学资源、优秀教学设计,科学管理秘诀亮出来。将慈善文化渗透在各科的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紧密地与慈善教育相结合,引领着孩子的行为发生潜移默化的熏陶。

三、 将慈善文化建设与师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相结合

随着慈善文化活动的开展,全校师生领悟慈善,不断反思,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不同程度的发生着变化。老师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生活、学习上的帮助和心理上的辅导,默默奉献,不求回报。同学们也在慈善理念的影响下,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奉献爱心,每年的“跳蚤”活动上,全体同学都积极参与,既锻炼了能力,又奉献了爱心,并将每次募捐的善款捐助给贫困山区的孩子,让其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在慈善文化的感召下,同学之间多了互助与友爱、师生间多了理解和尊重,校园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师生拾金不昧的现象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