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健康宣教总结范例6篇

骨质疏松健康宣教总结

骨质疏松健康宣教总结范文1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7-008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osteoporosis after fracture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awareness, self-efficacy and fracture efficacy. Methods All 142 osteoporotic fractur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71 ca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health educatio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compared osteoporosis knowledge questionnaire (OKT), osteoporosis self-efficacy scale (OSES), lumbar spine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fractures situation. Results After 3 and 6 month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OKT score(P

[Key words] Osteoporosis; Fracture; Health education; Self-efficacy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退化性骨骼疾病,随着骨量丢失,骨质强度减弱,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骨质结构的不足增加骨折愈合难度或发生假体松动等问题导致延迟愈合或需再次手术影响骨折预后,骨质疏松症状持续则使患者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上升,成为威胁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之一[1]。因此,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治疗不仅应重视骨折愈合,改善骨质疏松预防再次骨折对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旨在提高患者对骨折及骨质疏松认知,改善行为方式从而促进骨折愈合及减轻骨质疏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142例骨质疏松的骨折患者,术前经影像学诊断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2],男66例,女76例,年龄50~79岁,平均(67.23±10.25)岁,骨质疏松病程1~8年,平均(5.34±1.54)年,文化程度:大学29例,高中47例,初中52例,小学14例。排除多发骨折、病理性骨折、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及长期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健康教育

观察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①骨质疏松相关知识:骨质疏松是患者的基础疾病,与骨折的发生及预后关系密切,积极的治疗骨质疏松是骨折治疗的前提之一,因此,应向患者宣教骨质疏松病因、预防、诊断、危害及治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患者对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视,介绍药物治疗、膳食调理、合理运动等改善骨质疏松的方法。②骨折围手术期相关知识:术前向所有患者介绍病区及病房环境,作息规律,术前准备如备皮、排空膀胱及肠道、禁饮禁食的意义及时间;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教会患者及家属卧床生活行为方式,如洗漱、排泄、饮食、深呼吸、更换体位等;上肢骨折患者锻炼健侧上肢的生活行为能力,尤其是优势手骨折的患者应提前训练健侧手进食、书写等技能;术后早期均应进行科学的康复运动训练,术后第1周内以患处周围肌群、关节简单舒缩、屈伸运动为主,促进局部消肿,术后第2周增加患处周围肌群和关节活动范围和强度,并逐渐增加患处肌肉及关节的低强度小角度运动,以屈伸运动为主,第3~6周逐渐增加患侧肢体运动强度,增加持重和负重力量训练,增加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运动,下肢骨折患者逐渐训练床边站立、扶拐行走,上肢骨折患者逐渐训练持物,重量由轻至重,锻炼握笔、持筷等日常行为动作。③后期康复运动干预:后期康复过程中应积极参加户外有氧运动,如健身操、慢跑、太极拳、柔力球等,增加骨骼和关节的应力性锻炼,增加日照量促进维生素D生成,以缓解骨量丢失促进骨骼健康,每日至少30min裸露皮肤日照,避免中午阳光过强时进行。④饮食干预:基于骨质疏松应以富含可吸收钙和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的食物为主,促进骨折愈合和骨量的恢复,增加摄入优质蛋白质、纤维素和水,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戒除咖啡、可乐、浓茶等可能影响钙吸收的食物;维生素D避免与绿叶蔬菜同服,应间隔足够时间,避免形成钙螯合物,降低钙质吸收[3]。⑤心理及行为干预:主动询问患者存在的疑问和困难,给予及时疏导和帮助,提供丰富的休闲娱乐方式,如电视、影像制品、书籍、等,缓解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压力;早睡早起,培养规律健康的作息习惯,促进机体内分泌系统对钙质吸收的调节[4]。健康教育的方式:①住院期间以床边亲自示范教育为主,采用口头宣教、健康手册等形式,加强患者对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加强与家属交流,通过对家属的教育增强健康教育内容的执行力。②出院时建立患者康复档案,前3个月每2周进行1次,此后每月1次电话回访,了解患者康复状况及生活行为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解决,提醒定期复诊。

1.3观察指标

术前及术后3、6个月进行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Osteoporosis Knowledge Tests, OKT)、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Osteoporosis Self-Efficacy Scale,OSES)、腰椎骨密度评价,术后3个月进行骨折疗效评价。OKT共26题,分为危险因素、运动知识及钙知识3部分,总分范围0~26分,得分越高骨质疏松认知越高[5]。OSES共12题,分为锻炼效能、钙效能2个因子,经数据换算各因子及总分范围均为0~100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越高[6]。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术前、术后骨质疏松认知情况

两组术前OK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OKT评分显著提高(P

3讨论

骨质疏松是骨形成和骨吸收功能紊乱导致体内钙磷代谢平衡失调、骨量丢失骨密度减少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7]。骨密度减少使骨骼强度降低,发生骨折后骨骼重建所需骨质不足,导致骨折愈合延迟或不愈合,骨折愈合稳定性差,再次骨折风险增加[8]。骨质疏松干预方式包括药物治疗、运动疗法、饮食钙摄取等,需要坚持长期科学的生活行为干预,生活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程度,预防并发症发生,但患者对干预方案的接受度和执行力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合并骨质疏松的骨折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可能加重骨质疏松程度,进而诱发多种并发症,因而则更亟需对骨质疏松状况进行干预。

骨质疏松健康宣教总结范文2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300例社区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其中男130例,女170例,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61.8±4.4)岁;体重40~64kg,平均体重(45.9±6.6)kg;病程30~335d,平均病程(177.3±4.9)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方法

B组患者对发现疾病、认识疾病、防治疾病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进行宣传教育[3],A组患者对发现疾病、认识疾病、防治疾病采用健康管理方法进行宣传教育,具体方法如下:(1)消除引起骨折的非骨骼因素。改善着装,使行动方便;日常活动注意安全,避免摔倒;配备良好的照明设备,营造良好的居室环境;高龄老人外出要有人照顾;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以免摔倒受伤;调整药物,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2)预防骨质疏松症。应注意锻炼身体,改善骨代谢,保障良好的骨结构;注意营养均衡,获得足够的钙剂,保证骨量。(3)治疗骨质疏松症,预防再次骨折情况的发生。多食奶制品、蔬菜、虾皮、豆类等含钙食品;充足的日照和适量运动,如体操、慢跑、散步等;采用双膦酸盐、钙制剂、中药、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雌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4]。(4)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健康问题讲解。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社区骨质疏松患者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具体防治措施实施情况(每天坚持实施防治措施为良好,每3d实施防治措施1次为一般,每5d实施防治措施1次为差)等。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分析,A组患者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掌握总了解率93.3%显著高于B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具体防治措施实施情况分析

A组患者具体防治措施良好、一般总实施率为96.7%均显著高于B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质疏松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以骨强度下降、骨量减少、骨骼脆性增加、骨微结构破坏、容易导致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有:遗传因素,低峰值骨密度的子女是骨质疏松易患人群,应早加以预防;营养因素,长期的蛋白质营养缺乏可导致骨基质蛋白质合成不足、钙剂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体重与骨密度成显著正相关,低体重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烟、酒及咖啡因的过多摄入均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它能够通过加速凋亡破坏新骨,导致骨量丢失和骨折风险增加;疾病因素,雌激素减少是骨质疏松重要发病因素,慢性肝肾功能不全、胃大部切除、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也可导致骨质疏松;运动量少,应适量运动,可以获得较高的峰值骨量,减少老年时期或延缓绝经后的骨量丢失。骨质疏松的健康管理包括维持骨骼的正常发育和生长,保证达到合理的峰值骨量,减少因其他继发因素和年龄增长所致骨量丢失,保证骨骼结构的完整,预防骨折[5]。对已患骨质疏松症者应积极进行促进骨生成的药物治疗,抑制骨吸收,加强防碰、防摔等措施;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进行手术,从补钙、早期活动、心理、营养、体疗、理疗、止痛等方面加强骨质内固定,遏制骨丢失,促进骨生长,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综合治疗[6]。本研究显示,A组患者采用健康管理方法进行宣传教育后,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掌握总了解率、具体防治措施良好及一般总实施率均显著高于B组,应用效果更加明显。

骨质疏松健康宣教总结范文3

关键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生活质量 健康测量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8)4-0023-03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在总人口比例中的增加,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高度的致残性,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康复,不能只注重于改善病人的生理功能,还应着重于病人的心理和社会机能的评估和干预,提高其生活质量。现对127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探讨其相关因素,为实施干预及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取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院等共5所医院的骨科、内分泌科和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住院病人共127例,时间为2002年1月¬---2003年12月。

1.2 病例纳入标准

1.2.1 符合本病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患者;

1.2.2年龄50~70岁之间(含50岁和70岁),男女均可;

1.3 病例排除标准

1.3.1 年龄在50岁以下或70岁以上,过敏体质;

1.3.2 长期同时服用其它影响骨代谢的药物,不能立即停用者;

1.3.3 新鲜骨折,晚期畸形,残废,丧失劳动者;

1.3.4 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3.5 严重多处骨折。

1.4 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7年,第三辑),《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1999年3月,中国老年医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制定,第二稿1999年10月22日在昆明通过)。

1.4.1 诊断原则

诊断以骨密度减少为基本依据,参考年龄、病史、骨折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考虑。

1.4.2 诊断基本手段

骨密度减少以骨矿含量测定和脊柱腰椎X线片,也可以用股骨近端、跟骨、管状骨X线片相结合判断。

1.4.3 诊断标准

骨矿含量诊断标准和峰值骨密度丢失百分率及分级标准(主要用于女性成人、男性参照执行)。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结合我国国情,以汉族妇女DEXA测量峰值骨量(M±SD)为正常参考值。必要时检测骨质疏松的疗效性指标:(1)相关症状及体征;(2)碱性磷酸酶及尿羟脯氨酸,空腹2小时尿钙/肌酐;(3)X线骨质改变:观测腰椎骨正侧位片;(4)骨密度检测:双能X线观测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或超声骨密度检测仪观测跟骨骨密度。

>M-1SD正常

M-1SD~2SD骨量减少

1.5 调查方法

1.5.1 调查工具 采用健康测量量表SF-36(TheMedica lO utcomcs Study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的标准版本[1]。此量表包括功能状态、健康满意程度和健康总评价3大方面9个维度共36个条目。为了便于比较,对各维度的初得分进行了转换,得到终得分,终得分0分~100分。另外使用了“患者一般状况量表”,包括病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发病前与何人居住、看病费用等。

1.5.2 调查方法 调查员为5所医院的骨科、内分泌科和老年病科的医师。调查前针对调查内容及方法对调查员进行了统一严格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调查。所有调查均取得病人的知情同意。调查时由调查员逐条询问并记录。调查表收集后,由课题负责者随机抽样进行复核,对不符合纳入标准者予以排出。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合格的调查表,使用双输入法录入Epidata数据库,以确保资料录入的可靠性。并使用Excel for Windows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127例。男32例,女95例。年龄(62±11)岁,最小年龄54岁,最大年龄70岁。婚姻:已婚者121例,未婚及离异者4例,丧偶2例。文化程度:文盲9例,小学29例,中学50例,大学39例。职业:干部42例,教师6例,医务工作者6例,工人45例,农民22例,其他6例。其中27例已离休或退休。

2.2 患病情况

原发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82例,继发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45例。合并症:糖尿病35例,心脏病29例,高血压37例,心理障碍6例,其他疾病11例。

2.3 SF-36评定结果

127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各项目分值及其总评分见表1。将生活质量与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看病费用、骨折、疼痛、是否大量饮茶、是否吸烟、是否饮酒、家人对病人的关心程度、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类型、患其他病的情况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骨折、疼痛、大量饮茶、家人对病人的关心程度和健康变化状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有显著意义,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生率亦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地区、体质、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本项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各项目分值,除身体疼痛外,其余项目及其总评分均明显低于我国正常人群的生活质量评分[2]。尤其是功能状态和精神健康方面。多数研究认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后病人的生存质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影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人生存质量的因素有性别、发病年龄、发病部位、社会心理障碍、精神状态、经济条件、各种治疗干预措施、康复、护理应用等。经相关分析发现:骨折、疼痛、大量饮茶、家人对病人的关心程度和健康变化状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有显著意义。咖啡因有促进尿钙排泄、导致负钙平衡的作用,如长期存在最终导致骨矿物降低,茶也含有较多的咖啡因。有报道长期饮茶可使BMD明显降低[2],本文长期饮茶组的生活质量相关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长期饮茶也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之一。疼痛能迫使患者减少运动,或运动量减少,而运动是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重要途径[3]。家人对病人的关心程度和健康变化状况均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日常情绪,进而可影响起居饮食,对患者生活质量直接相关。

我们认为:吸烟、饮酒、饮茶、摄入高钠饮食、少运动、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可导致骨质丢失,加重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骨折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减轻骨质疏松,避免老年人发生骨折。所以,加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康复护理及宣教,改善病人的躯体功能,劝告其适度运动、戒饮浓茶,鼓励家属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是提高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Ware J E.SF-36healthsurvey:Manual and interpretation guide [M].Boston MA:The Health institute,1993.465~470.

[2] 罗兴华,李凤英,廖八根,等.广州市老年人生存质量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920~2921.

骨质疏松健康宣教总结范文4

中图分类号:R6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4-0041-0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具有明确的病理生理、社会心理和经济后果的健康问题。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因此对此症早期诊断和预防有重要的意义[1]。 为了解延吉社区居民骨质疏松的患病情况,2011年8~10月我们对延吉社区居民1 447人进行了骨密度测定分析和骨质疏松患病率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上海市延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的居民。入选标准:本社区常住居民,本人自愿,且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经临床检查排除各种可能影响骨代谢的急慢性器质性病变,如卵巢切除、佝偻病、糖尿病、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病变、严重肝肾疾病;绝经后妇女长期补充雌激素者。将符合条件的对象编号,采用数字表法随机抽取1 447人为调查对象(表1)。

1.2 方法

1.2.1 骨密度测定方法

采用上海美林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CM-200型超声骨密度测定仪,输入相关数据,消毒右足,置入槽中固定,由同一操作人员测定所有受试人员的右侧足跟的SOS值。

1.2.2 诊断标准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测得的骨密度低于同性别峰值骨密度平均值的2.5个标准差(T=-2.5SD),结合临床就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低于同性别峰值骨密度平均值的2.5个标准差,且伴有一处骨折的为严重骨质疏松症[2],骨密度值降低1~2.5个标准差之间为骨量减少。

2 结果

2.1 延吉社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

根据WHO诊断标准,本次骨密度测定发现骨质疏松患者232人,占16.03%;骨量减少604人,占41.74%。其中T值-3.0 SD~为 232人,占16.03%;-2.5 SD~为119人,占8.22%;-2.0 SD~为144人,占9.95%;-1.5 SD~为149人,占10.30%;-1.0 SD~为192人,占13.27%; 1.0 SD以上为611人,占42.23%。

2.2 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人群的骨密度测定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比例逐步增加,女性患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比例大于男性(表1)。

3 讨论

3.1 骨质疏松是危害公共健康的严重问题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呈急速上升趋势。根据《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公布的资料,我国至少有6 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2.1亿人骨量减低,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50岁以上的人群中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为15.70%,而且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这一比例还在逐步增加。70.00%~80.00%的中老年骨折是因骨质疏松引起的,其中每年新发椎体骨折约181万人,髋部骨折病例23万人。保守地估计每年用于治疗中老年患者大腿骨折的费用已经高达104亿元,到2020年将超过217亿元,2050年超过800亿元[3],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现已成为危害公共健康的严重问题之一。本社区50岁以上的人群中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为16.03%,略高于全国患病率水平,可能与本社区是老居民区,老年人比例相对较高,另外本次调查主要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对象,在样本范围和数量上有一定局限性。

3.2 骨密度检查可早发现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早期可以没有什么症状,所以有人称它为一种‘无声无息’的流行病。如何早期发现骨质疏松?骨密度检查是目前早期发现骨质疏松、预测骨折风险的最佳定量指标,尤其是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硬件的限制,超声测量骨密度无疑是一种骨质疏松早期诊断的方法。超声测量骨密度是一种新型无创伤骨质疏松诊断技术,其优点是早期可以显示出骨量的变化。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X线吸收法,超声法在数值方面不一定十分精确,但由于其无放射线,对于社区范围的早期筛查有其独到好处。我们建议以下人群应进行骨密度仪的检测:①65岁以上女性;70岁以上男性无其他骨质疏松危险因素;②65岁以下绝经后女性或70岁以下老年男性伴有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危险因素;③有脆性骨折史的男、女成年人;④各种原因至性激素水平低下的男、女成年人;⑤X线摄片已有骨质疏松改变者;⑥接受骨质疏松治疗进行疗效监测者;⑦有影响骨矿代谢的疾病和药物应用史的患者。

3.3 重视骨折疏松的三级预防

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几种:①年龄 在骨达到最大密度以后(一般在30岁时)骨质就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②性别 50岁以上的女性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大大增加;③家族史 遗传是易感因素之一,并且作用显著;④骨折史 之前曾发生骨折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之一;⑤药物 使用一些药物,如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强的松,泼尼松等),同样能够增加患骨质疏松的危险。针对各种危险因素,应重视骨折疏松的三级预防

骨质疏松健康宣教总结范文5

【摘 要】目的 了解离退休干部的膳食与健康状况,指导其调整膳食结构,有效地防治由营养因素引起的有关疾病。方法 采用记名问卷法进行膳食结构调查并进行全面体检,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离退休干部的膳食中,热量的摄取量基本达到供给量的标准,部分营养素的摄入量不平衡,动物蛋白摄入量过高。健康检查发现体重超标、冠心病、高血压、脂肪肝、血脂增高、血糖增高和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较高。结论 调查发现,在离退休干部中部分营养素摄入过剩与不足并存。建议加强有关膳食与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纠正按个人喜好选择膳食的饮食习惯,提倡科学、合理的平衡膳食。

【关键词】 离退休干部;膳食结构;营养素;健康状况

文章编号:1005-619X(2007)06-0380-02

为了解离退休干部的膳食结构与健康状况,科学的进行膳食指导,使他们的膳食结构达到平衡,有效地防治由营养因素引起的有关疾病,保持健康长寿,幸福地安度晚年。作者对近几年来我院疗养的233名离退休干部进行了膳食结构和健康状况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233名入选者均为来我院疗养的离退休干部,其中男性142名,女性91名。年龄为54~78岁,平均年龄为(66.32±9.28)岁。

1.2 方法。采用问卷法记录入院前一周所摄取的食物,然后将实际摄入的各种食物的量相加,求出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摄入量,再计算出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以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修订的《中国居民营养素参考摄入量(60~70岁轻度劳动者)》作为评价标准[1],按疾病检查常规,结合以往病史进行全面体检。

2 结果

2.1 通过膳食调查,结合膳食营养供给标准,本组离退休干部每人每日热量及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情况(表1,表2)。

表3 健康状况

3 讨论

骨质疏松健康宣教总结范文6

关键词:群组看病 骨质疏松 老年人 骨生化代谢指标 OSTA指数

[Astract]Objective :Explore effect in Group medical visits to high risk elderly crowd with Osteoporosis .

Methods:Through OSTA index computed ,were scrcened 86 with high risk eldely croud with osteoporiosis and collected basic information and score in both OSES and OKT. The left femoral neck bone mineral density was detected by dual-energy instrument .Meanwhile, biochemical marks of bone metabolism(PINP、PTH,25-OHVitD3、β-CTX)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 the serum BUN、Cr、Ca2+、P3+were detected by biochemical analyzer . Group medical visits include:health education、condition monitoring、group work and prescription. Two group conduct above items assessment again after one year. Result : Blood calcium、phosphorus and LFN BMD ha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fter intervention in two groups(P>0.05). After intervention 25-OH VitD3、Score in OKT and OSES in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matched group and before intervention intra-group(P

[Key words]: Group Visits Osteoporosis Aged biochemical of bone metabolism marks

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以骨密度低下与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防治骨质疏松的关键是早期发现高危人群,给予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降低骨折发生率[1]。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ment tool for Asians, OSTA)是国内用于OP危险性筛查应用最为普遍的工具之一。由于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的病理生理以及治疗目的、知识的认识不足,造成不依从治疗的情况非常普遍。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起将群组管理模式运用于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有国内研究表明,群组看病管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具有积极作用[2-4]。本研究为探讨社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干预的有效管理模式提供依据,研究日期从2015.8 -2016.7止。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于本社区11216名65岁以上的老年人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将打浦桥街道所辖的17个居委,按东、西、南、北进行分层,随后从各层中分别抽取3个居委,共12个居委,在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在12个居委会中抽取3106名65岁以上老年人,安排体检工作,最终有2912人参加健康体检。受检率为93.75%,通过OSTA计算。共筛查出236名骨质疏松高危的老年人群,对上述人群进行骨密度、骨生化、转换指标检测并用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5]和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6]进行基线调查,随后用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86人,分为干预组(n=43名)和对照组(n=43名),在干预12个月后,对二组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及上述相关指标的检查、分析评价。

入组标准:

1.居住在本社区年龄65岁以上,OSTA指数

2.否认心、肝、脑等脏器严重慢性疾病,精神正常,生活自理,能配合体检工作。

3.近6个月接受骨质疏松的治疗,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继发性OP患者,已经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者,近6个月内新发的骨折。

1.2 研究方法:

1.2.1 本研究有家庭医生团队负责对上述86名骨质疏松高危人群进行体检,体检内容包括体格检查,(测身高,体重等),血生化指标检查: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钙(Ca2+)、磷(P3+)及骨生化、代谢指标[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VitD3)、甲状旁腺激素(PTH)、I型原胶原分子的N-端前肽(PINP),β- I型胶原C端肽(β-CTX)]。采集每例受检者EDTA抗凝血样5-7ml,应用脲酶法检测BUN及酶法检测Cr,使用比色法检测血Ca2+及速率法检测血P3+。上述指标使用日立7180生化分析仪检测,应用电光学发光法检测25-(OH)VitD3、PTH、PINP及β-CTX。使用Roche.e41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所有试剂购于上海罗氏生化试剂有限公司。内生肌酐清除率(Ccr)采用年龄、体重及血肌酐浓度进行计算[7]。

1.2.2 同时安排上述每例受检者进行骨密度(BMD)测定,为美国G.E公司的DPX.BR.ave型DXA,测量腰椎、股骨颈2个部位骨密度,选择左股骨颈骨密度(LFN BMD)作为本次研究数据,根据WHO推荐的诊断标准:T值小于等于-2.5为骨质疏松。

1.2.3 采用2011年出版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推荐的计算方法,OSTA指数

1.2.4 骨质疏松自我效能量表(OSES Osteoporosis self C Efficacy scale)是一个多维度多级评价的调查表,由二个分量表组成,即锻炼自我效能量表和食钙自我效能量表,其中锻炼自我效能量表由9项条目构成,食钙自我效能量表由10项条目组成,计分方法采用5分制法,各项分数的累积即为总分,分数越高表示自我效能越高。骨质疏松知识问卷(Osteoporos’s knowledge Tests OkT),由3部分组成,OP危险因素(1-11题),运动知识(12-18题)和钙知识(19-26题).其中OP危险因素可以和运动知识组合为运动知识分量表,计分:答对为1分,答错位0分,问卷总分范围0-26分。

1.2.5 干预措施:将43名干预组骨质疏松高危老年人分为2组,建立对应的2个服务团队。每个团队由一位家庭医生、助理、1位全科护士及康复师负责一组病人进行群组干预规范管理。时间频率为每月1次,在社区以“小组围坐式”实施群组干预看病。每次干预活动约持续90min,包括群组健康教育及个体化的技能指导,病情监测,小组活动及处方开药4个模块的内容。干预药物为阿仑膦酸钠(福善美,默沙东 70mg/次 qw 口服)加碳酸钙D3片(每片含钙 0.5g与维生素D3 5ug BID 口服)。

群M健康教育采用医生、助理相配合的集体学习讨论(头脑风暴法)。提供病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鼓励通过创造性的言论提供更好的建议,教会成员自我管理的一般技能,对照组的老年人接受常规骨质疏松的管理(发放宣传资料及日常饮食)。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for window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组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_(_差)±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

2.结果

2.1 二组干预前基本资料 干预组43例,女34例,男9例,对照组43例,女33例,男10例,二组之间性别构成比经统计学检验无差异(χ2=0.07,P>0.05)。二组在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BUN、Cr、Ccr、OSTA指数、OkT、OSES、骨生化及转换指标,LFN BMD均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OSES、OkT的变化 干预组干预前、后的运动知识,钙知识、锻炼及食钙自我效能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且干预后二组在上述4个方面亦存在统计学差异。见表2。

2.3 二组骨生化、转换相关指标变化 干预组干预前后除血Ca2+、P3+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LFN BMD、PINP、β-CTX、PTH、25-OHVitD3均有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组在干预后除LFN BMD、血Ca2+、P3+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骨生化,转换指标在干预后二组有统计学差异,见表3.

3. 讨论

OP是一种全身性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被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疾病。据调查,中国>60岁人群的OP总患病率为22.6%,男性为15%,女性为28.6%,并有逐年增高的趋势[8],骨质疏松虽然作为老年常见的慢性病,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尚未纳入社区慢性病管理项目之中。

群组看病将自我管理支持和看病结合在一起,一次性满足慢性病患者的多层次的需求,过程中利用同伴的支持和激励,从而在积极的患者和准备好的团队之间建立一种有效的互动,其也被认为是未来家庭医学模型的一个之一。作为一种全新的实践模式,其设计可因实施的人群,特定的团队和组织,不同的医疗服务系统特定而异,形式灵活[9]。根据国内外的原有经验,群组看病模式是一全新的慢性非传染性慢性病的管理模式,时至今日已经取得很好成效[4,9]。群组看病模式在国外一些慢性病管理中(如:糖尿病、心衰、COPD、高血压)开展实施。

本研究中通过对骨质疏松高危老年人进行群组干预管理,干预后干预组在运动知识,钙知识,以及锻炼自我效能,食钙自我效能四个方面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t=12.48、10.84、10.31、13.81,P

新一代骨代谢生化指标由于具有及时敏感,特异性等优点,可以早期反映骨的转换水平,预测骨折发生的风险性,监测药物疗效,已经应用于临床,但是目前仍不能作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10]。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推荐首选PINP和β-CTX这二个骨转换生化标志物[11]。群组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在PINP、β-CTX、25-OHVitD3、PTH均存在差异(P0.05),但干预组组内分析显示与干预前有统计学差异(P

本研究中同时补充基础活性维生素D3及钙剂后,干预后干预组的25-OHVitD3水平较前升高,而PTH水平下降,在以往的研究中提示25-OHVitD3与骨密度呈一定的相关性 [16-17]。2011年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中指出,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对骨骼健康,保持肌力,改善身体稳定性,降低骨折风险有益。

本研究中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25-OHVitD3平均水平为15±4.36ng/mL,与国内上海等地区关于25-OHVitD3的流行病学调查一致,提示老年骨质疏松高危人群中25-OHVitD3水平下降[18]。故在今后防治工作中应该补充及监测25-OHVitD3 的水平。

目前关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基础研究,三级医疗体制中如何诊断骨质疏松症,治疗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症、骨折等方面,缺乏社区层面管理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标准,通过本研究结果发现群组干预管理治疗社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是一种有效方式,它可以提高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补充钙知识、运动以及锻炼的自我效能,同时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药物(阿仑膦酸钠)加上基础治疗(活性维生素D3+钙片),可以改善骨生化代谢指标的变化。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医生不仅要控制患者的病情,更重要的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群组干预管理对患者从社会、心理、生理、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各方面实施综合性干预管理。

参考文献:

[1]楼慧玲. 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估工具在骨质疏松症筛查中的作用[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9 (4): 155-160.

[2]朱兰.群组干预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影响评价[J].中国卫生资源, 2014,7(2):131-134.

[3]余峰.团队管理群组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的效果评估[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9,21(5):230-233.

[4]王晓莉.群组看病模式在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3,5(8):8-11[0].

[5]胡蓉芳.“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汉化版的测试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11):696-698.

[6]陈玉平. 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测定[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11(3):339-341.

[7]陈文彬,潘祥林,康熙雄,等.诊断学(第7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51.

[8]宋轶萱.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J].医学综述,2008,14(3):400-402.

[9]李丽平.组看病模式:慢性病管理领域的创新[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6):750-753.

[10]肖恩.骨质疏松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3):212-216.

[11][0]陶天遵.原发性骨质疏症的治疗与预防[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5,8(5):377-384.

[12]李玉洁.2014年骨质疏松领域进展回顾―美国骨矿研究学会(ASBMR)年会精粹(2014,休斯顿)[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21(4):379-394.

[13]张萌萌.中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20(11):1263-1272.

[14]孟迅吾.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7):504-506.

[15]李毅中.骨转换标注物监测双膦酸钠盐治疗反应[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20(10):1175-1215.

[16]杜伟.[0]骨代谢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1,8(12):3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