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如何预防范例6篇

骨质疏松如何预防

骨质疏松如何预防范文1

关键词:老年人 骨质疏松症 预防保健

中图分类号:R5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c)-0225-01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又称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是生物衰老在骨骼方面的一种特殊性表现,属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着年龄不断增长,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减少,骨质变薄,骨量丢失,骨小梁数目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代谢障碍的退行性疾病[1]。骨质疏松症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多数病人在严重的骨痛后才会发现自己患了骨质疏松症,其中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有专家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将上升3~5倍,成为当今五大老年病中最凶猛的杀手之一[2]。因此,本文通过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如何从饮食、运动、药物等多方面加以保健进行指导,旨在减少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后骨折的发病率,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

1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1.1 休息

老年人要养成有规律的习惯,保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休息时间,情绪放松,精神愉快,避免精神紧张与喜怒无常。并且还要创造良好的休息与睡眠环境,避免在潮湿、阴暗、不见阳光的室内久居。

1.2 饮食

1.2.1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无节制的烟酒、嗜饮浓咖啡等可使骨量丢失和影响钙、磷、蛋白质和维生素D的吸收,每日咖啡因的摄入量不因超过400 mg,当超过时应增加钙的摄入量,以对抗咖啡因对钙丢失的影响[2]。因此,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一大重要措施就是要戒除吸烟、嗜酒、喝浓咖啡和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1.2.2 养成正确饮食习惯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骨量也在不断流失减少。平衡膳食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摄入比例适当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纤维素和水等[2]。此外,特别要鼓励老人多摄入含钙和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含钙高的食品有牛奶、乳制品、大豆、豆制品、芝麻酱、海带、虾米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有禽、蛋、肝、鱼肝油等[3]。

1.3 活动

1.3.1 安排合理运动

骨质疏松的发生与运动有着直接的关系,运动可以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时间,也可以减轻骨质疏松的程度[4]。适当的运动可增加和保持骨量,并可使老年人躯体和四肢肌肉和关节的应变力增强,对预防跌倒、减少骨折的发生很有好处[5]。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应当避免各种高强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活动计划。适合老年人锻炼的项目以动作缓慢柔和,能使全身得到运动,运动量容易调节掌握而又简便易学为原则,如步行、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4]。

1.3.2 保证充足光照

人体皮肤下存在的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可转变为维生素D3。经常参加户外,增加太阳照射可以有效预防维生素D缺乏,尤其是儿童和老人,由于膳食摄入维生素D较少,更应注意多增加日照,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和儿童佝偻病[6]。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老人应该每天走向户外进行日光浴,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1小时。这是一种经济方便又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天然良方。

1.4 保持适当性生活

性激素与骨代谢密切相关,可以促进骨骼生长发育,减少骨丢失,国外有学者认为:正常的性生活可增加体内性激素水平[6]。老年人保持适当的性生活,不仅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也有利于保持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愉悦和健康。

1.5 保持积极乐观心理

良好的情绪能够消除精神紧张,放松肌肉,促进饮食的消化与吸收,同时亦能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调节激素代谢,有利于骨量的保持,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是非常必要的[7]。因此,老年人应当学会自我情绪调节,保持乐观情绪和愉悦的心情,树立能够战胜疾病的信心,这一点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因素。

2 药物预防

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骨吸收和骨形成之间的平衡被打破,骨吸收量大于骨形成而引起的骨量减少的一种疾病,而骨吸收量增加是破骨细胞增加导致。破骨细胞活性增加受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影响,如降钙素、雌激素等。老年人破骨细胞增加而使骨质疏松发病率增加。目前普遍认为,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应具有增强钙吸收、调节内分泌平衡及抑制骨吸收、增强骨形成的作用,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可选用促进骨矿化的药物,如钙制剂和维生素D类药物;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如双膦盐酸、降钙素、雌激素等药物[2]。

3 中医中药预防

《医经精义》云:“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髓者精之所生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者则骨强”。由此可见骨质疏松与肾的关系十分密切。近年的科研成果表明,以补肾为主,健脾为辅的中医疗法对对骨质疏松有一定疗效,可配合使用[3]。

4 加强宣传教育

首先,应当向全社会,特别是骨质疏松症高发人群的老年人普及骨质疏松症的知识,让人们认识到及早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性,并且学会该病的预防保健的方法。其次,提高全社会对骨矿物检查的知晓率和骨矿物检查率,做到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

参考文献

[1] 胡钢.张钟爱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2003,25(8):16.

[2] 李隆慧.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治疗与康复[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29-286.

[3]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78-179.

[4] 李恩,孔德娟.骨质疏松防治生活指导[M].广东: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9-30.

[5]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16.

骨质疏松如何预防范文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明显,中老年多发退行性疾病――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已成为世界范围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健康问题。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医学上还未有安全而有效的根治方法。因此,正确认识、早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武警山西省总队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张邵军。

记者:请问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张院长: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退行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老年人患病率男性为60.72%,女性为90.47%。

记者:骨质疏松症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张院长:一是疼痛,这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二是致残,如身高变矮、驼背。三是骨折,这是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后果,常是部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骨折后骨折部位会出现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等表现。髋部骨折第一年死亡率为15%~20%,存活者50%终身残疾。

记者:怎样避免骨质疏松性骨折?

张院长:饮食和运动永远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最佳良药。如冬季可适当进行一些室内运动,多晒太阳。因为阳光中紫外线与皮肤表层接触能生成维生素D,而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适量的负重和运动,还可以刺激骨组织对摄入体内的钙及其他矿物质的利用和吸收,保持骨骼健康。

冬天,应采取食补为主、药补为辅的防治策略,保证高钙饮食,选择含钙较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海带、虾皮、紫菜、虾米、芝麻、绿豆、绿叶菜、骨头汤、带骨的小酥鱼等,富含动物蛋白、钙更好吸收的食物,而对影响钙吸收的茶等则要少饮用。

记者:常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有哪些?

张院长:骨健康的基础补充剂为钙剂和维生素D,常用于治疗的药物包括:

抑制骨吸收药物:双磷酸盐、降钙素、雌激素。

促进骨形成药物: PTH(甲状旁腺素)。

其他药物:活性维生素D、维生素K、锶盐、中药等。

活性维生素D对骨密度有益,能降低骨折危险,增加肌力和平衡能力,降低摔倒的危险,老年人更需要。

雌激素也对骨密度有益,绝经早期效果更好,但要注意和子宫的安全性监测。

降钙素可增加骨密度,能预防脊椎骨折,和非脊椎骨折,有效缓解骨痛。

双磷酸盐能增加骨密度,预防椎体骨折和非椎体骨折。

雷洛昔芬对骨密度有益,能降低脊椎骨折危险。

PTH(甲状旁腺素)能增加骨密度,预防椎体骨折和非椎体骨折。

记者: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张院长:预防骨质疏松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幼年时就要注意强壮骨骼,35岁以后就开始有意识地去预防。女性尤其应该注意,加强运动,晒太阳,吃对补钙壮骨有益处的饮食。45岁以上的女性最好每年测量一次骨密度,以了解自己的骨质情况。

事实上,最先能够判断出患者是否为骨质疏松的第一人,就是骨科大夫。所以,要求每名骨科医生不仅仅要会治疗骨折。更重要的是,去帮助患者如何才能不发生骨折。即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普及健康知识等方面,作为医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记者:哪些人需要测骨密度?

骨质疏松如何预防范文3

典型的骨质疏松症可出现腰背骨性疼痛。骨质疏松引起的腰背疼痛主要是承重性疼痛。特点是平躺休息时腰背部无明显不适。而站立或行走一段时间或负重便会疼痛。第二大表现是圆背畸形,即我们俗称的“驼背”。骨质疏松症还会导致骨折,尤其是脊椎、髋部或腕部,这是较严重的后果,不仅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还给家庭带来负担。

越来越多的医生和百姓认识到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性。但对如何防治骨质疏松存在三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 吃钙片主能预防骨质疏松

许多老百姓和医生认为,补钙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最佳途径。有的老年人把钙片当成日常保健品长期服用。事实上,中老年人对钙剂的吸收并不像有些宣传品上所说的那么好。而且还可能导致结石症。

正确的预防方法主张从食物中摄取钙。建议多摄入牛奶和各种乳制品(如乳酪、酸奶等)。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听从专业医师的指导,进行系统的正规治疗。

误区二 骨质疏松就是骨密度低

骨密度(BMD)是判断骨质疏松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不是惟一指标。骨密度正常的人也可出现骨质疏松。就好像一幢房子的坚固与房梁的建筑构造是否牢固有关,骨骼中的结构如果异常。会使骨脆弱不堪,容易折断。有的病人骨密度基本正常,但骨小梁结构变细或发生部分断裂,骨的三维结构受到破坏,骨强度受到影响。这样的骨质疏松同样会导致骨折的发生。

临床上用来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方法有多种,如测骨密度、骨矿含量(BMC)、血清雌二醇(E2)、甲状旁腺素(PTH)、碱性磷酸酶(AKP)、降钙素(CT)、骨钙素(BGP)等。

误区三 骨质疏松症不可逆转

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是进入年老期而不可避免的趋势。首先,应当分清骨质疏松症是因老年退行性变而原发的,还是继发的,如服用某些药物像激素,或有某种疾病如患有肿瘤、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等情况下,会产生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往往在停药一段时间或原发疾病基本康复的情况下可以治愈。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症则较难逆转,但经过积极治疗后可以维持或使骨密度稍有增加。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是减少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的,如钙剂、维生素D、雌激素、降钙素、双膦酸盐、中药等。以往中老年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偏好用雌激素补充疗法。目前在美国已趋于淘汰。因其剂量不容易控制,易诱发肿瘤;其他西药也因其各种副作用而不易推广。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骨质疏松上的作用引起医学界重视。中医根据“肾主骨”的理论治疗骨质疏松症,石氏伤科更是主张“脾肾同补”,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后天同治,健脾补肾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目的。经动物实验和大量临床疗效观察,能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如何预防范文4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老年人;健康教育

骨质琉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低下,骨质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二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BMD,简称骨密度)和骨质,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1]。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典型的临床表现以疼痛、脊柱退行性变、脊柱畸形和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为突出,常引起患者脊柱、四肢功能降碍、生活不能自理,最终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因此,早期预防和正确合理的健康护理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1 早期预防指导

老年人大多认为人老了“骨头硬了”就容易发生骨折,这是正常生理现象,也没有什么很好的治疗办法,就在思想上轻视此病。因此要指导老年患者加强医学知识的学习,让他们认识到骨质疏松症不仅可以预防,而且可以延缓发生甚至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更要让他们认识到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要比治疗更为重要从而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2]。同时嘱老年息者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外伤、跌倒,合理膳食,锻炼身体,定期体格检查力争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延级和阻止骨矿物质的丢失,提高和维持骨矿物质含量,延迟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2 心理护理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大部分都遭受疼痛、畸形及功能丧失。这些都深深地影响老年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质量,许多心理问题与疾病本身紧密相连,包括疼痛、焦虑、沮丧、失眠、活动受限。因此,应耐心向患者介绍骨质疏松症的保健知识,提供治疗效果较满意的病例,增强患者面对疾病意识,同时,做好亲属思想工作,尽量抽出时间精力照顾患者,使患者有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的态度正确对待疾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3 生活护理指导

3.1 室内护理指导 改善生活环境,保持环境安静,床铺平整、整沽,宜睡硬板床,床垫柔软,腰下垫一软垫,遇到天气潮湿时,关闭门窗,保持室内空气干燥。清除地面上的杂物保持老人活动空间的地面上清洁干燥。避免老人在雨天、下雪天外出。浴室地面要有防滑处理,并有足够的照明,鞋子要舒适、耐磨、防滑。不要干重体力活动,不举重物,外出跨越台阶应小心,乘坐汽车要扶稳。下蹲时腹背要挺直,防止摔伤、碰伤和病理性骨折的发生。

3.2 室外活动护理指导 阳光中紫外线有促进维生素的合成作用,而维生素可促进钙吸收,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是防止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措施。体育锻炼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顺其自然,劳逸结合,循序渐进,适可而止一般可采用简便易行、积极有效的锻炼活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快走,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健身操等,锻炼的时间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以锻炼后自己不疲劳、心脑肺功能可以耐受为原则,不可急于求成,应养成长期锻炼的习惯,以此达到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目的。专家指出,在神经系统调控下的肌肉质量(包括肌块的质量和肌力)是决定骨强度的重要因素[3]。

3.3 生活方式指导 说服老人改掉不良嗜好,应戒烟避免酗酒,少喝浓茶、咖啡和碳酸饮料等。老年人保持了多年的生活习惯,一下戒掉并非易事,要耐心细致的做好思想工作,说明其危害性。如香烟中含有尼古丁和咖啡因,可加速钙的排出,酒能干扰维生素的代谢和加速钙的排出等,说清这些不良嗜好对人的危害以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以取得老年人的合作主动改掉不良嗜好。

4 饮护理指导

4.1 钙的摄入 膳食的合理结构钙摄人不足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因此,饮食中充足的钙摄入对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症是非常有效的。乳制品、小鱼、肉、豆类以及蔬菜等含有丰富的钙质,但并非所有的食物中钙质都可同样地被完全吸收,食物种类不同,吸收率也不同。据有关报道:乳制品吸收率50%,小鱼钙吸收率为30%,蔬菜为20%,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吸收率比其他食品都高。笔者测定了有不同喝牛奶习惯的人骨密度,分为每日喝牛奶、每周喝牛奶、完全不喝牛奶。结果显示,完全不喝牛奶的人骨密度较低,每日喝牛奶的人骨密度较高。老年人钙平均维持量为10 mg/kg,通常补钙量为1000~1500 mg/日,饮食合理且菜肴荤素结合好的老人比偏食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降低。因此,老年人要坚持喝牛奶,多食豆制品、蔬菜、水果、鱼、虾等。

4.2 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有利于钙的吸收,缺乏时将影响钙在胃肠的吸收和利用。维生素D缺乏时还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加钙的吸收,从而引起或加重骨质疏松维生素含较高的食物有鱼肝油、动物内脏等人体内维生素主要来源于日光照射,故要保证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有一定时间接触日光。老年人若缺乏日照以及摄人和吸收障碍致维生素缺乏,应补充400~800IU/d。维生素D能增加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可降低跌倒的危险,进而降低骨折风险维生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并应注意个体差异和安全性,定期检测血钙和尿,酌情调整剂量。

5 药物指导

目前,治疗药物有维生素D及活性代谢物,钙制剂、雌激素、降钙素等[4]。对需要用药物治疗的老年患者,应向患者讲解药物的剂量、用法,及注意事项和副作用,合理用药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并减少不良反应,达到治疗目的。

总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发生“疏松”改变并可伴有骨折的一种疾病[5]。由干生活和医疗条件的提高,长寿老人数量迅速的增加,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也随之增加,因此应做好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护理

参 考 文 献

[1] 张燕晴.健康教育应成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策略.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18(2):18.

[2] 钟杰琴,戴惠芳.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护理体会.湖南中医杂志,2004,20(5):44.

[3] 周士枋.骨质疏松症的康复治.实用老年医学,2000,14(3):151.

骨质疏松如何预防范文5

老年性骨折祸首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最严重的是导致骨折。老年人骨质疏松使骨质脆弱,加上肌群退变,无需多大的外力,如平地滑倒,由床上跌下或下肢突然扭转,甚至无明显外伤的情况下就可能发生骨折。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主要发生在四个部位:脊柱、腕骨、踝骨和髋骨。许多患者因此致残,50%的患者需全天候生活护理,20%的患者需常年照顾。此外,尚有15%~20%的患者会因各种并发症,如静脉栓塞、感染等死亡。存活者中,因残疾致使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除了躯体方面的痛苦外,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还同时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由于生活不能自理,不能独立自由行动,引起焦虑、抑郁和自尊心的丧失,使患者的情绪和社交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少人从此变得郁郁寡欢。美国一项对45~69岁妇女的研究证实,绝经后的骨质疏松患者多存在以上各方面的情况。患者面对不能走动、将来可能发生骨折和疼痛,以及髋部骨折,可能出现危害较大的并发症,如衰弱、丧失独立性和死亡等,其恐惧心理大大加剧。

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份报告,每年大约有170万人发生髋部骨折,到2050年可能增加到630万,其中75%的病例会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北京1988-1992年髋关节发病率女性增加了34%,男性33%。美国的统计结果表明,美国每年约发生51万例心脏病,23万例卒中,18万例乳腺癌,150万例骨质疏松性骨折。由此可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最高,心血管病和骨质疏松已成为绝经后妇女的主要疾病和死亡原因。

关节置换是高龄骨折患者最积极的治疗方法

老年性骨折过去一般都是采取牵引或打钉子固定的治疗方法。由于老年人代谢功能差,愈合的可能性很小。尤其是一些高龄老人,家人害怕老人承受不了手术的打击,往往采取在家卧床静养的方法,不仅护理量极大,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由于长期卧床,极易发生肺炎、褥疮、感染等并发症。

据统计,对90岁以上高龄骨折患者采取保守治疗且长期卧床者,一年内病死率高达50%。因此,老年性骨折治疗的重点不在于骨折如何复位固定,而在于如何能使骨折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站立起来活动,这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于高龄骨折患者的治疗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任何不必要的时间延误都有可能错失手术良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国内已开展40余年,目前发展非常迅速。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假体材料在医学领域里的应用,极大推动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全面发展,是目前技术最为成熟、手术效果最好的人工关节置换术,也是让骨折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站立起来活动的最积极的治疗方法。

临床上,许多高龄骨折患者往往都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有些患者同时并存3种甚至5种以上疾病,增加了高龄患者关节置换手术的风险。但随着现代麻醉技术的发展和医生技术的日益成熟,年龄已经不是关节置换术的。60岁以上的老年性骨折患者,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均可采取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高龄老人骨折是否进行关节置换手术,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首先是病人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术前要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第二是家人能否接受现代医学治疗理念,是否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第三是医生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手术技巧,尽量缩短术前准备时间、缩短术中操作时间、缩短术后卧床时间。

预防老年性骨折要从预防骨质疏松着手

骨质疏松所造成的骨折,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伤残的主要致残原因之一。骨折的直接后果就是影响了中老年人正常生活,并且会由此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家庭问题。美国有统计资料显示,因骨折半年内并发各种急慢性病的死亡率高达10%~20%。因此预防老年性骨折必须从预防骨质疏松着手。

许多人认为预防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事,这是一种片面看法。实际上骨质疏松的危险在儿童时期就已存在了,因此,预防骨质疏松应从儿童抓起,从四个方面着手。

从儿童期开始,争取要有一个最好的骨峰值。饮食是我们获得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的重要和便捷途径。根据我国膳食钙偏低的情况,通过增加膳食中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是目前一个较为可行的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法。建议每天喝一袋牛奶,进食豆类蛋白2两,碳水化合物6~8两,蔬菜水果1斤,并通过经常的户外活动和晒太阳,让皮肤帮助我们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研究表明,有长期吸烟,过量饮酒,少动多坐及低钙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容易在老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症。所以要不抽烟,少喝酒,不喝浓茶,不食用过多的高蛋白食品。女性在绝经后有一个骨密度快速下降的时期,要注意补充雌激素。

骨质疏松如何预防范文6

国际骨质疏松症联盟(IOF)根据多年流行病学调查预测,全球髋部骨折的年发病率将由1990年的166万例增至2050年的626万例,其中300万例将主要发生在中国和印度。

今年10月20日是第14个世界骨质疏松日,全球专家达成共识将主题定为“Three Steps to Unbreakable Bones - Vitamin D, Calcium and Exercise”,我国将其译为“关爱你的骨骼,早期预防三步走,运动、维生素D及钙剂”。那么,这三个元素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起到哪些关键性的作用?记者特邀请内分泌科、骨科、营养科的几位专家从多角度进行解读。

运动:减少“骨量银行”支出

对于今年的主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骨科康南教授认为,虽然在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防中,三个元素是相辅相成的,但应该强调运动的重要地位,即人们常说的生命在于运动。

有研究证实,运动后骨形成的生化标志物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增高,而反映破骨细胞活性和骨吸收状态的血清酸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性磷酸酶则明显降低,这表明运动能改善骨骼的新陈代谢活性,对骨骼形成的促进作用大于对骨骼吸收的促进作用。

“运动在增加骨质的同时,也增加了人体对钙的需求量,反之,如果人体长期不运动,骨质对钙的需求量就会减少,大量的骨钙会游离到血液中,并随尿液排出体外,从而降低了骨密度。正常年轻人在6周卧床之后,尿液中钙的排泄量能增多到正常人的2倍。”在谈到运动的重要作用时,康南教授说,“在骨科有大量的骨折患者,其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较为常见,对于这些需要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我们特别强调运动处方的制定。据统计,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绝对卧床1周的骨流失量相当于其全身骨量的1%,也就是其正常情况下1年的骨流失量,这是个很值得引起人们警惕的数字。因此,应该强调运动对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减少骨流失,改善心肺功能、胃肠道功能及其他各器官功能的积极影响。对于已经发生骨折的患者,要注意局部运动处方的制定,以锻炼健侧器官、系统的功能,促进恢复。”

康南指出,即使对于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玻璃人”,甚至已经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仍然要强调运动的重要性,医生要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他强调:“如果将人体的骨密度比作一个‘骨量银行’,尽早投资固然重要,但开源也要节流。今年世界骨质疏松日提出的三步预防措施,其实根本上来说就是围绕如何提高峰值骨量、减少骨流失展开的。”

维生素D:维持人体骨骼的“阳光基金”

人体维生素D的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已经成为共识。第3次美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显示,20~49岁的成年人,无论黑人、白人还是黄种人,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骨密度呈正相关,在>50岁的成年人中,正常水平内的血清维生素D与骨密度仍呈正相关曲线,这就说明保持正常水平的维生素D是维持人体骨密度的前提。

总医院老年内泌科主任李春霖教授在谈及低维生素D状态及危害时表示,国内外众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即使是在“正常人群”,维生素D缺乏也相当常见。多数学者认为,血清中维生素D的正常水平为75~100 nmol/L,50~75 nmol/L为减少,<50 nmol/L为维生素D缺乏。有临床研究发现,部分患者虽然维生素D在正常水平,但已经出现骨量减少或佝偻的状态,因此,维生素D的最佳水平应该为100~150 nmol/L。

李春霖教授同时强调,维生素D 对维持骨骼健康非常重要。“虽然有关维生素D与骨折风险的各项荟萃分析中,并没有得出明确的维生素D可以降低椎体和(或)非椎体骨折风险率的结果,但其对预防老年人骨量丢失、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及维持神经肌肉功能等方面具有肯定的作用。研究证实,在减少围绝经期女性骨量丢失方面,每天补充500 mg元素钙+维生素D 200 IU,15~30个月后,治疗组骨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其中,活性维生素D在预防骨量丢失及骨质疏松相关性骨折方面比普通维生素D更具优越性。”

目前,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预防缺乏或维持正常状态的维生素D补充剂量为0~11岁儿童400 IU/日,11~50岁成年人及孕早期妇女200 IU/日,最大剂量≤800 IU/日;>50岁成年人,孕中、晚期及哺乳期的妇女为400 IU/日,最大剂量≤800 IU/日。

国外推荐各人群维生素D补充剂量普遍高于国内。2011年美国内分泌学会最新的《评估、预防及治疗维生素D缺乏指南》将成人维生素D推荐量提高至600 IU/日,而>70岁的人群提高至800 IU/日。

钙:膳食钙是安全有效的“投资”来源

钙剂与维生素D的适量补充作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基础措施,已经为当前国际上各学术机构所公认,超过百余项研究显示,补钙显著提高全身骨密度,使椎骨骨折的发生风险呈降低趋势,但目前我国居民的每日钙摄入量严重不足。2002年全国第四次居民膳食普查显示,城乡居民平均每天钙摄入量<400 mg,这与我国居民膳食钙参考摄入量800 mg相差甚远。

总医院保健科孟萍教授说,最近有研究认为,大剂量的钙剂补充(>2 000 mg/日)有增加肾结石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2011年6月Joshua发表的历时9.5年的CAIFOS研究结果提示,补钙能降低潜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住院率及死亡率,老年女性每日补钙1 200 mg不显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北美2010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指南认为,除含钙性肾结石的妇女外,每天总钙的摄入量达到1 500 mg时不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

对于以上补钙的争议,孟萍教授认为,合理补钙是关键,同时我们强调膳食钙是安全有效的最佳钙源。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于康教授在骨质疏松症的医学营养干预报告中,对如何利用膳食钙预防骨质疏松症时谈到,补钙的膳食来源,我们仍然坚持认为牛奶制品是最佳选择。每日500 ml牛奶,分早晚2次饮用,可以满足75%的钙摄入。在饮用时应注意不可空腹饮用,对乳糖不耐受者,可采用“少量多餐“的原则。对于喝牛奶会造成钙流失的说法,于教授解释:“只有每天饮用>750 ml的牛奶,人体蛋白质高度增加的状态下,才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居民日常膳食钙摄入严重不足(人均22 ml)的国家而言,在还没有享受到牛奶带给人体的益处时,就过度地强调其坏处,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其他膳食钙的来源还有豆腐、鸡蛋、鱼类等,于康教授特别强调,同量豆浆的含钙量是牛奶的1/10,对于人们常用的骨头汤补钙法,大量研究证明,其基本不具有补钙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