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定义范例6篇

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定义

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定义范文1

关键词:髋部再发骨折 视力障碍 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已成为骨科临床中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其致死、致残率较高[1-2]。与此同时,髋部骨折术后髋部再次发生骨折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例沧州地区骨质疏松性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老年髋部再发骨折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伴有内科疾病、术后康复锻炼及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从而为老年髋部再发骨折的预防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创伤骨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沧州地区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共200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130例;年龄60~96岁,平均年龄(74.22±8.53)岁。髋部再发骨折患者16例为观察组,未再发髋部骨折患者184例为对照组。初始骨折类型中,股骨颈骨折83例,行半髋或全髋人工关节置换;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7例,行股骨PFNA或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所有患者进行为期术后2年的系统随访,以同侧或对侧再发髋部骨折为结局终点事件。本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非外伤或轻微外伤引起髋部骨折患者(年龄≥60岁),诊断经X线片或CT检查证实。(2)髋部为初次且单侧髋部骨折。(3)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4)患者或家属已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1)因肿瘤或感染等因素所致病理性骨折。(2)围手术期内死亡或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3)不同意参加术后随访者。

1.3 观察指标

临床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骨折类型、术后是否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及早期指导性康复锻炼等;患者术后是否谵妄,伴有内科疾病情况如高血压、脑卒中、视力障碍(白内障,高度近视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膝骨性关节炎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应用单因素、多因素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再发骨折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髋部再发骨折率为8.00%。两组脑卒中、视力障碍、糖尿病、术后缺乏康复功能锻炼及未进行骨质疏松治疗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术后谵妄、高血压、冠心病、膝骨性关节炎等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再发骨折组与未再发骨折组相关因素比较

2.2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再发骨折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脑卒中、视力障碍、糖尿病、术后缺乏康复锻炼和未进行骨质疏松治疗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再发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再发骨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加速,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4],但髋部骨折术后髋部再发骨折的相关研究报道并不多。目前国内针对髋部骨折术后再发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较少,尤其是农村地区。目前公认骨质疏松是再发骨折的强预测因素[5]。而针对老年骨质疏松的患者,其最终的治疗目的是避免发生或再次发生骨折。因此明确再发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早期筛查再发骨折的高危人群,制定相应有效干预措施,降低患者再发骨折的风险。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沧州地区就诊我院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结果显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随访2年内髋部再发骨折的发生率为8.00%。有学者研究报道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髋部再发骨折的发生率在4.4%~15.1%[3],亦有学者报道髋部再发骨折率在5.7%~8.4%[4-5]。本地区髋部再发骨折发病率与上述相关报道基本一致。有研究显示合并内科等疾病是再发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尤其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眼科视力损害[6]。在本研究中,结果统计分析脑卒中、视力障碍、糖尿病等疾病在两组间差异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是老年髋部再发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而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等在两组间差异未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内学者安雪军等[7]发现,糖尿病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髋部再发骨折无相关性,但本研究显示糖尿病是髋部再发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这可能是因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并发症,与视神经病变,视力减弱,行动不便,易发生意外有关。研究发现,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发骨折的类型与初发髋部骨折类型基本相似,尤其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类型中。相关研究发现,这与患者本身内在因素有关,长股骨颈(>5.4 cm)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短股骨颈更易发生于股骨粗隆间骨折[8]。本研究分析认为这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多数行内固定治疗,卧床时间长,粗隆部骨量较股骨颈部骨量丢失严重相关。一旦轻微外力或跌倒,容易引起粗隆间再发骨折,发生率较高。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早期行髋关节置换,能够尽早下地活动,降低了因卧床引起的骨量进一步丢失。

本课题研究中注意到伴有脑卒中的老年患者往往认知能力下降,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行走平衡能力障碍,行走不稳,容易发生跌倒,增加髋部骨折的风险。本文诊治患者多为沧州地区农村老年患者,卫生医疗条件较发达地区差。在农村,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往往缺乏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同时此类患者往往伴有1种或多种基础疾病,行动协调能力欠佳,容易发生跌倒等意外导致再发髋部骨折。术后指导患者合理的护理康复锻炼,随访宣教,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9-10]。本研究中发现,术后予以适当的有针对性的康复锻炼指导,患者髋部再发骨折发生率会降低。另外,本研究发现骨折术后患者在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后较未抗骨质疏松治疗患者发生比例降低,说明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后患者骨量丢失减少能够降低髋部再发骨折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临床中不仅仅关注髋部骨折本身,更应全方面关注患者,积极抗骨质疏松和基础疾病治疗,给患者及家庭个性化指导性建议,改善生活方式,预防骨折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培训,许庭珉.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围术期处理策略[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20,9(6):401-403.

[2]唐佩福.老年髋部骨折的诊治现状与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0,22(3):197-199.

[3]来红,徐灿达,汤样华.老年股骨近端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对侧骨折的原因分析[J].浙江医学,2020,42(18):1965-1967,1972.

[4]陈晓斌,张建政,赵建文,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30天内死亡风险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39(7):813-816.

[5]吴迎春,刘丽丽,杨群.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20,33(5):75-79.

[6]中华护理学会骨科护理专业委员会,陈亚萍,佟冰渡,等.老年髋部骨折综合管理与二次骨折预防的专家共识[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0,22(6):461-469.

[7]安雪军,徐宝山,王小健,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对侧髋部骨折发生因素的Meta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0,22(1):60-66.

[8]吴晓天,潘福根,付文芹,等.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7(2):149-154.

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定义范文2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骨质疏松骨密度稳定性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病例纳入标准:年龄>60岁;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患者,帕金森病摔伤患者,粗隆下骨折病例亦不作为纳入对象。本组入选病例112例,其中男35例,女77例,年龄60~85岁(平均69岁);股骨颈骨折82例,粗隆间骨折30例。股骨颈骨折按Garden分型,Ⅰ型5例,Ⅱ 9例,Ⅲ 28例,Ⅳ40例;粗隆间骨折按Evan分型,Ⅰ型2例,Ⅱ7例,Ⅲ型13例,Ⅳ型8例。所有患者X线片上均可见髋部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表现,部分患者健侧髋部经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测量值0.49~0.912g/cm2。根据术前所摄X线片,Singh分级1~3级者选用骨水泥型股骨头假体全髋关节置换,其余选用生物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选用生物型股骨头假体全髋关节置换者归纳为A组,共74例;选用骨水泥型股骨头假体全髋关节置换者归纳为B组,共38例。

1.2治疗方法(1)术前准备:患者在受伤后2~48h入院,入院后即予以患肢皮肤牵引处理;详细了解患者发病经过及基础疾病情况;作X线胸片、心电图及常规实验室项目检查。12例患者同时伴有桡骨远端骨折、尺骨鹰嘴骨折或者腰椎压缩性骨折;大部分患者伴有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经专科会诊对症治疗后控制平稳,于入院后3~7d接受手术治疗。术前均经麻醉科会诊,采用美国麻醉协会ASA分级,Ⅰ~Ⅲ级手术。同时,与患者沟通病情,术前模版测量并选择假体,并指导患者做患肢踝关节背伸锻炼,检测股四头肌肌张力。(2)手术方式: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麻醉监护,全麻患者还须监护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吸入氧、氧分压等。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采用后外侧切口。手术均由同一高年资医师主刀。股骨颈骨折患者行截骨时,保持截骨面应在小粗隆上方2cm左右,尽量多保留股骨颈。股骨粗隆间骨折,先用张力带将股骨小粗隆及大粗隆复位固定,以保证后内侧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假体插入股骨头柄时保持15°~20°的前倾角。安装生物型股骨侧假体时,选择合适大小的柄,做到股骨近端的匹配,尽量保持远端柄的充填;安装骨水泥假体时,先处理股骨髓腔,选择合适的股骨柄并调和骨水泥,插入股骨柄时同样注意前倾角的保持。粗隆间骨折如果有骨缺损,则用骨水泥充填重塑,保持后内侧的连续与股骨矩部分的完整,骨水泥有可能会溢出,溢出要及时清除。同时,术中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控。(3)术后康复治疗:术后使用抗生素5~7d,创口放置引流管(术后24h引流量<50ml即予拔除)。术后指导患者股四头肌功能锻炼,骨水泥固定者术后3d可改半卧位,7d后指导做屈髋功能锻炼及双拐辅助行走,3周后改用单拐,鼓励患者使用单拐以防止突然绊倒引起假体周围骨折;生物型假体固定者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时间可相应延长,3周后指导双拐及单拐辅助行走。术后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如磷酸盐类、钙剂、维生素D类及中药治疗。

2结果

1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半年至5年(平均2年半),随访内容主要了解髋关节功能与疼痛,并作髋关节的影像学检查,部分患者进行骨密度检测。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总分100分,91~100分为优,80~90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A组,1例在术后第7个月因脑梗塞死亡,以及后来失访5例,实际统计疗效68例,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平均为86分;B组,后来失访2例,实际统计疗效36例,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91分。两组疗效比较,A组略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A组所有随访病例的最后一次髋关节X线摄片显示,人工股骨头柄的位置无移动,1例患者的股骨头柄假体在正位X线片上Ⅰ区见到约有1mm宽的透亮带,但无疼痛等临床表现。

3讨论

3.1老年患者股骨颈、粗隆间骨折的特点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和多个脏器的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股骨颈骨折常有分离移位,粗隆间骨折多有碎骨片。股骨颈骨折及粗隆间骨折可采用关节置换或者切复内固定治疗,但由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粗隆骨折常继发于骨质疏松症,因此要达到稳定的内固定状态可能性很小,临床上内固定失败导致二次手术的报道不少,且内固定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疗效,所以,诸多学者对骨质疏松引起的股骨颈、粗隆间骨折提倡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可以早期下床活动,缩短疗程,提高生活质量。但关节置换是否采用骨水泥固定颇有争议,因为骨质疏松更容易发生“骨水泥危象”,即使骨水泥固定技术已有提高的今天,术中骨水泥单体游离导致猝死的报道仍有可见。

3.2骨密度与髋关节置换后的即刻稳定性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l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髂系统疾病。髋部是骨质疏松最早发生,亦是骨折好发部位之一。骨密度(BMD)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监测自然病程以及评价药物干预疗效的最佳定量指标,骨密度反映大约70%的骨强度。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骨密度检查方法,其测定值多作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基于DXA测定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不足1个标准差属正常、降低1~2.5个标准差为骨量低下(骨量减少)、降低≥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时为严重骨质疏松,可以将骨密度测定值转换为T值,即T-Score(T值)表示,T值≥-1.0为正常,-2.5<T值<-1.0为骨量减少,T值≤-2.5为骨质疏松。骨密度与骨强度呈正相关。Engh[2,3]指出,生物型髋关节置换后假移在28μm内可以满足即刻稳定性要求,通过骨长入从而达到二次稳定。髋关节置换假体的选择应主要参考股骨假体的髓腔形态。

3.3术中操作要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应尽量保持股骨矩的高度和完整性,以确保人工股骨假体头柄的稳定性。生物型假体置换在术前必须精确测量和选择。股骨近端需要紧密的匹配,对伴有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例,必须对股骨大粗隆和小粗隆进行重建,必要时行骨水泥充填。股骨头柄假体侧开口时尽量向大粗隆侧外移,一方面可确保股骨距皮质骨的厚度,另一方面假体全段在股骨粗隆和股骨干之间能够紧密匹配,而非上松下紧或上紧下松,以防止假体下沉和松动。髋臼锉研磨时,需保留一定的厚度和骨量,必要时需要行外上方负重区的植骨,不能以螺钉作为髋臼稳定的依赖,因为螺钉只能提供髋臼假体的瞬时稳定,没有足够的匹配界面,髋臼假体松动只是个时间问题。

3.4效果评定本资料显示,生物型假体组患者术后随访优良率达89.6%,X线片上无明显骨吸收,表明临床效果满意。但是,由于两组病例随访时间较短(平均30个月),且患者术后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这些可能影响疗效的评定。随访中,骨密度测定由于受患者的经济条件限制未能普遍开展(部分患者的骨密度值显示术后较术前有增加,但病例较少,故未作统计分析),仅根据末次随访X线片上表现来判定无骨质吸收,也缺乏量化标准。这些,有待以后扩大样本并作进一步设计研究。

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定义范文3

[关键词]肝肾不足;骨质疏松症;补肾健骨胶囊;疗效

在临床上,骨质疏松症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骨病,其病理表现主要是单位体积内的骨组织量显著减少,其原因多为骨质吸收显著增多,导致患者出现骨骼疼痛、易骨折等现象。在临床上,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由于其自身的血钙过低、血磷过高,所以会导致骨质吸收显著增多,使其成为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1]。本研究选取80例肝肾不足型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旨在观察补肾健骨胶囊的疗效,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研究结果,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2年7月~2015年6月,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肝肾不足型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依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为49~72岁,平均年龄为(57.2+5.3)岁,病程为9个月~8年,平均病程为(3.2+1.3)年;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为52~75岁,平均年龄为(57.5+5.5)岁,病程为7个月~9年,平均病程为(3.5+1.5)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及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比性强。

1.2肝肾不足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标准[2]

1.2.1中医标准

伴有明显的腰脊疼痛、胫软膝酸症状,且其肢节痿弱,导致步履艰难;可伴有目眩症状,且其舌质偏红,而其脉沉弦。

1.2.2西医标准

(1)腰脊部疼痛、浑身乏力,可伴有骨折情况。(2)脊椎存在明显的后突畸形表现。(3)X线检查可见骨质普遍稀疏,并且其脊柱存在异常改变;且其椎体伴有明显的鱼尾样双凹形,并且其椎间隙显著增宽。(4)检测骨密度可见明显的阳性征象。

1.3方法

对照组使用西药雷洛昔芬(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20050899)进行常规治疗,方法为:每日早晚各1次使用0.25mg的雷洛昔芬进行口服治疗;而观察组则使用补肾健骨胶囊(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Z20020056)进行治疗,每日3次,每次4粒。1个疗程为2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5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腰脊酸痛等症状显著改善或者基本消失,且对其行骨密度检查可见其骨质密度显著增加:好转: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但是对其行骨密度检查可见骨质密度不存在明显的变化;无效:治疗后,患者均未达到上述标准。

1.6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 软件,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中,雷洛昔芬属于常用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骨组织量,缓解其酸痛表现,但是见效迟缓,且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所以疗效有限[4]。

中医研究认为,骨质疏松症应该是属于“骨痿”的范畴,发病原因主要是腰脊不举,导致骨枯而髓减,进而引发骨痿,也即肾精亏损、肝血不足是其主要的发病原因,因此这一疾病的治疗原则应是滋补肝肾、强筋壮骨[5]。本研究中,观察组使用中药补肾健骨胶囊,其药物成分主要是钱乙六味地黄丸,方中,六味地黄丸的药理作用主要是滋补肝肾,益精养血;当归的药理作用主要是养血、活血,并能够有效地止痛;而淫阳藿、狗脊则能够有效地补肾壮阳,并兼具强筋骨之效。上述药物合用,有利于实现滋补肝肾、强筋壮骨的治疗目的[6]。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0%,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参考文献]

[1]杜晓丽,郑德三,吕红玲等.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初探[J].世界中医药,2014,(6):761-763.

[2]刘雷,塔拉,杨红云等.骨质疏松症中医体质与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附300例临床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0):1099-1103.

[3]王雪娇,吴琼,李咏梅等.辨证论治骨质疏松症[J].吉林中医药,2012,32(6):576-577.

[4]陈宏慈,甘爱萍,邹连珍等.中医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2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3):28-29.

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定义范文4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质破坏;脊髓神经损伤

脊椎压缩性骨折(osteopa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GF)是骨质疏松症的常见合并症,约有40%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于脊椎,多集中于胸腰段,且常合并有脊髓神经损伤[1]。采用保守治疗患者骨折复位往往并不理想,神经功能难以完全恢复,造成严重的驼背、慢性腰背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易诱发多种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心脑血管疾病、静脉血栓等[2,3]。我科自2010年1月~2013年10月应用后路减压AF系统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并脊髓神经损伤2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本组所有患者均有骨质疏松(骨密度测试T值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单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方法如下:患者全麻,腰部后伸,俯卧于可透视手术床。以病变节段为中心,做后正中纵行切口,切口长度通常以显露4~5个棘突和椎板为宜。行椎板剥离后即可用干纱布填塞止血。两侧椎板显露后,用自动拉钩向两侧拉开骶棘肌,显露拟减压节段及其上下方的棘突、椎板。将棘突、椎板和关节突关节表面残存肌纤维等切除干净。观察组行后路减压AF系统内固定术:在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的基础上,按照人字崎定位法行AF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在C臂机透视下确定复位效果,恢复椎体至正常高度,最后将切除的棘突、椎板行后外侧(小关节、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冲洗伤口,放置负压引流管,然后逐层缝合,关闭伤口。术后2~3d拔除引流管,术后2w拆线,术后3w佩戴腰围下床活动。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6~12个月,并于术后行常规X线、CT或MRI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以下指标:①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伤椎前缘、后缘高度(%);②两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Frankel分级);③两组的手术疗效。评判标准[4]:根据影像学表现、神经功能及临床症状将手术治疗效果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优:临床症状消失,无后凸畸形,椎体高度、椎管容积高度恢复;良:临床症状无或较轻,Cobb′s角10°,椎体压缩及椎管侵占超过1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手术优良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а=0.05。

2 结果

2.1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及后缘高度比较 术前两组的伤椎前缘及后缘高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伤椎前缘及后缘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见表1。

2.2两组手术效果比较 对照组手术优良率为21例(84.0%),实验组为14例(56.0%),组间比较实验组手术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改变为骨小梁疏松,间隙增宽,造成骨脆性增加、强度减弱,出现局部碎裂继而产生椎体骨折的危险性增加[5]。本组病例中有46例患者均在弯腰拾物、或受到较小外力时发生腰椎骨折。4例患者甚至在没有任何诱因的情况下发生骨折破坏。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通过常会引起较严重的腰背痛与脊髓神经损伤。采取保守治疗或单纯后路减压难以使骨折复位,无法纠正脊髓神经受压及脊柱后凸畸形,长期则会造成椎管狭窄,致使神经功能难以恢复,导致慢性腰背痛,且采取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引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6]。随着脊柱内固定技术、麻醉水平的进步,应用手术处理合并神经压迫的骨质疏松椎骨骨折报告逐年增多,但在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中还存在争议。椎体成形术并不能有效增大椎管容积,且由于在临床应用时容易发生骨水泥外渗,压迫、刺激脊髓神经,故不适用于本组患者[7]。

研究发现椎弓根是椎体中最稳固的部分,这为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应用AF系统提供了生物力学理论基础[8]。AF系统兼具解剖复位所需的坚固性与三维空间多种矫正力的灵活性,在行椎板切除减压后通过AF系统内固定有效恢复了伤椎高度,使后纵韧带紧张,促使突入椎管的骨块复位,以缓解对脊髓神经的压迫症状,同时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避免椎体滑脱,重建脊柱稳定[9,10]。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两组的伤椎前缘及后缘高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伤椎前缘及后缘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手术优良率为21例(84.0%),实验组为14例(56%),组间比较实验组手术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由于患者椎体骨质疏松,且在AF系统中存在应力集中,容易发生松动、滑脱及断钉等现象,为此我们在术中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防范:①在手术治疗的同时通过药物、饮食、紫外线照射等补充钙质,提高骨密度,增加AF钉的稳固性;②术中选用稍粗稍长的螺钉,并增大与矢状面的进钉角度,以利于加固;③AF钉两侧同时纵向撑开操作,并行后外侧植骨融合,以减少AF钉所受应力。本组研究中未见有断钉或松动现象。

综上所述,后路减压AF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并脊髓神经损伤在恢复椎体高度、手术疗效及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满意,可于临床推广试用。

参考文献:

[1]李山珠,李国华,曾至立,等. 椎体后凸成形术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疗效的对比研究[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01:24-26.

[2]代相鹏.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保守治疗的疗效对比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3]唐汉武,林一峰,孙丽,等.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分析[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01:7-10.

[4]樊庆凯,龚维明,宁斌,等.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1:.

[5]王遥伟,王树金,吴树华,等. 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对比[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1:6181-6183.

[6]李亚伟,张健,周迎光.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椎体内裂隙样变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观察[J]. 医药杂志,2014,11:56-59.

[7]王根林,杨惠林,朱雪松,等.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坏死的诊断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03:228-232.

[8]孙习勇. 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07:176-177.

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定义范文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183-02

骨质疏松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骨代谢性疾病,随着社会步入了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已累及许多人的健康,造成巨大经济和社会负担。因骨质疏松性骨折中,脊柱骨折已进入前三名,占8%[1],由于骨折导致椎体变形和随之而来的疼痛和残疾,不容忽视。在治疗骨质疏松致脊柱骨折的过程中,脊柱骨折的外科治疗和抗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同等重要,对症施治才能达到更理想的治疗效果。本综述将近年来骨质疏松致脊柱骨折的国内治疗新进展总结如下。

1 流行病学

骨峰值(PBM)的高低有46%-62%与遗传因素有关,另外38%-54%则与环境因素有关[2]。国内根据不同的地区调查资料显示,骨质疏松患者人数在6000万-8000万之间,骨质疏松患者并发骨折者高达10%以上[3]。在体重重力作用下,即可导致脊柱变形压缩骨折。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6-8倍,且多见于高龄患者。脊柱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2 骨质疏松致椎体骨折治疗方法及其选择

骨质疏松致脊柱骨折目前以恢复骨的连续性为治疗目标,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防止再骨折,降低病死率。长期以来临床上对骨质疏松致脊柱骨折的非手术治疗主要以卧平板床、适当功能锻炼及口服抗骨质疏松药物为主,而传统手术治疗则常采用螺钉内固定方法。近年来介入方法治疗有了较大的进展[4]。

2.1 非手术治疗 患者骨折的脊柱稳定性良好,为单纯性压缩骨折,并且椎体压缩程度不超过1/3,同时未伴发神经系统损伤者,主要以仰卧位卧平板床,骨折椎体棘突处垫软枕(10-15cm高)使脊柱后伸展,平卧床5-8天后,待疼痛症状减轻方开始适当的腰背肌功能锻炼,2-3个月后腰围保护下床活动。在脊柱骨折的治疗同时,也要重视包括采用骨矿化药、抗骨吸收药、骨形成促进剂、锶剂等药物治疗[5]。抗骨质疏松的治疗不但能提高骨量、改善骨的质量,还对降低再骨折的风险有重要意义。

2.1.1 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有合成类固醇、生长激素、维生素D、钙剂等,均能促进钙的吸收及骨的形成,其中通过骨化三醇治疗后,能使肠道、肾脏、骨骼等部位钙吸收加强,并促进骨的形成,且通过降低血清IL-6和TNF-A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达到减少骨丢失和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6]。

2.1.2 抑制骨的吸收常用药物有钙剂、降钙素、二磷酸盐、雌激素等。其中使用阿仑膦酸钠治疗后可检测到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全髋和股骨干的骨密度值增加,骨转换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和血清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显著下降[7]。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利塞膦酸钠可增加绝经后的腰椎骨密度,显著降低骨转换率,同时抑制骨吸收[8]。

2.1.3 同时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有依普拉芬、雷奈酸锶,其对骨的代谢有双重作用,能同时抑制骨的吸收和促进骨的形成。目前在国内对其的研究较少,其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在组织和细胞学培养中,雷奈酸锶不但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生和分化,促进骨基质合成,而且还能抑制破骨细胞得分化和破骨细胞的活性并且有刺激破骨细胞凋亡的作用[9]。

2.2 手术治疗 严重的脊柱骨折,手术治疗有降低病死率、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康复水平的作用,但是必须要严格的掌握其手术适应证。

2.2.1 不严重的骨质疏松致脊柱骨折的患者其椎弓根对螺钉有较好的把持力,此时椎体骨折不稳定、进行性加重的后凸畸形、伴有脊髓压迫症状或椎管狭窄症状者,可以选择传统手术行内固定治疗[10]。但骨质疏松严重的脊柱骨折患者,椎弓根钉对骨质疏松椎体把持力明显不够,易产生切割现象,造成内固定物松动,并且术后的椎体高度有严重丢失现象,所以手术疗效欠佳。

2.2.2 严重的骨质疏松致脊柱骨折国内近年来开展经皮椎体成形术(PVP)[11]]和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12]等微创技术治疗畸形不严重,无脊髓、神经受压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疗效确切。PKP止痛作用机制与PVP类似:①强化患椎后刚度和强度恢复,消除了骨折微动,显微骨折固定的机械因素肯定。②调配灌注剂时常增加单体比例,未愈合的单体有细胞毒性,同时灌注剂填塞有渗透或压迫的作用。PMPA聚合时释放热量能使组织损伤坏死,造成周围感觉神经末稍破坏而起到止痛作用。患者术后24h内疼痛完全和显著缓解,同时恢复了椎体高度,能下床活动,效果显著[13],短期内提高了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郝永强,郝光亮,戴戎.上海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特点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13(3):197-200.

[2] 文天林,孙天胜,王玲.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病因和分类[J].人民军医,2010,53(9):662-663.

[3] 胡军,张华,牟青.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趋势与防治进展[J].临床荟萃,2011,26(8):729-731.

[4] 陈方经,欧阳跃平.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0,31(3):164-168.

[5] 何志远.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并发胸腰椎骨折2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1):23.

[6] 王经韬,韵向东,蔡成成.联合应用骨化三醇和钙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IL-6、TNF-A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15(4):278-280.

[7] 李梅,胡莹莹,夏维波,等.阿仑膦酸钠治疗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3):222-224.

[8] 谢新荣,罗佐杰,秦映芬,等.利塞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5):737-738.

[9] WeinzC,buetehom U,Daehler HP,et al,Pharmacokinetics of BAY 59-7939:anoral,direct factor X a inhibitor:in rats and dogs,Xenobiotica,2005,35(9):891-910.

[10] Cain J,Dejong J,Dinenberg A,et al.Patho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 reduction:A calf spine model.Spine,1993,18(15):1647-1654.

[11] jeberman JR.Hsu WK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c disease after total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J Bone Joint surg Am,2005,87(9):2097-2112.

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定义范文6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强骨胶囊 降钙素

笔者应用强骨胶囊配合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5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09 年3月,我院骨科共收集骨质疏松伴胸腰椎骨折150例,均经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EXA)和X线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伴胸腰椎骨折。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男18例,女32例,年龄58~84岁,平均65岁;病程1~9天,平均3天;对照A组50例,男17例,女33例,年龄55~82岁,平均66岁;病程1~8天,平均4天;对照B组50例,男17例,女33例,年龄51~90岁,平均68岁;病程1~7天,平均3天。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均衡,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1]:T值>-1为骨量正常;-2.5

2治疗方法

三组均采用骨折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降钙素鼻喷剂喷鼻,1次10IU,1天1次,连用30天;此后隔天1次,连用30天;最后隔周1次,1次10IU,连用120天;同时口服强骨胶囊,1次1粒,1天3次,连服6个月。对照A组在骨折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钙素鼻喷剂喷鼻(用法、用量、用药时间同治疗组);对照B组在骨折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强骨胶囊(用法、用量、用药时间同治疗组)。观察指标:观察每组用药前后临床疗效,骨密度(BMD)及骨转换指标的变化。骨转换指标及骨密度的测定方法: 血清学指标采用空腹,清晨抽血测定血中骨钙素(BGP)及肝肾功能,BGP采用放射免疫药盒测定;Ca2+ 、P2- 、碱性磷酸酶(ALP)等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骨密度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显效:压缩椎体大部分恢复正常状态,骨折愈合,腰部无不适,功能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好转:骨折愈合,腰痛基本消失,腰段外观及椎体形态较治疗前改善;未愈:局部疼痛,局部畸形无改变,功能障碍。

3.2临床疗效三组患者均在骨折4周后复查X线,之后每隔2周拍片1次。治疗组50例中,显效42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对照A组50例中,显效33例,有效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对照B组50例中,显效28例,有效5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66%。三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

3.3三组治疗前后骨密度(BMD)及骨转换指标变化治疗前三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复查,治疗组ALP、BGP优于对照A、B两组(P

4讨论

骨质疏松症属中医的“骨痿”、“骨痹”范畴。中医认为,年老肾虚精亏,髓海空虚,不能营养筋骨,骨质脆弱,易于骨折,故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发展根源。强骨胶囊主要成分骨碎补具有接骨续损、强筋壮骨、补肾活血的功能。药理研究表明,骨碎补总黄酮是骨伤科传统中药骨碎补的有效成分,具有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维持骨微结构的完整度,抑制骨关节软骨病变,镇痛抗炎,降低血黏度的作用。骨碎补总黄酮还可提高患者下肢肌肉的力量,减轻骨骼负荷,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促进骨形成;增强骨的矿化;改善骨调节激素的紊乱状态 [3,4]。降钙素是以骨为靶细胞的生物活性多肽类激素,具有作用于破骨细胞受体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和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抑制破骨细胞功能而抑制骨吸收及治疗骨痛的作用。能降低椎体骨折,中枢性止痛作用可能与增加β内啡肽释放以及对下丘脑有直接作用,促进PGE2合成,减少钙离子流出细胞有关。适合有严重疼痛症状的骨质疏松患者。

本组结果表明,强骨胶囊配合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在缓解疼痛及促进骨折愈合方面的疗效优于单独用强骨胶囊或降钙素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