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健康管理范例6篇

骨质疏松健康管理

骨质疏松健康管理范文1

1女性关键期的骨骼健康

1.1骨矿积累关键期

人体从胎儿期、婴儿期到成年期前的骨量一直在增加,此过程与人体的线性生长基本平行[4]。随着月龄的增长,婴幼儿户外活动开始增多,活动量不断增大以及活动范围渐渐扩大,同时由于辅食的添加、食物的品种与进食量增加,骨强度也会随之增加。此阶段,骨骼的发育、骨矿积累对成年后骨骼健康的影响意义深远。国内外多项研究和我们的研究均显示,婴幼儿期不但是体格指标如体质量与身高发育的快速期,同时也是骨强度的快速增长期[5],人体骨骼在1.5~3岁有比较明显的发育速度峰值,主要由于婴幼儿1岁之后开始学站立行走,行为从被动变为主动,骨密度迅速增长,骨骼需承担迅速增长的负重要求,从而形成第一次发育高峰。这一时期开展骨强度检测,可以及早发现问题,给予骨健康干预,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青少年期骨量迅速增长,是骨矿累积的关键期[6]。我们的调查显示[7],超声波骨密度检查城市和农村学龄期青少年女性跟骨超声波衰减率和超声波传播速度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城市学龄期青少年女性尿液检查,尿钙/肌酐比值低于农村学龄期青少年女性,提示农村学龄期青少年女性骨质量和城市学龄期青少年女性相近,而体内钙磷储备低,骨吸收率高于城市学龄期青少年女性。城市和农村学龄期青少年女性大多有饮食平衡、运动、晒太阳等良好的生活习惯。一般认为儿童期高钙摄入与骨量峰值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骨折发生的风险。青少年期骨量迅速增长,是骨矿累积的关键期。其中青春期前(约7~8岁)与青春期中后期(约13~16岁)之间是人体骨密度迅速发育的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骨生长与骨建造占据主导地位,直接影响骨量积累及骨峰值的大小[8]。骨重建是正常人体成熟骨的主要代谢方式。胎儿期、婴儿期和青春期是人体骨骼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时期,它决定成年人的骨骼状况。约在青春期末(18~20岁左右),人体骨骼框架基本形成,骨骼矿物质积累达90%,即骨量占成人骨量峰值的90%左右。约在30岁左右达到骨量峰值,之后,骨量每年以1%的速度递减,开始缓慢骨丢失。也就是说,3~17岁是补充钙质,提高骨峰值的最佳时期。在人体骨发育成熟之前应尽可能获得较多的骨量,以达到较高的骨峰值。

1.2骨质丢失期

我国女性妊娠平均年龄约为25岁,正是骨峰值时期。由于妊娠这一特殊时期,使女性要进行一系列生理和代谢的自身调节,其中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钙,会导致负钙平衡,引起骨峰值下降,增加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风险。我们对孕期女性骨密度调查显示,孕期女性低骨量的发生率为29.9%,骨质疏松发生率为18.8%;孕早期和孕晚期女性骨密度定量超声指数(包括骨超声传播速度、超声衰减频率和传播速度等)与相同年龄组骨密度平均值相比均有所降低;孕期女性的骨密度与孕周、体质量、均衡膳食有关,其中体质量是影响骨密度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女性在孕中期增加体质量约4~5kg、孕晚期约增加5kg,总体质量增加约12kg。孕期骨密度减少约5%。妊娠中期以后,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钙需求量增加,尤其在妊娠晚期,胎儿每天要从母体摄入100~150mg/kg的钙。挑食偏食或者膳食结构不合理,孕妇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将不能得到满足,还可能引起骨营养不足,使母体骨钙减少。据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也可发生骨质疏松症———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因此,关注孕期女性骨密度的变化,增强骨强度,将有益于女性后期骨骼健康。几乎所有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经历渐进性的骨质丢失,尤其是在围绝经期开始至绝经后。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的显著下降,骨代谢转换亢进,成骨细胞活性减弱,骨吸收超过骨形成,骨质丢失加速,骨量减少,骨小梁破坏、变细和断裂。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器官功能的减退,进食少、钙摄取少、室外活动少、日照少、缺乏锻炼、器质性疾患增多等使中老年女性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一般围绝经期后女性的骨密度下降速率快于男性,在我国45岁以上的人口中大约每4名男性就有1名患有骨质疏松症,女性发病率更高,在30%以上。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更为突出。有报道称,绝经20年以上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可达53.62%~57.89%,平均为56.76%[9]。我们的调查显示,许多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减少;55岁以上女性中,超过半数达到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与文献[10]报道一致。此外,我们的调查还发现,城市育龄期女性比农村育龄期女性更具有较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城市育龄期女性超声波减衰系数、血清碱性磷酸酶均高于农村育龄期女性,尿钙/肌酐比值低于农村育龄期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农村育龄期女性体内骨质量偏低,骨吸收率较高,与同龄城市的女性相比,农村女性是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安全、有效的方法重建已经疏松的骨质。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虽然能够阻止骨质的进一步丢失,使变细的骨小梁增粗,穿孔得以修复,但尚不能使已经断裂的骨小梁再连接,即已经破坏的骨组织微结构不能完全修复。由于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骨质疏松症称得上是一位“隐形杀手”,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一旦被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再治疗,为时已晚。目前,WHO已经将骨质疏松症与糖尿病、心血管病共同列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三大杀手[11]。骨质疏松症已成为绝经后期女性骨痛、骨折甚至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医疗费用耗资大,已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因此,关注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尽早采取干预措施,使其获得最佳峰值的骨量,防范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影响,减少骨量丢失,维护和促进骨骼健康十分重要。

2女性骨骼健康的综合干预

骨骼的发育受遗传、内分泌激素,以及营养因素的影响[12]。但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到目前为止还尚未完全明晰。已有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症受性别、年龄、遗传、生存环境、饮食结构、运动等因素的影响[13]。这些因素可能共存于同一个体,彼此间相互影响,很难揭示它们与骨质疏松症的内在联系。因此,采取综合干预,才能有效维护骨骼健康。

2.1遗传与骨密度

骨峰值的建立遗传因素约占75%[14],其中人种、身高、体质量、年龄、性别、母系家族史、基因多态性等为主要相关因素,白种人和黄种人比黑种人易患骨质疏松症[15]。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母女骨密度呈正相关关系。母亲跟骨超声波传播速度(VOS)与其女VOS存在正相关关系;其女VOS值随母亲的VOS值的增大而增大;母亲的VOS值与其女的VOS值存在线性回归关系。提示母系家族骨健康的重要性。

2.2年龄与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骨退行性病变,即骨质疏松症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与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生命早期获取峰值骨量与生命后期骨丢失率是影响人体发生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危险性因素。一般认为骨峰值越低,骨丢失率越高,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越大。人体骨密度(BMD)达到峰值以后,随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青少年时期骨质的沉积速度大于骨吸收速度,30岁以后骨矿物质密度缓慢下降,80岁时可降到50%。有以往的流行病学的调查[16]显示,我国女性的绝经年龄为(48.6±4.1)岁,50岁以上(含50岁)绝经女性约1亿人,绝经后的女性都存在一个骨量快速丢失期。所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应从青少年甚至婴幼儿期开始,应以提高骨峰值和减少骨丢失率为主。

2.3运动与骨密度

规律运动在人生各阶段对于保护骨健康和预防骨质疏松都是有效的手段之一。对青年女性相关研究发现,女性的全身脂肪百分比与全身骨密度呈负相关[17]。锻炼能改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促进骨骼的良性代谢,维持骨结构,促进骨骼生长,推迟骨骼老化,减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17]。我们对农村女性进行合理运动方式(散步、太极拳、太极剑、舞蹈、跑步、步行、爬楼梯、跳绳、健骨操)及负重锻炼等运动量(每周3次以上,每次持续30min,前后各有5~10min的准备和热身运动)指导,鼓励女性坚持不懈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尤其是户外运动,增强肌肉收缩,牵拉骨骼,增加或保持骨密度。结果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达81.97%,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大于2h的占75.56%,提高了骨骼的健康,说明了适量运动对预防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很有必要。

2.4膳食平衡与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与早期发育关键时期的营养密切相关。蛋白质是维持机体骨骼健康所必需的物质。增加动物蛋白质的摄入有助于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长期素食可能会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引起负氮平衡,使骨形成减少。在目前影响骨质疏松症的膳食因素中,钙是影响骨质疏松症最重要的营养素。钙是人体矿物质中含量最多的宏量元素,是整个生命期骨重建过程中骨质形成所必需的元素。我们针对农村女性进行膳食指导[18],每日2袋250ml的牛奶、适当多的摄入黄豆、豆腐、虾皮、紫菜、鱼、木耳、绿叶蔬菜等含钙高的食物和低盐饮食,结果对骨健康是有益的,显示膳食平衡是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2.5日光浴与骨密度

“晒太阳”实际是在户外活动时,接受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使皮肤与紫外线充分接触。波长在290~315纳米(nm)的紫外线可使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3,活化的维生素D是骨骼代谢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可以促进钙在肠道中吸收,从而使摄入的钙更有效地吸收,有利于骨骼钙的沉积。经常接受适量的日光照射,即安全适当的“晒太阳”,进行日光浴,夏季:树荫下每日30min,面部和四肢;冬季:每日1h,面部和手,确保人体皮肤光照合成足够用的内源性维生素D3,促进钙的吸收,既有预防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作用,又有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对儿童、妊娠期、哺乳期、围绝经期、绝经后期及老年女性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治理大气污染,保证阳光质量和净化生活环境,对预防骨质疏松症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6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骨峰值及骨丢失率大小密切相关。虽然女性年龄的增长,以及进入围绝经期,导致机体骨骼结构的退行性变化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掌握骨骼健康知识和骨健康基本技能,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起居有序,摒弃不良行为,不减肥、不挑食、不节食、不暴饮暴食和不熬夜,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骨健康素养,可以延缓或阻滞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我们按骨量正常与异常,对育龄期、围绝经期、绝经后期女性分别进行分组,开展膳食和运动的调查就显示了这一点。

3女性骨骼健康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和社区健康管理策略

骨质疏松健康管理范文2

Abstract: It analyses the subhealth state in the early stage of osteoporosis, explores the recognit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to the disease from TCM methods, prospecting to make it nipped in the bud.

Key words: osteoporosis; subhealth; treat predisease

“治未病”的思想一直贯穿在祖国医学中。本文通过分析骨质疏松症发病前期的亚健康状态,运用中医方法探讨对骨质疏松症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及防治,以期将骨质疏松防患于未然。

1 骨质疏松亚健康状态的含义与表现

亚健康状态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内分泌功能变化和机体各器官功能性变化为主,主要表现为精神、胃肠道、心血管及肌肉等多方面的症状。骨质疏松是渐进的过程,在早期阶段没有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劳累,会出现腰酸、背痛、四肢酸软、疲乏无力等症状,但休息后就会好转,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上述症状经常出现,而且痛苦越来越明显,患者同时出现了驼背,就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2 骨质疏松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认识

2.1 中医对亚健康的治疗来源于《内经》中“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治未病”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变。首先从预防入手,从导致亚健康的病因入手,强调“治未病”对防治亚健康状态的意义。中医学认为,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病机是: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志不遂、劳逸无度、年老体衰等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或正气耗伤。这种认识和现代医学对亚健康的认识是一致的。而中医的虚证与亚健康有诸多相同之处。

2.2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主要是以腰背下肢酸痛、乏力、麻木为主要表现[1]。祖国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最基本的病机是本虚标实。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关键。肾虚则肾精不足,骨髓失养,可出现腰背酸痛、腿膝酸软等骨质疏松症状。中医的肾涉及内分泌、神经、免疫、代谢等多种功能,对全身的生理功能起多种调节的作用。研究表明,肾虚患者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减退,性激素水平下降,进而引起成骨功能下降,使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量减少,发生骨质疏松。肝失调达是女性发病的重要病机。若肝失调达,则肝郁耗血,可致肾精亏损,骨髓失养,肢体不用。中医认为“女子以肝为本”,肝郁可引起月经失调,这是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病机。脾主运化生肌,是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脾旺则四肢强健,脾虚则无以生髓养骨,导致疾病的发生。

3 亚健康与骨质疏松症之关系

祖国医学对亚健康与骨质疏松的最基本的病机认识是一致的,认为两者都是以肾虚为本,肝郁脾虚为重要病机的病症。因此,骨质疏松在没有形成明显的症状时,可视为是一种骨质疏松的亚健康状态,当出现明显持续的症状时,就是疾病状态。亚健康状态通常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诊断,却以表现出自体生活能力降低,社会适应能力减退,并且显现出了各种身体不适的症状。亚健康的基本特征是身体无明显疾病,但骨量减少,体力下降,适应能力减退,精神状态欠佳,各种身体的不适的症状可以间断出现,也可持续存在。由于骨质疏松症对人的危害严重,可导致骨折等多种疾病,所以应当认识和重视骨质疏松疾病形成之前的亚健康阶段[2]。

4 “治未病”理论在骨质疏松治疗中运用

目前对骨质疏松前期亚健康状态的治疗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疏导;指导病人保持乐观畅达的心情,荣辱不惊,使情感波动不过于激烈,保持气血调畅,脏腑功能不受影响。(2)指导患者坚持运动是调治亚健康状态非常有效的方法,根据个体差异,可选择跑步、游泳、健身、武术、气功等,适度的体育锻炼能改善循环,增强呼吸,愉悦心情,促进新陈代谢,从而改善亚健康状态。(3)食用含钙丰富的食品如奶及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带骨的小鱼、虾皮、坚果等。(4)针灸推拿通过手法激发和引导经络、奇经八脉系统实现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节气血功能,使体内正气旺盛,免疫力增加。调适女性独特的生理障碍,多从肝、脾、肾经着手。注重阴阳经的选择,腧穴功能的阴阳搭配以及补泻手法的有机配合。(5)根据病证的阴阳偏盛偏衰,结合药物的阴阳属性和作用,选择使用相应的药物。适宜的中药治疗既可以预防亚健康的发生又可以治疗已发生的亚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骨质疏松健康管理范文3

[关键词] 骨质疏松;骨折;健康教育;自我效能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7-008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osteoporosis after fracture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awareness, self-efficacy and fracture efficacy. Methods All 142 osteoporotic fractur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71 ca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health educatio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compared osteoporosis knowledge questionnaire (OKT), osteoporosis self-efficacy scale (OSES), lumbar spine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fractures situation. Results After 3 and 6 month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OKT score(P

[Key words] Osteoporosis; Fracture; Health education; Self-efficacy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退化性骨骼疾病,随着骨量丢失,骨质强度减弱,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骨质结构的不足增加骨折愈合难度或发生假体松动等问题导致延迟愈合或需再次手术影响骨折预后,骨质疏松症状持续则使患者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上升,成为威胁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之一[1]。因此,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治疗不仅应重视骨折愈合,改善骨质疏松预防再次骨折对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旨在提高患者对骨折及骨质疏松认知,改善行为方式从而促进骨折愈合及减轻骨质疏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142例骨质疏松的骨折患者,术前经影像学诊断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2],男66例,女76例,年龄50~79岁,平均(67.23±10.25)岁,骨质疏松病程1~8年,平均(5.34±1.54)年,文化程度:大学29例,高中47例,初中52例,小学14例。排除多发骨折、病理性骨折、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及长期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健康教育

观察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①骨质疏松相关知识:骨质疏松是患者的基础疾病,与骨折的发生及预后关系密切,积极的治疗骨质疏松是骨折治疗的前提之一,因此,应向患者宣教骨质疏松病因、预防、诊断、危害及治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患者对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视,介绍药物治疗、膳食调理、合理运动等改善骨质疏松的方法。②骨折围手术期相关知识:术前向所有患者介绍病区及病房环境,作息规律,术前准备如备皮、排空膀胱及肠道、禁饮禁食的意义及时间;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教会患者及家属卧床生活行为方式,如洗漱、排泄、饮食、深呼吸、更换等;上肢骨折患者锻炼健侧上肢的生活行为能力,尤其是优势手骨折的患者应提前训练健侧手进食、书写等技能;术后早期均应进行科学的康复运动训练,术后第1周内以患处周围肌群、关节简单舒缩、屈伸运动为主,促进局部消肿,术后第2周增加患处周围肌群和关节活动范围和强度,并逐渐增加患处肌肉及关节的低强度小角度运动,以屈伸运动为主,第3~6周逐渐增加患侧肢体运动强度,增加持重和负重力量训练,增加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运动,下肢骨折患者逐渐训练床边站立、扶拐行走,上肢骨折患者逐渐训练持物,重量由轻至重,锻炼握笔、持筷等日常行为动作。③后期康复运动干预:后期康复过程中应积极参加户外有氧运动,如健身操、慢跑、太极拳、柔力球等,增加骨骼和关节的应力性锻炼,增加日照量促进维生素D生成,以缓解骨量丢失促进骨骼健康,每日至少30min皮肤日照,避免中午阳光过强时进行。④饮食干预:基于骨质疏松应以富含可吸收钙和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的食物为主,促进骨折愈合和骨量的恢复,增加摄入优质蛋白质、纤维素和水,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戒除咖啡、可乐、浓茶等可能影响钙吸收的食物;维生素D避免与绿叶蔬菜同服,应间隔足够时间,避免形成钙螯合物,降低钙质吸收[3]。⑤心理及行为干预:主动询问患者存在的疑问和困难,给予及时疏导和帮助,提供丰富的休闲娱乐方式,如电视、影像制品、书籍、等,缓解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压力;早睡早起,培养规律健康的作息习惯,促进机体内分泌系统对钙质吸收的调节[4]。健康教育的方式:①住院期间以床边亲自示范教育为主,采用口头宣教、健康手册等形式,加强患者对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加强与家属交流,通过对家属的教育增强健康教育内容的执行力。②出院时建立患者康复档案,前3个月每2周进行1次,此后每月1次电话回访,了解患者康复状况及生活行为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解决,提醒定期复诊。

1.3观察指标

术前及术后3、6个月进行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Osteoporosis Knowledge Tests, OKT)、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Osteoporosis Self-Efficacy Scale,OSES)、腰椎骨密度评价,术后3个月进行骨折疗效评价。OKT共26题,分为危险因素、运动知识及钙知识3部分,总分范围0~26分,得分越高骨质疏松认知越高[5]。OSES共12题,分为锻炼效能、钙效能2个因子,经数据换算各因子及总分范围均为0~100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越高[6]。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术前、术后骨质疏松认知情况

两组术前OK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OKT评分显著提高(P

3讨论

骨质疏松是骨形成和骨吸收功能紊乱导致体内钙磷代谢平衡失调、骨量丢失骨密度减少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7]。骨密度减少使骨骼强度降低,发生骨折后骨骼重建所需骨质不足,导致骨折愈合延迟或不愈合,骨折愈合稳定性差,再次骨折风险增加[8]。骨质疏松干预方式包括药物治疗、运动疗法、饮食钙摄取等,需要坚持长期科学的生活行为干预,生活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程度,预防并发症发生,但患者对干预方案的接受度和执行力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合并骨质疏松的骨折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可能加重骨质疏松程度,进而诱发多种并发症,因而则更亟需对骨质疏松状况进行干预。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前腰椎骨密度均明显偏低,骨质疏松症可能是患者在外力冲击下发生骨折的原因之一,虽然两组患者在入院治疗期间均采用相似的手术治疗方式和骨质疏松干预措施,术后3个月对照组患者腰椎骨密度还是较术前略微下降,可能与骨折后骨吸收功能增强有关[9],然而观察组术后3个月并未出现腰椎骨密度下降,并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术后6个月观察组腰椎骨密度继续升高,并依然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在健康教育干预下,患者术后骨质疏松症状得到持续缓解或改善。健康教育的重点以生活行为方式改变为主,包括运动锻炼和饮食干预。除骨折术后早期需要进行康复性锻炼外,术后2个月以后的后期康复过程则以减少骨量丢失、促进骨密度增加为主,户外运动增加骨骼和关节的应力性锻炼,不仅有益于骨折肢体功能康复,促进骨形成增强骨骼强度,户外日照还能促进维生素D生成,有助于钙吸收缓解骨量丢失促进骨骼健康[10,11]。适当的营养摄入指导不仅有助于骨折愈合和骨质疏松症状减轻,还可丰富生活内容使患者更有目的地选择食物,健康教育过程可列举多种相关食物及菜谱为患者提供参考,食物则以富含可吸收钙和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的食物为主,并避免进食影响钙吸收的食物[12]。

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宣教,观察组患者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明显提高,结果显示,术后3、6个月观察组OK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分为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持续长期给予健康监督指导。住院期间采用常规的交流沟通方式,以床边亲自示范教育为主,采用口头宣教、健康手册等形式,根据患者理解力和疾病程度进行个性化讲解;另外,将家属作为重要的宣教对象,由于骨质疏松是长期的病理过程,家庭康复和治疗是常态,因此增强家属的疾病认知有利于在家庭中形成有效执行动力[13],结合出院时建立的健康档案和定期回访,形成内外结合的健康教育指导、监督、促进机制,增强健康教育内容的执行力和持久效应[14-16]。因此,观察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仍有较为满意的骨质疏松认知程度。并且从OSES评分变化情况可见,观察组不仅具有更好的锻炼效能、钙效能,还能在出院后较长时间内保持自我效能水平,其中钙效能还有所增加,反观对照组则呈现随时间延长而减弱的趋势。观察组3个月的骨折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相较于对照组疗效优明显增加,疗效差明显减少,也说明骨折康复及骨质疏松的健康教育对患者骨折愈合改善预后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总之,骨质疏松是骨折的危险因素,对骨折术后预后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对患者进行骨折及骨质疏松相关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强患者对骨质疏松的认知和自我效能,提高骨密度及骨折疗效。

[参考文献]

[1] 刘敏燕,李春霖.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策略及进展[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3,12(5):397-400.

[2] 刘忠厚,杨定焯,朱汉民,等.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1-3.

[3] 谢海丽,欧阳维富,吴宝华. 饮茶与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骨骨折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4):385-388.

[4] 吴敏,庄建华,王尧杰,等. 社区干预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人群的效果评价[J]. 浙江临床医学,2013,23(3):394-395.

[5] 叶贞,边平达,潘宏华,等. 高龄骨质疏松患者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调查研究[J]. 浙江医学,2013,22(23):2125-2126,2139.

[6] 刘莹,任志宏,刘小敏,等. 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的危险因素研究[J]. 职业与健康,2013,29(3):261-262.

[7] 蒋雪生,李建有,张文均. 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与脊柱活动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 中医正骨,2013,25(9):16-18,21.

[8] 黄际远,宋文忠,史克俭,等. 腰椎和髋部骨密度的相关性及对骨质疏松诊断的差异性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3):305-306.

[9] 冯能,李跃红,孙建军. 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19例手术分析[J]. 浙江临床医学,2013,23(11):1709-1710.

[10] Liu Lingjuan, Liu Liqun, Bo Tao,et al. Puerarin suppress apoptosis of human osteoblasts via ERK signaling pathwa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2013, 24(6):786.

[11] 陈浩,冯飞,朱富强. 老年骨折患者25-羟基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素与骨质疏松程度的相关性[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3,6(1):20-27.

[12] Mahbobe A,Rahebe S,Azita H,et al.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canola oil versus sunflower oil on the biochemical markers of bone metabolism in osteoporosis[J].Journal of Research in Medical Sciences,2012,17(12):1137-1143.

[13] Magnus KK,Bjorn ER. Physical activity as a strategy to reduce the risk of osteoporosis and fragility fractur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2012,10(3):527-536.

[14] 李锋,陈妍妍,廖晖,等.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8):634-638.

[15] 王培勇,杨良策. 定量超声骨质疏松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1,30(1):67-72.

骨质疏松健康管理范文4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8)2(b)-0169-04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 in the patients with senile osteoporosis

ZHANG Ling HUA Jin-chang BAI Wei-ying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Yuebei People′s Hospital of Shaoguan City,Guangdong Province,Shaoguan 512026,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 in the patients with senile osteoporosis.Methods 116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September 2016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56) and observation group (n=60).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medical treatment and traditional health education,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medical treatment an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mastering level of the knowledge of osteoporosis,health attitude and health practice were recorded and evaluated before intervention,after intervention and one year after intervention in both groups.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scores of osteoporosis knowledge questionnaire,the scores of osteoporosis health attitude questionnaire and the scores of osteoporosis related health practice questionnai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One year 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Health education;Osteoporosis;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已成为世界第7位,中国第4位常见病,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1-2]。该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受到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3]。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提出,饮食调节、补充钙剂和运动治疗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三大原则[4]。恰当的护理干预可对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起到积极的意义。传统的护理干预主要以宣传册、宣传贴画,组织参加讲座,出入院口头教育等方式进行,内容主要包括骨质疏松分类,主要症状,危害,健康指导[5]。而传统护理干预模式在患者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掌握、健康信念及健康行为的长期效果作用较差。因此,本研究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9月收治住院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男23例,女33例;年龄62~83岁,平均(74.2±9.1)岁。观察组男25例,女35例;年龄61~84岁,平均(73.7±9.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病例选择

入选标准:①年龄在60~90岁的中老年患者;②平均骨矿密度值≤-2.5 SD,无论是否有过骨折;③疼痛呈弥漫性,无固定疼痛部位,严重者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④X线检查提示有骨质疏松征象。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全者;②结缔组织疾病者;③严重系统性疾病者;④精神异常者;⑤不能理解配合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根据自身情况应用药物治疗和传统护理干预,形式包括宣传册、宣传贴画,组织讲座,出入院口头教育,内容包括骨质疏松分类、主要症状、危害、健康指导,时间为30 min,通过短信或电话随访。

观察组患者在根据患者情况应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组织患者参加骨质疏松知识讲座:并邀请患者家属一同参加。②发放骨质疏松知识手册:内容包括骨质疏松分类、主要症状、危害,以及骨质疏松症的参考食谱,常见食物的营养素含量等。③播放骨质疏松相关知识视频:内容包括脊柱核心稳定性康复训练、腹横肌训练、多裂肌训练、半桥运动训练等,将视频上传至优酷等网站。④心理健康干预:患者入院时,由专业培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有针对性与患者沟通,并在后续的随访中重复评估患者心理状况,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使患者增强治疗的信心。所有患者与于干预前、后及干预1年后行骨质疏松知识掌握情况、健康信念情况即健康行为情况评估。

1.4效果评定

①骨质疏松症知识掌握情况。采用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osteoporosis knowledge test,OKT),由Kim[6]研制,陈玉平[7]翻译的中文版。包含26个问题,每题1分,答对计分,答错不扣分,分值0~26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知识掌握情况越好。

②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情况。采用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问卷(Osteoporosis Health Belief,OHB),由Kim[8]研制,陈玉平[9]翻译的中文版。包含7个部分,每个部分6道问题,共计42道题目,量表采用5级评分法(1~5分),各题目分相加为分量表的总分。

③骨质疏松相关健康行为情况。采用骨质疏松相关健康行为问卷,由吴雪等[10]编制,包含3个部分15道问题,量表采用3级评分法(0~2分),各题目分相加为分量表的总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健康行为情况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及干预1年后骨质疏松症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得分均高于干预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两组得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及干预1年后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得分均高于干预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A1年后,两组得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及干预1年后骨质疏松相关健康行为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骨质疏松相关健康行为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得分均高于干预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两组得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患者干预后1年内骨折发生率的比较

干预后1年内,对照组患者骨折发生率为16.07%,观察组骨折发生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知信行”模式理论指出,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知识是根本,信念是“推动力”,行为是目标[11]。同时刘璐等[12]的研究,骨质疏松症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影响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和骨质疏松相关健康行为,国内外对于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正在逐渐开展[13]。本研究运用综合护理模式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经过不同模式护理干预后,尽管在干预结束早期两组患者的骨质疏松知信行评分差异不明显,但在干预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骨质疏松知信行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由于传统的护理干预模式为患者提供的知识和帮助不够全面,不够持久,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短期内效果尚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对骨质疏松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同样也会引起患者对治疗的信念不够坚定。甚至有的患者在饮食行为和运动行为方面,又回到干预前的状态。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专业、系统的骨质疏松知识,而且还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干预,医护人员有针对性的与患者沟通,并在后续的随访中重复评估患者心理状况,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使患者增强了治疗的信心。考虑到患者年纪偏大和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影响,对于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综合护理干预将骨质疏松相关知识视频上传至网络,患者及家属可随时观看。为了增加患者的依从性,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还将患者家属纳入到干预中,通过患者家属的督促,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以上几方面协同干预,改变了骨质疏松患者的知信行。

骨质疏松健康管理范文5

1.1方法

1.1.1护理干预组织8名医护人员成立护理干预小组,其中包含5名护士,3名医生。主要内容包括:①对病人进行为期4个月的护理干预,每周至少要进行3次上门指导,平均时间为40min。指导的主要内容有:钙剂的正确补充、适当运动及健康饮食等,遇严重情况可适当运用药物治疗。饮食护理,正确的饮食对于骨质疏松症病人来说非常重要,护士应做好病人饮食护理指导工作。要注意钙质和维生素D的补充,钙每日摄入量应保持在1000mg~1500mg,多食用奶制品(酸奶、牛奶等)、新鲜的蔬菜(如油菜、荠菜等)、新鲜的水果,不能暴饮暴食,应该少食多餐,从而促进食物的吸收;心理护理,护士应积极与病人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病人心理问题,针对具体的情况给予护理干预,例如介绍疾病的具体情况,使病人减轻心理负担。②要经常性地为病人讲解骨质疏松症的注意事项,向病人发放防治的纸质宣传资料,让病人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念及习惯,能够正确购买及使用药物[6]。骨痛护理,症状较轻者可进行推拿、热敷等,症状明显者,应尽量减少活动,必要时可给予止痛药。在治疗的同时,可播放温柔的音乐,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减轻疼痛感。③向病人宣传正确的运动方式和时间,让病人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运动指导,护士应指导骨质疏松症病人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时间不能过长,防止诱发其他的疾病。

1.1.2药物治疗根据病人的具体状况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主要包括:激素替代疗法、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二磷酸盐类等。

1.2治疗效果标准[7]在临床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4个月以后,对病人生活质量是否改善、骨折发生率以及遵照医嘱率等进行评价,其生活质量通过生活质量(QOL)测评表评价。具体内容:焦虑及抑郁心理状态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社会活动能力评分。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对实验中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采用独立样本R×C列联表资料的χ2检验;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按α=0.05的检验水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钙质由骨骼往血液净移动的矿物质流失现象,骨质量减少,骨骼内孔隙增大,呈现中空疏松现象,速率取决于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活性的消长。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中老年人易患。以慢性腰背疼痛,甚至畸形、骨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全身性骨量减少性疾病。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可知,阳性骨折家族史、身材大小、种族、肤色、性别以及老年人等因素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骨质疏松症还与本人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联系,例如牛奶过敏、喝咖啡过多、缺乏运动、缺乏维生素、缺钙、过量饮酒以及过量吸烟等,都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骨质疏松症的根治方法,如果病人出现骨折,那么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进行治疗,并且治疗的过程也异常复杂,因此,预防骨质疏松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存在骨质疏松症早期症状不明显等情况,导致潜在骨质疏松症病人去医院就诊率低,并且由于少数病人对该病的了解不够,缺乏相关的知识,导致住院率较低。

目前骨质疏松症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有副反应,并且不能根治。因此,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应该重视预防工作,加强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要对骨质疏松症病患所有的诊治进行整理分析,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对不同情况的病人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同时,向病人宣传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诊断知识以及相应的自我护理方法,让病人对于疾病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指导等。健康教育根据病人的文化层次、不同年龄、爱好、生活习惯等人群,做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从生理、病理等角度帮助他们了解预防、发病机制和康复问题,有利于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调动机体内在的抵抗力,积极配合治疗。所以对骨质疏松病人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选择有一定临床经验,并且熟练掌握骨质疏松症相关医学知识及健康教育方法的护理人员担当护理干预。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心理变化、知识掌握情况,并定期随访。从而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对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后,我们可以看到,病人的血钙、血清磷酸酶以及肌酐值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这说明病人的体质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这对于骨质疏松症病人的治疗以及恢复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并且在进行护理干预以及健康教育后,病人的生活能力以及心理情况等众多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多进行户外运动,多晒阳光,有利于体内生成更多的有益元素以及促进钙吸收,改善骨质,降低新发骨折率。

骨质疏松健康管理范文6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代谢性疾病;院外健康教育

1院外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模式

1.1出院时为患者提供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处方或宣传教育资料

健康教育处方是以医嘱的形式对患者用药、心理、生活方式等进行指导[2],基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的熟悉情况,出院时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健康处方。医务人员向患者口头讲授处方内容,必要时可向患者提供科室有关骨质疏松症的纸质健康宣传册,内容包括正确的运动方法、合理营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预防跌倒知识等。这种模式能够通过面对面地口头教授而引起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重视。另外,这种一对一模式简单易懂,对于患者的一些疑问医务人员可直接解决,患者易于掌握。目前,这种方式仍是医院对出院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疾病健康教育的主流方式,但受制于宣传覆盖面和开展形式的局限,它只能为部分住院的患者服务。很多老年患者只有疼痛或并发症才会选择入院就医,非住院患者往往会被疏忽,难以得到医院给予的健康指导。另外,单一的出院健康处方的局限性还表现在它是一次性的,患者后续的健康指导并不能跟上,是一种非连续性的防控模式。

1.2沙龙健康教育模式

沙龙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水平,促进患者自觉地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还能帮助患者改善抑郁情绪[3],由专业医护人员组织。医护人员提前电话通知患者举办沙龙的具体地点和时间,方便患者提前做好安排以能如期参加沙龙聚会。另外,邀请患者的同时有必要让家属或照顾者一同参加骨质疏松症沙龙活动。这种教育过程主要是医务人员向患者及亲属提供正确保健方法,然后引导患者及其亲属讲述自身落实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生活行为方式,医务教育人员对正确的内容给予肯定或对错误的内容给予纠正。沙龙活动后期让患者有自由交流时间,让患者互相分享经验以加深对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内容的正确理解与接受程度。这种沙龙活动组织实施过程,不仅医务人员发挥了对患者及照顾者的主导作用,还有利于发挥受教育对象的主动参与意识,保证其认知过程的正确实施。另外,以沙龙聚会的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水平,而且能让患者及照顾者相互之间分享各自对疾病的认识,一些具体的对骨质疏松症防治有帮助的运动习惯能预防跌倒、骨折等伤害的发生。沙龙活动还能增进患者与照顾者之间的情感交流,缓解老人的焦虑情绪,增进对疾病的认知,从而能够在实施合理营养、正确用药、有效运动等方面为患者起着支持和督促的作用。沙龙的健康教育活动使正确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患者比例提高,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但是,沙龙模式也只能为能获得沙龙活动信息的一些患者服务,由于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减退或照顾者的原因,致使一些行动受限的老人难以参加沙龙活动。此种方式是一种小范围并有一定局限性的患教模式。

1.3社区健康教育模式

以社区医疗为重点和基础,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全科医生为主导的健康管理服务团队来进行骨质疏松症教育。社区性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呈现多样化,具体方式包括社区医院对社区内目标人群进行干预教育、专题讲座和实践教育,社区医护人员上门为目标患者进行个体化教育,在社区宣传栏进行文字、图片展示,健康宣传册的发放等。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认知骨质疏松症、饮食、运动疗法、健康正确的生活习惯、预防并发症措施等。此类模式是当前主导模式,覆盖人群广,方法简单易行,在城市社区中基本都能展开。有调查结果显示,患骨质疏松症的中老年妇女获得骨质疏松症知识的途径,通过医护人员要明显低于电视书刊和医药广告[4]。电视书刊和医药广告由于其非专业性和商家利益性,让患者容易存在知识盲区和走进误区。社区医务人员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为患者提供比电视书刊和医药广告更全面、真实、准确、方便、有效的知识服务,满足目标人群对骨质疏松症知识的需求。

1.4互联网平台健康教育模式

具体方法:建立科室微信公众号“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群”,让患者及照顾者关注宣教平台,通过微信宣教或提供个体化帮助,及时纠偏。微信是建立以文本、语音、图片、视频等为内容的信息沟通社交平台,这些信息处理方式有利于将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并持续性地展示给患者及照顾者,能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的依从性和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微信平台不定期推送一些有针对性的骨质疏松症健康知识,如饮食指导、运动指导、服药指导、心理指导等;推送一些简单有效的预防跌倒方案,如生活起居布置、支具借助使用等,能降低患者骨折风险。微信的社交性还使老年患者足不出户就能获得近距离与医护人员沟通的机会,使患者和照顾者获得远程帮助、在线医疗以及视频帮助。另外,微信平台具有传播性,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可以让更多的患者得到服务,改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微信等信息化模式的普遍性和便利性为老年患者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智能手机自身特点,限制了部分老年患者不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对这些患者此种模式帮助有限。

2问题和思考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传播卫生保健知识和技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让其自愿采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5~14]。我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防控经历了从认识不足到主动发现再到积极治疗的过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改革的不断发展,骨质疏松症的防控重心逐渐回归“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重心上来。以上4种骨质疏松症院外健康教育模式都有各自的优势和限制性。医务人员根据老年人个体和群体的特点,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健康教育模式是很重要的。但值得思考的是农村老年患者并没有引起社会或医务系统的足够关注,相关基层医院在院外进行普及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的文献缺乏。归纳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限制:(1)基层医院的专科医疗水平限制;(2)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水平和受教育水平限制;(3)农村空巢老人数量庞大。目前,农村地区在我国尚处于一个发展相对薄弱的地位,生活水平及经济条件较城市落后,农村老年人作为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基层医院和政府机构可参考城市社区健康教育模式,将之优化,设计出适合农村老年人的教育模式,让农村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可以在饮食、锻炼、生活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