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范例6篇

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范文1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作为老年性疾病之一的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正严重影响着许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老年人致残、残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在60岁以上人群中,女性为30%~35%,男性为10%~20%。骨质疏松症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引起腰酸背痛、身材变矮、驼背、骨折等。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折主要发生在脊柱、腕部、踝骨和髋部。脊柱压缩性骨折,严重时可造成截瘫;腕部和踝部骨折,会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髋部骨折会导致下肢运动障碍。据统计,有15%~20%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死于各种并发症,在存活者中,也有高达50%致残率,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测定骨密度,及早发现骨质疏松

尽管骨质疏松症有上述危害,但是该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骨质疏松症多见于老年人,尤其好发于绝经后的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特点是骨骼内的矿物质含量减少:如骨骼外层的皮质变薄,内层松质骨的骨小梁变细、断裂、孔隙增多,最后使质地致密而坚实的骨头变得疏松,就像被白蚂蚁蛀空的房梁,轻微摇动甚至在无任何外力的影响下即会自行倒塌。要及早发现骨质疏松,就必须依靠可以反映骨矿含量的仪器来测定骨密度。

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骨密度

普通X线检查,如拍摄腰椎或骨盆X线片等,对发现骨质疏松有一定帮助。但是,X线摄片只能发现骨矿量丢失30%以上的骨质疏松,不能作为早期诊断。目前最好的骨密度检测设备是双能X线吸收仪,俗称骨密度仪。骨密度仪可以测定腰椎、股骨近端或者全身骨骼的骨量,它能精确地反映骨量的丢失情况。通过骨密度仪测得的骨密度值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同时也能预测将来发生骨折的危险性,骨密度值愈低,发生骨折的危险性愈大。此外,骨密度值还是监测骨质疏松治疗效果的指标,如果治疗后骨密度值增加明显,则反映治疗效果佳。

测定骨密度比拍胸片安全得多

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骨密度的技术目前在国内尚未普及,上海多家三级甲等医院拥有该仪器。骨密度测定是安全且无创的,扫描时间仅两分钟,患者接受的射线量相当于拍一次胸片的1/30,因此除孕妇外,其他人都可以进行检查。

骨密度测定意义重大

绝经前期的妇女(45岁左右)和50岁左右男性,无论有否症状,都应该每年到正规医院做一次骨密度测定,了解自己目前的骨密度情况。每年的测定数据都应妥善保管,并与自己第一次测得的骨密度值(初始数据)作比较,以便掌握自己每年骨量丢失的速度,医生也会根据不同的骨密度值给予预防指导。当骨密度值达到骨质疏松的标准,并在进行相关检查后确诊为骨质疏松症时,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的药物治疗,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的发生率。

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范文2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中老年

中图分类号:R5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04-0027-03

Analysis of bone health status of the elderly in the Nanjing West Road Community

TANG Zuyi

(Nanjing West Roa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200041, China)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强度减低、骨脆性增加而容易导致骨折的全身性疾病。由于人口的老龄化、体力活动的减少、生活方式的西方化,骨质疏松症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慢性疾病。为了解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社区居民骨骼健康状况,2013年6月开展了本次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上海市南京西路街道社区常住居民451人为对象,其中>50岁女性298人,>60岁男性153人。男性中60~70岁87人(72.0%),>70岁66人(28.0%);女性中50~65岁193人(65.0%),>65岁105人(35.0%)。

1.2 方法

定量超声(quantative ultrasound, QUS)测量:使用韩国公司生产的SONOST3000超声骨密度测定仪进行测量,先输入身高、体重等相关数据后,受试对象右足消毒后置入槽中固定并进行测定。测量主要指标有超声振幅衰减系数、超声传导速度及由两者演算而来的骨质量指数(bone quality index, BQI),测定全程都由同一人员操作。

1.3 判定标准

采用目前国际统一标准,T值表示所测定的骨密度值与同性别正常年青人骨密度平均值相差多少个标准差(SD),1个标准差相当于12%的骨密度值。T值≥-1SD,表示骨量是正常的;T值 -2.5 ~ -1SD表示骨量减少;T值≤-2.5SD表示骨质疏松。

1.4 统计分析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患病率

451名对象中,骨质疏松86人,患病率为19.1%;骨量减少253人,患病率为56.1%。女性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表1)

2.2 不同年龄骨密度检测结果比较

男性,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异常呈增加趋势,以骨量减少为主(表2);女性,骨密度异常比较明显,50~65岁组以骨量减少为主,>65岁组以骨质疏松为主(表3)

3 讨论

3.1 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现状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使骨骼脆性增加而易发生骨折的系统性疾病[1]。骨质疏松的最新定义,是以骨强度受损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骨强度主要反映了骨密度和骨质量两个方面的综合特征。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显著,骨质疏松已成为不断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2008年《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指出,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至少有6 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有2.1亿人骨量减少,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预计到2020年,我国骨质疏松症和骨量减少的患者将增加至2.8亿[1]。骨质疏松症的最大危害就是骨折。一项关于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研究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脊柱骨折年发病率近10年增长50.0%,其中26.5%由骨质疏松导致,98.2%与骨质疏松相关[2]。髋部骨折发生一年内,20.0%的人死亡,30.0%的人出现永久残疾,40.0%的人不能独立行走,80.0%的人不能完成至少1项日常活动,出院后继续接受1年以上长期护理的占10.0%~15.0%,健康期望寿命缩短5.0%~10.0%[3]。

3.2 骨质疏松症预防胜于治疗

调查结果显示,本社区50岁以上女性及60岁以上男性中,骨质疏松86人,占19.1%;骨量减少253人,占56.1%。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年龄越大,骨质疏松比例越高。50~65岁的女性存在明显的骨量减少情况,若不及时干预,将很快成为骨质疏松症患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也给医疗资源带来不小压力。

国外学者Dabidson[2]、Srivastara[3]、Hameman[4]以及Taylor[5]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曾得出一致结论,即骨质疏松症“预防胜于治疗”。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为主,全科家庭医生为骨干的骨质疏松症社区预防迫在眉睫。

3.3 探索骨质疏松症社区预防新模式

骨质疏松症的社区预防国外已经有成功的经验。例如澳大利亚制定了骨质疏松症防治指南,开始对全科医生及社区居民进行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培训,开展骨质疏松症预防和自我管理课程,普及相关知识、增加钙摄入量及开展承重训练量,对有效改善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实行某些生活行为有着积极的意义[6-7]。

我国骨质疏松症防治已取得很大的进步。出版了《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骨质疏松症及骨矿盐疾病诊疗指南》等,促进了我国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诊断、治疗等各方面的发展。但是,目前骨质疏松症防治的三级防治网络尚未建立、缺乏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社区适宜技术、社区医生的知识和技能有待提高、群防群治的力度远不如高血压、糖尿病大,预防方面的研究政策不多[8]。

骨质疏松症虽无致命性,但涉及面广、早发现困难,一旦诊断又难以根治[9]。因此,笔者认为,迫切需要建立骨质疏松症社区管理的规范化标准,把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重点转移到对社区高危人群的预防及管理上来。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人群管理等方法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展,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减少脆性骨折率及骨折后的医疗费用。要切实提高全科医生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水平,加强全科医生的业务培训,掌握骨质疏松症社区防治的基本技能。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简、便、廉、验的中医药适宜技术,通过拳操、食疗等提高居民对防治的参与率。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二、三级医院的资源整合,建立医院-社区-家庭三级防治网络,让骨质疏松症预防进社区、进家庭,提高骨质疏松症社区管理的数量及质量,从根本上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资源的耗费。

参考文献

[1] 孟迅吾, 徐苓. 临床诊断指南: 骨质疏松症和骨矿盐疾病疾病分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1-3.

[2] Davidon MR. Pham acotherapeutics for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J]. J Midwifery Womens Health, 2003, 48(1): 39-52.

[3] Srivastara M, Deal C. Osteoporosis in elderl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J]. Clin Geritir Med, 2002, 18(3): 529-555.

[4] Hameman D. Considerations of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in an aging secioety[J]. Maturitas, 2000, 37(2): 69-73.

[5] Taylor JC, Srekel B, Utley M, et al. Opinions and experiwnces in general practice on osteoporosis prevention,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 Osteoporos Int, 2001, 12(10): 844-848.

[6] Francis KL, Matthews BL, Van Mechelen W, et al. Effectiveness of a community-based osteopororosis educationg and selfmanagement course:a wait list controlled trial[J]. Osteoporos Int, 2009, 20(9): 1563-1570.

[7] Conner M, Norman P. Predicting health behaviour [M]. 2th ed. New York: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5: 28.

[8] 高明, 杜雪平, 孙艳格. 骨质疏松症社区防治现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22): 3770-3771.

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范文3

缺钙引发老年痴呆

骨质疏松,说白了就是缺钙。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下降,肠道吸收钙的能力降低,如果不能科学补钙,便会处于钙缺乏状态。长期缺乏钙营养会不知不觉地给老年人带来许多疾病,实际上缺钙本身就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只不过它是通过其他疾病来体现的。

老年人长期缺钙的后果,首先是骨骼中的钙受到机体代偿调节而源源不断地游离到血液中,以满足体内钙代谢的需要,这给人体带来了两方面的疾患:一方面是骨骼缺钙,引起骨质疏松、骨质增生以及各类骨折;另一方面是血液及细胞内钙含量增多,导致钙在血管壁和心肌、肾脏等软组织中沉积,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结石、老年痴呆等老年性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导致猝死的原因很多,但就心血管系统而言,钙代谢失调是罪魁。可以说骨钙减少、血钙和细胞内钙含量增加的现象,是导致人体衰老的根源。

缺钙还会使人体产生食欲不振、情感淡漠、脆弱、疲惫乏力、关节痛、便秘、心律失常、嗜睡、抽搐、多尿、皮肤瘙痒等症状和体征。此外,食管癌、结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生都与钙缺乏有关。骨质疏松症对人体的最明显的危害主要是它的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折。其中髋部骨折危害性最大,约有40%的患者会终生残废。椎骨压缩性骨折较为常见,可引起驼背和身材变矮。

一些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是缺钙了需要补钙,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相反,是钙太多的缘故,不要再补钙了,以免加重病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一样,都需要补钙。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虽然是完全不同的病变,但发病原因却都是钙缺乏。骨钙丢失会造成骨质疏松,代偿作用又使钙在骨端不均匀沉积,形成骨质增生。所以,骨质增生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两者之所以同时存在,与老年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50岁以上的人,血中甲状旁腺激素增加,降钙素含量也增加。

骨质疏松不能全靠补钙

一位57岁的女病人从经绝期以来,全身酸痛,先后7次骨折。医生诊断为骨质疏松,需长期服用钙片。于是乎,液体钙、片剂钙她都一一尝试,可是疼痛依旧,骨折还是再发生。原因何在?

医学专家指出,骨质疏松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体内激素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内分泌代谢异常,才是其真正的发病原因。这种代谢异常使得骨骼对钙的摄取、吸收和利用能力下降,因而出现骨骼的病变。仅靠口服单纯补钙,无法纠正骨骼对钙的利用障碍。近年来关于钙对骨质疏松骨折影响的研究发现:钙不仅不能降低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率,相反病人在高钙摄入后髋部骨折危险性上升50%;高钙补充还可能导致肾结石、异位钙化、动脉粥样硬化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补钙受哪些因素影响

某些专家在媒体上大加炒作,宣扬“全民缺钙,全民补钙”,我国成为世界上钙制剂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但是研究表明,在人体骨丢失高峰期服用大量钙剂,并不能改善其骨丢失状况。一次花几十元甚至数百元买一个“钙剂穿肠过”,浪费显而易见。更为严重的是,血浆总钙浓度超过正常上限长期积累有可能造成组织钙化,在血管壁、肾脏等组织器官形成钙沉积危害人体。

影响人体吸收钙的因素很多,如钙摄入量的多少、膳食中钙与磷含量之比值、进入肠道的钙的解离状态、食物中蛋白质的量和种类、胃肠道的生理状态等,都可影响钙的吸收。

此外,食物中的草酸、盐以及抗癫痫药、利尿剂等药物,也能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维生素D不足时人体钙的吸收率降低,但是如果钙不足,过量的维生素D有产生中毒的可能。

X线摄像主要用于小儿佝偻病,不适用亚健康人群。双光能骨密度仪较可靠,但检查费高昂。生化检查指标不够全面。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是反映骨代谢状况的理想生化指标,目前的新检查法正在研究。

什么才是正确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

一,可补充低剂量的活性维生素D3以保持人体内钙的平衡。二,适当补充雌激素替代治疗。它能减少绝经后骨量的迅速丢失,降低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率。三,一般的物理治疗方法也只能缓解疼痛,只能当作辅助治疗方案,不规范的按摩和牵引会严重破坏软组织。目前,有脉冲电磁场等物理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骨质疏松。四,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一些运动量大或动作难度大的运动项目要回避,一般以步行、简化太极拳等简单易行的有氧运动项目为主。

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范文4

[关键词] 健康教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6-0111-04

骨质疏松症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1]。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日益升高。骨质疏松症可导致老年人髋部、脊柱等骨折,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生活质量。绝经后的妇女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这与绝经后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分泌减少、骨量丢失增加等有关[2]。研究显示,更年期女性骨质流失增快。目前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补钙、运动、饮食调节成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方法,但有研究显示,绝经后的女性钙摄入量和运动行为并未达到理想状态。本研究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知、信、行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2月在我科治疗的绝经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年龄50~65岁,绝经后妇女;未使用雌激素或其他影响骨密度的药物,能够独立完成问卷调查,本市常住人口,能够顺利进行随访,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入组前确诊为骨质疏松症,有恶性肿瘤、慢性传染病、心肺功能障碍等不能规律运动者,最近1年内曾测量骨密度者,最近1年曾参加骨质疏松症讲座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有可比性。见表1。

1.2健康教育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健康教育。采用集体授课的方法,将骨质疏松症相关的知识做成幻灯片,进行讲解,每周进行1次,每次进行30 min,并留10 min进行提问,共进行2次。发放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手册,该手册由我科自行撰写,包括骨质疏松症基本知识、运动、饮食调节等相关知识等,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增加患者的兴趣,同时更简单易懂。

1.2.2研究组 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个性化的健康教育:①在常规健康结束后的次周测量跟骨骨密度,并向研究对象解释测量的骨密度结果。②面对面指导:常规健康教育后,对研究对象每日的钙摄入量和承重运动时间进行评估,结合骨密度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膳食钙摄入和承重运动计划,并给予一次指导。③电话随访督导:面对面一对一指导后,次周进行随访,一方面调查进展效果,一方面对调查对象进行督导。对于没有完成钙摄入和承重运动计划者,了解其不能按计划完成膳食钙摄入和承重运动的可能原因,帮助其克服障碍,必要时根据具体的进展情况适当修改方案,以更有利于研究对象完成制定的计划。

1.3评估方法

1.3.1 一般社会学资料 采用自行编制调查问卷对一般社会学资料进行调查,包括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状态、文化程度、有无骨质疏松症家族史、绝经年龄、吸烟饮酒状况等。

1.3.2骨质疏松症知识调查 采用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3]进行调查。共26个条目,包括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知识,运动、钙知识。答对计1分,答错计0分,分值0 ~ 26分,分数越高说明调查对象对骨质疏松症知识的认知越好。

1.3.3 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 采用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量表[4]进行调查。共42个条目,分为7个分量表,采用很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很同意5级评分法,分别对应1~5分。除运动障碍和摄钙障碍外其余均正向计分。

1.3.4 自我效能调查 采用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5],2个分量表,12个条目。每个条目0~10分,总分0~100分。

1.3.5 钙摄入调查 采用3 d膳食记录的方法收集资料,膳食记录包括每天三餐、零食、钙剂,连续记录3 d。根据《食物成分表》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每日钙的摄入量。

1.3.6 承重运动调查 连续记录3 d体力活动情况,根据收集的资料,计算每日所参加的承重运动时间。

1.3.7 收集资料方法 于健康教育前调查一般资料、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自我效能量表、健康信念量表、3 d膳食记录、3 d体力活动记录。两次集体授课后当日再次调查骨质疏松症知识、健康信念、自我效能, 3 d膳食记录、3 d体力活动记录。研究组测量跟骨骨密度后,预约号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时间和地点。分别在常规健康教育后1个月、3个月,再次调查骨质疏松症知识、自我效能、健康信念、 3 d膳食记录、体力活动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或F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研究对象对骨质疏松症认识的来源

60例研究对象中13例对骨质疏松症不了解,47例有不同程度的了解,统计其对骨质疏松症认识的来源,见图1。主要的来源是电视广播,其次是报纸杂志。

2.2 健康教育前后不同时间点骨质疏松症知识得分比较

见表2、3。在常规健康教育后1个月和3个月,研究组骨质疏松症知识总得分以及钙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在常规健康教育后1个月,研究组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在常规健康教育后3个月,研究组的运动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

2.3两组不同时间点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得分比较

见表4。在常规健康教育后1个月和3个月,研究组对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的总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

2.4两组不同时间点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的得分比较

见表5。在常规健康教育后1个月和3个月,研究组自我效能总分、运动效能得分、摄钙效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

2.5两组不同时间点预防骨质疏松症行为状况比较

见表6。在常规健康教育后1个月和3个月,研究组每日钙摄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后1个月,每日承重运动时间研究组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易发生骨折,给患者带来痛苦,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症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危害也日益严重。骨质疏松症可导致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有髋部、脊柱、腕部等,髋部骨折对患者的危害最大。髋部骨折后患者可导致终生残疾[6~9]。我国女性平均绝经年龄为49.5岁,而女性的预期寿命平均将超过80岁,因此女性有平均30年时间在绝经后度过。女性在进入更年期时,卵巢功能开始减弱,不能分泌足够的雌激素,因此女性更年期开始时骨质流失的速率就开始迅速增加。WHO在1989年提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措施——补钙、运动疗法和饮食调节。有研究显示,运动可以促使绝经后的女性性激素的分泌,从而促进钙的吸收,增加骨质的血流量,促进骨的形成,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但是有研究显示,虽然运动和钙摄入对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绝经后妇女钙的摄入量和运动并不理想。在本次研究中,健康教育之前经常吃钙片者只有15例,而规律运动者只有28例。

骨质疏松症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保健费用消耗较大等特点。有调查显示髋部骨折在1年内的死亡率为20%,发生椎体骨折的女性因相关的并发症增加死亡率[10]。骨质疏松导致椎骨发生压缩性骨折,可出现急性和慢性疼痛。多次压缩性骨折可出现脊柱变形,导致驼背、变矮、胸廓容积下降,肺功能受到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心理状态、自尊、身体形象、心情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骨质疏松症患者出现骨折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严重影响到其生活质量。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以及因骨质疏松症导致骨折有关的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支出也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绝经后的妇女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绝经和年龄增长是女性骨丢失的两个重要独立因素。骨作为雌激素的靶器官,雌激素水平对骨的代谢活动具有显著的影响。雌激素一方面可以刺激成骨细胞,促进骨的形成以及钙盐的沉积,一方面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从而能抑制骨量丢失。当女性进入更年期时,卵巢的功能就开始逐渐下降,而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会骤然下降,导致成骨活动下降,骨形成减少,而同时骨吸收增多,骨量减少迅速。因此对绝经后妇女采取减少骨质丢失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方法。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们采取益于健康的行为以及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效果。常规的健康教育在预防骨质疏松方面其效果存在不足,近年来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成为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的干预方法。个性化健康教育主要是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结合个体骨密度测量的结果,进行解释,并给予有针对性健康教育。

骨质疏松症知识包括有利于骨健康的运动方式、运动、危险因素、含钙丰富的食物、每日钙摄入量等。健康信念可使绝经后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的危害健康行为充分了解;然后,使她们坚信:一旦放弃这种危害健康行为、采取相应的促进健康行为会得到有价值的后果,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使她们充满改变行为的信心。自我效能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运动作为骨质疏松症的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日益受到重视,不仅可以预防或控制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还可以矫正变形,改善关节和骨骼肌的功能,增强肌力和耐力,防止摔倒,从而使发生骨折的几率下降。集体授课直观讲解骨质疏松症的严重性、易感性、预防措施,让接受健康教育者了解采取健康行为在预防骨质疏松症中的必要性,增强其信心,并提高其相关知识水平。

在本次研究中,健康教育前,研究对象普遍对骨质疏松症知识的认知总得分较低,说明绝经后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的知识普遍缺乏,也说明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在进行健康教育后,两组总分都有显著上升,并且在常规健康教育后进行调查,两组之间的分没有差异。随后研究组进行了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后1个月,两组得分均有一些下降,但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在常规健康教育后3个月,研究组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能够让研究对象对骨质疏松症知识的认知持续时间更久。而自我效能总分、运动效能得分、摄钙效能得分、每日钙摄入量等在不同的时间点均有相似的变化规律。说明常规健康教育结合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能够改善绝经后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知信行。在承重运动时间上,在健康教育后1个月,研究组显著长于对照组,说明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对研究对象在运动行为方面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两组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对两组研究对象的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以及健康知信行、预防行为进行对比,常规健康教育结合个体化健康教育更有利于改善绝经后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的知信行,从而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

[参考文献]

[1] 陈浩,冯飞,朱富强,等. 老年骨折患者25-羟基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素与骨质疏松程度的相关性[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3,6(1):20-27.

[2] 王兵,赵环,姜习凤,等. 绝经后女性股骨头铁含量与骨密度的相关性[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3,6(1):9-14.

[3] 陈玉平,刘雪琴,蔡德鸿. 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测定[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11(3): 339-341.

[4] 陈玉平,刘雪琴,蔡德鸿. 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测定[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 (3):196-197.

[5] 陈玉平,刘雪琴. 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测定[J].护理杂志, 2005,22(8):38-39.

[6] 孙琴,冯玉兰,邢学农.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3,6(1): 34-36.

[7] 沈彦明,孙陈静,尹彦亮. 老年骨质疏松症防治研究进展[J].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9):1757-1759,1762.

[8] 萧佩多,陈润芳,徐连芳. 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离床坐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现代临床护理,2013,12(2):19-21.

[9] 郭伟伟,罗银珍. 老年髋部骨折护理进展[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6): 52-53.

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范文5

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

骨质疏松的发病部位是人体中轴骨及四肢长骨骨干,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大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会影响膀胱、直肠功能。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无固定的疼痛部位,休息后减轻。骨质疏松疼痛时无关节红肿、积液,四肢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均正常。骨质疏松骨痛与平时患者的负重活动量及气候、温度变化亦相关。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在于骨折,当有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时,患者表现为急性疼痛,并且可能有局部肿痛等症状出现,但在此之前有一个很长的临床前期。期间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骨痛,包括腰背及四肢关节酸痛乏力等,患者往往因此来就诊,医生也往往因此诊察出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危害十分严重,目前已被关注,但值得指出的是疼痛并不是骨质疏松特有的临床表现。它是因人体内分泌代谢异常,骨骼的骨量减少、骨微细结构破坏,骨生物力学性能下降,以骨骼内部质和量的病变为表现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引起疼痛的原因

骨质疏松的发生与激素调控(主要为雌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活性维生素D,)、营养状态(钙、磷、蛋白质和脂肪等)、物理因素(运动、日光)、免疫功能和遗传等因素的变化密切相关。疼痛不一定在骨质疏松的早期出现,绝大多数患者疼痛出现于疾病的中后期,其骨痛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①在骨转换过程中,骨吸收增加,骨小梁破坏,骨膜下皮质骨破坏,破骨细胞溶骨所致,以夜间痛为主要表现;② 机械应力造成的微骨折,以劳累后疼痛为主要表现;③骨骼畸形所致的肌肉、韧带受力异常,骨质疏松病人活动时,腰背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造成腰背板肌肉疲劳、痉挛而疼痛;④严重的低骨量衰竭,长期卧床、制动所致;⑤脆性骨折所致,通常出现在轻微外伤后⋯。在骨痛病人中男性低于女性,可能原因为:(1)男性痛阈较高,男性所受教育性格培养使之不愿意表达疼痛,以及对自身的关心程度比女性低,导致因疼痛而就诊的比例较低。(2)男性本来患骨质疏松的比例较女性低[1]。

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范文6

王拥军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教授、研究员,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重点学科及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学科带头人。

施杞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名誉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名誉所长,我国中医骨伤科学科带头人。

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并发骨折的危害性大,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群的健康与生命,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该病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我国“人口与健康”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医学和社会学意义。

更早预测风险,让“骨松”可预防

如果骨质疏松症能早发现,早预防,则意义更加重要。目前,骨质疏松症的预测指标很多,诸如CT、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等。但是,这些指标属于预测骨质疏松的中晚期指标,而且检测费用高,检测设备要求高,不适合推广运用。如果这些指标发生了变化,也很难再恢复。因此,有必要发现更早的预防性指标体系进行预测。

我们项目组通过“证病结合”(病史采集和中医辨证,并结合西医检查)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在我国华东、华北、东南、东北、西北城市人口地区完成了骨质疏松症人群的调查(共计6447例),发现患者多出现倦怠乏力、骨骼疼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下肢抽筋、腿软困重、牙齿松动、头发脱落、夜尿频多等“肾精亏虚证”表现。证明了“肾精亏虚证”共占83%,其中“肾阳虚证”占34%,“肾阴虚证”占49%。

项目组又在上海市、北京市完成了高危人群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共计4250例),发现骨质疏松症早期即产生“肾虚”的中医证候。下肢抽筋是骨质疏松症早期症状,骨骼疼痛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症状。建立了“证病结合早期评估模型”,用以评估个体“骨量状态转移”的风险概率。

骨量状态转移----从正常到“骨松”的改变

“骨量状态转移”是指骨量发生变化的过程,就是指骨量从正常到减少、再到骨质疏松的过程。骨量即指骨密度,通过国际公认的DEXA检测,所检测出来的结果为T值。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若T值大于或等于-1.0SD,则为正常骨量;若T值在-1.0SD~2.5SD之间,则为骨量减少;若T值小于或等于-2.5SD,则可诊断为骨质疏松。

绝经 绝经年限每增加1年,骨量从正常转变为减少的风险增高39.7%,从骨量减少转变为骨质疏松的风险增高23.3%;

骨痛 出现“骨痛”症状,骨量从正常转变为减少的风险增高33.0%;

抽筋 出现“下肢抽筋”症状,骨量从正常转变为减少的风险增高31.8%;

消瘦 体重指数每减少1个单位,骨量从正常转变为减少的风险增加大约5%。

这个评估模型将中医证候特征作为危险因素与疾病危险因素共同分析,能够更加准确、便捷地预测骨质疏松风险概率――绝经期女性、下肢抽筋、骨骼疼痛者,是“三大”高风险人群。我们的研究还提示,越瘦的人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越大。在此呼吁,爱美的人士不要盲目减肥。

温肾阳、滋肾阴,达到肾主骨

目前,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除了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3营养支持外,临床上主要运用的药物有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双膦酸盐类、甲状旁腺激素等,然而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子宫内膜增生、乳腺癌、心脏疾病等。而中医药在防治该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遵循前期的临床流行病学数据,骨质疏松症多为肾阳虚型和肾阴虚型。

* 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多出现下肢抽筋、骨骼疼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夜尿频多、倦怠乏力等症状;

* 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多出现下肢抽筋、骨骼疼痛、腰膝酸痛、腿软困重、齿摇发脱、潮热盗汗等症状。

我们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和中医“肾主骨”、“生藏精”的理论,提出了创新性的“补肾益精法防治骨质疏松症”理念。项目组对施杞2646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补肾益精类处方进行了配伍规律研究,研制出医院自制制剂温肾阳方(主药为淫羊藿、蛇床子)、滋肾阴方(主药为女贞子、旱莲草),并正在依此开发治疗骨质疏松性腰痛的中药新药。

临床上,针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病证结合”的治疗模式,首先明确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然后辨证分型。随后,给予相应的温肾阳、肾阴虚中药治疗(目前主要是汤剂),再配合小剂量钙片(600毫克左右,大大小于常规的治疗推荐量)就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临床试验研究已经观察到,绝大多数骨质疏松症老人的骨骼疼痛、下肢抽筋等肾虚表现都有了很明显的缓解或消失,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通过检查发现,中药也能够明显增加并维持骨密度,并可以降低钙制剂、激素的使用量,降低临床副作用。

社区推进,综合干预防骨折

在国家和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建立了“骨健康促进社区服务联合体”,建立了一套基于社区发病研究、临床医疗服务、诊疗技术设备与一体的“健康直通车”服务体系。

这辆“健康直通车”会定期开到居民小区为居民进行健康服务。在车上,有专业医生为居民采集病史和收集血液,进行免费的体检。车上配有DEXA检测仪,可以免费为群众测骨密度。评估完毕,医生会提供专业的指导建议。对每一个小区,我们都会长期跟踪随访,每半年随访一次,计划跟踪十年。

目前,我们已经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徐汇区龙华街道的50个社区,完成4371例社区中老年人群的骨质疏松症筛查。发现其中骨质疏松症患者有1000例,占调查人口的22.87%。对受检测人员,我们提供了中药、针灸、平衡操以及“十二字”养生功等综合干预措施的指导。希望通过长期的医患合作,减少老年人跌倒,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奔走在街头的“健康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