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教学的概念范例6篇

绘本教学的概念

绘本教学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写生;生意;美术教育;西方化

追溯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艺术的起源,我们可以知道,从简单的实用起始到巫术礼仪的形成再到愉悦身心的单纯鉴赏,模仿自然来取得造形的原始依据是这些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特征。绘画艺术也是同样,其仿照和自然模仿的结果,首先在诸如山上洞窟的墙壁上(法国拉斯克),或是陶器上(古希腊壶)等,均是将实物“写实”性再现,这样“绘画”这种人类文化中的艺术形态便诞生了。从这些“写实”的绘画作品中虽然能够感觉到的是原始的“幼稚”,但是其中所存在的“艺术”性和“朴素”性,以及“古拙”的感觉,得到了世人和历史高度的评价。“写生”这种绘画行为其实正是在这最初的艺术活动中而随之诞生的。艺术形态就这样从“写生”而得到的造形的基础上,再加上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而渐渐形成了。从此人类追求崇高艺术精神境界的活动便开始了漫长的征程。从人类最初的艺术形式之一彩陶的装饰性纹样的表现也能够感觉到这一点。

即使植物纹有许多几何形纹,都是与现实生活接触中得到,这些装饰纹的一部分是写实 的,其它部分一般是被抽象化的。比如,从半坡出土的彩陶中的几何图案,很清晰由鱼形变化的。当然,彩陶的几何图案未必是某种物体形象直接变化制成的形状。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纹络装饰的描绘,全部与作者看到的周围事物分不开。1

正如王伯敏在这里所指的“这些纹络装饰的描绘,全部与作者看到的周围事物分不开。”这些“全部是作者所见”的“模仿”自然的绘画行为,作为“写生”概念的“写生”行为已经在原始的艺术形式表现中存在了。但能表现这种绘画行为的“写生”一词最终是从隋末唐初由僧人画家彦悰开始才登场的2 。直到宋代始“写生”一词才被中国绘画的历史所接受。另外在此时已不单单是以“写实”性地照“自然原样”来描写的“对看写生”,同时也包含有“写意”性的“背对写生”。 随着“写生”一词在宋代被广泛使用,也促使了这之前所使用的写生词汇“写真”和“写貌”逐渐朝衰落的方向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重“气韵生动”、“重意不重形”的东方性“写生”概念得到了真正确立。

但是,到了八百年后的今天,在近代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同样接受了西方的绘画观念,西方“写生”概念的语义是以描绘“自然原样”之意,完全被东方的人们所接受。这样自古以来的“写生”概念便被西方化了。从词典这种重要的语言工具便能很清楚地证明这种西方化所致的文化变迁和程度。本论便以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中国的《辞海》和日本的《广辞苑》为例作引,以日本明治时期美术教育为背景,就“写生”概念的西化现状进行论述。

一 、 从《广辞苑》与《辞海》看“写生”的概念

首先从日本的《广辞苑》看,关于“写生”的解释:

景色以及事物照原样真实地描绘。取客观描写为主的态度。也针对从绘画中而来的短歌、俳句、文章。3

再看中国的《辞海》中关于“写生”的解释:

绘画术语。直接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也是初学者及画家锻炼绘画表现技法和搜集创作素材重要手段。4

这两本辞典中关于写生的解释与当今“东方”主要国家社会中流行的语义一致。当代人面对“写生”的基本认识在这两本辞典中均能很清晰地反映出来。

只是《广辞苑》解释的“写生”概念不限定专业的、业余的、大人、小孩。好像具有相当的广泛性。“取客观描写为主的态度”很清楚地限定在了西方绘画的思想范畴。即,对于实现这种“客观性描写”,利用西方绘画的科学知识同样有必要。有“透视法(远近法)”、“艺用解剖学”(针对人物画)、“阴影法”、“绘画色彩学”等。很清楚像这样解释的“写生”与中国传统绘画中诸如近代吴昌硕、任伯年、齐白石等画家的写生是完全不同的,也与日本江户早期传统的画家如狩野探幽、圆山应举、尾形光琳等画家的“写生”有不同的意义。因此现代词典《辞海》和《广辞苑》的解释是不能够涵盖他们的绘画思想和“写生”范畴的。但是,日本到江户时代的中末期,佐竹曙山、小田野直武、司马江汉等画家们受“兰学”5 的影响,无论是思想还是绘画技法在表现上都很接近上述《广辞苑》的解释。另外,《广辞苑》的解释还包括有“短歌、俳句、文章”,虽然也很重要,但在本文却不是研究的对象,因此即不做详细论述。

再看《辞海》的解释,前半部分与《广辞苑》解释很相近。即,“绘画术语。直接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将“事物”“直接”描绘与中国古典传统绘画所重视的“气韵生动”、“意境”针对的“写生”的思考相反。后半部分“初学者及画家锻炼绘画表现技法和收集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从字面来看《广辞苑》没有这样的表现。但,其意义与《广辞苑》相同,没有限定专业的、业余的、大人、小孩,面向全体。就这一点对于现代“写生”这一概念包含了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两辞典都是全面地、站在面向一般人们普及知识的立场上,使“写生”这一现代概念得以成立。因此词典上的“写生”概念一定会,也容易会被社会普遍地认知和接受。现代“写生”概念就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成立的。根据这一概念,与专业、业余没有关系,只要是在绘画表现时,照“原样移写”即可符合“写生”概念的成立。

但是,这样一个“写生”的现代概念在成立前,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几乎是针对专业者的专有用语,而且是以“意境”和“生气”作为“写生”概念的核心而被重视的。现代“写生”的概念却是与东方绘画美学的精髓“气韵生动”的理念相差甚远。以日本为例即现代“写生”的概念是从江户时代的末期到明治时代初期形成的。现代“写生”概念在“词典”中的解释,在明治初期随全面教育的西化,便在现代社会中悄然扎根。因此,一般传统的东方“写生”概念从这个时期起,即成为词典中“景色以及事物照原样真实地描绘。取客观描写为主的态度。”与“绘画术语。直接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与西方的“Sketch(英)”、“Dessin(法)”语义基本相同,并作为翻译语使用。就这样诞生于唐初的并经历了一千两百多年的、出发点为“气韵生动”语意丰富的“写生”概念,在现代社会被新的且单纯的语意所取代了。

二 、 “写生”概念告别传统

接前面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写生”的现代概念与专业、业余没有关系,不仅是专业的画家,指所有面对自然事物进行绘画行为的人们。具体地说,包括面对自然事物“写生”的画家等所有人。在这种前提下成立起来的现代“写生”概念是乘教育制度确立的明治时代颁布的“学制”6 (明治5年)之风,而顺势完成的。然而相对于明治时代前期的“写生”概念来说,与这个概念有关的群体只是专业画家们以及有专业水准的文人、学者、画论作者等。也就是说只是少数人与写生概念有所关联。

从理论上分析,明治以前的“写生”概念是以追求内在精神表现下并以“主观”思想为主体的绘画活动。或者是画家面对所描绘的东西,是画家自身面对自然自我认识而来的事物“写生”。其中核心的思想方针是追求“意境”,另外其绘画所达成的鉴赏目标是“气韵生动”。针对西方重视“写实”性的“形似”来说,东方则是超越主观以“写意”为主导的“形似”。也即,与“形似”相比,更要求作为绘画理念之“气韵生动”的神似。进一步讲,东方绘画追求的“形”实际上是自然中所不存在的“形”,是把自然之形作为绘画表达的依托,而真实的形只是作者为了表现自己的主观思想的一个借体而已。“形式上无形地存在”。描绘的作品作为“形”“实在”存在,自然中作品所表现的“形”“没有”。针对东方绘画与“写生”相同的“无”、“形”的主观,通过主观“写生”来“造形”的。

另一方面,从明治时代开始,西方画的理念与技法随着教育制度的成立迅速扩展。“写生”这一概念迅速被西方化。正如“词典”中的解释,“客观描写为主要态度”去“写生”,这与传统不同,这是画家对自然事物以客观性描写对象为中心进行的“写生”。“写实”精神是这种“写生”概念的精髓。西方绘画非常重视“写生”是因为要“写实”性地表现面对的实物。大下藤次郎早在明治44年(1911)的论著《写生画的研究》对西方画的“写生”的重要性作了如下论述。

西方画的基础是由写生而成立的。练习是写生、人物画、风景画、无论多复杂的绘画,其根源是写生。所以必须遵守自然法则。刚学习绘画的做法,由于不注意观察,往往发生非常大的错误。7

“西方绘画的基础是写生”,这是指尊重“自然”,从“写实”性表现方法入手来达到作品完成的目的。实际上“东方绘画”之“写生”也很重要,所不同的是针对描写“物”而言,东方与西方的思考角度不同。即,西方绘画是以自然为中心,自然是作为“主”之存在,画家则作为“宾”之存在的。因此这一绘画行为是在重视客观描写对象的同时,“写实”性地完成作品的。所以说如果“不注意观察,往往发生非常大的错误”的。东方绘画是将自己放在中心的位置上,作为“主”,而把描绘对象放在“宾”的位置,只利用其写生“物”的形状,将其加入一些抽象因素,表现出来,实则其作品是在完成画家自己“主观”性的思考。

以下所论“写生”概念之例是引用自河野元昭8的《江户时代的“写生”考》一文中所载。司马江汉作为日本开始研究西方绘画最初的东方画家,的确对“写生”概念意义的转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9

以规矩术作为山水远近的法,楼阁屋舍之画的法则。人物面部的画法、以及花鸟禽兽等所有的物体之色彩画所作写生图作为绘画法则(略)制作(刻)木板、铜板画。

司马江汉《西方画谈》春波楼藏版目录10

河野元昭在此引用了“对看写生”的用例。认为其中的“规矩术”是指西方绘画必须利用的“远近法”、“阴影法”等科学知识。这里引用的写生标志着西方“写生”概念从此在东方诞生。

遗憾的是还留有疑问。司马江汉所著代表性的《西方画谈》与《春波楼笔记》中“写生”一词没有出现。另外,《春波楼藏版目录》一文是否是司马江汉所著,还需进一步研究。总之,司马江汉对“写生”概念与传统意义的现代告别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实际意义上的作用。

三 、东方与西方“写生”的具体不同点

1.河野元昭、东方“写生”的分类

河野元昭认为传统的古典 “‘写生’中所具有与现代相同的写生‘Sketch(英)’、‘Dessin(法)’的意思。包括这一点,写生也还有多个侧面的意义”11存在。

因此,河野元昭在《江户时代的“写生”考》一文中,根据东方写生的思想和精神以及绘画(写生)行为,将古典写生分为以下4个种类:

第一是把握、描写对象的写意性,不需要同时观察。称之为“写意写生”。

第二是主要着眼于客观正确性,所以定义为“客观写生”。

第三是精巧、致密的描绘,称之为“精密写生”。

第四是与现生“Sketch(英)”、“Dessin(法)”相同,边看对象,边描绘的作品,称之为“对看写生”。12

从以上分类可以感觉到,的确东方传统的“写生”概念非常复杂,这与两辞典中解释的“将景色与实物原样移写”或“直接以实物为对象的绘画方式”这样单纯的意思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写意写生”在东方“写生”论中有着非常重要指导意义上的理论价值。东方绘画自魏晋南北朝(220-589)谢赫的“六法论”成立以来,第一法“气韵生动”对于中国绘画,作为核心的批评指针,在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生意”这种表现是这种“气韵生动”反映在绘画上的有力根据与表现价值。所具“气韵生动”的作品首先必须是将“生意”作为绘画之主要要求确立于画面之上。即,东方绘画比起“形似”,更注重“神似”;比起“写实”,更在意“写意”;比起“客观”地自然描写,更注重“主观”地“重意不重形”,如果用这样的方针追求绘画的精神所在,应该是可以达到“气韵生动”之目标实现的。“生意写生”正是河野元昭对东方绘画深刻理解的表现。这种“写意写生”是从意义上考虑的结果,如果从表现来看,“背对写生”也不脱离河野元昭的意思。因为“不需要同时观察”。

第二,针对“客观写生”比较东方与西方的话,有相同感觉的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将“对看写生”尊重客观“形似”的基础上付诸于绘画表现的。但是,西方是使用远近透视法或阴影法等科学手段,将“写生对象”,以所看到的原样感觉去写生。并且是将“写生对象”放置在一定的环境与时间中,并把这些作为绘画的重要组成,在客观考虑的基础上实施写生绘画行为的。而东方不使用一个视点的“远近法”,并且,“写生对象”所有的阴影这种自然现象也不必去考虑,以及同“写生对象”与周围的环境、光源也不去做有关联的表现,只是表现“写生对象”的本质所在加之画家主体思考而得的精神性展现。

第三 “精密写生”就是细致地描绘“写生对象”。中国传统的绘画有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分类法。相对于前者细致地描绘来说,后者是在比起“形似”更重视“意境”的同时,将“写生对象”的“精神性”放在了更为主导的位置。其实两者都需要在“气韵生动”的前提下而完成其“写生”的造形目的的。河野元昭为了将“写生”分开,提出了“精密写生”一说,以下即是河野元昭为说明“精密写生”而引用的画论:

坡有这样的诗,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不论这样或那样只要有写生一法都可以将画概括的。蛮法精细的画法,从此会朝有益的方向发展。

平泽旭山《国画论》附录 旭山先生赠边童子兄弟序13。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这自然是引用坡的诗。因此,是画论受中国传统画论的影响很大之证明之一。只是“写生一法”中的“蛮法精细”的“写生”能够对应所有绘画的话。即,西方的绘画比东洋绘画“更有益”,然而从现实意义来讲并不是那么单纯。从此可以看到其主张之重视“精密写生”的思量。

第四 “对看写生”是针对“写生对象”的具体的描写方法,从“写生”的行动来看,与西方“写生”的表现方法大致相同。在此,河野元昭特意将“对看写生”作为“写生”的一个分类提出,其它的三种不是这样的,这正是河野元昭写生分类的认识所在。

从以上的分析仔细来考虑,“写生”的分类不是能很清楚地分开的,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实际上,“写生”即使是能如此去分出这么几类,其中心或绘画表现思想是最重要的。即,从江户时代末期到明治时代初期西方“写生”的表现理念完全渗透到日本,东方“写生”向西方绘画急速转向。这是东方绘画成为重视西方式“写实”表现的一个重要开端。或者也可以说是佐竹曙山与司马江汉所主张的“实用主义”在东方的开始。这一新的绘画理念与东方绘画主张的“气韵生动”为核心的“意境”、“重意不重形”之“神似”的思想理念相矛盾。即,正如坡论述东方绘画思想时的名句“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之对客观“形似”的批判理念持相反意义的。

实际上,关于河野元昭的“写生”分类,笔者的立场是不赞成的。其理由是感觉到这些用语是矛盾的。仔细考虑,“生意”、“客观”、“精密”、“对看”这些词汇,没有同类的感觉;“写意”是指绘画的表现精神。“客观”是针对绘画之画家思想对应“写生对象”的看法;“精密”是绘画描写细致的程度;“对看”是绘画的观察方法。这四种词汇没有同类性,这样分类感觉不合理。并且,如果是“生意写生”、必然有“写实写生”。如果是“客观写生”那么“主观写生”为什么不存在。如果是“精密写生”,“写意写生”理应存在。“对看写生”分类形式存在的话,“背对写生”不存在于分类中,也是应该感觉到奇怪吧。东方“写生”是主观性的“精神”、“意境”、“生气”等非常抽象的存在成立,所以将写生做出分类的确很难。在此,河野元昭针对写生的分类的论述,原因是作为关于“写生”这一概念的先行研究,成就了非常重要的成果,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尊重这些结果,并且河野元昭利用资料非常丰富,尽管与笔者之考虑多少有点不同,但对本论的论证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东方“写生”概念以及内涵比较复杂,非涉及专业知识之人士是不易理解的。与西方“写生”概念所具有的简略性以及容易理解的“单纯”性相比而言,在明治初期西方教育制度确立之际,一下子被西方化了。即,从精神的东方“写生”向“实用主义”旗下科学的“写实”方针的西方“写生”转换了。“写生”概念作为翻译用语,在现代“词典”的成立也是理所应当的了。佐藤道信就绘画语言从西方到东方的变化有以下的论述。

“写真”“写生”这样的词汇,在西方文化移入之时,作为其翻译语被使用。所以,近代以后,即使是相同用字,其意思也不同。并且,根据“写实”、“自然主义”这种概念与用语的成立,围绕“写实性”的近代日本的语言环境得到完备。其语言移转经纬大致说是从对中国转向了对西欧。是以相对轴转换为基础进行的环境整合。但是,对在西欧轴上成立的近代日本的概念用语,曾经“写真”、“写生”之造形及表现的原意已有所变化。所以加上绘画与语言的关系,时代间的位相间隙在此产生了14。

因此,随着中国与日本在接受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得以绘画语言意义实际上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讲与文化翻译有着很大的关联。绘画变革的激烈化,传统的以前的绘画形式被破坏,形成两极同时存在的绘画空间。即,日本是日本画与洋画对立存在,中国是中国画与油画的对立存在。“写生”这一概念也随着这种绘画变革,从具有复杂感觉的东方“写生”概念脱离,变化为单纯地、直感的西方“写生”概念。这不仅仅是停留在两词典上,而且是已深入于整个东方社会。

2.西方“写生”与东方“写生”的不同点

根据以上的研究总结如下,关于西方“写生”与东方“写生”的区别,觉得上述论点是从抽象、理论面上考虑的东西较多,而从具体面上考虑得较少。以下就西方“写生”与东方“写生”从具体面上的差别归纳为以下4点:

1.西方“写生”在相对的时空界限下进行,即是在某一较为固定的时间下的景物描写。然而,东方“写生”没有具体的时空界限和要求,重视被描写事物的本来特征。

2 .西方“写生”以焦点透视为宗旨,视点只有一个。而东方写生是散点透视“写生”,视点很多。

3.西方“写生”所追求的是被环境影响下的视觉所感受到的真实的色彩,而东方“写生”则更加强调物体所固有的原本色,不注意和描写由环境影响而带来的色彩变化。

4. 西方“写生”从描绘自然物体的角度出发以描绘物体对象为中心,强调比较客观的自然再现。东方“写生”是借自然物体表现自己的感情与心境。被描写的对象只是作为道具,即一种借体,强调画家自身的主观的思考成立

实际上,文化的比较是很不容易的。本论只是将一些研究所得的看法做一总结。关于西方与东方绘画的不同,从直观的角度来看的话,易于理解。然而从理论上论述的话其实还是很复杂的。即便是加以区别,也必须考虑到这一比较中的时间性。就日本而言,“写生”这一概念在明治前期,相对地保持着东方观念所特有的意义的单纯,用此与西方相比,能够感觉到清晰的不同点。进入明治,西方绘画文化一股脑地进入,到了东方“写生”与西方“写生”的混合时期。这个时间点的“写生”概念的比较就变得复杂了。来看现代“写生”概念,东方思想相反受西方影响的部分增多。但在理论上考虑,哪些是东方那些是西方就不明了。

因此,本论就西方“写生”与东方“写生”的比较时点限定在日本明治时代前后。

四、结论

“词典”对于人类文化来说确实是一项重大的成果发明。并且,对于文化的研究是离不开的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这里面有相当的时代性变革和记忆,作为文化时代所代表的概念和内容,也蕴含于其中了。因此,我们所面对的所熟知的“写生”概念,只能是限定在现代的这个时期。从“景色以及事物照原样真实地描绘”这样的解释来看,反思明治时代前的“写生”概念,能够感觉到时代的变迁。随时代以及文化的发展“写生”这样的概念也理所应当随着漫长的历史发展,而且必定会附加上现时代的意义和“注解”是很正常的。

从一种意识形态转变为另一种意识形态并不是偶然的。“写生”这一概念也是同样的。这样一种现象的发生,只通过少数的几个画家、少数的几个绘画理论家是不能够引导的。明治初期的日本,“写生”这一现代概念是在全面接受西方学校的教育形式并凭借教育的普及政策而成立的。在学校教育开始,并且普及的同时,普通的美术教育采用了西方式的“写生”。西方式的“写生”所具有的直观性很容易被接受,即使是孩子们也能够马上理解和应用。这样较为客观的“写生”方式普及起来也容易,从普及的意义来看,“对看写生”这一“写生”的概念就这样深深地向社会向一般民众渗透,并很快完全扎下根来。

实际上相对于“写生”的语义和概念的急剧变化也不难理解。这是专业概念向普通概念过渡的时代必然。针对于古典的“写生”意义只是与画家和专业的学者有关,而现在,理解并使用绘画“写生”意义的人是普通的一般民众。

古典“写生”概念之所以复杂,其理由和原因之一是与“生”这一哲学领域的命题相关联。再加上“生”的哲学含义,由此而衍生出来的“气韵生动”的美学思想,在“画意不画形”的绘画理念指导下,不能够很容易地被大部分民众认知和应用是一件当然的事情。普通的学习者或一般学习绘画的人没有学习传统写生之深刻含义的机会,也没有学习的必要。因此,这种现象的发生也是历史的必然。现在“写生”这一概念完全被西方化了。东京大学教授河野元昭先生好像对此觉得很遗憾。“打开江户时代之对看写生第一页的狩野探幽,在其关于写生意义之考察中,现在的“写生”都成为了“Sketch(英)”的观念,难道不觉得以此所产生的反省点是有点过分了吗?”15像这样思考的东方画家、学者不少。尽管这样,随着时代的变迁,绘画已不再是专家们所独有的“工作”了,从明治5年所有的人去学校都能够学习绘画了。由于学校的制度西方化,美术教育也西方化了。明治最初的美术教科书是川上冬崖著的“西画指南”(明治4年1871)16。从这个时期起,“写生”这一概念就完全变成一般民众所理解的意思了,且至今未变。

因此,从“写生”语义的一般性来说,与其说这样的变化是在东方与西方现代文明交流与冲突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倒不如说是明治教育革命所引发的必然结果。这是明治5年“学制”颁布,教育的学校化及美术基本教育普及带来的观念性革命。在日本江户时代的“兰学”作为萌芽所形成的西方绘画的写生观的基础上,加之教育的普及,“写生”一词的现代语义便成立了。可以说“写生”一词的语义发生变化是通过“学制”颁布的产物。日本的现象就是东方现象的一个缩影。因此,无论是日语“词典”还是汉语“词典”,这抛离开传统“写生”概念所做的现代解释一点也不足为奇。

注:

1.王伯敏(远藤光一译)《中国绘画史事典》雄山阁、1996年第9页

2.参照臧新明《中国古典画论之写生考》《济南大学学报》第1期,2007年,38~41页。 《写生概念的成立与传统的意义》《比較文化研究》(日本)第30号,2008年,66~82页。 《中国古典画论中写真、写貌、写生的变迁》《艺术学界》第1期,2009年。

3.新村出编集《广辞苑》第六版岩波书店2008年第1303页。

4.《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第1011页。

5.日本江户时代中期以后,以荷兰语来研究西洋学术的一门学问。包括医学、数学、兵学、 天文学、化学等学术,当然也包括西洋绘画的研究,西洋绘画就是这时被日本所开始接受的。

6.1872年(明治5)被公布的日本最初的近代学校制度相关的法规。明治新政府为了把江户时代的教育制度进行变革,要在全国制定一个新的教育制度,1871年为了教育制度的统合设置了文部省。

7.大下藤次郎《写生画的研究》目黒书店、明治44年(1911)第241页。

8.河野 元昭(1943年-)出生于日本秋田县,原东京大学教授,日本著名美术史学家,主要研究方向日本近世美术。美术专业杂志《国华》主编。主要编著书籍《北斋的花》、《美·JAPAN富士山》、《日本的美术 第460号》等。现东京大学名誉教授。

9.从这一引用中出现的写生一词从司马江汉所著代表作《西方画谈》和《春波楼笔记》中没 有发现。春波楼藏版目录中“写生”一词是否出自司马江汉亲书,笔者尚存疑问。如果、在这里“写生”一词确实出自司马江汉亲书的话,毫无疑问他应该是西方画风之画家中以东方“写生”语义用于解释西方“写生”的第一人者。在这里出现的“写生”概念东方或西方的观感都有所存在,在某种程度上说我觉得有些暧昧。但本论仍站在这一词语存在的前提下论述。

10.转引自河野元昭《日本绘画史研究江户时代之“写生”考》吉川弘文馆1989年第393页。

11.河野元昭《日本绘画史研究江户时代之“写生”考》吉川弘文馆1989年第390页。

12.河野元昭《日本绘画史研究江户时代之“写生”考》吉川弘文馆1989年第391页。

13.河野元昭《日本绘画史研究江户时代之“写生”考》吉川弘文馆1989年第393页。

14.佐藤道信《明治国家和近代美术》吉川弘文馆1999年第230页。

15.河野元昭《日本绘画史研究江户时代之“写生”考》吉川弘文馆1989年第390页。

绘本教学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 绘本 数学活动 数学资源 “玩”数学 用数学

绘本以其有趣的童话情景、直观的画面和简洁的语言赢得了孩子和老师的喜爱。幼儿期是幼儿掌握数学概念,进行抽象运算,以及综合数学能力开始形成的黄金关键期。通过有趣的童话情景,巧妙地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绘本故事中,让幼儿在阅读图文并茂的小故事时潜移默化地吸收基础的数学概念。这些概念简单易懂,可以快速地增长幼儿的基础数学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利用绘本来开展数学活动,不仅可以突显文学作品内涵和幼儿快乐学习数学的双重价值,还能使其产生互为依存相互推动的作用。如何让幼儿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如何将绘本运用到数学活动中去?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绘本的有效价值呢? 下面我谈谈看法。

一、选择适合的绘本,挖掘潜在数学资源。

绘本形象生动可爱,色彩鲜明,让幼儿爱不释手。每一本优秀的绘本都有其多元化的教育功能,还蕴含了许多的教学资源。如经典绘本《好饿好饿的毛毛虫》,它包含时间的概念,让幼儿感知了一个星期有多少天,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知道星期一到星期天毛毛虫吃的事物数量随着变化而变化,还感知了各种序数和数量的体现,等等,为孩子们带来多维度的感知。绘本蕴涵的丰富教学资源,需要我们用心去挖掘,不断探究,并设计活动,才能使绘本充分发挥其多元化的教育价值。

绘本是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一个好契机,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数学绘本,分析、研讨,挑选合适的教学内容,通过将“故事”和“数学”作为两条并进的线索,挖掘其数学教育资源创设数学活动。如绘本《最佳守卫》,这个故事讲述了森林里山羊村选守卫的过程,其间要孩子明白的一个道理是:想要做一名优秀的守卫,光有这些外在的本领(灵活、力气大、身材高大、速度快)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绘本中隐含了观察、比较、记录、统计等数学内容。我们可以创设数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统计的方法;又如绘本《森林里的时钟》,它将时针和分针的转动关系,不守时带来的麻烦等问题融入了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有别于常规的时钟教学。即了解时和分之间的关系,会拨整点和半点。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故事情节中进一步理解了时针和分针的关系,认识了时间,知道了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在绘本的情境中“玩”数学。

皮亚杰说:“在幼儿时期要发展智慧,关键是让幼儿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从娱乐中学,从玩耍中学。”喜欢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在数学绘本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变过去的“老师教”为现在的“幼儿自己学”,改变幼儿的“被动操作的模式”,让幼儿在玩、听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如数学活动《最佳守卫》,整节活动课紧紧围绕着森林里山羊村“招聘守卫”的线索开展,突显了招聘过程给孩子趣味与智慧的感受,最终体验到数学带来的快乐。通过三场不同的擂台赛展开活动,让幼儿解读“招聘的过程”,引导幼儿学会理解评分的标准,通过观察、判断、比较,记录、统计等方法记录比赛的结果,学习初步统计的方法。在这一简单统计过程,也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实际问题。在最后一关“临时守卫”的环节中,穿插了互动性较强的投票游戏,让孩子们将刚学到统计的知识运用到投票中,学习分组记录统计的结果。通过参与投票,请选出心目中的最佳守卫,孩子们也当了一回故事中的主角,充分发挥了主体性。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不仅让幼儿学得开心,还能享受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三、运用绘本教学使幼儿会用数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学教育内容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我们通过让幼儿绘本学习,培养他们学习和运用数学的兴趣,以及会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 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通常讲到序数,能想到的就是第1、第2……这样的概念,其实这是不全面的。在绘本《真正的魔法师》中通过学习让幼儿知道序数不是指绝对位置,而是指事物间的相对位置,即根据基准位置的不同,所指事物或事件的位置也随之变化。如同样都是第4,可是从上边数和从下边数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还有,同样都是6,从前边数第6和从后边数第6表现的位置也不一样。把握事物空间、时间、位置的相对性,在解决与序数有关的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能逐渐理解其中的奥妙。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绘本能让儿童在有意义的情境中使用并拓展数学的知识。在我们生活中,其实有很多东西是有唯一答案的,但也有很多是要我们去估计一下可能的情况的。从孩子的思维层面上考虑,在设计数学活动《蜘蛛和糖果店》活动时,我把这个绘本设计成了有情景的活动,以蜘蛛猜测顾客来糖果店买什么糖的故事情景为主线,让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数学经验去猜测、估计,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生活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概率)。

绘本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最粗浅的、最好玩的、最实用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都蕴藏在美妙的故事中,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优美的画面和简洁的文字,将抽象的数理知识蕴涵其中,让孩子们轻松地获得知识。绘本在数学活动中的运用,不仅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绘本的魅力,而且提高了数学活动教学的有效性,更为孩子们开心、快乐地学习数学创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绘本,让数学活动更生动,更有趣。

参考文献:

[1]绘本向我们迎面走来.早期教育(教师版),2008,5.

绘本教学的概念范文3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医学模式、健康观念的转变及维权意识的提高,对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儿科护理教学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改变,在注重知识掌握的同时更关注对学生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培养。但与此同时,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也存在如下问题。

1.1课程、课时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较传统

(1)中职《儿科护理学》教材1~5章概念、公式较多,属于识记内容;第6章与临床结合紧密;7~17章多为系统知识,知识呈递进关系,而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学过就忘,机械记忆。

(2)对于中职护理教学,无论是学校或学生,都对内科、外科、护理基础非常重视,而对儿科重视程度远不如这些课程,课时安排非常紧,加上教材内容多,故教学任务较重。为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及讨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1.2学习兴趣低、临床经验少、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差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缺乏有效的学习和记忆方法,学习兴趣不高,对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反感。临床见习少,见习期间实践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案例分析能力差,缺少评判性思维能力。

2概念图的作用

2.1辅助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就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熟悉教材,取舍教学内容,掌握知识结构。医学知识都是概念性的知识,知识点多且枯燥,教师在备课中运用概念图可以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找出概念的记忆关键点,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同时借助软件把概念图加入课件中,能使知识点可视化、直观化,有助于课堂教学。

2.2有效学习的工具

通过概念图的绘制,能理清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温故知新。在绘制过程中,必须要归纳关键词,锻炼了学生的整合能力。绘制的过程也是知识的构建过程,学生绘制前必须理解相关知识点,这使学生必须主动学习,同时,通过资料查找、相互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中职学生的想像力丰富,绘画能力好,绘制概念图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使其快乐地学习,边学边画,动手动脑。

2.3教学反思和评价的工具

师生通过概念图的制作教授修改再设计的不断循环往复,学会了反思自己的教学或学习,从而提高了自学能力。绘制过程可以反映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思维活动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未能掌握的知识点,从而进行针对性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概念图是非常有必要的。

3概念图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

3.1利用概念图,让学生建立整体知识结构

(1)在知识点归纳中的运用:学生在学习中常常是学了今天的,忘了昨天的,没有对知识点很好地归纳,没有整体的知识框架。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进行板书,构建知识框架,让学生做笔记。在每一章节授课前都先给出空白的概念图,让学生填写,如第2章的生长发育规律,首先填写4个小节的内容,然后找出每一小节中的关键内容填入概念图中,再根据关键内容逐步展开,形成一个知识框架图。教师讲解时逐个讲解,讲解完后利用概念图归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在知识难点中的运用:儿科护理后面部分大多是系统性的疾病,发病机制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比如佝偻病、肺炎、肾病综合征等的发病机制,通过概念图建立知识框架,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便一目了然,很容易理解。以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概念图为例。

3.2利用概念图,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案例分析都有一定的格式和书写要求,多倾向于线性思维,但概念图提供了更有效的组织、计划护理方案的方式。概念图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知识框架的构建,注重各方面相关信息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符合现代医学模式整体护理的要求。以肺炎案例概念图为例。

3.3利用概念图进行巩固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儿科教学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过程中,教师觉得儿科相较于其他课程知识点集中,题型难度并不大,但在平时的考试和练习中,学生却反映儿科很难,要记忆的内容多。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通过“连一连、涂一涂、填一填”等方法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在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一方面引导学生巩固旧的知识点,将知识点进行串联;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各知识点间一些新的联系,因此,绘制概念图不仅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4教学反思

概念图运用于儿科护理教学中,从教师角度来说,它能辅助教学设计,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学生角度来说,通过发现问题、查找资料,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案例分析能力,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但在运用概念图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不能生搬硬套。

(1)概念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能力和阶段有选择性地运用。对于一些系统性疾病中与解剖生理知识、已学知识联系较大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概念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2)概念图在运用过程中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有明确的任务及考核和评价机制。如果是小组间的合作,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引导和答疑,否则容易出现偏离学习目标的情况。

(3)概念图建立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更注重知识的梳理过程。在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要按照简洁的原则,要精不要多,要有层次性,注意运用不同的颜色、图形绘制。

绘本教学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 中西方 绘画艺术审美 差异

艺术反映生活,这是中西方绘画的一种共同因素。但是,中西方在绘画艺术审美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中国绘画在造型艺术形象时,并不像西方绘画那样纯粹以描绘客观对象为目的的创作方式,而是一个主观意识加工改造的过程。中国画家在描绘客观对象时,可以根据创作的需要,随意地进行取舍、夸张,甚至变动自然物象的位置,同时也不受焦点透视,以及光与色的影响,有着很大的自由性。比如,中国绘画可以画成立轴或长卷,可以画江山万里图,甚至还可以把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在同一画面中表现出来,这是西方绘画采用焦点透视的观察方法所做不到的。对于中国画家来说,绘画创作依赖于生活,但是又不是完全取决于客观生活,这是因为中国绘画艺术所追求的事实,并不等于客观事实,也就是说合情而不一定合理。所以,从绘画创作与客观物象的关系方面来讲,中国绘画注重表现自然,而西方绘画则注重再现自然。两者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标准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中国绘画作为一种思想感情的抒发方式,因此,在作品中往往渗透着画家对生活审美感受和主观情思,其中有痛苦、欢乐、孤独等,这一切都必将通过笔墨形式灌注到绘画作品之中,赋予作品以一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从而使欣赏者得到某种美的感受。然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自然的观念,强调对光与色及客观自然形象的描绘,画家的主观思想服从于客观形象,有着很强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虽然从印象派绘画以后,西方绘画也注重对主观情感的表现,但是从根本上来讲,它仍然是一种再现自然的艺术创作观念,这是由他们的审美思想和文化观念所决定的。

西方绘画艺术善于把一切形态都原原本本地再现出来,即使是不可视的神,他们也要将其还原为可视的形象。西方人不管对于什么都要以明确的形态再现出来,这就是西方艺术的审美思想。然而,东西的艺术表现并不注重对现实对象的准确描写,就像唐代大诗人王维所说的那样:“妙悟不在多言。”它可以舍去整个山的形态,将宇宙的神韵全部集中在一草一木,甚至一片叶子上,通过这种“写意”,以象征的形式,来表现作者对生活的全部感受和认识。古人说:“以形似之外求其画”,“书画发于情思”,通过写意把“情思”表达出来,这就是中国绘画艺术的观念。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审美思想之不同,可以从外在的和内在的两个方面进行把握。

绘本教学的概念范文5

一、概念图在高中生物备课中的使用

备课是生物教学的前提,有效的生物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备课.由于生物学科的知识点具备联系性,各个知识点之间往往是环环相扣的.通过概念图的使用,教师可以归纳整理出教学思路,将生物知识结构展示给学生们.同时,利用概念图还可以实现对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学,帮助学生做到融会贯通.在生物备课中,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活化课堂教学,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例如,在进行高中生物“细胞结构”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来明确教学目标,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展示给学生们.细胞结构大致可以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组成,对于各个不同部分,有着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师可以通过概念图将各个细胞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们.对此,教师为学生们制作了如下的概念图.

[JZ][HT6]细胞膜制备方法主要成分功能

细胞质细胞质基质成分功能

细胞器(功能)

双层膜:线粒体叶绿体单层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无膜:核糖体中心体

细胞核核膜:双层膜有核孔核仁:功能染色体:与染色体的关系

通过对该概念图的使用,教师首先将细胞结构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展示给学生们,即是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这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的三个主要内容.在细胞膜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其制备方法、主要成分和功能.对于细胞质和细胞核部分,同样利用概念图将其主要教学要求罗列出来.同时,对于细胞质和细胞核进行进一步细分,按照不同类型阐述教学要求.在此概念图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教学要求也是十分清楚.如此一来,教师的备课就显得简洁高效,有利于生物课堂备课效率的提高.同时,在概念图的备课应用中,教师不仅仅需要将知识点展示给学生们,更要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将各个知识点的要求掌握程度也介绍给学生们,提高学生预习的针对性.

二、概念图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使用

生物知识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性,各个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贯穿和渗透的,生物课堂需要学生对生物知识做到全面的认识.通过生物概念图在课堂中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定位生物知识的细节内容,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在生物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将生物知识的层次和意义展示给学生们,从而不断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进行高中生物“DNA分子结构”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围绕DNA结构的组成,为学生们制定了如下逐层递进的概念图:元素组成:C、H、O、N、P基本单位:脱氧核甘酸单链结构:脱氧核苷酸单链结构双链结构:脱氧核苷酸双链,即是DNA的平面结构DNA双螺旋结构.在进行DNA分子结构的教学中,教师不妨按照以上的主线,进行该章节的教学.首先是介绍其基本组成元素,即是碳氢氧氮磷.然后是其基本单位,在介绍其基本单元时,教师再进一步介绍其分类,即是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对此,教师可以进一步绘制针对脱氧核苷酸绘制列表式概念图,帮助学生认识其分类.然后依次是单链结构及其双链结构的教学,教师在进行双链结构教学时,按照双链结构、盘旋方式、碱基配对、单链排列的顺序展开平行教学.此时,教师必须详细向学生们介绍DNA的双链结构,反向平行、脱氧核糖与磷酸碱基的交错排列、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等等,这些详细深入的生物知识点必须在此时进行渗透教学.最后,为了帮助学生从主观上认识DNA的双螺旋结构,教师可以将其螺旋双链模型展示给学生们,帮助学生得到感性上的认识.在高中生物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大小概念图的交错组合,将这些知识点融入各个概念图体系中,从而绘制出层次清晰、内容全面的概念图.

三、概念图在生物复习教学中的使用

在传统的概念图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为学生们绘制好概念图,学生们只需要记忆就好.但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为了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将概念图绘制的工作也交给了学生们.尤其是在高中生物的复习课堂上,学生们在概念图的自主绘制过程中,实现了对生物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对此,教师必须明确对学生的概念图绘制要求,包含尽可能多的知识点、清晰明了的概念图结构以及准确合理的绘图思路.

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图文声并茂的课件展示生命体的美感.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认识理解生命活动规律时感悟生命所存在的深刻的内在美.例如DNA双螺旋结构所蕴含的对称美,DNA采用边解旋边复制的复制方式并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最大程度降低差错率的严谨的科学美.

绘本教学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区域地理;教学;概念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1-0229-01

一、区域地理教学应用概念图的优势

区域地理一直以来都是中学地理教育的核心内容,它以区域为研究对象,侧重探讨区域内各要素的相互联系,以揭示区域特点、区域差异和区际联系。“区域”作为地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依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区域。除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如国家、行政区)外,区域划分还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共性或结构的一致性。例如,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高原区、平原区、气候区、植被区等;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的一致性而划分的人文区域: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等。第二,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的联系,亦即具有一定吸引或辐射范围的区域。例如,经济区、贸易区等。第三,区域内部共同职能的功能区。如城市中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二、概念图在中学区域地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混淆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纲要信号图等知识框架图

调查访谈显示,绝大多数教师会将“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纲要信号图等图示理论指导下的图形相混淆。他们一看到“概念图”便说“这不就是知识框架图吗”或者“这不就和知识树一样吗”等等。其实,大多数教师并不真正了解概念图的含义及其理论基础。目前所搜集的概念图多数将这些图示理论混合使用,缺乏相应教育理论或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指导,或以类别构建,或完全没有逻辑,几乎很少按照概念等级进行绘制。实际使用中众多客观事实(如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够、知识铺垫不足、教师唯考试至上等)导致教师在构建概念图时不能严格按照概念图的特征进行。

(二)所绘概念图的层级结构特征不显著

层级结构作为概念图的重要特征,对于概念图核心内容的理解直观重要,因此概念图的构建中层级结构不可缺少。然而,目前所搜集的概念图多数缺乏严格的层级结构,有些只是借用“层级”外衣,所谓的“概念”实则为分析问题的角度或区域学习应该考虑的方面,而非真实“概念”,彼此间的关系也不是从属关系。这种情况在现实教学中非常普遍,即使是经常使用概念图进行教学的教师也不会加以严格区分。然而,经过大脑加工处理的、严格的层级结构对于评价学生对区域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掌握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概念图的绘制方面,学生主体性缺失

目前所搜集的概念图多半是教师绘制,几乎没有学生绘制的。在利用概念图方面也是停留在教师创建、学生临摹阶段,学生主体性发挥方面还不够。其中原因包括:①学生过度依赖教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往往是直接将自己绘制好的概念图呈现给学生,学生只是依葫芦画瓢式的将其复制到自己的笔记本上,待到复习使用时再拿出来。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出现“一目不了然”的情况。②在地理作为“非主流”性学科的大环境下,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重视度不够,因此也不想参与概念图的设计与绘制。

三、中学区域地理教学应用概念图的策略

(一)利用概念图联结区域地理各要素突出区域特征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常用的突出区域特征的方式即从其地理特征进行展开,如用“中枢的位置”或“边境的位置”描述地理位置,用“平原地形”、“冲积大平原”或“多山的地形”描述地形,用“长江下游”或“黄河下游”等描述区域与水系或河流关系的方式突出其特殊性,通过区域具有代表性的农作物(小麦、杂粮、稻米和茶叶等)进行成因分析。这些做法都可在概念图绘制中加以利用,都可以成为应用概念图进行主导因素分析的“中心概念”。

(二)利用概念图展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就是地理事物在地球表层展开的空间范围和位置排列状态。明确地理事象的空间范围和它们的空间关系对于准确把握区域特征有积极意义。教师能够准确地利用概念图呈现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发现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发展空间思维能力。

(三)利用概念图建构学习区域地理的认知结构

区域地理的学习包括“区域的位置和分布”、“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区域联系”、“区域发展”、“认识区域、大洲、国家”等,每一部分内容的学习都对区域特征的理解至关重要。区域地理认知结构的构建对于学生学会分析研究区域地理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以“区域的位置”的学习来加以说明。区域的地理位置,即区域在地球表面的位置,包括它的界线和范围,决定着这个区域的基本地理特征。由于太阳辐射能量在地球表面的差异分布和转化,处于不同纬度位置的区域获取的太阳能不同,区域气候的基本模式就会不同,水热条件的差异会直接导致差异性的土壤、植被和水文条件与之相适应,从而具有完全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人们的农业生产和基本生存模式亦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1]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