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文化室的作用范例6篇

村级文化室的作用

村级文化室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 加强村镇建设档案室建设

Abstract This paper archives from villages and towns to start natural Analysis,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is studi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pecific measures to strengthen rural construction demonstrated CRR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work and strengthen the importance of rural construction archives.

Key word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villages and towns archives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村镇建设档案,是指在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归档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声像、电子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收集保管利用好村镇建设档案,对于健全城建档案体系,推进村镇一体化建设,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稳步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具有极大的保障作用。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康步伐加快建设和城镇一体化建设快速推进的今天,村镇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及要产生的村镇建设档案会越来越多。面对如此繁重的任务,加强村镇建设档案室全面建设,已是摆在各级面前的一项非常迫切的工作任务。在此,江苏省住建厅顺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全省深入开展了村镇建设档案室规范化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村镇建设档案室业务管理规定和村镇建设档案室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对促进和加强村镇建设档案工作和全面加强档案室建设起到了极大地推动和保障作用。

徐州市抓住这一机遇,大张旗鼓地深入开展了村镇建设档案室目标管理达标定级活动。工作仅仅一年,全市村镇建设档案工作得到了加强,村镇建设档案室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2012年,有3个村镇建设档案室达到了省特级标准。2013年初,已有7个村镇建设档案室申请创建省特级,7个村镇建设档案室申请创建省1级,3个村镇建设档案室申请创建省2级。

透过这些可喜的变化,我们看到了政策的威力和人的因素的重要性。对比前后的发展变化,无疑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一、原来的现状

好的方面。

①有一定基础。基础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多年积累下来的一定数量的村镇建设档案。每个镇建设档案室库存档案等等不一,有1—2万卷的,也有几千卷的,也还有几百卷的,总之都有档案。二是有一定的库房和办公场所。多数为两个地方合二为一,也有和他人合在一起办公的。三是有一定的设备、设施。基本都有几个铁片档案柜,全市113个村镇建设档案室有一台计算机的有31个村镇档案室,占27.4%。四是有专职档案员31人、兼职档案员30人。

②有上进心。村镇建设档案室的所在单位负责人和专职或兼职档案员,对加强档案室建设,开展目标管理达标定升级活动,有愿望、有热情、有积极性,乐于上进,基本都愿意争创。

存在的问题。

①重视程度不够。对村镇建设档案和村镇建设档案室工作的重要

性认识不足,未能提到议事日程或作为重要工作对待,部分单位存在有也可无也可的片面认识。

②基础设施、设备差。档案装备基本都是旧铁片柜,数量少、不充裕、不够用,简陋,每个档案室也就1—2台,或3、4台。少部分单位设备仅有一台计算机,其它设备皆无,也无规范的村镇建设档案管理系统。

③档案整理不规范。由于过去无统一、规范的归档要求,因而档案整理极不规范,有的只是分开年度、原封不动地进行保存。什么组卷、排列、编目、装订、卷皮、表格的规格等全无,更谈不上计算机目录查询或其它的数字化工作。既不利于档案查询利用,也不利于长期保管。

④机构建设不全、不规范。全市现有113个建制镇,建有村镇建设档案室的42个,仅占37.2%,而且无正规的建立批复,也无正规的编制和编制人数。更多一些单位,目前尚无这一机构。

二、制约的瓶颈

1、缺乏资金。村镇建设档案室不是设在镇规划办公室就是设在镇建设办公室,还有少部分属镇政府办公室管理。由于各级对档案室建设重视不够,因而档案室每年既无专门的行政拨款也无正常的使用经费。只能是所在的办公室,挤出少部分资金来维持档案室的日常工作。开展目标管理达标定升级工作,所需经费只能依赖上级给予支持。

2、库房办公场所不足。档案室所在的地方大都是由综合使用的办公楼或简易的平房充当。因此库房建设既不符合标准也不规范,而且用房相当紧张。不是库房和办公室合二为一,就是缺少技术用房,在建筑面积上与上级要求相差较远。

3、业务技术力量薄弱。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档案员,都是非专业出身,也没有受过上级组织的专业培训。因此,对档案业务知识知之慎少,专业技术力量很薄弱,只能维持简单的收集和保管。

4、管理职能有待进一步明确。徐州市下辖3县2市和享受县级独立权的2个区享有城建档案管理权,其中有3个县级单位的村镇建设档案室隶属镇规划办,1个县级单位的村镇建设档案室隶属镇建设办,2个单位的村镇建设档案室隶属镇政府,1个县级单位的村镇建设档案室由镇政府和镇规划办各管一半(镇规划办、建设办、分别是县级建设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全市113个建制镇有村镇建设档案室的,没有一个是经过某级正规部门批复所成立,都是无建立批复、无编制、无编制人员的档案室。村镇建设档案室的建立,到底该哪一级批准才算有效,至今也说不清楚。徐州市现在执行的是,由县、市、区城建档案主管部门审批。

三、解决的对策

村级文化室的作用范文2

一是规范办公,打造村级政务中心。各村统一设立了“五室三点”,即办公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计生服务室、警务室和党员电教播放点、远程教育点、为民服务代办点,加快村级组织“机关化”管理步伐,实现村干部集中办公,提高办事效率。

二是推动民主,打造村民议事中心。在村级活动场所开辟党务、村务公开栏、政策宣传栏,设立意见箱和村干部联系电话。定期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参加政情民意互动会和议事决策会,对新农村建设、扶贫资金发放、集体土地承包、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决策,民主氛围更加浓厚。对重大决策事项、村“两委”民主评议及述职述廉情况、财务状况、重点工程项目、公益事业、新农村建设情况、支农惠农政策等相关内容及时进行公开,使村级工作更好地接受广大党员群众监督。

三是改进作风,打造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了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保证一个周至少有3天以上的时间有村干部在活动室值班,接待上级组织检查、群众来访,帮助群众代办证件、证明,使村干部在处理日常事务中不断地改进作风,提高素质。普遍建立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并统一制作成牌子上墙,实现了“群众办事不出村、干部服务帮到底”。

村级文化室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农村牧区图书室;规范管理;稳步发展

随着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农村文化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7年国家部署了农村牧区图书室的建设,是一项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文化建设工程,各级图书馆(室)发展的春天来到了,由于有了上级政府的支持,全国各地区的农村牧区图书室建设如雨后春笋,发展的形势一派大好。

但是,我区图书馆的建设还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村牧区图书室的建设更加不规范,半数以上的图书室在创办之际,因种种原因,在缺乏必要的条件下,匆忙创建而成,又因为社会资源供给不足,难以支撑其运行过程中的收支平衡。因此,我区部分农村牧区图书室现阶段处在非常尴尬的境地,难以维持下去,基本上发挥不了作用。笔者从事图书馆工作多年,现就结合我区实际情况谈点看法。

一、农村牧区图书室建设的完善管理

1、农村牧区图书室的建设要规范。首先在选址上要将图书室设立在绝大部分农牧民能够方便借阅的地段,图书室要设置在村委会。文化站、图书室最好为二合一型,农村牧区图书室最少要30平米,并设置一个独立的资源共享视频室。要有书架、书桌、椅。室内环境尽可能地做到高雅、整洁,让村民感受到在图书室阅读是享受生活的一部分。

2、农村牧区图书室的管理。管理人员应该来源于农牧民,可以自愿报名,也可以由村民推荐。基本条件应有,有阅读能力,对工作认真负责,具备较强的社会沟通能力和适当的文字能力。图书室应建立基本的规章制度,特别是业务规范,借阅制度等各项条款向农牧民详细解释。农牧民作为图书室的使用者,同时又是评判和监督者,要有意识听取他们的意见,以完善图书室工作。

3、相关部门要重视完善图书室管理人员素质。各级政府要重视农村牧区图书室的发展,支持图书管理的工作,要重视管理员业务能力,图书室工作人员源于村民,对本村及其村民有足够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便于工作发展。但还应学习专业管理知识,逐步提高服务质量,保证长远发展。为此,需要进行相关的培训,可以参加市、区图书馆举办的专业知识培训班,也可以邀请市、区两级图书馆经验丰富的馆员下村辅导业务。以提高图书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文献信息能准确、快速、全面地送到农牧民手中,为农牧民脱贫致富提供信息支援。

4、提供适应社会与农牧民发展变化的的需求。农村图书室的藏书应适合农牧民的需要,要详细的了解农牧民的实际情况,更多的征订农牧民喜欢阅读的一些可以帮助农牧民科技致富的相关报纸、杂志和书籍,少订名著以及农牧民不喜欢阅读的图书。随时关注并本村农牧业生产的科技变化,及时地添置相关的图书。市、区两级图书馆要经常性地联系举办科普文化讲座,农村牧区图书室可以根据时令的变化,实时地组织和邀请农牧业技术人员为农牧民讲授相关的科技知识。或由市、区两级图书馆通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将整合的科普知识、农牧业技术等资源传播到农牧民群众中去,让农村牧区图书室真正地成为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成为获得科技文化知识信息的场所。

5、充分发挥上一级图书馆的作用。由于乡镇图书室建设初期,室内图书资料少,不能满足当地农民的需要。对乡镇有业务指导关系和扶持县级图书馆的藏书中,农牧业科技图书占有一定比例,但因距乡村较远,不便农牧民借阅,致使这些书籍利用率过低,如把这些图书提供给乡镇图书室,既可提高图书利用率,又可扩大图书馆的读者队伍。近几年来,我区图书馆在搞好阵地服务的同时,主动走出馆门,开展送“科技图书下乡”活动,吸引了广大农牧民的参与。但由于我区图书馆经费少,人手紧,常年坚持送书下乡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各乡镇应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利用开会或培训的机会到市、区两级图书馆定期更换图书,使老少边远地区的农牧民也能及时了解最新的信息,又实现了文献资源的共享。

二、完善的资源配置是农村牧区图书室吸引受众的硬件设施

1、建立新的资源共享机制。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等,印发关于《农村牧区图书室工程实施意见》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村牧区图书室”工程。农村牧区图书室建设是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2010年,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要覆盖全国100%的乡镇和50%的行政村,将整合的科普知识、农业技术等资源通过网络传给全国广大农牧民群众。我区共享工程中心设在我馆。该中心将形成有梯度的人员、技术、服务保障,并能切实担起对乡镇基层中心、村、嘎查服务的指导和辐射作用。基层中心要积极开展共享工程与“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数字电影放映”等项目的合作,实现设备设施、数字资源、人力资源的共建共享。

2、提高音像资源的配置数量和质量。通过实地调查,笔者发现,农民对音像制品的喜爱有加。除了因为它是声、像并茂的传播媒介外,还因为农民更容易理解通过这种渠道传递的信息。虽然农民更加信赖报纸上刊登的信息,但是相比而言,报纸是一项需要受众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才能消费的媒介,它在购买时投入的费用与收音机、电视机相比,最为低廉,但它对消费者自身的文化素质提出的要求较高。 因此,当一个地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时,该地区的报纸消费肯定相对降低——当然这种文化程度的要求不是无止境的,只要受众具备了阅读及理解的文化水平即可。

3、加强对各类资源的妥善管理。笔者从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牧区图书室的报纸和音像资源存在大量流失的现象。报纸的流失源于村民传阅后留在家中,造成资源回收困难,而且,因为报纸是分页资源,经过多人传阅后难免会缺失。同样,部分村民在将音像制品借走后,故意不予归还,或者因为丢失不能归还,造成资源的大量流失。这些现象的存在造成农村牧区图书室管理员不愿将此类资源进行外借,从而给农村牧区图书室切实发挥作用造成了困难。 因此,需要制定规范的农村牧区图书室管理制度。比如建立借阅登记制度,这包括对农村牧区图书室资源进行详细统计,明确农村牧区图书室该类资源的数量;再就是对农民的借阅 记录进行登记,从而明确资源被何人借走,如果不能按时归还,也可进行催还;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村牧区图书室管理员素质的培养,使其明确自身的重要责任,对管理农村牧区图书室的工作进行认真对待。

4、保证农村牧区图书室的开放时间。农村牧区图书室需要具备固定的开放时间,从而能避免出现农民来借书却遭遇“闭门羹”的情况发生。首先,可以模仿学校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制定统一的开放和关闭时间,从而可以保证农民能及时借到所需图书。其次,给予农村牧区图书室管理员一定的经济补偿。保证农村牧区图书室正常运行、开放的前提就是能有妥善的管理。

5、以往的农村图书室的建设,相关部门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大多数图书室都是昙花一现,造成大量的文化资源的浪费。农村图书室一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尽可能的利用好有限的文化资源。作为农村牧区图书室的直接管理人,管理员关乎农村牧区图书室的正常运行。现在农村牧区图书室的管理员多是兼职,而且大多没有经济补助,因此难以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农村牧区图书室的完善管理需要聘任专职管理员,并提高管理员素养,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确保农村图书室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可持续资金投入力度,保证农村牧区图书室健康与长远发展

加大可持续资金投入力度,从上述分析看,无论是解决农村牧区图书室资源配置问题,吸引更多受众的问题,还是完善农村牧区图书室管理、保证农村牧区图书室的正常开方等问题,都需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农村牧区图书室”的建设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仅依靠政府投入资金是不够的。通过社会捐赠等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牧区图书室的暂时困难,但是从长远来看,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需要通过探索多种经营机制,保证农村牧区图书室的长效发展。

1、开展多种经营的方式 目前我区农村牧区图书室的主要服务内容仍然是无偿向农民借阅图书,这是农村牧区图书室公共服务的社会功能的体现,然而,因为只是局限于这种社会功能的提供,因此农村牧区图书室目前并不能创造经营性收入。而为了保证农村牧区图书室的长远发展,发展适于自身具体情况的经营机制尤为重要。现在许多其它省份已经开始探索此种方法的可行性,而在保证农村牧区图书室公益特质不变的前提下,不再仅仅依靠单一的政府投资,吸纳多种投资主体来发展农村牧区图书室,保证后续发展能力。

2、以农村牧区图书室为依托,增加多种便民服务、通过对农村牧区图书室与文化站现有设备和场所的综合利用,添加图书销售、邮政 、移动业务办理等便民服务,既可以解决一些相对落后的村镇缺少新华书店、邮政局、移动业务办理点等的状况,为当地群众提供方便,同时也是对农村牧区图书室和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充分利用,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措施不仅可以为农村牧区图书室带来极高的人气,而且还能增加经济效益,从而为解决农村牧区图书室管理员的待遇问题提供了保证,从而真正让农村牧区图书室“用起来”“活起来”。

现今,我区基层图书室共计45家,100%覆盖我区乡镇、村、嘎查,我区更应紧抓历史机遇,实施好、管理好农村牧区图书室这一惠民工程,为基层图书室物质资源的积累添砖加瓦。我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农村图书室必将会得到农牧民的认可和喜爱,成为他们的文化乐园。

参考文献

[1]图书馆杂志 刘钟美 农民图书室建设探索 (2006 10)

[2]图书馆杂志 李露芳 农村图书馆事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2006 5)

村级文化室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村级图书馆;村级图书室;建设模式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立足于新的发展实践,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而农民素质的提高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村级图书馆(室)作为最贴近农民的基层图书馆,是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创新村级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更是方便、有效地传播科技文化知识,传播经济信息、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手段。但是,在资金与人才的双重瓶颈压力下,采取什么样的途径才能有效地推进村级图书馆(室)的建设,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文化和智力支持,值得深思。

1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的思路与模式

首先应该看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当前中国非常紧迫的“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来,是一个国家战略的具体体现。是在中国已经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工业化建设的进程,工业发展到中期阶段、城市化加快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提出来的。而当工业化和城市化达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一般都应该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这个时候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都会适时提出新农村建设。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都有这样一个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以国家财政所带动的投资为主,来进行农村的基础设施改造和社会制度建设,保持农村风光秀美的原貌。对于日本、韩国、台湾等小农经济国家(地区)来说,这更是非常普遍的情况。所以,在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既是国家战略的客观需要,也符合国际上通行的惯例,是我们政策上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体现。另一方面,我们建设新农村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应该说已经具有必须的财政基础。到2004年,国家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总和已经占到GDP的近20%,如果把预算外财政算进去,那整个财政规模占GDP的比重已经有30%左右了。而一般市场经济国家,在财政占GDP30%的时候,就有条件由国家财政主导来提供农村公共品的开支。所以说,我国新农村建设,是在财政相对增收、达到一定比例、有一定财政能力的情况下提出来的,是要通过新农村建设来化解农村公共品开支不足的问题。因为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连发达国家都不是纯粹指望市场来调节,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只能寄希望于政府增加投入。所以,政府加大投入是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更是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尤其是村级图书馆(室)建设成败的关键。而国家扶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金的拨付和图书的支援;二是政策和法律方面的支持,两者不可或缺。除了加强已有的物质支持外,还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和立法,唯有获得政策和法律的支持,村级图书馆(室)建设才有可持续推进的保障,不再走“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老路。

在强调政府主导性的同时,不能忽视了农民建设图书馆(室)的主体地位。农村图书馆设施的差距,实质是经济力量、领导理念的层次和农民文化需求水平的差距。农民需求是根本,领导认识是关键,经济支持是保障。体现农民的主体性,就是要根据农村的具体经济条件,农民的意愿和领导干部的决心等真实的需要和可能,研究各乡村实力与潜力由高到低的梯度排列,遵循梯度推移规律进行图书馆设施的建设,先发展实力强、条件成熟的地区,再发展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可以热情宣传引导,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但要坚持自愿办馆、自主管理的原则,尊重农民的意愿,只有这样,村级图书馆的发展才可能会比较符合各地的情况。

2联合共建的思路与模式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每一个社区都至少有一所小学或中学,有的农村社区甚至分布着一些大中专院校、部队、大型企事业单位等,这些机构大多数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室),但由于我国一般按不同行政区划设立图书馆,各图书馆之间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封闭、各自为政、协调困难的局面,他们都只对本单位服务,拒绝对外服务。许多生活在所属社区中的农民群众有着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村民们却不能与之共享,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呢?J·萨巴拉特南姆根据新加坡的经验,指出图书馆需要建立一个密切的包括其他组织和社区在内的伙伴关系以发展图书馆规模。因此联合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图书馆(室)不是没有可能的,就目前我国国情而言,应当是一种比较切实可行的模式。因此,政府部门应理顺体制,打破壁垒,协调好各方社会力量,使之协同互补地支援农村图书馆(室)设施建设。采取公办公助和公办民助形式积极扶持建设村级图书馆(室)。

村级图书馆(室)作为公共图书馆系统在农村的延伸和发展,各级政府应加强管理,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同时,在政府注入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宗旨,村级图书馆(室)可利用文化扶贫、文化下乡政策,主动与各级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以及企事业单位结成帮扶对子,尽可能得到他们的捐赠和技术上的指导。也可作为定点服务单位与之联合办馆。在联合办馆的过程中,这些企事业单位应当处于主导地位。由于他们不仅拥有一定数量的图书资料,而且他们还可利用他们已有的资源、技术等优势,给村级图书馆提供部分图书资料、场地等基本设施,以及帮助培训村级图书管理专业人员,还可以派专业人员对建馆工作及平时业务工作提供帮助和指导,使村级图书馆(室)的各项业务工作尽快步入正轨,确保村级图书馆(室)的各项业务正常、顺利地开展。

联合共建的模式还有:构建图书连锁服务体系,即由所属区域较有影响和实力的市、县图书馆作为中心馆,行政区域内各村级图书馆(室)协商自愿加盟合作,所有权、财务核算互相独立,分散服务,共享服务与资源,将区域图书馆资源整合成相对联合的整体,显现图书馆整体和联动服务效益,以带动地区图书馆网群的共同发展。其特点是总馆不需直接投资,即可达到迅速复制式发展,低成本扩张;各连锁分馆能充分发挥场地和资源优势,减少运行环节,降低管理成本,发挥规模服务效益。与总分馆制相比,连锁制更具协调便利、形式灵活、操作性强等优势。可实现政府投资不变,而服务得到有效延伸,惠及百万农民。

此外,还可争取个人捐资、赠书,社区居民集体出资以及将村级图书馆(室)建设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现代远程教育建设相结合的办法,或把村级图书馆(室)建设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建设紧紧结合起来,把图书室作为资源共享的基地,充分整合资源,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都是非常有效的办法。

3国家扶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思路与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村级图书馆(室)建设基本上是沿袭公办公助的模式,即政府和村集体投资、文化部门主管。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这种公办公助的做法是完全可行的,但毕竟我国农村地区十分广大,发展又极不平衡,图书馆(室)在许多经济落后地区还是一片空白。我国财力有限,单纯依靠政府拨款及企事业支持的形式是不够的,要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必须采取国家扶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思路模式。图书馆(室)建设虽然是公益性事业,但市场运作,如图书出租与公益性并非水火不能相容。收费不等于改变图书馆(室)的公益性质。城市的市政建设,如自来水、煤气、公共交通等,那样不是公益性质,又有哪一样不收费?而基层文化建设体制能否走出新路子,关键在于是否正确使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大力提倡民办公助、个体承包、集资人股、个体租书户等形式兴办私营图书馆(室),真正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积极扶持村级民间图书馆(室),推广建设文化中心户、个体租书户为主体的民营图书室。民间图书馆系非官方文化实体,它扎根于民众之中,直接服务于最基层的农民。它的出现,有利于繁荣我国农村图书馆事业,将有力地推动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为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提供有力的帮助。但对于农村文化中心户、个体租书户为主体的民营图书室的发展,一是要制订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采取措施,提供便利,做好培植发展工作,如提供馆舍、设备,争取减免税费,允许搞多种经营等等;二是做好引导协调工作,引导和帮助个体民营图书室尽可能多收集入藏农村适用的科技类书刊,并力所能及地开展一些信息服务,注意及时帮助他们协调好与各方面的关系。同时还需要加强管理,及时总结经验,使其进一步完善,使之走上“集体支持,个体发展,规模效应”的发展道路。同时,村级图书馆(室)要开辟发展新的路子,如以文补文、以书养书,或通过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有效连接原材料与企业的需求,从中实现图书馆流动资本等,努力增强自身活力。

4公共图书馆开设分馆的思路与模式

由省(市、自治区)、市、县(区)公共图书馆与农村社区合作,根据地理位置和服务范围需要在农村社区设置若干分馆(室),由各农村分馆(室)为所属农村社区内的全体农民群众提供各项图书服务。公共图书馆总馆把村级图书馆(室)的服务视为自身功能的延伸和补充,在村级图书馆(室)建立图书流动服务体制,定期更换图书、杂志、报纸,共同合作开展读者活动,把本图书馆的服务送人农村社区的各位读者手中。分馆是总馆的派出机构,分馆与总馆可以资源共享。这种模式是较好的选择。它既能发挥大型公共图书馆的协调和中心作用,又能接近读者,充分考虑到每一个有文化和信息需求的广大读者。这种分馆模式一般由公共图书馆统一管理,设立分管体系,将村级图书馆(室)纳入以公共图书馆为骨干的公共图书馆网络中。这种模式通常由省(市、自治区)、市、县(区)公共图书馆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在农村社区内设置分馆或阅览室,广大农民群众在自家附近就可以借阅到公共图书馆的藏书,这实际上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一种延伸,比较简单易行。

5流动图书馆的思路与模式

村级文化室的作用范文5

一、高度重视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的管理和使用工作

1、充分认识加强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重要意义。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是村级组织开展活动、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是一项各级党委重视、社会各界关注、农村基层企盼、农民群众拥护的“民心工程”。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委和宜昌市委部署,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各镇(街办)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加强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活动、服务群众、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加强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的管理和使用工作,充分发挥其综合作用,对于服务农民生产生活,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深远意义。

2、加强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重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成以后,重点是要抓好规范管理和综合使用,真正使之发挥作用,取得成效。各地要高度重视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的管理和使用,坚持以人为本,规范管理,综合利用,不断强化功能,服务发展,务求实效,杜绝“重建设、轻管理、有阵地、无作用”的情况发生,切实将其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提高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活动场所的综合作用。

二、积极拓展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的综合功能

3、充分发挥民主议事中心的作用。在村干部进行办公议事、处理村务、接待群众等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组织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以及其他各种会议,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活动,定期组织群众到办公活动场所参加民主议事会、恳谈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干部等活动,努力实现党员群众对村级事务的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提高村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

4、充分发挥教育培训中心的作用。依托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开办农民学校,积极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教学辅导、在线咨询、网上答疑、科技服务等教学活动,对农民群众进行政策理论、实用技术、科技文化、法律法规等知识的教育培训。

5、充分发挥便民服务中心的作用。依托办公活动场所,推行村干部轮值班坐班制度,开展各种便民服务活动,为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市直涉农部门和镇(街办)服务中心,有条件的要在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综合设立业务点和为民办事站(点),及时为群众办理户口迁移、计划生育、民政优抚、社会调解、劳务输出、宅基地审批等事项。要善于结合村级特色产业和发展需要,引导有致富能力的党员、村民组建科技协会、养殖业协会、种植业协会等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6、充分发挥文化娱乐中心的作用。利用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的设施和资源,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农民运动会、歌舞比赛、民间艺术展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不断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倡导文明新风。

7、积极拓展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服务群众的综合功能。在确保活动场所办公议事、党员活动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和群众需求,不断拓展其综合功能。面积较大、具备条件的,要将卫生室、计划生育服务室、警务室、阅览室等纳入其中。要引导把农村超市等其他服务设施尽可能建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周围。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要为服务群众提供更多的空间,尽量缩减村干部的办公用房。对活动场所功能设置不合理的,要及时进行调整。严禁利用活动场所进行、封建迷信以及其他非法活动。

三、不断完善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的配套设施

8、规范功能设置。要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美观大方的要求,统一设置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村民议事室、文化活动室、计划生育室和群团组织办公室等,认真做好家具及办公用品、门牌标识等设备、设施的配置工作。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和电教室的建设和管理,配置电视、机顶盒、电脑、调制解调器、影碟机等基本设施,并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定期检查维护,发挥最大效益。

9、做好室内外布置工作。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要设置旗杆并升挂国旗,悬挂村党组织、村委会匾牌。党员活动室墙面要悬挂党旗。要设立村务、党务公开栏和惠农政策、涉农法规、农业技术、科普文化等宣传栏,建立村级组织工作和党员、村级后备干部基本情况等基础档案和各类登记薄册,配备必要的办公桌椅、电教设备和文件资料柜等,适量购置棋类、球类等文体器材。村级组织建设和村务管理中需要公开的以及其他不涉及保密的有关材料和规章制度,可在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室外和室内的墙壁、橱窗等设施上悬挂、张贴和放置。悬挂张贴的材料要规范、准确、简洁、整齐,避免过多过滥。

10、加强修缮维护。要结合实际,适时对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的配套设备进行更新或补充,对面积较小、房屋陈旧、功能不全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翻新和改扩建,搞好室内外庭院的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和装修,使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标准进一步提高,功能更加健全,确保能够满足村级组织开展工作、服务群众的基本需要。注重整合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资源,不断加强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的配套建设。

四、逐步规范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的监督管理

11、明晰产权关系。各镇(街办)和市直有关部门要依法明确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及其办公家具、电教设备等设施设备的资产性质和产权归属,注重加强村级组织办公场所的日常管理。凡使用集体土地建设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的,其房屋所有权归镇(街办)所有,集体土地使用权归村级组织拥有,并依法办理批准手续。凡有镇(街办)以上(含镇、街办)财政(含党费)和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部分投入或全部投入建设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配备的设施,其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使用权归村级组织。村集体投入及社会各界赠予建设的活动场所和设施,按村集体资产办理产权。对在村闲置校舍办公活动、不拥有校舍房屋产权的行政村,各地要制定政策,统筹协调,做好划转利用。凡村闲置校舍资产属教育部门的,要划规镇(街办)管理,交村级组织使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属公益事业场所,未经市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等有关部门同意,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的设施不得出售、出租、抵押和改变用途。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的使用权归村集体。

村级文化室的作用范文6

新农村规范建档工作扎实开展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桃城区新农村规范建档自2010年开始,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路子,形成了“政府主导、乡村统筹、建管并重、致力创新”的思路,逐步完善了“区―乡―村”一体化档案管理体系,强化乡、镇级档案平台建设,探索建立了“村档乡代管”和“1+N”管理模式,基本实现农村档案管理系统化、规范化,按照建、管、用“一体设计,重点建设”方针,除满足农村一般性档案服务外,对项目重点村、文化特色村进行重点关注和文化发掘,使农村档案更好地发挥了“服务中心,资政惠民”作用。2013年10月,衡水市桃城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区)顺利通过部级验收,成为河北省首家通过此项验收的单位。

“美丽乡村”建档与新农村档案工作一w衔接。2014年,按照省、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统一部署,桃城区开始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桃城区档案局以新农村规范建档为基础,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把抓好“美丽乡村”建档,翔实记录美丽乡村建设过程和成果,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构建和谐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衡水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16年档案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桃城区邓庄镇北苏闸村、河东办东明村等“美丽乡村”都很快建成了集“档案-图书-村史”为一体的综合档案室,其中邓庄镇北苏闸村是桃城区的模板试点村。随后以北苏闸村为“美丽乡村”规范建档模板,在全区“美丽乡村”中全面开展了集“档案-图书-村史”为一体的综合档案室建立工作。北苏闸村综合档案室总面积100平米,保存了自1965年以来五十余年的757卷村级档案,内容涉及党组织建设、村务管理、村级建设、农业、水利、计划生育及财务管理等。档案保存完整、内容详实。图书室,有书柜20个,报架1个,图书4000册,音像制品200余张,涵盖了种植养殖、计算机、政经、文化等多领域的书籍,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美丽乡村” 档案,提升了基层档案的服务功能,为城乡发展与文化提升提供优质服务。北苏闸综合档案室(村史馆)迎门是百姓墙,全村425户人家,每家一个笑脸,这425张笑脸是他们幸福生活的展示,是对党的政策的最好诠释,也是对村两委班子的最大肯定。桃城区北苏闸村是农业特殊产业村,也是政治文化村,先后有、等多位中央领导和省市领导到北苏村闸视察,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村史馆布置有“前言、历史溯源、红色记忆、当家做主、宝闸光彩、改天换地、致富之路、绿色革命、文明新风、亲切的关怀、大事记、辉煌前程”十二个版块的展示墙和十余个展柜。馆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闸”字柜,存放着北苏闸村1965年以来的村级档案,一卷卷档案,真实反映出了北苏闸村几十年来历任村级干部为官清廉、一心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作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闸文化”。近年来,桃城区把北苏闸村的“闸文化”建设作为独具特色的“自选动作”,成为全区党员干部教育的专用“教材”。东明村、北苏闸村等一批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档案-图书-村史” 综合档案室(村史馆),也促进了“衡水溯源”“安乐秧歌”“闸文化”等等农村传统文化被发掘、保护和宣传。为了方便群众查阅档案,北苏闸村综合档案室,对室藏档案进行了数字化,共电子录入403卷,扫描10934幅,为群众实际生产生活需要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