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治疗的方法范例6篇

骨质疏松治疗的方法

骨质疏松治疗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比较常见的创伤性疾病,骨质疏松、严重粉碎等因素给临床治疗提出了一些难题。非手术保守治疗主要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而对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伴移位的患者治疗余地较大。2003年1月至2007年2月,笔者对56例60岁以上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旨在为今后此类骨折的治疗提供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21例,女35例,年龄60~82岁,平均74.2岁。按Neer分类系统:无移位骨折8例,二部分骨折33例,肱骨外科颈骨折26例,大结节撕脱骨折7例;三部分骨折10例;四部分骨折5例。非手术组17例,二部分骨折7例,三、四部分骨折因内科合并症不能手术2例,全麻无移位骨折;手术组包括:二部分骨折26例,三部分骨折9例,四部分骨折4例。

1.2治疗方法8例无移位的骨折,不需复位,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三周即可。早期即行功能锻炼。7例二部分骨折,三、四部分骨折因内科合并症不能手术2例患者复位后,上臂超肩小夹板固定或超肩石膏托加用内侧夹板固定,对内收型骨折,固定后外展架固定于肩外展70度位。

1.3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本组2例局麻后,牵引前臂,内收或外展,内旋或外旋上臂复位骨折块,并用“C”型臂X线机透视,检查复位情况。确定骨折块复位满意后,用3~4枚克氏针固定骨折块,克氏针方向尽可能不在同一方向。术后三角巾悬吊,2周左右可进行被动锻炼,6周拔除克氏针并开始主动功能锻炼。

1.4经肩峰外侧三角肌切口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于肩峰外侧纵向切开5cm切口,钝性分离三角肌,显露大结节及冈上肌腱,小心切开肩峰下滑囊壁,对合骨块固定。本组5例经此切口手术,其中3例使用可吸收螺钉,2例钛质螺钉。术后3天行被动功能锻炼,5天行主动功能锻炼。

1.5经三角肌、胸大肌切口手术全身麻醉后,取平仰卧位,患侧肩后部垫高约20°,经胸大肌与三角肌沟进入,切口起自喙突上方,下至三角肌附着点。保护头静脉,翻开三角肌后显露肱骨近端。术中以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及结节间沟作为标志,确定大小结节位置。牵引并旋转上臂后对合骨折块,作上臂屈肘、牵引、旋转,辅以撬拔、顶压等方法将骨折复位,然后选长度合适“三叶草”型和锁定钛钢板。“三叶草”型钛钢板按患者肱骨头、颈部解剖形状将钛板予以塑型后置于肱骨近端外侧,并用骨钳固定以维持骨折准确对位。分别于肱骨头、大结节、肱骨干钻孔,螺钉固定钛钢板,术中可用克氏针或钢丝复位临时固定肱骨头部小的骨折块,可用自体髂骨块和“金世植骨灵”人工骨填塞于肱骨头、颈之间骨缺损区,部分骨块植于骨折周围,缝合修复肩袖使关节复位。术后预防伤口感染,吊带保护6周,术后1周可以做肩肘关节被动功能练习,2周后行主动功能锻炼。本组32例经此切口手术,25例行钛板螺钉内固定;7例行张力带固定。

2结果

本组56例患者,非手术组17例,手术组39例,全部获得随访。非手术组随访时间4~20个月,平均8个月,手术组随访时间10个月~3年,平均1.5年,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6个月。2例手术组的三、四部分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超过6个月,出现关节僵硬,继发肩关节挛缩。根据Neer评分系统评定疗效:非手术组优良率84.5%,手术组:二部分骨折优良率82.4%,三、四部分骨折优良率31.6%。

3讨论

3.1临床特点及分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生率也随之增加,虽然骨折不愈合较少,但骨折引起的肩周损伤,不当的手法复位及时间较长的固定等因素均容易引起肩关节的功能障碍,尤其老年患者更易发生。Neer是以肱骨近端四个解剖标志点,即以解剖颈、大结节、小结节、外科颈为基础,根据各部分之间的相互移位进行分类,当一个或多个部分之间移位大于1cm,或成角大于45°,即为骨折移位,而不是考虑骨折线的多少。根据临床资料统计,AO分类对临床治疗方案的指导和预后判断不如Neer分类准确、可靠,故临床上已普遍采用Neer分型。

3.2治疗方法的选择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比较复杂。其治疗原则是争取解剖复位,保持骨折端的稳定,并能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在治疗方案上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合并损伤及技术条件。临床统计发现80%~85%的肱骨近端骨折为无移位或轻微移位骨折,经保守治疗即可获得良好效果,只有15~20%为移位骨折需手术治疗[3]。临床上一部分骨折和部分二部分骨折不需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效果好[4]。本组17例患者经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优良率达到84.5%,部分患者遗留一定程度的骨折断端畸形,同时伴有功能障碍,对于有明显移位或成角短缩的患者,建议积极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Williams[5]等认为切开复位内固定适用于:①骨质较差、粉碎严重的两部分肱骨外科颈骨折;②两部分大结节或小结节骨折;③大部分的三部分骨折;④四部分骨折的治疗选择争议较多,有人主张行切开复位内固定,但不可能回避两个问题,即骨折不愈合和肱骨头坏死;本组2例四部分骨折和1例三部分骨折患者出现肱骨头坏死。本组手术患者采用“三叶草”及锁定钛钢板固定;对于骨质疏松重,骨折呈粉碎性,骨皮质有明显的缺损区,碎骨片较多的患者,采用锁定钛钢板固定,并用人工骨金世植骨灵填充,或与骨水泥合用填充骨缺损区。

3.3肩袖对肩关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肱骨近端结节部与其所承受的体力活动中的应力相关。所以肱骨大结节的复位和位置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肩袖功能。Neer三、四部分骨折,大结节往往骨折移位,或肩袖损伤。张作君[6]认为若肱骨头远距离脱位,两结节骨折块错位大于1cm,应考虑肩袖损伤,手术处理须将大结节复位固定,同时修复肩袖。如果肩袖复位不良,术后必然引起肩关节不稳,关节活动受限和肩部撞击综合征。因此,大结节复位肩袖修复成功与否是决定术后肩关节功能好坏的重要因素。另外,钢板需置于肱骨上段外侧,以免影响肩关节内旋功能。为了减少肱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发生,除大结节、关节面分离骨折之外,不强求骨折解剖复位,因为过多地剥离可以引起骨折断端碎裂和骨量再一次丢失。杨绍安等强调术中避免损伤联系肱骨头的盂肱韧带、关节囊及滑膜,保留肱骨头血供。老年人多数肌肉组织弹性差,手法牵引、旋转、辅以顶压、撬拔方法骨折容易对位。

骨质疏松治疗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护理干预;原发性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治疗仪;骨密度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745-01

骨质疏松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生理状态,是机体衰老的表现之一,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形式。对老年人有十分巨大的危害,但是由于其发展缓慢,治疗效果不明显所以大多数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的认识不足。因此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评价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干预效果,对护理干预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本院对门诊接诊的40例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40例门诊治疗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以患者T值

1.2方法:常规治疗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同时使用XT--2000B骨质疏松治疗仪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仙灵骨葆胶囊0.5g/粒,3粒/次,每日2次,维生素D碳酸钙片600mg/粒,2粒/次,每日1次;阿法骨化醇0.5ug/片,每日1次。同时使用XT--2000B骨质疏松治疗仪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10次为一疗程治疗,VAS评分>7分给予美洛昔康0.75mg,每日1次,VAS

1.3观察指标临床疗效:疼痛VAS评分“0―2”分为“优”,“3―5”分为“良”,“6―8”分为“可”,“>8”分为“差”;BMD的 T值:采用超声骨密度测量系统进行足底骨密度检测;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用药后临床表现及患者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采用随机分组,无论年龄,T值及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骨密度T值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对照组和干预组治疗前相比骨密度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2.3两组患者VAS评分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一个月与治疗前相比两组都有明显差异(P

2.4两组患者在观察期间均没有出现骨折等严重并发症。

3讨论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骨质疏松症是伴随老龄化社会,对老年人健康造成巨大危害的疾病 ,骨质疏松症防治是现今医学界较为棘手的难题。目前针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护理作为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病防治的基层落脚点,有序开展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是慢性病防治的最佳途径[1]。护理干预在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居民对于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2],关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目前主要集中在调整生活方式,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同时通过理疗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是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由此可带来患者的长期卧床、并发感染、致残等危害,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带来昂贵的医疗费用。治疗的目的在于能增加骨密度从而减少骨折发生风险。有研究表明抗骨质疏松治疗至少要6个月才能有明显疗效。老年人疾病预防意识比较差。由于现在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治疗很少有老年人能够坚持六个月的正规治疗,但是骨质疏松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会有所进展,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可以采取药物与健康教育并重的综合管理模式,以减少该病的危险因素,延缓其发生发展,防止骨折等并发症出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因此护理干预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4]。

通过对本研究组随访发现,进行护理干预组患者和常规治疗骨密度T值、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护理综合管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骨折发生率可能造成一定影响,但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规范、长期的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用药依从性。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加强这护理干预力度,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以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总之,通过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护理综合管理,在疾病控制、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老年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转归并发症及危害有了很好的认识,能够认真服从护理管理,其治疗效果有了较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腊梅,路丽娜,周兰珠.老年人照顾者健康状况与护理护理需求的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5)435-437.

[2] 程玉琴, 顾自玲. 谈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2)253.

骨质疏松治疗的方法范文3

[主题词]骨质疏松/针灸疗法

ResentDevelopmentandCommentofStudieson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forTreatmentofOs-teop

orosis

LinZhiwei,LiJian(QuanzhouMunicipalHospitalofTCM,Fujian362000,China)

[Abstract]PurposeTosummarizerecentdevelopmentofstudieson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forprev

entionandtreatmentofosteoporosis,

soastoprovideabasisandthinkingforclinicalsdudies.Methods

30papersaboutclinicalandexperimentalstudiesarereviewd,

indicatingthat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increaselevelsofendocrines,

regulatebonemetabolism,increasebonedensityandrelievepain,etc.,andprovethetheory,

thekidneybeinginchargeofthebone.Results

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canpreventandtreatosteoporosis,

andtonifyingthekidneyandstrengtheningthespleenisthemostimportanttherapy.Conclusion

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fortreatmentofosteoporosishasvastvistas.

[Keywords]Osteoporosis/acupther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老年性常见的骨代谢疾病。因其常引起骨痛、骨折等继发症状或疾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外主要应用药物(包括西药和中药)疗法,针灸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研究起步较晚,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且前景广阔,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针灸对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1.1 毫针疗法

刘氏等[1]采用上午10时针刺肾俞、脾俞、足三里、太白、太溪穴治疗5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结果表明针刺补益肾、脾的相关穴位,能够改善患者衰老症状,改善机体生理功能,提高其血清雌激素水平,降低尿Ca/Cr值,具有雌激素替代疗法相似的疗效,而尚未出现雌激素替代疗法所产生的副作用,既有效又安全。王氏等[2]应用补肾健脾法,针刺脾俞、胃俞、肾俞、气海俞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腰椎部的骨密度,结果针刺治疗组明显优于药物(钙尔奇-D)对照组(P

1.2 艾灸疗法

吴氏等[4]对艾灸大杼、大椎、膈俞、足三里等穴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前后骨密度测定,结果显示艾灸组能使腰椎L1~L4骨密度提高1.32%;股骨颈骨密度提高0.97%,说明艾灸能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居氏等[5]观察21例平均63岁的男性受治者,艾灸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肾虚症状,艾灸后上述诸症明显好转、骨密度上升,进一步证实药灸具有温肾壮骨的作用,能调节老年骨密度,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张氏[6]用当归、熟地、蛇床子等补肾温阳通络中药制成药饼覆穴位,用艾绒隔药灸治疗3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结果患者腰膝酸痛、疲劳等症状明显好转,骨密度平均值较灸前增加。证实药灸具有温肾壮骨之功,能调节老年骨密度,有助于骨的保健。

1.3 耳针疗法

熊氏等[7]采用耳穴:子宫、肾、内分泌、卵巢、脾埋针法治疗绝经后的妇女60例[其中骨质疏松伴腰椎压缩性骨折20例(均无截瘫表现),伴有不同类型的股骨颈骨折40例],每次埋针上述5穴,每日自行按压5~6次,每次10分钟左右,留针2天,两耳交替埋针治疗。所有病例在耳针治疗前检测骨密度和尿钙,结果均低于同等年龄段人群的标准数值。3个疗程结束(3个月)后结果治愈21例;显效28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

1.4 针灸并用疗法

刘氏等[8]以针刺补法加温和灸督脉(百会、大椎、至阳、腰阳关、命门)为主,配穴关元、气海、肾俞、脾俞、足三里、悬钟、太溪等,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结果大部分患者临床治愈或好转,尺、桡骨骨密度有不同程度增高。陈氏等[9]采用温针大椎、肾俞、足三里、关元俞为主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结果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48%。

上述临床研究,说明在补肾健脾理论指导下的针灸治疗作用,不但能缓解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症状,还能调控机体内分泌激素水平、提高骨密度、改善异常骨代谢,从而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

2 针灸对骨质疏松症影响的实验研究

杨氏等[10]观察温针灸"肾俞"穴对老年雌性大鼠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的变化。结果:温针灸"肾俞"穴具有明显的调节性激素作用,可以使明显低下的雌二醇与孕酮水平升高,从而建立起卵巢与垂体之间负反馈关系,同时,使升高的FSH水平回复正常。赵氏等[11]通过切除大鼠双侧卵巢造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以补肾健脾,温阳通脉为治疗原则,取命门、脾俞(双)、足三里(双)、大椎穴进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针刺。结果表明,针刺能提高骨质疏松大鼠血清E2及BGP水平,降低尿Ca/Cr和HOP/Cr的含量,改善骨代谢,对骨质疏松症有治疗作用[12]。针刺、艾灸和肌注雌激素各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止骨质丢失,可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13]。刘氏等[14]亦采用摘除雌性大鼠双侧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症的模型,造模3个月后治疗3个月,进行骨代谢生化指标、性激素水平、生物力学等观察针刺和艾灸的疗效。结论:针刺、艾灸或雌二醇三者的作用无显著差异,针灸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之一。于造模3个月后作右股骨中段闭合骨折,进行血清生化、骨痂BMP和组织学的观察。结论:针灸具有促进骨质疏松性骨质愈合的作用[15]。赵氏等[16]将HRP分别注射于大鼠"命门"穴区与相关内脏卵巢及肾上腺实质内,观察三者的传入神经节段性分布的关系。结果显示,三者的传入神经在脊神经节T13~L2节段互相重叠。为针刺和艾灸命门穴提高血清雌激素水平的作用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上述针灸实验,提示针灸能调控实验动物的内分泌激素水平,改善骨代谢和骨质量,为针灸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了机理研究的实验结果。

3 评述

骨质疏松症是当今国内外老年病学、骨科、内分泌研究者的热门课题之一,其涉及面广,已发展成为一门新的边缘学科。近年来,国内学者研究发现骨矿含量随着年龄的变化规律和中国医学所记载的肾中精气盛衰的变化规律有着惊人的一致性[17]。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虚证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人体骨骼中骨矿含量却逐渐减少,肾的盛衰与骨矿含量密切相关[18]。而现代医学对"肾"的研究表明,肾虚者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减退,肾虚的实质乃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发生了紊乱[19]。某些补肾中药可抑制或纠正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减退或紊乱的发生,减缓衰老过程;在补肾的基础上重视健脾养胃法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临床骨质疏松症的中医分型以肾虚最多(73.3%);可见肾虚、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原因[20~22],关键是肾虚,病位主要在肾[23]。

目前,国外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主要从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入手。抑制骨吸收的药物有雌激素、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衍生物、双磷酸盐类等。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有氟化物、酮类化固醇激素、活性维生素D衍生物、甲状旁腺激素(PTH)等。这些药物或因副作用大,或因疗效并不十分确定,或因价格昂贵,一般人难以长期服用等缺点,故均非理想药物。传统的针灸疗法根据"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生肌,为后天之本"的理论为指导,通过刺激相关的穴位,在提高骨质疏松症内分泌性激素水平、调节骨代谢、增加骨密度、缓解疼痛等方面,经临床应用和动物实验已获疗效。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小、价格便宜的方法,具有西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上述针灸研究,大多局限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较少;在临床研究方面,对骨质疏松症的诸多影响因素探讨不多,临床科研设计尚欠严密,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尚未统一,检测项目尚不够先进,选穴多杂变、组方未确定等尚存在着不足;有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镇痛观察指征,针灸对骨质疏松症机械因素影响的调控,针灸对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率影响的研究尚少见。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建议针灸临床研究者按照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1999年1月制定并公布、2000年修定的《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和随机对照原则进行临床科学研究,以加快提高针灸临床科研质量。结合并紧跟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新认识,除了研究BMD以外,骨微细结构、骨有机基质、矿物成分、微小损伤及修复状态均影响骨强度,并与骨折发生有关[24];从神经肌肉的作用等机械因素对骨强度的控制作用[25];骨质量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网络调控的关系[26~28];降低骨质疏松症的高转换率[29]和男性雄激素对骨质疏松症影响[30]等方面着手探讨研究。相信针灸医学在防治骨质疏松症方面将有重大突破,前景广阔。

4 参考文献

1 刘炎,王维健.针刺补肾健脾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6;12(7,8):24

2 王东岩,蔡红,卓铁军.针刺背部俞穴对骨质疏松症腰椎骨密度的影响.湖北中医杂志,2001;23(2):6

3 王长海,张仲海,李锋,等.针刺对肾阳虚骨密度作用的临床研究.中国针灸,1998;18(5):270

4 吴明霞,吴炳煌,钱松涛,等.针灸对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作用的临床研究.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0;10(4):33

5 居贤水,丁菊英,王影红.试论艾灸对老年骨密度的调节作用.针灸临床杂志,1995;11(9):37

6 张丽.隔药灸调节老年骨密度的研究.中医函授通讯,1997;16(1):35

7 熊芳丽,肖亚平.耳针治疗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60例临床观察.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1;22(2):33

8 刘广霞,张道宗.针灸督脉为主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28例临床报道.中国针灸,2000;20(9):529

9 陈丽仪,郭元琦.温针为主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0;16(8):35

10 杨廉,刘媛媛,路暾,等.温针灸"肾俞"穴对老年雌性大鼠性激素的影响.中国针灸,2001;21(3):172

11 赵英侠,严振国,邵水金,等.针灸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中国针灸,1999;19(5):301

12 赵英侠,严振国,余安胜,等.针灸对卵巢切除大鼠骨代谢的影响.上海针灸杂志,1999;18(5):40

13 赵英侠,余安胜,邵水金,等.针灸对切除卵巢的大鼠骨松质结构的影响.中医正骨,2000;2(8):3

14 刘献祥,吴明霞,吴炳煌,等.针灸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影响的实验研究.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0;10(1):21

15 刘献祥,吴明霞,吴炳煌,等.针灸对实验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影响的研究.中国骨伤,2001;14(2):81

16 赵英侠,邵水金,余安胜,等."命门"穴区与卵巢、肾上腺的传入神经节段性分布的关系---HRP法研究.针刺研究,1999;24(4):294

17 丁桂芝,李榕.从骨矿含量变化规律看肾主骨理论的科学性.湖北中医杂志,1991;13(2):27

18 赵玉堂,刘凯军,李金花,等.骨矿含量与肾虚、肾主骨关系的研究.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6;2(3):19

19 李边达.中药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及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药效学研究技术要求.中药新药与临床,1992;3(2):7

20 张华,冯新送,庄洪,等.中医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辨证施治研究.中医正骨,2001;13(3):55

21 邵敏,庄洪,宋文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生存质量和中医证型的初步研究.中医正骨,2000;12(5):9

22 欧阳钢,谢碧红.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从脾胃论治.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6(5):269

23 魏红沁,王娟,魏宏园.补肾法治疗脾虚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35(2):31

24 李晓佳,李双庆,魏松全.骨质量为骨质疏松症诊治的新动向.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1;21(3):158

25 韦锦斌,王乃平.补钙误区.广西中医药,2001;24(1):55

26 肖达,陈汉平.针灸延缓衰老的免疫学进展.上海针灸杂志,1997;16(4):37

27 王沉.针刺镇痛与免疫机制关系的研究.辽宁中医杂志,2001;28(3):171

28 戴国华,张彤,王秀英.针灸抗衰老作用机制研究概况.中国针灸,2000;20(5):315

29 TerenceJWilkirz.Changingperceptionsinosteoporosis(改变对骨质疏松的看法).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1;4(1):49

骨质疏松治疗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综述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等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也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现就近年来骨质疏松症中医药治疗进展作一概述。

1.病因病机

骨质疏松症属祖国医学“骨痿”、“骨痹”范畴。《素问》中有“肾之合,骨也”,“肾藏骨髓之气也”,说明骨为髓之主。“肾主骨,生髓”,“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骨生髓,聚髓为脑”。近年来,有关骨质疏松的中医发病机制研究众多,临床报道其发病多与肾虚有关。从“肾”论治骨质疏松症已被中西医学者普遍接受,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是肾精亏虚、骨骼失养所致。刘庆思等[2]根据“肾主骨”、“脾肾相关论”、“血瘀论”等理论,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主要与肾虚、脾虚和血瘀有关,其中肾虚是本病的主要原因,其病机特点可概括为多虚、多瘀,并由此提出四种临床证型:肾阳虚衰、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张晓震[3]把本病的基本病机归纳为:肾虚精亏、后天失养、劳逸失度、情志失调、外邪侵袭等多种原因导致肾虚,精血亏虚,髓少骨枯骨痿。病位主要在脾、肾,与肝、肺、胃等脏器有关。病理性质总属本虚。临床辨证分型为:肝肾两虚、脾气亏虚、阳虚督寒、阴阳两虚,除此之外还有气滞血瘀型、风邪偏盛型等,但临床并不多见,并且临床上分型可不典型而是相互兼见,如气血两虚、肝肾气血俱虚等等。张有志等[4]认为,根据中医“肾主骨”理论,结合国内文献报道和个人研究结果,认为肾虚是发生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因,肝、脾的亏虚多伴随肾虚。女性以肾阴虚多见,男性以肾阳虚多见。

2.中医药治疗

2.1 自拟方治疗 张姚萍等[5]自拟龟鹿坚骨汤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药用龟板、鹿角片各15g,仙灵脾、补骨脂、杜仲各12g,生黄芪30g,淮山药15g,山萸肉15g,当归10g,生甘草6g。阳虚者加肉苁蓉10g、狗脊15g;阴虚者加杞子20g、鳖甲8g;气血两虚者加党参20g、茯苓20g;血瘀者加参三七6g、土鳖虫8g;腰膝酸软无力或伴压缩性骨折者加续断15g、骨碎补15g。每天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3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158例,平均治疗6个疗程后骨密度测定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治疗总有效率为89.87%。何氏[6]将58例绝经期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治疗组予加味壮腰健肾汤(药用狗脊、金樱子、桑寄生、鸡血藤、千斤拔、牛大力、菟丝子、女贞子、元胡、当归、赤芍、白术)口服,每天1剂,水煎服。对照组予乐力钙胶囊口服,每天1粒。疗程均为三个月。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 中成药治疗 宋红湘[8]以补肾壮骨丸(巴戟天、仙灵脾、紫河车、刺五加、丹参、黄芪等)治疗骨质疏松64例,每次10丸,每日3次,6个月为1疗程,有效40例,显效22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6.8%,证实补肾壮骨丸能有效延缓骨质丧失和改善症状。赵建等[9]用补肾壮骨活血胶囊(杜仲、寄生、淫羊藿、续断、狗脊、鳖甲、龟版、枸杞子、肉苁蓉、煅自然铜、穿山甲、地龙、土鳖虫、当归、三七、鸡血藤、骨碎补、乳香、没药、黄芪、紫河车、苏木等)治疗骨质疏松症159例,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痊愈91例,显效37例, 有效l6例,无效15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0.6%,临床疗效确切。丑钢等[10]采用强骨胶囊(骨碎补总黄酮)治疗12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强骨胶囊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明显,且治疗期间未发现有明显的不良反应。邓伟民等[11]运用补肾壮骨冲剂(生地、山药、山萸肉、泽泻等组成)治疗该病。对照组只接受对症治疗。以左前臂尺、桡骨骨矿含量、骨密度水平和骨折发生率为观察指标。结果提示补肾壮骨冲剂长期服用能明显提高及稳定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矿含量、骨密度水平,降低新骨折率。苏友新[12]采用强骨宝(生黄芪、熟地黄、山茱萸、鹿角胶、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龙骨、牡蛎)治疗本病,显示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平均骨密度。

2.3 中医分型治疗 张华等[13]对肾阳虚者,采用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加减;肾阴虚者,用左归丸或知柏地黄丸加减;肾精不足者,用虎潜丸加减;脾肾阳虚者,用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合附子理中丸加减;肝肾阴虚者,用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合一贯煎加减;气血亏虚者,用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减;瘀血阻络者,用桃红四物汤、身痛逐瘀汤、血府逐瘀汤、活络效灵丹加减。彭支莲等[14]对脾气虚型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加减;肾阴虚型用左归丸、六味地黄丸加减;脾肾亏虚型用黄芪、白术、茯苓、杜仲、续断、枸杞、千年健等药加减;肝肾亏虚型用杜仲散、健步虎潜丸加减。王太红等[15]将126例老年性髋部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分为:肾阳虚型,治以温补肾阳,以金匮肾气丸加减,常加用鹿角胶,紫河车等血性品;肾阴虚型,治以滋阴补肾,以知柏地黄丸加减,常加用龟板胶、枸杞等益精填髓;气滞血瘀型,治以活血化瘀兼补气行血,以桃红四物汤加减,常加用黄芪、乳香、没药等;脾胃虚弱型,治以健脾和胃,以四君子汤加减,常加用黄芪、砂仁、陈皮、刺五加等。本组随访101例,时间6个月~8年,71例(70%)经辨证分型治疗,骨密度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费震宇[16]治疗骨质疏松症分5型:肾精不足,治以填精益髓,补肾壮骨,药用虎潜丸或河车大造丸加减;脾肾气虚,治以益气健脾,补肾壮骨,药用右归丸合四君子汤或理中丸加减;肝肾阴虚,治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药用左归丸合虎潜丸加减;气滞血瘀,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药用身痛逐瘀汤加减;寒湿侵袭,治以祛风除湿,温肾止痛,药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王军等[17]将骨质疏松分为肝肾阴虚、肾阳虚、气血两虚、风寒湿凝滞筋骨等4种,治疗上以滋补肝肾,填精生髓,温补肾阳,强壮筋骨为主,兼以益气养血,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止痛的治疗方法;肝肾阴虚型给以六味地黄丸、左归丸、虎潜丸、补肾地黄丸等方加减,或自拟骨质疏松I方;肾阳虚型治以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十补丸加减,或自拟骨质疏松Ⅲ方;气血两虚治以八珍汤、人参养荣汤、归脾汤加减;风寒湿凝滞筋骨型治以独活寄生汤、三痹汤加减。

3.其他疗法

林志苇等[18]用肾俞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结果对缓解疼痛和提高骨密度均有明显作用。徐娅莉等[19]则用针刺(神阙、关元、气海等)加密骨丹(补骨脂、骨碎补、续断、白芍等)贴敷的方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64例。有效率达到88.64%,患者骨密度有明显的上升,可有效改善患者腰背痛及四肢痛等。周亚娜等[20]通过针刺悬钟、肾俞、命门等穴位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96例,有效率为52.8%。

4.结语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正逐年升高,因此近年来对骨质疏松的防治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用更有效更经济的手段防治骨质疏松症成为日后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以其理论的独特性,在目前西医对本病尚无理想药物和方法的情况下,显现出其优势。近年中医学者来在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有了较大进步。目前中医药治疗本病以补肾为主,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在补肾的同时,考虑老年人的气血虚弱特点,也兼顾到其他脏腑,并注重祛瘀、温寒、降火等,辨证论治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更好的防治骨质疏松症。

参考文献:

[1]刘忠厚.中国人骨质疏松症的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2.

[2]刘庆思,庄洪,黄宏兴.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4.

[3]张晓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浅析[J].河北中医,2002,2(5):348-349.

[4]张有志,方朝晖,殷韬,等.老年性骨质疏松症186例中医证候调查[J].中国民间疗法,1999,11:45-46.

[5]张姚萍,周军.自拟龟鹿坚骨汤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J].中医正骨,2006,18(5):36.

[6]何宁.加味壮腰健肾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6,18(11)10-11.

[7]鲁光钱,陈永向.健骨愈疏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05,77(2):12-13.

[8]宋红湘.补肾益精法治疗骨质疏松症84例[J].陕西中医,2003,24(12):1075-1077.

[9]赵建,崔书国,国延军,等.补肾壮骨活血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159例[J].四川中医,2005,23(7):71-72.

[10]丑钢,余祖光.强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9):65-66.

[11]邓伟民,邵玉.补肾壮骨冲剂治疗31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5年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13(10):736-738.

[12]苏友新,郑良朴, 钱松涛,等.强骨宝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生化指标的影响[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26 (4):15.

[13]张华,冯新送,庄洪,等.中医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辨证施治研究[J].中医正骨,2001,13(3):56.

[14]彭支莲,黄剑.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辨治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3):169.

[15]王太红,樊培新.126例老年性髋部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的辨证论治[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6,12(4):388-389.

[16]费震宇,王文健.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J].现代康复,200l,5(4):26-27.

[17]王军,杜乐年.补肾为主治疗骨质疏松症[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22(2):17-20.

[18]林志苇,黎健,高丽萍,等.肾俞穴位埋线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影响的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6,12(8):381-383.

骨质疏松治疗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脉冲磁场治疗仪;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异常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代谢性骨病[1]。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骨折的发生。临床上采用延缓和减少骨量丢失,争取重获骨量,增加骨骼强度而达到此目的。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措施分为基础措施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药物治疗不可避免有一定药物副作用,本文采用对照研究,对脉冲磁热烈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入选病例均除外了肝、肾疾病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6个月内未用过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其中258例患者接受了超声骨密度测定。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痛病史,表现为腰背痛、髋膝痛、颈肩痛或全身骨痛,临床检查:患者疼痛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压痛及叩击痛、活动度受限,严重者有脊柱侧弯、驼背畸形。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2011年制定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或临床诊断[1]。

1.2观察指标 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应用TY-PEMFC型脉冲磁场治疗仪,由天津市同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三组在治疗前后测定足部跟骨骨密度(BMD),超声骨密度仪CM-200,由上海美林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生产,BMD用T值表示。

2结果

2.1三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有效率为92.8%,联合治疗者有效率为95.0%,三组有效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BMD的变化 三组治疗14 w后BMD均较前增加,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之间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骨密度略高,见表2。

2.4安全性监测 接受密钙息治疗的患者有26例在用药2 h后出现短暂手、面部热感或潮红,22例患者治疗3 d后有口干、纳差,2例过敏,15例因上述原因或经济原因退出研究。接受磁疗者未发现副作用,有2例因经济原因退出研究。

3讨论

降钙素是调节钙和骨代谢的主要激素之一。密钙息是人工合成鲑鱼降钙素类似物。本研究中,密钙息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14 w后大多数患者骨痛减轻,活动能力增加,有效率达92%以上。目前认为其镇痛机制与脑内神经核团存在着降钙素结合位点等有关。国内张秀珍等[2-3]作了更为全面的研究,充分提示降钙素可有效维持骨量,甚至有增加骨量的作用。但药物难免产生药物副作用,如口干,纳差,手、面部热感或潮红及过敏等,导致患者身体不适,有的药物如双磷酸盐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达53.33%[4]。

鉴于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不足,目前,运用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和骨折病症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量动物实验及医疗实践表明[5],用特定电磁场生物物理干预疗法是当今种安全、有效地抑制并逆转骨质疏松的方法。本研究采用TY-PEMFC型脉冲磁场治疗仪 ,治疗组治疗14 w后大多数患者疗效好,有效率达93.9%,联合密钙息治疗组有效率达95.7%,三组有效率虽无显著性差异,但采用脉冲磁热疗的患者有效率更高。三组患者治疗后骨骨密度有所增加,其中采用脉冲磁热疗的患者骨密度略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别虽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杨霖等[5]的结果一致。但根据临床经验,能够使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增加,已经有很不错的临床意义。显示了磁场治疗仪治疗骨质疏松的初步的疗效,磁疗治疗不仅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抑制骨吸收,还能促进骨形成,从而起到预防骨量丢失和增加骨量的效果。

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少,观察时间短,要对磁场治疗仪治疗作用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估,还需要长疗程、设计更为科学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钴矿盐疾病委员会分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J].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钴矿盐疾病杂志,2011,4(1):2-16.

[2]张秀珍,韩峻峰,赵家胜,等.降钙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及骨转换指标的变化[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3):179. .

[3]徐永申,任强.降钙素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琉松性骨折的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 (4):52-53.

骨质疏松治疗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骨折;骨质疏松;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12-02

一、前言

骨质疏松的特点是股微细结构被破坏、骨量比以前减少、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这是一种全身性的骨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快,骨质疏松患者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全社会面临的问题,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平衡发展。骨质疏松按照病理的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原发性和继发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一个表现。骨折的常见分类一般是腰椎亚伸缩性骨折、桡骨特别是远端处的骨折,甚至还可以引起髋部的骨折。有研究表明骨科医生遇到骨质疏松的患者增加。所以本文把骨科治疗中的骨质疏问题进行归纳研究,为临床做诊断与治疗的参考。

1、骨质疏松与骨折的相关问题研究以及处理方法

2、骨质疏松与骨折的相关问题研究

骨折的发生和患者的骨密度相关较密切。唐海等人经过实际研究测量认为:老年髋部骨折的原因是病人的骨密度值均比之前下降较大。[1]国外的研究者BurchananJR等人的研究认为:骨密度每降低一个标准差,骨折危险性增加2到3倍。每个骨质疏松症患者都会有个骨折阈值,即引起患者发生骨折时最小的骨密度。这个阈值男女有别。Duquesnoy等人经过双光子吸收法测量认为:骨折阈值骨的力学强度除与骨量骨密度值密切相关。男性为0.850g/cm,女性为0.800g/cm。邱贵兴等人认为:研究骨的力学,不仅以骨量、骨密度值有关,除此之外还有骨的外形结构。骨本身的材质性能、骨的横断面积大小、骨的内部结构细微结构、自身体重大小有关[2]。所以,把骨强度是判断骨质疏松症状的指标是最让人信服的说法,这样才能更好的预测骨质疏松的危害性,减少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发生,为及时治疗奠定基础。

3、骨质疏松与骨折的一般处理方法

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必须与原发病骨质疏松症一并处理,这样可以提高愈合率减少其他的并发症。一般首选的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原因是保守的治疗假若长期的制动必定郑家废用性骨质疏松,长期以往恶环相扣。另外,骨质疏松性骨折在愈合期间的成骨能力降低,成骨细胞数量是减少的,而此时的破骨细胞吸收能力处于旺盛时期,必然造成骨痂质量下降,这是软骨性骨痂向骨性骨痂转变的过程就很缓慢。所以,除了外科治疗的方法也要和其他的方法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治疗作用。比如:雌激素替代疗法、补充钙及维生素D、双磷酸盐等都是很好的辅助治疗法。营养学干预是值得提倡的,营养干预下对患者的治疗可以降低骨质疏松复发率以及较低的骨痛复发率,有研究表明甚至可以降低的结石发生率。这是营养学干预的优势。营养学干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实用的临床价值。

二、对骨质疏松和骨折内固定的阐述

1、对骨折内固定的选择需要谨慎

从Wolff定律可以得知:骨的生长依赖于其所受的机械负荷。目前临床医学中,对骨折的治疗,用钢板、髓内钉、螺钉等对骨折进行内固定,对固定端的影响是造成了应力遮挡效应。血供受阻的同时会造成局部的骨质疏松。才这一个方面研究,虽然内固定越好越容易稳定骨折处,但是对血管的供给受阻越大,应力挡效应就越大,按此推理,局部的骨质疏松就越严重,失去内固定时,再次发生骨折的危险就更大。所以在选择是否需要内固定的同时也要考虑患者的实际需要。一般的,钢板固定容易引起骨质疏松,因为钢板的弹性模量比皮质骨的大很多。

2、对骨折内固定强度依赖于手术骨的数量和质量

虽然内固定是治疗骨折的重要方法,但是术后螺钉容易于拔出,这样对内固定的强度和稳定性影响较大。况且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也是有很多的手术危险的。比如髓内钉穿出髓腔、再发骨折等。所以对于确实需要内固定的患者,特别是如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等重要部位敏感手术,对患者的骨矿含量的评估是非常必要的。另外,骨折患者伴有骨质疏松症的,张邵军等人认为可以用羟基磷灰石涂层钢板螺钉进行骨折内固定。[3]假如骨质疏松的患者的情况严重的,医生要考虑石膏、支具外固定等不受骨密度影响的医疗措施。尽管人工置换的理论越来越成熟,确定合理的内固定治疗方法是理想的治疗方式。

三、关于骨质疏松和骨科制动的阐述

1、关于废用性骨质疏松的定义

废用性骨质疏松是指在骨科临床中,由于病理性、创伤或者治疗需要,使肢体或身体制动,力学负荷减少,引起骨丢失。[4]导致废用性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比如截瘫(四肢瘫)、其它关节病痛、软组织损伤,其它的卧床休养以及各种肢体制动,这样骨密度会大大减少,造成了骨质疏松,会迫使骨的力学负荷下降,骨的丢失会更加的严重。

2、废用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从废用性骨质疏松发生的原理,其治疗可以包括对关节功能的改善、多多做运动(被动、主动),以此来增加骨力学负荷,另外可以服用抗骨质疏松的药物以及其它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方面:用超声、电磁刺激以及振动疗法。只要通过体外施加效应,产生骨应力效应,骨的密度会增加。这要求患者在质量康复期间要进行关节功能的恢复、预防骨的丢失。也有研究表明:某些药物如双磷酸盐可以进一步减少骨的丢失。但是现代的治疗方法值得提倡,例如:机械刺激疗法,这是一种物理康复疗法,通常分为运动和电磁刺激两种。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是运动疗法的两种形式。都是间接增加骨的荷载,排除废用性骨质疏松的因素得以增加骨密度的方法。

四、骨质疏松与人工关节置换的阐述

在人工关节置换的临床医疗实践中,影响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最大的是骨的质量。骨的密度情况和术后发生假体沉降、松动的几率成正相关。临床的置换全髋关节时,测量股骨近端骨的密度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帮助医生预测假体松动的可能性并能指导对假体类型进行选择。比如:骨质疏松患者采用骨水泥固定型假体的方法就能降低术后假体松动的发生率的发生。[5]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会增加再次手术的难度,其原因有很多。比如:股骨近端应力环境的变化、、骨皮质变薄、巨噬细胞吞噬反应增加、假体磨损时产生的微粒、假体周边的破骨细胞性骨吸收、假体周变的骨溶解、骨的总量减少等。有研究表明这种问题在其余的关节置换中也是常见。

所以术后对假体周围骨量的临床测试意义在于使医生了解假体周围骨量的变化规律,能正确的预后评估及对假体的设计。在前人的研究中,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假体周围骨密度后发现: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量丢失的程度不一。丢失最严重的是大转子、股骨距区。病人的活动量与骨量丢失率相关。所以对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欲减少假体周围骨量的丢失最好与其他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相结合,这样在人工关节翻修术骨量的保存更充足。所以,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治疗 ,特别是股骨颈骨折患者,应当是首选人工关节置换术。但是对位移性肱骨颈骨骨折的是不适合用人工关节置换的方法。

五、结束语

骨科中的骨质疏松问题治疗是复杂的,因年龄、健康状况、骨密度等相关,在治疗中要区别对待。应该重视对假体周围骨量的临床测试。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加以药物治疗和运动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避免骨折的制动带来的骨质疏松问题。

参考文献:

[1] 唐海,罗先正.例髋部骨折的病因分析[J ].中华骨科杂志,1996,16(12):63-765

[2] 邱贵兴,孙明贵,孙允高.股骨力学分析及试验[C].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高级研讨班,北京,1999,11,6-10

[3] 张邵军,邹宏恩,叶军等.羟基磷灰石涂层钢板螺钉改善骨折稳定性的试验研究[J ].中华骨科杂志,2000,20(2):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