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及防治范例6篇

水稻病虫害及防治

水稻病虫害及防治范文1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

0.前言

水稻是我县主产粮食之一,同时也是人畜生活的必须产品之一,所以抓水稻生产是稳定社会发展的关键,但是在生产水稻过程中,由于气候、农业栽培措施等综合因素,每季生产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病虫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威胁,为此抓好病虫害防治是保证农业生产稳产增收的一个关键措施。目前,危害水稻的病虫害达260多种,其中对水稻生产威胁严重的达30多种。近年来,由于耕作栽培方式的改变,品种抗性的下降以及气候异常因素的影响,使水稻病虫灾害有加重的趋势。为有效防治水稻病虫害,降低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多年基层实践经验,对当前水稻常见病虫害的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1.我县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1.1水稻病害

1.1.1稻瘟病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是流行最广、为害最大的世界性真菌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寄主植物的地上部分。由于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枝梗瘟、粒瘟等。

1.1.2纹枯病

纹枯病又叫云纹病,俗名有眉目斑、花脚瘟和霉绿秆等,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病害从分蘖期开始发生,愈到后期发生愈重,主要为害靠近水面的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危害上部的叶鞘和叶片。病斑初期为椭圆形,叶片中央为灰绿色,以后不断扩大成为纹状不规则病斑。病斑扩大后,叶鞘和叶片枯死,分蘖死亡,严重时稻株不能抽穗或虽抽穗而不能结实,或引起早期倒伏,发病轻的增加空秕粒和降低粒重。

1.2水稻虫害

造成水稻虫害的害虫有外源性害虫和内源性害虫两类,外源性害虫即远距离迁飞性害虫,如褐稻虱、白背稻虱、稻纵卷叶螟、黏虫等。内源性害虫即本地虫源,在本地繁殖为害,如三化螟、二化螟、大螟等。

(1)稻螟虫:水稻分蘖期受害,先蛀食叶鞘,造成枯鞘,后咬断心叶,造成枯苗;孕穗,抽穗期受害,造成死孕穗或白穗。

(2)稻飞虱、叶蝉:稻飞虱、叶蝉体形小,常常混合发生,一般年份减产一成以上,大发生年减产二到三成,有的甚至基本无效。

(3)稻纵卷叶螟:水稻长势和高温多雨的气侯状况,有利于稻纵卷叶螟成虫卵巢发育、、产卵和卵的孵化及初孵幼虫的存活,受本地虫源及外地虫源迁入重叠的影响,以及田间小气候条件、禾苗长势及种群繁殖力分析,预测我县第七代稻纵卷叶螟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幼虫盛孵高峰期在8月上旬,防治适期为8月9日-15日。

2.防治措施

2.1主要防治措施

(1)建立良好的预测预报制度,为综合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准确的调查依据。

(2)抓好选用抗病虫良种、种子消毒、培育无病虫壮秧、施好送嫁药以及适当密植,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早施回青肥,综合化学除草,及时露晒田,减少无效分蘖等常规技术措施,提高水稻抗病虫能力,为综合防治措施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栽培环境。

(3)抓好兼治和重点挑治,减少用药次数。在明确病虫种类和数量的基础上,采用主治与兼治、全面施治和重点挑治、病虫兼治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用药次数。

(4)抓住关键时期用药。

由于三化螟连年发生量偏低,枯心苗少,蛹量不足,所以传统的“枯心苗查蛹,定防治适期”的工作很难开展。因此,我们采用一套“田间查蛾为主、查蛹为辅”的测报方法:即在螟蛾盛发期,田间定点,清晨赶蛾、排查卵块,查明田间发蛾始期、高峰期和盛末期产卵期及螟卵密度,以查蛹印证田间蛾、卵盛发期的方法,在螟蛾始盛后8天,为施药适期。稻纵卷叶螟也是以田间“定点赶蛾”的方法,掌握在螟蛾始盛期后7-8天施药。

纹枯病是普发性病害,在杂优稻和翻秋稻上较重,常规稻发生较轻。在水稻分蘖未期至抽穗前,是纹枯病的发生侵染期,病害主要以科间、株间侵染传播为主,发病科率、株率迅速增加。孕穗至抽穗后,病害迅速向上部叶鞘扩展,侵害功能叶,严重度增加。根据对不同时期施药的防效调查,水稻分蘖末期,在科发病率10%-20%时施药比80%时施药,平均防效提高24%以上。所以,掌握在水稻分蘖末期、始穗期各施药一次,是减少该病发生的关键。

稻瘟病主要是抓好早造破口期至齐穗期的防治,破口期结合除螟施一次药,遇多雨季节应抢晴施药,切莫等到全面放晴再施药。晚造田应重点防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在做好对杂优稻、翻秋稻、低洼渍水田等感病类型田的调查监控的基础上,掌握在台风过后、水稻破口期或发病初期及时施药防治。

2.2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2.1稻瘟病的防治

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用量为每亩75-100克,加水50公斤,在病菌侵染前施用,可充分发挥其药效。或者用40%富士一号乳剂,每亩75-100克,加水50公斤释释喷洒。

2.2.2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

可选用25%叶枯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2000倍液、或1%中生菌素水剂300倍液、或70%甲福硫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喷雾,隔7天施1次,连施2~3次。

2.2.3白叶枯病的防治

合理施肥、科学管水。除此之外,要加强大田喷药防治,病害大发生时,每天喷药2次,每次间隔7-10天,用20%川化-018(叶枯宁)可湿性粉剂,在风、雨过后或水退立即喷药防治。

2.2.4纹枯病的防治

井冈霉素每亩用药100-125克,加水50公斤,喷在稻株下部叶片上,该药对水稻安全,残效期长,且耐雨水冲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100克,加水50公斤;3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加水50公斤;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加水50公斤。

2.2.5三化螟的防治

25%杀虫双乳剂用量为每亩200克加水50千克,均匀喷雾;50%甲胺磷或40%乐果乳剂每亩100克,加水50千克;50%杀螟松乳剂每亩150克,加水50千克。

2.2.6稻飞虱的防治

用10%吡虫林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防治时保持田间有薄水层。

水稻病虫害及防治范文2

[关键词] 水稻 病虫害 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5-0206-01

由于我国水稻的种植量较高,使得病虫害的发生也成为了一种常见现象。不仅会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会使水稻的质量与产量下降[1]。所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防治工作的实施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广东省陆丰市为例,对防治措施的应用进行探讨。并针对病害的形成原因与特性,找到应对的防治对策和解决方法。

1 水稻的常见病害与防治措施

1.1 瘟病与防治技术

谷粒瘟、穗颈瘟及苗瘟等,是瘟病的主要病症。若在种植水稻过程中,偏施氮肥、长期干旱或者过分灌深水等,易加重瘟病病情。由于不同时期染病,其病症影响程度也不同。所以,防治工作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在防治过程中,农户需要应用以药剂保护为辅,健康栽培为基础,选用抗病害品种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技术。(1)品种的选择要合理化。(2)田地管理技术要科学化。农户要做到定期晒田,并合理增加有机肥、锌肥与钾肥的实施,确保秧苗的健康成长。(3)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处理稻种。把稻种放入2000倍液402抗菌剂80%中浸泡48小时至72小时,或者将其放入1000倍液401抗菌剂10%浸泡48小时,可起到对稻苗的催芽作用。又或者可把稻种放入500-700倍液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中浸泡24小时,也能起到催芽的作用。(4)药剂防治作用。在患病初期时,农户可根据病害的发展情况,按照2250g/hm2-3000g/hm2克瘟散乳油40%,或者1500g/hm2富士1号40%,及450g/hm2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等,定期对水稻进行农药喷洒,但需要注意的是,750kg/km2为用水标准量,喷洒药物时要适宜不能盲目加量,这样能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在种植水稻过程中,灌水量过大、种植过于密集和氮肥使用过量等,容易引发纹枯病的发生。该病症的发病期主要以末期或者蘖盛到抽穗期为主,能够对叶片或者叶鞘造成严重侵害。通常在防治过程中,农户大多都以药剂防治为辅,农业防治为主。(1)加强栽培防治技术。在种植期间,为了能降低病害的发生,肥料的选取是非常重要的。增施锌肥与钾肥,减少磷肥与氮肥的实施,这样可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2)药剂防治工作的实施。选用药剂喷洒时,不宜过晚也不宜过早,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最后3片-4片稻株。按照750g/hm2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或者900mL/hm2-1500mL/hm2纹霉清悬浮剂20%等,对稻株中下部进行药剂喷洒,这样可避免病害的发生。

2 水稻的常见虫害与防治措施

螟虫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是一种常见的虫害,主要以啃食苞内上表皮和叶肉为主。在防治过程中,可根据病害的发展,农户选用750 mL/hm2决斗乳油13.5%,或者1350 mL/hm2雷钻乳油15%等,添加900kg/ hm2后进行喷洒防治。在冬天闲田阶段,农户需要进行一周以上的翻耕灌深水,把水稻播期适宜推迟,这样能减轻与避免病害的发生。此外,农户还要确保药剂开展性的实施,药剂的合理化应用,可有效避免化学农药的过量使用,从而降低水稻产量。由于螟虫的种类较多,比如三化螟或者二化螟等,使其农户在防治过程中,其方法措施也是不同的[2]。当二化螟的幼虫龄处于高峰期阶段时,农户可采用杀虫单进行防治,或者在二化螟卵孵高峰期时,农户可实施Bt和Bt复配剂进行防治。因为单季稻田是二化螟的重点危害对象,所以在卵孵高峰期时,使用阿维菌素复配剂、氟虫腈以及甲维盐等药剂对其进行防治,可降低虫害的发生。三化螟是二化螟的延伸,主治白穗,在防治过程中可选用杀虫单或者三唑磷等药剂。但农户在防治期间需要注意,药剂的喷洒不能过于单一,不同类型的药剂需要交替使用,这可降低虫害产生抗药性。

防治螟虫的最佳时期:(1)三化螟:待水稻处于大肚期时,农户需要对其进行第一次的药物防治,其防治周期为七天。(2)二化螟:农户需要在低龄幼虫高峰期时对其实施药物防治。

稻飞虱同是水稻常见虫害之一,该虫害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褐飞虱;二是白背飞虱。不同类型其患病时间也不同,褐飞虱的多发时间主要以水稻孕穗到成熟期为主,白背飞虱的多发时期则主要以分蘖到拔节期为主[3]。在防治过程中,农户可选用300倍液叶蝉散可湿粉10%,或者2000倍液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5%等药剂进行喷洒,这样能避免虫害的繁衍。又或者农户可按照30-45kg/hm2将叶蝉散颗粒剂4%撒入稻田中,再添置适量水后用细土搅拌,根据300-375 kg/hm2向田地内进行撒施。

总结

综上所述,水稻产量、质量的提高,离不开防治技术的实施。由于水稻病虫害的种类较多,使得需要采用的防治技术也相对较多,比如药剂防治、加强栽培种植等。所以,农户在防治期间,除了要从本质上消除病虫害外,还要对稻种与稻苗的栽种技术进行加强,这样既能降低化学农药的过量使用,而且还能确保水稻质量、产量的提高,从而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锁成.浅谈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4(09):105-105.

水稻病虫害及防治范文3

关键词 东北水稻;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33-0168-02

0引言

东北水稻种植以早熟单季稻稻作区为主,包括黑龙江及吉林省全部、辽宁省大部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稻作区域,该区域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1)日照充足;2)积温时间长:积温导致东北的水稻生长缓慢,生长期长,一年一熟, 因此,质量较好;3)土壤肥沃:东北的土壤质量很好,很肥沃,为稻米提供充足的营养条件;4)水质好,无污染。加工出的东北大米也因此广受欢迎,远销全国各地。本文就东北水稻如何做到高质量培育的标准化种植方法及其病虫害防治技术展开论述。

1高标准苗育管理

1.1 育苗

壮苗标准:机插中苗叶龄3.1~3.5叶,秧龄30d ~35d,苗高13cm左右,百株地上部干重3g以上。地上部茎叶结构为“3、3、1、1、8”,即中茎长不超过3mm,第一叶鞘高3cm以内,1和2叶的叶耳间距1cm左右,2和3叶的叶耳间距1cm左右,3叶长88cm米左右。地下部根数为“1、5、8、9”即种子根1条,鞘叶节根5条,不完全叶节根8条,第一叶节根9条分化待发。

1.2 育种

1)晒种:选晴天晒种2d~3d,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

2)浸种消毒:1)种子包衣:应用护苗牌种衣剂包衣种子;2)浸种:把浸种容器安装在室内,用12℃温水浸种。

3)催芽:采用蒸气催芽室催芽。

1.3 育秧

要完善配套设施,推行苗床增温技术,实现高台集中育秧,应用酵素有机肥堆制技术,坚持“两秋三常年”。

1)做床:坚持常年培肥苗床。秧苗移栽后,秧田地要耕作施肥,实行复种。收获后,浅翻15cm左右,耙碎整平,每平方米施入有机肥8kg、尿素10g、磷酸二铵50g、硫酸钾25g(深度3cm~5cm)。达摆盘状态。

2)育秧营养土配制

(1)酵素有机肥堆制。于7月高温季节,按每公顷0.8方堆制酵素有机肥。

(2)床土配制。于7、8月份,按每公顷2.5方取旱田土。酵素有机肥、旱田土分别过筛后,按酵素有机肥1份+旱田土3份充分拌匀,制成床土。

(3)营养土配制。应用护苗牌种衣剂包衣种子的营养土配制,采取20kg护苗牌配套肥掺拌1 800kg床土,充分拌匀制成营养土。营养土配制应在摆盘前7d进行,使肥土充分闷混。

2 高质量的田间管理

2.1 建立合理轮耕体系

制定严格的轮耕制度,使耕层深度常年保持在15cm~20cm以上,充分发挥耕深效应。

1)轮耕制度:旋―旋―翻;

2)水田整地:旱整平,地平的标准是每个稻池内地面高低差不过寸,做到灌水棵棵到,排水处处净。秋季用大马力平地机械,平高填洼,达到条田内基本平整,然后早春泡田整平。水整地是一次完成灭茬碎土,平田工作,使稻田土壤达到“平、碎、软、深”。田面平整达到高低差不过寸,田面干净,边沿整齐,上有泥糊,下有团块,沉浆时间要达15天左右。

2.2标准插秧,确保质量

1)插秧规格确定:机械插秧规格9寸×3寸,9寸×4寸,每穴苗数4苗~5苗,平均4苗,平方米穴数应保持在28穴-30穴,每平方米基本苗数120苗。人工插秧规格9寸×3寸,9寸×4寸,每穴苗数3苗~4苗,平均3.5苗,平方米穴数应保持在25穴~28穴,每平方米基本苗数110苗。

2)插秧质量标准:各种插秧方式都必须做到浅直匀齐,插后及时覆水,实行五不插秧原则。

浅:插秧深度1.5cm左右,以不飘苗为原则。

直:苗直、行直,行穴距规整。

匀:每穴均匀,3苗~4苗。

齐:深浅一致,到头到边,不插高低秧,断头秧船型秧。

及时覆水:插后24h立即覆水护苗促进返青。

五不插:田面不耙平整细不沉浆好不插;田面水层过深过浅不插;病苗、弱苗不插;秧苗带草不插;隔夜秧不插。

2.3 施肥技术

施肥技术要做到:四结合(化肥与有机肥结合;N、P、K结合;土壤施肥与叶面施肥结合;深施与表施结合);三依据(依据品种特性施肥;依据产量指标标准施肥;依据叶龄进程施肥);二看(看天、看苗具体施肥)。

肥料品种施肥量、方法:

1)基肥:尿素3kg/亩,磷酸二铵10kg/亩,硫酸钾:6kg/亩,硅肥50kg/亩,平安福菌肥4kg/亩。

施肥方法:上述5种肥料混拌均匀,在放水泡田前均匀撒施。

2)分蘖肥:硫酸铵8kg/亩,在水稻插秧后5d~7d追施。

3)二次分蘖肥:尿素5kg/亩,在水稻6叶龄施用即6月15日左右。

4)调节肥:尿素1kg/亩,在水稻7.5叶龄施用即6月20日左右。

5)穗肥:尿素1kg/亩,硫酸钾:2kg/亩,在水稻倒二叶抽出一半施用,即7月5日~7月8日左右。

3 高成效的病虫害防治

3.1病害防治

在寒地水稻生产中,水稻病害已成为限制水稻品质和产量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一般发生病害的田块减产在20%以上,发生特别严重的年份,如不及时防治,常常造成大面积绝产,因此选择什么药剂能够防止病害的发生,在实际生产中就显的尤为重要。

1)稻瘟病的防治:稻瘟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在防治上主要的抓好叶稻瘟和穗稻瘟的防治。

2)叶稻瘟的防治:当田间出现病斑时,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45kg喷雾防治;30%洁苗乳油15mL,兑水45kg喷雾防治,50%硫磺唑200mL/亩~250mL/亩,连防2次,隔5d~7d一次。

3)穗稻瘟的防治:防治稻瘟病的最佳时期是破口期,药剂选用:(1)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亩用30g;(2)40%富士一号乳油亩用150mL;(3)21、2%加收热必亩用100克。3种药剂任选1种,兑水45kg喷雾防治,连防3次,隔5d~7d一次。

3.2 虫害防治

以稻螟虫和粘虫的防治技术为主。

稻螟虫的防治:稻螟虫为害水稻后造成枯心或白穗,防治药剂选用:1)98%巴丹原粉亩用30g拌细土25kg撒施;2)50%螟怕可湿性粉剂亩用80g兑水45kg喷雾防治;3)25%喹硫磷乳油150mL兑水45kg喷雾防治。

粘虫的防治: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咬食叶子,造成缺刻,甚至吃光叶片,防治药剂选用:1)25%敌杀死乳油亩用40mL,兑水喷雾防治;2)50%二嗪农乳油,亩用50mL兑水45kg喷雾防治。

参考文献

水稻病虫害及防治范文4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发生新特点;综防对策;安徽五河;2016年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100-01

五河县地处安徽省东北部,境内湖泊、河流较多,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全县地境复杂,淮河穿境而过,淮河以南是丘陵,淮河以北为平原,各乡镇都有水稻种植,常年种植面积在4.0万hm2以上。以往水稻病虫害发生呈现“三病二虫”(纹枯病、条纹叶枯病、白叶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态势,虫害发生重于病害。近年来,由于种植业结构调整、水稻品种更换以及气候条件改变,水稻病虫害种类发生了新变化,一些主要病虫害变为次要病虫害,而一些次要病虫害则上升为主要病虫害,病虫害发生特点发生了根本性化。

2016年五河县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呈现了显著的新特点,总体上呈中偏轻发生,病害发生中偏轻,虫害发生极轻。病害以纹枯病、稻曲病和稻瘟病发生较重。原有的防治技术和防治思想已远远不能适应新的病虫害的防治要求。笔者在研究五河县水稻病虫发生新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五河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以供水稻种植户参考。

1 2016年五河县水稻病虫害发生的新特点

1.1 总体呈中偏轻发生态势

2016年五河县水稻病虫害总体上中偏轻发生,是历史上最轻的一年,全县发生面积7.6万hm2,发生程度1.64级。病害中偏轻,全县水稻三大病害(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发生面积4.27万hm2,且发生程度均在2级以下。虫害发生极轻,全县三大虫害(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发生面积仅3.33万hm2,发生程度1.24级。

1.2 水稻病害发生中偏轻

2016年五河县水稻病害发生呈中偏轻,总发生面积为4.33万hm2,发生程度1.95级。其中,纹枯病发生面积3.2万hm2,发生程度2级;稻曲病发生面积0.87万hm2,发生程度2级;稻瘟病发生面积0.13万hm2,发生程度1级;其他病害发生面积0.13万hm2。相较于水稻虫害的发生稍显偏重。

1.3 水稻虫害发生极轻

2016年水稻虫害发生极轻,总发生面积3.33万hm2,发生程度1.24级。其中稻飞虱发生面积1.8万hm2,发生程度1级,百丛有虫量均在480头以下,基本上达不到防治指标;二化螟发生面积0.8万hm2,发生程度2级;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0.73万hm2,发生程度1级。

2 五河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

针对五河县2016年水稻病虫害新的发生特点,广大农户原有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已不能有效防治已经发生改变了的水稻病虫害。为此,提出了新的五河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

2.1 在防治思想上加强技术培训与宣传

由于水稻病虫害发生新变化而引起防治技术的及时调整,广大农户不易适应及应对。故而采取以电视讲座、电视字幕、现场会、广播等多种形式加强技术培训与宣传,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及时调整防治思路,使广大农户能及时改变防治策略,及时、准确、有效地防治好水稻病虫害,降低损失,增产增收[1]。

2.2 在防治目标上以减量与绿色增产为目的

由于病虫害发生较以往减轻许多,因而防治用药也要相应减少,在药剂选择上也要选择绿色环保的农药产品,以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达到减量、绿色环保的防治目标[2]。

2.3 在防治对象上以病害防治为重点

由于病害发生较轻、虫害极轻,所以在防治对象的确定上应该以病害防治为主,辅以防治虫害,前期以纹枯病防治为重点,后期以防治稻曲病、稻瘟病为重点[3]。提高用药的针对性,达到好的防治效果。

2.4 在防治药剂选择上以防治病害药剂为主

近年来,五河县水稻虫害发生都不太重,因而防治虫害的药剂可以减量使用或者不用防治。在药剂选择上以防治病害药剂为主,前期以防治纹枯病的药剂为主,后期以防治稻曲病、稻瘟病的药剂为主[4]。

2.5 在防治时间上以中后期为主要防治时间段

根据五河县水稻病虫害发生的新特点,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时间的确定上以中后期为主,由于前期病虫发生较轻,可以少用药或者不用药,以往五河县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基本上2次药是必须用的,即7月20日防治四(2)代稻纵卷叶螟、四(2)代稻飞虱、四(2)代二化螟、纹枯病,8月10日防治五(3)代稻纵卷叶螟、五(3)代稻飞虱、五(3)代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防治上以防虫为主。现在由于病虫害发生了新变化,防治时间后移,以中后期为主,以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为主要防治对象[5-6],时间可以调整为8月初和8月底2次用药防治。

2.6 在防治形式上以“统防统治”为示范带动

改变以往一家一户式防治为集中统一防治形式,在有条件和项目区的乡镇实施统防统治,以统防统治为示范带动其他农户有针对性地防治病虫害。通过统防统治项目的实施,形成乡镇或村组集中连片防治病虫害的新格局,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用量。

3 参考文献

[1] 王艳青.近年来中国水稻病虫害发生及趋势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2):343-347.

[2] 孙传恒,唐启义,唐洁,等.基于权重自动调整神经网络的水稻病虫害诊断专家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07(6):159-164.

[3] 粱开明,章家恩,杨滔,等.水稻与慈姑间作栽培对水稻病虫害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7):757-765.

[4] 刘文栋,葛意活,何燕.气候变化对水稻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4):243-246.

水稻病虫害及防治范文5

一、漕涧坝农业生产现状

据云龙县农技推广中心对漕涧坝的测产数据记载:该坝近五年的水稻平均单产为302kg,最高单产为571.6kg,最低单产为186 kg(除灭产部分外),同时,云龙县农技推广中心于2007-2008年连续两年在该坝开设水稻多点高产栽培试验,试验结果为:平均单产586.4kg,最高单产为660kg,最低单产为512.8kg。试验结果表明:只要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到位,该坝水稻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通过深入调查、综合分析,导致漕涧坝水稻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是肥、水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严重跟不上,特别是近年来,在诸多病、虫害猖瘚的情况下,该坝水稻病虫害连年发生成灾,每年因病虫为害导致水稻平均减产18%左右,年平均损失稻谷57.42万kg,折合经济损失68.9万元,而且,在特殊气候年份,水稻因病虫害“暴发”而造成大面积灭产,经济损失更是不可估量,因此,病虫害成了严重制约漕涧坝水稻增产,农民增收的首要因素。

二、主要病虫害及危害情况

1.主要病害及危害情况

1.1稻瘟病

稻瘟病的病源为真菌半知菌中的梨孢菌。根据发病时期和受害部位的不同,稻瘟病可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等。

1.2恶苗病

恶苗病俗称公秧,病原为真菌。恶苗病从苗期到穗期都可发生,感病的稻谷通常不发芽或出苗后早夭,染病轻的种子出苗后比健苗高而纤弱,全株淡黄绿色、叶狭长,叶片披张度大、根毛少。

1.3稻曲病

稻曲病又称黑穗病,病原属担子菌亚门,类绿菌核。

稻曲病在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只危害个别谷粒。病菌在颖壳内生长,初时受侵害谷壳稍张开露出黄绿色的小型块状突起,后逐渐膨大,将颖壳包裹起来,形成“稻曲”。稻曲比谷粒大数倍,近球形,表面光滑,黄色并有薄膜包被。随稻曲长大,薄膜破裂,表面因厚垣孢子形成,颜色转为黄绿色或墨绿色,表面龟裂。厚垣孢子粉状,略带粘性,不易飞散,但因风雨而脱落。该病的发生与气候,施肥水平和品种抗性有密切的关系,病菌在24~32℃时发育良好,湿度高利于病害的发生,尤以抽穗扬花期阴雨日为甚,偏施氮肥过多、过晚有利于发病,栽培迟熟品种或插秧过迟能增加感病机率。

1.4其它病害

包括青、立枯病,纹枯病及因缺磷、钾等元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但其发病率不高,没有造成明显的为害。

2.主要虫害及危害情况

2.1飞虱类

稻飞虱俗称名火蠓虫、响虫等,属同翅目,飞虱科。根据稻飞虱外观颜色的差异可分为竭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危害漕涧坝的水稻飞虱主要是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两种。稻飞虱体小,长度均在5毫米以下。触角短小、锥形,后足胫节末端有-可活动的大距,善跳。其成虫和若虫群集在稻丛下部,吸食稻株汁液为生,并从唾液腺分泌有毒物质,引起稻株中毒萎缩。为害轻者,稻株下部叶片发黄,影响干粒重,为害重时,受害组织坏死,生长受阻,叶黄株矮,甚至苗死秆烂而倒伏。水稻严重受害后,成片枯死,群众称为“黄塘、火烧”等。稻飞虱除直接取食稻株汁液危害水稻,造成减产外,还通过传播各种病毒和细菌,引起多种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2.2稻叶蝉类

稻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形状大小与飞虱差不多,但不善跳,后足胫节端部无距,容易识别。根据外观颜色的不同,可分为黑尾叶蝉和白翅叶蝉。危害漕涧坝的稻叶蝉主要是白翅叶蝉。其以取食和产卵的方式刺伤茎叶,破坏输导组织,取食寄主汁液,被害叶片初期出现零星白点,虫量大时,小白点缀连成片,导致全株干枯,如火烧状,可使稻不抽穗,或抽穗不灌浆而死。据云龙县植保多年调查分析表明:漕涧坝叶蝉常年发生程度为中等,每年因稻叶蝉为害均造成1%左右的减产,折合经济损失5.5万元左右。除直接取食稻株,造成直接危害外,稻叶蝉也因传播细菌和病毒,引起多种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2.3其它虫害

除了稻飞虱和稻叶蝉外,漕涧坝常见的水稻虫害有稻螟虫、粘虫等,但其发生率不高,没有造成显明的危害。

三、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1.气候条件是引起该坝水稻病、虫害大量发生的主要诱因

漕涧坝气候冷凉,水稻生育期在4~9月份,全生育期气温15~30℃,多雨高湿、气温多变,极有利于各种菌源、虫源的大量繁殖,诱发各种病、虫害的兹生和蔓延。尤其是在水稻孕穗期常遇阴雨连绵的低温高湿天气,极易引起穗颈稻瘟的“暴发”。

2.主观原因

2.1长期选用自留种,种子带菌是病害发生的主要根源

农民长期种植同一品种,且连续选用自留种,致使品种抗性减弱,因选种和留种不严格,选用本身带菌籽种,加之,种子处理不严,为病害的发生提供了菌源,在气候适宜的条件下,菌源大量兹生繁殖,这是病害大量发生的主根源。

2.2不及时清理病株,不重视除草,为病、虫源的繁殖和越冬提供了场所

这是病虫害发生的又一重要根源。

2.3缺乏科学的田间肥、水管理

水稻的整个生育期有明显的需肥、需水规律,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需肥、需水情况,适时、适量、合理施肥、合理灌溉,才能使植株生长健壮,达到增强抗性,获得高产的目的。

漕涧坝普遍存在着偏施氮肥和氮肥施用过晚,致使禾苗猛长而削弱了抗性;长期深水灌溉,土壤缺乏空气,氧化作用差,从而降低了根系的活力,并使根系呼吸作用和吸收氧分的能力减弱,导致水稻的抗病力降低,容易感病。加之,由于漕涧坝土壤普遍存在着速效磷、钾亏缺,水稻由于磷、钾肥供给不足而长势纤弱,抗性较差,容易感发病虫害,或因缺磷、钾而发生生理性病害。

2.4农民科技素质普遍较差,缺乏水稻病、虫害识别和防治的基本知识,更谈不上针对漕涧的特殊气候条件来科学种管,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没有深入人心

往往是见病发才开始行动,为时已晚。农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还处于靠天吃饭思想。

2.5漕涧镇农科人员整体素质较差,指导工作不力

据了解,漕涧镇共有8名农科人员,其中只有2人是农业中专学校毕业,2人仅为本县职高学历,3人毕业于非农业中专学校,还有1人仅为初中学历,而且,这些人员长期在不太重视农业的基层工作,自身不主动加强学习和更新知识,思想落后,知识老化,严重跟不上当地农业发展对科技指导工作的需求,可以说科技指导严重跟不上。

2.6缺乏应有的经费投入,病虫害测报,联防工作无力开展

漕涧坝水稻病虫害的发生随当地年气候变化呈规律性的发生,但因缺乏基本的测报设备和经费投入,预测预报工作无法开展,更谈不上联防联治。

四、病、虫害防治对策

1.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力度

县、镇、村各级政府应对漕涧坝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引起高度重视,要设立专门的领导机构,有专抓领导,切实加强领导。要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积极投入到这场水稻"非典"的战争中。同时,要加大投入,设立漕涧坝水稻病、虫害防治专项经费,配备必要的病、虫害监测设备,做好超前的防备工作。

转贴于

2.充实、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科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其为当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服务意识

要进一步吸纳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员充实到该镇的农科队伍,并加强对现有农科人员的思想教育。采取必要的奖惩机制,促使他们不断加强学习和进一步深造,切实提高其业务素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各级政府应投入适当的科技培训经费,并由县、镇农科部门组织当地农民,开展各种科技知识培训班,要结合漕涧的客观气候条件,授予农民各生产环节上的实用科技知识,树立农民在特殊气候条件下战胜各种病、虫害夺丰收的信心。

4.加强各生育期的管理指导工作,提高农民科学种、管水平

4.1选育生育期短的适宜、丰产高抗品种

农科部门要积极开展水稻品种的试验、示范工作,努力为当地农民培育生育期短的适宜、丰产、高抗品种,合理优化品种布局,同时,对优良品种也要经常异地换种,避免长期选用自留种而导致品种抗性削弱,或品种退化。

4.2严格选种,做好种子处理

选用籽粒饱满、无菌种子,并用福尔马林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药剂浸种,做好种子的消毒、灭菌处理,可有效预防稻瘟病、恶苗病、稻曲病等病害的发生。

4.3巩固旱育稀植成果,培育无病壮秧

旱育稀植技术的推广有力促进了漕涧坝水稻产量的提高,是水稻生产上的一项重要骨干科技措施。农科部门应认真的巩固这项成果,积极指导群众,进一步规范其操作规程,杜绝"旱育水管"等一切错误的管理方式。并做好苗期的病、虫害防治,切实培育壮秧,并做到适时栽插。

4.4改进肥、水管理措施,促进禾苗健壮生长,提高抗性

农科人员要引导农民,根据水稻的需水、需肥规律,实行科学的肥水管理。针对漕涧坝的气候,土壤肥力特点,科学的水分管理应当是实行全生育期浅水管理,并于分蘖期进行适当晒田,科学的施肥应当是:减少和提早施用氮肥,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根据云龙县农技推广中心在该坝的试验结果,提倡用n∶p∶k=15∶15∶15的三元复合肥,亩施用量40kg,一次性用作基肥,即可为该坝水稻整个生育期的施肥量。这不仅有利于禾苗生长健壮,增强抗性,而且还可以避免该坝土壤因磷、钾亏缺而引起的缺素性生理病害,同时,还促进水稻早熟、谷粒饱满,达到增产、增收、增效的目的。

4.5要突出重点,切实做好稻瘟病的防治工作

稻瘟病是漕涧坝极易发生,危害性最强的典型性水稻病害,要牢固树立以预防为主的思想,切实加强领导,农科人员要认真发动并指导群众做好稻瘟病的防治工作。

4.5.1苗瘟

苗瘟发生在幼苗2~3叶期,可于揭膜的当天,用硫环唑进行一次预防,如有再发生可用硫环唑,三环唑等再进行一次防治。可有效控制苗瘟的发生。

4.5.2叶瘟

叶瘟发生于本田期,其发病率不高,危害不大,一般于秧苗移栽前5~7d,用硫环唑进行一次预防,便可有效控制。

4.5.3穗颈瘟

穗颈瘟是漕涧坝极易发生,危害最大的毁灭性病害,要引起高度重视,农科部门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特点,摸索、总结其发病规律,及时准确地做出预测预报,拿出有效的防治方案,针对发病规律,有效的防治措施是:于拨节孕穗期用硫环唑进行1~2次预防,并尽可能有发动群众进行统防。如已发生的最好用富士一号进行防治。

4.6及时中耕薅除

及时中耕薅除,能增加土壤通透性,改善田间小环境,有利于促进光合作用和土壤养分的有效吸收,增强植株抗性。

4.7及时清理病株,坚决消灭周围各种杂草,并用药剂对病株和杂草进行处理,或烧毁,有效杜绝各种病菌和虫源的兹生、蔓延

5.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缓解大、小春两季矛盾,促进水稻的早栽早熟,从而达到避过低温冷害,减少病害的目的

水稻病虫害及防治范文6

关键词:水稻本田管理;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148-1

1 水稻本田管理技术要点

1.1 插秧时间确定

插秧早可提高成熟度和千粒重,由于插后温度低,生长缓慢,穗数减少;插秧晚穗粒数明显减少,千粒重明显降低;5月20~30日移植提高产量4.7%~8.0%,而且品质优。根据多年调查公主岭市提倡5月18~25日期间进行插秧。

1.2 合适的每穴苗数

实践表明每增加1颗秧苗,仅增加1.1个穗,分蘖只增加 0.1个;每增加1颗秧苗,一穗粒数减少11.4粒;每穴插秧颗数在2~3颗,增产6.3%~5.6%,早插适当减少每穴苗数,晚插适当增加每穴苗数。

1.3 移植叶龄

每增加1片移植叶龄,出穗期提前3天,一般移植叶龄4片左右时产量最高,因此最佳移植叶龄3.5~4.5叶。

1.4 移植密度

从30cm×13.3cm(9×4)开始,每增加穴距3.3cm,产量增加2%左右,大于30cm×26.7(9×8)cm后,增产不明显或略减产。

1.5 返青期管理

苗床上带来的根系大部分根都失去吸收养分的能力,重新扎根。扎根所需养分靠茎、秆、叶中储藏营养来扎根。一般插秧后三天深水护苗,促进早分蘖,低位分蘖,促进根系发达,植株健壮,要求浅水灌溉。

1.6 本田施肥技术

1.6.1 三要素肥料的作用 氮肥主要起促进水稻生长的作用;磷是水起促进成熟的作用;钾肥在水稻体内起到运输其他养分和增强抗病的作用。

1.6.2 施肥基本要点 ①底肥:纯氮40%+五氧化二磷100%+氧化钾60%。施用时期在耙地前全层施用;②分蘖肥:纯氮20%。施用时期在插秧后一周;③补肥:纯氮20%。施用时期在6月15~20日;④穗肥:纯氮15%+氧化钾40%。施用时期在7月5日左右时,30cm×20cm栽培条件下茎数近25~28颗。⑤粒肥:纯氮5%。施用时期在抽穗前后,什么时候水稻叶色变黄就什么时候施用。

1.6.3 分蘖肥的作用 一般秧苗弱,分蘖肥多时,生育蘩茂,延长营养生长,推迟出穗期,分蘖肥多后分蘖多。不施穗肥,无效分蘖增加,出穗不齐,穗小。生产上通过减少分蘖肥量,以补肥来调节。

1.6.4 补肥的作用 分蘖初期分蘖就慢、少,吸收养分也少,底肥就可满足生长。6月15~25日追的是分蘖肥的补充肥,符合水稻分蘖规律和养分需求。

1.6.5 穗肥的作用 出穗前25天追穗肥,有效穗数就越多,增产6.2%,出穗前15d追穗肥,有利于增加一穗粒数,产量持平,出穗前5d~出穗后5d追穗肥,仅增加千粒重。

1.6.6 优质稻氮肥用量 一般施氮量越多,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就越高,也就是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越差。中部稻区的施肥量150公斤左右。

1.7 水稻田灌水技术要点

返青深水护苗,浅水促进分蘖;孕穗期~成熟期增加土壤空气,增强根系活力,灌水浅、湿、湿;7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17度以下,20cm以上水减轻障碍性冷害;后期晚断水,湿润保根活力。

1.8 田间杂草防除技术

采用喷雾法、毒土法和封闭法。药剂防治主要用丁草胺配合苄嘧磺隆,每公顷60%丁草胺1980~2200毫升,配合其他药剂使用。

2 本田病虫害防治

2.1 虫害部分

2.1.1 潜叶蝇 6月上旬发生,主要食取水稻叶肉,出现不规则白色条纹。潜叶蝇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措施:平整稻田,防止局部深水层,合理灌溉,在稻潜叶蝇产卵盛期7~10天,实行浅水灌溉,当田间幼虫已孵化且发生较重时,结合生产适当排水烤田,降低田间湿度,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②药剂防治措施:在水稻插秧前1天,用40%乐果乳油、10%多来宝悬浮剂、25%杀虫双水剂对秧田普遍喷施,带药插秧,能杀死秧苗上的虫体,保证本田不受害。插后发生地块在孵化高峰或已潜入叶片的幼虫用40%乐果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进行喷雾。

2.1.2 二化螟 二化螟的卵多产在距水面10㎝左右的叶片基部的叶鞘呈不规则型黄色。吉林省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防治。常用防治药剂有:25%阿克泰水分散颗粒剂、5%锐劲特悬浮剂、50%杀螟松乳油、农家乐乳剂(阿维菌素B1)、5%杀虫双颗粒剂、8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30%稻丰灵液剂等。

2.1.3 稻水象甲 防治时间应掌握在成虫大量迁入稻田后、未大量产卵前。常用防治成虫的药剂有:5%来福灵、25%阿克泰水分散颗粒剂、5%锐劲特悬浮剂,杀象王、对硫磷、呋喃丹等。

2.2 病害部分

2.2.1 稻瘟病 防治方法:合理搭配品种,防治品种单一;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叶瘟应在7月上中旬进行预防。预防穗茎瘟、枝梗瘟和粒瘟的方法:水稻个别开始出穗时打药(即破口期)。防治稻瘟病最好是用专用型药,如富士一号、三环唑或克瘟散等。每公顷用药1.5kg,加水450kg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