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范例6篇

水稻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水稻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范文1

[关键词] 水稻 病虫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053-01

一、前言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根基。但水稻种植病虫害发生率高、发生面积广,对粮食稳产、增产影响很大。因此,采取科学防治措施,提高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效果是保障粮食连续增产的重要课题。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科学自然的方法,通过生物、物理和化学等方法进行综合防治。

二、海口镇水稻种植现状及几种主要的水稻病虫害

海口镇位于德兴市的东北部,耕地面积共13379亩,山林面积128520亩,全镇有水库35座,水电站3座,生态环境优美,十分利于水稻种植。海口镇农技推广综合站对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多年跟踪调查研究,归纳出水稻病虫害主要有纹枯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稻瘟病和螟虫等,这些水稻病虫害影响了粮食稳产、增产,提高了种植成本,降低了农民收入。

三、水稻病虫害的科学防治措施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农业中占据很重要地位,但是很多农民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没有充分认识或者防治效果不明显,导致水稻受病虫害的影响,产量不稳,甚至下降,所以要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重视防治工作,采取科学防治措施,确保证水稻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收益。

1.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认识

目前水稻病虫害的数量和种类都有大幅度增加,但是农民对水稻病虫害的认识比较缺乏,导致水稻生长情况不佳,农民也无法做到及时地对水稻病虫害进行科学预防和治理。所以要提高农民对水稻病虫害的认识,例如建立水稻种植技术指导的网站,为农民提供水稻种植方法、水稻病虫害预防和治理措施,这样能够尽量降低水稻病虫害对水稻生长带来的危害,降低对农民经济收入的影响。只有让农民自身对水稻病虫害的危害有充分认识,对防治措施有所了解,才能及时正确地对水稻采取科学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2.加强水稻病虫害的预防工作

水稻病虫害对水稻种植和生长的影响非常大,不仅如此,水稻病虫害还会降低水稻产量,给农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农业生产损失也会提高。目前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之一是没有加强或重视水稻病虫害的预防工作,这就直接导致水稻病虫害发生,进而造成农业和农民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农民一定要做好水稻病虫害预防工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水稻病虫害导致的损失。

首先,水稻种植人员要有很强的水稻病虫害预防意识,建立较强的水稻病虫害的预防意识,能够一定程度降低水稻病虫害带来的危害和损失,还能够及时发现病害,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水稻病虫害的进一步发生和蔓延,最终保证水稻产量和质量。水稻种植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细心,在容易发生水稻病虫害的时期做好预防工作,尽量避免带来较大影响。其次,农民对于水稻病虫害的预防措施要有一定了解,农民作为水稻种植的管理者,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水稻健康生长,病害高发期要适当采取措施,例如在水稻螟虫容易出现之前,对水稻进行灌水或翻耕以消灭水稻螟虫的有利生长条件,降低水稻螟虫生存率。第三,可以对水稻病虫害采取适当的农药治理,防止水稻病虫害大发生,为水稻生长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3.做好水稻病虫害的治理工作

防治水稻病虫害是种植水稻的关键,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环境在不断变化,水稻害虫的数量和种类都有所增加,从而大大提高了防治水稻病虫害的难度。做好水稻病虫害的治理工作,水稻种植人员应该不断学习先进的防治手段和治理技术。在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和正常产出的情况下治理病虫害,不要大量使用农药,不同种类的病害和害虫都有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加以治理,对于目前害虫种类的增加可相应的增加治理手段,有些害虫是不需要药物治理的,简单的生物和物理方法即可,这样不仅降低了治理成本也减少了农药的危害。大多数的病害和害虫使用生物和物理的方法是治理不了的,必须采取农药防治的手段,但要严格控制农药使用的时间与用量,保障粮食质量。

4.加强对农民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指导

水稻种植过程中农技人员需要不断地对种植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把科学的理念和技术传授给农民,帮助农民提高对水稻病虫害有效的控制和治理,确保水稻不受病虫的危害。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对病虫害进行控制,一是遇到问题及时请教农技人员,二是建立镇、村两级水稻病虫害防治知识传播机制,由农技人员对农民进行培训,发放病虫害防治明白纸,加强和提高农民对水稻病虫害的识别能力和防治能力。

四、结语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对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作用,田间生产实践证明,对农民进行一定的技术培训和知识推广,让农民对常见的水稻病虫害有所了解,掌握水稻病虫害基本预防和治理措施,能极大地降低水稻病虫害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损失,保证粮食稳产、增产,提高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林树山.岳广志.白杨.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中国科技财富 2008.

水稻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范文2

[关键词]水稻;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景东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它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北端,境内国土面积为4532km,其中山区占95.5%,坝区占4.5%。年平均气温18-3℃,年平均相对湿度77%,年降雨量1087mm,年均日照2132h,无霜期355d,境内稻田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属典型亚热带气候,优越的地理气候环境为栽培水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2011年统计显示,全县有13个乡(镇),总人口36.2万,其中农业人口33.3万人,耕地面积47.7万亩,粮食总产量在25万吨左右。其中水田面积13.7万亩,占耕地面积28.8%。水稻是景东县栽培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全县人民生活的主食,水稻生产直接影响着全县人民的温饱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从粮食安全出发,水稻生产愈显得重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景东水稻生产的现状使人担忧。提高水稻单产,提高水稻品质,进而增加效益。对于促进景东县的水稻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一、景东县水稻生产现状

1.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种植水平低

近几年来由于经济产业的发展及各种原因,水稻的种植面积逐年的减少,单产不稳定,据统计,2011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11.5万亩,比2010年减少0.33万亩,减2.8%,比前三年平均面积11.8万亩,减少0.35万亩,减3%;总产量5.0599万t,比2009年4.8979万吨,增加0.162万t,增长3.3%,比前三年平均产量4.8514万t,增加0.2085万t,增长4.3%;平均单产441.2kg,比2010年4151kg,增加26.1kg,增长6.36%,比前三年平均单产410.4kg,增加30.8kg,增长7.5%。目前景东水稻生产水平低,很大程度上增加产量要依靠增加面积来实现。

2.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甘蔗种植面积3,2148万亩,蚕桑种植面积4,846万亩,烤烟种植面积7,006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817万亩,分别比2009年增加的种植面积是甘蔗0,2802万亩、蚕桑0,3839万亩、烤烟1,0383万亩和蔬菜0,2352万亩,增长率分别是8,7%、7,9%、14,8%和6,6%。随着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水稻面积逐年下降。

二、存在的问题

1,作物争地矛盾突出

各级领导忙于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因此出现了甘蔗、蚕桑、烤烟等经济作物争占水田。据统计,景东县2011年比2010年新增甘蔗地0,2802万亩,桑园0,3839万亩,烤烟播种面积增,加了1 0383万亩,在这些地块中,近1/3的是由水田改造而成。其它一些水田被建造房屋和国家征用。从统计数据可看出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在减少,单产不高,按这种趋势,水稻生产将出现危机,粮食会出现紧缺现象。所以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是极为紧迫,重要的一件事情。

2,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

景东县具有低纬、季风、垂直气候三大特点,由于地形复杂,地势差异大,年降水分配不均匀,形成明显的干湿季。另外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水库,坝塘、沟渠少,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风调雨顺增产点,遇灾就减产。干季又正值水稻的育苗移栽期,水分供应不足,水稻就不能按时移栽,因此制约了水稻的生产。

3,种植水稻效益偏低,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目前稻米价虽有所提高,但与种植其它经济作物比较,种植水稻效益仍然偏低,种植考烟每亩经济效益2400元,蚕桑每亩经济效益2200元,种植水稻每亩经济效益1200元,种植马铃薯每亩经济效益200元。加之市场波动,米价不稳,农民种水稻的积极性不高。

4,农资及水稻种价格涨幅较大,加大了种植水稻的成本

近几年来,农资价格呈直线上涨趋势,增大了水稻生产投入成本,影响了农民种水稻的积极性,有部分农民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成本投入不足,导致单产产值不高,总产量提不上去。稻种价格每公斤是30~60元,尿素每包是85~120元,每包40kg。配方复合肥40公斤每包是120~156元。每亩水稻生产成本在800~1000元。

5,劳动者素质不高,管理水平差

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家务农的劳动力日益减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大多是一些老年人和妇女,他们文化素质不高,管理水平差,水稻增产受到极大限制。

三、发展对策

1,提高认识,加大行政力度

提高认识就是提高各级领导及农民对水稻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及解决人的积极性的问题。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忙于结构调整,发展经济作物,水稻效益低,农民看什么价格好,就种什么,这样,所以出现了大量粮经争地问题,水稻生产出现危机,为解决水稻生产安全。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水稻生产的领导力度,大力宣传发动,并及时的发放良种补贴及相应的物资;完善水稻生产政策保障机制,确保农民种水稻能增加收入,以此来调动农民种水稻的积极性,重新掀起“积粮”热潮,才能更好的实现高产创建的顺利实施。

2,切实保护水田,稳定水稻面积,确保水稻粮食安全

一是要合理规划非农田地,尽量少占水田,加大农业开发力度,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二是加大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兴修农田水利设施;三是调整经济产业的比例与水稻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从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结构,节本增效为原则来保证水稻的生产安全。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努力加大农民特别是农村能人的培训,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增强应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本领,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创业能力。同时,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再教育,实施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产业化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切实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更好地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4,水稻主要种植技术措施

水稻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范文3

关键词:杂交水稻;农业制度;技术进步

《中国的家庭责任制改革与杂交水稻的采用》这篇论文的第一部分先是对杂交水稻的创新与家庭责任制改革做以回顾。杂交水稻是严格的自花授粉作物,花器小,因此用人工去雄杂交的方法生产大面积所需用的种子是不可能的,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利用细胞质的雄性不育现象。由于杂交种子生产困难,大多数研究者只能终止他们的研究,不过众所周知,中国的杂交水稻研究在袁隆平教授的带领下,取得重大突破。杂交水稻的采用优势:与常规水稻相比,杂交水稻与常规水稻的物质成本和劳力需要差别不大,而且环境要求类似,然而杂交水稻却具有15%的产量优势。

然而通过笔者的调研,杂交水稻的扩散却面临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对农民来说,杂交水稻的采用和任何创新方式的采用是一样的,面临风险。第二,杂交水稻的可接受范围在初期很小,但水稻的环境各异,杂交水稻可能会对出现的某一地方病缺乏抗性。第三,在有性繁殖作物中进行杂交育种,以为农民每一季节要去买种子,而官方卖出价格比常规水稻价格高出10倍,不过它的需用量仅为常规品种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后,杂交水稻比常规品种的生产期长,所以在一年两熟的地方,优势不大。

而杂交水稻的采用的回顾在刚刚开始采用时我们可以看到:省(负责纯化和复壮和分配)――地(负责繁殖和提供技术指导)――县(繁育并卖给农民)这一结构为杂交水稻的扩散提供机制,然而在集体制度从规模经济中获得收益并没有从个人激励中所获得的效益高,这解释了为什么中国60年代尽管技术进步但农业效率不佳。

70年代,政策开始转向强调个人激励,在原先的集体体制下,进行新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交够集体的,剩余自留大大促进了生产积极性,而粮食收购价格也于1979年提高了20%农业产出大大提高。

综上,作者提出,由于农民成了剩余权利者,这种新体制的激励比新技术带来的激励似乎更高,这为作者提供了下笔思路:制度是如何影响一个技术的采用与推进的?制度会为技术带来什么?技术反过来又为制度的创新提供哪些思路?

第二部分作者主要用了回归分析的方法,通过收集1976年到1987年湖南省跨县时间序列数据,不难发现,总体来说,杂交水稻从量上是逐渐增高的,采用率也是逐步升高的,尤其是自从1981年以后,采用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杂交水稻的价格也随着时间有所升高。

毅夫先生同时提到:1981年之前,农作决策由集体队领导做出的,从1982年开始,单个农户变成集体农作物基本单位。而由于数据的局限,不能估计某些个人和农户特征变量的影响,也没有县级水平的制度变迁资料。除了农作物制度变迁外,还存在其他相关变迁,杂交种子的技术改进,政府技术政策等。

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毅夫先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正式的关于集体制与家庭制度下的采用新技术的行为模型,用以分析杂交水稻的扩散过程,以及农作制度变迁对它的影响。由于要进行的是经验估计,所以作者不仅设置了变量D(新技术)、P(预期价格),还设置了虚拟变量I(制度变量)用于解释水稻的预期收益。

先对1981年之前的数据即集体制下杂交水稻采用函数的回归分析,可以看出,集体制下,盈利性并不是采用率扩大的显著影响因素。在对1981年以后的数据做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当单个农户成为享有剩余权利主体,且考虑农作物决策时被给予更大自由,成本和收益则是采用决定中主要的考虑因素;而且家庭制下的决策者对盈利性差别比集体制反应强烈;先前经验对采用决策有预期正效应,且家庭制下决策者对先前经验的依赖度比集中体制下的低。

论文的最后一部分作者给出结论:从集体制向家庭责任制转变,已经导致采用行为的显著结构性变化,与集体之下决策者不同,家庭责任制对农民采用问题的反应与理论相一致。即当单个农户成为享有剩余权利的主体,且考虑农作决策被给予跟过自由时,成本和收益则是主要考虑因素。

通过这篇文章,林毅夫先生再次向我们论证了制度的变迁是如何影响和推进科学技术的推广的。于是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优秀的、合适的制度确实有利于农业技术的发展,所以,如何制定和选择农业的方针政策是我们在研究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关键。正如新中央一号文件所提出的要加大深化农村改革力度,而农村的改革关键是要加大农村发展方式。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所以制度上的改革体现在方方面面:

1.通过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因为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

2.通过试验区试水和制定方针政策,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优先序;立足各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特色农业,推进农业综合开局调整;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继续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

3.从制度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加强对企业开展农业科技研发的引导扶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主体。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支持农机、化肥、农药企业技术创新。

4.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出台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对土地等资源性资产,重点是抓紧抓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对经营性资产,重点是明晰产权归属,将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

水稻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范文4

【摘要】 目的 对应城市部分水稻生产方式进行食品安全危害因素风险评估,以了解水稻生产的主要危害因素,促进水稻的安全生产。 方法 调查确定危害因素,提出控制措施,采集对照组样品和实验组样品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测,比较得出评价结论的方法。 结果 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水稻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出率均明显降低。有机氯、铅和镉污染残留在两组中的检出或超标率均为零。经济效益方面,控制后的水稻经济效益明显增加,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方面的作用同样显著。 结论 对水稻生产中的传统生产方式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切实可行,且效益显著,应加大推广种植面积。

【关键词】 水稻;危害因素;效益评估

【Abstract】 Objectve To promote paddy rice planting safely, the risk of rice production in a part of Yingcheng rural area was carried out. Methods First,the survey was used to determine risk factors, and then the control measure was carried out, finally the samples were tested, compared, appraised. Result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and the no-control ric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residues in the detection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organic chlorine, lead and cadmium residues exceeding the rate of detection is zero. The benefit of the control for rice was markedly increased. The social benefits and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were equ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ways of rice production in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production to take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were testified to be practicable and the way should be popularized in country.

【Key words】 rice; harmful factor;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孝感市所辖七个县市区,应城市为孝感辖区县级市,其农副产品丰富,特别是水稻种植面积广、总产量大,水稻品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县域经济中农产品的出口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业增效和农民的增收。孝感市是武汉城市圈核心层城市,在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发挥积极作用,本研究以应城为选点城市,了解农业生产中水稻安全生产的状况,促进水稻生产品质的良性发展,应用HACCP[1~3]理论对各种危害因素进行了评估和控制,最终给出效益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生产情况调查 在应城市5个乡镇30个行政村共发放污染调查表220份,实际收到180份,调查内容包括水稻生产中使用农药种类和用量、化肥使用种类和亩产用量、灌溉用水来源和土壤保护等情况。调查对象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设粮食示范生产基地为实验组;随意耕作的个体散户,设为对照组。

1.2 样品检测 依据国家标准GB/T5009-2003系列检测方法对水稻的最终产品—大米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样品的采集和相关危害因素的检测,检测过程中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1.3 危害因素的确立与控制 根据以上的调查分析和检测结果,确立水稻生产中主要可能危害其安全品质的因素,并根据危害因素的使用规律和作物生产规律对实验组的生产方式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1.4 效益评估 主要进行经济效益的量化评估,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收益。采用经济效益比较法[4~6],所用公式:单位土地面积净收益=(农产品产值-生产成本)/土地面积。总收益=单位土地面积净收益×总生产面积。评价过程中单位面积以每亩计,农业生产中劳动用工成本以每个工作日50元计。

2 结果

2.1 调查结果

2.1.1 化学物质的使用 通过对销售环节和不同类型使用者的180份调查结果显示,水稻生产中常见农药品种为:锐劲特、杀虫双、乙酰甲胺磷、毒死蜱、氯氰菊酯、甲胺磷、三唑磷、克百威、异丙威、托布津。其中用得最多的是杀虫双(152/180)和锐劲特(148/180)。呋喃丹(84/180,又名克百威)和甲基托布津(82/180)在一季稻种植中常有见到。经常使用的除草剂有:野老、草甘膦、禾草灵、金克草仙、农达、甘草灵、盖草能。其中野老(110/180)和草甘膦(94/180)使用最多。详见表1。表1 常见农药的使用情况

常用的化肥有碳铵肥、尿素、复混肥、钾肥、磷肥等。水稻平均每亩用尿素10kg,碳铵肥50kg,复混肥25~50kg。

2.1.2 环境污染状况 调查显示农业灌溉用水均为地表水,无地下水使用情况。共调查和采集地表水样45份,发现有3份农业灌溉水源有工业污染或生活垃圾污染;空气污染与土壤肥力、污染状况等通过查找相关统计资料和文献资料得到,结果显示两者污染均较轻;土壤污染主要是有机氯残留含量在某些区域比较高,见表2。表2 水源及其环境污染状况

2.2 危害分析 水稻的生产过程:播种育秧移栽本田管理收获,基中本田管理又包括灌水、除草、施肥、防病、治虫环节。播种和育秧过程对水稻成品品质至关重要,劣质的种子或不正确的育秧方式对收获后水稻的产量和优质率有影响,但对成品稻谷的食用安全性影响小;移栽多半是手工过程,是前期过程的延续,无安全危害可言;水稻生产中危害安全品质的过程主要为本田管理环节。通过对种植过程分析、农户用药调查分析和后续的样品检测可得出影响水稻生产中安全品质的生产行为主要是本田管理过程中的农药滥用、化肥的过量使用和灌溉用水的污染,再加上部分土壤的有机氯残留污染。

2.3 确定关键控制点

2.3.1 农药使用的控制 首先进行农药安全使用知识宣传,进村入户宣传科学使用农药的原则、方式和方法;其次是指导业主科学使用农药[7,8],使农户按照国家颁布的《农药合理使用标准》中规定的方法用药,禁止使用剧毒农药,如甲胺磷、甲拌磷、久效磷等;三是要求农户尽量采用物理防治虫害的措施,设置防虫网、设置高压汞灯和频振式杀虫灯等杀虫技术;四是轮换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防止或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

2.3.2 化肥使用的控制 一是要求农户严格按国家制定的《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来进行施肥,切实执行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的原则,尽量减少化学肥的用量。施肥过程中还应以基肥为主,占总施肥量的60%,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占总基肥量的80%;氮肥、磷肥、钾肥按合理比例施用,比例为1:0.5:1;另外水稻生产中控制好化学肥料的使用总量:每亩大田施肥总量:中粳控制在纯氮(N)15~16kg,磷7~8kg,钾15~16kg。

2.3.3 灌溉用水的控制和土壤保护 灌溉用水选择无工业污染和无严重生活污染的水源,灌溉取水之前进行采样做相关项目的检测,水质的评价结论应达到相关灌溉用水的国家标准要求。本研究对部分被调查的水稻生产基地和个体散户的灌溉用水做了大部分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全部合格,说明应城市农村灌溉用水水质总体优良。同时合格的灌溉用水水源地还要加强保护,要尽量避免人为污染和生产过程中的输入性污染,不得向其中倾倒生活垃圾,不得将各种工业和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污水引入。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根本,只有良好的土壤环境才能生长出优质的农产品,在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合理取用农业灌溉用水的基础上,还应采取加强土壤的保护,以便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要保护好土壤使其始终具有良好的生态品质,对已有污染的土壤,采用一定的物理手段、化学手段、生物修复技术与生态工程手段进行治理和生态修复。

2.4 样品检测结果 政府有规划地按科学方法种植的粮食生产基地为实验组,根据分析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大量随意而为的散户生产者为对照组。主要对水稻成品—大米进行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铅、镉的残留量检测。有机磷农药检测包括12种品种;有机氯农药包括DDT和六六六;金属铅和镉以检出超标率来评价。化肥的滥用由于在大米样品中无特异性地检测评价指标[9,10],故不进行有关项目的检测。以下是产品的检测对比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有机氯、铅和镉在大米中的残留情况良好,无检出或超标情况出现。但有机磷农药的残留情况在控制前的检出严重,相比控制后的检出率明显要高(χ2=10.29,P

2.5 经济效益评价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经济效益进行量化评价,以最常见的中稻生产为例,控制前,即对照组,单产投入成本共890元,成本计算中的“其他”包括水电费、汽油费和机耕费等。单产总收益按产量乘价格得1020元,则净收益130元/亩。采取控制后,即实验组,由于单产投入化肥量、农药量和劳动用工等减少,成本降为600元,而稻谷出售时由于质优、量高和价格好等原因,总收益变为1274元,单产净收益为674元/亩。两者比较,水稻生产控制后的收益相比控制前的收益净增加544元/亩,见表4。表4 中稻生产控制前后效益比较

2.6 其他效益评价 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对人体健康的潜在保护,也可以树立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是必然的,而且往往不易觉察和引起重视。正确地实施危害因素的有效控制对人体健康的益处不会马上看出成效,但其后续和潜在的隐性作用巨大。近年来我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曾经引起许多人对整个食品生产系统安全的担心和怀疑,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切实加强对初级农产品生产的安全控制就可以明显减少人们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担忧,很好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生态效益方面,必然会起到对环境保护的巨大作用,这一生产方式将会产生更少的环境污染、更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科学地使用各种农药、化肥和激素等等化学物质,有利于水源保护、土壤保护和环境大气保护。

3 结论

应城市水稻生产中可能对大米品质产生安全危害的因素很多,但主要的因素为农药、化肥和灌溉用水水源的污染。剧毒和高毒的农药如甲胺磷、甲拌磷和克百威在实际生产中仍有使用的情况出现;为追求经济效益,化肥的大量和无序使用也普遍存在,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化肥的安全用量15kg/亩[11],而应城市粮食生产中化肥的平均最低用量85kg/亩,远远高于这一标准,这必将造成化肥资源的极大浪费、农户生产成本投入的增加和环境污染压力的增大;水稻生产中个别取水水源受生活垃圾和工业排放污染严重,此时应考虑重新选择水源地取水或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大对乡镇企业环保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农村居民环保的宣传力度等。合格的水源地也应加强有效的保护。

对不科学的生产方式进行教育和宣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对无公害食品的生产、生态环境品质的改善、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采取控制措施后农民的经济收入相比未采取控制措施前明显增加,单产可增加544元。如果将这一措施全部扩大推广到应城市五个乡镇,其共有水稻种植面积18.5万亩,则可为农民新增收入1.1亿元。

参考文献

1 HACCP系统及其应用准则.食品法典委员会(CAC),1999.

2 食品安全控制体系(HACCP)通用教程.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7.

3 李慧艳.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在液态乳生产企业的应用.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6,8(2):112-115.

4 农业技术经济学编写组.农业技术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12.

5 美J.P道尔,F.奥拉泽姆.生产经济学-理论与应用,第5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11-37.

6 全国十三所综合性大学《中国农业经济学》编写组.中国农业经济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303-342.

7 李秋洪,袁泳.绿色食品产业与技术.武汉: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

8 章家恩.我国水稻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稻业论坛,2007,4:2.

9 王焕民.对改善我国除草剂品种结构状况的思考.农药,2003,42(9):1-5.

水稻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范文5

中国北方,黑龙江各地的农民趁天黑悄悄往路边倾倒在他们看来没用的稻壳;中国南方,橡胶企业却以每吨20万元至30万元的高价进口国外的白炭黑。

这一现实将很快得以改变。在佳木斯,一个新型的稻米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正在稻米上做文章,不但能用稻壳发电,还能制取白炭黑。在这一新型产业链条中:1吨稻米加工后,留下的稻壳经过燃烧可以发电,稻壳灰可制取出0.02吨白炭黑;米糠可提炼出可食用的米糠油,榨油后形成的米糠粕还可提纯出米糠蜡、卵磷脂和谷维素等高附加值产品。

目前,以上述稻谷及稻谷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的稻米产业投资正在成为粮食产业投资的热点。

“榨净”每粒稻谷

在黑龙江三江平原的稻米产区,以水稻加工、米糠榨油、稻壳发电为内容的水稻综合加工,大幅提升其附加值的产业模式正在兴起,成为当地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增效的示范。

位于佳木斯市的益海(佳木斯)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和益海(佳木斯)生物质能发电有限公司是由新加坡丰益、上海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佳木斯粮食中转库三方共同投资设立的大型综合性粮油深加工企业,一期总投资近2.5亿元,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大米综合加工企业之一。

据益海(佳木斯)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志华介绍,2007年,益海(佳木斯)年加工水稻20万吨,米糠6万吨,稻壳发电能力2160万千瓦时/年。

吴志华告诉《小康•财智》记者,该公司经营的粮食综合加工项目包括水稻加工、米糠榨油、稻壳发电,形成“良种选育――订单种植――精深加工――产品名牌化――副产品综合利用――高科技产品研发” 一系列产业链模式。

“在稻米生产中,新鲜的米糠中含有14%〜16%的米糠油,这也就意味着米糠油的含油量与国产大豆的含油量差不多。” 吴志华说,作为一种高档食用油料,国内现在产量很小。占据国际市场的米糠油,大多产自日本。

通过开发出新的米糠食用油,将有效补充中国的食用油资源。目前,中国食用油依赖进口,缺口极大。据统计,去年中国国产大豆1.4千万吨,进口大豆达3千万吨。

而中国的水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如果全国的1.87亿吨水稻都采用这种工艺进行加工,除了生产出优质大米外,还将增值1300多亿元,可产出220多万吨米糠油,等于增加了1.1亿亩大豆的种植面积。

记者了解到,将稻壳作为燃料发电,大大提高了水稻附加价。如益海(佳木斯)公司发的电已经直接输送给国家电网,还享受到政府财政的特殊补贴。在益海生物质能发电有限公司,1.75吨稻壳就相当于1吨标准煤。产业链的拉长,使得农产品的附加值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在该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在机声轰鸣运转的生产链条上,经过机器抛光、色选,稻米变成了优质的品牌米。稻壳燃烧发了电,米糠炼出了米糠油。

这一产业链到此还没有完结。米糠榨油后形成米糠粕,还可以继续深加工,提炼出米糠蜡、卵磷脂与谷维素等高附加值的产品;稻壳灰可以制取白炭黑。

一粒稻谷的加工生产,无废料,无污染,全利用,这个“全身是宝”的工艺,在这里成为现实。

记者了解到,米糠蜡的目前售价在每吨7〜8万元;谷维素国内售价每吨约50万元,而从日本等国外进口的谷维素,1吨甚至要花费100万元以上。

从稻壳灰中制取白炭黑经济效益更为可观。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吴江全告诉《小康•财智》记者,该能源所研究该技术已有20年历史了,但真正使研究成果得以应用转化,还是在今天的这一产业链上。

白炭黑又名水合二氧化硅,是橡胶、塑料、涂料、油墨、造纸、农药及牙膏等行业不可缺少的优良助剂。随着轮胎等产品的需要逐年增加,白炭黑供不应求。美国纳驰咨询公司的市场研究报告称,白炭黑的市场需求量预计将以每年4%的速度递增,从2003年的110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150万吨。

“国内主要的白炭黑生产是从矿石中提取,既污染又浪费资源。而从稻壳灰中提取,成本低廉。目前,仅中国每年就需要50〜60万吨白炭黑,其中90%靠进口,而进口国外的高档白炭黑成本每吨在20〜30万元之间。”吴江全说。

吴志华说:“上述生产技术,在佳木斯,马上就可以规模化生产。而这里丰富的原料是最大的竞争优势。”

引发粮食产业变局

据了解,中国每年有2800多万吨稻壳,1000多万吨米糠,1700多万吨碎米,100多万吨谷物胚,尚处于未开发利用阶段。

近年来,粮食连年丰收,储粮难、卖粮难的矛盾也不断加剧。除品质问题以外,主要与粮食总量平衡有余直接相关。问题的症结是中国长期以来粮食的转化能力和技术水平很低,除了人们吃和作为饲料以外,几乎没有更多的粮食转化途径和相应的技术措施。

此外,传统稻米加工还存在产业链分离的情况。水稻生产由农业部门负责,粮食加工、贮藏由粮食部门负责,各行其职,产业链的分离影响了优质米的生产发展。农业部门的责任是尽力提高水稻的产量,各级农业推广部门也主要推广高产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缺乏经济的调控,主观上优质品种的意识淡薄。粮食部门的责任是收储和加工稻谷,对水稻品种的特性不了解,稻谷混乱存放,不仅使稻米不能因品质而用,而且影响到米的转化利用。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经委主任郝奎霖向《小康•财智》记者介绍,在当地,每年的大米加工都会留下无数的稻壳、米糠。稻壳需要5年时间才能降解,对环境又是不小的污染。他形容:“农民随意倾倒,道路两旁,随处都是金黄的稻壳飞扬。不但影响了形象,还影响了交通。”

郝奎霖认为,由于本地优质米加工企业的发展速度还很缓慢,难以创出品牌,加上水稻价格不稳定、供大于求、积压现象严重,生产效益下降,极大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没有深加工,变不来钱,农民吃饺子钱都受限制。”这些问题曾使佳木斯的粮食加工行业陷入发展瓶颈。

可喜的是,当地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下决心改变现状。“当时政府已经意识到,要走出困境就要引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让传统的水稻单一加工转变为精深加工,不能单单靠大米这一样东西,要提高水稻的附加值。” 郝奎霖说。

01

这一思路与有投资嗅觉的益海企业不谋而合。当得知益海有水稻循环经济的项目规划时,佳木斯市政府便立即对该集团实力、技术做了全面了解,对项目的细节、可实施性等各个方面做了详细的研究,综合考量后得出结论: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

2005年,佳木斯市政府与新加坡丰益集团签订了项目议定书。这一新型稻米产业模式走进三江平原。

在益海的产业模式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订单农业。从培育优良品种入手实施订单农业,生产附加值高的粮油作物,通过企业的精深加工,实现农产品的不断增值,从而直接带动农民增加收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佳木斯市建国乡的长发农场,是一个有着3000多亩农田的大型农场。该农场场长郭凯回忆,以前,由于粮食价格低,全场只有300多亩地用于种水稻。农民种完还必须自找销路,自己找车辆运粮,甚至发生过运粮汽车翻车事故。

“一些小粮库缺乏诚信,价格谈妥后,农民千辛万苦把粮食运到,却被他们以各种理由拒收,此时再运回便赔得更多,无奈之下农民只能将价格一降再降,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郭凯说。

2007年,郭凯和农户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将农场30%的农田作为订单农业的“试验田”,和益海签订了水稻种植合同。

到了年底,益海派人到每户收水稻,除了节省了运输成本外,在市场粮食价格下跌的情况下,益海的收购价还比市场价每斤高出6分钱。

尝到“甜头”的农民纷纷自愿“旱改水”(旱地改种水稻),这使佳木斯的水稻种植业得到发展。在当前佳木斯市的粮食作物中,种植面积分别为:大豆850万亩,水稻500万亩,玉米170万亩,小麦30万亩。而此前,主要以种植大豆为主,水稻的种植面积在200万亩左右。

郝奎霖做了一个直观的比较,按照新型稻米产业模式,种一亩水稻,除了可以生产出优质大米外,还可以榨出13斤米糠油;而同样种一亩大豆,能生产出来200斤大豆,仅能榨出34斤豆油。

“这也就意味着,同样面积的大豆改种稻米,除产出米糠油外,还多出了五六百斤优质大米。对比种植大豆而言,每亩增收500〜600元,这必将改变现有的农业种植结构。” 郝奎霖称。

有专家指出,就生产规模和产量而言,益海(佳木斯)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关键在于该公司所走的发展之路,有着积极的示范作用。

稻米产业投资空间巨大

据统计,2007年中国粮食加工规模企业11000个,其中大米加工厂就高达7698个,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1.2%,外资企业0.3%,而占据绝对数量优势的是民营企业,占到所有大米加工企业的88.05%。遍布乡村的小作坊、小加工厂更是难以统计。

2007年,全国总生产约1.4亿吨大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分布在全国城乡的日产15〜30吨的小型大米加工机组不下10万台(套),其年加工能力超过1亿吨。与小麦相比,目前中国稻米的加工尚处于粗放水平,产品品种少,质量平平,技术创新能力差,使得稻米资源的增值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就不好,导致中国的优质米几乎退出世界粮食市场。

郝奎霖说,仅在佳木斯市,之前就有大大小小740多家大米加工企业。有些企业一年仅生产十几吨大米。“这造成了优质稻米的极大浪费。很多就是一个碾子,大米、米糠都在一起了,最后卖的只是价格低廉的大米。”

由于粮食行业是个利润薄、回报低、回报周期长的产业,一般企业不愿意参与此类投资。这就导致了中国粮食产业在品质、技术、产业链充分挖掘等方面,还处于较低水平。

佳木斯市自从引进了益海等五六家大的粮食加工企业以后,地方上的小型大米加工企业一半以上都已被淘汰。

水稻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范文6

[关键词]滇型杂交粳稻 推广 增收

中图分类号:S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200-01

澜沧县县域面积8807平方公里,是云南省第二面积大县,普洱市第一面积大县,全县现有耕地面积114.33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0.40万亩、旱地面积83.93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2.72亩,是普洱市双季稻种植的主要地区之一,而我县的勐朗镇勐滨村的勐滨坝子和上允镇上允村的上允坝子更是我县双季水稻种植的主要地区,2014年“滇型杂交粳稻技术推广”澜沧县示范种植地点就选择在这两个镇。

1 项目实施乡镇情况:

1.1 澜沧县上允镇

上允镇是澜沧县境内最大的坝子,土地总面积433平方公里,中间为若干丘陵组成的平坝,坝区面积42.41平方公里,占9.7%。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3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020毫米,具有光热充足、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特点,适于水稻、甘蔗、玉米等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是澜沧县的粮食和甘蔗主产区。全镇可利用土地资源有6454.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74%。全镇森林面积21.568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9.5%。

上允镇下辖11个村民委员会,上允村辖上允老街、新街 、下城等41 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 1945 户,有乡村人口8545 人,其中农业人口 8508 人,劳动力 4580 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4580 人。全村国土面积 41.32 平方公里,海拔 900.00 米,年平均气温 19.20 ℃,年降水量 1,189.00 毫米,适合种植甘蔗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12,104.00 亩,人均耕地 1.4 亩,林地5,537.37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 1,232.03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943.00 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 为主。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2,104.00亩(其中:田6,289.00 亩,地 5,815.00 亩),人均耕地 1.42 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蔗等作物。

1.2 澜沧县勐朗镇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勐朗镇位于澜沧县中部,国土面积690平方公里,海拔980―2256米。在北纬22.6°,东经100°的地域内,东南接酒井乡和糯扎渡镇,西南和东回乡接壤,西北与拉巴乡、竹塘乡为邻,东北以黑河为界与南岭乡隔河相连。

镇政府驻勐朗坝,是全县政府、文化、经济、交通中心。勐朗镇占据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通往缅甸国和临沧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边陲重镇,交通运输四通八达,国道214线横贯南北,县县公路、县乡公路、乡村公路相互连接交错,是澜沧地理位置条件较好、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之一。

全镇地势东北部高,西南部低。北部有芒京山连绵横亘,主峰海拨2090米,为全镇最高点,这一带形成了勐朗镇特有的凉山区,海拨在1600米以上。中部、西南部、南部为四周高山环绕的盆状地势,海拨1040--1100米。山边一带为半山区,海拨1100--1600米。山区面积占全镇总面积33.1%,半山区占57.7%,坝区占9.2%。

勐滨村位于云南省普洱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城南方,距勐朗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辖21个村民小组,共有1234户、4680人;全半劳动力3504人(其中:男劳动力1891人);居住着8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4438人,占总人口的94.52%。

21个村民小组中已通公路21个村民小组;已通电15个村民小组,未通电6个村民小组;已通自来水17个村民小组,未通自来水4个村民小组。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甘蔗、稻谷。

2 滇型杂交粳稻技术推广实施慨况

2.1 实施单位

“普洱市滇型杂交粳稻技术推广”示范种植项目由普洱市种子管理站主持,澜沧县种子管理站、勐朗镇农业服务中心、上允镇农业服务中心配合实施。

2.2 示范种植地点

我县示范种植地点分别安排在我县勐朗镇勐滨村的嵩山林、扎根组;上允镇上允村的下城、水塘社、联合社等村民小组。

2.3 品种选择

选滇禾优34、滇杂46两个由云南省杂交粳稻工程中心选育并通过云南省审定的品种。

3 栽培技术

3.1 育秧

3.1.1秧田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灌排方便的田块作秧田。深犁深耙后晒田,平整后待用。

3.1.2种子处理

3.1.2.1晒种

在浸种前2-3天,把稻种摊在篾巴上翻晒3-4小时,注意不能在中午阳光过猛的时候晒种,也不能把稻种摊在水泥地面和灰沙地上晒,以防晒伤种胚,影响出芽率。

3.1.2.2种子消毒

按照水稻种子3-4公斤(即亩用种量)用浸宝2毫升加10%蚍虫林8-10克加水5公斤的比例,把药剂加入水中搅拌均匀,再投入稻种,浸种时间60-72小时,浸种后不必清洗,直接播种。注意:浸种最好在室内进行,若在室外,应进行遮光处,以免水温过高,影响种子发芽率.

3.1.3播种

从安全插秧期逆算35-40天的日期,在准备好的秧田上播种,做到匀播,盖种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然后地膜覆盖。

3.2 苗期管理

2叶1心时亩追施尿素5公斤,移栽前4-5天亩追尿素3公斤作送嫁肥,移栽前一天喷施防稻飞虱、螟虫的农药1次。

3.3 大田栽培管理

因滇型杂交粳稻推广应用是在整个普洱市进行,为保证示范种植结果的可比性,除了统一配备种子、农药、化肥等基本生产资料外,在整个种植管理过程中不采取任何特殊技术措施,在田间栽培、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与当地杂交籼稻栽培管理一致,由实施项目农户按常年种植方法种植管理。

3.3.1移栽时间

2014年2月中旬移栽。

3.3.2移栽田块准备

放田水耙犁好田块,移栽前亩施农家肥1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作底肥。

3.3.3肥水管理

移栽10天后,追一次返青肥,亩施尿素10公斤;然后在抽穗杨花期在追一次肥,亩施10公斤尿素。

3.3.4化学除草

移栽后5-7天,用丁草胺或新得力进行化学除草。

3.3.5病虫害防治

结合第一次追肥作一次病虫害防治;在抽穗杨花期在进行一次病虫害防治。

4.结果分析

4.1生育特性

滇禾优34生育期约为173-180天左右,因海拔高低不同,生育期有3-7天的差距,滇杂46生育期约为176-185天左右,2个品种具有稳定性好,长势均衡,抗病性强,丰产等特性。

4.2产量情况

就澜沧县而言,2014分别在上允镇的下城、水塘社、联合社、勐朗镇勐滨村的嵩山林、扎根组五个点进行的测产,结果表明:滇型杂交粳稻平均单产634.2公斤,比籼稻的平均单产614.9公斤增19.3公斤,增3.1%,亩增经济收入186.67元,增9.8%。

结束语:澜沧县的上允镇、勐朗镇、糯扎渡镇以及谦六等乡镇是澜沧县的主要粮食产区,如在这些乡镇把滇型杂交粳稻推广开来,定为我县早稻产量的提高取得新的突破,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其经济效益不容小觑。

参考文献

[1] 澜沧县县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