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范文1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生产安全;综合防治技术运用

水稻的种植历史十分悠久,在这过程中水稻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到了粮食的产量。特别是最近几年,受到气候变化、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影响,使得水稻病虫害情况越来越严重,而且害虫的种类也随之增加,危害程度也越来越大。但是当前针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止方法还是不够全面,大多数采用的都是化学药剂,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胡乱用药的情况,这不仅不能根治病虫害,还使得水稻受到污染,影响人们的健康。

1 几种主要的水稻病虫害症状

1.1 稻瘟病病症

水稻整个生育期和各部位均可感病。按生育期可分苗瘟、叶瘟、节瘟和穗颈瘟。叶瘟初发病时,出现水浸状暗绿色病斑,为急性型,发展快,逐渐形成棱形或长棱形。穗颈瘟:抽穗后颈秆呈黑褐色,使整穗或部分小穗成白穗,造成不实粒或半实粒。水稻分蘖盛期及抽穗期是易感病期。该病发病最适温度为25~28℃,施氮过多叶色过于乌嫩易被病菌侵染。

1.2 纹枯病病症

此病多在拔节封行时易发生,施氮肥不当、植株过密、长期水浸的田块易发生。发病常从基部开始,病斑呈淡褐色,逐渐扩展,形成不规则的云形状病斑,由下部向上部扩展到叶片,影响光合作用,千粒重减少,造成减产。

1.3 白叶枯病及条斑病病症

2种病晚稻中后期如遇台风或寒风发病较重。白叶枯病先在叶尖发病,生成暗绿色斑点,后向下扩展转成黄至灰白色。谷粒受害后成灰白谷粒,可减产2~3成。条斑病是检疫对象,20世纪90年代逐渐流行。发病初期出现暗绿色半透明小点,沿叶脉扩展成条状赤褐色条斑,遇台风或寒风发展很快,叶色一片枯黄,叶色过于乌嫩的田块易发生。

2 综合处理办法和防治措施

2.1 植物检疫

2.1.1 认真搞好普查工作

为了更好地使用综合防治技术,各地区的农业部门应该对下属乡镇的水稻病虫害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特别是掌握不同种类的害虫分布的特点。划定好重点虫灾区和重点保护区,然后针对性的进行病虫害防控工作。只有全面了解,才能够选择最合适的防治办法。

2.1.2 加大处理力度

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人们应该勤于观察,一旦发现问题应该及时的进行处理,这样才能够避免病虫害的扩散,保证水稻的种植安全。

2.2 农业防治

2.2.1 改革耕作制度

耕作制度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播种之前应该及时的进行翻耕。要想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就必须通过某种方法来改变害虫本身的生存环境,使害虫处于不利的条件下。一是通过翻耕可以使地下的一些害虫暴露在地面上,进而使得这些害虫加快死亡。二是通过对土地的翻层可以使一些活在浅层土壤中的害虫被翻入到深层土壤中,这样就破坏了害虫化蛹的环境,使得害虫无法繁殖。三是在翻耕之后及时浇灌水,可以使一些害虫漂浮在水面上,进而使得害虫快速死亡。

2.2.2 选用抗病虫品种和做好种子消毒工作

2.2.2.1 选育抗性品种。科研育种单位要选育高产多抗优质的水稻品种进行示推广。

2.2.2.2 要避免品种的单一性。当前市场上针对水稻病虫害的药物品种特别多,在选择适合必须遵循以下做法。一是建立品种更换制度,避免多年使用同一种药物,尽量推广使用抗性强的品种。二是根据害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品种。

2.2.3 健栽控害

2.2.3.1 改变播插期。适当提早水稻的播插时间,能避开水稻病虫的发生高峰,恶化害虫的食料条件,减轻对幼嫩禾苗的危害。在水稻秧田期稻飞虱还没有大量迁入,但今年受天气影响,水稻生长发育期比去年迟了一周左右,稻飞虱第一次大批量迁入时正值秧秧田期,食料嫩绿丰富,为稻飞虱的集中取食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

2.2.3.2 合理密植。合理的密植,田间通风透光良好,禾苗发育旺盛,生长健壮,能提高禾苗的抗性。如田间过于密植,光照不足会造成根系生长不良,茎杆细小易倒伏,抗性降低。同时田间湿度增大有利于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2.2.4 合理施肥,科学管水

2.2.4.1 合理施用氮肥,增加磷、钾肥和有机肥。合理施肥能改善水稻的营养条件,促进水稻健康生长,增强水稻的抗性。多年来观察发现,氮肥过高的田块,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都较其它田块要重。有条件的地方,要在测土的基础上实施配方施肥,合理使用肥料,既可以减少肥料的浪费,提高肥效,又可以起到减轻病虫害发生的效果。

2.2.4.2 科学管水,控制田间湿度。水源条件好的田块,视病虫发生情况采取干干湿湿的灌水方式,如在稻飞虱、纹枯病发生期,适当进行排水晒田,恶化其发生环境,可以抑制其发生。在一代二化螟化蛹时进行深水灌溉,能使蛹缺氧窒息死亡。

2.3 物理防治

所谓物理防治指的就是通过各种物理方法以及机械设备等来防治病虫害。当前使用最多的也是最为简单的方法就是灯光诱杀,利用一些害虫本身具有趋光性,看到灯光的时候就会靠近,进而被杀死。还有测报灯的使用能够对害虫的情况起到提前预测的作用,进而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当前杀虫灯的使用,能够降低害虫的数量。这种防治方式不仅起到了防控病虫害的作用,而且还避免使用农药,减少对水稻的污染,提高了水稻的质量。

2.4 生物防治

所谓生物防治也就是通过某种生物来克制住病虫害的数量和繁殖速度,这样就能够减缓病虫害的发展速度。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无污染,安全性高。

2.5 化学防治

所谓的化学防治就是通过化学药剂的方式来杀死害虫,这也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病虫害防治手段。这种方法具有见效快、操作简单等优点。特别是针对大规模的病虫害则能够有效的解决,但是会使水稻受到化学污染。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该综合利用防治技术,根据当时当地情况来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并使得各种防治措施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同时还应该利用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来控制病虫害,尽量减少化学试剂的使用,最大程度的控制害虫的种类和数量,使得水稻病虫害防治在经济状况允许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增强当地的农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富有.常见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2(24):95,180.

[2]2011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J].种业导刊,2011(4):8-9.

[3]刘康成,熊健生,肖筱成,等.吉安市水稻主要病虫害生物农药防治技术规程[J].江西农业学报,2011(9):81-82,85.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范文2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危害症状;防治技术

1 稻瘟病

1.1危害及症状 水稻有3个易感病时期,分别是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齐穗期。穗颈瘟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应在破口期及齐穗期及早预防。稻瘟病分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

1.2防治方法

1.2.1合理利用抗病品种。

1.2.2科学田间管理 培育壮秧施足基肥,增施钾肥、锌肥、有机肥,巧施穗肥,适时晒田。

1.2.3种子处理 10%401抗菌剂1000倍液浸种48h或80%402抗菌剂2000倍液浸种48~72h,直接催芽,或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浸种24h,洗净后催芽。

1.2.4药剂防治 叶瘟应在发病初期(病叶率3%时)喷药保护,穗瘟在抽穗初期喷药保护,以后视天气情况决定喷药次数。 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50g/hm2或40%富士1号1500g/hm2气或40%克瘟散乳油2250~3000g/hm2。为了保证药剂防治效果,应保证用水750kg/hm2,不宜盲目加大用药量。

2 水稻条纹叶枯病

2.1危害及症状 通常病株心叶沿叶脉呈现断续的黄绿色或黄白色短条斑,以后合成大片,病叶一半或大半变成黄色或黄白色。高秆品种发病后,心叶细长而卷曲成纸捻状,弯曲下垂而成“假枯心”;矮秆品种发病后心叶展开仍较正常。早期发病植株枯死,发病迟的只在剑叶或叶鞘上有褪绿斑,但抽穗不良或穗畸形不实。

2.2防治方法

2.2.1选用抗病品种。

2.2.2切断病毒的传播源 一是把传毒媒介灰飞虱消灭于传病之前。二是要远离麦田、蔬菜田、草荒田等虫源田,及时清除秧田及大田周边杂草,减少灰飞虱寄生。

2.2.3加强肥水管理 基肥要施好,不施分蘖肥,重施穗肥,水稻生育期注意使用锌、硼、锰等微肥或水稻敏感的元素,促进水稻健康生长,提高抗病力。

2.2.4药剂防治 药剂浸种,提前预防;秧苗移栽前施一次“送稼药”;发现整田发病率在3%以下即要防治。药剂选择:可用10%吡虫啉可湿粉500~1 000倍液或5 %锐劲特悬浮剂800~1000倍液浸种,或5 %锐劲特种衣剂拌种;“送嫁药”可用10%吡虫啉300 g / hm2+36 %三氯异氰尿酸375~450 g / hm2防治;大田用10%吡虫啉450~750 g / hm2+3.95 %病毒必克675 g / hm2对水750 kg / hm2进行普防。

3 水稻纹枯病

3.1危害及症状 一般以分蘖盛、末期至抽穗期发病为盛,以抽穗期前后发病更烈,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可危害穗部和深入到茎秆内部。

3.2防治方法

3.2.1栽培防病 以肥水管理为中心,肥料应注意稳施氮、磷,增施钾、锌肥。以施足基肥、保证穗肥为原则,水稻生长中期不宜施氮肥提苗。灌水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

3.2.2药剂防治 以保护稻株最后3~4片叶为主、施药不宜过早(拔节期以前或过迟(抽穗期以后)。药剂选择:5%井冈霉素水剂2250 mL / hm2或12.5%纹霉清水剂1 500~3 000 mL / hm2气或20%纹霉清悬浮剂900~1500 mL / hm2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0 g / hm2,对水 750~1050 kg / hm2喷雾。药剂要喷在稻株中下部,重点防治时期应在孕穗至齐穗期。

4 水稻螟虫

4.1危害及症状 水稻螟虫分为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螟虫危害严重时可造成白穗。

4.2防治方法 用15%雷钻乳油1350mL / hm2,或13.5%钻心炮乳油1350mL / hm2气或13.5%伐克乳油1350mL / hm2或13.5%决斗乳油750mL / hm2气或10%金佛乳油600 mL / hm2或辛乳油350mL / hm2对水900kg / hm2喷雾。水稻螟虫防治时期:①二化螟。应在低龄幼虫高峰期施药防治:②三化螟。第1次用药在水稻大肚期(破口期前3d)防治,7d之后可再用1次。③稻纵卷叶螟。重要的迁飞性害虫之一,条件适宜,发生危害的程度就重。在新的小虫苞出现时施药防治,水量要足,喷雾均匀。

5 稻飞虱

5.1危害及症状 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即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拔节期危害,受害田块稻叶发黄,分蘖减少,严重时水稻成片“落塘”枯死,褐飞虱主要在孕穗至成熟期危害,危害严重时.稻丛基部变成黑褐色,逐渐全株枯死.受害田常“黄塘”,严重时全田枯黄,形如火烧。

5.2防治方法

5.2.1喷雾 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 10%叶蝉散可湿粉3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喷雾,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范文3

[关键词] 水稻 农药减量增产技术 病虫害防治 应用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1-0079-01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农村地区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要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需要大力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为农村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但是从当前横峰县水稻种植情况来看,农药使用不规范,用药量一直居高不下,不仅无法对病虫害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还会降低水稻产量,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必须将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应用于水稻病虫害防治中。

1 农药用量过多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对我县农药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因农药用量过多所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农药资源浪费

横峰县总耕地面积为13.6万亩,分布有多种类型农作物,每年都容易发生病虫害现象,而农民防治病虫害的最主要手段便是喷洒农药,所以横峰县每年的农药用量是比较高的。但是,在所喷洒的农药中,仅仅有79%左右的农药真正起到了防治病虫害的作用,而剩余的部分则是以各种形式被浪费掉。

1.2 农药使用不当

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在使用农药的时候,一般都是凭借耕地经验,缺乏科学使用方法的指导,简单的认为只要农药用量多,便可以起到更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忽视了农药中所含有毒物化学质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在喷洒农药时不会刻意控制农药用量。并且,农药类型比较单一,病虫害对农药抗性会越来越高,最终导致农药失效,无法对病虫害起到抑制作用。

1.3 破坏生态环境

在使用农药过程中,除了抑制病虫害之外,还会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会有很多残余农药无法被病虫害和农作物吸收,会逐渐渗透到土壤中,农药中的有毒化学物质会对土壤结构中的养分造成破坏,在造成土壤污染的同时,还会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并且,渗透到土壤中的农药会随着雨水渗透到地下水中,污染引用水源,严重威胁了人体健康。

2 农药减量增产技术试验

为了解决因农药用量过多所造成的问题,在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增加水稻产量,横峰县农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农药减量增产技术试验,具体试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如下。

2.1 材料与方法

在一季稻区选取地势平坦、水肥条件较好的耕地作为试验场地,试验场地中没有使用杀虫灯和引诱剂。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时候,在7月13日每亩用40%的氯虫苯甲酰胺10克加50%吡蚜酮15克加水50公斤喷雾,在8月20日每亩用40%氯虫苯甲酰胺10克加50%吡蚜酮加30%苯甲・丙环唑15克加水50公斤喷雾。

选取与试验场地自然条件大致相同的田地作为对照组,同样不使用杀虫灯和引诱剂,然后由农民自行喷洒农药。农民分别在7月13日、8月3日和8月20日喷洒三次农药,所用农药类型为分别为三唑磷、丙溴磷和井冈霉素,防治的病虫害类型分别为二化螟、稻叶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

2.2 结果与分析

根据对比结果可以知道,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二化螟的枯鞘率分别为4.3%和12.7%,平均值分别为1.3%和4.2%;试验组和对照组出现稻叶纵卷叶螟卷叶率分别为6%和28%,平均值分别为3.2%和6.7%;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纹枯病的的概率分别为10%和18%,平均值分别为2.4%和2.8%;试验组和对照组稻飞虱的平均数量分别为400头/百丛和1300头/百丛。从多种病虫害防治结果来看,试验组的防治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而试验组的农药使用次数却少于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水稻平均亩产分别为623kg/亩和575kg/亩,试验组水稻产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水稻产量。

3 结果与讨论

通过农药减量增产技术试验,可以知道药物类型、用药时间和用药量都会对病虫害防治效果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水稻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氯虫苯甲酰胺、吡蚜酮、苯甲・丙环唑作高效低毒的农药,能够对二化螟、稻叶纵卷叶螟、纹枯病以及稻飞虱等常见水稻病虫害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农药残留低,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同时,三唑磷、丙溴磷、井冈霉素、噻嗪酮等药剂对水稻病x害也起到防治作用,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为合适的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农药时,要选择最佳时间防治病虫害,尽可能的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降低田间农药的残留量,提高水稻产量,保护生态环境。

结束语

通过农药减量增产试验可以知道,科学使用农药、控制好用药时间和用药次数,不仅可以对病虫害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还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同时也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范文4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相关的资料统计表明,在近几年我国的水稻种植过程中,出现最多的病虫害问题是三化螟、细条病和稻瘟病等,这些水稻病害使得我国的水稻产量严重受损,给水稻种植户带来了非常多的麻烦,并且遭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出最有效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以便广大水稻种植户能够利用先进的防治技术来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提高水稻的产量,提高农户的种植效益。

1病虫害发生特点

从植物病理学方面来研究,由于不同水稻病害产生的原因不同,所以不同水稻病害发生时的特点也是不同的。因此,在防治水稻病虫害时,要根据不同的水稻病虫害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治技术进行治理,以便真正解决好水稻病虫害问题。

1.1稻瘟病发生特点植物病理学上将稻瘟病称为稻热病,这种水稻病害与其他的病虫害相比,发生的地区最为广泛,产生的危害与其他病害相比也是极大的。引发稻瘟病的病菌是真菌,其主要对水稻的地上部分进行危害并使水稻发病。已经发病的病水稻在下一年的种植中还会将病菌传给其他新种植的稻苗,使其他水稻也发生病虫害。这种病害主要是通过风、雨或者昆虫等传播,而且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水稻种植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稻瘟病的危害。

1.2纹枯病发生特点植物病理学中将水稻纹枯病称为云纹病,这种病害也是对水稻造成危害非常严重的病害之一。这种病害主要发生在水稻分蘖期,并且此时水稻发病程度不够明显,但会随着水稻的生长变得越来越严重。发病时会使水稻的叶鞘、叶片部位产生病斑,这种病斑是极不规则的,最严重时还会使水稻的叶鞘和叶片严重枯死,最终引发水稻出现倒伏[1]。

1.3三化螟发生特点三化螟是一种对水稻危害严重的虫害,严重影响着水稻的产量与质量。该虫害以老熟幼虫在稻茬内越冬,第2年春季气温高于16℃时越冬幼虫陆续化蛹、羽化为幼虫开始危害水稻生长。诱发三化螟产生危害的原因有多种,如气候条件、品种布局、耕种环境及防治方法等[2]。例如,通常每年的六七月份雨水增多,田地荫蔽度大,湿度随之增大,进而诱发三化螟产生危害。该病害直接危害水稻的秧苗,进而影响水稻后期的生长和产量等情况。

2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1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预测和预防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当前对于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已经使用了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并且已经研究出了对水稻病虫害的预防检测技术,能够预测到水稻病虫害的发展情况,并且能够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发展结果预报给农户,让进行水稻种植的农户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对将要发生的水稻病虫害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防治,让病虫害结束在初始阶段,最大程度上减少农户的损失[3]。

2.2提高治理力度水稻种植生态区和生长阶段的不同,导致水稻发生的病虫害类型和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大力研发各种病虫害防治技术,大力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并且在水稻的各个生长阶段,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治理不同的水稻病虫害,使水稻病虫害带来的危害程度降至最低。

2.3选取适宜的水稻品种随着科技的发展,转基因技术已经有了非常多的成果。其中,转基因水稻的培育也有了很大的进展,这种转基因抗病虫害的水稻能够有效抵抗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也是防治水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农户在进行水稻种植之前,要根据可能发生的病虫害科学地选取适当的水稻种类进行种植,以避免或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

2.4药剂防治对水稻病虫害实施药剂防治时,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种类来使用专门的药剂进行治理,以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具体以三化螟和纹枯病为例,介绍其相应的药剂防治措施。2.4.1三化螟的防治。最新的研究成果发现,三化螟的天敌类型非常多,比如能够寄生的黑卵蜂,能够进行捕食的青蛙和蜘蛛等。因此,可以考虑借助天敌来有效防治三化螟。除了使用天敌进行防治外,还可以使用相应的生物药剂,这种药剂在三化螟的孵卵期施用将会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2.4.2纹枯病的防治。使用生物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进行防治的原理是使用药剂杀死纹枯病病菌的菌核。水稻被收割完成之后,就可以对水稻种植的田地进行深翻,这样就能将纹枯病的菌核深深地埋在地下。然后在水稻的插秧阶段,对稻田进行灌溉,水分进入土壤中后会使菌核漂浮到土上,将漂浮在土地上的菌核捞起,即可达到有效防治纹枯病的目的。

3结语

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着水稻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和水稻产量,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在对不同种类的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时,应考虑使用不同的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22):120,122.

[2]韦峰,宋忠党.2014年连云港市赣榆区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4(24):147-149.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范文5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发生动态;防控措施;广东省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5-3544-06

目前全世界有122个国家种植水稻(Oryza sativa),约50%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世界水稻的总播种面积约为1.57亿hm2,亚洲占世界稻谷总面积与总产量的90%[1,2]。中国是世界水稻生产大国,稻谷总产量约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30%[3]。水稻病虫害是影响中国水稻稳产、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4]。全国每年因水稻病虫害为害经济损失达400万~500万t,且主要以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等病害以及稻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等虫害发生最为普遍[5]。

广东属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广东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随着广东省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粮食安全问题日趋严峻。为稳定发展广东省粮食生产,广东省政府于2009年在《关于印发建设广东省40个产粮大县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农[2009]178号)中明确了包括从化市、增城市等在内的40个产粮大县(市),并提出了各产粮大县粮食生产的目标任务。水稻是广东省第一大粮食作物,水稻种植历史悠久。2010年,广东省水稻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77.12%,稻谷产量则占粮食总产量的80.56%。近年来,广东省水稻病虫发生种类多,为害程度重,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安全。2010年,广东省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为860.68万hm2·次,经防治后实际损失稻谷50.12万t,占当年稻谷总产量的4.73%,发生程度中等偏重。基于广东省水稻病虫害逐年加重的态势,广东省在水稻主产区建立了包括韶关市、惠州市、汕尾市、阳江市、茂名市、清远市、湛江市、揭阳市等在内的20个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并制定相关实施方案。为掌握广东省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状况,本研究根据资料的可获得性,以《广东统计年鉴》和《广东农村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开展了1992-2010年间广东省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成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这对广东省制定水稻病虫害防控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 广东省水稻产业发展概况

水稻作为广东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其历年水稻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比率均在76%以上。但水稻种植面积却呈逐年下降趋势,由1978年的386.02万hm2下降到2009年的195.27万hm2,30年间下降了190.75万hm2,下降了49.41%(图1)。

从稻谷产量来看,广东省稻谷最高产量出现在1998年,为1 688.53万t,最低产量出现在2008年,为1 003.30万t。由于受自然灾害、劳动力和物质投入减少等因素影响,广东省稻谷总产量也呈波动性下降趋势,2009年稻谷总产量为1 058.10万t,比1978年的1 328.56万t减少了270.46万t,比1990年的1 687万t减少了628.90万t,比2000年的1 528.53万t减少了470.43万t。但从历年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率来看,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率始终维持在80%以上(图2)。

2 广东省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状况

根据水稻病虫害统计资料的可获得性,仅对广东省1992-2010年间的稻瘟病、纹枯病、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状况进行了分析。

2.1 发生面积

1992-2010年间,广东省水稻病虫害发生总面积为11 344.73万hm2·次,且呈现波动式增加趋势。1992年,广东省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为451.01万hm2·次,2010年则达到860.68万hm2·次,增加了90.83%。而从病害和虫害来看,1992年广东省水稻病害发生面积为196.10万hm2·次,占水稻病虫害面积的43.48%,2010年则为237.45万hm2·次,占27.59%。但广东省水稻虫害的发生面积则从1992年的254.91万hm2·次上升到2010年的623.23万hm2·次,占水稻虫害比率分别为56.52%和72.41%(表1)。由表1可知,广东省历年虫害发生面积明显重于病害,且有虫害发生面积所占比率逐年增加、病害发生面积所占比率逐年减少的趋势。

广东省水稻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主要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以及纹枯病为主。1992年,四者发生面积占广东省水稻病虫害总发生面积的79.08%,2010年,这一比例达到81.95%。此外,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两大虫害发生面积呈现逐年增加趋势,而其他病虫害发生面积则基本保持稳定(图3)。将19年间各病虫害发生面积进行平均,它们占水稻病虫害总发生面积的比率分别是:稻瘟病4.67%、纹枯病22.31%、白叶枯0.67%、三化螟12.90%、稻纵卷叶螟23.16%、稻飞虱20.77%、其他病虫15.52%(图4)。

2.2 为害损失

由表1可知,1992-2010年间,广东省水稻病虫害发生并经防治后实际粮食损失共计达467.33万t,因病害实际损失191.71万t,虫害实际损失275.62万t,且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1992年,广东省因水稻病虫害、水稻病害以及水稻虫害发生造成的实际粮食损失分别为18.19万t、10.46万t、7.73万t,到2010年则分别增加到50.12万t、16.37万t和33.75万t,分别增加了175.54%、56.50%和336.61%。而除个别年份出现特别情况外,广东省历年病虫为害单位发生面积造成的实际损失最大的是白叶枯,其次是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三化螟以及稻纵卷叶螟(表2)。

2.3 发生程度

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可知,广东省历年水稻病虫害发生程度均表现为中等或中等偏重程度。除白叶枯发生程度历年均属中等偏轻及以下外,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属中等偏重程度;稻瘟病、三化螟则属于中等及以下程度(图5)。由此可见,在广东省上述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均应受到高度重视。

2.4 地区分布

从2010年广东省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及实际损失在各城市的分布来看,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在80万hm2·次以上的地区包括揭阳市(83.67万hm2·次)、茂名市(84.51万hm2·次)、湛江市(80.06万hm2·次),发生面积在60万hm2·次与80万hm2·次之间的地区包括梅州市(60.95万hm2·次)、江门市(60.13万hm2·次)、河源市(60.07万hm2·次);发生面积在30万hm2·次与60万hm2·次之间的地区包括韶关市(55.17万hm2·次)、阳江市(47.19万hm2·次)、肇庆市(45.74万hm2·次)、惠州市(44.01万hm2·次)、潮州市(39.14万hm2·次)、云浮市(36.03万hm2·次)、汕尾市(30.76万hm2·次),其余各市均在20万hm2·次以下。而实际损失方面,损失量在3万t以上的地区依次是阳江市(8.09万t)、江门市(7.50万t)、湛江市(5.03万t)、茂名市(4.36万t)、潮州市(3.04万t)(图6)。

3 广东省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分析

3.1 害虫迁飞性

由图3可知,广东省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的发生面积在2002年以后均有大幅增长,这与水稻害虫的迁飞性具有一定关系。如2008年4月上旬以来,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大量迁入我国南方地区,导致华南稻区虫量迅速上升,农业部紧急部署防控,尽可能控制水稻危害损失。2009年9月以来,广东省晚稻重大病虫害严重,呈现发生范围广、发生量大、为害程度重的特点。

3.2 全球气候变化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大范围流行性、暴发性、毁灭性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流行都和气象条件密切相关[6-8]。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广东的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总体趋于一致,且其气候变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高温日数增加,高温酷热;低温日数减少,暖冬突出;降水变率加大,旱涝灾害频繁[9]。此外,温度、降水在不同地区变化差异也较大,如粤东北地区,1995年的年平均气温为20.0 ℃,2010年则为21.8 ℃,升高1.8 ℃;粤东分别为21.6 ℃和22.3 ℃,升高0.7 ℃;粤中与粤西则分别升高0.2 ℃和0.3 ℃。年降水量方面,1995年,粤北、粤东北、粤西北、粤东、粤中以及粤西的年降水量分别为1 506.9、1 171.0、1 766.4、1 512.2、

1 752.4和2 082.9 mm,在2010年则分别为2 104.4、1 416.1、1 419.6、1 350.3、2 353.6、1 952.3 mm,年降水量变化最高达600 mm以上。全球变暖以及降水格局的年际变化必将导致病虫的越冬基数增大,利于“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迁入,并最终导致病虫害的暴发。

3.3 施用化学农药

长期使用、不合理用药等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是生物灾害加重为害的重要原因。为控制水稻虫害,农民不合理地增加防治次数和剂量,杀虫剂的长期使用,使部分水稻害虫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下降。此外,大多农民在病虫害防治上不能做到对症下药,普遍存在“重虫害轻病害,重后期轻前期,重药剂轻综合防治”的现象。而从季节性有害生物发生动态来看,水稻生长前期防治虫害时因不适当地施用某些杀虫剂会同时杀伤蜘蛛、寄生蜂等有益天敌,从而可能增加虫害的发生机率[5]。

4 防控措施

4.1 加强病虫害的宣传与预测预报

水稻病虫害防控不仅要向农民宣传,也要向各级领导宣传,通过宣传使大家都重视病虫害的防控,以达到全面防治的效果。因此,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进行广泛宣传,明确防治对象、防治时间、防治药剂、防治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此外,为准确掌握水稻病虫害情况,各级植保部门及基层农技站应做好病虫害调查研究工作,掌握水稻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准确发出病(虫)情预报,分类指导病虫防治。同时,各城市测报站应充分利用广东省农作物生物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录入病虫害监测数据,通过病虫发生趋势图及专家推理,实时进行病虫害预警的多通道,让相关职能部门及广大农民能及时掌握病虫害情况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4.2 科学合理用药

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水稻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尤其在病虫害严重发生时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为了充分发挥生态系统中有益生物因子的作用,把农药对环境公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应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合理、科学地施用农药,协调各种防治方法。一是选用选择性农药。即针对性地选择应用对害虫防效高,但对天敌较安全的农药。如杀虫双、杀虫单、巴丹、叶蝉散、速灭威、混灭威、马拉硫磷等具有一定选择性,对螟虫或稻飞虱防效较高,而对天敌(如蜘蛛)影响较小,同时应避免长期单一用药。二是科学用药。应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农药作用机理以及尽可能保护天敌等选择合适农药剂型与施用方法。如防治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等叶面病虫提倡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防治纹枯病、稻飞虱等茎中下部病虫可用粗雾;为保护叶面天敌,可采用根区施药、秧苗根部蘸药等。此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对稻谷品质要求,选择性地开展化学防治、物理防治或生物防治。

4.3 扩大统防统治范围,提高专业化水平

广东省于2009年明确了40个产粮大县,2010年确定了阳东县、惠东县、梅县3个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和乐昌市等34个示范区。2010年广东省水稻种植面积为195.27万hm2,而2010年统防统治的目标只有3.33万hm2以上。可见,无论是示范区覆盖地区以及统防统治面积均还存在很大缺口,需要进一步扩大,并积极争取统防统治的政策、项目扶持,认真做好典型引导和措施推动等工作,切实提高统防统治专业化水平。一是严格按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成立要求,积极引导和扶持科技示范户、农资经销户、农技人员、种田大户等成立从事病虫害统防统治方面服务的合作社和专业户,因地制宜建立不同形式的统防统治队伍;二是要帮助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制订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技术操作规程和防治效果评价标准等[10]。

4.4 推广应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技术

IPM技术是指在水稻生产上实现仅靠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的防治手段向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生态环境调节、抗性种源利用等方向发展的一类综合管理与控制病虫害的技术,以实现水稻生产的持续、高效和环保。但目前大多数农技推广人员以及农民对IPM技术了解不够,致使IPM技术的推广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可利用电视、报纸、广播、IPM成效展等渠道,向政府领导、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大力宣传IPM技术的意义和成果,以增强他们对IPM技术的了解和认识,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IPM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5 大力推广水稻生态种植技术

目前,鸭稻共作、稻鱼(蛙、蟹、虾)共生技术等稻田立体种养技术、稻田间套作技术、在稻田中释放赤眼蜂以及安装频振灯等技术均能有效控制或降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并且在很多地区得以推广。稻田立体种养技术可以充分利用鸭、鱼等动物的捕食来控制一些媒介昆虫(即消除和切断传播途径),以间接防治病虫害的发生。相关研究表明,稻田养鸭可以有效地控制灰飞虱和黑尾叶蝉,从而间接地减少由上述昆虫携带传播的条纹叶枯病、普通矮缩病、黄矮病、黄萎病等水稻病毒病的发生[11]。而稻田中合理利用间套作、轮作等农业技术,改善群体小气候环境,同时,产生物理阻挡作用或“病虫稀释效应”,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农田生物多样性,从而发挥天敌对作物虫害的控制作用。因此,应大力推广水稻生态种植技术,通过稻田生物多样性利用技术来防治病虫害。

参考文献:

[1] 张德胜,杨浩放,张振臣,等.沿黄稻区水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田间抗性鉴定及防治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8):93-95.

[2] 杨子刚,毛文坤,郭庆海.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市场供求分析[J].调研世界,2011(5):19-21.

[3] 陈 波,范 兵,陈科海,等.基于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趋势论种质资源在水稻抗性育种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2(3):234-236.

[4] 喻大昭,曹雅忠,杨小军,等.农业结构调整与水稻病虫害的持续治理[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9(5):68-72.

[5] 王艳青.近年来中国水稻病虫害发生及趋势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2):343-347.

[6] 刘文栋,葛意活,何 燕.气候变化对水稻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243-246.

[7] 白 慧.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5):47-49.

[8] 侯婷婷,霍治国,李世奎,等.影响稻飞虱迁飞规律的气象环境成因[J].自然灾害学报,2003,12(3):142-148.

[9] 杜尧东.广东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节选)[J]. 广东气象,2007, 29(3):1-6.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范文6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常见种类;防治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S435.11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

1.当前水稻常见的病虫害种类

近年来水稻病虫害对于水稻种植的影响逐渐增加,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给农民和国家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当前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病虫害需要引起广泛的重视,在今后的水稻种植中需要重视水稻病虫害的主要危害和常见种类,及时发现及时治理确保水稻的质量和产量。水稻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主要有以下种类:

1.1 水稻纹枯病

纹枯病主要是由病原真菌引起的,如果不及时治理将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和正常生长。水稻纹枯病主要发生在水稻抽穗期或者是孕穗期等等关键时期,主要在高温天气时期比较易发,这对于水稻的生长十分不利。

1.2 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白叶枯病对于水稻的危害也是十分严重的, 主要是细菌病害,又叫过火风,白叶瘟。发病时水稻的叶尖及边缘初生黄绿色斑点,之后沿叶脉发展成苍白色、黄褐色长条斑,最后变灰白色而枯死。病株易倒伏,稻穗不实率增加。在高温多雨,暴风雨和稻田受到涝害的时候这种病虫害比较容易发生。

1.3 水稻条纹叶枯病

水稻条纹叶枯病主要是通过灰飞虱传毒导致的病毒虫害,俗称水稻上的癌症。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拔节后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类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结实很少。这种病虫害对于水稻的危害比较大,严重影像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给种植水稻的农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4 水稻螟虫

水稻螟虫是主要的水稻虫害种类之一,对于水稻的影响也十分严重。水稻螟虫又称为钻心虫,不仅仅是水稻的主要虫害同时也会影响玉米和小麦的种植。这种虫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同时这种虫害在治理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农药治理,以免造成更严重的损失。

1.5 稻瘟病

稻瘟病也叫做稻热病,是一种真菌性的病害,在水稻的整个种植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对水稻的各个部位都会产生危害,严重危害着水稻的种植,影响水稻的质量和产量,对水稻种植农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水稻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水稻最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由于农民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对于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未能得到比较好的效果,导致水稻病虫害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和水稻的产量,对水稻种植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今后的水稻种植中应该重视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更好地保障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保障农民的效益。

2.1 做好水稻病虫害的预防工作

水稻病虫害对于水稻的种植影响很大,不仅仅影响水稻的生长同时还会对水稻的产量有所影响,造成农民的经济损失和农业生产的损失。当前水稻病虫害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水稻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没有做到位,导致水稻病虫害的出现甚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今后的水稻种植过程中农民应该做好相关的水稻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尽量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一方面水稻种植人员需要有比较强的水稻病虫害预防意识。建立有效地水稻病虫害的预防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危害,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地措施制止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确保水稻种植的质量。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提高警惕, 在水稻病虫害多发时期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尽量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影响。另一方面农民需要采取相关的水稻病虫害的预防措施。作为水稻种植的管理者应该采取有效地措施确保水稻的正常生长,在水稻病虫害多发时期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比如在水稻螟虫即将出现的时候对水稻进行翻耕或灌水及时消灭水稻螟虫生长的有利环境,减少水稻螟虫的危害。另外可以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对水稻进行适当地农药治理,避免一些水稻病虫害的产生,更好地保障水稻的生长环境,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2.2 做好水稻病虫害的治理工作

水稻病虫害的治理工作是防治水稻病虫害的关键,因此做好水稻病虫害的治理工作十分重要。随着农业生产环境的变化水稻病虫害的数量和种类都有所增加,这对于水稻病虫害的治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水稻种植人员需要不断提高水稻病虫害的治理技术更好地确保水稻病虫害的正常生长。对于不同的水稻病虫害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治理,当前水稻病虫害的种类逐渐增加,治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应该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首先可以采用物理方法进行病虫害的治理。一些水稻病虫害可以采用物理方式进行治理,这样既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也可以减少农药的危害,例如水稻螟虫可以采用设置杀虫灯的方式进行治理。其次需要采用药物治理。药物治理是比较常见的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方法,针对不同的水稻病虫害可以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理,但是药物质量难免会对水稻造成农药残留因此在采用药物治理的过程中需要采用适当地药量。

2.3 提高对水稻病虫害的认识

当前水稻病虫害的种类和数量都有所增加,由于农民对水稻病虫害缺少认识影响水稻生长的情况有所增加,导致农民不能及时采取有效地措施对水稻病虫害进行治理。因此在今后的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提高农民对水稻病虫害的认识,可以建立相关的水稻种植指导的网站为农民提供丰富的信息知识,尽量减少水稻病虫害对水稻生长造成的危害。农民了解到水稻病虫害的危害之后可以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尽量减少水稻生产的损失。

2.4 加强对农民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指导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需要采用相关的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水稻的生长。当前农民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还缺少相应的技术,导致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并不稳定。在今后的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加强专家对农民的水稻种植指导,帮助农民更好地进行水稻病虫害的治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一方面可以请水稻专家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相关的网站或者是为农民提供书籍普及农民的水稻种植技术。当前应该加强专家对农民水稻种植的技术指导,专家可以深入农村为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为农民提供新的种植技术或者是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提高水稻的种植技术。当前网络比较流行,可以建立相关的网站进行技术指导或者为农民提供水稻种植的书籍,提高农民的水稻种植技术。

除了以上措施之外,还需要对水稻的选种进行严格的管理,优质的水稻种子可以更好地抵御水稻病虫害的影响,确保水稻种植的质量和产量。农民可以适当地选择抗病的水稻良种,这样不仅仅可以减少水稻的病虫害同时还可以减少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成本,并且水稻的质量和产量还会有所提高。

3.结语

水稻种植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为我国的粮食生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随着水稻种植的普及水稻病虫害的种类和数量也有所增加严重影响水稻种植的质量和产量。水稻种植者应该提高水稻病虫害的预防意识,做好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更好地保障水稻生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