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分析范例6篇

酒店管理专业分析

酒店管理专业分析范文1

一、调查设计与样本信息

本研究在参考相关文献和对学生访谈的基础上设计问卷,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第二部分是就业意向,第三部分是就业影响因素。以温州3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别从大一新生、实习前的大二学生和参加过实习的大三学生中各抽取120名。为了解在校学生就业意向情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300份,回收率83%,其中有效问卷265份,有效率88%。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分析

(一)整体就业意向分析

就本次调查的整体情况来看,学生到酒店就业的意愿不是很强,只有46%左右的学生表示毕业后会到酒店就业,有20%左右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18%左右的学生选择到家族企业就业,10%左右的学生选择不知道,听家人安排,另有6%左右的学生选择出国或继续深造。

(二)不同属性就业意向分析

从性别来看,女生愿意到酒店就业的比例(39%)比男生要低(58%),相差近20%,由此可见男生更愿意到酒店就业。从生源地域来看,来自农村的学生愿意到酒店就业的比例(44%)与来自城镇的学生(48%)相差不大,说明生源地对酒店就业意向影响不大。从家条件来看,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愿意到酒店就业的比例只有33%,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愿意到酒店就业的比例达48%,说明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更愿意到酒店就业。从不同年级来看,一年级到三年级酒店就业的意向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愿意到酒店就业的学生比例分别为45%、46%和51%。进一步调查发现,不同年级就业意向出现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一年级学生对酒店的认识不足,高达40%以上的大一新生认为酒店工作累而简单,没有挑战和价值;随着专业学习的逐步深入,大二、大三学生对酒店工作的认识提高,对酒店良好的工作环境、优雅的工作气质有好感,特别是酒店实习之后认识到酒店工作富有挑战,很锻炼人。这说明学校的教育对提高学生的酒店和专业认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影响有限。

(三)就业目标意向分析

就业单位选择上,32%的学生选择国际品牌连锁酒店,57%的学生选择高星级饭店(四星、五星),只有4%的学生愿意到国内品牌连锁酒店。进一步访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国际品牌连锁酒店和高星级酒店的管理比较规范,学习培训较多,有利于自身学习和能力培养,且工作环境和员工福利好,职业发展空间大。此外受高职院校高质量就业评价标准的影响,高职院校更倾向于指导学生到名企就业,高星级酒店和国际品牌连锁酒店的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较高。如果在酒店就业,在岗位类型的选择上,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前厅(34%)和餐饮(38%)部门,有20%学生选择行政人力资源部门,只有5%左右的学生愿意到客房。原因主要是大多数学生(80%)认为酒店客房服务员直接面对顾客的机会少,工作缺乏挑战,而且客房服务工作脏且累,管理人员相对稳定,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前厅和餐饮部门职业形象好,工作挑战大,能锻炼自己的能力,且职业发展空间大;行政人力资源工作时间早九晚五,但该类岗位人员比较稳定,酒店能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少。薪资待遇方面,约92%的学生选择酒店就业的期望起点月薪(试用期结束后)是3000元以上,其中“3000—4000元”的占54%,“4000元以上”的占38%,只有0.5%的学生能够接受2000元以下的薪酬,高于浙江省最低工资标准的1850元。另外,学生接受在酒店基层工作的时间比较短,调查显示71%的学生不希望长期在酒店行业工作,其中70%的学生能接受在酒店基层工作的时间在一年以内,27%的学生能接受两年以内。

(四)就业考虑因素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首次就业时会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发展前景(79%)、薪酬福利待遇(19%)、兴趣爱好(66%)和父母及他人意见(20%)。表明学生初次就业时更关注个人发展前景,自我价值实现倾向更突出,薪酬福利待遇和父母及他人意见、专业是否对口等对大学生来说并不很重要。对于影响酒店就业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太辛苦”(55%)排第一位,此外,薪酬太低、发展前景、家人反对等也是困扰高职酒店管理学生酒店就业的重要因素,这主要由社会对酒店职业的认可和酒店行业自身所具有的劣势导致的。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一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整体比较乐观,但专业就业率低。84%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或创业,但只有46%的学生毕业后愿意到酒店就业,主要原因是温州高职酒店专业生源主要来自经济发达的浙江,学生家庭条件普遍较好,家长能帮助学生寻找到更多的就业机会,或提供创业支持,同时酒店工作辛苦、薪酬待遇低、升职等待时间长及不确定性等因素也会影响学生及家长的就业信心。二是学校专业教育对学生的酒店就业意向有一定的正向影响。高职酒店管理学生毕业后愿意到酒店就业的意向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专业实习之后,学生对酒店职业的正面、积极的认识提升。三是酒店就业的岗位选择上更倾向于接触顾客机会多的一线岗位。酒店前厅和餐饮部门接触顾客的频率高,对员工的要求高,富有挑战,职业发展空间大,所以这些部门成为学生酒店就业的首选。虽然有部分学生倾向于行政人力资源及销售部门,但酒店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少,他们更希望在酒店工作一段后有机会调换到这些部门。四是酒店就业的单位选择上更青睐高星级和国际品牌连锁酒店。受学校就业指导的影响,酒店就业的单位选择上,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亲睐高星级酒店,近四成的学生更倾向于国际品牌连锁酒店。五是首次就业的期望薪酬较高,基层工作时间短。92%的学生期望首次就业的薪酬在3000元以上,高于目前行业的平均薪酬水平,这由生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高,学生、家长对薪酬期望较高所致。学生能够接受酒店基层工作的时间普遍短,70%在一年以内。六是个人发展前景和兴趣爱好成为影响学生就业意向的主要因素。学生在首次就业时重点考虑的因素主要是个人发展前景、兴趣爱好和父母及他人意见;但困扰酒店就业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太辛苦、薪酬太低、发展前景、家人反对等。

(二)建议

酒店管理专业分析范文2

关键词:酒店管理;教育针对性;教师素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这促进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目前,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相关服务产业得到了不断完善,游客对旅游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伴随现代旅游接待的需求,酒店服务的重要性更加突显。从整个规模发展趋势来看,酒店服务业的就业前景是相当广阔的。但是,与之相矛盾的是,近年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招生规模却呈下跌趋势,且当中有不少学生表示毕业后不愿意从事酒店行业。同时,此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且酒店原有的员工队伍中流失率一直居高不下,导致人才缺口越来越大。这些现象暴露出员工的职业认同感缺乏,毕业生的就业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同时,高职教育问题丛生,矛盾凸现,有的教师得过且过,有的学生无所事事,有的学校苟且度日。一方面,一些教师授课倾向于因循守旧,职业倦怠情绪明显;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厌学情绪浓重,只想混个文凭。酒店管理专业要想做到五个对接,必须积极考虑如何培养符合要求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是酒店从业人员的生力军,学校教育要注重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实现新入职毕业生能够迅速融入酒店的员工队伍,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所以,只有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才能激发学生的就业热情。对于酒店而言,顾客所得到的服务质量才有保障,员工队伍的稳定也有利于企业的正常运营与发展。作为提升专业教育水平的前提,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能力水平决定了教育的成败优劣。所以,提高教师的内涵素养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提升教师的内涵素养呢,通过近期接受国家骨干教师培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应做一个真正称职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

马克斯•范梅南有一段关于教育的文字描述:我们为一个孩子擦鼻涕时,如果是别人的孩子,我们更多的感觉是在擦鼻涕,而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我们则感觉在擦孩子。透过这段文字,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对于同一对象和同一事件,基于不同的认知而形成迥异的心理感受,其行为方式和结果也会明显不同。精于教学敏感的教师,就能保持一颗“擦鼻涕如同感觉在擦孩子”的心,在教学时长袖善舞,灵活把握分寸,建构有效课堂。什么是教学?教学是实现共同意义的学习,也就是教学者和学习者都能理解的共同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学必须独立完成,教学者只是传达授课主题的相关概念,并解释这些概念的使用,但学习者必须自己要学懂。传统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内容主要以企业为了维持近期生存而需要的技能为主导,教学方法多采用灌输式方法,学生被动接受,其独立思考能力未能得到重视与发掘,这些教学技巧和方法早已过时。从事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者技术上常常是合格的,但在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方面却不合格(ColucciL.A.andMichaelJ.Flannery,1983)。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各种各样体验教育的出现以及技术革新,要求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视为一种高度组织化的、以行为技能为目标的过程,一种充满个性和影响力的过程。通过国培班的学习,对《酒店管理》专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作为一名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师,对于本专业的法律法规、发展动态,前沿信息的学习和认知,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至关重要。这些知识使得教育过程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教师的内涵素养的提升更是教育教学具有针对性的前提。

1.1教师应对国家政策法规的现状及制定历程有足够全面的认识

中国旅游产业、世界旅游产业、旅游业发展史、休闲时代与大旅游时代的特点,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实际案例的掌握是信息时代一名《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必备的能力。经济进入平稳发展期之后,国内高端星级酒店面临挑战。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酒店必须考虑如何转型的问题。酒店管理教育随着市场的变革,需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教学内容。而这些调整过程,需要教师了解和掌握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并具有未来眼光。

1.2教师应对酒店行业的行业性质,行业特点,各种常见情况有全面的认识

新时期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思考如何结合线上线下的宣传和经营来促进业务发展。从业者应对旅游酒店突发事件及棘手的问题有预判意识和解决智慧。通过深度解读旅游政策与法规,在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全面贯彻。旅游主要要素从过去六要素,即:行、住、食、游、购、娱,增到吃、厕、住、行、游、购、娱、文、尚、养、学、闲、情、奇等14要素。根据国务院最新的旅游要素为参考,我们不仅需要在实际接待中对每一个要素加强细化服务,而且要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对最新动态的了解和加强相关服务。教师应对旅游行业的人力资源需求有前瞻性的认识。教师应对旅游及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具有详细系统的认识并分析其内在原因。对于酒店行业人力资源瓶颈问题,有必要考虑开设有针对性的专门课程(例如:根据不同就业目标酒店实际使用的客房管理系统来确定学校信息系统课程的设计等),努力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与对接,分析酒店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并制定相关对策等解决方法。

1.3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职业礼仪素养和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应不断学习,开阔眼界,储存知识。教师要了解海阔天空的大自然、包罗万象的大社会,兼涉文理史地,自然人文,视野必须涵盖古今中外,包括天文地理,人情风物以及食、住、行、游、购整个第三产业的所有领域。为别人准备一杯水,自己必备一桶水,只有教师的综合素养修炼好了,才能够教育好学生。作为教师应扮演好教师的角色,教师要符合角色期待。教师应从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礼貌礼节、知识传播等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各种知识,把自己打造成为有素养、有知识、有人格魅力的偶像型教师。教师应思考《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创新发展问题。同时,对酒店管理招生、培养情况需要有全面了解,从而明确教学目标,明晰教师定位。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要求,积极思考创新教育思路。教师应努力与学生完成互动式教学教师应在教学中思考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及如何进行讲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提问和互动。课程组织中基于问题的学习很具有启发性,如:先对课程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和自主学习找出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性。将快乐学习理念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

2了解行业需求,使学校的教育与企业的需求相对接

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间的矛盾,要求我们基于工作过程设置课程,突出专业建设的特点和优势。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能体现工作过程的各项要素,并反映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学生在这种教学中能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能借此获得工作过程知识,而不仅仅是操作技能。对于我们以就业为导向,突出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的特点和优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酒店管理人才,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酒店管理专业发展迅速。但其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仍以学问为导向,因而在这一传统观念束缚下编写的教材始终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导致行业对人才的需要出现严重脱节,培养的学生不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学校教育离不开行业的需求,脱离行业,教育就无法立足。因此了解酒店最新发展信息及人才的需求,设备技术的更新情况,从而调整学校的课程教育,量身定做,符合市场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现代酒店常用的软件有:OPERA、FIDELIO、罗盘、西软、中软、千里马、泰能等。熟练掌握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应是学生必备的能力。所以,在学校的相关课程中这些软件的操作,训练环节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学校的知识才能与企业的需求有效对接。另外,目前不少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训课教学都采用讲授法和操作示范法,一般都是“教师讲解知识、技能操作要领教师演示服务技能学生观察、模仿、练习操作教师指导纠错”的固定模式。这种模式是实训教学必不可少的,但是只采用这种单一的模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机械地练习技能操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为例: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就业面向当地五星级酒店的各工作岗位。即:内蒙古新城宾馆、锦江国际大酒店,喜来登酒店等。针对内蒙古的五星级酒店订单培养,不仅需要掌握内蒙古的人文基本信息,掌握当地少数民族的习俗特点,而且,运营模式的学习和管理软件的操作也是非常重要。同时,根据不同酒店的性质和企业文化掌握各个酒店的相应操作习惯,加强针对性知识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新城宾馆以政府接待为主要特色的国宾馆,所以对工作人员的技能要求、素质有较为严谨的要求;锦江国际酒店与喜来登酒店的企业文化较浓,管理灵活,喜来登外宾较多,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好的民俗,宗教文化素养和较高的外语的水平。

3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重视综合素质及实践教学的环节

对于从业者来说专业知识的学习,业务的熟练程度很重要。但同时职业道德、服务意识、人文修养也非常重要,甚至高于技能水平要求。每一个酒店的实际情况有所差异,酒店的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各有不同,多数学生顶岗实习后只是餐饮技能、客房技能更加熟练,基本实现酒店理论与实践的局部结合。顶岗实习学生更多反映一个问题,仅在一个岗位实习,实习后发现对与酒店整体管理观念并没有清晰概念,如主管、经理他们的实际工作只能在书本上体现。实习酒店里管理概念比较模糊,酒店管理岗位工作情况如何、酒店内部之间的协调如何操作、酒店管理者如何控制酒店服务质量和控制酒店成本等,学生期待的一些基本问题,即酒店实际管理与学生理论管理没有实现大方面结合,导致学生对于酒店的局部印象,包括一些酒店内部管理问题如老员工的恶习、分配不公平等现象,直接导致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后改行,酒店专业的人才流失。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设计十分重要。酒店业要求管理人员由端盘子的服务员做起的通则,可能使得大学生们一下子无法看清自己未来的发展机会。据此,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深入的再认识,明白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并对自己的所长及所短有个客观的认识,然后才能进行细致的职业规划。告诉他们酒店的一般晋升制度和路线,同时结合酒店对大学生的要求及其个人特长和能力,设计他们的职业发展道路。学校不妨在开发学生智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改进他们待人处事的能力,使他们的心智得到磨炼,正确面对挫折,把逃避不利的境地转化为勇于克服面临的困境。学生如果能够理性地自我分析,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投身到酒店这样一个几十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行业中,事实上是大有可为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正确引导,鼓励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结识万人友。学生的学习阶段,正处于身心、智能和品德的发展过程中。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不断学习,加强品格,陶冶情操,追求人格的完善。同时,结合案例,讲授如何提升从业者自身价值,注重加强人文修养的修炼。在工作中除了业务熟练之外更重要是职业道德水平,即如何做人。所谓先做人,后做事。从业者应热爱自己的岗位,热情主动地为顾客服务。除此之外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行业中普遍反馈的建议。通过课内课外大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鼓励参加各种技能比赛,参观,走访或暑期社会实践的方式帮助从业者开阔眼界,熟悉业务,熟练实操,为胜任本职工作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景韵.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课堂教学敏感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14.

[2]廖文娟.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对策研究[J].轻工科技,2013,(03):121-122.

[3]黄玉理.运用新技巧和新方法提高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09):93-96.

[4]刘佩.浅谈酒店管理专业如何进行“任务”教学改革[J].企业导报,2012,(01):177-178.

[5]白利芳.浅议如何提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训-以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实训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194-195.

[6]焦艳芬,肖延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岗位实习调查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02):115-117.

酒店管理专业分析范文3

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包括如下方面:国魂教育,即民族精神教育;国运教育,即国家命运、前途教育;国忧教育,即民族忧患意识教育;国格教育,即民族气节和国家尊严教育。如在“餐厅服务技能”的教学中,在讲案例《自尊的中国人》时,先让学生了解案例情景,然后再进行点评。例如,在某高级酒店,中国人要请某个外国人吃饭,尽管我们要尊重外国人,但也不能失尊严,必须按程序进行服务。首先,应询问主位上的主人是否可以开始点菜,是否先点酒水,主人需要什么酒水,或由主人代问其他客人需要的酒水,不要在未征得主人同意前就用英语先问客座上西装革履的外国人,这样会刺伤中国主人的自尊心,也是很不礼貌的。所以说,在高星级饭店服务接触的外宾会很多,但服务员不要有崇洋的思想,一定要学会怎样更好地为本国人服务。这样的课堂教学既渗透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又感染了学生的心灵,提高了知识的获取效果。[1]

2.正确认识自我价值

(1)克服旧思想旧观念。“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是对待社会分工正确的看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克服那种服务工作是低人一等的旧思想旧观念,必须认识到服务工作是受到全社会尊敬的高尚工作,工作岗位可以有所不同,但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人格都是平等的,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我们在生活中,既是服务人员,同时也是被服务人员,如我们到商店去买东西,我们就是客人,商店的营业员就为我们服务,我们就是被服务的对象;我们在酒店工作时,客人是服务对象,我们就是服务员。因此,我们要克服旧思想旧观念,建立正确对待社会分工的思想。[2](2)努力学习,提高素质。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无止境的,我们在学校要学习,一方面学习酒店管理的有关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学习操作技能。只有脚踏实地地学习,掌握酒店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加强对现代化酒店的认识,提高酒店服务的操作技能,全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3)正确看待酒店服务的工作。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生活而必需的行动,同时也是积累经验、学习技术,为自己将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学习机会。在学校我们交学费学习经验、知识,但在工作中,我们用劳动换取经验、知识,并且可以比在学校更深的领会所学到的知识,因为我们同时会用实践去验证所学习的正确的东西、摒弃错误的东西,以使我们做得更好。可以胜任更难、要求更高的工作,达到更高的境界。所以我们必须首先对自身的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学到有用的东西,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还有,我们的工作都要从最基层做起,不要认为我们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还整天做这些刷马桶、端盘子的事,要认识到只有通过这些基础的锻炼,才能掌握酒店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服务程序、规范和标准,也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4)尊重自己的职业。不管我们从事哪一个行业,我们都应该尊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因为我们必须先尊重我们自己,一个连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的人用什么去要求别人尊重?酒店从业人员应该坚信这一点:任何人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境遇、经验和基础的差异。我们自己必定也有一天会像那些我们现在羡慕的人一样生活,只要我们努力。要想达到我们想要的生活,我们就得从现在起尊重我们的职业,只有在我们为别人打工时尊重我们的工作、我们的职业,我们才会在自己开创了一番事业的时候勤恳努力,有所成就。[3]

3.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工作

(1)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教育学生学会用学习的眼光去看待工作,研究周围同事的言行举止,学习好的东西化为己用。把眼光放远,看到大局,而不是仅仅看到自己。如果一个人只可以看到自己,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和利益,他没办法和别人配合,不想帮别人的人是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的,同样,一事当前,先考虑自己利益也是不对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才是正确和理智的思维模式,也更利于事情的解决。我们在工作中会与客人和同事之间产生矛盾,需要处理,这就要求我们用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在客人失礼的时候把理让给客人,在和同事将要发生矛盾的时候想想“他为什么会这样?”“我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吗?”会替别人想的人,别人才会也替他考虑,大家才会和睦,工作也越来越顺畅。[4](2)对人要真诚。饭店的最佳服务,首先要突出“真诚”二字,要建立感情服务,避免单纯的任务服务,这是一个服务态度的问题。服务员对客人的接待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热情、友好、好客,处处为客人着想,也就是“爱心”字服务,感情服务。饭店许多服务质量差的现象发生,究其原因,都是由于饭店服务员的态度不好造成的。有的服务员的服务态度缺乏真诚和热情,有的根本不使用敬语和向客人问好,这里有一个心理因素,认为客人是人,我也是人,我为什么要服侍他。饭店的每一个工作人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角度,把饭店的客人当成自己的客人,以主人的身份来接待客人。如:你家请客时,与客人们谈到某一个问题时,如果你和客人有不同意见,你也不会与客人争得面红耳赤,而是婉转地对客人说:我会保留我的意见;再有就是如果客人不小心摔坏了你家的杯子,你肯定会说:没关系,伤到了吗?我来收拾。始终站在客人一边,替客人着想,这也是提供优质服务的诀窍。

4.树立服务意识

树立服务意识是酒店从业人员的立业之本。因为,酒店是服务行业,是以服务的形式向社会提供劳动,参与社会交换与分配,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酒店全体员工的服务工作既是责任的体现,也是价值的体现,必须明确宾客付费在交换过程中他们应得到“物有所值”的相应服务,宾客是酒店的衣食父母,是酒店生存之源,酒店从业人员必须立足于尊重宾客,站在宾客的立场上,想客人所想,做客人所需,为客人提供一流的服务。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及自身价值得以最大化的体现。(1)服务是人类最大的美德。服务是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的过程。同时也是自己获得快乐的过程,服务是人类最大的美德。服务分为功能和心理服务。功能是为顾客提供方便,为顾客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心理服务是让顾客经历愉快的人际交往,让顾客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我们在服务的过程中,要重视每一个细节,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全方位地服务,比别人做得更好。(2)正确理解顾客。顾客是光临我们饭店,有消费能力和有潜在消费能力的人。顾客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我们应该把顾客当“上帝”来尊重,不能对顾客品头论足。作为人都有自身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达于某种目的的工具”。顾客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利润的来源。顾客并不依赖于我们,而我们要依赖于顾客,顾客图的是追求亲切感、自豪感、新鲜感,怕的是遇到麻烦,看到难看的脸色。顾客对我们的最大惩罚就是再也不到饭店来了。(3)树立客人永远是对的理念。凡是涉及顾客不放心的、不满意的问题,重要的不是顾客说的话“是不是符合事实”,而在于我们怎样做顾客才能放心、满意。凡属于应该让顾客自己做决定的事情,顾客怎么说都是“对的”。永远不会有“不对的”时候。可以先假定顾客是对的———在分不清顾客是不是“对的”时,先假定顾客是对的,让顾客有愉快的经历。事实上,顾客有对有错,但在我们的心中,顾客永远是对的。顾客的对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顾客满意,才有心情进行消费。顾客不一定永远是对的,但让顾客带着不满意离去,就是我们的错。

二、酒店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

1.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作为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学生如何做人。因此,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而且还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不影响着学生。教师要用自身的行为,用人格力量来教育和感染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做到。同时,我们一定要常修为师之德,做一个有风格的人、有风度的人、有风骨的人,做一个道德高尚、正直无私、富有爱心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言行才能对学生产生震撼,才能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感动学生、教化学生。

2.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促进进学生品德的形成

在《酒店管理》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进一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还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讨论、参观、模拟教学、角色扮演、社会调查、顶岗实习、实操等,我们还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知识要点、操作示范、服务程序等教学内容,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出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方法上理论联系实际

酒店管理专业分析范文4

职业认同感归属心理学范畴,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兴趣、爱好、志向和追求等个性需求方面能够通过某种职业活动得到满足,从而对该职业给予肯定性评价。作为相应的从业人员,拥有较强的职业认同感,会使其工作动力更有自觉性和主动性。酒店服务行业的职业认同感是指酒店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对自己所从事的酒店服务业有主观上的接纳和认同,心甘情愿地为客人服务,并以为客人提供令其满意的服务为工作宗旨,且从中能获得工作满足感与成就感。这种职业认同感是从事酒店服务工作的内在动力,是激发员工潜力,使其在心情愉悦状态下创造个人价值、实现个人理想的重要前提。酒店管理专业以酒店行业高素质、高技能性人才为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相比,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对学生在择业倾向上具有更加重要的影响。然而,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发现,愿意将酒店服务作为理想职业并视为终身从事行业的毕业生极少,这说明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认同感普遍偏低。同时很多酒店管理者反映,在对酒店员工的管理中,服务技能的培训和管理制度的落实都没有困难,最大的困难来自对员工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正是因为很多员工缺乏职业认同感,没打算长期从事酒店服务业,在工作中自然也不会很投入,所以导致工作效率低,员工流失率高等现象。酒店服务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更多的专业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投入其中,而职业认同感的缺乏导致很多有知识、有学历、有能力的人不愿意进入这个行业,即使进入了这个行业,能够坚持干下去的人员也非常少,从而影响到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对高端管理人才的培养。

二、影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因素

(一)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

传统社会观念对服务行业的看法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社会地位不高,工作岗位不体面,发展空间有限。受此观念的影响,不少家长也认为应该将子女的从业目标锁定在公务员、企事业单位或者金融行业等领域,反对或者不支持子女从事酒店服务行业。传统观念深入人心,以强大的社会心理形式存在着,且根深蒂固,对青年学生择业观念的影响非常大。很多学生虽然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但从开始就没打算从事这一行业,纯粹是为了拿个文凭,所以他们对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没有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也不会好。由于缺乏职业认同感,许多学生通常在完成毕业实习后就选择离开酒店行业而去从事其他行业。

(二)酒店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从工作环境看,酒店工作普遍工作强度大,且所有新员工都需从基层工作做起,熟悉所从事工作的多个环节,从而磨砺出坚强的意志,培养乐于吃苦的精神,才能在行业中有所发展。很多人都是因为缺乏足够的吃苦精神,或者不能坚持,导致从业时间很短就选择了离开。同时,由于针对酒店行业从业人员的劳动保护还不是很到位,如加班频繁、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等,也是导致从业人员流失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国际性酒店已经实行每天八小时工作制,但国内的很多酒店还做不到,大部分员工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小时左右。另外,酒店服务行业从业群体普遍年轻化,也给外界传递了一些错误信息,似乎这一行业只适合年轻人,也就是所谓的“青春饭”。这种工作环境导致整个社会对该行业的认同感普遍偏低,容易片面地以“辛苦”和“不稳定”来定义酒店工作的从业环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

(三)实习环节管理缺乏科学性

学生到酒店实习多是抱着通过实践学习专业知识、积累工作经验的想法去的,因为还没有正式参加工作,所以很多实习生都是以学生的身份给自己定位的。而酒店由于其盈利性的企业性质,多以解决人力短缺和降低企业成本作为招收实习生的主要目的,并没有把对实习生的培养作为实习生管理工作的目标。这就导致酒店在管理过程中强调或强化了实习生的“职业人”身份,重使用、轻培养,强调技能和岗位业务要求,忽视行业文化和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在实习期间,由于酒店大都不会对实习生制定系统全面的培训方案,而是仅仅进行一些简单的技能操作培训,多数实习生反映学不到东西。同时,由于实习岗位缺乏必要的流动性,工作内容简单重复,这样的实习生活很容易使实习生对所学理论知识产生质疑,简单的技能劳动使其对学校的专业教育产生质疑,进而对从业前途产生质疑。此外,由于实习津贴低,不能与正式员工同工同酬,容易让实习生产生不公平感。不科学的管理导造成了实习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应,进而导致他们对酒店从业行业失去信心,更加不利于其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四)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1.对专业认知的偏差

许多报考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都误以为自己将来是从事“管理工作”的,而不是从事“具体服务工作”的,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不屑于做基础的服务工作,不端盘子,而一心向往享受酒店环境的高档及舒适”的理想错位,忽视了酒店管理人员必须从底层做起,熟悉行业各个岗位、各个环节的从业要求。很多学生正是因为缺乏正确的职业认知和准确的从业定位,在实习期间往往遭受打击,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自然很难适应岗位要求,继而职业认同感下降。

2.职业意识培养的缺失

在酒店实习中喊苦叫累,要求调换岗位,频繁请假或中断实习的大有人在;毕业后只是将酒店工作作为一个职业过渡,干一两年后就选择跳槽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更是数不胜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学校的专业培养中没有树立起科学理性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认同感。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多强调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培养,而忽略对其职业意识的培养和职业认同感的正确引导,导致学生在进入岗位之前不能客观理性地看待未来的从业环境,或者过于悲观地认为,酒店服务行业太辛苦,不稳定,完成实习就去做其他行业的工作,或者过于乐观地认为,酒店服务行业工作环境好,自己可以很轻松地得到升迁,过“白领”的职业生活,一旦面对现实,遇到挫折,就难以接受,选择逃避。

(五)青年学生自身特点的影响

部分学生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过渡崇尚享乐主义,怕吃苦,过于理想化地追求体面和轻松的工作。再加上青年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导致其缺乏理性的自我认识,表现在眼高手低,既不能胜任较高难度的工作又不愿从事基层工作。同时,部分学生较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使他们不愿做“伺候人”的工作,而酒店行业就属于服务业,过于自我的年轻人自然不愿意选择酒店行业作为自己的事业。尤其是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他们对外界社会充满好奇,不甘心一辈子从事这样的岗位,所以往往在实习结束后就去尝试其他新的工作。

三、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对策分析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全球产业结构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未来从业者转变就业理念也势在必行。因此,转变传统观念,在全社会营造正确认识服务行业从业环境的良好氛围也是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经常可以看到服务人员在酒店或者餐厅等服务场所快乐工作的情景,他们并没有觉得自己的工作卑微,也不抱怨生活,反而很多人能够从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获得满足,体现自我价值,并沉浸在这种快乐中。这种工作心态跟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尤其是消费者对他们工作的尊重和认可有很大的关系。要形成这样的社会氛围,需要政府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引导社会公众形成对酒店服务工作的正确认识,职业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应理性看待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进而引导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同时,政府应通过多种渠道在社会上宣传服务行业的先进典型,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在全社会形成学“服务之星”和“服务模范”的风气,进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改善酒店对实习生的培训和管理

在酒店工作的实习生身份比较特殊,他们不是酒店的正式员工,但却和酒店正式员工一样参与酒店工作;他们具有员工和学生的双重身份,在完成作为员工的工作职责之外还需要完成作为学生的学习任务。因此,酒店在对实习生的管理上应该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作为企业,酒店除了追求利润外还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而接受实习生并给实习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正是酒店为社会培养人才、履行其社会责任的一条途径。这既有利于塑造自身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增强整个酒店业对劳动力资源的吸引力,又有利于为酒店行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因此,酒店应该积极地为实习生创造良好的实习工作环境,使实习生尽快适应并融入酒店工作环境,从而提升其对酒店行业的职业认同感。

1.加强对实习生的教育培训

实习生对实习生活充满好奇和期待,多数学生希望在实习中既能够学到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又能够在岗位技能上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酒店要正确认识并满足他们的实习愿望,尽可能给实习生提供有效的培训和指导,真正让实习生感受到在工作中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如某些酒店实行“师徒制”,由老员工带新员工,一对一地进行指导,就得到了实习生的普遍认可。

2.提高对实习管理的人性化

实习生进入酒店多是以学生的身份给自己定位,总觉得酒店对他们的管理应该略低于正式员工,而实际情况是很多酒店都是从一开始就按照正式员工的要求来管理实习生,这就导致很多实习生一时很难接受和适应,进而对酒店工作产生抵触情绪。酒店应该考虑到实习生的特殊心理定位,对实习生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比如在岗位流动上多一些灵活性,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和尝试不同的岗位;在工作标准上适当放宽,给实习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同时,酒店也应多从正面教育引导和鼓励实习生的表现,避免过度批评打击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在严格管理的同时更要让其感受到酒店管理的人性化,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认同感。

(三)学校教育中增强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1.从入学教育入手,点燃学生的职业兴趣

为帮助学生尽快树立对专业及职业的正确认识,学校应把握入学教育的关键时期,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要求及酒店服务行业的从业要求。比如通过优秀毕业生或职业人作报告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专业的学习发展和酒店工作状况,了解职业成长路线,进而科学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尤其是要通过服务行业正面案例的引导,帮助学生在入学初期形成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2.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教育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虽然实习生在进入实习环境前做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还是有很多实习生对酒店的工作环境比较失望,吃苦精神不够,缺乏意志力,导致很多人都是半途而废。因此,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很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战胜困难的决心,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困难与挫折,勇敢地接受挑战,客观地看待工作中的付出与收获。这样才能避免实习期间心理落差较大,且不能很好调试,从而影响他们的职业认同感。

3.做好实习环节的跟踪指导工作,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的身份、工作内容、人际关系、劳动强度、作息时间等都会发生较大转变,同时学生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意识也会在实践中接受考验。因此,学生是否能够顺利适应实习过程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种变化,会直接影响他们对未来从业环境的判断,如果能够顺利完成实习并对实习生活具有较高满意度,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所以,学校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实习环境。

(1)注意遴选实习企业。尽可能实现对口实习,让学生在实习中能够用到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其从业自信心。

(2)督促酒店建立轮岗制度。轮岗制度既有利于培养全面技能,也可以避免学生因从事单一的简单重复性工作而对未来从业环境失望。

(3)关注学生个性特征,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精神和物质奖励等多种途径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其责任感,避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缺乏责任感、应付实习任务的心理。

酒店管理专业分析范文5

【关键词】酒店管理 人才流失 对策

酒店管理发展需要大量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饭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流失到其他行业领域的现象比较突出,饭店管理专业人才的流失己成为高校、企业、学生亟待解决的共同难题。

一、我国酒店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旅游事业的蓬勃势头使得酒店业得以快速发展,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成为炙手可热的行业稀缺资源,高薪之下仍供不应求。中国的酒店行业目前的发展势头空前利好,至2015年上半年,国家旅游局星级饭店统计管理系统中共有13020家星级饭店。由于旅游业空前的发展,更多的国际酒店集团纷纷进入中国争夺市场,随着海外游客数量的激增,以及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和展览选择中国作为目的地,给中国的酒店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酒店管理人才已经成为制约酒店业发展的“瓶颈”,然而,酒店员工的流失率偏高是酒店发展最严重的问题,对酒店事业能否长足发展起到关键的制约性作用。

导致酒店员工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要者包括员工的个人因素,客观的社会因素和酒店管理水平这三方面:

二、酒店管理人才流失现状及原因分析

1. 个体因素。酒店业是典型的提供服务的行业,酒店员工往往处在社会地位较低,劳动价值不高,服务对象的性情和要求差异性较大,劳动报酬少,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工作内容枯燥乏味、员工缺乏工作保障和职业发展的机会是酒店员工流失的主要原因。酒店业基层工作单纯的枯燥重复性劳动会使人产生消极懈怠情绪,有其负责具体服务事务的工作人员所遭受的困扰是首当其冲的。在诸如节假日等酒店提供服务的高峰期,员工加班成为惯例,“人家吃着我看着,人家坐着我站着,人家闲着着”,无法保证正常生活而产生心理落差,往往成为压倒员工的“最后一根稻草”。

2. 社会原因。专业不对口问题一直是学校培养和社会最终接纳的一个长期矛盾,学习酒店管理的毕业生往往并不从事这一行业,首先源于固有思想的介入,社会特别是家庭鄙视服务行业。多数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实习期间就开始逃离酒店,难以施加有效的影响。在长期以顾客需求为服务业最高导向的标榜和实际运作之下,员工的心理关照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境况。客户对于可以得到的合理服务的边界被无限放大,责骂侮辱时有发生,还有一些顾客在言谈举止中会不自觉的表现出对服务行业的轻视和不尊重,以上种种均是将酒店员工推向其他行业的力量。服务业经营者以员工利益的让渡去博得客户的认可这一不良做法,也造成员工流动性较大。

3、管理因素。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企业运营的必要条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酒店的规章制度很多情况下为了达到经营效果而有牺牲雇员利益的明显倾向,罚多于奖,惩易于励,表现出人文关怀不足,以人为本具有刻意的选择性,使员工的工作体验很不好。这种制度经过长期的严格执行,员工必然因较大的工作压力和较差的工作体验而产生负面情绪,难以调动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员工身心需求长期得不到应有满足,会产生被压迫、被奴役,被不公平对待之感,且在工作中将人工具化、符号化,消解个体差异,以人为本完全得不到体现,员工的忠诚度必然大打折扣。

三、我国酒店管理人才流失应对措施

针对酒店管理人才流失现象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1、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对于困扰酒店员工的负面职业压力问题,解决之道在于不仅仅将他们归类为特定的服务人员,而是要注重将其放置在普通意义上的人加以对待,实行“推己及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管理之道,尊重人的权益。怎样使员工的价值感得到提升,同时也保证客户得到良好的服务,便成为酒店经营者首先要做好的工作。因此要明确“发展为了人,发展依靠人,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大原则,时时处处从员工的切身感受着眼,将以人为本的思想既成为对客人的承诺,也成为对员工的承诺,才是酒店健康良性运转的关键。

2、提高酒店的福利待遇。人们付出辛劳的程度与其诉求和心理认同呈正相关态势。必须将员工薪资待遇的提升作为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实现酒店稳健发展的首要举措。福利待遇的包含项目很多,不单指劳动报酬,也包括诸如住宿条件、饮食水平、社会保险保障等其他影响人的处境的显性和隐性的关照身心的福利。将员工福利做好,提供周到,是促进酒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重要保障。曼谷东方大酒店就有不凡之举,各种福利水平居全泰国之冠,因此也有比较优秀而稳定的员工队伍。酒店要想做好,就要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3、完善奖金分配制度。奖金分配能否做到公平合理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到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到酒店的长足发展。如果奖金分配不公,缺乏必要的合理性,就会产生负面作用,员工对雇主的信任度降低,工作的主动性降低,员工间利益冲突和交际问题频现,必然导致流失显现,员工队伍的稳定性无法保障,团队协作和总体服务效果必然受到削弱。为使员工发挥最大的工作价值,务必要建立健全薪酬福利和奖金分配制度,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实现酒店管理的科学化,让公平合理的发配制度征服人心。

4、培育良好的酒店企业文化。酒店要想实现长足发展,必须要注重培养和提炼酒店的良好企业文化,构建健康向上、兼容并包的企业文化。首先要注重劳资福利、工作环境等对员工实际物质给予,包括酒店的硬件,设施设备等;其次要建立健全具有高度执行力的规章制度和运营机制,诸如组织架构、人员配置、劳动纪律等制度建设;三是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事业观。只有扎实做好以上三个方面的建设工作,形成关爱、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才能打造出一支被尊重的、愿意工作的、有进取心和稳定性的一支队伍。

参考文献:

酒店管理专业分析范文6

从我国开始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以来,职业教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加快了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与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已成为各院校的宗旨。职业教育要注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解决专业的目标性与未来职业岗位的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唯此才能使学生在拓宽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更多技能,增强就业适应能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实习是实践教学环节的范畴,也是教学的一种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巩固理论知识,属于课程教学的辅助部分,是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合起来,为学生未来走上酒店工作岗位做好铺垫的活动,它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锻炼和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 胡锦涛) 一流的服务需要一流的酒店员工,这对酒店管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习可以使学校、学生和酒店三方共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各个院校应从实际出发,坚持为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做好实习基地的建设,培养符合本地区相关领域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不同培养模式下实习的利弊分析

实习是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必要环节,目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类型主要有订单培养模式、2A2B工学交替培养模式、2 + 1顶岗实习模式、中外合作模式四种模式,基本上都是按理论+ 实践教学模式或三明治教学模式的方式实施。实习效果调查证明,四种模式的实习各有利弊。

1. 订单培养模式是校企签订合同,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中心,企业根据用人需要提出人才培养规格,学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双方共管的模式。此模式的优点是解决了酒店用工短缺与学校实习条件不足的问题。由于定做的人才是因为想加入相应的酒店才入学的,因此,他们在实习过程中会全力以赴,这就顺延了实习与就业的连续性。其不足之处是有一半以上的专任教师没有酒店的实际工作经验,从学校到学校的情况比较严重,教师实践能力弱,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2.2A2B工学交替模式是院校根据企业需要,采用前后两段教学方式,即一个星期采用3 +2模式,前3 天理论学习,后2 天在酒店进行实践学习,再加上专业集中实训、企业集中实训、顶岗实习等,实现工学交替。其教学特点是多学期,分段式,优点是学生可以直接体验真实的企业职业情境,学生实践技能在教、学、做一体化中得到提高。此模式的缺点是部分学生实习后不愿返校上课,学习思想涣散,加大了学校的管理难度,尤其是安全管理的难度。

3.2 + 1顶岗实习模式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第一、二学年,学生在校学习,依托学校条件对学生进行培训,第三学年与用人单位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或将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四学期和第六学期,将毕业顶岗实习和企业试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校企合作,实现双赢,校企共同管理学生。此模式的优点是学校教育理论学习的延续性好,顶岗实习、企业试用与学生就业有机结合,实习期长,酒店合作积极性高。其缺点是学校学习酒店职业情境融入少,与酒店的工作实际差距大,另外,顶岗实习期长,学生难以坚持高负荷岗位的工作。

4. 中外合作模式是在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交流合作的基础上,通过课程认证、教师相互交流和分段式的国内外院校合作,实现共同培养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目标的教育模式。中外合作模式的优点是能够拓展师生的国际视野,学习国外管理理念和先进方法,可获得国家承认的中外学历、学位双文凭,并可继续在外国学院申请读研究生。其缺点是盲目强调国外教育模式的先进性。由于中外的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外方合作者对人才培养模式也有不同的要求,某些学生过于重视毕业文凭而不重视过硬的实践本领,实习实践能力难以达标。

三、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实习环节都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各学校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模式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

( 一) 实践教学管理能力不足

据调查,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酒店实习期间,都是由实习酒店代为管理,学生成为了酒店分段式的廉价劳动力,学生因缺乏人文关怀而产生失落感。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存在主动性与创造性不强等问题。学生实习工资不高且没有五险一金,车费、零食和日常用品等开支大,实习半年下来积蓄不多,这给学生的感受是与酒店内员工同样劳动,不同报酬。另外,酒店工作时间长、强度大,而且法定节假日得不到休息,人家吃着我看着,人家坐着我站着,人家闲着我干着,这让学生产生心理落差。

( 二) 师资队伍的教育理念与知识、能力结构不适应转型

我国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虽然要求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但实际上对教师实践能力的硬性要求较少。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双能型结构的教师比例偏低,很多教师有职业资格证书但缺乏职业动手能力,知识转化为应用、实践的教学能力尚不能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也直接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塑造。随着我国双师型教师理念的推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必将得到巨大的促进。

( 三) 实习体验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择业的负面影响酒店

管理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后, 50%以上的学生不再做酒店行业,主要原因是劳动强度大、工资水平低等因素的影响。即便暂时留下来,也只是苦于当前没有合适的工作而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一旦有合适机会,就会辞职。据调查,流失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特别是家庭鄙视服务行业;

二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学生心中郁闷且无发泄渠道。多数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赴酒店实习是迫于学校压力,进入酒店后,一旦从基层开始工作,心理落差就很大,在实习期间就开始逃离酒店,且矛盾不可调和。

四、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工作成效的思路

很多问题的出现总是在实践中不断解决的,我们不能回避问题。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实习经验,我们可在实习规划、实习制度设计、校企合作等方面做些努力,以形成教学做合一良性的互动。

( 一) 合理规划实习时段

为保证实践教学与行业接轨,推进酒店管理教学改革,结合酒店市场行情和我们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专业实习可以安排在专业的第四学期和第六学期。这样做的好处如下: 首先,酒店方容易接受和安排; 其次,统一、有计划的实习保证了学生实习的质量,便于学校对实习效果进行考核; 最后,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用人单位的社会性管理,会为将来更快地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 二) 完善实习制度

学校要将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以学分考核的形式督促学生完成实习工作。实习由专任指导老师在酒店全程指导和跟踪。这样一是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动态和思想情况,引导学生在实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为实习生提供工作中、生活上、心理上的各种帮助; 二是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素养,使教师在实践技能上与时俱进。另外,要健全完善实习制度,改变职业学校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管理粗放、学生放羊现象; 完善落实实习管理制度,使顶岗实习真正形成规范有序的局面。

( 三) 完善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的选择应该适合本专业学生的实习需要,在实习中,应尽量选择起点高、标准严、服务好的四星级以上的酒店,以便于锻炼实习生。当然,四星级酒店部门多,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甚至有些酒店中层管理者视实习生为自己潜在的威胁。对很多实习生而言,最难过的并不是工作压力而是人际关系。完善的实习基地建设更要重视实习期间的人文关怀,在实习酒店,实习生很容易受到排挤和压制,常常出现老员工随意指使实习生的现象。这一现象不仅使酒店增加了培训成本,也令许多实习生放弃了自己所学的专业而另谋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