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的分支范例6篇

运筹学的分支范文1

【论文摘 要】本文浅谈了运筹学的内容和特点,并对其教学内容和讲授方式的改进进行了探讨。

运筹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管理问题,研究的基本工具是数学。运筹学也被称为管理科学。

运筹学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通常认为运筹学的应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早期从军事部门开始的。运筹学发展至今已形成了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并在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军事、能源、生态与环境、运输、城市规划、教育、工业、农业、商业等各个系统都用到运筹学的各种方法进行规划管理。近年来,由于计算机快速发展,运筹学能够解决规模更大、更复杂的问题。随着运筹学的广泛应用,运筹学的各种理论、方法不断地丰富,并形成了运筹学的许多分支。

本文根据以上运筹学的应用性和发展趋势,简单介绍了运筹学的内容和特点,并重点探讨了运筹学教学内容和讲授方式的改革问题。

一、运筹学的内容和特点

1.运筹学的内容

一般来说,运筹学可分为规划理论、决策理论、随机理论。其中规划理论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等,主要解决资源的优化利用和配置、最佳路线的确定、非线性系统的优化等问题。决策理论包括对策论、决策论、图与网络、网路计划技术等,主要解决管理领域的各种复杂的决策问题。随机理论包括的领域更加广泛,如排队论、存储论、仿真技术、为序更新理论、可靠性和质量管理等分支,它主要解决随机系统、模糊系统以及不确定系统的复杂问题。由此可见,运筹学是具有许多分支、方法和应用广泛的一门学科。

2.运筹学的特点

(1)运筹学是基于数学的一门学科。运筹学实际上是用数学方法研究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具有某些目标的优化问题。如经济、管理和国防等部门在内外环境的约束条件下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问题。它是充分利用数学工具,将实际系统的复杂问题尽量做到定量化,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2)运筹学的发展与实际应用息息相关。运筹学的产生起源于军事问题,后来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同时被应用到社会、经济、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

(3)运筹学是一门边缘学科。运筹学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很多其他学科的成果,如系统工程、管理科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思想、方法和技术,不断丰富了自己的内容,形成了较完善的边缘学科体系,与很多学科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4)运筹学的领域越来越大。近20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运筹学的新分支及新算法,例如规划论中的随机规划和模糊规划及线性规划的一些新算法,决策支持系统及专家系统、MRP理论、模拟技术、遗传算法等。运筹学正在加快扩展自己的应用领域。

(5)运筹学的发展促进了很多相关学科的发展。从前,运筹学的应用领域一般局限在军事、工业、农业等有限的部门,但目前逐渐扩展到社会、文化、服务等领域,如生态与环境、城市规划、服务行业、教育部门等各个系统都利用运筹学的各种方法进行定量的规划,这些部门不断的吸收运筹学的思想和方法,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实现现代化和科学化。

二、运筹学教学的改革

1.运筹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由于运筹学具有上述的内容和特点,国内外大学的很多院系将运筹学作为必修课,运筹学已成为大学管理类的核心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基础。但我国各大专院校所开设的运筹学课程,其内容庞杂,授课方法陈旧,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学科建设和应用需要。因此,必须对大学运筹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因为运筹学发展迅速,分支内容越来越多,新理论和算法层出不穷,所以必须对讲授内容进行一定的取舍。取舍的标准应放在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及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指导意义,在后续课程使用较多的内容上,即在实际应用中,以比较常用为标准。

(2)因为运筹学的各种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必须对运筹学的内容进行调整和改革。

(3)随着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和丰富,特别是像运筹学这样的理论推导繁琐、各种算法的计算过程复杂,更应该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提高授课的效率,即应该对现行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2.运筹学的改革内容

(1)根据运筹学应用情况的统计调查,对运筹学分支的调整和取舍。不同的年代,运筹学的应用情况也不同。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运筹学开始普及和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运筹学应用情况的排序是数学规划、排队论、决策论、存储论、网络计划技术、可靠性理论等。我国现行的大部分教材基本上按以上的排序形成体系,并安排内容。例如使用较广泛的运筹学教材《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运筹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主要内容都是包括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分析、网络计划技术、排队论、存储论、对策论、决策分析等章节。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90年代这些排序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据统计,90年代运筹学的应用排序为数学规划、统计方法、模拟技术、排队论、决策分析、随机过程、网络分析、建模技术等,而且目前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紧跟时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对运筹学分支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取舍。如减少排队论的理论课时,增加统计方法和模拟技术的课程时数,确保让学生及时了解现代运筹学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

(2)根据运筹学的应用需要,对运筹学每个分支的讲授内容进行调整。线性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个分支。但具体讲授时,在线性规划的众多内容中,将侧重点放在哪里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在讲授中,在保持线性规划体系的基础上,应强调影子价格和灵敏度分析的内容。因为影子价格在经济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应讲清影子价格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在实际的线性规划模型中,其系数经常会随着条件的改变而变动,这些系数变动对最优解和决策影响较大,灵敏度分析及参数线性规划就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但在现行运筹学教材和大纲中,对这些内容强调的不够,而且很多教师讲课时都忽略这部分内容,这是不可取的。 转贴于

(3)根据专业的特点,强调运筹学的应用。管理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应用运筹学等各种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因此,在运筹学的讲授中应特别强调运筹学的应用。如实际问题的线性规划模型建立、整数规划和目标规划及运输问题的应用。随机规划和模拟技术的引入和介绍都是为了强调让学生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由于许多系统涉及到技术、经济、心理、偏好等综合因素,解决这类问题光靠定量方法是不够的。应该将运筹学等常用的定量方法和非数学方法(定性)相结合,才能够很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层次分析法就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一种决策方法。这些看起来简单和粗糙的方法,对解决一些结构不十分明确、复杂的问题来说确实是一种可行和有效的方法。对于这些新思想和新方法,在运筹学教学中应给以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定性方法介绍给学生,以便拓宽学生的应用知识范围。

(5)强调计算机模拟技术在运筹学中的作用。近年来运筹学的应用已扩展到大规模复杂系统问题的领域,如大型能源规划、生态与环境规划、区域经济规划等很多领域。对于这类复杂系统建立严格的数学模型、求解都比较困难。用计算机模拟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运用计算机对系统进行模拟,容易得到多种可行方案和相应的系统性能指标,为决策服务。尽管模拟不是一种很精确的技术,其提供的仅仅是一个统计估计,而不是一个精确解,但计算机模拟耗费时间短,费用较低,对那些无法用解析方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因此,强调和注重计算机模拟技术在运筹学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3.运筹学教学方面的改革

(1)保持教学严格性的同时,重点解决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严格性众所周知,运筹学的理论也是如此。但如果片面地追求严格性,对于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接受困难,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具体讲课时,对于重要的定理采取严格的讲授,对于次要的定理尽量避免繁琐的推导,而强调这些定理的内容理解和实际应用。如在线性规划中,单纯形法是一种有效的算法,单纯形法原理及对偶理论需要讲清讲透应该让学生掌握,因为它是灵敏度分析的基础。而对灵敏度分析、整数规划等内容强调其基本思想和应用,减少不必要的数学推导,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运筹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较丰富的实际案例。如果将这些实例和教学相结合定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如动态规划是研究多阶段决策过程最优化的一种方法,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化为一个多阶段决策过程,所以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动态规划经常被使用。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感到建立动态规划模型比较困难,因为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如何确定状态变量、决策变量、状态转移方程没有一般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精选典型案例,多组织案例分析课,通过这些案例,学生可以正确掌握如何确定状态变量、决策变量、状态转移方程。

案例分析是国外先进国家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好的教学效果。我国的教材体系也重视教学案例的组织和完善。

(3)在教学中,强化计算机的应用。运筹学的大部分问题算法复杂、计算量大,靠人工计算非常困难,而计算机具有计算速度快、准确等优点,它是解决运筹学问题的重要工具。目前已有很多解决运筹学问题的计算机软件。因此,将运筹学的问题变成计算机模型,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要把实际问题转化成运筹学模型作为重点,增加讲授使用计算机软件的课时,以便使学生尽快用计算机进行求解。

参考文献

1 吴育华、何雁群.运筹学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J].工业工程,1999(4)

2 《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胡运权.运筹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运筹学的分支范文2

关键词:运筹学;实践创新能力;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105-02

运筹学课程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的核心必修课程之一。不同于数学专业的运筹学课程,在管理专业中,该课程的定位是以运筹学理论为基础,以定量分析为支撑,以决策支持为目标的应用性课程。因此,我们对运筹学课程的教学设计突出了“工具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熟练应用决策理论和方法及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强化对学生科学管理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运筹学课程现有教学模式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高校运筹学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我们发现:运筹学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求解工具上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由数学理论为主转变为以管理决策为主,二是由理论研究为主转变为以应用方法为主,三是以手工或专业化方法求解为主转变为宽平台、普及型的求解方法为主,由此形成了以下三种典型教学模式。

1.重视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在内容和方法上都非常注重数学理论基础的讲授,基本概念都有严格的数学定义,定理都有推导证明过程。由于数学逻辑严密,因此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要求较高。运筹学模型以手工求解为主,学生通过手工方式求解各分支模型,可以对运筹学的理论得到深刻的体会,这是进行运筹学理论学习和研究的好方法,但限制了运筹学的普及运用。

2.重视管理应用的教学模式。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注重以管理应用为主,数学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同时提供了计算机求解软件,并将求解软件制作成规范的光盘同教材一起提供给学生,便于安装和操作。这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运筹学的教学风格,但这类教学中所采用的求解软件不统一,求解模型的规模相对较小,有些软件的操作还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求解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重视求解方法(技术)的教学模式。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非常重视运筹学模型的求解方法。主要特点就是将各分支模型的求解方法统一到Excel电子表格平台之上,如美国各大学已经普遍采用Excel电子表格作为运筹学模型的求解工具。使用Excel电子表格不仅为推广运筹学的应用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而且已经成为管理运筹学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二、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的定位与培养目标

根据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方向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基于提升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基本认知,我们将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定位于“以管理学、经济学、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等先导课程为基础,将运筹学理论基础、管理应用与求解方法(技术)高度融合,提高该课程对项目管理、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服务管理、运营管理、营销管理、创新创业管理等各相关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最后达到学以致用,从而真正塑造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此,我们一改过去“以运筹学模型的数学理论和数学推导及证明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解决运筹学模型的工具都是依赖于手工计算”的理念,树立“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实践应用、突出能力、注重效果”的教学理念,将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于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决策的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够熟练应用现代科学决策理论和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去分析和解决管理当中的实际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体系设计

在明确课程定位与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根据运筹学学科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对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将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运用运筹学模型实现管理最优化决策的基本特点,科学安排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案例讨论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在掌握运筹学模型的基础上,突出数学建模能力的训练和计算机工具的应用,重视对实际管理问题的案例分析,从而形成如图1所示的以提升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体系。从图1可以看出,理论教学与课堂讲授、实验教学与上机操作训练、案例讨论与科研训练、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形成了科学的运筹学教学体系,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该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三部分。理论教学就是对图1中所给出的七类25个运筹学模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的讲解。在强化基础理论的同时,通过数学建模、案例讨论和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等各种比赛,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形成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用Excel电子表格工具已经成为管理运筹学的一个明显潮流,为此,我们开发并制作了基于Excel电子表格平台的运筹学求解模板和求解程序各一套。运筹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就是围绕基于Excel电子表格平台的运筹学求解模板和求解程序展开的。如图2所示,运筹学实验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首先介绍Excel的相关基础知识,为不确定型决策模型和风险型决策模型的Excel求解奠定基础。其次是Excel中的插件Solver的功能使用。该插件功能强大,可用于工程上、经济学及其他一些学科中各种问题的优化求解,包括(但不局限于)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等问题,为线性规划及其拓展模型的求解奠定基础。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引导学生编制基于Excel电子表格平台的运筹学模型的求解模板。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应用Excel电子表格平台求解运筹学模型的基本技术,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把实际管理问题概括为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学模型以及如何分析和理解计算机输出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灵敏度分析和优化调整,以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四、结语

运筹学的分支范文3

【关键词】医保基金;数学建模;拟合;MATLAB

1 问题

该文讨论的是医保统筹基金运行安全问题,由于发展改革的要求,邢台市医保基金在2013年7月份将医保基金的征缴基数由双基数改为单基数,故要估计改革后医保统筹基金的运行情况。该文采用2007-2011年的数据来建立拟合多项式函数的数学模型,然后将2012年医保基金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进行检验,最后将2012年的医保统筹基金数据加入到该模型中来预测2013年医保基金运行情况。因此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Ⅰ:根据2007-2011年的医保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验证模型;

问题Ⅱ:加入2012年医保数据到模型中预测医保基金2013年运行情况。

2 模型建立

3 模型计算与检验

由于近几年收入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支出远小于收入,有较多的结余且每年的结余大于支出,故到2011年累计结余达到4.5185亿元。

由数据可知2007-2011年在职职工参保人数逐年增加,为线性增加的趋势,且由图可以看出自2011年以来在职职工参保人数增速较前几年快,因此预测2012年在职职工参保人数增速较2011年大,引起在职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收入增势也较2011年快,故采用二次拟合的方法对2012年的在职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收入进行预测,预测值是25403.00万元。由表可知2012年实际值26656.69万元,误差率为-4.7%。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2007-2011年在职职工统筹基金支出呈线性增加的趋势,故可采用二次拟合的方法来预测2012年在职职工统筹基金的支出,其结果为9398.7万元,实际值为8566.62万元,误差率为9.7%。

4 结论

由以上模型应用可知2013年医保统筹基金将出现亏损,但由于累计盈余的存在可安全运行,建议时刻关注医保基金运行,一旦有新的统筹基金的数据就将其加入到该模型中进行修正来得到更为精确的数据。该模型可以预测短期内的基金运行情况,但在长期中,由于不可预测性、突发性事件概率变大,将对该模型运行带来极大的挑战,在预测医保基金长期情况运行中,准确度将会降低,这是该模型有待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运筹学的分支范文4

[论文摘要]本文对运筹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运筹学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和措施。

运筹学作为一个学科出现以来,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运筹学的研究与实践在我国得到深入发展,在工程、管理、经济等领域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并作为一门课程逐渐成为管理科学、系统科学、信息技术、工程管理、物流管理、经济、金融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然而,由于运筹学知识的综合性及内容上的数学复杂性,使得这一课程的教学表现出强烈的自身特色。结合几年来十几次运筹学教学的体会,对运筹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一个粗浅的分析,以供探讨。

一、注重其发展背景及现实意义的讲授

运筹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既不同于数学等经典学科,又不同于普通的应用学科,这一点可以从其发展背景中略见一斑。从运筹学的早期的发展来看,它可追溯到1914年提出的军事运筹学中的兰彻斯特(Lanchester)战斗方程、1917年丹麦工程师爱尔朗(Er-lang)在哥本哈根电话公司研究电话通信系统时提出的排队论的先驱者、20世纪20年代初提出的存储论最优批量公式等等。这些发展背景的介绍有助于学生对于这一学科的重要性、学科的特点、以及其中问题的解决思路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运筹学课程的讲授人员,要把不应在课程绪论的讲授中一带而过,而是要在讲授过程中让学生有所体悟。

二、注重其“学科交叉、多分支”的特点

应该说“学科交叉、多分支”是运筹学作为一门课程的重要特色,也是教学过程中需要认真处理、仔细推敲的一个关键问题。多学科交叉使得运筹学表现出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上的复杂性——既具有数学学科的理论特性又具有应用学科的自身特性、既具有理工学科的定量特性、又具有人文学科的分析特性、既追求“完美”又注重“实用”。作为授课教师而言要始终把握运筹学的这一特点,做到对发展现状的较好跟踪,注重对学生启发性引导;做到对授课对象的仔细区分,既包括对学生学历的区分又包括对学生专业的区分,对学生学历的区分主要体现在知识内容、授课学时、授课方式、课程要求等环节,而对学生专业的区分则主要体现在理学、工学和经管专业在知识深度与广度上的差异以及在理论和应用上的差异。而多分支特性则要求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各个分支有针对性的选择并能够做到对该分支理论及应用的充分把握。

三、注重“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的综合运用

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在运筹学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在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一方面可以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既可做到由浅入深、又可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深入做好铺垫;另一方面,又可在知识的运用上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既激发学生的知识运用的兴趣又加深对知识理论的理解。“实验教学”既是对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细化又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引导手段,特别是对学生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是一个较好的锤炼,同时也对学生长期以来单纯的“分数为上”的学习方式是一个有效的冲击。正是基于上述考虑,笔者认为在运筹学的讲授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运用,充分考虑二者在运筹学教学过程中比重和搭配问题。

四、注重教学方式的运用

随着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越来越普遍,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率,同时又带来相应的弊端。尤其是多年的高校扩招和运筹学课程的普遍适用性使得多数运筹学课程为大课教学,这就促使教师为了避免后排学生看不清而几乎抹去了板书的运用。所以,在大班化的背景下,板书与多媒体的矛盾始终是运筹学教学中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五、注重对考核方式的研究

考核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设计的好坏对整个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在传统的考试方式中,往往过多得强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运用,又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考核,不仅包括学生对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的考核,还要包括对学生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的考核。基于此,笔者认为在运筹学考核过程中“专题考核”和“研究论文”都可作为传统考核方式的重要补充。

总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媒介、考核方式都是运筹学授课教师始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不仅如此,还要综合考虑自身高校的教学特点,特别是该课程在专业体系中作用的考虑以及该校教学管理部门的课程管理特点。该文仅仅是笔者一点粗浅体会,不足深论,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茂盛,孔凡楼,张炜.对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看法和建议[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108-110

运筹学的分支范文5

据财新《新世纪》了解,国务院属意成立“养老金理事会”,该方案如正式获批,新机构将专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

不过,围绕养老金入市问题,争议声浪甚高。最终决定尚未落地,诸多关键性问题仍须慎重推敲。养老金入市背后,有名无实的“统账模式”需系统性反思;而个人账户的虚实,以及制度结构的调整,是决定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可否持续的关键。

入市如箭在弦

有关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方案,已在争议中酝酿多年。其具体办法由社会保险基金主管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牵头制定,并已纳入2012年人社部须“突破”的工作重点、难点。

如此紧迫感,来自养老保险基金的缩水恐慌。人社部公报显示,至2010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下称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存15365亿元。据财新《新世纪》记者了解,截至2011年底,该基金结余已高达1.92万亿元;基本养老保险中迫切需要投资增值的个人账户,在已部分做实的13个省市中,已有2039亿元资金。

巨额的结余,大多分散在全国各市县一级的财政专户上,仅能按规定购买国债和转存定期存款。

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副教授胡继晔主持的《社保基金监管立法调研报告》显示,大部分省份都抱怨无处购买国债,结余基金只能存在财政专户,估算存款平均收益仅在1%―2%之间。而近几年来,消费者物价指数高企。胡继晔据2009年数据测算,1.9万亿元的五项基本社会保险基金结余的实际缩水,当时即约有100亿―300亿元。

基金保值增值压力当头。早在2008年,人社部有关市场化运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资金的方案即已定型。此后,人社部还制定了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三步走战略”:实现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及新农保个人账户保值增值后,再针对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部分以及其他社会保险基金结余进行投资。但相关方案始终未得到国务院的首肯。

经过长时间讨论,关于个人账户资金运营的大部分问题,各部委间已经达成共识:投资乃是必然,采用信托模式进行市场化运营也已确定。

于是,投资主体由谁来担当,成为关键性分歧。人社部、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和地方基金经办管理机构,曾分别提出方案。人社部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主张将分散在各地的资金上收,委托中央机构开展投资运营;地方主导的方案,则希望在省一级成立运营机构。该方案有利于打破垄断,分散风险,但地方人才储备不足,同时易受地方行政力量干预,还将加剧已饱受诟病的社保体系碎片化。相较而言,在中央层面运营的呼声更大。

而在中央运营的方案中,人社部力主在其下另行建立基本养老保险投资运营机构;更具专业优势和投资经验的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则希望由他们运营。

两相权衡的折中方案,是在国务院下,由人社部、财政部牵头,重新成立一个正部级的“养老金理事会”。其管理结构、投资方式,则将大量借鉴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经验。

在胡继晔看来,在部门利益难以协调的情况下,这是最符合常理的选择。这一机构也将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形成良性竞争与合作。

胡继晔强调,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是战略储备基金,事实上与养老金并无直接关系;而养老金理事会将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的养老金投资管理机构。在具体投资策略方面,也将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有较大差异。养老金投资需要充分考虑流动性,风险容忍度亦低于社保基金;同时因关涉参保人实际利益,需要进行更高层次的信息披露。

据了解,各有关部门正积极探讨筹划养老金理事会落地事宜,包括具体部门构成、治理模式、理事长人选等等。

巨额基金幻象

在新机构呼之欲出之际,更为现实的问题是:真正可入市的资金在哪里?有多少?

当前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的是“统账结合”模式。其资金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单位缴费的20%,进入统筹基金,实行“现收现付”,即用年轻一代的缴费支付退休一代的养老金。按照制度设计初衷,现收现付下,基金仅需“略有结余”,结余部分以确保支付为首要前提,适度保值即可。

另一部分是个人缴费。在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现收现付”制度的未来支付压力显见。为应对老龄化压力,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在统筹的同时,还设计了强制储蓄性质的个人账户。参保人每月缴纳工资的8%进入个人账户,长期积累,多缴多得。这部分用于未来支付的积累资金,必然要通过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不仅要战胜通货膨胀率,更有观点认为要战胜工资增长率。

由中国社科院学者郑秉文主编的《2011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披露,到2011年底,基本养老社会保险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实际已达到19596亿元。胡继晔预计,该部分资金将在高峰期达到百万亿级别。主流观点认为,对这部分资金的运营,应当是未来养老金理事会的首要任务。

不过,至2010年底,这部分资金实际在账户中的仅2039亿元,其余已被挪至统筹账户并用。原因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初,由于老龄化趋势导致退休职工人数逐年增加,加之以往制度体系下养老金欠账无法厘清,统筹账户每年支付缺口可观,各地不得不用个人账户基金填补统筹账户支付缺口。个人账户所谓“空账”即来源于此。

“空账”是对个人财产权利的侵蚀,同时也有违应对未来老龄压力的初衷。自本世纪初,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工作逐步推开。目前为止已有13个省份开展试点,主要采取两种“做实”方案。

其一是以辽宁省为代表的“补缺口”模式。即从做实之日起,个人账户与统筹基金分开管理。个人账户强调账人对应,并与基金总数严格对应。由于统筹基金不得占用个人账户资金,当期发放缺口由财政资金填补。

其二是其他省市采取的“补账户”模式。即个人账户资金仍先填补当期统筹账户的发放缺口,而后再用政府财政资金补账户。不过,财政资金并没有一一对应到每个人的账目上。在采用该模式的试点省份中,有九个省份享有中央财政提供的补贴,并由各省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投资运营,而未真正填补进地方的个人账户;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需要按比例为个人账户提供大量补贴,这部分资金也是由省级财政管理。如此,地方实际的个人账户中仍为虚账,仅有财政专户的补贴资金与之遥相对应。

无论哪种模式,地方财政均需为填补个人账户缺口付出巨资。尽管中央定调仍将继续推进做实个人账户,但自2009年后,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没有进一步扩大。本应积累大量资金的个人账户空洞犹存。

统筹结余不应轻率投资

由于未做实个人账户省份的个人账户基金,仍与统筹基金混账管理,实际上被当做统筹基金使用,不少地区原本将“以支定收、略有结余”作为管理宗旨的统筹基金结余巨大。人社部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对于尚未做实个人账户的地区,基金结余部分也酝酿投资。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指出,由于记账不清,大部分地区统筹基金的结余中,混杂着个人账户资金,两者不可能清晰分开;而两部分资金宗旨不同,投资理念、手段及风险容忍度也都不一样。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左学金尤其对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结余用于投资表示怀疑。他表示,当前的结余总量虽看似巨大,但分散在全国各地,能用于长期投资的量并不大。

左学金认为,所谓“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目前实际已成为社会统筹的现收现付体制。有限的统筹基金结余应首先确保支付。

在大多数学者看来,将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彻底分开,做实个人账户,乃是养老金投资的前提,但做实的成本令地方政府不堪负担。

以辽宁为代表的“补缺口”模式曾备受推崇,被看做是真正意义上的做实。然而,由于在辽宁,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的联系被切断,现收现付体系被彻底打破,统筹账户的支付压力比预想的要沉重许多。

根据《2011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披露的数据,若无财政补贴,仅考虑征缴收入,2010年辽宁的基本养老保险资金缺口在146.5亿元。由于老龄化趋势,以及每年养老金支付基数增加,失去个人账户资金支援的统筹基金缺口越来越大。而中央的补贴为定额补贴,压力均集中于地方财政;与此同时,已经做实的个人账户资金无处投资。郑秉文形容辽宁是“头枕面包饿肚皮”。不得已之下,辽宁又开始“借支”个人账户资金,以填补统筹基金缺口。

而当初,也正是考虑到“补缺口”模式给当期财政带来的巨大压力,在此后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中,决策者才选择了“补账户”模式,并降低了做实的起步比例。

即便如此,在一些地区,财政面对的压力并未减小。如在上海市,2010年基金收入为707.93亿元,支出高达811.47亿元。就算将个人账户征缴资金全部垫付给统筹基金,当年仍有103.54亿元缺口。地方财政拿出107.43亿元“补缺口”,而对于个人账户部分,则无力再行补贴。作为做实个人账户试点省市之一,上海市依靠财政补上的个人账户比例远未达到预计的3%。

若不计算财政补贴,根据《2011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0年全国有14个省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基本养老保险收不抵支,缺口总计679亿元。其中,湖南、上海、湖北、吉林、天津、黑龙江、新疆均是通过“补账户”来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省市。财政既要补当期支出缺口,又要补账户,苦不堪言。

在褚福灵看来,“补账户”只是在原有虚账运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储备基金,并非真正做实个人账户。“这就失去了做实个人账户的本来意义。”褚福灵认为,这种总额做实的储备基金,必然在发放个人账户待遇时难以兑现,等于“做实而不实”。

但当下要做实个人账户,财政压力不可小觑。据世界银行测算,做实个人账户后,未来50年内财政补助增长速度平稳,且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由0.5%降低到0.22%左右;若按空账运行,则财政补助将从2034年开始骤然增加,财政负担更加沉重,未来支付风险难以控制。

除了理论上的分歧,财政的现实压力,是进一步做实个人账户的障碍。而养老金运营方案的出台也必然受个人账户无钱可投的牵绊。

运筹学的分支范文6

[关键词] 众筹模式;中小企业;融资难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4-0101-03

前言

众筹模式以其创意性以及筹集资金的便捷性而广为人们采用,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众筹模式广泛地支持了一些资金短缺的创业者,这些创业者呈现以下几个特征:其一,具有创意性的、市场前景性的创业思路。其二,获得了网友的支持与青睐。其三,缺乏相应的启动资金。众筹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创业者的创业欲望,解决了创业者创业之初的艰辛,使得创业者获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相比之下,中小企业在很多情况下也具备社会一般创业者所面临的困难,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小企业比一般创业者的问题显然更加复杂和难以根本解决,必须正视中小企业面临的众筹模式下融资的困难问题,才能在众筹模式之下真正为解决融资难问题提供有利的解决之道。从这个角度来看,必须明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以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地提供对策。换言之,必须找出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与社会上一般创业者的特点相区分,才能真正为众筹模式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状况提供解决之道。

一、众筹模式下中小企业融资的现实特点

明确众筹模式下中小企业的现实特点是对中小企业的众筹模式进行具体分析的前提,只有明确其特点才能更好地、更全面地分析中小企业众筹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其提供相关的对策与建议。从众筹模式的基本特征来分析,当前众筹模式下中小企业融资的现实特点主要表现为:以向网友募集资金为主要融资渠道、以商业创意为融资中心、以资金的透明运作为后盾。

(一)以向网友募集资金为主要融资渠道

当然,中小企业的众筹不仅仅局限于通过互联网对网友的资金进行募集,众筹就是通过中小企业向公众展示其创业的创意,获得公众的支持与理解,进而获得相关援助资金的形式。从这个角度观察,众筹的模式不仅仅局限于通过互联网,凡是能够以让公众知晓的形式募集公众的资金都属于众筹的范围。毋庸置疑,下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迅速崛起,使得向网友募集资金成为了众筹的一个显著的特征。一般而言,中小企业在网上通过第三方平台向网友募集资金成为了其主要形式。这就意味着中小企业必须扩大和创新其宣传方式与内容,并且注重其企业的创新发展路径,只有让公众真正了解了其企业的运作模式与市场前景才能真正让其众筹模式处于正常的运作之中。任何众筹模式的发起都必须通过发展自己的强势项目与创意项目为主要的途径。这就是说,只有中小企业让网友真正看到其项目的市场前景,才能促进企业的成长,从众筹模式的基本发展路径来看,中小企业最需要做得就是把自己的市场前景真实地展现在网民面前,以让网友真正知悉其创意的情况下来为自己募集资金是其主要特点。

(二)以商业创意为融资中心

众筹模式在其发展之初,都十分重视商业创意,任何情况下,众筹模式都是着眼于商业创意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公众不会把自己的钱花在没有任何创意的投资上来,只有公众看到一个企业的商业创意与商业场景才能真正使得企业的创新与融资成为可能。尤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商业行为都必须以创新为其发展的先导,没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企业注定会成为市场竞争的失败者。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中小企业必须找准其发展的重心,增强商业行为的创新性,才能使得众筹成为可能。从商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来看,任何情况下的商业行为都是立足在与同行业不一样的基础上,只有一个行业能够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展示自己的商业创意才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商业的发展与融资的渠道。商业创意要求中小企业不拘泥于现有的发展思路与发展模式,不断寻找具有创新意义的发展空间,实现其发展的新颖性,要求中小企业要寻找同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其自己的优势作为弥补同行业发展的劣势的主要手段来为自己的商业创意行为增彩。总的来说,只有中小企业能够在发展模式上、发展路径上、发展策略上以及发展的战略部署上下力气才能使得其商业创意得到尽情发挥,进而为自己筹集资金支持。

(三)以资金的透明运作为后盾

从法律上来说,众筹必须让出资人知晓其运作途径,不让出资人知晓其资金的运作途径就是对出资人财产的侵犯。由于出资人对自己的出资享有知情权,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在众筹过程中以及众筹完毕后都必须使其出资更加透明化与程序化。首先,在众筹前中小企业必须出具相关的众筹合同。众筹合同应当约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出资人在完成出资行为后,对相关项目就当然地享有相关财产权利。这是合同法规定的基本精神。其次,中小企业在进行众筹的过程中,要对自己约定相关责任条款。即如果众筹失败,那么中小企业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与义务,大体说来,众筹失败后,中小企业一般要承担返还出资人相关资金的义务。最后,在众筹完成后,中小企业要真正把资金的运作放到重要位置上,尽最大可能使得资金的运作发挥出最大的市场经济效益,同时中小企业也要对其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定期公布,不断向出资人展示其资金运转情况是出资人的当然权利,是其知情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说,基于众筹的法律属性,任何情况下的众筹资金都必须以透明运作,最起码要保证出资人的知情权为前提。

二、众筹模式下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困难

众筹模式在当前不能为中小企业发挥融资作用是基于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来说的,只有明确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实际困难才能真正为众筹模式在中小企业的融资方面提供有裨益的对策,这是应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必经之路。目前来看,中小企业在众筹模式下的融资困境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低、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水平较低、国家缺乏对中小企业众筹的政策与法律保障。

(一)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低

一般而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症结在于其本身的抗风险能力较低。所谓的抗风险能力,从经济学上来说,主要指的是: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不足以抵抗企业进行商业行为所带来的风险。基于众筹具有的公众性的基本特点,只有中小企业能够取得公众的基本信任才能使得其募集资金成为可能。但与之矛盾的是,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使得中小企业不能真正或者更好地取得公众的信任。第一,中小企业的资金流转比较慢。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的资金往往不能很好地得到企业的控制,使得企业的资金风险不能真正掌控,这实际上也会造成公众资金的边缘化运作,这是任何出资人都不愿看到的。第二,中小企业缺乏有利的技术支持与人力支持。中小企业不具备较强的市场应对能力是因为中小企业在技术上以及人力支持上不及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技术支持与人力支持是其众筹资金的主要支柱,不能对技术支持与人力支持进行相关的增强,中小企业的资金运作就不能实现。以上的这些因素都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的原因与体现。

(二)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水平较低

会计信息化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是立足在信息技术上的一种新型的会计信息化过程。从中小企业的现实状况来看其会计信息化水平与大型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水平的差距较大。大型企业基于其人力、物力优势较早地建立起了会计信息化体系。众筹模式下需要对众筹资金进行良好的运作与管理,不能对众筹资金进行良好管理不利于其资金的收益。会计信息化水平较低使得中小企业对资金的良好运作成为现实难题,因为会计信息化是从根本上解决资金运作的收益问题。会计信息化水平低使得中小企业不能为企业本身提供有益的会计决策与会计咨询,这就使得中小企业的资金收益出现现实困难。一方面,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水平较低使得众筹模式下的资金收益不能进行良好预期,即出资人很难精确了解自己的资金收益情况;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化水平较低使得企业的市场决策的出错率大大提升,这是因为市场决策的出错率影响着企业的收益。决策一旦出现偏差就可能在根本上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进而使得企业的经营出现困难,使得出资人的收益成为泡影。从上述情况来看,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众筹模式的有效展开。

(三)国家缺乏对中小企业众筹的政策与法律保障

从宏观层面来上说,企业的融资必须具有国家政策方面的支持。从法律上来看,众筹一旦稍不留意就会走向违反国家法律的道路。仅与众筹可能相关的罪名就涵盖了集资诈骗罪、洗钱罪等相关经济犯罪。如何更好地规范众筹行为以及众筹模式在推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作用,成为了当前政策与法律主要的关注点。目前来看,政策与法律方面对于中小企业缺乏支持显著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法律没有具体明确众筹的运作程序。从现实操作层面来看,目前的众筹资金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发起众筹的企业进行自主运作,这就会导致企业对资金的滥用,即对众筹者资金缺乏显著的责任感,造成对众筹者财产权的侵害。即便在众筹合同上可以约定对于众筹资金的运作方式,但企I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往往会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合同条款,使得众筹者的财产权处于不安全状态。其二,没有明确众筹主体的相关内容。毋庸置疑,众筹的进行需要众筹主体的积极参与,而众筹主体的积极参与需要依靠对众筹主体的严格限制来进行,不明确众筹主体的内容,就会使得众筹缺乏相应的正当性。

三、众筹模式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对策分析

基于上述对当前众筹模式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实际困难的分析,找出了当下众筹模式难以在中小企业发挥融资作用的困境,基于这些现实困境,提出以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基本解决方案:增强中小企业的市场抗风险能力、加快自身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相关的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

(一)增强中小企业的市场抗风险能力

一个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能够在根本上得到提升就会使得整个企业的市场信誉与市场应对能力得到提升。基于当今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的现实,使得中小企业的市场信誉不佳,这也实际造成了部分公众对中小企业的信任度的降低。从增强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角度出发,中小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渐提高其综合抗风险能力:首先,增强企业的决策的科学性。企业决策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中小企业基于发展起步较晚,市场管理经验欠缺,这些与中小企业决策质量不高息息相关,一项企业决策的做出都必须建立在对企业的科学考察以及对市场的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其次,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逐渐构建企业的创新体系。企业的市场前景与市场发展潜力,与这个企业的创新能力具有正相关关系。中小企业只有从根本上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才能在更大程度上谋求自身发展的长远性与全面性。同时,必须指出,基于众筹模式对于企业创新性的基本要求,只有企业具有相当的创新能力,才会在更广范围内与更多数量上吸引公众的投资,这是基于众筹模式的基本特点来说的。

(二)加快自身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能够拥有一支素质过硬与能力突出的会计队伍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众筹模式下更要注重会计队伍的建设情况。加快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是基于众筹模式对于中小企业的会计系统来说的,尤其是在激烈的是市场竞争中,市场信息熟悉万变,一个企业要想掌握前沿的市场信息不得不依赖于其会计队伍。换言之,加快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既是对众筹模式的积极回应,也是对市场竞争的良好回答。这就要求:其一,中小企业要加快对其会计人员的素质训练,不但要增强其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更要增强其综合素质。包括对市场前沿数据的获取、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这些都是任何一个企业会计信息化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其二,有必要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实行定向考核制度与定期培训制度。定向考核制度是从激发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方面来说的,只有员工的工资与员工的绩效挂钩,员工最大的工作热情才能被激发出来,只有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才能使得员工的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得到最大提升,二者是不可分割,彼此相互促成的。以上两点既是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面对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小企业积极对众筹模式融资的积极回应,只有加快其会计信息化的步骤,才能促进众筹模式的更好开展。

(三)完善相关的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

前已述及,任何情况下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实际上不利的竞争者,都需要对其进行相关的政府政策支持与法律规定。一方面,中小企业的众筹模式的融资方式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对于政策支持而言,政策对于中小企业必须明确其相关的众筹主体与众筹程序,这不但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众筹者的财产权的需要,也是更好地进行众筹模式拓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法律需要对众筹模式下众筹参与主体的相关责任与义务进行规定,只有明确相关的责任与义务才能更好地促进众筹模式在当下的发展。在众筹模式下,中小企业与众筹者之间的责任与义务不明确在客观上使得中小企业的资金不能更好募集。实际上,法律关系混乱就会引起众筹模式的推行混乱问题,毋庸置疑,在当下的市场环境竞争中,必须进一步明确众筹模式下的市场竞争的法律关系,这是进行众筹模式的前提。

[参 考 文 献]

[1]朱姝.众筹模式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路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