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文化与销售范例6篇

葡萄酒文化与销售

葡萄酒文化与销售范文1

哪里有需求,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繁荣。

全球最活跃的中国葡萄酒市场,进口葡萄酒正绽放出繁花似锦迹象。

2009年,注定是中国进口葡萄酒机遇和挑战并行交锋的一年。

近两年来,中国葡萄酒市场保持着快速增长势头,从多样化酒品的极大丰富到多元化推广活动扎堆,更有不断的投资热在推波助澜,最终促成了这场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被繁荣”运动。对于全世界外资葡萄酒生产商和经销商来说:“不在中国,就在去中国的路上。”

如今在许多场合上,进口葡萄酒已经不能缺席。摇摇酒杯、闻闻香味、谈谈口感、聊聊产国产区已成为一种时尚与风雅。而在一些主流城市中,无论是餐饮、商超、便利店、专卖店还是夜场,随处可见进口葡萄酒的身影。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遍地开花,真正让进口葡萄酒流行起来的推手,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进口葡萄酒酒商们。

从先行的ASC、美夏、桃乐丝、富隆、骏德等专业商,到现在建发、吉马等国内超级大经销商的多元化参与。更不用说伴随着这股流行浪潮,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扎堆涌现的大小批发商。三、五年前,许多酒类经销商都不会想到自己的仓库或酒柜中会摆满来自世界各地的葡萄酒。而今天,现实就是这样。无数的各类酒经销商们都开始把重心在向进口葡萄酒倾斜。究竟是这股潮流催生了如此多的进口葡萄酒经销商,还是众多的经销商引发了这股潮流的蔓延,似乎无从说起。但市场被无限风光地放大,似乎是好事,似乎也不是好事。

各国各类原瓶酒、灌装酒、贴牌酒等等在大大小小的进口商/经销商手中玩转,也无非就是不同资源、规模和游戏规则上的博奕。由于从事运营进口葡萄酒的进入门槛越来越低,产品结构与营销模式同质化现象开始严重,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发展也将面临瓶颈。而且无论是否专业、是否有实力的都搅和在进口葡萄酒市场上,太多的涌入者催生了整个产业的泡末,于是在进口葡萄酒企业、行业和消费市场必然会出现洗牌和变革,并将在2010年开始进一步地尖锐、深化。

随着今后进口葡萄酒在二三级城市的跑马圈地,其市场份额也会逐渐提高。经过市场多次洗牌与整合后,大家都会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重新定位,走细分化、专业化运作是必然之路。例如做贸易专业就做贸易,做渠道专业就做渠道,做品牌专业就做品牌,做零售专业就做零售。于是,除了庞大的中国传统酒水商们调整涉足进口葡萄酒外,很多的供应链物流企业开始进入产业链分割,麦德龙的自购体系不断加大了葡萄酒进口业务,连各地保税区都在打造“葡萄酒保税集散中心”的概念,一些酒商和投资者避开竞争的“红海”踏上电子商务的“钱”途……

不过,由于每个进口葡萄酒经营者的背景与掌控资源的不同,很难去照搬所谓他人的已“成功模式”。所以,寻求适合自身“又快又好”发展,实现在销售模式上创新与突破,仍是进口葡萄酒运营一个最基础和核心的方向。 传统营销运营模式

目前大多进口葡萄酒经营模式都是通过分销到零售终端(如专卖店/餐饮/超市/夜场)等传统渠道接触消费者。市场国际化、营销本土化成为他们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拓荒者和启蒙者。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对葡萄酒有着非常深刻认识和感情,热爱与专注的精神加上远瞻的商业头脑,开辟了中国第一片葡萄酒乐土。

运营模式解读:

作为当前葡萄酒消费量增长最强劲的市场之一和亚洲葡萄酒市场最主要消费国,中国有着极具光明的“未来”。于是中国葡萄酒市场“世界大战”再所难免。不过,中国市场的游戏规则决定了进口葡萄酒必须采用本土化策略来应对。尤其是在目前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展仍处于初级培育阶段。

无论是从事进口葡萄酒的单一品牌还是多品牌运营体系,无论是以贸易输入还是发展加盟商,以及自建专业终端的运营方式,面临的问题仍是“市场”和“渠道”。迄今为止,由于多数进口葡萄酒缺乏大规模的市场推广空间和相关市场支持,而且无数丰富的进口葡萄酒品之间的可替代性太强。从某种意义来说,目前进口葡萄酒市场停留在低层次的产品“条码战”,还未能进入“品牌战”。况且近两年进口葡萄酒数量的增长,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商数量爆发性的增加导致葡萄酒在渠道上的囤积,虽然一定程度上丰富和造就了消费者的购买增长,但在比较浮躁的局面下,过多的催生了这个行业非理性的增长的泡末。

与此同时,“终端制胜”与“渠道为王”,这个两曾经在白酒、啤酒业横行的“经验主义”,同样适用于目前进口葡萄酒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冲破这一市场壁垒将是永恒的话题。如今进口葡萄酒依然以关系营销、团购客户为主。目前稍微做得成功的大点的进口酒运营商无一不是在渠道和终端上优势明显。

“本土英雄”

签:国内进口酒商

群体解读:提前他们的名字,在中国进口葡萄酒行业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的血统很“中国”,凭借努力打拼建立起来的渠道与网络“王国”,为各国葡萄酒品牌运营中国市场提供了最有价值的平台。

运营模式:进口(单一品牌、多品牌)招商、连锁加盟终端网络、提供进口葡萄酒产品/服务和个性化解决方案

代表企业:单一品牌:上海南浦、广州龙程、山东新宝真

多品牌:富隆酒业、骏德酒业、捷成洋酒、吉马集团、建发酒业、中粮酒业、杭州永裕、福建酩

汇、香港银基

重点介绍:

富隆酒业

富隆酒业成立于1996年,目前拥有中国最大的专业葡萄酒零售网络,中国最大葡萄酒进口商之一。拥有来自世界12个著名葡萄酒出产国的200多个精品庄园,1000多款名优葡萄酒的经销权或独家权,并已构建富隆酒窖、富隆酒屋、富隆酒坊、富隆酒膳、富隆尚酒坊、富隆酒库几大零售体系。而以“你身边的葡萄酒专家”的企业经营理念定位,使其成为中国葡萄酒文化教育的先驱者。

骏德酒业

骏德酒业自1990年成立,2000年开始专注于进口葡萄酒的经营,并于2001开设中国首家酒类专卖店。在短短数年时间内发展成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进口葡萄商之一。目前,公司已经建立了全国性的营销网络和物流配送体系及连锁专卖体系。近两年,骏德酒业已经步入了稳步发展的快车道,目前专卖店总数已达近百间,未来仍将稳步扩张。

捷成洋酒

1895,一家来自丹麦的家族企业捷成洋行于香港和上海建立。1990年在香港成立了捷成洋酒,如今捷成洋酒已经成为国内领先的独立葡萄酒品牌批发商。捷成洋酒了10多个国家的40余种世界知名葡萄酒品牌,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天津分别设有办事处,销售网络遍布中国的56个城市,在过去短短五年内,其销售额增长近两倍。

吉马集团

拥有20年的发展历史,从酒业起家,发展成为酒业、家居、彩印、物流等多元化为一体的综合企业集团。自2007年起吉马通过外引内联,创建国际酒业平台,在各地开设吉马国际酒廊,并与阿根廷、西班牙、澳大利亚、智利等到全球名牌厂商合作,成为哈迪等十多个知名品牌的中国总商。实现了传统酒类营销渠道与进口葡萄酒品牌成功对接,全面展开国际化运营步伐。

建发酒业

建发酒业作为知名的名酒品牌运营商,通过整合品牌、人力和网络资源,建立了强大的终端服务体系。目前除了经营五粮液等高端白酒品牌外,还经营世界五大葡萄酒集团、七个国家的高端品牌葡萄酒,并与法国卡斯特公司缔结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逐步确立国际知名品牌运营平台的定位。而陆续开设的“醇醉旗舰店”、“醇醉酒窖”、“醇醉酒庄”也将全面地为客户提供最专业的葡萄酒文化展示、推广和体验。

上海南浦

作为年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的食品产业集团,南浦涉足酒水行业有一定的年头。拥有强大物流服务体系和零售终端覆盖率为其成为著名的酒水品牌运营商奠定基础。南浦先后过人头马、轩尼诗、马爹利、卡慕等多款知名烈酒,并与2005年携手世界第二大葡萄酒商美国嘉露酒厂,成为旗下的主打产品“加州乐事”的中国地区总。经过几年的市场投入和不间断的促销活动,为“加州乐事”在中国带来了30%的年销售增长率。

中粮酒业

轩尼诗、人头马XO、白兰地等,都是中粮最早引进中国。作为中国最大的葡萄酒综合运营商,近两年,中粮酒业的国际化美酒集团战略部署不断“提速”,先后与法国五大名庄、意大利SARTORI、智利VIA、澳洲安赞酒园、西班牙露松酒庄等多家实力强劲的酒庄酒厂建立起广泛的深度合作,形成了强大的葡萄酒品牌整合运营基础。已有传言中粮集团已经囤积数亿进口葡萄酒,随时可“开闸放水”来争食市场份额。相信凭借无可比拟的资本与市场渠道优势,加以时日,中粮酒业将一定程度改变市场格局。

银基集团

凭借其完善的经销网络及优质的管道管理,银基集团成功经销多个高质素的烟酒产品,当中包括最畅销的传统高档中国白酒五粮液酒系列,在中国及国际市场上销售。除五粮液酒系列外,银基亦于2009年11月引入葡萄酒业务,经销来自世界各地的葡萄酒,引入中国市场,另银基集团的产品更趋多元化。此外,集团亦销售添宝品牌的苏格兰威士忌,包括添宝12年苏格兰威士忌、添宝15年苏格兰威士忌及添宝18年苏格兰威士忌。

福建酩汇

酩汇是国内第一批葡萄酒进口公司之一,2001年成立于福建福州。据海关数据统计,酩汇在福建口岸的进货量名列前茅。酩汇酒业将来自世界10个国家的150多款优质葡萄酒带到了中国。并从中精挑细选了10多个重要产区的近40家突出特性鲜明的地域风土特色的精品酒庄酒,还得到了国际著名品牌葡萄酒集团的大力支持,其中包括了全球排名第一的美国星座集团以及法国波尔多多家知名酒商。

杭州永裕

杭州永裕拥有进口平台提供进口全方位服务的优势资源、国际葡萄酒专卖店连锁经营的成功经验和商超卖场终端规模运作实力,已经逐渐确立了作为优秀进口葡萄酒品牌运营商的三大核心竞争力。现在永裕已经拥有从国际大卖场到国内大中型商超的一体化商超营销体系,是麦德龙全国市场的强势供应商,也是沃尔玛全国市场一级运营商,浙江境内的大部分卖场和商超都有杭州永裕的产品入驻。

“海外豪杰”

签:国外生产及进口

群体解读:不是猛龙不过江。这些来自世界各地专业的葡萄酒行业翘楚们,带着光荣与梦想来到中国,中国市场布局与推广成为其全球的战略布局重要组成部份。

运营模式:生产、进口分销(单一品牌、多品牌)的进口葡萄酒、提供进口葡萄酒产品/服务和个性化解决方案

代表企业:国外进口 ASC、美夏、名特、麦德龙

国外生产+进口 卡斯特美国星座 桃乐丝 保乐力加

重点介绍:

圣皮尔精品酒业

圣皮尔精品葡萄酒公司(ASC)成立于1996年,被誉为“中国葡萄酒进口行业领导者”。作为中国最大的葡萄酒进口商及经销商,拥有100多个世界著名葡萄酒品牌的独家进口权,销售遍及全国100多个城市,近几年,ASC的产品销量以平均每年两位的速度增长。去年12月,三得利集团(Suntory)看中ASC十余年来打造的网络和销售系统,收购了其70%的股份。并购后的ASC将维持现有经营,继续致力于国际精品葡萄酒在大中华区(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地区)进口与分销业务的发展。

美夏

美夏创立于1999年,是中国领先地位的葡萄酒进口商和分销商之一。如今,美夏了全球12个国家的60多家酒庄的世界知名葡萄酒,其中包括著名的罗斯柴尔德拉菲等。美夏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澳门及香港设立了分公司,其销售网络遍及整个中国。得益于其广泛的业务网络,美夏品牌的销售与推广深入到一些中国主要的食品饮料经销商、餐饮经营商、零售连锁企业和国际性酒店集团,并与之建立了稳固的商业伙伴关系。

卡斯特

法国卡斯特兄弟公司是欧洲最大的葡萄酒公司,世界排名第三,于1949年创建。经过六十年的辛勤耕耘和拓展经营,现在拥有十九座酒庄、上百个葡萄酒品牌,产品遍及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卡斯特进入中国市场迄今已有十年有余,近年来更是发展突飞猛进,已成为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第一的外国酒商。虽然卡斯特在中国的风波不断,而如今,十大战略伙伴,20个主打品牌,在中国市场已经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以“卡斯特”为核心的品牌家族,实现了卡斯特在中国市场战略布局。

星座公司

美国星座公司自1945年成立以来,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和经销商。在拥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拥有当地最大的葡萄酒公司。拥有许多深受消费者喜欢的著名葡萄酒品牌,在近150个国家销售。近两年,这个国际葡萄酒巨头开始在中国展现锋芒,每年在华销售同比呈两位数增长。目前星座葡萄酒在中国处于整合渠道资源阶段,寻找最合适的合作伙伴。如今,吉马和建发都成为美国星座公司在中国重要的进口葡萄酒品牌商。

桃乐丝

桃乐丝葡萄酿酒公司建立于1870年,家族历史可追溯到17世纪。如今桃乐丝家族产业纵横葡萄酒新旧两大世界,产品行销全球超过120个国家。自从1997年进入中国,1999年,在上海成立贸易公司,不仅销售本公司的葡萄酒,同时还世界不同葡萄酒产区里具有代表性的葡萄酒。目前桃乐丝已跻身于中国最大的优质葡萄酒进口商和分销商的行列,形成了多样化的产品销售网络,也为客户提供一系列关于葡萄酒的服务。

麦德龙

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和零售集团、全球知名的葡萄酒销售渠道商——德国麦德龙(METRO)在1996年进入中国,如今在其全国的43家商场内,常年引入来自世界10多个国家,超过1000个品种的葡萄酒,并有专业人员会在葡萄酒的专卖区向顾客提供试饮、咨询服务。与传统的批发商不同的是,麦德龙独特的商对商批发业务模式专注于服务专业顾客,以丰富的商品组合、吸引力的批发价格和专业的服务为客户量身打造各种商业解决方案。

特别备注:从中国进口葡萄酒发展的历史和流程来看,ASC、富隆酒业、骏德酒业、桃乐丝、美夏、名特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特别是前三者以其专注专业的努力成为业界标杆;随后庞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如卡斯特、美国星座、保乐力加等国际酒业巨头的进入角逐,当作为中国传统经销商转型寻求多元化运作的代表,如吉马、建发、南浦、新宝真、龙程、银基、永裕、捷成、酩汇也加入到进口葡萄酒运作阵营中来圈地占位。这三个阶段见证了中国进口葡萄酒行业的先导者们,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从稚幼逐步走向成熟。而作为民族产业巨头的中粮酒业试水进口酒,麦德龙扩大现购自运进口葡萄酒比例,完全是受大势所趋。

无论是诸侯称霸“本土英雄”,还是豪华阵容“海外豪杰”,他们都代表了中国进口葡萄酒运营商的主流,并左右着前进的方向和速度,推动了这个行业的繁荣和发展。他们即协同作战,又同为市场竞争对手。不过,如今市场上好的葡萄酒是随处可见,能让品牌脱颖而出的,已绝不仅仅是葡萄酒的质量了。伴随中国葡萄酒市场将不断成熟与规范,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大浪淘沙。最后真正留下来的还是潜心提供价值消费的葡萄酒品牌和他们的经营者们。 电子商务运营模式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企业的运营模式。

进口葡萄酒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应势而生,为不断成长的中国消费们和丰富多样的进口葡萄酒之间提供了一个快捷对流通道。面对竞争愈加激烈的市场,精明前瞻的进口葡萄酒商和投资者纷纷试水电子商务。这种新商业模式的创立和发展,打破了传统的葡萄酒流通和销售模式,也将改变整个中国葡萄酒行业的游戏规则,更进一步有效地推动葡萄酒在中国的普及和消费。

运营模式解读:

这年头,电子商务便无处不在。连比尔盖茨和马云曾说过,“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虽然进口葡萄酒的电子商务开创了商业模式的新格局,但在国内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而出现的一些大大小小关于进口葡萄酒的电子商务网站,仍存在着盘子较小,规范不够,良莠不齐等问题,这也使得这种新兴的商业有很大空间去探询和发展。

纵观目前电子商务模式,主要以B2B、B2C、C2C三种系统为主。而国内进口葡萄酒在B2C(企业与个人交易)运营模式上的发展比较突出。近两年,一些知名的如富隆、ASC等“传统进口葡萄酒企业/酒商”都基本上已开设B2C(批发零售)服务。而一些如也买酒网、红酒客、酒圈网为代表的新进的IT投资者,也推出以兼顾批发零售为主的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已经颇有斩获。至于纯粹的B2B(最具代表的阿里巴巴)、C2C(最具代表的“淘宝网”)电子商务由于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本身还不成熟,用户杂散而非主流。

当然电子商务将给进口葡萄酒行业带来的机会在几种模式中都能体验得到: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互动、快捷、迅速、自由和交换的低成本,这些都能为进口葡萄企业/酒商创造更多贸易机会;对于传统渠道成熟企业利用商务流程电子化、数字化可以大大降低运营成本;而相对中小酒商施行电子商务可以以相近成本获得与大型酒商同等信息资源机会,提高其竞争能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进口葡萄酒在电子商务实践中出现一些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葡萄酒作为一种快速消费体验品,有其特性约束。首当其冲的就是配送问题。除了对物流温度的要求,交货延迟、配送费用高,等毫无疑问地影响了人们的购物热情。其次是“信用消费”,如今人们到商场还怕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更何况是在不知道离自己多远的网上消费,所以商誉需要提升和沉淀。至于一些电子商务的细节问题,如搜索功能不够完善,前后端不一致、管理不够规范、网上酒品价格参差不齐、知识产权问题、电子合同的法律问题、电子证据的认定、在线购物发票问题等等,就不一一陈述。

新商业模式前行者

签:电子商务、网络营销

群体解读:当大多数进口葡萄酒企业和酒商,还在纠缠于拼抢传统通路的时候,他们已经欲将“电子商务”打造为一个新的销售模式。作为这场“圈地”运动的前行和实践者,他们希望借助互联网这个超级平台来获得跳跃式发展,赢得未来竞争。

运营模式:B2B、B2C、C2C

代表企业:也买酒网、红酒客、酒圈网、阿里巴巴、淘宝网

也买酒网

也买酒网(yesmywine.com)208年6月成立,注册会员已达116万,目前日销售量已跃居中国进口葡萄酒B2C商业形态的首位,并在进口红酒B2C领域首创了“会刊+海报+电话+网络+邮件+短信服务+品酒会+PSA(私人服务助理)”的立体、互动服务模式,希望为广大葡萄酒爱好者创造出更便利、更轻松、更舒适的人性化消费体验。而六大系列“防冲爆”包装,确保运输途中损耗降至最低;全国物流网络可送货上门。

红酒客

红酒客(winekee.com)2006年4月正式上线,以“你的随身酒窖”的理念发展成为目前最大的网上葡萄酒商城之一。网站现拥有国内最齐全的葡萄酒商品资料,5,000多款葡萄酒在线交易平台,以及系统的行业经销商名单三大数据库。并定期提供特价优惠和非常专业线下品酒活动,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都能在这里得到葡萄酒的全方位资讯和一周七天随时送货上门的方便快捷的服务。值得指出的红酒客配备的是专职快递送酒上门。

酒圈网

葡萄酒文化与销售范文2

一、市场存在的力量

量变产生质变。在产品趋于同质化的环境下,搏弈的力量取决于量的突破。从中国葡萄酒的宏观角度,其之所以能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整体竞争实力必然来源于其市场中存在的规模力量的基础。

中国的葡萄种植面积世界第一,酿酒葡萄面积也居前列。2005年,酿酒葡萄栽培总面积约46.6千公顷,结果园面积约34.3千公顷,总产量约48万吨左右。根据国家葡萄、葡萄酒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将达66.67千公顷,2015年将达100千公顷。

2005年我国葡萄酒产量43.4万千升,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2.3亿元;2006年葡萄酒总产量达49.51万千升,销售收入129.5亿;2007年产量为66.51万千升,销售收入达到146.8亿元。年增长率均处于世界最高水平。

2007年,在世界葡萄酒行业1000亿美元的销售总额中,中国的消费总量首次占到了较大比重,目前,法国和意大利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消费国,分别占有世界葡萄酒市场12.7% 和12.6%的份额。其后是美国(11.1%)、德国(10.3%)、英国 (5.4%)、阿根廷、西班牙、俄罗斯、罗马尼亚和中国(2.2%)。

此外,企业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品牌数量逐年增加。

中国葡萄酒从第一个工业化酒厂开始到现在已有100多年历史,近20年发展最为迅猛。据统计,我国现已有葡萄酒生产企业500多家,形成了以张裕、长城、王朝、威龙为龙头的一线品牌企业;以云南红、华东、龙徽、北京丰收、甘肃莫高、宁夏贺兰山、东北通化股份、长白山、新疆新天等为主的二线品牌企业,他们在产能、技术、设备等方面都已趋于成熟;另有众多的葡萄酒企业也基本上具备了国际质量标准,并通过了认证,构成了山东的烟台、蓬莱、河北的昌黎、怀来、东北的通化、西北的甘肃、宁夏、新疆、黄河古道地区以及西南地区的品牌集群。而从事葡萄酒销售的企业更多,其中包括进口葡萄酒经销企业,产销双方共同培育市场。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型企业到小规模精细化生产企业,从全国到区域经销到终端销售,已形成了完整而庞大的产业体系。

二、品牌力

品牌力是拥有某种准确定位的产品力的企业综合实力的整合,而不仅仅是广告的形象展示力度。

1、在品牌定位方面,葡萄酒品牌已紧随国际主流,主要有葡萄概念(如赤霞珠、蛇龙珠、解百纳等)、年份概念(如张裕解百纳1994、1998、2000干红;王朝1992、1998、2000干红;新天的系列标注年份的葡萄酒等)、产地概念(庄园酒、酒庄酒、葡园A、B、V、S区、葡萄酒十大产区等)、树龄(香格里拉酒业股份公司和云南红酒业的系列树龄酒)等等。

此外,张裕、王朝、长城一直是中高档葡萄酒市场的主力品牌,但是在近两年的战略调整后,他们基本放弃了低端产品,将市场空间留给了众多营运成本低、操作模式灵活的小酒厂。如长城的华夏葡园A区、星级长城、金色庄园和君顶酒庄酒,构成了长城高端系列的“长城防火墙”;张裕也已用卡斯特酒庄、黄金冰谷、北京爱菲堡和新西兰张裕凯利酒庄完成了高端布局。

2、区域化的产品综合实力。“七分原料、三分工艺”再次说明了好葡萄是酿造好葡萄酒的根本所在。中国十大葡萄产区的气候土壤各有千秋,葡萄表现独具风格。同在北纬40度至44度酿酒葡萄黄金生长带的西域沙地葡萄酒和东部海岸葡萄酒是我国重点葡萄酒产区,其中西域沙地葡萄酒源因于“沙酿天成”,“零污染产区”使得酒体丰满、口感醇厚,盛产赤霞珠;东部海岸以碧浪金沙和精耕细作的传统孕育了优质的葡萄园区,其酒体平衡,口感柔顺,盛产蛇龙珠。东北地区因其独特的寒冷气候,赋予了葡萄耐寒抗冻,形成了极有中国特色的山葡萄酒,并为规模化生产冰葡萄酒创造了可能;而云南独特的高原气候则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玫瑰蜜、水晶葡萄,其生长期长,成熟早,种植成本低,特别是香味独特、浓郁,又能酿造出色鲜味美、入口柔和的红酒,宜新鲜饮用,非常符合中国人的饮酒口味,出现了以云南红、香格里拉藏秘为代表的品牌产品。

3、产品结构。在2007年葡萄酒的产品结构分布中,全汁葡萄酒为主,干型、半干型葡萄酒占总量过50%。在干型葡萄酒中,干红占比80%,干白20%,中国葡萄酒的结构也基本趋于合理。

4、企业实力。在我国的500多家葡萄酒企业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张裕为首的老牌葡萄酒生产企业;二是其他酒类生产企业或是其他行业转为生产葡萄酒;三是沿海的进口葡萄原酒灌装企业。虽然行业发展迅速,但是中小企业(产能在1000吨以下)占比高达80%,过万吨产能的企业目前为张裕、王朝、长城、威龙、丰收、通化等,其中长城、张裕、王朝三分天下,以2006年计,三巨头的市场占有率合计已高达52%,资产合计拥有占全行业的38%,销售收入更是占到了全行业的56%,行业集中度非常高。

5、品类创新的产品力。如中法合资安徽喀塔斯酒业的仙人掌干红、安徽怀远的石榴干红、东北的野山葡萄洞藏干红等新的葡萄酒品类,品类增加的一方面也体现出了葡萄酒的中国特色。

6、品牌形象力。国内葡萄酒业在广告传播、公关活动方面也做了很大的积累,尤其是几大品牌的市场带动,使得国内葡萄酒品牌在产品知名度方面远远超过进口葡萄酒品牌。

三、技术实力

现阶段我国的葡萄酒企业的酿酒工艺、技术水平与世界同步。无论是像张裕、王朝、长城等大型葡萄酒企业,还是诸多名不见经传的中小型葡萄酒企业,酿造葡萄酒的设备,生产葡萄酒的工艺技术,酿造葡萄酒的原辅材料等等,基本上都是与国际同步的,大都引进的是国外最先进的设备,最先进的技术,最先进的辅料。如华夏率先在国内采用新型无机过滤技术,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高科技环保型德国赛多利斯公司的卷式错流过滤设备。这种工艺设备不仅降低了葡萄酒在处理过程中能源的损耗,也进一步提高了葡萄酒品质。

可以说在技术和设备上,国产葡萄酒已近接近或者等同于国际水平。而且,张裕、长城和王朝等领军品牌逐渐切入国际葡萄原酒市场,进行国外葡萄酒厂的收购或者参股更是一步到位地得到国际一流的技术与设备。

此外,亚洲唯一的葡萄酒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世界在校和培养学生最大的葡萄酒专业人才学府之一,同时,全国多所农业院校或开设葡萄酒工程学科、或开设葡萄酒研究机构、或与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酿酒人才,为中国葡萄酒行业的科技进步奠定了人才和技术基础。

在技术规范方面,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完善,逐渐与国际接轨。自2003年起,国家正式废除了半汁葡萄酒的标准,禁止企业生产含水的葡萄酒。这意味着葡萄酒业向规范化又迈出一大步。《规范》在许多方面有较详细和系统的规定,如对葡萄汁按中途抑制发酵葡萄汁、浓缩葡萄汁和焦糖葡萄汁三类进行定义和说明。对特种葡萄酒也按利口葡萄酒、冰葡萄酒和山葡萄酒等10类一一定义说明,且在许多地方参照国际葡萄和葡萄酒组织的标准,与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规范》的出台将促进葡萄酒行业的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

而2008年正式实施的新标准是广泛参照了国际葡萄酒标准制定的,作为强制性标准并增加了根据含糖量进行的分类和感官分级评价的描述,将有力推动中国葡萄酒国际化进程。其中对年份、品种、产区等概念的明确定义也是规范性企业期盼已久的。

四、市场拓展力

企业市场拓展能力则是企业竞争力的最客观表现,因为,市场拓展不只是策略,还要有资本后盾,只有二者的有效结合才能产生良效。最直接客观的销售机会来自于渠道终端提供的消费机会。即餐饮终端的即饮市场,包括夜场渠道并且占据了葡萄酒消费市场的重要份额。

从行业平均统计数据看,餐饮酒店渠道(包括夜场)占51%,零售渠道占49%;在零售渠道中,超市和大卖场又占55%,其余为酒类专卖店等。在三家龙头企业中,长城和王朝以餐饮渠道为主,比例超过55%,而张裕则在零售市场表现更强,商超的比例超过55%。

葡萄酒属快速消费品,在产品功能、属性和技术上的差别不大,市场能力和渠道就成为关键的成功因素,尤其是渠道。从三家行业龙头公司的营业费用投入来看,近年来三大企业都不惜高昂的费用投入,并不断借鉴白酒的一些成功营销模式,他们所投入的销售费用占到该行业的总销售费用的近60%,从而在渠道方面建立了中国葡萄酒的市场在位优势。

中国的葡萄酒在继承了中国白酒的广告战传统之后,面对这一全新的文化产品,目前已回归理性,鉴于葡萄酒的产品特点,在维持传统流通渠道的同时,通过大力的渠道创新和更多的体验营销培养消费忠诚。

1、 网络直销:如广州的葡萄酒联网、烟酒在线等开展的葡萄酒网络订购营销模式已经成为

现代都市里的一种新型的酒类销售模式。

2、 俱乐部会所模式:如星漫(国际)葡萄酒俱乐部,由中国时尚协会及法国广东协会联合

发起的关于探索葡萄酒文化及时尚品位生活的葡萄酒俱乐部。以及佳期红酒库,一个只销售西班牙红酒的商务会所。

3、 葡萄酒专营店:如广东骏德酒业、富隆酒窖、铭典酒业等只经营进口葡萄酒的运营模式。

4、收藏投资渠道:随着国际葡萄酒收藏和投资热潮的影响,中国也开始兴起。如2007年张裕投资近2亿元兴建的北京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正式开业,备受行业关注的中国首批期酒同步推向市场。其爱斐堡酒庄2006年份期酒仅发售100桶,很快就售完。张裕爱菲堡的期酒引发了中国葡萄酒市场收藏和投资的广泛讨论,使更多的葡萄酒爱好者和投资者将目光聚焦在葡萄酒上。

五、国际化的形象力

走出国门到国际市场上去挣外汇也是体现中国葡萄酒企业竞争力的表现之一,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之上,面对更高的高端市场利润空间,就必须要通过国际化的市场去赢得,因此,做大做强的企业进入国际化也是一种必然。

而要切入国际化,必然要做到国际化的标准的对接。在产品创新上要迎合国际市场的口味及营养需求。如2006年中国的波龙堡有机葡萄酒以其独特的生态理念成为打入法国市场的第一个中国独资的有机葡萄酒品牌。再者如中法合资安徽喀塔斯酒业的仙人掌干红,就是通过其独到的营养理念成为了从国际市场进入国内市场的中国品牌。

此外,资本型的国际化也是进入国际市场的一大主流模式,如在国外设厂或者参股等。

自从长城葡萄酒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葡萄酒独家供应商后,2007年正式启动了全新的“人文奥运”战略及三大奥运计划,从品牌提升、品质领先、文化推广三方面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对长城葡萄酒的认可,从而带动中国葡萄酒行业从量变积累到质变。另一方面,君顶酒庄的正式开业无疑也是其进军高端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

此外,王朝在继2006年先后与世界上最大葡萄酒设备制造商意大利贝多拉索公司、世界上最大的橡木桶制造商圣哥安公司、欧洲最大世界第三大零售商德国麦德龙集团,及欧洲最大葡萄酒分销商法国吉赛福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后,2007年,王朝又进一步显现出“强强联合”的巨大优势,与全球最大的葡萄酒、啤酒瓶包装商美国0-1集团控股的奥联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不仅可以获得奥联公司在研究葡萄酒瓶漏酒和氧化问题及世界葡萄酒瓶设计趋势等方面的技术支持,还能得到奥联每年至少3个酒瓶型、2000万个优质玻璃瓶的可靠供给,通过产业资本的合作方式进入了国际化的道路。

近年来,张裕一直力图将国际化深入到企业的未来战略规划远景中去。2007年张裕全面进入战略实施阶段,6月份开业的爱菲堡酒庄,标志着张裕“4+1”的国际化战略品牌布局终于成型,形成了烟台张裕卡斯特酒庄、张裕黄金冰谷冰酒酒庄、新西兰张裕凯利酒庄以及北京张裕爱菲堡国际酒庄细分各个高端市场、张裕解百纳为中高端核心子品牌的布局,以高端形象进入国际市场。

小结

葡萄酒文化与销售范文3

日前,中澳自贸区协定的签署,意味着34.7%的萄萄酒关税将在2019年降为零。澳大利亚也成为继新西兰、智利后,又一个享受萄萄酒零关税待遇的国家。曾经“高高在上”的进口萄萄酒,随着进口量逐年攀升和价格降低,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此次在“零关税”的政策红利之下,进口萄萄酒更是吹响了新一轮对国产酒的进攻号角。但与此同时,进口萄萄酒火热的市场背后,也隐藏着鱼龙混杂等乱象。

澳大利亚加入零关税阵容

近年来,随着国内葡萄酒市场的火热,除了大家非常熟悉的法国波尔多地区进口葡萄酒外,还有不少“新面孔”出现,如来自澳大利亚、智利、美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的葡萄酒。

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酒类进出口分会统计,今年1-5月,我国进口葡萄酒数量同比增长38.09%,金额同比增长22.32%,进口额增速继续提高。

6月17日,中澳签订自贸协定,意味澳大利亚葡萄酒将在2019年享受零关税。在此之前,享受葡萄酒零关税待遇的国家还有智利和新西兰。

这些举措都拉动了葡萄酒进口量进一步增长。据2015上半年中国进口葡萄酒海关数据显示,2015上半年,葡萄酒总进口量为193940636升,同比上涨13.43%。其中,散装葡萄酒占23.88%、瓶装葡萄酒为73.61%、起泡酒为2.51%。由此可以看出,瓶装葡萄酒依旧是主流。2015上半年,葡萄酒进口总额为712821412美元,同比增长0.59%,波动不大。其中,瓶装葡萄酒占绝对的优势,为进口总额的91.94%。从进口葡萄酒来源国来看,法国、澳大利亚和智利依旧是中国进口葡萄酒的主要输出国。

进口葡萄酒价格渐趋亲民

过去的十年,进口葡萄酒受益非理性消费,其价格虚高,不过随着“三公”消费禁令等因素的影响,进口葡萄酒不再都是“高大上”的产品,价格也变得越来越亲民。

记者在许多超市、酒业专卖店看到,货架上摆放着不少标称“原装进口”的葡萄酒,价格差距悬殊:高档的礼盒酒有的一瓶标价1000元以上,甚至上万元;低端的进口葡萄酒,有的一瓶几百元左右,打折后有些甚至低至数十元一瓶。总的来说,产自法国的较贵,而产自澳洲、西班牙、智利等国的则相对便宜。一位酒业专卖店销售人员介绍,目前国内市场进口葡萄酒销售较好的,价位多集中在100 - 500元这一档次,这个价位的葡萄酒品牌众多,涉及的国家和主要产区几乎应有尽有。

而在此前,一些高档葡萄酒销售很是火热,甚至可以说是“一瓶难求”。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以大拉菲为例,在2011年前后,一瓶1982年的大拉菲在国内最高能卖到8 - 10万元。现在,同样一瓶1982年法国大拉菲只需要4.5万元,若通过一些压货的经销商还能拿到更低价格。

据2015上半年中国进口葡萄酒海关数据显示,2015上半年,进口葡萄酒均价为3.68美元/升,同比下降11.1%。不管是散装、瓶装葡萄酒还是起泡酒,均价都出现了下跌的情况。在所有进口葡萄酒中,新西兰葡萄酒均价最高,近10美元/升,西班牙葡萄酒则非常具有价格优势,均价为2.15美元。

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表示,零关税直接影响终端价格,使进口葡萄酒价格不断下探,国内葡萄酒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此外,受“三公”禁令、经济大环境等影响,也使得高端葡萄酒自降身价,以抢夺市场。 “进口葡萄酒过去暴利销售模式不再,近几年进口葡萄酒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新西兰、智利、澳大利亚等国的进口葡萄酒关税减免,将导致进口量大幅增加,国内葡萄酒整体市场供过于求,价格自然下跌。此外,现在整个酒水市场不景气,各渠道商均在采取低价出货策略,电商平台的价格策略也对进口葡萄酒的价格带来较大冲击。”

国内葡萄酒企业压力加大

进口葡萄酒飞歌猛进,也给国产葡萄酒带来不少压力。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14年国产葡萄酒全年酿酒总产量116.10万千升,同比增长2.11%;实现销售收入420.57亿元,同比增长3.91%。不仅整个国产葡萄酒增长乏力,一些国产葡萄酒龙头表现也差强人意。国产葡萄酒龙头企业张裕年报显示,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42亿元,较上年下降3.80%。

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王祖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一些国产葡萄酒的价格较低,但价格并不是决定行业发展的唯一因素。葡萄酒是极具个性化的酒种,注重的是品质、产区和性价比,中国葡萄酒目前还缺乏个性和特点,没有辨识度。“国产葡萄酒产业发展瓶颈在于个性和品质,葡萄品种的选择、栽培模式和技术没有提高,各个产区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国内葡萄酒企业重渠道轻文化,照搬白酒的营销模式是不可取的,葡萄酒的文化属性很重要,高端酒的价格支撑需要品质、品牌、历史、文化、风土等因素共同作用。”

朱丹蓬也表示,国产葡萄酒的竞争更多在于拼规模、拼价格,并没有给消费者讲一个好的故事,把葡萄酒文化内涵教给消费者。 “随着关税减免政策进一步放开,品种丰富的进口酒或将进一步蚕食国产酒市场份额,价格战在所难免。因此,未来葡萄酒消费将更倾向于高性价比产品,国产葡萄酒的市场压力将更大。”

进口葡萄酒乱象凸显

在进口葡萄酒市场火热的背后也存在不少乱象,让消费者难辨其真。

乱象1:市场不透明价格虚标

商家随意标价、价格虚高问题是目前葡萄酒市场的一大顽疾。由于大部分消费者并不十分了解进口葡萄酒的价格构成及定价方法,一些商家趁机对所售葡萄酒产品随意加价,从而导致价格混乱。不少消费者反映,超市和酒水专营店里林林总总的葡萄酒价格波动幅度很大,既有低至几十元,也有价格高达几千元乃至上万元的高档酒。即使同一款葡萄酒在不同地方的售价也不同。

经营葡萄酒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一些经销商自己给几十元的葡萄酒配了一个高档的包装,然后标价上千元卖给顾客。因为顾客无法根据口感和产区判断酒的档次,他们在送礼时往往更看重的是包装,因此商家自行过度包装红酒十分普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酒商回忆道, “2012年以前的产品,做渠道为主的公司大多追求大气包装。自2014年开始,葡萄酒包装的需求明显减少。”

一直做酒类包装的包装商——四川同城包装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永能也告诉记者:“我们在高峰期葡萄酒包装能做到上千万,近一年来远远达不到这样的量,从去年开始感觉到了酒商对包装订购的需求在下滑,大概减少了30%左右,一些中低档的盒子包装下降得更厉害,高端盒子比如皮盒的需求这些更是少之又少。”

商源集团进口葡萄酒供应链负责人代鹏轩也告诉记者,很多进口商也面临着包装库存压力。 “比如我们有几十上百个不同品种不同国家的条码的盒子包装,每个盒子包装都要一个合理的库存量,如果没有这个安全库存量,在旺季时候,厂家生产不出来,客户又习惯性要包装,这样就造成一系列冲突和矛盾,我们今年也遇到这样的情况。最终我们觉得这个包装可以稍微少点,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其实一年半年就要喝掉的酒带不带包装意义并不大。我们发现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去包装化的痕迹和趋势是越来越明显的,国外的包装销售的比例都不到5%,而且他们包装的材质都很简单、很方便,绝对不会过度包装。”他补充道。

此外,一些不法葡萄酒商家通过}昆淆葡萄酒的级别,将低等级酒包装成高级别酒,如钻石级、大师级、特优级等林林总总的级别概念,让消费者无所适从。

每个国家都有对葡萄酒等级的区分标准,以我国葡萄酒行业的代表者张裕为例,张裕冰葡萄酒按照质量从高到低分为黑钻、蓝钻、金钻三个级别。黑钻级冰酒是由冰葡萄榨出的第一道原汁发酵而成,只占冰酒产量的5%;蓝钻级冰酒由冰葡萄榨出的第二道原汁酿制而成,这部分原汁只占冰酒产量的20%;金钻级冰酒是冰酒中产量最大的酒种,是由冰葡萄榨出的第三道原汁酿制而成,这部分原汁占冰酒原酒的75%。

乱象2:国内分装冒充原装进口

目前进口葡萄酒市场上主要有三种公司:一种进口葡萄酒品牌,即将国外葡萄酒原瓶引进中国市场销售;一种是在国外寻找酒庄合作,在产地生产灌装并贴上自己的品牌,再进口到国内,也号称原装进口;另一种是将国外的散装酒运到国内,在国内生产灌装,甚至是进行勾兑调整口味,也标榜是进口酒。

朱丹蓬告诉记者,国内进口葡萄酒共分两种,一种是直接进口瓶装酒,另一种是灌装酒。每年国内进口红酒的消费量大于红酒进口量, “国内销售的红酒到底有多少是纯进口,有多少是被勾兑过的,没有人能算清楚这笔账。”

此外,一些不法商家甚至还“造假”冒充进口葡萄酒,用酒精、色素、香精等工业原料勾兑出假葡萄酒。由于进口葡萄酒市场不透明,不少勾兑的“假酒”贴上进口葡萄酒酒标后也进入市场。由于这种“勾兑”出来的葡萄酒根本不是葡萄原汁发酵而来,消费者饮用存在健康风险。

乱象3:年份造假“山寨”酒泛滥

“酒是陈的香”,一些消费者对陈酿葡萄酒可谓情有独钟。而一些商家正是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啃老”心理,虚假标注所产酒为“XXX年份酒”、 “十年陈酿”、 “五十年窖藏”,将根本未陈酿过的葡萄酒大肆鼓吹为年份老酒,大打年份概念牌。而普通消费者对此大多缺乏鉴别能力,部分消费者甚至还认为陈酿酒一定比新酒优质,从而被酒水的年份概念蒙了眼。

其实,葡萄酒的质量不仅仅跟年份有关,还跟原料(品种、气候、地理等条件)、酿造工艺、技艺水平等相关,年份只是决定葡萄酒质量的因素之一。因此,消费者不应只关注年份酒,应综合考虑多方因素。

除年份酒易被造假外,名庄酒在国内市场也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但一些不法酒商为了牟取暴利而打擦边球,将所售葡萄酒冠之为与名庄酒相似的名字,或者伪造名庄酒的商标,冒充名酒。

朱丹蓬介绍,葡萄酒行内流传一个说法:国内和名庄酒相关的每100元销售额中,正牌厂家占20%,80%落人造假企业腰包。目前被山寨得最多的名牌酒莫过于拉菲了。国人都知道,“拉菲”是进口葡萄酒里的“LV”。而一些不良酒商正是利用国人的这种消费心理,制造与销售让人啼笑皆非的各类“山寨拉菲”,如,“拉菲帝国”、“拉菲世家”、“金拉菲”等山寨货,用来迷惑消费者。

链接:

选购进口葡萄酒要“四看”

进口葡萄酒市场上的种种乱象,让消费者在买酒时很难甄别真假。那么如何选好一款原装的进口葡萄酒呢?知名葡萄酒伺酒师高梓清介绍,购买进口葡萄酒最好要“四看”。

1.看报关单、出入境检疫报告单。原瓶原装进口葡萄酒的报关单上一般会标明“分量”和进口瓶数;而出入境检疫单上会标明葡萄酒单位,如果是支/瓶/箱;则均为国外原瓶原装进口红酒,而如果是千克/吨/公斤,则为国内灌装的进口酒。

2.看中文标签。按照我国规定,所有进口葡萄酒均需加贴中文标签。规范的进口葡萄酒中文标签强制性标注应具备以下内容:品名、原料与辅料、产品类型(含糖量)、原产国、酒精度、生产日期或灌装日期、保质期(酒精度10%的饮料酒可以豁免)、贮存贮藏条件方法、进口商/经销商/商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警示用语等。

葡萄酒文化与销售范文4

流动人口总数达到600万左右。其中流动人口不只有来自内地各省份地区的各类经商和务工者,市拥有常住人口1200多万。更有为数众多的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往来人士。这些往来的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消费群体不仅带动了与海外的经济信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同时也带动了地区的葡萄酒消费市场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务洽谈会议活动中,葡萄酒渐成主流的酒类饮品。

一、市场状况分析

由及省都不适合葡萄种植,所以就没有地产葡萄酒了。市场中的葡萄酒产品主要有四种,一是纯进口的国外原产地葡萄酒;二是进口国外的葡萄酒原汁在国内灌装的国外品牌;三是国内其他地区的葡萄酒产品,除了三大主流品牌之外,还有等二、三线品牌以及诸多的和主流品牌近似的球产品。此外,这里更是包括了几乎全国所有葡萄酒产区的产品,如等地区的品牌;四是省本地的商家在上述各产区生产的贴牌产品。

在市场份额中,国产品牌与进口品牌比例相近。而在国产品牌中,品牌因体系中成员众多,如等,在市场中占据了相对较高的市场份额。

此外依靠多年市场培育形成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使其成为市场的强势品牌。目前,进口葡萄酒还难以与国产知名品牌在量上相抗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进口葡萄酒大多产自国外酒庄,规模和产量有限,很难大力度进行品牌宣传,更多依靠口碑等小众传播。这就造成了众多消费者面对几十、上百个国外葡萄酒品牌,不知道依据什么标准进行选择。

另外,中高档葡萄酒品牌已成主流消费。除了国外的纯进口品牌外,国内的年份酒也受到最大限度的追捧,被认为是选择红酒的首要参考因素,如葡园A区、·卡斯特酒庄等高端产品正在受到更多国内消费者青睐。

各类商超和B、C类及以下的餐饮店、烟酒专卖店等是各类国产葡萄酒的主要销售渠道,而四星级以上的酒店、酒吧和夜总会迪厅、A类餐饮店、进口葡萄酒酒庄(专卖店)、俱乐部等则是进口葡萄酒的主要销售渠道。

二、消费人群

由于经济发展及现代文化环境的影响,葡萄酒影响力主要集中在以高薪水、高知识、高品位为代表的都市白领一族,如对外贸易、创意等人群,并成为主要的消费力量,尤其是在中高端葡萄酒和进口葡萄酒方面成为了主力。

另外,由于长期普及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包括本地的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开始消费葡萄酒,产品主要是以价格在25-50元之间的国产葡萄酒为主。

在进口葡萄酒方面,各个国家都竞相在进行着频繁且颇具规模的品酒、推广活动,而这些品酒会的参加者,一般都为相关国家的使馆工作人员、政府工作人员、特殊经销商或消费者、酒类协会以及一些专业媒体人士等,他们的宣传更加侧重国家及产地文化,而不急于招商销售,其看重的是未来中国的潜在市场。

目前,他们多采取小规模推广,选择社会中各行业的领袖级人物作为文化推广和销售目标。

三、销售推广方式

国产葡萄酒品牌因为缺乏正宗特色的葡萄酒文化的品牌支撑,在市场推广上沿袭了传统白酒的市场做法,如区域招商、进店买店促销等,现在几乎市所有的大型商超的红酒货架前都有一些品牌的促销人员,这也是国产葡萄酒在中低端市场打价格战的市场表现之一。采用此类促销方式的多是新的中小品牌,而如、、等三大品牌则依靠在终端的特色专柜堆头的品牌形象及免费品尝试饮等联合促销。

葡萄酒文化与销售范文5

吉林省葡萄酒的生产历史悠久,但发展缓慢,这与我国葡萄酒发展相吻合。这主要是由于葡萄酒在我国一直将其当作农副产品加工来对待,在三大酒类品种中,始终是一个小酒种,未作为支柱产业来对待。

吉林省酿酒葡萄主要是采用特有的山葡萄这一资源,最早的葡萄酒厂建于1936年,解放后才得到较大的发展,到改革开放后有了更大的发展。随着市场变化,我省葡萄酒经历了三次起伏,葡萄酒热分别出现在1983年、1989年及1995年,最后一次延续至今市场仍然看好,这也从另一侧面证明了葡萄酒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种植结构调整、国家产业政策等多方面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吉林省的葡萄酒主要是以山葡萄为原料生产的甜型葡萄酒,自1995年吉林农大推出了低度半汁型甜葡萄后,全国快速流行,造成市场混乱。最近国家下发了“中国酿酒葡萄技术规范”,随后废止了半汁九质量标准,因为葡萄酒市场要与国际接轨就必须生产全汁型的葡萄酒。今年初吉林省对葡萄酒企业进行了全面整顿。吉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对食品市场进行了检查,并对葡萄酒等食品进行了抽查。

抽查结果表明,受检商品的质量比以往有明显提升,但仍有部分商品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内在质量不合格、标签不规范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违反标准规定超量添加糖精钠、甜蜜素、亚硝酸盐、人工合成色素等食品添加剂;二是有效成分含量不足;三是标签不规范,标示内容不全,有的标识不真实。目前吉林省有各类葡萄酒厂家270家左右,整顿后现仍有200家左右,而真正意义上的葡萄酒厂即有自己的基地,有发酵及贮酒能力的企业不足100家。今后,凡生产山葡萄酒的企业都将执行国家或行业标准。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尚不明朗。2002年吉林省葡萄酒产量2.3万吨,列全国第4位,我国总产现为40万吨,年人均引用量我国仅0.3L,吉林省1.5L,但距发达国家的50L相比相差甚远。

(一)政府宏观政策引导和规范葡萄酒市场发展

进入2005年以来,我国葡萄酒工业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局面。葡萄酒工业总体趋势向好。生产和销售稳定增长。经济效益继续提高。不论是从产品总量与质量还是原料基地建设以及酿酒工艺与技术装备等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政府宏观政策对葡萄酒发展的对比分析看出,国家在葡萄酒产业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2004年在所统计的规模在500万元及以上的108家企业中。有70.37%的企业实现了赢利.29.63%的企业的亏损。全年行业销售收入为74.3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7.06%.资产总计为121.83亿元,增长7.07%.。利润总额为8.45亿元.增长了12.03%。

(二)发展历程波折市场前景广阔

1994至2003年期间的数据统计为例,吉林省葡萄酒市场近十年来的成长过程中,吉林省葡萄酒市场近十年来产量成长百分比呈现不稳定的状态,升降起伏较大。

表1-1吉林省葡萄酒市场近十年来产量成长百分比走向(单位:%)

从图表1-1可以看出,从2001年到2003年葡萄酒市场生产量呈稳定增长的势头,我们可以预测未来的葡萄酒市场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吉林省葡萄酒行业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消费习惯影响着葡萄酒的销量

吉林省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生产优质葡萄酒,葡萄酒产量在全国居前列,消费量也比其他省份高,但是消费量远没有达到吉林葡萄酒的产出数量。在大多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白酒和啤酒消费还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于葡萄酒本身来说,葡萄酒是代表着富贵,有品位,高消费的富贵家族的消费品。由于葡萄酒受到吉林省的文化消费水平和生活消费水平的限制,制约其发展。

(二)企业生产不规范影响葡萄酒品质

吉林省内葡萄酒企业商标不规范,缺少注册标识、葡萄汁含量和葡萄酒成分说明;一些知名葡萄酒品牌附近的小规模生产企业生产低质伪劣葡萄酒;一些葡萄酒生产企业生产技术老化,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专业管理方法,从而导致其葡萄酒产品不合格;一些葡萄酒生产企业在生产时降低了葡萄汁的含量。以吉林农业大学的周边为例,据调查,在吉林农业大学的周边发现了许多生产不规范的葡萄酒厂,有的葡萄酒厂配料有白砂糖,而有的小葡萄酒厂为了追求利润,竟然把白砂糖改为甜蜜素,影响了葡萄酒声誉。

(三)个人可支配收入不高葡萄酒缺乏稳定的消费群体

吉林省人均消费水平不高,2006年上半年全省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629.26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67.74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7.2%。收入上的巨大差距使消费者在消费酒类产品时,会比较倾向于价位较低的其他酒类消费品。

(四)面对世界葡萄酒市场的冲击省内品牌缺乏竞争力

随着中国入世和进口关税的进一步降低,进口葡萄酒会更具有竞争力,这样就会更深地影响吉林省乃至中国国内的葡萄酒品牌。吉林省葡萄酒行业尚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在国内外比较有影响力的品牌,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强。通化葡萄酒、农大红葡萄酒虽然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但是其影响范围很有限,市场空间正在逐步缩小。

三吉林省葡萄酒行业市场发展营销策略

(一)制定合理的市场价格整顿葡萄酒市场价格混乱秩序

目前,中国的葡萄酒市场价格比较混乱,在吉林省这种情况更为严重。作为一种高档消费品,葡萄酒在不同的阶层的价格差异。

高档葡萄酒的价格定位一般在200元以上,中高档葡萄酒的价格定位一般在100---200元之间,中档葡萄酒一般在50---100元,中低档葡萄酒一般在30---50元,而低档葡萄酒则在30元以下。根据市场上的价格状况,品牌可以以价格来区隔不同目标市场。所以,这种葡萄酒档次不同的价格定位是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的。不同阶层的消费者消费不同档次的消费品,而企业品牌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确定企业发展的目标方向,二者互相影响、互利互惠。

(二)引导和培育市场构建符合本企业的营销模式

1、情感营销是通过一系列人性化的行动,在厂商之间通过长期持续的合作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信任,把两个不同利益的集团粘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荣衰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吉林人自古以来以豪爽、真诚、热情而著称,容易接受企业带给他们的情感互动。企业应不断增加与客商和顾客的交流与沟通,将企业的最新发展状况、销售情况、新产品开发、新政策出台等信息及时通告给经销商及消费者,使他们在无形之中接受企业的文化;企业还应不断的推出奖励政策以及节假日的促销活动等,增加葡萄酒的销售量。

2、文化营销是企业营销人员及相关人员在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的影响下,所形成的营销理念,以及所塑造出的营销形象。文化营销是与企业文化挂钩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所在。

(三)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刺激葡萄酒消费量提升

2006年上半年吉林省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29.26元,增长了7.8%[7],在全国的地位逐步上升。分析其原因可有如下几点:1.工薪收入快速增长(工薪收入是目前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可支配收入的68.9%);2.城镇居民经营净收入迅猛增长;3.财产性收入大幅增长(居民的利息、股息与红利和财产性收入大幅增长)。

吉林省消费品零售额总量小,人均高,从05年的吉林省与相邻省份的零售额总量可以看出吉林省零售总额虽较辽宁、黑龙江低,但是其人均零售额还高于全国人均水平。这说明吉林省居民消费水平已经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而逐步提高。

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和消费结构的改善,消费者对品牌商品及高档商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葡萄酒属于较中高档的消费形态,我们可以预测随着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增强葡萄酒的消费能力,对葡萄酒市场呈利多的势头,吉林省葡萄酒的市场机会和潜力是巨大的。

(四)明确目标市场大力宣传新品牌知名度

葡萄酒使用者可分为三种类型,过去使用者(过去饮用过,但现在已不再饮用葡萄酒的消费者);现在使用者(目前有饮用葡萄酒的消费者);新使用者(过去未饮用过葡萄酒的消费者)。企业要真正的打入市场,必须了解哪些消费者群是自己最需要的顾客。要想让顾客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品牌,必须首先明确目标市场的选择是否正确。只有这样,在进入新市场时才不会盲目,才不会出现品牌做了大量宣传却没有起到相应促销作用的尴尬局面。在新的竞争中,品牌的作用越来越关键。

吉林省葡萄酒作为一个地区性的产业,由于没有知名品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所以在进入新市场时,必须让消费者能很受到其价值所在。通常最先接受新产品的大多为年轻、高收入、高教育水平的消费者,他们的比例不高,但影响力去是惊人的,他们直接影响了13.5%的早期接受者。这些消费者不愿承担风险,但是一旦有人尝试便会立刻跟进。通常最先接受的是尝新者,比例约占2.5%。另外,占据64%的早期和后期多数者消费时更加的谨慎保守。吉林葡萄酒进入新市场时的目标市场,最好选择促使现在饮用葡萄酒的消费者转变品牌。

(五)实施品牌战略培育自己的葡萄酒品牌

培育自己的葡萄酒品牌,吉林省葡萄酒行业应该做到:

1.制订品牌发展规划

葡萄酒是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相结合的产物,其原料比起啤酒的大麦和白酒的玉米等具有生长周期长的特点,且地域性明显,做葡萄酒也是做葡萄原料,在国外,葡萄酒名称就是葡萄名称,因此品牌规划对其来讲更重要。

2.注重提高葡萄酒质量

质量是品牌的灵魂,要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葡萄酒的质量不同于其他酒类,从葡萄的质量上就应开始控制,不像玉米、大麦那样可以选择。酿酒葡萄栽植了就要酿酒,而且要酿出好酒,因此葡萄酒质量对葡萄酒品牌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葡萄酒文化与销售范文6

1. 中国葡萄酒产品高端化的发展近况

2005年前三季度行业吨酒税前利润3022元/吨,2004年吨酒税前利润2568元/吨,同比提高17.7%。无论是从销售收入的高速增长,还是吨酒利润来看,都能充分说明整个行业保持高速发展状态,而且主流葡萄酒企业的产品利润也在增加。

从2003年以来,中国葡萄酒市场上主流品牌的产品显现出高端化的趋势,从以下具有标志性和代表性的事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高端葡萄酒产品的发展近况:

1) 2003年,甘肃莫高葡萄酒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加拿大米兰酒业公司正式签订了合资项目。此次合作,将由双方共同出资,建成中国最大的冰酒生产基地,年生产规模4000吨,专门生产中高档冰酒,其中50%外销国际市场。同年,青岛华东庄园葡萄酒公司推出冰酒新产品“风情”系列,这是该公司继“长相思”后推出的第二款冰酒,在商超的价格为153元/瓶。

2) 2004年,张裕公司高档产品酒庄酒、解百纳分别销售了475吨(同比增长76%)和5500吨(同比增长33%),实现销售收入占比达到近40%。同时,成桶卖的张裕·卡斯特酒庄酒也由2003年40桶增至93桶,VSOP、XO等高档白兰地销售同比增加67%,平均吨酒价格同比增长15%。

3) 暨解百纳与卡斯特高档酒取得初步成功之后,张裕从2005年着手在北京揭幕又一新酒庄,进一步夯实和拓展张裕品牌在华北市场的影响力。

4) 张裕集团在2005年推出标志性产品XO与VSOP白兰地,其系列产品最高价格600元,主推华南市场,尤其是广州,其销售目标高达1个亿。

5) 2004年11月,中粮集团旗下的中粮酒业投资1.3亿元在山东烟台启动“中粮集团·南王山谷”酒庄规划,目标是打造高档葡萄酒生产基地,该酒庄占地面积达66.7万平方米,预计2006年10月完工,届时将拥有年产高档酒庄酒1000吨的生产能力。烟台长城已推出庄园系列酒,包括金色庄园、银色庄园和红色庄园长城干红橡木桶酿制酒3款,终端价格分别为218元、100余元和88元。这些酒已在西南地区销售,并且在成都等中心城市取得不错的销量。

6) 2004年,华夏长城推出了华夏的葡园A区,葡园A区的终端价位在400多元。2005年上半年,推出了B区酒。2005年下半年公司重点推广靠海岸小区域S区、坡顶小区域T区等。这样,华夏长城初步构筑起了自己新时期的高端产品架构。

7) 2005年1月,王朝在香港成功分拆上市,集资6.75亿港元,将投巨资进一步扩充产能、兴建生产设施和加强市场推广(王朝葡萄酒长期以来的短板)。王朝酒业总经理高孝德表示,集团把年产能由目前的3万吨提升至5万吨,预期于2006年中完成,同时计划兴建新生产线,将年产能进一步增至7万吨。集团目标是2008年抢占内地葡萄酒市场15%的份额。

8) 2005年成都春季糖酒会上,通化推出了包括冰酒、婚宴酒、解百纳高级干红、高级干红、1959特制山葡萄酒、精制干红山葡萄酒等在内的6大系列12种新品,均走中高端路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其尚未被新华联收购前就开始酝酿的冰白、冰红两款冰酒。这两款酒采用长白山冰山葡萄酿造,由于产量极其有限,采摘、酿造过程中对气候、技术、工艺等要求又极高,故成品价格昂贵,至少在400元以上。

9) 2005年5月,华东葡萄酒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的第二座高档葡萄酒庄园--华东·百利酒庄(蓬莱)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10) 2005年8月,由中法两国合力打造的中法庄园葡萄酒,向市场首次推出了20万瓶由该庄园酿造的葡萄酒。其中,中法庄园的一款天然甜白葡萄酒“小芒森”,出厂价800元。10月的秋季糖酒会上,中法庄园展出了四款代表性的产品混合干白、混合干红、单品种赤霞珠干红和单品种马瑟兰干红。展销价在108-368元不等。

11) 新天将自己在新疆拥有的15万亩葡萄基地分为天池、玛河等四部分,并寻找每部分中最宜酿造高档酒的葡萄产品,提出“最小产区”概念,强推以“西域”系列为代表的高档酒,其中最高档的年产限量不超过百瓶,价格高达18888元,而其他的产品也从数百到上千元不等。

12) 2005年,白洋河(以甜酒为主打产品挤进全国葡萄酒销量前10名)推出的选用优质原料、纯浓缩酿造、可与冰酒媲美的高档甜葡萄酒——白洋河至纯工艺葡萄酒,一则价格超过了很多干红的价格;二则在口感上更适合单饮,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饮用方式,也可以维持经销商的利润空间。

通过以上的一系列代表性事件可以看出,中国葡萄酒行业的主流企业在把握和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产品入手,向高端化突围,以期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而主动的竞争地位。

2.探索葡萄酒高端产品的定义

在谈论国产葡萄酒高端产品的营销策略之前,我们有必要对什么样的葡萄酒才可以称之为“高端产品”给出一个范围明确的定义。从普通意义来讲,在任何一个行业,价格贵、高消费被人们称为高端消费,其中的载体就是高端产品或者服务。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来看,只以酒的价格来划分葡萄酒的中高低端,又显得过于简单化。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也被曝光不少(如“九问张裕”、“解百纳商标争议”、“洋垃圾事件”、“通化假酒案”、 “长城进口原酒泄漏案”、“十问华夏”、“王朝橡木桶事件”、“年份酒丑闻”和“香格里拉树龄问题”等等),使得市场上的消费者认为“高价格并不代表高品质”,挫伤甚至打破了部分消费者对国产葡萄酒产品的信心。因此,我们试着将高端葡萄酒产品定义为:既能够做到高价格与高质量的和谐统一,还能够渗透品牌文化,葡萄酒消费者在享受到“物有所值”的产品同时,更多的将是去体会产品和品牌所能够带来的精神层面上的愉悦感受。

3.葡萄酒高端产品的营销策略分析

对于中国葡萄酒企业来讲,如何让自己的高端产品成功转化为市场上的销售收入,就需要设计出一套适合于自身的营销策略。我们将试图从以下5个方面,来探讨中国葡萄酒主流企业在推广高端葡萄酒产品过程中应该采取的营销策略。

3. 1 概念营销策略

定位的核心是确定其诉求重点,向有效的目标消费者,而不是庞杂的大众展示商品的卖点;同时,对于目标消费者的准确界定,为经营者开展更有效的双向沟通创造了条件,同时降低了广告诉求重点的难度且使之更具针对性,营销效果也因此可以被更准确地预测和把握,做到了“有的放矢”。

为此,企业可以挖掘创造出“概念”来让消费者联想到自己的品牌,通俗点说,可以理解为就是给自己的产品寻找“卖点”。从市场伊始阶段开始,中国红酒品牌巨头就是各种概念的鼓动者和推崇者,这些概念的创造和传播,都为红酒企业的领航品牌在向市场推出高端产品铺路的同时,创造出了一轮又一轮的利润贡献。葡萄酒概念产品的推出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第一,为自身有效区隔目标市场找到宣传上的USP(独特销售主张);第二,为企业推出新产品、创造新利润提供了渠道;第三,有意无意地为进一步推广红酒消费文化做出了贡献。在已经出现在市场上的葡萄酒概念中,有的概念是针对酿酒葡萄产区的,例如烟台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云南弥勒的“全球第一榨”、蓬莱的“世界七大葡萄海岸” 、昌黎的“中国干红葡萄酒城”和怀来 的“中国葡萄之乡”等等;有的概念是针对产品特色的,例如陈酿、窖藏、窖酿、年份酒、庄园酒、酒庄酒、老树葡萄、树龄、橡木桶干红、产区酒和小产区酒等等。

3. 2 个性化定制策略

所谓“个性化定制”是指企业在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将每一位顾客都视为一个单独的细分市场,根据个人的特定需求来进行市场营销组合,以满足每位顾客的特定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收入、购买力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同步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更新,消费需求呈现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趋势。消费者除了要求高质量的商品之外,更要求满足个人高层次的需求与期望,实现差别消费。

目前,葡萄酒生产企业采用的定价方法是“认知价值定价法”,即作为定价的关键,不是卖方的成本,而是买主对价值的认知。认知价值定价法的关键是准确地确定市场对所提供价值的认知。对于目标消费群体来讲,个性化定制酒所具有的不普遍性、不易接触性和稀缺性,加之高端葡萄酒主流消费群是对价格不敏感型,也使得索取较高的价格成为可能。业内个性化定制,始于2003年张裕针对高端市场推出的整桶订购。在该模式下,高端消费者可以在葡萄品种、年份、陈酿时间、外包装以及瓶标设计等方面作出自己喜欢的组合。每桶(300瓶X750ml)售价8万元人民币,张裕至今销量累计已达300桶。2005年3月,张裕·卡斯特VIP俱乐部在广州正式投入运营。通过专业服务、体验消费的个性化定制酒为高端红酒的营销模式开辟了一个新的渠道,对其他红酒企业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3.3 子品牌/副品牌开发策略

一般来说,当企业旗下的产品线类型相关度不是很大,或者企业为了使消费者区分同一品类、不同档次的产品时,可以采用在统一的企业品牌下开发不同的子品牌。如果采取主品牌不变,而在主品牌之后为新产品添加一个新的名称,称为副品牌开发策略。从目前的行业发展来看,由于受到行业规模、企业实力和市场成熟度等因素的影响,子品牌开发不是很现实。所以,副品牌开发策略不失为成熟品牌或大众品牌推出高端新产品、切入高端市场的一种选择。

红酒企业期望向市场受众传播一种时尚的、悠久的、厚重的、成功的、亲和的、神秘的、尊贵的或者绿色的品牌形象,但随着目标消费群体的进一步细化,葡萄酒企业在推出高端产品时,可以用“副品牌”区分不同的消费者群,为不同的消费群体设计一个恰如其分的“品牌”,这样更能满足不同顾客群的心理需求。目前,市场上运作比较成功的副品牌主要有张裕·解百纳、张裕·卡斯特、烟台长城·金色庄园、华夏长城·A区等有主流品牌所开发的高端产品。副品牌的命名往往通俗,听起来顺耳,易于流传。诸如“国色天香”、“出水芙蓉”、“红颜知己”、“月亮老人”、“一见钟情”、“再见钟情”和“今夜无眠”等等富有充分联想空间的名字都可以作为主流葡萄酒品牌的副品牌名称来开发。

3. 4 商务/政务宴会推广策略

“零号媒介”的口碑,被营销人视为具有病毒特色的、最廉价的信息传播工具,也是可信度最高的宣传媒介。要实现口碑传播的范围最大化,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消费的示范作用,即对于一些心理价值大于产品本身功能价值的商品而言(如饰品、香水、服装、化妆品、皮包和手表等),其相对应的意见领袖往往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包括社会名流、商界/政界成功人士、白领人士等。这样,通过有选择地培养“意见领袖”,让品牌有故事可讲,进而影响到更大范围的目标消费群体。

高生活品位、时尚稳重的政务/商务人士作为高端红酒的重度消费群体,还兼具了“意见领袖”的特征。因此,高端红酒通过赞助商务/政务宴会,既可以通过事件来聚集眼球,又可以培育出自己品牌的“意见领袖”,最终实现最大化的品牌影响力。在此方面的投入和努力上,领军品牌一直是不遣余力。例如,2005年10月,在上海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上,华夏长城葡园B区干红作为“中国礼物”被赠送给国际奢华品的企业名流。此外,在其他一些商务/政务场合的酒宴指定专用酒中,都有长城葡萄酒的频繁曝光,例如APEC财长会议、紫禁城三大男高音演唱会、中国金唱片奖颁奖盛会,《英雄》首发式、中国国际时装周、意大利巴洛克光雕艺术展和东盟博览会等等。而作为行业龙头的张裕公司,近年来也分别赞助了“杰克·韦尔奇与中国企业领袖高峰论坛”、“博鳌亚洲论坛” 、“世界市长论坛”和“亚太城市市长峰会”。此外,“王朝”酒被指定为国宴用酒,并且供应231个我国驻外使领馆。北京财富论坛、上海APEC会议、海南博鳌论坛和《神话》首映式,“龙徽”葡萄酒都被选为唯一指定用酒或宴会特别用酒。

3. 5 文化营销传播策略

根据荷兰文化协作研究所所长霍夫特德教授的观点,文化是一个环境中人的“共同的心理程序”。文化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里程序。文化营销是有意识地通过发现、甄别、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文化营销要求在一定的营销方式中创造一个特定的文化氛围,向目标大众传递产品的文化性格,以文化推动消费对营销主体和产品的认识与认同,使产品成为文化的载体,满足消费者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价值认同与社会识别等人文需要,从而在情感上触动消费者,导致购买行为的发生。

葡萄酒作为非功能性产品,消费者在选择红酒时追求的是一种心理舒适和情感满足。因此,葡萄酒企业为了将自己的产品推荐给消费者,就需要赋予产品文化内涵,为其提供附加值。要达到文化营销的目标,葡萄酒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目标消费群体的“共同的心理程序”,提炼出他们所独有的价值取向,在营销传播中将品牌特质与经过浓缩的价值取向揉合,从而达到企业经营目标与消费者情感满足的“双赢”。对于国内葡萄酒品牌来说,文化营销围绕的中心将是葡萄酒消费文化推广和品牌文化传播,企业在广告宣传、事件营销、包装设计、产区营销、工业旅游和渠道培训等方面有很多文章可做。离我们最近的案例要数2005年10月15日的“张裕·卡斯特酒庄体验之旅”。通过“串串葡萄妙手摘”、“滴滴新酒亲手制”、“酒庄公主娇姿展”和“百年历史回首望”四个环节的活动,张裕既宣传了品牌,又传播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