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课件范例6篇

葡萄沟课件

葡萄沟课件范文1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用“五光十色”、“热情”、“有名”等词语口头说话。

4、能对课文优美的句子进行摘抄。

5、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6、能说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葡萄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并读好长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在语言情境中,理解葡萄沟美在哪里。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感悟葡萄颜色的差异性,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利用对话与人热情相处。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课的授课地点在学校的多功能教室,采用的教学设备有:电脑、闭路电视、音响设备等,所需教具与学具有:纸做的葡萄、水彩笔、搭满葡萄架的挂图、各种颜色的真葡萄、新疆产的葡萄干、课件等。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培养了较好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运用合作、讨论等形式展开阅读活动,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本课将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采用讨论、表演、游戏、自学等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四、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播放音乐VCD《咱们新疆好地方》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十分喜爱音乐,现在让我们放松一下,先听听音乐,想一想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你可以拍手也可以随音乐做动作。

(播放音乐,学生自由地做动作。)

2、师: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新疆)刚才同学的回答真是雅克西。谁来说说这雅克西是什么意思?(好)能不能做做这个动作?(学生自己做动作)

3、师:让我们随着刚才轻盈、欢快的歌曲来学习今天的新课,雅不雅克西?(雅克西)

4、出示课题:《葡萄沟》

师:让我们来齐读一次吧!(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好,让老师想起那又大又园的葡萄。(出示葡萄)忍不住想吃上一口。(做个夸张“吃”的动作)这三个字都是要求我们掌握的字,老师相信同学们能把这三个字写得和葡萄一样美,是不是?(是)那我们就开始写吧!看谁写得又快又好。(生写,师巡视)

师:写得真不错,下面翻开书,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夸葡萄沟的,我们边听录音边用“——”把它找出来。(播放录音)

师:谁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师板书)找得可真准,让我们来读一读。(生读)

(二)理解课文。

学习第一段:

1、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我想知道它好在什么地方吗?(想)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段。(抽生读)

2、师:读得真不错!下面由老师领着大家来读:

葡萄沟在什么地方?葡萄沟出产什么?出产些什么水果?(如读得不好,可再读一遍)最喜爱的是什么?(葡萄)哪位小朋友来读出喜爱之情?(抽学生巩固读一、两次)

3、师:读了这段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生自由地说,师相机板书)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吧!(生齐读本段)

4、师:让我们来夸一夸葡萄沟吧!(指黑板提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学习第二段: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生读)

2、师:读得真认真!从这段中你感受到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请同桌互相说说。——根据说的内容边读边讲解。(抽小组共同来回答。)

如:生说: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允许同桌互相补充)师:说得可真好,能不能把这句读给大家听一听?(生读)“一个个”表示葡萄怎么样?(多),那好大家就把“葡萄”多的意思读出来好吗?(生读)

步骤:先把说的读一读,把“一个个”“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读好

3、师:葡萄有很多颜色,请在书上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用“——”勾出来。

师:现在用你神奇的画笔把葡萄涂上你喜爱的颜色,涂好后自己把它挂在“凉棚”上,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先涂好。(师巡视,生自己挂,先挂上的给予鼓励。)

4、师:哇!这么多颜色,真美!书上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它,谁能把它找出来?(五光十色)我们来读一读这个词语。葡萄这么美,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生读)

5、师:葡萄沟里的葡萄不但很多、很美,连老乡也非常好客,大家把这句话找出来,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读。(抽学生读)大家一起来读,雅不雅克西?

6、师:读得真不错,假如你是一位游客,热情的老乡会对你怎么说?看看课文的插图,闭上眼睛想一想。(这时播放轻音乐)生回答,师给予鼓励。

7、师:维吾尔族老乡这样好客,让我们再夸一夸葡萄沟吧!

学习第三段:

1、师:葡萄沟真美,葡萄还有另外一种用途,可以制成……?(葡萄干)师出示葡萄干。大家来尝尝,这葡萄干是什么样的味道?(甜)我们把它说完整,好吗?(葡萄干的味道可真甜呀!)想不想知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2、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读)

3、师:读得真不错,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余同学看电视,注意观察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4、师:现在请同学们互相说说,请加上“先、接着、再、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先互相说,再抽同桌起来说)

5、师:说得真好,那么这里生产的葡萄干究竟怎么样呢?(鲜、甜)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怎样才能读出“甜”的感觉?(抽学生读,再齐读)

6、师:读得很好,把鲜、甜的感觉都读出来了,下面谁愿意做葡萄干的推销员,用生动的话语来打动每位顾客.?(学生自主发挥)

7、师:让我们再夸一夸葡萄沟吧!(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三)小结: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里水果多,葡萄美,人热情,葡萄干是那么有名,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话夸一夸葡萄沟吧!最后带着这样的感觉再读一读全文,相信你们的感受又不相同!(生齐读)

(四)抄写:

师:读得真好,葡萄沟美不美?好不好?想不想去?那好,希望你们努力学习,今后去开发建设新疆,建设我们西部。这一课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想不想记住它们?(想)那好,就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抄在本子上。(生抄写)

如有时间,可让学生起来读一读他们所摘抄的内容。

板书设计:

16葡萄沟

水果多,最喜爱葡萄

葡萄长得好

人好

葡萄干有名

五、教学反思

1、尽可能体现朗读性,阅读课应该是书声朗朗的。

重视朗读训练,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情,读的训练有层次性,初读时要求理解内容,知道写什么,再读时了解作者的写和方法,是怎样写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深读时体会感情,读出情,读出味。回顾这堂课,我觉得在学生体会句子之后,应多让学生读,从读中悟,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尽可能体现能力性,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在学习葡萄干特点时,我要求学生来学做推销员,用生动的话语来打动每位顾客。通过反复地说,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葡萄干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教育了学生平时应多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但训练下来,发现效果不是很好,学生只能抓住书本中的味道甜、颜色鲜、颗粒大来进行推销,可见,平时要多注意学生的口语锻炼。

葡萄沟课件范文2

“想富”之心使他迷上远教

位于济南市南部山区的陡沟村过去经济落后。先前,周亮打过工,下过海,经过商,却始终没能富起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种葡萄能挣钱,不甘贫穷和寂寞的周亮便开始了新的尝试。由于缺乏技术,再加上对市场的行情也把握不准,周亮历经了众多艰辛和坎坷:2002年,因立桩技术不到家,赶上了一场特大暴雨,三亩地的葡萄随暴雨倒伏后血本无归;2004年,因种植的酿酒型葡萄不符合市场要求,造成大获丰收的葡萄积压溃烂,损失两万余元。

恰在此时,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建到了家门口,丰富实用的农业技术节目和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犹如一股春风,吹得周亮眼前一亮。从此,周亮便成了村远教点的常客,集中学习他积极参加,电脑培训他踊跃报名,昔日山沟里的泥腿子,如今已成为科普殿堂里的电脑迷。 现在,周亮不仅能熟练地上网查资料、找市场、寻商机,还依托村远程教育站点建起了自己的葡萄专业博客网站,经常与其他种植户和客户进行交流。

“致富”之念让他用好远教

通过远程教育尝到甜头的周亮深知,要致富不但要肯干,更要会干、巧干,要善于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去找“资源”、要“财富”。无论农活有多忙,周亮每天都要挤出一个小时,用来浏览远程教育网站和其他农业信息网站。一方面及时了解党和国家关于“三农”的方针政策和最新的法律法规,调整自己的经营思路,合理利用各项政策和资源获得最大效益;另一方面及时捕捉葡萄市场信息,浏览品种改良趋势,了解产销动态和掌握市场价格,从而做好了产销与市场结合的文章。

2005年,周亮在自己引种的“山东早红” 品系葡萄的枝条上发现了一个芽变,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芽变,使有了知识储备的他在葡萄种植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学来的知识,再虚心向农技专家请教,周亮采取扦插和嫁接的方法,培育出了享誉国内外的葡萄极早熟品种“六月紫”。第二年,又创造性地将“六月紫”和“巨峰”优良葡萄杂交,选育出了后来推广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新品种“大粒六月紫”。如今,周亮的葡萄种植面积达到了40多亩,年收入超过20万元。

“带富”之责令他推广远教

葡萄沟课件范文3

关键词:葡萄牙语;英语;教学方法

一、引言

尽管英语在我国的普及程度已经很高了,但是最早中英间的交流是借助葡萄牙语作为中介的。葡萄牙人占据澳门后,葡萄牙语进入我国,并与当地的汉语融合,形成了洋泾滨葡萄牙语。直到1637年,John Weddell率船队抵达中国,中英开始广泛接触。而当时中英人们的贸易往来需要通过葡萄牙人翻译或者是当地人们掌握的洋泾滨葡萄牙语作为中介语言。葡萄牙人到达中国后一直都居住在澳门,并没有像英国人一样,向中国其他地方深入,因此,葡萄牙语在中国的使用范围不大,而英语随着其殖民思想的深入及大英帝国思想的实施,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推广使用。时至今日,英语也是全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葡萄牙语是继英语和西班牙语之后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种之一,在我国一些大学内作为一种小语种开设。随着世界杯的火爆及巴西作为金砖五国之一,与中国的贸易往来的加深及扩展,掀起了一股葡萄牙语的学习热潮。对于中国学生,葡萄牙基础语言曾经作为中英间交流的中间语言,在几个世纪之后的今天,我们同样也可以将英语作为葡萄牙语言学习的一个中间语言。通过分析同为印欧语系的葡萄牙语和英语间的异同,比较分析两种语言的教学方法,帮助中国学生更好地学习葡萄牙语。

二、葡萄牙语与英语两种语言的比较分析

葡萄牙语是罗曼语族的一种语言,与英语同属于拉丁语系,在全世界有超过2亿的人口使用,在世界流行语种中排名第6位。目前在我国高校开设这一语言的并不多。但是随着我国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往的逐步扩大、深化,同葡萄牙语国家人民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葡萄牙语的学习人群也在逐渐增加。我国高校的大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在接触葡萄牙语时,会发现两种语言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通过对两种语言的比较分析,将有助于葡萄牙语的学习。

(一)葡萄牙语与英语的相似性

葡萄牙语和英语同属于拉丁语系,均是由字母组成的,很多单词的拼写也相同或相似,在发音的音位、音段上也有很多相同之处,在语法构成上,时态、语态上,都可以找到同源。这些相同的地方,都可以作为学习葡萄牙语认知结构中的图式、支架,帮助学习者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葡萄牙语与英语的差异

尽管葡萄牙语和英语同为拉丁语系,有许多的词汇在拼写上是完全一致的,但和英语相比,葡萄牙语中更多的是“异形词”,单词音变繁琐、时态复杂、动词变位复杂,不仅有时态、句式的变化还有人称的变化。在发音上,葡萄牙语发音方式更为独特、复杂,不过单词的拼读规则还是比较强的。葡萄牙语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名词和用于修饰名词的形容词在阴阳性和单复数上要统一;另一个是不同的主语人称对应不同的动词变位形式。

三、葡萄牙语与英语教学方法的比较分析

(一)小班制授课的灵活性

葡萄牙语和英语同属于语言教学,又同属于拉丁语系,在教学方法上有很多相通之处,我国多年积累下来的、效果较好的、成功的英语教学方法可以借鉴到葡萄牙语的教学中。但葡萄牙语由于在我国普及率还不高,很多高校并没有开设此门课程,即使在已开设葡萄牙语的高校中,选修此门课程的人数也较少,这相对于已经比较成熟的英语大班式的授课模式而言,葡萄牙语的小班教学模式的优势得以凸显。在葡萄牙语课堂上,一个老师可能会面对较少的学生,这样教师在课上就有更加充足的时间纠正和引导学生的发音。同时也可以引入更加灵活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更加频繁。教师也可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调整自身的角色,将自己作为共同交流的一员,给予学生更多开口说的机会,以便总结学生的发音,及时纠正学生发音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语言教学的目标――交流。

(二)图示法

英语在我国学校的教学中越来越低龄化,有的小孩甚至在幼儿园就开始接触英语,儿童在刚开始接触英语时,多是靠模仿学习英语。而葡萄牙语的学习一般都是已步入高校大门大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更强,并且也有一定的外语学习基础。在开始接触一种全新的语言时,更多的将是认知规律的掌握。因此,在葡萄牙语的发音教学中,可以结合图式,将音素的发音图式展示给学生,并通过图式上发音部位的展示,让学生掌握葡萄牙语语素的发音技巧,使学习者的发音更加纯正、更加地道,真正做到用葡萄牙语沟通的教学目标。

(三)演示法

葡萄牙语同英语同为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演示法的教学。教师的演示将有助于学生对语音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发音演示,来了解不同部分发出的气流的强弱变化。比如教师在发音演示时,可以在嘴前放一张薄纸,让学生通过观察发音时纸张是否颤抖来感受送气与否。

(四)对比法

针对葡萄牙语学习的群体多为已经具有理性思维的大学生,可以借助大学生已经掌握的外语学习方法来进行葡萄牙语的学习。大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已经有近十年的经历,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在教授葡萄牙语时,可以借助英语音素、词汇、语法等来对比讲授葡萄牙语言。通过对比方法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习者更快地掌握葡萄牙语的发音、词汇及语法,还可以让学习者更准确的掌握这门语言。

(五)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

英语由于其使用的广泛性,英语学习的视听资料较为容易获得。而在国内,由于葡萄牙语属于小语种,有关葡萄牙语学习的试听资料的获得就不像英语资料那么方便。多亏了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拓展了学生获取资源的方式。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到葡萄牙语国家、地区的新闻、实事,了解他们的国情、民俗及风土人情,以便更好地掌握葡萄牙语的来源及构成。

此外,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手段。教师可以通过PPT上的图片展示葡萄牙语国家的生活情况,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对话情景,让学生根据画面展示的内容再现原景,培养了学生现场应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件中链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歌曲、视频短片等教学素材,让学生真正做到视、听、读、写四位一体,调动多种感官学习语言。

多媒体技术可以说改变了传统语言学习“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为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了物质基础,为学生创造交互式课堂的学习环境提供条件。当前我国英语学习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多数学校都设有语音室、微格实验室。这些同样适用于葡萄牙语语言的学习,教师只有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总结

葡萄牙语和英语同属于印欧语种,并都来源于拉丁语系,两种语言既有很多相似、相同之处,又具有很多本民族语言所特有的、不同的地方。当学习者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的情况下,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将更有利用学习者学习葡萄牙语。希望能够有助于葡萄牙语的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提高葡萄牙语的沟通技巧和言语能力,能够更快地将学习的语言用于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刘梦莹.谈葡萄牙语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其重要性[J].社会教育与文化交流,2013,6.

葡萄沟课件范文4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 误区; 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2. 063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2- 0108- 01

还记得在我毕业前实习的那年,曾听过一位市级语文骨干教师上的公开课,讲得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葡萄沟》这一节,那时信息技术刚刚起步,看着学生们一会儿领略葡萄沟的风光,一会儿听倾听少数民族的歌曲,一会儿又学习起了葡萄干的制作工艺,最后那位教师更是别出心裁地设计了画葡萄、摘葡萄、制葡萄干、品葡萄干等互动环节,再回忆起自己儿时那种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育方式,感觉当时的那些学生们真是幸福得不得了。

随着自己教学经验的点点积累,教学效果的细细品味,再回想起当时那堂曾令我眼前焕然一新的公开课,似乎期间存在了某些不足,而这些不足恰恰是当今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几种误区所致。

1 主次不分

那位教师对于整堂课的设计,不可不称之为独具匠心,而学生们通过各种感知及互动模仿也得到了“身临其境”的体验,然则师生们忙活了半天,却单单忽略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和感悟,整节课因信息技术的过度应用而变得支离破碎,更在不经意间,使得一节语文课变成了活动课。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多媒体的广泛普及,有些教师把绝大部分时间用在讲台前“展示课件”,以取代传统的“逐步板书”,坐在台下的学生们则不再是“记录笔记”,而换做阅读屏幕上的“电子文档”。也有些课件形式过于简单,基本上将板书一字不差地搬到屏幕上,究其缘由,仅仅是因为“多媒体省事,以后再不用写板书了”,这充其量算是媒体教学,而“多”字却丝毫体现不出。

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自然有些紧跟时代潮流的学生,上课不带课本,课上不记笔记,以电子文档替代对印刷文本的精读细品,以向老师拷贝电子板书替代对课堂笔记的渗透吸收,师生、生生互动都用耳机、麦克风,怎么看都像是远程教育的情景。如此一来,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大大降低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整合不当

很多学校教师都尽可能将信息技术这个新兴的元素,加入到自己所在的学科教学当中,这确实收到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有些教师在“整合”过程中,却出现一些不恰当的地方,即存在着让沉重、枯燥的课堂学习仅仅停留在向感官、直观学习方面的倾斜。以计算机为主导地位的信息技术在形象、多元、直接、快捷等传递课堂教学信息上,的确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过分依赖感官素材,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却很容易因此而迷失方向,弱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更有些课件内容太过丰富,形式太过多样,一节课上下来,多姿多彩的教学过程的确能令学生们叹为观止,但感叹之余,却难以捕捉到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甚至连讲些什么都有所迷惑。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其强大的信息储存、加工、传输、交互等功能确实对现代教育有着毋庸置疑的价值,但从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存在的误区及分析来看,貌合神离的技术与课程之间的联姻并不能保证我们期待的效果。

3 价值偏离

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之间的不同整合,究其目的是想发挥出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为了突出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全部罗列出来,但受到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音像视频、flash、PowerPoint、实物投影齐上阵,结果五花八门的多媒体信息充斥在学生周围,当真到了令学生目不暇接、头昏眼花的地步,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需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这就是多媒体信息海洋中的“迷航”现象。正如那位语文教师上的《葡萄沟》一课,虽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制作课件,当中的动画、声音、图像,以及录制的整个葡萄干制作过程,也确实令在场所有师生们感叹声像的真实,随后的互动环节更使得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但一堂课上下来,却基本脱离了课文,这样的教学既缺乏实效,又超出了普通教师精力所承受的范围,所以迄今为止,仍不难看到有不少计算机水平较高的教师只有在上公开课时,才会展示他们那些绚丽多姿的课件,而平时则很少去用。

葡萄沟课件范文5

《体验经济》的作者约瑟夫·派恩二世和詹姆斯·吉尔摩提出,体验是“当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甚至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他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是某个人本身心智状态与那些策划事件之间互动作用的结果”。而体验营销则是以产品为道具,以服务为舞台,给消费者提供某种体验的市场营销。

伯恩特·施密特在他所著的《体验式营销》一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把体验分为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和关联体验等五种体验,把这五种体验作为对顾客体验进行管理的战略模块。它是营销者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对企业营销的方式和与营销理念进行重新的设计与定义。与传统营销相比,体验营销更强调消费者的参与,更注重为消费者创造感性价值,更关注消费者的感觉、感受。

二、高档葡萄酒体验营销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葡萄酒的消费行列。纵然葡萄酒的适量饮用有益健康,如能够防治多种疾病,提高人体免疫力,并具有养颜美容的作用,但很多的消费者选择葡萄酒并非仅仅出于健康之故,而是为了追求精神上的体验与满足。尤其是高档葡萄酒,其目标消费者是收入较高的白领阶层,他们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愿意接受新的思想观念,讲求生活品质。对他们而言,作为舶来品的葡萄酒不仅仅是一种酒,而是包含着很多的意味,意味着一种氛围、一种情感、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甚至一种身份与地位。在葡萄酒中的消费中,他们会获得独特的体验与感受,正是这种体验与感受驱使他们成为葡萄酒的爱好者、葡萄酒文化的追随与传播者、企业的忠实消费者。因而对高档葡萄酒的经营者来说,消费者的体验已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而能否为目标消费者提供独特的体验则是决定其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

三、高档葡萄酒的体验营销策略

高档葡萄酒的经营者可以从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五个方面实施体验营销策略:

(一)感官体验策略

感官体验就是通过各种感觉,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建立感官上的体验,促使消费者产生美学的愉悦、兴奋、美丽与满足。感官体验是基础体验,企业靠感官体验来吸引消费者。高档葡萄酒经营者主要从视觉、嗅觉和味觉等方面来打造感官体验。

视觉体验:经营者应从消费者可视的一切元素着手来打造视觉体验。目前国内的高档葡萄酒主要采用商场专柜、星级酒店、酒吧、专卖店及直销等方式进行销售,同时辅以一定的宣传手段,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因而葡萄酒的外包装、柜台、店面、经营者网站及宣传资料的设计就变得尤为重要。如其外包装的造型、所选的材质、包装容量的大小、酒标图案与色彩的设计,均应体现产品的特点与品质;而柜台的设计除了用材外,还要考虑柜台的形状、灯光等方面,店面应考虑装修的风格、设施的陈列及装饰物的选择。所有这些均应与目标消费者的审美观念相契合,以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

味觉和嗅觉体验:葡萄酒这种产品与白酒、啤酒的豪饮文化不同,葡萄酒的消费讲究的是品饮,即小口地喝、慢慢地品、细细地体会,通过味觉和嗅觉仔细地进行辨认。其品尝与鉴赏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巧,通过感官的鉴赏,消费者能够知道酒的品质、风格、酿造原料的品种与产地。高档葡萄酒的经营者应在经营场所开辟一块产品鉴赏专地,由富有经验的品酒师示范品酒的动作,教会消费者如何通过感觉来体会不同的产品,吸引消费者前来品尝产品,学习产品知识,从而促进产品的销售。

此外,以葡萄酒专卖店、酒吧为主要经营渠道的经营者还可在店堂内播放目标消费者喜欢的音乐,与其产品的陈列、店面的设计等其他方面共同营造出目标消费者喜欢的或浪漫、或轻松、或具有其他情调的氛围,以增强消费者的体验。

(二)情感体验策略

情感体验是指通过激发消费者内在的感情和情绪,触动顾客的内心情感,创造出顾客的喜好进而使顾客对某种品牌产生强烈的偏好;情感体验是消费者内心的感情体验,企业靠情感体验来打动消费者。情感体验是通过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来实现的,沟通方式包括广告、促销、营销人员及公关等。与中低档产品不同,高档葡萄酒的目标消费者在付出高价购买产品的同时,对服务及其他方面同时有着较高的要求。他们不仅关注他们所购买的产品,也在意购买的过程,他们希望在这过程中能够得到尊重与关怀,这种尊重与关怀主要通过营销人员来体现的。因而高档葡萄酒的经营者在与消费者的沟通中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在沟通中不仅要传递产品、企业信息,还要传递情感信息,让葡萄酒成为企业传递情感的媒介;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激励,调动起他们对顾客的热情与真诚,使他掌握与顾客沟通的技巧,熟练服务顾客的技能,从而与顾客建立起高质量的情感,并能有效地进行维护。

(三)思考体验策略

思考体验指诉求于智力让顾客获得认知和解决问题的体验;思考体验是用知识、逻辑给消费者以心智的启迪,从理性的角度来说服消费者。从葡萄酒的诞生到现在已有上万年的历史。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关葡萄酒的知识、技术不断发展丰富,国外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葡萄酒知识与文化,从葡萄品种与种植地的选择、葡萄的种植、采摘、加工酿造工艺,到葡萄酒消费用餐的搭配、相关的礼仪、高档葡萄酒品鉴、高档葡萄酒投资与收藏等,这些形成了葡萄酒的独特味道与品饮文化。葡萄酒进入中国较晚,虽然国内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加入葡萄酒消费的行列,但葡萄酒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比陌生的,他们对葡萄酒的知识知之甚少,高档葡萄酒消费者也不例外,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也只是具备基本知识而已,远谈不上了解和掌握葡萄酒文化。而他们在消费葡萄酒的过程中追求的则是其文化,他们希望通过这种产品的消费来享受这种文化、体现这种文化,如果他们不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文化,葡萄酒对他们的意义则大打折扣。因而他们渴望通过知识的掌握和文化的了解来真正体验葡萄酒为其生活带来的变化。高档葡萄酒的经营者应针对消费者的知识状况用多种方式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与培训,如在经营场所定期开展葡萄酒鉴赏培训,在目标消费者经常出入的场合如高级酒店、俱乐部开品酒会、经理培训班开设葡萄知识培训课程等,在企业的网站、相关的媒体开辟葡萄酒专栏进行广为宣传。

(四)行动体验策略

行动体验则通过提高人们的生理体验、展示做事情的其他方式和另一种生活方式来丰富顾客的生活,其重点在于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于消费者注意、理解和记忆的选择性,具有丰富内容的葡萄酒文化,仅通过宣传与培训对很多消费者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而企业可通过举办各种各样活动来吸引消费者参与,通过他们的参与,为其带来更多的感性认识,以此来增强其切身体验,从而培养其对葡萄酒及企业产品的兴趣。高档葡萄酒中大多是在酒庄生产的,经营者可在葡萄酒庄园举办游览活动、组织葡萄酒沙龙等,另外还可举办富有趣味的各种比赛与游戏活动,如品酒比赛、调酒比赛、葡萄酒知识有奖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将各种体验融在一起,同时向消费者展示葡萄酒消费文化,让消费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葡萄酒知识,体验葡萄酒文化,消费经营者的产品。

(五)关联体验策略

关联体验包含了感官、情感、思考与行动的很多方面,但超越了个人情感、个性,并使个人与理想自我、他人或是文化产生关联,从而建立对某种品牌的偏好,同时让使用该品牌的人们形成一个特定群体。关联体验是前述几种体验的综合与升华,是消费者忠诚的重要来源。关联体验的形成需要企业从多个方面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在高档葡萄酒的目标消费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社会组织中的领导者、各界知名人士,他们的需求很多是个性化的需求。如有的消费者是葡萄酒文化的热爱者,他们追求有葡萄酒相伴的生活方式;有的消费者是葡萄酒的收藏者,他们将葡萄酒作为一项有价值的投资;有的消费者将葡萄酒作为交际的媒介,希望通过葡萄酒能够结识更多的事业上、生活中的朋友;还有消费者将葡萄酒作为一种标志,标志着他的生活品味、身份与社会地位。高档葡萄酒的经营者可通过多方式来满足目标消费者的这些个性化的需求,如开展俱乐部营销,对俱乐部会员的资格进行限定,将俱乐部打造成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会员之间进行深度沟通的平台;开发适合投资的产品,吸引消费者前来投资;与其他行业具有共同目标消费群体的知名品牌开展合作营销,共同分享客户资源,共同提供互补的优质服务等。通过这些营销方式的开展,企业可在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将葡萄酒知识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品牌内涵传递给消费者,获得他们的理解,并在其内心深处产生共鸣,让其愿意选择和消费该品牌,成为品牌的传播者,并为此而感到荣耀。

参考文献

[1]晏国祥,消费体验理论评述[J],财贸研究,2006,6:101-109

[2]廖以臣,消费体验及其管理的研究综述[J],经济管理,2007,14:43-50

葡萄沟课件范文6

北京的葡萄始自洋传教士

张国军告诉记者,葡萄属于外来品种,北京市最早的葡萄是由外国传教士带进来的。当然,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规模种植,基本上处于庭院养殖、观赏的阶段。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进入改革开放阶段,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各行各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北京市的葡萄产业也不例外,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时期。巨峰、玫瑰香等品种葡萄开始在房山、通州等区县引进种植,远郊区县出现了一个“巨峰热”。进入90年代,美国红提的引进给北京市的葡萄种植带来了又一次发展高潮,房山、通州、大兴、顺义、延庆、丰台等区县纷纷引进种植,北京市葡萄种植的面积达到6.8万亩。葡萄种植的规模化,带动了下游产业葡萄酒和酒庄的发展,推动了全市葡萄产业的整体发展。张国军说:“当时,在国际上没有几个首都周边可以搞酒庄的,而随着葡萄产业的发展和葡萄酒市场的不断升温,北京周边却形成了爱妃堡张裕、中粮集团华夏长城、延庆酒庄葡萄产业带等酒庄群。”

张国军说:“北京农科院林业果树研究所葡萄课题组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课题组从70年代初开始葡萄育种工作,从“六五”计划开始,承担北京市科委和农业部葡萄育种项目, 先后收集、研究过国内外鲜食葡萄良种200余个。现承担有北京市资源、育种项目和国家863计划子课题,主要攻关方向是优质葡萄育种。目前,葡萄课题组共培育新品种12个,如香妃、峰后、爱神玫瑰,瑞峰无核,瑞都香浴等。”

那么,葡萄课题组培育的品种与国外的品种有什么不同吗?张国军为记者解答了这个问题,他说:“课题组培育的品种与国外的品种不太一样,咱们肯定更注重和贴近老百姓的口味,比如香妃、爱神玫瑰,属于玫瑰香型,适合北方人的口味,在北京郊区的设施栽培里产量很高,市场走得非常好。”张国军同时强调:“应该说,林业果树研究所葡萄课题组自上世纪70年代成立以来,按照产业发展研究对北京葡萄种植业给予科学的研究和指导,为北京市葡萄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完成若干项目工作很出色

记者与张国军之间的话题很快从北京市葡萄产业的发展及课题组的科研工作转到了张国军本身。

张国军的老家在内蒙古通辽市,他在那里出生并长大。高中毕业后,他考入内蒙古农牧学院果树专业就读,毕业实习期间,他在果树专家王立学教授的指导下接触到了葡萄的科研实习和生产管理,他说:“自己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对葡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实习的过程中,他还了解到葡萄的抗寒性在我国至关重要,所以,他的研究生学习报考了中国农业大学冷平老师的抗寒研究。1999年7月,他硕士研究生毕业,直接应聘来到了现在的工作单位——北京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葡萄课题组。

从1999年参加工作到2005年科技新星项目申报之前,张国军经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同事们的协助,先后完成了农业部、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技项目和国家科技部“葡萄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葡萄不同倍性品种间杂交和三倍育体的研究”、“葡萄大粒无核新品种选育及其开发利用”、“优质大粒葡萄新品种峰后和香妃中试示范”等多个科研项目;在《农业工程学报》、《中国农业学报》、《中国果树》等学术刊物4篇;并担任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葡萄产业化配套栽培技术”和“浆果类名特优新果品产销指南”二部专业书籍的编委。2001年,荣获“北京市果树技术创新成果奖一等奖”。

个中甘苦外人通常难知晓

与任何行业、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一样,张国军的成就也是来之不易的。易言之,他从事的这一行,个中甘苦外人很难知晓。交谈中,张国军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说:“女儿上小学,有一天老师问她,你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呀?女儿放学后就问我,我说,爸爸是农民。没想到过几天老师让学生写作文,题目是‘我的爸爸’,女儿在作文里真的这么写了,因为女儿不论什么时候打电话到单位,同事总会告诉她,你爸爸在地里,或者是你爸爸下地啦。”

“没办法,我们干的就是这份工作,必须在一线。”张国军说。他还自我打趣儿,说:“你看我这身打扮儿,和农民有多大区别?不过知识多一点儿而已。”

张国军介绍,葡萄培育工作,与其他农活儿还不一样,比如说培养生态草工作,需要到郊区取水样、土样,肩挑背扛的,是个体力活儿。而葡萄培育工作的辛苦则不是那么直观。葡萄杂交的季节,他们要做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手拿一把小镊子,摘除葡萄花上面的一个小帽子——也就是把雄性部分去掉。张国军说:“一个葡萄穗有很多花,但葡萄花不像桃花、梨花似的那么大,它比芝麻粒还小。双眼必须牢牢地盯着小帽子,用镊子轻轻地摘除,一点儿偏差都不能有。”做完一个葡萄穗的摘除工作,往往就得一两个钟头的时间。晚上回来后,还要把小帽子里的花粉取出来,控制授粉。张国军说,这项工作,头一天还行,两天下来,保证你肩酸背痛,头昏眼花。他说:“每年这个季节,所里都要雇一些学生帮忙,头一天,学生们还觉得好玩儿,第二天下来就不行了。你想啊,一天十个八个钟头,肩膀端着、胳膊举着、脖子伸着、两眼直勾勾地盯着,要不难受才怪呢?学生们冲着我叫唤:‘我刚20岁,怎么老花眼啦?’‘老师,我这肩膀都抬不起来啦!’”张国军说,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却给大家带来了身体上的不适,他的几位同事肩周和颈椎都不好。

培训要向农民灌输新理念

张国军目前担任国家葡萄产品技术体系北京综合试验站站长。提起试验站的工作,他站起身来,用手指了指窗外的那片大棚,对记者说:“试验站依托的是国家葡萄产品技术体系,这个体系是一个团队,在全国拥有26名科学家、26个试验站。北京的试验站主要工作是葡萄新品种的示范、栽培。北京试验站在郊区确立了5个示范县,每个示范县建有核心示范基地。北京试验站培育出相对成熟的品种后,再拿到5个示范县的核心基地推广,试验站的品种技术含量是相当不错的,每当有新的品种推广种植,都会引来示范县的农户、葡萄种植企业自发地前来参观。

示范县的示范作用显然毋庸置疑,参观过后就是请教,不断地有远郊区县的农户和葡萄种植企业前来寻求合作。张国军说:“我们非常欢迎,与种植企业合作、给种植企业以指导,正是我们科技支农工作的一部分。”

2012年5月21日,科技套餐工程组织市农林科学院、科协与密云县穆家峪镇北穆家峪村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协议,重点为该村的葡萄产业和桃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北穆家峪村所在的穆家峪镇,是“华润希望小镇”和穆九沟沟域经济建设的所在地,近两年,配合镇域休闲旅游业发展需求,几个村子成立合作社,着手发展葡萄产业,共发展了300亩葡萄,但由于缺少相关的种植经验,部分葡萄苗先后死亡。村民们痛心不已,但又找不到原因所在。为此,穆家峪镇科协通过密云县科协,联系了科技套餐工程办公室,表示急需葡萄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普及,希望能够寻求葡萄育种栽培专家长期给与指导。

5月21日,正值北京科技周期间,张国军和市农科院植保所果树植保专家李兴红研究员来到北穆家峪村。经现场勘查,两位专家发现,北穆家峪村300亩葡萄大量死亡的原因是栽培模式落后,张国军说:“有葡萄架,但是,如何引导枝蔓合理生长,农民不清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病虫害。张国军介绍:“葡萄的主要病虫害是真菌性病毒,雨水过多、天气高热是真菌性病毒的生长条件,从而引发葡萄霜霉病,引起葡萄早期落叶或导致葡萄死亡。”

谈起当时的情况,张国军非常感慨,他说:“科技支农必须深入田间地头,不然很难了解真实情况,我们一到现场才知道,农民光有发展葡萄产业过好日子的愿望,但是具体怎么栽培、怎么防治病虫害方面的知识极度欠缺,非进行培训不可。”张国军和李兴红两位专家当即举办培训班,为全镇22名科农技员、合作社社员及农民技术骨干共60多人进行了培训。他们结合北穆家峪村的具体情况,分别从葡萄栽培理念及技术、葡萄病虫害识别与防治两个方面进行了图文并茂的讲解,结合实地考察,现场为农民答疑解惑。张国军观点是:“培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向农民灌输新理念。”他在北穆家峪村讲的课题目就叫《北京高效优质的栽培理念与新技术》,提醒农民要适应北京的市场,北京市场与周边地区的市场需求存在很大的不同,北京周边如天津等地,但求价格便宜,不重品质如何?北京地区则恰恰相反,不求价格低廉,但求产品质量,只要口感好,多贵的东西都不愁卖不出去。然后根据新理念介绍葡萄栽培的新技术。由于培训有的放矢,农民们听得津津有味,他们说:“要是早点儿请老师讲课就好了,也不至于遭受那么大的损失。”

为巩固培训效果,张国军随后又去了北穆家峪村两次,为农民培训,就是这样,农民们依然觉得不解渴,张国军回到所里之后,还不断有农民给他打电话向他咨询。

幽默快乐反映他的人生观

2012年9月28日,也就是记者采访张国军的前一个月,张国军又来到延庆县康庄镇东官坊村培训农民。东官坊村是个以满族为主的民族村,由于在发展农业产业方面采取积极举措,争取到了国家农业开发办、北京市科委等相关部门的支持,新上了一批高规格的设施大棚,准备发展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产业。然而,由于缺乏技术支撑,其发展葡萄产业的设想刚一起步就遇到了难题,葡萄的生长非常不理想。于是,他们请专家张国军前来指导。

在东官坊村的大棚内,张国军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仔细查看葡萄的生长情况,他首先对当地采用的葡萄设施搭架平面栽培方式给予肯定,“这种栽培方式是最新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具有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等优点,并且还可以和其他作物进行间作套作。”然后对大家说:“但是,大家在栽培管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栽培密度过大,株距仅有1米,不利于以后葡萄生长;二是管理不够到位,特别是树型管理上,没有针对这种栽培方式进行管理……”列出种种问题后,张国军首先给农民讲解这种平面栽培的树型和整枝管理方式,如何才能形成连续、丰产的树势?在大多数农户都基本明白树型管理后,再细致指导怎么剪枝、怎么通风控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