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的英语单词范例6篇

葡萄的英语单词

葡萄的英语单词范文1

博士,十几年前在澳大利亚读研究生时就迷上了葡萄酒,几年前再次赴澳,在阿德莱德大学专修,获葡萄酒商学硕士学位。曾参与澳洲酒庄品评、葡萄酒口味调查和澳洲葡萄酒消费等多个研究项目,目前致力于葡萄酒教育、咨询和推广活动。

AP Nr (AP Number)

德国较高品质葡萄酒(QbA或QmP级葡萄酒)的酒标上均有此系列数字的标注,是 Amptliche Prüfungsnummer 的缩写,表示该酒通过了标准的检测与分析。通常90%的酒都可通过该检查,所以并不能确切反映葡萄酒品质的差异。

Blauburgunder

德语对黑比诺(Pinot Noir)葡萄品种的称呼也可称为 Spätburgunder。

Bleichert

德语指桃红葡萄酒(Rosé)。

Edelfäule

德语指贵腐病(Noble rot)。

Erste Lage

由德国葡萄种植者协会(VDP)制定的德国葡萄园分级里的最高等级,相当于法国的一级葡萄园(Grand Cru 或 First growth),但该词汇一般只在莫舍尔(Mosel)产区使用。

Erstes Gewächs

由德国葡萄种植者协会制定的德国葡萄园分级里的最高等级,相当于法国的一级葡萄园(Grand Cru 或 First Growth),该词汇一般只在莱茵高(Rheingau)产区使用。

Erzeugerabfüllung

葡萄酒由生产者负责装瓶,范围较广,如果酒商从几个葡萄酒庄买酒后自己装瓶,也可以用该词标注,所以它的意义不如酒庄自己装瓶(Gutsabfüllung)那么严谨。

Grosses Gewächs

由德国葡萄种植者协会制定的德国葡萄园分级里的最高等级,相当于法国的一级葡萄园,在德国多个地方使用。但莫舍尔和莱茵高两地有自己的叫法,分别为 Erste Lage 和 Erstes Gewächs。

Gutsabfüllung

表示葡萄酒是在所产该酒的酒庄内装瓶,相当于英文的 Estate bottled。

Halbtrocken

德语指酒不太甜,为半干型。

Keller

德语指酒窖,相当于英语的“Cellar”。

Liebfraumilch或Liebfrauenmilch

出产于德国 Rheinhessen、Pfalz、Rheingau 和 Nache 四大葡萄酒产区的白葡萄酒,是德国出口最多的一类葡萄酒,为QbA级葡萄酒。其名称译为中文的意思是“圣母之乳”,因该酒最初的产地是在沃姆市圣母院所在地附近。按规定使用雷司令(Riesling)、西万尼(Silvaner)、可奈(Kerner)和米勒-吐尔高(Müller-Thurgau)的比例不可低于70%,但因雷司令葡萄多用于酿制单一品种高品质酒,所以现在该类酒多以米勒-吐尔高为主并混入其他不重要葡萄品种调制而成。属半干型廉价的大众化葡萄酒,含糖量在每升18~40克之间,酒精度较低,不同厂商所产的酒品质差异较大。

Rotling

产于德国的一类桃红葡萄酒,产量不大,以红、白葡萄混合发酵酿制而成,不是简单调兑的红、白葡萄酒。注意与 Schillerwein 和 Weissherbst两种桃红酒的区别。

Rotwein

德语指红葡萄酒。

Schillerwein

产于德国的一类桃红葡萄酒,多见于 Württemberg 地区,以红、白葡萄酒简单调兑而成,品质低廉。注意与Rotlingv 和 Weissherbst 的区别。

Sekt

德国的起泡葡萄酒,绝大多数用罐式发酵法(Charmat Method)酿制,有时是用别国的葡萄基酒再加工而成,品质平平。如果标有 Deutsche Sekt 或 Winzersekt,意思是以100%德国葡萄酒为原料酿的起泡葡萄酒。不过极少数 Sekt 是以传统香槟法(Méthode Champenoise)酿制的优质起泡葡萄酒。

Trocken

德语指不甜或干型葡萄酒。

Wein

德语指葡萄酒。

Weingärtnergenossenschaft

表示联合酒厂,与法语的Coopérative 有相同意思。

Weingut

指葡萄酒庄,有些类似法语中的Château。在酒标上出现则表示是由该酒庄装瓶的葡萄酒。

Weissburgunder

Weisser Burgunder 德国称呼白比诺(Pinot Blanc)白葡萄品种。

Weisser Riesling

即德国正宗雷司令葡萄品种。

Weissherbst 产于德国的一类桃红葡萄酒,用单一红葡萄品种酿制,为QbA 或 QmP 品质级葡萄酒。最出名的是产于 Baden 和 Württemberg 地区以黑比诺葡萄酿制的桃红葡萄酒。注意与Rotling 和 Schillerwein 的区别。

Weisswein

德语指白葡萄酒。

Winervereinigung

表示葡萄酒由合作社装瓶。

葡萄的英语单词范文2

【关键词】定冠词;不定冠词;性数限定;已知与未知;概括功能

一、引言

葡萄牙语(português)隶属拉丁语系罗曼语族,是继英语和西班牙语之后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种之一。在中国学生的葡语学习过程中,葡萄牙语丰富的时态变化、动词变位,名词、形容词的性数变化等都是学习的难点。而在葡萄牙语的初学阶段,我们发现葡语定冠词(artigo definifo)与不定冠词(artigo indefinido)的使用也常常使学生们倍感困惑。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学生常常喜欢将外语跟自己的母语――汉语进行比较,或是借助于已掌握得较好的英语同类词法、语法来辅助学习。同汉语相比较,冠词是葡语的一种特有词类,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冠词的过程中缺少了相应的母语语法支持。与英语相比较,英语冠词的用法与葡语大相径庭,不仅没有起到助力,反而增添了负面影响。

目前,国内对于葡语本科教学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中文版本的葡语专业教材、书籍也相对匮乏。通常在教材与语法书中会对葡语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的使用规则分别加以罗列,辅以例句,这样做固然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谈得详细具体,学生查阅起来也很方便。但通过实际教学情况,我们发现学生很难记住全部的冠词用法细则,继而在练习与写作时犯一些小错误,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未能深刻体会冠词的功能与其存在意义。

综上,本文将围绕葡萄牙语冠词的功能展开,力争对葡语定冠词与不定冠词的使用与省略做出较合理的解释,最终目的是希望将此文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学生更容易、有效地掌握葡语冠词的使用。

二、葡萄牙语冠词的限定功能

葡萄牙语的冠词(artigo)分为定冠词(artigo definido)与不定冠词(artigo indefinido)。葡萄牙语的定冠词有阳性单数o,阴性单数a,阳性复数os和阴性复数as。不定冠词有阳性单数um,阴性单数uma,阳性复数uns及阳性复数umas。葡萄牙语中的冠词属于限定词(determinante)范畴,通常被放在名词之前(左侧),与后跟的名词或名词化的其它词类保持性数一致,限定名词所表达的意义。

1.功能一:限定名词的性与数

在葡语中,每个名词都有一定的性属,简称性(género),葡语名词主要有阳性与阴性之分,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双性名词。例如学生“estudante”就是一个双性名词(s. 2gén.),它既可以指男学生也可以指女学生,这时,我们就需要使用冠词或其它限定词来指示单词的阴阳性,如“o estudante”――“这个男学生”,“a estudante”――“这个女学生”。同样的例子还有,“o presidente”――“这位男主席”,“a presidente”――“这位女主席”,“o motorista”――“这个男司机”,“a motorista”――“这个女司机”,等等。

在葡语中,还存在着一类双数名词(s. 2 núm.),这些名词的词形也固定不变,既表示单数,也表述复数,需要通过冠词或其它限定词来体现其数。如“um lápis”――“一支铅笔”,“uns lápis”――“一些铅笔”,又如“um cais”――“一个码头”,“uns cais”――“一些码头”。更有甚者,葡语中有些名词既是双数名词又是双性名词,如“足球守门员”一词,可以是“um guarda-redes”――“一个男守门员”,“uma guarda-redes”――“一个女守门员”,“uns guarda-redes”――“一些男守门员们”,“umas guarda-redes”――“一些女守门员们”。此外,有些单词在作为阴性名词与阳性名词时意思不同甚至相差很远,如我们常见的“capital”一词,“a capital”意指“首都、省会”,而“o capital”指的却是“资本、资产”,又如“cabe?a”一词,“a cabe?a”意指“脑袋”,“o cabe?o”意指“首脑、首长”。

正是由于葡语名词的这些特点以及葡语冠词可以限定名词性、数的特征,为了正确理解与表达葡语名词的涵义,使得葡语冠词的存在变得必不可少。

2.功能二:对事物“已知”与“未知”的限定

在葡萄牙语学习之初,我们会碰到这样简单的句子:“O Pedro é de Portugal.”“佩德罗来自葡萄牙。”在翻译的过程中,定冠词“o”并没有被译出,于是会有学生觉得此处定冠词没有存在的意义,“Pedro”一词也一看就是男士的名字,也不需要定冠词来指示其“性”了,句子不是也可以直接说成是“Pedro é de Portugal.”吗?其实不然,此处的定冠词“o”对“Pedro”的“已知”与“未知”做出了限定。

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指示代词、形容词等词类都可以对名词进行限定,我们这边暂且不议。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名词前面都一定有冠词,因此基本上有不使用冠词,使用定冠词,使用不定冠词这三种情况。一般而言,当事物处于“未知”状态时,或者说是处于“非定指”状态时,我们不使用冠词,或使用不定冠词;当事物处于“已知”状态,或者说是处于“定指”状态时,我们使用定冠词。举个简单的例子:

在教室里,一个学生问另一个学生:

――O que é que tens na tua m?o? (你手上的是什么?)

回答一:――Caneta. (钢笔。)

在此,我们只使用一个名词caneta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caneta前面我们没有加定冠词,也没有加不定冠词。此处名词只用于表达“钢笔”这一广泛的概念,对提问中的“什么”做出回答。

回答二:――Uma caneta.(一支钢笔。)

在这里,我们不仅回答了手里拿着的是钢笔,还确定了是“一支”,也就是说,既回答了“什么”,还确定了“数量”。但究竟是千千万万支笔中的哪一支,使用不定冠词时无法给出指定。

回答三:――A caneta.(那支钢笔。)

当我们用“那支钢笔”来进行回答时,表明此处的“钢笔”是问答双方都知道的,也就是“已知”的或“定指”的。我们可以假设这样的场景,回答者告诉过发问者他有一支非常漂亮的钢笔,但是发问者从未见过,而此时回答者手中拿的正是那支他曾提及过的漂亮的钢笔。

再看常见一个例子:

(1)O Jo?o é amigo do Paulo.――若昂是保罗的朋友。

(2)O Jo?o é o amigo do Paulo.――若昂是保罗的那位朋友。

(3)O Jo?o é um amigo do Paulo.――若昂是保罗的一位朋友。

以上三个例句看着非常相似,常常一不注意便无法察觉出区别,但事实上,这三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例句(1)中“amigo(朋友)”一词前未加冠词,句子想表达的仅是若昂与保罗之间的关系是“朋友关系”这一概念;例句(2)中,“amigo”一词前带有定冠词“o”,表明此处的若昂正是保罗的“那位”朋友,说明此前对此已有提及,这里的“amigo”是定指的,不是随便哪一位;例句(3)中,“amigo”一词前带有不定冠词“um”,表明了若昂是保罗的“一位”朋友,也就是众多朋友之一。

有葡语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名词前的冠词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一会儿是定冠词,一会儿是不定冠词?”由以上例子我们可以发现,葡语中,不使用冠词、使用定冠词和使用不定冠词这三种情况下,由于对名词的限定程度不同,将直接影响句子最后表达的涵义。因此,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说话者对冠词使用的选择,既说话者的主观意愿,对语义的表达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自然会出现一会儿使用定冠词,一会儿使用不定冠词的情况。

事实上,我们对于事物的这种“已知”与“未知”,“定指”与“非定指”的判定是需要背景与过程的。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了解某个事物,而是遵循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规律。一般来讲,说话者或描述者对于事物是知情的,而听者或读者对于事物却并不知情,此时,就需要说话者或描述者将听者或读者的注意力拉到将要表述的事物上来。在葡语冠词的使用中,当第一次提到某个事物时通常不用定冠词,而再次提及时就要冠以定冠词了。

例如,“Temos uma leitora. A leitora vem de Portugal e é muito bonita.”

“我们有一位女外教。这位女外教来自葡萄牙,长得很漂亮。”

在第一提及leitora(女外教)时,我们使用不定冠词“uma”,因为此时对于听者而言,这位“leitora”是未知的,可以是任何一位女外教。而当第二次提及leitora时,我们使用了定冠词“a”,因为此时听者已经明白了接下去的描述是针对这位刚刚提到的女外教进行的,也就是说已经将目标进行了“锁定”,此时的女外教已经是“定指”的了。

再如,“Era uma vez, uma viúva e um viúvo que viviam numa mesma aldeia: a viúvo tinha uma finha e o viúvo também tinha uma filha.”

“从前,有一个寡妇和一个鳏夫生活在同一个村子里。这个寡妇有一个女儿,这个鳏夫也有一个女儿。”

这是一个小故事的开头,当一次提及寡妇与鳏夫时使用了不定冠词“uma”和“um”, 当再次提及时使用了定冠词“a”与“o”,这便是一个典型的从“未知”到“已知”,从“非定指”到“定指”的过程。

在葡语学生的写作练习中会出现在作文一开头就使用定冠词的情况,例如“Era uma vez, o rei e a rainha ...”“从前,这位国王与这位王后……”,这样的句子看似正确,其实却给读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为读者一开始并不了解“这位”国王究竟是“哪位”国王。由于缺少从“未知”到“已知”的引导过程,将会使读者在理解时产生困惑甚至感到不适。

值得注意的是,首次提及与再次提及并不能成为判断未知与已知的唯一标准,例如太阳―“o sol”,月亮―“a lua”等一些唯一的或是人尽皆知的事物,即使是首次提及,也要在其前面加上定冠词。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在对话与行文中,很多时候,对冠词使用选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事物“已知”“未知”的判断过程。我们只有在行文时对事物的已知性与未知性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选择正确的冠词,从而使读者更清晰地理解文意。

三、葡萄牙语冠词的概括功能

前面谈及的是葡语冠词的限定功能,也是葡语冠词最重要的功能。现在简单说一下葡语冠词的概括功能。在葡语中,有的时候,冠词对名词不起限定作用,而是起到概括作用,或者说起到代表或统称某类事物的作用。

当定冠词与名词连用时,可表示这类事物的全体,例如:

A raposa é mais astuta do que o lobo.(狐狸比狼更狡猾。)

这里的“a raposa”并非指某一只具体的狐狸,而是指狐狸的整体,“o lobo”也不是指某一只具体的狼,而是指狼的整体。此处是两个物种间的比较,并非两个特定个体间的比较,又如:

O homem é invencível. (人类是不可战胜的。)

这里的“o homem”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表达人类这一整体概念。

当不定冠词与名词连用时,可以表示某一种类或带有某种特质的事物,例如:

Um homem honesto n?o mentira. (诚实的人不撒谎。)

这里的“um homem honesto”不是单指某一个诚实的人,而是指带有诚实的品质的这一类人,再如:

Um peixe n?o consegue sobreviver sem água. (鱼没有水无法生存。)

这里的“um peixe”也不是指某一条鱼,而是指鱼类整体这一概念。

从以上例子可以发现,冠词的这种概括功能所表达的意义与它的限定功能所表达的意义差异是十分明显的。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依据上下文语境来进行具体判断。而当我们想概括地泛指某一类事物时,就可以在名词之前加上冠词来进行表达。

四、结束语

葡语冠词的使用规则纷繁复杂,特例繁多,光靠死记硬背,很难记住所有情况。因此,想要用对葡语冠词,真正了解它的功能意义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劝告学生注重理解,而不要对教材中的例句过分钻牛角尖,因为多数情况下,葡语冠词的使用是“最佳选择”的问题,而非“对与错”的问题。葡语中的冠词是伴随名词或其它名词化的词类、句子而存在的,从根本上说,它的功能也是伴随名词而产生的。研究葡语冠词使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研究它对名词进行限定或概括的过程。以上从这两方面出发而做的简单分析,希望能对葡语的学习与教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锁瑛,鲁宴宾.葡萄牙语语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俞翔.实用葡萄牙语词法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叶志良.大学葡萄牙语1[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4]张黎.葡萄牙语语法一点通[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5]Clara Amorim, Catarina Sousa. Gramática da Língua Portuguesa[M].Areal Editores,2013

葡萄的英语单词范文3

在历史、传承与创新交汇的好望角有着地中海式气候独有的阳光与温度,同时这里还有着适宜的降水与来自大西洋凉爽海风的吹拂。之前想起这美轮美奂的地方,首先联想到的会是黄金与钻石,然而之后你的脑海里还能多出一个影相――葡萄酒。这里的自然条件让葡萄有着更长的生长周期,完美成熟、风味丰富且不失优雅。既有新世界之不拘一格、多姿多彩的种类,同时也兼具旧世界之内敛、沉稳、典雅的风格。

17世纪,在欧洲人登上非洲大陆的南端,掠取了好望角后的几十年间,便开始在当地的葡萄种植和酿造。尽管根基深厚,但多年来,南非的葡萄酒酿造业由于缺乏管理,一直处于产量旺盛、但销售不景气的状态。直至19世纪前半叶英国人占领开普敦并随后爆发的英法战争,为南非葡萄酒创造了新的市场机会。战争期间,法国封锁了英吉利海峡,致使英国不得不从南非大量进口葡萄酒。南非葡萄酒产量在45年期间得到极大的增长,由最初的五十万升增长到四百五十万升。后来到了20世纪30年代,南非政府开始重视葡萄酿造行业,加强私人葡萄庄园的管理,南非葡萄

酒的生产和销售才逐渐步人正轨。尤其是近30年,南非葡萄酒在国际性比赛中频频获奖,从而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认可。殖民时期的300多年酿造历史使南非成为世界第六大红酒生产国,目前,南非葡萄酒年产量约5到6亿升,居世界第8位,占世界总产量的约3.5%。经历几百年的历程,葡萄酒已融为南非历史、经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并在世界酒坛占有了重要一席,成为了美酒新世界中的一颗耀眼新星。

近年来,为遵循南非葡萄酒产业复兴的主旨,有超过45%的葡萄庄园进行了改造。重新整合葡萄酒产品以进行全球竞争,主要措施包括:从大规模生产到进行品种培育,从而酿造出高品质葡萄酒。南非葡萄园曾经以白葡萄品种为主,但是现在已经根据市场驱动朝向白、红葡萄平衡发展。

南非的葡萄酒生产商都致力于甄选最适合特殊品种葡萄的种植地。另外,也注意选择能对当地土壤和气候适应良好的新的品种品系和砧木嫁接苗。目前,南非酿酒葡萄种植规模达110200公顷,分布于长约800公里的区域。

南纬34度的优势

在南非,葡萄栽培主要集中在南纬34度的地中海式气候区域。该区域内气候凉爽,有着理想的大规模种植优良葡萄品种的条件,形成了从海边向内陆不超过50公里沿海的葡萄酒种植和酿酒区域。葡萄园则主要集中在山谷两侧和山麓的丘陵地区,这使得葡萄种植能够获益于多山地形和不同地质所带来的不一样的区域性气候。此外,高低不平的地势以及多样的山谷坡地,再加上两大洋交汇,尤其是大西洋上来自南极洲水域寒冷的班格拉洋流向北流经西海岸,减缓了夏季的暑热。白天,有海上吹来凉风习习,晚问则有富含湿气的微风和雾气。适度的光照也发挥了很大作用。这样,区域性气候条件与地形差异一同创造了葡萄品种和品质的丰富变化。“多样性”一词在南非的使用频率估计是最高的,无论是种族、语言、地理、气候、物种,还是葡萄种植与葡萄酒种类,南非都体现出多样性的特征。这便是得益于南非多样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所有优秀主流的葡萄品种被种植在南非的不同产区。

在葡萄酒原产地计划的主导下,开普葡萄酒产区的生产区被分为官方划定的大区域、地方区域和小区。包括四个主要区域:布利德河谷、克林克鲁、沿海区及奥勒芬兹河。其中包含了17个不同的地方区域和51个更小的区,其中就有非洲最南端CapeAgulhas附近令人振奋的Elim。大约有73个栽培品种被批准用于葡萄酒的生产。每个品种都具有长期以来对不同土壤和气候适应而产生的不同特点,能够满足酿造特定品质、特定口味葡萄酒的要求。这就是栽培品种、产地以及酒本身之间的一种密切关系。

黑人的骄傲:Black Wine

在酿造方面,南非没有更多传统旧世界严格条例的束缚,给酿酒人和葡萄酒创造了更多选择和更大空间,也造就了南非葡萄酒风格和特质的多姿多彩。从品种上说,有单品种和混合(调配)品种两大类葡萄酒。其中,单品种自葡萄酒以长相思(Sauvignon blanc)、自诗南(Chenin Blanc)、鸽笼白(Colombard)和霞多丽(Chardonnay)为主,这也是南非种植最多和最具代表性的葡萄品种。品种相仿,但生长在南非的葡萄,其酿造的葡萄酒已深深刻上南非风土的烙印。南非黑人主要种植的红葡萄品种则有神索(cinsault)、赤霞珠(Carbernet Sauvignon)、品乐塔吉(Pinotage)等。至于酿造工艺,南非黑人酿酒师们用他们无比的热情与惊人的想象力成功地征服着世界各地酒客的心,同时也让一个词受到了世人的侧目――“Black wine”。

Black Wine,一个由南非黑人独创的词汇,并非用来指代葡萄酒的色泽。而是特指由黑人经营并负责酿酒的酒庄所出的产品。在一贯由白人把持的酿酒业,南非黑人酿酒师酿造的Black wine带着非洲最南端的味道,成就了自己新的葡萄酒维度。

“Black wirle”,简单地说即为“黑人葡萄酒”。但这个词汇,却似乎成为了南非黑人酿酒师的专属――不管是在欧洲还是葡萄酒的新世界产区,即使是拥有很多黑人移民的国家,也几乎没有过黑人拥有酒庄或从事酿酒的工作。身为黑人,要在一向几乎由白人垄断的葡萄酒行业获得成功,并非易事。但也许和黑人在许多艺术领域拥有惊人天赋一样,对于葡萄酒,他们也有着自己的独到感受。看起来略带羞涩的Tseliso Rangaka是南非黑人酿酒师中的佼佼者,他的傲人成绩来自于他酿造的独特的Chenin Blanc。因为葡萄受到灰霉菌的感染让酒回味带着苦昧,而Tseliso却利用灰霉菌的感染来增加

Chenin Blanc白葡萄酒的复杂性――这有点类似于贵腐葡萄酒的道理,只不过他酿出来的是千白葡萄酒。Tseliso酿造的Chenin Blanc有一种诱人而独特的口味――葡萄有将近20年的树龄,成熟的苹果和柑橘香气之外还飘忽着类似枯木和潮湿树叶的复合感……如此巧妙而大胆的思路和酿酒方法让人不得不佩服,正是这样高超的手法和对葡萄酒的的独到理解让Tseliso Rangaka和他酿造的葡萄酒渐渐得到了世界各地的葡萄酒爱好者的认可和喜爱,“Black Wine”这个独一无二的词汇也在这个过程中被推向了世界。

葡萄的英语单词范文4

关键词:葡萄牙外语教学;中国外语教学;“一带一路”;国家外语战略;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

1葡萄牙外语教学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1.1“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

1)“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的“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是指“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个战略构想倡导以经济合作为主、兼顾文化交流,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和认可。第71届联合国大会于2016年11月26日通过决议,欢迎“一带一路”等经济合作倡议。该决议得到193个会员国的一致赞成。“一带一路”沿线的65个国家来自亚非欧三大洲,大多是新兴经济实体或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国别复杂,语言文化资源具有发展潜质。葡语区国家作为沿线经济带的较为活跃的经济体,在中葡经济文化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2)国际化人才战略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我国一直致力于这方面人才培养和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以及“抓紧培养造就一批复合型、高层次、通晓国际规则的、适应对外开放的人才”的人才战略。这两个纲要要求重点培养一批急需的金融财会、外贸、法律以及信息、生物等高技术方面的国际专门人才以满足对外经济贸易需求。

1.1.1我国学界对葡萄牙语区外语教学研究现状

现代欧洲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各具特色。欧洲非英语国家英语教学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有长足的进步。傅荣等其他国内外学者[12]所调研和述评欧洲国家英语教学中,对葡萄牙语区国家外语教学调研涉猎很少。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葡萄牙英语教学发展动态留下思考的余地。蒲志鸿[17]在总结《共参框架》中行动教学法时指出:经济全球化时代,伴随着中国步入世界经济强国之列,我国外语教学可以学习借鉴基于行动的欧洲语言教学法。葡萄牙英语教学在行动语言教学方面做出了实践和探讨。伴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地进一步落实,中国和葡语区国家交流更加紧密,教育文化交流日益紧密,为探索葡萄牙外语教学及其影响提供了先决条件。多数“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我国外语语言战略的研究强调外语专门人才掌握至少两门外语,以便更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交流与合作。我们这里强调英语作为全球商务语言在国际商务中举足轻重。所以国际战略人才培养首先要强调深谙英语,尤其是英语的国别变体(varietiesofEnglish),因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家国家复杂,英语呈现众多变体,比如新加坡英语、马来西亚英语、印度英语、巴基斯坦英语等。我国外语教学的首选语种是英语,其他语种都是在高中学习英语的基础上再学习,并且培养能熟练运用其他外语交流的人才也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相比较来说,熟练掌握英语的国别变体时间短,运转快,可能能满足外语人才的“一带一路”倡议急需人才的要求。所以对外交流以英语为主,兼顾当地语言。

1.1.2“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我国外语教学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进程,我国的外语教学已经取得了非常可观的进步,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国地大物博,各个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存在差异。南北差距和东西差距始终存在,而且近些年由于经济发展放缓、人才流失等原因,这些差异还在增大。这种区域发展差异势必造成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外语教学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也不例外。中国是考试大国,以考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由来已久。长期以来,外语教学以考试为中心。大学四、六级考试和英语专业的四、八级考试的指挥棒作用,考试证书和升学就业挂钩等现象使得我国的外语教学表现出重知识轻能力等种种结症。张绍杰[21]总结中国外语教育费时低效的原因。外语教学中的拿来主义把西方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直接引用,却“忽视中国人学习外语的文化语境和外语教学的优良传统”,那就是“片面中技能,轻知识,重听说,轻读写,重外语素质,轻人文素质”。沈骑[18]也强调外语教学中“重语言,轻文化”;“重工具,轻人文”;“重西方,轻本土”的这些现象,势必造成外语类高端人才匮乏,忽略了外语学习中本国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决策性作用,难以满足“一带一路”理念对我国外语人才的需求。王银泉[20]从实际应用能力的角度谈论我国外语教学的症结。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学习者实际应用能力低,我们的外语教育远离社会实际需求。结果就导致我国大学生无法适应国家国际化战略需求(蔡基刚,[10])。胡文仲[14]和王守仁[19]阐明我国学生英语能力明显弱于他国,建议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必须转型。外语教学的这些现状所造成的后果就是中国培养的人才数量不够多、质量不够好。不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生活的全球化对国际人才的需求。

1.2葡萄牙的外语教学

1)葡萄牙国家位于欧洲大陆最西端,中葡两国一直保持良好的经济文化交流关系。2006年加入博洛尼亚(Bologna)欧洲教育框架体系。博洛尼亚协议要求大学生掌握除英语外的两门其他外语,博洛尼亚协议要求各个成员国相互承认学历和学分,鼓励学生和教师学习就业流动性,体现文化的多元化和语言的多样化,要求欧洲高等教育保证教学质量。这个协议主张发展终生学习的理念,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考虑到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在国际经济、社会、教育和文化交流中举足轻重,葡语区国家尤其是葡萄牙在培养外语人才方面采取了“一条龙”培养战略,从小学到高中英语课程设计和培养方案紧密衔接。受益于欧盟教育一体化进程,葡萄牙国内英语教学水平和国际化方面取得明显进步。①葡萄牙高等教育体系划分为综合性大学和理工学院,具有实用性强和国际化等特点。其开放性表现在传统、现代、革新和国际化程度等方方面面。受益于欧洲高等教育博洛尼亚协议,葡萄牙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频繁,其中包括欧盟大学合作联合培养硕士项目(ErasmusProgramma)。同时,国际化进程也推动和加速了外语教学的发展。葡萄牙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的特点是多样化、国际化与市场需求衔接紧密。高等院校录取宽进严出,按照高中三年所有考试成绩(70%)和高考成绩(30%)的比例录取,以减少学生升学压力。在人才培养方面,葡萄牙的培养体系具有如下特点。1.教学手段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讨论式学习、鼓励机制、心理调研、小班教学、创造性思维研究、创新性研讨、辩论小组活动、各个学科课外小组活动(groupwork)和课外实践课。其中,实践课里的参观大学、参观博物馆和野外考察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深受欢迎。参观大学的校容校貌对于中小学生起到精神激励作用。2.尊重个体差异。尊重个人对问题的不同见解,尊重个性,畅所欲言。没有过多的整齐划一的标准化。因此,标准化试题所占试卷内容的比例很少。教学侧重于学生独立观点、创新精神的培养,保护个性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鼓励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庄智象等[22])。3.课本束缚力小。教学资料来源渠道多,教学内容来自教师指定的读书目录、报刊、影视音像制品和互联网等。任课教师自己命题考试,没有年级统一考试。学生课外阅读量大,不拘泥于课本知识。4.实事求是、自我评估、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在校情况。每个学年分三个小学期。在小学期结束时,学生都要对所学科目进行自我评价并给出分数。教师也把学生自评作为评估学生的参考值。学生自我评估可以培养学生了解自我、责任感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学生在自我考察和反思中不断清醒认识自己并锻炼自我认知能力,为自己未来从事工作打下基础。②葡萄牙从高中一年级开始就分科。科目为理工科和科学-人文学科,非常详细。科学-人文学科包括科技、经济和社会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语言和文学以及视觉艺术五个方向。此外,葡萄牙的高级中学还开设相当于我国技工学校的理工课程,毕业后可以直接参加工作,也可以通过高考升学。高中阶段的外语教学除了普通语言和文化知识外,还结合学生所选专业,传授专门用途的英语。外语教学方法多样化,根据学生的自身素质、学习习惯、语言水准、学习动因、学习兴趣、学习需求和目标等因人施教。这样的课程设置实用性强,考虑人才市场需求,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所需国际人才的培养提供可行性参考。③英语是葡国高等院校讲授最多的外语。英语不是欧洲非语言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而是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需要进行选修。专门用途英语/学术英语传授对象是英语专业学生或者是其他专业选修英语的学生,这些专业是法律、医学、心理、计算机科学等。中小学语言教师培训课堂上同样使用英语。高等院校所提供的课程必须从国家和地方需求以及个体发展等方面综合考虑。葡萄牙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录取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母语和英语。以阿威罗大学(UniversityofAveiro,UA)和科英布拉大学(UniversityofCoimbra)为例,这两所大学所开设的英语课程和人才市场需求紧密相关。阿威罗大学开设的语言与企业关系专业,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求非常高。除了要求学生精通葡萄牙语外,至少掌握两门欧洲语言。此外还必须选择一门亚洲语言汉语或者阿拉伯语学习。阿威罗大学大学英语专业方向还提供语言与编辑研究、语言文学和文化以及翻译专业。科英布拉大学的英语语言专业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课前预习,充分利用字典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所大学开设众多英语本科课程。从基础英语到高级英语、比较文学、当代北美文学、语法、语言学简介和语言、文学与社会等课程。鼓励学生运用英语批判性思维进行小组论坛和反馈,提供给阅读书目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3葡萄牙国家英语教学对我国的启示

1)针对上述我国外语教学的症结和葡萄牙大学外语教学的特点,为适应“一带一路”对外语战略人才需求,我国外语教学应该从葡萄牙大学外语借鉴如下内容。①鉴于中国外语教育地域发展不平衡,鼓励师生到教育发达地区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加强国内和国际科技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快教学改革。鼓励师生国内的流动性,和其他兄弟院校合作,邀请专业特色的老师来本校教学,争取实现国内院校间学分学历相互承认。同时也鼓励中国教育和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学校应扩大政府间学历学位互认,支持中外大学间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鼓励学生出国学习,做好交换生和留学生的交流工作,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增加国际视野,积极推动校际交流与合作。②弱化考试的指挥棒作用,改变考试为中心的观念。改革高考制度,改变一考定终生的制度。适当时候考虑把部分平时考试成绩做高校录取的参考。严格把关,减轻中学生课业负担。③培养批判精神和多组织课堂讨论。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兴趣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庄智象等[22])。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④加强外语中中国别和区域知识教学,开展和促进跨文化和跨学科外语教学与研究。强调关注英语的国别变体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家国家复杂,诸多英语变体存在。教学时候要有所侧重,关注印度英语、巴基斯坦英语、新加坡英语、马来西亚英语等英语变体的存在,顺应国际商务交流的需求。⑤培养国际战略人才需要早做准备。高中提早分科,分科细腻,培养专门人才,教授学生专门用途英语。葡萄牙各类人才培养提前准备,根据计划要比我们要提前三年。高中分科早,为学生将来择业做好准备。人尽其才。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敏感度,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要学习当地语言文化知识,尊重民族文化传统习惯。同时宣传本民族文化,避免本民族文化失语症的发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具有中国情怀的战略人才,加大中国文化的宣传力度,培养中国自信。⑦积极培养学生自觉的公民意识,建立自我评价体系。葡萄牙的英语大纲明确要求在日常的教学中强调自我和自我的作用,作为欧盟人乃至世界公民的意识、义务和品德。用所学知识和专长服务社会,做负责任的公民,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公民意识增强、自我认识能力提高和工作能力总结对将来从事工作受益匪浅。刘利民[15]指出“成功的外语教育有助于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让人民学会从更宽广的角度来审视问题,并在相互交往中培养开放包容的性格以及善于交际合作的精神,从而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社会的稳定”。

2结论

葡萄的英语单词范文5

在传统的葡萄酒文化中,“葡萄”比“酒”更重要,

人们追求的不是酒精的刺激,而是葡萄特有的色、香、味带来的视觉、嗅觉与味蕾的享受。

关于新旧世界葡萄酒的区别,我们可以在网络上轻易地查到从普通的爱好者到世界级专家各种各样的分析评论。虽然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葡萄酒各出产国及产区之间的交流与融汇日益频繁紧密,加上大部分的酒厂会以消费者的口味为导向来调整自己的产品,因此,原有的界限被不断地突破,许多葡萄酒已经很难被准确地区分出来了,可是,在意大利及法国,仍有一些酒庄始终坚持旧世界的传统:葡萄酒是种出来的,而不是酿出来的。

这种坚持包含了对葡萄酒传统文化的尊重与贯彻,因为在传统的葡萄酒文化中,“葡萄”比“酒”更重要,人们追求的不是酒精的刺激,而是葡萄特有的色、香、味带来的视觉、嗅觉与味蕾的享受,而这种享受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上升到精神层面的。

所以,任何一个葡萄酒爱好者要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首先要从葡萄开始。

葡萄酒是种出来的

在世界上8000多种葡萄品种中,只有50多种被普遍地食用与酿酒,而食用葡萄与酿酒葡萄有着相当大的区别:食用葡萄皮薄、肉厚、水多,颗粒大,香甜可口,不会酸涩,这样的葡萄如果用来酿酒,就会太过清淡且缺乏风味;而酿酒葡萄皮厚(获取充分的单宁),水少汁多(让酒液更浓郁),颗粒小,大部分是又酸又涩的,不适合直接食用。

不同的葡萄品种决定不同类型的葡萄酒,酿造红葡萄酒的称为红色品种,酿造白葡萄酒的称为白色品种,读者必须知道的是:无论红色葡萄,还是白色葡萄,压榨出来的葡萄汁都是白色的,颜色来自于葡萄皮,酿酒时将红色的葡萄皮浸泡在酒液中,从而萃取出更多的色素,就成了红葡萄酒;同样,如果没有放葡萄皮进行浸泡,则酿出来的是白葡萄酒,比如梅乐是典型的红色葡萄,而在2010年11月举行的香港国际名酒展上,就有意大利酒庄将它酿成干白。

酿酒葡萄通常种植于纬度30至50度之间,太冷的地区葡萄无法完全成熟,酸度会太高,比如中国东北的野山葡萄,如果不加糖分来调和,很难入口;德国是世界上种植酿酒葡萄纬度最高的国家,达到北纬51度,在那个极限所在,基本上只能出品白葡萄酒了,而且还需要有小气候的调节;而温度太热,葡萄的成熟会加快,无法慢慢地吸收及沉淀风味物质,酿出来的酒会太过清淡、单调。

不同纬度的葡萄酒有不同的特点,大致来说,纬度越高,糖分低,酸度高,越清爽,酒精度也低;纬度越低,糖分高,酸度低,越浓郁,酒精度高。有经验的品酒师也可以靠这一特点来辅助推断葡萄酒的大致出品位置。

不同的葡萄品种需要选择不同的种植环境,比如黑比诺葡萄需要比较清凉的地方,大陆性气候的法国勃艮第是最佳的选择;西拉葡萄则需要温暖干燥的地方,法国南部的隆河地区及澳大利亚南部刚好适合;有些葡萄则在任何气候下都能生长,比如霞多丽葡萄,只不过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风格,勃艮第最北的产区夏布利出品的霞多丽葡萄酒酸度很明显,极清爽,而温暖的加州的纳帕山谷出产的霞多丽则酒精度高,酒体丰满些。

与葡萄品种最密切相关的一个名词,就是“Terroir”,这个被神秘化的法语单词在英文或者中文里面很难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对应词汇,它指的是在葡萄酒的香气与口感中蕴含的地理特征,包括葡萄园的地理位置、土壤结构、坡度、向阳角度、朝向及大小气候等等的总和。传统的法国人始终相信,好的葡萄酒是在好的“Terroir”中长出来的,而不是在酒窖中酿出来的。可以说,“Terroir”体现的是一种崇尚自然的精神,每一个葡萄园都有自己独特的“Terroir”,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DNA一样,许多法国庄主或酿酒师都会这样描述自己的葡萄酒:您尝到的是我们的Terroir,而非我们的制作,如果您能体会到我们的Terroir,而非我们的酿酒手法,那么感谢上帝,我们成功了!

Terroir体现的是葡萄酒文化的一种境界,一种追求,一种理想,但是很坦率地说,在当今经济效益至上的年代,能坚守这种传统的酒庄越来越少,法国新生代的酿酒师远赴美国加州或者澳大利亚学习酿酒技术也已经不是稀奇的事情了。如果能品尝到这样的葡萄酒,一定要细细地体会其中所蕴含的自然主义精神与人文追求。

从葡萄开始

在国际上普遍使用的50多个酿酒葡萄品种中,国内经常接触到的不会超过15种,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葡萄酒的入门并不是很困难。

葡萄品种的使用无非两种:一是用单一的葡萄品种酿制,另一种是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葡萄品种混合酿制。

用单一葡萄品种酿酒,在新世界非常普遍,像美国、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及新西兰等地,往往会在酒标上注明葡萄品种,红葡萄酒以赤霞珠、梅乐及西拉为最常见,白葡萄酒则有霞多丽、长相思和雷司令等。这类葡萄酒由于特征明显,易于辨别,能够帮助初学者快速地认识各种葡萄品种的香气、口味等特性,也是盲品练习的必经之路。这并不表示单一葡萄品种酿出来的酒品味不高,恰恰相反,那些世界顶级的葡萄酒,也有许多是由单一葡萄品种酿成的,比如法国酒王帕图斯(Petrus),好的年份是用100%的梅乐酿制的;世界上最贵的葡萄酒罗曼尼・康蒂(Romanee Conti)也是用100%的黑比诺葡萄酿制。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所有标注单一品种的葡萄酒,都是用100%该品种酿制的,各地的法律规定不一样,通常只要达到85%就可以,例如美国及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在酒标上注明是赤霞珠,只是表明此酒中赤霞珠葡萄的含量至少在85%,其他的15%可以是同种葡萄,也可以是其他品种,厂家不需要向消费者另外说明。

采用两种或以上来混酿的葡萄酒,最经典的产地就是法国的波尔多,其起源是在酒农对气候、灾害等自然因素预知能力不及今天的情况下,为了保险起见,他们会同时种植两种或以上的葡萄:主要是晚熟的赤霞珠与相对早熟的梅乐,这样即使天气有剧烈变化,比如霜冻、冰雹、雨水过多等,依然能保证有一定的收成,而不至于颗粒无收。现在,这类葡萄酒则成了酿酒师表演的舞台,在所有的葡萄品种完成发酵后,按什么比例和方式进行调配,并预见调配后的结果,就要考究酿酒师的功力了,据说一个顶级的酿酒师可以预见这样调配出来的葡萄酒在10年、20年乃至数十年后的香气及口感。时下炒得火热的法国五大名庄酒,都是属于混合酿制的,如拉菲酒庄,大致会按70%的赤霞珠、25%的梅乐、3%的品丽珠及2%的小维度的比例来混合,不同的年份略有微调,混酿的目的对于名庄酒来说是取长补短,让酒内容更复杂、更丰富。另一方面,对于普通的酒来说,也可能仅仅是为了降低成本,比如香槟,按法律规定只能用三种葡萄酿制:黑比诺、比诺慕尼耶和霞多丽,其中比诺慕尼耶种植成本较低,不被顶级香槟采用,但是价格不高的香槟却会普遍使用。

我喝过的混酿葡萄酒中,最多有使用13种葡萄的,是我的老朋友、香港酒评人阿Ken推介的来自法国教皇新堡的Chateau De Beaucastel Chateauneuf-du-Pape,采用的葡萄分别是:Grenache、Syrah、Mourvedre、Cinsault、Vaccarese、Counoise、Terret Noir、Muscardin、Clairette、Picpoul、Picardan、Bourboulene和Et Rousanne,这款酒几年前的《葡萄酒王国》杂志曾有专文介绍,实在品不出其中的妙处,当然卖点是相当突出的。

要了解每个葡萄品种的特性很简单,上网都能够轻易地查到,当然要充分地体会,还要靠大量的品尝实践,因为同一个葡萄品种,会由于年份、产区、种植方式、酿制方法乃至储存条件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努力去体味同一葡萄品种的共有特征,是增强葡萄酒品鉴能力的基础。

葡萄品种的选择

当你对葡萄品种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面临的就是如何选择的问题了。

我们知道,影响葡萄种植的最大因素是气候和地理环境,换句话说,同一个葡萄品种,在有些地方可以出类拔萃,在别的地方也会表现平平,所以,懂得哪个葡萄品种在哪个地方表现最好,然后再去选酒,方可谓有的放矢。

以下是笔者针对主要葡萄品种的选购建议,应该说是普遍意义上的,不包括也不排除特别的个例。

赤霞珠:最普遍的红葡萄品种,既能做最便宜的餐酒,也是五大名庄的主要成分,在其原产地波尔多,出厂的价格从不到2欧元到过千欧元不等,读者可以参照1855年61家列级名庄的名单来选择,厕身其中的都是以赤霞珠为主要成分的佳酿;在其他地方,则首推澳大利亚的库拉瓦拉(Coonawarra),当地的红色石灰石(Terra rossa)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适合赤霞珠成长的土壤,其次是美国加州的纳帕山谷(Napa Valley),如果要说得更细些,可以记住三个谷内更小的地方:拉瑟福特(Rutherford)、橡树村(Oak Ville)及鹿跃区(Stags Leap)。

梅乐:毫无疑问,波尔多右岸的波美候(Pomerol)首屈一指,Petrus、Trotanoy、Certan和Le Pin都是动辄过万元人民币一支的好酒,当然,如果要选择价格相对便宜一些的,请记住智利的科查瓜山谷(Colchagua),这里出产世界上除了波美候之外最丰腴浓郁的梅乐葡萄酒。

西拉:原产地是法国南部的隆河产区,罗帝丘(C??te-R??tie)和艾米塔吉(Hermitage)的出品价格肯定不菲,现实的选择可以是南澳大利亚的巴罗莎谷(Barossa Valley),价格适中,而且经常在《葡萄酒鉴赏家》(wine spectator)获得高分。

黑比诺:葡萄酒鉴赏的终极品种,也是最昂贵的葡萄品种,勃艮第是她的故乡,世界上最好的黑比诺都集中在金丘(C??te d'Or)的32个特级田(Grand Cru)中,当然,其价格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其他的地方则可以选择美国的俄勒冈(Oregon)和澳大利亚墨尔本附近的亚拉谷(Yarra Valley),当然,新西兰的也普遍不差。

霞多丽:对环境最不挑剔的品种,从南都北都可以种植,最好的还是来自勃艮第,重点推介的是夏布利(Chablis)、布衣富塞(Pouilly-Fuisse)以及举世无双的蒙哈榭(Montrachet Grand Cru,包括普里尼Puligny及夏山Chassagne两个小村庄),在新世界,加州的纳帕谷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Cowra小产区。

雷司令:都德《最后一课》讲述的阿尔萨斯地区是最好的选择,伯仲之间的当然在德国,实际上,在葡萄酒爱好者眼中,德国简直就是雷司令的代名词,也是雷司令可以存活的极限,摩塞尔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新世界,澳大利亚克莱尔山谷(Clare Valley)的出品也是世界级的。

长相思:非常动听的名字,跟英文名字Sauvignon Blanc真看不出有什么关联,但是还是喜欢使用它,而不是直译的白苏维浓,对应的是法国最美丽的地区卢瓦河产区,法国人自称皇家的后花园,具体的位置是桑塞尔(Sancerre)和布衣富美(Pouilly Fume),在新世界,无可争议的是新西兰,尤其是马尔堡(Marlborough)。

以上仅属个人的偏好及建议,选择的也是最普及的品种,只要记住这些外文单词,读者能按图索骥,肯定不至于有所失望的。

认识葡萄酒,应该从葡萄开始,通过感受葡萄带来的风味特征,才能慢慢地体会到酿酒师的匠心独运与大自然的伟大精妙,这才是葡萄酒最大的快乐之所在!

葡萄的英语单词范文6

我的航班到达波尔图已是中午,“法朵”的演出却要临近深夜才开始,和当地友人约好晚10点在杜罗河畔见面后,我就把自己彻底地交到了老城手中。

下午时分,我站在路易一世大桥上朝杜罗河北岸望去,老城如同中世纪贵族饰有流苏的华服一样,被温和而不再刺眼的阳光嵌上了一层金边。波尔图旧城处于丘陵坡地,始建于公元 5世纪,这座在光阴里呼吸了一千多年的城池,被拿破仑数次强攻而不得,波尔图人也因此骄傲地称她为“不可占领之地”。在河岸边厚重石块组成的泄洪石堤上,建了一整排紧凑的房子,层层递进,这些各种颜色,高低不一的老屋,都顶着同一模样的橙红色瓦片,一直堆到坡顶才停住。

我沿着桥走进老城,随着步子的深入,不经意间仿佛回到中世纪,葡萄牙的全盛时期。我站在Sé do Porto(波尔图主教宫)前,隐约看到前方一位身着镶有白色毛皮边的黑色丝绒外套的贵族,阳光照在他左胸的族徽上,柔和地反光到站在他对面的戴着一顶Hennin帽的贵妇脸上,他们身侧稍远,一位头顶篮子的老妇蹒跚走过。手推栗子车上的铃铛轻轻将我拉回现实,这座混合着哥特式及巴洛克式风格的教堂,在数百年里经历了多次整修,如今已与初建时大相径庭。其正面的玫瑰窗为哥特式,也是唯一遗留到现在的原迹;优雅的门廊及银祭坛本身则是华丽的巴洛克风格,在令人迷醉的中庭里,整面墙都铺饰着18世纪手绘的蓝白相间的瓷砖。

信步闲游在老城蛛网般的街道里,才发现不光是教堂,有些老屋的外墙上也嵌了这种蓝白相见的漂亮宝贝。瓷砖画已融汇进这个国家的血液,这里的人们以它为背景,诉说着欢笑、哭泣、相聚、亲吻、别离,自如生活。这些细腻斑斓的瓷砖画,让原本难为人知的旧事瞬间生动起来。那一幅幅图案丰富的瓷砖画,记录了葡萄牙鼎盛时期的各种生活情景:贸易、渔业、探索、航海、战争等等,诉说着一幕幕家国兴衰的往事。

如今,这些装饰有瓷砖画的老屋经历了一千余年的风雨,再加上政府无力维护,已多显破败,我将手覆上一片缺失了大部分花纹的瓷砖,静静地追念着它们对前尘往事无言的述说。

不自觉已走到米拉佳亚街,这条街道曾是波尔图高级宅邸区,如今大部分旧宅已是徒有其形,旧宅的墙皮已大块脱落,里面拆空等待翻修,或者继续残旧。还有人家居住的,那一束束的电线就随便被捆到一起固定在了二楼放有各式杂物的窗台的下方,也有人在外墙安了挂绳,晾晒着毯子和衣物。

从米拉加亚街右转,就到了临着杜罗河畔上的河岸广场(Pra?a da Ribeira),也称利贝拉码头。自古波尔图就是葡萄牙的商业中心和主要出海口,在海上的“成就”更使得这座城市的商业活动空前的繁荣,这个如今不怎么起眼的小广场,曾经是全欧洲最忙碌的码头,无数的商人、小贩、酒鬼、扒手聚集在这里,数以万计的金钱和见或见不得光的交易都在这里进行着。

时间是奢侈的单程票,旧日无论多么风光,却无人有办法回到曾经。老城如一个落魄的贵族,远看金身犹在,走近才发觉因家道中落,早已不复往日的辉煌,但它还是像无畏的骑士一样昂着头颅,静立在杜罗河边,维护着往日的荣耀。

杜罗河畔酒香微醺

葡萄牙有句古谚:波尔图之美,一半是因为有杜罗河。古时交通多有不便,人们均聚居在水源的附近,像大多数建立年代久远的城市一样,波尔图老城也被她的“母亲河”杜罗河绕城而过。

波尔图是葡萄牙的本体,没有“Porto”,就没有“Portugal”,这个城市不光为葡萄牙国名的起源,更因为同名葡萄酒而闻名于世。就像只有产于法国香槟区的葡萄酒才能被称为“香槟”一样,产于杜罗河一带,并在波尔图港进行储存和灌装的葡萄酒才有幸被叫做“波特酒”。

天暗了下来,波尔图用华灯隐去了自己的沧桑,仿佛时光倒退数百年,又变得优雅金贵起来。我再次走过由古斯塔夫?埃菲尔(没错,他就是设计埃菲尔铁塔的建筑师)设计的路易斯一世大桥,来到了杜罗河对岸的加亚河滨,也是“国酿”波特酒的酒窖一条街所在地。加亚这一边的河畔泊了数艘造型古朴的深黄色平底木船,船内放着若干橡木桶,船头或船尾的部分立着葡萄牙国旗和酒标。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建成了一些在中游的水电大坝,这种传统的河运方式被迫终结,也意味着这种名为“Barcos Rabelos”的小船已被剥夺了曾经的使命,只是作为酒厂宣传而存在了。

我并非狂热的红酒爱好者,只有在特殊的环境,才愿意举着高脚大肚的酒杯,静静地去品杯中的佳酿。如今离“Fado”演出的时间还早,索性拐进一条小巷碰碰运气,看看是否还有营业的酒窖可以造访。

就在一连走过数家大门紧闭的酒庄,我心中略有失望时,前方稍远处有人挥着手说了句葡语,我加快脚步走近,是一位体形微胖,面容慈祥的老人。我向他问好,然后对他说我对于无法欣赏波特酒酒窖感到万分遗憾。

不知是我哪个用词感动了老人,他略一停顿,竟同意带我去他家族所有的酒窖稍作参观。我跟随老人往坡上走去,边走边聊。他向我讲述波特酒在英国的流传和地位――英国至今仍继承着“波特”的传统文化。如今在剑桥大学,教授餐桌上有顶级波特,学生餐桌上有普通波特,甚至于品波特酒的晚餐都须身着盛装,披袍戴帽……老人说得神采飞扬,扬了扬眉,又骄傲地告诉我:“只有我们波尔图的红酒,是英国人在正式晚宴中用来向女王敬酒的。”

不多时就到了老人家的酒窖前,他用钥匙打开门上的大锁,在推门前将左手的食指比在鼻子上,说:“嘘……她们不知道有客人会这么晚来,都已经休息了,我们不要惊醒了美酒哦。” 我被他的举动逗得一乐,一本正经地点了点头道:“好的。波特酒受了惊,那尝起来就甜不到心尖尖儿上了。”

一进到昏暗的酒窖,室温反而温暖起来,老人说他家的酒窖常年温度保持在19摄氏度。这个酒窖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巨大深幽,二十多个厚实的橡木桶靠着墙放在地上的托架上,一字排开。离梯子不远处放着一套木头桌椅。老人招呼我坐下,然后走进深处拿了几瓶不同年份的波特酒放到桌上。我老实告诉他自己并不常喝红酒。老人睁大了眼睛,像是听到了什么极不可思议的事一样,转而又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我可以保证的是,喝过了波特,你一定会爱上红酒的。”

我品着酒,听他话匣大开,滔滔不绝地说着和波尔图、波特酒有关的事。他说,他不喜欢里斯本,那里的人懒惰冷漠,外国人都以为“Fado”形成于里斯本,但我们波尔图人都认为这里才是真正的发源地;他又说,有些人会把法国波尔多红酒,和波特酒搞混,其实分清很容易。在18世纪,一个名叫Samuel Johnson人在编撰第一本英文字典,为酒分类时提到――波尔多是男孩喝的,波特则是给男人喝的。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波尔图是一个民族!”

到底波尔多和波特谁是真汉子喝的酒,不如让懂酒的行家去辩论,只是这位热情的老人,对波尔图的一切万分自豪的表情,给我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法朵一曲命运的“悲歌”

罗兰?巴特说:“造成声音的东西,正是声音里令我心碎的玩意;它令我心碎,只因它注定要消亡,仿佛声音永远只能是一个回忆。”

若说波特是葡萄牙的“国酿”,法朵就是葡萄牙的“国乐”。在此地,这种带有古希腊悲剧式的传统民谣,在大街小巷的酒馆、咖啡室、会所均可听到。“Fado”悠悠传唱了百年,丰满了着葡萄牙人的生活空间,丝丝而至,深入骨髓。因为地域产生的文化孤立,“Fado”一直保持着它初生时的精神内核,如今已然成为整个葡萄牙民族的灵魂象征。所以葡萄牙人常说:“法朵即生活。”

多数人初听“Fado”,会觉得它是如此怀旧,还带着浓浓的忧伤。葡萄牙曾经开启了世界航海历史,如今往昔已逝,光辉不再,留在人们心中和记忆的,或许也只剩下了思恋和怀念。在这个谱写过世界史最重要一夜的国家的土壤上,养出了“Fado”这束珍贵的奇珍,让世人永远记住了葡萄牙的灵魂。

“Fado”起源复杂,由多种文化因素混合而成。在过去,扬帆远航的水手,在旅途中唱出思念家园和爱人的苦闷;归回故土,又唱出在海外时的经历与感触。从古至今,唱得不外乎是怨憎悔,爱别离。在葡萄牙,许多人去餐馆不为就餐,只是为了听一晚“Fado”。我第一次听“Fado”时,那用极其压抑的力量发泄出来的声音,一下子就揪住了我的心,我的双眼也随之因充满了泪水而模糊不清。歌词根本都不再重要。在那充满痛苦和哀伤的浑厚声音里,回想自己生命中的各种刻痕,就可以听懂“Fado”。

夜深了,我和友人来到河边小酒馆,在二楼见到了今晚的“Fado”歌手,也是他的朋友,只有18岁的波尔图女孩Diana,只唱了三个月的她,却被众人称为波尔图第二个“Maria Da Fé(波尔图著名法朵歌手)”。

这里不需要舞台,酒馆即舞台。两把吉他,一把梨形,类似长颈鲁特的十二弦葡萄牙吉他(Guitarra),一把六弦西班牙吉他(Viola)。伴奏的两位老人身着黑衣,Diana身穿红得耀眼的长衫,肩膀围的那条黑披肩,流苏垂地。友人低声说,这是为了纪念那位十九世纪的Maria Severa,在人世只有二十六载、身穿黑衣黑披肩的女孩,也是第一位唱出“Fado”雏形的歌者。

随着那一长串的葡萄牙吉他音如珍珠倾泻入玉盘般响起,Diana眉头轻锁,双眼越过环坐的听众,将目光投向窗外,充满感情地开口,我终于明白友人的话,“她的声音让你感觉同时在深海和烈焰中,让你的心不再甘心呆在原处,仿佛不受控制的要跳出来一样。”当她唱起“Fado”时,她不再是那个青涩,说不了几句英文就害羞地把脸埋进男朋友胸膛的小姑娘,这一开口,略有沙哑,不加修饰的喉音,唱出了百年里的离合悲欢。

“我没有听过谁,爱了,而不曾受苦;但我哀叹,为了那些为不受苦,而从不做梦的人。”友人用英文将歌词翻译给我听,而我固执地认定葡语的原版一定要更迷人十倍,由葡语翻译到英语已失了不少味道,而在此将英文再翻译为中文已成为一种煎熬。

最绝望处更要撑住希望。今天的波尔图,早已不复往日的风光无限。风景也好,市井生活也罢,都被蒙上了一层“沧桑”的薄纱,就连时光,仿佛也比别地慢了半拍。可这里还有“Fado”,还有无数热爱“Fado”的人们,除却怀念,还可以听到这个城市灵魂深处的渴望与期盼。

旅游攻略

城市素描

波尔图是葡萄牙北部一个面向大西洋的港口城市,为葡萄牙北部铁路、公路枢纽,与里斯本通电气化铁路,建有国内航空机场。渔业亦较重要,海滨浴场为当地名胜。作为教区中心,建有大学、地区档案馆和博物馆。

旧城区与周围产酒区是世界文化遗产。美丽的杜罗河上有六座桥梁。其中路易斯一世桥为欧洲最大的拱形桥之一,长560英尺,拱桥的造型与巴黎铁塔的底层大致相似,跨越杜罗河两岸,气势宏伟。富有当地特色的铁、木结构的阳台,杜罗河岸花岗岩峭壁和繁茂的街心花园,构成了这座古城一幅绚丽的风情画。

景点推荐

波尔图音乐厅、克莱瑞科塔,水晶宫,波尔图大教堂,僧侣塔,杜罗河口,自由广场等。

购物指南

葡国鸡,被葡萄牙人视为正义与善良的化身,从9厘米至十几厘米大小不等,是不错的馈赠礼品。

葡萄牙蓝花瓷片非常具有代表性,白底蓝花的瓷片贴在屋外也贴在室内。瓷片大小不一,图案以葡萄牙风光为多。波特酒闻名遐迩,品种数百,价钱各异。但应注意海关关于酒携带数量的限制,建议不超过2瓶且不超过0.7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