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素质评定范例6篇

期末综合素质评定

期末综合素质评定范文1

关键词: 《电工电子技术》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方式改革

一、高职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现状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通俗地说就是课程考试考核方法,本质上也是对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检查。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都十分关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考试考核方式改革,在某些课程上也已初见成效,但仍未普及。目前,高职教学考试考核方式普遍采用的仍是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试卷考试方式,以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高低。这种传统的考试考核方式沿袭至今,必然有其优点,比如:(1)有利于教师出题和阅卷;(2)有利于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3)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性。但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却有美中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1)传统的考试考核方式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很难完成对学生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查;(2)虽然学生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但比例相对集中,且一般都是以期末最后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课程主要成绩,不利于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际综合水平;(3)高职学生抽象性思维能力较差,单一的理论卷面考试,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弱项,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产生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二、改革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思路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要求毕业生是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我认为高职教育的成绩评价方式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素质。由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因此更应该严格考评学生学业成绩,认真做好基础理论知识考核和基本技能、素质的考核,以促进专业教学。由此,我提出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考核方式改革思路。

1.调整总评成绩结构比例。针对现有单一注重理论卷面考试成绩存在的弊端,我提出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中应加强平时形成性考核,注重实践技能操作考试,合理调整知识、能力、素质考核的比例,形成综合性考核格局。

2.改革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应包括知识、技能和素质多个维度,并应侧重于技能、能力和素质,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行业资格鉴定)考试内容相接轨,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

3.考试方式多元化。考试方式不能只局限于笔试,而应采用笔试、口试、操作、书面报告等多样化的考试方式相结合,综合考评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4.考教分离。可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分别建立合适的理论考试题库和实践考试题库,考试时由专门的负责小组根据要求从中抽取,以更有效检验教学双方的成绩。

三、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式改革方案

总体指导原则: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理论和技能并抓,以百分制计。

根据这一指导原则,我提出相对应的两种考核办法。

1.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考核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考核方式是将学生的学业成绩分为平时过程性考核、期末理论考核和期末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来综合考评,以综合总评成绩作为判断学生是否通过该课程的考核。

(1)过程性考核

过程性考核主要由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平时课堂学习情况和作业情况三部分组成。

①学生职业素养评价

评价内容: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上课纪律、出勤、实验实训操作规范。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综合评定,以使评价尽量客观公正。

②平时课堂学习情况

评价内容:平时课堂积极性、回答问题情况;课堂实践任务的完成情况;实践数据、现象等结论的整理、分析、归纳能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获得结论的正确性和认知发展能力。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综合评定。

③作业情况

评价内容:作业次数、作业质量及是否准时上交。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

(2)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实行教考分离,绝对目标知识能力水平考核的方法,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试两部分。

①理论考试(应知部分)

评价内容:期末考试。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一般通过书面(闭卷或开卷)考试来评价。闭卷考试多用于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命题侧重记忆型,兼顾思考型。开卷考试则多用于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命题侧重理解、思维型,兼顾应用型。

②技能考试(应会部分)

评价内容:期末实践技能操作综合考核。

主要考核仪器仪表的使用能力,电工及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应用能力,电工、电子技术基本原理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及分析能力,常见电路故障判断与排除能力及与以上能力相关的基本技能。

除了要求完成实践操作外,还可以通过口头陈述或书面报告的形式来评价。

(3)学生学业成绩的综合评定

考评方式如表1所示。总评成绩及格,则表示该生通过该课程的考核。

表1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学生学业成绩考评表

2.“理论+实践”考核

第二种是采用职业技能操作考核的方式评定,考试分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试,两者单独考核、独立计分。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均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综合决定。但对于学生总评成绩的评定不同,“理论+实践”这种考核方式要求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均合格,才表示该生通过该课程的考核。较第一种,“理论+实践”考核方式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更能反映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学习结果。

以上是我对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式的一些认识,不一定正确,还有很多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地方。比如在平时过程性考核中,虽然已经采用学生个体、同学、教师等多级考核,追求考核客观公正公平,但人们始终易受情感因素或外界因素等干扰而使评价不够客观,主要表现在:第一,学习态度方面的评价难以量化;第二,在平时课堂综合学习能力的考评中仍有考评者的主观意愿。如何减少这方面的影响是值得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朱达凯,范涤.“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实训,2006.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期末综合素质评定范文2

一、实行等级制的目的

1.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使小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成长。

2.积极引导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全面素质培养。

3.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在办学方向上的导向作用,促进学校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4.大力改变社会、家长对学生片面的期望,创设减负增效的教育社会环境。

二、等级制评定的内容

1.评定的范围包括学生按规定所学的全部课程。

2.评定的内容包括学科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活动课侧重参与程度及效果。

三、等级制评定的形式

1.取消各年级期中考试。六年级升初中按照局里安排,对口直升。

2.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学业成绩评定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

3.加强平时学生学习过程的作业检查和随堂测试,针对作业和检测结果评定等级并写出指导性评语。

4.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根据学科特点,采取口试与笔试结合、笔试与操作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结合、知能考试与行为考核结合,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查结合等形式。

5.期末进行终结性考试,先赋小分,按四个等级评定。

四、等级制评定的操作原则及程度:判断正误,综合权重,评定等级。

1.命题考试。期末测试,依据统一制定的《考试标准》,学校自行命题并组织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能力三个部分构成。

2.评卷定等。由学校按统一制定的评卷定等标准评定等级。首先,对卷面考查判断正误。三至六年级按正确率90%以上为优秀、80%以上为良好、60%以上为及格,60%以下为不及格的标准,评定出每部分的等级。其次,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部分的等级为基准,兼顾综合能力部分的等级,评定出卷面等级。

3.统计分析。学业成绩以班级各学科为单位,统计及格率、优秀率。质量分析要根据课程特点,分科分项统计正误率,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

小学生学业成绩等级制度2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完善小学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的改革,特制定《小学生学业成绩等级制评定办法》。

一、实行等级制的目的

1、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使小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成长。

2、积极引导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全面素质培养。

3、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在办学方向上的导向作用,促进学校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4、大力改变社会、家长对学生片面的期望,创设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

二、等级制评定的内容

1、评定的范围包括学生按规定所学的全部课程。

2、评定的内容包括学科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活动课侧重参与程度及效果。

三、等级制评定的形式

1、小学各年级淡化期中考试。小学升初中实行就近入学,对口直升。

2、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学业成绩评定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

3、加强平时学生学习过程的作业检查和单元检测,针对作业和检测结果评定等级并写出指导性评语。

4、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根据学科特点,采取口(耳)试与笔试结合、笔试与操作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结合、知能考试与行为考核结合,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查结合等形式。

5、期末进行终结性考试。

四、等级制评定的操作

操作原则及程度:判断正误,综合权重,评定等级。

1、命题考试。依据市统一制定的《考试标准》,各学校自行命题并组织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能力三个部分构成。

2、评卷定等。由学校按市统一制定的评卷定等标准评定等级。

首先,对卷面考查判断正误。一、二年级按正确率90%以上为优秀、80%以上为良好、60%以上为及格,其余为不及格的标准。其他年级按正确率85%以上为优秀、75%以上为良好、60%以上为及格,其余为不及格的标准,评定出每部分的等级。

其次,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部分的等级为基准,兼顾综合能力部分的等级,评定出卷面等级。

教师在学生作业上要评写定等级,必要时可作出诊断性评语、指导性评语和鼓励性评语。

期末综合素质评定范文3

课程考核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检测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督促学生学习,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积累;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找出原因并及时进行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改进,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目前看,部分高职院校的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都会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但仍沿用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考核形式单一,题目类型主要是客观题(填空、选择、判断、计算题与简答题),方式主要是笔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涉及很少。成绩评定一般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平时以出勤和提问为主,期末考试仅凭一张试卷。这样的考试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第一,期末考试的时间和内容十分有限,无法全面概括学到的所有知识,进而也就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测,存在片面性。第二,由于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过小,导致学生对平时成绩不重视,主要表现为逃课和不认真上课。第三,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过大,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考前做突击,这样不仅无法提高教学质量,还容易助长学生侥幸和投机的心理,无法实现学校培养高素质学生的目标,偏离了课程考试本来目的。因此,学校应根据原有考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注重学生学习成效的考核,减少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并通过项目的完成增加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职业素质养成等方面的考核,使学生转变对考试的认识,尽量做到从应试教育到能力教育的转变。

二、改革课程考核内容

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总体目标,在培养学生较强工程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同时,强化先修课程,培养学生从无限的知识系统中汲取和提炼所需知识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可以从整体上了解机械的传动原理,认识机械系统的结构组成,能识别各个机械的零部件及其作用,并且会分析各种传动机构的特点以及其适用场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设计一般复杂程度的机械传动结构的能力。通过小组协作完成项目任务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评价采用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终结性评价用于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笔试、口试等方式进行考核。为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改革考试方式,逐步推动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变革、教学内容的创新,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除了笔试之外,增设了课程口试环节。过程性评价主要用于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从学生参与项目教学的态度、在项目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学习及工作方法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方面来进行考查评价。考核权重设计为总评成绩100分,平时成绩占20%,项目成绩占40%,期末考核成绩占30%,口试成绩占10%。改革后的考核方式突出课程教学过程性考核,由多种考核方式构成,时间与空间按需设定的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课程考试模式。

三、具体实施

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开设的时间跨度为两个学期。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以生产和生活中的典型机械的分析与设计为载体,内容包括3个教学项目: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分析;机械系统结构分析及拆装;机械传动装置及零部件设计。考核从三方面进行:一是理论知识点的考核。理论教学的内容采用课堂提问、阶段性考核和综合考核等多种方法,可以是闭卷、开卷、半开卷、面试、综合型设计大作业等形式或多种形式相结合。二是实践环节的考核。在每一次实验中通过现场操作、分析报告、面试等形式来考查学生对实验设备的应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综合能力。三是综合能力训练的考核。量化评分每一个设计阶段学生的设计能力,全面跟踪学生的学习态度,随时掌握学生在每一个设计阶段的实际表现,逐步提高学生对课程综合能力训练的重视度,保证课程综合能力训练的质量。

期末综合素质评定范文4

“小结+考试”模式既能检测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又能反映学生正确作出价值判断的能力,是一种综合的测试,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评价。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84.39%的学生认为:小结加考试模式,具有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功能;82.08%的学生认可它是一种对学习情况的综合测试。

评价形式多样化,克服了单一考试的弊端。

与传统的以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学习模式相比,“小结+考试”模式避免了评价形式单一性,片面性、偶然性,这点获得了86.13%得学生的认同。虽然都是写小结,但每一部分的小结书写的思路、侧重点各不同。还有单元小结和课程小结在知识点的把握及知识体系的梳理及运用也不同,再加上期末考试,能多层次、全方位、较客观评价学生学习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传统的考试模式是分数评价而不是综合评价,导致学生专注于死记硬背,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考试内容主要侧重于理论考核,忽略了知识的实时性、创新性;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难以正确评价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水平[3]。“小结+考试”模式减少终结性考试,增加形成性测试,较全面体现了测查的评价、反馈等功能。强化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该模式有助于自我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探究知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但对于其诊断、导向和激励等功能尚有争议,这可能是学生对这该评价模式的理解深度的差异;或者是该评价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等因素造成的。

期末综合素质评定范文5

【关键词】 期末考试 改革 评价

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三年来,我积极探索新课程评价理念的贯彻实施,突破过于注重“双基”的传统评价模式,从单一的笔试引入口试、实践性测试、操作性测试等多种形式。试卷命题在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生的数学思考、探究、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应试教育的小学数学考试,在学生心目中,就是“一张试卷一杆笔,数字符号玩玄机”。首先我们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把小学数学期末考试改革的着眼点确定为:⑴全面发挥考评的反馈功能,使教学达到或保持最佳状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看到不足;⑵发挥考评的导向功能,完善考查内容,促进教学从知识型向智能型发展,变应试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⑶使考评成为激励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⑷实行民主评价,让学生参与成绩评定,落实学生在考评环节的主体地位;⑸引导学生注重平时学习,养成良好习惯;⑹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我们课题组在以下几方面,对期末考试改革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探讨、研究、实践:

一、完善考查内容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把考查内容确定为四个方面:⑴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⑵数学基本能力形成情况(如:观察、实验、猜想、判断、证明及推理等);⑶解决问题能力情况;⑷情感与态度的表现情况。

其中数学基本能力的考查包括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情况考查体现在巧算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体现等;情感与态度的表现情况考查以学习的兴趣、意志、习惯、好奇心与求知欲及自信心的建立为主。

二、改进考查方法

首先,形成性检测与终结性检测相结合。平时结合教材内容,分散进行小节或单元的单项检测,对学生数学基本能力影响较大的因素,如概念、计算、操作、空间、想象、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诸方面都要进行分项检测。平时成绩主要是作业的正确率、书写的规范程度、按时完成与及时改错的情况给予综合评定;其次,笔试、口试、面试相结合。口试内容包括:口算、讲述应用题解题思路、公式的推导过程、讲述操作过程、概括归纳结论等。口试可随堂进行,也可集中检测。操作能力检测除笔试外,还可以采用面试的方法;最后,课内课外相结合。

三、改进成绩评定方法

首先,加大平时检测的权重。作业综合评定成绩占20%,平时单项检测成绩占40%,期末综合检测成绩占40%;其次,学生参与评价。包括自评和评价他人;再次,对有创见的学生给予鼓励;最后,量化评定与非量化评定相结合。

四、建立自主分层考试制度

以往考试多采用一张试卷,许多学生因为考试经常不及格而挫伤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下去,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对学习感到恐惧,甚至厌学、逃学。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让学生自己选择考试试卷的做法,即不论是平时的测验或是期中、期末的统一考试,我们都准备了“基础卷、能力卷、挑战卷”三套试卷,由易到难,让学生自己按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同一试卷又分为“闭卷限时笔试题”和“开卷合作实践题”两部分,或“笔试”和“口试”两部分;还可分为必做题、选做题、知识积累题、综合学习题、情感体验题、动手实验题等。如果学生对某次考试不满意,可以申请重考;当“基础卷”没问题了,就可以报考“能力卷”、“挑战卷”。另外,优等生也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免去期末考试,不过学校要对申请人进行申请答辩,内容可以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或具有发散思维和创新及实践操作方面的题目或问题。学校可以提供多次考试机会,从而使考试真正成为检测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这种分层考试,更容易看出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有利于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

期末综合素质评定范文6

教学质量管理是对学校整个教学活动所进行的质量监督和控制,它与教育质量管理一样,具有全面性、全员性、全程性、规范性、动态性等特点。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受教育者、教育者、家长、社会、学校和政府共同参与实施,通过教学质量管理评价机制、监控机制、激励机制的创新,运用高效的领导决策体系、健全的组织保障体系、全面的管理制度体系、灵活的信息反馈体系、严密的过程监控体系和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整套运行机制实现预期的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然后再确定新的教学质量管理目标,这种方式是持续的、逐步的优化升级。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历来重视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与教学质量管理成果。

1 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建立了一套完善、严谨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测与保障体系,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落实、教材编写或选用、任课教师任职资格和授课效果、实习环节、考试命题监考评分等教学环节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监测。能够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变化以及学生的反馈信息,在2003年、2006年和2012年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时,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完善,专业选修课动态调整。建立和健全新教师培养制度,一方面指定指导老师对新教师进行指导;另一方面贯彻听课制度,定期组织教学人员交流课堂教学情况,通过互相听课,提高教学水平,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在毕业设计方面,有一套科学、全面的工作规范,主要采取指导教师负责制,学生考勤制、中期检查制,集体评阅制等,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2 建立全方位的学生评价机制

针对专业课考试内容与考试方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强化平时考核,将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随堂提问、阶段测验、大作业、课程设计、期末笔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获取教学效果信息。实践表明,该措施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成绩不仅真实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学生的业务素质和水平明显提高,这种综合考核的形式还较为有效地采集到学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信息,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学院不仅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重点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外语、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3 建立动态综合的教学管理机制

为了体现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学院建立了动态综合的教学管理机制,在教学管理全过程中,坚持新开课和开新课试讲制度、院系领导听课制度、教师相互之间观摩(同行专家)听课制度、特聘督导专家听课制度、期中教学检查与反馈制度、期末考试管理制度、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管理制度等。加强对教学状态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建立全面的教学过程的监督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将教学效果的检查评价结果和教师奖励、考核、评聘、晋升职称挂钩,奖优罚劣,使教学管理工作、组织管理更合理、更完善。构建由教学督导、专业负责人和学生评教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搭建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平台,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反馈的问题。教学督导对所有教师进行全面检查和有针对性的进行抽查,检查教师的教学文件是否齐全,教案书写是否规范,教学进度是否正常,实践教学是否按时正常进行等。另外再推出学生评教制度:在期末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按照考核指标的要求,进行评教打分。通过上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检查汇总,可以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和不足,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4 注重学风和考风建设

本专业能够结合各门课程的不同特点,选择相应的方法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科学评定。通常情况,学生的总评成绩中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平时作业,回答问题情况的综合评分。期末成绩可以就是考试成绩,也可以是研究分析报告,含有实验的课程也可以是考试与上机操作成绩的综合。我们以多种不同的形式体现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学习态度。

学院制定了“京江学院考试工作实施细则”,对考试命题、考试组织、考试纪律与违纪处理、监考人员守则、试卷评分等作了详细规定,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能严格执行,考风考纪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