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实训总结范例

期末实训总结

期末实训总结范文1

面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和要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全国将有600多所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大多地方高校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对于要不要转,如何转这些问题把握不准,一些学校没有对自己的办学层次明确定位或者是定位不准,长期处于一种摸索状态,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年年改,年年变,没有固定的模式。专业规划设置如此,必然会影响课程的教学安排,一门课程什么时候开设,课程教学要达到什么目标是模糊的。这种情况下,任课教师如何科学地规划教学内容成为一个难题。软件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学科。专业性质的要求对相应课程的总体规范与安排要求极高。特别是软件工程基础这门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对软件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在这种环境下,如何构建一套适合地方高校软件工程教育改革的标准模式和培育体系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基于此,笔者以近几年从事软件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为出发点,以铜仁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落脚点,从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着手,提出以项目驱动为主线的教学融合模式和两段两维的综合评价机制。

2.软件工程基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2.1.学校寻求发展战略的要求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突出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方向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围绕实际岗位应用能力要求而确定的。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根本目标,实践教学体系则是实现这个最终目标的保障。以铜仁学院为例,其是2006年教育部批准新办的地方本科院校,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整改提高阶段。在铜仁学院深化改革的方案中,明确提出将实施以推进“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质量提升”为核心,以实现“转型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教学领域综合改革,把提升人才质量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任务来抓。

2.2.软件工程专业发展及社会需求的要求

软件工程专业是培养适应计算机应用学科的发展,特别是软件产业的发展,具备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用软件工程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来分析、设计和实现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能力,毕业后能在IT行业、科研机构、企事业中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和研制的高级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当前,大多高校软件类学生实践能力和企业需求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理论知识的讲解较多,很多实际操作实践课程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这就导致了对软件类专业学生的软件开发实践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忽略。这些问题已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于软件人才培养中将项目实训纳入到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通过软件工程理论学习与软件项目实训实践相结合,把软件项目实训引入到教学中,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断接受企业化项目开发的实践和锻炼。目前,虽然高校改革已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视,就软件工程课程来讲,尽管软件类专业的教学大纲都增设了软件实训课程,但是在师资、硬件和课时等方面没有配套,软件项目实训教学体系还处于较低层面,没有明确的实训目标、规范的实训大纲以及科学的实训体系,故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3.软件工程基础课程的改革措施

3.1.总体规范、项目推进的课堂教学

软件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形式,总体来讲是采用项目推进模式,基于此,论文提出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引入项目管理模式。根据近几年来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实际,制定6个项目分别实施,具体介绍如下:

3.1.1.教学内容改革及学时分配方案

3.1.2.教学形式的具体体现

教学过程中,首先是打破定制唯一教材的做法,选择多本教材进行授课。通过对多部教材各专业知识点的有效融合,把知识点统筹为相应的专题项目,初步按照软件——软件工程——软件开发的前导知识——软件开发(可行性分析、需求工程、设计工程、测试工程、软件开发管理工程)思路进行教学。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结合知识结构并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系统开发。

3.2.两段两维的考核评价方式

3.2.1.考试成绩认定办法

整个教学评价中注重两点:一是注重两段两维的管理形式,两段是指平时学习阶段与期末总结阶段,两维是指平时阶段性的总结与考评;二是注重期末综合实践评价。具体的做法:打破传统以期末成绩定成效的模式,注重过程管理,明确阶段性总结,分阶段进行验收,平时加强课堂练习的检查力度,确保课程达到效果;阶段性成果评价分值记入本人成绩核算,最后进行综合评估项目,得出本人成绩。总评成绩组成: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大作业完成情况+期末理论评价情况。具体来讲,考核体系从平时综合及期末综合两个方面来进行。平时综合的组成:考勤+课堂表现+小组阶段性成果评审+练习作业;期末综合的组成:大作业以及综合答辩。

3.2.2.期末综合考核内容及达标标准学期结束后,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4.总结

期末实训总结范文2

1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1.1教学设施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高职院校中,机房多为公共机房,为了便于管理,基本上都安装了相关的还原软件。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殊性,所有的学习环节都具有连续性,因此,学生的操作数据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备份,就会导致下次实训课不能正常进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也影响了教师的授课质量。

1.2教学实践环节不足

高职教育强调的是实践性,电算化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其一,高职院校在安排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的时候,并没有像其他会计实训课程一样进行集中实训,这样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进度,有时会导致课程匆匆结束,没有深入学习。其二,没有安排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同步进行的实训。这样不利于学生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践的操作技能。

2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对策

2.1提高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质量

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在错误中进步,除了学生要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业务处理外,还需要学生掌握操作过程中常见故障解决,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加强对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引导。

①演示过程故意设些错误障碍。会计电算化教学一般采用的是边讲解边演示的教学方法,在演示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错误障碍,让学生自己找出原因,并进行修改,这样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②学习团队及教学进度表相结合教学。虽然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讲解很详细,但是学生在实训操作中,仍然出现很多问题,并且很多是重复的问题,就会造成教师授课的负担,使教学效果得不到更好地提高。因此,需要我们不定期进行各小组之间的实训竞赛,以团队计分,计入学期末的总评成绩中,这样既可以提高学习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也加强了团队意识。

③利用教学软件进行双向控制。由于机房上课不同于教室上课,教师很难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时就可以利用机房教学软件,对学生上机进行控制。

④典型疑难问题示范讲解。对于学生共同的有疑问的问题,可以统一利用一次课的时间,再次进行演示讲解。

2.2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其一,在课时安排上,能集中实训,或一次能连四。其二,在学生毕业实训时,能手工和电算化结合实训,并且在会计管理软件的实训中不可单一,尽可能让学生多接触市场上常用的会计管理软件,比如,金蝶,管家婆系列,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进入单位后很快适应工作中的需求。

2.3加强师资团队建设

加强电算化课程师资团队的建设,需要学院加大对师资培训的力度,让教师有培训交流的机会。

3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需结合企业的需求,不断的进行教学创新及改革,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

作者:方敏 陆培中 单位:徽商职业学院会计系

第二篇

一、强化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与会计基础、财务会计课程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教学中,要结合相关会计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要将会计手工实训教学与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实训教学结合起来,避免孤立的教学情况,使专业课程的内容相互渗透、综合运用,强化学习的系统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会计基础时的手工会计实训案例与电算化实训案例一致。学生先在手工模拟实训室,利用凭证、账簿、报表等实训工具进行手工模拟实训,然后通过会计电算化软件把手工会计中所用的会计案例,利用会计软件再次得以重演,从而使学生在完成账务系统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期末会计业务处理、输出会计报表等会计工作中,切实地感受到电算化的优越性,也能更好地领会电算化下的工作理念。在学习财务会计时,同时进行企业会计手工操作软件实训,以企业的日常会计业务为工作的出发点,将学生分组设岗,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讲解企业会计手工操作软件的使用方法。一方面,会计理论老师在课堂上教授企业会计业务处理,另一方面,在实训室学生通过企业会计手工操作软件分岗位练习企业会计业务流程,讲练结合。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学中还应该结合当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证大纲要求来组织教学,保证学生学习资料和实训软件的与时俱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应试能力。目前,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在教学中已经认识到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训教学的时间,但在实际操作中得不到相应的硬件和软件的支持,教学效果提高缓慢。

二、配备完整的会计实训室,建立仿真的实训条件

由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有机会到企业去实践会计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校内为学生建立仿真实训室。实训室在硬件上应具备网络化工作条件,在实训中,学生可以分组模拟各企业建立各自的账套,通过网络在各自的工作站完成企业日常的会计业务,将各自系统产生的凭证,通过网络传递到总账系统,再由负责总账系统的同学完成审核、记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在模拟实践过程中,同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角色互换,通过自身的感受,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业务流程。而且在实训中老师和学生随时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实训情况,从而给予必要的指导。

三、我们必须认清实训的目标

学校如同一个“工厂”,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目前,我国落后地区大多数企业还处于会计电算化的起步阶段,我们对学生的培养一定要适应市场的需求,不能脱离实际。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训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高等电算化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会计相关信息,参与企业部分管理工作。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训教学应当随着市场的需要和发展,适当调整实训的目标和内容,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接轨与社会接轨。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加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设计出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二)精选教学内容。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应以综合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会计职业能力教育为重心。将《基础会计》、《企业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中重复的理论知识和通用会计业务核算作集中介绍,对行业核心业务核算分门介绍,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学会、学好、学精会计职业技能。

(三)加强实训教学。在实训教学中将会计业务有机的整合,编写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实训教材,以企业为单位,建立相应的会计核算,利用会计模拟软件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手工实训,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工学结合引入实训教学中。将学生分组分设岗位,模拟企业各工作岗位进行“实战“操作,并实行岗位轮换,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实际的工作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出适合用人单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四)完善“双证”制度。将学历教育与从业资格教育相结合。把财政厅《会计从业资格老式大纲》和《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内容融入学历教育体系,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核,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合格学生实行“双证制”或“多证制”,即“毕业证”和“会计从业资格证”或其他技能证书。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当学生的就业率越高,入学率也会相应提高,使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形成良性循环。

四、会计电算化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一)加强教师的知识更新,提高教师对会计软件实际操作和电算化系统管理能力。我们在教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会计软件操作的同时,还要传授学生运用会计信息技术的思想。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熟练操作现代化办公设备和会计软件,驾驭现代化教育手段和方法。作为该专业的教师,应该每年参加各省财政系统组织的会计从业人员理论知识的继续教育,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应该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要求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能力,具有实践实训的操作能力和对学生实训操作的指导能力。同时,作为专业教师应该经常参加相关财务软件公司的培训学习,或是到企业进行实践,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实践技能,以防知识结构老化。

(三)提高教学质量,活跃教学课堂。老师要认真备课,帮助学生提炼归纳教材内容,密切关注当年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难点。教学中应做到讲练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学生利用财务软件,进行上机操作通过账务系统初始化、日常会计业务处理、期末会计业务处理、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的操作,让学生真正理解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从而更好的学习和运用它。

五、总结

总之,加强落后地区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给学生大量的在实训室中操作的时间,以便让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增强实际操作技巧,又快又好地完成会计工作。开展会计电算化专业综合实训,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是一项长期而充满挑战的事业。

作者:高雯霓 单位: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整体思路

由于本课程为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所以在考核方式中将实务考核作为重点考核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其次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考核方式,让学生真正体验工作岗位的需要及工作过程,使学生能够最终持证就业。

(一)考核方式改革

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主要采用用友公司ERP信息化认证考核的“无纸化”系统上机操作考核。

1.教学过程的模块考核,考核学生对商品化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重点考核学生对财务软件的各个模块应用及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能力,也属于该课程基础考核,过关环节。由学生从五个模块(系统管理、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中选择其中三个模块,进行相关基础知识的考核。考核的试题类题为单选题(10%),多选题(20%),判断题(10%),实务操作(60%)。

2.教学过程中期末综合考核,属于该课程的提高环节,主要以财务会计实务操作考核为核心(在基础环节上增加应收、应付系统),来考核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以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为主进行考核内容的改革,将知识的考核融人工作任务的完成当中,完全按照会计工作中业务处理的全过程进行考核,体现会计职业的需求,实现考核内容与职业能力需求的完全一致。日常业务主要根据实际工作中的情景原始凭证来展现。考核的试题类型为基础设置(15%),日常业务处理(40%),固定资产(10%),薪资(10%),月末处理(15%),报表(10%)。

3.教学过程中的综合实训模拟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如何应用财务软件把手工账转化成电算化账。要求学生结合财务会计手工的实务操作(凭证、账簿、报表以及相关资料),灵活启用财务软件的相关模块,也属于该课程的挑战环节(对学习好的学生主要挑战购销存模块的应用)。主要考核学生如何灵活应用财务软件的各个模块、各个辅助功能,来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以后的会计职业岗位打下扎实基础。综合实训考核试题类型为基础设置(10%),系统初始化(20%),日常业务处理(50%),期末处理(10%),报表编制(10%)。

4.资格证、竞赛证一体化的考核方式。根据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可以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全国会计技能大赛以及会计信息化大赛考核挂钩。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在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证中会计电算化所取得的成绩纳入本学期的会计电算化模块考核。此外,还可以将学生参加全国会计技能大赛或信息化大赛成绩纳入教学过程的期末综合考核。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设置改革

为了满足会计与审计以及财务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人成才的需要,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应考虑学生职业能力和个性培养。

1.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培养在企事业单位第一线工作的操作型人才。即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并将会计电算化操作融合到每个岗位,组织安排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岗位课程时,按照企业的实际操作过程,分岗完成核算、稽核、纳税、财务分析、审计等工作任务,将会计工作内容连贯地融到实务操作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岗位课程学习的吸纳,也利于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2.编写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岗位校本教材有力支撑课程改革在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我们按照整合后的课程组织教材编写,由于课程体系打乱,知识点重新组合,课程衔接难度较大,依靠本校老师完成是不够的,这需要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老师和聘请企业资深会计人员或与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教材编写委员会合作共同开发本专业的岗位特色教材;在教材的结构上力求新颖,内容详实,突出重点,强化实训;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在实践教材编写时应引入企业真实业务,应体现岗位分工和操作氛围的创设,实训教材内容要满足三年连贯性实训需要。

3.根据能力培养需要设置课程模块要按照模块设置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和实践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如减少模块单独应用,根据日常业务整合模块。在任务的驱动下让学生认知、理解同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组合在一起,起到边学边练。例如:在开设《财务会计》课程的同时,可以同步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在开设《基础会计的基本实训》或《财务会计的实训》课程时,应同步安排《会计电算化基本技能训练》、《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等实践课,以便加深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和提高会计操作实际动手能力。既突出了会计知识的系统性,又加强了职业岗位能力的训练,为以后就业打下扎实基础。

(三)考核成绩评定

1.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成绩的评定:形成性考核为200%。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基本技能考核成绩和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考核成绩。会计电算化成绩为平时实务模拟成绩考核(20%)+期末实务考核(70%)+学生出勤率(10%)。平时实务模拟成绩主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操技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手能力进行的综合评定。基本技能考核、综合应用考核属于实践考核占总成绩的70%。

2.综合实训考核成绩评定的办法会计电算化课程综合实训考核成绩为100%,把财务会计的手工账转化成会计电算化账,突出学生对岗位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根据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的表现和创新以及最终的结果来综合测评。满分为100分,合格成绩为60分。成绩通过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来进行评价。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保障

1.建立完备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实训室,是改革的有效推进,也是该课程考核方式的基础保障。为此,高校应加大投入,建设完善的校内仿真实训室,保证各项课程实训活动顺利、有效进行。实训室建设应全面兼顾各方需求,系统维护、资料更新应保持常态,适时满足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校内仿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训的需要,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必要的保障。

2.应建立与软件开发企业及软件使用企业的沟通交流机制。一方面,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会计电算化等级认证服务;另一方面,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可为学生顶岗实习、教师收集案例提供便利条件。教师应积极参加会计职业与教育界的各种活动,及时了解会计行业发展的动向和会计理论发展的趋势,了解行业、企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将实际工作中的新业务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更加符合实际、贴近实际。

三、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效果

1.从学生角度来看,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在知识掌握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实现了我们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其次是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不光注重了期末考试的结果,还注重了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积累,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加强了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通过率,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水平。总的来说,不同的考核方式是对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全面考核,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从教师角度来看,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提高自己的实战技能。一是需要教师拓展自己的网络应用知识以及无纸化考核系统的应用。其次是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内容设置的改革等,建立一整套资料。

四、对于考核方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1.在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具体实施中,也促进了该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会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但同时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许多额外工作量,使得部分老师在考核过程中没能真正的进行实施,不能真正达到考核的目的。为了保证考核方式改革的顺利进行,学校必须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充分调动老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在考核方式的改革的过程中,也增加了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使用率和实验器材的耗用。一方面需要加入硬件设施的投资,另一方面要完善实验室建设。

五、总结

期末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对分课堂;高职

对分课堂又被称为PAD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近年来,不断有本科、高职、中职学校对此模式进行了实践,效果如张学新所言,有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效果良好。对分课堂分为三个时间过程,即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1]。对分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能有效突破传统讲授式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无法被有效调动、师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难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探索精神的局限性,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2-4]。对分课堂将课堂时间进行了有效划分,在进行讲授的同时将剩余时间交予学生掌控、主导,可使其在此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该方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本研究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现代教学的核心理论,于2021年9月开始应用对分课堂进行“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21届招收的三年制普通专科护理专业班级中随机选取一个班级(59人)作为观察组,同一组教师授课的另一班级(59人)作为对照组。研究时间为2022年3月至2022年6月,即第二学期“护理学基础”开课期间实施对分课堂。学生均为全国统招大专生,第一学期两组学生成绩、学风评价、学习态度等各项基线资料比较均衡(P>0.05)。学生具备普通高职学生特点,对护理学基础技能操作实训课感兴趣,对理论知识掌握一般,知识应用能力亟须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一般,对信息化教学手段接受度高。另外,大多数学生专业思想相对稳定,肩负人民健康使命的思想已经确立,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尚需要在不断的实训操作中树立并提升。

(二)教学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以教材为基础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采取讲授为主及带领实训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融入课程思政。观察组实施对分课堂,将课堂分为讲解与讨论两部分,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以此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有效地理解并牢牢掌握知识,具体如图1所示。同时,教师在课堂中结合知识点适时融入课程思政。第一,教学准备。课题组集体备课,重构教学内容,确定授课计划、教学内容实施方案、思政元素与融入方法、课程考核方案,形成教案,经教学办审核通过后,按计划授课。将微课、拓展内容等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同步发送给学生。根据“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特点,经集体备课、教学内容重构后,对本学期60学时进行分配,对分学时设置如表1所示。第二,理论对分课堂。理论教学与网络教学平台相结合,按照课前任务、课中讲解、内化吸收、分组讨论、课后复习巩固的过程开展教学。具体来说,一是课前任务。教师按照临床工作任务,将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相结合,安排课前任务,并检测学生预习效果。以隔离技术为例,课前任务包括感染链的形成,常见传染病如水痘、流感的不同传播途径,临床操作视频等,并用4~6道单选题测试学生课前任务完成情况。二是课中讲授。教师对课堂进行划分,首先讲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为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框架,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而后着重讲解重难点,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有针对性地学习。采用隔堂对分的方法,讲授过程为90分钟(两学时,部分内容为讲授1学时、讨论1学时),教师结合知识点适时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三是内化吸收。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后,要在课下内化吸收教师讲授的知识点,总结通过教师讲授和自主学习掌握的知识及其应用,并将这些内容进行有条理性的总结或绘制思维导图,同时将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和问题记录下来。四是分组讨论。按照异质分组的方法,教师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组9~10人。第二次课时,小组中的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组内学生共同讨论交流,遇到通过争论无法明确的疑问,要记录下来。在交流讨论下,学生能够取长补短,真正地掌握相关知识。最后20分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总结归纳,解决学生未能得出结果的困惑之处[5-8]。五是课后复习巩固。学生可将课下自主学习完成的分组任务上传学习平台进行“亮闪闪”展示;将自己学会但组员不理解的问题写出来或对其他组出题进行“考考你”,并为其讲解,加深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对存在疑惑的地方,学生可以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寻求队员的帮助,最终完成“帮帮你”。通过“亮考帮”,可实现对知识的复习巩固,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第三,实训对分课堂。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先进行演示,再挑选学生回示,并指出学生存在的优缺点,矫正强化操作细节,之后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课下要进行自主练习,并总结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第二次课时,小组内的学生边模拟练习边进行讨论,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或操作建议。教师可以针对此类问题进行详细讲解、演示,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理解,以便增强其操作的实际规范性。在实训练习中,教师要用精益求精的技术操作感染学生,并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对技术进行优化,在操作的过程中如何给予患者人文关怀,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评价方法

1.理论与实训考核。在学生讨论环节,教师可以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加分鼓励。理论知识及实训教学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进行全面考核。理论考核通过网络进行在线考核,每章考核累计为平时成绩;实训项目按照竞赛标准对每个项目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单列。对于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需要以再次讲授、让其他学生带动、增加课后自主实训的方式帮助其不断进步,最终推动整个班级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9-13]。学业综合评价包含10%的学风评价(含到课率、课堂表现、参与讨论)、40%的过程性评价(作业、发言、章节测验等情况)及50%的终末评价(即期末考核)。2.问卷调查。对所有参与对比实验的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密切关注,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体验、学习习惯和专业认知四个维度入手编制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并在护理专业实施调查,借助SPSS20.0软件分析收集数据,检验问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调整问卷结构,最后形成有效问卷。问卷共有25个条目,包含四个维度,每个条目分值为1~4分,分值高低表明学生各维度的实际情况,分值越高表明学生学习态度越好,反之则说明其学习能力有少许欠缺。同时,为方便对比,可在对分课堂实施前后定期对学生展开相应的测试,将与教学重点知识相关的试卷发放给学生,让其独立完成,以此保证公平公正性。平时与最后考试成绩的满分都为100分。若对分课堂实施后学生的学习态度、成绩均优于其他传统教学班级,就表明该教学模式具有一定价值。

(四)统计学处理方法

运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数据之间有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理论与实训考核

在学期末开展了学业综合评价,对照组学生的学风成绩为76.52分、过程性评价成绩为71.58分、期末成绩为78.62分,综合评价成绩为75.59分。而观察组学生无论是学风成绩、过程性评价成绩,还是期末成绩都明显得到了提升,分别为84.22分、88.59分、88.64分,综合评价成绩为88.18分。两组综合评价成绩相比,得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学生学习态度

两组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明显的差距,对分课堂实施后学生各项评分有较大的提升,两组学生总均分分别为86.23±2.92分、94.17±2.42分,数据之间有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三、讨论

在高职“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对分课堂能突破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局限性,给予学生更强的参与感、体验感,使其创新能力及主观能动力都得到有效发挥,同时通过组内讨论交流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为后期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在实训课中学生有充足的操作时间,可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且在探究中不断发现新知识,并逐渐提升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也能够得到显著改善。本次研究对两组学生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比后可以发现,实施对分课堂的观察组学生不论是学习态度还是成绩均优于实施前(P<0.05)。

(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三教”改革鼓励教师通过提升自己的执教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职“护理学基础”对分课堂中,一是教学设计做到了重点突出、适当留白,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课堂讲授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首要环节,是实施内化吸收和讨论的前提[14-16]。对分课堂模式下,课堂讲授时间被重新分配,教师系统讲授知识框架,但并不包含所有知识点,而是适当留白,从而能有效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对课程进行模块化重构,对学生的认知、学习基础、学习特点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确定重难点,把握讲授内容与时间,以保证教学效果。二是教师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的讨论氛围,引发了学生讨论的兴趣。在讨论环节[17],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讨论氛围,让学生都敢于发言、乐于发言,避免课堂成为个别学生的“一言堂”。教师要强化生生、师生互动交流,认真倾听学生讨论,以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发现有学生提出或解答出有新意的问题,要即时给予表扬或加分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教师知识的深度、广度、灵活度激发了学生对话的热情。教师在指导或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时,要能抓住学生讨论中的知识点、闪光点、创新点,甄别学生的价值观、思想动态,并分别予以表扬、鼓励或矫正。

(二)对学生学习体验的影响

高职“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任何的操作都需要以此为标准完成,因此学生只有牢牢地掌握理论知识,才能为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而实训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操作“实习+培训”的方式帮助学生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并引导其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际操作中,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护理学基础”课程设置中有50%的实训课程,主要是护士临床常用且必须掌握的基础护理技术,具体包括满足患者安全、舒适、营养、排泄需要的护理技术,如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药物治疗、静脉输液、输血、病情观察、危重患者抢救等护理技术,需要在实训室由教师示教,然后学生进行练习,直至完全掌握。对分课堂中的实训教学增加了内化与讨论环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分析“为什么这么做”“不这么做的后果”“还能怎样优化”等问题,真正达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同时有助于工匠精神的培养。

(三)学习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

对分课堂比传统课堂更注重过程性评价,而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即时评价、阶段评价、发展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按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高职“护理学基础”对分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学业评价方案定为学风评价(10%)+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50%),合为综合成绩。教师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讨论、发言等情况及测评成绩即时记录,在小组讨论作业上传后,记录小组评价、组间评价成绩,阶段考核计为平时成绩,应灵敏、准确、切实地记录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学风评价,以确保评价的功效。增加学风评价等过程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互帮互助,从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中查漏补缺,进而从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方面促进个人能力的提高。概括来说,综合评价有助于增进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来说,把每一次每一点进步记录下来,有助于增强学习的动力,培养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也减轻了班级两极分化的情况。此外,增加对分课堂的知识内化和讨论环节,让学生有了一周的时间进行内化吸收,顺应了学生学习的规律,改变了学生“听讲—复习—考前突击”的习惯,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四)课程思政融入对学生专业认知的深化

高职“护理学基础”对分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课程思政融入更易“入脑入心”,更易评价。在讲授阶段,教师应结合知识点融入思政元素;在讨论阶段,学生可通过讨论领会思政元素在专业中的引领作用。从教师引导到自我感知,学生主体意识觉醒并外化到主动学习、刻苦训练,从被动到主动转换,“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在学生知、信、行中真正落地。同时,在对技能操作不断内化、讨论、答疑、总结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爱岗敬业的价值观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四、结语

期末实训总结范文4

网络工程制图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程,它与网络综合布线的课程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日常办公过程中,使用Visio可以替代传统的尺规作图工作,绘制各种流程图或结构图,以逻辑清晰、样式丰富的图形辅助解决实际问题。本课程笔者选用的教材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的《Visio2010图形设计从新手到高手》。该教材由浅入深地介绍使用MicrosoftVisio2010制作商业图形、图表和流程图的方法,详细介绍使用Visio设计不同类型流程图的经验与过程。《Visio2010图形设计从新手到高手》内容共分21章,包括了解Visio2010、管理绘图文档、添加形状、编辑文本、应用主题、使用图像、使用图表、编辑层和公式、使用墨迹和容器、教学课件图、工程设计图、软件开发图、室内布局图、城市规划图、商务流程图、财务报表图、网络工程图、日程日志图、Visio数据应用、Visio协同办公和自定义Visio应用等内容。

教学探讨

1.教学方式Visio主要是用于绘制图形,因为它的模版多,图形样式全,组合性好,所以许多工程设计师、部门管理者、人力资源分配的管理者等都在使用这款软件。在讲授制图这门课程的时候,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我院学生好动、基础差的特点,笔者采用了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方法。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笔者在制定授课计划时,由浅入深,利用实例,重点难点适中,重点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采用边教边操作的方式,加深学生的记忆;利用案例教学,拓展专业知识;要少讲多练,让学生更好地熟悉并掌握软件的使用。在首轮课程的教学工作中,主要任务就是积累经验。在安排一个例子之前,讲授相应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相应的实例在本专业范围的相关内容。笔者的课程安排如下,一节课90分钟,利用20分钟的时间讲解理论知识,2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们演示实例的操作;然后把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练习,以学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程度来进行实例演练;最后,教师总结,以不用的方式来完成同样图形的设计,使学生对软件的掌握更灵活,更能使理论知识充分地结合到实际生活当中。

2.考核方法期末考核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阶段性测验和最后期末上机考试为主。教师为了体现考核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必须客观、真实地记录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并且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该课程成绩的录入公式为:平时成绩(A)×系数(0.5)+期末成绩(B)×系数(0.5)+考勤成绩(C)×系数(-1)。其中平时成绩A包括作业成绩、测验成绩、提问成绩等,期末成绩B包括最后上机成绩,考勤成绩C包括迟到扣2分、早退扣2分、旷课扣10分、病假扣1分、事假扣2分。这种考核上分机制可以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更好地学好专业知识。

3.拓展实训为了使课程教学更好地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授课都在实训机房进行。这样不仅教师可以利用资源进行教学,学生也可以通过实时上机的方式来掌握所学知识。课外安排时间到实训楼参观网络设备机房,了解实际线路布局,积累经验。

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自身修养

期末实训总结范文5

教师通过演示和讲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并组织学生课间见习,带领学生去药厂、药店,通过观摩生产现场,使学生能把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中,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有效保障。

2教学模式与手段改革

2.1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

学院设有网络中心、多媒体教室,配备各种网络设施,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优势,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将黑板式理论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药物制备工艺及仪器设备是学习的难点,为此,我们利用课件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开展情景模拟教学

建立仿真模拟实训室,通过GMP仿真训练,让学生扮演岗位角色完成任务。岗位实操的具体过程是实现工学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完成一次实操,可真正达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目的。

2.3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学生对知识虽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从认知特点及思维规律来看,与成年人不同,他们易接受直观、形象、浅显的知识,不易接受理论性较强、易混淆的知识,对此,在日常教学中一改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变教师单一讲授为师生互动,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总结式教学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2.4实行“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

在原有知识体系下,对药剂学课程部分理论和实验(实训)教学进行整合,实现基本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室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做法,强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训室学生边学边练,教师进行指导与解答,增强了学生对讲授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5校内实训和课间见习相结合

除进行校内实训外,还可以课间见习形式,组织学生到药品生产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学习,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6改革考核方式,加大实践教学考核力度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实践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状况。以百分制计算平时成绩、实践考核成绩,分别占课程总成绩的20%、30%;期末考试采用人机对话形式完成,占课程总成绩的50%。在实践教学考核中,一方面,利用仿真模拟软件自行组题,学生独立完成后系统给予一定的分值并自动存档;另一方面,根据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给出成绩。

期末实训总结范文6

实践课程学生参与度不高一直是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的难题。本文以手动变速器拆装实践课程为例,通过对课程性质、实训现状的分析,从考勤、核心内容、作业布置及拆卸与装配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提出了该实训课程的综合评价方案。即由传统的终考模式改为对学生的出勤率(5%)、作业(20%)、关键点重点小测试(45%)及最终考核(30%)等多种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的综合应用与处理,多元化评价模式,力图使该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更合理、更科学。

关键词:

手动变速器;拆装;考试改革

1手动变速器拆装实训课程特点

(1)课程性质。手动变速器拆装是我校汽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汽车手动变速器整体结构,各基本总成的作用、结构特点、工作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学好本专业后续课程——自动变速器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及时了解国内外汽车手动变速器发展的新结构、新技术。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实训现状。目前我院工业中心手动变速器(MT)类型主要是以两轴式四挡及五档桑塔纳、起亚赛拉图为主,一位教师往往要独立完成一个班的实践教学,工作量很大。

2考核方式改革内容

2.1手动变速器的实训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1)考勤改革。考勤管理方面,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师授课情况记载册”,采用学生每次实训签到方式,考勤次数计入平时成绩,凡出现事假、旷课、病假,一次不来扣1分,满分5分,占总分的5%,扣完为止;4次迟到早退合计为1分。大大提高了出勤率,迟到、早退现象明显减少;(2)核心内容改革。与传统的三轴式手动变速器相比,两轴式变速器结构更紧凑、技巧掌握要求更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自己首先必须熟练掌握变速器的结构、原理及拆装技能,并能及时分解出核心技能和重点技能,让学生重复练习,最后才可以进行手动变速器的拆装。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手动变速器的核心技能提炼为同步器拆装、三根轴拆装、输入轴及3—4档拨叉轴拆装3个方面。并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考试测验,每个项目各占总分的15%,总45分,计入期末考核成绩;(3)作业布置及期末考核方式的改革。作业布置以学校“实习手册”为主,要求学生每天写写一篇实训日记,本着对于理论教学“学什么,写什么”;实践教学“干什么,写什么”的原则,着重写每个人、每个小组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和解决过程及个人感想、一天的小结等。两周实习,共书写了10篇实训日志及一篇实习感想。期中考核时采用以团队形式拆装手动变速器总成的方法,该项目占总分的30%,总30分计入期末考核成绩。每个团队一般3-4人,1人主拆、做拆装标记;1人递工具;1人摆放零部件;1人做好清洁、拍照及全程监督工作;(4)手动变速器拆卸及装配。

2.2零部件识别

作为学生在初学一个新事物前,首先要对该事物要有一个直观的模像认识。作为老师,对于学生初学专业技能课程的指导非常关键。我首先一台基本完整的MT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一步步地指点学生将其拆开,期间不断对学生灌输安全意识,并要求学生会针对性地做各种标识、记号,1轴和2轴总成可暂不分解。待全部分解完毕,逐一介绍各零部件名称、作用及工作原理,此时可结合PPT及实物照片投影,以加深学生感性认识;同时,初步讲解各档位形成及工作原理。最后,在教师指导下,要求学生将变速器组装完毕。2.3知识和技能熟练程度的提高为了让学生迅速掌握拆装技能,这时教师要迅速进入关键点——即3根轴的拆装及测试阶段。所谓“3根轴”即1,2档拨叉轴、3,4档拨叉轴和倒超速档拨叉轴。

3根轴的拆装因为牵涉到MT的锁止装置

即自锁、互锁和倒挡锁,初学学生往往不能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不掌握技巧,极易造成粗暴拆卸,对MT造成损坏。通过教师的指导及学生训练,然后进行专项技能测试,按占总成绩的15%计入总分。3根轴的拆装熟练后,学生即可真正计入MT的拆装。由于此时3—4个工位几乎同时拆装,教师可选择2--3位较熟练的同学协助到各工位指点,各工位得以正常进行。但由于仅有少量学生拆装,大部分学生此时会感到无所事事,这时教师可选择进入同步器拆装或输入轴及3,4档拨叉轴拆装的测试,这两项测试同样各占总分的15%。通过正常实训结合局部重点测试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及自我学习的能力,学习热情高涨。还有少数此时没什么事的同学,要求他们书写实习日记。这样基本做到了人人有事做,基本实现了教学工厂的梦想。实训的最后两天,以4人为一小组进行MT总成拆装考试。考试前,先挑选4名同学进行总成拆装规范拆装,此时教师再进行规范拆装讲评,由于是最终考核前的示范操作,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替代强化作用明显,这可以从学生的实习日志中反应出来。3实训考核方式改革实训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过程评价,学生最终考核成绩仅占总成绩的30%,充分体现每一位学生的真正掌握程度。通过对学生的出勤率(5%)、作业(20%)、关键点重点小测试(45%)及最终考核(30%)等多种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的综合应用与处理,多元化评价的威力初现,学生学习技术、探讨经验的积极性空前提高。

4小结

总之,本文试图通过对实践课程综合考核方式的变化,来最大程度地组织好教学,激发每一位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学习的能力,为学校实践课程的改革探索一条合适的路子。学生要想真正学好MT拆装,必须熟记下面三句话:“学习拆装不怕难,安全寄语记心间;未知拆装想学老,勤做标记多拍照;要想拆装学得好,真学理论多动脑。”这是我在实训课程过程中一直强调和执行的,也是我对各类拆装经验的一点个人总结,愿与大家共享。让我们一起把实践课程改革做得更好、更全面,考核评价方式更合理、更科学。

作者:徐同华 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姚美红,栾琪文.汽车构造与拆装实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期末实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

0引言

2015年3月5日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是指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形态,增强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会计岗位也开始了“互联网+会计”的改造,电子发票、金税三期、网上财务咨询等都是典型的实践,不仅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也提升了企业内部控制能力。教育不能脱离实践,要紧跟形势,适应社会发展,所以,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职教学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会计人才,成为教育模式变革的方向。《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专业财务软件方面的必修课,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联系最为紧密,本课程培养对象从小生活在数字化的环境下,对网络比较感兴趣,同时又乐于自己动手操作,因此,教师可以更新教学理念通过互联网寓教于乐的进行教学。但是目前该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不足。

1《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现状

《会计信息化》课程是完整的掌握会计知识基础上,融合计算机操作技术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处理一系列会计问题。然而在“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如下问题。

1.1教材内容滞后。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这一过程的链接纽带之一就是教材。“互联网+”的背景下,会计信息化课程应向会计数据分析,管理决策等方向发展,但是由于教材内容的滞后性,不少教材中对内容的介绍不是很详细,有的理论部分涉及较多,有的还仅仅停留在软件的操作技能上,并没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做到有效的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对后续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再者教材中的相关法规政策跟不上税务、会计法规制度的改变。

1.2教学手段落后。在会计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还是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填鸭式教学。虽然该课程的授课地点多数已经在机房,但是还是存在老师未充分利用机房便利条件和互联网技术,除此之外缺乏实用教学手段等。学生在运用财务软件处理业务时虽一人分饰多角色练习,但并不理解业务流程和单据传递过程,也不理解原始单据和财务软件的对应关系,更不会理解财务软件前后设置之间的关系。从而造成财务与业务脱节,财务软件操作错误也不知道如何修改。学生跟着老师的演练和课本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实现了会计的信息化,但并没有把会计数据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分析从而应用到管理决策上,更没有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的共享。

1.3考核方式单一。目前会计信息化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70%,且期末考试为纸质开卷考试,这种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能展示学生的真实能力、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财务软件、理解业务流程的原理、掌握单据的传递关系、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毕业后的会计信息化工作,这种考核方式亟需改革。

1.4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本门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具有完整的会计、税务和财务管理知识,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和财务软件操作原理及流程、协同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师资队伍。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会计税务法律法规等变化发展迅速,教师的知识更新很难跟不上。另外,高校教师与企业联系比较少,对软件操作原理和实践应用了解较少,很少知道高校版财务软件和商业版的差别在哪里,这就会对理论和实践教学产生较大的影响。高校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虽然理论知识扎实,计算机技能本领过硬,但是缺少教学组织经验、教学手段运用经验、实践实战经验,老教师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手段经验,甚至有些教师还有实战经验,但是他们缺少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也不愿意去学习新技术知识。所以从整个师资团队来看,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教学效果欠佳。

2“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互联网+”技术及其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会计岗位能力分析,提出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和教学水平等方面的改进意见。

2.1完善教学内容。依据会计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信息化的要求及其我院机房使用的财务软件设备,重新构架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四个部分:第一块是企业第一次使用财务信息化软件的设置工作;第二块是教学使用软件各个业务子系统的初始设置;第三块是使用教学软件各个业务子系统的日常业务处理;第四块是使用教学软件融合“互联网+”技术进行期末业务和数据的处理。本课程的内容主要针对会计基本账务处理流程所涉及的岗位开设,集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为一体,在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原有的财务链与供应链相融合,将单项实训、综合实训相结合,仿真企业原始单据,将企业搬进校园,让学生身临其境感知财务业务一体化。为了弥补教材内容更新滞后,教师知识更新速度慢的缺点,理论部分和操作演练可以由学校教师完成授课讲解,所使用的软件各个模块的构建及其实训部分可以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完成教学工作。

2.2丰富教学手段。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在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制作微课、小视频,利用互联网和学生进行交流,利用QQ群课堂、腾讯课堂、腾讯会议及其学习通线上线下结合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互联网搜集视频资料、文字信息,结合企业案例分组分角色进行操作练习,以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演练,总结业务流程及其每个流程之间的关系,教师进行总结关键知识点和操作步骤及其易错点和出现错误之后在财务软件中的修改方法。最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展示,老师为组织的会计信息化教学体系。

2.3改革考核方式。为了全方位的考核学生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核方式不能仅仅的采用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成绩70%,且期末考试为纸质开卷考试,要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课程成绩考核。考试成绩修改为平时成绩20%,技能成绩也即是实训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50%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的评定方式包括出勤、作业、上课表现、以组为单位的任务完成及展示情况、学习通软件测试成绩等;实训成绩根据财务软件各个子系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定;期末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理论部分和操作两部分,期末考试形式改为上机考试。考核方式改革之后,本门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专业技能和职业习惯的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4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身为一线教师,为了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教师从思想上应当转变观念,《会计信息化》课程是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借助互联网充分利用机房设备优势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摆脱传统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其次,积极参加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培训,更新自己的知识。通过参加各种相关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最后,积极到企业进行锻炼。下企业锻炼可以帮助教师真实的掌握财务软件高校版和商贸版之间的差异,同时还可以提高老师的会计实务水平。

3结论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迫在眉睫,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会计信息化课后才能中,将有助于教师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同时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帮助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任春茹.“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财会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财会学习,2018,(04):164-165+171.

[2]米雯静.“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研究[J].教育经济,2018,(10):95.

[3]杜希杰.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8,(3):319-340.

期末实训总结范文8

1.1定制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文秘专业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师通常具有多年专业课教学经验,但档案实际工作经验较少。学校可为每位文秘专业教师量身定制个人发展规划,文秘教师在取得教师资格证和教师职称的同时,必须取得国家秘书职业资格二、三级证书,或者参加档案专业职称考评,取得档案专业职称,成为“双师型”教师。

1.2建立教师暑期实践制

学校可规定文秘专业的教师,特别是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师,利用暑期一个月时间到学校档案室进行实践,和档案室档案员一起开展年度档案整理工作,以促进档案管理课程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实践结束后,专业教师要写出实践报告,由档案室主任撰写实践评语,交学校教师发展处提出考核意见,作为推荐教师参加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

1.3档案员协助专任教师开展档案实践教学

学校档案员可兼任档案课程实践教学的辅导教师,协助专任教师开展档案实践教学。如,在档案模拟实训室担任实训辅导、在校内档案室进行见习指导等等。档案员作为档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辅导老师,每年必须参加档案继续教育培训、定期参加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学校也可不定期邀请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专家赴校对档案员进行工作指导,使他们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增强业务实践能力和教学辅导水平。

2大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水平

2.1建立校内模拟档案实训室

建立模拟档案室实训室,对于档案课程实践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校内模拟档案实训室应配置相应的办公自动化设备,以及档案实训所需的专门设施和设备。档案实训室可按学生数配置电脑,并安装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网络版,系统应具备收发文管理、档案著录、移交接收、整理、查询借阅、统计、检索、库房管理、数据备份等功能,实现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应使用本地区档案管理部门推荐使用的软件,学校将此软件作为指导学生实训的基础系统,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在本地区就业。模拟档案实训室还应购置档案柜、各类档案装具,备有归档章、档号章、打码机、温湿度计、缝纫机、装订机、裁切刀、装订线以及各类文具,满足学生进行档案实训的基本需求。在模拟档案室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个小组共同完成档案的分类、立卷(组件)、排列卷内文件、编页号、填写卷内文件目录、填写卷内备考表、拟写案卷题名、填写案卷封面、装订、排列案卷、编制档号和案卷目录等工作,并对归档文件整理规则进行分解操作,对档案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有初步了解和掌握;学生还应熟悉档案室的各种设备和用具,并具有实际运用经验。为配合档案模拟实践教学,专业教研组应依据档案管理课程要求修订教学计划,确保档案模拟实践教学课时占整个课程时数的40%到50%,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实训时间。

2.2开发校本实训教材

教研组应设计以实践性教学为中心环节的实验方案,编写档案实训校本教材,配套录制学校档案室开展档案工作的录像,并结合网络下载的档案教学影音资料,着重介绍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照片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电子档案等的整理方法。教材应力求做到全面、实用,并符合档案工作最新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校本教材应能有效地辅助学生进行档案工作的全程模拟操作,切实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将培养中职教育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落到实处。

2.3实施校内短期见习制

在三年制中职文秘专业二年级第二学期末,学生已完成了档案管理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模拟档案室的实训练习,并已通过国家秘书职业资格五级考试,具有了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模拟实践能力。在临近学期结束的二周内,为加强学生的档案实践能力,学校可为学生安排校内相关岗位的见习。学校有关教学、行政办公室在学期末都需开展科室内档案预立卷、归档工作,可安排学生3到5人一组到各科室见习,按照“任务到组,责任到人,自我管理,教师指导,阶段考核”的原则,在各科室兼职档案员的指导下熟悉公文处理程序、开展文书立卷工作或归档文件的整理,增强对档案工作的感性认识。见习工作结束时,兼职档案员要在学生的见习报告上出具见习鉴定意见。要确保见习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学校档案室须事先对各科室兼职档案员进行培训,并规范各科室档案工作流程。

2.4开放学校档案室作为实训基地

学校档案室作为实训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为学生提供经过整合的各项教学资源,如经验丰富的专职档案员、第一手档案材料、先进的档案工作设施和设备等。学校安排文秘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在第一学期到学校档案室进行为期一周的校内实习,档案室的专职档案员作为辅导老师指导学生的实习活动。专职档案员具有丰富的档案实践工作经验并兼任模拟档案实训室的辅导老师,承担这项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能充分利用档案室的各类档案,如党政档案、教育教学档案、科研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会计档案、特种载体档案等,配合专任教师开展档案实践教学,为学生详细讲解各种档案工作的具体案例,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专职档案员应给学生安排一定的工作任务,学生可独立完成某些工作,也可以通过集体协作的方式开展工作,要在此过程中形成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进而总结工作经验;也可以由专职档案员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快速成长。实践教学应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因机而动,力求提高针对性、有效性和趣味性。

2.5建立校外合作单位实训基地

校外档案实训基地建设是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与本地区档案馆、各机关单位、大中型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这些单位签订档案实践教学合作协议,建立起能够常年接收中职文秘专业学生开展档案实习的实训基地。文秘专业学生经过两年半的专业理论和实践学习,已初步具备开展文秘档案工作的基本能力,学校即可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3到5个月的实习。由于档案馆的性质特殊,在档案馆开展档案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以参观学习为主。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实习期间,学生可在该单位档案实习辅导老师的指导下接触并参与实际档案工作,初步熟悉档案工作的环节和程序,并能顶岗开展实践工作,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实习结束时,要由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践表现作相应评价,学校据此确定学生实习考核成绩,该成绩应占学生实践总成绩的50%。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