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防护措施范例6篇

环境防护措施

环境防护措施范文1

关键词:地下水;环境保护;利用问题;防治建议

地下水资源是我国水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我国北方、西北等水资源较为缺乏的地区,地下水能够保证区域内居民用水、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平衡等。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频繁开采地下水,开采呈每十年翻一番的速度上升。虽然地下水的开发和利用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国家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地下水污染、地下水不合理使用等问题也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1.地下水的价值

1.1地下水的资源价值

为人类生活提供水资源。地下水自古以来都是人们的饮用水之一,地下水的数量较为稳定,且开采费用较低,在众多国家都受到居民的青睐[1]。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农业发展中对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十分广泛,农业发展中对地下水的使用占据了全球地下水使用的70%以上,尤其是我国一部分干旱地区对地下水的依赖性较大。但是,众多地区存在地下水资源不合理应用现象,对地下环境的压力逐渐增加。利用地下水进行农业灌溉的同时,一部分不合理灌溉措施造成了地下水污染的严重现象,被污染的地下水造成土壤污染,渗透到地下水中再一次污染地下水,恶性循环下地下水资源的质量岌岌可危。例如,长时间用污水灌溉的土地,其中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已经从原有的重碳酸硫酸钙(钙镁)型水演变成了重碳酸氯化钙(钙镁)型水,其矿化程度也逐渐提升。通常情况下,城市水污染出现具有延续性,农村水污染具有季节性,这也是造成地下水化学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地下水。随着世界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大量地下水被应用于工业生产中。根据相关资料研究,工业用水在全球水资源利用中占比19%左右,并且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而随着我国工业发展,对于地下水资源利用也需要加以转变。

1.2地下水的环境价值

水是一切生命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命代谢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地球上各个生命的循环往复过程中,地下水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循环之一,通过植物的蒸发,水上升到大气层中成为大气水分,随着气候与温度的变化,水蒸气液化成为水,通过降雨和降雪再一次回归自然[2]。地下水是水资源储存和改善的手段和平台,能够展现出区域环境的质量,以及自身的协调配置功能,能够平衡区域用水的科学性和稳定性。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具有相似性,即便是在地下环境中,水也是在不断流动的,而地表水中约有15%的水资源会以不同的形式流入地下。换言之,将研究视角放在全球范围内,地表水中约有30%的水资源均是地下水提供的,对于江河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降低梅雨季节、旱季阶段的地表水位落差。能够看出,一旦对地下水的开采数量超过了地下水资源自动补给的能力,便会造成地下水资源短缺,一部分依赖地下水资源补给的河流湖泊干涸,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一现象具体表现为:一部分水生植物消失,依赖水资源生存的动物消失,自然环境被严重破坏,地表水域周围的绿洲逐渐萎缩,出现沙漠化、土地风沙化的不良自然现象,加剧自然环境发展的压力,也为相关部门的保护工作产生了阻碍[3]。鉴于此,需要有效控制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力度,保证地表水、地表植物、生态环境的稳定提升。

2.地下水污染状况

地下水是我国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居民日常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等方面发挥自身的功能,且能够有效维持生态平衡,是水资源系统生生不息的重要保障。但是,地下水自身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长期以来很少受到环境部门的关注和重视。从近几十年的地下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情况分析,我国地下水资源的污染程度极深,由初步的点状污染衍生成为条状污染、带状污染,并且污染的程度也在逐渐蔓延,向深层地下水方面发展。根据相关数据研究可知,全国范围内深度不一的地下水资源均受到污染,其中约有50%以上的城市和地区地下水资源污染严重,即便是浅层地下水也不能直接饮用[4]。地下水资源污染与地表水资源污染之间具有差异性。首先,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即便是一部分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已经受到严重污染,通过我们的肉眼辨别也很难看出其中存在问题,而地表水一旦出现污染则会直接在颜色、气味上表现出来,且能够观察到水生植物死亡、动物死亡等情况。当人类和动物饮用了被污染的地下水,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生理变化,而是会造成长时间、延续性的影响。其次,地下水污染基本上不存在可逆性,地下水一旦污染便难以有效治理和恢复,主要原因是地下水流动速度较慢,交替和补充周期较长。而地表水流动速度较快,并且能够受到降雨和降雪的水资源补充,被污染的水资源能够逐渐稀释,直至恢复。一旦地下水出现污染现象,在未来几十年里都很难恢复如初。大量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及工业三废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成为地下水的污染源。据统计,1980年全国废污水排放量为310亿吨,2010年为620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占%,生活污水占34%[5]。

3.地下水污染主要问题成因分析

3.1地表水污染对地下水影响显著

根据2018年全国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城市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比重为57.4%,而其余污水则流向化粪池、排污河等,通过渗透、灌溉等不同形式污染地下水。截止到2018年年末,我国正在运行中的垃圾处理厂,约有30%以上缺少必要的防渗措施,且有超过2亿吨的工业垃圾在后续处理中未得到有效处置,造成土壤污染和环境污染。铬渣和锰渣堆放场渗漏造成的地下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加油站渗漏污染地下水问题不容忽视。我国单位耕地面积的化肥投入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2.8倍;大量化肥和农药通过地表径流入渗、土壤渗透等方式污染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三氮”和有机污染[6]。

3.2地下水环境监管基础薄弱,污染底数不清

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未出台法律法规。近年来,我国在一部分大中型城市中开展了地下水资源的调查和治理工作,但是放眼全国,仍旧有很多城市和地区的地下水未得到详细勘察,对于地下水的现状和使用情况没有准确的描述。我国目前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文件中,仅有很少部分涉及地下水污染防治条款,即便是企业或者个人出现了不科学使用和开采现象,也很难做到“有法可依”。针对企业污染现象也仅有环境信息披露可约束一二,我国地下水环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顺,缺乏有效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没有形成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合力。

3.3地下水开发利用过度,投入严重不足

当下,我国大部分地区多多少少存在地下水资源开采量过大、开采措施不规范的现象,其中开采量过大也称为地下水超采,指的是区域内地下水开采量超过了多年平均地下水的开采量,地下水开采量过多已经超过了自然环境中的自我补充能力,造成地下水位严重下降现象。现如今,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较高,但是水资源利用率并不理想。经过相关调查研究能够看出,我国地下水开采量每年已经超过了1000亿m3,占据我国地下水整体量的30%左右,地下水仍旧具有较高的使用和开采能力。但是,整体的开采结构失衡,大量地区出现地下水使用和开采不科学情况,大量地下水被浪费,农业、工业生产,以及人们的生活用水多方短缺,难以在短期内有效补充[7]。我国地下水开发之前的调研与开发之后的管控工作处理效果不佳,一部分地区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造成地表水、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漏斗的体积逐渐增大。然而,面对此类严峻的情况,各个省市地区的环境部门领导仍未重视起来,对管理和防控工作认识仍旧十分片面,在工作中投入的资金和精力“双低”,难以有效解决地下水资源治理和保护工作中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领域快速发展,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当下一部分企业造成污染的速度明显高于区域治理的速度,“杯水车薪”的防控手段滞后性不言而喻。

4.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对策与措施

4.1完善地下饮用水开采保障工作

应当将区域内地下水进行划分,建立饮用水保护区域,制订区内部的保障机制,尽快建设水资源保护区域、水污染治理区域等。针对质量较好的地下水区域应当建立健全保护机制,避免水资源受到污染。针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地下水需要制订防控、治理措施,严格制订水资源保护措施,并设定专项部门对水资源保护效果进行监督监管。对存在地下水的地上区域进行管理,避免地上建设工业污染源、垃圾填埋场、加油站等设施,影响地下水资源的质量。

4.2控制城镇地下水污染源

在城市地下环境中存在大量下水管道、加油站、垃圾处理站等场所,以上场所的不合理管控均会造成有毒物质、污染物渗透到土壤中,影响土壤质量与地下水质量。针对已经出现污染现象的区域应当严格防治污水管渗漏,垃圾处理站需要进行顶部防渗漏处理,提升渗液引流工作的质量,降低渗液对地下水的侵袭和污染[8]。在城市企业监管监察中,需要严格排查存在污染现象的企业,对其实施环境会计披露,在法律和道德的双重制高点上进行批评教育、处罚关停。控制工业污染物、有毒物的排出,降低其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重点监察铬渣、锰渣堆放场,促使相关企业按照我国既定标准进行化学物质堆放,有效隔绝地下水污染源。

4.3控制农村地下水污染源

在上文论述中已经提及,农业对于地下水的污染基本上是不合理灌溉导致的,尤其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和水资源紧缺的平原地区需要强化监督管控的力度,推广农机、农艺、滴灌、科学施肥等现代化的种植措施,将农民使用的化学化肥逐渐以生物化肥代替,在使用农药过程中遵循“低毒、低残留、低污染”的原则,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在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可推广种植产量较高、化肥农药需求较少的农作物,降低农业发展对环境的压力。

4.4借鉴国内外保护经验

世界领域对地下水的使用和依赖无须赘述,我国自地下水管理过程中应当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升我国地下水资源的管控强度。首先,需要对本国的地下水使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明确当下我国地下水使用的局限性和落后性,从区域范围和国家范围整合现阶段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其次,吸收和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将其转化成为“中国特色”的地下水管控措施,为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参考[9]。

4.5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

当下我国各个相关部门已经先后开展了地下水保护工作,对不同区域中的地下水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研究。在此基础上应当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地下水使用监管网络,基于互联网平台建设全国范围内的地下水资源信息共享平台。针对不同地区制订地下水保护措施,形成对地下水领域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确保每一个地区和部门都能够实现应急管理。与此同时,需要加强地下水资源环境保护的监督监管力度,制订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法律,立法过程中需要体现整体性[10]。由于地下水资源存在具有空间性,且不是独立的,与周围环境中的植被、农作物、工业生产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保护和管控过程中需要秉承着全局性的原则,保障自然环境、生产生活、地下水资源之间能够良性发展。地下水资源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地下水质量的转变对环境的影响也十分严峻,需要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能够以全局角度出发,正确处理局部问题与整体环境之间的关系。

5.结语

根据上文的论述能够看出,地下水资源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诸多保障和便利,也是人们生存在地球上的保障之一。针对地下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应当建立健全保障和监督机制,给予地下水资源使用更为便捷、稳定的保障,进而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推进。

参考文献:

[1]史宇.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1):3678.

[2]刘曙光.浅谈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J].农民致富之友,2020,(24):166.

[3]杨波.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9):4422.

[4]朱良超.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分析[J].黑龙江科学,2020,11(8):122-123.

[5]刘利军.环境保护的污染地下水修复技术研究[J].环境与发展,2020,32(6):113,126.

[6]王晶.浅谈古浪县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10):46-49.

[7]徐秋云,朱永峰,魏鹏等.高青县地下水功能区划分及保护措施[J].山东水利,2020,(4):66-67.

[8]温辉.关于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的思考和建议[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4):2553.

[9]葛金玲.地下水资源保护现状及管理路径[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4):45-46.

环境防护措施范文2

【关键词】手术室 工作环境 常见危害 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44-01

引言

随着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在医院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作为医院重要的救治患者的科室,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增多,使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工作压力随之增加。在医院的手术室工作环境中,存在着很多损害护理人员的常见因素,这些因素给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都造成了伤害。为了保障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必须要对损害护理人员的因素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1 手术室工作环境存在的损害护理人员的常见因素

1.1 各种化学消毒药剂对护理人员的损害

在手术室中,需要进行手术室的消毒、手术器械的浸泡以及手术标本的保存,这些工作都需要用到各种化学消毒药剂,而目前使用的药剂往往都带有刺激性,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呼吸道产生不利影响。长时间接触到这些消毒药剂,会使手术室护理人员产生头晕、头痛等。有的消毒药剂还会给手术室护理人员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威胁到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

1.2 麻醉废气给护理人员造成的损害

在手术室给患者实施的全麻手术过程中,会有少量的麻醉废气在麻醉机中排出,这些麻醉废气的会对手术室的环境造成污染,而护理人员长期在这种环境下护理手术患者,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中,不同程度的会受到这种废气的污染。护理人员长期在这些废气的污染下,会给护理人员的身体带来损害,极其容易引起护理人员的疲劳和记忆力的减退。

1.3 放射线给护理人员造成的损害

各种新的医疗器械被应用到手术室的手术治疗中,有的医疗器械在使用时会与放射线。手术室的护理人员长期接触这些放射线,会给身体机能或者器官功能带来损伤,严重的会给护理人员的神经、造血等系统造成损害,所以手术室护理人员不能长期接触这些放射线。现代医院的手术室管理,也开始使用电脑、打印机等设施,这些设施会产生电脑辐射,给护理人员带来损害。

1.4 长期手术室护理工作给护理人员带来的身心压力

由于手术室护理属于医院的高危护理岗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承担着较大的压力,长期从事护理工作的手术室护理人员不同程度的会产生心理焦虑等问题;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是没有固定时间的,有的时候会让护理人员连续从事几个小时的护理工作,这就给护理人员的身体带来损害;手术室的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大、护理工作繁重的工作环境中,会严重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给护理带来不利影响。

1.5 各种割伤、刺伤给护理人员带来被感染的损害

在手术室护理中,各种患者都有,也就会使手术室存在很多不同的病菌,还有的患者的血液、体液等也含有病菌。而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要接触到多种手术刀具,在给患者进行注射和输液时,还会用到注射器和输液器,这些物品都容易给护理人员造成割伤、刺伤等。一旦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出现割伤、刺伤等情况,极其容易被手术室中存在的各种病菌所感染,如果消毒不及时,就会给护理人员带来严重的伤害。

2 针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的防护措施

2.1 针对化学消毒药剂采取的防护措施

一是医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刺激性相对较弱的消毒剂等继续拧手术室的消毒、手术器械的浸泡和手术标本的保存等工作;二是护理人员要佩戴好口罩等防护用品,使受到的影响降低最低;三是尽量采取物理消毒的方式,把化学消毒剂的用量降低最低;四是在手术室使用前,要保证手术室通风达到两个小时以上;五是做好手术室的日常监测,采取必要的空气净化措施,保持手术室的空气清洁。

2.2 针对麻醉废气采取的防护措施

一是必须在病人使用麻醉机时,做好麻醉机的密闭处理,避免麻醉机产生麻醉废气,最大限度的降低手术室空气中所含的液浓度,有效减轻麻醉废气对手术室的污染;二是在患者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戴好口罩等防护用品,减轻空气中的麻醉废气对身体的损害;三是做好手术室的通风等,避免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被污染的空气下。

2.3 针对放射线采取的防护措施

在需要使用含有放射线的医疗器械进行手术前,手术室护理人员要穿戴好具有防护作用的铅衣和铅帽等,并设置好铅屏,把使用含放射线医疗器械的护理人员与其他护理人员分隔开;做好使用这种医疗器械护理人员的排班工作,减少护理人员的接触时间;使用电脑和打印机等设备,要做到用完就离开,并且不要长时间进行使用。

2.4 针对护理人员身心压力采取的防护措施

一是医院要增加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人数和班次,尽量让护理人员得到及时的休息,避免护理人员长期处于疲惫的状态;二是医院要开展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培训,舒缓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三是通过在手术时设置消毒室、预备消毒药品等方式,减轻护理人员被感染的几率;四是完善医院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后勤保障措施,使护理人员在饮食上、休息上都能得到及时的帮助。

2.5针对割伤、刺伤等采取的防护措施

一是手术室护理人员要佩戴好各种防护用品,尽量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割伤、刺伤等情况,尽量避免被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感染;二是一旦出现割伤或刺伤,要第一时间到消毒室进行消毒处理,避免被感染;三是一旦有护理人员被割伤或刺伤,要立即有其他护理人员顶替受伤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四是要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日常体检,以防止护理人员被感染后不知情这种状况的出现。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的工作环境中,存在着多种损害护理人员的常见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在对医院的手术室工作环境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中,要本着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最大限度的保障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要重视手术室工作环境中常见不安全因素的防措施管理,这不仅可以保障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对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也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明海宁.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行为的调查分析[J]科技视界,2013,(26)

环境防护措施范文3

关键词:化工灾害 事故处置 废水污染 防范措施

化工灾害事故的发生常常会伴随着多种环境污染事件,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如何降低化工灾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在事故发生时尽可能减少其危害,便成为了社会各界重视的问题。

一、化工灾害事故对环境的影响

化工灾害事故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也会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重大的化工灾害事故往往会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包括对空气、土壤以及水体的污染等。通常情况下,扩散到大气中的污染物会随着空气的流通而发生迁移与扩散,对人体的危害也会渐渐减弱。土壤中的污染物则会长期存在,并在环境的作用下发生迁移和转化,只要人们加大对土壤的治理力度并注意防范,也会明显降低土壤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而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之一,一旦化学灾害事故的污染侵入到水体当中,便会随着水体的不断流动而对河流的两岸以及下游地区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受污染的地表水下渗到地层当中,还会污染当地的地下水,导致污染面积不断扩大,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命、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最终威胁人们生产与生活用水的使用安全。因此,在化工灾害事故发生后,要加强对事故处置中废水污染的重视力度,防止有害废水流入地表水体,或经过土壤的渗透作用进入地下水体当中,尤其要避免废水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保证污染的范围不会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将污染的程度降到最低。

二、化工灾害事故处理中废水污染的特点

化工灾害事故的发生常常会伴随着火灾等一系列的灾害,而水是化学灾害事故处理中最常用的稀释、冷却、灭火与洗涤剂,被广泛的使用在化工灾害的现场救援和事后处理当中。但是如果任由使用后的废水随意的扩散到环境当中,废水中含有的污染物就会对事故现场以及周边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引起次生灾害的发生。想要有效的对化工灾害事故处理过程中的废水污染进行防范,首先需要了解废水污染的种类和特点。

1.化工灾害事故处理废水所含污染物的种类

化工灾害事故处置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为化学污染物,根据性质的不同,大体可以划分为六个种类,分别是无机污染物、无机有毒物质、有机有毒物质、需氧污染物质、植物营养物质以及油类污染物质。其中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以及无机盐类等,可以引起水体pH值的变化,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无机有毒物质会对水体中的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作用,并在生物体内发生富集,最终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此类污染物质主要包括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如铅、汞、铬、砷等。有机有毒物质主要来源于各种有机农药,包括多环芳烃、卤代烃、有机磷农药等物质的泄露,这些物质大多为人工合成的产物,除毒性较大的有机磷农药较易分解以外,大多数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环境下很难发生分解,会对水体产生长期的影响。需氧污染物主要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酚、醇等有机物,此类物质本身并不含有毒性,但是它的分解过程却会降低水体的溶氧量,如果水中大量存在需氧污染物,将会导致水体的溶解氧严重不足,引起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并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对水体造成污染。植物营养物质对水体的危害与需氧污染物相近,水体中植物营养物质的含量过高会令水环境中藻类等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华、赤潮等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使水体内部的溶解氧浓度在短时间内大幅下降,最终引起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而油类污染物则是指石油及其副产物,此类污染物的比重小于水,因此会在水面上形成难以降解的油膜,使水体与空气隔绝,阻止水体与空气氧气交换的进行。另外,油类污染物也会破坏鸟类羽毛上的防水层,造成水鸟的大量死亡。

2.化工灾害事故废水污染的特点

首先,化工灾害事故废水污染的突发性强,属于偶然产生的现象,发生的时间、地点均具有不确定性,很难在事前做好相应的预防与准备工作。同时,化工灾害事故的发生通常都会导致污染物质在短时间内大量泄漏,难以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最终导致污染事故的发生。

其次,化工灾害事故废水污染的危害面广。水体的流动性可以使含有化学污染物的废水汇入附近的自然水体当中,对地表水体周边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而河水的流动又加剧了污染物的扩散,引起污染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危及到下游的大部分地区。

另外,化工灾害事故废水污染会酿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化工事故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一旦流入水体,便会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而污染物随着水流进行扩散,又会危害到河两岸的水产养殖区,给水产养殖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另外,水体的污染也会直接影响到附近居民对生产与生活用水的使用,造成居民饮用水的严重短缺,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最后,化工灾害事故废水污染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破坏正常的生产活动,并使人们产生恐慌情绪,最终引起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影响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化工灾害事故废水污染的防范措施及环境保护方案

1.完善相关的法律标准

国家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的制定,并加大法律标准的执行力度,提高化工企业对于生产安全的重视程度,降低化工灾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企业也应当严格遵照国家、地方以及行业的相关标准,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提高对关键环节的监管力度,运行必要的环保设施,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从源头上解决化工灾害事故污染的问题。

2.加强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

为了防止突发的化工灾害事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各级政府和相关的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水环境状态的监督调查力度,建立健全配套的污染防控机制,编制科学的事故应急预案,以防事故发生时缺少必要的应对措施。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环境风险单位的监管力度,确保企业的运行安全,避免化工灾害事故的发生。

3.建立高水平的事故应急队伍

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综合应急队伍,在事故发生时做到快速反应、密切配合、协调有力,全面彻底的执行事故的应急预案,可以有效的降低化工灾害事故的危害程度和扩散范围,将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保障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4.采用科学的抢险措施

在对化工灾害事故进行处置时,需要遵循合理的事故应急预案,针对事故的特点采取科学的救援抢险措施,在事故发生时降低问题的严重性,将造成污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同时要合理的处置事故救援中产生的废水,采取围堰、导流、输转、覆盖、掩埋、中和、回收等技术,控制污染的扩散范围,避免含有化学物质的废水对环境造成危害。

环境防护措施范文4

一、建立环境保护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筑面积以内的环境保护一定要做好,建筑面积以外的工厂尽量维持原状,防止该地区环境污染附近的区域。由于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开展尘、毒、噪音控制、合理的废物排放,污水、施工废水等,减少建筑活动的负面影响周围的环境。施工企业建立在项目经理领导、生产副经理具体管理,各职能部门(工程部、材料部门、质量部门、等)在环境保护的管理系统。

二、建立环境保护措施

准备详细的施工单位在施工计划,施工区域和生活区域环境保护措施,根据混凝土施工计划,同步与工程措施,防止污染环境建设认真的做好建筑面积和生活营地环境保护工作,防止施工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该地区附近的区域。

1、采取措施来防止公害和污染。

项目在开始工作之前,详细的施工区域和生活区域环境保护计划,施工方案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施工区域附近的居民和团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可能造成噪声污染,事先通知,随时通知施工进度,并建立投诉热线,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防止影响到建设工作,优先考虑以防止污染;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材料在公路和水路运输的工地现场,时间的选择和安排人员清楚;污染引起的施工活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他们。

2、保护空气质量的措施。

开挖过程中要预防和控制减少大气污染的措施。尽可能采用凿裂法施工,工程施工开挖中,地表土壤和砂卵石层可以直接使用矿山机械,通常用于岩石开挖。施工凿裂法尽可能使用凿裂纹方法适当辅以钻探和爆破方法施工,湿作业尽可能减少产生灰尘的速度。凿裂纹和钻井施工采用湿作业尽可能减少灰尘;水泥、粉煤灰渗漏的预防措施过程中水泥、粉煤灰运输装卸、保持良好的密封,密封系统从罐车卸到储罐,储罐应安装报警,所有出口与袋式过滤器,并定期检查密封性能和维护;混凝土搅拌系统防尘措施。搅拌混凝土应该安装除尘器,除尘设施在地板生产过程中同时操作使用。除尘器的使用、维护和检修制度和法规,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机械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加强维修和保养,防止泄漏的汽油、柴油、机油、确保进气和排气系统,运输车辆和工程机械,使用高质量的燃料如0#柴油和无铅汽油,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尽可能采取一切措施防止运输车辆将砂、混凝土、压载和其他分散建设道路和现场工作区域。保持道路平整,排水畅通,并定期检查和维护。清水除尘,道路洒水每天不少于4次,施工现场不得少于2次,建筑区域焚烧,会产生有毒或恶臭物质。因为工作需要,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采取预防措施,在实现。

3加强噪声控制。

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选择施工机械及工具。尽可能选择低噪声设备,需要使用的工程施工运输车辆和司机,混凝土振动棒和其他工程机械噪声监测,机械噪声排放不符合国家标准,修理或交换,直到满足要求。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维修,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加强交通噪声控制和管理。合理安排车辆运输时间,限速,喇叭声音,避免交通噪声污染的影响在敏感地区,合理安排施工现场,减少噪声。混凝土和砂浆搅拌机的合理安排,如机械位置,尽量远离居民区。空气压缩机及其他工程机械的高噪音尽量安排在室内或洞内工作;如果无法避免打开操作,应建立隔音、隔声屏障,或减少施工噪声;使用阻尼代表大型设备振动,为了减少噪声源;加强设备维修和维护。

4、水土保持。

合理利用土地根据设计和合同的要求。不因堆放、运输或临时建筑的数量占据合同规定以外的土地,建设工作表面土壤妥善保管、临时施工完成后,恢复原来的表面或覆土;建筑活动设置给排水沟和完善的排水系统和其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坏的植被和其他环境资源。合理砍伐树木,,不是砍滥伐树木,不破坏草地等植被等;进行土石明挖和临时道路建设,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的工程或生物防护措施,防止边坡不稳定,滑坡、崩塌,或水土流失;做好弃渣场管理措施,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的存储和使用废弃的压载水,防止弃渣块河,水沟,如通道,降低河道行洪能力。

5、生态环境的保护。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工地内的生态环境破坏或砍伐树木,严禁砍伐树木在建筑工地外,在施工过程中,全体员工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知识,注意保护动物和植物资源,尽量减少破坏现有的生态环境,创建一个新的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没有野生植物的狩猎和日志记录,没有任何建筑面积水域捕捞水生动物;发现建筑区域内外在使用的鸟巢的或动物巢穴必须保护动物,妥善保护,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有特殊意义的建筑工地的树木和野生动物生存,建立必要的栅栏和保护;项目完成后,去除有必要保持设施施工临时设施,清理施工区域和生活区域及其附近的建筑垃圾,环境恢复。

三、结束语

环境防护措施范文5

关键词:地下洞室;环境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 A

一、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体系组织机构

项目部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各部门以体系职能与职责划分文件为依据各负其责,来完成环保与水土保持目标。

二.环境保护控制

1、环境因素识别

项目部组织相关部门依据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水体污染、气体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土壤污染、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消耗和浪费六个方面对施工作业类别、施工作业现场区域、每个施工作业现场所涉及的活动进行识别,按照各区域的作业活动和类别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形成环境因素清单。

2、重要环境因素识别

在开工前;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时;涉及到新开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时;建设单位或其他相关方有特殊要求时,可适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因素清单中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形成重要环境因素清单。评价时应考虑:法律、法规的要求、环境影响的规模、严重程度、发生的概率、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等。

3、环境因素的运行控制

工程项目对本单位的环境因素实施控制,对施工项目实施监控,确保施工作业现场的环境因素得到有效管制,减少环境影响。针对识别的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制定相关的重要环境因素实施方案,规定控制方法及监测要求,明确运行标准。结合重要环境因素实施方案,在施工组织设计或单项施工措施中明确对环境因素的控制要求,制定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及与其相关联系的运行和活动的控制方案,必要时制定专项控制文件。

4、应急准备

项目部建立应急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相关部门依据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结果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编制潜在重大环境破坏事件应急预案指导书。项目部应备有能够满足应急预案要求的人员、设备、设施及器材,并经常检查、检验,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对与应急预案密切相关的人员进行培训。项目部应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模拟演练,建立与地方相关部门的沟通渠道。

5、应急响应

当发现重大环境破坏事件隐患、苗头或发生环境破坏事件时,发现人员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事态的蔓延和扩大,并迅速将此信息传递给项目部。项目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有关人员、设备、设施及器材,赶赴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的蔓延和扩大,同时逐级上报。若事态不能有效控制,在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立即向当地有关部门、本部求援,必要时疏散人员。

三.环境保护措施

1、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对厂区施工道路的要求,道路两侧要挖排水沟,保证雨天排水畅通;生活区和施工道路、配备专用洒水车,夏季和干燥天气对生活区和施工道路进行及时洒水,做到“雨天不积水,晴天不起尘”。

对施工机械、车辆尽量选择低噪音的设备和采用新的降噪声净化尾气排放工艺以减少废气造成污染。

混凝土拌和系统使用的粉煤灰、水泥等材料,尽量使用袋装,防止粉尘四处飞扬污染环境,使用散装粉煤灰,水泥利用皮带机、风管输送时,必须保证除尘设施的完好。对管接头,散装水泥罐口,加密封圈和用帆布等材料围起来,绑扎牢固防止各类粉尘飞溅。明挖放炮作业时,采用水封爆破法、对渣堆喷水等办法,控制烟、粉、灰尘的飞扬对大气造成污染。

对易引起粉尘的细料、散料进行遮盖,运输时用帆布、雨布等覆盖材料进行遮盖,防止粉尘飞扬。

地下洞室通风要通畅,人员、设备要有足够空气通风量,并时时监测地下洞室空气中有害气体情况,保证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在最高允许标准以内。

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本工程施工强度大、需要施工机械多的特点,现场施工中拟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控制,以减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1)施工计划进行合理安排,对噪声大,冲击性强并伴有强烈振动的施工作业安排在白天进行,以免对生活区居民正常休息造成影响。合理分布动力机械设备的工作场所,避免一个地方投入较多动力机械设备。

(2)施工用的大型机械设备和车辆,一律停在远离居住区的施工工地,不准以任何借口将大型设备和车辆开进生活区。

(3)施工机械设备尽可能都使用液压工具代替气压工具。

(4)对噪音超标的机械设备,采用装消音器、隔音材料、隔音内衬、隔音棚等措施,降低噪音。

(5)对于行驶的机动车辆,装备排气消音壁,现场只允许鸣低音喇叭,场外行驶严禁鸣笛。

3、施工弃渣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弃渣按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点堆放弃渣。施工弃渣采用封闭式运输弃至业主指定渣场,在运输途中不发生扬尘、遗撒现象。施工环境派专人经常清扫,施工道路由专人养护并配备一辆专用洒水车对施工场内的所有路面定时洒水以控制扬尘,保持干净、整洁的施工环境。

4、防止饮用水污染措施

(1)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作土方回填。

(2)现场存放的油料,必须对库房地面进行防渗处理,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水体。

(3)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必须经过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

(4)营地、工地厕所、化粪池采取防渗措施。

(5)化学药品、外加剂等要妥善保管,库内存放。

(6)生活饮用水要净化处理。

(7)水源的周围不能有建筑物,污水、废水经处理后方可排放,严禁废弃物向水源倾倒。

(8)试验室人员定期对饮用水及施工用水进行水质检验,定期清理沉淀池等设施。

5、施工活动中的噪声、粉尘、废气、废水和废油等的环境保护措施

采用湿式钻孔洞挖,燃油机械配备消烟除尘设备,施工现场及施工道路保持湿润,防灰防尘。施工中喷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

制定机电设备管理办法,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并使用专用场地进行检修,修建隔声设施,建立科学的通风系统,用来控制噪声,粉尘,废气,废油对环境的污染,保障工人的劳动卫生条件。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机械的净化,减少污染源(如掺柴油添加剂,配备催化剂附属箱等),配置对有害气体的监测装置,禁止不符合国家废气排放标准的机械进入工区。

加强对施工中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管理,防止管理不善而导致环境事故的发生。

施工废水排至污水沉淀池内,经处理达标后排放。生活废水采用废水处理系统排除。杜绝向水源排放有污染水,施工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6、施工区、生活区、办公区卫生管理措施

(1)在施工区、生活区、办公区,根据人口居住密度设置远离水源、食堂及公共场所的临时卫生设施(垃圾池、厕所),并要求对化粪池定期清理。

(2)组织专业服务队,对施工场地内的路面、排水沟、工业垃圾、生活垃圾等进行定期清扫,并将其运至批准的地点进行掩埋或焚烧处理,以保持环境清洁。

(3)食堂环境清洁整齐,配备防蝇、防鼠、防尘、防蟑螂的设施或药品,配置洗涤、污水排放及垃圾存放设备;发生食物中毒,及时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作好食物中毒的调查与治疗。

(4)生活垃圾不能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及时填埋,防止滋生蚊蝇、飘散和暴雨洪水冲刷,对填埋地点采取定期喷洒药物,并设置排水、覆土等措施。

(5)在各施工场区、生活区、办公区还要设置废旧电池回收箱。

7、完工后的场地清理

在本工程完工后按要求进行清场。

(1)将施工现场等地废弃物及施工垃圾等清理至指定地点处理。

(2)施工临建设施如钢筋加工厂、木材加工厂、机械修配厂等按要求日期全部拆除完毕,并配备推土机进行临建设施的场地平整。

(3)施工设备及剩余的建筑材料按计划撤出工地,并将废弃的施工设备和材料进行处理并清理出施工现场。

(4)对施工区内永久道路和永久建筑物排水沟道进行疏通和修整。

(5)本工程待整体工程完工移交后,我单位在规定期限内(除经监理同意继续完成尾工工作的人员、设备和临时工程外)将施工人员、施工设备全部撤出施工现场,并配备推土机进行场地平整,做好环境恢复工作。

四、边坡保护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边坡保护措施

坡面在开挖后,植被破坏,岩体,需要对岩体表面进行保护,为防止斜坡岩体的运动,确保斜坡稳定。采用多种整治方法相互配合,对坡面进行水土治理。

(1)坡面开挖时要减少开挖线以外地区的坡面及植被破坏。

(2)在坡面开挖边线外侧挖截水沟,拦阻全部或部分地表径流,减免径流冲刷,使之流至附近沟渠。必要时采取边开挖边支护的措施。

(3)根据边坡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锚喷支护或砌挡渣墙或浇筑混凝土挡墙等。

(4)开挖的土石要及时运至弃渣场,不能就地堆积,避免造成原有植被的破坏,加速土壤冲蚀,甚至污染水源,淤积河道。

2、施工道路防护措施

道路水土保持包括道路边坡稳定、排水、弃土处理及施工防灾措施等。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道路两侧还要设排水沟,横向设排水涵管,防止因排水不畅造成冲蚀或崩塌;施工中砂、石、土等废弃物必须运至指定渣场堆放;石方开挖时一次起爆药量过大,会造成围岩松动,导致日后边坡崩塌及落石,所以要精心做好爆破设计、控制装药量;道路两侧地界以内的山坡地,以及地形、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开挖常造成边坡、崩塌、滑动及冲蚀,必须采取修建护坡或者喷混凝土等整治措施。

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主要是对边坡及沟道中水土资源进行保护、防治和恢复,是一项系统工程。以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为原则,要切实作好预防保护工作。要贯彻落实谁施工、谁治理、谁管护的政策。水土保持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在工程施工中要防止因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水力侵蚀、坡面风化等,减小对植被的破坏。禁止在征地范围以外的地方进行开挖等施工。

4、对山体泥石流的防范

在施工地区如有破碎沟渠及山体开挖部分,还要防范泥石流的产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泥石流拦阻法:在沟渠上游区设置拦石坝(分为非透水性坝及透水性坝),防止土石料堆积足够的浓度而形成泥石流。

(2)泥石流淤积法:主要根据局部加大沟渠的宽度或局部减小沟渠的坡度,使泥石流在事先规划妥当的沉砂池内产生淤积。

(3)控制流心:设置整流工程,控制水流、防止流心偏离,避免坑沟范围扩大。

5、渣场的治理

按本合同技术条款的规定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做好周转料场、弃渣场和废旧器材的治理措施,在弃渣过程中服从本标段发包人的协调管理工作。配备必要的设备如推土机、挖掘机等,安排专人指挥卸渣及渣场的平整工作。在合同工程竣工后,按发包人要求对弃渣场进行整治,防止水土流失。

6、绿化措施

在工程施工期间禁止施工人员进入山区林地狩猎和超越征地范围毁坏森林植被。最大限度地减少用地。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一切合同规定必须拆除的施工临时设施和生活设施,并按合同要求进行植被或土地的有效恢复。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破坏植被或需要绿化的地表,边坡进行绿化处理,项目部将依据招标合同及业主要求对地表进行绿化,除制定具体措施外,项目部请专业人员负责,以科学的态度及充足的资金来完成绿化植草工作。

五、环境保护的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管生产必须管环保”及“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环境和水土保持的宣传教育,增强全员环保意识,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配备专职及兼职的环保人员,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各级领导、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具体操作人员,必须遵守本合同有关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各项规定,做到生产与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同时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和评比。

核实、确定施工范围内的环境敏感点、施工过程的重大环境因素。明确施工范围内各施工阶段应遵循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阶段施工方案时有相应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环境保护措施计划。

环境防护措施范文6

关键词:公路;环境保护;重要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1-0164-0

0引言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公路建设步伐越来越大。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公路污染、公路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大量凸现出来。

如何面对公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如何按照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分析评价公路建设各阶段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恢复路域生态损失。这是摆在我们广大公路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公路环境保护

1.1 环境与环境保护定义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是: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按照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分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

1.2 公路环境保护内容公路环境保护是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调节与控制“公路工程与路域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发生与发展。公路环境保护由两项基本工作组成:一是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二是在公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注意凸显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使公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最小。

1.3 公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公路建设必然影响环境,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其施工、营运期造成的环境问题会更严重。

1.4 公路环保功能一般情况下,一条公路如果严格按照现行公路工程设计标准及《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按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就可以起到对路域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并能够对社会环境进行调整和完善。

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归纳如下:(1)路基工程在施工及竣工后,结合造地还田与疏导排水,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套,可使工程稳定坚固,外观顺适优美,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2)路面工程对路基起保护作用,同时也起着防尘、防水,保护公路沿线环境不被污染的作用。(3)桥梁涵洞工程设计与施工中重视对公路路域景观环境的影响,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4)排水工程对公路工程的整体性和稳固性有特殊的作用,可以防止路基路面水及水中含有的油污、有害元素直接进入农田,避免耕地淹没、土壤污染。(5)防护工程确保了路基稳定,减少了水土流失,直接起到了环境保护作用。该工程与环保的关系最为密切。(6)其它工程(通常包括公路与公路、公路与铁路的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公路工程的沿线设施、公路养护管理用房屋及场、厂建筑物以及公路绿化等),特别是公路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行车环境,还可以起到美化路容,优化环境的作用。

1.5 公路环保措施公路建设的不同阶段,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环保工作的重点不同,所采取的措施必须具有针对性。

1.5.1公路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1)生态环保。①在土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②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计划取土,及时还耕,及时进行景观再造。③在雨水充沛地区,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避免边坡崩塌、滑坡产生。④在雨水地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及时设置临时土沉淀池拦截混砂,待路基建成后,及时将土沉淀池推平,进行绿化或还耕。⑤对路堤边坡及时进行植草绿化。⑥对施工临时用地,先将原表层熟土集中堆放,待施工完毕后,再将这些熟土推平,恢复原地表层。

(2)噪声防治。①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m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②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学校和单位协商,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教学和工作的干扰。③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

(3)大气污染防护。①公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相距200m范围内,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②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混凝土拌和厂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既方便生产,又须符合卫生要求(卫生防护距离分级中,规定的防护距离为300m),不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沥青加热工艺。③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运输粉状材料要加以遮盖。

(4)水污染防治。①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②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水体。③对桥梁施工机械、船只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