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理财收益率范例6篇

短期理财收益率

短期理财收益率范文1

在去年央行的两次加息后,三个月定期存款的利率达到2.25%,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为2.75%。基准利率的提高推升了货币市场的利率。另外一方面,由于加息的压力犹存,在2011年极有可能出现多次小幅加息。因此对于存款和流动资金的管理,我们提倡的是“短期化和活期化”,将长期存款转换为一些短期、活期产品的组合,以便更灵活地应对加息年。

但是,流动性与收益性是对天敌,一些投资者也担心投资短期产品,收益率会受到影响。如果我们对市场上短期产品进行筛选的话,不难看到,部分产品可以在流动性和收益性上得到平衡,可以成为加息年的资金首选地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新年后,短期产品的收益出现了涨跌互现的格局,一些活期理财产品的收益有一定的提高,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上海银行的慧财“易精灵”理财产品,每日年化收益率已经连续5天超过3%,其利率水平甚至超过了一年期定期存款的水平。与此同时,货币基金市场上30只以上的货币市场基金7天年化收益率超过3%。而年前各家银行为吸收存款而推出的高息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已经回归正常水平。

活期理财收益新年上调

银行的活期理财产品正成为吸收大笔闲余资金的“蓄水池”,目前基本各家银行都有自己的活期理财产品推出。活期理财产品的特点在于风险较低,主要通过投放于货币市场工具,如银行间市场、短期拆借等,收益则主要由货币市场利率及银行的中间业务管理能力来决定,最大的优势在于产品完美的流动性,在指定时间内申购、赎回即可实现T+0到账,因此成为了闲余资金,尤其是与第三方存管账户相结合的理想资金管理方式。

如果对各家银行的活期理财产品进行比较的话,我们会发现,中小型银行的活期理财产品要比大银行同类型产品的收益显著高出一筹。

如上海银行针对其慧通贵宾理财客户所推出的慧财“易精灵”产品,收益率一直在同类型市场上位居前列。截至1月4日,该产品的公开信息显示,新年以来该产品的当天年化收益率继续上涨,其中1月1日产品对应的年化收益率达到3.2389%,1月2日对应收益率为3.2359%,1月3日和4日的收益率分别为3.2369%和3.0059%。

紧居其后的是华夏银行的增盈天天理财增强型产品,这款产品的收益率也是采用每日公布的方式,1月4日这一产品的年化收益率达到2.05%,较之去年年末1.95%的收益率,提高了0.1个百分点。

兴业银行的“现金宝”是活期理财产品上的后起之秀,这一产品于去年10月份推出,为一款开放式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产品的理财收益率参考基准主要是以同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7天通知存款利率为基础,并加点0.25%~0.35%。由于货币市场利率提高,这款产品的收益率也呈现了不断上涨的趋势,如去年10月至11月,兴业“现金宝”每日对应的年化收益率为1.7%,去年年末这一产品的收益率上调至1.85%,目前“现金宝”的年化收益率已经达到2%。

另一款收益不错的产品是光大银行所推出的“活期宝”,目前“活期宝”A款的对应年化收益率达到了1.78%,“活期宝”B款对应的年化收益率为1.98%。“活期宝”产品最大的优势在于出色的流动性,在光大的系统中,这款产品已经实现24小时申购、赎回。也就是说,无需受到交易日和交易时间的制约,投资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这款产品的申购与赎回,资金也可以T+0到账,因此在流动性上与现金几乎相似。

在活期理财产品中,普遍使用按资金量定价的模式,也就是说产品的收益率按照客户的等级或是投资资金的金额来确定不同的收益率。但在上述几款产品中,资金门槛并不高。其中,上海银行的慧财“易精灵”仅限于对该行的慧通理财贵宾客户开放(客户至少需要30万元以上的金融资产可以成为该行贵宾客户);光大“活期宝”B款投资门槛为10万元,同时账户上活期余额不得低于10万元;其余产品,投资者最低5万元就可以申购。

货币基金收益提高

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方向与银行活期理财产品极为相近,受到基准利率提高的影响,近期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也出现了较大的提高。

以1月4日的数据为例,在国内市场上所发行的65只货币市场基金产品中,当日7天年化收益率超过3%的货币市场基金就有30只。事实上,如果我们对比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数据就可以发现,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货币市场基金的整体收益率就出现了上涨,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货币政策收紧后,货币市场的利率水涨船高。

相比起银行的活期理财产品来说,货币基金不受资金门槛的限制,一般银行理财产品销售门槛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如灵活理财产品的最低销售门槛为5万元,而货币市场基金1000元就可以进行申购,货币市场基金的申购、赎回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同时,由于商业银行活期理财产品的差异较大,为追求高收益产品投资者不得不进行资金“搬家”,而投资货币市场基金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货币市场基金的到账时间也相对较短,虽然还不能实现实时到账,但一般来说货币市场基金在申购赎回1~2个工作日内就可到账。在一些平台上还可实现第一天赎回,第二天上午9:30之前就可到账。

短期产品收益率回归

与新年后活期理财产品的收益有所提高相反的是,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新年后出现了回归。

主要的原因在于,新年之前不少银行为了吸收存款纷纷应时推出了多款高收益率的短期理财产品。如WIND数据显示,2010年12月末,期限在14天及以下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发行量暴增,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节节升高,其中预期年化收益率在4%-5%之间的超短期理财产品的数量就达到了20款,个别产品的收益甚至超过了5%。

短期理财收益率范文2

一年前,即2011年国庆前夕,银监会开始对各大商业银行此前热衷发行的超短期且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予以规范,从防止银行利用这些产品变相高息揽储以调节监管指标的角度出发,叫停了一个月以内期限理财产品的发行。

一年后,在2012年国庆前夕,回顾该规定对市场所产生的影响,可以看到各大商业银行在此规定一出便陆续停止发行一个月以内期限理财产品,然而超短期理财产品的旺盛需求又促使银行另辟他径。

一方面,银行在叫停之后迅速大量推出31天至40天期限的产品以近似替代超短期产品,从而使得1个月以内期限产品的市场份额被1个月至3个月期限产品所吸纳,2012年以来1个月至3个月期限产品市场占比达到56.30%,而上年同期则不足30%。

另一方面,参照证券投资基金的运行模式,各商业银行开始发行滚动型或开放式产品,且产品开放申购和赎回的时间间隔在1个月以内,这样的产品对超短期产品的替代性显然更高。

投资者对超短期投资品种的强烈需求同样引发了基金公司的兴趣,短期理财基金就是顺应需求而于2012年兴起的一种创新型基金品种。基金公司也想在火爆的短期理财市场分得一杯羹,而监管层限制超短期理财产品的政策正好给予了切入此市场的最佳时机,短期理财基金定期开放申购和赎回,其投资运作期限通常为7天、14天、28天、30天、60天或90天不等,其中一个月以内期限的基金在投资期限上成为了超短期理财产品的替代者。

那么,短期理财基金与滚动型/开放式银行理财产品有哪些区别和相似之处呢·

从开放申购和赎回的时间上看,绝大多数短期理财基金可于每个交易日申购,这一点与传统基金一致,只是投资者须在基金规定的运作期限后才可赎回,如汇添富理财60天债券基金就是此种设计,而另外有少部分此类基金完全参照银行理财产品的传统做法,基金运作期前后的数天开放申购和赎回,运作期内不可申购和赎回,如华安月月鑫短期理财基金。银行方面则普遍采取后者做法,产品以自动滚续形式存在,每个滚动投资期内投资者不可申购和赎回。因此,短期理财基金的申购时间范围通常比银行理财产品更加宽裕。

从投资门槛上看,银行理财产品的购买起点至少5万元,有些产品甚至更高,而短期理财基金1000元即可参与其中。因此,短期理财基金更适合投资额度较小的普通大众。

从收益表现上看,首先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收益率的可预期性方面。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在购买产品前可预先知晓银行公布的产品预期收益率,过往经验表明由于银行理财产品多投资于债券与货币市场工具等低风险品种,因此产品到期兑付预期收益率的可能性极高。滚动型/开放式理财产品也延续了这一传统做法,投资者可在申购产品前获得产品预期收益率,只是这个收益率可能会根据市场利率水平、资金面紧张程度以及各商业银行产品开发策略等因素进行调整,这样前后两个滚动投资期的收益率可能有所差异,比如2012年年中的两次降息就直接导致此类产品的收益率出现下调。而短期理财基金的收益率不可准确预期,其确切收益表现在基金实际投资运作之后才可体现,即便此类基金公布了预期收益率,投资者也仅能将此收益率作为一个参考。

短期理财收益率范文3

短期理财产品你了解多少?

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由于投向不同,尽管风险不高,但也不是款款保本,最后收益效果也会大相径庭。

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并不是新生事物。“7天通知存款”就是早期的短期理财品种之一。每个家庭的账号上,都应该有一笔钱可以随时支取,应对不时之需;每位投资爱好者都会在股市周末休市或节假日来临之际,有一笔闲钱希望能继续生钱。短期理财产品因此应运而生,时限可以很短,最短的期限是当天支取,也有一星期、一个月、三个月支取的产品。

相对证券类投资,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相对稳健、风险比较小。是否保本,是由产品的投向决定的。有些理财产品投向国债、央行票据、货币市场,此类产品风险最小,只有赚多赚少,基本不会赔钱;有些理财产品投向金融债、企业债等债券等方向,收益更高一些,风险随之更大一点。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银行会出具一份协议,请投资者签字。协议太长,不容易读懂,但是有几点签字之前一定要问清楚:首先,产品是否保本?不保本的短期理财产品,就可能会有赔的风险。其次,利率是否有保证?是固定的利率,还是浮动利率?这关系着赚多赚少的问题。最后,如果投资时间在一个月以上,要看赎回条款,提前赎回理财产品与提前取出定期存款不同,后者只是将定期利率转为活期,前者则要冒本金损失的风险。

哪些高收益产品要谨慎购买?

短期理财产品(结构性存款)

你去银行存钱,工作人员会向你推荐各种短期理财产品,也就是结构性存款,并告诉你收益更高,预期收益率甚至达到7%、8%。

解读

“结构性存款”不是存款,它与你印象中保本付息的存款完全不同,本质上是一种投资理财产品,收益挂钩黄金、原油或其他资产的波动。由于目前大宗资产价格涨跌比较剧烈,这类理财产品风险会比较大,要慎重选择。而结构性产品的设计原理比较复杂,一般来说购买者很难看懂。即使是一款看涨黄金的产品,当黄金价格上涨时,你也未必一定会赚钱,因为它的设计有可能是要求黄金涨到一定的幅度,涨得超过这个幅度之后也会赔钱。运气好的时候,结构性产品的收益可能比存款高,但是风险却更高,存了100万,到年底余额变成80万元不是不可能发生的。

分红险、万能险

交给银行的钱被存进保险公司已经不是新闻。在银行柜台存款时,最后却拿到一张保险公司的保单,工作人员告诉你,年收益比一般存款更高,每年都有一笔额外的分红。

解读

买保险与存款是两回事。保险的分红收益听起来相当划算,你可能无意中买下了万能险、分红险,或其他不一定适合你的保险产品。这是保险公司为了提高现金流设计出来的产品。分红多少是不可预期的,而且流动性很差。如果着急用钱,提前取存款,只是损失了当年的利率;如果买了保险类产品,一旦提前用钱,则涉及违约,还会损失掉一笔管理费,倒赔几百甚至几千元钱。

外币理财

外币理财听起来貌似很先进,很洋派。如果你在银行遇到客户经理,他建议你把10万元钱交给他,他换成澳元或加元帮你理财3个月,还保证有15%的年收益,你肯定会觉得自己仿佛也具备了全球理财的能力。

解读

外币理财不仅仅受到海外市场影响,汇率波动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收益多少。例如,当某外币兑人民币暴跌40%,你投入10万元人民币,换成外币理财,再换回来的时候,不考虑转换费用,一进一出就变成了6万元,就算理财经理帮你赚了15%的收益,你赔的还是更多。

另类投资

红酒、普洱茶、艺术品、黄金……近年,另类投资市场的火爆,也带动了银行发行另类投资产品的热潮。民生银行从2007年推出艺术品投资计划,建行等银行也与信托合作,推出标的不同的另类信托产品。门槛不低,50万元起步,收益更曾高达12%。

解读

另类信托产品分两种,一种属于融资性质,产品的收益率处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如7%,通过结构化的设计,尽量帮助投资者规避风险。另一种带有投资性质,收益与风险处于敞口状态,收益无法预先设定,可能会很高,也可能会赔得很惨。购买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挑选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银行理财产品风光无限,但上半年仅186款理财产品跑赢CPI,部分短期产品2天收益率达7%,亏损最多达22.4%。所以购买理财产品之前应更多了解,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小贴士

短期理财收益率范文4

近几年来,中国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但由于股市的大起大落,未体现出明显的赚钱效应,从而使不少风险承受能力一般的投资者對资本市场形成了畏惧心态,低风险、收益稳定的投资理财产品由此迅速得以发展。从规模上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度发行数量已从2008年的6629只上升到了2011年的24033只,短短3年时间内增长了近4倍。从结构上来看,近似于活期存款、流动性强的短期限产品凭借资金调配灵活的方式更加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

2011年底银监会为控制商业银行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来揽取存款的行为,已经不再允许发行1个月及其期限以下的理财产品,投资期限较短、對流动性要求较高的投资者的选择范围由此大大缩小。在市场上短期理财产品相對缺乏的背景下,华安基金公司创新性的推出了华安月月鑫和季季鑫短期理财债券型基金,填补了资本市场上该类产品的空白,满足了细分市场投资者的理财管理需求。华安月月鑫和季季鑫短期理财债券基金首次提出参考年化收益率,每月、每季滚动,省却投资者不断挑选理财产品的麻烦,并将起购点设置在1000元,既保留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优势,又吸取了基金产品的低门槛、低费率、高透明度等各类优势,为追求低风险、确定收益的个人投资者打开了分享短期理财市场收益的大门。

参考收益先知道

华安月月鑫和季季鑫短期理财债券基金是首次提出参考年化收益率的公募基金产品,在运作期前会公布参考年化收益率区间。它的主要投资标的为短期限债券和银行存款,采用投资品种持有到期和期限匹配的策略,只可投资于剩余存续期短于产品运作剩余期限的金融工具。持有到期策略一方面使得产品每日稳定获取应计利息,到期后回收本金,不受期间市场价格的扰动,更好的体现了绝對收益的本质,另一方面由于管理人在产品运作周期开始前即可进行协议存款利息的谈判,并能通过公开市场来预判目标投资产品的到期收益率,由此使得其实际收益不会与参考收益产生明显偏离,参考收益率對于投资者的指示作用较强,方便其进行事前投资决策。

定期滚动不断档

从运作方式来看,华安月月鑫和季季鑫短期理财债券基金采用“长期存续、定期开放申赎”的运作方式,月月鑫和季季鑫分别按月度和季度为运作周期滚动运行,每个运作期末开放一次申购赎回,期间保持封闭运作,其流动性低于货币型基金但优于银行理财产品。由于运作周期不长,这种模式既满足了投资者的流动性需求,也使产品投资组合保持了固定的运作期限,便于投资策略的贯彻和实施。此外,滚动运行的模式避免投资者在前期产品到期后需要继续寻找产品来接续资金的苦恼,减少了资金的闲置时间。

获益潜力有空间

从投资运作特征来看,华安月月鑫和季季鑫短期理财债券基金可以参与中等评级债券的交易,正回购比例最高可以达到基金资产净值的40%,同时期间封闭运作,不受申购影响,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增加产品的获益潜力:(1)中等评级债券的收益率相對更高,而封闭运作特征和较高的回购比例上限增加了产品的回购融资空间,更为有效的放大高息品种收益率;(2)目前同期限协议存款的平均利率较之高等级债券的到期收益仍具有一定的优势,由于在运作期内没有流动性的限制,因此较之为应對期间申赎而不得不备留一部分高流动性但收益率偏低资产的开放型产品,华安短期理财债基可以保持更高的协议存款配置比例,从而提升组合回报。

基金运作全透明

短期理财收益率范文5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

今年以来,随着稳健货币政策的执行,商业银行的资金面趋紧,为了稳定并扩张资金来源,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大增,同时随着通胀预期的不断走高,其销售规模也快速增长。但个人理财产品的信息透明度不足、性质有所偏离、风险加剧等问题也随之逐渐暴露出来。

一、盐城市个人理财产品发售的基本情况

截至2011年6月末,盐城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售个人理财产品1298个,募集金额141.6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972个、87.71亿元,且上半年盐城市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销售总量比去年全年的销量还要高出30.32亿元。今年6月末,盐城市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余额为72.14亿元,同比增加40.99亿元,增幅达131.59%。盐城市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在大幅增长的同时,呈现出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一)个人理财产品期限趋于短期化

2011年稳健货币政策的执行,使得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面有所趋紧,对短期资金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辖内各商业银行发售的个人理财产品也因此呈现出短期化趋势。2011年上半年,盐城市商业银行发售的个人理财产品中,1个月以内的个人理财产品459个,占比为35.36%,较去年同期提高6.88个百分点,其中,7天以内的超短期个人理财产品138个,占比为10.63%,较去年同期提高6.84个百分点;3个月以内的个人理财产品824个,占比为63.48%;1年以上及无固定期限的个人理财产品仅有33个,占比为2.54%。

(二)个人理财产品的购买门槛有所提高

2011年上半年,盐城市商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中,委托起始金额基本在5万元以上,超过5万元的个人理财产品有228个,占比达17.57%,较去年同期提高10.61个百分点,部分商业银行某些个人理财产品的起始委托金额甚至高达300-500万元。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2011年以来,各商业银行的资金面有所趋紧,为了增加资金来源,商业银行提高了部分收益较高理财产品的起始委托金额,如:某银行一款人民币个人理财产品的起始委托金额为100万元,期限为12天,年化收益率高达3.6%。此外,同一个理财产品存在不同起始委托金额的情况,委托起始金额较大的,预期收益率则相对较高。

(三)人民币债券类个人理财产品占主导

从发行的币种来看,2011年以来,除中国银行发售了几款澳元、美元和欧元的理财产品外,盐城市其他商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均为人民币理财产品。截至6月末,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募集金额为141.66亿元,占总募集金额的99.99%。从个人理财产品的类型看,今年上半年个人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投资于债券市场,在盐城市商业银行发售的1298个个人理财产品中,有超过62.4%的理财产品资金投向国内银行间债券及货币市场等。

(四)非保本浮动收益成为收益的主要形式

调查显示,盐城市商业银行发售的个人理财产品中,非保本浮动收益是个人理财产品收益的主要形式。2011年上半年,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募集金额达91.54亿元,占总募集金额的64.61%;固定收益类个人理财产品募集金额为5.54亿元,占总募集金额的3.91%;保本浮动收益类个人理财产品募集金额44.59亿元,占总募集金额的31.47%。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相对于保本浮动收益、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其收益要高出很多如某银行30天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为2.3%,而另一银行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则高达4%。由于目前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所募集的资金大部分投向债券、货币市场等,预期收益能够得到保障,因此该类产品较受投资者认可。

(五)超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走高

今年上半年,盐城市商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呈现短期化趋势,短期个人理财产品的销售金额同比大幅上涨,且在整个募集金额中所占的比重同比也大幅提高。个人理财产品短期化,一方面由于金融市场对资金需求的频度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短期理财产品的利率高企致使市场对该类理财产品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从而实现买卖双方在理财产品期限上趋短的共同需求。2011年上半年,盐城市商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中,7天以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最高年化收益率达6.5%,而年化收益率超过3.5%的个人理财产品占比达到41.04%。相比而言,大部分1年期个人理财产品的收益在4%-5%之间。此外,从理财产品的发售时间上看,在季末发售并到期的超短期个人理财产品收益相当可观。某银行在6月30日当天到期的个人理财产品金额达3.53亿,且全部为7天以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其中,某3天期限的个人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高达6.5%,最低的年化收益率也达到5.3%。高收益率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在季末积淀为存款,这已成为商业银行应对季末存款考核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二、个人理财产品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个人理财产品的信息透明度缺乏

对盐城市的基层商业银行而言,个人理财业务仅仅停留在机械性的操作层面,其所销售的任何一款理财产品均是由总分行统一规划的,基层行只是负责资金的募集,而募集到的资金全部上划,由上级行统一支配。至于所销售的理财产品如何投资、客户能否得到预期收益等问题,基层行均心中无底。虽然客户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也签订“协议书”,且协议书中对产品的收益率、风险等作出了相应说明及提示,但也只是一种浮于表面的流程形式,明显缺乏透明度,不利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健康销售和有序发展。首先,对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表述较为笼统,投资去向不明,致使客户对投入资金的去向缺乏充分的了解;其次,对理财产品投资标的的预期收益、支付方式、实际收益等信息缺乏相应的披露机制;再次,对客户资金用于投资所获得收益的分配结构缺乏准确而充分的提示。从目前盐城市商业银行开办的个人理财业务来看,理财产品销售以后,从未向客户披露理财资金的管理及运用情况、投资组合及风险收益变化以及其他重大影响事件等信息,在理财产品终止时,也未向客户提供详细的产品投资收益情况,客户对资金的操作及风险情况一无所知。

(二)个人理财产品的性质有所偏离

银监会所颁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间、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售就是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从本质上讲,这是银行的一种活动中间业务。在当前货币政策趋紧、商业银行资金缺乏、存贷款考核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愈来愈成为存款的稳定器和调节器,理财产品的本质。首先,今年上半年,随着各项货币政策的实施,各商业银行资金面趋紧,存款争夺力度不断加大,加之CPI持续高企,存款利率不具吸引力,各商业银行为了稳定存款,纷纷推出高利率理财产品,以期在资金趋紧的情况下稳住现有资金来源。其次,今年存贷款考核力度较大,各商业银行通过理财产品期限的调整,能够在季末及时调节增加存款,以应对季末时点考核。据统计,盐城市金融机构在6月29日、30日两天到期的理财产品共有21.15亿元,其中尚不包括不定期理财产品中的到期数额。这些到期的理财产品在季末顺理地沉淀为银行存款。再次,为了加强存款调节器的作用,商业银行超短期理财产品增多,并配以高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商业银行的营业成本,并可能出现动用其他收益来兑付此类超短期高收益的风险,这与理财产品发售的本质亦发生了偏离。

(三)个人理财产品趋同致风险加剧

受我国金融制度的限制,很多金融领域的管制措施还未完全放开,因此,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各商业银行已经发售的个人理财产品在投资方向、收益类型、期限等方面都存在趋同性。从目前盐城市各商业银行发售的个人理财产品来看,绝大部分募集到的资金投向于国债、金融债、中短期票据等货币市场的投资品种,其占比超过62.4%,大量资金涌入货币市场必然会降低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从理财产品的收益类型看,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占64.61%,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占主导加大了理财产品兑付的风险,一旦某些理财产品投资失败,商业银行就存在无法向投资者承兑预期收益、投资者无法收回本金的风险。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短期化且配以高收益率等进一步加剧了理财产品兑付的风险。

三、对推动个人理财产品健康、有序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推动商业银行加大信息披露力度,进一步健全银行理财产品的统计制度

目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息高度不透明,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真实收益等均无从知晓,因此,为方便投资者了解银行经营发展与风险变动情况,降低理财产品购买风险,应当推动和促进商业银行及时、准确地披露资产变动情况、期末资产评估值等重要信息。同时,建议尽快将银行理财产品信息纳入金融统计监测体系,制定统一规范的产品分类标准、统计口径和信息反馈与渠道,以便投资者与监管部门及时掌握有关信息,促进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大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理财产品发售行为

目前,个人理财产品在商业银行中更多的是充当存款“稳定器”及“调节器”的作用,理财产品的本质发生偏离,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商业银行之间的恶性竞争,增加了社会成本。建议监管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规范个人理财产品发售行为,制止商业银行利用理财产品“冲时点”应付存款考核的现象,尤其是对超短期理财产品要加以限制,防止出现商业银行动用其他收益来兑付此类超短期理财产品的高收益而引发连带风险。

短期理财收益率范文6

全球金融危机已过去六载,但危机的影响仍在深化。2013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并不稳固,欧洲经济衰退严重,新兴国家经济增速放缓。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下调2013年和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并指出:新兴经济体目前面临着增长减速和金融市场收紧的双重挑战。在“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货币政策总方针指导下,中国经济正在忍受“结构调整”带来的增速下滑。

持续偏紧的政策环境加之长期以来短期资金和长期资产的期限错配,使得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资金筹集压力,甚至在个别时点出现了短暂的流动性危机。这为作为商业银行“吸储利器”的银行理财业务之再续辉煌埋下伏笔。然而,2013年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而言,是举步维艰的一年。一方面,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和同业业务因其逃避管制的信用扩张机制屡遭监管政策围堵,最具影响力的便是银监会下发《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另一方面,券商、基金、信托等其他财富管理机构纷纷崛起,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迎来更为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尽管如此,作为财富管理市场的领军者,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依然在与监管机构的互动博弈及与金融机构的合作竞争中寻得生机,发行数量和管理资产规模再创辉煌。

2013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2.9万余款,募集资金规模约达19.3万亿元人民币。2013年1~9月,191家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2.9万余款,募集资金规模约达19.3万亿元人民币,已接近2012年全年的发行水平。相比2012年同期,数量和规模分别增长38.1%和37.2%。

从季度数据看,2012年三季度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趋于稳定,单季度发行数量约在1万款,资金规模徘徊在6万亿元,2013年三季度达到前所未有的7.7万亿元。若以前三季度的平均表现作为预测依据,2013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和资金规模将分别达到3.9万款和25.7万亿元。

从月度表现看,银行理财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每逢季末月份,发行数量和资金规模均会出现短暂冲高,主要缘于商业银行迫于考核压力,借助理财业务尤其是大力发行短期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高息揽储”。参见图1。

从存量规模来看,截至2013年6月末,银行理财资金余额达到9.08万亿元。相较2012年底增长1.98万亿元,接近2012年全年的增长额(2.51万亿元)。

收益率曲线基本与2012年持平,但收益率走势截然相反。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财富管理行业的真正发展是与利率市场化同步的。7月19日,央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标志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取得阶段性进展,此举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影响深远。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作为变相的利率市场化替代品,实现了负债方和资产方的双向市场化:一方面,商业银行利用理财产品高息揽存,保本型理财产品等同契约型存款;另一方面,商业借道理财业务腾挪表内信用资产或进行表外融资,类似非标准的资产证券化。贷款利率放开对银行理财市场的短期影响较为有限,更大的冲击来源于未来的存款利率市场化。存款利率放开后,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发行大额存单等方式吸收存款,银行理财产品的揽存功能将逐渐弱化。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会对银行理财业务形成挤压,并倒逼商业银行思考理财业务的变革,转变发展模式。

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定价的市场化特征表现地愈加明显。总体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结构呈上升型,人民币普通类产品的收益率(本报告所指收益率除非特别说明,均为费税后预期最高收益率)曲线基本与2012年持平(见图2-a),曲线长端(6个月以上)微幅下移。

然而,从关键期限点(1个月、3个月、6个月)收益率的月度走势(见图2-b)来看,2013年“前低后高”的运行趋势与2012年“前高后低”的趋势截然相反。今年1~5月,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运行平稳,基本与去年持平,但6月份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剧烈(尤其是期限1个月的短期产品)。6月末,银行体系内短期资金的暂时性短缺导致货币市场资金价格尤其是短期资金价格的大幅上涨,银行理财产品定价随之出现异常波动,远远高于近年来的历史同期水平,甚至出现期限收益倒挂现象。“钱荒”过后,1个月产品的收益率短暂回落,3个月和6个月期的产品收益率则持续攀升,主要缘于央行“锁长放短”的货币政策维稳了短期资金面。9月末,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再度冲高,与6月末1个月产品的“一枝独秀”相比,多个期限理财产品收益率均创年内新高,可谓“百花齐放”。国内降杠杆、调结构的政策主线仍在持续,年终考核渐行渐近,机构资金融出意愿较低,资金面将维持紧平衡格局,预计四季度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仍将高位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