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建设规划方案范例6篇

农田建设规划方案

农田建设规划方案范文1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规划;问题;对策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极其复杂,直接关系着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因此,我国对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十分重视,已将农田水利工程确定为建设工程中的核心重点,极大地带动了农田水利工程的进步和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是项目稳定开展的核心关键,近年来,随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于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认为,对于当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最大限度地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

1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农田水利工程是我国发展民生的核心关键,在国民经济和农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能带动其他产业的经济增长,从而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关系着水利工程建设的正常、稳定使用,其意义重大,高质量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农业的稳健发展。因此,在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需充分考量实际地理环境,结合水利规划要求和周边资源,科学、合理地设计工程规划,以便为农业经济的稳定、长远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从而更好地带动其他产业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1]。

2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2.1规划设计前缺乏实地考察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初期阶段,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地形及路况考察是基本要求。如果在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早期阶段充分考量、勘察实际的施工状况,做好后续的施工准备,农田水利工程项目通常会正常、顺利进行。一旦在农田水利工程初期没有做好充足的初期勘查工作,那么很难获取实际施工现场的地形及路况特征,这将会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进度,出现许多负面的影响,从而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无法保障,甚至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工程事故。此外,若建筑施工方忽视对地形及路况的考察和测量,仅仅凭预估值进行施工规划,这是极其不合理的,会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的浇灌水平及质量大幅度降低。与此同时,农田水利工程的正常用水量也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在初期做好充足的筹备工作,严格落实实地勘察工作,才能够充分保障农田水利工程的正常、稳定运转,从而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增长[2]。

2.2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关系着后期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果。若想使得农田水利工程高质量、高效率运转,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至关重要,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规划设计也是我国建设部门高度重视的重要工作[3]。然而,目前很多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规划设计缺乏合理性、科学性,存在许多问题。例如,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规划设计过程中,不重视对生态的影响,从而引发严重的生态破坏问题,此方式没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开展水利工程项目的方式不值得提倡;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的初期阶段没有合理设计工程规划,将建设点选在地质灾害的高发地段,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下游居民的人身安全,如果发生突发性的滑坡、地震等灾害,农田水利工程将会出现严重的绝地现象。除此之外,工程建设中还有许多细枝末节的问题未被解决。例如,不具备科学性的工程规划设计使得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转成本投入增多,造成不必要的电力、水力资源浪费等等[4]。以上问题均是由于农田水利工程不具备合理性、科学性的工程规划设计,我国工程建设部门需高度重视,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现状进行改进。

2.3节水灌溉技术落后

目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许多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均不具备专业水平的技能,这也是节水灌溉技术无法有效开展的重要原因。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许多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技术技能也在逐渐发展,除了国内的农业生产技术以外,许多国外的专业的农业生产技能也逐渐被引入国内的农业生产领域。但是,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工作者所掌握和应用的节水灌溉技术落后,所以农业生产领域的生产成效不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大幅度降低。由此可见,节水灌溉技术也是关乎农田水利工程能否正常稳定开展的重要因素,若节水灌溉技术运用得当,能够有效地提升水能资源的利用率。但是实际情况是,无论是滴灌技术还是喷灌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使用率都很低,节水灌溉技术很难得到有效的传播和应用,从而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的水资源无法正常、高效运转,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5]。

3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依据原则

科学、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依据的基本准则包含动态性准则、安全性准则、全面合理准则以及实际情况准则,需结合实际施工现场的路况及地形综合考量,做到规范、合理的全方位规划设计,从而深度挖掘农田水利供水资源,保障农田水利工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6-7]。在绘制农田水利工程图稿早期,需安排专业的施工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全方位地掌握实际施工现场的路况及地形,并分析其地貌及地质的综合影响因素及特征,从而针对性、全方位地进行工程规划设计。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农田水利工程需借助落差的自然条件优势,将电力和水力实现合理的连接,以便在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创建的初期能充分利用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同时,应尽可能地避开危险的施工地段,在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初期,需全面考量路段的地形及路况,规避一切河流、水域,充分保障农田水利工程地形的优良、稳定。对于渗水性较强的地质区域,需采取科学的排洪排水设备合理地进行规避。诚然,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并非永久不变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应将农田生态和社会经济相结合,在其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需要适时地进行优化调整,需全方位地考量其稳定性、协调性和保护性,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在优良的状态下保持正常、稳定运转[8]。

4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改善对策

4.1加大施工前的实地考察力度

农田水利工程前期的勘测工作是整个工程建设的核心环节,相关规划设计人员需充分地进行实地考察,并获取多方面的数据信息进行考量评估,方可进行下一步的规划设计[9]。然而,当下有很多的农田水利工程忽视前期勘察的重要性,导致在规划设计环节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均是由于前期勘察工作未严格落实到位,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缺乏可行性的参考依据,从而严重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因此,为了更好地达成高质量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目标,在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开展前期应全面地进行实地勘察工作,其中包含地质、水文、土壤环境、地貌等等,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此外,项目地周边的生态环境也是勘察的侧重点,应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以前期的实地勘察数据为参考依据,设计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的实施方案,符合原有的规划设计目标,充分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稳定、充足的水源供应,从而使得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保持可持续的正常运转[10]。

4.2科学分析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

在农田水利工程前期勘察工作完成之后,便可进行规划设计,这是一项具有很强技术性的重要环节。在规划设计方案的过程中,相关设计工作者需多方面、多层次地进行考虑,以当地农业发展状况、内部产业结构、自然条件为切入点,合理、科学地规划设计方案,做到布局合理,致力于打造高质量、高覆盖的农田水利工程式农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关系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民生,以惠民为总方针,确保规划设计科学、合理、安全、高效。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需遵循一定的设计标准,农田水利工程以农田浇灌为主,其水利灌溉标准会随着季节、河流径流量及农作物种类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农田水利工程的浇灌量不能以常规经验而定,需结合当地农田浇灌水源、实际水利设施状况、当地的经济条件等决定。从当下的农田水利工程来看,相关水利部门主要依据灌溉及抗旱天数来规划设计农田水利灌溉标准。其中,抗旱天数是指正常灌溉供水条件下,降雨较少或者连续无雨的情况,可满足农作物用水需求的天数。假如灌溉设施中水的存储量能够供给满足80天连续无雨天气下的农业生产,则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标准即是80天。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有其保证率,是指灌溉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得到保证的概率,以正常灌溉供水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比表示。占比百分数为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的保证率,用“P”表示,水源供给用水量的年份为m年,总年数是n,那么,灌溉保证率公式为P=m100%n1×+。具体的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标准根据当地的地质水文、农作物情况而定。

4.3强化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力度

一直以来,农田水利工程就是一项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工程项目,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为了确保施工项目的顺利开展,需要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初期绘制样稿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绘制样稿是农田水利工程顺利施工的参考依据,为农田水利工程的科学性、合理性提供充足的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结合绘制样稿,制定规划设计方案,需要全方位地实地勘察地形及路况,多维度地考量及审核,具体施工设计单位可以借助设计软件对其科学性、合理性进行验证,及时发现设计规划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为接下来进一步的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11]。就农田水利工程而言,其施工的硬核指标是质量,工程建设的质量关系着农业的生产及经济发展水平,高质量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建筑施工人员需要以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为重要指标开展后续工作。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制定科学完善的规划方案,设计从业人员需要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和维护工作。当农田水利工程开始正常运转之后,水利工程的维护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创建专业的养护小组,实时监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转状态,使得农田水利工程持续保持高质量运转,从而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以便更好地提升农业产量及农业经济水平[12-13]。

5结语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关系着我国农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质量及发展水平,具有极强的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14]。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业稳定、长远发展,应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给予高度的重视,及时优化和改进建设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提升农田水资源的利用率[15],规划设计科学合理的农田水利工程方案,不断创新、优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技术,确保其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优势及最大化利用,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蓉,温勇.农田水利工程规划与灌溉措施探究[J].南方农业,2021,15(33):210-212.

[2]刘玲.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农田灌溉技术分析[J].四川农业科技,2021(11):87-88.

[3]章健.新时期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J].农业灾害研究,2021,11(9):168-169.

[4]黄永霞.徽州区农田水利规划之浅见[J].江淮水利科技,2021(4):35-36.

[5]刘原宏.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河北农机,2021(8):37-38.

[6]侍孝杰.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J].绿色环保建材,2021(5):161-162.

[7]张德儒.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南方农机,2021,52(15):78-79+88.

[8]王兴玉.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问题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1(5):146-147.

[9]蒋兴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探析[J].现代化农业,2021(4):29-30.

[10]王兴玉.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21(3):175-176.

[11]俞和鹏.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居舍,2021(3):100-101.

[12]吴玉权.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1):84-85.

[13]贺成吉.乡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以常州市武进区嘉泽镇为例[J].黑龙江科学,2021,12(18):134-135.

[14]贺雪峰,郭亮.农田水利的利益主体及其成本收益分析:以湖北省沙洋县农田水利调查为基础[J].管理世界,2010(7):86-97+187.

农田建设规划方案范文2

(一)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要落实到地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落实到地块,没有完成基本农田保护指标任务的省、区、市要书面说明原因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和计划。未经法定程序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不得调整或减少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由于基础工作不扎实,在划定基本农田时将其他用地误划为基本农田的,要进行调整,并补划同等数量和质量的基本农田。因现有耕地数量不足难以落实到地块的部分,可将土地整理复垦新增加且经验收合格的耕地补划为基本农田。

(二)基本农田保护档案资料要齐全并与实地相一致。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档案资料不完整的要尽快采取措施,做到省、市、县、乡镇四级基本农田档案、图件、数据齐备,可查可核,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件要做到在县、市、省逐级备案。对基本农田数量、地类、位置与实地不符的要进行纠正,如实变更,保证基本农田保护档案的现势性。

(三)规范设置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基本农田保护区要设立明显的保护标志。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可以统一设计,保护标志应包括基本农田的位置、面积、地类、四至、责任人、基本农田''''五个不准''''等方面的内容。对已经发生损毁的标志要尽快修复,对没有按要求设置的要尽快完善。

(四)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要落实到位。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要通过签订责任书的方式逐级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应以行政村为单位与乡级政府签订,设置村民小组的要签到村民小组,在此基础上,可通过在农村土地承包书标注基本农田面积的形式落实到承包农户,明确承包农户保护基本农田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基本农田面积与农户承包合同不一致的,可按承包面积落实到农户。对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落实到农户有困难的,可在行政村或村民小组的责任书后附农户亲笔签名的名录。

二、妥善处理基本农田用途变化中的有关问题,稳定基本农田面积和质量

(五)分类处理农业结构调整中基本农田利用的有关问题。对于农业结构调整占用基本农田的,要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区别情况,分类处理。不得以农业结构调整的名义,减少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建设永久性建筑或进行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活动。对于不破坏耕作层的农业结构调整,可以保持现状,必须作为基本农田加以保护,严禁非农建设占用;对耕作层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破坏的,要限期恢复耕作条件;对于破坏严重,难以恢复耕作条件的要在依法处理后进行补划。农业建设用地布局要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衔接,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养殖业等不得占用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数量、质量和布局的稳定。

(六)制止和处理好在基本农田上植树造林的行为。禁止地方政府或部门与企业、企业与农户签订在基本农田上种树的合同。对于已签合同,但尚未履约的,应立即废止合同。不得编制在基本农田种树、进行生态退耕等规划和计划,已经编制的要进行修改。对于在国发明电[20*]1号文件下达之前发生的基本农田种树行为要视情况处理。已经接近砍伐期的,要在砍伐结束后,尽快恢复耕种,并不得再执行或续签协议;对于刚刚栽上树苗的,可以移植到荒山、荒地、空闲地等适宜种树的土地上,并恢复基本农田耕种条件。

(七)妥善处理生态退耕中涉及基本农田的有关问题。对违反生态退耕政策已经退耕的位于平坝缓坡并且土壤条件和耕作条件良好的基本农田,以及绿色通道建设占用的基本农田,要作为可调整地类,仍按基本农田保护,并要限期恢复耕作条件。对于退耕的25度以上坡度或严重沙化的基本农田,不再作为基本农田,减少的基本农田可从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新增加的耕地等基本农田后备资源中进行补划,并依法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相应的调整。基本农田后备资源短缺的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统筹考虑。对于生态退耕造成基本农田减少的要如实填报,在基本农田保护图上明确标绘位置和数量。

(八)对自然灾害毁损的基本农田要进行复垦或补划。对自然灾害毁损造成基本农田破坏的,要通过安排土地复垦项目恢复耕种条件。因损毁严重,短期不能恢复的,要作出复垦或补划计划;因损毁严重,难以恢复耕种,同时受后备资源限制,补划确有困难的,要说明原因,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解决。

(九)批准占用的基本农田要足额补划。对已经批准依法占用的基本农田,但尚未补划的,必须足额补划。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造成基本农田面积减少的,也必须足额补划。对补划的基本农田要对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并要相应调整或建立档案资料,补签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设立保护标志。对于补划的基本农田数量不足、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予通过验收,并限期完成。

(十)进一步落实开发区闲置和撂荒基本农田复耕工作。在查清各类开发区占而未用的基本农田和因其他原因撂荒的基本农田面积、位置和现状的基础上,要明确复耕工作的责任和任务,根据当地粮食生产的季节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恢复耕种措施,拟定工作方案,对清理出的具备耕种条件的耕地,要结合落实国家鼓励粮食生产的政策落实到承包户。对检查中发现没有及时恢复耕种的,要求地方政府说明原因,限期整改,制定明确具体的恢复耕种计划。

(十一)认真处理易地代保等随意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行为。对基本农田易地代保行为,按照明电[20*]20号文件要求,凡与此文件精神不相符合的地方性规定,应立即停止执行。对已经发生的规划调整行为、易地代保行为,原基本农田造成闲置的,应恢复为基本农田,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新进行相应调整。

(十二)认真对待基本农田质量保护存在的有关问题。切实加强基本农田质量建设、保护和监测;对资金投入不到位、工作不到位、没有创造工作条件的要说明理由,并提出具体落实措施。针对基本农田质量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提出对策。

(十三)严肃处理违法占用和破坏基本农田行为。对和举报案件要组织明查暗访,逐一排查。对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法占用基本农田的行为,特别是对在《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下发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仍然占用基本农田种树、挖鱼塘、建设绿色通道、进行非农建设等行为要坚决制止,严肃查处;对于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涉及占用基本农田规模大,造成基本农田面积大量减少的地区,要立案依法查处,依法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构成追究刑事责任的,应移送司法机关立案查处。

三、针对基本农田保护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有关保护制度

(十四)健全政府领导目标责任制,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作为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一项内容,全面推行和完善各级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任期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制定考核指标和标准,每年进行目标考核并兑现奖惩措施。对工作不力或存在问题的地区进行通报和警示。

(十五)明确职责分工,加强部门协作。按照法规规定,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强化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在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管理的职责,加大工作力度,既要有资金保障,又要有政策措施。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工作配合,可通过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等方式,保证两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沟通和团结合作;两部门内部也要将职责分工落实到业务部门和人员,为保证基本农田保护各项工作落实提供组织保证。

(十六)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日常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省、市、县、镇、村五级耕地保护管理网络,加强动态巡查和管理,坚决制止非法占用和破坏基本农田的违法行为。抓紧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台帐,结合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综合统计建立基本农田管理信息系统。各省(区、市)要争取作到每年上报和公布基本农田面积及保护情况。

(十七)建立健全建设占用基本农田听证和公告制度,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的社会监督。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有关要求,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非农业建设占用及农业结构调整等涉及占用或调整基本农田的,要实行听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或调整补划基本农田后,要进行公告;各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都要设立举报电话,发动社会各界对基本农田保护实行监督。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制定占用基本农田听证和公告制度的具体实施意见。

农田建设规划方案范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开展“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的基本农田保护标准化建设,有效保障基本农田数量质量,优化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和环境,强化对基本农田的特殊保护,充分发挥基本农田特别是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功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二、基本原则

永久性基本农田是指为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不得占用具有较高或潜在生产能力的农用地。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永久性原则。永久性基本农田一经划定,在保护时效内,不得通过规划修改将永久性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农田,除对国家经济社会有重大影响的重点交通、水利、能源、军事项目外,不得占用作为非农业建设用地。

(二)统筹兼顾原则。划定工作中,既要保证高质量耕地划入永久性基本农田,又要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规划划定时要综合考虑、留有余地。根据我县粮食主产区和丘陵的地貌特征,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比率应不低于区域内基本农田总量的80%。

(三)质量保证原则。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要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相结合,与建设用地合理布局相联系,确保划定的永久性基本农田数量充足、土壤肥沃、地力上等、设施配套完善、生态环境良好。

(四)科学协调原则。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二次土地调查、农用地分等定级等成果为基础,并与城市规划、村镇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相协调。要充分利用先进测绘和信息化技术,努力提高成果质量。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拓展区,基本农田弹性控制区和海拔1500米以上并纳入移民规划的区域,地形坡度大于25度或台面坡度大于15度和严重退化、零星破碎、区位偏僻、不易管理的耕地,不得划定为永久性基本农田。

(五)实事求是原则。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工作实行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划定工作中,要充分征求民意,并实行严格的考核验收制度,防止盲目追求保护指标和以次充好。

三、工作目标

-年将全县90821公顷基本农田的80%划定为永久性基本农田,其中年完成50%以上乡镇和50%以上面积,年全面完成任务。

四、工作方法和步骤

(一)宣传发动(年6月-8月)

召开动员会,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广泛的政策宣传和群众动员工作,营造党委政府重视、部门紧密配合、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环境。同时,收集整理现有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二次土地调查、农业土壤、农用地分等定级等方面资料。组建工作队伍,进行业务培训。

(二)永久性基本农田区域的确定(年9月)

结合本行政区域实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资料以及土壤肥力、生产条件等资料,确定本乡镇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区域和范围。

(三)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年10月—年10月)

1.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将永久性基本农田逐一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上。

2.将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确定的基本农田逐一落实到具体地块。

3.将被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地块逐一落实到农户,签订管护责任书,明确责任人,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台账。

4.依据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按照永久性基本农田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地块为基本单元绘制基本农田保护图。

5.在永久性基本农田区域设立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标志,标示出基本农田的位置、面积、保护责任人、相关政策规定、示意图和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

(四)检查验收(年12月-年12月)

年12月对年的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进行验收,规范和完善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图、表、册、数据等档案资料,建全基本农田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

年12月对年的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进行验收,规范和完善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图、表、册、数据等档案资料,建全基本农田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国土房管局局长任副组长,县农委、林业局、财政局、水务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国土房管局,由县国土房管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组建工作组,细化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各村要配备耕地保护督查员,负责本辖区内耕地保护及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监督、监测、信息报告、宣传等工作。

(二)提高思想认识。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思想统一到中、市有关文件精神上来,要充分认识保护耕地是全民族、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工作,把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作为耕地保护的重点来抓,抽调专人负责。各种表格、工作进度、总结要按规定时间上报。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工作将纳入年度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和综合目标考核体系。

(三)明确工作职责。各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共同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工作。各乡镇要切实加强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确定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和地块,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台帐,负责与农户签订基本农田管护责任书,按照统一要求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域设立保护碑。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基本农田质量的监测和保护,切实做好基本农田培肥地力的指导,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积极推广耕作新技术,保护土壤结构;国土部门负责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指导,负责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图、表、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归档。

农田建设规划方案范文4

【关键词】农田 水利工程建设 管理

1.目前乡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乡镇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目前基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工程建设存在多头投资,乡镇水利工程缺乏系统的统筹规划。(2)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3)工程重复建设多、工程界面多,工程建设责任主体缺位。(4)基层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存在重形象、轻效益,重政绩、轻需求现象。(5)重建轻管现象比较严重。(6)工程建设的实施难度进一步加大。(7)新建工程建设进度缓慢,原有工程年久失修。

2.全面加强乡镇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统筹力度

规划是项目的龙头,一个好的规划,决定项目的成败,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国家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多部门投资,但地方政府是项目的实施者、承担者,项目的基层实施单位,尤其是市(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加强项目规划的统筹工作:(1)建立综合的乡镇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县级人民政府应建立综合的乡镇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全面统筹负责全县的各部门投资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2)建立乡镇水利农田工程规划的县级审查审批制度,全县乡镇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必须经过乡镇水利农田工程领导小组的审查审批,从而解决多头投资、规划无序、责任主体缺位等问题。(3)建立乡镇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的档案管理制度,为全县的乡镇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进行统筹安排建立档案基础,解决多头投资、规划杂乱、责任主体缺乏的问题。(4)建立乡镇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审计力度,对项目的实施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加大对规划执行的审计力度,确保规划的贯切执行。

3.全面加强对在建乡镇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同时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透明,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

3.1建立管理机制

乡镇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

3.1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

依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建立健全资质认证制度,确保聘请具有一定设计资质的、从事相应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设计,严禁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取从事水利工程设计的权力,设计图纸必须加盖资质证章方能使用;所有审批的乡镇水利工程,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招标办招标。

3.3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和实行工程监理制度

已取得水利施工准入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生产设备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施工人员为标准确定,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时,质监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质监员,施工单位的技术员随时配合质监员对工程各个部分进行检测,填写检测记录,特别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如设备、水泥、钢材、试件、试块等能验证和影响工程质量的材料,双方共同到有关权威部门做鉴定,才能作为保证资料、必备资料和安全资料汇入施工档案,为综合验收和今后工程管理检验提供可靠真实依据。

3.4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

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以竣工报告形式报请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同时施工单位也要报经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的施工保证资料和必备资料,汇总的真实完整资料一套备案。对年内新建工程项目进行评优,对被评为"优质工程"的,凭验收证明兑现一定的奖励,同时加强宣传,形成一种狠抓工程建设质量的良好社会风气,对未按建设程序施工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并报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罚,并通报批评和备案,特别是不按有关规范施工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的豆腐渣工程,严厉打击,绝不手软。

4.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优质合格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完成,为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要使其长期充分地发挥其经济效益,为以后水利工程建设起到一个参照示范的作用,加强对已有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4.1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首要是加强《水法》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少部分唯利是图的人为破坏;其次是工程建设工程没有主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

4.2内业资料管理

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建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

4.3工程设施管理

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等级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

4.4经费管理

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

4.5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

水利工程建设是效益长期的工程,因此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地方水利部门可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实行短期培训等方法,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要抓好工程建设中的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让农田水利建设与日益发展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相适应,使已有的、在建的和规划中的水利项目都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效益,服务于民。

5.结束语

农田建设规划方案范文5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兴水惠民决策部署以及水利部关于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加快补齐补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规划统筹,增加资金投入,规范建设管理,重视运行管护,创新体制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着力构建大中小微协调配套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

二、主要指标

2017-2018年度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争总投资较上年增长5%左右,投放机械台班(套)、完成工程量、农民投工投劳和主要效益指标基本稳定。

(一)资金投入。计划完成总投资x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中央投资1577亿元,地方各级财政投入2271 亿元,群众和社会资本投入521亿元。

(二)投工投劳。计划农民投工投劳x亿个。

(三)投放机械。计划投放机械x亿台(套)。

(四)完成工程量。计划完成土石方量x亿立方米;修复水毁灾毁工程x万处,疏浚河道x万公里,清淤沟渠x万公里,新建、改造大型泵站x座,水库除险加固x座,堰塘整治x万处,建设村镇供水工程x万处。

(五)综合效益。新增旱涝保收农田面积x万亩,新增、恢复灌溉面积x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x万亩,改造中低产田面积x万亩,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369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4万平方公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xq生产建设兵团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主要任务指标见附表。

三、实施重点

各地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及水利部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重点:

(一)抓紧修复水毁灾损水利工程。充分利用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的有利时机,倒排工期,节点控制,以水库、水闸、堤防、中小河流、水电站、居民生活供水工程、农田灌排设施和水源工程等为重点,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限期修复各类水毁灾损水利设施,确保春播春种和安全度汛,确保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饮水安全。

(二)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大力推进西江大藤峡、淮河出山店、陕西引汉济渭、贵州夹岩、青海引大济湟、xq大石门、xq阿尔塔什等在建工程建设,确保年度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中央水利投资计划完成90%以上。继续抓好大江大河大湖治理,推进重要蓄滞洪区建设。加强西南等工程性缺水地区中型水库建设。

(三)着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突出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持续实施经批准的省级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规划,着力解决好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的饮水安全问题,通过对已建工程进行配套、改造、升级、联网,以及水源保护、水质保障、健全完善工程良性运行体制机制和适当新建部分供水工程等,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

(四)加快灌排骨干工程建设与配套改造。进一步加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投入与建设力度,加强工程质量与进度控制管理,确保投资完成和资金拨付进度。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地区建设一批现代化大型灌区,有效提高农田灌溉排水保证率并适当增加灌溉面积。

(五)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因地制宜推广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全面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稳步推进牧区高效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建设,确保国务院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年再新增2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的目标任务全面实现。

(六)全面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坚持政府市场两手发力,依托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和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统筹整合各级各类支农涉水项目和资金,以田间渠系配套、“五小水利”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等为重点,集中连片搞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统筹解决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

(七)加强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加快实施《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提高中小河流重点河段防洪标准,尽早消除小型病险水库安全隐患,进一步提升重点区域排涝和农村基层防汛抢险救灾能力。认真分析近年来干旱规律和特点,总结抗旱经验教训,完善抗旱方案预案,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强化用水管理和水量调度,科学应对干旱灾害。

(八)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督导检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体系,全面完成市县两级行政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工作。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再启动实施一批河湖水系连通项目,构建现代化水网格局。加强小流域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完成5.4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发展绿色小水电,抓好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建设和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00万千瓦。加大农村水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河湖水系综合治理、河道沟渠堰塘清淤整治、水生态修复力度。

(九)加快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围绕补齐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农田灌溉保障、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农村水电开发的倾斜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实施贫困地区急需的水利项目,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四、保障措施

各地要牢牢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构建保障体系,推动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顺利开展和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一)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各地要依托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和年度各类支农涉水项目资金计划,制定完善本地区省、市、县三级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既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又要考虑现实与可能,区分轻重缓急,合理确定年度目标任务、实施重点和保障措施,并及时把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指标、任务和建设内容,分解落实到县乡、村组和具体项目。

(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农田水利条例》,进一步落实农田水利建设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将其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建立健全政府领导牵头负责、部门分工协作联动、监督检查、考核评估、问责问效以及把工作优劣与项目和资金安排挂钩奖惩等机制,将责任落实到岗位、环节和步骤,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层层传导压力。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做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补齐补强农村水利短板和推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主动作为,当好参谋,抓好行业监管和技术指导。

(三)创新组织发动机制。各地要按照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完善项目引导、开展水利“杯赛”活动、强化绩效考核与奖优罚劣等机制,激发和调动基层政府的积极性。通过推行项目自主申报、农民全过程参与,以及加大以奖代补、先建后补、项目扶持、信贷支持等力度和提供技术服务,鼓励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承担农田水利项目的申报、建设和管护。

(四)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各地要在稳定和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强化水利相关规划对各类支农涉水项目和资金统筹整合的同时,通过用好用足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过桥贷款、专项建设基金等扶持政策,总结推广将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财政投资转变为股金的做法,放宽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准入门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五)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完善政策引导、规划统筹、资金保障、制度约束、监督管控和考核评估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四制”,规范项目法人组建,强化监督管理。因地制宜推行代建制、设计施工总承包等新型建设管理模式,实现专业化、社会化建设管理。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在统一规划和建设标准、强化行业指导和监管,确保资金、质量和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允许由具备条件的受益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组织实施。

(六)创新运行管护机制。在巩固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足额落实公益性水利工程人员基本支出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总结推广全国100个县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以及各地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运营的经验,加快明晰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通过探索建立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交易转让及质押机制、制定工程运行维护定额标准、用好各级财政对农田水利设施维护费用的支出安排、水费计提、特许或委托经营以及工程所有者分摊等,足额落实工程维护费用。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推动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多元化发展。积极培育防汛抗旱、灌溉排水、农村供水等专业化服务队伍,通过财政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引导社会力量管护工程。

农田建设规划方案范文6

《农田水利条例(草案)》于4月27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田学斌强调,该条例的制定,对促进农田水利事业步入法治轨道、从根本上扭转农田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必将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

田学斌指出,我国农田水利历史悠久,都江堰、郑国渠等工程著称于世、泽被子孙。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大兴农田水利。到202019年底,全国建成各类水库9.8万座、大中型灌区7700多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2019多万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39亿亩增加到9.68亿亩,全国粮食产量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132亿公斤增加到6071亿公斤。在占耕地面积一半的灌溉农田上,生产了占全国总量约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农田水利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田学斌强调,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田水利事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根本的一条是大兴农田水利。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农田水利欠账较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田水利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要真正把农田水利建设搞上去,就必须花大气力补齐短板。既要重视大型水利工程这样的大动脉,也要重视田间地头的毛细血管,解决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但目前农田水利建设的组织发动、建设投入、规划统筹、运行维护、用水管理等制度还不够健全,立法缺位的问题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农田水利建设长效机制的形成。因此,全面总结多年来农田水利实践和地方立法经验,制定《农田水利条例》,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基本制度和长效机制,为农田水利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田学斌详细介绍了《农田水利条例(草案)》的主要内容。一是明确了农田水利工作的基本原则。规定发展农田水利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节水高效、建管并重;二是建立了农田水利规划制度。规定编制农田水利规划应当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水土资源供需平衡等因素,广泛征求基层组织和农民的意见;三是强化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安排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对工程质量负责,强化有关部门和基层组织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四是完善了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机制。区分不同情况规定了工程运行维护主体和维护责任,建立了运行维护经费合理负担机制,规定占用农业灌溉水源、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应当予以补偿;五是规范了农田灌溉与排水管理。规定农田灌溉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合理确定水价,加强水质监测、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鼓励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和措施;六是规定了保障扶持措施。规定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行政府投入和社会力量投入相结合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国家从金融信贷、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技能培训等方面对农田水利发展给予扶持。此外,还针对有关违法行为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