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18 16:05:47
>>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科研统计能力的培养 对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的反思与探索 提高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变态心理学教学质量的探讨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图书馆利用情况调查分析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西医诊断学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积极心理学在高等专科医学院校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院校消费心理学教学改革探析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分析 民族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体系探究 医学院校药学专业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民办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就业现状的分析与对策 积极心理学理念对提升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践探索 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应用心理学专业《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探微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医学院校普通心理学教学中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性的探索 地方医学院校办学经费状况及对策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谢静涛.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去向的反思[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44-45.
[5]郑亚楠,方必基.某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去向调查[J].科技创新导报,2013(22):229-230.
关键词:大学生;医疗保险;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026―03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状况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近年来,大学生突然遭遇意外伤害或严重疾病的事件屡屡发生,也因此对他们的学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保障大学生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权益,国务院于2008年年底决定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制度运行两年多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至关重要,对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本文针对这一新制度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根据其中出现的问题来提出解决的意见建议,使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更加符合大学生的医疗需求,进一步保护大学生的权益。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首先将芜湖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按年级分层,然后在每层随机抽取2~3个班级,对所抽中班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60份,收回有效问卷54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86%。
(2)调查内容。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3个:①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年级、专业、生源地、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等;②大学生对医疗保险的认知和参保现状,包括大学生对医疗保险的了解程度、加入医疗保险的途径、关于医疗保险的信息、强制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的必要性、参加医疗保险的途径、在校期间是否会一直参加医保及不参加的原因是什么、未参加医疗保险的原因;医疗保险利用情况;③大学生对校医院及对医疗保险的满意度。
(3)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1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经校验、审核后,运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包括频数、单因素卡方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调查对象中男生人数234(42.70%),女生人数314(57.30%);分为大一(26.28%)、大二(35.58%)、大三(38.14%)三个年级;其中来自农村395人(72.08%),城市153人(27.92%);独生子女196人(35.77%),非独生子女352人(64.23%);月收入以少于2000元(78.47%)为主,5000元以上占到21.53%;月生活费以在800到1200元(60.95%)之间为主等。
(2)医疗保险了解情况。分析表明,生源地和独生子女与医疗保险的了解程度间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男生的医疗保险了解程度要高于女生(χ2=24.256,P
(3)就医方式分析。大部分学生在患病后首选的是到药房自购药品,占到42.52%;其次是校医院(32.48%)、大型综合医院(11.86%)、私人诊所(9.31%);其他(3.83%)等。
(4)大学生参保现状。大学生加入城镇医疗保险方案的途径主要是学校相关部门的知识宣讲(35.56%),媒体(28.87%)和加入城镇医疗保险的宣传单(22.54%)等;而其已了解到的关于大学生医疗保险的信息主要是报销方式(26.98%),缴费方式(19.50%),报销比例(17.91%)等各自所占到的比例都不高;未参加医疗保险的原因主要是认为医疗保险没什么用(2154%),缺乏商业保险经验(2154%),自己身体好不需要购买(16.92%),经济水平限制和不信任医疗保险均占到13.85%等。
(5)大学生对医疗保险的满意度。不同年级学生对医疗保险满意度有统计学上的差异(χ2=9.948,P=0.007);对不同年级与其对医疗保险满意度分别做两两单因素分析(α=0.05/3)得到,大一年级对医疗保险的满意度高于大二年级(χ2=1.219,P=0.270),大一年级高于大三年级(χ2=9.133,P=0.003),大二、大三年级对医疗保险的满意度之间无统计学上的差异。详见表2。
分析表明,学生认为本校校医院的医疗水平、服务态度均一般,分别占到调查人数的44.71%,51.46%;认为本校院最需改进的主要是诊疗设施(47.26%),医务人员的素质(19.53%),诊疗水平(17.15%);对学校提供的大学生医保服务工作的评价中认为政策宣传、服务态度、信息更新、投保赔率、办事效率、医保制度均一般。
(6)大学生参保的多因素分析。以大学生是否参加医保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或其他可能相关的变量为自变量。按P
3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卫生服务利用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等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在新形势下,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的高度重视,对保障大学生身体健康、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而通过分析大学生的医疗保险现状,才能得出其施行中的各种问题,从而从不同的角度合理完善大学生的医疗保险制度,确实提高他们的医疗保险意识,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
3.1对医疗保险的了解程度
调查结果表明:该高校学生对医疗保险的了解程度偏低。关炎芳也指出大学生群体本身对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认知率亟须提高。和城镇居民一样,大学生群体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到底是什么、就医时不同等级的医院报销的比例是多少、哪些病种可以报销、报销的手续怎样办理等问题还都处于了解不多的阶段。这就要求政府以及学校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学生本身也应该多了解一些关乎自己利益的政策,提高参保的积极性。罗万红的研究也得出大学生对医疗保险的了解程度越深,其参保的意愿就越强。大学生对医疗保险的了解程度每增加一个等级(如由完全不了解到略有了解),其参保率可提高27.50%。
在了解程度中,男生对医疗保险的了解程度要高于女生。这可能是由于男生本身的好奇心较女生重,因此会多看一些书籍或者看新闻。另一方面是由于男生的运动强度比女生大,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和强度都远超过女生,故受伤的风险较女生大,因此家长在对于男生的医疗保险方面宣传的也比较多。所以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应该加强对女生的宣传力度。不同年级对医疗保险的了解程度亦有差异。大三年级的了解程度均高于大一、大二年级。大一年级最低。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是由于大一学生相对年轻,自我风险意识不强。故侧面也说明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健康意识。
3.2就医方式
患常见病后首选的就医方式是到药房自购药品,其次是校医院。就医方式选择校医院的仅占到32.48%,而唐荣等人的调查中显示有超过70.0%的学生生病后选择校医院就医。此次调查与其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可能觉得小病没必要去医院,也是常见病,感觉自己拿点药即可痊愈。绍平的研究发现,大学生之所以在校医院或医务室看门诊,最主要的原因是就医方便,其次是价格低。其次还有一小部分的大学生选择私人诊所诊治疾病。而李光辉在其研究中也提到私人诊所的问题,私人诊所虽然是国家医疗机构的有效补充,但其诊疗过程中也出现很多的问题,例如过量用药,夸大病人的病情,诊所卫生不合格等。所以应该尽量减少学生们到私人诊所就诊的几率。
3.3参保现状
大学生加入城镇医疗保险的途径主要是学校相关部门的知识宣讲(35.56%),媒体(28.87%);这说明学校对医疗保险的宣传达到了一定水平,但是也比较低。可能是由于学校的相关保险主管部门没有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宣传教育工作,并没有使同学们明白这项政策对自己的益处,而是像完成任务一样,把制度强制性的执行下去。未参加医疗保险的原因主要是认为医疗保险没什么用(21.54%),缺乏商业保险经验(21.54%),自己身体好不需要购买(16.92%)等,认识不到位所以才会以为没什么用,也侧面说明大学生的医疗保险认知度不高,21.54%的人缺乏商业保险经验,大学生作为独特的群体,没有过多的经济来源,这也许阻碍着商业保险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对社会医疗保险有着有效的补充作用,所以我们也应该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商业医疗保险在自己面临疾病时起到的巨大作用,切实提高他们的健康投资理念。
3.4医保的满意度
满意度调查表明,大一年级学生的满意度高于大三年级学生的满意度。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施行,不少学者对其施行后出现的问题也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所以对于大一新生来说,他们在医疗保险方面获益较大三年级学生多。在调查中,约半数的学生认为校医院的医疗水平以及服务态度均一般,与师文等人的研究也一致,最需改进的也是校医院的诊疗设施。校医院应充分发挥其作为大学生患病后首选的医疗机构所应承担的医疗诊治职能,同时开拓其教育、医疗保健和宣传等职能,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改善校医院硬件服务设施。此外应经常开展对校医务工作者的培训,提高其医术水平和职业道德。
3.5参保的影响因素
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参保的因素是性别和月生活费,并且男生参保的积极性高于女生,这也与季璐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由于女生对医疗保险的认知没男生高,认为自己是女生,没有男生那么好动,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随着月生活费的提高,大学生参保将变为原来的1.770倍,说明在提高物质水平后大学生才会考虑自身的健康水平。
4结束语
大学生对医疗保险的了解程度较低,了解到医疗保险的途径和信息覆盖面较窄,对医疗保险的满意度和校医院的服务工作评价均较低。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宣传力度,拓宽他们对医疗保险的认识面,做好校医院本有的服务工作,切实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杨宝贤.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3).
[2]冀秋燕,吴丹,王兆娟.保定市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运行探析[J].山东纺织经济,2011,(7).
[3]牟新博.高校学生医疗服务利用、费用和对医改的反应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4]关炎芳.培养富有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的大学生[J].河南教育(高教),2013,(8).
[5]罗万红.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的动因分析――基于Pr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2,(7).
[6]唐荣,苏维.大学生医疗保险需求调查以及制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4).
[7]邵平.杭州市大学生卫生服务利用及医疗保障情况调查[J].健康研究,2009,29(1).
[8]李光辉.焦作某高校大学生卫生服务利用和医疗保障现况调查[D].郑州:郑州大学,2010.
[9]李菲菲,梁艳华.“新医改”背景下的大学生医疗保险问题研究及建议[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论版),2012,(12).
[10]唐叶梅,杨士斌,纳慧.大学生商业保险的现状的研究分析――基于北方民族大学的调查[J].时代金融,2014,(8).
[11]师文,李智,严书欢.大学生医疗保险需求调查及制度分析[J].华章,2011,(30).
【关键词】 口腔科医生; 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 职业倦怠
作者单位:100081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 职业倦怠是工作压力方面较为独立的一个研究领域。在过去的30多年中,它逐渐成为西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MaslachC和JacksonSE对职业倦怠所下的定义被广泛引用,其定义为: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王晓春和甘怡群(2003)对国外职业倦怠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职业倦怠会对个体的身心状况和个体的工作以及个体所在的组织产生巨大的影响。职业倦怠会影响个体的工作,因为职业倦怠程度越高,工作效率越低,工作效果越差,缺勤率越高,跳槽的可能性越大[1];Ahola[2]等归纳了职业倦怠的以下几种表现:①工作失败、精力耗尽、疲惫不堪。②创造能力丧失。③失去对工作的责任感;④疏离服务对象、同事、工作及工作单位。
口腔科医生的工作具有以下特点:专业性和技术性强,个人能力要求高,强调学术成果,工作时间长,负担重压力大等, 因此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然而国内罕见有关口腔科医生职业倦怠的研究,本研究拟采用经李超平本土化的国际常用的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3](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对口腔医学专业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口腔专业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现状,为预防和降低口腔专业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施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正式在册医师287名,共发放问卷287 份,收回有效问卷237份,收回率8257%。依据以下两项原则对问卷进行剔除:问卷漏填项目在2项及以上者;答案明显呈现规律性的答卷。剔除后的有效问卷为235份。其中男103例,占44%,女132例,占56%。年龄跨度为24~73岁,中位数为38岁。从事本专业时间1~50年不等,中位数15年。已婚 844%,离异或丧偶 30%,再婚 17%。学历水平为:中专 13%,大专13%,本科197%, 硕士 132%,博士592%,博士后53%。
调查工具为李超平本土化的国际常用的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 MBIGS)。内容包括三部分:情感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玩世不恭(depersonalization)和成就感低落(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三个维度,共15道题。
结果判定:结合2002年中科院心理研究李超平修订而成的MBI GS版特点,参考国外公认标准[4]以每题均分为计量比较指标获得判断参考值(表1)。被试者在情感衰竭上每题均分高于3则表明被试者有较高的情绪衰竭,低于18则表明被试者情绪衰竭的程度比较低;被试者在玩世不恭上的每题均分高于26 则表明其情感疏远比较严重,低于12 则表明被试者情感疏远的程度比较低;被试者在个人成就感低落上每题均分(逆向计分)低于11 则表明其个人成就感比较强,而高于21 则表明其个人成就感比较低[3]。目前还没有该量表中国人的常模及职业倦怠各维度的严重程度分级标准的相关研究成果。
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调查,如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采用集体统一填写的方式,在调查之前,事先告知被调查者结果完全保密,调查结果仅用于科学研究,问卷填写完毕后当场回收。
表1 职业倦怠程度界值
12 统计分析 将所有调查结果用EpiData 31(270108)进行处理,数据采用双人双录入形式以减少误差。数据录入后若发现两次录入的结果不同或结果出现异常值,则找回原始问卷进行核对修正。采用SPSS统计软件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口腔科医生职业倦怠总体结果 如表2所示,在情绪衰竭方面,有345 %的被试者的得分比较高,也就是情绪衰竭的程度比较重;加上得分中等的被试者,总共有712%的被试者有一定程度的情绪衰竭现象。在玩世不恭方面,有118%的被试者有重度玩世不恭,291%的被试者有中等程度玩世不恭,总共有409%的被试中有一定程度的玩世不恭现象。在成就感低落维度,277%的被试者有高度的成就感低落,259%被试者表现为中等程度成就感低落,总共536%的口腔科医生表现为成就感低落。
22 职业倦怠的性别差异分析结果 表2显示在情绪衰竭(P=002
【关键词】 应届毕业医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Investigation on Recent Medical College Graduates'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Educational Strategies. Yang Guiying, He Jianfei.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Center, Luzhou Medical College, Luzhou 646000,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recent medical college graduates'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educational strategies. Methods 313 medical students were asked to fill out the questionnaires of SCL-90. Results There were 15.65% students with a total score above 160, 20.77% students with a compelling score above 2, 20.45% students with a hostile score above 2. Conclusion Mental questions were found frequently in medica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necessary.
【Key words】 Recent medical college graduates; Mental health;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就业体制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由过去统分统配变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这些转变给一向自诩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1]。面对着近乎白热化的就业竞争,面对着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面对着毕业前的学业、感情、人际之间的种种压力,毕业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2]。对于即将踏出校园承担起救死扶伤这一重责大任的应届毕业医学生来说,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否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能否应对现有的学习生活压力,也将影响到他们自身未来的工作能力,还将影响到他们接触到的病人以及与病人相关联的人对医生、医院、医疗行业的认识,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因此,对医学生,特别是应届毕业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四川省沪州医学院的毕业年级本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了调查,并进一步探讨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向和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四川省沪州医学院2002级(大五,即毕业年级)本科学生313人。性别:男生168人,女生145人;生源:城镇146人,农村167人;独生子女:是142人,否171人;家庭经济状况(月人均收入):700元121人;签约:是131人,否182人;恋人:有155人,无158人。
1.2 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3]该量表是国际上通用的身心症状自评量表,包含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涉及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方面。此表由90个项目组成,每项症状的严重程度按1~5分评定,1分表示没有:自觉无该项症状。2分表示轻度:自觉有该项症状,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严重。3分表示中度:自觉有该项症状,对被试有一定影响。4分表示偏重:自觉有该项症状,对被试有相当程度的影响。5分表示严重:自觉有该项症状,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此表分为9个症状因子,每一个因子反映被试某方面症状的痛苦情况,通过因子分可以了解症状分布特点。实际施测时将评定时间跨度由最近一星期改为最近3个月。
1.3 操作步骤和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研究由作者于2007年5月以沪州医学院2002级应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进行整群随机抽样,以班为单位发放量表施测。共发放问卷340份,回收326份,有效问卷313份,有效率92.06%。数据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主要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
2 结 果
从总体水平来看,应届毕业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SCL-90测验总分均值为133.01±45.13,按总分>160分为阳性,筛查出阳性的有49人,占15.65%;至少有1个因子分≥3者30人,占9.58%。
2.1 应届毕业医学生SCL-90测验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 见表1。
2.2 应届毕业医学生SCL-90各因子分各分值段人数分布 见表2。SCL-90各因子得分小于2分者,则被认为被试没有心理问题,心理健康;SCL-90各因子中只要有一个因子的得分大于或等于2分者,则被认为被试偶尔有某种症状,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严重,不影响学习、生活;SCL-90各因子中只要有一个因子的得分大于或等于3分者,则被认为被试自觉有某种症状,且已对被试有一定影响,需要引起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关注,本次调查发现30人,其中个别学生有几项因子得分大于3,需要引起特别关注。
2.3 应届毕业医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分析 见表3。
2.4 筛查阳性者相关因素分析 将筛查阳性的49人单独进行分析,除生源(r=0.292,P
2.5 有、无心理问题者的因子分差值 将筛查阳性的49人单独进行分析,发现他们与筛查阴性者相比,各因子分明显偏高,增幅最大的前5个因子分别是: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强迫和焦虑。躯体化增幅最小,见表4。
3 讨 论
3.1 关于施测时间的确定 本次研究将施测时间定在5月(临床实习结束返校后3个多月,毕业离校前近2月),这段时间学生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各临床学科提高课的课堂学习,毕业考试或论文写作与答辩,工作尚未落实的学生还要继续找工作。评定时间跨度定为3个月,主要是为了避免生活事件引起的暂时负性情绪反应对结果的影响[4],以便真正检测出临床实习后、毕业离校前这段时间需要特别帮助的学生。
3.2 关于应届毕业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 迄今为止关于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大都显示:毕业生是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其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多在10%~30%[2,5]。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应届毕业医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5.65%,与以往研究结果基本相合。与全国常模相比,应届毕业医学生的强迫、恐怖、敌对、精神病性等因子分高于常模,而人际关系、偏执因子分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躯体化因子分与常模持平。究其原因可能与其所处的人生阶段和教育经历有关。对青年人而言,强迫意向的核心是指完美主义倾向,大学生虽然不再具有“天之骄子”的地位,与同龄人比仍然会有较高的理想和追求,强迫得分偏高是必然;在即将踏出校门面对社会的转折时期,恐怖得分偏高也在情理之中。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医学专业要求他们有更频繁的自省、更浓重的自我保护意识,这可能间接导致了他们在敌对、精神病性因子上的显著高差异;他们在人际关系、偏执因子上低于全国常模也与社会对医生的角色要求有关。社会要求医生要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不能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医生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不能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医学毕业生作为即将踏入医院的准医生,在5年的医学教育中已经内化了社会所要求的行为模式,表明了学校在培养职业角色方面的成功。
在对SCL-90各因子分各分值段人数分布的分析中发现,80%以上的学生各因子得分
从影响应届毕业医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关因素来看,签约与否的影响是普遍的、显著的。性别、生源、是否独生子女、经济状况、有无恋人相关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这些结果表明,就业作为学生毕业期间的重要应激事件,对毕业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是肯定的、普遍性的,已经成功就业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好于仍未找到工作者。因此,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从总体上围绕学生的就业来展开,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对未找到工作的学生,教给他们更多的应对策略,给予更多的社会支持,以帮助其度过心理应激期。
单独分析筛查阳性的49人,发现他们与筛查阴性者相比,各因子分明显偏高,增幅最大的前5个因子分别是:人际关系、敌对、抑郁、焦虑和强迫。躯体化增幅最小且农村生源、非独生子女的躯体化因子得分明显偏高,而其余各因素在各因子的得分相关上无显著性。这说明引起学生较重心理问题的不是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经济状况如何、有无恋人、签约与否,而是另有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从分值最高的前5个因子分别为强迫、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来看,有心理问题者倾向于求完美、少克制,常与人发生冲突,常常产生某些个人不自在感和自卑感,尤其是在与他人相比较时更突出,由此引发抑郁和焦虑。Freud[6]曾指出,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是对压力/丧失或对压力/丧失和威胁的生物学反应。Brenner[7]作过进一步的区分,抑郁是对当时的或过去的压力/丧失的一种反应,焦虑则是对未来可能的压力/丧失的一种反应。如此看来,过去的压力/丧失对有心理问题者的影响较大,而他们相对较少担心未来。造成医学生抑郁症状出现的原因很多,与考试压力、竞选受挫、人际矛盾(特别是与家长、教师、好朋友之间的沟通不良)、自我认识等有关。因此,对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从低年级抓起,重视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及时疏泄他们的不良情绪,特别是注重人际关系方面的训练,会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3.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次调查研究样本偏小,可考虑进行应届毕业医学生的心理普查,对毕业年级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获得更全面的了解。国内其它医学院校毕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本次调查对象的比较研究也有待进行。如何及时发现、有效帮助个别心理问题较重的学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的研究重点之一。
4 参考文献
[1]王建中,樊富珉.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5):331-333
[2]韩柏,徐勇.山西省4所不同类型高校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中国学校卫生,2003,24(3):250-251
[3]汪向东(执行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31-36
[4]高旭,毛志雄,周忠革.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在心理健康评定中的误区.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0):684-686
[5]宋岩松.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6,22(5):616-616
[6]Freud S. Inhibition, symptoms and anxiety. In J. Strachey (ed.),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ds of Sigmund Freud. London: Hogarth Press, 1964(1926), p.23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少数民族大学生 就业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对于大学生,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成为倍受关注的焦点。近几年的就业数据统计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从2005年的338万人增至2009年的611万,增幅达81%,如若考虑到往年滞留在就业市场的毕业生人数,保守估计2009年需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①据人社部统计,今后几年每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人数仍将保持在2400万人以上,而在现有经济结构下,每年大概能提供1100万个就业岗位,年度就业岗位的缺口在1300万左右,②这势必会导致欠发达地区的大学生的就业市场更加受到制约。如果在这样的就业形势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定位和观念还无法调整和转变,就业率的下降和失业率的增长势头还会更加凸显。尤其是在广西的欠发达地区中,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部分地区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还需要靠这些大学生新生力量去建设和发展。
广西是由多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更是以少数民族居多。想要更好更快地改变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现状,最棘手和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探索这些地区的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从而客观地分析其中的主要问题,只有从切身实际出发扫除这些大学生就业途中存在的障碍,才能够从根本和长远上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奠定好基础。为进一步详细了解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情况,我们选取了广西百色这块老少边山穷地区,然后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右江民族医学院的毕业生及到该校选录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中抽取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分析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现状,现就业分析情况报道如下。
1 对象、方法和内容
1.1 对象与方法
在右江民族医学院进行抽样调查,随机选取在校少数民族本科生中的500人、在校少数民族专科生中的300人,涵盖各专业,发放《毕业生调查问卷》800份,收回788份;再从选录右江民族医学院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中选取部分单位发放《用人单位调查问卷》350份,收回336份;以及采访学生、主要从事就业工作并经常和大学生接触的领导和教师。并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数据统计法、个案研究法。
1.2 内容
调查主要以右江民族医学院的部分大学毕业生和部分选用右江民族医学院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为主要主体展开,随机抽取的方法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以右江民族医学院毕业生为点,通过他们,对学校的育才方法、培养目标、岗前培训、毕业生的择业观念、择业信心、能力培养、就业自我评定、了解与分析就业形势能力、了解就业市场等进行全面把握毕业生的就业态度。然后将获取的信息联系起来分析,能够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观及影响他们就业的主要问题,并从大学毕业生的视角来把握大学生就业前的能力和培养缺陷。之后再从就业单位层面入手,主要从单位对毕业生的在岗表现、工作能力认可、单位对教育机构的专业课程设置、单位需求、单位选才原则、招聘方式等方面了解就业单位对这些地区的毕业生的客观评价,以此总结出其中影响的因子,为紧密探索社会就业需求,分析提高就业质量的好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右江民族医学院毕业生就业态度现状
由表1能够了解到调查者中88.3%的人为少数民族;很多毕业生的择业都跟所学专业对口,因为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一所医科院校,有75.5%的毕业生还是选择在医院工作;对自身能力培养方面,除37.1%的学生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外,大多学生在校期间都是比较注重锻炼自己学业外的能力;关于对学校的培养方式的调查中有40%以上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还是相对合理的,虽然其中还有48.5%的学生认为设置一般,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在对就业形势的了解与分析上,竟有65.8%的学生感到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就业机会很少,只有3.9%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形势不严峻,就业机会多;调查数据显示表明:有51.9%的毕业生认为工作还是能够找到,就是短时间内还不确定,而认为短期内没有一份合适工作的占到了21.9%,仅有8.2%的人认为工作很快就能找到了;关于就业定位方面,很多的毕业生都首先考虑到待遇、自己特长、单位发展前景、单位工作氛围的方面,而对于和专业不对口的国企、公务员方面的考虑较少;毕业后,34.5%的人选择回到生源所在地工作,而选择在区内的也占到了27.2%,仅有6.8%的人选择到区外发展;调查发现:关于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民族歧视问题上,有64.3%的被调查者认为根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调查还发现仅有53.6%的应聘者考虑到应聘失败之后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或应对措施,而将近46.3%的人都没有任何准备甚至都没预计过类似的问题;关于学校的求职技能训练方面,有66%的毕业生认识到学校开设过相关的培训,但是仅有29.6%的同学受过专业的培训,其余的同学都没有对这方面引起关注;虽然离开母校,很多毕业生都会通过相关报道、有关人员询问母校的情况;61.7%的学生都很认同母校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虽然还有相当多的同学认为本科教育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无非也是对母校的一些好建议,比如:76.9%的人认为学校应对专业调整和课程设置方面有所加强,68.4%的毕业生认为母校应该努力营造更好的文化氛围,67.5%的人认为应多向学生提供用人单位需求的信息,而且42.2%的人建议学校应充实提高师资力量及水平,并加强学生的课外活动机会,提高动手能力;数据也显示了超过85%的人认为对待工作的态度都是相当端正的。
毕业生就业现状: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毕业生都是医学专业类,就业单位也自然局限于医疗机构,但是有医学生就业研究显示:医学专业就业率2008年就业率已经降到59%以下,排名下降到10名以外,也创历史最低。③当前形势下,多数欠发达地区都以少数民族占大多数,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来就相对缓慢,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和种类自然也相对少,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机构小而且专业性强的情况下,但很多少数民族的大学生毕业之后都希望回到区内及家乡地区工作,这就会给这些地区的学生的就业增加了压力,出现岗位供不应求的局面。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还不能与发达地区接轨,虽然大学生在校期间都很努力地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实践等各方面的能力,可是在校期间他们所能接受的教育方式和就业技能培训还不足以应对整个社会就业市场的需求,这就无疑成为他们就业难的一大障碍。在严峻的就业市场中,很多毕业生的职业定位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待遇和专业上,过少地考虑到自主创业等方面的就业机会,这必将会加剧现有岗位的竞争压力。总之,根据对右江民族医学院的毕业生调查的数据显示:欠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相对发达地区还是十分严峻的,无论是学校教育模式方面还是学生自身的能力方面都将是导致他们就业难的重要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好好分析其中的原因。
2.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情况态度现状
从表2中可以得出就业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工作现状的情况为:95%以上的单位还是对我校毕业生的工作态度工作现状都比较认可和满意的;超过90%以上参加工作的同学也能够较好地遵守职业道德,能够自觉将工作完成;各被调查单位也表明,在他们录用毕业生时,更多地是考虑到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其次才会考虑到专业、学历和学校背景;关于单位是否有民族歧视方面,71.3%的单位还是不会考虑为聘用的条件,至于20%的单位考虑到民族问题也只是工作需要;他们注重的方面更多的是个人能力、专业知识、岗位需求、个人发展潜力和实践经验等;调查数据显示:80%-90%的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应该在就业前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40%-60%以上的用人单位还希望应聘者们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外语、管理能力和人文知识等能力水平;在就业的过程中,我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的最显著的不足之处为科研能力差,相对于综合水平、团队协作能力、社交能力和敬业精神等方面竟占据了46.3%;调查结果发现,63.9%的用人单位认为我校需要加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21.7%的单位认为加强学风建设应列入其次,再者就是日常管理与校风建设;分析用人单位的招聘方式可知,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式69.4%都是通过学校的招聘会,有部分则是通过人才市场和新闻媒体等方面获取信息就业。
从表2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可分析发现:我校毕业生的职业态度和知识运用能力都还是相对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但是不排除有极少数学生不能自觉履行自己的职业操守,影响了我校毕业生在用人单位中的整体形象,从而使得我校在此用人单位的毕业生就业率受到不良影响;由于受欠发达地区教育水平的影响,欠发达地区的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在用人单位注重个人能力和岗位需求的情况下,欠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就业机会就会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学生少。发展需要有创新才会有所提高,针对我校毕业生科研能力欠缺方面必将会给他们的就业现状施压;需要改变现有的现状,不仅学生需要根据社会的需求来不断增强自身的本领才更好应对就业压力。而学校的教育方式,管理重点应该也要有所调整才能适应整个就业形势的发展。欠发达地区的信息来源相对迟滞,如果这部分地区的毕业生就业方式还没有从只凭招聘会场获取就业机会的现状中有所拓宽,就业机会就会更少,压力也必将增大。
3 讨论
曾有研究发现:各省区在招生方面都给各民族院校下达了招收民族生的硬性指标,但在民族院校民族毕业生就业方面却很少有优惠政策。④综合我校毕业生和各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根据学生的态度、学校的培养模式还是用人单位需求方面分析,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现状存在有:(1)专业性强,就业机会局限;(2)缺乏就业信息、技能和经验;(3)职业定位不符合实际;(4)毕业生基础知识薄弱,个人能力培养不足;(5)科研、创新能力差等方面的问题。总之,导致这些现状的出现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比如学校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必将会影响毕业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用人单位的条件没有对欠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有特别的照顾,必将会导致这些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比其他地区的大学生弱等等。用人单位、学校培养和毕业生本人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毕业生的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就业信心、就业期望、岗位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是否相互平衡,自然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就一层层受到挑战。以上因素的作用,都将致使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情况陷入就业难的状况,这也期待着系统的归因后利用有效的办法去解决现有的问题,改变就业难这一现状。
通讯作者:黄锁义
本课题为2011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助课题(11BSH014);右江民族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专题研究重点课题资助(右医院字[2011]22号)
注释
①②夏劲刚.贵州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和对策研究[D].贵州大学,2010.
关键词:医学专业;专业硕士;学术硕士;英语学习;需求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7-0205-02
一、需求分析对医学硕士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
20世纪70年代Richterich首次提出需求分析的概念,并将这一概念应用于特殊用途的英语教学中去,在这之后,这一概念进一步得到深入发展,到今天需求分析包括目标需求与学习需求两大部分。在医学硕士的英语学习中目标需求指的就是医学硕士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即通过英语学习可以在将来就业市场中得到有效的发挥和应用的英语知识,为此在学习过程中医学专业学生所要掌握的英语学习技能知识;学习需求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指的就是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需求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所要达到的一个掌握程度。
二、医学专业英语学习需求分析的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医学专业的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进行英语学习的需求分析,调查对象为河北医科大学xxxx级硕士研究生,在在校的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学术硕士研究生中随机抽取300名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问卷发放的形式进行。
在调查对象中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学术硕士研究生各占比二分之一,这其中包括不同年级的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学术硕士研究生,由此,使问卷调查覆盖的年级层次有了一定保证,增强了问卷的代表性,在问卷的问题设计中主要包括基本的问卷问题,例如年龄、性别、年级、医学专业的细化专业分支等;此外,还有针对英语学习需求的问题主要包括英语的听、说、读、写以及翻译、专业词汇等一系列相关的英语知识学习内容,并且对不同的英语学习知识进行了相应的需求强度设计分析,在调查问卷的最后还会有专门的模块供学生们自主反馈、填写对当前英语教学的意见以及对其改进的建议。
调查问卷由于是在校内进行,且多由调查者当面收发,因此,问卷回收率较高,在发出的300份调查问卷中,收回了243份问卷,问卷调查的回收率约为81%,因此,此次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存在有效性。
三、医学英语学习需求分析的调查结果
下面根据调查问卷中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学术硕士研究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进行相应的结果分析。
1.专业硕士的英语学习需求。我们可以在针对医学专业硕士的英语学习需求调查结果中明显地看出,大部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进行需求调查问卷填写时,在英语学习知识内容的栏目里,对英语学习的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技能的需求强度中表示了其强烈的目标需求,他们在这些项目的调查问卷中均勾选了“非常必要”、“较强必要”等的程度较为强烈的选项,选项的百分比分别高达79.9%、83.25%、87.4%。其次,还有许多专业硕士研究生表示其同样需要较强的英语听力能力以及英文医学文献的翻译能力,其百分比大约为66.5%;最后,还有少部分专业硕士研究生表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于西方的文化、相关的医学专业背景也较感兴趣,其占比约为45%。此外,在对英语教学反馈意见一栏中有70.6%的学生表示在研究生阶段的英语教学学习过程中其知识积累能力有所提高,表示英语教学效果明显;但是在调查中也有学生表示在专业硕士的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学效果较差,占比约为19.8%,这部分学生表示自身英语基础薄弱加上英文教学课堂氛围不够浓厚、教师英语教学速度过快,自己没有办法跟紧教学进度;同时,还有85%的学生表示由于其医学英语专业词汇量匮乏在研究生的英语学习中用全英文写论文以及摘要等存在一定的难度。
2.学术硕士的英语学习需求。在对学术硕士研究生的调查结果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学术硕士研究生普遍表示对于英语阅读能力以及英文写作能力的需求较高,其强度表中对其强烈程度的勾选多为“非常必要”、“极度必要”以及“较为必要”,且其百分比为78.9%、76.4%,还有一部分学术硕士研究生也同样表示需要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英语听力能力以及国外文化背景及其医学发展状况,以备出国深造之需,这部分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占比约为66.2%、54%、43.1%,除此之外,还有少部分致力于医学科研的学生表示其对医学专业词汇的需求以及英文医学翻译需求要求同样较高,这部分学生占比约为34%、55.1%;除此之外,在英语教学反馈栏中,大部分医学学术硕士研究生表示全英文授课使他们的英语学习难度过大,造成了较大的学习压力,但也表示了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其各方面英语学习能力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部分学生占比高达89.4%,与专业硕士研究生所反映的学习氛围问题不同,学术研究生普遍反映其英语学习氛围较为浓厚,这一比例约为92%。
上一篇建设工程项目全工程管理
下一篇食品安全市场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