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投资风险防范范例6篇

境外投资风险防范

境外投资风险防范范文1

中央企业境外投资概况

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的主要方式包括境外投资、资源开发、境外加工贸易等直接投资活动以及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国外经济合作的间接投资,主要包括在境外进行投资的项目,例如新建、购并、参股、增资、再投资等;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包括独资、合资、合作等;通过收购、兼并、参股、注资、股权置换等方式,在境外取得既有企业所有权或管理权等。

近年来,中央企业境外投资日益频繁,呈现出境外投资单位逐年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迅速增长的特点。截至2004年底,在被国务院授权监管的184家中央企业中,除4家(招商局、中国华润、香港中旅、澳门南光)总部设在港澳地区的企业集团外,另有95家在境外设立了子企业或办事机构,共2805个(不包括红筹股壳企业),比2003年增加601个,增长27.3%。其中,在境外投资设立的子企业有2332个,在境外设立的分公司、办事处、经理部、项目组等办事机构有473个。

据境外财务决算资料显示,2004年末,中央企业境外单位拥有资产8488.3亿元,同比增长32.1%,占中央企业的9.3%;若扣除中央企业在境外设立的红筹股壳公司,以及境外单位返回境内投资的情况,中央纯境外资产总额6234.2亿元,同比增长35.4%,占中央企业的6.8%。中央境外企业拥有资产总额的前五名分别是中国华润(1076.8亿元)、海洋石油(812.4亿元)、中石化(794.3亿元)、远洋运输(746.9亿元)、招商局(649.5亿元)。

2004年,中央企业境外单位共实现利润653.3亿元,同比增长89.5%,占中央企业的13.4%,高于其资产所占比例。中央境外企业实现利润前五名分别是海洋石油(219.5亿元)、远洋运输(80.9亿元)、招商局(61.3亿元)、石油天然气(55.6亿元)、中国华润(46.1亿元)。截至2005年上半年,中央境外企业和中央企业所属二级以上境外子企业达693户,中央企业境外单位资产总额6299亿元,净资产2870亿元,所有者权益2264亿元,职工人数21万人。由此可见,中央企业境外资产无论是在总量规模上还是增长速度上,都决定了加强对其监管和建立风险防范体系的重要性。

中央企业境外投资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央企业境外资产在总体上运行良好,但是也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它们依然还在为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所困扰,其中有深层次的体制原因,也有内外环境冲击和影响的因素。

总体而言,中央企业境外资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 境外投资整体赢利能力不强

以2004年为例,中央企业境外机构所实现的利润主要集中在海洋石油、远洋运输、招商局、石油天然气、中国华润等少数企业,多数企业经营效益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99家在境外有投资的中央企业中亏损18家,占18.2%;利润不足1000万元的18家,占18.2%;利润在1000万至1亿元的有35家,占31.3%。

2. 一些境外企业的产权关系不清晰

早期中央企业在境外设立的外贸企业很多都是以少量的资金或海外留存利益在境外注册成立的,经过多年的积累,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因我国外汇管理及税收政策限制,拥有境外资产的集团公司多数将海外部分单独核算,总公司账面上无任何反映,未建立起以产权为纽带的境外投资关系。甚至有些境外投资是以个人名义注册登记的,相关公证手续不完备,这极易造成境外投资的资产流失或损失。

3. 境外投资结构不尽合理

从投资结构 ( 主要指地区产业结构和币种结构 ) 看,中央企业在投资地区的选择上,过分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集中在港澳地区,这除政治因素外,与中国总体的境外投资战略有关。在产业结构上,境外投资偏重初级产品产业,忽视高技术产业的投资;偏重消费品投资,忽视生产性投资;偏重对国内效应弱的产业投资,忽视对国内连锁正向效应强的产业投资。所有这些,一方面使投资结构不合理,另一方面导致投资与国内生产企业的断档、分割,致使境外投资风险加大。另外,在投资币种的选择上,美元所占的比重过大,币种过于单一,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莫测的情况下,加大了中方投资的外汇风险。

4. 企业境外投资战略不明确

到境外投资设厂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是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更高层次的国际化经营方式。但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尚未意识到这点,没有将境外投资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缺乏境外投资的中长期计划,多数是企业的随机行为。宏观规划的缺乏直接导致企业对外投资动机不明,很多企业以建立一个办事机构为目的,而不是当作一个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投资的随意性较强。

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

中央企业走出国门后,由过去仅承担生产经营风险转变为承担复杂的国际竞争风险,多数“走出去”的企业对国外投资市场、国际竞争环境及投资所在国法律法规不甚了解,因此其开拓国际市场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就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

1. 投资风险

企业的投资活动存在投资决策和投资过程两种不同风险。企业对境外固定资产投资、设立各类公司、兼并收购、重组、分立、转让股权、公司休眠、公司关闭等类投资相关活动都必须做出明确的规定,具体包括投资决策管理、投资项目的投产运营及后评估,公司的解散与清算、公司的其他变更情况和报批事宜、违规责任等内容。

2. 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如工人罢工、管理人员流失等)是指目前部分企业对境外投资各项管理链条中存在的风险。由于一些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落后,常常因小失大,如“名义工资”、“多套帐”、“避税”等做法表面上看似取得了暂时利益,实际上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为满足企业国际化发展趋势,对境外投资企业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管理思路和管理观念应进行必要的调整。

3. 财务风险

由于境外企业未纳入集团内部的统一核算监管体系,境外投资资金独立循环,再加上监管不到位往往造成投资主体面临境外投资关系不明确,财务核算不统一的风险。由于一些境外企业的财务主管、会计、出纳等重要岗位缺乏相互制约机制,再加上一些境外投资的会计资料管理不规范,造成了很大的风险隐患。中海集团在规范境外企业财务工作的经验值得借鉴。为加强境外资金的管理,防范资金风险,他们采用了全球现金管理系统(GCM)。目前他们的全球现金管理系统功能运作日趋成熟,网络初具规模,控制了境外90%以上的账户,使资金安全、规模优势和流转效率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4. 非商业性风险

境外直接投资不同于国内投资,其面临的投资风险远较国内投资大,尤其是各种“非商业性风险”(亦称政治风险)。这种风险是影响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一旦在东道国遭遇政治风险,投资者的利益便可能丧失殆尽。

海外投资中的政治性风险本质上是“与东道国政治、社会、法律有关的、人为的、投资者无法控制的风险”,传统上划分为战争和内乱风险(政治暴力风险)、征收风险、汇兑限制风险(转移风险)、违约风险、延迟支付风险5类,进出口贸易中的政治性风险还包括进口国政府禁止进口的风险。

汇率风险属于非商业性风险重要内容之一,在经济不发达、政治波动剧烈、对外汇进行管制的国家,境外企业普遍存在较大的汇率风险。一是币种结汇风险较大。目前部分中央境外企业在开展经营业务时,未考虑签约币种,业务完结时只能以当地的货币收汇,无法转换硬通货外币,使资金调度和转移受到限制。如遇当地货币贬值,汇兑损失很大。二是账面汇兑损失较高。因境外单位记账本位币不统一,有的以当地硬通货币记账,有的以人民币记账,当汇率出现较大变动时,账面汇兑损失较高。

相关对策建议

建立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风险防范体系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根据中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总体战略,在对国内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国外的市场环境、法律环境和政治环境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使境外资产风险防范工作逐步完善。笔者认为,一方面需要加强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代表和行政监管者所应发挥的监管、服务和协调的功能,另一方面要求境内投资主体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构,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第一, 应当充分发挥国资委监管、服务和协调职能。

国资委应依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规对中央企业的境外投资活动履行出资人职责,应本着尊重企业合法权益的原则,指导中央企业规避境外投资风险,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加强对境外投资活动的监管。同时,国资委可以发挥宏观指导的服务功能,为中央企业境外投资提供信息服务,并争取外交资源的支持。为了避免重复投资、内部竞争等不良现象,国资委还需要建立统一的对外协调机制。

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境外资产监管职能的合法性来源于其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的法律地位。具体而言,国资委首先需要严格限制对外投资主体的条件,并加强对外投资的注册、登记、清查、核算等工作。其次,国资委需要完善境外投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掌握对外投资动态。最后,国资委有必要建设境外资产考核评价激励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使奖惩有据可查、有章可循。

国资委的服务和协调功能主要源于它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和政治资源。国资委可以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为中央企业海外投资提供充分的信息服务,减少企业自身搜集信息的成本,从而减少决策失败的可能性。同时,国资委可以积极利用外交资源,为境外投资的顺利展开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再者,国资委可以联合国内相关部门,进一步打破限制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的瓶颈。最后,为了避免重复竞争和内耗,国资委在必要时需要协调相关投资方的行动,争取最大的对外主动权。

第二, 要完善中央企业治理结构,建设境外投资风险防范体系。

建立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风险防范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如建立风险综合评价预警系统,适时进行风险的跟踪评估、预警和监视,正确识别风险、衡量风险,采用规避、办理保险、谈判安排等方式协调好企业与东道国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灵活运用金融工具、控制和分散风险,最大限度地实现风险的抑制和转移等。就目前情况而言,以下几项尤为突出:

一是建设有效的中央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就是通过设计一套具体有效的运行机制,约束企业经营者(人)的行为,使其符合出资人(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国资委作为出资人,是通过委派董事、监事进入公司董事会、监事会而履行职责。所以,首先需要对投资主体决策权进行合理分配,境外投资需要经出资人代表审查同意并接受其监督。另外,完善中央企业内部激励制度,合理引导管理层决策,使其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

二是提高对境外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由于境外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其财务管理权相对独立,中央企业作为母公司难以直接而透明地掌握境外公司的财务运行状况。我国现行的会计体系,更加侧重对境外企业的外部监管,而忽视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能力的自觉性。所以有必要规范央企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强化外派财务人员的独立性、增强会计信息的可交流性,从而加强中央企业对境外子公司的控制力,降低境外投资财务失控风险。

境外投资风险防范范文2

关键词:跨国公司 财务 风险管理

1.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含义

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在一般公司财务管理的基础之上,当财务活动跨越国境之后,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情况、政治环境、法律环境以及文化背景等各不相同,公司的财务管理内容页比较复杂。在这种环境下,进行跨国理财活动会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面临着收益或是损失,此为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因此,跨国公司要对各国情况和国际形势进行评估和分析,以便能够从容面对较为复杂的理财环境,从而提高自身财务决策的正确性以及及时性。

总之,跨国公司经营必须要面对政治和经济风险等因素,只有对各个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积极采取防范措施,才能够保证自身的利益。

2.跨国公司的财务风险类型

2.1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包括.组织风险、财务管理风险和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2.2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主要为利率变动或是公司以外币计价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价值量的增减,导致跨国公司的利益发生变化。

2.3经营风险

宏观经济风险主要指由于东道国的宏观经济失调,发生一些变动,为国外的投资者带来经济方面的损失,且东道国的经济政策是否稳定也能够体现出政治风险,跨国公司可以通过一国的经济政策来判断此国的投资前景。

微观经济风险即商业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为境外投资企业的微观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微观经济风险和东道国的经济产业竞争程度与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掌握能力、应变能力密切相关。

企业运营风险的产生,主要由于海外投资企业自身对投资项目的选择和论证、开拓、决策等出现偏差。

2.4技术风险

2.4.1产品开发风险,当企业进行对外投资时,要根据东道国的市场需求来开发一些新的产品,在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跨国公司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等,属于高风险的项目,尤其是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规模较小时,公司的技术能力不足,便会导致产品开发风险增加。

2.4.2技术保护风险,此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为跨国企业受到东道国或是第三国企业、组织、个人等非法侵害,导致资产损失,因此,在对外投资时,跨国公司的技术要给予重点保护,可以同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来进行保护,如果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那么企业将会面临技术外泄的极大风险,且企业专业技术是无法通过法律来进行保护的,因此公司内部要加强保护措施。

2.4.3技术引进风险,此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重复引进、不论证引进项目、项目成熟度低、合同所处环境不利、返销限制等等。

2.4.4技术壁垒风险,即国家或地区为了保护国家地区的安全,保护人类健康安全,保护环境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是资源性的技术措施。

3.跨国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及管理

3.1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首先,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改进公司的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方式,加强跨国企业的内部管理,强化国内母公司对境外投资企业的监控力度,加强企业的外部监督以及约束,能够有效的降低资产经营风险。

其次,建立财务风险审查制度,对海外投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进行确立,并按照风险类型来选择资本结构,加强内部资金流动管理,同时,要强化资金融通方面的管理,选择多个投资方案进行综合探讨,利用先进的财务方法来对风险进行防范。

再次,重视跨文化的沟通和理解,创建共同的企业文化以及经营理念,完善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适当的利用外部资源进行本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

3.2外汇风险防范措施

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建立外汇市场情报系统来做出风险预测,选择一些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的领域、地区进行开发,用抵制汇率的变动风险来获得相对成本优势,加强研发力度来提高自身产品的优势,保持公司的竞争力,另外,也可以通过调整产品的定价、进行促销等市场策略来对外汇风险进行规避。

3.3经营风险防范措施

首先,对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经营环境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在财务管理时,要先进行项目投资饿可行性分析,做到对海外市场的经营环境全面的评估、分析,此项工作的重点即对东道国的政治政策和制度的稳定情况,公共管理以及服务体系的质量,社会环境和法律体系,基础设施等进行研究分析,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来进行,选择东道国大型竞争对手不重视的产品市场,甩优质和廉价来打开市场,等到条件成熟后,进入主导产品市场。

其次,跨国公司要对全球业务活动的整合能力进行培养,我国的跨国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主要集中在贸易资源开发以及制造业,通过获得全球竞争效率,来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且通过全球资源整合,能够利用一些良好的国际机会,通过海外子公司和国内母公司的整体优势以及协调,保证自身应对风险和危机的综合能力。

再次,跨国公司为了保持住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形成自身的全球学习能力,保持挑战、激励、创新的态度,帮助自身企业积极的面对国际市场的变化。

3.4技术风险防范措施

对技术风险进行防范时,首先要对技术研发和保护等给予充分的重视,一旦发生技术风险,进行技术转移之前,要组织技术人员、财务专家、法律专家以及投资专家对技术中的先进性、实用性、合理性等进行可行性论证,然后进行对结构和结果的预测。

其次,要健全技术开发与管理内控制度,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谨防因为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的风险和损失,尤其是能够接触到机密技术的人员,要建立起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研发人员的工资待遇,防止人才流失。

再次,加强投资项目技术保险性,对于一些风险性较小且无法投保的技术项目,公司要根据自身的投资水平来提取资金建立保险基金,来补偿一旦发生风险产生的损失,对于一些风险性较大的技术项目,要去东道国或是母国的保险公司进行投保。

最后,要加快产品、技术的国际标准化进程,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技术壁垒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跨国公司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要结合自身情况作出及时的、科学的、合理的防范措施,本文通过对跨国公司四种风险的研究分析,提出各类风险的防范措施,希望能够为管理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许娟.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2] 张艳华.关于对东道国投资环境评价方法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3,03(61)

[3] 龚蓉.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境外投资风险防范范文3

[关键词]对外投资 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

一、对外投资

对外投资是企业在其主要经营业务以外,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或以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进行的投资,以期在未来获得投资收益的经济行为。90年代末期,面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为适应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各方面需要,中国政府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类所有制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推动中国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对外投资不断发展壮大。实施“走出去”战略至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得到快速发展,中国企业逐渐成为全球直接投资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

目前大部分企业对外投资的特征为投资规模小,增长速度快;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行业分布广。根据国际投资市场需求结构,基于中国经济发展对海外直接投资的需要和可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逐步拓展,在主体结构、行业分布、地域流向等方面都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从今后趋势看,“十一五”期间是中国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机遇期,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也面临着较好的内外部环境。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总量、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和外汇储备居世界前列,经济结构战略调整进程加快,形成了一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和产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步推进,支持和鼓励“走出去”的政策措施将更加完善。从国际来看,世界经济总体处于上升期,跨国直接投资逐年回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推动了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跨国转移进程加快。今后较长时期内,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将继续快速扩大。

二、企业对外投资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1、 对外投资的决策制度风险

在部分企业中,由于对外投资制度的不健全,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一些企业将对外投资产生的收益发在“小金库”,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有点企业与受资企业串通,私分利润。企业在制定对外投资计划时没有进行风险分析,盲目跟风。一些企业没有实行责任追究制,对外投资失误后没有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导致企业的管理层对对外投资的风险不够重视。对外投资制度的不健全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企业进行股权的对外投资后其收益来自两个方面:资本利得和持有利得。资本利得来源于所持有的权益证券股价涨升。然而,因影响股价的因素非常多,即使受资公司的业绩比过去有所提高其股价也未必能够涨升。如果企业持有权益证券股价发生下跌,则会产生资产价值缩水,产生持有权益证券的价格波动风险,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2、 对外投资对象选择的风险

在企业进行对外投资时,投资对象的选择失误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选择对外投资的对象时会考虑目标公司所处行业选择风险、目标公司所处地区所选择风险、对目标公司收购成本过高风险、对目标公司收购失败风险等。目标公司产品的市场容量、市场对其接受程度、市场竞争状况、企业管理水平、经营能力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受资企业盈利或亏损的程度,进而影响企业对外投资的投资收益的实现。在我国合资合作实践中,有的企业不注意对合资合作伙伴的资信了解而仅仅凭对方的一面之词就与对方确定合资合作协议,从而引发悲剧。在合资合作过程中也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 对外投资的时机选择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风险无处不在,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谨慎选择对外投资的时机时,要把握机会。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不能随波逐流,盲目跟风,也不能错失良机。在企业选择对外投资时机失误后,会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投资退出风险是指企业由于选择的投资工具不当、合资合作协议不妥等原因会使得在想退出受资企业无法顺利退出的风险。投资退出风险表现为投资者持有的金融资产没有流动性,或者变现损失惨重。企业在兼并目标公司后,需要合理配置资源,实现的财务协同效应。在我国,由于经理人才市场没有建立,资本权力往往小于行政权力,使得兼并后人事问题非常突出。经理层内部相互拆台、号令不统一等情形发生,导致财务协同效应无法实现。

三、防范财务风险的相关措施

1、 强化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

企业应不断提高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要使员工明白,对外投资的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对外投资的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员工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对外投资工作的始终。企业要树立财务风险管理理念,对于对外投资提出总的风险管理战略思想,强化风险意识,通过建立数量多、质量高、运用性强的对外投资财务信息,使企业能及时预见风险的存在并积极反映,为风险决策和风险防范的正确实施创造条件。设置风险管理部门的企业应要求风险管理部门定期组织有关职能部门,重要子公司召开风险状况分析会,每季度和年度的经济形势分析会同时分析对外投资的财务风险。

2、 加强分析对外投资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

加强分析对外投资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外投资的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对外投资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以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就无所作为。为防范对外投资的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对外投资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对外投资政策和改变对外投资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外投资的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对外投资的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面对不断变化的对外投资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对外投资机构,配备高素质的员工,健全对外投资规章制度,强化对外投资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的对外投资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由于对外投资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3、 提高对外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对外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财务风险管理的目的应是通过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控制,预测和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在解决“正确地做事”的基础上,还要解决“做正确的事”。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和法律部门以及其它有关职能部门、业务单元的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对风险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只有把企业的对外投资实现组织化运作,才能实现企业对外投资的财务风险管理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真正的规模运行。对外投资中采用证券投资时,应根据债券的资信等级防范风险。财务人员借助企业所购债券的信用等级,提请企业抛售风险高的债券,保留风险低的债券,减少企业的证券投资风险。从操作策略上防范债券风险。即短期债券更换长期债券、长期债券更换短期债券。选择最佳的证券投资组合。即保守型策略、冒险型策略、适中型策略。采用科学的证券投资组合的方法。选择足够数量的证券进行组合,将风险大、中、小的证券放在一起进行组合;把投资收益呈负相关的证券放在一起进行组合。这样才能防范企业对外投资的财务风险。

四、结语

综述所述,文章首先探讨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对外投资的定义及其特征,接着分析了现阶段企业对外投资中存在的财务风险,最后探讨了防范财务风险的相关措施。目前,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在制定对外投资时应配合企业的经营和获取利益的目标,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企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对外投资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吴红军.企业投资风险及其研究.集团经济研究,2007;3

[2]那颖.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3]钱雪松.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动力和影响分析.当代经济,2007;7

[4]张少云.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管理及风险防范.财经界,2008; 9

境外投资风险防范范文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我国企业数量急速增加,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复杂的市场环境,因此,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均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为了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需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加以关注。而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各个环节,更容易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力量,因此,为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提高企业效益,防范企业经济损失,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和管理,将企业可能的财务风险加以控制、防范和规避,进一步采取防范措施,促进企业发展。

二、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分析

1.融资风险

资金作为我国现代企业的血液,对于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必不可少。现代企业自动化程度较高、资产较为密集,融资主要是通过股权和债务等方式。当企业采用股权融资方式,不必按期支出利息,不会造成过大的利息支出压力,因此相对安全;当采用债务融资方式,可能使偿债压力增加,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部分企业由于负债融资金额不恰当,导致多融资或者少融资,当负债融资过多时,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利息负担,影响企业经营效益,当负债融资过少时,又可能由于流动资金不足影响企业经营。

2.投资风险

企业进行投资后,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投资风险。具体来说,投资风险包括政策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违约风险等,当企业对某个项目进行投资后,由于市场需求或者政策发生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投资风险,特别是被投资者遇到情况难以预料等情形,均可能导致投资失败。而当投资出现风险时,企业在既定时间内难以收回投资,投资收益更无从谈起,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和经营效益。

3.存货风险

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存货是确保企业能够正常生产经营的保证,持有一定数量的存货能够使得企业适应市场需要,确保正常销售进行。但同样的,生产存货过多可能导致企业产品积压、影响企业资金周转效率,影响企业经营效果;反之,一旦企业存货过少,又可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影响企业销量,甚至导致违约风险。

4.价格风险

由于外部环境影响,企业产品价格可能随着市场需求、国家政策变动等因素而波动,直接影响企业产品销售,同时反过来又影响企业存货,当价格上涨,可能导致供过于求,形成产品积压,当价格下降,又可能导致企业盈利减少,甚至成本收入倒挂,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同时也有可能由于价格下降,企业产品供不应求,产品无法正常销售,又给客户造成企业实力不足的印象,甚至损害企业信誉。

5.环境风险

企业生产经营往往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特别是企业外部环境因素,不受企业掌控,但是往往又对企业产生直接或者潜在的影响。例如国家对某个行业税收方面的政策发生变化,可能导致该行业利润受到影响,对企业产生财务风险;又如国家环境保护等政策出台,可能影响对消除环境影响要求较高的企业等,形成风险。

三、企业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1.优化筹资结构,利用财务杠杆

企业在进行筹资时,应充分考虑财务杠杆的作用,在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时考虑对于债务和股权筹资方式的合理利用。众所周知,确保筹资负债利息率低于筹集资金的投资收益率则可确保财务杠杆发生作用。因此,为规避对外负债融资导致的财务风险,应考虑不同的情形。当企业发展趋势较好,企业处于扩张时期时,由于自有资金不足,企业可以考虑负债筹资方式,此时,由于负债筹资快捷,有助于帮助企业尽快扩大规模,占领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负债方式筹集资金方式支出的利息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支付,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税负,增加企业净利润。但是由于负债筹资方式使得企业需要考虑利息支出,即未来收益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负债筹资方式给企业权益资本带来财务风险,因此,若企业息税前利润下降,低于特定水平时,财务杠杆系数较高,此时应注意控制债务筹资规模,防止财务风险增加导致损失。

2.强化可行性分析,识别投资风险

完善企业投资决策机制,明确责任,防止由于企业管理者盲目决策进行的投资活动,为企业带来未知的风险。应加强企业投资风险识别,运用财务管理相关理念、知识和方法,对投资活动可能发生的风险加以识别和办事,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评价风险影响大小。在进行投资可行性分析时,应通过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收周期等指标,加强对于经济可行性的谁,特别是投资成本和项目建成后的效益、成本费用应准确测算,从而对企业投资进行科学的分析,避免企业投资失败。

3.调节产业结构,优化存货库存

如前所述,存货结构不合理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流动情况,影响企业资金周转率,从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和扩大再生产,甚至导致不良负债。因此在财务管理方面,应优化企业产品结构,应合理预测产销量,保持合理的库存量。当存货不足时,应加强补充原材料,强化产品不足,提高市场占有率,而当库存过大时,应加强营销,扩大销售量或者采用信用销售方式,减少库存,同时应加强对客户信用情况的判断,对于信用等级较高的客户,可以采用赊销方式,而对于信用等级难以判断或者信用等级不高的客户,应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防止由于提高销量而形成坏账的情况。

4.建立风险评价体系,应对价格风险和外部环境变化

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由于复杂多样,因此往往难以改变和把握,但是企业为防范财务风险,应尽量采用科学的风险评价方式,实现企业科学决策,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以应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应采用各项财务指标,对企业各项财务情况进行分析和展现,及时发现在出现价格和环境风险等情形时,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特别是资产负债率、成本费用变动弹性等指标在风险评价体系中的应用,能够了解企业的风险状况,及时调整企业投资、生产经营决策,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企业消除外部环境带来的各项风险。

5.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财务风险防范能力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尤为重要,应树立企业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分析企业生产经营内部控制风险关键点,确立内部控制管理重点,将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各个环节均加以分析,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将企业生产经营和工作中由于管理不力导致的财务风险降低。应加强流动性资产的管理,一旦发现偿债能力等不佳,立即采取措施加以处理,从而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境外投资风险防范范文5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成因;财务风险防范 

1 中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 

1.1 资金结构不合理 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中国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资金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从国有企业财务结构来看,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的问题。从企业负债结构来看,长期负债较少,短期负债过多,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很大。

1.2 投资缺乏科学性 

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风险不断。企业对内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

1.3 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

现代社会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相当多的企业在信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大量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

1.4 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 

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分配方法的选择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状况的判断和企业的声誉,从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来源,也可能影响企业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结合企业的实现情况,不进行科学的分配决策,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中国企业较少分配现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红股的分配方法,这一方面有意无意间助长了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气氛,另一方面无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不仅如此,中国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无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

2 中国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

2.1 企业的理财活动尚未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相适应 

企业财务活动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并受这些环境的制约,包括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等。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莫测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因为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其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预见和难以改变的,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

2.2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决策缺乏科学性 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也是中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中国,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在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市场预测等各环节之间缺乏统筹协调配合,造成应收款项、存货等资产损失严重。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进行深入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盲目投资,形成不良资产或巨额损失。资本结构缺乏科学规划,筹资综合成本高,造成负债比重加大,财务风险增高。 

2.3 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使其更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企业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中国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特别是有的企业管理与监督合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

2.4 企业理财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风险意识 

任何系统的运行,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高素质的理财人员,更是企业不可多得的财富。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国企业的理财人员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受专业教育的程度限制,其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他们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特别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还不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

3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及化解方法

(1)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因而,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因此,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2)通过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即是说,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3)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应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策略来解决现阶段和未来的企业财务风险问题。而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4)对财务风险作出恰当的处理。财务风险的处理是风险的事后控制,具体方法主要有:①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或其他形式建立一项专门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基金。如工业企业按一定规定和标准提取坏账准备金。商业企业可提取商品削价准备金,这是弥补风险损失的一种有效方法。②在损失发生后,或从已经建立了风险基金的项目中列支,或分批进入经营成本,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正常活动的干扰。③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比率进行考核。同时,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另外,还要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④注重投资决策问题。投资决策是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主要内容之一,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结构。企业决策者必须作好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5)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按照以上方法作出的决策,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可以避免财务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6)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关系。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而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7)建立财务“预防”机制,正确把握企业负债经营的“度”。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决策时,首先应该考虑企业举债的规模和偿债能力。一般而言,确定负债规模应该考虑以下因素,如警惕财务杠杆效应的负面影响、防范财务风险和关注财务成本。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的“诊断”机制,要对企业的负债进行分析,从三个方面来看:①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经营者业绩,使企业获得负债资金效应,降低资金成本,提高权益资本收益水平。②负债经营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增强经济实力。③负债经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和破产的危机。

(8)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做好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分配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分散风险可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从而可以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

②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能够使企业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债权性投资风险大大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当然,采用回避法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可以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

③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如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

④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式。例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以达到降低债务风险的目的。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李清华.财务管理[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2

[2]钟言.财务风险防“四高” [n].中国经济时报,2005-11-29. 

[3]朱然.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经济师,2005,(4). 

境外投资风险防范范文6

[关键词]对外投资 风险类型 防范措施

一、对外投资风险的类型

1.政治风险。政治风险包括政府干预、民族主义风险、政策变动风险、恐怖主义风险和地缘政治风险。政府干预的情形十分常见,其中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干预最为典型。比如2005年联想宣布并购IBM的部分业务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因担心该行为会危及自身国家安全而介入调查,对联想的业务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会引起罢工,导致生产等活动进度受到很大影响。中国企业往往不重视社会效益,不注重建立本土化关系和实施本土化经营战略,容易引起当地公众的排华情绪,遭遇民族主义风险。2004年西班牙鞋商针对中国鞋发起了游行、示威、抗议等活动,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东道国政策法规的不连续,也会给我国企业在海外的经营造成不小的影响。例如俄罗斯近年来不断提高特定商品货物的出口关税,使得我国投资相关行业的企业蒙受损失。

9.11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成为影响世界和平的重大因素。从西班牙马德里火车爆炸案、到俄罗斯莫斯科地铁爆炸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恐怖主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日渐明显。近年来,中国公司也经常成为恐怖分析的袭击目标。

地缘政治是政治行为主体通过对地理环境的控制和利用来实现以权力、利益、安全为核心的特定权利,并借助地理环境展开相互竞争与协调的过程及形成的空间关系。以石油为例,许多国家把石油放到了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地位,各国为了争取石油资源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甚至引发战争。

2.管理风险。管理风险包括效率风险和跨文化风险。我国对外投资以国有企业为主,国有企业在治理结构上的缺陷,使得国有企业在海外市场竞争中缺乏效率和国际竞争力。跨文化风险是指文化方面的差异给企业对外投资带来影响的不确定性。对外投资企业如果不重视多元文化差异,将会增大风险。

3.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包括决策程序风险、价值评估风险、汇率风险和融资风险。决策程序风险是企业进行境外并购可能遇到的首要风险。对于那些刚刚开始国际化的公司来说,往往会到并购协议签署后还没有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等到用外汇支付时才想起补办,出现这种问题可能导致承担违约赔偿责任或延期完成并购而增加成本等问题。

价值评估是境外并购的核心问题。如果对并购目标的价值评估出现较大偏差或严重偏离,就有可能给并购方造成沉重的财务负担。价值评估风险大小取决于对并购目标信息的不对称程度,一旦信息不充分,就会有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汇率风险是由于结算货币的不同和汇率波动而带来的风险。例如国内某企业为了开拓海外销售渠道,并购了一家专门经销自己产品、资不抵债的销售公司,使其成为子公司,并以较长的放账周期销售母公司出口到当地的产品。该公司在当地以本国货币结算,而对母公司的进口采用欧元结算。到了第二年,由于当地货币对欧元大幅贬值,又因放账周期过长导致对母公司的应付账款太多,导致年度决算时子公司发生巨大汇兑损失,使得该公司集团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

融资风险包括并购企业筹集并购资金的风险和被并购企业在当地经营过程中融资成本过高或者无法融资的风险,目前我国众多境外投资企业都面临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偏高等困难。

二、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1.政治风险防范措施。采取正确的跨国经营策略,从源头上降低政治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制定合理的参与形式,在法制相对完备、社会安定的发达国家可以选择直接投资方式,相反则应当采取迂回投资方式。按照规避风险的宗旨,选择合适的参与环节,提高资产流动性,并选择适当的参与时机,降低收购成本。

完善投资保护机制。签订国际多边、双边或区域投资保护协定保障本国企业跨国投资安全,同时积极利用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和境外投资保险机构规避或者降低风险。

2.管理风险的防范措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制约企业进行境外投资的首要因素,当前国内许多企业只关注境外投资的外在效果,很少认真分析核心竞争力这个关键因素,盲目实施多元化和扩张战略,影响了境外投资的实际收益。为此,政府必须要给予大力扶持和倾斜,以技术创新为抓手,培育龙头企业,形成支柱产业,逐步形成规模化的行业体系,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跨文化风险,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要重视对他国语言、文化、经济、法律等知识的学习和了解,针对不同类型的差异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文化冲突,只有找到不同文化的契合点,实施平衡管理模式,才能妥善处理好这一棘手的问题。此外,应当重视跨文化培训,包括对文化的认识、文化敏感性训练、语言学习、跨文化沟通、冲突处理及地区环境模拟等。

3.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体系,减少境外并购决策的盲目性。在进行境外并购决策时,要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和可行性分析。

改变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合理确定并购目标价值。运用国际化金融创新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同时充分利用全球金融资源,进行多渠道融资。

对外投资的风险是多方面的,企业应当建立综合性的风范防范体系,同时结合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有关防范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提高投资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