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项目管理范例

境外项目管理

境外项目管理范文1

1.现行境外审计体制的欠缺,制约了审计项目的广泛开展

现行的管理体制机制与境外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实际要求还有不相符之处,限制了审计领域的拓展。一是境外项目风险的控制主要集中在对国际市场的调研和投标阶段,从长远角度看,境外项目要发展,必须要提高市场研究和竞标能力,审计在该领域的及时跟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境外项目审计机构的临时性、项目实施的短暂性,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审计查证的深度和力度,使审计人员对境外项目实施的了解程度不够,无法全面、完整地揭示境外项目风险管理的整体情况,无法从问题根源、更高层次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三是境外项目的取得、管理和实施,没有形成统一管理、统一实施的运作模式,很容易造成被审计对象主体不清晰,审计需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对较弱,对审计工作的理解和配合程度良莠不齐。

2.境外风险及风险管理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影响了审计效果

境外项目风险管理审计评价体系不健全,不仅是受境外审计开展时间短的影响,还存在一些深层次原因。首先,境外项目实施的背景存在很大差异性,既有企业自主行为,也有国家战略、政治因素的考虑,所以境外项目的运行模式也各有特点,难以在同一标准下建立统一的审计评价体系。其次,由于境外项目风险管理审计需求的多样性,审计人员在评价项目的风险、效率、效益时,很难采取统一的价值体系标准,实际工作中,有的以国家或行业的相关规定作标准,有的以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或理想水平为依据,有的甚至凭感性认识评判,这些情况容易导致评价标准的模糊,影响评价结果的恰当性。最后,由于审计资源和审计手段受限,审计人员对境外成本费用发生的合理性难以核实,对某些风险因素难以识别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审计评价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审计效果。

3.涉外审计人才短缺,难以适应境外风险管理审计要求

对涉外审计人员的培养模式与境外审计的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是“现用现培”的状况持续存在,为了开展境外审计项目,突击培训英语或相关境外审计知识,这种观念在涉外审计的初期是可行的,但随着境外业务的不断发展,这种培养方式就显得不足。同时,大多数涉外审计人员培训后返回原岗位,仅偶尔参加个别涉外审计项目,这是对审计人才资源的浪费。其次,“内容单一”的培养模式不适合境外项目审计专业复杂、内容多样的特点,在掌握被审计项目所在国语言的基础上,境外项目审计还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熟悉和掌握相关生产流程,了解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法规、人文习俗、国际惯例等,而目前审计人员培养内容较为单一,从而导致某些审计内容难以深入查证,审计质量难以保障。

二、开展境外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对策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各级管理层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利用员工培训、局域网、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基本知识普及,转变员工“只管干活、不管风险”的固有观念,积极营建“风险管理、人人有责”的风险管理文化。同时,应建立健全境外项目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明确审计部门在境外项目风险管理中的角色与定位,落实境外项目管理部门和实施单位配合、支持审计部门加强对境外项目风险管理和监控的责任,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2.完善体系,明确标准,确保顺畅的审计机制

审计部门要积极探索对境外项目审计监督的新方法、新途径,参考国际已有通行做法,结合国家出台的相关法规政策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制度规范,建立和完善适合本企业境外项目实际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为境外项目审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此外,还要跟踪和研究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情况,适时出台与企业发展规划相匹配的境外项目审计规划,规划的制定要体现阶段性和适应性,要与境外项目的发展实际相吻合,并根据境外项目进展程度适时将境外项目审计纳入常规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3.加强研讨,深入探索,创新审计方式方法

当前,境外项目审计仍处于初级阶段,审计部门应坚定转型发展观念,转变固有的思维习惯,审计内容要有广度,揭示问题要有深度,整改问题要有力度。审计部门还应加强境外项目审计理论与实务研讨,不断创新审计方式和方法,向科学技术要生产力。可按照不同区域、不同项目分门别类地制定审计操作手册,根据境外项目业务类型、范围的变化和管理需求不断修订和完善。同时,还要加大内部审计资源整合力度,组建审计组时应将熟悉审计、法律以及境外业务的审计人员合理搭配,进而提高查证能力,促进境外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深入开展。

4.强化培训,提升素质,提供审计人才支撑

企业在统筹内部审计资源的同时,应根据境外项目实施情况加大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境外项目审计的“原动力”。一是完善涉外审计人员的培养模式,变“现用现培”为“常用常培”,变“培而不用”为“培就为用”。二是丰富涉外审计的培训内容,变“内容单一”的外语培训为“丰富多彩”的综合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要有针对性地增加业务知识、相关生产流程、法律法规、人文习俗、国际惯例等内容,提升涉外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三是善于借力,组建和充实境外项目审计专家库。企业可选择熟悉境外业务生产流程、经营管理、法律知识等方面的优秀人才组建专家库,根据项目需要从专家库中抽调部分人员参与境外审计项目,解决境外项目风险管理审计人才缺乏的问题。四是广为开源,积极引进和补充新鲜血液。企业审计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制订人才需求计划,积极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协调,不断从大学毕业生、不同行业、职业等途径寻求符合涉外审计需要的人才,不断改善现有审计队伍知识和年龄结构,为境外项目审计工作提供人才支撑。

5.增进沟通,共享信息,发挥部门监管合力。

境外项目管理范文2

关键词:境外工程;项目资金管理;风险;措施

近些年,我国“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决策的逐步展开和落实,我国境外工程承包业务规模保持着较高速度的增长。随着国内各大施工承包企业陆续把“走出去”作为重点,导致境外工程承包领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海外工程发包主体因建设预算或资金匮乏,导致工程款的及时足额支付往往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承包商想要在这种竞争环境中获得项目并顺利实施,使项目产生预期效益,除去企业本身的项目管理能力外,项目的资金管理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承包商需要从设计、采购、施工等主要环节缩短建设周期、提高自身工作效率,降低建设成本,有效加强各环节间的联系,高效合理的使用资金。

一、境外工程项目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资金管理是境外项目有效推进的中枢,是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的核心内容,贯穿于项目施工管理的全过程,资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项目的经济效益。境外项目只有抓住资金管理这个关键枢纽,建立与现代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的资金管理体系,实施强有力的资金管控措施,才能更好的控制项目的投资风险,提升项目整体资金使用效率,保障项目资金运行的良性循环,从而保证境外工程项目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加强资金管理,有效实现“去杠杆”和“降成本”

在实施海外项目中,有时施工企业不得不垫付资金进行工程项目承揽及实施,导致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再加上有个别大中型基建项目,项目回款周期长,导致企业财务杠杆居高不下。同时,项目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海外项目相对分散,导致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风险。在此情况下,需及时收回垫付资金,降低企业现金流压力,督促业务部门及时催收工程投标保证金、应收工程款、已竣工项目质保金等,加快资金回流,同时合理利用自身的商业信用,对可延期支付的应付账款、进行延期安排。在项目管理层级,项目管理团队要加强成本管理意识,开源节流,根据项目合同,做好变更索赔和二次经营的工作。在设备物资采购方面,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切实做好询价比价,降低材料、设备采购成本;做好工程分包的选择和管理,对专业、劳务分包商的资质、施工能力、履约能力在招标时充分分析、比较,激励分包商在满足质量的前提下,创造效益,节约成本。施工企业自上而下加强资金管理,控制现金流,秉持“现金为王”,做好资金使用筹划,减少不合理,非必要成本费用支出的资金占用,降低企业财务杠杆与资金使用成本。

(二)加强资金管理,有利于提升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海外工程承包市场竞争中立于潮头,要有一套完善的立足实际、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海外综合管理体系。财务管理是企业在进行海外工程承包业务中的重点,资金管理又是财务管理的核心。资金管理渗透于建筑施工企业的每个环节,需要企业的各个单位和部门参与和配合,资金管理不仅考验着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还对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加强资金管理有助于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从而保证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境外工程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长期项目投资预算稳定性不足

对于境外工程项目而言,由于资金流动频繁及海外各国各种税费不统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情况不同,要求不同,导致资金管理和税务筹划的差别较大。做好项目的投资预算,能够提前做好资金准备,最大限度利用资金。在预测项目资金出现缺口的时候,能够提前采取措施,弥补短期资金短缺,保证项目顺利推进。但由于影响海外工程项目运作的国内和国外因素较多,若对项目所在国市场情况调查不到位,可能会导致项目实际实施中的资金使用情况与预算的情况差别较大,项目资金预算与执行相互脱节;有些项目资金预算由于基础资料不足导致编制不够严谨,考虑不周全,随意性大,不时发生额外资金需求,造成资金预算的不稳定。

(二)发展中国家金融管制及汇率不稳定现象普遍

如上所述,我国建筑企业承揽实施建筑工程的国家,大部分为发展中或欠发达国家,经济实力薄弱,金融系统稳定性差,国际收支失衡,通常会采取外汇管制政策。导致由项目利润形成的结余资金难以通过所在国金融系统汇回国内,造成企业资金回流难度加大。这些对于正常的投资经营活动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此外,境外工程项目大多数使用所在国当地币进行合同收入结算,如果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周期较长,期间货币汇率不稳定或发生较大幅度的波动,进而对物价及物资供给,金融及外汇管制政策造成影响和冲击,从而最终传导至个人,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稳定经营发展。货币汇率易受到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发生波动,在汇率变动的同时会引起当地的通货膨胀,造成成本大幅度增加。因此必须对汇率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否则汇率风险损失除导致工程项目的盈亏外,也会关系到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地域限制和信息不对称,工程款清收困难大

部分境外大型建筑工程合同,施工组织难度大,施工周期长,项目投资预算由外国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的国家预算安排实施,此类项目一般具有工程验工计价复杂缓慢,办理实际结算滞后,到项目实施后期争议摩擦频繁,预算投入不稳定、完工项目清欠难度大等种种现实问题。导致应收款无法及时回收,项目的“两金”高悬。如果再发生关联项目资金拆借手续不符合规定;前期对业主进行的资信调查不足,在合同中没有相应的保护条款来确保应收款的及时收回;发票、验收单、计价资料等不能及时提交给客户等问题,就会使得项目回款难度加大,索赔困难,债务风险加大,有可能会严重影响企业资金周转。

(四)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运行安全性差

受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特点影响,施工项目多为资金密集型和劳务密集型,项目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并且对资金的流动性和及时性要求较高,施工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是:如何确保资金链安全,如何保证资金使用高效率,对于境外施工企业来说这个难题更为突出。境外承接的项目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较多,分布点多、面广、线长,容易造成资金分散的情况,对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管理有很大的影响。由于资金存放过于分散,企业总部无法及时了解资金的整体状况,资金管理分散无序、严重失控。境外不少工程项目都处在不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经济管理,金融管理水平薄弱,监管法规制度不完善,监管机构及人员素质水平不高,监管不严格,甚至同流合污。此外,与我国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不同,国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银行一般为私人公司或财团控制,资本金相对薄弱、内部管控和业务水平低下,合规风险大,造成系统性风险较高,若发生较大的经营危机,容易迅速瘫痪或破产,导致储户直接损失。

(五)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薄弱

境外建筑企业对于具有一定经验、责任心强、“军事参谋”型的财务人员极为紧缺,但多数情况下,因为项目的需要财务人员匆忙上岗,工作大都停留在单一的记账和报账的事务性工作层面上,缺乏对预算管理与控制,经营与成本数据分析,决策辅助支持等对素质要求较高的管理性工作的驾驭能力。

三、境外工程项目资金管理问题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资金的全面预算管理

施工企业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树立预算控制意识。重点做好大型项目和大额资金支出预算,细化资金支出的标准,压缩低效资金支出,未纳入预算的资金原则上不得开支。要积极拓展低成本融资渠道,加大资金集中管理和统一配置力度,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资金预算还需要提升预算编制水平,要加强部门协同,前置预算编制基础,量化预算目标,突出考核导向;其次,要进一步加大预算执行管控力度,约束预算外开支行为,持续完善预算实时跟踪、预警和定期分析机制,及时发现预算执行偏差,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传导至业务部门,并对后续的调节改进进行同步监督,提高预算执行的可靠性。

(二)合理规避汇率风险

对于新签合同项目,根据所在国的外汇管制规定进行筹划,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确保完工结算后项目利润能够及时汇出境外。尽可能将资金集中存放在信誉好的外资银行,并随时关注所持货币发行国家的政治、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分析影响汇率变动的各种因素。在合同签订时,应尽量争取即期付款条件,减少外汇贬值的风险;与金融机构签署远期汇率协议等有利于我方的条款;购买流通性、保值性高的商品货物,尽量减少当地币,把当地币兑换成美元等保值能力高的发达国家流通货币;可向保险公司投保汇率风险的保险,当发生汇率损失时可从保险公司获得一定的补偿,减少汇率变动造成的损失。

(三)防范工程款回款风险

境外项目对工程款回款应通过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收账等过程进行管理。在投标阶段,施工企业要仔细研究招标文件,了解建设单位资金实力和资信情况,调研项目所在国的环境和当地材料市场价格、劳动用工等信息,结合施工企业自身的条件,有选择性的参与投标,以避免因前期的盲目投标所造成的施工过程中资金短缺的现象;在合同签订阶段,施工企业要重视对合同条款的研究,量力而行,不签订超出企业资金实力范围的项目,同时在合同中加入保护条款,对于延期付款应有延付期限、利率及利息计算等规定,明确违约责任,提供合格的担保单位进行担保;在项目施工阶段,财务人员要积极跟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及时反馈工程结算支持文件,组织及时有效的验工计价,尽快回收工程资金,减少资金占压,降低施工企业“两金”规模;在项目竣工验收后,施工企业要派专人负责项目尾款的清收工作,明确应收款清收责任,建立相应考核机制,同时要做好日常催收款的证据的收集、整理和保存,以备在发现业主有恶意欠款嫌疑时,可以采取必要的法律手段来维护企业的资金免受损失。

(四)加强资金安全管理

牢固树立“现金为王、落地为安”意识,加强资金管控。一是提升资金配置与集中能力,通过加大外部银行账户撤并力度,加强资金调配,推进与区域银行合作,时刻探索便捷高效的境外资金归集模式,严格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则,确保资金链安全,盘活存量资金。境外项目在当地开立银行账户必须上报母公司审批;严格控制在境外银行开设账户的数量;积极关注存款银行的经营情况,定期与银行进行对账,及时解决未达账项;定期收集银行财务报告等数据资料;选择多家信誉好,资本实力雄厚的银行作为合作对象,避免将资金集中存放一家金融机构。

(五)提高财务人员的稳定性和综合素质

当今时代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资金管理工作由人来完成,员工的素质与专业技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好坏。为此,建筑企业必须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而当前工程项目财务人员的工作大都停留在单一的记账和报账的事务性工作层面上,缺乏对预算管理与控制,经营与成本数据分析,决策辅助支持等对素质要求较高的管理性工作的驾驭能力,企业应一方面在选人用人方面着重对财务人员管理能力和意识的考察和甄选,同时对在岗的财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管理性工作能力的学习和提高进行督促,通过规章制度或激励政策,促进财务人员一方面注重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的监督作用,一方面对项目合同,施工组织,现场管理等环节工作的认识,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施工企业做好事前的预测预算工作打好基础。同时在项目整个施工阶段,应确保关键岗位人员的稳定性,实行关键岗位人员工作在项目竣工结算前追究问责制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境外工程承包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地理差异,政治经济影响,政策法规变化,货币金融流通等诸多因素,资金管控难度较大,需要加强力量,实施有效的资金管控,保障海外项目的顺利进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施工企业只有合理做好资金的预算工作,规范资金支付,实行资金统一规范管理,加强工程资金的清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才能合理规避企业资金管理中的各类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确保资金在施工项目执行过程中良性循环。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应进一步提高境外税务管理水平,加强税务筹划手段的研究;加强财务队伍建设,适应境外业务扩张的需求;展开财务大检查,夯实会计基础工作,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企业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丽娟.论国际工程资金管理问题与对策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09).

[2]祁海宽.海外EPC工程资金管理及风险控制[J].中国工程咨询,2017(12).

境外项目管理范文3

关键词:境外项目;资金管理;税务筹划;财务共享;内部控制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许多国家出现了经济负增长,甚至引发一些国家债务违约,政府申请破产现象,而这一国际环境的变化,为本就竞争激烈的境外项目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如何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成为许多具有境外业务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就我国企业开展境外项目面临的主要财务管理困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境外项目财务管控的基本现状及主要风险,进而提出了强化境外项目财务管控的建议,以达到防范项目经营风险,提升项目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

一、我国企业开展境外项目面临的主要财务困境

(一)资金管理困境。首先,资金管理的安全性不足。一方面项目专用资金账户与公司账户未适度分离,账户间往来管理未得到足够重视,导致部分资金使用目的模糊,资金流向不明;另一方面未加强资金支付的审批流程,易出现异常支付,超额支付,这些都容易导致项目资金流失的风险。其次,资金管理的成本较高。如未充分进行项目前期调研,导致投资初期占用资金较多,如设施、设备投资、人员安置及管理费用过早发生支出;传统的资金管理手段与日渐扩张的海外市场不匹配,如未考虑项目收汇外币的汇率风险,可能出现的大额汇兑损失导致项目资金成本上升,另外未有效控制项目的保函成本,未做保函的及时减值,未跟进保函的及时撤销。最后,境外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由于缺乏系统的资金集中管理制度以及必要的顶层设计,导致项目资金运转缺乏科学合理的引导,另外因项目组国内外沟通交流不顺畅,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资金收支信息处理不及时或不准确;项目业务执行层面由于缺乏适时的资金管理知识宣贯,制定项目资金收支计划及作出相关决策的基础不充分,不能有效发挥项目资金使用效率,致使项目收付款周期人为延长,项目资金周转困难。

(二)税务筹划困境。首先,境外项目从立项开始至执行过程中缺乏整体税务规划和筹措。项目人员遵从当地税法意识不强,部分涉外企业未充分利用国内总部的财税平台力量进行项目财税咨询和尽职调研等前期工作,这在较大程度上弱化了境外项目税务风险管控能力。其次,由于境外项目大多实行内外账管理,从表象上来看,内外账所使用的记账科目,核算理念和方法这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实质是内外账的核算基础,即适用的会计准则有着由来已久的区别,而这一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差异使得项目境内外税务事项的协同存在一定障碍。最后,绝大多数境外项目所在国与中国的税制差异较大,另外可能存在由于所在国政府机构不稳定,政局变动频繁的原因,导致其税收执法不规范,政策朝令夕改,缺乏纳税指引;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语言与文化差异,未与当地税务征收及监督机构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加大了境外工程项目的税务稽查风险。

(三)财务共享困境。外派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可以分两方面:一方面是接收国内总部安排下达的各种工作任务,完成境外项目的财务核算、报表编制、预算管理及分析等财务工作;另一方面需要按照分支结构所在国各类监管机构的要求,根据相同的财务数据基础,提供其所需的各项财务资料。这意味着外派财务人员需要完成两套类似的工作任务,这不仅增加了项目财务人员的重复工作量,使得他们不得不把主要工作重心放在基础的财务工作,而且让他们难以把宝贵精力投入到税务会计、管理会计等职能上面,财务工作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高。造成这一财务人员困境的原因是国内总部对分支机构所在国的财务管控力度较弱,不能实现国内外财务人员的共享,不能有效释放外派财务人员的工作潜能,加之境外工作环境相对不理想,财务人员流动率较高,境外财务工作极易受到影响。

(四)内部控制困境。境外项目一般实行矩阵式管理,项目财务人员既要向国内总部财务汇报,又必须向现场项目经理负责,如果项目财务人员在项目所在地的分子公司任职,还必须向分子公司总经理汇报工作,此类多头管理容易造成权责不清晰,同时由于国内总部物理距离较远,易造成现场财务人员失控,与业务端合作舞弊,损害公司整体利益,造成公司资产流失。另一方面,海外市场往往是由业务人员先行开拓,在开拓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有固定的运营管理思路,而财务人员很多时候是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才介入,此时再去纠正业务人员前期不规范行为,存在较大的沟通成本及壁垒,若项目财务人员处理不当,容易陷入被孤立,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对个人及公司项目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二、解决上述财务困境的应对措施

(一)资金管理科学化。首先为避免境外项目之间或与境外分子公司之间资金发生混用,应优先设立项目资金专管账户,保障项目资金不发生挪用,但若情况需要,境外不同项目之间或与其他主体发生资金拆借行为,应及时做好备查账,对大额资金支付或调拨应同时经过境内外流程审核,有效降低资金管理风险;督促境外项目组做好资金计划并严格落实,加强资金支付的事前审批;对境外项目支付能力、盈利能力等重要指标设定预警值,及时对异常指标采取应对措施。其次在承揽境外工程项目前,境外分子公司及项目组须对业主的综合素质进行考评,重点考察其偿债信誉和资金实力,尽量选择当地声誉较好或者与其他中资企业有过长期共事经验的业主进行合作,同时项目合同货币应尽量选取人民币或其他国际通用货币,如美元、欧元等,若必须接受一部分项目所在国的当地币额度,那么在满足境外现场建设经营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当地币的合同额度,超出部分通过对内分包合同的签订进行转嫁,尽量避免外币汇率波动带来的潜在汇兑损失风险,应适时研究并购买银行套期保值产品,以对冲部分汇率损失。另外,加强海外资金集中管理和预算管理,使得项目资金收支匹配,及时做好各项保函的减值及撤销工作,减少无效资金占用,降低资金成本。最后针对境外工程项目资金拨付周期长,项目存量资金紧张这一困境,境外项目组需做好两方面准备:一是准确了解目前项目执行状况及进度,按照合同收款节点做好请款计划,与业主方提前沟通申请工程款,若业主不能及时付款,督促其提供其他优惠政策或项目协助,如提供无须及时付款的当地材料供应商或工程分包商;二是付款方面拉长支付链条,创新支付方式,争取较长的信用期,如使用商业汇票或银行汇票进行支付,另在不影响项目收益的情况下,可使用应收款保理或贴现,有效降低项目资金周转陷入困境的风险,保障项目的正常运营。

(二)税务筹划全局化。在境外项目投标前期,积极开展所在国财税政策调研工作,通过当地中资企业或当地咨询中介机构了解当地税收环境,与国内是否存在双边税收协定,掌握与项目执行相关的主要税种、税率,税收政策,税收优惠条件,税收征收流程等。进入合同谈判阶段时,需充分透彻研究合同税务条款,关注合同条款中是否明确项目税费承担主体,合同价格中是否包含相关税费,具体税率是否注明,是否明确由谁承担因财税政策变更而产生的税负增加,同时研究当地税务是否针对不同的项目模块存在不同的税收政策,考虑是否按照设计、建造、设备安装等环节对合同进行拆分,综合评议税负水平。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组应积极推进税务人员属地化,让具备丰富实操经验及充足财税知识的当地员工从事项目税管工作;建立健全内外账制度和记账方法,完善内外账的对应关系及差异分析,外账中事项核算须遵从当地财税法规要求;为应对当地税务机关的稽查工作,须做好各类合同、单证、票据、项目资料的归档整理工作。项目组财务人员需主动积极配合当地税务机关工作,与其保持常态化交流,必要时聘请当地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税务申报工作,及时准确地提供其所需的各项财务报表和文件资料,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税务风险。项目执行进入尾声时,项目组须提前做好税务清算准备工作,按照当地税务要求提供合同、发票、税务申报表、税收优惠批文等税务档案以及会计凭证、报表、审计报告等会计档案,为接受当地税务机关的税务稽查提供便利。

(三)财务共享集中化。根据境外业务分布情况,建立区域财务共享中心,首先将境外财务工作合理划分为共性业务和特殊业务两大部分,利用区域共享中心的集中优势,实现会计核算业务共享,将具有共性的财务工作实现标准化、集中统一核算,由区域共享中心统一向国内监管机构提供其要求报送的资料数据,可以相对减少外派财务人员人数,降低运营成本。由外派财务人员处理项目现场特殊业务,如当地的财务核算、审计、纳税申报等事项,专注于项目所在国财税政策资料搜集、研究等具有建设性的工作;其次统筹考虑共性业务和特殊业务,为国内总部及项目所在国分支机构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支持,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质量;最后实现财务信息集中共享,外派财务人员将搜集到的所在国财税法律法规信息提交至总部或区域中心,利用后者人才配备完整的优势,充分研究项目所在国的营商环境、财税政策,为后续境外业务提供专业支持的同时,实现对境外业务的集中化管理。

(四)内部控制流程化。明确财务管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作用,财务人员应在项目立项之前就应加入项目组,参与对内对外合同谈判,降低项目内部控制风险,同时应建立健全项目内部监督约束机制,主要通过完善项目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梳理明确项目管理流程,建立有效绩效考评措施这三方面来实现。境外项目组为了规避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营运风险,须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必须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确保项目流程的审批及监控能够得到有效执行,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其二,建立健全项目各项管理决策流程,明晰项目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各自的职责权限,形成前端、中端及后端的事项决策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业财分离的问题;同时严格落实项目内部监督机制,利用公司内部独立的审计监察机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多维度审计,降低项目内部控制风险;最后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方法,使公司、项目组和财务人员的目标和利益保持一致。

三、结语

开展境外项目,财务管理工作是其首要且必要的环节,所以涉外企业需对境外项目财务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境有一个提前认识,为保障项目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方面企业各级管理者需高度重视并支持,各相关部门需通力合作,上下联动,执行坚决;另一方面积极做好境外项目经验的总结传承,少走弯路,提高风险防范水平,达到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尚应斌.海外EPC项目的财务风险及控制策略[J].管理观察,2019(33):167–168.

[2]宋林夫.海外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工作浅议[J].中国总会计师,2018(06):50–52.

[3]董元,李耀鹏,陈浩,等.中央企业海外企业财务管控框架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7(03):1–12.

境外项目管理范文4

关键词:海外项目;物资采购;境外;优势;管理模式

引言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石油“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油田承接的海外工程项目不断增加,但由于项目所在国多处于亚洲、南美洲等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当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物资短缺。海外工程项目因为地域、文化、环境和社会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制约,物资保障是项目运行的瓶颈。如何运用现代化的物资采购管理模式,提高海外工程物资采购和管理水平,对于降低油田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境外项目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目标

(1)坚持境外采购“合规采购、就地就近”原则,加大境内外物资市场调研,推进境外优势采购,确保采购方案最优,采购综合成本最低。境外分公司综合境外法律法规要求、当地供应商供货能力、供货周期、产品质量等多方面因素整理出当地或第三国具有采购优势的物资目录,采取“境外优势目录内采购”“一单一报采购”方式,充分比选各采购方案,确保体现采购优势。境外优势采购大大提高了境外物资采购工作效率,缩短了供货周期,减少了库存总量。(2)境外项目物资采购管理的工作目标一是要持续提高境内物资公司对于境外项目的物资保障效率;二是积极开展全球采购,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优势供应商资源,优化物流供应体系;三是充分挖掘和利用境外项目当地优势供应商资源。

2境外项目物资保障与国内物资保障主要区别

(1)制度规定:国内项目物资采购与境外项目物资采购遵循的规章制度不同。境外项目物资采购须符合境外当地国法律法规政策之外,还须遵循国内上级管理单位针对境外项目的物资采购管理办法和制度。同时,与采购制度配套的其他管理制度,如物资质量管理、供应商管理、合同管理等规章制度相应规定也异于国内,针对境外项目物资采购的相应管理办法须进一步更新完善。近年来,上级管理单位“集中采购”目录逐渐调整完善,对于境外采购政策及程序也在逐渐优化,更好地保障了境外项目生产。境外物资采购管理办法根据生产保障需求、合规管理要求等进一步完善更新。(2)物资采购计划:国内物资保障可做到随需、随购、随保,并可依托供应商资源进行代储代销,可实现“零库存”。境外项目远离国内支撑,且多为发展中国家,市场发育极为不良,多依靠国内或第三国保障支撑,运保周期过长,物资计划需提前5至6个月左右,方可确保项目安全生产运行。(3)单证:根据出入关国家法规、报清关需求,需制作提供相应箱单、发票、运单、报关单等单证。且厂家随货所附产品质量数量证明书(合格证)、说明书、检测报告等,需同时提供中、外文两套资料。(4)包装:包装需满足出口要求。实木木箱须熏蒸,单件超过300公斤需铁箱包装,化工产品须吨袋或桶装加托盘包装;安全帽、工衣、工鞋国内全为纸箱包装,为满足国际海陆运,需做好防水加固,须木箱或复合木箱包装。(5)税务规定:国内物资购销实行增值税抵扣,境外项目物资实行退抵免政策。为满足出口退税需要,货物须在发运之后,按照报关所报品名、货物单位、时间等内容通知供应商在规定期限内开立增值税发票,并提供相匹配的增值税发票、报关单等资料,完成退税结算工作。(6)实施环节:国内采购实施环节简单快捷,境外物资采保却涉及产品预验收、集结配载、出口报关、退税、国际运输、当地报清关、短倒、再次验收入库、仓储、领用出库、使用质量反馈、结算等诸多环节,物资保障周期长,受市场影响、政策因素、天气状况等不可控因素影响很大。(7)供应商选择:国内采购按照上级单位采购程序实施内网选商,境外采购除需符合此采购规定和合规要求之外,还要考虑境外项目国当地相关法律法规限制、供应商对于出口物资包装、单证翻译等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考评等。(8)市场条件差异:由于境外项目当地国生产技术及资源限制,造成境外采购资源有限及采购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全球品牌在项目所在国资源、产品售后、质量问题处理、当地维修保养等问题方面能力也有所不同。(9)甲方要求不同:境外项目分布区域较广、服务的甲方多样,各甲方公司要求不同。部分物资甲方在项目合同中指定或设置限制性规定。部分国家甲方更倾向使用国外产品,如DERRICK固控设备、VARCO顶驱等。(10)存货计价方式:国内物资入库价多为采购不含税价,而境外项目物资入库单价,为反映实际成本,一般由采购价加附加成本(如运费、保险、报清关费等)构成。(11)结算方式:为降低库存,国内使用单位可与供应商签订合作协议,实施代储代销模式,按实际使用与供应商结算,达到使用单位的库存最低甚至零库存;而境外项目采购支付时,往往采取信用证议付,或TT预付,结算不同于国内,且运保周期长,须提前储备,以确保充足的井控、安全、应急、生产需求。(12)库存储备:如前所述,境外物资运保周期长,加之海外项目合同工作量与生产计划不确定因素多,变动调整大,为保障生产及井控安全,均须有相当量的物资库存准备,容易造成境外项目物资积压。

3海外项目物资采购现行管理模式

3.1采购计划管理。坚持“先计划,后采购”的基本管理原则,要求计划必须有前瞻性、合理性,尽量减少急料或临时计划,杜绝重复计划、无根据计划,保证物资需求计划供货周期、数量、工艺要求等信息严谨、科学。

3.2境内外采购管理。公司物资采购根据采购金额及市场条件采取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议价、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其中单一来源采购除物资计划、采购建议意见外,境外分公司或公司技术部门还需对选商方案进行详细书面说明,报业务分管领导审批。

3.3价格管理。公司物资采购价格管理遵循“统一管理、分类维护、分级负责、最高限价”的原则。国内物资采购部门负责依据国家、上级单位相关规定或采购结果,维护和管理国内采购物资价格库。境外项目所在国和第三国物资采购,做到“两个必须”:所需物资必须从总部物资目录内选取;所选供应商必须优先从总部境外项目物资供应商库中选取。

4境外分公司采购流程

(1)境外物资采购,由境外各单位参照上位制度,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制定境外物资采购实施细则,报公司审批后实施。(2)境外各单位须加强物资采购管理,境外采购须体现质量、货期、成本优势。(3)境外物资采购,实行优势产品目录年度报批和临时报批两种方式。(4)公司总部以两种方式授权境外各单位采购,一是公司物资采购部门按本办法实施采购,并形成采购结果,授权境外各单位根据结果履行合同签订手续,完成采购;二是直接授权境外各单位根据各自制定的采购实施细则实施采购,并即时将采购结果报公司物资采购部门备案,备案采取一单一报。

5境外分公司当地采购优势产品分析

(1)油套管。南美地区2018年市场回暖以后,新签订了钻完井一体化服务合同。由于甲方增产需求紧迫,服务合同签订以后,甲方即刻要求开钻。为响应合同要求,须紧急采购到位油套管以满足立即开钻要求。油套管供应商还须满足在甲方注册的要求。经调研,境外当地具备油套管的现货资源,且满足甲方注册要求。境外分公司在当地进行油套管采购,可极大地缩短供货周期满足甲方生产需求,并能在当地实现代储代销以降低库存,同时节约了清关和国际运输费用。(2)普通型号等钢材。普通建筑及生产用钢材,属于日常生产长耗物资,当地采购72小时可到位,且随需随采,供货商可直接送货到队,不需要占用境外分公司库存。当地采购具备节约运费成本和采购时间的优势。当地采购便利无须清关,综合考虑中国境内采购税费及运费,当地采购具备时效和综合成本优势。(3)进口振动筛、一体机等固控设备配件。全球独家产品,选取当地或者第三国采购可以避免增值税等附加成本,并且大大降低采购时间成本,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具备节约采购成本和供货周期的优势。进口振动筛、一体机等全球知名进口品牌的固控设备配件,在境外当地或原产国具有供应商资源,采购具备就近优势,在当地采购具备节约采购成本和采购时间的优势,同时也能有效降低库存压力,提高库存周转率。(4)柴油、汽油。由于中国出口和境外项目国进口双重限制,仅能采购当地石油公司生产产品。按项目合同要求柴油及汽油均由我方提供,柴油按18000加仑/天,汽油按1000加仑/天测算,需求量较大。(5)水泥。一体化服务固井项目所需生产长耗物资。当地采购具备节约运费成本和采购时间的优势。当地气候潮湿,海运路途遥远,当地采购可以避免长期库存及海运和当地气候带来的水泥潮湿变质的风险。(6)工衣、工鞋、安全帽、各类劳动防护用品。根据境外所在国外贸法规体系,劳保等棉纺织品属高关税征收范畴,货物附加值高,当地采购具备综合成本优势。且厄国为日费井项目,劳保用品须符合甲方要求,仅限当地采购。

6结语

综上实例分析,由于境外项目的特殊性,境外物资采购应充分结合各境外单位工作实际、项目当地物资市场资源及所在国法律、海关政策要求、全球品牌在项目所在国资源、产品售后、质量问题处理、当地维修保养等问题,综合考虑采购、税收、运输等成本及供货周期来采购不同的采购方式。境外分公司结合各自项目实际、当地市场资源及出入关情况,提报当地或第三国采购优势产品目录,采购管理部门汇总审批后,授权各境外分公司按各自采购办法及规定实施当地或第三国采购,采购结果按要求报回备案,以便实时监督及合规管理。

参考文献

[1]韩运哲.境外工程项目的物资采购供应管理研究[J].现代商业,2019(33):134-135.

[2]靳道上.基于供应链管理的EPC项目物资采购供应模式[J].低碳世界,2018(05):314-315.

境外项目管理范文5

一、境外项目物资管理审计概述

1.境外项目物资管理审计的含义

境外项目物资管理审计是指通过对境外项目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设备、材料的采购、运输、保管、发放、合理使用、处置及财务核算一系列活动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管理工作进行复核与鉴证,找出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境外项目物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2.境外项目物资管理审计的特点

(1)不同项目审计环境千差万别。境外项目所在国经济水平、社会环境、国际环境等状况均有较大不同,不同境外项目的业务类型、管理水平、员工素质、当地气候和工作语言也不一样。(2)审计链条长。石油企业境外项目多位于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大部分物资需要从国内购买,自主采购物资较少。境外项目物资管理审计涉及到从物资采购、报关发运、境外入关、入库、保管、出库使用和财务核算等全过程的审计。(3)审计方式与国内项目不同。因出入境管制等方面的原因,对境外项目进行物资管理审计不可能像国内项目那样同时对多个项目进行物资管理专项审计。

二、境外项目物资管理审计的原则和方法

1.境外项目物资管理审计的原则

一是因地制宜,要充分考虑到所在国的审计环境情况和会计准则的要求。二是内外结合,要同时考虑到国内和项目所在国的会计准则和物资管理制度规定。三是风险导向,以物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作为重点审计对象。四是简化原则,因境外项目规模所限,不能按照国内物资管理的细化水平进行衡量。

2.境外项目物资管理审计方法

一是以物资管理制度的执行为主线。境外项目物资管理链条长,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物资管理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好坏直接决定着项目物资管理水平。二是抓住物资管理风险点。既要考虑物资管理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又要考虑境外项目的特有情况,如转移定价、当地法律规定及会计准则不同带来的风险。

三、境外项目物资管理审计的重点及具体措施

(一)审计重点

境外项目物资管理涉及从计划、采购到消耗、核算的整个过程。从物资管理风险的角度看,应重点关注内外账物资核算差异、到岸物资投资决策过程、物资计划执行过程、物料消耗过程、直采物资、库房管理、固定资产和递延资产管理、废旧物资处置等8个方面的合理性、合规性和合法性。

(二)境外项目物资管理审计的具体措施

境外项目物资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管理原则,据物资管理风险角度归纳出境外项目物资管理审计的重点,围绕8个重点对境外项目物资管理审计进行分析和探索,以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1.审计内外账物资核算差异合理性

因国内会计准则与项目所在国会计准则存在差异,境外项目一般会依据项目所在国法律和会计准则设置外账来对项目进行核算,同时,为了便于国内统一核算和管理,还会依据国内会计准则设置内账。国内外会计准则对原材料、固定资产、递延资产的认定往往存在差异,固定资产折旧、递延资产摊销年限的不同、境外项目税收筹划进行的转移定价等都会对内外账损益造成较大影响。内外账中物资管理核算差异的合理性是境外项目物资管理审计关注的重点。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应提前搜集国内和项目所在国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包括原材料、固定资产、递延资产认定的相关规定,固定资产折旧、递延资产摊销年限的相关规定,并对税收筹划中物资转移定价的合理性、合规性进行综合评价。

2.审计到岸物资的投资决策过程合规性

项目所在国法律对进口物资具有严格的规定,除了严格区分固定资产、递延资产、原材料并分类进行进口限制外,还对进口物资特别是进口设备的入关属性有严格规定。如有的国家规定进口石油设备必须以甲方的名义入关,并在一定年限内办理出关再入关手续;有的国家规定在当地注册的子公司才能对进口设备办理永久入关,当地注册的分公司只能办理临时入关,临时入关期限届满必须办理出关。在对境外项目进行物资管理审计时,应严格审核进口设备入关是否符合当地法律并评定相应的法律风险。在对某境外项目进口设备进行法律风险评定时发现,该项目在当地注册的是分公司,但该项目对主要设备办理了永久性入关,因相关设备永久性入关免关税。当地税务机关检查发现后给该项目开出巨额罚单,虽经交流沟通减免部分罚款,但仍给项目带来了较大损失。

3.审计物资采购计划执行过程合规性

境外项目的物资采购中因未按计划实施采购产生许多问题。在审计物资采购计划执行情况时,要特别关注采购单项是否严格控制在计划范围内;直采物资是否经过国内物资管理部门审批;直采物资中是否存在未经计划部门审批直接采购的固定资产、递延资产项目等相关内容。往年在对某境外项目物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时发现,该项目年初下达计划从国内采购的一批物资已到库、部分已消耗,但未入库也未进行账务处理。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物资采购部门内部各岗位之间以及物资采购部门与境外项目之间沟通不畅,内部单据尚未到达项目。审计组提出建议:国内物资采购部门与境外项目沟通渠道应保持双向畅通,在办理物资出关手续后,及时将关单明细以电子形式传递到境外项目,境外项目在收到物资实物和报关单后及时反馈。

4.审计物料消耗过程的真实性

物资消耗情况审计是境外物资管理审计的重点,物资消耗的核算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境外项目的损益是否真实。审计过程中应主要关注核算方法是否正确,账面核销数量与物资盘点表数量是否一致。在对某境外项目物资消耗情况审计时发现,该项目财务对账面物资进行分期摊销,年底根据库存再一次性调整。究其原因,主要是该项目未配备专门的库管员,物资盘点工作由作业经理完成,因为施工的原因,作业经理不能按时提供盘点数据,财务人员因此采用了分期摊销账面物资余额的方法。审计组提出建议:应严格按照物资实际消耗来核算物资成本,每月作业经理可根据施工情况估算物资消耗,但应保证至少每个季度对物资消耗情况进行盘点核实并进行账务调整。

5.审计直采物资采购过程的合规性

因项目急需、所在国能够采购所需物资且价格合理的情况下,公司允许项目部在当地直接采购。在对直采物资进行审计时应重点关注:是否经过计划审批,采购过程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通过直采变相购买固定资产的情况。对某境外项目审计发现,该项目2009年从当地自购空调43台,活动板房7间,均一次性计入材料成本。究其原因,主要是该项目为了核算简便,绕过公司计划部门审批,直接从当地采购,严重违反了公司直采物资相关规定。审计组提出建议:空调和活动板房属于固定资产和递延资产,要按照相关核算办法分别对空调和活动板房进行账务调整,并登入台账,按期折旧、摊销,做好实物管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6.审计库房管理的合规性

库房管理是境外项目物资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因各境外项目基本情况、工作语言、材料管理员素质等情况各不相同,面临的问题也不同。库房管理情况审计应该重点关注物资台账的建立及更新情况,台账与实际是否相符,物资盘点情况及盘盈、盘亏的处置等。在对某境外项目的审计中发现,该项目存在未定期盘库、台账不全、未区分固定资产和原材料、账账不符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唯一的外籍材料员因语言障碍无法独立开展库房管理工作,物资管理水平不高。审计组提出建议:实现库房管理人员和设备的专业化,库房管理信息化。在人员上,国内派出专业人员到境外项目进行培训和工作指导,帮助盘库建账。在设备上,推行境内外一体化、多语种的物资管理系统,实行条形码管理,消除因语言障碍带来的工作不便。在管理方法上,实行标准化,并向精细化和可视化方向迈进。

7.审计固定资产、递延资产管理的合理性、合规性

固定资产和递延资产是境外项目物资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递延资产与原材料核算方式不同,错误的归类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损益。在对境外项目进行物资管理审计时,应主要关注固定资产、递延资产的台账建立情况和实物管理情况,是否按期计提折旧、摊销,库房管理上是否将原材料、固定资产、递延资产区分开来。在对某境外项目的审计中发现,该项目未区分固定资产、递延资产与原材料,统一按照原材料进行核算与管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项目材料管理水平不高,未能明确区分固定资产、递延资产与原材料。审计组提出建议:对现有库存进行清查盘点,将固定资产、递延资产和原材料分别归类并进行台账登记,同时进行账务调整。

8.审计废旧物资处置的合规性

境外项目同样会产生报废资产、废弃原材料等废旧物资。对废旧物资的审计应主要关注废旧物资的处置是否合规。在对某境外项目的审计中发现,该项目存在2台报废的皮卡车,其中1台已达到报废年限,但尚可使用,另1台已经完全废弃。2台车一直放在车库,占用车库,未处置。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以前年度境外项目涉及到废旧物质处置的情况较少,现在境外项目尚未开始对废旧物资实施处置。审计组提出建议:境外项目应该按照集团公司废旧物资管理办法,认真进行废旧物资的计划申请和处置。

四、结语

境外项目管理范文6

关键词:境外工程项目;税务管理;财税调研;纳税筹划

近年来随着我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广大工程施工企业迈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但因不熟悉境外税收环境,对税收风险认识不足,管控不力,导致投标失败或项目损失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充分认识税务管理的重要性,从项目运行各阶段全程把控各项重点税务工作是境外工程项目规避税务风险、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一、财税调研阶段

(1)收集机构注册信息。外国公司承揽项目能注册哪些组织机构,以及在纳税申报、外汇管制、进出口权、劳务签证办理上的不同;各类机构形式注册、注销流程和耗时长短;外国企业能否独自承揽工程,是否必须注册联合体。(2)收集税收法律信息。必须注册哪些税种,税基、税率如何,各税种注册程序、资料要求和耗时;是否实行预扣所得税政策,若实行不同业务税率如何,是否是最终税赋;是否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若已签订,各项优惠税率如何;个人所得税税率如何,外国人是否必须注册税号;两国是否已签订社保互免协议,外国人是否必须购买保险、缴纳公积金;是否有资本弱化相关规定。(3)收集会计政策信息。是否适用国际会计准则,会计记账语言能否为英语;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如何,资产调拨、回运、处置如何核算;国内为项目发生的各种管理费用能否税前扣除。

二、投标报价阶段

(一)确定项目组织结构形式

基于财税调研阶段的分析,应确定本项目依托何种组织结构进行运作,后续的财税测算都基于这种组织结构形式。在东南亚国家,联合体投标已成为强制性要求,要对各种联合体形式的涉税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后进行选择。

(二)分析招标文件的税务条款

明确本项目承包商和业主各需要承担哪些税费,税费的扣缴方式是业主代扣代缴还是自行缴纳。招标文件有时提到免税条款,要弄清楚承包商是否符合免税条件,避免进入税务报价的陷阱。对招标文件中提到的税费条款,存在疑惑的要积极澄清。

(三)抓住主要税种进行税费测算,合理给出财税报价

(1)所得税或预扣所得税。①弄清本项目业主支付合同价款时是否要预扣所得税,此预扣税是否为最终税赋;或者项目直接按年度的利润总额计算缴纳所得税。如果存在预扣所得税,计算的基数是否包括增值税或其他价外税。要注意预扣所得税也是所得税,不要在投标价格分解表中单独体现。②若存在预扣所得税,报价中内外部分包商的二次分包或采购成本应包括预扣所得税,以免投标落项,避免日后就成本分担问题扯皮。(2)红利税。考虑缴纳过所得税后项目剩余利润是否还要征收红利税。在测算项目盈利水平时,除了考虑所得税成本外,红利税也不能落下。(3)增值税或其他价外税。①注意招标文件对此类税种的规定。如果招标文件要求含,结果报价不含,那么就是重大报价失误。②注意是否由业主代扣代缴。在东南亚国家如印度尼西亚规定,由能源、电力等国企代扣代缴承包商的增值税,承包商无法收取合同的销项税,而仍需支付各类进项税,承包商必须进行进项税的退税。而当地退税流程长、环节多、审计风险大,难以百分百退回。此时必须将退税成本和损失考虑到投标价格中。(4)关税相关税费。①关税的测算必须采办部门参与。需理清本项目进口设备、物资种类,获取海关关税目录,分大类测算税率。②确认临时进口设备的关税规定,是否可以保函替代关税,是否有按年度缴纳税费的要求。③确认是否有所在国无法购买的设备物资的免税规定,是否业主负责部分设备材料的关税。(5)个人所得税。国际工程项目普遍采取中方员工名义工资入账,个税由公司承担。因此要弄清所在国个税税率和计算方法,基于中方员工境外名义工资进行测算。

三、合同签订阶段

(一)争取税收优惠条款

业主对所在国税收法规更了解,能争取更多税收优惠政策。可商谈请业主承担相应的税费,同时从合同价格中相应扣减。如业主能获得特定设备物资的免关税或低关税政策,承包商可要求以业主名义进口,并对合同价格做一定折让。与业主谈定的税收优惠要在合同中明确。

(二)争取签订税收政策变动补偿条款

国际工程项目多工期长,如果税收政策变化,税率增加,会导致承包商成本加大。应与业主商谈增加税收政策变动补偿条款,如果税收政策改变导致的税负加重,业主给予相应补偿。

(三)商谈EPC合同拆分签订

多数情况下,把设计、施工、采办合同分别签订,能减少在项目所在国的所得税,同时也可能利用中国和项目所在国税率差异获得节税收益。因此在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议并且存在税差的国家承揽项目应争取能拆分签订EPC合同。

四、项目执行阶段

(一)制定、修订纳税筹划方案

新项目合同签订后应在1个月内基于依托的组织机构形式,制定首版纳税筹划方案,确定筹划目标,拟定筹划安排,确立筹划范围和幅度。应根据财税调研阶段收集的信息,选定税务咨询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随着对所在国财税环境逐步深入的了解,要结合运营中碰到的税务问题,对筹划方案纠偏、修正。

(二)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纳税筹划

境外工程项目的纳税筹划应以实际业务为基石,谨慎审慎,不得冒进野蛮筹划。纳税筹划的主要点如下:(1)项目前期费用入成本。项目落地前在所在国发生的筹备和投标费用应尽可能计入外账成本。由于大多数国家都规定税务注册前的费用不得税前抵扣,所以一旦确定要在所在国开展业务,就要尽早税务注册,保证前期费用能入成本并税前扣除。(2)国内总部或母公司为项目发生的管理费入成本。对分公司来说,总部费用一般可按一定比例分摊计入外账成本。而对子公司来说,按比例分摊母公司管理费用一般不被当地税法允许。总部或母公司直接为项目发生的差旅费、住宿费等零星费用一般可记入外账成本,但要注意按照当地税法要求,提供支持性材料,有的还需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认证。(3)资本弱化筹划。项目可以根据所在国资本弱化的规定,在限度内适当提高负债比例,增加利息支出,充分利用负债的税盾作用降低企业所得税。(4)人工费的筹划。①名义工资:中方人员在境内发放的的工资奖金在当地一般不被税务机关认可,中资企业常采取名义工资入账。名义工资的制定要考虑当地外国人工资水平的指导标准,并维持稳定性,避免忽高忽低遭致税务机关怀疑。同时还要考虑项目承担的名义工资、个税与节约的企业所得税孰高孰低,寻找最佳点。②属地发薪:属地发薪不仅可解决中方人员人工成本进外账的问题,还能解决资金回流问题。属地发薪要对两国的个税情况和发薪渠道深入研究,并兼顾员工个人的利益,方能推行。③保险福利:要了解两国是否已签署互认社保协议,如果已签署那么不必在项目所在国重复购买保险。如果没签署,一般需按所在国要求购买一定比例的社保。(5)项目盈亏安排。跨年的境外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始年份外账账面应少盈利或亏损,以后年份逐渐盈利直到项目结束。这种安排是要充分利用年度亏损弥补政策。多数国家税法规定,一定年份以内,以前年度的亏损可抵减以后年份的盈利。如果开始年份盈利多,就不能运用亏损弥补政策,即便以后年度亏损导致项目整体亏损了,以前年度已经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也难以退回。(6)转让定价安排。转让定价安排是指通过价格转移分摊利润,利用关联方所得税率差异达到降低税赋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货物购销、特许使用权收费、集团内部劳务收费、成本分摊协议、内部债务融资、设备租赁等。要特别注意交易价格避免与市场价格偏差过大引起税务机关怀疑,同时要保留所有相关文档,证明交易的独立性,准备应对税务机关的检查。(7)关税的筹划安排。①利用物资分类降低税赋。进口设备物资在分类时,常常会有商品归属的交集,可将部分物资划归到税率较低的类型中降低关税税赋。②开立临时进口设备关税保函避免缴纳关税相关税费。大多数国家能接受临时进口设备关税保函,有的甚至公司保证就能满足要求。特别注意要按时将设备运送回国,否则可能导致保函没收和处罚。③结合转让定价降低税赋。考虑关税和所得税税率差异,对于关税税率低或免税物资,考虑加大清关货值,进而加大材料成本抵减所得税。(8)充分利用避免双重征税协议。中国已与103个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议。①充分应用协议,将在所在国缴纳的所得税或已享受的税收优惠,利用直接抵免、间接抵免、税收饶让等政策,在国内汇算清缴时抵免。②因协议对某些交易事项实行低税率,可结合项目利润情况进行此类交易安排,比如技术服务、设备租赁、商标使用等,来充实外账成本,降低税赋。

五、项目退出阶段

(1)总结各项纳税筹划工作。分析各项纳税筹划工作成效,剖析成败得失,发掘好的做法,并形成总结分析报告,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参考。(2)完善税收资料收集存档。各种税务相关资料如凭证、发票、合同、货运单、出入库单、关单、银行流水记录等都要查漏补缺、归集完整,按照当地法律要求妥善保管。(3)应对税务清算审计。项目退出时,税务机关经常会对项目完税情况进行审计。承包商要积极与税务机关沟通,提供证明材料,有理有节,积极应对。(4)必要时注销税号、银行账户。若计划退出所在国市场,并且各项税务检查完毕,各种退税已完成,就应及时注销税号和银行账户,避免日后税务机关进行税务检查时,重新将本项目列为检查对象,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六、结语

境外工程项目面临的税收环境复杂多变,风险较高,税收管理工作对项目成败影响重大。承包商要制定有效措施加强税收管理,合理筹划安排,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贺俊峰,李梦晨,郭鑫昌,王天祺,傅乐.能源企业国际投融资管理体系研究[J].理论与创新,2020(3).

[2]贺俊峰,孙红玉,李梦晨,李婉棣,智向.油气储运企业亚太地区“一带一路”油气合作发展研究[J].博鳌观察,2020(4).

[3]贺俊峰,孙红玉,李梦晨,智向,徐大宁.能源管道企业亚太地区国际化发展研究[J].大经贸,2020(3).

[4]牟善平,贺俊峰.国际项目工程分包税务优化管理研究[J].理财,2020(6).

[5]刘恒书.“走出去”企业境外工程项目五阶段税收筹划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8(22).

境外项目管理范文7

关键词:境外档案;项目档案;合资公司;中石油

建设项目档案是我国境外企业解决法律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凭证,是项目运行管理的重要信息资源,是总结经验为其他同类项目建设提供参考借鉴的重要知识资产。项目档案管理是规范和提升境外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然而,境外建设项目除了面临动荡的政治环境、复杂的政策环境、多元的文化环境、多利益的主体关系等风险与挑战外,还面临更加严格的项目文档管理要求,必须遵守属地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按照有关规范来进行项目运作。这对国内企业在境外开展项目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借鉴国际公司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有益经验,有利于提升我国境外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水平。

1境外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实践探索:以中石油为例

中石油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了国际化经营之路。近年来,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油气合作领域,到2019年底,在34个国家运营管理92个油气合作建设项目。在中石油国际化经营中,诸多境外建设项目是与英国石油、壳牌石油、埃克森美孚石油等老牌国际石油公司合作开展的,使用的是国际石油公司管理体系。本文选取中石油与某老牌国际石油公司的境外合资A项目为例,从治理结构、制度规范、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介绍境外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主要做法。

1.1档案治理结构

在档案管理模式上,实行文件和档案一体化管理。ICT部是公司文档管理的核心部门,负责制定文档管理制度与程序文件,建设并维护统一的文档管理平台。设有专门的文控中心负责文档管理工作,文控工程师为关键岗位。各专业部门负责本专业技术文档管理工作,文档主管人员为不可替代人员。项目电子文档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实体档案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档案机构保管。所在国政府对档案移交没有强制要求,根据合资公司章程和合同协议,合资公司拥有项目档案所有权,不需要向国内或当地政府移交。

1.2档案制度规范

公司制定了详实的文档管理程序文件《文件控制——信息管理》,规定了文档管理体系,明确了工程建设部、生产作业部、销售采办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文档管理制度涵盖设计、采购、施工、试运、交工、验收的全部过程,对各专业门类文档编码规则、文档分类、版本控制、文件运转过程、文档归档保存和利用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对文档的准确性、完整性、系统性、资产性、合法性、保密性进行了详细设计。

1.3档案过程管理

文档管理贯穿项目整个过程。在项目启动前期对文档管理进行精心策划,编制详细的程序文件,并对文档人员进行培训。在项目招投标阶段,将文档管理的具体要求纳入合同条款,并严格按照合同条款的要求进行考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遵循《文件编码规定》《文件控制制度》《文档信息管理策略》等规范,内部文件自形成或外部文件自收到时,授予唯一的文件编码并贯穿整个文件生命周期,该文件的任何审批、修改、流转、使用、保存都使用唯一的“身份”编码,各个节点均处于受控状态。

1.4文档管理系统

建立高度集成的信息化办公平台,该系统是一个集成各业务系统的共享信息管理平台,各项业务的文档管理必须在该平台开展。按照文档管理程序,各专业部门自行管理和负责本部门产生的文档,ICT部门负责文档进出控制、系统维护与数据备份。系统覆盖项目建设全过程和项目所有参建单位,实现项目文件产生、提交、审批、归档和移交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另外还有3个子平台,分别侧重商务沟通、工程技术与竣工档案的控制。这3个平台都与该系统集成,承包商、设计单位和业主都在同一平台上协作,所有文件通过系统报批流转,在文件生成之时根据编码规则配置一个唯一编号,以实现过程与版本控制。

2境外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经验启示:对标国际石油公司

本项目在文档管理方面的做法,与其他国际石油公司项目文档管理模式基本一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际石油公司文档管理理念与模式,对于我国企业开展境外建设项目和国内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1提升文档价值认识,从实体管理向知识管理转变

该项目高度重视文档管理工作,将文档管理作为公司重要资产对待,作为公司内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专业工作放到同等重要位置,甚至高于其他专业,在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制度设计上给予充分保障。通过对标,国际石油公司档案管理已从实体管理、信息管理阶段跃升至知识管理阶段。档案管理是知识管理的一部分,表现在不仅重视档案的凭证性,更重视其知识性和资产性,发挥文档的知识利用和共享价值;不仅重视文档工作自身的管理,更重视文档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将文档管理作为规范和提升业务管理的内在需要。如英国石油公司和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都非常重视文档的资产性、合规性、知识性、保密性和项目移交以后的可追溯性,基于文档知识共享来构筑公司核心竞争力,业务运营体系与档案管理体系紧密结合,在业务流程中明晰档案管理参与、介入的关键节点。

2.2重视文件过程控制,从档案管理向文档管理转变

国际石油公司普遍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按照文件生命周期,设计涵盖文档形成、编码规则、版本控制、文件流转、审批、归档移交和档案管理整个流程的文档制度体系,文件工作和档案工作没有清晰、严格的界限。特别注重文件过程控制,文件运行的各个节点处于受控状态。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按照事先的文档程序开展业务工作,工作程序、业务流程不因管理层意见或其他人为因素而被逾越或受影响。由于良好的过程控制,文档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保障。相比较而言,国内很多建设项目“重档案、轻文控”,表现为档案管理体系较为健全,但文件控制较弱,往往是从档案角度对前端文件提出相关要求,且档案部门往往侧重档案收集、整理、归档与保存等后端静态管理。因此,在境外建设项目管理中,宜采取国际项目通行的文档一体化管理做法,重视文件全过程动态管理,建立一体化工作机制,从而提高档案质量。

2.3充分开展前期策划,从后端管理向前端介入转变

国际石油公司特别注重项目文档策划,在项目前期策划的同时,就及时将文档管理体系介入项目管理。在与国际石油公司签订合同时,常常见到成百上千页的专门针对文档管理的合同附件。从A项目看,文档管理工作在工程项目启动时就与其他专业一同介入,文档管理具体要求纳入合同条款,详细规定了项目文件的编码规则、版本控制、流转、归档和利用权限。由于前期策划充分,项目实施期间,文档管理人员的管理重点是在对既定文档管理要求的执行与监督上,维护程序文件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确保项目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具备该环节所编制的所有文档时才能继续进行,有效避免项目建设中临时提出文档管理要求,或在没有程序文件的情况下随意改变工程文档交付要求,进而实现文档控制与项目建设同步。境外建设项目往往是多利益主体在设立合资公司时,按照国际规则签订协议或合同形式明确权利与义务,建设期间一切按照合同和国际惯例运作。因此,应充分开展项目文档管理策划,在招投标和合同签订阶段,就将建设项目文档管理要求纳入,以减少后期合同变更与索赔风险。

2.4建设集成信息平台,从行政管理向技术管控转变

国际石油公司信息化程度高,一般都建立集成的信息化平台进行文档管理,其特点是将文档管理制度嵌入系统中,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文档的统一管控。A项目通过实施项目管理系统,实现了项目文档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各项工作均需要在该系统平台上按照程序文件要求开展,没有齐全完整的文档资料不能进入下个环节。如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将文档管理纳入运营一体化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固化文档收集范围与流程。因此,在建设项目管理中,要按照整体规划、高度集成的原则,建设集中统一的文档信息管控平台,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项目文件与档案的全过程管理,将文档管理流程与业务流程充分融合,逐渐从行政管控向技术管控转变。在此基础上,围绕企业知识管理平台目标,运用新技术,发挥文件档案在项目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的价值。

2.5提升文档人员素质,从事务工作向规则制定转变

国际石油公司建立较为完善的文档人才管理体系,特别是人才引进、培养和发展机制,并在机构设置和制度设计方面保证文档工作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一般都设有明确的文控管理部门和专门的文档人员负责文档策划和管理工作,文控工程师通常被列为关键岗位,文控主管人员被列为项目不可替换人员,且具有较高的任职资格要求。如壳牌石油公司的高级文控师一般需要10年以上的文控管理经验,并具备专业的文档管理和信息技术知识。文控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文档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指南或指引,并开展培训和监督执行。纸质档案的整理、保管等事务性工作往往依托社会力量。文档管理理念的认同、文档管理规则的制定与实施都依赖于专业的文档队伍。因此在开展建设项目时,要重视文档专业人才的配备和培养,并将工作重心逐步从档案事务工作向档案规则管理转变。

参考文献:

[1]徐拥军,洪泽文,王露露.我国企业境外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浙江档案,2018(03):7-9.

境外项目管理范文8

关键词:境外工程;项目;物资;采购;供应管理

一、前言

当前国内建筑行业取得良好发展效果,在“走出去”战略实施中,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进军国际市场,以跨国经营方式获取更多经济收益。对于境外项目来说,涉及到的内容更多,需要切实配合好各项建设环节,保障项目顺利完成,物资采购供应就是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境外工程采购物资活动中,技术要求、地域环境、建设习惯以及空间距离等方面都与国内存在着较大差异,整个物资采购工作复杂程度也更高。切实开展境外工程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工作,显得十分必要。

二、供应特点和系统框架

(一)特点

境外工程项目建设作业,需要有大量物资作为基础,供应管理环节表现较多特点:(1)种类多样。很多境外工程都设置在落后国家或者地区,落后的基础设施和低下的生产力,不具备丰富的可用资源,需要进口大量基础设施物资,繁杂多样的物资种类,需要花费较高成本。(2)物资标准有差异。部分境外工程所处地区没有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多是参照多个国家的技术要求,在选取物资方面也表现出较大差异,由于物资要求不同,供应管理难度较大。(3)供应周期较长。时间、空间都会给境外工程产生影响,导致工程采购、供应管理需要采用较为复杂的手续和程序,包含提报计划、选择供应商、签署合同、备货组织、加工物资、报关发运、清关、现场复检、转运直至清点核对。繁琐的环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可能会延误工期,不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建设。

(二)组织机构和系统框架

境外工程开展统一物资采购工作,需要实施综合供应管理活动,其中要事先建立完备的组织系统机构,发挥各个部门的职责和优势,如物资机构、结算管理中心以及集中采购中心,同时还包含承包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方面。在供应管理系统框架之中,主要包含了这几个方面:(1)采购管理。从物资采购建议出发,建设单位制定出物资需求计划,采购中心要能够全面收集和和汇总好逐级上报的各项需求方案,制定全面采购方案,同时还要结合工程项目优化采购方案,明确采购计划内容,最终实施采购计划,签订采购协议,完成订单的采购、追踪活动。(2)结算管理。这是供应管理环节的重要一环,按照合同主体,实施物资交付验收工作,这要求各个单位主体从自身工作范围和合同范围入手进行,还要能够及时上报相应的结算材料和证明文件,最后的拨付工作由结算中心完成。(3)监督管理。健全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可以全方位掌控好物资采购的各项环节,确保物资能够符合工程需求,保障供应管理实际效果。在监督体系中包含政府管理部门、社会相关主体以及企业集中采购中心。

三、问题

供应管理是确保工程物资集中采购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强化物资管控效果,支持工程项目建设。但是不容忽视,物资采购作为境外工程施工作业的重要内容,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加以细致深入分析,寻求科学应对策略。

(一)规章体系不够健全

细节管控是物资采购过程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供应管理的重要前提。现实境外工程物资管理环节没有完备规章制度作为支持,无法实施集中性管理,不具备切实操作性。采购规划完善度较差,物资管理较为分散,同时在选择供应商方面没有统一规范,缺乏健全的考核机制和选择机制,很多选择环节没有结合评标文件,流于表面形式,选择重点还在于成品价格,没有关注到物资的节能性和环保性。

(二)预算管理不够合理

确定物资采购预算标准和范围存在着一定困难,这就影响到了预算工作实施效果。一般情况下,不同人员参与到预算活动中,所得到的最终预算结果也就有所差异。物资采购预算开展时间较短,粗略的预算项目情况也经常出现,导致预算效果无法给实际采购供应管理提供参考。

(三)电子信息平台不够优化

电子信息平台建设活动还存在着较多不足,不够适应实际工程建设需求,还无法实现采购信息化效果,主要表现在采购环节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网络,缺乏完善的规范,网站建设活动涉及到较为冗杂的内容,不具备针对性,且没有形成畅通的沟通渠道,影响到信息共享。

四、供应管理策略

(一)建立统一规范

强化供应管理,推进采购物资工作稳步实施,给境外工程项目创建良好前提。工程采购物资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起科学可行的统一规范,细化各项管理制度,形成长期使用的规章范例,如《招标投标法》等方面。全面应用各项物资管理制度,科学控制供应管理活动的开展环节,并在实际应用中,逐步优化和改善规章,达到修订和完善采购供应模式的效果。建筑企业要结合工程建设情况,创建出物资集中采购目录。这其中要建立在充分市场调研基础上,根据境外工程物资的需求和实际应用特点,选择到合适的物资类型,明确学物资集中采购目录,给实际采购活动提供依据。在开展集中采购物资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制定出明确的合同示范文本,奠定物资采购工作的实施基础。统一规范的建立,需要切实结合实际工程项目的内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采购标准,给实际采购环节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

(二)切实开展风险防范

风险管理在境外工程物资采购环节占据重要地位,需要实施全方位开展风险管控工作,及时有效发现物资采购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良好处理,避免风险因素的存在,影响到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首先,实施动态风险工作。一是要集中采购物资活动进行中,要注重全面细致分析各项常见的不确定因素,包含管理缺陷、外部环境因素等,有效避免直接损失或者间接损失的发生。二是开展全方位动态风险管理工作,需要总结以往工程经验,明确各项风险因素的存在,全面深入分析各项因素,观测这些风险因素的影响,尤其要关注到工期风险、计划风险、质量风险、预算风险等方面,降低风险产生的损失。其次,风险防范活动进行中,需要构建科学可行的防范机制。一是要强化采购主体人员的风险意识,促进采购人员始终保持着高度负责的意识和态度,全方位管理各项采购,强化供应管理活动实施效果。二是要采用合理手段,降低采购风险。这其中着重针对物资采购工作加以管控,推进规划管理环节稳步实施。建筑企业在科学把握工程项目基础上,设计统一的规划管理方案,从系统性层面开展管理环节,促进物资验收工作顺利到位,同时还要注重全面审查采购合同,确保其中没有错项、漏项的情况发生。三是要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将物资采购中的各项数据都纳入到数据库系统中,形成完整的数据支持,风险预警环节开展中,还要设置好相应的组织机构,在发现采购风险的第一时就相应预警信号,实时跟踪管理好物资的采购环节,提升供应管理水平。

(三)优化预算管理和电子信息平台

实施统一有效预算管理活动,针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情况,制定出完善的预算管理方案,全面涵盖整个境外项目的采购环节,支持采购活动的稳步开展。预算管理进行中,要注重合理掌控好预算内容,推进预算管理活动有效实施,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电子化信息手段,对于当前工程项目采购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建筑企业承担境外项目的物资采购职责,积极引进电子化技术手段,强化信息化处理效果。物资采购供应管理活动进行中,构建并优化电子信息平台,以此平台作为信息沟通和联系的重要渠道,确保物资供应管理工作取得良好实效。

五、结束语

物资采购工作是所有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境外工程也不例外,开展统一供应管理工作,可以切实有效提升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效果。境外工程项目积极采用一系列手段,如建立统一规范,切实开展风险防范,以及优化预算管理和电子信息平台,将能够实现良好供应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洋.供应链管理在施工企业物资采购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6):102-103.

[2]郑海峰,潘登洪.海外加热炉EPC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分析[J].工业炉,2018,40(3):205-206.

[3]何永健,柳承辉,黄杰,等.蒙内铁路项目钢轨运输方案及供应管理[J].中国铁路,2019(9):139-140.

[4]付美娜.浅谈海外项目供应链管理与合规采购[J].中国设备工程,2019(12):22-23.

[5]张静,彭妍婕.电力工程物资采购规范化管理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11):41-41.

[6]安哲,韩松.国际EPC工程项目采购管理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19(8):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