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范例6篇

幼师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幼师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范文1

“卓越”幼儿园教师的内涵,是卓越的学识素养,更是卓越的从教精神;是卓越的专业基础,更是卓越的实践能力。我们提出“尚师德、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以达到国家对卓越幼儿园教师的要求。尚师德:追求高尚师德。师德是从教的基础。良好师德是合格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要求,而高尚师德则是卓越幼儿园教师的首要条件。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虐童”事件时有发生的背景下,强调教师的师德更显紧迫和严峻。由于幼儿园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从信念层面来看,需要有笃实的专业信仰、务实的专业精神、朴实的专业态度;从情感层面来看,需要爱幼儿、爱幼教,对幼儿教育事业有热情、有责任、有理想;从行为层面来看,需要践行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幼儿园教师的培养,首要的任务就是师德教育,不仅要在平时有机渗透师德教育内容,更要通过相关的课程设置将其显性化。厚基础:强调宽厚基础。幼儿园教育的内容从知识深度上看具有启蒙性,而从知识范围上看又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不同于中小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全科与整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提倡围绕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统整性的学习活动,促进幼儿各个领域的发展。显然,幼儿园教育需要的是全科型教师而非分科型教师。这就决定了幼儿园教师的知识结构具有广而全的特点,不仅要有基本的艺体技能,还要有坚实的专业素养;不仅要有教育理论素养,还要有宽厚的人文科学素养。传统培养模式中那种重艺体技能、轻教育理论素养和人文科学素养的做法不能胜任卓越教师培养的要求。只有做到厚基础,才能厚积薄发、深入浅出。强能力:提升多元能力,重视研究能力。幼儿教育的工作不是看护幼儿,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也不仅是会唱歌、跳舞、讲故事。幼儿教育的对象处在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发展水平、学习特点与其后的小学、中学阶段有明显的差别。这决定了幼儿园教育更需研究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一切教育工作均需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因此,幼儿园教师最基本的能力,就是了解幼儿、教育幼儿的能力。首先,幼儿园教师需要有研究能力,成为研究型的教师。通过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特点,研究有效支持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方法、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将自身的教育实践真正建立在研究证据的基础上。其次,幼儿园教师需要有教育教学能力,成为有实践智慧的教师。要能将理论、观念、研究证据转化为实践操作策略,从教育实际出发,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实施班级管理,沟通家园关系。第三,幼儿园教师还需要具有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教师。不仅要能实践,还能对实践进行反思;不仅关注自身的实践,还能与同行进行合作与交流。在反思和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提升经验,实现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重融合:注重多维融合。幼儿教育是关系到个体和人类未来的实践,哲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乃至脑科学等各个学科的发展都有可能对幼儿教育产生深刻影响。当代中国处在社会文化急剧转型的时期,中西文化价值观念激烈碰撞,各种教育理论和观点百花齐放,这些对幼儿园教师素质以及幼儿园教师培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重融合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使未来教师具有多方面的知识素养基础,更要具有融合和开放的态度。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多学科的融合。在教师培养中体现多学科的融通与互渗,帮助学生将多学科的视野融会贯通,并将其转化为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力。其次是中西视野的融合。既要向学生介绍国际研究前沿的新理论、新进展,也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本土的幼儿教育家和幼儿教育思想,在贯通中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解。第三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既要让学生接触与了解理论的多样性,更要让学生体会与认识到实践的复杂性和生动性,避免纸上谈兵。

二、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具体目标

根据“尚师德、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同时秉承儿童教育家、南京师大学前教育系第一任系主任陈鹤琴先生开创的研究精神和实践精神,本专业设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素养全面、学识宽广、有持续发展潜力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幼儿园教师。既是有理想、有信念、有理论,也是基础实、善实践、留得住、干得好、能引领的研究型幼儿园教师。以“研究性”和“实践性”为核心,构建了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目标体系。

(一)具有高尚师德

研究儿童、了解幼教是师德培养的起点。通过参与幼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学生应能:

1.热爱儿童,对儿童和幼教抱有研究的精神和态度;

2.热爱并享受幼儿教育工作,愿意终身从事幼儿教育事业;

3.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

(二)具有全面的艺术、人文和科学素养,并能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工作中

艺术、人文和科学素养作为卓越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素养,既是一种个人素质,也是教育实践的保证。学生应能:

1.具备基本的美术、音乐、钢琴、舞蹈等艺术能力和素养,并运用于幼儿园艺术教育实践中;

2.具备全面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兴趣广泛,知识面广。

(三)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专业素养,以及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教育学科基础知识是学生专业素养的基础。它既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教育理论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是学生从事幼儿园教育实践的理论支撑。学生应能:

1.掌握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

2.具备初步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理论兴趣;

.具备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组织和评价能力,胜任幼儿园各项教育工作。

(四)具有基本的幼儿教育研究素养,以及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能力

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既为学生进一步从事学术性学习打下必要基础,也是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必备的能力。学生应能:

1.初步掌握幼儿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能独立开展毕业论文研究;

2.初步形成对幼儿教育实践问题的敏感性,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专业品牌打造综合措施

1.把专业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培养爱幼儿、爱幼教、具有“鹤琴式”研究精神的卓越幼教人

通过《专业入门指导》《陈鹤琴与中国幼教》等课程,让学生了解南师幼教的历史与传统,了解幼儿教育对人生发展的意义,了解中国幼教对世界文明进步的贡献。学生从接到录取通知书开始,第一个任务就是阅读陈鹤琴先生的著作。要用老一代南师幼教人的专业、敬业、乐业、创业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幼教专业的热情。通过我系教师的言传身教,把老师们对工作的热情、对学生的热爱、对研究的执着传递给学生。我系拥有江苏省“巾帼文明岗”、江苏省优秀党支部等称号,是一支凝聚力强的队伍。要通过师生互动的活动,积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通过丰富的实践类课程,让学生广泛接触幼儿、接触幼教,在实践中体验到与幼儿相处、从事幼教工作的快乐。

2.以宽厚的知识素养为基础,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教师

在课程设置上,通过公共课程、博雅课程、艺术课程等基础素养类课程,培养学生基本的政治观念、信息技术素养、人文科学素养、艺术素养等,增强学生发展的后劲。利用现有的院级“学业发展中心”,发展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学业中心可供学生扩展知识提升能力的途径包括:

(1)学涯室:设有学业设计室、职业探究室、舒心交流室和树德工作室等不同的工作室。

(2)技能坊:主要设计了书法技能、演讲与朗诵技能、舞蹈技能、信息化技能、手工坊等学生综合素质养成活动,每个学生可以参与多个工作坊。

(3)实践园:组织各类社会性调研活动,分层次的实践训练项目,跨专业专题训练项目,面向各类教育机构的社会性学习活动。

(4)学术苑:组织各领域专家主讲的教苑讲坛,以学生自己为主的教苑沙龙,开办学生自己的杂志《教育家》。此外,各类学生社团,组织读书会、理论沙龙、工作坊,拓宽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对于具有学术潜能和进一步深造需求的学生,提供丰富的学科拓展课程,使其接触学术研究的前沿。

3.提升学生的多元能力,培养以研究能力为核心、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研究型教师

幼师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幼师生;教育技术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培养基地主要集中在师范院校,学校在培养幼师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师生在理论基础上,有一定实践操作能力,要在唱歌、跳舞、画画、写作、朗诵方面具备基本的能力。因此,幼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要注意自身技术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不断培养和学习教育技术课程,学校要注重建立教育技术课程多元评价体系。幼师生教育技术课程的开展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猎的内容很广,目前我国师范类院校在培养幼师生的教育技术能力上,主要采取的教学手段是以教育技术公开课为主,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但是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多元评价体系。

一、幼师生教育技术课程开展现状

(一)幼师生计算机基础较弱,学习兴趣不高

幼师生的年纪一般在十五到十八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目标还没有确定。对计算机的使用仅限于娱乐。在是计算机理论或者是计算机操作,学习能力掌握的不够扎实。有些学生因为家中经济的条件的限制,可能在上幼师学校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电脑,计算机基础薄弱以及学习兴趣不够,都给幼师生开展教育技术课程带来很大的阻力。

(二)过于重视实际操作,忽略理论知识的基础作用

目前,幼师生的教育技术课程主要是在学校机房完成的,但是课堂上并没有相应的实验设备供学生操作,学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此外,幼师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课程的整合等理论知识的补充兴趣寡然,因为幼师生的在知识储备方面有一定的限制性,没有深入学习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对于教育技术课程缺乏一定的理解能力。

二、如何构建幼师生教育技术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幼师生进入社会之后,会进入到各个幼儿园,成为幼儿园的中坚力量。所以,幼师学校在培养幼师时应该是以培养人才的目的为出发点的。教育技术课程较多的强调实用性,完善教师的职业素养,所以一定要使得学生认识到教育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构建幼师生教育技术课程多元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可以从下几个方面构建幼师生教育技术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一)构建理论知识与幼儿园教学实践相结合

就当前的技术水平以及教育现状,教育技术课程年轻而又充满活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变化,教育技术课程包罗万象,在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部分内容不适合幼儿园教学的。因此,在教育技术课程设计时要将此部分内容去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要与幼儿园的现实情况相结合,突出幼师教育的重点和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工作内容。

(二)多元评价体系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教育技术课程的开展应该基于学校可行性的基础之上,在许多师范类院校,课程设备的选择上都面临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是一定要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利用学校能提供的设备设施进行教育技术课程的开展。任何事物听来的都不如自身亲眼所见更有说服力,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要注重学生的感官认知知识的能力。教育技术课程不仅仅是要体现理论知识,还要说明此课程具备一定的操作性,使得学生通过肢体的感觉掌握教育技术,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为了更好的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三)构建学生兴趣教学知识相融合的多元评价体系

在幼师生的公开课中,不难发现教师为了使得所教内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便只是简单的为了增强学习内容的娱乐性,在课件中增加许多类似趣味视频或者小品之类的内容,这样的做法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课件中的视频,将教学内容抛诸脑后。这样的教学课程就有点本末倒置了,教师应该注重这一方面,将兴趣与知识内容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构建教育技术课程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三、结语

时代变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紧随其后,幼师教师务必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根据幼师生的需求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开展教育技术课程,构建教育技术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黄海萍.幼师教育技术课程内容选择的几点建议[J].广东科技,2009(6)

[2]耿杏.五年制幼儿师范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1)

[3]张艳青.幼师生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教育建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8)

幼师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专业化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师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在我国,幼儿园教师的这种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是通过职前培养获得的,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通过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来培养。这就要求各级各类院校以培养专业化幼儿园教师为目标,努力提高在校学生的专业化素质,为学生职后专业化成长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当前,我国在职幼儿园教师的来源主要是中等师范学校,学校生源来自初中,学生文化基础差,在校学习期间不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给职后的教育工作和科研工作带来了严重的障碍,阻碍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因此,对幼儿园教师进行职前培养是当前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我国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结构上的变化及培养特色

我国幼儿师范教育由三个层次构成,即中等幼儿师范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组成的教育体系,从总体上看,是适应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师资队伍需要的,而这一现状是由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差异大,各地教育状况悬殊的基本事实决定的。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认识到学前教育在整个人生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多数国家都要求幼儿园教师达到本科学历,但同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幼儿教师学历仍然偏低,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有三个层次:一是本科层次的;二是专科层次的;三是中等专业层次的。21世纪我国师范教育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高等专科学校逐渐替代了中等师范学校。并且对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具有中等专业水平的教师已经不能适应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专科层次的幼儿园教师开始替代中专层次的幼儿园教师。而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的工作者不断增加,但是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职业取向往往侧重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幼儿园的管理者、教育行政机构的管理者。这就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重专业理论的学习轻艺体技能学习,即使有一部分学生进入幼儿园工作也会出现某些技能方面不如中专生的尴尬状况。而中等师范学校,一直注重学生艺体技能的培养,但往往是学生的艺术素质水平很高,而专业理论水平偏低,影响了她们日后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因此,在一段时期内,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学历还是会以专科层次教师为主。

当今我国一些幼儿高等专科学校基本是由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升格而成的,这些学校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和优良的设备资源,但是由于长期培养的是中等层次的幼儿园教师,招生对象是初中起点的学生,学生文化素质低,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仅局限在艺体素质和能力上,因此,在培养模式上还是注重艺体训练而忽视理论学习的“艺体型”模式。针对这样的状况,高职院校必须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有别于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和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培养道路。

三、高职院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应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教师要具有专业理念

专业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它为教师的专业行为提供了理性支点,使得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与非专业人员区别开来。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和教育态度归根到底都潜移默化地受自身专业理念的影响,没有专业理念的更新,教育就难以呈现出焕然一新或有活力的面貌,教育也难以胜任时代与社会的重托。

当前我国的一些高等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是由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升格而成的,其中很多教师常年以来在中等师范学校任教,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还停留在中等师范学校教师的层次,已具有的观念和意识很难适应高等专科学校的发展。因此,高职教师必须树立高等院校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理念,也就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新观念,树立科学的幼儿观、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师幼观和自我发展观等,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智慧和方法,能围绕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应具有的专业化水平开展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从而实现专科层次的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培养目标。

(二)培养目标的定位

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既不能类同于中等幼儿师范教育,又不能向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看齐。其培养目标要从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出发,既要弥补中专和本科在幼儿教师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又要反映高等教育的水平,符合新世纪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所以,对于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的培养,首先,要把学生定位在高等教育上,要具有普通大学生应该具有的道德水平、文化素质、思维方式等,同时又要具有幼儿教师应该具有的专业能力,即既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基础,又具有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的能力和技能,为走向教育工作岗位成为集“专家型”和“艺体型”为一体的专业幼儿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专家型”意指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应具有观察、分析、解读幼儿行为的能力;具有科学设计和组织幼儿活动的能力;具有设计和应用教育背景的能力;具有依据教育科学原理分析和研究教育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办法的能力;具有教育反思能力;具有从事教育研究的科研能力。“艺体型”指既具作为教育的一般能力和对幼儿实施教育和教养的实际操作能力,又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较强的艺术教育技能。

(三)加强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影响幼儿高等专科学校发展的瓶颈,因为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自己的教材体系,不是沿用中等师范学校的教材,就是以本科教材简单处理来进行教学,同时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严重影响到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基于上述原因,加强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

1.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根据特定的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和学习者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由于幼儿高等专科学校是由中等师范学校升格而来的,因此,很多学校在学科内容选择上一是沿用中等学校的学科内容,而内容往往陈旧、简单,体现不了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二是把学前教育本科教材照搬照抄,而本科教材内容的研究性很强,学科内容多,现有高专的教学时数又很难完成学科内容的任务,造成教师讲课时会出现面面俱到,内容缺乏深刻性,学生学习效果差的现象。基于上述情况,我们需要改革教材,为学生提供新型的教材。这些教学内容不是干巴巴的教条,而是包含许多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和大量生动的事例,它们可以吸引学生去阅读、研究。教师应努力探讨包含在儿童的教育和发展中的许多奥秘,使教材体现出专科学校的特色。

2.课程设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该包括五大类:第一类是公共课,也就是普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开设的课程,如“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政治理论”“心理学健康”等。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同时,应该增设科普性的“现代科学教育与技术”课程。因为学前教育专业招收的大多是高考文科的学生,其往往缺乏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很难胜任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科学素质及科学素养的培养。第二类是专业教育理论课程,此类课程的设置由本专业的性质和师范教育的“师范性”所决定,也是课程设置“职业原则”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的课程。主要是通过对与幼儿教育相关的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与保健学、学前教育课程论、游戏理论、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史及教学法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现代幼儿教育思想观念,懂得幼儿“保教”规律,掌握对幼儿进行各种知识的教学和组织幼儿各种活动及管理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教学与科研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及有机结合“三位一体”的幼儿教育的能力。这是本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同时,开设教师口语、书写和电化教育技术课程。教师口语和书写是师范专业学生首要的职业基本技能,作为达标课程开设。电化教育技术是现代技术的产物,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从而有利于以后进行微格教学。加强专业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促进基本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增强学生从事幼教工作的信念和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第三类是艺术课程类,设置这类课程既是由幼儿教育的任务决定的,又是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旨在使学生获得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主要开设乐理与视唱、乐器、唱歌、舞蹈、简笔画和手工等课程。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既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又是有效的教育手段,而且能丰富儿童的生活,活泼课堂的气氛。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一定的弹(琴)、唱(歌)、跳(舞)、画(画)、做(泥工、纸工)、演(表演)等艺术表达能力,并擅长其中一、二项,这既有利于开展幼儿教育教学工作,又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第四类是实用课程,设置这类课程,是当前幼儿教育市场发展的需求,主要开设蒙台梭利教学法、瑞吉欧方案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感觉统合训练等,这既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又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同时还能使培养的人才符合市场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准。第五类是实践课程,主要是见习和实习课程,应增加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时间,为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幼儿、观摩教育活动,以及调查研究、改革实验、社会咨询、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等教育实践机会,使课程既有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又能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从而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职前培养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提高在校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扈中平.现代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幼师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幼师音乐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

随着当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和中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幼儿音乐教育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新焦点。但是其所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的被突显出来。幼师音乐专业人才的教学水平一直居低不升,教学过程教师对理论的重视也大于实践,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一直培养不出来。幼师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尽早的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促使幼师音乐专业人才能更好的就业。

一、幼师音乐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音乐教学本身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过程

根据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家长们越来越注重对幼儿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音乐教学作为幼儿教育中一项特殊的教育课程,其作用是为了更好的挖掘幼儿的各项潜能。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是一个结合了舞蹈、演奏等多种实践方式综合进行的实践性能较强的教学课程。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幼师自身必须就得具备非常扎实的实践基础知识。

(二)目前我国幼儿音乐教学中实践能力较差

由于我国应式教育的影响,音乐教师为了帮幼儿打好音乐理论知识,在课堂教育过程中会比较的偏向于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因此导致我国幼儿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整体水平不高。另外,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幼师专业教育也比较的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和研究,幼师音乐教学实践水平自身就不高,幼师对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也比较的低。因此,培养幼师专业实践性人才是我国幼师音乐教育的需要。

(三)过于重视幼师音乐专业理论知识

受我国应式教育和高考的影响,我国的幼师音乐人才在初中和高中所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大部分学音乐知识也是为了帮高考加分,或者是进入更好的高校,并不是为了培养自己的音乐掌握掌握能力。因此,幼师音乐专业学生自身会过于重视音乐理论知识的建设,从而忽视对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培养幼师音乐专业型人才是对我国音乐专业应式教育的革新。

(四)培养幼师音乐实践能力是社会的需要

培养幼师音乐实践能力归根结底是为了幼师音乐人才能更好的就业和发展,并且,在培养幼师音乐实践能力过程中也培育了幼师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就业后,幼师在面对幼儿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时也能解决的更加从然自得。因此,培养幼师音乐实践能力也是幼师尽早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幼师音乐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加强幼师自身知识文化素养

音乐本是一门关联性较强的学科,幼儿音乐教育不仅需要幼师具备基础的音乐基础知识,还需要幼师具在文学、历史、地理、政治等其他知识领域都应该有所涉猎。为后期实践活动开展提供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保障幼师的知识素养能满足幼儿音乐教学的需求。另外,幼师音乐专业人才在岗位就业后,还应该抱着上进的思想,不断的充实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艺术文化,跟随时代艺术发展的变化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充实自己的艺术涵养。

(二)将实践能力培养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

教师作为学生知识的指引者、传授者,对其职能和功能一直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如今,社会要求幼师音乐专业人才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才能充分的指导和传授幼儿掌握和获取音乐知识,保障幼儿音乐教育的教学水平。那么,高校在培养幼师人才时必须要考虑到社会对幼师的需求和要求,科学、合理的改变自己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逐渐融入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行为。从而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师的实践能力。

(三)科学、合理的设置实践能力培养课程

教师在保障学生幼师音乐基础知识扎实的情况下,科学、合理的设置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提高幼师音乐专业学生技能课的学分比重。在期末考核时不仅要着重对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进行严格的考核,对学生的技能掌握水平考试也不能放水。在平时技能课上,教师应该以学生为课堂中心,通过不断的指引和指导,逐渐提升学生的音乐演奏技能。在上岗之后,在向幼儿进行音乐演奏时,幼师音乐学生才不会感到怯场和困难。

(四)重视幼师音乐人才上岗前实践能力培训

现在不少毕业生都反应,学校的教学知识与社会需求内容的挂钩性小,大学生学生的知识无法在社会上充分的施展开来,大学生也无法很好的适应社会工作生活,大学生普遍失业率都比较的高。因此,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高校应该要重视幼师音乐人才的上岗前的实践能力培训。要在高校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拓宽幼师的实践范围,通过大量的实行和情境模拟训练,让幼师音乐人才提前知晓教学实践活动中可能会出现和即将会遇到的难题。在后期上岗时遇到这些困难就不会感到畏惧,并及时、快速的进行处理。

三、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社会对幼师音乐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社会的教学需求和提高幼师音乐专业学生的就业适应率,高校幼儿音乐专业导师应该从幼儿音乐专业本身的特点出发,清楚地认识到幼师音乐专业对我国幼儿教育的意义,不断的强化幼师音乐专业实践性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印亭蓉. 浅析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J]. 时代教育,2016,17:200.

幼师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思考与探索

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其主要标准是:受过较长时间的专门训练,具有较长的专业基础;具有专门的儿童发展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具备教育实践能力,包括教育活动组织能力,教育性反应意识,教育监控能力,对儿童行为、学习、交往、情感的指导能力,创设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环境的能力等;具有专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有很多,职前的师范教育、职后的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和教师资格证制度的保证等,但教师的专业化是一个终身过程,“一朝受教,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教师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是从教师对教育实践的研究中获得的。幼儿教师亦是如此。以自己熟悉的幼儿园和幼儿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从实践中开始,在实践中进行,以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提高教育实践的质量作为检验成果的标准。这种对自身教育实践的研究是教师获得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幼儿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

一、教育理论学习,奠定幼师专业成长基础

教育理论知识在相当程度上是对教育教学规律、本质的认识和反映,具有概括性。同时他的客观性又要求理论知识在产生时排斥一切主观因素,涉及的主要内容是教育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更多反映的是教育的“应然”状态。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由教育理论所支配,教师的教育理念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工作本质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而教育理论是以教育教学为基础的。为此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作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无论是对在职教师,还是对正在学校学习的教师),首要的是加强教师的幼儿发展知识的学习,具体地说,就是要加强教师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教育学以及特殊儿童教育学的学习、幼儿教师培训机构应提供给教师更多、更广的关于儿童社会的、情感的行为知识,提供给他们关于儿童思维发展和语言发展的知识。

教育理论知识是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缺乏有力的促进作用,主要是理论知识自身的一些特征所决定的。尽管理论知识强调客观性,但教育实践活动恰恰是主观的,教学实践中的教师有着自己的价值观、情感、信念、能力特征、认识方式以及不同的生活经验,这些之前的“偏见”常常影响着教师对教育理论知识的认同、选择、理解和使用。同时,幼儿作为社会存在也会由于生活环境、家庭教育 的不同影响着教育理论的适用性,用确定、概括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复杂生活世界、情感世界的问题,必然导致理论知识对实践活动指导的盲点,也削弱了一线教师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

二、自身教育实践,加速幼师专业成长进程

实践知识是教师在实践中获得的有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形式,在很多时候表现为经验的形式,这种没有经过思维整理的知识形式是零散、片面的,它往往与具体情景相联系,具有个人特征。在表现形式上是隐性、潜在的,它根植于实践者过去的个人经验和教学实践,丰富于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成为引导教师实践的一种行为惯性。这类知识很难从现有的有关教育的书籍中获得,但他“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类型,应为他事实上支配着整个认识活动,为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了最终的解释性框架乃至知识信念”。

在处理复杂多变的教育实践时,大多数幼儿教师思考的往往不是“应该怎样做是正确的”而是“怎样做才是有效的”,这就使得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直觉经验并非总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有效地教育方式也不总是正确的。这种实践知识能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但不能必然提高教师教学的专业性。很多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幼儿教师,她们身上往往缺乏那种在专业只会方面具有“感受,判断新状态、新问题的能力;把握教育时机和转化教育矛盾、冲突的机智;迅速做出教育决策和选择,根据实际对象、情景和问题,改变教育行为的魅力。也就是说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就是要让有经验的教师通过反思、交流和学习、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成长为具有教育智慧的专业教师。

三、把握理实关系提升专业成长水平

虽然从静态的角度看,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是割裂的,但在实践活动中,两者并非是孤立的、截然不同的知识形式,它们是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知识的不同发展,共同作用于教学实践活动并影响着实践活动的效果。幼儿教师的实践知识产生于实践,它总是随着具体的情境、个体以及时间、地点的不同而不同,此时所得到的感性认识不能代替或否定彼时所获得的实践知识的存在意义。理论知识的确定性和实践知识的复杂、多样性就成为了一对相互补充的但又迥然各异的认识体系。

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转化为实践智慧,他需要一个“转知成智”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依赖突入其来的知觉、顿悟、教学敏锐性,同时还建立在已有的教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以说,一个具有深厚理论知识的教师越能在纷繁复杂的教育情境中左右逢源,越能够表现出独特的个人实践知识和教学魅力。因此,理论知识为理解教育理论知识提供了一种“背景”,而实践知识则为理解教育理论知识提供了一种“语境”。教师专业发展在知识方面就是要培养既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同时又拥有教育智慧的专业工作者,这样才能让教师这一职业真正焕发生机和活力。

理论知识对教育价值教育目的的实现起着关键性作用,并使教育活动符合教育规律;而实践知识则使教育实践活动充满智慧和艺术性。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在知识方面就是要培养既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同时拥有教育智慧的专业工作者。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进步。以儿童发展为本,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整体水平成为不变的话题。教师只有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大胆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才能促进专业化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焕稳.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实践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3,(10).

幼师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范文6

论文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对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培养创新意识,拓宽知识面,掌握新技术,而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必须体现教育教学的新思想、新观念,选择创新性、研究性、开拓性的课程内容,为幼儿教师提供所需要的素材,使之适应新时代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以及幼儿教育改革的深人发展,社会对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尤其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对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日益进步和教学手段的逐步现代化,都要求教师不断地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要成为一名能适应新时展需要的优秀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一、目前幼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发展迅猛,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各省市已将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纳人了当地中小学继续教育规划。但由于我国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在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上都存在着许多哑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重知识轻能力,重技能轻师德。就继续教育内容而言,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一般做法是上级培训部门先制定培训方案,然后下发通知,各幼儿园根据培训内容选派教师参加。培训课程的设置基本没有考虑受训者的来源和需求。

2.课程安排具有随意性。当前,我国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主要采用的是“讲师团”作法,许多培训机构都存在着因师设课的现象。某些已经制定好的计划、选定的内容,会由于请不到老师而取消或进行调整。这就导致了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

3.课程结构缺乏均衡性。由于理论性课程和艺术技能课程所占比重较大,而实用性较强的教育技能(如语言能力、教育组织能力、师生互动能力等)、师德修养以及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的课程较少,导致培训课程普遍缺乏综合性内容,特别是缺乏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内容。

4.课程内容理论性太强。绝大部分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理论性、学术性过强,而适用性过低,与教师工作实际联系不紧密。教师一方面难以深刻理解教育理论的实质,另一方面又难以逾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

5.园本化课程内容太少。幼儿园园本化课程内容较少,园本培训缺乏必要的专业引领,培训内容低水平重复较多,难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们知道,在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中,课程的构建和内容的选择是重要的一环。构建符合时展要求、满足广大幼儿教师实际需求的科学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是幼儿教师持续发展的关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全面、启蒙的,它强调各领域的渗透和整合。幼儿教师作为教师中的特殊群体,既有与一般教师相同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对于幼儿教师而言,他们必须具备范围广泛的普通知识,但不必是每一领域的专家,这是由幼儿和幼儿教育的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教师的普通知识准备的层次、程度和水平不要求精、深、专,而要在“博”上下功夫,做一个全科性人才,才能适应越来越高的社会要求和职业要求。

二、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构建的基本思路

随着幼儿教师从非专业化向专业化的历史性转变,时代对幼儿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一代幼儿教师不仅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交往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获取和运用信息的素养。因此,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应该涵盖上述几个方面。

(一)课程内容应具备的特点

1.强调基础性。由于我国的幼儿师范教育过去一直是中等学历教育,直到1990年代末才相继升级为大专层次,导致相当多的幼儿教师是初中毕业直接进幼师学习的,他们的知识结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涵盖基础性课程内容,可以弥补教师们在职前教育中所形成的知识结构的不足。

2注重适用性。培训内容的设计思路应有明确的定位,力求融新知识、新技能、新观念为一体,把统一教材和各地方自编教材结合起来,把主修课程与适合不同需要的多种选修课程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实践知识、人文社会和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对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技能的培养,切实提高教师获取信息与知识、接受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能力。

3.体现选择性。这是针对不同区域、园所、教师之间的差异提出来的。具体而言,就是要根据参加继续教育对象的来源和现实需要,开设具有区域特色或园本特色的课程,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园所、不同层次的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同时开设一定的选修课程,给受训者充分的自由选择机会。

4.突出综合性。一是要加强各领域间的综合和相互渗透,注重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教师的教学经验;二是要强调综合与实践并重,注重教师的参与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二)构建科学的内容板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集中体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上,它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要求是多维的、立体的。参考国内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划分模式,依据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我们认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可分为以下四个板块。

1.背景型课程。背景型课程就是把有关政治思想、职 业道德的内容放在时代大背景下,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师德修养水平。同时,将有关的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纳人到课程中来。

2知识型课程。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包括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新的教育观念、五大领域的基础知识、新的教育技能和教育技术,是造就一个优秀教师的必要条件。

3.实践型课程。在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板块中,教育实践应该摆在中心位置。它主要包括教育实践的基本技术与方法、教育科研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都是教师需要学习并掌握的。

4.综合型课程。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特点就是对各种不同的知识和理论进行选择、组织、传递和评价。因此,继续教育内容更应强调教育能力的提升和人文素质的养成,以帮助教师打下宽厚的综合性知识基础,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综合化的要求。

(三)设置多元的课程内容

由于地区之间、岗位之间、教师个体之间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和培养目标,采取多元化的课程内容,既有必修也有选修的课程,使课程设置形成灵活、机动、多元化的新格局,以满足各类学习对象的需求。

1.彰显区域特色

要充分考虑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别。教育观念陈旧落后、缺乏教育技能以及现代化教育技术匾乏,是农村幼儿教师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笔者所在幼儿园对口扶持的一所乡中心幼儿园为例:该幼儿园共有200多名幼儿,教师共7名,其中专任教师5名,每名教师各带1个班。她们每天工作连轴转,教育保育一肩挑。她们对孩子的教育仅停留在看护层面上,教育教学存在着较强的小学化倾向。因此,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一是要侧重教育观念的更新,增加儿童心理学和教育理论的比重。二是要进行技能技巧培训,如普通话、唱歌、舞蹈、绘画等,以提高她们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操作能力。三是要适当开设现代教育技术类课程。四是要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使继续教育课程内容充满乡土特色,如开设玩具制作、本地区农作物、特色产品和风土人情课程等。

2.突出岗位特点

幼儿园有不同的岗位,各个岗位的职责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不同岗位的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也不会相同。

(1)园长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幼儿教育的理论及幼儿园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熟悉进行幼儿园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管理水平。培训内容主要有:幼儿园政策与法规、市场经济与幼儿园发展、教育哲学、幼儿园教育、幼儿园管理、幼教科研、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 (2)对教研组长的培训应侧重于教育科研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内容,包括研究的设计与报告撰写、多媒体信息技术、幼儿教育研究方法、教学活动研讨等。

(3)班主任参与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班级管理,包括方法、原则和评价。如幼儿园班级管理环节、班级管理案例分析、各年龄班管理特点及评价等。

(4)对普通教师而言主要是加强教育理论和教育技

能培训,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开设某一领域的专门课程,促使他们成为全能型教师和特色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有:现代教育理论、国内外幼教改革动态、幼儿教师能力培养、多媒体应用技术、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及应用(音乐、美术、舞蹈、体操)等。

3.体现层次性

(1)根据教师的成长阶段设置课程内容。教师职业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成长过程,所以对教师的培养必须分阶段、分层次。在一体化课程设置上,既要注意不同阶段的针对性,也必须考虑不同教师的水平分层实施。一般来讲,教师的成长分为新手型、适应型、成熟型、专家型四个阶段,而每个阶段所要关注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不同的。

新手型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巩固专业思想,熟悉有关教育法规,初步掌握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常规,熟悉幼儿园生活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对她们的培训内容主要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规(突出《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有关卫生标准及相关文件等)、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组织的基本要求、游戏的组织、优秀教学活动观摩、多媒体技术、基本功训练(包括备课、写教育笔记、教具制作、操作电教仪器、组织教学活动)等。

适应型教师要不断完善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实施幼儿教育教学的能力。对她们的培训内容主要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规(突出《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有关卫生标准、相关文件等)、幼儿教育基本理论、教学技能训练、幼教科研基本知识等。

对成熟型教师来说则应该加强师德培养、教育科研指导、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学习、教材教法的研究。培训内容主要是:师德研究、法律法规、幼教科研、当代幼教改革思潮、各类幼教专题讲座、各类幼儿教育技能(音乐、美术、舞蹈创编等)提高等。

对专家型教师的培养应拓宽和加深教育科学理论及综合素养,综合性、研究性的课程比较适合她们的需要。培训内容主要有:师德研究、幼教法律法规、幼教科研、当代幼教改革思潮、幼儿教育评价、创新教育、师生心理卫生、各类幼教专题讲座、现代教育理论等。

(2)根据园所的发展情况设置课程内容

示范性幼儿园与非示范性幼儿园。示范性幼儿园在贯彻幼儿教育法规、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培训师资和指导家庭、社区早期教育等方面起着示范、辐射作用。示范性幼儿园的教师队伍与非示范性幼儿园的教师队伍相比,整体素质占有明显优势。因此,继续教育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而非示范性幼儿园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则要侧重于基础性知识和必备的教育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