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教案范例6篇

蜜蜂教案

蜜蜂教案范文1

应邀旁听了沃顿商学院高级CEO竞争战略课程后,我连续多天的梦中都是蚂蚁、蟑螂,甚至是一些没有名字的奇怪的爬行动物。没有机会询问美国的那些CEO们是否也有这样的梦,但他们在5天实力抗争模拟中的亢奋和激情让我无法将惊恐的梦境与他们联系起来。

这个课程是沃顿商学院用来与哈佛商学院、凯洛格商学院竞争高端学员的差异化课程,简称“CCS课程”,中文意为企业竞争战略。课程第一天,教授将学员分为4组,要求他们用一天时间为自己的小组设计一个动物,这个动物可以是自然界中没有的。设计方案要包括这个动物的名字、主要的食物、主要的技能、主要的生存环境要求、繁殖方式以及条件要求等,每个组将设计方案完整地写成文案。

第二天,4个组设计的动物被放在一个共同的环境中模拟生存,教授宣布目前动物所处的环境状态,4种动物的觅食、饮水、休息等行动都要按小组的设计进行推理。一天下来,教授变换了三次自然环境,有一次环境中已经严重缺水,导致一个组设计的动物濒临灭绝(至少教授指出已经没有繁殖能力)。到第三天,教授宣布这种动物灭绝,该组学员加入别的小组,为其他动物设计进化方案。第四天环境发生了更大的改变,只有一个组的动物幸存了下来――这是一种设计得类似蚂蚁的动物。

第五天,游戏重新开始。这时,学员们才真正领悟到了什么是竞争,开始认真设计自己小组的动物,思考它的食物范围和实际能力。比如,第一天曾有一个小组设计的动物类似狼,有长途奔跑能力,食物范围包括一些奔跑能力强的动物,而没有吃草这一项,结果在自然环境变化到没有了羊、兔子、牛以后,狼也被淘汰了。凡是需要较多体力的动物,必然食物要求也大,因此生存能力反而下降,CEO们最后一天的设计已经完全理解了企业竞争的环境作用,有趣的是,爬虫类动物的生存力最强,每次都可以度过漫长的缺乏食物的阶段并幸存下来。

最后,教授通常会概括一些企业竞争的战略要点。比如,不要过于依赖所有成员都具备高智商,不要过于贪婪,什么特殊的能力都想要,结果任何一项都没有实际的用武之地;通常,具备最基本、最简单的商业模式的企业,竞争力也最强。这个课程我旁听了三个班,虽然每个班总结、提炼出来的关键点都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到最后一天,每个组设计的动物都具备蚂蚁、蟑螂这些爬行类动物的一些特征,从而可以顽强地生存下去。

这个课程的教授有36年的企业高管经验,并且拥有动物学方面的博士学位。这个课程也受到了美国企业CEO们的好评,从2002年开设以来,每年的冬季班短训都要提前预订,否则没有位置一本栏目的用意便源于此。

蜜蜂的生存行为,与企业的组织群体行为有许多相似。

有关蜜蜂的一些事实:

蜜蜂的脑容量相当小,但却有最复杂的等级社会,而且有相当清晰的劳动分工;

一个蜂群由蜂王、公蜂和工蜂组成;

一个蜂群大约有4万到5万只蜜蜂。

这些事实可以让我们联想到一些企业,比如规模庞大到5万人的华为。

有关蜂王的一些事实如下:

每个蜂群只能有一个蜂王;

蜂王的寿命比公蜂和工蜂都要长很多;

蜂王的食物非常特殊,叫蜂王浆,是用幼蜂最初两天采到的蜜保存起来的;

蜂王没有照顾自己的能力,因此需要其他蜂保护、伺候:

蜂王有多个刺,不像工蜂只有一个用了就会死亡;

幼蜂的劳动分工由蜂王决定,也因此决定了蜜蜂的性别;

一旦蜂王失去产卵能力,将立刻由工蜂推举一只幼蜂作为新蜂王;

新蜂王立刻会将老蜂王驱除。

一个企业更换CE0的过程与此非常类似,而CE0的待遇也非常类似,CEO到位后在企业组织结构中对人员的安排居然也如此雷同。

有关公蜂的事实如下:

公蜂个头比工蜂大但没有刺;

不需要采蜜,唯一要做的就是对蜂卵授精;

它们也依靠工蜂喂食;

如果蜂巢蜂蜜短缺,公蜂是首先被驱除的;

被驱除出蜂群后,几个小时就会死亡。

企业中人多了以后,确实有一些人在混事,这就是大企业综合症的问题。华为的“工号文化”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居然在蜂群组织结构中有明确的执行流程和方式。

有关工蜂的事实如下:

工蜂的主要职责根据年龄严格区分;

最初三天的工作是打扫蜂巢,然后是照顾蜂王和幼蜂,查看蜂巢的建筑施工情况,并看守蜂巢入口;

一生多数时间用于采蜜,并照料蜂巢;

一个蜂群的命运其实是由工蜂决定的,它们管理蜂王的产卵进度,也监控公蜂授精工作的落实情况;

工蜂使用一次自己的刺后,几个小时就会死亡。

对比企业的组织,似乎觉得蜂王没干什么事情,却寿命最长、食品最佳,而多数事情都是工蜂千的,工蜂操劳一生却没有什么特别的发展。反过来看,人的大脑远远比蜜蜂充实和庞大,然而一旦形成企业组织,各个层级却没有严格的分工,没有严格的执行。

蚊子也是一个群体物种,却完全没有蜜蜂那样的组织形态,然而作为种群来说,能延续到现在似乎也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蚊子是以单兵个体作战的形式进行物种延续的,在觅食过程中死亡的情况非常普遍,但是由于其数量庞大,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比较宽松,所以在生存能力上有可能比蜜蜂要长久。

在前面讲的设计动物对抗竞争游戏中,教授变化环境中的温度后,蜜蜂已经灭亡了(设计的生存温度范围较小),而蚊子却幸存了下来(设计的生存温度范围稍宽一些),因为设计动物承受温度的范围是受到动物身体大小限制的,通常身体与空气接触面积越大,生物承受温度变化的范围就越小。反映在人类中也类似:那些高难度技术工程师,对工作条件的要求尤其是精神方面的要求非常敏感,宽容度就较低;而一般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对精神上的要求相对要低,宽容度也就较高。

蜜蜂和蚊子的对比,非常类似西方工业文明的企业组织与东方农业文明的企业组织之间的竞争。这不是说中国企业的组织方式没有竞争力,而是我们参与竞争的个体完全是离散的、单兵式的作战,作为“物种”是可以延续的,但生命中却没有什么“种群”的快乐。蜜蜂作为物种也是可以延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组织内分工,可以合作构建相当复杂的蜂巢;而蚊子却常常将就,环境再恶劣也可以忍受。从个体的生命质量来看,也许蜜蜂要好过蚊子。

蜜蜂教案范文2

幼儿一直对动物有着很浓烈的兴趣。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蜜蜂也开始了忙碌。在带领幼儿春游或在园所植物花卉处散步时,都能看到蜜蜂的身影,幼儿看到蜜蜂时都会很兴奋,想要知道关于它的很多事情,于是这个关于“蜜蜂”的主题就应运而生。

在蜜蜂的外型特征方面,可以从身体颜色和尾刺两个主要方面开展教学。在身体颜色方面,在了解蜜蜂的身体颜色之外,可侧重从动物自我保护方法之警示色方面入手,拓展自然界中相关的动物知识,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养成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延伸引导幼儿了解昆虫的概念以及害虫、益虫的相关知识。在艺术方面,相应的可以开展绘画小蜜蜂和纸工制作小蜜蜂的活动。在尾刺方面,了解蜜蜂尾刺的作用,感受动物在遇到危险时保护自己的勇气,也引导幼儿知道在生活中如何与动物友好的相处。从蜜蜂的环境功能方面出发,主要引导幼儿了解蜜蜂交流信息的方式和通过采集花蜜、花粉帮助花朵授粉的环境学价值,由此延伸到“甜甜的蜂蜜”活动,引导幼儿了解蜜蜂对人类的益处,养成从小爱护蜜蜂、保护动物的意识和习惯。还可以根据蜜蜂采花蜜的动物学现象开展“蜜蜂采蜜”的体育户外活动。从蜜蜂自身的社会结构方面,可以引导幼儿了解蜂巢的结构、蜜蜂王国的阶层结构。

从人类关于蜜蜂方面的创作出发,语言领域,可以开展儿歌“两只蜜蜂”的活动,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创编诗歌“春天里的小蜜蜂”;音乐艺术领域,通过“野蜂狂舞”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幼儿感受艺术美,并发展艺术通感能力。歌曲“两只小蜜蜂”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蜜蜂的兴趣和喜爱。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和幼儿一起观看关于蜜蜂的影视作品。

在班级环境创设方面,可以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蜜蜂的相关图片,一起布置成“蜜蜂王国”,还可以将幼儿绘画的“花丛里的小蜜蜂”或制作的“小小蜜蜂”布置成春天里的花园,在花园旁张贴幼儿创编的诗歌。

在区域活动中:科学区,可以将幼儿收集到的蜜蜂资料进行整理后,一起制作成小册子;在表演区,可以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蜜蜂的头饰或装饰,开展“小蜜蜂历险记”的戏剧扮演活动;在美工区,可以继续满足幼儿关于绘画蜜蜂或制作蜜蜂的艺术活动等等。

二、主题活动目标

1.能通过网络、图书、访问等多种途径了解蜜蜂的基本外型特征及其动物行为学上的特点,对蜜蜂产生探索的兴趣;

2.通过观察场景、观看视频、资料搜索等方式初步接触蜜蜂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等环境学价值,懂得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3.能用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蜜蜂的了解及相关感受,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体验探索、交流带来的成长快乐。

三、供选择的教育活动

四、主题思考网络

五、相关的环境创设工作

(一)主题墙

(二)活动区设置

六、精选活动教案

美术活动:花丛中的小蜜蜂

活动目标:

1.掌握蜜蜂的基本外型绘画方法,能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大胆地进行创作;

2.喜欢美术活动,感受艺术创作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教师范作,参考画作,白纸,勾线笔,油画棒,手工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猜谜语

1.谜面:翅膀一展亮晶晶,整天飞舞花丛中,手足不闲爱劳动,酿造甜糖好过冬。

2.幼儿猜一猜,说说理由。

(二)讨论:蜜蜂的外形特征

1.师幼一起讨论回顾蜜蜂的外形特征。

2.师幼一起讨论可以用怎样的表现形式进行蜜蜂的创作。

(三)教师示范

1.出示范作:有绘画,有纸工粘贴等多种形式。

2.教师示范蜜蜂的基本画法。

(四)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在创作时要大胆表达心中的想法,要求主体鲜明,画面充实。

2.鼓励个别幼儿大胆创作。

(五)总结评价与作品展示

1.对于活动中幼儿的一些创作办法与构图等进行评价;

2.展示作品,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科学活动:蜜蜂的秘密武器

活动目标:

1.了解蜜蜂的秘密武器“尾刺”的特点,知道蜜蜂保护自己的办法,产生探索动物自我保护办法的兴趣;

2.初步接触动物保护自己的办法,养成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用身体自备武器保护自己的动物的资料;

2.蜜蜂图片,蜜蜂尾刺刺人视频,用身体自备武器保护自己的动物图片,教学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你害怕蜜蜂吗

1.教师导入:今天我们来谈一谈蜜蜂的秘密武器。

2.幼儿说一说自己认为的蜜蜂的秘密武器。

(二)观看图片及视频:了解蜜蜂保护自己的秘密武器

1.幼儿观看蜜蜂的图片,猜猜看:什么会是蜜蜂的秘密武器呢?这个武器有多厉害呢?

2.观看视频,了解蜜蜂保护自己的情况、办法。

3.幼儿说一说蜜蜂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重点引导幼儿了解蜜蜂的“自我防护”动机,了解动物不会轻易伤人,激发与动物友好相处的情感。

(三)类比拓展:哪些动物也会用自备的身体武器保护自己的呢?

1.幼儿组内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然后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搜集的资料,要求语言表述较流畅、清晰。

2.师生一起将幼儿收集到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整理归类,如身体不同部位的武器,用坚硬的嘴巴保护自己的动物,用锋利的爪子保护自己的动物,用特别的皮毛保护自己的动物等等。

3.师幼一起讨论将蜜蜂归入上述的哪一类中。

(四)总结与延伸

蜜蜂教案范文3

[摘 要]:新课程改革成绩喜人,但在追求课堂教学亮点的同时,教师们往往由于只考虑“尊重”学生,忽视了对细节的关注,出现了学法指导不足,学生“自主”过多的现象。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品读感悟,培养学生多元解读,并把知识内化运用,扎实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细节

课程改革后的小学语文课堂丰富了,形式生动了,气氛活跃了,效率提高了。但教师们在追求课堂亮点的同时,也会不经意地偏离理性而真实地课堂教学轨道,忽视了对细节的关注,学生“自主”过多、教师指导不足的现象时有出现。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指导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既应体现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又要实现对课堂的有效调控,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一、点拨指导,梳理问题

学生自读、思考都有一个方法问题。读而能问,既是学生认识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境界。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导之以法才能使学生把握规律、举一反三,真正获得阅读的本领。对课文进行质疑及梳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教学《可爱的小蜜蜂》一文,笔者在学生用心品读1~3自然段后,请学生交流阅读中有疑问的句子,很自然地点拨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提出,为什么说蜜蜂是渺小的,却又说蜜蜂是多么的高尚啊,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为什么说它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问题一个接一个。我引导学生梳理问题,看哪个问题最能让我们了解小蜜蜂的特点,让学生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提问的方法。又如,特级教师倪宗红教学《最大的麦穗》一课,在学生质疑后就直接告诉学生:我们需要对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请大家建议最先讨论哪个问题比较适宜。这是学习方法指导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引线串珠的过程。学生梳理出自己无法读懂的问题和疑问,才会形成一种激情难耐的阅读状态。

二、张扬个性,感悟品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爱的小蜜蜂》的第三段是重点段,学生对有些句子的理解有难度,如“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的高尚啊!”如何使学生理解呢?我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自己寻找答案。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圈圈点,从“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酿的蜜多,可自己吃得有限。每回割蜜,给它们留下一点点,够它们吃的就行了”等句子中悟出蜜蜂的无私,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对“一支工蜂最多只能活6个月。活到极限,自己就悄悄地死在外面,再也不回来了”一句的理解,有人认为是蜜蜂懂事,有人觉得是蜜蜂不愿让家人伤心,有人认为蜜蜂到死也不愿麻烦别人,学生为小蜜蜂短暂的一生感到惋惜、震惊、难过、感动……在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蜜蜂“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蜜的生活”,理解了“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的高尚啊”。学生把自己的感悟融入到这段话的朗读中,实现了语文人文性和对语言文字感悟品读的有机结合。

在当今强调尊重赏识学生、以人为本的形势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但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观点难免有误,认识难免存在偏颇,解决问题时难免出现低效甚至无效劳动,这时,教师就要给学生指明努力地方向,实施积极地引导。如《最大的麦穗》一课中写道,弟子们在麦地里行走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有学生认为这是苏格拉底在嘲笑弟子们,这显然是违背了文本的愿意。教师一次又一次地引领学生解读文本,正确的理解在学生一次次品读和感悟中有机生成。

三、激感,拓展思维

只有激感,才能拓展思维。如《可爱的小蜜蜂》中“一支工蜂最多只能活6个月。活到极限,自己就悄悄地死在外面,再也不回来了”一句时,教师出示:据有关资料统计,一只蜜蜂要酿1千克蜂蜜须在一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那如果花丛到蜜蜂的距离平均为1公里半,那么蜜蜂采1千克蜜,就得飞上45万公里的路程,这就等于绕地球11圈呢?读了这份资料,学生都瞪大了眼睛.感人肺腑的材料让学生有了赞美蜜蜂的真切的感言,实现了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

朗读,理解感悟。“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读,注入目,出入口,闻与其,记于心。反复读,学生能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体会作者的感情。正如于永正老师说的,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如《可爱的小蜜蜂》第3自然段,作者的所感也是我们的所感。理解是多元的,可以是默默地自语,可以尽情地赞美,可以大声地告诉大家。这些可以多元解读的地方是指导学生朗读之处。这中间离不开教师的必要讲解和朗读示范,并配以情感基调一致的背景音乐,以情激情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多元解读的能力,提高朗读水平。情存在于教材,启动于教师,学生方可披文入情、出情,从而情情相激,使学生激动、兴奋、活跃,使语文教学过程充满生气与智慧。

蜜蜂教案范文4

一、失聪

在课堂上,有时教师只倾听那些满足自我需要的声音,喜欢听和自己心中想的答案一样的声音,和自己心中不一样的答案,可能对好课堂构成威胁,这样的声音,教师往往加以排斥、压制或忽略而过。

但这些声音,在客观上却反映了学生真实的想法,蕴含着极富价值的教育因素。这就要求教师有比较高的听觉品质和倾听智慧,做一个智慧的倾听者。一个有智慧的教师,一定善于从各种声音中听出学生的情感、思想、需求,善于在倾听的同时追忆自己的教育存在,唤醒以前的教育经验,抓住学生回答中的有价值的声音、有争议的声音、有疑问的声音,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决策,及时作出教学调整,形成完整的教学行为,以积极推进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在倾听时要抓住每一个有用的信息,多谋善断,把它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及时地转化成一个随机生成的教学环节,这样的课才能上得生动、真实、自然、精彩。

二、失察

有时候,教学意外看似常理之外,显得离谱,却又在常理之中,令人豁然开朗。如果教师教学时缺乏耐心,又不细加思量,只是凭着自己的常理判断、惯性思维,熄灭的可能就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如一名教师把某学生的作文当成范文在课堂讲评,刚读几句,一位学生喊:“这篇文章是抄来的。”课堂上立刻出现骚动,教师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事件改变初衷,镇定地问学生:“同学们,这篇文章好不好?”“好是好,可是……”教师再次强调说:“我问的是这篇文章好不好,不管其他。”学生说:“好极了!”“好就请同学们读读,看好在哪里?”教师接着说:“这样好的文章我以前读的不多,同学们可能也读的不多,以后多给同学们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在班上交流,你们觉得怎样?”“好!”“那对今天第一次为我们推荐优秀文章的同学大家说该怎么办呢?”学生齐说:“谢谢!”当全体同学都心领神会时,教师说:“今后我们轮流推荐,不过,如果推荐原文,请别忘了标明出处和作者。”

这位教师变“抄袭”为“推荐”,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失察机智巧妙地转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失策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教师往往因为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不知怎么办才好,有时或者因为处理不当而影响了整堂课。

有这么一个案例,有位教师在上《美丽的大公鸡》一课的最后提出一个问题:“小朋友们,你们认为公鸡和啄木鸟、蜜蜂、青蛙比,谁美?为什么?”教师等待着学生“顺理成章”的答案:啄木鸟、蜜蜂、青蛙比公鸡美,因为它们懂得为人们服务。这时,一位男生举起了他的小手,教师迫不及待地请他起立回答。但他大声地说道:“我认为公鸡美。”怎么会呢?教师大吃一惊,追问:“为什么?”“因为它长得非常漂亮――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羽毛金黄脚――比啄木鸟、蜜蜂、青蛙漂亮多了。”“是吗?请坐!谁还有不同意见?”听到这个“背道而驰”的答案,教师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此时,另一位男生举手了。教师谨慎地看了他一眼,示意他起立作答。“老师,我认为啄木鸟、蜜蜂、青蛙比公鸡美丽。”“为什么?”“因为啄木鸟、蜜蜂、青蛙它们能帮助人们做事,所以我认为它们比公鸡美。”“你说得真好!”教师夸奖道。情形峰回路转,这位教师意识到不能错失“良机”。于是,教师灵机一动,说道:“小朋友们,你们认为呢?现在大家来举手表决一下。认为公鸡比较美的,请举手!”只有刚才发言的那位同学举手。“那么,认为啄木鸟、蜜蜂、青蛙比较美的,请举手!”其他同学都齐刷刷地举起手来。只见刚才那位男生环顾了一下四周,也犹豫地举手了。看到这一场面,教师欣慰极了,低下头对他说:“现在,你也认为啄木鸟、蜜蜂、青蛙比公鸡美了?”他诺诺地点点头。“是呀!啄木鸟、蜜蜂、青蛙能帮人们做那么多事,它们当然比公鸡更美丽!那么后来公鸡又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的呢?同学们下节课再来学习。”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教师长长地吁了口气。

教师庆幸自己“巧妙”地控制了这迷航的“扁舟”,“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试想,起初提出异议的孩子真的从心里接受了教师的观点吗?如果这时教师能先肯定孩子审美的价值观,再引导孩子体会并深化美的含义,课堂的精彩就不言而喻了。

蜜蜂教案范文5

[关键词] 自然动画 《蜜蜂大电影》 生态主义 喜剧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1.020

以1998年的《埃及王子》面世为标志,美国的梦工厂拉开了CG动画的大旗,十多年的时间内成为全球动画市场的领头羊。2007年,梦工厂又挟《怪物史莱克》获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2002)最佳动画长片的余威,推出了别具一格的三D动画大片《蜜蜂大电影》。影片以精巧的三维技术构建一系列妙想天开的场面,寄寓了深长的意蕴。

在动画片以及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中,形形的动物形象常常被赋予各不相同的情感内涵,是否有益于人类成为爱憎贬褒的标准。因而,狼、狐狸和牛、羊之类的动物在动画片的主要受众孩子们的心目中已经成为定型化的形象。蜜蜂对于人有益且几乎无害,理所当然地被作为辛勤劳作、无私奉献的形象加以赞美。散文家杨朔的《荔枝蜜》在描述了蜜蜂的生活习性后由衷地赞叹:“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尚啊!”甚至梦见自己也变成了一只小蜜蜂,其赞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但无私奉献到底是蜜蜂自觉自愿在为人类酿蜜,还是人类在自作多情?《蜜蜂大电影》就是从蜜蜂的角度来提出问题、来质疑诘问人类的行为。不能不佩服编导异常丰富的想象力,影片不仅有人与蜂对话交流的场面,还设计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蜜蜂与人类打官司的情节核心。不甘寂寞、不甘平庸的小蜜蜂巴瑞在和花商维纳莎友好相处时无意中发现的一个事实,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惊和愤怒:人类竟然偷走了蜜蜂的劳动果实,并用其牟利。他悲哀地看到同伴们辛勤酿造的蜂蜜,竟然在蜜蜂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随意地摆上了超市的货架,任何人只要出钱就可以拿回家品尝。通过调查,巴瑞找到了“人类大规模厚颜地盗取我们的蜂蜜”的证据。巴瑞终于认识到了自己“蜂”生的真正使命--替同类讨回公道!他上过大学,知道该怎么做:依法办事,将人类的不良盗窃行为诉诸公堂。他的行动得到了维纳莎的理解和支持,并同意担任原告律师。他要向人类发起挑战,代表全世界的蜜蜂控告各大蜂蜜产业公司“偷窃罪”和“奴役罪”,还世界一个公道。纽约高等法院居然也受理了这一案件,是佩服美国人的宽宏大量?还是该感叹“自由平等”的意识深入人心惠及动物?可以肯定的是,法庭上控辩双方的激烈交锋,人与蜜蜂在同一讲台上争论谁是谁非,这大胆虚拟的荒唐场面,却实实在在地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蜂蜜产业公司的全权代表蒙哥马利主要辩护理由是“人类有权从上帝恩赐的大自然万物中得益”,这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人类从大自然中予取予求,天经地义。巴瑞却站在动物的立场上提出异议:世界万物,都应该拥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因而,人类在蜜蜂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取走蜂蜜就是偷窃,巴瑞义正辞严地宣布:“抢夺我们的蜂蜜不仅是夺走我们的所有,更是夺走了我们的生命!”经过一番小有曲折的诉讼过程,法庭宣布:蜜蜂胜诉!蜜蜂们终于获得了自由和它们所有的蜂蜜。蜜蜂们令人难以置信地打赢了这场官司,胜诉的结果承认了蜜蜂状告人类行为的合理性,更表明编导秉持的生态整体主义立场:人作为生物的一分子要对所有生命负责,人不仅要关心人,还要关心所有动物、植物,关心所有生命,关心生态整体。人类必须以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来评判自己行动的是与非,这样才能构建好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平等共处的生态系统。

蜜蜂的诉讼胜利导致的却是一场生态灾难,情节的发展和结局又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提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蒙哥马利败诉后曾气急败坏地预言:“这极不合理地颠倒了自然界的平衡,巴瑞你会后悔的”,却不幸而言中。胜诉后蜜蜂们的确获得了自由和它们所有的劳动成果,物质生活极大地丰富了,同时自己赖以为生的劳动也变得毫无价值。历经2700万年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被改变,它们什么也不用干,除了吃就是睡。不久,意想不到的后果出现了:慢慢的,没有了蜜蜂的授粉,花儿无法繁衍下去,其他植物也相继凋谢,整个世界也失去了五颜六色,只剩下荒芜的灰褐色。在生态灾难的事实面前,维纳莎在反思:“我没想到不产蜜会影响到所有其它事物”,“不仅仅是花儿,水果、蔬菜他们都需要蜜蜂”。巴瑞也在反思,他没有想到,竭尽全力维护蜜蜂的权益不仅没有让蜜蜂生活得更好,反而让自然界失去了平衡,终于认识到:“天大的灾难都是我的错”,应当“把他们以前所有的还给他们”。自己的错误必须设法挽回,趁地球上的花消失之前利用仅存的一点花来传播花粉,又成为他们全力以赴、排除万难去追求的目标。他和维纳莎路远迢迢飞到加州的帕萨迪纳去看最后一届玫瑰花展示锦标赛,目标锁定花粉。经过惊心动魄的“最后一分钟营救”,花粉重新撒向四方,蜜蜂们也回归到原有的生活方式。结局的这一曲折反复虽然夸大了蜜蜂的花粉传播在植物生存链条中的作用,却突出地表明:自然规律是不能违反的。在自然和谐的生态系统中,任何生命都有他存在的价值和特定的位置,成为环环相扣的整个社会链条中的一环。英国生态学家吉尔伯特·怀特认为自然是一个处于复杂变化中的统一的整体,“自然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师,因为她把一种动物的消遣转化为另一种动物的生存依靠”。[1]他的自然观强调的是大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相互依存、和谐共生。人类不能任意去改变地球上任何生物的生存特征,这不会给我们带来一点好处,反而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因此,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影片得出的结论是:人不仅要对其他生物平等相待,更要站在生态整体主义立场上,对整个生态系统以及系统内部各种关系的和谐、平衡负责。

影片包含的深层意蕴很严肃,但并不显得沉重,这是一部老少咸宜的动画片,各种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从中都有所得——虽然就通常被理解成少儿作品的动画片而言是相对成人化的。本片的观众群体之所以能跨越年龄段、雅俗共赏,源于充满了奇思妙想的通俗化情节和那只与众不同、令人喜爱的小蜜蜂,也与喜剧明星杰瑞·宋飞在影片中的灵魂核心地位相关,他在本片中身兼制片、编剧、主要配音演员三职。影片导演史蒂夫·希克纳认为:“在喜剧世界里,宋飞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宋飞当然算是影片中的巴瑞·B·拜森的一个组成部分”。[2]这是一部有着浓厚的幽默喜剧意味的动画片。

首先,影片的喜剧效果来自主人公自嘲式的动作和场面。初出茅庐的小蜜蜂巴瑞“土包子”首次踏入繁华大都市,不仅通过一只蜜蜂的视角见识了人类社会的千奇百怪——让纽约看起来很不一样,在巴瑞的险象环生中也创造了一系列喜剧情境:巴瑞是在跟随授粉队采花途中发现了会动的“花”跟踪而至,结果给粘在了绿色的网球上被人打来打去,更在狂喊救命声中“乘坐”网球飞入繁华街道、飞入汽车。被汽车的挡风玻璃撞得头昏脑涨,也差点让汽车失去控制、在车流中制造一个个险情……死里逃生、惊魂甫定,又意犹未尽:“外面真是刺激得难以置信”。因为下雨误入维纳莎家,因急于脱离险境撞上了玻璃窗,还不明就里一试再试,直至被撞得七荤八素才不得不罢休。后来又把电灯认成太阳,当作可以逃出去的方向,虽然“我记得太阳上没有写着大大的75”也急不择路被灯泡撞进奶酪中,差点被人吃下肚去。如果说这类自嘲性动作只能说是小小的噱头让人一笑而已,影片还创造了一些别出心裁的喜剧场面。比如,巴瑞为了追踪蜂蜜的来源到蜂蜜仓库去调查,他大大地抹上两撇胡子试图扮成一副凶神恶煞的强盗模样,并用尾后针与手持小钉的工人决斗比“剑”,终于如愿以偿逼供成功。

其次,影片的喜剧效果出于将蜜蜂与人类社会的模拟、类比中产生的会心一笑。巴瑞的家庭和人类的家庭结构一样,他从大学毕业,对前途、未来充满壮志雄心、想入非非,但现实是他只能选择蜜蜂行当的唯一“高尚”职业,当只平凡的采蜜小蜂。父母也和人类父母只顾为儿子自豪,全然不能理解小巴瑞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沮丧到了极点的心情。蜜蜂社会的结构也类同于人类社会。巴瑞要去工作的工厂是“蜂房控股”公司,该公司是“六角集团”的子公司——分明暗示了蜂巢的六角形,将蜜蜂与人类社会融为一体。在这里不仅有现代化的厂房,蜜蜂授粉队的出发和归来也有类于空军飞机的起飞和降落,同时也有着与人类相似的新闻媒体。蜂巢里发行的报纸是《今日蜂房》,播出的电视有“蜜蜂新闻联播”。蜜蜂新闻还模仿CNN一档晚间访谈节目播出巴瑞将人类的新闻。巴瑞作为嘉宾接受访谈时声称:“蜜蜂从不畏惧去改变世界!”主持人也态度鲜明:“整个蜜蜂社会在这个案子上支持你,它必将成为蜜蜂的世纪大审判”。这些观众似曾相识的场景出现在小小蜜蜂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幽默效果自不待言。另外,影片还带有调侃意味地使用了2005年艾美奖最佳男演员雷·利奥塔(Ray Liotta)的真实姓名出现在被告中,他在影片《急诊室》里扮演了一个毁灭蜂房的消防员,却被选中为蜂蜜产品做代言人。巴瑞将他列为侵权的被告之一,并在法庭上引用他的另一部电影言之“坏家伙”,他恼羞成怒、破口大骂,受到法庭训斥,他做的广告也被紧急撤下。

其三,影片的喜剧效果还与影片对话中的幽默风格相关。由于喜剧明星杰瑞·宋飞的担纲,全片贯穿了他的脱口秀风格,对话的处理也充满了他幽默的气质。维纳莎和巴瑞的许多对话就是在轻松幽默的语言中让人会心地一笑。当维纳莎说起背离了父母让她当律师或者当医生的愿望,当上了花商,因为:“我唯一的爱好就是种花”,巴瑞立即从中发现了共同点:“我们新的蜂后就是用相同的口号竞选成功的”。此类语言在这部动画片中比比皆是。巴瑞和蚊子“鹿血”在卡车上共同历险后又悠闲地聊天的场面就是很有创意、妙趣横生的幽默喜剧场面:你们蜜蜂是个很紧密的群体,我们蚊子不同都是单干、各顾各的,没有人欢迎我们,杀杀杀无赦。雌蚊都想钓金龟婿,攀上飞蛾、蜻蜓之类的,都不想嫁给蚊子……在蜜蜂与人类的交锋、和解的情节主线上,这么一个小小的插曲,也描绘的妙趣横生,颇富生活情趣。机智风趣的对话成为影片幽默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大自然文学走向动漫市场研究》成果。(编号:2011年43号。)

注释

[ ]唐纳德·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6

[2] 见“百度百科·蜜蜂总动员”,http:///view/1233104.htm

蜜蜂教案范文6

一、培养质疑

学起于思,思缘于疑。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出通过自己思考得出的不同意见。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思考时,教师不要急于提供帮助,要有意给学生造成暂时失败感和短时焦虑,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状态会促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激励学生运用内在潜能去自主探索、自主解决。鼓励质疑,发表自己与教材、与教师、与权威的不同见解,进而敢于创新。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思生于疑”,疑问往往是一系列积极思维的开端,是创造发明的起点。

二、鼓励善问

提问是课堂教学常用的环节,但它不是教师的“专利”。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我从题目入手,解题激趣:“看了课题,你们想了解什么?”学生提了很多问题:“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它是怎样被毁灭的?是谁把圆明园毁灭的?圆明园被毁灭前是什么样子的?圆明园被毁灭后我们中国有没有打算重修”对于这些问题我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最后得出答案。从“思――问――答”的过程中,不仅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和团结、合作、创新的精神。

三、辨别异同

分析比较,辨别异同,有助于开拓学生思路,是语文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可用来挖掘学生求知的内动力。如教学《荔枝蜜》时,启发学生从题目与内容的关系,对蜜蜂的感情变化的关系等方面思考,结果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文章主要写蜜蜂,但又写了荔枝和荔枝蜜,它们有什么关系?

开头我对蜜蜂的感情不好,结尾又为什么梦见自己变成了蜜蜂?在课文的末尾,又写到了农民,这与蜜蜂有什么联系?文中通过三次对比,突出了蜜蜂的什么精神?还可以启发学生将《荔枝蜜》《猫》《小麻雀》进行横向比较,看它们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激发他们把现有的和原有的知识与认识进行比较,一定能提出有分量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将竞争机制引入提问,竞争氛围可转化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增强学生提出富有新意的问题的动机。

四、学会“解难”

在教学中,当学生“解难”时,老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对学生提出的观点不要急于下结论,应主动接纳学生的错误与失败,帮助学生了解错在哪里,让学生在关心和支持的氛围中,不断获得学习机会。促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锻炼学生对问题寻求尽可能多的答案,以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如寓言《买椟还珠》的寓意是:看待一件事物不能只看外表,而应抓实质,要防止受蒙骗。无疑,这是正确的,已形成定势。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定势,产生新的认识,可进一步启发学生:假如你是一位商品生产者,你很想使自己的产品畅销,你会从这则寓言中得到什么启发?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议论:“除了要质量好外,还必须要包装好,才能更多地吸引顾客。”等等。又如教学《小橘灯》,课文只交待了王春林失踪了,其他情况都没交代,有人提出王春林是什么人?他到哪里去了?在讨论中,同学们各持不同的意见:“他是个进步群众,是共产党员,是党的地下组织的领导者,是医学院运动的领导者”等等。这时,教师不统一答案,其实这些不同的见解都合情合理,应予以肯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开拓思路,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这也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

上一篇绝句教案

下一篇匆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