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探论文范例6篇

地质勘探论文

地质勘探论文范文1

关键字:水文 地质 电法勘探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re widely used several bit of exploratio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hydrogeology survey.

Key word: hydrogeology electric prospecting

中图分类号: P64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从19世纪初期,P.Fox在硫化金属矿中发现了自然电场现象开始,电法勘探的方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20世纪30年代,当时还在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顾功叙先生开创了我国的电法勘探事业。时至今日,在70余年的发展下,我国在电法勘探的基础理论、方法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电法勘探已成为我国应用地球物理学中应用面最广泛、方法种类技术最多样化、对各类状况适应性最强的一门学科。与此同时,经过历代工作者的不断努力,这一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科学研究的方方面面。

一、高密度电法

集合了电测谈法与电剖面法的高密度电法,除在观测中需设置高密度观测点外,其他原理基本与普通的电阻率法相同,属于阵列勘探方法。

在进行野外测量时,需将全部电极置于剖面上,利用危及工程电测仪和程控电极转换开关使剖面中不同电极距及不同电极排列方式的数据自动快速采集。相对于常规电阻率法,这一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一)能够一次性完成对电极的布置,在减少了因设置电极而导致的故障和干扰的同时提高了效率。

(二)电极的排列方式相对灵活,在测量时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电断面信息。

(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野外数据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在提高数据采集速度的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手工操作的导致的失误。

出上诉三点外,随着地球物理反演方法的发展,电阻率成像技术也从原始的一、二维发展到三维,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地电资料的精度。

这一方法的应用领域较广,而在水文和工程地质勘察方面更能收到良好效果。

二、激发极化法

在使用电法勘探中,当出现电极排列向大地供入或切断电流的瞬间,在测量电极之间经常会发现随时间缓慢变化的附加电场。这一现象被称为激发极化效应。而激发极化法就是通过岩、矿石等的这一反应差异来解决地址问题的勘探方法。上世纪50年代,这一方法开始在我国研究并推广,从最早期的以直流激电发为主,到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研究的变频法,而80年代初又开始研究频谱激电法。由于这一方法测量的是二次场,所以具有可测量参数多、不受地形影响等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这一方法也由初期的勘察硫化金属床发展到工程地质问题、非金属矿床等领域,近年来,更是由于其找水效果十分显著而被誉为“找水新法”。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利用本方法找水或确定地层含水性时与高密度电阻率法结合,可以有效降低地球物理解释的多解性,提高找水成功率。

三、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这一方法是在大地电磁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75年,Myron Goldstein提出这一基于电磁波传播理论和麦克斯韦方程而建立的组视电阻率和电场与磁场比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电磁波趋肤效应得出电磁波的探测深度和频率之间的关系,通过改变发射频率来改变探测深度,进行频率测深。这一方法采用可控制人工场源,对电偶极源传送到地下的电磁场分量进行测量。由于本方法的探测深度较大,并且探测范围具立体性,因此具有以下优点:

(一)这一方法的抗干扰能力强,受地形的影响较小

(二)在不改变几何尺寸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频率可进行不同深度的测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探测范围大。

(四)由于其横向分辨率高,可以更快速的发现断层。

(五)高阻屏蔽作用小,可直接穿透。

由于受静态效应和进场效应的影响,“静态效应”对此方法的影响可通过多种静态校正消除。

此法从一出现开始就展现了其相对良好的发展应用前景,在实际应用中,可作为激发极化法与电阻率法的补充应用,有效解决深层的地址问题。如在油气构造勘察、地热勘查、寻找音符金属矿、水文工程地质勘察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上述领域外,在坝体渗漏调查,小浪底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细线地质勘察中,这一方法都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四、瞬变电磁法

这一方法主要通过利用接地或不接地线源向地下发送一次场,通过对一次场间歇期间地质体产生的感应电磁场的变化的测量,根据二次场的衰减曲线判断地下不同深度地质体的电性特征与规模。由于单纯的对纯二次场进行观察,排除了一次场所产生的装置偶合噪音的干扰,该方法具有横向分辨率高、受旁侧地质体影响较小、体积效应小、对低阻反应灵敏、探测深度深等优点。

上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学者为解决地质构造问题而突出了这一方法,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用于找矿,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这一方法从方法院里到一维、二维反演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发展迅速。我国与上世纪七十年代对该方法进行研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已将之逐步应用于工程检测等领域。但是,这一方法在国内还处于研究阶段,目前主要依靠进口。

这一方法不但广泛应用于石油、地热、金属矿产、海洋地质和煤田等地质勘查工作,也在水文地质勘察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五、地质雷达

这一方法又被称为“探底雷达”,与探空雷达类似,地质雷达是通过宽带高频时域电磁脉冲波的反射对目标进行探测的,但由于频率相对较低,仅能用于辨别地质问题。

地质雷达是由地面发射天线对地下发送电磁波,通过分析接受地下目标反射的电磁波的时频与振幅特性等,对地质体的展布形态和性质进行评价。由于雷达的穿透深度收其发射的电磁波频率所限,造成其穿透深度相当有限,但是分辨率却相对较高。早期的地质雷达由于探测范围的限制,应用范围相对狭小。目前,由于技术的进步,地质雷达的探测范围已经可以深入到地下100米,使之成为水文地质勘察中较为有效的地球物理方法。

因为地质雷达具有高分辨率,成果结实可靠等特点,在进行浅层地质勘探时,能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因此应用范围也相应广泛。如在探测基岩面起伏、覆盏层厚度、查找潜伏断层、管道沟、涵洞、古溶洞、破碎带以及地下掩埋体,进行考古调查,环境地质考察等。此外,在水文地质勘查中,地质雷达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几种主要的电法勘探方法的原理、发展及实际应用进行了详细叙述,说明了水文地质勘查中电法勘探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下面将这几点归纳列出:

1. 高密度电法由于其效率高、探测深、且地剖面成像精确,等特点,呗广泛应用与水文地质勘查中,成为效率最高的方法。但是考虑到该方法的分辨率偏低,在具体应用中需结合电测井等其他电法勘探,以达到地质解释精细化的目的。

2.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与激发极化法由于其特点成为水文地质勘探中电法勘探的首选方法,在寻找地下水源时,若能将这两种方法进行有效结合,见效果将异常显著。

3.瞬变电磁法在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其中,大功率瞬变电磁仪不仅可以在深部地质勘探中发挥作用,而且由于其分辨率较高的特性,若能与高密度电法合理搭配,综合运用,将为深部地质勘察的精细问题带来突破。

4.地质雷达是工程类地质勘探的首选方法。并且由于其分辨率高的特点,该方法可以借用地震勘探中已有的资料处理和解释技术,必将应用于更多的领域。

参考文献:

[1] 李金铭.《电法勘探方法发展概况》[J].物探与化探.1996.20(4)

[2] 张赛珍.王庆乙.罗延钟.《中国电法勘探发展概况》[J].地球物理学报.1 994.37(增刊1).

[3] 煎浩斌.王传霄.《高密度电法的发展与应用》[J].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2003.10(1)

地质勘探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国外地质勘探会计,法律,借鉴

 

19世纪中叶,西方近代地质学传入中国,少数外国地质学者开启了我国地质调查工作,中国却没有设立自己的地质机构。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组建临时政府,当时在实业部矿务司下设立了地质科,成为我国第一个正式的地质工作机构。1913年2月,实业部矿务司地质科改为工商部矿务司地质科,同年6月,地质科改为地质调查所和地质研究所毕业论文ppt毕业论文模板,职责是既培养地质人才、研究人员和学生,又从事地质调查工作。

1922年1月27日,中国地质工作者成立中国地质学会,1923年我国第一个地方办的地质调查所――河南省地质调查所成立。以后,中央的地质调查所和地质研究所又曾隶属实业部、经济部。1928年地质研究所归入中央研究院。抗日战争期间,1940年前后,经济部设西南矿产勘测处和矿冶研究所。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四川、西康等也先后设立了省级地质调查所。

以上是解放前,我国地质工作的概况和机构设置情况免费论文下载论文的格式。这时中国的矿产勘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上仍较薄弱。由于旧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地质工作和矿产勘查工作发展缓慢,到新中国成立前37年,累计钻探进尺仅17万米,探明储量的矿产只有18种。另外,解放前地质工作者也发现了一些矿产基地,特别是延安的延长石油的勘查与开发,边区政府作出了重要贡献。尽管矿产勘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旧中国政治、经济、社会落后,矿产勘查工作受到了约束。

相比而言,国外的地质矿产勘查与开发工作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各项事业成效显著毕业论文ppt毕业论文模板,而且法律法规也较为完善、成熟。由于地质矿产勘查与开发行业是发现和利用位于地表或地下的石油天然气等递耗性矿产资源的行业,该行业具有高风险、长跨度、资金密集、会计业务复杂等特点,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其上游活动,即勘探、开发、开采直到矿区废弃的活动。而其中的会计业务作为行业的基础除要考虑会计的专业性外,还应考虑地质矿产的高风险、资源稀缺性、收益波动性、开发专业性和行业高危性等特点。因此该行业的会计业务便显得尤为重要。鉴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行业的上述特点,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各自的石油天然气等采掘行业会计准则或相关指南。

美国是国际上最早对地质矿产勘查开发中会计问题进行研究的国家,其研究的成果也较为成熟、系统和深入,相关会计准则的制定也最早、较完善,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地质勘探行为中会计制度的制定以及相关准则的产生,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作用。

早在20世纪初,美国就开始了对地质矿产勘查开发行业会计问题进行研究,但当时的研究范围还仅限于流体矿产资源开发会计――石油天然气会计的一些具体操作性问题,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成果法 (Successfuleffortsmethod,简称SE)和完全成本法 (FullCostmethod,简称FC)的运用方式和使用范围的选择。60年代末,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了第11号《会计研究报告》(ARSNO.11),建议基本上支持成果法。70年代初,AICPA下属的会计原则委员会(APB)了题为“石油工业会计报告实务”的专题报告,也基本支持成果法。直到以FASB于1975年的第9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tatementsofFinaneialAeeountingstandards,简称SFAS)《所得税会计―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公司(对APB第11号和第23号意见书的修正)》为标志。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20世纪70至90年代毕业论文ppt毕业论文模板,先后了六份与石油天然气会计有关的《财务会计公告》,其中最重要的两份准则,一是1977年12月的 SFASNo.19“石油天然气生产公司的财务会计与报告”,二是1982年的SFASNO.69“有关石油天然气生产活动的揭示”。

澳大利亚没有单独的地质勘探会计准则,但存在着管制采掘行业和石油天然气行业的联合准则。1989年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理事会(AustralianAeeountingstandardsBoard)了《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第1022号――采掘行业会计》和《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第7号――采掘行业会计》,都称为《采掘行业会计》,且在技术上十分一致,不过,前者应用于公司企业,而后者应用于非公司报告主体。其主要涉及勘探开发成本的确认、计量、废弃成本的处置、摊销和收入确认等免费论文下载论文的格式。2004年,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理事会为了使其准则与IFRS6趋同,在认SBIFRS6的同时也了与IFRS6对等的《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第6号――矿产资源的勘探与评价》,取代了《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第1022号――采掘行业会计》,但保留了澳大利亚采掘行业会计原有的一些特色。

加拿大没有一个独立的地质勘探行业上游活动会计准则。但是,1988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了一份可以看作是地质勘探行业会计指南的研究报告――《小型矿业公司(JimiorMiningcompanies)的财务会计与报告》,论述了小型矿业公司的财务会计与报告问题,主要涉及了矿产的资源勘探,而较少涉及开发。研究报告探讨了勘探和开发成本的资本化问题、矿产权益部分销售的利得和损失的确认问题、矿产权益的取得、矿产权益的放弃和销售、披露以及管理费用和股份发行成本等。1990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了名为“石油天然气行业完全成本会计”,主要涉及完全成本法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和开采活动中的应用以及“油气资产”折旧、减值和转让利得、损失的确认等问题。

英国的石油天然气会计实务尽管受美国的影响较大,但亦有自己的特色。2001年6月7日由OLAC了一个实务建议公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和废弃活动会计》毕业论文ppt毕业论文模板,该公告取代了1956年至1995年间的四个相关建议实务公告,目的是在英国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框架下增进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与生产活动的公司财务报告的一致性。公告认为,全部成本法和成果法都是可接受的方法,并规定了两种方法下费用资本化的原则和上限减值测试的要求,还对风险分担协议、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清理与废弃和其他权益变动等方面的会计处理,以及财务报表列报和披露作了规定。

从以上发达国家地质勘探行业中会计制度的制定,可以为我国相关行业会计制度提供借鉴,制定一份统一的地质矿产勘查开发行业会计准则是有必要的。该准则可采用历史成本原则下的成果法对勘探成本进行会计处理,而不是以估计的矿产资源资产价值为基础;充分考虑生产前成本的费用化或资本化;与矿物相关的成本的资本化与折旧;管理成本在不同经营阶段的归属;矿产资源资产资本化成本的折旧应使用产量单位法计提;矿产资源资产资本化成本的减值测试;矿物成本的确认与计量;动态销售收入如何确认等因素,充分考虑地质矿产行业的专业因素和行业经济因素,为行业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程江涛,司竹君.国土资源大调查中的地质调查项目的预算编制与会计核算.山东地质,2003(1).

[2]王忠海.采掘行业上游活动会计准则问题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学位论文.2007.

[3]董杰.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及其非物质成分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

[4]李佳平,廖西蒙,彭友云.论会计工作组织形式在地质调查管理中的运用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8).

地质勘探论文范文3

1.1高密度采集技术常规三维地震勘探的道密度远远小于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采集的道密度,仅仅只有后者的1/10-1/4。小面元、高覆盖次数是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的核心思想,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具有均匀炮检距道集、高覆盖次数、宽方位角、小空间采样间隔等优点。通过大量工程技术人员的室内布点模拟论证、实地放样、踏勘,结果表明:空间分辨率能够被高密度空间采样技术所提高,也能够对观测系统进行优化。5m×5m高密度资料能够使得纵向分辨率和横向分辨率得以大幅度提高,信噪比更高,能够更清晰地反映构造特征,也能够提高资料成像效果,还有利于小断层、小陷落柱等地质异常的识别。

1.2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目前,地震勘探的主要地区是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近地表信噪较低,情况多变复杂,这样一来,就使得地震勘探效果会受到静校正问题的严重影响。层析静校正反演不会被近地表结构纵横向变化而影响,它主要是利用路径反演介质速度结构及地震初至波射线的走时,属于一种典型的非线性模拟反演技术。速度模型基于实际初至时间与正演初至时间的误差来进行修正,通过一系列反复的迭代,最终取得所需要的精度值,所以,复杂地表的山地地区特别适用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主要具有四个优点:第一,对长波长静校正问题能够较好地解决,地下构造特点能够被更真实地反映,低幅构造能够被更有效地辨别;第二,近地表速度模型可以通过层析反演来进行建立,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避免界面不明显而出现的静校正误差;第三,更复杂的速度场能够被高度密采集单元划分来进行描述;第四,能够避免出现追踪单一折射层的问题,也能够使得初至信息的利用率大幅度增加。

1.3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有些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存在着横向变化剧烈、共中心点严重散射、地下构造复杂等问题,地下构造由于严重的叠后偏移而不可以正确成像,自激自收的零炮检距剖面不完全等于水平叠加的结果。叠前时间偏移的保幅性和构造成像效果较好,特别适用于横向变化不大、但纵向发生大变化的地区,可以有效地达到多数探区对地震资料的要求精度。叠前时间偏移法所得到的结果能够使得构造成图的精度大幅度提高,资料处理的核心是地震偏移成像技术。从目前来看,叠前偏移成像处理技术的优点主要有三点:第一,在AVO分析和叠前波阻抗反演中可以直接应用偏移道集,岩性预测的精度也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第二,能够使得RMS速度场和最终构造成图的精度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第三。能够有效地解决原共中心点道集大倾角反射点散射问题。这同时也是解决复杂断块地震精确成像、陡倾角构造地震精确成像的核心技术。

2结语

地质勘探论文范文4

1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中的可膨胀套管技术

可膨胀套管技术开发与20世纪80年代,而后在90年代初由壳牌公司提出,可膨胀套管是一种由特殊材料制成的金属钢管,其具有良好的塑性,其在井下可通过机械或者液压的方式使可膨胀套管在直径方向上膨胀10%-30%,同时,在冷做硬化效应下提高自身刚性,可膨胀套管技术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使用同一尺寸套管代替原来的多层套管成为可能,实现一种小尺寸套管钻到底的目标,是复杂的深井能较顺利的钻到目的层,最大限度的降低钻井工作量,从而降低钻井成本,可膨胀套管技术应用将使传统的井身结构发生重大的变革,实现钻更深的直井和更长的大位移井,从而更经济的达到储层,可膨胀套管的优点是可以封堵任意一个复杂的地层,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多个复杂地层与有限套管程序的矛盾,使复杂的深井能较顺利的钻到目的层,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尺寸井眼钻速慢的问题。

2做好石油地质勘探新技术的研究工作

加强对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复杂构造及非均质速度建模及成像新技术、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储层及流体地球物理识别技术、非均质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模拟和表征分析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井地联合勘探技术、时移地震技术、深海拖缆及OBC勘探技术、煤层气地球物理技术、微地震监测技术等石油物探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同时,需要将石油地质勘探的技术链从勘探技术研究向研发、应用一体化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从而极大的提高我国石油勘探研发能力的提高。现今,石油勘探新技术主要有物探技术、测井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空中遥测技术与光纤传感技术等方面。其中,物探技术主要包括反射地震技术、数字地震技术和三位地震技术等,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新的高分辨油藏地震技术四维监测技术被发现与应用,很高的促进了我国石油勘探能力的提高,在勘探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生产、勘探的成本。而测井技术在极大的得益于电子、机械与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测井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井下勘探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能力,使得勘探过程中测井的精度与深度以及测量的效率大幅的提升,更好的为石油勘探服务。虚拟现实技术则是指使用计算机建模技术来将勘探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使用三维动态模拟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能够极大的降低勘探的成本,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勘探的效率。空中遥测技术与成像技术的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勘探的效率,通过飞机在低空飞行时对于地下地层的测量能够使勘探更为快捷、方便。石油勘探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勘探的效率、可靠性以及能耗等,极大的促进我国石油勘探能力的发展。其中石油地质类型是石油勘探的基础。

二结语

地质勘探论文范文5

【关键词】油气勘探 勘探系统 勘探指导思想 勘探能力 油气储量增长

1 勘探系统

油气勘探系统的构成是勘探活动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制度化的表现形式,油气勘探的目的是发现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油气藏,这就决定了勘探系统具有特定的构成,在油田公司层面,它包括了地质、物探、钻井、管理等多种专业队伍,围绕着勘探的目的集合成了一个复杂的工作系统。勘探系统是活动着的、发展着的、具有相对专业独立性、与其他系统有着广泛联系的社会系统。其结构的合理性取决于它是否能有效地解决探区地质认识和工程技术等问题,因此,地质资源条件、对资源的需求、所处勘探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等决定了勘探系统的构成。勘探能力和探区地质资源条件之间的矛盾、储量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是勘探中的两大基本矛盾。这两大矛盾贯穿于勘探全过程,并导致了勘探系统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完善,这是勘探系统作为一种有生命力的社会系统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能力。

2 勘探指导思想

勘探指导思想是为了能坚持勘探原则、实现勘探目的所采用的思维方式。构造地质学、层序地层学、含油气系统理论、成藏动力学、“源控论”、“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等石油地质理论均是经勘探实践验证有效的勘探指导思想。具体工作中,地质模式就是石油地质理论在勘探中的应用形式。勘探过程的推进以及勘探能力的提升促进了石油地质理论的创新。石油地质理论创新是勘探发展的需要,不能指导实践的理论就是空谈。勘探石油地质理论的创新需要满足3 个条件:一是建立起清晰的地质模型,二是形成具体的勘探工作程序,三是配套出相应的工程技术手段。因此,突破原有认识并形成有效的勘探地质模式,往往是与勘探阶段、勘探能力密不可分的。油气成藏理论的研究关键是盆地输导体系的空间刻画和定量评价。而当前我们还只能做到对输导体系简单的描述,而油气运移路径上的断裂、不整合面、砂体等输导体系的构成要素,在排烃时期是不是有效的输导层,相互之间是不是构成了一个有效的输导体系,一个体系内部的不同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配合的,体系与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输导体系与有利聚集背景的时空匹配关系等等,目前都无法准确回答。一旦这些地质问题能用技术手段加以刻画,一种新的具有更强指导作用的理论就会应运而生。

3 勘探能力

勘探决策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勘探部署方案是否合理,这需要对地质条件有较为正确的认识,同时,对勘探队伍的组织能力和工程技术能力也要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勘探部署方案的合理性取决于队伍的工作能力与地质条件的匹配性。只有通过学习和实践,体会过多次规模不同、难易程度不同、成功与失利效果不同的勘探实例,掌握了大量油气成藏模式,具有较强分析判断能力、组织指挥能力、成败承受能力的勘探活动指挥家,才是优秀的勘探家。

勘探决策需要运用集体智慧。集体智慧是在个人智慧的基础上有机组合提炼而成的,这需要每个人都发挥作用,更需要领导者能将正确的意见汇总集成。油气勘探的技术性很强,需要不同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共同完成,这期间出现技术争论是正常的。技术争论恰恰是明辨真理、凝聚智慧的好方法。平等争论才能促使争论者发挥真水平,但平等争论的原则不是同场争论,而是同级别争论。进行地位不对称的技术争论,很容易使对方不战而退,从而损失大量真知灼见。勘探领导者应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发技术争论,在鼓励并听取不同下级人员之间同级别的争论之后,运用自身智慧择其优者而决策。勘探的高风险性对坚持技术民主提出了更高要求,发扬技术民主是勘探需要,更是一种胸怀和修养。

4 勘探过程

一个含油气盆地的勘探过程往往要经历准备期、高峰期、稳定期和衰减期等阶段,这就是勘探的周期性。新区与老区的勘探,由于所处的阶段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工作特点。

新区勘探需要实现快速突破。新区勘探能否快速突破的关键,一是资源条件,当油气富集,勘探突破成了高概率事件时,往往会实现快速突破;二是勘探思路,当对石油地质条件认识较为正确,形成了合理的勘探指导思想,抓住了勘探的关键问题并着力解决,就能实现快速突破。勘探初期,尤其需要注重石油地质条件特殊性的研究,尽管很难,但总应该是在普遍规律指导下,突出对探区特有地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认识了特殊性就能更加注意各成藏要素发挥作用时的区域整体性,就不会盲目照搬别处的模式和经验,不至于夸大有利条件或放大不利条件。新区勘探较为合理的做法,一是勘探目标的选择一般是先简单后复杂,二是集中精力首选近源的优势输导体系作为勘探突破口,三是认真做好勘探目标的优选评价。新区勘探阶段正确的工作态度,一应当突出勘探大发现就是大效益的理念,而不应当纠缠于一时一刻或者一口井的成功失利;二应当善于“由简入繁”地开展工作,在起步阶段每完钻一口预探井都要开展新一轮评价,不__断反思,不断深化;三是新区突破之后更需要理性的思考,更需要不同观点之间的积极讨论,更需要冷静分析勘探能力,更需要客观评估发展趋势。

老区勘探需要实现持续发展。老区勘探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能否实现后备资源的有效有序接替。做好这一点,一方面需要建立合理的资源储量序列,而不是单纯以探明储量指标作为当前勘探工作的目标;另一方面需要充分认识勘探领域周期性发展的规律,超前做好增储领域的有序接替,在勘探形势较好的时侯,未雨绸缪,做好“三新”领域的预探工作,积极寻找有利的接替阵地。实现老区勘探持续发展,应明确几个方面的认识问题,一是资源量不应该束缚住勘探发展;二是勘探的持续发展不单是资源的问题,更是队伍、环境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三是在充分认识共性条件的基础上,“简化”石油地质条件的研究,全力攻克关键问题,逐步深化认识,提高水平;四是老区勘探出现了困难,原因往往是勘探思路一成不变导致勘探部署无从下手、资料状况及技术手段老化导致难以适应地质目标要求,勘探投入不足导致难以满足储量增长需求等等。

5 结束语

资源条件、勘探系统、勘探指导思想、勘探能力、勘探过程等油气勘探各要素之间共同作用,决定了储量增长的特点,这就形成了勘探发展的基本规律。本文只是尝试性地提出油气勘探发展规律的概念,文中的观点也不一定合适,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大家更加关注对勘探活动进行规律性的研究,促进勘探工作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地质勘探论文范文6

摘 要:测绘是地质勘探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是为工程建设提供数据信息的关键途径,测绘工程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在地质勘探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测绘测量技术的应用,提高地质勘探水平。文章对测绘测量技术在地质勘探过程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地质测绘;地质勘探;问题;应用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各种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地质条件的了解。例如有的地区地质比较松软,以软土地基居多,对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带来了影响。再比如在采矿过程中,首先要对地质环境进行了解,才能采取合适的采矿技术,提高采矿过程中的安全性。由此可见,测绘测量在地质勘探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加强对地质情况的了解,提高各种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各种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我国的测绘技术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测绘工程中,准确性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為了提高测绘准确率,必须要强化测绘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对测绘测量技术进行控制,提高测绘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减少测绘测量过程中的误差。 

1 地质测绘技术现状 

地质勘探是对地质、地层情况进行了解的重要过程。在地质测绘过程中,测绘人员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一方面是对地质学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要对测绘技术有研究。在地质勘探过程中,测绘过程应该要完成对地质勘探项目中的各种地面、地表、地层等地质情况的勘测,并且将测绘得到的数据反映出来,为工程项目提供相应的施工方案和信息。地质勘探项目的测绘的技术含量较高,而且测绘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当前,我国经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工程项目质量受到外界地质因素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在一些地质条件不太好的地区。如一些软弱地层,对工程项目施工带来的阻碍较大。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地质测绘的重视,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另外,地质勘探不仅是工程建设的基础,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地质勘探,有助于地理国情普查。对我国的地理情况进行掌握,有助于对各种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和利用,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2 测绘测量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常见的测绘测量技术有GPS技术、RTK技术、RS技术等。在地质勘探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各种测绘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分析,对测绘测量技术进行更新,从而不断提高测绘数据的准确性。 

2.1 GPS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随着测绘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测绘测量技术的缺点也暴露得越来越明显。例如传统测绘过程中受到仪器设备以及测绘技术水平的影响,一般都采用常规测绘。测绘效率较低,而且测绘的数据不准。有的地区地势环境险峻,不利于测绘人员亲自前往测量。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GPS技术主要进行定位和导航,可以通过定位设备对工程项目进行定位,对测绘工程的完成起到辅助作用。在地质勘探测绘过程中,主要通过GPS接收机以及相关的软件对地质勘探项目的位置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GPS测绘测量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测绘过程中的人工投入,实现自动化采集和分析。尤其是对于一些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的地区,人工测绘十分不便,必须要采用机械设备进行测绘,GPS技术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技术还与其他技术进行结合。比如GPS-RTK技术,是GPS技术与RTK技术结合产生的一种新技术,能够实现定位和实时传输,将测绘得到的数据及时传回信息控制中心,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2.2 RS测绘测量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RS测绘技术又称为遥感技术,其主要功能是实现远距离监测。原理是基于电磁波理论,使用传感设备,对各种地质信息数据进行传输,并且由相应的设备对数据信息进行接收,再进行整理分析,用于各类工程施工。遥感仪器能够探测到的范围比较广泛,与传统的测绘手段相比较而言,其时效性也更高,能够获得同一时段的遥感数据,这些数据能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揭示地面上的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当数据收集完成之后,还可以借助相应的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分析,并且对探测区域内的地形、地质等情况进行基于影像的地物识别。对遥感图像进行处理之后,可以准确地提供出地面上的物体信息,也可以提供准确的几何位置。根据测绘得到的数据,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地质数据信息对施工方案进行设计。施工人员再按照准确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减少盲目施工带来的影响。同时,RS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完成对施工场地的动态检测,对施工状态进行把握。随着工程施工进程的不断推进,可能会出现各种新的地质问题,通过RS技术可以实现对施工场地的实时监控,及时得到最新的地质信息。 

2.3 GIS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地质勘探过程中加强对GIS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测绘水平,可以将地理环境的具体位置、空间信息等详细信息结合在一起,为工程施工的相关部门提供可视化信息,使得施工人员能够做到心中有图有信息,有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另外,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可以加强对互动操作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该系统是GIS系统的集成化平台。相对于GIS系统而言,其功能性得到了相应的拓展,能够实现在多个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其他相关系统在异构环境下的互相通信、合作。对相关的任务进行完成,提高地质勘探水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测绘是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为工程项目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当前,地质勘探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为了提高地质勘探效果,必须要积极加强对地质测绘的重视。要结合地质勘探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各种测绘技术进行综合利用。根据不同测绘技术的特点,得到相应的数据。并且要借助计算机软件,及时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得到清晰、准确的地质勘探图表,为工程项目施工提供准确的信息数据。 

参考文献 

[1]石伟卿.GPS-RTK测绘技术在地质勘察测绘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8). 

[2]张义海.对地质勘探中测绘测量技术应用的全面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