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特点范例6篇

自媒体时代特点

自媒体时代特点范文1

关键词:自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146

1 自媒体时代的概念

自媒体是一种以现代科技手段为基础的信息传播手段,每一个普通公民都能够通过登陆一定的传媒平台,并在平台上一些新的信息、心情、思想、看法等,这种现代传媒方式就是自媒体,它是由人们自发传播,面向广大公民的新型媒体。当前社会上主要的自媒体有推特、微博、脸书、博客、空间论坛等。以自媒体为主要媒体传播手段的时代就是自媒体时代[1]。自从2002年美国著名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发表的《We The Media》一书中提出“自媒体”的概念后,人类从此慢慢进入了自媒体时代。

2 自媒体时代的特点

2.1 自发性特点

自媒体最主要的就是一个“自”字,“自”就是自发性的意思,自己发动,自己来进行媒体传播,这也是自媒体时代最明显的特点。在自媒体环境下,很大一部分都是用户自己制造新闻并且新闻,他们可以选择个人比较喜欢的新闻和别人分享,也会直接转发信息,又或者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改编后,总之这些方式都是按照用户自身的意愿,这也体现出了自媒体的自发性、自主性的特点。

2.2 即时性特点

自媒体另一个特点就是即时性,由于它是借助于现代科技网络进行的,具有传统媒体无法达到的即时性和快速性。自媒体时代的信息基本上都是第一时间的,外界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得知最新的新闻,比如现在一些重大的会议、演唱会、球赛,甚至是庭审现场,都会第一时间通过微博等方式来进行播报,广大的微博用户就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新闻信息,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2.3 个性化特点

个性化是自媒体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来进行新闻信息的,在微博、推特等自媒体传播软件上随时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新闻,新闻语言也不拘一格,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这些自己创造的自身新闻都具有鲜明的个人烙印,体现出了自媒体时代个性化的特点。

3 自媒体时代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3.1 积极影响

3.1.1 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打破时空限制

自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拥有的超越时空限制的优点,利用自媒体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为教育工作提供更加快速便捷的传播。自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为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学生也可以自由地和教师进行交流互动。自媒体时代除了运用文字、动画等进行教育工作外,还可以运用实时视频来进行教育工作。

3.1.2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自媒体时代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按照学生的实际需要来进行教育工作,突破了传统的单向教育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可以向教师抒发自己的情感,诉说自己的心事等等,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教育工作效率。

3.2 消极影响

3.2.1 低俗信息泛滥

自媒体由于多元性、自发性等特点,一些低俗的信息也开始泛滥,我国对于网络信息监控不够严格,使得不良信息在自媒体时代到处传播,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比较大的冲击。而且学校对于自媒体约束力不够强,导致一些暴力、色情、谩骂等信息充斥于自媒体中,并且得到快速传播,影响危害也比较大。

3.2.2 信息开放度过大,增加教育工作的难度

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涉及面也非常广,信息量也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2]。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多元化的信息中很容易迷失自己,不同的信息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4 自媒体时代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影响的应对策略

4.1 进行正确的引导

为应对自媒体时代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学校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强引导工作,做好先进思想的宣传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走向马克思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比如高职院校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关于正确认识自媒体,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相关主题活动和宣传讲座。

4.2 加强校园网络管理

自媒体的发展依托于互联网的发展,加强校园网络管理能够创造绿色的自媒体环境[3]。高职院校需要坚决加强校园的网络管理,建立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素养的网站,或者推荐一些先进性思想教育的网站。加强网络防御功能,阻止不良信息的进入和传播。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网络使用的限制,还要请专门的网络管理人员进行校园网站的维护。

4.3 加强社会生活实践

社会是一个促进人学习和成长的环境,高职院校应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社会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实践过程中了解社会、理解生活,感受社会上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体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5 结语

自媒体时代是时展的趋势,自媒体时代具有自发性、即时性等特点,它对高职院校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但也因为其泛滥的信息而产生了负面的影响。高职院校应该做好相关的网络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应对自媒体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吕杰,徐静.自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2):72-76.

[2]郑坚坦.新媒体时代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10):215-216.

[3]张云茹.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探讨[J].华章,2013,(13):133.

自媒体时代特点范文2

一、泛媒体定义及特点

泛媒体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快速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指把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传统平面媒体以及以数字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等进行结合,共享资源,分布处理,全员参与,生产出多种多样的信息产品,之后,通过媒介平台传播给各类受众。泛媒体时代,各类信息飞速膨胀,信息产生的速度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具有如下特征:

(一)媒介的便捷性

在泛媒体时代,受众能够广泛接触各类媒介,而且可选择空间大,没有门槛限制。特别以手机等移动载体为代表的媒介,迅速走进广大受众的日常生活,发挥越来越大的信息载体作用,受众接触各类媒介越来越方便,不具有任何障碍性。

(二)社交化的信息传播

媒介接触的便捷性,给受众带来另外一个在传统媒体中不具备的特点,即人人即媒体,每个人都可以参与信息的生产,每个人都可以运营媒介,信息的传播不再是说教式的方式,更多的带有社交的特点,带有表述自己观点的特性。

(三)信息的传播效果更强

以往信息的传播往往受制于技术,仅有有限的几种传播方式,多以文字、图片等为主,而在泛媒体时代,受众浏览的信息,通过更加形象化的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融合,加强了信息的传播效果。

(四)信息的全面化

相对于以往仅有少数运营信息的组织,现在,受众在日益发达的网络技术支持下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并接受、交流不同的观点。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不断的杂糅不同的观点,促进信息吸收各方观点,进而使信息包含的观点更加全面化。

二、泛媒体时代媒介的特征及发展现状

(一)媒介的特征

纵观媒介的发展历史,每一次媒介的变化,无不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新旧媒介的融合与交替,从而促进传播活动的快速发展。当今,媒介具有如下特征:1.媒介的便利性。在泛媒体时代下的媒介,常常存在于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空间、器物中,能够以最便利的方式接触到各类受众,能够极大地削减与受众之间的抵触性,使各类信息传播与受众更为紧密地结合。2.媒介的分众性。随着受众的细化,不同类型的受众对信息有着不同的消费性。现如今的媒介,可以更加有效地针对不同信息的受众群体,生产出具有不同受众特征的信息产品,能够很好的找到每个受众群体的兴趣点,促使信息具有更好的传播效率,提高受众群体的参与度。3.媒介的科技性。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媒介与整个时代紧密结合,具有这个时代鲜明的个性和被广大受众普遍接受的广泛应用性。媒介已能适合于不同的应用场合,产生具有特定受众群体的视觉效果,能够更好地表现所传播信息的各种特性,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与效率。

(二)媒介发展的现状

现今,媒介已经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中,被广泛接触的媒介是即时通讯工具,即时工具能够实时接收和发送各类网络信息,除了具有各类互动媒体的交互性等数字化属性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隐蔽性,即时通信工具由于存在于网络中,传播者之间具有不可见性,且传播者之间的具有偶发性,因此这类传播工具具有传播者之间的隐蔽性的特点。亲密性,即时工具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人之间的交流呈现出“亲密性”,通过即时通讯工具的交流,使得交往更有深度,促使人人间的交流更能达到心灵层面。间隔性,通过即时工具的交流,与人人间面对面的交流具有不同的是,表现为“人-电脑-网络-电脑-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且人人之间不可见。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人类进入了大数字时代。大数字时代的信息急速膨胀,伴随着即时通讯工具相关技术的更新换代、推陈出新,大学生的国际视野不断开阔,他们的开放意识、主体意识、民主意识等也不断形成,但也产生了无数的负面影响,如民族认同感弱化、价值观迷惘、社会责任感弱化等。所以要创新教育观念,加强数字环境建设,加大网络管理力度,规范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准则,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在大数字时代中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泛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媒介选择

(一)泛媒体时代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在泛媒体时代各类媒介以其便利性,迅速被大学生群体接受,并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应用。其间,各类媒介给大学生带来多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带来生活上的便利。作为社会动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在社会群体中感知到存在与价值,希望按照自身的意愿自由组织群体,与兴趣相近的人接触和共同生活。通过便利与广泛接触媒介,大学生找寻到对统一信息感兴趣的群体,并加入群体参与各类活动,从而通过虚拟的社交活动达到现实社交活动的目的。2.媒介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首先,拓展了高校价值观教育的渠道。在以往的价值观教育中,往往以课堂教学为主,而今,学校积极构建各类教育平台,如微信、微博、QQ、网站等,实现学生之间、教师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甚至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实时沟通,既提高了教育的效果,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其次,各类媒介工具的应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现在的沟通平台更加具有亲近性和可交流性,更容易被学生广泛认同,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3.媒介信息接触的便利性,导致大学生认知的误差。各类媒介信息铺天盖地,在众多媒介信息中有也很多虚假、恶意的垃圾信息存在。大学生认知能力没有完全成熟,无法有效分辨各类信息的可信度,极其容易被各种信息误导和产生认识上的误差,从而加大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难度。4.媒介信息的随意性加大了对大学生思想变化监控的难度。各类媒介不再是简单的信息载体,还具有社交等功能,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消费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因此在媒介所传播的信息中,既有各类信息消费者真实信息的传播,也有其他别有用心的人传播的各类虚假信息。这些虚假不经证实的信息,使高校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缺乏主动性,加大了高校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跟踪难度。

(二)泛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

1.多元化的价值观。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经济利益和经济成分的多样化,造成社会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舆论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这深远影响,促使大学生对物质生活有着莫大的追求,进而导致其在价值观的形成上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势。2.轻精神重物质。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无论企业组织,还是个人,通常都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同时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却无不表现出同样的偏差———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重学习成绩轻品德表现,重物质生活轻精神生活。3.重自我轻集体。当代的大学生,几乎都在祖父母、父母等几代人溺爱的环境中,在缺乏兄弟姐妹的环境中长大,并且不同程度地存在独生子女所特有的行为问题。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人们过多地强调自身的努力和实力,所以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大学生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盲目崇尚自我,一切以自我利益为重,无视集体利益,缺乏团队精神和大局观念。

(三)泛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媒介选择分析

自媒体时代特点范文3

新媒体作为一种独特的媒介形式,其自身的特点和传播的传播媒介,例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新媒体的传播手段是则是在以往信息传播的基础上,引进了更为先进的网络技术。利用越来越便捷的计算机系统,构建自己的信息传播的平台。并在这个平台之中,调动各种媒体形态之间相互合作。如伴随着智能手机出现的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继以往的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在求创新。这种新的通讯方式的出现,不仅实现了可以更加快捷的为人民搜寻以及传播各种新闻信息之外,还更加有效的辅助人民开阔了视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甚至还深刻的改变了群众的思想方式。这些都从根本上颠覆了人类最为传播的生活方式。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形式将信息技术光放的应用到了社会生活的各行各业,诸如商业、教育、管理业、文化业等等领域。与此同时,它也更加成为当代高校学生获取信息和彼此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最为重要的渠道之一。新媒体时代的进一步到来,对于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热点新闻的关注度以及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能力进一步激发出来。长此以往,这些能力对大学生会逐渐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渐渐的会对他们工作、生活以及学习的方式都会产生相应深刻而又客观的影响。这些变化都为当下为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最为新颖的环境以及良好的机遇条件。

二、新媒体时代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它逐渐演化成了一种最为独特以及便捷的信息传播的技术和手段。伴随着这种新技术的面世,它对于自身的技术水准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标准以及实践要求。这种新型的技术也逐渐被各大高校所利用,逐渐地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的应用。这样逐渐被扩大优势加以利用是有其自身的优势的,具体说来,新媒体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优势。具体说来:

(一)新媒体所独具的权威性的特征。新媒体时代在继承传统媒体传播信息优势的基础上,继续发扬了传统媒体的优良作风,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做出了很大的突破和进步,正继往开来的为国家以及人民传播信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与众不同的舆论监督力量是其他行业不具备的媒体优势。也正因为如此,新媒体继成为国家进行宣传的窗口之后又一在高校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的重要阵地。

(二)新媒体所独具的覆盖性的特征。这里所提到的有关于的新媒体的覆盖性特征是指新媒体在面向社会公众的环节上,它充分的实现了向更广范围内的社会大众,更大面积的传播相应的信息,伴随着这个过程,也逐渐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强覆盖性以及强辐射性。众所周知,各种媒体类型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都是各有所长,也存在着相应的不足和缺点。这样不同的媒介之间可以充分彼此搭档,优势互补,促进信息传播的最大化。新媒体充分受这一与特征的影响,结合高校学生这个群体的年龄夜店、性格特点以及生活习惯等,使其成为新媒体信息传播过程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做法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有着巨大作用的。

(三)新媒体所独具的先进性的特征。新媒体以及自身所独具的信息技术优势逐渐扩大了信息在大众化传播过程中的独特魅力,促进了信息的接受的便捷性、快速性。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大众所接收到奥的信息更为准确、及时以及更加富有时代特征等特点。众所周知,大学生更为乐于接受和主动乐于尝试很多新兴的技术,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媒体所独具的先进性的特征。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发展

新的历史时期,各高校在对本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过程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痕迹越来越明显和突出。

(一)将新媒体作为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媒介。高校努力的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将新媒体这一媒介广泛地应用到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环节的课堂教学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媒介技术,引导当代大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创新,在通过充分的课堂实践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工作深入到其各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网络群体的特殊作用,并且伴随着这个环节的开展,需要时刻注意引导学生的“育人、树人”的教学观念,逐渐引导学生突出和强化自身的主体性学习观念,不断锤炼自身的意志,提升自己的品格。

(二)逐渐培养出相对专业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研究者。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需要逐渐成长为现代化的先锋,更应该与时俱进,结合新的历史特点,及时地对自身的教育观念进行及时的更新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感觉到时代竞争的压力,在充分把握时代特征的基础上,主动出击,合理结合新媒体的优势,把握好思想政治发展的规律,双管齐下,做好评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引导以及教育的工作。

(三)需要充分发挥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形式之间优势互补的特征。熟悉和掌握新媒体的特点并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而是在了解的基础上就好好地利用,以便其可以更好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作。比如现在很流行的通讯新媒体形式,诸如QQ、MSN等等通讯形式,都可以辅助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快捷和实时性。例如Email的广泛使用可以有效并快速的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好主客体之间的平等互助活动。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比较新的媒体形式,微博的出现。它同样是作为一种新的社交以及传播软件而在新媒体领域极度活跃的。伴随着社会上对它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以及它自身的优点也在切实的显现出来,我们发现,这一新的媒介形式如果可以有效地应用到大学教学菱悦的话,其自身的优势可以说是极其明显的。

四、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需要大力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只有在充分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主要渠道的基础之上,只有这两点做到完美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学生之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活动的互动发展。通过广泛的利用好新媒体这一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实现对高校优秀课堂的广泛传播。

(二)着力扩建校园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围。校园相关负责人可以结合本校的特征,将本校的实际需求与当前甚为流行的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在充分的时间内,与学生实现优势互补,沟通交流。积极调动起学校的其他组织机构。采用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他们进行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舆论观念。

自媒体时代特点范文4

[关键词] 现代教学媒体; 学前教育活动;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李兰芳(1965―),女,山西临汾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学前教育课程和儿童心理与发展研究。E-mail:。

一、现代教学媒体在学前

教育活动中的价值分析

现代教学媒体是运用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向学习者传递教育信息的工具。当前,学前教育活动中常用的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有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电影、多媒体课件等。由于学前教育专业性质的特殊性,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显示出其特殊的价值。

(一)现代教学媒体对学前教育活动中常规教学媒体的补充与延伸价值

相对于传统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不仅能向学前儿童传递简单的语言文字,呈现静止的图像,还能展示活动影像,能准确、直观地表现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规律,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活动的质量与效率,是一种非常适合学前教育活动的教学媒体。如,录音机、CD机操作灵活方便,在领域活动中能良好地为学前儿童传递听觉信息,是教师口语使用中的有效补充;电影、电视等视听教学媒体能根据学前教育活动的实际要求,变节奏地呈现和传递领域教育的动态信息,帮助学前儿童直观地把握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多媒体课件则能够调动学前儿童的多种感官参与信息的接受,与传统教学媒体相比,具有更为强大的表现力和表达力。[1]

(二)现代教学媒体对学前儿童个体发展的激发与促进价值

现代教学媒体作为优质的教育媒介工具,具有可重复性特征,它不受时空条件的限制,教师可以根据要求即时呈现或延时重现教育活动内容,能自由灵活地单独完成活动主题下的各级层次目标;也可以在不受时间、地点和进度限制的情况下,根据教学活动环节的需要反复使用,直至活动目标的最终实现。同时,现代教学媒体的互动性特征对学前儿童而言有着巨大的价值,它能不失时机地激发学前儿童的探索动机,唤起他们的再造想象,丰富他们头脑中的表象,扩展他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思维与解决问题的活动。

由于现代教学媒体的介入,学前教育活动信息的来源和渠道得以拓展;由于现代教学媒体的呈现方式符合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使学前儿童在活动中对教师的直接依赖关系减弱,从而引起师幼关系在职能上的变化,这对于学前儿童个体发展而言,具有激发和促进作用。

二、现代教学媒体在当前学前

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类型分析

由于媒体信息感知接受通道的功用差异,学前教育活动中对各种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有所侧重。

(一)视觉教学媒体是学前教育领域活动中普及最早、但开始逐渐淡出的现代教学媒体

视觉教学媒体是学前教育活动中师幼双方以视觉分析器为信息接受通道的教学媒体。由于视觉教学媒体结构简单,画面鲜艳真实,价格相对便宜,成为学前教育活动中使用最早、操作极为成熟的现代教学媒体。

在学前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能够灵活地根据实际需要掌握和操作视觉教学媒体。例如,幻灯设备的投放与使用,能使教师有效地控制活动节奏;教师可利用书写投影仪进行活动过程中的板书、版绘等示范性教学,同时,还可将示范、演示过程放大,有利于学前儿童清晰完整地感知和领会信息;实物投影仪能够将实物教学媒体适当放大后呈现给每位学前儿童,具有强大的视觉信息传递功能,弥补了学前教育领域活动中实物媒体小而少的不足。

但是,视觉教学媒体缺乏一定的集成性,随着现代教学媒体种类及功能的扩展,学前教育活动中相继增加了各种新型的现代教学媒体,而对视觉教学媒体设备的更新又明显不足,使视觉教学媒体的使用率有所下降,呈现出逐渐淡出的趋势。

(二)听觉教学媒体是当前学前教育领域活动中使用率最高、不可替代的现代教学媒体

听觉教学媒体是学前教育活动中师幼双方以听觉分析器为信息接收通道的现代教学媒体,它是以电声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教学媒体。

由于听觉教学媒体具有操作方便、传递速度快、价格低廉的特点,成为当前学前教育活动中使用率最高的现代教学媒体。例如,听觉教学媒体的素材收集相对容易,教师可根据需要自行制作、复制和编辑,也可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反复使用录音带,还可让学前儿童自主操作放音、暂停、重听和现场录音,便于教育活动过程的及时反馈与调整;CD盘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无抖晃和失真度小的特点,更是在学前教育活动中得以广泛使用。

就幼儿园各大领域的教育活动内容而言,尤其是艺术领域的活动,多以师幼双方的听觉通道接受信息,使听觉教学媒体成为学前教育活动中不可替代的现代教学媒体。

(三)视听教学媒体是当前学前教育领域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现代教学媒体

视听教学媒体是学前教育活动中通过视听两种分析器结合的方式向学前儿童传递信息的教学媒体,它是以声、电、光等信号传递教育信息的现代教学媒体。目前,学前教育活动中使用较为普遍的有电影、电视、视频等视听教学媒体。

视听教学媒体可以真实鲜活地呈现各种事物的特征或活动规律,表现力极强。在学前教育活动中,它可以将特定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学前儿童有身临其境之感,极为符合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年龄特点。例如,电影的视听效果能有效地呈现事物的存在状态及其变化过程,还可以将微观的事物宏观化或将宏观的事物微观化,也可以完整地再现过去,对学前儿童有极大的情绪感染力和行为影响力。

从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年龄特点上分析,视觉和听觉是学前儿童占主导地位的两种感觉。视听教学媒体能通过学前儿童的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同时传递教育信息,使学前儿童的主导分析器的功能得以充分实现,成为学前教育活动中传递、补充教育信息的得力媒体。

(四)交互教学媒体是今后学前教育活动中推广价值极高的现代教学媒体

交互教学媒体是学前教育活动中通过计算机及相应的软件工具向学前儿童传递各类教育信息的教学媒体,它是利用计算机将图像、声音、文字等信息综合起来以辅助教学活动的现代教学媒体。

当前,多媒体课件是学前教育活动中被广泛使用的教学活动辅助工具。教师根据活动要求,把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加以集成,使它们融为一体并赋予交互特性,便成为多媒体课件。

交互教学媒体集听觉、视觉、视听为一体,信息存储量大,且具有自动运行的功能优势。与传统教学媒体相比,是一种非常适宜于对学前儿童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教学媒体。目前,市场上出现大量的CAI教学软件,它能良好地模拟学前教育活动环节,能较好地调动学前儿童的活动积极性,深受教师和学前儿童的喜爱。但对于教师个体而言,通常使用最多的是利用Powerpoint等工具自制课件。

三、现代教学媒体在学前教育

活动中的应用问题分析

学前教育活动中的媒体主要有以实物玩教具为代表的传统教学媒体和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媒体两大类。两大类教学媒体的信息表现形式及传递方式不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协调、统一的关系。由于教师媒体观的不同和运用技能上的水平差异,从而出现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问题之一:用现代教学媒体盲目取代传统教学媒体

当前,学前教育活动中教学媒体应用上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试图用现代教学媒体替代传统教学媒体,期待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优势独立实现教育活动目标。这是一个很值得商榷和讨论的问题。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发展前运算阶段的学前儿童具有自我中心性思维的特点,他们能够在头脑中重现事物的静态状态,即表象,但却不能对表征出来的事物进行操作和转换,也就是说,他们不能从事物变化后的终止状态进行反向推理,以使表征过程回到事物的初始状态。于是,实物操作活动便成为帮助学前儿童进行初级运算的有效途径,进而也就成为学前儿童的重要需求。教育部2012年9月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指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这就要求学前教育活动应为儿童投放充分的实物玩教具供其摆弄、操作,进而引导他们的表征过程。

尽管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特性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征相容性较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够包容学前儿童的所有年龄特征。对此,传统教学媒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则有所限制。而且,即使学前儿童使用了现代教学媒体,也只是对现代教学媒体这一“实物替代物”的操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物操作。因此,盲目地用现代教学媒体代替传统教学媒体的做法显然是不明智的。

问题之二:用“人―机”互动模式冲淡“人―人”互动模式

学前教育活动中教学媒体应用上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过于推崇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价值而使得师幼间的“人―人”互动模式被“人―机”互动模式冲淡。当前,一些教师在不考虑学前教育活动内容特点的情况下,牵强地使用现代教学媒体,这就从根本上偏离了教学媒体使用的初衷。

我国电化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南国农教授指出:“教育信息化建设应以‘人’为本,不是以‘机’为本,它所追求的不是教育的机械化、数字化,而是教育的最优化。”[2]这一思想的启示是,并不是所有的学前教育活动内容均适合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更不是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必须使用现代教学媒体,采用何种教学媒体只是形式的不同而已。

事实上,在现代教学媒体“人―机”互动模式下,教师关注的是教学媒体信息是否顺利地被学前儿童接收到,学前儿童注意的是媒体所呈现的信息内容,其中的中介是媒体本身;而作为活动主体的、有着丰富情感体验的教师和学前儿童却在无形中游离于活动情景之外,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学前儿童同伴间的交往减少,师幼互动不够,形成活动中的情感缺失状态。这是严重违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失当行为。

有学者指出:“即使再先进、功能再全面的媒体和人相比也是处于从属地位,由人创造,受人控制操纵。它虽然能够代替教师的一部分作用,甚至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可以离开人的活动独立起作用,但这种能动性只是相对的,它是不能完全脱离人而独立工作的。”[3]因此,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现代教学媒体的“人―机”互动模式如果不能与传统教学媒体的“人―人”互动模式相结合,就可能成为导致师幼关系日渐疏离的重要原因。

问题之三: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呈现过程代替学前儿童的亲身探索活动

学前教育活动中教学媒体应用存在的又一突出问题是,试图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呈现过程代替学前儿童的亲身探索活动。

一个大家公认的事实是,多媒体呈现给人的信息无论多么形象生动,其性质仍属于间接经验,而亲身探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接经验的获得。当前,市场上的CAI教学软件,逼真地模拟出学前教育活动环节,有些教师也在自制课件中,将有关儿童的探索活动用视频方式直观地呈现出来,这种看似直观生动的媒体投放,恰恰是省去了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学前儿童的亲身实践。

分析学前教育课程不难发现,各领域中的活动是需要学前儿童通过亲身探索以获得直接经验的,这是符合学前儿童学习特点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科学领域的活动中。因此,决不能用现代教学媒体代替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

另外,就学前教育课程性质而言,预成式课程被视为一种影响学前儿童主体性发挥的障碍,提倡生成式课程;而从现代教学媒体的设计、呈现以及目标实现来看,它更适用于预成式课程。所以,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呈现过程代替学前儿童的亲身探索活动,对于推行先进的学前教育课程理念是不利的。

问题之四:用花样繁多的媒体形式体现所谓的教育直观性原则

当前,学前教育活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违背现代教学媒体使用原则的现象,具体表现之一就是试图用多种形式追求所谓的教育直观性原则。

学前教育活动的直观性原则是与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特征相适应的重要原则,应当包括实物直观和语言直观,而现代教学媒体并不能充分体现它的内涵。在现实的学前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采用花样繁多却华而不实的多媒体课件,似乎这样才能体现教育的直观性。例如,使课件不时地发出各种声响,产生动画效果,而这些声音和动画又往往与当下的活动内容和环节关系不大,却使学前儿童看得眼花缭乱,听得思路混乱,不但不能起到调动注意力的作用,反而极易使学前儿童出现注意的分散,从而干扰活动过程的有序进行和活动目标的顺利达成。

一项关于教学PPT背景颜色的眼动实验研究发现,“相同内容下,白色背景更容易被人接受,在制作PPT 时,浅色的背景下可以更容易让学习者掌握内容。阅读相同文章时,蓝色背景比白色背景所消耗的时间长,白色背景不容易引起疲劳感。”[4]这一实验结果对现阶段学前教育活动中现代教学媒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是一个有力的警示。它提示教育者,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必须考虑界面的简洁、自然,避免繁杂凌乱,也就是说,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并不是体现教育直观性原则的明智的教学行为。

四、现代教学媒体在学前教育

活动中的应用要领分析

学前教育活动中没有全能的教学媒体,所有的教学媒体都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都只对某种特定的教学活动有效。现代教学媒体无论多么先进,都具有正反两方面的特点,而它在学前教育活动中作用发挥的关键在于它与整体教育活动的匹配程度。应当承认,现代教学媒体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优化了教育活动设计,提高了教育活动效率。但是,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具有最大价值、经验一致、抽象层次、重复使用和教学实用等原则,[5]教育者应当在此基础上,遵循和把握现代教学媒体相应的应用要领。

(一)教学媒体设计得当

学前教育活动中现代教学媒体的设计应具有充实的内容和优美的形式,应当是活动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有机结合;如果二者相互冲突,应以活动内容为重,决不能因表现形式而冲淡活动内容,这样才能良好地体现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达到激发学前儿童兴趣、启迪学前儿童思考、改善活动环境的目的。

以多媒体课件为例。那些界面华丽、画面复杂、内容多变的课件,看似充分展现了现代教学媒体的特色,但这种形式上华而不实的设计却可能使学前儿童关注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影响了他们对活动内容的注意和反应;而且由于操作环节繁多,教师在操作课件的过程中动作过多,活动过程的流畅性大受影响。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讲求取材合理,用材得当。不能随意将一些与活动有些许关联的精美图片或视频资料不加任何选择和剪辑地生硬拼接在课件里,牵强附会地表现活动主题,这样可能影响教育活动的效果,更不能充分展现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是很不可取的做法。应当以充分发挥学前儿童潜能、强化活动效果、提高活动质量为目的设计课件。

(二)教学媒体功能互补

心理学研究表明,多感官参与的认知活动是卓有成效的活动。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的特点和优势,恰当采用不同的媒体组合调动学前儿童的多种感官活动,为学前儿童提供探索、发现的客观条件。对同一个活动内容,可以运用多种媒体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形式传递信息,这样所呈现的信息量要比只用一种媒体来得多,有利于学前儿童加深认识。

在设计媒体组合时,既要考虑各种媒体在活动中所能发挥的各自作用,又要考虑组合后媒体的整体效果,同时,还应兼顾媒体运用的可操作性,那种组合适当,但不利于教师实际操纵的组合教学媒体宁可暂时放弃,或在反复练习、熟练掌握操作程序后,方可向教学活动投放。

媒体互补要领的另一层含义是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间的功能互补,永远不能在放弃传统教学媒体的情况下单独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因为传统教学媒体具有的情感互动功能和探索发现功能是现代教学媒体所不及的。现代教学媒体应当逐渐发展成为完善的教学过程的一部分。[6]

(三)教学媒体准备充分

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中软件的准备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活动设计的整体要求做好活动前的媒体准备工作。应细心地绘制幻灯片和录制录音带,科学合理地剪辑编排视频资料,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活动的顺利展开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

教师还应在硬件的使用技能上下功夫。应对教育活动环节所使用的不同媒体清楚明了,使自己的操作达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程度。所以,教育活动前的练习是必要的,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活动进行中熟练准确、灵活自如地驾驭教学媒体。

(四)教学媒体运用适度

教师应明确一个基本思想,那就是在一个教育活动中,并非运用的现代教学媒体越多越好,是否运用,如何运用,什么时候运用,都要根据活动需要来确定。教学媒体要为实现活动目标服务,为更好地体现教学重点、难点服务,决不可用它完全代替其他的活动形式,更不能因讲究形式而滥用现代教学媒体。

如前所述,现代教学媒体使用的弊端之一,是有可能因为媒体的频繁使用而弱化学前儿童与教师之间、学前儿童同伴之间的情感传递,学前儿童缺乏积极的情感接纳,这对他们的活动极为不利。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运用简单、易操作的特点,但不可盲目使用,不必要在任何教学活动中都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得教育活动过于形式化,缺少人际的直接互动,显得活动过程呆板单调,索然无味,缺乏情趣。

总之,教师应在如何合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优化教学活动效果上下功夫,不可弃本逐末,丧失原则。

根据学前教育活动中现代教学媒体应用要领,析出相应的评价项目(见表1学前教育活动中现代教学媒体应用评价表)。教师可对照评价项目对自己或同行在教学活动中现代教学媒体使用行为作出一般性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李兰芳.幼儿教师教育技能综合训练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123.

[2] 南国农.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新使命[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10~12.

[3] 陈叶红.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关系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26~27.

[4] 安璐,李子运.教学PPT 背景颜色的眼动实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1):75~80.

自媒体时代特点范文5

论文摘要:以教学媒体的基本概念为基础,将教学媒体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大类,并分别讨论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煤体的特点。多媒体具备妙趣横生,激发兴趣,形象生动,帮助理解等优点,但同时也有容量与节奏难于把握;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不利于及时处理学生的反馈信息;时硬件和教师计算机水平要求较高等缺点。所以教师在选用教学媒体的时候应充介考虑课程特点,教学对象等,将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媒体包括在教学过程中为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事物信息所使用的存储与传递事物信息的所有媒体。财经专业教学中通常使用的教学媒体,按其发展层次可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传统教学媒体是由教师的语言、神态和动作,以及黑板、粉笔、挂图、模型、教科书等组成;现代教学媒体是指幻灯、投影、广播、录音、录像、计算机、网络等,以及多种媒体的组合系统—多媒体系统。无论是传统教学媒体还是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影响着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程度,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

1传统教学媒体的特点

传统教学媒体的优点在于:

1.1方便灵活。学生使用这类媒体学习时,可自定学习步调,自由选择,并可在材料上做出标记、注释以便日后查阅。同时课程材料可按不同的方式进行设计,便于学生自学。现在许多教科书都在每页的边缘留出较大的空白,供学生记录学习要点和心得,就体现了传统教学媒体的这一特点。

1.2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传统教学媒体以语言的形式显示教学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1.3在信息传递的同时,师生间有感情交流,有利于情感因素的运用。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对信息传递的容量和强度具有比较强的调控作用,从而使信息传递能够稳定的进行。学生注意力也比较容易集中。

传统教学媒体的缺点在于:

a.信息传递量较小。借助于黑板和教科书给学生提供的信息量非常有限,教师的板书,擦黑板等都会占用课堂时间,造成知识容量缩小。

b.直观性和形象性比较差。

c.新颖性和趣味性比较差。

这些都不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发挥。特别是对比较抽象的信息,传递效率更低,表现力更差,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2现代教学媒体的特点

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可以扩大课堂信息容量,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和多样性,尤其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多媒体技术更加具备以下优点:

2.1妙趣横生,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能够将抽象的财经概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降低了财经知识的认知难度。如在进行会计基本平衡公式的教学中,可用autherwaer软件制作交互按钮,当学生用鼠标点击画面中的天平时,会出现两个金额相同的硅码,让学生动手将两个祛码放在天平上,放人后,天平保持平衡。通过这种简单的操作,使学生形象的理解恒等式的意义,直观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好。

2.2形象生动,帮助理解。比如财经专业教学中的操作流程问题,一直是一个枯燥琐碎的知识点。可利用flash软件将整个业务流程制作成动画,演示给学生看,使得原本讲述起来显得杂乱无章的知识,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就如同他们亲身感受一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也并非是完美无缺,它的缺点在于:

a.容量与节奏的问题。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写黑板和擦黑板的时间,这样教学内容可以增加很多。但是容量太大使学生很难消化,教学效益反而下降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用多媒体展示板书,切换的时间很短,节奏很快,使学生来不及思考和消化,也使教师难于把握教学进度。用电脑显示屏幕替代黑板,只有屏幕,没有板书,或者是只有几个序号和内容提纲,看似知识量很大,实则学习效果难以保证。学生满足于获得老师的课件,而放弃了做课堂笔记,不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和复习。

b.多媒体形式生动,使一些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尤其使用flash加人动画效果的课件更是如此。

c.一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及时处理学生的反馈信息,所以对信息传递没有调控作用,信息传递缺乏稳定性,并且由于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它的优点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d.使用多媒体教学对硬件设施和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需要一定的硬件设备,而许多中小学都存在着资金不足,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的状况,目前很多学校,还不得不大量使用着传统教学媒体中的黑板,教课书,实物模型等。另外运用多媒体教学还要求教师不仅要懂得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懂得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而且要具备熟练操作、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已经具备现代教学媒体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教师,如掌握教学设计和电脑、网络使用技能等的教师,其课件有一部分能够自己完成,可是还存在相当一部分的人需要别人的指导,或者是直接利用网络上的资源。在制作课件的软件选择上比较单一,大部分是选择用powespoint演示稿.只有少部分教师能够使用auther-ware和flash制作课件。这就往往使课件不能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

自媒体时代特点范文6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艺术类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李岩(1981- ),女,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艺术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山东 聊城 25200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062-02

近十年,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推动社会由传统媒体时代,进入以网络为平台,数字化传播为基础,新媒体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作为校园大学生殊群体的艺术类大学生,其思想政治教育无可避免的受到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学校教育与管理者,只有牢牢把握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新媒体时代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点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时代,从信息技术的革命,媒介传播的多元化,到网络博客的逐步盛行,已经或正在颠覆着现实生活中人类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和生活方式,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技术上具有开放性和平等性。依托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新媒体时代一方面打破了传统媒体时代空间上的封闭,一方面打破传统媒体时代的身份界限,利用博客、MSN、BBS、手机网络等新媒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获得者、传播者、者,可以自主地同他人进行在线交流,从“新闻消费者”转变为“新闻生产者”,达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中进行平等交流。

2.交流上具有双向性和互动性。随着博客、MSN、BBS、电子邮件、手机网络等的广泛应用,新媒体时代颠覆了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和接受中的单向性和被动性,实现全面的双向交流和适时互动。这是因为信息获得者可以自己控制何时以何种方式在网络上获得何种信息,而信息提供者可以及时接收信息获得者的反馈。这种适时的双向和互动使得个人的主体性大大加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创造力,也为新信息和新知识提供了宏大的生产群体和广泛空间。

3.信息传播具有即时性和广泛性。依靠新媒体技术,新媒体时代信息制作与传播的速度更加快捷。新媒体传播只需要输入信息,就可以直接将信息传播出去,不需要太多的中间环节。对于时效性较高的突发事件,完全可以在事件发生的时候立即通过网络将信息传播出去。此外,网络对于信息的更新也非常方便。信息传播具有较好的即时性。而且受众不受时间、地点场所的限制,可以随时通过新媒体在电子信息覆盖的地方接受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使得信息传播具有较好的广泛性。

4.思想建构具有独立性和自由性。新媒体时代,虽然个体交流互动更加活跃,虽然信息传播快捷广泛,是“所有人面对所有人”的时代,然而从本质上看,开放程度是以个体的自愿为前提。这一特征决定了个体的思想建构依然保持独立性和交互的自由性,也正因为思想建构的独立性和自由性,使得在新媒体时代建立个体思想的公信力和道德责任意识成为可能,从而实现在新媒体时代正确引导个体交往。

二、新媒体时代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

艺术类大学生是校园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同其他院系学生相比,有着鲜明的特点。

1.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个性鲜明,自我意识突出。艺术类大学生长期接触艺术,感受艺术之美,领略艺术作品中丰沛的情感,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同理心,情感丰富,思维活跃,爱憎分明,思想和行为颇具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但有时考虑问题易忽视现实基础,遇事容易冲动,对外界刺激较敏感,情绪易受环境干扰和影响。思想比较偏激,考虑问题不够全面,思考问题深度不够,不能够辩证认识和看待问题,缺乏政治辨识度和敏感性。日常生活中表现为标新立异,敢想、敢说、敢做,易感情用事而不顾及后果。专业学习方面,同其他专业相比,艺术类的专业设置、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等方面更重视个体和个性,使得艺术类大学生个性鲜明,不盲从,不随大流,具有较强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但这种专业学习模式也容易导致他们养成我行我素、自我中心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集体观念、团队意识相对淡漠,纪律观念、自我约束能力差,做事散漫、随意,不服别人管理也不善于管理别人。

2.专业情节浓厚,重视专业学习,文化基础薄弱。艺术类学生的高考录取分数包括文化课成绩和艺术专业成绩两部分。除了进行文化课的学习,艺术类学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专业技能学习和实践,势必影响文化课成绩,造成艺术类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另外,有的艺术类学生从小学或从中学起就开始练习专业,参加各种比赛,获得各种荣誉,对专业有着深厚的感情,甚至痴迷专业,将专业当做自己的乐趣和寄托,在专业中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减少了文化课的学习时间,文化课成绩较差;此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学生将艺术当做自己通过高考的一条捷径,高中改攻艺术,强化学习,从而进入大学。文化知识的欠缺,专业学习时间的倾斜,文化课学习的忽视,造成艺术类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文化基础薄弱的局面,表现为人文知识面窄,思辨性不强,组织文字能力较差,文化素养欠缺。

3.参加校内外社会实践机会较多,易受负面影响。由于社会对艺术专业有着较大的需求,凭借专业的优势,艺术类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校内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较早。很多艺术类学生在高考前就远离父母参加考前辅导班,高考时到各地高校参加专业考试,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演出和比赛,独立生活能力较强。由于接触到社会上的不良信息,本身又欠缺良好的人文素养,缺乏辨识能力,艺术类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沾染世俗气息,不求上进,不思进取,精神萎靡,无心学业,目标模糊。

4.自我了解不足,自我评估不够全面、客观。艺术类学生更多地沉溺于自己的专业方向和艺术领域,对时政要闻、国内形势等关注度不高,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状况。由于专业优势,艺术类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校内外各种演出,更容易获得多方赞誉和荣誉,很容易陷入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怪圈,无法从客观现实分析和评价自己,变得自负和过度自尊。表现在学习和求职中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期望值偏高,在现实中屡屡碰壁。由于缺乏足够的理性和心理准备,面对挫折,也很难顺利进行自我调适和目标调整。

三、新媒体时代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毫无疑问,通过使用新媒体,学生可以及时全面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可以拥有更多平等交流的机会,缩短与外界接触的距离,但是,新媒体也给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了挑战。

1.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如何使用新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艺术类大学生是新媒体的热衷使用者,他们思维活跃,追求时尚和流行,对新媒体技术保持好奇和兴趣,运用熟练。和学生相比,教育者往往处于信息占有的劣势地位,甚至出现运用新媒体的意识淡漠或掌握新媒体技术能力不够等方面的弱点。如腾讯公司新推出的QQ微信、微博、飞信、手机网游等往往先在学生中流行起来以后,教育者才慢慢了解。其二,如何适应并运用新媒体语境下话语的表达方式。新媒体语境下,艺术类大学生们对网络话语比较敏感和喜爱,熟知并频繁使用网络语言,如“亲”“萝莉”“高富帅”“白富美”“神马都是浮云”。教育者如果不熟知网络话语表达方式,同大学生沟通就会不知所云,出现交流障碍。其三,如何应对新媒体带来的话语“霸权”的瓦解。新媒体时代对于知识边界的消解,打破了教育者对知识的垄断。新媒体所具有的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文化的传递呈现一种多元趋势。这种趋势既给予学生发表言论的机会,显现平等性,也瓦解了教育者的话语“霸权”。其四,如何满足新媒体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途径提出的新要求。艺术类大学生逐日和新媒体相伴,手机浏览新闻、更新个人空间、登录网络学堂、关注亲友网络动态以及同好友保持联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托两课、辅导员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以及党校和团校的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手段单一、互动性不强、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同新媒体活动的多元、开放、自主、自由相比,新媒体活动更能满足他们的心理、娱乐需求,从而造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同大学生日益疏离。

2.新媒体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较大冲击。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即时、广泛,新闻越来越简单、快捷,深度报道越来越少,由于艺术类大学生本身缺乏敏锐的政治辨识度,缺乏深厚的人文素养,因此极易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先入为主地接受媒体观点,不经过独立思考和深入分析,更易偏激、冲动;新媒体技术的开放性和平等性,容许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者,各种现象、观点、思潮在网络上激烈碰撞,加之艺术类大学生相对较多的社会实践,多少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艺术类大学生本身纪律观念淡薄,缺乏自我约束能力,面对注重感官刺激的网络游戏、香艳小说、花边娱乐新闻,更容易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荒废学业;网络提供给学生的虚拟空间,使得学生在发泄个人情绪时无所顾忌,利用网络造谣、诋毁,甚至利用网络从事违法乱纪活动,造成恶劣影响。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快捷使得不良信息也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范围影响到青年学生。笔者亲历一女生由于一件小事对一男生心存不满,将造谣谩骂的匿名短信群发给男生的诸多老师及同学,对该男生造成极大的困扰和伤害。总而言之,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政治辨识度低、人文素养欠缺,容易被手机网络、互联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所影响,思想观念形成较大波动起伏。

四、新媒体时代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1.充分认识和研究新媒体时代的特点,转变思想观念,以积极的姿态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同志和同志分别于2008年8月和2009年3月对话网民,同网民亲切交流和互动,积极推进网络问政,直面网络时代的影响和变革。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关注网络新媒体的影响,主动研究、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稳定工作服务,不断丰富工作的新手段,开拓育人的新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充分认清形势,把握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意识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带来的巨大影响,以理性的思考和积极的姿态应对挑战。应该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学习新媒体知识,掌握新媒体技术,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要注意教育模式应由“封”与“堵”的被动参与模式转变为“疏”与“导”的主动参与模式,由“居高临下”的灌输转变为同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与互动。

2.占领传统媒体,熟练运用新媒体,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双向互动和配合。传统媒体具有规范性强、公信力强、导向鲜明、易于把握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占领传统媒体,充分利用信息栏、宣传牌、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弘扬主旋律,正面引导校园舆论。高度关注新媒体,熟练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当新媒体上的信息传播和舆情引导出现偏差时,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运用新媒体亲自担当或积极培养“舆论领袖”,正面引导,及时跟进,制造正面舆论的声势,扩大正面舆论的声音,从而积极有效地引导舆论走向。

3.适应并构建新媒体语境下的话语体系。一些艺术类大学生热衷网络词汇,频繁使用网络语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因为网络话语和手机短信等语言不够规范和严肃就对之采取批评或漠视的态度,更不能拒绝与使用这种语言的学生沟通。相反,作为艺术类大学生的教育管理者,应该接受学生使用的网络语言,重视这些语言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相关性,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包括对语言正确使用的引导,正确观点观念的引导。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交流和接受,实现有效沟通,才能让学生关注教育、接受教育。

4.推陈出新,改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加强主渠道教育。作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于艺术类大学生而言,传统的课堂宣讲稍显枯燥无趣,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不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差。针对艺术类大学生而言,教育者要注重主体性实现的途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特别注意要使得课堂“有用”“有趣”,设法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学习兴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学生的头脑,引导学生真诚交流、真实参与、真切感受,从而切实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辨识度,使得他们在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下保持头脑清醒和明确政治方向。

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建立健全信息监管机制。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和完善。通过精心设计网站内容,更系统和更连贯地传授知识,实现知识共享,也要注重价值共享,即将精神共享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提供可以传达价值观、触动和影响学生思想的内容。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和完善,牢牢占领网络舆论阵地,掌握网络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使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成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新媒体信息管理机制。通过设立网络虚拟组织、高素质高水平负责任的网络管理员等方式加大信息传播的监管力度,适时建立校园网络发言人制度,在新媒体环境下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形成健康的社会舆论,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从楷.谈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探索,2011(9).

[2]侯文军.理工院校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