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冲击范例6篇

自媒体冲击

自媒体冲击范文1

关键词:自媒体;政府公信力;塔西佗陷阱;形象建设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067-0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至2010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上网设备及应用呈多元化发展,而在多种设备应用中,微博的影响力是最具代表性的,截止到2011年6月底,微博用户在网民中使用率从13.8%升至40.2%。”[1]网络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我们发现这个新时代的到来同样给传统事物带来了,政府公信力便是其中之一。但在自媒体时代下,政府部门公信力构建究竟面临哪些新型挑战,该如何突破困境提升自身权威及公信力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加强网络信息立法,迎接网络空间法律缺失挑战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与会人员普遍认为,这些年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它为广大人民带来了便利但又影响了社会稳定,甚至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及国家安全。目前世界上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针对本国需要指定了相关网络信息法律,如美国联邦调查局专设网络安全局,负责在网络空间执法;德国政府于1997年便开始实施《信息与通讯服务法》,明确规定互联网各方法律责任等。目前我国已制定上百条有关网络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等,但还比较薄弱,适应性比较差。具体在网络立法上表现为:

第一,没有制定网络信息方面的基本法。有关规定多是法规或规章,也由于立法层次较低,缺乏权威性,直接影响了法律效力。第二,多头立法,多头管理,导致立法冲突的现象比较严重。在我国,有关网络信息的管理机构很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推诿、扯皮现象比较严重。同时,立法也是多部门的,部门立法的立足点多限于某一特定问题,局限性较大。其结果是有关规定很分散,有的规定之间相互冲突。第三,注重从传统行政的角度保护网络安全,既缺乏管理性和技术性内容,也缺乏对公民权利保护方面的内容。第四,立法缺乏整体性,有的方面缺位或缺空比较严重,为实际执行带来较大困难。

为了迎接自媒体冲击下网络空间法律缺失的挑战,政府相关部门科学改革及相关制度的推出显得极为迫切。首先,在立法方向上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将互联网立法摆上重要议程上来,提升各部门网络自媒体管理法治意识及重视程度;其次,网络管制上要摒除多头立法、多头管理的不良现状。再次,在网络立法之前,要做好充分的事实及民意调研,做到适时适度科学立法,避免由法律效应低下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公众迷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政府权威沦丧。最后,立法过程中要注意主要网络基本法的制定及其他法律整体性完善,尽快做到有法可依。

二、加快政府行政职能建设,迎接自媒体执政能力监督挑战

“塔西佗陷阱”来源于古罗马史书记载,具体指“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2]当前政府行政职能缺失、转换不到位现象普遍存在,由此造成的公众不信任可以认为是政府给自身挖下的“塔西佗陷阱”。网络自媒体的出现拓宽了传播渠道并加速了相关信息、言论的传播速度,公众对政府职能监督将更加全面,这无疑给政府通过执政能力建设提升自身公信力带来冲击。执政职能不足指基层办公人员消极怠工、职务熟练度不够、腐败寻租等不良现象;行政职能转换不到位,则主要是指政府“简政放权”、摆脱过多干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政府管理错位、越位、缺位等无序现象。通过自媒体平台,社会民众可以直接质问着政府官员们办事能力、质疑着政府行政公信力[3]。面对由自身问题带来的公众质疑,笔者认为提升执政能力建设,完善行政职能转变,整肃官员队伍,积极行政是政府应对网络自媒体监督挑战的必要出路[4]。

其一,在行政职能转换方面,确定好管与不管界限,处理好纵向中央与地方、横向各部门之间权利关系,做到各部门之间职责分明、责权对等,避免执政过程中出现错位、缺位、越位等现象。其二,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官员在执政理念上要树立正确的“为人民服务”思想,用正确处事观指导现实行政。面对让人诟病的官员腐败等问题,要加大惩处力度,不合格官员要劝退出公务员队伍并杜绝问题官员再出山事件,只有这样政府部门才能在公民心目中树立公正、权威形象。近年来,多名因三鹿奶粉事件被问责的官员在没有任何声明前提下陆续复出引起社会哗然便是很好例证[5]。新时期已为政府官员敲响“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警钟,因此政府官员只有深入人民当中,才能有所感悟,为人民办实事、做到行政为民,获得老百姓的信任。

三、把握公共话语主导潮流,迎接信息“把关人”缺失挑战

“把关人”理论最先由库尔特卢因提出,认为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政府部门等“把关人”会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传播内容。在这种源头垄断式信息传递链中,大众收到的基本上是经政府筛选过的符合自己立场价值的信息。随着开放式、交互式自媒体应用的诞生,电脑、手机等生活中简单电子设备都可以成为信息发送、接受的终端,普通民众往往只需拇指尖的轻微触动就能完成一次公共信息交流。这使得政府信息源头控制论趋于破产,信息操控支持者也难以自圆其说。缺乏监督管制的信息毫无疑问会形成泛滥之势。在这不乏极端、消极的信息洪水冲击下,孤军奋战的政府部门往往只能疲于应付,公信力的维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比如在2010年底至2011年期间发生的整个北非地区大规模政局动荡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该类事件中由于“把关人”职责的缺失,即自媒体对发言人身份及言论审核不严,才造成了权威部门公信力的损害。

网络匿名现象以及网络道德约束力不足使得“言不担责”保护伞下无自律不法分子更加猖獗、为所欲为。为应对挑战,如下措施应迅速得以采取。一方面,政府信息监管部门要加强自媒体平台用户实名制推进步伐,在近几年内迅速普及网络信息实名机制,将每个人的言论与其真实身份挂钩,使信息者承担起相应的言论责任。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宣传诚信上网,自律发言;倡导合理利用自媒体工具,共建健康网络道德同样十分重要。相关部门在政策落实过程中要严防与公民言论自由相违背的现象。最后,政府还应当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力量对自身进行维护。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DL肖曾提出“议程设置理论”,认为政府一方面可以通过电视传媒等大众媒介去影响大众的思考讨论方向,避免大家误入不必要的思维歧途;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把握大众的讨论内容,立标打靶,正确及时地回应大众声音,重新掌握公共话语主导权[6],笔者认为这同样也是我国政府应对公信力危机的出路。

四、提升政府形象窗口建设,迎接自媒体问政挑战

政府新闻发言人不仅代表了政府的整体形象,还是老百姓了解政府的重要途径,他们在公共场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政府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但在很多场合,政府发言人的不负责任言行却不胜枚举。“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这句百姓生活中自娱自乐的戏言竟令人诧异地出现在“7・23动车事故”新闻报告会上。此言一出使得质疑政府的言论一时间风起云涌。此后,即使政府不断披露相关事件信息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但都为时已晚。由此可见,在网络自媒体的监督问政下,优秀的政府代表、新闻发言人对相关部门的公信力维护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

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微博同样也是政府对外形象的重要体现,特别在网络发达的今天,电子政务的建设状况直接接受着网络自媒体用户的监督。据国信办委托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CCID)的《2005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显示,2005年我国县级以上政府门户网站拥有率达到73.5%、76个国务院部委等直属机构单位及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中共有73个单位拥有部门网站,部委网站的拥有率达到96.1%、31个省级政府中28个省级政府拥有门户网站,拥有率为90.3%。333个地市级政府中已有316个拥有门户网站,拥有率为94.9%[8],虽然建设已取得很大成果,但问题依然存在,主要包括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网站建设不规范,使用不方便、信息公开不充分等,以至于有些政府网站被百姓们戏称为“形象工程”。

面对自媒体问政、政务形象建设挑战,笔者认为以下行动是政府当前亟须采取的。其一,微笑面对社会质疑,及时高效回应公众声音。其二,加强门户网站建设,紧跟自媒体发展步伐。其三,合理选拔、培训政府公共代表,接受并回应自媒体公众质疑。

五、结束语

网络信息立法可为政府公信力在新空间提供有效保护屏障;政府自身改革及执政效率提升可为新时期政府公信力提升打下基础;公民自律意识提升与官方信息审核能有效净化网络信息;政府积极改善自身形象,主动出击回应社会质疑则能在公民心中树立良好形象。自媒体时代虽然给政府公信力构建带来诸多新挑战,但只要相关部门做好以上四方面工作,不断完善自身不足,实践“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感”执政诺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就一定能在网络自媒体平台上重塑话语权,赢得公信力。

参考文献:

[1]褚松燕.互联网时代政府公信力建设[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5):33-36.

[2]杨妍.自媒体时代政府如何应对微博传播中的“塔西佗陷阱”[J].中国行政管理,2012,(15):26-29.

[3]朱光磊,周旺.在转变政府职能的过程中提高政府公信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3):120-128.

[4]武晓峰.近年来政府公信力研究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8,(5):63-67.

[5]王勇.政府公信力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科学社会主义,2012,(6):46-49.

[6]罗佳.论自媒体时代政府话语权的危机与变革[J].求实,2012,(7):52-55.

自媒体冲击范文2

关键词: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冲击

近年来,互联网等新媒体迅猛发展,冲击了电视媒体长久以来的强势地位。电视媒体业内部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在国家出台政策宏观调控媒体发展的大背景下,电视媒体该如何发展,如何使自己赶上时代潮流的发展而不被淘汰,是个值得笔者去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电视媒体面对新形势冲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析了电视媒体的应对发展策略,

一、网络媒体对电视媒体的冲击

20世纪90年代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崛起和普及化,掀起了一场新的革命。网络媒体业应运而生。21世纪是信息世纪,信息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国际互联网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着,给人们提供了新的沟通交流方式。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的传递超越了时间地域的局限,让信息传递变得轻松便捷。

1、网络媒体的互动性使得电视媒体无法比拟。网络媒体的受众在浏览互联网查阅信息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主动的查找信息资料,各取所需最。而不需要像电视媒体的受众那样,媒体是信息传播的主导者,信息内容是由传播者决定的,受众只有接不接受的自由,而没有选择内容的自由。这是网络媒体最大的与生俱来的特性,电视媒体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互联网这样的互动性。网络时代的受众要求的是更多的表达和互动,这一点,互联网对于电视媒体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

2、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和信息共享性领先电视媒体。互联网是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平台,无论是权威的媒体机构还是普通的用户,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互联网用户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有自己的“访客”。用户可以是信息的者,也可以是信息接收者、评论者。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平民化让它面对的是一个信息的海洋,任何用户都可以为互联网络提供信息,它承载信息的扩充性是无限的。网络媒体可以用“超链接”的方式将各方面的信息在允许的范围内收为己用,这种信息共享大大丰富了网络媒体的信息量,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增强。而且随着网络媒体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种优势体现得也就越明显。电视媒体从很大的程度上来说属于单向传播,其载体也无法实现开放性和信息的共享性。

3、网络媒体的时效性使电视媒体望尘莫及。由于网页制作的过程相比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大为简化,不像电视播出一期节目(对内容和直播节目除外)需要经过采编制,还需要上级进行审查,经过这一列的过程才可以播出与受众见面。只需刷新网页内容即可。而且网页内容一更新,网页的访问者立即可以看到,这中间几乎没有时间差。因此,最近很多大的新闻事件,反应最快的常常是网络媒体。这一点,电视媒体虽然已经尽可能在缩短节目从采编到制作再到播出的时间差,但是由于电视媒体本身的特性决定,时效性远远比不上互联网。

二、由于互联网的这些特性,使其被称为“第四媒体”,它的迅速发展冲击着电视媒体的地位。从具体来看,网络对于电视媒体的冲击还表现在以下两点:

1、满足受众选择档期,填补受众需要。这种填补主要是指电视剧,电视台每天只会在固定的时间段播出电视节目,受众只能被动地收看,如果一个电视剧没有从头开始收看,就很难跟上后来的剧情,而且,大部分受众也不是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去收看。虽然现在数字电视可以实现电视台节目的录制,受众提前设置好录制的节目,在有时间的时候再去收看,但录制的节目必须是电视台播放的,还是有一定的限制。而网络媒体则充分填补这一空挡,互联网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任何时间点播收看任何剧集。而且由于档期及相关政策的规定,很多电视剧无权在电视台播映,网络媒体则由于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通过购买播放权,实现更多电视节目的播放。

自媒体冲击范文3

[关键词]新媒体;报业经济;影响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071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被极大地改变,随时随地掌握最新信息,已成为可能,因此,人们更多通过网络来了解基本信息。新媒体的产生,使得依靠传统方式传播信息的传统报业受到巨大影响,在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生存与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1报业经济的内涵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日趋数字化,这对于以实体材料,如以纸张等为信息传播载体的媒体,例如报纸,产生了巨大影响。报业的发展经历了长期演变。以往,报纸行业不注重经济效益,报业经营的亏损情况由国家承担,只要其能够保证出一张报纸就可以。但是,随着国家的改革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报业的发展经历了巨大变革,开始自负盈亏,经营的好坏由报业自己承担,这使得报业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发展,开始探索如何能够实现有效益的经营,由此产生了报业经济。

报业经济,是指以报业为主体,将其作为一个产业来经营,并且从市场中获得其经营收入的一种经济活动。从广义上来说,报业经济是与报纸的设计、出版、发行相关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其具有自身的特点,既具有营利性,又具有公益性,其与仅仅强调盈利的纯粹市场化经营不同,它更加强调社会效益,而且以社会效益为前提,之后,在此基础上,才会有经济效益,这是报业经济与其他经济的不同。正是这种不同或双重特性,使得报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一方面,要完成报业的使命,对于社会发展,带来正向作用,产生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又要为了生存与发展,寻求经济效益,要挖掘吸引人眼球的新闻,从而获得更多的读者与订阅量。因此,可以看出,报业的发展需要选择,这种权衡一旦不当,要么就会导致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使得报业的社会效益荡然无存,失去了报业的使命,使得报业失去了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或根基;要么就会导致只注重社会效益,无法达到经济效益,报业的发展又失去了经济基础。这两种情况,在现实中都有可能发生,这直接关乎报业发展的未来。

2新媒体的产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所具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信息传播虚拟化、人际互动虚拟化,在这一背景下,信息的传播不再局限于纸质媒介,而是产生了新的信息传播载体,如电脑、电视、手机等,新媒体开始出现。新媒体的产生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在短时间内实现信息或新闻传播,而且其具有极强的互动性,这些对于人们的传统阅读习惯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不再局限于传统报业,而是可以通过新媒体更便捷地获得信息。

新媒体与传统报业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一方面,新媒体在很多情况下,需要依靠传统媒体来提供信息或资料;另一方面,传统报业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订阅量和读者,会转变信息传播方式,借助新媒体来转变经营模式,数字报纸由此产生。因此,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处于共生关系,是一种彼此依赖的关系;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新媒体与传统报业之间又存在着竞争关系,即新媒体所具有的信息传播优势,以及成本低廉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传统报业的市场份额,许多读者更喜欢通过网络或者电脑、手机等载体来阅读新闻,并进行虚拟式互动,而这对于传统报业来说又是一种挑战。而报业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则至关重要。

3新媒体对传统报业经济的冲击与影响

新媒体由于具有方便、快捷以及实时互动的特点,对传统报业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一方面,新媒体借助自身优势,可以获得更多的客源,这使得传统报业经济的读者数量减少,市场份额减少。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网民的数量大幅上升,我国目前有五亿网民,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很多网民习惯于借助网络来了解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而不会再像以往那样,通过纸质报纸了解新闻,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报业的读者减少,而报业读者的减少,直接导致报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存在问题;另一方面,新媒体不仅冲击着报业的客源,而且对于报业报道的内容也具有重要影响。因为新媒体具有方便、快捷的优势,这使得新媒体在报道相关社会信息时,在时间上早于传统报业,这对于传统报业的效率产生影响,使得传统报业所报道的内容产生的经济效益低下,很多报纸无人订阅,甚至产生直接将报纸送给读者的情况。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新媒体不仅对于传统报业的客源、内容产生影响,而且对于传统报业经济中的附加产业也产生冲击,典型的例子是广告。以往,很多商家还借助报纸来打广告,实现产品宣传,这使得报业可以借此获得一定经济效益,但是,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传统报业的读者减少,而读者的减少,意味着报纸宣传功能的弱化,渐渐地,报业中的副产业,如广告,就也开始衰退,这使得报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降低。

因此,可以看出,新媒体的产生对传统报业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对于报纸整个行业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它使得报业把如何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提上日程,在获得社会效益的同时,又能够获得经济效益,能够应对新媒体带来的冲击。这是一个必然面临的问题。新媒体在对传统报业产生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发展机遇,报业能够抓住机遇成为其发展的关键。

4传统报业经济应对新媒体冲击的对策

首先,新媒体对于传统报业的信息传播方式产生影响。传统报业由于其以纸质报纸为传播载体,这使得其传播的速度慢、成本高,而新媒体所具有的传播虚拟化、方便快捷等优点,对报业产生了影响。因此,传统报业可以借助新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发展数字报纸,通过纸质报纸数字化,实现信息传播的虚拟化、网络化,[1]从而提高报业信息的传播效率,增强其与新媒体的竞争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纸媒不再发展,而是指目前,报业要实施双向经营,在发展纸媒的同时,也探索现代性的信息传播方式。因此,通过使得传统报业搭上新媒体的顺风车,也是一种借力使力的方式,从而能够应对新媒体的冲击,实现与新媒体的共同生存。

其次,新媒体对于报业的冲击与影响,不仅要求报业在传播方式上做出改变,而且要求报业要把握好自身的定位,不能为了生存与发展,饥不择食、降低报道内容的质量,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使得社会效益为零,而要将这一双重特性作为报业自身的特色,尤其是社会效益,通过充分挖掘社会正能量新闻,或者真实揭露社会事实的新闻,而不是报道娱乐性、取悦大众的新闻,实现其社会效益,这才是报业发展的根基。[2]否则,报业就会陷入一种发展怪圈,一方面,与营利性单位相比,其经济效益比不上别人;另一方面,与以社会效益为主要的主体相比,报纸又无法与之相比。因此,报业的发展,如果要真正发展和生存下来,就要充分发挥报业自身的优势,通过扬长避短,实现传统报业与新媒体的竞争与共生,而不至于传统报业在与新媒体竞争中被淘汰。

最后,报业经济要想顺利应对新媒体的冲击,就要求有专业人才的进驻。因为,笠涤胄旅教寰营模式不同,因此,传统报业要想借助新媒体实现转型发展,必须引入新的报业人才,这些报业人才要具有现代化的工作理念与工作思维,要懂得现代化的技术,特别是现代网络技术,如网页设计等,因为这是传统报业实现顺利发展的硬件基础。

参考文献:

自媒体冲击范文4

【关键词】节奏感,动势,冲击性,缓和性

对于大多数的多媒体作品而言,动画元素是不可或缺的设计要素之一,网页设计、多媒体光盘、多媒体课件等的设计,都少不了它,它是多媒体作品中最常见的成分之一,设计师运用动态的想象力,提出动态的点子,制作出不同风格类型的动画,并且在这些动画作品中体现出于动画节奏的把握,这也就是多媒体作品区别于平面作品的特点之一。例如:网页设计作品,它是通过视觉元素的表现来实现信息内容的传达。为了使网页获得最大的视觉传达功能,除了新颖、整体性好的页面设计给人带来视觉的美感外,动画效果的运用以及巧妙的结合使画面整体中又富有变化,使人浏览起来心情愉快,接收信息也会更加容易。

我们所熟悉的Flas制作,时常贯穿运用于网站,多媒体光盘等多媒体设计作品中。它所制作出来的动画属于矢量动画,因此有容量小,易上手的特点,被广泛运用于网络动画。虽然它没有二维影视动画的流畅性和三维动画的真实,但其表现手法也很丰富。尤其适合于网页,多媒体光盘以及课件上的设计运用,它丰富的表现力,加上合理的动画节奏感体现,为多媒体设计作品增色不少。

为了不使永华的运动形式在视觉上造成不必要的单调感,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采用适当合理的动画节奏感加以表现。所谓动画节奏感,就是通过物体的速度的快慢,动势的强弱起伏所形成的有规律或无规律的变化。节奏是动画设计中最有活力的因素,而造成动画节奏感的因素也很多。例如:动画的起伏,它是指画面中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走势幅度的变化。起伏大,则节奏活跃,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起伏小,则节奏趋于平稳。而造成节奏感的主要因素是速度的变化。不同于速度变化造成了不同的节奏感表现。例如:A.停止―慢速―快速,这种较快或减慢的速度变化造成动作节奏感比较柔和。B.快速―突然停止,这种突然性的速度变化造成动作的节奏感比较强烈。C.慢速―快速―突然停止,这种由慢渐快而又突然停止的速度变化可以造成一种“突然性”的节奏感。

动作的节奏如果处理不当,就像讲话时该快的地方没有快,该慢的地方反而快了;使人感到别扭。因此,处理好动作的节奏对于加强动画的表现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观看优秀的Flash作品时注意观察它的整体动画节奏感,以及节奏与传达概念之间的联系。这也是动画的精髓所在。

一个多媒体设计作品要求做到优美、独特就不能不对动画的节奏感加以重视。而如何合理把握和运用节奏感就成了提高动画质量的关键了。我们可以从视觉的冲击性缓和性以及冲击性与缓和性并存这三种体现形式来探讨如何运用适当的手法来把握动画的节奏感。

1、冲击性体现形式

作品的动画形式感让冲击要素所占据,进而给人一种特别热烈、响亮、动态的视觉整体。为了表现这种冲击性的视觉感,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正确合理的把握它。其一,加强运动的起伏感。就是指画面中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走势幅度要大,节奏强弱要明显。如:NIKE运动品牌的中文网站,作为世界知名的运动品牌,它的网站风格设计颇具运动感,网站动画配合大气前卫的界面设计,通过具有冲击力的文字变化以及大幅度的过场动画设计,表现出一种运动带来的刺激,按钮富有弹性的动画设计,有中起伏的速度美感,成为画面中富有节奏韵律又一亮点。其二,加强运动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在动画这节奏感的表现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三,加强滤镜效果的运用也是节奏感不可缺少的做作手法。

2.缓和性体现形式

作品将多种缓和因素贯穿其中,使得作品的视觉效应给人产生一种平和、安详、抒情的美感享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品的动画美感不能没有节奏的变化,但是设计师不一定要将节奏的韵味完全放在强烈的起伏状态中加以突出表现。节奏感的体现也可以是平和优美的。较之冲击性的体现形式,它在动势的起伏、速度的快慢上就不能变化的太强烈。节奏的把握趋于缓和,不要造成太抢眼的视觉冲击力。比如做一个富于中国传统色彩的韵味的书画网站,有人可能认为这样风格的作品比较单调乏味,不会有视觉上的感染力,而运用强烈的动势感明显与之风格不符。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动画设计都要有强烈的动势感的,它的动画节奏感可以体现在色彩和图像缓缓的变化中,只要画面过度自然优美,缓和中略带有起伏感,配上优美的古典音乐,就能打破单调,赋于一种诗情画意的美感。

3.冲击性与缓和性的综合运用

所谓视觉的冲击性和缓和性,实际就是指整个作品对视觉映像在整体上的强烈度与平和度。虽然这两种特性相互处在视觉感的两端。但是无论是冲击性还是缓和性为主的作品,都是根据作品的整体风格需要来进行动画节奏感的把握的。冲击性与缓和性同时存在于作品的动画设计中,恰到好处的运用在适合增强表现力的地方,使之达到一种和谐的中和状态。这种综合的视觉效果,就是把冲击性要素放在某些需要特别加强刺激程度的地方,这样不至于破坏整体的和谐,反而能给作品增添活力。对于一般的正常情节来说场景中的动画师采用缓和性的自然表现手法,而当要求形象做强烈运动变化时,就必须采用冲击力强,节奏感丰富的设计手法。如:突然起跑、跳跃、嘎然而止的惯性,表情的诧异等可以通过一定程度的夸张表现手法,造成视觉上的冲击感,会使动画表现的更生动,更活跃。这种动画的节奏是为了体现剧情和塑造任务服务的。因此,我们在处理动作节奏时候,不能脱离每个镜头的剧情和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动作要求,也不能脱离具体角色的身份和性格,同时还要考虑到动画的风格。不同的节奏感表达不同的感彩。我们要利用各种动态效果和适当的元素去表达所需要传达的概念。冲击性和缓和性的合理搭配会为作品增添浓厚的艺术情趣。

自媒体冲击范文5

关键词:党报;网络;创新;机遇

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新媒体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时期,对党报等传统平面媒体的新闻传播、广告和发行形成了较强的冲击。传统媒体由于版面容积、刊发时间等种种局限,根本无法与轻而易举就能迅速获取并海量信息的网络、数字技术等新兴媒体相匹敌。加之广播电视、户外传媒,还有报纸同质化竞争等因素,党报正面临着多元媒体的巨大冲击。作为党报,其性质决定了采集和刊发信息必须遵守党报的新闻纪律,维护党报的权威性、严肃性,一般情况下,不能也无法与新兴媒体抢时间、争信息;即使与其他传统纸质媒体比较,在处理一般新闻信息的手段、方式上也处于下风,在新闻受众分化的影响下,其新闻信息传播主体的地位逐渐下降。因此在信息社会,如果不改变观念,依然沿用老套的新闻信息传播手法和方式,缺乏创新思维,党报面临的生存压力势必越来越大。

为了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党报应积极面对现实、着眼未来,认清发展趋势,顺应发展潮流,实施党报品牌战略,加快数字化建设,着力推进传统报业集团向现代化、立体化的全媒体集团战略转型。

一、网络时代下的党报困境

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各种媒介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媒体以各自不同的特点,从不同的空间,对地市级党报的新闻传播、广告、发行乃至报业的架构等方面产生压迫式的冲击,地市级党报正面临着重重困境。

1、对新闻传播产生冲击。首先对传播方式产生冲击,党报等传统的纸质媒体是由精英主导式传播的,网络等新媒体是受众主导式传播的。其次是传播内容的海量性,对党报有限的版面容量产生冲击。三是多元媒体的公众参与性强,对党报的传播和受众的单一互动方式产生冲击。

2、对广告产业产生冲击。广播电视广告、户外广告、分众广告等,不断分割着广告市场这块蛋糕,尤其是大有后来居上之势的新媒体广告和分众传媒广告,对党报这样传统平面媒体的广告产生强烈冲击。

3、对报纸发行产生冲击。多元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呈现多样化。他们不一定从报纸上获取信息,还可以从网络、手机报等多种新媒介上掌握资讯。这从客观上对报纸发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对报业发展架构产生冲击。新闻、广告、发行、出版曾是党报报业发展的传统支柱。随着新媒体的涌现,带来新的增长型收入,不断冲击着党报传统架构,使党报逐步形成多元化发展架构。

二、网络冲击下的党报出路

有人把互联网的到来,看成是为传统媒体敲响了丧钟。面对新兴媒体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不是担心,就是抱怨,悲观的情绪笼罩心头。其实,互联网既是传统媒体面临的威胁,同时又是传统媒体实现转折性发展的重要契机。网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这个平台的无限性。它可以做很多你曾经想做不能做的事情,做很多你曾经想做做不到的事情,甚至做很多你从来没有想到要做的事情。面对困境和机遇,各级党报积极探索新思路、新举措,创新表达方式,强化品牌战略,实施多元化发展,推进新媒体建设……这也是地市党报应对多元媒体冲击的必然选择。

(一)要敢于抓住网络化的契机,大胆实践,勇于探索[1]。

 1.创新表达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传媒的竞争,核心是新闻之争、信息之争。哪家媒体在第一时间首报了新闻,做透、做足了新闻,谁就会赢得受众,赢得广告客商的青睐,从而能够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2]。这就需要党报不断创新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创新表达方式,一要增强稿件的新闻时效性,及时播报新闻、信息,吸引受众眼球;二要加强深度报道和解释性报道,将新闻做深、做透、做足,吸引读者深度阅读,这也是许多纸质媒体应对新媒体竞争的重要举措;三要加强本地新闻和民生新闻的报道,将触角深入到社区、村组和百姓家中,让报道充满人文关怀,使党报在时空和心灵上真正贴近读者;四要加强新闻的策划及报纸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五要将表达方式的创新延伸到版面及报纸的生产和销售全过程。六是加强对受众的选择,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传播。

2.实施品牌战略,提升经营影响力。地市党报在当地极具权威性、公信力,其价值在于社会影响力。党报要应对多元媒体的冲击,就要强化品牌战略,把这种社会影响力转化为市场影响力[3]。很多广告商愿意把广告投放在党报,就是看中党报的品牌价值,他们借助党报品牌的影响力来扩大自己产品在受众中的影响力。所以党报要通过报道当地高端新闻信息、解读政策,为企业和老百姓解难题、办实事,使得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巩固和扩大党报本身这块品牌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党报要加强专(周)刊的品牌建设,来扩大经营影响力,如房地产、教育、汽车、医疗、卫生等专刊,使消费者在需要时首先想到的是党报某专刊[3]。同时还可以培育固定的名专栏、名版面,不少广告商看好这些品牌专栏、品牌版面背后蕴藏的商机。在特定时间,举办特定内容的活动,并坚持把活动做成党报的一个品牌,是提高党报经营影响力、增加收入的又一重要渠道。

(二)坚持受众本位,立足于内容创新。

1、靠权威特色报道,实现媒体卓尔不群的较高境界。党报是重大新闻、突发新闻、党务政务报道、典型报道,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热切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报道的权威媒体,这是党报的主打产品、权威产品,党报在第一时间发出报道,第一时间作出解释,牢牢掌握权威信息主导权,抓住报道契机,提高水平和质量,就能最大限度地挤压负面言论传播空间,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使党报的权威性、及时性在纷繁芜杂的网络海量信息竞争中凸现出来[4]。由于现代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资源共享成为可能,报纸在独家新闻方面取胜的机会越来越小,各报新闻版同质化程度加深,党报只有靠具有特色的报道才能赢得读者,在角度上独辟蹊径,新闻点抓得准、抓得巧、挖得深,表现形式新颖独特,像一个高明的厨师,同样的一道菜,做出来绝非家常味道,同时搞好策划。在没有新闻事件发生时,要能够策划和造势,在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评论性报道等方面下工夫,整合、调整、提升平常的新闻材料,形成自己独特的报道风格。

2、强化深度报道,凸显品牌效应。所谓深度报道,就是在披露新闻事实的同时,挖掘事件的本质,提示事件表象后面的真相,满足读者的探求欲望。现代受众已不再满足于传媒对新闻事实的简单报道,而是希望能看到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和其中的精彩细节,了解事实的历史背景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有一部分读者,在社会发生重大变化时,被几近泛滥的信息混淆了视听,这时,有媒体能准确解读和权威评价、及时地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视野,那么,这个媒体就会在读者心中扎下了根,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创建一个能带来高附加值的品牌。除此之外,党报要发挥其影响力、引导力,借助大众媒体,不仅要成为读者的信息源,更重要的是要成为读者的思想源。(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 姜云洲.小议党报的困惑与创新[J].新闻传播.2008,(6).

[2] 贺彩屏.加强网络时代党报新闻宣传引导能力[N].山西日报.2009.11.09.

自媒体冲击范文6

关键词:网络媒体;议程设置;“八毛门”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263-01

一、“八毛门”事件的追溯

2011年8月19日,陈先生的儿子在深圳市人民医院降生,但孩子的肚子有点鼓,8月21日,深圳市儿童医院最终做出了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结果,建议对他动造瘘手术,费用预计将超过10万元。学医的陈先生隐约觉得有蹊跷,他拒绝了手术,并带孩子到广州治疗,结果仅用8毛钱的药治好了孩子的病。9月7日,有媒体刊出题为“婴儿病情误诊要做10万元手术,最终吃8毛钱药痊愈”的报道,引发了舆论一片哗然。

最终,此事件以陈先生对深圳市儿童医院书面致歉。陈先生承认了深圳市儿童医院的诊断是正确的,因为自己的无知和冲动,医院才遭受了舆论的冲击。

二、网络媒体错误“议程设置”的原因

(一)盲目跟风

当陈先生不认同医院的诊断,他按照自己的理解发了微博,被传统媒体发现并炒作,之后不断的转载、评论,让报道影响不断扩大,比如在北京晨报网站以及一些具有影响力的论坛、微博等。

大部分传统媒体以及网络媒体却铺天盖地地都以“婴儿病情误诊要做10万元手术 最终吃8毛钱药痊愈”“十万元为什么败给了八毛钱”等为标题,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八毛钱治好10万元病”的冲突很符合报道者对“医疗乱象”的想像,适合做大新闻,于是,急于消费公众情绪的报道者便在患者的一面之词下失去了客观的理性。

媒体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盲目跟风,进行了错误的“议程设置”,把深圳市医院一时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二)追求高的点击率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归根到底都是盈利性的,竞争性在当前社会中空前的激烈。电视追求高的收视率,报纸追求好的发行量。网络媒体则追求高的点击率,大部分网络媒体则主要通过具有吸引力的标题来抓住受众的注意力,通过这样的“议程设置”来获得点击率。

在“八毛门”事件中,众多媒体以“婴儿病情误诊要做10万元手术最终吃8毛钱药痊愈”“被诊断十万元的手术换家医院八毛钱治愈”这样的带有刺激性与煽动性的标题进行传播,加上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的背景环境,此新闻从深圳新闻网发出后经过了大量的转载,这样便引来了大量受众的“围观”。网络媒体中“把关人”的角色在逐渐淡化,只要像这类的议题能激发人们的兴趣,都有可能引起极大的关注。

(三)网络媒介素养的缺乏

网络媒介素养源于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一个大的范畴,它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在“八毛门”事件中,媒体应该是医患间中立的第三方,一个客观的记录者和公正的旁观者,用扎实的调查而不是想象的新闻去报道冲突双方的声音,不能先入为主地选择站在某一方利益的立场上。在这起冲突中,不少媒体基本是被声称“八毛钱治好10万元病”的陈刚牵着鼻子走的,本能地相信他是一个受害者,而医院是乱诊断乱收费,轻易被“八毛钱治好10万元病”这个爆炸性的、对新闻人极具诱惑力的不实信息所俘虏,带着“抨击医疗乱象”的狂热,完成了一次对医院的“施暴”。

(四)网络议程主体的自由性

海外媒体人连鹏说过,“自媒体”时代,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话语权不再只掌握在媒体记者的手中。这些主体的教育程度、专业知识等方面的良莠不齐,给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上带来了某种程度上的疑问。

“八毛门”事件,在其传播的过程中,“平民记者”也起到了加速传播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也给网络媒体造就了一种舆论环境。所以网络议程主体的自由性也给网络媒体错误的“议程设置”带来了不良的后果。

三、网络媒体错误“议程设置”的解决措施

针对网络媒体错误“议程设置”发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可以首先加强对网络信息进行规范,对一些极具“轰动性”的消息进行审核,使其不能盲目的传播;另外,不能以点击率作为评判媒体唯一的标准,这样网站媒体就不会一味的追求点击率而忽视要坚守的职业道德规范;还要加强媒体与一些参与信息的受众的媒介素养,不盲目的转载、评论,造成错误的舆论环境,还原新闻的真实的本来面目,形成一个健康真实的传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