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责任审计范例6篇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范文1

一、审计失败的内涵

所谓审计失败,一般是指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财务收支及财务报表中的虚假不实,而出具或披露了审计意见,由此引起审计争议,导致审计形象的失败。就审计失败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领导或委托审计的组织部门对审计结果不满意,主要指未达到审计的目的;二是群众不满意,主要表现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 问题 上,未能公正、公开披露;三是被审计人不满意,主要表现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以及 企业 政绩自我认为未能适当反映。由此形成多方舆论评斥审计部门,产生一定的负面 影响 ,构成了审计失败。

二、审计失败的原因

在审计实践中,导致审计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部的、外部的以及企业自身因素导致审计的失败,其情况复杂,成因多样。况且经济责任审计,一般是受组织部门的委托,对出具审计结论有一定的时间要求,在短时间内要就任期内的经济活动,各项经济指标的认定和企业潜在风险,作出一个准确的定量定性结论,具有一定风险,因此容易导致审计的失败。

(一)外部原因引起的审计失败

1. 领导干部干预审计活动,导致审计失败。主要表现在对审计活动的干预。一般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涉及领导干部,其关系网非常复杂,如果遇到一个左右逢源的领导,他将或明或暗左右审计部门的审计结论,给审计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审计失败。

2. 受审计执法范围的制约而导致审计失败。主要表现在《审计法》的规定上。《审计法》明确规定了审计活动必须在属地管辖范围内进行执法活动。但在实际审计工作中,企业的经济业务千差万别,涉及的领域宽阔,何况有些业务并不是在审计管辖范围内就可以终结,而外延至不属于审计管辖的地域,由此引起审计执法区域的限制,导致审计对跨地区的业务难以查清,由此导致审计失败。

3. 现行干部考核程序、任免手续、管理制度的特殊性,不利于审计。按规定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应实行“先审计,后离任”,但在审计实践中,往往做不到。干部的考核、任免、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保密性,况且还要经过一级组织审批,它不可能将党委的人事决定事先公开,或告诉审计部门,达不到“先审计,后离任”的规定。由此出现了国家制度的碰撞,导致有些干部离任又任命后,审计又发现了一些问题;个别未使用或免去的干部,审计后其政绩又十分突出,导致一些干部没有合理使用, 社会 舆论反响强烈,审计自感有失公正,由于制度因素,导致审计失败。

(二)内部原因导致的审计失败

1. 或有项目未能发现,导致审计失败。主要表现在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或有损失、坏账、担保、非正常债务等事项,财务部门如果不充分披露,或故意隐瞒,审计人员难以发现,审计终结后有时会突然暴露,或是形成经济纠纷,或是引起民事诉讼,或是造成坏账损失,若金额巨大均会否定原审计结论,导致审计失败。

2. 重大违纪 问题 未能发现,导致审计失败。这主要是指,在 经济 责任审计中,某些财务人员主办或参与设立的“小金库”、贪污、挪用、公款私存等违法问题,一般人理解更多的是属审计监督。在审计之后,无论什么原因,什么时候,只要出现上述问题,哪怕很小的违法问题,而审计结论没有揭露,都认为是审计部门工作失误,造成的审计失败。

3. 审计人员专业技能上失误与疏忽,导致审计失败。在审计实际工作中,由于审计人员的技术手段和业务素质的限制,或是责任心不强的缘故,都会使审计事项偏离实际,得出与事实相悖的审计结论,引起审计争端,造成审计失败。

4. 审计覆盖面的限制,导致审计失败。如果审计一个生产经营规模比较大,经理(厂长)任期又较长的 企业 时,由于审计人员、时间、财力有一定的限制,审计中不可能面面俱到,采取的抽样审计方式有时会有两种情况,导致审计失败。一是抽审的项目在审计结束后出现问题,对审计结论造成较坏 影响 ;二是已抽审的下属单位(即二级核算单位)出现问题,也会给审计结论带来一定的影响。

5. 审计回避制度的软化,导致审计失败。按《审计法》的规定,在审计中与被审计单位有亲属关系以及经济利益关系的,或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均应当回避。但在审计实践中,除亲属关系外,现今的朋友、同学关系十分复杂微妙,在其经济利益上的互利、冲突具有隐蔽性,审计机关难以察觉,造成该回避的未主动回避,所提供的审计信息有失公正。

6. 执法不力,也是导致审计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审计结论的下达没有很好地执行,致使一些违纪问题未从根本上扭转,在 社会 上造成了不利影响,导致审计失败。

7. 经济责任的考核指标,主管部门从总体考虑下达了定性定量指标,在实际工作中,个别指标既包括全民,也包括全社会,如人均收入、劳均收入等是汇总各行业各种经济成份的综合数字,其中的准确性有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审计难以剔除这些不实部分,在群众中产生异议,影响审计的客观公正,由此存在审计风险。

(三)被审计单位自身不利因素,导致审计失败

1. 某些企业管理人员,钻 法律 政策的空子,浪费国家资财,群众反映强烈,但审计又基于没有政策依据难以定性处理。如信息费、咨询费、手续费的支付究竟在什么范围适度,多大金额适当,无具体依据,发现某些领导借机舞弊,群众意见大,审计难以监督,造成审计失败。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范文2

关键词: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引言

随着国家反腐工作继续向基层延伸,在乡镇内部审计中,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正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村干部作为乡村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参与者,其履职尽责是否到位,直接关系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扎实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就凸显出其重要价值。

一、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

1.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对干部认真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能够为上级党组织选拔使用基层干部提供第一手真实数据和必要的参考。以笔者所在村财务收支情况为对象,对村干部在任期内各项经济工作的完成情况、决策制定情况、国家政策执行情况和村级财务状况进行审核,其评价结果既是对本人工作成绩的全面反映,也是乡镇党委政府人事部门未来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2.预防治理腐败的重要方式

虽然村干部不属于国家干部,但按照国家规定,村干部仍然参照国家公职人员标准,接受上级组织和纪委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健全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机制,能够规范相关审计监督制度,形成防止基层违反廉洁纪律问题的预警制度,对发现的重大腐败行为,也能够及时移交相关部门进行进一步的核查处理。

3.促进财务监管的重要凭借

当前,村级单位财务制度已逐渐由税费征收过度到了财政专项资金,但相关审计工作结果都表明,收支真实性不高、白条支出现象普遍,土地出让金成为“小金库”、公款私存等问题非常普遍,外在表象就是大量村级单位的财务监管非常混乱,给部分心存侥幸的村干部留下了可乘之机。而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就可以有效杜绝这一现象。

4.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国家一方面大力减轻农民和企业负担,一方面将村委会经济来源过度到财政供给制,大量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资金被下放到基层乡村,使农村行政体制、税费管理、经济体制等发生着深刻变化。而村干部作为这些专项资金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对其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势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前景。

二、做好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策略

1.紧密围绕村干部履责尽责内容

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紧密围绕村干部自身工作履职尽责情况。要突出对上级三令五申的重点工作的检查力度,如撤销村委会银行账户等,确保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指示在基层得以充分贯彻落实。要加强对财经法纪执行状况的检查,如各项收入是否足额按时入账、支出是否合理合法、专项资金是否做到了专款专用、是否存在滥发福利现象、村集体财产是否存有流失问题等。对村民广泛关注的问题要加强审计工作力度,如村集体资产在承包发包处置前是否经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大会等讨论通过后予以公开公示、政府划拨的专项建设资金或社会捐助的其它资金等是否实现了专款专用、村务公开是否做到了及时真实全面规范等。另外,还应将村干部自身的经济收入情况和廉洁自律问题纳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内容中,为村干部发放的奖金、工资、福利等,是否经过民主决议;离任时,个人占据的公用财产物资是否按时移交;村集体工程发包租赁时,是否存有并未经村民集体研究的问题等,以上村干部履责尽责情况,都应是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所应涉及的重要内容。

2.抓好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评价

在对村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后做出的审计报告中,审计效果评价是非常关键的核心内容,既反映了村干部岗位上的履职尽责情况,也是本人任期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真实写照。效果评价要正确区分主客观原因界限,正确区分工作渎职和失误两种具体情况,区分究竟是村集体的共同责任还是村干部的自身责任,是前任遗留还是后任造成等。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如果事实没有调查清楚、政策法规规定不够清晰等,不能进行定性评价,结果要经得起群众监督。评价结果要尽量客观反映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全貌,应包含村集体财务收支和债权债务的合法真实性、公共财产的保值增值状况、惠农政策执行情况、经决策制定情况、廉洁自律情况等,才能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更能真实反映村干部本人的工作状况。评价时,要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既不能捕风捉影而损伤村干部自身的工作积极性,也不能姑息纵容对违法乱纪问题听之任之。评价后,要利用村务公示栏或媒体等方式,将评价结果向全社会公布,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同时以书面形式将评价结果上报给上级党委政府。

3.捋顺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机制

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其目的不仅要是要客观公正反映村干部自身的经济责任工作情况,更重要的是捋顺经济责任审计的正确工作机制,发挥监管工作功效,防微以杜渐。要健全农村审计监督和财务委托制度,从法律层面规范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基础。应建立审计专职机构,规范审计工作的执法主体。相关部门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突出审计执法的重要位置。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支持监督工作力度,为审计机关配齐配强专业性人才队伍,保证审计工作的实效。另外,严格规范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够使村干部对党纪国法知敬畏,知道事关村民的资金该如何花,怎样发挥最大的效能。同时,督促广大基层村干部更好的履职尽责,提高自身对村集体经济的管理领导力,更好的将精力集中到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水平方面。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所提出的建议,将有助于提升村集体经济的公开透明度,确保农村风貌的持续向好。

三、结语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程,相关单位和个人必须予以高度关注,将其作为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实现的重要基础抓实抓细,督促更多村干部为农民群众生活福祉改善贡献自身力量。

参考文献:

[1]郭勇,程度平.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十二个关注”[J].农村财务会计,2017(1).

[2]蒋捷.关于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知识经济,2016(4).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范文3

《中央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所指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指依据国家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权益和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及重大经营决策等有关经济活动,以及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的监督和评价活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责任重大,他不仅可以依照法律对领导进行监督,同时还可以通过正确的监督来纠正可能发生的错误,发现企业存在的漏洞,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使企业领导干部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受到教育,从而实现教育、制度与监督三者的和谐统一。因此,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可以加强对企业管理层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也可以有效地防止企业腐败活动的产生和扩大。笔者根据自身在供电企业从事内部审计的工作经验,对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要点和方法提出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要点

(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学会突出重点和统筹兼顾,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者要知道什么是经济责任审计,抓住这个重点就可以更好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作用。从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上看,除了考核领导干部在其任期期间是否完成企业预期经济指标(资产经营和预算考核指标)以外,经济责任审计内容重点是要对查证领导干部在其任期内的重大经济行为、决策和效果,查证在任期期间是否出现了的问题,要对供电企业中行使关键权力人和部门进行审计监督,保证这些人和部门能够正确地行使其公司所给予的权力,让他们远离贪污和腐败。从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上看,除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注重对即将卸任的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之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者应该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群众或者是企业内部职工反映问题过多的个人和部门,这些人和部门应该重点关注。例如:个别的领导干部的在职时间过长,有的部门在账目上存在着长期亏损的问题,还有的部门的盈利情况与我国其他地区的供电企业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出现这些问题的个人和部门都应该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点,通过对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工作的重视可以迅速找出供电企业存在的经济问题保证国家资产不会被个人和部门非法所侵占,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对供电企业领导权力的监督作用,同时还可以对供电企业其他领导干部和职工起到一定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二)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明确规定

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要对即将卸任的领导干部在供电企业中资产、负债和损失与企业收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以及明确领导干部在供电企业的经济活动中的责任和义务。这样,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就可以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领导干部在做出重大经济决策的时候是否符合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是否符合供电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决策在执行的时候是否被人执行到位,最后决策所产生的绩效是否进过了明确的审计过程,明确了这一切的责任之后,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就有了明确的目标,也可以对没有卸任的领导干部起到监督作用。

(三)要控制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

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关系到对供电企业领导干部和部门的工作评价,所以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要做到公正和真实地反映供电企业领导干部和各个部门在经济工作中的经济责任,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所以经济审计工作也就需要一个完善和正确的审计程序来确保审计质量。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一般程序审前调查、审计方案、审计内容以及审计取证、审计报告等各环节的工作,这些工作都需要审计工作者认真负责地去完成,这样才能够确保审计质量。

(四)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

领导干部在完成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之前不能够离职,只有解除任期经济责任的情况下,领导干部才能晋升或者跳离,如果存在着特殊情况,领导干部可以先调动然后进行任期经济责任的审计,但是在审计程序结束之前不能进行任命和实质性的交接,只有领导干部解除了任期经济责任才能进行交接,这样可以很好的保证领导干部的廉洁,也能让接任者能够安心的在工作岗位上进行工作。

(五)注意提高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

在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提高审计的效率,要在领导干部离职程序结束之前完成审计,让领导干部能够在规定的时候离职。所以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国家和供电企业各类法规,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改进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式,通过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来保证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和速度。

(六)把审计结果向供电企业内部公开

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为了离职和上任的领导干部和部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所以需要审计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给审计结果一定的透明度,便于群众监督整个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保证审计效力能够正常发挥,审计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及时处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可以提高供电企业内部的决策的科学性,还可以加强整个供电企业管理层的廉政建设,为供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改善创造条件。

二、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法

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要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审计,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的质量,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一般程序主要是分为审计前准备、实施审计和审计终结三个部分。

(一)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前的准备

在开始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需要审计工作人员制订好审计方案,成立审计专案组,选派合适的审计人员,确定需要完成的审计任务,还有需要听取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在其任职期间的工作自述,对供电企业内部的工作计划、总结和会计报表等其他一系列资料进行查阅,审计工作者要在审计开始之前详细了解需要进行审计的供电企业的单位的基本情况、业务的范围和财务收支状况。审计工作者要事先找好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对每一个参加审计工作的人员进行明确的工作分配和对审计工作的日程进行安排,确定最后完成的期限。

(二)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

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审核、观察、监盘、询问、函证、计算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去获得可靠和真实审计证据,同时要做好对审计工作的过程的记录工作,每一个审计工作报告都需要留有底稿,这样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与被审计的部门和领导交换相互的建议。审计过程中要保证整个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不能因为出现各种突况就取消或者延迟整个审计工作,同时要对被审计的部门和领导干部进行客观和真实的评价,不能带有私人的情感。

(三)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总结

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总结主要是需要向供电企业的最高管理层提交一份审计工作报告,让管理层能够正确了解被评价的领导干部和部门,这样就为以后电力企业在管理人事活动过程中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所以总结报告需要审计人员真实地将审计的结果反映出来。

(四)创新的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办法

首先要把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方向由专注财务向整个企业的绩效状况转变,把对绩效的评价作为评价的主要途径,做到对供电企业的全部资金流进行审计和监控。同时可以实行交叉和联合审计办法,对多个领导干部和部门进行审计,这样可以防止多部门和多领导干部之间的联合腐败现象。

综上所述,我国供电企业的整个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在源头和机制上保证领导者洁身自律,防止的情况发生和扩大,是关乎企业能够正常运行和国有资产是否被非法占有的大事,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中央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7号令,2004.

[2]张连华.内部审计实务精要[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范文4

一、如何进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与财务收支审计评价相比较,在评价的对象、内容和作用上具有鲜明特点。对象上,前者是经济组织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说是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后者是经济组织(单位)。内容上,前者主要是领导干部的业绩和经济责任;后者是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作用上,前者主要是为干部管理部门考核、任用干部提供依据;后者是促进被审计单位规范经济行为,提高经营水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在审计职权范围内进行评价。审计的职责主要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因此,评价只能围绕经济事项和问题进行,否则,不但没有说明力,甚至会造成违法。

(二)要尊重客观事实,坚持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评价必须以确凿的事实为依据,内容真实,定性准确,措辞恰当,对依据不足、性质不明或政策法规不明确的事项,可只摆事实。评价经济决策、管理能力和廉政建设时,注意书面证据和言词证据的一致性,对各种审计证据要作综合分析。

(三)对任期经济实绩的评价要恰当。评价实绩应从静态数值对比和动态状况分析入手,使业绩量化、直。评价标准、指标要合法、合理、科学。评价任期经济实绩时,要进一步分析被审计者的能力、努力作用于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的程度,实事求是地反映被审计者的功过与得失。

(四)对任期经济责任的评价要分清界限。在界定被审计者的经济责任时,要区分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主要责任与次要责任、前任责任与后任责任、本级责任与下级责任、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注意不要把会计技术性因素造成的差错纳入被审计者的经济责任评价内容。

(五)要把握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统一性。审计评价要从国家的全局、改革开放的全局、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分析单位、部门的利益,对促进经济发展的改革措施要给予肯定,对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损害全局利益来维护单位、部门利益的做法,要通过事实、数据来给予揭露。

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

审计评价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核心内容,它同财务收支审计评价相比较,在主评价对象、内容和作用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对象上,前者是经济组织的法定代表人,或者是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后者是经济组织。内容上,前者主要是领导干部的业绩和经济责任;后者是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作用上,前者主要是为干部管理部门考核、任用干部提供依据;后者是促进被审单位规范经济行为,提高经营水平。

(一)被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置和执行情况,以及被审计者对有关问题应承担的责任。一是事实性评价。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账表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数据与审计机关依照现行的会计制度和国家财政、财务收支规定进行审计认定后的数据相符合程度的比较,作出会计资料真实、或基本真实、或不能真实反映年度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的评价。二是合法性评价。根据审计查证的事实,作出对被审计单位作出财政、财务收支符合、或基本符合、或违反财经法规的规定的评价。三是效益性评价。在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实绩与相关的目标、指标、标准的比较,对经济效益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四是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通过被审计单位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设置情况的审查,依据审计查证的事实,作出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或部分健全、或不健全的评价;通过对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测,作出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或部分有效、或无效的评价。在对被审计单位作出上述评价的基础上,依据审计查实的事实,同时作出被审计者对有关问题应承担相应领导责任的评价。

(二)被审计者执行财经政策和遵守财纪法规情况。被审计者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不仅有自觉遵守财经法规的义务,而且有认真贯彻执行财经政策的责任。因此,通过审计,应对被审计者作出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政策和遵守财经法规情况好,或比较好、或差评价。同时,还应对被审计者廉政建设情况及在改革中的经济举措作出评价。

(三)被审计者经济管理实施情况。一个单位管理素质的好坏,经营水平的高低,除了客观因素以外,很大程度取决于领导干部管理能力的强弱、努力程度的高低。要针对资产管理、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等情况,对被审计者的管理能力、努力程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四)被审计者任期的经济目标完成情况。经济目标分为量的目标和质的目标,量的目标包括各项经济指标所要完成或达到的数值,质的目标包括单位经济管理能力、经营水平等内容。通过对被审计者任期内各项经济指标和经营实绩的计算、比较,对各项质的目标实现情况的检测,凭借审计查证的数据和掌握的资料,作出定量和定性分析,肯定业绩与成效,指出差距与问题。同时,对被审计者所起作用程度作出评价。

三、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的意义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要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工作业绩、存在问题及应负的责任做出评价,评价结果具有结论性的作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一环,而审计评价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的选拨任用,而且直接关系到领导干部的个人声誉及政治生命。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审计评价标准,是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发挥审计作用的重要途径。

《县级以下

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要求审计机关在进行经济责任时,要对领导干部本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作出客观评价,但审计实践中,由于没有法定的具体标准,给审计评价增加了难度。因而,作出的审计评价常出现如下情况:一是评价超出审计范围,二是评价主观性太强,轻易下结论,三是违背谨慎准则,语言绝对化,四是评价只结单位不对个人。上述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削弱了审计的作用,增大了审计风险,建立科学、规范的审计评价标准势在必行。四、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的内涵与特征

(一)审计评价标准的内涵

审计评价标准也称审计评价依据,它是进行审计时判断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和决定的客观依据。也就是说审计评价标准是衡量和判断审计对象的正确性、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尺度。会计法、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就是判断被审计单位财务会计活动及财务会计资料合规性和合法性的准绳。没有审计评价标准,审计工作者就无法进行审计评价,就难以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程度做出公正的评价。

(二)审计评价标准的特征

审计评价标准具有层次性、时效性和地域性等特点,在具体运用审计评价标准时必须注意这些特点。

1、审计评价标准的层次性。审计评价标准因各自管辖范围的权威性大小不同,而有不同的层次性。最高层次为国家立法机关指定的法律;其次为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指定和颁布的法规、财务制度;再次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再次为被审计单位主管或行业协会制定的规章制度和计划、指标等。审计时发现较低层次指定的标准不同于上级规定的,应按较高层次的标准作为评价依据。

2、审计议价标准的时效性。审计议价标准往往不是一直有效的,它的效力要受到时间的限制。所谓时效性是指经济业务发生时该审计评价标准是否适用,而不是指审计时是否适用。审计过去的经济业务,应以被审计业务发生时的法规、制度、规范来衡量经济业务,不能以审计时现行的法规、制度、规范来衡量过去发生的经济业务。反之,审查当前的经济业务,也不能以过去适用,现在已修改的法规、制度、规范来衡量当前的经济业务。

3、审计评价标准的地域性。审计评价标准受地域限制,外国的法律规定不能作为我国的审计标准,其他地区、其他部门的规定不宜作为本地区、本部门的审计标准。审计人员在进行判断时,必须注意审计标准的地域性,要以当地有效的法令、法规、制度、规范为审计评价标准。

4、审计评价标准的相关性。审计评价标准应与提出审计意见和结论的实施密切相关。在同时有几种评价标准时,它们之间相关联系,在审计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被审计事项的性质,深入研究,抓信主要矛盾,找出最能反映被审计事项的评价标准为审计评价标准。

5、审计评价标准的综合性。审计评价标准的综合性主要是指对财经法规的综合运用。由于审计对象类别较多,涉及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和各个具体单位,它的经济活动是多方面的,表现也较复杂,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中的违规、违纪、违法的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所以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监督时,必须综合运用各种财经法规,针对不同的审计事项,分别地、准确地评价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五、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

1、遵守财经法规情况的评价标准。审计时,首先要从单位是否遵循国家方针政策、财经法规等大的方面进行了解,进而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总括性评价。项目包括:(1)领导干部任期期间必须遵守国家的财经法规、财经纪律和有关法规;(2)经济活动和反映经济活动的记录真实、合法。

2、财政、财务收支的评价标准。财政、财务收支必须真实、合法。(1)预算内外的收入、支出真实、合法,无隐瞒、虚列支出,违规使用专项资金问题;(2)财政支出结构合理,无资金流失和损失浪费问题。

3、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的评价标准。国有资产是否安全、完整,保值增值,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这个单位的领导干部无稳定的事业心及廉政状况。

(1)资产得到有效管理,核算、管理制度健全;

(2)国有资产在转让、出借、出租、拨付过程中无流失现象。

4、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标准。内部控制贯穿于一个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就有相应的内部控制。通过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明确领导干部任期间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而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对内部控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1)健全性。对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建立了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不存在薄弱环节。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范文5

一、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经济责任审计具有时间跨度长、涉及业务范围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审计风险多的特点,而内部经济责任又不同于国家专职审计机构;国家审计对县以下的党政领导班干部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具有独立性、权威性、严肃性和一定的强制性;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取决于部门单位领导决策与指令,具有被动性、附属性、依赖性和一定的局限性。

二、坚持"有离必审,先审后离"的原则

企业经营者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之一,就是划清其本人应对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权益的真实性及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应负有的责任。如果在没有得到审计结果之前,就对企业经营者进行任免(异地做官或提升)也就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成为一纸空文,无助于对企业经营者作出客观公正的考察、衡量及评价。此外,还容易引起"新官不理旧帐"的不良现象,导致企业的各种经济问题日积月累,难于解决。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内审服务、监督与鉴证的职能,坚持帐目不清不得离任,悬帐悬案搞不清楚不得离任,交接手续不清不得离任的"三不走"原则。

三、合理确定评价和评价指标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一般包括:财务收支审计的真实性、合规性;经营成果、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与经营目标责任制有关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遵守国家财经法纪情况;企业领导人应负有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与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无直接关系的行为和责任,不是任期内发生的经济责任,证据不足或评价标准不明确的经济责任事项不应列入评价内容。

实践证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有的具有一定的共性,适用于评价任何一个企业领导人员。如利润总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等。有的指标仅适用于评价部分企业领导人员。因此,对企业领导人员进行审计评价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依据所在企业的性质及其生产经营特点,合理确定评价指标。指标数量不宜过多、过繁,要选择最能客观、准确地反映企业领导人员经营业绩,与完成经营责任目标有关的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不宜用一套固定不变的指标体系模式评价不同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

四、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基本原则

1、权责相一致的原则

在审查评价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时,应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在经济责任制中授权的内容和经营责任书中规定的经济目标及下达的经济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确定相应的经济责任;实行权责相一致原则,其本人仅对任期内授权的经济活动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否则有失公平原则。

2、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具有公正性质的审计,为此在审计评价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审计人员既要查明在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又要注意发展和他们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成功的经验,全面地评价其任职期间的功过是非,既不夸大,又不缩小,做到恰如其分,从而坚持审计评价的客观公正性,使审计评价能实事求是地体现出被审计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只有这样,既肯定成绩,又指出问题,帮助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使离任者不断改进工作,继承者以此为戒。

3、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审计评价中对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的情况,把企业实现的数据与一系列考核指标相比较,用量化指标来说明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对明显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应对照有关法规、政策,以定量的数据指标及审计证据为依据给予定性评价,才能使企业领导人心悦诚服。

4、贯彻谨慎、准确的原则

对于企业已经实现的经济发展目标、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真实的财务资料等成绩,在审计评价中一定要给予充分肯定;而对于证据确凿的弄虚作假、贪污受贿、盲目决策、管理失误等问题,在审计评价中也应明确其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在审计评价的分寸上,一定要贯彻谨慎、准确的原则,必须在审计证据事实准确、依据充分的前提下,地审计证据和调查数据,审计部门才能提出恰如其分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意见。

五、讲究是搞好责任审计的关键

电信的经济责任审计,一般都集中在年初或机构合并调整期间,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内审人员越忙越不能乱方寸,首先要以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严格按照干部管理部门的通知要求和离任审计的审计目标,和制定审计方案,重点步骤、重点要成竹在胸,不能仓促上阵,眉毛胡子一把抓,依笔者愚见:讲究审计方法,是搞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

我们在审计实践中,逐步摸索了一套较为有效的方法,即做到"两个结合"。

"两个结合"就是"顺查法"与"逆查法"相结合,"详查法"与"抽查法"查结合,两者交相使用。所谓"顺查法"就是指审计的取证顺序与反映经济业务的资料形成过程相一致的方法,由前往后推移,"逆查法"与之相反,由后往前延伸。

所谓"详查法"就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某类经济业务和会计资料的全部内容毫无遗漏地进行全面详细的审查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观察到离任者任期内所有经营业务活动。"抽查法"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部分经济业务和会计资料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推断总体状况的方法。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对一些小型企业、业务比较简单或离任者任期较短、或群众反映强烈,上访现象较多的单位,我们一般都采用"详查法";对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内部控制健全有效、会计工作较好的单位,我们一般都采用"抽查法"。

六、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亟需改进和加强

通过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我们感觉到作为内部审计机构,在今后的工作中,为更好地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职能,健全、加强企业干部管理机制,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应在以下几方面亟需改进和加强:

1、规范操作审计程序,严格执行"先审计、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应进一步加强对管理服务的目的;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所做的工作进行客观、及时、公正的评价,决策者和人事部门提供一个准确、真实的考核依据。我们内部审计机构应充分利用内审优势,逐步完善审计方法,在做好事后审计的同时,注重加强经济责任责任的事前、事中审计监督,以及时发现和反映管理中存在的,达到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确保国有资本高效运作的目的。

2、加强经济责任后续审计:对审计意见和决定的落实进行跟踪审计,并及时将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和审计处理意见反馈给管理层,从而加大审计决定的执行力度,真正将经济责任落到实处。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范文6

关键词:任中审计 经济责任 问题 对策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涉及面广及具有极强的政策性的特殊的审计,对于如今开展的反腐败斗争具有深远的意义。随着社会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越来越多,作为一项主要针对在任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的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本文主要就其在审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在党政领导机关及教育等部门相继出现了违法乱纪的行为,如截留国家的财政款项、满足个人私欲,置国家利益及集体利益于不顾等现象。因此,社会各界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及期望也越来越高,认为开展任中责任审计,一方面,有利于对领导干部进行约束及监督,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认真履行责任;另一方面,有利于通过审计的过程,明确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的纠正错误的思想和工作方向,督促领导干部自觉的遵守法律法规,有效减少问题的产生。作为社会各界对任中领导干部实行监督的有效形式及手段的审计制度也受到了领导干部及管理部门的关注,认为其对于完善科学的干部监督考核机制及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的有效形式,开展任中责任审计,不仅可以约束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做到对其任职期间财务收支的真实及合法的审计与评价,还有利于各单位的人事组织部门更加有效可靠的考核评价和使用干部。

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指审计主体针对特定受托者履行财务责任或者绩效责任情况的监督活动。在监督过程中,通过对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财务收支管理责任及保障国有财产和执行国家政策法规责任的审计,明确领导干部的前后任、上下级和公与私的责任界限,增强在任领导干部的危机感与责任感,从而有效减少领导干部在任期间的行为的发生。

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责任归因不明确

在开展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对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评价存在着对其决策所应承担的主观与客观责任的区分不明确的问题。在经济活动中,出于市场的变幻莫测,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人为因素及外部的不可抗力等因素。因此,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进行责任归因。主要包括正确区分主观因素即决策失误与客观因素即外部的不可抗力因素影响,正确界定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在如今的实践过程中,往往存在着难以正确区分主观与客观责任,从而使得审计出现偏差,增大了审计的风险。

(二)审计监督效果滞后

目前我国在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监督效果存在着滞后现象,引起了对现存问题的发现与有效性整改不能采取及时的措施,从而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审计监督效果滞后的主要表现在于“先审后离”难以实行,造成审计成果利用的滞后性。目前我国采用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在领导干部离任换届时进行,如组织部门在考核任用干部时,采用的一句往往没有将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考虑在内,从而造成在选用领导干部时与审计脱节。审计结果的滞后性,造成了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监督职能的滞后或丧失,使得在审计过程中即便发现了问题,也因人事调拨使得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评价结果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审计监督效果的滞后性,一方面,不利于审计成果的应用性,造成审计成果利用严重滞后;另一方面,审计成果的滞后,对审计机关的存在意义及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三)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不完善

在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还属于新事物,因此其发展还不够成熟。如经济责任审计立法及法规的制定还不够完善。在我国,从90年布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及《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到2004年颁布的《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虽然明确了一些关于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性的规定,但是随着改革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的实践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这就造成了审计工作中缺少法律性的支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不合理,使得审计人员由于在审计工作中缺乏可操作性的规范,一方面是审计结果缺乏深度,流于表面;另一方面是任中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超出其评价范畴,使得审计结果缺少针对性。另外,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不合理,审计评价缺少统一的法定依据,造成我国目前任中领导干部的业绩考核标准缺少统一性。这样使得领导干部的责任界定不清楚,无法清楚合理的判断党政领导干部及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危机审计评价尺度的合理把握。

(四)经济责任审计人员数量安排不合理

由于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评价范围极广,内容复杂,因此,这项工作需要丰富风人力资源进行支持。由于审计工作的技术性要求,为了保证审计组织的工作质量,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数量来应变审计工作的高强度与高效率的要求。我国目前由于审计人员数量安排的不合理,造成必须的审计程序的缺乏或减少,如缩小审计取证范围、减少审计实践等。另外,由于审计工作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有些地方缺少对其应有的重视,造成审计工作人才的匮乏与缺失,严重影响审计工作的工作质量。

三、解决任中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的几点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