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基础理论范例6篇

中医儿科基础理论

中医儿科基础理论范文1

关键词:中医特色管理;专科管理;风险控制;应用

中医保健理念在儿童的专科管理中具有其独有的途径和优势,可通过辨证论治、体质分析、饮食调养、起居调摄、中医适宜技术等方法改善小儿机体状况[1]。为进一步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新生儿病室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提高儿科专科管理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本文探讨了当代中医特色管理理念在新生儿诊疗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2~9月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2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观察组男65例,女60例。对照组男63例,女62例。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专科管理:①评估新生儿综合情况,评估内容包括新生儿基本情况、体格检查结果、喂养状况、睡眠状况、家属心理状态等,新生儿基本情况有胎龄、体重、简要病史等。②对新生儿出现的常见生理现象进行指导或干预管理,如生理性黄疸、体重下降、乳腺肿大等。③实施喂养指导、皮肤黏膜管理、疾病指导等管理项目。观察组在常规专科管理内容实施的同时,辅以中医特色管理理念。①构建中医基础管理理念,参与观察组新生儿管理的医务人员定期接受中医基础理论与技能的培训,学习中医对人体健康的评价方法、体质分析方法、饮食管理及营养管理理念等。②在对观察组实施专科管理的过程中,首先为研究对象进行辨证分型,掌握其体质体征,再结合中医饮食管理、季节特点等实施营养学管理。对于健康状态不佳的研究对象,根据辨证分型结果,适当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或药物进行调整。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新生儿的专科管理效果,包括风险控制、身体发育管理、智力发育管理、机体抵抗力管理等项目,各项目管理质量分为优、良、差等。统计两组新生儿家属对管理方案的控制与责任、职业发展、多学科协作等方面进行满意度自评,各项目满分均为10分。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选择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的专科管理效果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在风险控制、身体发育管理、智力发育管理、机体抵抗力管理等方面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家属对专科管理方案在控制与责任、自身职业发展、多学科协作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中医学对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和体质辨证分型等进行了概况总结。其生理特点主要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机体脏腑的形态未曾成熟,各种生理功能未能发展健全[2-3],但在另一方面,小儿的机体无论生理功能还是形态结构,都在不断地、迅速地发育成长阶段[4]。在病理生理方面,小儿机体尚未完全成熟,生理结构和功能还不够完善,因此御邪能力较弱,容易被外邪所伤[5]。与成年人群相比,小儿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对于医学治疗及管理的反应都更为灵敏[6]。小儿的体质形成情况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7]。先天禀赋是影响体质形成与发展的内在依据。后天的生活环境因素、日常调护因素、疾病因素、医药因素等都对小儿体质产生一定的影响[8]。因此,在新生儿群体中,也存在形态各异、饮食偏好差异、体质差异明显的情况。在同样的生长环境和致病条件下,新生儿也会存在身体发育、智力发育、机体抵抗力等方面的差异。中医学辨证管理理念认为,小儿的体质特点是影响其生长发育、疾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医辨证理念和整体论提倡要针对不同个体,因人制宜,以人文本,防病治病。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宗旨,是根据小儿的病理生理特点和主要健康问题开展中医饮食起居指导,通过中医适宜技术的合理运用,改善儿童健康状况,促进儿童正常生长发育。为从管理角度探讨中医特色管理理念在新生儿诊疗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科室在实施常规专科管理方案的同时,构建了中医特色管理理念。为提升医务人员的中医药专科管理素养,对参与观察组新生儿管理的医务人员定期接受中医基础理论与技能的培训,学习中医对人体健康的评价方法、体质分析方法、饮食管理及营养管理理念等。随后,在对观察组实施专科管理的过程中,首先为研究对象进行辨证分型,掌握其体质体征,再结合中医饮食管理、季节特点等实施营养学管理。对于健康状态不佳的研究对象,根据辨证分型结果,适当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或药物进行调整。两组的专科管理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无论在风险控制管理还是在小儿的身体发育管理、智力发育管理中,中医特色管理方案的应用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且相关检测指标的综合结果也显示,中医特色管理方法能够提升被管理对象的机体抵抗能力,从病理生理学上提升其抵御疾病的能力。与此同时,医务人员在实践中接触到了相关的中医药管理学相关理论和操作技能的知识,将其运用于医学管理实践中后,更加有助于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并实现了多学科协作,家属对于优化后的中西医结合管理模式的接受度和依从性也较高。

参考文献

[1]杨金昭,李双彤.刘彦岭教授基于调神理论推拿治疗小儿湿疹经验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21,36(1):50-54.

[2]王洋,郑夏楠,李灿东.浅谈儿科“治未病”理论及临床应用[J].中医药通报,2017,16(5):44-46.

[3]闫永彬,马淑霞,任献青,等.基于“热饮”理论之清肺蠲饮汤治疗小儿肺炎热饮阻肺证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4):510-511.

[4]张显,刘芳.六经体质理论在儿科的应用探讨[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3):11-13.

[5]闻亮,汪灏.个体化营养教育在0~6岁儿童生长发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2):419-421.

[6]刘娜娜,孙源,陈佳,等.消瘦儿童104例中医体质特征参数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2):859-861.

[7]叶绮娜,卢焯明,张刚.291例岭南地区小儿中医体质类型分析及调养建议[J].中医药通报,2020,19(4):57-60.

中医儿科基础理论范文2

关键词 小儿外科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3.069

How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the Resident in Pediatric Surgery

PAN Weikang[1], HE Jiaxuan[2], GAO Ya[1]

([1] Pediatric Surgery Department,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04;

[2]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increasing emphasis on countries of the resident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 more and more medical student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bachelor, master or Ph. D study after graduation, the two-way choice to enter the hospital accepted standardized training. Pediatric surgery belongs to surgery and pediatrics and other professional disciplines, compared with more of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how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clinical training. This paper intends to apply for residency in our hospital in recent years, experience and problems in standardized training were summariz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of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clinical doctors.

Key words Pediatric Surgery Department; resident; standardized training quality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逐渐重视,越来越多的医学生在经历本科、硕士或博士的不同学习阶段毕业后,通过双向选择进入医院接受规范化培训,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奠定坚实基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是从学生到社会的转变,也是从医学生向临床医师转变的过渡阶段。小儿外科属于外科学和儿科学的交叉学科,小儿外科医师的培养和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其自身特点,既需要培养住院医师的手术操作能力,有需要具有小儿内科医师的临床诊疗思维。因此在规范化培训阶段更加具有挑战和困难。本文拟通过对近年来报考我院小儿外科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中的经验及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拟提高本专业规培医师的临床培养质量。

1 提高从事规培带教教师的综合素质

带教老师较强的综合素质是提高规培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小儿外科疾病覆盖面广,不仅包括小儿普外、儿骨、小儿神经外科、新生儿外科,还有心胸外科、泌尿外科以及微创外科等,也可划分为先天性发育畸形、实体肿瘤、炎症和创伤等四大类。①因此小儿外科住院医师对各亚专业的基础知识均需要努力学习和快速了解。不仅如此,还需要熟知小儿内科基本知识如:小儿补液,以及小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并如何和小儿外科疾病相鉴别如:腹型过敏性紫癜。因此需要带教老师有较强的综合业务能力和心理素质,对小儿外科疾病有着综合的诊断能力,通过教学能够使规培医师进一步加深理解小儿疾病的知识点及临床诊断思维过程,并和小儿内科常见病鉴别要点,为日后规培医师进入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另外,带教医师需要掌握一定的医学教育方法和医学心理学相关理论,包括对教学查房方法的规范,教学的新理念、学生心理疏导方法等,能够提高带教医师的教学能力和沟通技巧;带教老师的示范行为能够影响规培医师的示教效果,其言行举止、专业素质以及操作规范一定要规范、得当;带教医师需要拥有热爱小儿外科事业的精神和强烈的医师责任感,从而影响并培养住院医师;带教医师需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为人师表,要坚持以患儿为中心,向规培医师树立模范榜样,培养崇高的医生职业道德观、价值观。

2 实施个性化教学,制定个体化培训计划

住院医师往往来自不同医学院校,文化程度及业务能力不一致,需要根据住院医师个人情况,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住院医师有的是本科毕业,有些规培医师是硕士或博士毕业。对于理论基础较为薄弱者,强化基础理论教学和指导,初步建立起小儿外科的知识结构,而对于硕士或博士毕业生,应该引导和鼓励其参与临床科研工作及相关课题。师生互动和交流,针对各自的不同情况,规培时间长度,制定个体化培训计划。②科研能力突出的规培医师,可以指导或鼓励撰写临床病例分析和个案报道,综述等,利用休息时间或科内病例大讨论时,做读书报告。使每个入科规培的医师能够在小儿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提高。

小儿外科手术风险大,操作难度高,且医患沟通难度大,其教学模式和其他科室有很大不同。小儿外科很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理论有很大差别,患儿配合欠佳,无法或自主表述能力差。需要带教老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模式,及多次示范,提高规培医师的学习兴趣,提高培训质量。

(1)以腔镜模拟机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微创外科是未来小儿外科发展的方向之一,腔镜技术近年已广泛应用于小儿腹部及胸科手术。在国外规模较大的儿童医疗中心,通过2-5年的专科训练,住院医师能够基本单独完成小儿外科常见疾病的腔镜下治疗。③但在我国住院医师因为临床时间有限,只能作为助手配合主刀医师镜下操作,无法短时间内提高腔镜手术熟练度。通过腔镜模拟机,能够使规培医师快速上手操作,加强医师的实际操作能力,直接增加了住院医师对微创操作的感性认识,也能够反复模拟操作练习镜下缝合的机会,规范各种操作技能。

(2)综合应用数码相机、投影仪、计算机等设备,将声音、动画等综合融入到教学课件中,增加培训医师的直观感受,并充分理解。比如配以手术或临床照片使学生加深认识小儿外科常见疾病的典型表现,比如肠套叠的果酱样大便,先天性食道闭锁患儿的食道造影结果,先天性闭锁患儿的照片等,使住院医师能够快速理解并加深印象。例如播放腹腔镜下治疗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手术视频,从放置Trocar,到幽门切开暴露黏膜管并膨出。通过术后伤口愈合和传统手术相比较,使住院医师能够更直观的认识到微创精准外科在小儿外科中的作用,激发年轻医师的工作热情。

(3)选择合适的小儿外科常见疾病的典型病例进行临床小儿外科教学示范,让规培医师快速树立信心,克服和患儿沟通的畏惧情绪。避免空洞枯燥的理论讲解,能够做到理论联系临床,规培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将启发式教学和交叉互补式教学相联系,对培养规培医师的小儿外科思维有很大帮助。

3 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

提高规培医师对小儿外科的认识,激发对小儿外科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讲课为主,导致培养出的医学生虽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但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创新性不足。规培医师刚从学校到临床后,很难适应医学知识的更新和变化,不能顺利完成临床工作和承受压力。

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的引导。PBL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结果评估,实际效果等均有很大优势。④⑤目前PBL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国际医学教育通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PBL教学模式对规培医生的培训教育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其科学性和先进性,以年轻医师自学为主,带教老师帮助和纠正为辅,并引导性讲解后提出问题,规培医师根据重点内容进行文献阅读和讨论。带教老师根据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互动,最终达到提高和进步的目的。我院小儿外科目前已经采用该PBL教学模式对规培医师进行入科培训,对小儿外科代表疾病进行讨论和分析,比如:先天性巨结肠、腹股沟疝等典型病例,通过带教老师的描述和引导,深入浅出,增强规培医师的学习兴趣。

4注重培养规培医师的临床思维

住院医师规培阶段是年轻医师从理论到实践、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培养其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有助于年轻医师的快速成长,也是关键内容之一。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需要从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习的能动性,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实践、启发、引导、归纳等方式,把基础医学知识和小儿外科的临床实际密切的结合起来,并转化为临床能力。⑥

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目前在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起步比较晚,规培医师的层次和起点不同,规培医师培训医院的相关政策、法规还未完全落实,尚未建立起统一标准的规培制度,小儿外科在综合医院的规模较小,规培方法和方式也尚未成熟,需要充分发挥大型综合教学医院的临床医师的教学能力,逐渐完善和补充小儿外科规培内容,确保小儿外科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质量。

综上所述,为提高规范化培养小儿外科医师的教育教学质量,不仅需要提高规培带教医师自身综合素质,采用先进的PBL教学模式和方法,增加规培医师对小儿外科的认识和学习兴趣,尤其要培养小儿外科住院医师的创新临床思维和科研能力,为培养成出色的临床、科研均衡发展的复合型小儿外科医生奠基坚实基础。

注释

① 施诚仁.小儿外科若干问题的进展[J].临床小儿外科,2007.1(15):37-39.

② 徐幻,杨国斌,易学明.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几点思考[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8):865-867.

③ Gollin G, Moores D, Baerg JC, et al. Getting residents in the game:an evaluation of general surgery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in pediatric laparoscopic surgery[J]. J PediatrSurg, 2004, 39(1): 78-80.

④ Prince KJ, Van Eijs PW, Boshuizen HP, et al. General competencie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and non-PBL graduates[J].Med Educ,2005.39(4):394-401.

中医儿科基础理论范文3

【关键词】 中医教育学; 中医儿科学; 院校式教育; 师承式教育

回顾30余年的中医儿科临床教学实践,深深地感到当前中医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与大好机遇并存的局面。所谓挑战是指目前随着整个中医事业处于萎缩状态,中医儿科的生存面临着严峻挑战。当然中医儿科教育也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不能不引起同行们的深深反思。

1 中医儿科教育现状的思考

建国至今,中医儿科教育与整个中医教育基本上是一致的,以“院校式教育”为主。培养了本科生、硕士生以及博士生等不同层次的大批中医人才,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知名专家教授,可以说是成绩斐然。但是,现行的中医儿科教育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中医院校式教育”的50年中没有培养出广大人民群众期盼的如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名医;“中医儿科院校式教育”也没有培养出人们期待已久的如钱乙、万全等儿科名医;所培养出来的中医儿科临床医生在临床能力上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人民在呼唤名医,呼唤中医儿科名医;人们在质疑当今的中医教育,当然同样也在质疑当今现行的中医儿科教育。前一段时间,甚至出现了否定中医、取消中医的逆流。这股逆流的出现有许多因素,但是“中医院校式教育”所显现的不足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人们思念“中医传统师承式教育”。

2 传统“师承式教育”的探析

传统的中医教育主要是“师承式教育”。“师承式教育”以“师带徒”的形式为主,是历史上中医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数千年来,传统的“师承式教育”培养和造就了大批的中医各科人才。其中著名的如春秋时期的扁鹊,汉代的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唐代的孙思邈,宋代钱乙,明代的万全、张景岳,清代的吴瑭、吴谦、叶天士等,可以说历朝历代名医辈出,不胜枚举。这些名医名家不但中医理论造诣精深,著述颇丰;而且,临床能力与临床经验十分丰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以他们为代表的大批历代中医人才,数千年来为人民群众的防病治病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历史不应忘记他们,现代的中医更不应忘记他们。

那么,“传统师承式教育”就那么完美?那样理想?实践证明“传统师承式教育”跟不上时展的需要。“传统师承式教育”在培养人才的数量上,满足不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满足不了中医走向世界的需要;其次“师带徒”也受到老师个人学识与经验的束缚,各承家技、知识面较窄;“传统师承式教育”形式使学生在系统掌握整套中医基础理论方面逊色于“中医院校式教育”等。另外“传统师承式教育”受到了西方“院校式教育”的巨大冲击,数十年来“传统师承式教育”已经极度萎缩,不但在培养规模上竞争不过“中医院校式教育”;而且,作为“传统师承式教育”的对象质量也大幅度下降,根本无法与古代中医“传统师承式教育”的对象相提并论。故建国以后“传统的师承式”与“现代的院校式”两种中医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根本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尽管如此,建国以后的“传统师承式中医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现代院校式中医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仍然各有优劣,说明“传统师承式教育”生命力是顽强的。所以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劳动人事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发文,开展高层次的“继承教育”,以挽救中医,培养高层次中医人才,振兴中医事业。目前已有3批出师,几乎都成为全国各地的中医各科骨干。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传统中医师承式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还是有限,难以成为当今中医教育,包括中医儿科教育的主流。

3 提高当前中医儿科教育的对策与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来搞好中医儿科教育,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造就一代名医,是当前中医儿科教育工作的重点。首先必须抓紧基础教育,使学生打下牢固的中医基础,将来才能成为新一代中医儿科名医。这好比盖高楼一样,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必须首先打好坚实而又牢固的基础。为此,应采用如下措施。

(1)采用协同参与教学模式。为扭转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受教育者对学科知识缺乏深入思考的状况,徐教授注重发挥教师作为学习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组织小组发言、班级辩论等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学术研讨,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思考者和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通过协同参与模式形成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创造研究性学习环境。改变以逻辑讲授为主的方法,吸收低年级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使学生在自主研究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内化、吸收和运用,培养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从而建立完善的“态度-技能-知识”体系。同时还改革学生学习的评价机制,注重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的结合,通过对学生的创新实践技能进行综合评定,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和探究精神。

(3)有效应用现代教学媒体技术。首先,借助信息技术创建立体、开放的教材体系,扩大知识容量,提高教学内容的更新率。其次,组织开发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将科学的教学设计与声像及动画编辑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化深为浅、化难为易,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很好地发挥了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作用。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形象、生动而直观地展现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4)本科教育阶段,熟读中医经典,打好基础,中医儿科研究生教育要解决临床研究生不“临床”“博士不博”问题。同时,搞好高层次中医儿科的“师承式教育”,建立能够培养新一代中医儿科名医的研修项目等。

中医儿科基础理论范文4

关键词:中医儿科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医儿科学是中医药院校的主要临床课程之一,在中医学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授课内容纷繁复杂,从小儿出生断脐到青壮年养成进入社会的各个阶段、各个系统的不同疾病都系其讲述内容。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有独立的基础理论和理法方药体系,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人类对疾病认识不断深入,求知欲望的不断增强,传统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只注重老师单方向对学生知识的输送,而忽视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既会使学生失去对中医儿科学的学习兴趣,又会使这类教学模式下的产物失去独立应对患者、甚至是医患关系的能力。因此,对于已经储备了一定专业知识的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如何寻找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中医儿科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情境式教学在中医儿科学的应用

临床思维具有渐进性、对立统一性及反复修正、反复验证的特点[1]。临床医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积累的临床经验,对疾病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判断、推理等一系列的认识过程,它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之中。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在医疗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的。对于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医学生刚开始接触临床,正确引导其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是培养其成为一名合格临床医生的必要条件。

情境式教学系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建立的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设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2]。情境模拟教学法是一种良好的、互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营造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整合中医思维,弥补临床实践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典型病例的情境式教学,是模拟真实患儿家属带患儿的就诊过程,可以教师或学生模拟患儿入门诊就诊,由学生充当接诊医生,去采集病史、查体。结合其已有的化验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作出初步诊断,列出诊断依据,并进一步行鉴别诊断的分析,并顺序由教师导出主要疾病的进展过程、各阶段的主要症状体征及检验特点,进一步导出针对的处理措施。如一个胎黄的患儿就诊,我们先要知道发病的时间,进展的速度,有何伴随症状,家族史、个人史有何特别,舌象、脉象特点,二便情况,结合血常规、肝功能、CRP-S、溶血全套等检查结果,先明确诊断,分析原因,再考虑相对应的治疗方案,可能出现的预后,至此,一个疾病经过这样系统的梳理,学生就能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记忆及处理了。因此,我们在儿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典型病例情境式教学方法,将还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学生完全放在一个临床医生的角度去首诊患者,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逐步提高其诊断及治疗水平。这样通过大量鲜活的案例传授中医儿科学的内容的教学模式能改变教师单一输送知识而学生完全被动授予,教师们"联袂演出"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们满脸"无所谓"在台下"昏昏欲睡";亦能使学生从头到尾梳理一遍已学过的理论知识,便于与临床结合,使自己的所学所知进一步的服务于临床,培养医学生"类临床医生思维"。在情境教学中加入一些突发因素,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急能力,面对日益复杂的医患关系,使学生能进一步全面的面对一个诊疗过程。这一教学方法在中医临床教学中的运用,更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因人因地制宜"等基本原则,能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应用中医药思维方法处理儿科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宜中医学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2临床见习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而临床见习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其目标是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际临床工作能力。研究生在通过本科学习期间对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典型案例的情境式教学对理论知识的梳理和巩固,这时候需要学习的就是如何使理论与临床更好的结合,如何使理论更好的服务临床。通常以儿科常见病为重点由教师进行示教进行问诊及体格检查,并鼓励学生进一步完善问诊内容,同时让学生体验阳性体征的感受。结合具体患者、具体疾病,就该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诊疗计划穿插向学生进行提问并解答。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为感性认识,使学生易于接受、消化和吸收。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走近患儿身边,如发热查因的患儿,让学生直接面对患儿,与家长交谈,自己独立采集病史,体查诊断,辩证立法处方,教师从旁补充、指正,这是在情境式教学基础上的实战演练,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加强了学生对不同系统疾病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病例的综合分析能力,塑造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这一过程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来解决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学生必须对所学过的中医基础、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及儿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如此反复操练,最终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中医辨证思维体系[3]。而这种思维的形成让学生能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临床实践中,对具体的临床现象进行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的分析,最后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的能力,可直接反映临床医生认识、处理疾病的能力和水平[4]。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科学,如何引导学生从书本学习到临床实践,这才是临床科学存在的意义。研究生教学不同于本科生,单纯的板书式及多媒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完全不能满足其需要,在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而谋求进一步"深造"的阶段,其最需要的是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诊断学等基础科学武装自己,采用情境式教学与加强临床见习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教学相长,亦有利于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养成,是培养一名优秀临床医生的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1]阮芳赋.临床思维的特点[J].医学与哲学,1985,6(4):50.

[2]言红健.案例教学和情景式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25(1):99-100.

中医儿科基础理论范文5

【关键词】  中医儿科学;特色优势;发展策略

中医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学术继承和发扬是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中医学包括中医儿科学的大量学术积累,其中蕴藏着大量的真知灼见,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传承,因此,我们要发展中医儿科,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弘扬本学科学术精华,特别是在中医儿科临床上,充分发挥本学科有特色、优势的治法、病种,扩大学科服务范围,继而谋求加快学科学术发展的速度,这是本学科学术进步和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

1 发挥学科特色优势是面向临床的主要任务

在目前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儿科并存的格局下,医疗市场行业竞争激烈。中国和世界各国中医儿科的临床工作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单位的中医儿科迅速发展,也有一些单位的工作在萎缩。凡是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共同的经验都是发挥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因此,能否发挥好中医儿科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就成了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

关于中医儿科的特色优势病种,我们在2007年曾组织了中国城乡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院、不同职称级别、中医中西医不同专业儿科工作者的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与西医相比,大多认为中医儿科(某些情况下的中西医结合)在下列病种(证)或其某个阶段具有治疗优势。(1)新生儿疾病:胎怯(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腹泻、新生儿脐部疾患等。(2)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病毒性肺炎与其他类型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3)消化系统疾病:鹅口疮、口炎、胃食管返流及反流性食管炎、胃炎、消化性溃疡、厌食、小儿腹泻等。(4)营养性疾病:消化不良、营养障碍、营养性贫血等。(5)循环系统疾病:病毒性心肌炎等。(6)泌尿系统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血尿、泌尿道感染、遗尿症等。(7)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小儿癫痫、脑性瘫痪、惊厥等。(8)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多发性抽搐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9)内分泌疾病:性早熟。(10)免疫、变态反应、结缔组织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紫癜、湿疹、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幼年类风湿病等。(11)感染性疾病: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毒性脑炎、百日咳、急性感染性多神经根炎等。同时,中医特色疗法,如推拿疗法、针灸疗法、中药外治疗法等,在儿科疾病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效果。

从以上中医儿科特色优势病种来看,涵盖了儿科临床常见的多数疾病。中医儿科不仅在许多儿科慢性病中具有整体调节、扶正祛邪的特色,而且在急性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治疗中有很大优势。中医儿科临床优势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C)的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在儿科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细菌感染性疾病呈下降趋势,病毒感染性疾病呈上升趋势。我国近年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 %以上为病毒感染,急性支气管炎75 %为病毒感染,肺炎中约50 %为病毒感染。近几年造成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流感H1N1等,都属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已经有许多的临床研究资料证实,中医药治疗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较西药治疗更加有效、安全。例如:我们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小儿肺炎中医证治规律研究”经过四中心、360例、随机、盲法、对照临床研究,清肺口服液试验组痊愈显效率89.62 %,利巴韦林对照组痊愈显效率73.92 %,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01)。我们承担的另一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评价方法研究”结果,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儿童清肺口服液的中药治疗方案,与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口服液的西药治疗方案相比,不仅中药组的终点(10 d)疾病疗效评价优于西药组,而且多数评价指标(咳嗽、痰壅、发热、恶寒、紫绀、面色、口渴、食欲食量、舌象、脉率)中药组的起效时间早于西药组。

二是脾系疾病。脾系疾病是儿科临床发病率仅次于肺系疾病的常见疾病。脾系疾病包括消化道疾病和营养性疾病。中医药治疗消化道疾病如泄泻、积滞、厌食、功能性腹痛等,在调整消化道功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矿物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所致疾病,如锌缺乏症、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疳证等,不仅不少中药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增加了摄入量,更重要的是中药的调脾助运等作用,促进了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降低了不良反应。一批行之有效的中医临床诊疗操作技术在不断扩大应用,如推拿治疗小儿泄泻、便秘、腹痛,董氏指压手法治疗婴儿吐乳症技术等,这些简便有效诊疗技术的临床推广,扩大了中医特色疗法在中国城市社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世界各国的普遍应用。

其他如中医药调补先后天治疗新生儿疾病,调整阴阳治疗小儿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脏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观点在慢性复发性疾病中的应用等等,都是发扬儿科中医药治疗优势的例证。

中医儿科优势病种及特色疗法的临床应用,满足了现代社会对于儿童预防保健的需求,适应了现代临床疾病谱的变化,顺应了现代人对于医疗安全性的重视,减少了抗生素、激素等化学药物的滥用,在各国医疗保健事业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2 加速学科学术发展是面向未来的主要任务

在历史跨入21世纪之时,我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还应当清醒地看到虽然中医儿科学的现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但是,与西医儿科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的发展速度相比,则显得相对滞后。我们必须加快学科学术发展速度,这才是面向未来、能够获得本学科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术发展都需要依靠科学研究,中医儿科学的未来发展也必需依靠本学科科学研究的开展。中医儿科学科研的领域需要不断扩大、科研水平需要不断提高,才能推动学科的快速发展。

建立规范是学科学术发展的基础。所谓规范,库恩《科学革命结构》说:“她包括了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总体框架以及最基本的概念、理论和定律。”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儿科学在规范化、标准化方面所做的工作还很不够。中医儿科学科需要建立的规范,必须是能符合本学科学术特点和规范化要求的各种规范。例如:切合中医药学本义的中医儿科学名词术语规范,有中医药特色的诊断辨证标准,能反映中医药优势又能得到学术界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临床研究规范,利于中成药开发又符合新药研究原则的制剂工艺和质量标准等。这些规范的产生,要通过科学研究来实现。在临床研究和数理统计分析基础上形成规范,是最佳的研究方法。但是,临床研究成本高、耗时费力。近年来,在儿科规范化工作中已普遍采用了文献研究、专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特别是基于德尔菲法的专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能集中本学科权威专家的意见,是一种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在《儿科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的研究中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今后将会在中医儿科学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中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求“制定并与中医药有关的国际行业标准”,我们儿科专业委员会今后在这方面将承担起与儿科有关的任务。

中医儿科学基础研究范围广泛。整体观点是中医学优势之一,要将儿童的孕育成长、保健预防、病因病机等,放到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不同的天时、地理、环境的大自然整体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内环境整体中加以认识。对中医儿科基本理论中的若干问题不要再过多地进行理论论争,要重视通过科研来认识其科学内涵,辨析正误,吸收其合理的部分用于指导临床。辨证学研究的重点是辨证客观化,即如何将通过现代检测方法获得的疾病微观信息纳入中医儿科学辨证体系,以及如何将各种诊查方法所采集到的“证象”定性定量,从而形成客观的证候诊断标准。治疗学研究的重点,一是儿科常用治法的疗效机理研究,二是儿科药物剂型改革及多种疗法研究,三是有毒中药的毒理及减毒方法研究,四是各种治法的优化组合及其适应病证研究。要研究出更多疗效可靠、应用方便,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需要的儿科疗法和药剂。

临床研究的范围目前仍将侧重那些中医药有优势、儿科临床常见的病种。例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肺炎、手足口病等病毒性疾病,哮喘、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等免疫性疾病,腹泻、营养素缺乏症、肥胖症等脾胃病,多发性抽动症、癫痫、脑性瘫痪等神经精神疾病,高热、惊风、血症等急症,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硬肿症等新生儿疾病等。同时,在有条件的单位,要面向世界需求,开展中医药治疗儿科现代重点疾病的研究,如儿童艾滋病、各种新型流感等,争取在其中一些疾病取得突破。临床研究的重点在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要遵循现代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和临床科研方法,进行多中心协作攻关,力争探索出一些新的证治规律,研制出一批疗效更好、副作用小而使用更为方便快捷的新药,研究提出中医药治疗的有效、安全、经济的优化治疗方案并加以推广。临床研究的内容将深化,如从笼统的一方治一病发展为辨证立方、异病同治;对难治性疾病或其中某一证型、某一严重合并症等研制有针对性的方药;研究有效方药的剂型改革;研究有效方药的主要有效成分、有效单体并形成体现辨证论治特色的“创新中药”等。

实验研究将会更多地直接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提升中医儿科诊疗水平服务。要装备先进的仪器设备,逐步研制出儿科常见病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应用各种先进的研究方法,尤其是细胞、分子、基因、蛋白的研究方法,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层次,揭示儿科有效中药及其他疗法的作用机理,为创新疗法、创新理论的建立奠定基础。

总之,中医儿科学科学研究的重点在临床,目的在于围绕临床疗效的提高,目标是学科创新性理论的产生,为中医儿科学事业发展,并最终实现学科现代化积累条件。

中医儿科学术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20世纪下半叶,中医儿科多层次、多形式人才培养的格局已经形成。今后,要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能力,培养更多的中医儿科专业人才。首先是为数众多的临床人才拓展中医儿科服务范围,直接为各国儿童的健康事业服务。同时,必须通过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造就一批具有宽广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掌握相关现代科学知识和前沿技术、科研能力强的智能结构型人才,通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捕捉学科学术发展热点问题的能力,经过规范、先进、严谨的科学研究,创造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承担起推进中医儿科学科发展的重任。

在学科人才比较集中的单位和地区,要组织起一批实力强大的研究团队,团结合作,才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取得突破。研究方向的确定,应以儿科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药有优势的疾病、学科基础较好为原则,逐渐形成在中医儿科学科专业划分基础上的肺系疾病研究、脾系疾病研究、心肝疾病研究、肾系疾病研究、传染病研究、新生儿疾病研究等研究团队,扩大一批重点学科、重点专科、重点研究室、重点实验室等,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产生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

中医儿科基础理论范文6

中医儿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从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床医学学科。基于现行《中医儿科学》教材的课堂教学,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内容相对抽象、枯燥,且中医儿科学作为中医学二级学科,教学内容与《中医内科学》有较多重复,如中医儿科学主要章节肺系疾病中的感冒、咳嫩、哮喘;脾胃疾病的呕吐、腹痛、泄渴;肾系疾病的水”、淋证以及汗证、癫痫、紫癜“重要病证,相近内容的学习易使学生思维惓怠,从而影响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故此,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突出中医儿科学”临床学科,特点,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临床实践能力的教学值得思考。

    近年作者在收集和编纂《中医儿科学·病案选释》一书的过程中,以中医儿科近、现代名家的医案、医选为蓝本,进一步分章节、分系统整理并试行于课堂教学,得到学生的积极反响。下文结合我校中医儿科学病案教学法的实践,初步探讨中医儿科病案教学法的要点。

    一、精选医案,经典诠释

    现行《中医儿科学》本科教材的编写以肺系、脾系、肾系、心肝疾病等五脏病证分章节罗列,各“病以概念(述)、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和预防调护为框架构建,各章节自成体系,独立性强,优点是对初学者易于掌握但是各疾病之间或各章节之间联系不够,与临床疾病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且自《中医内科学》到《中医儿科学》类似疾病的证治选方具有高度相似性,易使学生产生局限于“某一病某一证某一方”的固定思维,从而丧失临床辨证的灵活性。

故此,病案教学首先要精选案例,最好酌选儿科名家医案,病案不一定复杂,但要体现临床的真实性和辨证的灵活性。如《刘弼臣中医儿科学》载一感冒病案:陈某,女,9岁,病历号:16988,初诊日期:1964年5月27曰曰来气候转凉,因身着短裙,复又冷水洗浴而感邪,以致突觉恶寒头晕,身热不退,腋下体温38℃,关节酸楚,周身乏汗,苔白脉浮显由寒湿之邪,从皮毛入侵,遏于表分,故洒淅恶寒,关节痛体怠,治当辛温解表,以祛寒湿之邪7宗以麻黄加术汤。水炙麻黄3g,桂枝3g,炒白术10g,炙甘草3g,杏仁10g,生姜2片,大枣3枚.该病简洁明了,切合实际,且辨证精准而有别于教材,突出了中医经典,扩大了风寒感冒证(或荆防败毒散证)的范围,对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都有促进作用,是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临床思维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以此类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按教学大纲要求将重点疾病或典型证候分层次设置病案,并以思考题的形式在课堂预先设置,给同学以充足的思考和准备时间,为下一阶段的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二、积极组织,分组讨论

    在病案教学中,教师必须有计划地做好案例的编排、讨论、解疑、理解、掌握等知识点的设置对于典型“案”设置紧密结合临床而行,精选方药,紧紧围绕教学大纲而进行。具体根据班级情况,可以将同学合理分组,以2一3组为宜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分组进行讨论,在此过程中合理设置中医病证诊断、证候分析、治法、方药等核心问题,对某一疾病从概念、诊断与鉴别诊断、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进行较为全方位的讨论、释并选举各组代表适当板书演示,针对各组讨论或演示情况的差异点入手,并发动二次讨论,各组之间对比学习,直至将一个病案讲透,不留疑问。对学生讨论结果、演示情况进行规范化教学,重在锻炼学生中医临床、思维、思辨能力,循循诱导并提高其解决临床问题的动手能力,为进入临床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儿科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合理地选择使用挂图、PPT、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或再现儿科病例I及临床表现的情况,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儿科学知识,而且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儿科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都有利于提高中医儿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改革考核,全面评估

中医临床学科分科众多,各成系统,若单纯靠大量的背诵、记忆掌握知识点易于形成僵化的条条框框,不仅有失中医灵活、恒变的辨证思维模式的培养,而且容易损伤学生一学习积极性。故此,随教学改革和教学模式转变#以书面考核为衡量标准的评估体系亦当随之为变。

当前,书面考核或卷面考试仍然是我校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主要评估方式。而中医儿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临床学科,临床经验的传承绝不可能单从书本中获得,最终来源于临床并丰富于临床。只有早期、长期从事本学科临床实践,才能逐渐锻炼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故此,掌握系统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人材的培养都很重要。要全面推动素质教育,传统的卷面考试已不适应形式的发展,对临床课程教学的评估体系也需要进行改革。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建议初步建立临床能力考核和理论考试并行的考核系统,其成绩各占50%,理论考核仍以卷面考试为主,检査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临床能力考核可在我校临床医学院的模拟医院进行,在电脑上根据模拟病人当场考核,并结合平时参与提问、讨论情况综合评价7以培养中医临床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