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范例6篇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范文1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财会 影响

一、新会计制度的基本特征

(一)完善了传统会计制度的结构系统

新会计制度是依据事业单位基本会计准则而制定的,涵盖了2种基本准则: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共同组成比较完善化的会计系统。会计日常工作当中,有的基本准则并未完全包括在范围之内,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严格的按照新会计制度中的相关规定,针对以往会计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出相关的补充及说明,促使会计工作实现统一规范化。

(二)引入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概念

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遵循财务准则,来对单位的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具体折旧和摊销加以确定,同时第一次提出“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创新性处理方式。在进行折旧与摊销计算的过程当中,折旧额与摊销额是不计入支出范围的,而是需要将非流动资产基金进行冲减。这里的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金额的不断变化,展现了无形资产价值与固定资产的具体变化情况。

(三)符合国际财会工作惯例

实施新会计制度是与国际会计工作相吻合的,在核算负债、确认收入等方面都与国际会计达到完全匹配的状态。

二、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一)会计主体的改变

在原会计制度当中,预算资金活动是作为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这造成事业单位演变为国家财政报销单位,事业单位在自身经济管理思想上非常落后。新会计制度当中作出了明确化的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自身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事业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从基本概念上促使事业单位主体更加明确。事业单位会计主体的最终确立,对于事业单位不断强化自身经济管理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促使单位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大大提升,对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竞争发挥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二)预算资金核算方式和管理方法的改变

新会计制度指出,国家明确了事业单位在收支核定、相关补助及结余留用方面的预算管理方案。把以往的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及自收支管理方式完全取消。事业单位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能够对具体的业务收入进行科学合理性的组织,使得自身发展职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并且能够按照实际需求对资金开展科学性的预算,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各方面资金的使用成效。

预算资金核算方式及资金管理方法的改变,使得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集合各行业会计的长处,以促使自身专业素质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这对于事业单位资金的有效运用、更好地完成内部各项业务、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是非常有益的,并且能够对单位资金的实际使用状况进行行之有效的系统性监督。

(三)会计报表体系的改变

新会计报表体系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收入支出表、支出明细表、资产负债表、经营支出明细表、会计报表与收支情况说明书等。新会计报表所涵盖的区域是十分广泛的,同时各内容十分明确,能够更好地满足各部门与社会各方面的实际需求,对事业单位的相关情况能够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国家早已不会对各类事业实施包办,这就造成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趋于多元化,一些具有一定条件的事业单位开始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凭借自身独特的条件与优势,开展一系列的经营活动与有偿性的服务活动,在此过程当中,事业单位的可用性经济资源与负债情况,尤其是借款状况,不但本单位需要,其他相关部门也是有必要加以了解的,而会计报表能够从客观上将一些具体问题很好地展现出来,但是,现有的实际情况而言,之前的资金活动情况早已不能够满足现实需求。

所以,必须运用国际通用的资产负债表来真实展现出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状况,以达到各方面的现实需求。遵循新的报表系统来进行报表的编制,这对于了解单位财务情况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易于对相关工作进行计算与考核,与此同时,将在极大程度上与会计报表相统一,为监督单位的监督工作创造良好的前提,促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并且可起到促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作用加强的显著成效。

三、结束语

新会计制度实施后,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财务等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促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准、会计信息质量、财政单位对事业单位的科学化经管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极大程度推动着我国事业单位向着更高、更好的方向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琼.论现行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0

[2]周春礼.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比较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5)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范文2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特殊会计主体,会计基础工作已成为单位管理的重中之重。会计基础工作作为会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不但有利于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更有利于优化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环境,形成科学合理的会计管理模式,使得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加强自身管理,发挥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有助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各个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和完善。例如,对原始凭证审核、会计凭证填写、会计账簿登记等工作加以规范,有助于有效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因此,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整体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有助于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有助于科学及时核算事业单位收支情况,通过会计部门提供的相关信息可准确反映单位预算执行情况,从而为单位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能够进一步规范原始凭证审核、加强报表编制、强化费用支出审批,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因此,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有助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并成为其重要手段。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有助于防止经济舞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将对会计核算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会计机构设置和财务会计人员任命,加强会计岗位分工制约,落实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原则,加强内部控制,强化会计监督,防范经济舞弊行为,预防和控制各种违法违纪行为,有效维护财经纪律。

二、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组织结构和岗位分工不合理

事业单位会计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主要实施内容,也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会计组织结构和岗位分工并不符合《会计法》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规定,也未严格遵循《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未配备会计基础工作相应的专门人员。部分事业单位会计岗位设置不合法,不相容职位未分离,由同一人兼任,部分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人员甚至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导致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且为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埋下隐患。

(二)会计账簿和凭证管理有待完善

当前,部分事业单位未根据法律法规要求设置单位账簿,部分经济业务未入账。账簿不合理导致账簿目录表和启用表等设置和编写不规范,导致单位实际收支与账目不符。部分单位在记账凭证填写时未填写详细或者未全部填写,导致出纳、统计和审核人员难以准确划分职责,难以追求相关责任。部分单位账簿登记混乱,同一业务凭证登记多个业务事项,导致账簿记录不清。另外,部分单位为了追求单位自身利益,故意不记录会计信息和篡改会计信息和数据的情况还存在,导致会计信息不准确、不真实,单位财务报表缺乏可信度,无法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的数据。

(三)会计基础工作监督机制缺乏

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还存在监督机制缺乏的现象,部分单位没有健全的会计工作监督制度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缺乏,会计基础工作出现违规情况时仍无法被发现,导致会计工作质量无有效监督。部分单位没有内部审计机构甚至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岗位,会计基础工作监督效果不佳。部分单位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人员,但是由于受本单位领导直接负责,内部监督工作缺乏独立性,影响会计基础工作监督效果。

三、加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一)合理设置组织结构和岗位分工,加强会计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在设置会计组织结构和岗位时应严格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进行,在进行岗位分工时应贯彻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加强岗位制约,确保会计基础工作执行者能够独立正确的从事相关工作内容。在岗位设置和分工时,应结合本单位业务具体情况,加强会计业务实际需求分析,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工作岗位,并明确相关权责。应进一步强化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人员配备,确保具有专业财务会计人员充实到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岗位,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提高其职业素质和专业素养,强化其遵守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自觉性。同时,应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加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应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工作,确保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加强会计资料档案监督,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进程。

(二)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会计账簿和凭证管理

事业单位应结合本单位业务实际,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防止经济错弊。应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明确会计部门各岗位人员职责,建立岗位责任制,强化内部稽核制度,不断规范化会计基础工作,通过制订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加以执行,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账簿和凭证管理方面,应加强原始凭证的审核和填制工作,严格审核单位外部原始凭证,规范制作单位内部原始凭证,做到要素齐全、金额准确,确保原始凭证真实可靠。应加强记账凭证的管理,除进一步审核原始凭证外,记账凭证应按照经济事项分类,确定准确的会计分录,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中准确填制,并做到附件齐全、数字准确,定期装订成册。会计账簿管理方面,应根据单位具体会计业务设置各项账簿,并定期和不定期对各项资产、资金、往来款项进行清查核对,确保核对。应定期打印并装订,及时移交归档,按照会计档案相关规定进行保管。

(三)健全会计基础工作监督机制,维护财经纪律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范文3

    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颁布实施以后,对于会计工作又提出了全新的考验。对于事业单位的法人来说,如何进一步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水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现阶段加强会计基础性工作的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现阶段是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性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性工作是会计工作有序开展的现实需要。事业单位掌握着大量的国家和社会公共资源,并负责监督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并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事业单位会计不但要承担大量的资金使用管理等工作,同时还要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监督事业单位职能的发挥和开展。当然,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离不开大量繁琐、细致的基础性工作,各类报表、统计、资金绩效报告等的填报需要事业单位会计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扎实的专业知识等等作为保障。只有在做好会计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才能有序开展,才能充分发挥公共资源管理和服务的效能[1]。

    2.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性工作有助于为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当前,事业单位承担着公共管理和服务的事项越来越多,许多决策行为都需要建立在科学准确的数据基础之上。事业单位会计通过加强基础性工作,能够有效地反映出本单位运行管理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有关问题,从而为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提供准确的参考。只有在充分了解和认识到本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管理效力的基础上,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才能够有的放矢。

    3.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性工作有助于防范职务犯罪和贪污腐败行为。由于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事业单位曾经是职务犯罪和贪污腐败行为的高发区。随着新的会计工作准则的执行,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制度得到了有效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职务犯罪和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概率。会计基础性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机构、单位和有关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会计监督,而会计监督的重要途径正是从完善会计基础性工作开始。从原始凭证、差旅费报销单到单位资产报表和资金运行绩效考核,这些工作都离不开扎实的会计基础性工作。

    二、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许多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性工作还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机构职能的发挥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整体进程。具体来说,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许多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背景,甚至没有从业资格证,由其他工作人员兼任。个别单位还出现由工作人员轮班出任会计的情况,严重影响到事业单位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还有一些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面对复杂纷繁的会计基础性工作产生了职业倦怠,不愿意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一些会计人员未按照会计制度、准则要求,认真履行会计监督职责。此外,一些事业单位由于工作繁忙或人员数量少等原因,没有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要求,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参加培训,导致了会计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行为不规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在出现工作岗位变动之时,工作交接没有计划性和规范性,从而导致了在交接之后许多后续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2.会计基础性工作不规范。会计基础性工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许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没有按规定登记入账,特别是由许多由上级部门拨付的固定资产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入账登记,没有能够通过账面反映出来,只是由管理人员进行初略的内部登记后就开始使用,造成了许多事业单位的资产账目严重不全[2]。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颁布后,还有一些单位固定资产未按照新的标准入账,原有固定资产账目也未及时进行调整。二是有些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性账簿不规范,科目设置混乱,发生业务后记入科目不准确,不清晰。财务报表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填写、装订,报销签字等制度执行不彻底。在编制预算决算和财务报告的过程中,许多会计人员存在应付心理,往往采取因循守旧的办法,报告和预算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范文4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是为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它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基石,它是与时俱进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总的说来始终要把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放在首位,努力适应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建议

一、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各项基础性工作的统称。如果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比作高楼,那么会计基础工作就是其地基。会计基础工作包括以下方面的基本要求:会计账簿的登记、格式、设置、核对、结账;会计报表的种类设置、编制和审核要求、格式设计、报送期限;会计原始数据;档案管理;会计电算;会计人员的配备及管理;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等等。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日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1996 年颁布实施、新《会计法》1999 年颁布实施、《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以下简称《规则》)2012 年颁布实施。通过学习贯彻相关的法规条例,迅速提升会计人员业务能力,逐步健全完善会计制度,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进而顺利地完成各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可以最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因此,必须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要与时俱进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总的说来始终要把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放在首位,努力适应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 会计人员聘任未能严格遵守《规范》

《规范》要求,会计人员应持证上岗,会计机构主管人员必须熟悉财经相关知识,并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因缺乏编制或主管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随意设置会计人员,或由其他人员兼任,或聘任无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这种现象在基层单位目前还存在,尤其是出纳岗位无证人员较多,这些都是不合规范的,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很不利,有时会造成重大的损失。

2. 不严格审核凭证,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原始凭证没有经过会计人员认真细致地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内容不完整是最常出现的问题:一是发票的内容和应使用的发票不符,有用文体用品发票来代替餐票的;二是发票的支出项目写的过于简单,未注明具体的商品名、数量、单价、时间等,货物清单也不附带,如购买办公用品发票,开具的内容仅有办公用品一批、车辆维修费发票内容也只有维修配件一批,这些都是不合规范的;三是支出票据批报手续不全,存在缺少经办人或证明人签字报销现象,应该有批报人、经手人或证明人的签字方能报销;四是缺漏开票人、开票单位印章,大小写金额被随意涂改、单位名称写错、一次性套写各发票联等等情况。

3. 国有资产管理不完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明细账作法没有普遍实施,所以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现有国有资产的数量、价格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有的单位固定资产明细账与固定资产实物账管理不匹配,购置固定资产利用各种理由记作非固定资产,或者是不及时入固定资产实物账,导致国有资产容易流失,处置、报废国有资产未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形成国有资产帐实不符,特别是对报废车辆的处置,这是新时期遇到的一个敏感问题。

有的单位将已产生的国有资产处置收入不按时上缴国库,而私自纳入事业收入项目。还有的单位违反财务制度私设“小金库”,影响了国家的税收。

4. 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与激励机制。

从全局的眼光看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会计基础工作还缺乏强有力监督和奖励机制。一方面在评价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的绩效考核过程中,由于项目类别繁杂,有时需要依靠上级财政部门和一些权威机构的合作,但这操作起来很难。一方面财务人员不被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重视,只是机械地完成简单的工作任务,像笔者所在的事业单位,实行的是绩效工资,由于受有关体制影响,同样的股室负责,绩效奖励工资一样,而作为财务负责人所承担的责任及工作量不是其他股室负责人所能比拟的,这种奖励制度,致使财会人员的积极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属于单位的职工,身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可能无法做到真正的“财务独立”。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作法

1.武装大脑、思想先行

首先,加强相关法律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我们都要认真学习贯彻《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等等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大家的法制意识,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定相应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配合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入。其次,需要调动整个系统或部门整合各项资源,全民总动员。学习相关财经法律法规,理解支持财务部门的工作,齐心协力抓好这项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单位领导要以身作则,学习相关法律财经知识,理解支持会计基础工作,让会计人员工作起来放心。

2.提高业务水平、形成战斗力

会计工作具有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深受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的影响。首先会计人员要持证上岗,然后每年都要经过继续教育和其他途径进行业务学习,学习各种财经类的法律法规,做到会计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游刃有余,使自身的业务能力迅速提升,形成战斗力。工作要遵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各项要求,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给领导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当好参谋,成为领导的左膀右臂。

3.加强对会计工作监督执法力度

有好的法律法规,不意味着我们能高枕无忧是,管理和监督会计工作要强化,使监督执法工作转向纵深层次,使检查监督型转变为管理型和风险预警型,使“检查、整改、规范”三位一体的监督运行机制有效推进。充分利用监督检查结果,督促相关人员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堵住资金管理漏洞,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各部门各司其职,合作共管,让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为此我们必须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会计人员始终要把提升会计基础工作能力放在首位,努力适应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坚持依法依规工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2]熊哲玲.樊行健基础会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范文5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重要性;措施

事业单位作为政府职能部门,需要履行为社会服务的职责。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具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这就需要利用财政资金。在当前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就需要做好各种应对措施,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确保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能与现实要求更为相符,有效提高核算的准确性,为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重要性

事业单位的盈亏及运行成本需要通过会计核算工作来计算,通过会计核算能对事业单位资金进行直接管理和调配,有效确保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安全性,且有利于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1.保证财政资金正确使用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主要是针对财政拨付的预算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正确核算,从而为事业单位管理者根据会计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掌握,合理对各项经费及各项业务支出进行安排,确保收支平衡。而且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也能更好地监督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不被挤占和挪用,有利于财政资金的正确、合理使用。

2.明确事业单位财务目标

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根据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和职能做好总体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工作,确保每一名工作人员都明确自己的工作具体目标。在会计核算工作中,核算人员定时对各部门财务工作进行总结和整理,这对事业单位整体财务目标的实现及提高事业单位运作效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监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目前事业单位采用的是集中会计核算,会计核算工作统一对事业单位内部所有财务工作进行管理,能对各笔资金的流向及用途进行核查,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全面实现对事业单位内部财政资金管理的监督,确保资金安全的同时,有效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二、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措施

1.完善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监督

目前,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其主要资金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和事业单位的自行创收两个方面,因此需要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实现对这两种不同收入的统一管理。同时,强化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工作,更好地实现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完善。另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对会计核算的监督工作,严格对事业单位各笔财务收支进行管理和记录,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2.逐步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

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上都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只涉及核算资金的收支问题,由于经营业务的收入较少,事业单位核算中不会涉及资金周围使用的问题。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也加快了转型步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正在逐步减少对国家财政拨款的依赖,这就需要详细跟踪和描述事业单位资金周转情况。所以,利用收付实现制来对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就不能对事业单位经营情况进行全面反映,在此情况下,新会计制度实施后,事业单位开始引入权责发生制,更好地体现出事业单位经营业务资金的周转情况。在实践中,财务人员可以通过将经营性业务与非经营性工作的资金收支情况分开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有机融合的方式,既体现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公平性、公开性,又可以真实反映不同时期、不同项目所产生的收益,避免出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3.构建会计核算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对财务管理工作给予充分重视,加快构建会计核算管理体系,同时配备专业化的会计人才,使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体现出来,为事业单位各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监督作用,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处于全方位的会计核算监督之下,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增设会计科目.规范会计核算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对需要进行会计核算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费用都做了详细要求。因此,各级事业单位都要按照新的要求增设会计科目,如在资产中对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都要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在固定资产折旧方面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按照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以保证国有资产增值保值。

三、结语

在当前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要想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服务职能,确保社会各项经济活动顺利进行,则需要强化内部管理工作,通过规范、准确的会计核算,从而为事业单位发展提供重要的会计信息依据,有效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努力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为我国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新华.浅谈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安徽水利财会,2012(1).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范文6

因为某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者专业素质差,掌握知识不够,致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性极为薄弱,存有譬如原始凭证内容不完整、收付款相关凭证审验不严谨、未设置总账,没有办法核对所有明细账、财务报告内容不全面等急需处理的会计问题,造成会计基础工作不稳定。具体主要体现在如下两大方面内容。

(一)会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1.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的修正存有不及时与不完善的倾向,造成了所利用的制度通常同新的财经法规以及相关制度相分离,同制度的实际履行状况与单位的实情存有差异。此外,还有一些单位虽然也构建了会计管理的一部分制度,可是在落实上亦不尽如人意,往往流于表面现象,薄弱了制度化管理监督制度,给会计工作权威性招致负面影响。

2.一些单位未依据规定安排单独的会计工作者,抑或在选择的会计人员不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明,不拥有充足的会计专业知识;一些单位因为业务比较复杂,兼职工作者比较多,在职责分担上不明确,往往会产生出纳员同会计由一个人兼任,不仅管账而且管钱之不规范的行为。

(二)会计基础性工作不规范

1.在处理记账凭证业务上,付款业务凭证上通常不存在具体经办人之签名,许多的报销单据上均未附有相对的明细清单,现实经济业务同原始凭证不相符;记账凭证栏内对业务的记录不准确,倾向简单化。一些事业单位在票据管理上未健全管理手段,票据发放之后也未采取跟进与监督,致使票据在利用时存有不合理的倾向。此外,事业单位还存有会计档案归档不规范、不及时的问题。

2.出于个人利益抑或某些人的利益,一些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实施强迫抑或指使会计工作者的方法弄虚作假,把会计报表上的数据人为的实施调理与修正,造成账目同报表数据不一致,会计信息不真实,进而给报表利用者提供了虚假的财务信息。

二、创新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性工作的对策

①若处理好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性工作创新的问题则应当不断强化会计的基础性工作,提升会计工作者从业素质可谓最关键。强化会计工作者的素质训练,促使会计工作制熟练地把握会计工作整个过程的要求,增强责任心,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严格履行新会计法及其配套制度,不断提升创新会计基础性工作的质量。②应当不断完善和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性工作地管理模式,强化监督检查,对会计工作者实施考试、考核,引导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规范地执行岗位职责,切实落实有效的措施,重点强化对会计基础性工作之规范化引导。③应当把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性工作渗透到事业单位的改革进程中,实行统筹规划,科学安排,有效改变会计工作者的办公条件,使其履行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方面不断提升工作效率。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