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激素的化学本质范例6篇

人体激素的化学本质

人体激素的化学本质范文1

关键词:环境荷尔蒙;研究现状;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332-03

环境荷尔蒙,一类能进入人体内部、具有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危害人类正常激素分泌的化学物质,多数是人工合成并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1]。因为此类物质能减少生物体量、导致生殖器官异常,所以对人类乃至全球的生物来说,它是一种致命的危险物质。这一问题引起了很多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国也不例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已于1997 年设立了有关环境荷尔蒙方面的基金项目。本文在对近年来国内外环境荷尔蒙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系统概述环境荷尔蒙的定义、种类和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前沿工作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一、环境荷尔蒙的种类和研究现状

1.环境荷尔蒙的定义和种类

那些干扰人体正常激素功能的外因性化学物质,具有与人和生物内分泌激素类似的作用,有时能引起生物内分泌紊乱,这一类物质即称环境荷尔蒙,又称内分泌扰乱物物质。这些物质能减少数量,降低质量,削弱生物免疫力,破坏生物神经系统等。

目前,人类使用了8万余种化学物质,其中仅有一小部分具有环境荷尔蒙效应。研究表明,具有雌激素作用的物质约有70种,农药类占60%左右,包括镉、铅、汞三种重金属离子,另有可疑性很高的化学物质如染料、涂料、香料、洗涤剂,去污剂、表面活性剂、塑料制品、药品和化妆品等等[2],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某些塑料添加剂具有一定的雌激素活性,而广泛使用的表面活性剂本身虽然没有雌激素活性,但其降解产物如4-壬基苯酚、4-辛基苯酚等则具有雌激素生物效应。这类物质广泛分布于环境水体中(见表1)。

2.环境荷尔蒙的研究现状

1972年,WHO(世界卫生组织)对“有激素作用的化学物质”进行了研究总结,指出了化学物质的激素作用,这次会议上发表的文斯普雷德宣言使激素问题引起了全球的关注,目前对环境激素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环境科学的热点问题之一。

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正在调查某些环境激素的影响,尤其是在地表水、地下水、海水、底泥、土壤、大气和食品中的污染现状,调查内容还包括环境激素的测定方法、环境激素污染控制标准以及野生动物和人类被污染的情况等。1995 年,美国政府设立了由环保局领导的14个部门组成的环境激素工作组,并于1996 年建立了食品中内环境激素的筛选方法。美国环保署根据这个方法开发调查农药和其他化学物质是否具有环境刺激作用。1998 年美国环保署分4 组对86 000种物质进行筛选,以进行影响分析[3]。1996年7月,日本通产省成立“外因性物质的激素作用的调查研究委员会”,接着厚生省着手研究环境激素问题,并对已有的化学物质进行筛选毒性测试[4]。

1998 年OECD(经济合作开发组织)提出今后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开发检测环境激素物质的新的检测技术并协调各国的行动。主要将进行子宫增重重复实验、雄性性腺增重反应实验、28天投毒实验和鱼类、两栖类、鸟类的生态毒理实验。

总的来说,环境激素对生物影响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整体水平上判断在一定剂量条件下某种化学物质的毒性大小以及毒性的快慢等一个过程。此后,初期的毒理学研究从整体水平深入到系统和器官水平,对该化学物质的多个器官或系统终点如呼吸、神经、肝脏等进行毒性作用研究。20世纪末,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科研技术工具的进步使环境激素研究进入了细胞分子水平,对化学物质的作用机制也提高到在分子水平进行研究。然而,生物体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有机体,仅从一个水平上是不能够进行透彻全面的阐述的[5]。环境激素对动物和人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以肯定还有很多潜在的影响没有被发现。环境激素研究在中国仅是刚刚起步,对本领域的研究基础还很薄弱,尤其是污染现状的调查几乎没有开展。所以,这个问题应引起更多的关注并开始对其进行一系列相关的研究,同时根据国外研究进展采取有效的减少和防止污染的措施。

二、环境荷尔蒙的检测方法

环境荷尔蒙物质含量极微但却具有超常的显性内分泌效应,严重地危害到了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和安全,要想把握环境质量现状并预测污染发展趋势,环境监测是唯一手段。而环境荷尔蒙类污染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含量较小(在环境中往往以ppb浓度级甚至ppt浓度级存在),因此对它们的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检测方法。

1.化学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方法指的是使用色谱仪器分析相关物质的方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及其相关的质谱(MS)联用分析方法。色谱分析技术对样品的预处理过程要求非常高,样品预处理有提取、净化、浓缩和衍生化等步骤,可以起到富集痕量组分、消除基体干扰、提高方法灵敏度的作用[6]。

环境样品中有机氯农药的检测,主要以GC法为主[7],GS-MS联用法则常用于多成分物质同时段的定性和定量检测,因为大部分的环境荷尔蒙物质是水溶性或具有水溶性官能团的化合物,这些物质需要高灵敏度检测仪器,在萃取过程中的高倍浓缩及净化必不可少,衍生化程序有时也极为重要。美国EPA和日本JIS系列标准分析方法中规定,检测来自自来水、废水中的绝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均采用GC或GC-MS联用法。

曾有学者用LC-API-MS法测定了环境中的荷尔蒙物质,因为使用LC-API-MS法无需衍生化处理,可直接用固相萃取法浓缩测定河水中的相关物质。这位学者报导了该方法的特性,在有机污染分析中以GC-MS法为首选[8],但用GC-MS法测定双酚A、2,4-4、2,4,5-T等氯化苯氧基乙酸类除草剂则十分困难,因为衍生经会使试样前处理复杂化。而使用LC-MS法则既可定性又可定量,已成为检测农药、除草剂等物质的首要方法,目前,LC-MS法的灵敏度约达1ug/L。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则是针对不易挥发、热稳定性差的离子型化合物,在环境荷尔蒙物质的检测分析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中国GB 13198-91早已公布了用HPLC荧光或紫外检测器测定六种多环芳烃的方法。

ICP-MS是目前最好的痕量无机污染物监测分析手段,其灵敏度高,检测限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把ICP-MS列为Cu,Pb,Cd测定标准方法,但因为该种检测方法需要一些在中国尚未普及的超大型仪器,所以中国在环境荷尔蒙的研究方面一直存在着定性和定量的困难。

2.生物监测方法

生物检测方法,是一种建立在环境荷尔蒙物质在体内的作用机制以及产生的生物效应的基础之上的方法,具体操作是把生物活性材料以薄膜状固定在离子选择电极的敏感膜上,插入待测溶液,随着反应的逐步进行,生物分子和反应生成物的浓度发生变化,在转换件的作用下变为可测定的电信号,经过处理,得出反应物量的变化。该方法无需复杂的前处理过程,操作便捷、快速,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检测分析方法。

生物检测方法中的第一种是细胞增殖实验,它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人体血清中存在着的一种能特异性抑制雌激素敏感细胞增殖的物质,雌激素可以通过中和此类物质,特异地清除其抑制效应,从而诱导细胞增殖,而不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类固醇激素和生长因子不能中和人血清中存在的抑制性物质[9],敏感细胞株中最为常见的有T47D细胞、人乳腺癌细胞MCF7、大鼠子宫原代细胞和大鼠垂体原代细胞等。实验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两个,一是相对细胞增殖效应(PRE),即类雌激素能引起最大细胞增殖占雌二醇引起的最大细胞增殖百分比[10],二是相对细胞增殖力(RDP),即引起细胞最大增殖时的雌二醇浓度与产生相同增殖效应时外来雌激素的浓度的比值。

生物检测方法中的第二种是免疫分析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抗原体特异性反应来测定环境荷尔蒙物质,具体可分为三种,即放射免疫分析(RIA)、免疫酶技术(ELISA)和发光免疫测定(CLIA)。因为环境荷尔蒙多为小分子物质,没有免疫原性,可以先将被测物偶联到大分子载体上,得到全抗原,再用全抗原免疫动物获得特异性很强的抗体、发光探针、鲁米诺标记等标记抗体,然后使其与环境中荷尔蒙进行抗体抗原反应,用高灵敏度的荧光仪和化学发光仪检测荷尔蒙抗体—抗原结合物,从而定量检测环境中的微量荷尔蒙;或者将酶化学的敏感性与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结合起来,把免疫酶交联在抗体上,利用酶标与底物反应并显色,然后定量测定[11]。

三、结语

环境荷尔蒙对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肯定还有很多潜在的影响没有被发现。环境荷尔蒙的研究在中国刚刚起步,理论基础还很薄弱,对污染现状的调查也几乎没有开展。因此,这一问题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和一系列的相关研究,同时借鉴国外研究进展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 齐文启,孙宗光,汪志国,等.环境荷尔蒙研究的现状及其现状分析[J].现代科学仪器,2002,(4):32-39.

[2] 任仁.环境激素的种类和污染途径[J].大学化学,2001,(5):1.

[3] 李金花,庄惠生.环境荷尔蒙概述[J].云南环境科学,2003,(4).

[4] 詹秀环,王子云.环境激素的种类与危害[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4,(2).

[5] 郭艳英,段昌群,杨良.环境激素研究进展探讨.云南环境科学,2004,(3):12-15.

[6] 戴树桂,张东梅,张仁江,等.固相萃取技术预富集环境水样中邻苯二甲酸酯[J].环境科学,2000,(2):66-69.

[7] 王正萍,周雯.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8] U.S.EPA,Standard Methods of for the Examination of Water and Wastewater,19th Edition (1995).

[9] 魏慧斌,林金明.环境雌激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生命[J].生命科学仪器,2005,(5):3-10.

人体激素的化学本质范文2

论文摘要:我国高校之问的竞争日益激烈,竞争的焦点集中于人力资本及其开发,高校教师激励已成为管理层的工作重心之一,各种激励政策相继出台且日臻完善,提高高校教师激励的实效性无疑是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高校教师激励的实效性取决于激励的“合规律性”,即取决于各节制变量之间匹配的适宜程度。影响高校教师激励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激励资源、激励方式、激励环境、高校教师本身及其匹配关系,即针对不同的激励对象,在特定的激励环境中,必须考虑使用的激励资源,采取相对有效的激励方式。

高校教师激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调动高校教师积极性,挖掘教师潜能必然涉及到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资源配置、组织机构、评价机制等,高校教师激励的出发点是教师效用最大化,为此必须制定最大限度挖掘教师潜能的高水平激励政策,而在制定激励政策时必须考虑影响高校教师激励效率的相关因素,如激励资源、激励方式、激励对象、激励环境等。这些因素不可能孤立存在,它们相互支撑、相互制约、彼此互动,当它们的匹配关系处于相应的适宜状态时,激励就会达到最佳效果。本文选择的理论视角,超脱具体的激励实务,以揭示激励规律。

一、激励资源是激励发生的基点。激励时注意资源选择

激励资源是激励发生的必备要件。在激励启动之前,首先要考虑用什么来激励对方,用来激励的资本就是激励资源,激励资源原则上可分为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物质资源指经济性激励因素,如工资、奖金、津贴、奖品等。金钱是最普通的激励因素,在多数情况下“大块金条比大条道理更有说服力”,人们为了生存或提高生活质量就不得不为金钱奔波。人们对物质资源已有精确的计算方法和激励措施,而对精神资源的把握还远远不够。当然,激励资源二分法比较牵强,因为任何激励因素(包括金钱)都是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当今各类组织的“奖酬菜单”已呈复合化趋势,如晋升、旅游、休假、娱乐、期权、培训、特权等,这些措施既有经济性奖励,又有精神性奖励。

对精神性激励因素的理解取决于激励主体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激励态度等,对诸多激励因素,如价值观、信仰、理想、荣誉、友谊、自由等,人们的理解都存在分歧,如何把握激励因素的本质并有针对性地激励对方,是激励主体必须考虑的问题。选择、理解、表达激励因素的目的在于运用,如何运用激励因素来激励对方,就涉及许多在激励系统运作过程中的难题,如激励因素与对方需求的吻合度,客体对激励资源的理解判断等。在运用激励因素时必须综合考虑各环节各要素之问的有机衔接与功能整合。

就我国高校而言,最常用和最有效的仍然是物质激励,工资、津贴、福利仍然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主要手段,也是决定教师流向的主导因素。虽然高校内部院系之间的分配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高校教师待遇与职称相联系,即高职称高收入,职称评聘已成为各高校最重要的激励杠杆之一,职称晋升条件也就成为学校的指挥棒,教师为满足职称晋升条件而奔波。教师的职称不仅是收入待遇的象征,也是教师的荣誉象征,既具有物质性,也具有明显的精神性。这里需要明确一个关键的问题,即针对不同背景的教师如何使用物质激励或精神激励。很明显,当一位教师急需金钱时,如面临购房的青年教师,使用物质激励更有效;当一位教师的物质需求基本满足之后,特定的精神激励会更有效,问题是如何把握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比例,即在何种情况下倾向于物质激励,何种情况下倾向于精神激励,当然,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使用是相对而言的,不存在纯粹的物质激励或精神激励,一般情况下,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是统一的,单纯的物质激励或精神激励都会降低激励效果,纯粹的物质激励会使激励异化,没有物质成分的精神激励也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所以在制定激励政策时必须考虑物质成分与精神成分的协调与统一。

二、激励方式是激励的媒介.激励时考虑情景匹配

激励方式是激励系统的核心内容,任何激励方式都可以获得一定的激励效果,但不一定是我们所期待的最佳效果。为此有必要探索激励效果最大化的可能条件,厘清激励方式及其最佳运行条件。激励方式包括激励方法、激励手段、激励策略等,激励主体通过一定的激励方式优化或再生激励资源,充分挖掘高校教师的潜能,高校所运用的激励方式在运行过程中处于一种复杂的系统化状态,如何保持激励系统效能最优,就要求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匹配,这正是高校教师激励最大的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落实到操作层面。

就激励而言,不存在任何情境都适应的激励方式,激励的有效性在于激励方式与激励情境的匹配。任何激励方式都可能是有效的,效果大小要看这种激励方式与各变量匹配的适宜度,激励方式作为一个子系统,可以构成多种关系模式配置,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关系模式由激励者根据激励情境来决定。激励者可能有多种激励方式选择,只要能达到激励目的,激励者可以使用任何一种激励方式。激励方式的选择应依据特定的激励情境和所掌握的激励资源,而且要考虑激励方式所指向的趋于目标的行为适宜性。

激励方式的选择往往隐藏着一个假设,即激励者不仅有激励能力,而且不遗余力。激励者的属性与激励几乎都有相关性,但要强调的是激励者的成熟度,即激励者的激励能力和激励意愿,两者缺一不可。当学校是激励主体的情况下,双方的信息沟通十分重要,即教师要了解学校目标、价值导向、行为规范、激励因素等,学校要了解教师的需要、目标、价值取向、能力、个性等,这些信息就成为各自行为决策的依据。

激励方式的实施过程中总是存在效果促进或抵消的因素。如在平均主义文化圈里,公平激励就没什么效果;激励对象餍足状态下,需要满足就没有激励作用;学校奖惩制度的合理性影响强化激励机制的运行。在现实生活中,并非任何情况下激励都是必要和重要的,在有些情境下,激励可能成为多余。在某些情境下学校对教师的动机、满足和绩效没有多大作用。降低学校激励重要性的情境因素可分为两类,一是替代因素,即那些使学校激励成为不需要的或多余的情况变量;二是中和因素,即那些妨碍学校激励或抵消其行为效果的情况变量,其中,教师的经验、能力、训练及“职业”导向、任务的结构化及所提供的反馈以及组织团队的高内聚力和正式化等都是指导性激励行为的替代因素;教师对奖励的淡然态度、组织僵化、对奖励缺乏控制等是支持性激励行为的中和因素;教师的“职业”导向、可提供内在满足的任务以及团队的高内聚力等都是支持性激励行为的替代因素。在激励过程中,如果一个人积极性很高而且能力很强,就不需要激励了。

三、高校教师是激励的主宰.激励时因人而宜

激励对象往往是确定激励策略的依据,制定和实施激励政策必须首先了解激励对象。被激励者的属性很多,如年龄层次、文化程度、价值观念、个性特征、社会关系以及成熟度等等都可能影响激励决策和激励效果。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所适应的激励方式显然不同,文化程度表明一个人的教育投入,是一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信号显示,对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也要选择不同的激励因素。价值观指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和认同,价值观能谚影响人的需求结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激励机制的运行具有特殊的意义,诚如J.彼得斯所说:“杰出的行为表现总是和人们受到使人非信不可而又简单明了的、甚至可称为美妙的价值观的激励有关”。德国学者施普兰格尔曾提出了六种中心价值观:即以实惠利益为中心的经济性价值观;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政治性价值观;以知识真理为中心的理性价值观;以形式与调和为中心的审美价值观;以群体、他人为中心的社会f生价值观和以信仰为中心的宗教价值观。价值观倾向表明激励的重心所在。个性特征包括性格、气质、能力、潜力等,不同的个性特征说明可能拥有不同的精神生活方式。瑞士心理学家希格曾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向和内向两大类,外向的人热情,好激动,喜欢交际和热闹;内向的人相对封闭,喜欢清静。关于气质,有人把它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两种类型:有人则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三种类型。不同的个性特征意味着对不同精神资源的反应存在差异,对于敏锐的人来讲,容易被感染或容易激励,而对一些反应迟钝的人可能难以激励。社会关系的总和构成人的本质,而社会关系主要取决于人所处的社会群体的性质。人的思想和行为与个人阅历有关,过去的经验、角色感知、成就等都可能影响激励效果。

高校教师也不例外,高校教师中存在多种多样的差异,如年龄、性别、学历、职称、个性、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所有这些在制定激励政策时都必须区别对待,如对教授的激励与对助教的激励就不同,对普通教师的激励与对知名学者的激励也不同。在微观层次上,对不同个性的教师、对不同价值观的教师的激励也不同。

四、激励环境是激励的依托.激励时注意环境适应

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对人的行为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斯金纳等都是环境决定论者,托尔曼的行为空间、勒温的生活空间和心理动力场都指行为环境。勒温强调人与环境密不可分,认为人的行为将随着人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里的环境主要指社会环境。环境特征往往体现于组织特征。组织特征的差异表明激励策略的多样性,即便是同一性质的组织也要考虑激励的权变性。组织的激励效果与组织凝聚力和组织文化显著相关,组织的凝聚力指组织成员之间融洽相处,彼此友爱关怀,互助合作,交换情报和意见,具有团队精神;影响组织凝聚力的因素包括组织的规模,组织成员的态度、价值和兴趣及组织目标的适合程度等。组织文化是组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体现组织特色的人文精神,组织文化使得成员的行为与组织规范保持一致。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容不悖。人所处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人对环境的认识和适应也有一个过程,对人的激励必须考虑环境的影响。

人体激素的化学本质范文3

一、建设的背景及建设意义

随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朝着专职性、特色性方向发展,会计专业的教育也更多地融入会计实务岗位中技能和素质的要求,高职教育的主管部门也更倾向于借助各类技能赛事对院校的教育水平进行横向联系和比较,为此,许多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逐步形成了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课证融合课程体系,凭借会计竞赛串联课证融合课程内容,以赛促训,以赛强技。基于课证赛融通背景下本文提出会计教学质量要素建设的命题,并通过对这一命题的研究,形成会计专业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评估体系的框架。同时,通过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要素建设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理论体系,使会计专业建设走向成熟、走向丰富,也为其他专业教学质量要素建设提供参考。

二、教学质量要素界定及评价要素矩阵建构

(一)教学质量要素界定。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要素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对教学质量要素进行界定。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质量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组织结构与功能的整体,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考察研究教学质量要素,从而达到整体上教学质量最佳。教学质量要素集合可以分为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激励四个方面,其系统构架如图:

1.课程设置。课程就是有计划的系统的教学内容,是一系列教学科目的集合,课程设置的逻辑起点应是学生发展的需要,课程设置的知识模块应该是开放的“知识树”状态,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应坚持技术知识本位、能力本位和情感本位的有机统一。课程具体设置上既要整合会计工作岗位技能要求,也要满足会计技能竞赛对抗要旨,更要凸显会计职业认证的重点内容,使课程、证书、竞赛知识诉求贯穿整个会计专业的课程学习中。

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课证赛融合的需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方法的革新已经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但是对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全盘否定,要选择继承。探究式教学、行为引导法、启发式教学和角色扮演法教学在实施教学方式过程中可以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运用多媒体和CAI等现代教学手段,从而把文字、声音、图形和动画等合理组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逻辑清晰、表达流畅,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3.教学条件。在课证赛融合背景下,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切合实际,对学生业务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更加突出,基于此,高职院校应不断提升与改善教学条件,不断优化教室与实训室及相关配套设施,会计学习场景与会计工作场景、技能比赛场景有机融合,大力发展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课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4.教学激励。教学激励关乎师生人性的基本要求,对于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成为重要手段,教学激励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奖励和惩罚制度使得被激励者向着共同愿景奋进,也是不断提升教学的内在动力以实现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当前,很多院校更加注重的是正激励,即奖励,而对负激励关注的并不多。

(二)教学质量评价要素矩阵建构。现实中,教学质量涉及到的因素众多,设置评价的层次也难以界定,因此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建立层次综合模型对其进行评价是比较合适的。教学质量要素是从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界定的,引用会计学的专业术语,用F表示,包括课程设置F1,教学方法F2,教学条件F3,教学激励F4,将其分解细化确定为科目,建立指标科目体系如下:

F=(F1,F2,F3,F4)

F1=(f11,f12,f13);F2=(f21,f22,f23);

F3=(f31,f32,f33);F4=(f41,f42,f43)。

此处,我们是借助层次分析模型的理念,在明确会计教学质量要素的范围基础上,确定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对评价主体与教学质量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层次分析,梳理出目标层、评价层、指标层,为了使评价结果符合实际,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学生、同行、领导、教师四部分主体进行教学质量要素权重成对比较,按照重要程度分别给出相应的成对比较矩阵,对该成对比较矩阵计算最大特征值及其特征向量,这里我们不再做深入探讨。

三、教学质量要素关联性分析

运用系统方法来建立会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就是分析其基本的构成要素,运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和它们之间的发展规律来建立一个具有组织结构与有机功能的整体。因此,强化会计教学质量因素建立的本质就是完善会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教学质量的内涵就是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激励的集合。

在课证赛融合背景下,课程设置注重课程、证书、竞赛三要件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复合性知识体系。课程设置推动了教学方法的转变。转变教学方法首先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具体的分析,哪些值得肯定和继承;哪些需要根据技能大赛背景的课程设置、教学条件加以改变,哪些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条件是教学方法改变与完善的基础。会计专业教学条件建设上强调工作现场环境与教学环境并重,加强会计工作现场环境对教学环境的渗透:专用设备与通用设备并重,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并重。同时,科学的教学评价与教学激励体现了高校以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价值观,它以制度的形式不仅使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在高校所允许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而且使教师和学生认可并努力实现这种价值。

四、课证赛融合背景下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要素建设的路径分析

利用学校会计及相关专业已有的人力、物力资源,突破现有的专业界限,构建了从知识储备――知识转化――知识应用创新的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质量要素及教学水平评价体系,会计及相关专业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多学科交叉的教学要素的训练,丰富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了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依托课证赛融合加速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建设。技能大赛作为我国会计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是各职业院校展示其教学成果的重要形式。通过参加技能大赛,把多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的“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经验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依托技能大赛探索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速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建设,不断强化学生会计岗位技能的培养,逐步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在后续的教学改革中,不断结合市场需求及行业发展调整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将岗位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将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体现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可以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设计与开发方法。用工作任务来描述和模拟实际的工作岗位,会计职业分析和会计工作过程分析采用BAG分析法,主要由校外实践专家(头脑风暴法)、课程专家和专业教师组成课程(教材)开发小组,对传统教材及课程体系进行序化和重构,按照实际会计工作过程和会计信息处理程序,构建相应的学习情境。

(二)导入实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升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极大的影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多是通过考勤制度来约束学生,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应付考试。先进实用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学习志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是要批判继承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而并不是非此即彼。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不管是哪种模式的运用,必须要对不同模式的优点与局限性有充分的了解,在对具体课程进行详细的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恰当运用所掌握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才是正确的做法,而不是为了模式而模式,生硬地横加应用。

(三)建设多元化的会计教学载体与教学平台。由于技能大赛在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为了全面提升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创建技能大赛背景下的一流课程,学校应在对会计学专业进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对与技能大赛关联度较强的课程加以专门立项进行课程建设。与此同时,会计专业要建成基础、专项、综合三个层次的训练内容构成的分层递进式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同时学院围绕会计、财务等专业建设,建成多处校外实践基地,并建成银行、证券、财会模拟实训中心等,为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提供了硬件支持。

人体激素的化学本质范文4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影响因素激励策略

1.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

1.1 知识素质

高等教育行业是智力高度密集型行业,高校教师这一职业对从业者有着较高的要求,进入门槛高。高校教师的平均学历高于其他任何行业,目前普遍要求具有博士学位才能应聘高校教师岗位。该行业人力资本前期投入很大。高校教师职业具有极强的专业技术性,不但要有宽厚而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有广泛、准确而深刻的理解;而且随着知识量的急剧增加,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加快,还要求高校教师善于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具有广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背景及多个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知识,实现知识的多层复合,使各层知识相互支持、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才能在科研能力的发挥上、教学能力的应用上显示其强大的支持力。

1.2 岗位综合能力

高校教师职业集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于一体,岗位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精深的专业知识。它是高校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高校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先决条件。②创新教学方法的能力。要培养高素质的具有适应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创新教学方法无疑是一个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广泛借鉴先进的现代教学方法的同时,注重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的创新。③较强的科研能力。掌握精深而广博的专业知识是高校教师素质厚重的根基,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才是高校教师素质的一个根本。对服务社会的高要求需要高校教师在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创造出具有国际水准的新技术,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从而对高校教师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提出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的要求。④很强的学习能力。育人目标调整带来的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教学方法的日益现代化;科研要求不断提升带来的科研能力的增强。高校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高校教师对学习投入的不间断性,而且是知识层次越高人力资本后期投入越大,需要终身学习。这就迫使教师以本专业本学科知

识为主线,紧跟科技前沿动态,主动向相关学科知识领域深入,跨入知识新领域,不断用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充实自己,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自身活力。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得教师不可能掌握所有更新的知识,从而使得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成为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的一项素质。学习型社会的高校教师学习能力突出表现在,教师应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科学学习方法,善于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作一个终身学习的典范。

2.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因素

调查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因素一般为三大方面:职业发展、薪酬收入、环境状况。而影响最明显、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职业发展,因此,现职业本身带给教师的内在效用是高校教师激励的最重要因素;以下依次是薪酬满意和环境和谐因素。职业发展、薪酬满意、环境和谐三因素的满足可以给予教师极大的激励。高校激励教师除了要满足教师物质上的生活需要,更要注重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的满足,尊重他们事业发展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协调统一,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的激励相容。

分解上述三大方面,可以总结影响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具体影响因素:薪酬待遇、晋升进修、同事关系、学术氛围、领导与管理、工作压力、社会地位等。其中,晋升进修、学术氛围属于职业发展范畴;而领导与管理、工作压力、社会地位等属于环境影响范畴。但这种归类并不绝对,应该说薪酬待遇、晋升进修、同事关系、学术氛围、领导与管理、工作压力、社会地位等所有因素都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发展,制约着教师自我实现、职业进取的积极性。

3.对高校教师的激励策略

3.1 物质层面。需求层次理论也认为,只有人的物质方面的基本需要得到了满足,才能产生更高层次的发展需要。因此,物质激励始终是高校人才激励工作的基础。物质激励既包括提高高校教师的薪酬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也包括创设良好的工作条件,为顺利的开展工作提供物质保障。同时,物质激励也隐含着建立科学、公平的激励体系的内容。按照亚当斯公平理论的观点,当教师认为报酬是不公平时,就会感到不满意,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公平理论强调个体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的比较,通过比较相应产生满意或不满意感。因此,亚当斯强调,应当注意分配上的公平合理。而公平的分配就取决于科学公平的激励体系的建立。

3.2 工作层面。对于知识型工作者而言,工作本身对其的激励在激励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上文的分析可知,工作满意度的很多影响因素都与工作本身密切相关。如晋升进修、学术氛围、参与管理、适度工作压力、社会认同等方面都涉及工作激励的内容。而双因素理论告诉我们,这些方面的因素属于激励因素,当其得到满足时,员工满意度将大大提高。因此,对于高校教师的激励应更多的采用工作激励的手段。

人体激素的化学本质范文5

等等。

何为激素

激素(Hormone)音译为荷尔蒙。人体内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的物质称为激素。不同的激素分别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性别、和性活动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激素的分类

激素按化学结构大体分为四类:第一类为类固醇,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第二类为氨基酸衍生物,有甲状腺素等;第三类激素的组分为肽与蛋白质,如垂体激素、胃肠激素等;第四类为脂肪酸衍生物,如前列腺

素等。

激素的作用

激素是调节机体正常活动的重要物质。然而它们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在体内发动一个新的代谢过程,也不直接参与物质或能量的转换,只是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或减慢体内原有的代谢过程。如生长和发育都是人体原有的代谢过程,生长激素或其他相关激素增加,可加快这一进程,减少则使生长发育迟缓。激素对人类的繁殖、生长、发育,以及各种其他生理功能、行为变化以及适应内外环境等,都能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一旦激素分泌失衡,便会带来疾病。

可如今的民众一听到激素这一词就惊恐万分,唯恐躲之不及。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民众对于激素的如此恐慌呢?激素,又为何刺激着你的心?以下笔者就以植物激素为例,道明原委!

公民的科学素养与部分扭曲事实的舆论

就以这次膨大剂风波使得西瓜滞销为例,公民原先根本不知西瓜膨大剂为何物,其用途更是一无所知,只知道他是一种激素类物质,使用以后使西瓜长得大,故而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大家都没有对膨大剂这一物质进行过科学性的探讨,只是以讹传讹,造成人们误会甚至害怕膨大剂的根本原因之一。

植物激素,虽然也叫“激素”,却是由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控作用。但他们和人体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等相比,无论是在化学结构,还是作用目标上,都是截然迥异的。

为西瓜膨大剂正名

“膨大剂”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属农药范畴,其成分可刺激细胞分裂,通过促进果实中细胞分裂和体积增大达到增产目的。上世纪中期日本首先研制出这种人工生长激素,但因考虑到果实容易畸形并未在全国推广使用,然而中国某些研究人员争相将其引进到中国,并在1992年通过了我国农业部的审核。

专家表示,其实大多数水果都在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这里面也包括膨大剂。“其实它们就像食品添加剂一样,只要按照国家规定适量使用,是非常安全的。”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所长羊杏平介绍说,“大家完全不必恐慌,就比如无籽葡萄、无籽柑橘,按照自身规律是不可能实现无籽生长的,就是通过一些激素培育出来的。”

作为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方面研究权威的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汪良驹认为,促进植物生长的膨大剂或者调节剂,其功能和植物体内的激素一样,都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这种膨大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便在国际上推广了,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很多地方将其广泛应用于各类瓜果种植,若按照国家规定适量使用,对人体不会造成什么不良影响。

那么,造成人们误会和害怕激素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部分扭曲事实的舆论导向和不科学的新闻报道。公民本身普遍不高的科学素养再加之错误的舆论导引,更使得人们被牵进了一条死巷!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质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党选民表示,有关“膨大剂”的部分不实报道对西瓜产业造成了严重影响,人们应该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对其加以认识,它只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经过长期大量的田间试验证明的。

海南省西瓜协会秘书长林尤胜也表示海南西瓜遭受不实传言已经不是第一次:两年前曾有错误报道号称海南西瓜注射红药水和甜水给西瓜增色增甜,导致西瓜滞销,最后经过权威媒体报道才为海南西瓜正名,但失去的损失已无法挽回。海南香蕉也一再遭受谣言危害,每一次都造成价格大跌,农民血本无归。

部分植物激素并不用怕

植物激素并非什么新的化工产品,将它们应用在蔬果生产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北方的冬天,能吃上黄澄澄的香蕉和品相完美的西红柿,这里面都有植物激素的功劳,目前普遍施用催熟的植物激素主要是乙烯利。

但也经常听到有人抱怨:“现在的瓜果都是催熟的,没有一点味道。”将瓜果味道的丧失都归罪到植物激素身上,那就有失公平了,特别是那些在大棚中栽培的反季节蔬果。只是在这个越来越关注健康的时代,大家更想知道非天然的化学品对我们的健康究竟有没有影响。

人体激素的化学本质范文6

关键词 情感 情感教育 激励 赏识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7.038

On Emotional Education and Strategy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LIU Jinyan

(Jiangsu Changshu Xupu Senior High School, Changshu, Jiangsu 215500)

Abstract Emotional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intelligenc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ducation of people the basic requirements and quality education. Emotional high 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cultural emotion, emotion and moral emotion as learning objectives, teacher education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scenarios, to carry out edu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centives to promote appreciation education to emo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emotion; emotional education; incentive; appreciation; English teaching

情感是人类精神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一道构成教育的重要内容。情感是一种心理体验,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教师通过情感教育对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状态施加影响,因此,情感教育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也是智力教育的基石。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在教学过程中以情育人、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学生才会信服教师、接受教导、传承教化。高中英语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结合英语教学内容表达情感、传递精神、分享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浓厚、态度端正、毅力坚韧的优良学习品质和意志坚强、自信乐观、情绪稳定的良好心理素质,以及公正无私、担当责任、诚实守信的高尚道德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提高和发展,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1 情感教育是高中英语教育的基础

(1)情感教育是人本教育的基本要求。人本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于促进人的个性与潜能的充分发展,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促进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人本教育思想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尊重学生自身需求,发展学生潜能,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目标。教师要具备尊重、友善、热情的人文情感和理解、关爱、奉献的职业情感,从学习上和生活上尊重、关爱、亲近和帮助学生。高中英语教师要围绕英语教学开展情感教育,以情感为纽带,积极开展语言互动和情感交流,以热情饱满、豁达乐观的情感表达引发学生的情感反应和情感互鸣,创造和谐友善、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2)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注重学生品德、智力、体质、情感、美学等身心素质、品格素质和学习素质的全面发展。情感作为人类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和人类经验中最亲近的心理体验,与人的心理健康、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休戚相关,并从情绪、意志、性格、兴趣等方面影响人的学习体验和智力发展。素质教育既注重学生智力素质的开发,也注重学生品质、情感和审美等非智力素质的养成。高中英语教师要通过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激情,提升英语学习能力,也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情感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全面发展。

(3)情感教育是英语学习的动力源泉。情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心理体验及行为反应,它因需要而产生,并与认识紧密相联,直接影响人的兴趣和行为。英语学习能够满足语言使用的需要,学生能够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主动学习英语。同时,高中英语教学中贯彻情感教育,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体验较易获得学生的情感互鸣和情感认同,融洽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学生的自尊、信任、愉快等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有利于学生调整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力,进一步激发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驱动学生主动学习,不畏困难、勇于探索,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2 高中英语情感教育的基本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了解英语的文化底蕴、具有英语文化情感是学好英语的前提。缺少文化情感,英语学习要么一知半解,要么枯燥乏味,缺乏生动活泼、内涵丰富的知识底蕴,英语学习将平庸乏味。文化情感要求尊重文化传统、促进文化认同、品味文化鉴赏。英语有悠久的语系渊源、文化精神和历史传统,教师要适当介绍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和价值信仰,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传统,尊重和认同英语文化,提高英语审美和鉴赏水平,培养英语文化情感。比如,英语的“主谓宾”句型结构体现了主体对客体的行为主义思想,英语文章惯用的线型结构体现了其直率爽朗的民族性格,揭示了英语行为主义的文化传统;而“blue eyes(忧郁的眼睛)”和“break your legs(祝你好运)”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可见,文化情感能够提升学生英语文化素养,使英语表达和运用更加风雅、更具品位。

(2)增进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情感包括学习态度、兴趣、动机、抱负、信念、目标、意志等内容,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情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最终影响学习目标能否实现。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情感。一方面,语言学习在增进学生的学习情感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情感的表达和传递多数情况下要通过语言来实现。另一方面,解决情感问题大多要依赖语言的运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展示英语交流的优势,如英语词汇丰富、构词规律,句式简洁、结构紧密,表达明快、逻辑严谨,易于学习和使用;同时要在课堂上模拟交际情境,创设英语交际氛围,开展口语交流,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和运用能力,勉励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端正态度、增强兴趣、坚定信念,增进英语学习情感,增强英语学习动力。

(3)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体现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和态度,具有评价言行、调节道德意识、传递和获取道德价值信息等作用。道德情感影响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选择,影响道德义务履行和道德责任担当,最终不同程度上影响社会道德风尚。高中英语课堂必然介绍中外文化思想,不同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会在意识领域进行博弈和较量,教师要善于甄别和扬弃,通过情理、情感、情境教育和行为引导,培养和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教师要以积极的情感导向引发学生的情感响应和情感互鸣,传导乐观心态和健康心理;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唤醒学生的个人义务和社会责任,传递责任心态和担当心理;以优良的传统美德浇灌学生的伦理观念和人文情怀,培养奉献心态和博爱心理。高尚的道德情感敦促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抱负、坚定学习意志,实现英语学习目标。

3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1)创设情境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氛围、形象具体的交际场景,引起学生某种心理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情境教育的核心在于具体情境下师生间、学生间的语言交际和情感交流,激发学生情感表达愿望,促进情感体验。情境教育既能生动具体展现教学内容,又能活跃课堂氛围,学生在情感表达和交流中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兴趣。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设活泼有趣、轻松喜乐的英语交际场景,吸引学生融入情境体验,在模拟生活情境中进行语言学习和交流,获得模拟真实的语言体验。《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Project板块为情境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可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完成Project板块设定的学习任务。如Module 6 Unit 1中Project部分“Putting on a play”,学生根据“The invisible bench”剧情设计场景和角色完成任务,在情境交际中表达情感、交流情感,开展身临其境的语言实践,学生能享受成就感和满足感,获得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增强英语学习兴趣。

(2)开展激励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念。激励教育以鼓励为原则,教师主动督促、引导学生,提出明确要求,激发学生内在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兴趣、愿望和热情,增强学习信念。激励教育能焕发和鼓舞学生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处于激发和亢奋状态,学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思想专注,状态良好,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体素质、教育背景和学习能力,以肯定、信任、赞扬、奖赏等正面激励方式鼓励学生行为,以否定、约束、批评、惩罚等反面强化方式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修养品性、发奋学习。高中英语教师可结合教学素材通过阅读教学、故事叙述、经验分享、学习心得等方式开展励志教育,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竞争、互相促进;通过树立榜样、明确目标、实施计划、分步赶超等方式开展激励教育,督促学生自主学习、自觉思考。教师要善待、关爱、尊重、信任学生,倾听、尊重学生意见,适时、适度激励学生,使学生明确赶超目标、增强学习信念。

(3)推行赏识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如果说激励教育中教师主动督导学生行为,明确学生奋斗目标,强调外部干预和监督,那么赏识教育中教师积极欣赏学生优点、尊重个人发展选择,强调内心信念和认同。赏识教育以尊重个性为前提,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欣赏优点、嘉许进步、包容不足、宽容失败,学生得到尊重、欣赏、知遇和包容,心理上获得情绪舒缓、心灵慰藉和情感满足,以愉悦心情、轻松心态投入学习,记忆更迅捷、思维更敏锐、体验更活跃,增强求知欲望和学习信心。人性的本质需求是获得尊重、理解、赏识和关爱,赏识教育尊重个性、欣赏优点、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关爱人生,是尊重生命规律的人文教育,学生在愉悦的心理体验中获得和谐的情感交流与情感互鸣,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高中英语教师要善于利用轻松幽默、意蕴丰富的口语及时、适度表达对学生的赏识,通过口语表达或肢体语言赞赏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容忍和安慰学生的失败和错误,让学生在感受英语文化魅力的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尊重、获得赏识,增强英语学习信心。

情感是教育的基石,教学活动体现了师生间、学生间的知识传递和情感交流过程,是知识认知过程与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统一,因此,知识教育过程同时也是情感教育过程。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语言认知和语言实践中的深厚情感,既要以英语知识教育为主线,又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贯彻情感教育,将情感因素渗入语言教育,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尊重感召人,以关爱感动人,以热情感染人,以理解感化人,以宽容感悟人,做到以情寓教、以情育人。学生通过情感教育获得轻松愉悦的心理体验,促进身心、智力的健康、全面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坚定学习信念,增强学习信心,提升英语学习和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晓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