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工程风险评估范例6篇

拆除工程风险评估

拆除工程风险评估范文1

【关键词】工业建筑设施;拆除工程;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现代工业也由早期的分散性建设向集聚区集中发展,原来位于城区的工厂因规划搬迁需要进行拆除;另一方面,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工业技术进步不断采用新的生产手段,常常需要对原建筑设施进行拆除或者改造,这类工业建筑设施拆除工程项目总量巨大。工业建筑设施相对一般民用建筑,其类型复杂,通常包括民用房屋、生产厂房、桩基基础、工业管道、生产设备、电气设施以及附属构筑物等,其拆除工程安全技术问题比新建工程要复杂得多,具有劳动力密集、难度大、技术性要求高、安全危险性高的特点。近年来,各地各种工业建筑设施拆除工程安全事故频发,有资料显示,建筑拆除工程安全事故 占到全国建筑业重大事故总起数的三分之一,工业建筑设施拆除工程安全事故占绝大多数,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疏忽安全管理和技术控制。研究这类拆除工程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控制方法极具意义,以下通过科学安全管理方法,针对工业建筑设施拆除工程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研讨不同阶段的安全管控内容。

【正文】

1 当前工业建筑拆除工程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

拆除工作者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充分评估拆除工程施工作业风险,盲目施工极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综合近年来的拆除工程安全事故来看,总括存在以下类型安全风险问题:

1.1 拆除工程疏忽安全管理,例如承包给无资质施工单位拆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方案不完善或者不经论证;作业过程中缺少技术指导或者安全监护;对作业者不进行针对性安全教育等情况,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屡见不鲜。

1.2 拆除作业者没有系统分析整个建筑设施技术资料,对设施的静力体系掌握不清,盲目拆除,导致人员伤亡坍塌事故,此种安全风险最为常见。

1.3 拆除工程往往在有限的场地内作业,没有进行有效隔离或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拆除时造成相关联或者附件的设施损坏,甚至引发二次事故。

1.4 对于构筑物的使用状况缺少分析,原使用过危险化学品的建筑设施包括土壤,遗留的危险化学品给作业人员造成健康伤害甚至中毒死亡;例如2009年媒体报道位于杭州三里亭附近的杭州农药厂旧址,拆迁后的土壤中残留大量存在黄磷等农药成分,有毒气体弥散,甚至发生黄磷自燃产生白烟,影响周边人群中生命健康安全。

1.5 没有对使用设备设施、工业管道进行有效的安全处理后进行拆除或切割,可能会发生中毒、爆炸等安全事故。

1.6 使用素质不相适宜的人员进行作业,尤其是使用农民工,不经安全教育上岗、特殊作业无证操作,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例如无证作业拆除电气设施极有可能导致触电事故;

1.7 没有对拆下的设备或者可移动设备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例如2007年3月12日,上海拆迁位于浦东新区南码头路200号的上海溶剂厂废弃厂房过程中,由于钢筋砸中罐体发生液氯钢瓶泄漏事故。

1.8 没有对隐蔽工程(电线电缆、埋地管道等)采取安全措施,连同建筑物本体一同拆除,导致触电、爆炸等安全事故发生。2010年7月28日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街道万寿村15号附近进行的拆迁作业现场,因施工挖断了丙烯管道造成丙烯泄漏,旁边的一私家车主启动车辆时产生明火引发爆炸。

1.9 其他安全风险问题,例如没有处理好既得利益这之间的关系,导致社会发生时而有之。

由此可见,工业建筑设施拆除工程安全风险因素复杂繁多,主要体现在对拆除工程存在的安全风险认识不够,过程安全管理控制不到位,缺少施工安全经验不科学地应用专业安全技术,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欠缺等。

2.工业建筑设施拆除工程事前安全管理

2.1 拆除工程社会风险评估

城区规划改造而引起的工业建筑设施拆除工程往往会涉及到政府部门、原业主、拆除人等相关主体,拆除作业的实施应充分考虑社会影响风险,判断是否会引起周边业主的不满,相关利益人的协调和补偿是否到位,是否会存在对遗留潜在安全隐患的心理焦虑,是否与区域内同类的项目间存在明显的不公平,拆除施工作业是否有障碍或安全风险隐患,是否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等。工业园区建筑设施拆除是否会存在对周边工厂产生影响,尤其是相连的工业链式的生产集聚区,拆除施工可能会带来周边房屋的安全威胁,影响生产等情况。一旦引发成为社会事件,极有可能导致拆除工程不能如期进行。

规避社会安全风险应对周边环境和相关利益人做出全面的评估,依照现行法规制定合理的方案,针对相关利益方进行协调,做出有针对性、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明,让相关利益人拥有合法的知情权,及时签订相关的安全协议和经济合约。

2.2 拆除工程安全技术风险评估

工业建筑设施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拆除工程安全技术风险的不确定性,和新建项目安全管理存在很大的区别。在拆除施工前,须对原始建筑图纸和技术资料进行收集、审查,依照拆除对象的现有状态进行安全技术风险评估,确定科学的拆除方案。评估内容包括:

2.2.1对照建筑设施的技术资料识别建筑设施的主体结构,分析静力系统,确定拆除程序,选择安全可行的拆除方法;

2.2.2 辨识建筑物的使用情况,是否存在有危险物品的生产使用等情况,避免拆除时遗留危险物品对作业人员和环境的影响,包括是否存在土壤污染;

2.2.3 对照建筑设施竣工资料,查找隐蔽工程内容,确定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例如埋地管道、隐蔽电缆等设施;

2.2.4 设备设施的分布情况,采取合适的卸载方案;

2.2.5 考虑自然气候条件对拆除作业的影响,应准确判断气候对拆除中房屋的不利影响,切实加强安全防范措施。

2.2.6 考虑拆除后的废墟清理作业方案。

根据评估的内容,编制施工组织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2.3选择符合资质的施工单位

无资质的企业或个人不具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施工机具,往往安排没有专业能力的农民工采用土办法进行拆除作业,据资料显示,无资质的企业或个人承揽的建筑拆除事故起数占事故总起数的60%。选择符合资质的拆除作业施工单位尤为必要,在选择前应充分考察施工单位的业绩和专业技术能力,并签订相应的安全协议,严禁分包转包给无资质的单位或个人。

2.4 作业前安全培训教育管理

作业人员是拆除工程的作业执行者,当前存在的一个基本事实是 不论具有多高资质的施工企业具体施工作业人员主要由农 民工组成。这些人员往往没有经过基本的安全培训 ,不了解或不熟悉安全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对拆除施工作业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又因缺乏管理 违章作业现象得不到及时纠正和制止,事故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整改。针对特定工程,应对拆除作业者做好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拆除管理方应监督施工单位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制定培训教育台帐。

拆除工程风险评估范文2

【关键词】内控审计;城中村改造;运用

随着中国经济稳步进入了新常态模式,城镇化建设也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全国各地城镇化都在高速发展,城中村改造也成为了各级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然而随着城中村改造的步伐加速,我们经常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出现的极端事件,暴力拆迁事件层出不穷,违规拆迁屡见不鲜,自焚乃至以命抗拆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聚焦了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城中村改造的规范运作问题。

一、城中村改造中的问题及分析

在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加盖、赔偿不能达成一致、违法拆迁、扬尘、安全事故、质量问题、延期交房、回迁安置问题等,造成上访频次高,群访社会负面影响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城中村改造主体文化理念存在着业绩观、形象观的问题,没有将百姓利益放在首位。

2.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运营不规范,拆迁评估监管不力,拆迁安置程序混乱,监督公示不到位,造成了各种违法拆迁等负面社会现象的发生,以至于百姓利益受损。

3.城中村改造中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不全,内部控制等管理工具缺失,是造成城中村改造出现问题的主要成因。

4.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监督控制缺失,缺乏第三方的监督,相关信息渠不畅通也是造成上访的原因。

二、如何解决城中村改造的问题

如何规范城中村改造业务?如何解决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内部控制审计就提到日程上来。

1.开展城中村改造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由于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多,各业务流程接口以及相关政策都存在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因此规范城中村改造工作,搭建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监管,通过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审计,促进整个城中村管理体系的提升就成为规范城改业务的关键。

(1)内控体系建设基础阶段

组织架构上设立内控工作领导小组与内控推进工作小组直接对内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保证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通过编发《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等相关内控管理制度,赋予内部控制推进工作小组人员开展城中村改造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及开展内控审计的权力。

内控推进工作小组通过开展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各部门以及城改工作小组的权责界定、做好各部门管理制度、城改业务流程的梳理工作,理顺单位内部层级之间、部门之间的权责;实现制度无遗缺、无重复。

(2)内控体系建设搭建阶段

针对单位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宅基地审核、动迁评估、收房拆除、财务审核、接待等各业务层面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的制定,对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各业务的全流程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建立有效的防控措施。

(3)体系推广实施阶段

对城改内控体系进行测试、改进和推广实施,通过测试改进使城改内控体系紧贴城改业务实际,达到可操作、能执行的目的,通过推广实施使城改内控体系融入日常经营管理活动。

(4)评价与持续优化阶段

针对已运行的城改内控体系,进行自我评价和持续优化。通过实施该阶段工作实现对风险的动态管理,对内控体系的持续优化、对城改内控运行的跟踪督导,保证城中村改造内控体系落地。

2.如何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运用内控审计

在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时应遵循有效性、全面审慎性、独立性原则,在实施城改内控审计过程中对被审计部门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及内部控制过程的有效性进行测试与评价。

(1)明确城改内部控制审计范围及重点内容

城改内控审计范围主要包括了城中村改造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及沟通、监督五个方面,同时重点关注宅基地审核、动迁评估、收房拆除、财务审核、接待主要业务流程,使得审计内容贯穿于主要的经营活动中。

①城中村改造的控制环境包括了城改的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组织结构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城改理念、文化等。重点审计方向是城改治理结构是否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是否落实、政策宣传及宅基地审核等业务小组岗位职责是否明确;人力资源结构是否合理、引进开发与使用退出环节机制是否健全;城改过程中的社会责任是否履行,包括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安置房质量控制、治污减霾措施是否得当;城改中是否以阳光拆迁、法制拆迁、和谐拆迁为主题文化开展相关工作。

②城中村改造的风险评估主要包括识别和分析影响城改目标实现的各类风险、对城中村改造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建立城中村改造风险管理体系。重点审计城改各业务环节中风险是否被准确识别并制定相应应对策略。

拆除工程风险评估范文3

1.1清洗作业风险分析

清洗作业主要包括平台罐体人工清洗作业、平台生产流程循环清洗作业、海管清洗及置换作业,为后续进一步拆除施工提供安全保障[11]。清洗作业过程中的主要风险有:火灾、爆炸;有毒气体、窒息;灼烫;电气伤害;机械伤害;油气泄漏;限制空间风险;高压风险等。

1.2海管海缆弃置作业风险分析

海管海缆弃置主要工作有:膨胀弯拆除回收、海缆弃置以及海管弃置[12]。海管海缆弃置过程中主要风险有:潜水作业、吊装作业、水下切割作业、人员触电、机械伤害、人员操作失误、交叉作业、船舶靠泊、环境影响等。

1.3上部组块拆除作业风险分析

上部组块拆除的主要工作包括:陆地准备、上部组块无损检测、海上施工条件确认、船舶设备及人员动员、施工船舶抛锚就位、各层甲板设备的临时固定补强加固、火炬臂拆除、组块与导管架连接解除、组块索具栓接、组块起吊、装船固定、运输至码头、卸船等。上部组块拆除过程中主要风险有:坠落物、潜水作业、切割作业、吊装作业、火灾爆炸、焊接失效、人员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人员操作失误、装船固定、拖航作业等。

1.4导管架拆除作业风险分析

导管架拆除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陆地准备、钢桩内排泥、钢桩内切割、索具拴挂、导管架起吊、装船固定、运输至码头、卸船、陆地拆解并运输至业主指定的库房等。在导管架拆除、拖航、拖拉上岸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有:切割作业、潜水作业、吊装作业、结构失效、火灾爆炸、人员触电、机械伤害、高处作业、人员操作失误等。

1.5陆地拆解作业风险分析

上部组块陆地拆解的流程是:驳船将上部组块运输到码头,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滚装上岸方法卸船,组块牵引到场地后,使用350t履带吊辅助进行拆解。导管架陆地拆解的流程是:驳船将导管架运输到码头,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滚装上岸方法卸船,导管架放置到场地后,使用350t履带吊对导管架进行拆解。在陆地拆解作业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有:切割作业、吊装作业、结构失效、人员触电、机械伤害、高处作业、人员操作失误等。

1.6平台拆除环境影响分析

平台拆除工程主要在海上进行作业,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如恶劣天气、气候条件、海况等不可抗力的影响。在海上结构物拆除过程中,各作业船只及设备的排放物,结构物本身及平台各个系统的残留物也可能排入海洋,若对这些废弃物和残渣不加控制,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了防止海洋环境遭受污染损害,保护生态平衡,促进海洋事业的发展,对拆刘怀增,等:海洋石油平台拆除作业风险评估分析研究·301·除工程必须加以控制。海上平台拆除工程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包括:能量释放;大气排放物;向海里和陆地上排污;对生物环境的影响;噪音、气味、视觉影响;废物、垃圾等。

1.7安全管理风险分析

海上拆除工程涉及到不同部门不同专业人员的协同作业,而且作业环境比较恶劣,因此安全管理对于项目的顺利安全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安全管理包括HSE组织机构及职责、HSE管理要求(包括项目培训管理、安全会议、监督检查、过程文件控制、承包商管理、事故管理、应急管理、风险管理等)、现场HSE管理方面的内容。

2渤海某平台拆除作业风险分析

在渤海某平台的拆除作业风险分析中,清洗作业共辨识出危险因素46项,其中Ⅰ级风险21个,Ⅱ级风险16个,Ⅲ级风险9个,见图1;海管海缆弃置作业共辨识出危险因素73项,其中Ⅰ级风险21个,Ⅱ级风险23个,Ⅲ级风险29个,见图2;上部组块拆除作业共辨识出危险因素107项,其中Ⅰ级风险35个,Ⅱ级风险57个,Ⅲ级风险15项,见图3;导管架拆除作业共辨识出危险因素144项,其中Ⅰ级风险43个,Ⅱ级风险89个,Ⅲ级风险12个,见图4;陆地拆解作业共辨识出危险因素15项,其中Ⅰ级风险8个,Ⅱ级风险6个,Ⅲ级风险1个。

3对策措施

针对平台拆除作业过程中辨识出的主要风险,提出如下建议:(1)在平台拆除作业过程中,应对作业人员的资质、相关设备、劳动防护用品及作业程序等进行严格检查,要求重点岗位人员应具有相关作业经验。交叉作业时明确各单位的工作界面及相应的职责,制定详细安全作业方案,经批准后方可执行。(2)清洗作业期间,应严格执行清洗作业程序,如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程序、进罐作业程序、作业许可证程序等;作业前检查确认清洗设备设施的状态,并做好维护保养工作;作业人员佩戴合适的劳动防护用品,做好应急防护措施。(3)在上部组块和导管架拆除过程中,作业前应将气瓶放置在安全区域,防止落物对焊接气瓶造成伤害,导致可燃气体泄漏,严格执行动火程序。作业前进行作业安全分析,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执行,检查设备设施是否完好,加强设备维护保养,进行现场警示隔离并派专人看护。(4)拖航前应对上部组块、导管架的重量和重心进行核准检查,并对拖轮和驳船进行检查确保运行状态良好;拖航过程中定期检查驳船上各物件的固定情况,严格执行预先制定的拖航程序文件,选择好的天气进行拖航作业,确保航道水深便于拖航,控制海上航行最佳速度。(5)陆地拆解前对上部组块工艺系统进行检测,确认满足施工要求,并严格执行拆解方案,作业前进行风险辨识,防止拆解过程中因残留油气而导致火灾爆炸、人员伤害等。(6)各项作业过程中,搭设脚手架及工作甲板时应严格执行高空作业许可制度,施工前检查紧固情况,施工过程使用隔离带,并有专人现场值班。在作业施工期间应加强对气象的监测,密切监视海流、波浪等天气变化,选择适宜的气候窗进行作业,并在作业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协调沟通,突遇恶劣海况及时中止作业。(7)作业前对施工的环保资源配置(船舶、人员、设备等)进行确认,确保其满足环保条件要求;作业期间,生活污水、固体垃圾等废弃物应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加强对船舶及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防止燃料溢出、油气泄漏;严格按要求对海管海缆封堵,防止封堵不严发生泄漏;气体的排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尽量避免造成海洋环境污染、影响海生物活动。

4结论

拆除工程风险评估范文4

主题词:执法风险;风险评估;执法保障。

With the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increasing levels of cities around the building, maintenance of urban management and law enforcement order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to protect the urban management and law enforcement, the task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onerous. To this end, the Jinan Municipal Public Security Bureau under the detachment Since the formation of closely around the service of social stability maintenance, service bigger and stronger main industry, services,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service "Three Constructions" four tasks, based on the functions of temper forward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the innovative public security urban management, well in advance of the work of law enforcement risk assessment, improve ex ante, in the matter, after the fact "three links, to maximize predict, early warning, prevention, efforts to crack the enforcement of current urban development process to maximize problem, make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accelerat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building beautiful Springs.

Keywords: law enforcement risk; risk assessment; law enforcement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X8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济南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呈现点多、线长、面广的趋势,伴随着城市拆迁、土地征用、企业改制等社会转型时期的政策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大量存在,公共利益诉求亦呈现多样性、复杂性、紧迫性,济南市公安局直属支队认真履行职能,积极配合保障开展各项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依法打击扰乱、阻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执法人员和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实际工作中,逐步总结出了“一二三四”工作法,即:深化 “一个超前”(信息搜集超前)、突出“两个重点”(接处警、现场保障执法)、严把“三个环节”(事前制定预案、事中监督指导、事后总结讲评)、实施“四个规范”(指挥调度规范、执勤形象规范、文明用语规范、处置突发事件规范),切实维护了城管执法治安秩序,保障了各项城管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近十年来,由于支队在保障城管执法工作中坚持执法风险评估制度,应对方案措施得当,处置及时有力,至今没有发生一起因民警执法不规范、不文明引发的群体性、突发性案事件,未引发涉访涉诉问题。

一、事前执法风险评估,为科学分析研判提供依据。准确打击城市管理领域里的违法犯罪行为,完成好社会维稳任务,需依托大量全面、准确的案件、事件预警信息,为分析研判、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支队近年与城管、建委、园林、国土、等部门及施工建设单位建立起长效的工作联系制度、联席会议制度,遇有执法任务,立即启动执法风险评估工作机制:一是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风险评估,预见各类矛盾纠纷、安全隐患,以及可能引发的案事件,研究行动方案和应急预案,细化措施,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二是根据任务实际,组织民警“分区域、分层次、分时段”深入社区、街道、工地、农村等执法现场进行实地勘查,采取发放法律知识宣传单、通告、座谈会等形式,走访周围单位及市民群众,了解执法对象涉及的利益群体、经营资质等相关背景情况,准确把握舆情动态,提前对拆除违法违章建设、整治违章户外经营等城管执法工作潜在的各类不安定因素进行排查,了解群众对公安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意见建议,注重搜集掌握各类深层次、内幕性工作信息,掌握工作主动权;三是,加强信息分析研判工作,组织民警认真分析形势,综合科学分析评估,进行网上信息查询比对,超前预测治安动向,主动发现工作中苗头性、倾向性的矛盾纠纷,形成执法风险评估报告,向上级党委、领导和执法部门通报有关情况,及时修定行动方案和应急预案,避免妄言、盲动、乱为,引发不良问题。譬如,去年10月份,根据市政府有关部门任务要求,依法保障城市管理行政法局对济南某家大酒店违法建筑部分拆除中,根据初步了解的情况分析,此次任务要拆除2个楼层、数千平米,现场形势复杂、难度大,涉及利益群体广,矛盾复杂交织,若处置不当,极易引起多方冲突,挑起社会敏感神经,成为舆论、媒体围攻的焦点,造成不良后果。接通知后,支队迅速组织骨干力量提前对拆违现场及其周边进行实地勘察,分组深入酒店现场工作,与主管部门、建设方、施工方、民工、周边群众反复交流,倾听大家对拆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相关不安定因素,全面分析形势,及时靠前做好相关人员的教育疏导工作,避免矛盾激化。召开专题部署会议,认真进行执法风险评估,研究制定行动方案、应急预案,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置可能引发冲突的矛盾纠纷,彻底杜绝了安全隐患,经过连续几天的工作,维护了拆除现场的秩序。有理、有节、有序的保障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完成了此次拆除违法建设的执法任务。这种提前介入,科学评估执法风险的信息分析研判机制确保支队在保障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中未出现一起因拆除违法违章建设等而引发矛盾冲突,威胁社会稳定的事件,维护了城市管理秩序,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事中执法风险排除,妥善处置各类执法纠纷。近年来,全国各地因城市拆迁、土地征用、户外经营整治等城管执法工作引发的矛盾纠纷呈增多趋势,阻碍执法、聚众上访等案事件时有发生,涉及群众范围广,各类矛盾集聚,解决渠道不通畅,一旦出现涉及其利益的诱发因素,一触即发,如果工作措施不严密、工作态度不冷静、舆论导向把握不当,极易成为媒体、互联网渲染报道和恶意炒作的“焦点”,甚至由此引发大的,公安城管执法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为此,支队坚持一事一议、一行动一方案,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程序,落实执法责任,以公正促和谐、以规范促和谐、以文明促和谐,避免因执法不当引发新的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工作中,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支队注重加强与各警种和城管、园林、环保等主管部门的联系,充分沟通合作,联合各方面的力量,妥善处置矛盾冲突,化解事件苗头。近年来,随着济南人口流动性增强,来济经商、务工人员呈现逐步增加趋势,治安管理难度加大,特别是2010年以来,在长途汽车总站、火车站等人口聚集地、繁华商贸区季节性地出现违章占道贩卖切糕、水果的少数民族摊贩,其存在不服从管理、强买强卖等现象,损害群众利益,影响社会治安秩序。支队接举报后,安排专门警力迅速展开调查,根据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一是召开稳控工作联席会议,分析工作形势,针对外来流动摊贩群体的特殊性共同研究工作方案,商讨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二是会同各警种、当地公安分局、市民宗局、各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等部门力量,与少数民族摊贩代表进行直接对话,宣传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督促他们规范守法经营,服从执法人员管理,不要发生寻衅滋事等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等不良行为;三是对于极个别不听劝解、不服从管理,仍违法经营甚至暴力抗法的摊贩,各有关部门按本部门职责,对其依法进行处罚,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四是联系媒体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各方齐抓共管,防止别有用心的人趁机挑起事端、激化矛盾。通过不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确保我市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拆除工程风险评估范文5

摘要:频繁爆发的征地冲突已经成为威胁农村社会稳定的最大风险因素之一。通过做好源头预防,杜绝滥用“公共利益”名义征地;引入社会组织,推行第三方机构征地风险评估制度;推行阳光征地,提高征地工作透明度和参与度;加强资金监管,保障征地对象的合法权益;落实多元安置,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等多种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和化解农村征地冲突。

关键词 :农村征地冲突;征地拆迁;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工业用地、城市用地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用地需求急剧飙升。为解决各类用地需求,抑或是在土地财政巨大利益驱使下催生的征地运动席卷全国,由此引发的征地冲突也如影随形般频繁爆发,并呈现出覆盖面广、频率高、后果严重的三大特征。1 频繁爆发的征地冲突已经成为威胁农村社会稳定的最大风险因素之一,也是地方政府社会治理的难点。研究表明冲突预防所耗费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是最低的,也是冲突管理的首要环节。作为人为因素导致的社会冲突,如果能够在征地之前、之中和之后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工作,完全能够实现可防可控,避免悲剧事件不断上演。

一、做好源头预防,杜绝滥用“公共利益”名义征地

土地征用是发生在国家和农民集体之间的所有权转移,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批准权限和程序,并给农民集体和个人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变为国家所有。2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而且蕴含着无可限量的巨大价值。在国土疆界基本勘定的和平年代和民主时代,一个国家不大可能通过战争等暴力手段大面积开疆拓土。在一个疆域面积基本稳定的国家或地区内部,农业用地与非农业用地(主要指城市发展用地和工业用地)之间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关系。在非农用地需求急剧膨胀和土地财政极度渴求的双重利益驱使下,地方政府和各种企事业用地单位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都投向农村土地。但作为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泱泱大国,提供最基本的粮食需求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维系统治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国家对征地行为管控严格,从《宪法》、《物权法》到《土地管理法》,但凡涉及土地的重要法律无一例外地都明确规定,只有出于公共利益需要才能征收土地,“公共利益”是政府征地合法性的基础条件之一。但我国的征地制度还是显得过于粗略和原则化,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公共利益”的内涵和外延并未给出明确界定,从而为地方政府和用地单位的不法行为埋下隐患。“公共利益”是多元主体价值判断的产物,利益主体所站立场不同,对其内涵和外延也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界定,从而引发征地各方在价值维度上的巨大差异甚至背道而驰,表现在实践层面上则是利益主体的激烈对抗乃至流血冲突。借鉴国际上的一般做法,我国在界定公共利益上宜采用概括式与列举式相结合方式,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征地必须为公共利益服务,然后列举出可以发动土地征用的各项事业,同时保留对国家行政权和法定解释的司法权以相当大自主权。3 通过合理界定“公共利益”和划分征地范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地方政府和用地单位滥用“公共利益”名义,以合法形式恣意征地或变相征地,有利于从源头上杜绝征地冲突发生。

二、引入社会组织,推行第三方机构征地风险评估制度

征地风险评估制度是指对涉及土地征收或农用地转用的建设项目,在报批前对征地实施可能引发的矛盾冲突与潜在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和预案措施,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减少因征地引发的社会矛盾及不稳定因素,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制度。推行征地风险评估制度对于实现由“被动保稳”到“主动创稳”,有效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第三方机构介入进行征地风险评估在我国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在量化评估和评估技术层面,尚未建立起较为完整的风险测算指标体系,难以准确了解征地潜在风险,评价结果可信度也较为有限。部分地方政府在实施过程中就是消极懈怠、阳奉阴违、流于形式。尽管如此,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征地风险评估并不断完善这一制度是大势所趋。相关部门应该在全国和地区范围内精选一批公信度高、业务水平高的专业中介机构,能够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监管下,不受任何外在因素干扰独立完成评估工作。政府相关部门要细化并科学制定评估内容,综合研判原发性风险和潜在风险,确定风险系数和评定风险等级,提出分类处置意见以实现防患于未然。相关政府机构对于第三方出具的征地风险评估报告应该予以重视,对项目土地征收可能引发的矛盾及其程度进行预判,专题研究化解矛盾根源、消除稳定隐患的措施建议,制定风险化解的处理预案,并将风险防控责任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个人。对于包含风险因素或风险源尚未消除的征地项目应当做出暂缓实施或不予实施的结论,决不能为了部门或地方利益,有意或无意地忽视风险评估报告的价值。强行实施包含明显或潜在风险隐患的征地项目,有可能会引致征地冲突并造成不可挽回的生命或财产损失。

三、推行阳光征地,提高征地工作透明度和参与度

土地征用事关国家、集体和农民三方利益,唯有推行阳光征地,才能依法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补偿权,从而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征地报批前,地方政府应及时将拟征收土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以及申请听证的途径、联系方式等告知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和其他权利人。在告知方式上可以采取在村组内醒目位置张贴公告、进村入户送达、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告等有效方式,尽可能扩大被征地群众的知晓面。对涉及房屋拆迁的,应将公告送达或张贴至拟拆迁的具体农户,并通过拍照、摄像等方式留存依据。在开展拟征地告知的同时,须对拟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地上附着物等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须经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代表共同确认。被征地农民要求听证的,应及时按程序组织听证,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要求。用地报批时,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应说明拟征地告知、确认和听证工作的组织方式和过程,对程序不到位、告知确认等工作不落实的,不予通过用地审查。征地批准后,市、县人民政府应及时将征地信息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并依法组织开展征收土地公告、征地补偿登记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要建立完善的征地信息查询制度,方便公众查询征地批复、范围、补偿、安置等相关信息。要将被拆迁人的姓名、房屋面积、人口及补偿金额等个人补偿信息张榜公布,并在网站、电视、报纸等媒体上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房屋征收部门和征收实施单位在拟定征收补偿方案前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前期调查,通过现场开会等方式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倾听民意化解矛盾;要开通“征收热线”、设置“投诉信箱”,及时处理群众咨询和投诉事项,以人性化服务保障“阳光征地”取得实效。

四、加强资金监管,保障征地对象的合法权益

土地补偿费是因国家征用土地而对土地所有人和使用人的土地投入和收益损失给予的补偿,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偿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助费等。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征地面积以及拆迁补偿资金的规模越来越大。由于缺乏有效监管,截留挪用甚至贪污私分土地征用补偿资金的问题屡屡发生,既损害了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党和政府形象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地方政府应该从源头上加强和规范征地拆迁补偿资金管理,完善标的评估、资金拨付、资金监管和终端发放等各个环节的制度设计,确保征地补偿资金及时安全发放。地方政府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统一规范的拆迁补偿政策和标准,防止出现多寡不均和老实人吃亏的不公情况,避免“前面签协议,后面来扯皮”的现象发生。地方财政部门应加强基层财政、财务人员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帮助其提高业务素质和财务管理水平。要督促村组及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杜绝长期滞留村组。要引导村组通过村民决策方式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公益设施建设和发展村级经济,要在政务公开专栏对征地、拆迁及公共面积补偿资金的发放情况及时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财政、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应结合各自职能,将征地拆迁补偿资金全面纳入监管范围,实现资金核定、发放监督的“全覆盖”。要建立有奖举报机制,拓宽举报途径,注重收集违法违纪线索,形成监管的高压态势。对截留、挪用、贪污征地拆迁补偿资金的违法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在电视、广播、报刊等主流媒体公布处理结果,真正起到震慑和教育作用。唯有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才能实现对征地拆迁补偿资金的有力监管,从而有效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农村征地冲突发生。

五、落实多元安置,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作为一个农业历史悠久、农民占据主体、社会保障尚不完善的农业大国,土地对于中国农民而言,具有深厚的感情、特殊的意义和复杂的功能。土地让农民有了安身立命之本,获得生存发展之基,土地不仅是生产资料,更承载着就业、养老等多重社会保障功能。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则他失掉的不仅是基本生活保障,也失掉了承载希望和梦想的精神依托,对个人和家庭的未来生存和发展心存忧虑。其为了获得更为可靠和久远的保障,甚至不惜以命相搏来换取更高的征地拆迁补偿筹码。农村征地冲突产生原因比较复杂,要预防和化解此类冲突发生甚至悲剧重演,相关部门在进行征地拆迁和补偿安置时要采用多元途径,既要注重当前利益,更要着眼长远打算。一方面,要改革当前单一化的货币补偿方式,探索土地产权股份合作制模式。通过土地使用权股份化,允许农户将其所拥有的土地承包权以及相关权益以股份的形式进入证券市场,或者所有权份额股份化,即将集体所有的土地视为共有产权,赋予农户一定的土地所有权份额,农户可以个体的所有权份额作为股权进入土地市场。当农民想脱离农业或进入农业时,可以通过产权的转让,选择是放弃还是拥有土地产权股份,以寻求机会成本最小、预期收益最大的谋生方式。5 另一方面,要广开渠道促进失地农民就业。被征地农民失去土地后客观上需要从农业转向其他行业,其生产和生活方式都要发生巨大转变,知识和技能的缺乏让他们对未来难免忧虑。相关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机制,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给予就业指导、组织劳务输出,为失地农民再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积极引导失地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唯有多措并举,才能保证社会稳定。

农村征地冲突成因复杂、涉及面广、治理难度大,已成为威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顽疾。实践一再证明,冲突治理的最高境界不是冲突发生后的全力以赴和大获全胜,而是根本就没有冲突出现。只有通过土地管理制度综合改革和构建多元有效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才能从根源上铲除征地冲突赖以存在的基础,构建起预防和化解农村征地冲突的长效治理机制。

引文注释

1 谭术魁,齐睿.三步走治理征地冲突[J].团结,2013(3).

2 徐建春,等.土地管理与国土规划新探[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2.

3 黄天元,等.浅析我国征地制度中“公共利益”界定与征地范围划分问题[J].经济地理,2006(5).

4 丁宁,等.征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范化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3(1).

拆除工程风险评估范文6

一、房屋征收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内涵及其成因

房屋征收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即政府在执行房屋征收决策,实施房屋征收过程中给人民群众生活、生产、财产等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各个方面造成负面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房屋征收对征收范围内的人群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两点:一是导致被征收人失去收益性物业、宅基地及住宅,并带来原有生活方式和邻里关系的改变,心理上容易产生失落感、剥夺感。二是不同时间之间、不同区域之问的不同补偿标准和方式,有可能引起被征收人相互攀比,心理上也会不平衡。由此采取上访、留置原地拒绝搬迁、暴力对抗甚至群体示威等形式阻碍房屋征收工作,造成社会不稳定。

引发房屋征收社会稳定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房屋征收的强制性。房屋征收是政府行为,是在给予被征收人公平合理补偿的前提下,政府强制性要求相对人让渡物权、实现公共利益的行为,不以被征收人自愿为条件。二是被征收人补偿的期望值过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房价不断上涨,不同区位房屋价值相差显著等因素,被征收人对房屋升值的预期增强,要价和附带条件越来越高,虽然在目前的房屋征收补偿标准下,被征收人最终实际收益较大,但与其不断增加的要求和欲望相比,补偿往往难以满足。三是房屋征收带来的破坏性。房屋被征收搬迁时,被征收人原有生活模式会受到影响,一部分有收益的生产资料将会丧失,致使收入来源减少,同时教育、医疗保健等福利设施及服务短期内将有可能变化,社会关系网解体。这种破坏性将影响被征收人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四是补偿不公平、程序不到位、工作不细致、补偿费不能按时拨付等其他原因都可能诱发社会稳定风险。

二、房屋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

实施房屋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合法性。主要看实施房屋征收,是否符合《征收条例》规定的6种公共利益情形;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旧城区改建,是否已纳入市、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二是科学性。主要看征收补偿方案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是否反映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是否兼顾群众的现实和长远利益,保证被征收人居住条件有改善,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是否遵循决策民主、程序正当、公平补偿、结果公开的原则。三是可行性。主要分析评价建设项目是否经过严格的审批、核准、备案的法定程序;是否经过严谨科学的可行性研究论证;是否考虑地方财政能力和大多数群众的承受能力等制约因素;征收补偿方案是否切实可行;房屋征收实施时机和条件是否成熟;房屋征收补偿政策是否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严密性,并与前已实施、周边地区和相关政策(如征地拆迁)基本协调一致,不会导致相关地区、行业和群众的互相攀比。四是可控性。主要是研判该项目的实施,是否会引发较大的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事件;群众有何较强烈要求;是否有相应有效的风险化解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并将风险妥善控制在预测范围内;是否存在其他社会不稳定隐患等。

三、房屋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程序

实施房屋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应严格执行以下6个方面的程序:一是制定评估方案。对房屋征收需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应由评估责任主体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成立专门的评估小组,根据评估的要求、原则和评估事项的特点,认真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具体内容、方法步骤和时限要求,保证评估工作有效开展。二是广泛听取意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利益各方的意见,特别是要听取被征收人的意见和建议。对专业性较强的评估事项,还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组织群众代表和专家进行听证论证。三是分析研判预测风险。在全面收集和掌握情况信息基础上,对被评估事项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所涉及的人员、范围和剧烈程度进行稳定风险分析预测和等级评估。矛盾化解部门、风险处置部门、维稳部门应积极参与,必要时可以吸收有关利益方参与研判,通过分析研判预测风险,统一思想、增进共识、消除分歧。四是作出评估结论。对已评估的房屋征收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由评估小组形成评估报告,根据社会稳定风险大小和可控程度提出评估意见,评估责任主体部门或单位对评估报告进行审核,作出可以实施、暂缓实施或不予实施的评估结论。五是制定风险化解方案。对经评估决定实施的事项,落实解决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措施;对经评估决定暂缓或暂不实施的事项,及时研究对策,化解矛盾,待时机成熟后再行实施;对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急需实施但又容易引发矛盾冲突的事项,落实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六是跟踪督查督办。对经过评估后付诸实施的房屋征收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有关责任部门、单位要全程跟踪掌握稳定风险化解和维稳预案落实情况,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要及时研究、调整和完善维稳措施,确保将各类不稳定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