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对联范例6篇

爱国对联

爱国对联范文1

一要坚持宗旨,发扬成绩

他指出,中爱联是李德生等老同志创办的全国性社会团体,以“广泛联络海内外爱国人士、爱国团体,宣传爱国精神,组织爱国工程,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统一”为宗旨,以“爱国报国,振兴中华”为己任,以“三大爱国工程”为中心,精心策划、组织、实施好各类爱国工程,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经过16年的实践,我们深知爱国报国是一项“永远的工程”,越是在困难时刻,越要显示出我会的本色,越要发扬成绩,“知难而进”。

作为一名顾问,刘精松上将看到了中爱联一路走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表示,中爱联一、二、三届领导班子各有建树,各有贡献。比如第二届领导班子,他们中有很多老同志深入基层、深入老区、深入民族地区去做事情、做工作,这是难能可贵的。今年7月,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他们来自党、政、军、群各个领域,一定能团结带领全会同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扎实抓好会的自身建设,精心组织爱国报国活动,努力开创爱国报国事业新局面。

二要正视问题,依法办事

今年7月中旬以来,连续4个月,媒体上出现了很多关于中爱联的不实报道。他指出,这有损我会形象,也歪曲了我会的办会宗旨。这里面有一些客观原因,重要的是,也要从我会自身上去找原因。我会要勇于面对现实,更要理性反思。在众多社团组织中,为什么我们成为了舆论焦点?很多问题值得反思,我们要引以为戒,要用事实来澄清谣言。

他认为,中爱联一定要在复杂化、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谋发展。从我们会的内部来讲,还需要进一步纯洁队伍。我们会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了个别搞破坏的人员,说明我们组织工作还不够严密、不到位。内部矛盾的解决,一方面需要协调解决,另一方面也要依法办事。

三要积极谋发展,大打文化牌

当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他表示,中爱联通过16年的实践表明,我们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完全大有作为。

爱国对联范文2

关键词: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爱国统一战线;统战工作;“五者”政治联盟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2)01-0065-05

一、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随着我国社会阶级状况的根本变化、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和把解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上具体日程,我国的革命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爱国统一战线,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四个阶级联盟“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即“三者”政治联盟。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壮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新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他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成为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写入其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强调指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这样,爱国统一战线就增添了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并由“三者”政治联盟发展成为“四者”政治联盟。

至此,爱国统一战线是不是就不能再扩大了呢?答案是否定的。随着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事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香港和澳门先后回归祖国以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使爱国统一战线内部构成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增添了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早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就提出了争取中华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任务。邓小平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争取中华民族大团结。因此,邓小平强调指出:“我们要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我们不是有个口号叫‘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吗?只要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维护民族的大局,不管抱什么政治观点,包括骂共产党的人,都要大团结”,“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的同胞,还有海外华侨,大家都是中华民族子孙。我们要共同奋斗,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年、1999年先后回归祖国,标志祖国统一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广大港澳同胞爱国爱港爱澳,不仅拥护祖国统一,而且致力于港澳繁荣稳定和中华民族振兴。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振兴,已经成为港澳同胞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什么叫爱国者?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只要具备这些条件……都是爱国者”。广大海外侨胞心向祖国,不仅拥护祖国统一,而且拥护中华民族振兴,以各种方式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还有几千万爱国同胞在海外,他们希望中国兴旺发达,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广大台湾同胞爱国爱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赞同两岸和平发展,希望中华民族振兴,同时他们对祖国统一还存在种种误解和疑虑,仍然维持“不统、不独、不武”的分离现状。正如所指出的,“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但是,也应看到,由于……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在台湾同胞中还不同程度地对统一存有这样那样的疑虑,不少人主张维持现状”。据2011年1月16日台湾“陆委会”公布最新的民调结果显示,87.3%的绝大多数台湾民众主张维持现状(包括7.1%主张维持现状、以后统一,34.2%主张维持现状、以后再决定,28.4%主张永远维持现状,17.6%主张维持现状、以后独立),而只有1.2%主张尽快统一,6.4%主张尽快宣布独立。“虽然两岸和平发展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但不等于台湾民众心向祖国去赞同和平统一。领导的台湾当局至今仍然坚持‘不统、不独、不武’政策,尽管坚持‘九二共识’,但他仍坚持‘中华民国’所谓的‘国家’。”在“支持两岸开展平等协商,赞同两岸加强互利合作,积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台湾民意的主流”的情况下,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奋斗……最广泛地团结台湾同胞一道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只有最广泛地实现两岸同胞大团结,最充分地调动和汇聚起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才大有希望,祖国完全统一才大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大有希望。

由此可见,在我国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内部构成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难以继续用“拥护祖国统一爱国者”来包容和涵盖,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已增添为爱国统~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需要继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把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最大限度地团结起来。“港澳台同胞和国外侨胞作为拥护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的爱国者,是我国的一个独特优势”,他们不仅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力量,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这些变化表明,新世纪新阶段的统

一战线已经进一步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爱国者和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改革开放以来,爱国统一战线经历了从“三者”政治联盟到“四者”政治联盟再到“五者”政治联盟的发展和壮大,充分显示出它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生命力。

二、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对统一战线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一)统一战线的爱国主义旗帜更加鲜明

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是爱国统一战线的两面旗帜。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我们的统一战线之所以叫爱国统一战线,是因为爱国主义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爱国与否是最大的政治分野,要在爱国主义旗帜下,最广泛地团结中华民族海内外一切有爱国心的人们。对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只要是爱国,尊重自己民族,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维护民族的大局,有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希望中国兴旺发达,支持祖国建设事业,都要积极争取和团结,对其中不赞成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或者不同程度地对祖国统一存有这样那样疑虑的人,也要积极争取和团结。李瑞环指出:“对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国外侨胞来说,对社会主义有不同看法也可以,只要拥护祖国统一,拥护中华民族振兴,同样要团结。”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加扩大了,不仅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祖国统一爱国者,而且包括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解决的核心是实现祖国统一,目的是维护和确保国家和领土完整,追求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争取中华民族大团结,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的方针政策,在海外统战工作中求爱国、祖国统一、民族振兴之同,存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之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爱国的旗帜下,团结得越广泛,越有利于我们事业的胜利发展。

(二)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更加广泛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随着爱国统一战线内部构成发生新的重大变化,爱国统一战线的两个范围联盟也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一个是大陆范围内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治基础上组成的联盟,发展成为大陆范围内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治基础上组成的联盟;另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在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的政治基础上广泛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拥护祖国统一爱国者的联盟,发展成为大陆范围以外在爱国、拥护祖国统一和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的政治基础上广泛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拥护祖国统一爱国者和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的联盟。由此可见,第一个范围联盟从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联盟扩大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联盟,但其政治基础仍然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第二个范围联盟从拥护祖国统一爱国者的联盟扩大为拥护祖国统一爱国者和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的联盟,其政治基础也从爱国、拥护祖国统一扩大为爱国、拥护祖国统一和拥护中华民族振兴。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使爱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从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扩大为拥护祖国统一和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的爱国主义,为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奠定了更加广泛的政治基础。

(三)统一战线的“四性”特征更加突出

空前的广泛性、巨大的包容性、鲜明的多样性和显著的社会性是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具有的“四性”特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一国两制”在港澳的实施、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振兴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要团结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爱国者,而且要团结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统一战线具有的广泛性空前突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把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全体中华儿女团结起来,求同存异、共同奋斗,统一战线具有巨大的包容性”,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使这种巨大的包容性更加突出。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同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祖国统一爱国者在爱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利益一致性不断增强的同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利益要求日益不同,选择性、自主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使统一战线具有的多样性更加鲜明。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使统战工作进一步由政治领域拓展到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由公有制单位拓展到非公有制单位,由大城市拓展到中小城市,由大陆拓展到海外,参与统战工作的部门和组织进一步增多,使统一战线具有的社会性更加显著。

(四)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更加重要

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服务”。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使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更加重要,增添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因此,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服务。这既是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必然要求,也是充分发挥三个重要法宝(即“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作用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旗帜,不断增强全体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宿感、自豪感和凝聚力,团结大陆范围内的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几千万有着不同政治观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强大的爱国主义的感召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最广泛的力量支持。

(五)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和对象更加扩大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统一战线的性质和任

务的变化不同,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和对象也有所不同。改革开放以来,爱国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和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三者”政治联盟和所肩负根本任务,1979年召开的第14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规定了统战工作的8个方面范围和对象。随着爱国统一战线的“三者”政治联盟扩大和工作任务变化,1981年召开的第15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规定了统战工作的10个方面范围和对象,2000年召开的第19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规定了统战工作12个方面的范围和对象。根据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四者政治联盟和所肩负基本任务,2006年召开的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规定了统战工作的15个方面范围和对象。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以来,爱国统一战线是朝着工作范围更宽和工作对象更多的方向发展的。邓小平指出:“爱国者的范围是很宽广的……统一战线的对象,清楚得很,顾名思义,是把一切能够联合的都联合起来,范围以宽为宜,宽有利,不是窄有利”。指出:“对于部分台湾同胞由于各种原因对祖国大陆缺乏了解甚至存在误解、对发展两岸关系持有疑虑,我们不仅愿意以最大的包容和耐心加以化解和疏导,而且愿意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让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增进福祉。对于那些曾经主张过、从事过、追随过‘’的人,我们也热诚欢迎他们回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上来……只要改变‘’分裂立场,我们愿意作出正面回应。”因此,根据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五者”政治联盟和所肩负基本任务,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使统战工作的范围和对象更加增多,把台湾各政党人士、各社团人士、工商界人士和其他各界人士,香港各政党人士、各社团人士、工商界人士和其他各界人士,澳门各社团人士、工商界人士和其他各界人士,海外侨胞中各社团人士、工商界人士和其他各界人士作为新的统战工作范围和对象。

(六)人民政协发展成为“五者”政治联盟的最大统一战线组织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各界代表人士组成的最大统一战线组织,囊括了中国统一战线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具有组织上最广泛的代表性和政治上最大限度的包容性。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协包容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力量的代表人士,是四个阶级联盟的最大统一战线组织。随着爱国统一战线内部构成发生新的重大变化,人民政协内部构成也发生新的重大变化。改革开放以后,人民政协包容了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者的代表人士,是“三者”政治联盟的最大统一战线组织。根据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内部构成发生新的重大变化,2004年3月12日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把“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写入政协章程,标志着人民政协已经发展成为“四者”政治联盟的最大统一战线组织。随着爱国统一战线内部构成的最新变化,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不仅使爱国统一战线从“四者”政治联盟发展成为“五者”政治联盟,而且使人民政协发展成为“五者”政治联盟的最大统一战线组织。指出:“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团结各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重要实现形式。”人民政协在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事业、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基础上,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集中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体中华儿女的意志、智慧和力量,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而共同奋斗。

三、做好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的统战工作

(一)切实把广泛团结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作为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任务,有必要把“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写入宪法序言和政协章程

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主要由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构成,集中分布在台湾、港澳和海外,重点是台湾各政党人士、各社团人士、工商界人士和其他各界人士,香港各政党人士、各社团人士、工商界人士和其他各界人士,澳门各社团人士、工商界人士和其他各界人士,海外侨胞中各社团人士、工商界人士和其他各界人士。他们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力量,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广泛团结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是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需要,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是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要最广泛地把他们团结在党的周围,最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新力量。建议把“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写入宪法序言和政协章程。

(二)明确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统战工作的方针和内容

坚持广泛联谊、增进共识、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方针。要广泛联系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及其政党、社团,加强相互了解和友谊,以最大的包容和耐心化解和疏导误解和疑虑,增进中华民族认同感、归宿感、自豪感和凝聚力。了解和掌握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的发展变化,畅通和扩大他们反映意见建议的渠道,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加强和扩大与他们在经济、科技、文化及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热情鼓励和帮助他们在促进中华民族振兴事业发展中增进福祉,积极引导他们爱国、尊重自己民族、站稳民族立场、维护民族大局、赞同民族振兴、支持祖国建设,表彰宣传他们中的爱国典型。

(三)积极探索做好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统战工作的机制和方法

要建立由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党政有关部门参加、社会有关团体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开展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统战工作的合力。要以社团为依托,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发挥社会团体在开展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统战工作中的作用;以论坛为平台,开展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厚植共同利益,增强同胞感情;以网络为媒介,善于运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了解情况,广交朋友,宣传政策,争取人心;以活动为抓手,组织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联络友谊、参观访问、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寓统战工作于各类活动之中。

(四)重点做好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中代表性人士的工作

要重点加强与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中政治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声望、学术上有造诣的代表性人士,政党和社团领袖的密切联系与善意沟通。要对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中代表性人士在各级人大、政协给予必要的政治安排,做好向有关人民团体推荐提名工作。要利用联谊、参访、座谈、论坛等多种形式,就有关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五)充分发挥联谊会在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统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爱国对联范文3

胜达集团是国内纸包装行业的龙头老大,以纸包装为主业,涉及浆纸、纺织、钢材、房地产、贸易、金融投资等行业,下属13家子公司;爱迪尔则是一家专业生产各类出口商品包装、卷烟商标印刷、彩印纸箱纸盒、真空镀铝包装材料等产品的大型全能包装企业。有消息称,胜达集团与爱迪尔此次联手,将组建包装行业首家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这一举动会给包装行业带来哪些冲击与影响?我们应如何看待包装行业的联合重组?

本期“沙龙”,我们邀请到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浙江省包装技术协会会长张耀权,中国包装联合会纸制品委员会秘书长刘寿生,上海界龙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任端正,新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陈文苞,请他们以胜达集团“联姻”爱迪尔为样本,共议包装行业的联合重组路。

张耀权:联合重组已被企业所接受

之前提起联合重组,企业都很不能接受,认为只有当企业做不下去快破产时,才会考虑联合重组,现在很多企业家开始考虑选择这条道路了。这与当前的经济环境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有关,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瓶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一改之前的盲目扩张,开始考虑走联合重组的道路了。

目前在包装行业,正在筹划走联合重组道路的企业不在少数。当然,联合的形式有很多种,有大企业间的强强联合,如胜达集团与爱迪尔的合作,也有大企业兼并小企业,还有小企业组织起来形成大的联合体。企业之间联合的紧密程度也有差别,有的是松散型合作,有的则相对紧密。

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包装企业能否接受联合重组,首先还取决于企业家的风范,能否在企业的长远发展与个体利益得失之间做好取舍。胜达集团和爱迪尔两家企业的决策者就比较高瞻远瞩,他们已经意识到,仅靠企业的单打独斗,已经无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强强联合的事情了。

胜达集团和爱迪尔的合作对行业震动比较大,两家企业同处浙江地区,同属中国包装行业百强企业,此次的合作将对包装行业的联合重组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我们建设包装强国,首先就要培育一批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如果包装行业有更多类似胜达集团与爱迪尔的合作,那我们离建设世界包装强国的目标就不远了。

刘寿生:联合重组有利于产业链融合

任何企业仅凭个体实力,想要在产业链上延伸发展,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尤其是在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但是通过联合重组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书刊印刷衰落之后,印刷企业下一步怎么走成为行业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当数字印刷市场越来越大,传统印刷企业面临更大挑战之时。如果向包装转型,印刷企业就必须上马设备,可是包装行业中的部分市场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再进行投入只能使竞争加剧。此时印刷企业选择与包装企业联合,便可以在不增加新产能的前提下,实现产业链融合。

具体到胜达集团与爱迪尔的合作,胜达集团以纸包装为主,很少接触印刷领域,但产品却离不开印刷;爱迪尔以印刷包装为主,在生产设备和企业管理方面都是一流的,但在市场开拓方面稍微有些吃力。双方联合重组以后,能够解决自身的难题,发挥各自的长处,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延伸产业链。目前,胜达集团与爱迪尔的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融合和内部消化,但在不长的时间内,双方合作所新增的能量必然会释放出来。

包装企业成功进行联合重组,必须目标一致、分工明确。胜达集团与爱迪尔联合重组之后,将由胜达集团负责市场开拓和财务管理,爱迪尔负责生产流程和内部管理。

任端正:联合重组能够有效拓宽业务

一般来说,当企业规模达到亿元级行列时,要想继续拓宽业务,就比较适合走联合重组的道路。

现在很多纸包装企业开始拓展印刷方面的业务,上峰集团有限公司以纸制品包装为主,现在开始购进印刷机自己做印刷。胜达集团在与爱迪尔合作之前也曾经自己做过印刷,但是进展比较慢,通过此次合作便可以快速地进入。除了印刷外,爱迪尔的很多其他业务也能够与胜达集团的现有业务形成互补,开拓更加广阔的领域。

胜达集团以生产瓦楞纸箱起家,现已发展成为包装行业的龙头老大,除了提品,胜达集团还开始在向延伸产业链方向发展。对于那些边缘产业、平行产业,胜达集团多采用联合重组或收购的方式进行整合,比如2011年就曾收购过一家造纸企业。爱迪尔的产品结构为胜达集团拓宽产业链提供了条件。爱迪尔以烟包业务起家,后转型做包装纸,再后来又增加了塑料包装的业务。受客户市场的影响,爱迪尔在市场开拓方面受到了阻力。胜达集团与爱迪尔合作之后,双方的业务并不冲突,而且胜达集团广阔的终端市场客户资源可以为爱迪尔所用,联合之后他们既可以为客户提供纸包装,又可以提供塑料包装,为客户提供的产品更加丰富了。胜达集团与爱迪尔合作之后,可能成立若干个事业部,如塑料包装事业部、纸箱事业部等,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向全产业链方向发展。界龙集团也在密切关注着这两家企业的合作动向,静观他们的变化。如果条件成熟,我们也会选择走联合重组的道路。

陈文苞:联合重组可提升市场竞争力

胜达集团与爱迪尔的合作将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但对浙江当地的包装市场格局影响不会太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国际上一些大的包装企业进入中国,与本土企业抢夺地盘。他们有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资金优势,而国内的包装企业大多“低散小”,单打独斗很难赢得竞争,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有对话的余地。现在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都设置了很高的门槛,提出了许多要求,单个企业全部满足这些要求会很吃力,而联合起来有些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爱国对联范文4

利用党团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虽始于列宁执政时期,但得到推广却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此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体除了家庭、学校、政府机关以外,还有各种组织机构,如共青团、少年先锋队、工会、十月儿童和幼稚园等。这些组织通过开展不同的活动来承担爱国主义教育的义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少年先锋队队员,在为社会主义祖国的自由、荣誉和独立而进行的伟大战斗中做出了真正英雄主义、勇敢、坚强和热烈的苏维埃爱国主义的榜样”[6]。如共青团不断开展各种活动,尤其是追忆和讲述在战争中牺牲的革命英雄事迹,深深震撼了人们的心灵。当人们看到尼娜•奥尼洛娃在日记中写到“只有为人民和祖国而建立的功勋才是美的”[7]文字时,脑海中涌现出了英雄人物为了祖国的光荣、自由和独立而进行的不屈不挠斗争的画面,这些画面向人们昭示了他们勇敢、坚韧的精神和对苏维埃祖国毫不动摇的忠诚,这在无形中强化了人们的爱国情感,使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目的。而少年先锋队在开展活动时提倡“孩子与自己同年龄伙伴打成一片,鼓励他们参加社会活动、文娱活动、生态活动和爱国主义活动”[8],活动目的就是要达到斯大林所希望达到的目标,使少年先锋队组织进一步把少年先锋队队员们和学生们培养成忠诚的列宁主义者和伟大祖国的忠实儿女。此外,斯大林倡导工会要积极开展“在群众中进行苏维埃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忠于社会主义祖国,忠于列宁”[9]2的教育。在他的号召下,苏联各地的工会积极组织各种活动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有的工会“组织专门的斯达汉诺夫式工作者和优秀生产者陈列橱,在这些陈列橱内陈列了这些优秀人物的相片及其成就”[9]12,其目的是号召人民群众发扬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尽可能多地为自己的祖国带来利益。有的工会“积极协助党用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和忠诚、对劳动的自觉态度这些精神来教育群众,提高工人阶级、城乡一切劳动者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10]。斯大林以党团活动为载体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这种隐性教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今天,我们应继续挖掘这种策略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不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二、艺术感染策略思想

艺术感染策略是以文艺作品为载体,营造一种氛围,以无形的方式来培养人们的爱国思想和爱国情感。斯大林之所以采用艺术感染策略,是因为他注意到了这种策略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即它能弱化说教和灌输,强化渗透和引导,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教育效果十分显著。首先,文学作品的陶冶性。在和平经济建设时期,斯大林号召苏联人民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农业集体化而努力奋斗。作家们积极响应这一号召,作品主题主要反映的是怎样把落后的苏联变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怎样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如工业化题材的卡达耶夫的《时间呀,前进!》、革拉特科夫的《动力》,农业集体化题材的肖霍洛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潘菲罗夫的《磨刀石农庄》等。这些作品一方面歌颂劳动竞赛和工业化成就,一方面以鲜活的内容教育人民要热爱祖国,就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积极参与农业集体化运动,促进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爱国者而努力。在卫国战争时期,“苏联各族人民反法西斯侵略者的正义斗争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心也随之发生了转移,爱国主义成为苏联人民精神力量的核心因素。作家们纷纷挥笔,号召人民保卫祖国,战胜法西斯,通过对祖国历史的回忆来激发人民千余年来所积累的爱国情绪”[11]280。如:格洛斯曼的《人民不死》、肖洛霍夫的《他们为祖国而战》、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等作品,在激发人民爱国情感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此外,还有《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巍巍列宁格勒》、《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不屈的人们》、《他们为祖国而战》等名著,也深深地激励着苏联青年。在战后国家重建时期,由于“战争使苏联人的心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战争中人民曾不惜鲜血和生命来捍卫和平,经过战争的洗礼,人们的个人尊严感加强。面对着满目疮痍的祖国,人民希望将战争中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化为国家恢复与建设时期的首创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11]281。为此,斯大林要求文学界要为国家恢复重建贡献力量,希望文学作品能够调动人们的生活热情,为医治战争创伤、保证国民经济一切部门的新高涨、保证强大的苏维埃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而努力奋斗。此时,虽然文学作品体裁不同,但追求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教养出一个苏维埃人,热烈地爱他的伟大的祖国”[12]。其次,宣传画报的渲染性。宣传画报为配合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开展,做了很多工作。如:库克雷尼克塞的《无情地粉碎和歼灭敌人》,揭露了法西斯的狰狞面目,表现出了苏联人民必胜的信心;伊凡诺夫的《饮祖国第聂伯河水》、《你给我们夺回了生命》,描绘了年轻的苏联士兵的形象;科列茨基的《红军战士,救救我们!》和茹科夫的《狠狠地打!》都洋溢着爱国主义的热情。[13]67总之,“在1941—1945年期间,共发行了1000多种宣传画,印数达几百万份,并多次举行了全苏美术展览会,甚至在被围困的列宁格勒城还举办了美术展览会,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增强了人们对胜利的信心”[13]68。再次,音乐作品的感染性。音乐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一种比较灵活的艺术形式,它最突出的特点是没有说教色彩,没有强硬的灌输意图,既不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于是,一些音乐家为了创国题材的音乐作品,“不顾个人安危,不怕饥饿和寒冷”[13]27,到战争前线找题材、找灵感。许多感人的、流传至今的音乐作品就是他们在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精神下创作出来的。也正因如此,才使得这些音乐成为苏联时期音乐中的瑰宝。当然,也正是音乐家的这种忘我付出,才使得“苏联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在苏联作曲家的创作中得到了鲜明的表现”[13]22。如:“在地下革命时期产生的那些歌曲提高了劳动人民的战斗精神,引导他们为自由而斗争;在伟大卫国战争的日子里,歌曲鼓舞了苏联人民去建立英雄的业绩;歌曲动员苏联人民去从事英勇的劳动”[14]。旋律优美的《喀秋莎》,鼓舞了苏联红军战士和抗敌居民的斗志,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已经成为苏联人民群众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再如,还在被围困之中的列宁格勒演出了肖斯塔科维奇的《列宁格勒交响曲》。“这部交响曲在当地演出的意义非常重大,影响深远,起了振奋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这个交响曲后来曾在英、美等国演出,展示了苏联人民的爱国主义激情和勇气,对团结各国反法西斯力量具有积极意义。”[13]27尤其是莫克罗乌索夫创作的《莫斯科保卫者之歌》,把苏联人民和军队面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所表现出的凛然正气以及正义之师坚不可摧、所向披靡的英雄主义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爱国主义歌曲的典范。与此同时,还有一些主题鲜明的歌曲也起到了教育苏联人民热爱祖国的作用。如抒发爱国情感的《我亲爱的祖国》、《神圣的列宁旗帜》、《飘扬吧,红旗》和抒发战斗激情的《同志们,勇敢地前进!》、《你们已英勇牺牲》、《莫斯科保卫者之歌》[15]等作品,无论是在安定民心、鼓舞士气、激发斗志方面,还是在激发人们爱国热情方面都起到了其他方法所无法企及的教育作用。

三、理论渗透策略思想

爱国对联范文5

1930年,英国王太子威尔士亲王爱德华结识了37岁的沃丽斯・沃菲尔德,他被沃丽斯的幽默乐观、优雅高贵深深打动,爱上了这位已经结过两次婚的辛普森夫人。

1936年,威尔士亲王爱德华继位,成为爱德华八世。但是他与沃丽斯的婚事为英国国教教规所不容。在放弃沃丽斯和国王逊位的选择中,爱德华挑选了他心爱的女人。1937年12月11日,他放弃了仅仅继承了325天的王位,成为温莎公爵。几个月后,爱德华与沃丽斯在法国结婚。

二战爆发前,联邦调查局从德国王室成员维尔兹堡爵士处得到情报:英国王室和政府遗弃温莎公爵夫妇,是因为怀疑他们是纳粹德国的支持者。

维尔兹堡是英国玛丽王后的亲戚,十分了解英国王室的内情。他向联邦调查局提供了许多爱德华与沃丽斯的消息,包括温莎公爵在移居法国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萎靡不振、酗酒度日的狼狈窘境。他甚至提到,公爵夫人在巴黎的一次聚会上向在座的客人说起,爱德华患有严重的阳痿,只有她一人能满足他的性欲。

二战打响的第一年,联邦调查局在给罗斯福总统提供的一份备忘录上提到了他们对温莎公爵的担忧。备忘录确认了英国政府已经知晓公爵夫人与纳粹德国的密切往来。

1941年4月,公爵夫妇前往佛罗里达州度假,立即引起罗斯福总统的高度警惕,他怀疑所谓的度假只是沃丽斯为德国搜集秘密情报的幌子。于是,在他们到达之前,罗斯福总统就给当时的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下达密令,要求联邦调查局严密监视公爵夫妇的一举一动,包括他们接触的每一个人和做的每一件事,但决不能让他们有所察觉。

为了获得对德国战争的胜利,防止情报外泄以及窥探英国王室动向,联邦调查局一直在关注着温莎公爵夫妇并设置了秘密档案。

联邦调查局这份秘密档案长达227页,揭露了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退位的真相。

温莎公爵夫人沃丽斯・沃菲尔德是纳粹政权的支持者,并与德国驻英国大使、后被希特勒提拔为外交部长的乔治・莱布特罗勃有着密切往来,一直向其提供重要的政治、军事情报。即使是沃丽斯和爱德华热恋甚至新婚期间,他们仍然偷偷幽会。莱布特罗勃任驻英国大使期间,每天都要给沃丽斯送17朵粉红色的康乃馨,17朵鲜花正代表着他们秘密幽会的次数。

导致爱德华八世退位的真正原因不是沃丽斯曾两次离异,而是因为她是纳粹德国狂热的支持者。当时正值二战前夕,德国法西斯准备向世界宣战。如果在这个时候英王娶了一位支持纳粹德国的女人为妻,英国王室和英国政府根本无法面对其他同盟国甚至本国国民。于是,他们共同向爱德华八世施加压力,英国首相鲍德温也以内阁集体辞职相要挟。然而,为爱无法自拔的爱德华八世却选择了放弃王位,远走他乡。

温莎公爵夫妇流亡法国后,沃丽斯与莱布特罗勃仍然联系不断,她凭借着公爵夫人的身份、地位以及与上层社会的广泛联系,获得了大量的反法西斯盟国的军事情报和活动信息,并将这些情报通过莱布特罗勃统统传递给了纳粹德国。

1941年5月,联邦调查局在写给胡佛局长的一份报告中说,希特勒的副手赫尔曼・格林和温莎公爵曾经有过一个秘密协定:德国在取得战争胜利后,格林将会倒戈推翻希特勒,然后使温莎公爵回到英国继续做他的国王。通过这一证据,调查人员分析,公爵夫人之所以在二战期间为德国传递情报,也是出于对英国政府拒绝爱德华娶她为妻,并逼爱德华放弃王位的仇恨。沃丽斯期望德国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以便帮助温莎公爵重新获得王位,达到复仇的目的。

当时的英国政府觉察到这一情况,惟恐外泄的情报危及到国家和盟军的利益。在首相丘吉尔的安排下,温莎公爵夫妇被派到西印度群岛最北部的巴哈马岛国担任总督,远远地离开了英国和欧洲大陆,从而切断了公爵夫人与莱布特罗勃的联系,避免她继续干出有损于英国和其他盟国的事情来。

虽然在联邦调查局的档案中有证据显示,温莎公爵曾经和纳粹德国有着微妙的关系,但这一观点一直没有得到英国人的认同。

然而,近期英国作家马丁・艾伦在他的新书《隐藏的日程》中却披露:温莎公爵实为英德两国的双面间谍。

书中介绍说,在温莎公爵1939年10月对巴黎郊外万塞纳的亲善之旅中,他除了为英国打探法国防御的情报外,还为德国人充当间谍。他把在法国前线收集到的情报交给了希特勒,德国从而修改了西进计划,一举攻陷法国。

英国王室及政府对温莎公爵的间谍罪行虽心知肚明,但为了维护王室的尊严,将温莎叛国的罪证全部销毁了。然而,一封温莎公爵写给希特勒的亲笔信却被遗漏下来。

该信件写于二战爆发两个月后,一开始便称“亲爱的希特勒”,结尾则是温莎公爵的简称“EP”。

虽然信中词语的意图并不明显,但仍可以看出温莎公爵所提到的旅行即是他代表英军指挥官到法国前线巡视的那次访问。温莎公爵还提醒希特勒注意,他所收集的军事情报非常的重要,并已将这些资料传递给另一位德国间谍。另外,信中还影射了温莎公爵愿意在英国签署和平协议后重登王位。

信中提到的B先生,就是在1937年向被驱逐到法国的温莎公爵提供完婚资金和地方的比多克斯。后来比多克斯于1942年在北非被捕,从他随身携带的文件中可以看出,他是纳粹德国的间谍,同时也是希特勒的盟友。

对于这封信的真伪,专家们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信中笔迹与温莎公爵吻合,相信确有其事。也有人称,像温莎公爵这种身份的人根本不会使用如此低质的信纸,信是近期伪造出来的。但是,真实的历史却是不得而知,对这封信和温莎公爵的身份,人们还在无休止地猜测。

虽然英国的各种媒体对王室的生活秘闻抱有极大的兴趣,绞尽脑汁地去挖掘每一个绯闻和小道消息,但英国政府却对温莎公爵的事情讳莫如深,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爱德华八世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退位的国王,而他放弃国家的理由竟是为了一个女人,英国王室认为这是对神圣王权的亵渎;另一个原因则是出于对王太后的尊重,当年爱德华八世退位后,正是王太后的丈夫乔治六世继位,乔治六世天性淡泊却又不得不承担起繁重的国务,终因积劳成疾于1952年病逝。此后,伊丽莎白王太后便从未在公开场合提及英国王室的这段变故。

爱国对联范文6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爱国主义社会热点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057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学校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思想品德课的作用。这说明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那么,思想品德课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拓展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这些内容渗透在教材各章节之中。为此需要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认真地分析教材,挖掘教材,拓展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讲有关环境和资源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学生在学校乱丢垃圾、浪费水电等现象,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白,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人均占有资源量少,而且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从而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人人有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不乱丢垃圾,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筷子,随手关灯、关水龙头,回收废旧物品等,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做出自己的贡献。又如在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联系广西贺州的经济建设,教育学生要为贺州经济发展做贡献。如外地游客坐上高铁来贺州游玩,可以向他们推荐贺州的特色美食和旅游景点等。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二、利用时事政治、社会热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利用时事政治、社会热点充实教学内容,是思想品德教学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如通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重大时事,让学生“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珍爱和平、振兴中华”,使学生懂得 “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使学生树立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而贡献自己力量的爱国主义情感。又如让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的视频,引导学生以获奖人物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利用时事政治、社会热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深化爱国情感,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思想品德课具有理论性强、基础知识多等特点,如果还是采用落后的教学手段,往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宏观的,而是具体的、细致的,看得见、听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爱国主义事例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播放神州九号飞船成功发射和中国收回对香港的视频,仅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真实地再现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看完视频后,学生纷纷表示“激动”“兴奋”“自豪”,这些情绪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是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的体现。

四、通过唱爱国主义歌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歌曲是催人奋进的号角,它对人的思想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能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如在讲九年级第三单元《改革开放富起来》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齐唱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走进新时代》:“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啊!……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热情洋溢的歌声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增强学生对祖国、对人民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