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范例6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范文1

【关键词】 特殊使用级;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97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7-0147-03

doi:10.14033/ki.cfmr.2015.07.074

2004年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早提出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2009年《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及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又进一步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加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管理[1-2]。

为加强和规范笔者所在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和应用,2012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制定了《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会诊制度》和《特殊管理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标准》,并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组,定期点评笔者所在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情况。现将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2月全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和点评分析,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取自笔者所在医院信息系统,从笔者所在医院信息系统中调取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信息,抽取病历进行点评。

1.2 评价标准

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制定笔者所在医院《特殊管理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标准》。点评标准如表1,主要点评项目参照笔者所在医院《特殊管理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标准》和药品说明书。

2 结果

2.1 2012年12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基本情况

本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抗菌药物总金额的0.18%,使用强度每百人天0.21次。如表2所示,2012年12月氨曲南使用金额和频次最多,呼吸科使用量最大,越占全院使用量的一半,其次是儿科。

2.2 2012年12月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点评分析

本月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15份病例,儿科8例,15份均存在不合理现象,出现17种不合理问题,合计51例次。各种不合理因素分布如表3所示,其中最多的是抗菌药物专家会诊记录不符合要求有11例。

3 讨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迈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为逐步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根据《办法》,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者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病菌过快产生耐药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者并不优于现用药物,或药品价格昂贵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是造成不良反应发生,耐药率上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而对其进行强化特殊管理是降低其危害的主要措施[3-4]。

某院根据安徽省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把头孢吡肟、氨曲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去甲万古霉素作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并制定《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和使用流程,对越级使用的给予处罚。

3.1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

本月氨曲南使用量最大,近一半用于呼吸科患者,可能与氨曲南对敏感革兰阴性菌感染具有高度的抗菌活性有关,并且氨曲南对内酰胺酶高度稳定,不良反应小,无耳、肾毒性,氨曲南具有与青霉素及头孢菌素交叉过敏少,与多种抗菌药物有协同增效作用等特点[3]。

本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使用强度0.21个DDD每百人次,与某院特殊级抗菌药物受分级管理和使用制度约束有关,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才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3.2 专家会诊及记录不符合要求

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和管理办法》和相关规定,参照“抗生素分级使用目录”,从严控制,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确定是否使用,以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品种、使用剂量、疗程及预后等,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对于已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立即停药,并积极救治。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1]。

本次点评,有10例在本科两位副主任及以上医师查房后决定用药,可能与该院儿科和呼吸科资历深的副主任以上医师较多有关,未请抗菌药物专家组的成员会诊;1例未请副主任及以上医师会诊,医院给予越权开具处方通报。

有3例越级开具处方超过24 h,有3例无副主任以上医生签名,不符合《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记录分析不完整病例有4例。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要根据病例特点,结合相关科室会诊意见,分析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用药指征,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

3.3 未送微生物培养和未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要求,病原菌只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要有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本院 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根据微生物培养结果选择对目标菌有效的抗菌药物,本次点评有4例未送微生物培养,送检率67%,未达到国家规定的80%和某院规定100%。未进行病原学检查的,已要求临床医师对该药使用中要针对药敏实验的结果,做到使用有理有据。

药敏结果为选用抗菌药物提供有力选药依据,提高治疗效果,但也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用药效果。本次点评有3例未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可能与患者病情和用药效果有关。

3.4 重复和联合用药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联合使用须符合《指导原则》中的使用指征和患者病情需要,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于感染控制不佳的患者,若选择抗菌谱近似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反而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可能使患者易产生耐药,而且联合用药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发生。本次7例重复用药和有3例无指征联合用药,医院均给予通报。

3.5 未注意特殊人群用药特点

对于特殊人群,除考虑抗菌药的抗菌作用外,还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如病情、体质、肝肾功能等,来确定适宜的使用方法,剂量要适当,疗程要足够。

本次点评有4例未注意特殊人群用药特点,主要是新生儿需慎用氨曲南和头孢吡肟。氨曲南对婴幼儿的安全性尚未确立;头孢吡肟说明书中提出2月龄以下儿童需慎用。大多数药品对儿童的临床试验较少,缺乏对抗菌药物副作用、不良反应的足够了解,只能按体重计算使用剂量,儿童用药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观察。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可以说是目前临床应对耐药细菌的最后防线,合理的保护和正确的应用都非常重要[5-6]。

某院在专项整治活动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逐步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相关制度和指标,采取有效措施,如开发相应的计算机软件,更好地限制医师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权限等[7]。医院还应加强临床病原学送检,提高致病菌的阳性检出率,从而减少经验性的选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8]。加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监管,保障安全用药;运用综合干预措施对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管理,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提高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自觉性[9-10]。争取真正地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水平的提高。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常态化,以促进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

综上所述,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时,某院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安全合理地用药,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和纠正不合理用药,从根本上提高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09:38.

[2]医政司.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S].卫办医政发,2012:132.

[3]周舍典,周甘平,黄云平,等.笔者所在医院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临床选用[J].中国药师,2010,17(1):71-74.

[4]肖萍,梁陈方.医院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9):2020-2022.

[5]闫美兴,王少华,李杨.笔者所在医院强化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的实践[J].中国药房,2012,23(25):2394-2395.

[6]吴志明,葛孟华,李明祥,等.综合干预措施对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J].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9,7(6):22.

[7]韩雪玲,洪贝,张文香,等.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抗菌药物监管成效[J].医学信息,2009,23(9):38.

[8]王长江,杜鹏飞,涂厉标,等.医院特殊抗菌药物的使用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9):1887-1889.

[9]史红,宋剑,张建明,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干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50-15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分级管理 体会

根据国家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将抗菌药进行分级管理,要求各医疗机构应结合本机构实际,根据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细菌耐药、药品价格、临床疗效、药物特点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限制与特殊使用3类进行分级管理。我院对抗菌药物实行三级分类管理,现总结如下。

分级管理原则[1]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根据抗菌药物特点、药品价格、不良反应、细菌耐药、临床疗效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主要用于一线使用)、限制使用(主要用于二线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线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一线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该药物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二线使用:这类药物在药品价格、对细菌耐药影响、安全性、临床疗效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三线使用:不宜随意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药品。

分级管理办法

根据抗菌药分级管理原则,我们医院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对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监管。所有注册临床医师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的分级管理原则进行开具处方,对于使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只有主治医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才能开具限制类抗菌药物处方,并有相关记录和签名。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经具有高级专业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并应有相关记录,或经感染专科医师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后方可使用。若在紧急情况下,当班临床医师要根据药物适应人群或药物适应证,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若需继续使用,必须按以上分级管理要求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分级管理体会

当前我国抗菌药物使用形势严峻,临床上存在抗菌药物使用无适应证或适应证不明确,以及不正确使用等现象。《指导原则》是我国第一次由国家制定的相关红头文件,目的是规范和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从而提高抗菌治疗的临床疗效,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2]。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就要认真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具体措施,按照抗菌药的使用原则,实施分级管理,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抗菌药的滥用,有利于规范医师用药行为,整顿医疗不正之风,规范我院医疗行风建设。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可以促使医生、药师、护师、药品生产商和销售商等专业人士以及广大民众,转变错误的用药观念,切实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自觉地抵制抗菌药物的滥用。

参考文献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范文3

关键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干预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增大了人们患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性,尽管抗菌药物在感染性疾病防治中疗效显著,但其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滥用的问题,致使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加强,为后续的治疗增大了困难。我国也不例外,作为世界上抗菌药物严重滥用的国家之一,加强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管理和干预,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标准就尤为必要了。我国在具体实践中确实已经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必须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评价,判断现行措施是否有效,为后期的抗菌药物管理和干预提供依据,以期对抗菌药物有更好的利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到2014年两年间到医院就诊的患者500例,平均将其分为两组,编号甲组、乙组。甲组作为实验组,共计25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35例,女性患者115例,平均年龄为41.2岁(16岁到78岁)。乙组作为对照组,共计25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27例,女性患者123例,平均年龄为42.3岁(18岁到79岁)。

1.2筛选原则

在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确保患者不患有影响研究结果的并发症。同时需要患者出示证明自愿参与研究。最后为了确保研究的准确性需要再分组的过程中保证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症等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3方法

1.3.1效果观察方案

甲组在常规治疗、用药和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相应的干预措施。乙组不采取任何的干预措施,实施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案。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以及每一次的使用量、细菌或真菌感染的发病率等。严格记录用药时间和用药名称。

1.3.2管理及干预措施

组织卫生部门的相关专家学者制定完善的管理及干预措施,并将其应用于本次研究中,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由卫生部门或医院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任何干预措施的有效落实必须有一整套完善的制度标准进行规范和管理,医院必须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使用量等,为医院医生确立一个标准化流程。

第二、实施绩效评估机制。抗菌药物的滥用不会带来不可避免的危害,因此医院往往会忽视对这一方面的监管力度。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作为医院绩效评估体系中的一部分,可以有效地激励医护人员正确的使用抗菌药物。

第三、进行深入的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以及使用方法等理论知识,同时为医护人员提供大量的临床实践的机会,切实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定期的对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进行考核,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素质。

第四、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常见细菌真菌的抗药性,依据实验结果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类和分级管理。对于特殊的抗菌药物必须经过审批后才允许使用,从取药源头上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

第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为了防止发生部分医护人员为了个人利益或者工作不认真而滥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医院应成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医护人员的用药进行监督。同时充分调动患者、医护人员参与到监督中去。

1.3.3效果评价指标及标准

该研究的评价指标为抗菌药物的使用量、抗药物的使用频率、所用抗菌药物是否正确以及患者发生细菌真菌感染的几率等等。使用量和使用频率越低,并且感染率极低则证明干预措施有效。

2.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抗菌药物的使用量明显减少,抗药物的使用频率也有所降低(P值<0.05),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有所下降,除急诊外,各科室基本都已经到达了卫生部的有关规定。

所用抗菌药物用药结构也更加合理,多使用第一代原始抗菌药物,最新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极低,尤其是在容易产生抗药性的危害性大的抗菌药物的使用上有了显著改观(P值<0.05)。

实验组患者仅仅只有12例患者放生了细菌感染,而对照组却有31例患者发生了细菌感染,由此可以看出进行干预后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感染率。

3.结论

在对抗菌药物采取管理和干预措施后,与未对其管理和干预的对照组相比,成效显著。无论是在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上还是使用频率上都显著下降,抗菌药物的选择更加合理,用药结构有了改善,并且降低了细菌真菌感染的几率。干预管理后的抗菌药物的总体使用情况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分析,此次实验所采取的干预措施是合理有效的。

但值得思考的是,实验结果表明,医生受传统观念影响,还是习惯于使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追求快速的抑菌,尤其在急诊中问题更加突出, 这也是下一步工作中要注意的问题之一。

结语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在感染性疾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取有效合理的干预管理措施规范用药情况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此次实验,我们可以清楚的干预管理对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成效显著,在后期工作中要积极推广,推动抗菌药物的用药更加合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楚君 宁夏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 张鹤怀.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新调整[N]. 医药经济报,2009-04-09B05.

[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J]. 柳州医学,2012,02:143-146.

[3]李兰娟.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解读[A]. 浙江省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第四届国际人体微生态大会、第十三届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学术会议、第五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2013医学前沿论坛暨我国感染病学发展战略研究研讨会论文汇编[C].浙江省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13:9.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范文4

关键词: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干预措施;用药分析

目前,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已达上百种之多,其使用存在着使用率高、用药起点高、无适应症应用等特点,导致细菌耐药率不断攀升、不良反应增多、药源性疾病发生率升高等问题[1-3]。2011年4月,卫生部出台《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6号),旨在加强医疗结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4-5]。我院自2011年5月下发宁中西院字[2011]28号文《关于印发的通知》,逐步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计算机中心数据库调取抗菌药物使用率,并从病案室调取Ⅰ类切口手术病历。AUD计算方法采用文献[5]报道方法。将数据分为三组,2011年1~6月为整治前组,2012年1~6月为整治中组,2013年1~6月为整治后组。

1.2整治与干预措施

1.2.1完善制度 明确责任2011年4月起,我院成立抗菌药物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在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建立了一系列关于抗菌药物管理的制度,包括抗菌药物目录遴选制度、购进制度、抗菌药物专项处方医嘱点评制度等。明确院长为第一责任人,明确各科室抗菌药物的控制指标,并与科主任签订责任书。

1.2.2全院动员 加强抗菌药物应用培训 组织抗菌药物知识及管理制度方案培训,严格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培训后组织考试,合格者,授予相应级别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调剂资格。

1.2.3临床药师积极发挥作用 落实临床药师制建设,积极参与病区抗菌药物治疗方案讨论与会诊、用药医嘱审核与不合理用药干预、对患者用药教育等临床应用相关专业技术支持和管理。

1.2.4出台奖惩制度 加强督查力度成立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小组,每个月进行"双十点评"。点评总结上报医务处,对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内网公示,发放警示建议书,并在医师综合目标考核扣去相应的分数,影响其绩效考核。

1.2.5加强医院数字化管理建设 逐步实现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和药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资格电子化管理,实现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使用量及金额排名,便于各项指标控制。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与整理。

2结果与分析

2.1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情况,整治前后全院抗菌使用率,见表1。

2.2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情况,见表2。

2.3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见表3。

2.4抗菌药物占药品收入的比例 自综合整治以来,抗菌药物使用量明显减少。2010年抗菌药物占药品收入比例为34.3%,2013年下降至20.1%(χ2=4.97,P

3讨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综合整治活动的目的在于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通过3年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积极的药学干预,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日益规范,各项指标改善效果明显,说明在基层医院加强药事监督与管理,并投以积极的药学干预,对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廖广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问题探讨[J].中国药房,2011,22(26):2406-2408.

[2]肖永红.细菌耐药:挑战与对策[J].中国执业药师,2011,8(6):3-7.

[3]井春梅,肖爱丽,鄢琳,等.我国4城市抗菌药物使用调研与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1,8(4):216.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范文5

[关键词] 临床药师;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药学服务

[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7-0103-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study the role of clinical pharmacists in controlling the antibiotics use density (AUD) indicators. Methods Pharmaceutical services were conducted by clinical pharmacists through basic data survey, participation in developing hospital AUD indicators, regular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proposal of individualized rectification recommendations specific to various clinical departments, enhancement of antibiotics prescription comment, organization of training on rational antibiotics use, etc. Results The AUD indicators of our hospital reduced largely and the AUD value had been controlled under 40DDDs since the second half of 2013. Conclusion Clinical pharmacists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advantages, propose rational recommendations 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hospital AUD value from the aspect of pharmacy.

[Key words] Clinical pharmacist; Antibiotics use density; AUD; Pharmaceutical servicesre

2011年国家卫生部组织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全国范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提出应当将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其中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1]。目前各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指标控制仍与专项整治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有效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成为各医院药事管理的难题,也成为医院临床药师面临的重要任务[2-5]。我院通过临床药师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干预,切实降低医院整体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指标,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医院合理用药,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进行基础调查分析并参与目标值制定

选取我院2012年各病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资料并以此为基础,由临床药师进行调查分析,统计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占药品费用比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以及累计DDDs等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对比,结合病区用药医嘱审查、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为AUD目标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根据各科室的不同特点制定2013年目标值,对内外科重症监护、呼吸内科等重点科室设定适当提高目标值;而本院手外伤患者伤口多伴有污染且平均住院日较低,暂予以设定较高的指标;具体见表1。

1.2临床药师

每个月对各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分析,针对超标科室提出个性化的整改方案与建议。

1.2.1 口服抗菌药物以长期医嘱的形式规范开具 我院病区医嘱为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相结合的方式,而对于口服抗菌药物临床医生往往习惯以临时医嘱整合的方式开具,如某外科科室抗菌药物使用较单一,某产地的头孢呋辛酯片(0.25g×12s)使用量较大,多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其总DDD数超过所用抗菌药物的50%;分析发现:该科室平均住院日较短,而整合头孢呋辛酯片的DDD数为6,因此该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存在虚高的情况;根据此情况,临床药学室建议医院规范口服抗菌药物开具,要求全病区以长期医嘱的形式逐日开具。

1.2.2 使用皮试液进行皮肤敏感性试验减少青霉素使用量 如2013年某月份汇总统计分析发现,某科室注射用青霉素钠80万u使用量较大但是人均使用量又较少,累计使用225人次共321瓶;结合其科室特点对医嘱进行分析后发现为青霉素类药物使用较多,大部分青霉素80万u为皮试用药;对此建议其领取青霉素皮试液进行皮试,既能减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也能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1.2.3合理安排时间,制定治疗方案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为消化道疾病最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而目前抗HP治疗方案中抗菌药物必不可少,甚至往往采用二联抗菌药物的方案,加之疗程较长,对于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指标的控制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特别是消化道患者集中的消化内科;对此建议消化科病区合理安排时间,制定治疗方案:对于非紧急患者,抗HP治疗建议以出院带药的形式进行,紧急患者也应当用长期医嘱的形式逐日开具。

1.3 加强抗菌药物处方和医嘱专项点评,加强一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监测

在常规处方点评的基础上,根据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要求,每月组织对门诊25%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生所开具的处方进行专项点评,同时临床药师每月定期抽查各临床科室5份病历,调查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点评结果进行公示、通报和反馈,并列入医院医德医风考核。根据医院需要,每月组织喹诺酮类和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检查,严格掌握喹诺酮类药物经验性用药适应证。每月调查外科一类切口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针对各科室预防用药使用率、药品选择合理性、给药时机和给药疗程进行汇总分析和反馈,切实有效地减少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1.4临床药师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信息支持,定期组织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

以院内网、药讯等形式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信息支持,同时联合院感科、细菌室对全院细菌药敏结果进行公布、耐药监测情况进行预警,同时提供对重点科室如SICU、MICU、感染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多重耐药菌检出和药敏情况的分析;定期组织、邀请院内外专家进行抗菌药物专题讲座,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技术支持。

2 结果

经过一年时间的不断干预,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控制,2013年7月份AUD值首度达到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要求的40DDD以下,各临床科室也基本达到既定目标值,具体见图1和表2。

3 讨论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指标控制是在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中提出,要求力争控制在40DDDs以下;对于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来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指标,目前各医院特别是基层县市级医疗机构大多处于探索过程中[6-7],各医院都采取了各种各样不同的举措诸如调研分析[8]、合理用药培训与奖惩结合[9]等进行不断地尝试。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指标控制不理想对于医院管理者和药学人员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各医院管理层往往先从制定医院政策角度出发进行AUD指标行政干预[10-12],许多医疗单位都制定了详尽的医院政策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规范,采取相应的行政干预措施,规范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和费用有所下降[13]。但由于缺乏药学人员的参与,仅仅依靠行政管理手段去强行干预的办法也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14];医院急需临床药师从药学角度出发,提供合理有效的建议来帮助其减少抗菌药物使用,降低使用强度指标。

我院通过临床药师对历史数据如各类抗菌药物整体消耗情况与累计DDD数、分科室和病区AUD值每月分布情况、不同科室疾病特点与抗菌药物使用特点等进行采集、统计和分析,为医院分科室、分病区制定抗菌药物管理目标提供数据支持;医院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为各科室和病区制定年度管理AUD目标值,并将其纳入年终科室综合目标考核体系,与科室员工的绩效考核挂钩。临床药师在指标调控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医院管理层面,临床药师的任务主要是进行动态监测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对每月指标考核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和上报;而病区与科室层面临床药师既是监督者又是实际参与者,通过日常临床查房参与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对抗菌药物使用指征掌握、药物品种选择、使用剂量和使用疗程控制以及联合用药等多个方面进行干预和指导,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一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干预是临床药师外科病区工作的重点,干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PDCA的管理办法,每月抽取病历,填写调查表,分科室总结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用药时机和用药时间,针对各科室存在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反馈到科室及时整改。通过对所有一类切口和经血管途径介入手术的跟进、调研及干预,进一步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此外,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更是增加了临床药师药学服务和干预的覆盖面,每月针对25%拥有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医生的处方开展点评工作,针对发现的问题可以与处方医生本人进行及时沟通反馈。

临床药师还针对本人参与的专科病区患者用药医嘱进行审核,医嘱审核是发药程序中的必需环节,也是患者安全用药的重要保障[15,16],针对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如剂量不合理、用法不合理、溶媒选择不合理以及不合理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等[17]进行分析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进而为优化流程提供依据。实际工作中也发现,占很大比例的临床医生甚至于科室主任与三级医生对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概念、定义和计算方法很模糊,临床药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组织各种层面的学习、培训以及宣传资料的发放,使临床医生能够了解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具体计算方法、各类抗菌药物优缺点等,进而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合理化建议。

临床药师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出发,对抗菌药物使用各个环节提出合理化建议,力争控制使用强度指标以达到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要求;临床药学实践的进一步开展,也能够推动合理用药工作向着更高、更深层次发展,药学人员也能够在医疗活动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Z]. 卫办医政发[2013]37号.

[2] 李曼,徐先顺,覃正碧. 某三级甲等医院干预前后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J]. 中国药房,2012,23(38):3572-3574.

[3] 何瑾,张峻,钱懿轶,等.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配方式额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22):1845-1847.

[4] 周慧,王长连,陈慧兰. 系统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对比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2,32(17):1399-1401.

[5] 王琼,肖大立,张琳,等. 降低我院产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方法研究[J]. 中国药房,2012,2(34):3183-3184.

[6] 崔世怡,吴乃中,韩瑛,等. 专项整治对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J]. 中国医院管理,2013, 33(8):55-57.

[7] 郭澄,张剑萍,华雪蔚,等. 从处方分析探讨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必要性[J]. 中国药房,2012, 23(2):97-101.

[8] 王超花,郭瑞臣. 某二级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干预措施的调查评价[J]. 中国药房,2013,24(28):2669-2671.

[9] 刘丽英. 综合干预前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 6(20):71-72.

[10] 王琼,梁翠玉,吕昌,等.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计算方法及指标制定[J]. 中国药房,2013,24(18):1655-1657.

[11] 章云升. 影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因素对策及意义[J]. 中国医药指南,2012, 10(15):371-372.

[12] 王胜伟.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值分析及对策[J]. 浙江医学,2012, 34(10):836-838.

[13] 马王蓉. 医院政策干预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费用影响[J]. 四川医学,2013, 34(4):557-558.

[14] 窦学梅,白雪,宋巍,等. 医院政策干预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0):2160-2161

[15] 赵杰. 临床药师介入用药医嘱点评及其分析[J]. 中国药事,2012, 26(4):413.

[16] 庞旭静,齐虹,李晓芳,等. 医院医嘱审核工作的调查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11):1403-1404.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范文6

关键词:PDCA循环;抗菌药物;管理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plan)表示计划:D(do)表示执行,C(check)表示检查,A(action)表示处理。PDCA循环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是一种普遍实用的管理哲学[1]。2011年4月卫生部了"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2-3],其目的是抗菌药物应用要引起各级医师及管理者的重视,把抗菌药物管理做为一项公共卫生问题来抓,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与医疗成本,确保患者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由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统计某综合性医院各临床科室2012年6月~12月(干预前)所有档案病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微生物送检情况,与2013年6月~12月(干预后)相关数据进行比较,两者有显著差异性。

1.2方法

1.2.1实施计划(P)

1.2.1.1现状问题调查 根据卫生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对各临床科室抗菌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①对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指证掌握不够,几乎手术患者都选择使用抗菌药物,其他科室也有此现象,抗菌药物使用比例达78%,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83.4%;②对手术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机掌握不够,应在术前0.5~2h应用抗菌药物,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手术患者没有执行此管理规定,远远超过了使用时限,有的患者从进院时就开始使用;③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过长,平均为7d,最长达到14d;④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不规范;⑤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微生物送检率不高。

1.2.1.2现状问题原因分析 ①临床医师对抗菌药物相关知识掌握不够,仅凭经验用药、习惯用药;②管理缺位,管理部门对抗菌药物监督力度不够,同时科主任没有发挥二级管理作用;③医院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不能从思想上提高医务人员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重要性的认识。

1.2.2实施方法(Do)

1.2.2.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办法与使用原则》要求,制定一系列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如"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监测与评价制度",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有明确的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程序中,实行责任制管理。健全管理组织机构,机构人员中保证结构合理,明确职责,并定期召开抗菌药物管理小组会议,研究全院抗菌药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2.2.2加强管理宣传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应不定期举办抗菌药物知识宣传,宣传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细菌谱与细菌耐药情况,介绍新药、特药作用机理、用法与不良反应及各科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等,定期公布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排名前10位药品名单;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定期通报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抗菌药物使用率、微生物送检率及药敏试验执行率等情况,让医务人员对全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有一个整体及动态的认识,不断完善检查与治疗方案。

1.2.2.3加强医务人员业务培训 抗菌药物的使用具有严格的科学性。抗菌药物虽然在治疗感染性疾病过程中发挥了它应有的威力,但抗菌药物在治病的同时也可致病、致畸、致残、致死等,同时也会带来许多不良反应与导致细菌变异等问题,要使全院医务人员做到科学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必须掌握相关知识,要掌握抗菌药物的分类、每一类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知识、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认真学习卫生部下发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相关内容,从而全面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以指导实际。医院科教科把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相关知识纳入医务人员继教培训范围内,使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达到不断了解与掌握的目的。

1.2.3检查(Check) 医院管理职能部门应每月定期对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考核,把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指标,并对检查情况及时认真进行汇总分析,对出现的问题以反馈表的形式反馈到相关科室,责令科室负责人具体落实到个人进行整改,且与当月绩效考核工资挂钩。同时专职管理人员通过医院信息监测平台随时对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督导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与纠正,从而使抗菌药物管理处于随时监控的状态,不断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与提高微生物样本送检率。

1.2.4处理(Action) 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并采取改善计划;对抗菌药物应用执行好的科室及个人提出表扬,绩效分配上给予物质奖励,反之,对抗菌药物应用执行不好的科室及个人提出批评,物质上进行处罚;对每一具体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每月管理部门对科室稽核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以简报的形式向全院通报,把考核结果纳入院级绩效量化指标中,提出整改要求,纠正偏差,避免类似问题重复出现,从而达到持续改进之目的。

2 效果评价

通过加强各项管理,某院从工作出发2013年后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在不断下降,微生物送检率在不断上升,见表1。

从上表可看出,通过各部门联合管理,该院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在逐年下降,微生物送检率在逐年上升,并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也平均缩短了5d,但抗菌药物使用率离卫生部标准还差2个百分点。

3 讨论

3.1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工作方式,把PDCA循环运用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中,使得管理有计划、制度、标准与追踪,通过每一次的循环不断强化医护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逐步提高了医护人员做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和管理水平。

3.2菌药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过程,需要多部门紧密配合,齐抓共管,才能使管理质量不断提高。

3.3管理工作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督导管理措施执行,才能使管理措施逐步落实到位;管理者要贴近临床、贴近实际,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改进管理方法,才能达到质量持续改进之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秋洁,主编.护理管理[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