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范例6篇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范文1

【关键词】抗菌药物;限定日剂量;药物利用指数;医院;用药分析

药物利用研究是临床药学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之一,目的是通过对医院用药现状的调查分析,了解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利用情况,增强医师合理用药意识,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笔者采用WHO建议的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1]对我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讨论。

1临床资料

本组观察病例为我院2006年3月1日~2006年9月1日住院病人,其中普外科21例,妇科15例,腔镜科11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19岁~73岁;平均住院日(13±5)d。记录病人以下情况:①病人一般情况,包括科别、性别、年龄、出入院时间、入院诊断;②用药情况,包括用药种类、药名、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用药目的、抗感染疗效、联合用药及用药合理性评价。

2方法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析用药是否合理。要求:有绝对适应症;药物选择正确;细菌对所选药物敏感;用法用量正确,用药途径正确;联合用药无拮抗、不增加毒性;围手术期用药时间合理;疗程为病人感染症状、体征消失后体温、白细胞计数正常后72h~96h。有规定疗程的疾病,执行规定疗程并达临床治愈标准。在剂量方面以DDD和DUI作为判断医生是否合理用药的标准,其中DDDs=药物总量/DDD,DUI=DDDs/用药总天数,DUI≤1为用药合理,DUI>1为不合理用药[2]。DDD值根据《新编药物学》(第15版)和《中国药典》(2000版)成人每日平均维持剂量确定。未收载的其他药品按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来确定。

3结果

3.1抗菌药物利用概况

本次调查的抗菌药物DDDs居前17位的均为注射剂,口服抗菌药物使用较少,其DDDs值排序位于20位之后,所用抗菌药物涉及23个品种。主要抗菌药物利用情况见表1。

3.2不合理用药情况

3.2.1剂量不合理有9例病人剂量过大,如头孢曲松钠半衰期为7h~8h,常规剂量每日2.0g,一次静脉滴注即可。可医师处方中对大部分轻症感染病例给予每日4.0g~6.0g,每日两次静脉滴注,不仅对疾病治疗无益,而且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3.2.2选药不当有12例病人抗菌药物选择不恰当,如病人过敏史记载对氨苄西林过敏,治疗时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静脉滴注。术前预防用药选择三代头孢菌素类居多,如头颈部四肢手术,应考虑葡萄球菌的感染,首选一代头孢菌素类为预防用药。

3.2.3疗程不当有10例病人疗程过长,8例病人疗程过短。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应根据病种、感染程度轻重和临床情况而定,一般持续至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退后3d~5d。用药72h后疗效不明显时,应及时更换药物,可根据药敏实验结果调整用药。本次调查抗生素使用疗程过长主要表现为手术病人术后用药时间长,如腔镜科胆囊摘除术的病人抗菌素平均治疗天数为4.2d,普外科急性阑尾炎、慢性胆囊炎切除术的病人抗菌素平均治疗天数为7.5d,预防用药时间过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接受清洁—污染手术的病人预防用药时间为24h,必要时可延长至48h,而本次调查疗程过短(用药时间小于48h)者8例。

3.2.4用法不合理在调查中盐酸克林霉素的用法多为药物1.2g加入到1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正确用法应为0.6g加入到不少于100mL液体中缓慢静脉滴注。用药中应考虑经济性原则,如呼吸科个别中、重度感染的病人在感染控制后从注射给药转换为口服给药,不仅疗效不降,还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3]。

3.2.5其他不合理用药临床上频繁换药7例,占6.48%。这些病例都是在病原菌不明的情况下,2d~3d更换一种抗菌素,特别是同类药物之间的频繁更换。调查病例中对特殊病理生理条件下的病人,未按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选药。

4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比例最高,但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频繁使用会造成耐药的流行。从我院细菌室细菌耐药监测情况来看,头孢他定、头孢唑肟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逐年增加,临床医生应给予重视。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但已有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流行的趋势,使用也应谨慎。

【参考文献】

[1]张崖冰,胡善联.限定日剂量在药物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J].卫生经济研究,2001(4):15.

抗菌药物范文2

【关键词】 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细菌耐药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0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84-02

Analysis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bacterial resistance in 2011

LIANG Ying-ping,GUAN Xiang-lin,HUANG Xiao-ming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tibacterial use frequencies between the degree of bacterial resistance.MethodsAnalyzed theDDDs of antibacterial drugs in our hospital in 2011 and bacterial resistance.ResultsPrimary antimicrobial drugs in 2011 were the cephalosporin antimicrobial agents; microbial inspection rate was 52.28%, G+ accounted for 56.2%, G- bacilli accounted for 25.41%.Conclusion The antimicrobial drug us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frequency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many way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to antibiotics.

【Key words】Antimicrobial agents;DDDs;Bacterial resistance

目前,随着抗微生物药物的广泛应用,大大加剧了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使得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成为医院面临的严峻问题。抗生素现在已成为医院临床使用的最广泛、进展最快、品种最多的一类常规药物。同时因为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而引发的不良反应、继发感染、耐药性加剧、并发症增加等问题也越发显著。临床上常用的抗微生物药物如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等治疗效果也大大下降[1]。为了使医院抗菌药物能够合理有效的应用以及完善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本文针对我院2011年的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用抗菌药物的资料,主要是我院2011年的抗菌药物的出库记录;细菌耐药资料也主要来自我院检验科分离细菌资料。2011年我院住院的总人数为15210人次。

1.2 方法 依次统计已使用的抗菌药品的名称、规格、销售量以及致病菌分布、特殊耐药菌检出率、对抗菌药物耐药率等项目,药物限定日剂量(DDD)采用《新编药物学》(第16版)、《临床用药须知》并结合药品说明书推荐的主要适应症成人平均日剂量确定。用药频度DDDS=药品消耗总量/药品的DDD值,采用均折算求和的方法计算同一品种不同规格、不同厂家的药物的总消耗量,但针对同一品种不同给药途径则进行分别计算其总消耗量。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概况 2011年本院抗菌药物使用较多的前五名分别为头孢曲松、头孢硫脒、头孢他啶、头孢地嗪、头孢唑林。按照DDDS排序抗菌药物,详细结果,见表1。

2.2 细菌培养分离结果 送检患者临床标本总数为7952例次,微生物检查送检率为52.28%,共分离出3959株细菌,细菌检查阳性率为49.78%,其中,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占56.2%,革兰氏阴性杆菌占25.41%,详细结果见表2。送检样品主要包括痰液、血液、尿液、分泌物、脓液等,对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度实验。采用常规实验方法进行药敏试验,详细结果,见表3、表4。

3 讨论

3.1 抗菌药应用频率 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消耗量大、种类较多的是头孢类抗菌药;同时,β-内酰胺酶抑制剂也占有较大的使用频率,这是因为近年来耐药菌株范围不断扩展,传统抗菌药物大多已耐药,从而导致三代头孢与加酶复方制剂成为临床医生抗感染首选用药,而且该结果也表明我院医生在选用抗生素时有着较高的起点,值得临床医师进行关注和相应的调整[2]。

3.2 病原菌的耐药性 统计分析数据显示,临床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溶血链球菌、化脓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是我院细菌室2011年分离出较多的菌种,从表4可见,这些常见的菌群在我院同期常用的抗生素中敏感性显著下降。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是近两年我院用量较多的品种,DDDS排序第6,已出现部分细菌对其产生一定的耐药性,但对溶血链球菌仍保留有92.32%的敏感率。三代头孢是我院近期使用频度最大的抗菌药物,已占据各类药品使用频度的首位,病原菌对其敏感性有着逐渐下降的趋势,如头孢他啶对溶血链球菌的敏感率已经低于20%。青霉素为窄谱抗生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有较好的作用,虽然DDDs排序第七,但溶血链球菌、化脓链球菌对其敏感性已经低于16%,这可能是由于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产生了交叉耐药[3]。

3.3 抗生素的使用频度与细菌耐药性 通过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临床最为常用的是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其日常用量较大,因此其耐药率的产生也是最高的,因此敏感性较低。这表明临床上在给患者使用抗生素时,应从诊断感染指标和病原学诊断明确及药物学经济角度考虑,从而合理、安全、有效地选用抗生素。若滥用抗生素必将导致耐药菌株的快速增长和扩散。

总之,医院的相关管理部门要根据本院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及细菌耐药制定相应管理措施,调整抗生素的品种及数量,使抗生素更科学、安全、有效地发挥疗效。同时,医务人员也应掌握抗菌药物的特征及适应症,并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监测细菌耐药性,减少和防止细菌耐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慧玉,罗军,何加宁,等.我院2006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8):589-591.

抗菌药物范文3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分析

Analysis of Outpatient Antimicrobial Drug Use

CHEN Hong-yan, YU De-zhi, LI Ya-ling, WANG He-wei

(Luzhou Medical College Affiliated Hospital Department of Pharmacy, Luzhou Sichuan 646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usag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in a hospital,clinical supervision for th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and provide reliabl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Methods:our hospital prescription in May 15,2012 1561,the kinds and quantity of the antibiotics used in the prescrip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in 1561 prescriptions,prescription of antibiotics has issued 465 copies,accounting for a total of 29.79%;in all the antibiotic prescription,79.35%. Antibacterial drug for oral,for the rest of the injection of antibiotics;77.20% prescriptions for single prescriptions,two prescriptions accounted for 22.80%;cephalosporins outpatient accounted for 34.4% of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use of antibiotics,followed by quinolones and penicillins antibiotic drugs. Conclusion:the use of antibiotics in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I was basically rational,dynamic monitoring of the use of hospital outpatient drug,has a certain 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Key words:Antimicrobial drugs; Rational use of drugs; Analysis

我们收集了我院2012年5月15日门诊处方,对其中的抗生素处方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各类文献资料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5月15日的门诊西药房的所有处方,共1561张。

1.2方法 将所有的抗菌药物处方筛捡出来,对其中不同剂型、种类、数量进行统计,并根据抗菌药物单用和联用进行分别统计,将统计结果与文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2.1各种抗菌药物使用情说 2012年5月15日我院门诊西药房共收到并处理处方1561张,其中抗菌药物处方465张,占处方总数29.79%;在所有抗菌药物处方中,口服抗菌药物处方占79.35%(369/465),其余为注射剂型处方;联用抗菌药物处方106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22.80%。见表l。

2.2各类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和使用量分析 按《新编药物学》(第16版)分类方法,本研究中所包括的抗菌药物分为11类,其使用频率和使用量见表2。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抗菌药物,占所有门诊抗菌药物用量的48.17%,其次是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氨基糖甙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分别占16.52%、12.17%和12.17%。

3讨论

在我国,抗菌药物滥用是一个长期而严重的问题。欧美发达国家抗生素的使用量占所有药品的10%左右,而我国最低的医院占到30%,基层医院甚至达50%以上[1]。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应用量大、品种多、更新快、各类药品之间相互关系复杂,联合用药日趋增多,预防用药日趋广泛。因此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药性呈逐年上升势头。

在本研究中,我们还对不同种类抗菌药物的使用使用情况作了分别统计,发现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最高[2],占所有抗菌药物用量的34.43%,其次是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广泛使用,与由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药性肺炎链球菌以及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的流行日益增加有关,应引起各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

在本研究中,我们除了对各种抗生素用药量作了统计分析外,也发现少数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儿种:①青霉素类口服给药未注明皮试;②无指征用药,如诊断为"脑梗塞"却使用了头孢菌素类药;③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个别医生常规选用3代头孢等抗菌药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④用法用量错误,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为时间依赖性药物,多数必须1d多次用药,但有部分处方使用1次/d静脉滴注等情况。需在以后加强与相关临床科室的交流,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抗菌药物范文4

1 抗菌药物的应用

(1)有针对性地采用抗菌药物;(2)抗菌药物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有治疗作用,但对病毒无效;(3)不作退热用,发热原因不明等不宜轻易采用抗菌素。以抗菌药物作为确立诊断的捷径的依据并不可靠。

2 选用抗菌药要考虑临床疗效及耐药性

抗菌药物的选择要明确药理作用。严格掌握适应证,临床用药要全面考虑。掌握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是:①疗效高;②副作用小;③使用方便;④价廉易得。

在临床上应用抗菌药时,绝大多数感染用一种抗菌药治疗有效时,不需要采用二种抗菌药。发热待查者不宜使用抗菌药。预防性、治疗性和联合使用抗菌药品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3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3.l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目的 发挥抗菌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降低毒性。扩大抗菌谱,有利于混合感染的治疗。防止或延迟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3.2联合用药的指征 ①病因不明而又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难于控制病情者,如肠穿孔后腹膜炎。②用一种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如慢性尿路感染等。③长期使用一种药物,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为了减少或不发生耐药性,要联合用药。④有些抗菌药物不易渗入感染病灶所在部位时。⑤为了防止二重感染,在使用广谱抗菌药的同时常加抗霉菌药物治疗。以减少发生二重感染的机会。⑥单用某一种抗菌药物作用较弱,联合应用就能显示出强大的抗菌作用,如青霉素和链霉素联合治疗肠球菌感染时。

4 联合用药的规律

①繁殖期杀菌剂与静止杀菌剂可获得增强作用。如β卜内酰按类与氨基苷类。②静止杀菌与速效抑菌剂可获得增加或相加作用。③繁殖期杀菌剂与速效抑菌剂可能出现描抗作用。④有相同毒性作用的药物多不联用,以免增加毒性。

5 了解抗菌药物的副作用

为了有效地治疗疾病,不但要了解抗菌药的性能、使用方法和剂量,还要详细了解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①毒性反应:包括神经系统,造血系统,肝肾、胃肠道及局部损害等。②过敏反应:用药后有皮疹,血清病样反应及过敏性休克。用青霉素前一定要做皮试。③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庆大霉素对第八对脑神经有损害。少数儿茧可发生迟发性耳聋。④对造血系统的影响:氯霉素能致急性再脖,治疗时要定期检查血象。⑤对肝的损害:利福平、异烟肼、吡嚎酰胺联合用药时对肝功能损害大,可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等。⑥对胃肠道反应:红霉素、甲硝唑等可引起恶心,广谱抗菌素还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及难辨芽胞杆菌性肠炎。

6 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要严加控制

其预防性应用仅适于下列情况:①风湿病患者可采用青霉素以消灭咽部的溶血性链球菌,从而防止和减少复发。②感染病灶的四除术,使用适当的抗菌药防止感染扩散。③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前适宜用青霉素,可以防止亚急性心鸣膜炎的发生。④容易患链球菌感染的患者,当感染流行时可用磺胺类或青霉素。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用磺胺嘧啶预防。⑥肺部化脓性病变作肺切除术时,可按药敏情况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⑦大面积烧伤,可用庆大霉素、多粘菌素或半合成耐青霉素酶的一些新青霉素等,以防治绿脓杆菌及其他细菌感染。③昏迷患者宜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⑨长期大量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为预防继发感染可并用抗菌药物。⑩结肠手术前日服氨基苷类或难以吸收的磺胺类,杀灭肠道细菌,防止术后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扩张可在冬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

抗菌药物范文5

正确做法:有感染时才使用,无感染时不可滥用。

错误观点:抗菌药物使用多多益善,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每个药物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不良反应,不需要时过多使用,会造成对人体其他器官,如肝脏、肾脏的损害,引起毒副作用。抗菌药物的滥用还会引起比其他药物更严重的后果――细菌的耐药,这会导致药物对细菌失效,一旦有感染时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发无法控制的感染。所以,使用抗菌药物一定要注意,有感染时才使用,无感染时不可滥用。

正确做法:使用抗菌药物要保证足量足疗程。

错误观点:为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使用剂量越小越好,时间越短越好;或为保证疗效,使用剂量越大越好,时间越长越好。

使用抗菌药物要保证足够的剂量和疗程,否则病原菌未被全部杀灭,留存的病原菌会产生耐药性,使感染不易控制,或前期虽有所控制,后期又会复发。使用抗菌药物也不能随意加大剂量和延长疗程,否则会引起毒副作用。

正确做法:使用抗菌药物不能随意换药停药。

错误观点:抗菌药物服用了一两次自觉无效就换用另一种药品,或有效果就立即停药。

一般来说,抗菌药物需服用2~3天,在体内达到一定的药物浓度后才会起效。随意更换药品,不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另外,每种抗菌药物针对的病原菌都有所不同,盲目换药,很可能会换用对自身感染的病原菌没有作用的药物,造成治疗无效。也不能一有效果就随意停药,应用足疗程,才能完全控制病情,避免复发。

正确做法:抗菌药物的使用要注意正确的药物级别。

错误观点:使用的药物级别越高,疗效越好。

抗菌药物有不同的级别,其抗菌力度也有相应的差别,但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要用高级别的药物。只要选用的药物恰当,即使低级别的药物也能发挥足够的作用。过多使用高级别药物会造成细菌耐药,影响其对重症感染的治疗效果。一般的门诊患者通常都是轻度感染,使用较低级别的药物就已足够。当然,需住院治疗的重症感染患者确实是需要使用高级别药物的。

正确做法:必要时做细菌培养。

错误观点:做细菌培养没用,只会增加检查费用。

即使同样是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其病原体的种类也是千差万别,而每种抗菌药物都是针对某一些病原体有作用,对另一些病原菌就可能毫无作用,即抗菌谱是各不相同的。凭经验选用药物很可能会造成所用药物“不对症”,所以,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就能准确地知道是什么病原菌,该病原菌对哪些药物敏感,从而能针对性地用药。当然,门诊病人普通的轻度感染,一般医生凭经验也能准确用药,并非都需做细菌培养。在药物使用一段时间疗效不好时,就需做细菌培养,明确病原体。中、重度感染的住院病人需要做细菌培养。

正确做法:药物能口服就不静脉滴注。

抗菌药物范文6

1抗菌药物在妇产科的使用频率

在此次调查中发现用于预防性治疗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使用频率最高,这种复合剂对革兰阳性需氧菌及革兰阴性需氧、厌氧菌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在治疗多种病原体引起的妇产科软组织感染中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肾盂肾炎、盆腔蜂窝组织炎、产后子宫内膜炎、绒毛膜炎等[1]。妇产科医生在用药过程中应熟练掌握目前妇产科常用抗菌药。通过分析归纳有如下使用特点:

1.1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妇产科常用的高效低毒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和头孢类(含头霉素类)。(1)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曾常用于治疗泌尿生殖道感染,且非常有效。妇产科临床应用于预防孕妇体内的无乳链球菌感染,且用于治疗盆腔蜂窝组织炎,部分用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治疗;在治疗盆腔感染时常与氨基糖苷类、甲硝唑联合使用。但是广谱青霉素类对兼性厌氧菌作用比较弱,同时随着大量耐药菌株的出现,单独采用各种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妇产科感染的应用已经不多见。但由于其对胎儿和新生儿的损伤少,大剂量使用时疗效较好且相对廉价,目前仍然是用于预防与治疗孕期感染的常用药。(2)头孢类。头孢类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及过敏反应少的特点,在妇产科中用于感染的治疗及预防术后感染。随着新型第四代头孢菌素的出现,如头孢唑兰、头孢匹罗、头孢噻利、头孢吡肟。使得其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厌氧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同时增强了抗革兰阳性菌活性,尤其是对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作用加强。新型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均具良好的药动学特性,半衰期长且广谱、强效、低毒[2]。(3)碳青霉烯类。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碳青霉烯类是抗菌谱最广的,其抗菌活性强,对多重耐药菌株引起的严重革兰阴性菌感染及混合感染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用于治疗产ESBLs菌株感染疗效最佳的品种。

1.2氟喹诺酮类

氟喹诺酮类抗菌谱很广,对大多数革兰阴性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均具有疗效,但近年随着耐药的革兰阴性菌不断增长,因而临床不主张采用其预防性应用。今年来上市的新品种对革兰阴性杆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肠球菌的作用更强,并具有较强的广谱抗厌氧菌活性,且发生光敏反应的频率降低[3]。但由于喹诺酮类药物抑制DNA合成的机制,因此不可以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16岁以下的患者。

1.3氨基糖苷类

此类抗生素的特点是可与细胞壁活性抗菌药产生协同作用且具有依赖浓度的快速杀菌作用,在妇产科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阴性菌所引起的严重感染。庆大霉通常用于引起盆腔感染的革兰阴性兼性厌氧菌的治疗,近年来庆大霉素的用法已从以往的每1次/8h变成1次/24h。其具有疗效相同,但耳、肾毒性降低,用药简单和费用较低等优点。

1.4大环内酯类与林可霉素类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妇产科中最常用的是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其对革兰阳性需氧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有效,也对很多厌氧菌和淋病奈瑟菌有较强作用。阿奇霉素还具有半衰期长、对性传播疾病具有肯定疗效的优点。随着第3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出现,如泰利霉素,其不仅对耐大环内酯类肺炎链球菌还对厌氧菌具有很强抗菌活性,同时其安全性更高。林可霉素类在抗菌谱上与大环内酯类相似,目前应用于妇产科的各种厌氧菌或金葡菌革兰阳性菌引起的盆腔、腹腔感染的治疗上。对于合并革兰阴性菌感染,可以联合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克林霉素对沙眼衣原体也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因此常用于是治疗产后子宫内膜炎及孕期阴道炎。但克林霉素因与红霉素作用靶点相近而发生拮抗,因此不可以与其联用。同时克林霉素会引起伪膜性肠炎的可能,不宜用于术后感染的预防。

1.5多肽类

目前多肽类抗生素在妇产科中主要用于耐药菌感染的治疗。当患者对青霉素过敏时,首选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其抗菌谱窄,是目前用于MRSA或革兰阳性菌导致的妇科严重感染。随着第二代糖肽类抗生素Ⅲ期临床试验的完成,其可用于耐药革兰阳性菌的感染治疗。

1.6其他高效抗生素

目前应用于妇产科的抗生素还有磷霉素、甲硝唑、强力霉素等。磷霉素具有无毒性、无抗原性等特点,在妇产科领域主要用于大肠杆菌、志贺菌属、葡萄球菌属和沙雷菌属引起的阴道炎和宫颈炎的治疗。甲硝唑对需氧菌无作用,仅对厌氧菌具有强大抗菌作用,因此在对各种妇产科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的治疗上常需与抗需氧菌药物联合使用。强力霉素具有高效、广谱、低毒等特点,常用于治疗妇产科盆腔炎,但由于厌氧菌对其易耐药,因此临床常将其与头孢类药物合用。

2妇产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