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素分级管理范例6篇

抗菌素分级管理

抗菌素分级管理范文1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分级管理; 抗菌药物管理; 合理用药

目前,我国各个医院中普遍存在着抗菌药物滥用的现象,2011年4月卫生部了“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1-2],通知中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努力的开展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为了考察本院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情况,以西药房作为示范,采用WHO推荐的金额排序法以及用药频度(DDDs)分析方法[3],对本院自2011-2012年西药房中抗菌药物的品种的使用进行分级管理,以观察该制度在本院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统计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西药房自2011-2012年的药物的出库数据,以抗菌药物作为统计的主要药物。抗菌药物的数据主要包括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以及金额。

1.2 方法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方案》将本院中常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分级,采用用药使用金额排序方法以及用药频度(DDDs)对药物进行归类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某药年消耗总剂量/DDD值。其中DDD值以《新编药物学》第17版或者按照药品的说明书作为标准。

2 结果

2.1 2011-2012年分级使用抗菌药物的数量、用药金额、百分比以及DDDs情况,见表1。

2.2 2011-2012年分级使用抗菌药物,其中抗菌药物DDDs排序前10位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具体使用情况结果见表2。

3 讨论

目前,根据我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及中华医学会联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规定[4],从药品的安全性、临床疗效、对细菌的耐药性以及价格等方面的因素考虑,对本院目前使用的抗菌药物按照药物的分级管理主要分为三类,主要为:(1)非限制使用的药物(一线药物),该类抗菌药物经过临床中长期的应用后,其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价格经济合理,同时对细菌的耐药性影响较小;(2)限制使用的药物(二线药物),该类型的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较好、但是不良反应较为明显、价格昂贵[5],需要经过主治以上的临床医师进行签字后方可使用,例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3)特殊使用的药物(三线药物),该类药物对具有针对性的患者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疗效,但是毒副作用尤其明显,价格昂贵,本品必须有详细的用药说明书以及药理检验以及临床检验合格的标志方可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者科主任的签名条件下开据应用[6],如万古霉素、第四代头孢菌素类、碳青烯类药物、两性霉素等。

其中,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是临床及西药房中感染患者首选的药物,因此,非限制使用的药物的用药频度每年都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自2011年开始,本院西药房通过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措施,非限制使用的药物的用药频度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增多,随着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方案的实施而减少,限制使用的药品的用药频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特殊使用的药品因为临床医师对其用药过程中产生的适应证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因此,用药频度也逐年下降。

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是西药房以及各个科室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否在发药品的过程中管理的透彻性[7]。本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有效的控制方法,主要分为:(1)按照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条件,同时结合本院的用药实际情况,将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药物、限制使用药物、特殊使用药物);西药房工作人员在发药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医生的职称规定其可以开据的抗菌药物,同时将可以应用的抗菌药物范围发放到各个科室医生的手中[8];(2)对西药房中工作的人员,学习本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同时开展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抗菌药物工作者进行详细的讲述,降低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比例;(3)建立健全更加详细有效的规章制度,强化药师在发药过程中对处方的审核力度,严格把关科室医师不负责任的越权开具抗菌药物、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使用的剂量问题、使用途径的等[9];(4)药剂科的工作人员定期的开展处方的点评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审查本院抗菌药物处方的合理性,每个月均向院内领导进行汇报,总结出有效的控制办法。加强对抗菌药物处方的审查力度,可以减少广谱抗菌药物以及增加窄谱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从而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降低抗菌药物对细菌的耐药性,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10]。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医院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可以有效地推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但是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某些医师总会凭借对某种疾病的累积的用药经验而开具处方,也有医师由于经验的欠缺、专业知识的不扎实导致联合用药方案的不合理,因此,对西药房工作的人员来说,仔细审核处方至关重要。应该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宣传教育[11],制定可行的奖罚措施,建立完善分级管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本院西药房的抗菌药物的管理达到科学化、规范化以及有效的合理化程度。

参考文献

[1]肖永红.我国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现状与思考[J].中国执业药师,2011,8(4):4-9.

[2]孟菊英,孟秀英.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的不合理表现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6):58,65.

[3]邹豪,邵元福,朱才娟.医院药品DDD数排序分析的管理及利用[J].中国药房,2004,7(5):215-217.

[4]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中华医学杂志,2006,90(23):94-124.

[5]谢选亮.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使用分析[J].海峡药学,2008,19(12):140-142.

[6]张蓉蓉,计瑛,江静舟,等.上海市26家二、三级医院2007-2009年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1,11(4):258-261.

[7]范高路,刘玲.我院2008-2010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8):137-138.

[8]陈晓辉,唐开福,顾琛梁,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与结果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8,27(1):41-43.

[9]廖秋霞.抗微生物药物分线使用分级管理实施措施与结果分析[J].医药导报,2007,23(11):870-871.

[10]黄华斌,郭淑敏,杨艳玲,等.分科分级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管理[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4):309-311.

抗菌素分级管理范文2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门诊2010年和2014年处方各5000张。

1.2 方法 本研究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登记抗生素使用的基本情况,如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种类、应用频率、用药总量,实际用药时间、限定日剂量(DDD)等,比较抗菌药物整治活动前后门诊抗菌药物基本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下各级别抗菌药物的累计DDD及权重),并结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进行用药合理性评价和分析;重点考察门诊各品种抗菌药物使用的DDDs及DUI,DDDs=规格×用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DDDs/实际用药时间,DUI

二、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情况 利用2010年及2014年收集的处方对患者性别、年龄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占49.3%,女性为50.7%,就诊的男女性别没有明显差异;就诊患者青少年和老年人比例较高。而2010年和2014年含抗菌药物的处方分别为1218张和908张,其中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的处方分别为361张和68张,占29.64%和7.49%。本院门诊抗菌药物以单一用药为主,2010年和2014年分别占87.00%和91.18%,二联用药为11.63%和8.82%,三联仅为1.39%和0。根据治疗目的的不同,分为预防用药、治疗用药、无指征用药,2010年各类别所占比例分别为38.23%、42.93%、18.84%;而2014年各类别比例分别为39.71%、50.00%、10.29%。

2.2 抗菌药物整治前后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表1数据显示:本院抗菌药物的品种由2010年的55种降为2014的50种,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从24.36%下降至18.16%。从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角度看[8],门诊使用的抗菌药物主要以限制级为主,非限制级为辅,特殊使用级别的抗菌药物不足5%,2014年各分级管理抗菌药物使用累计DDD较2010年均有所下降。

2.3 门诊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及药物利用指数(DUI) 采用统计学方法计算本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及药物利用指数(DUI),2010年及2014年门诊抗菌药物消耗按DDDs高低排序前十位见表2。头孢菌素类药物在门诊抗菌药物使用中占有重要比例,2010年和2014年排名前5位中头孢类即有4种(头孢西丁属头霉素类),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在2010年和2014年均位于前5名之中;而从分级管理的种类来看,主要是以限制级抗菌药物为主,氨基糖苷类、硝基咪唑类及大环内酯类使用累计DDDs相对较少。从药物利用指数结果看:2010年有四种抗菌药物(分别是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西丁)的药物剂量存在不合理;整改活动后2014年门诊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明显减少,仅头孢曲松的DUI>1。

2.4 门诊处方合理性评价 对2010年和2014年随机抽取的361张和68张不合理的处方进行不合理原因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抗菌药物整改活动后门诊不合理处方数明显减少,但总体上门诊抗菌药物使用主要的不合理原因基本相同,其前3位原因分别是β内酰胺药物未按药物半衰期特点使用、药物剂量不正确、抗菌药物处方用量超过三日用量。见表3。

抗菌素分级管理范文3

[关键词] 抗菌药物;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R97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8(b)-016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ntibacterial usage in our hospital and discuss the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improving levels of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 Three hundred inpatients from departments of internal medicine,surgery,gynecology,and pediatrics from July to December in 2013 were randomly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Results The usage rate of antibacterial agents reached 59.33%(178/300).The variety most frequently used was cephalosporins accounting for 81.90%(181/221),of which the cephalosporin in third generation took the majority accounting for 42.99%(95/221).The top three varieties were ceftazidime,cefuroxime,and cefmetazole.The rate of irrational drug usage was 26.97%(48/178). Conclusion The antibacterial agents used in our hospital is not so reasonable.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vocational study of medical staff and supervision of antibacterial agent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ntibacterial agents used in safe,effective,standard and rational way.

[Key words] Antibacterial agent;Curr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

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最先发现的青霉素,是人类攻克感染性疾病的重要里程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各种抗菌药物不断涌现,已成为临床应用最广泛、品种最多的一类药。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使用量、销售量排在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生素,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以上[1]。在许多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高达80%左右[2-3],因此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越显突出,其后果是产生耐药性和各种不良反应的出现[4-5]。本文通过分析本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探讨对策,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7~12月的300例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其中内科、外科、妇科和儿科各75例;男性182例、女性118例;年龄3个月~94岁。

1.2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通过查阅本院病案室出院病历,记录患者一般信息(住院号、性别、年龄、入院诊断、入出院时间等)、抗菌药物使用信息(用药名称、剂型、剂量、用药途径、用药天数等),对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种类、品种、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分析。

1.3 评价依据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6](以下简称《原则》)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7](以下简称《办法》)评价抗菌药药物选择、使用方法、联合用药等是否合理。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78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9.33%,以外科使用率最高,达90.67%(68/75),其次为妇科和儿科,均为61.33%(46/75),内科最低,为24.00%(18/75)。

2.2 抗菌药物种类及使用频次

所用抗菌药物涉及4类20个品种。使用种类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占81.90%(181/221),其中以第3代居多,占42.99%(95/221)。使用频数居前三位的品种依次为头孢他定、头孢呋辛和头孢美唑,分别占23.98%(53/221)、18.55%(41/221)和9.05%(20/221)(表1)。

2.3 抗菌药物用药时间

75.84%(135/178)的患者用药时间7 d者占7.30%(13/178)。

2.4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

以单一用药为主,占75.84%(135/178),二联和三联用药分别占22.47%(40/178)和1.69%(3/178),无四联及以上用药者。

2.5 抗菌药物用药评价

药物选择不当34例、使用方法不正确6例、药物拮抗5例、三联用药3例,用药不合理率为26.97%(48/178)。

3 讨论

3.1 存在问题

3.1.1 指征掌握不严

调查发现,本院医生对抗菌药物指征把握不严,对所有Ⅰ类切口手术和部分病毒、高血压等非感染性疾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且以价格较昂贵的第2、3代头孢为主,过分依赖抗菌药物治疗疾病。本次调查抗菌药物使用率达59.33%,均高于国内(50%)和国际(30%)水平[8]。

3.1.2 使用方法不当

时间依赖性且消除半衰期短抗菌药物应多次给药以使MIC的时间延长,才能达到最佳疗效[9]。调查发现,本院使用抗菌药物时,单次剂量偏小或偏大,给药间隔过长或过短,联合用药未考虑药物的拮抗作用和毒副作用,因而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3.1.3 病原检测不全

联合用药或使用广谱抗生素来“覆盖”诊断不明确的致病菌,是住院患者抗菌治疗的特点[10]。基层医院微生物检查较少,大部分医生全凭经验用药,而且用药起点较高,多选用第3代头孢菌素,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医疗成本,而且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和二重感染的发生。

3.1.4 行政管理不力

近几年来,国家就抗菌药物的使用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但基层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到位,有的医疗机构和医生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医院购进的抗菌药物品种多,医生随意更改治疗方案,缺乏相应的行政约束。

3.2 对策探讨

3.2.1 医务人员

3.2.1.1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指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首选细菌敏感的、非限制使用级的、价格低廉的抗菌药物,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手术时间长、手术创面大等情况下才考虑使用。

3.2.1.2 规范抗菌药物联合用药,避免药物毒副作用 联合用药的指征是病情特别严重,如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数种细菌合并感染,单用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或者单用一种抗生素使血液浓度太大,患者不能耐受其不良反应,加用另一种抗生素可减少该药的剂量,以达到同样的疗效。联合用药一般二联为宜,选择没有拮抗而有协同或相加作用或大于两药单用总和的抗生素。

3.2.2 医疗机构

3.2.2.1 建立业务培训机制,提高医生用药水平 医疗机构要建立系统培训机制,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国家处方集》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相关技术规范的学习,为临床医生自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高临床医生用药水平。

3.2.2.2 加大病原检测力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医疗机构要加强微生物实验室建设,全面开展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等工作,采取强制性措施,要求各临床科室在开始经验治疗前采集检测标本进行早期病原学检测,从而掌握临床感染的特点,以便临床科室选择适宜有效的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3.2.2.3 实行药物分级管理,形成有效督查体系 《办法》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级。研究表明,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已初显成效[10-11]。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药事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定期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点评,并将点评结果作为医师定期考核、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依据,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形成有效的督查约束体系。

3.2.3 卫生行政部门

卫生行政部门要定期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使用量、使用率等情况进行排名并予以公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医疗机构考核指标体系,并与医生定期考核和职称评定挂钩,加大行政执行力度,从根本上解决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问题。

综上所述,本院抗菌药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今后应以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要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强业务培训,使临床医师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用药指征、种类选择、用药时间、配伍用药原则等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性,保证安全、有效、规范、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 张新萍,杨本明,周丽华,等.住院患者抗感染药物合理用药调查[J].天津药学,2008,20(5):45-47.

[2] 闫德伟.基层医院抗生素应用情况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25-26.

[3] 李胜文,豆甲泰.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4):53-54.

[4] 严孚莹,马淑媚.医院抗生素使用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2):135-136.

[5] 曹叶群.基层医院抗生素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2):162-163.

[6]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Z].2004.

[7]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Z].2012.

[8] 黄祖林,吴晓琼,马文东,等.饶平县中医院抗生素应用情况的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6):7-8.

[9] 李俊.临床药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77.

[10] 薛彦宁.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的现状及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药业,2012,21(24):9192.

抗菌素分级管理范文4

关键词:抗生素;滥用;监管;药师法;分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抗生素是一种可以杀灭或抑制细菌的化学物质。1928年首次发现青霉素,1940年用于临床,由于它的疗效好,成为人类战胜感染性疾病的用力武器,使人类平均寿命延长15年,被人们认为是百病皆治的“灵丹妙药”,此后即被大量的使用并迅速发展,后来又陆续有新药被研制出来,迄今已有几百种的抗生素制品上市使用。抗生素药品物种繁多,应用广泛,在发挥抗菌消炎的作用中,疗效显著。但是目前临床滥用抗生素类药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而且带来一些严重的不良后果。加强监管尤为重要。

一、抗生素滥用的后果

自青霉素发明以来,没有哪种药物像抗生素那样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现在,也没有哪种药物因不合理应用而像抗生素那样为人们所诟病。

目前我国的细菌耐药状况很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跟医疗大环境有关,由于“以药养医”的问题以一直存在,所以导致了很多医生不负责任地给病人开大处方、开贵处方,一个小感冒就能开出多种高价的抗生素药物。造成了严重的过度治疗,同时也造成了抗生素的滥用;二是从患者自身的来讲,自我保护意识较低。很多人总想着“尽快治好,不耽误工作”,常常会主动要求医生开更贵更好的抗生素,杀鸡用牛刀,“好药”用得不好反而会适得其反,如大量高级抗生素的使用会引起肠道菌种出现紊乱,过多杀死体内好的细菌,男性的数量和质量下降,导致不育症发病率越来越高等,并助力了耐药菌群产生;三是很多抗生素在药房里可以随便买到,一些抗生素如喹诺酮类用得太多,人为导致病人耐药性不断增加。

去年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出现NDM-1耐药细菌感染病例,将长期以来存在的抗生素滥用问题暴露无遗。科学家们呼吁由于抗生素滥用产生的耐药性,很有可能会使一些感染性疾病退化为无药可治!

二、抗生素监管存在的问题

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引起细菌耐药,给公众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七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这已引起各方的重视。4月7日,世界卫生日的主题被定位“抗菌素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

我国虽然在合理使用抗生素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医疗体制改革尚未到位,滥用现象依然严重,尤其是管理薄弱,限制使用力度不够,致使临床实际收效甚微,滥用抗生素与我国医院运行模式有关,大部分医院实行“以药养医”,药品收入占很大比例,这就从源头上就埋下了滥用抗生素的祸根。据有关消息显示,三级医院中,抗生素占全部药品收入的30%左右,而二级医院可能会达到40%,就住院患者而言,其花在抗菌药物上的费用更是占总费用的一半以上。

在目前这种开发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如何保护我们已有的抗生素,开发出其新功能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美国很多医院往往将院内拥有的抗生素分成两部分,以五年为周期轮换着使用,给抗生素以休养生息,不频繁使用就不会出现严重的耐药。我们应该思考如何监管抗生素?从对医师和患者的教育、医师用药审核与反馈、多方位干预、卫生保健信息通俗化以及建立财政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使合理使用抗生素真正落到实处。

三、解决不合理运用抗生素的对策

(一)出台《药师法》,明确药师职责

药师是保障公众合理用药团队中重要成员,是指导合理用药的终端责任者,肩负着保证用药安全的重要使命,有责任通过实施药学服务,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宜,提高药物治疗效果,规避药品不良反应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与医疗保健、护理服务一起,为提高公众健康和生命质量而努力。这不仅要求药师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贯穿药品采购、贮存、调配全过程的切合本部门实际的、高效的、合理的、合法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还要求药师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发现任何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同时强调处方审核,药师调配时应善于发现医生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特别是滥用抗生素,并提出改进意见。临床药师还应能向医生提供全面的药品和用药方案,协助医生正确、合理使用药品、规避用药风险。

(二)对医护人员进行教育与培训.坚持合理用药

教育与培训是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的重要方法之一,要做到有目的地进行再教育工作。从思想上彻底解决利益驱动而导致的滥用抗生素现象。医院应当对本机构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医师经考核合格后获得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经考核合格后获得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1、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合理选用、使用抗菌药物。根据医疗、预防、诊断等需要,按照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适应症、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杜绝重复用药。严格控制辅助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不得无感染诊断使用抗菌药物。病毒感染不得使用抗菌药物。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正确掌握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和联合应用指征。

2、严格执行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

非执业医师不得单独开具处方。开具处方后处方医师和药学调剂人员应签全名,且与药剂科留样一致,盖章无效。普通门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按照疾病诊断,对于某些需要长期或按规定疗程需要长时间用药的疾病,处方用量需要超过7日量的,处方医师必须注明理由“如病情需要,且已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处方为开具当日有效,强调外配处方应盖有相关医院科室印章。

(三)医院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去年5月16日,卫生部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将药品的处方权分配给不同级别的医生,同时限制抗菌药物处方权,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定使用、限定使用与特殊使用三个级别。其中,非限制使用的主要以基本药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抗菌药物品种为主。

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5年的抗菌药物,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四)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抗生素监测系统

为了全面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各科室必须安排专人详细记录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将统计数据上报到药剂科,特别是对机体能够产生较强的生理生化机能变化的抗生素应更加重视,以加强医务人员的用药水平,同时加强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关注。并且建立信息库,包括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信息及处方权限(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有相应资格的医师才能开具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级的抗菌药物经会诊后,要使用的,根据会诊结论,给予限期内的使用权限,包括品种、数量,过期自动取消)和处方审核系统(自动识别处方的合理性、提示处方医师药品的配伍禁忌、药品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信息等。

综上所述,当前抗生素的使用的确存在一定的误区与盲目性,从而造成了耐药菌株与耐药性的产生。但不可否认的是抗生素仍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疗效最为确切的药物之一,相信随着抗生素使用规范的出台,抗生素的使用将会日趋合理。

参考文献:

[1]林青云,张铭房.抗生素滥用与医院感染[J].中国药房,1996,7(6):279.

抗菌素分级管理范文5

【关键词】抗菌素;处方分析;存在问题;对策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范围广、品种繁多的一大类药品。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的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从2011年起,卫生部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为了解我中心抗菌药物门诊应用情况,现就2012年全年抗菌药物处方监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从中心医生信息平台抽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门诊处方

1.2抽样方式每月随机抽取10%的处方,抽取处方27162张,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2178张;共使用抗生素20种。

1.3方法依据抗菌药物使用说明书、《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处方集》,对使用抗菌素的处方合理性进行分析统计。

2结果

3讨论

3.1抗菌药物使用排名分析2012年中心抗菌药物使用每月主要使用的二大类药物为头孢菌素类、林可类。头孢菌素类抗菌素以其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耐酸、耐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1]。其次是林可类,主要是克林霉素与林可霉素,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原则,这二种药属于非限制药。由于基层医院条件限制,未设血药浓度监测及细菌敏感试验监测,临床医生只能根据诊断的疾病选择相应的相对安全的抗菌素;而非限制药物属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抗菌药,临床各级医师可根据需要使用[2]。

3.2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处方分析中心抽查抗菌素处方,2012年抽查不合格处方占4.45%,抽查的不合格处方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3.2.1使用指征不明确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无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支持为细菌性感染依据,而使用左氧氟沙星片、阿奇霉素肠溶片、头孢丙烯片等限制使用类抗菌素;诊断肠功能紊乱、前列腺增生使用抗菌素,无用药指征。

3.2.2有慢性病史无急性发作病史中反映有牙周炎、慢性胆囊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史,而临床上未体现急性发作的症状体征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就给予抗菌素治疗。

3.2.3联合用药药理拮抗联合用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但临床存在头孢呋辛与阿奇霉素联合静脉点滴,繁殖期杀菌剂(头孢呋辛)与快速抑菌剂(阿奇霉素)联合在体外确有发生拮抗的可能,因后者迅速抑制细菌生长使之处于静止状态,从而削弱前者的杀菌作用[3]。又如急性肠炎给予培菲康胶囊与诺氟沙星片同时口服,培菲康为活菌制剂,与抗菌素合用时,可因抗菌素的存在而灭活或抑制,而抗菌素又因活菌济的存在而使药效下降,因而两药应分开服用,以利于发挥各自疗效[4]。

3.2.4用法用量不当如头孢呋辛钠针剂2.25g一天给药一次,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如头孢类,半衰期特别短,一般为0.5-1小时,如果把1日量1次给予,则1次给药剂量过大,导致不良反应增加,而又无法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达不到预期的治疗目的,甚至导致耐药的产生[5]。

3.2.5超范围限制用药如给16岁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片口服。根据《上海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2年版》》规定,左氧氟沙星片用于敏感菌所致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支急性细菌性感染、急性细菌性窦炎、单纯性和复杂性尿感、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4对策

4.1加强抗菌素考核运用绩效考核制,将抗菌素使用率、合理性、抗菌药物培训、抗菌药物考核纳入每月的绩效考核中,并于年底的评优、职称的晋升挂钩。

4.2加强抗菌素监测增加每月的抽查量,对于每月使用抗菌素排名前十名的抗菌素,每种抗菌素使用排名前5名的医生公布,连续六个月单一抗菌素排名居首的医务人员建立谈话制度,给予告诫。

4.3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不仅要反复培训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而且对于抗菌药物使用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制度予以重点培训。

4.4应用信息平台应用医生工作平台,在医生开处方时设置抗菌素使用权限,严格执行抗菌素分级管理;在医生开出抗菌素时设置相应抗菌素的不良反应、适应症、注意事项等提示,供临床医生参考。

4.5提高社区居民知晓率社区医生可以通过门诊、家床、上门服务、家庭签约、健康教育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合理使用抗菌素及滥用抗菌素造成危害,提高居民的知晓率。

参考文献

[1]林伟豪,刘付有兰,韩德忠.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调查与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9):120-122.

[2][S].2004,(7).

[3]张永信.注重科学的抗菌给药方案[J].上海医药,2012,33(2):9-11.

抗菌素分级管理范文6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感染 医院感染 三级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606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90-02

1 建立健全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组织体系

我院对医院感染管理高度重视,组成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诊疗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成的一个由上至下的三级网络,实行临床科室自我管理为基础,感染管理科负责各项制度措施的监督落实,感染管理委员会宏观调控。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控制的各个环节,联合医疗、护理、药学、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部门,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协作管理制度,各组织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和传播,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院感科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职能科室,应该要注重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3]。

2 制定管理工作制度与工作流程

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综合绩效考核体系中,建立健全医院三级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一级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并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制度及防控措施,通过感染管理科(二级机构)下达,监督临科室(三级机构)落实情况。半年召开一次院感总结会议,各部门将年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在总结会中相互沟通,妥善解决,使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工作有序地进行。加强全院医务人员的培训,感染管理科人员及时将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信息传达到全院医护人员及保洁人员,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控院感的自觉性;开发领导,及时请示报告,争取医院人、财、物及各级领导的支持。

3 各级机构紧密配合,共同阻击多重耐药菌感染

3.1 临床科室发现病原菌培养结果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时,立即上报感染管理科,严格按照多重耐药菌防控指南进行操作,杜绝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暴发。每月对本科室病原菌送检情况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床进行分析总结。

3.2 检验科每季度向全院公布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以及重点科室前三位的医院感染病原体信息,使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及时了解多重耐药菌监测和抗菌药物耐药率的情况,为临床科室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以主动采取控制措施,减少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发生率。

3.3 感染管理科通过医院内网每日查询微生物实验室检验结果,动态了解本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时对临床科室防控措施进行督导,防止多重耐药菌感染在院内传播。每季度将多重耐药菌统计分析情况进行公布。院感科每半年将监测资料汇总分析,并以《院感通讯》的形式反馈到各临床科室,并传发到院内网供医务人员实时掌握院感信息,指导临床工作。

3.4 感染管理委员会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决策机构,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中,负责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并指定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专家组,负责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的技术咨询和指导。根据每季度药敏结果,对耐药率大于75%的抗菌药物给与停用通知。不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应用,在抑制革兰阴性杆菌生长的同时,使革兰阳性球菌过度生长,也是促使该菌感染发生率逐年上升的原因之一[4]。

3.5 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医院感染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革兰阴性杆菌在院内感染占重要地位,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大幅度上升,一方面与细菌针对抗生素压力自我突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临床医生使用抗生素的习惯不无关系[5]。医教部、院感科、药剂科多部门联合参与抗菌药物管理工作,邀请专家授课,全员参与;依据卫生部相关法规及时更新修订抗菌药物规章制度,加强临床药师的培养,深入到临床,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三级审核,加强Ⅰ类清洁手术预防用药管理,加强抗菌药物使用检查,并把检查结果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中。

4 总结

我院作为德阳市唯一一所三级甲等医疗机构,肩负着德阳地区四百余万人的医疗保健工作。多重耐药菌(MDROs)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举措,已成为医疗领域日趋关注的焦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衡量医院诊疗水平的指标之一,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掌握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保障患者的医疗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平满,周建英.常见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及防治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2):1434-1437

[2] 林冠文,刘瑛,刘婷,等.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控系统的建立与管理.中华现代管理杂志,2009,7(1):35

[3] 徐绍红,ICU3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J].海南医学,2011,22(14):74-75

上一篇视频营销

下一篇邀请函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