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信息范例6篇

油田信息

油田信息范文1

从2005年到2009年,中国油田的信息化建设着实经历了一股热浪。油田信息化建设的标杆企业新疆油田和大庆油田被其他油田竞相调研、效仿。

直到今年,该参照的都参照了,该建成的也都建成了,那股喧嚣渐渐归于平静,各种专业数据库、项目数据库都初具规模;各类专业系统也已展露雏形,如何整合系统、集中数据,使得业务人员能够准确检索数据、顺利获取数据,进而有效地管理数据,成为国内油田的共同困扰。接下来的信息化之路该如何去走,又走向何处?

其实作为中国石油行业的龙头老大―中石油也并没有清晰的思路。一位在油田游走多年的销售人员说,曾经很是风光过一阵的A1(地球科学与钻井系统)和A2(上游生产信息系统)没有得到顺利的推广和充分的应用,对中石油的信息化建设有影响。

其实,国外著名软件公司在国内企业中遭遇项目搁浅的事例并不鲜见,尤其是在中国特色浓郁的石油行业,投入数亿元上马的系统在实际生产中发挥不出什么价值,末了还要找中国本土的软件公司和系统集成商来“料理后事”,油田IT人员对此也颇有微词。

究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对这些企业的认识流于表面,有的甲方项目负责人也不明就里,一味地追求多功能、高科技,平白地给系统赋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却忽视了再先进的系统也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完整的数据库,就像买了全自动洗衣机却没有配置水龙头一样,最后还要自己搬起水盆人工注水,丝毫享受不到自动化带来的便利,不菲的投资最终却陷入尴尬的僵局。

这是因为大部分油田的交付标准是项目上马,而不是真正拿到数据。曾有一位石油行业的资深专家对此开出药方:由信息中心负责管理网络建设、数据标准等和应用环境相关的系统,专业的应用系统以及和日常工作相关的系统则放在业务部门旗下,二者共同为信息建设服务,又可以各负其责,打破原来的条块分割。

比如大庆油田就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是为日常研究服务的,信息化项目实施应该直接和业务部门沟通,由业务人员提出需求、验收方案、管理合同,项目实施方都直接和业务人员打交道。新疆油田也是如此,在数据建设中真正把信息系统看成是业务的一部分,乙方单位交付的项目没有甲方数据中心领导的签字,就不算项目完成。

众多追随者们只学到了皮毛,并未领会其真谛。比如国内某大型油田成立信息管理部之前,由下属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分管信息化,每次实施新的项目时立项都非常顺利。可是自从油田的所有投资全交给信息管理部之后,业务部门就不买账了,总是对立项提出质疑:“这个工作和我有什么关系?干好了没有我的功劳,干坏了还要让我们一同承担过失。”

业务部门撂挑子,出现问题科技信息部只能去找信息中心了解情况,找不到问题的本源。本来很简单的一个项目,结果整整一年过去了都没验收完毕,实施方还要协调甲方两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堪其扰。

有一位资深专家把大部分油田的信息化发展桎梏归结为两点:其一是对信息化的认识走了极端;其二就是由于早期没有制订规划,导致现在的数据难以整合。他甚至开玩笑地说:“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往往走入两个极端,过去是太不重视,而现在又因为太过重视、看得太神秘,以至于专门成立一个部门搞信息化,却和业务需求渐行渐远。”

油田信息范文2

石油的勘探与生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性的工作,信息技术在其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信息化管理与建设已经成为石油企业生产与运营的基础设施,但是目前油田信息化管理不容乐观,本文中,笔者主要对油田信息化管理思路进行研究,旨在不断完善我国石油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

油田管理;信息化;管理思路

一、提高对油田信息化管理的认识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油田信息化管理是油田企业参与国内外行业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在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油田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这就要求油田必须实现信息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壮大其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油田的信息化管理与国外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而必须提高对油田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再次,油田信息化管理是推进油田自身发展的需要。从长远的发展目标来看,依靠传统的管理思路已经不能满足时下油田企业发展的需求。

二、加强信息管理规划

所谓的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就是指建行油田整个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按照其数据而不是业务只能对其管理进行规划,进而保证在实施的过程中不会出现信息孤岛的现象与问题,进而保证油田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实现资源共享。为了实现油田信息化管理,一定需要领导的大力参与,油田的管理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信息化管理的理念。油田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将改变以往信息在组织中的传递方式,其在组织结构、工作方式、业务管理、信息共享等方面都将发生很大变化,因而油田信息化管理必将涉及到油田各部门及个人的利益问题,且信息化管理的规模越大,程度越深引发的矛盾越激烈,因而在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油田管理人员需要特别注意。

三、信息资源的整合

为了适应信息化管理的需求,需要对油田的信息化环境进行整体的审计及规划,其需要从油田信息化基础结构、数据信息平台、应用系统以及管理等方面进行整体考虑。在以往油田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其往往以部门的单项业务出发,构建了一系列数据库实施管理。这种多项独立存在的信息管理方式不利于油田管理过程中时时了解其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综合信息,进而无法掌控油田管理的整体情况。这就要求在油田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对油田生产经营等各方面的信息进行集成,对所有的应用系统进行整合,进而为油田实现信息化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需要注意是信息化管理并不是用信息化去模拟现在有的管理方式方法,而是力求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变革。从目前各企业的管理来看,其都在朝着扁平化的管理方向发展,油田的信息化管理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逐渐加大对其部门和下属单位的控制管理力度,也就是在信息化管理中朝着信息资源整合与集成方向发展。总而言之,统一平台、统一数据是实现油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途径。

四、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

油田信息化管理的实施离不开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油田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特别是信息化管理人才的流失问题较为严重。在油田企业中,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在日进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这也为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带来了难度。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其不但加强自身的学习,跟上信息发展的节奏;第二就是油田企业需要加大对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及培训力度,为其提供优良的发展环境及空间,保证其学到最新的信息化管理知识及理念;第三,就是油田企业需保持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稳定性,进而保证油田信息化管理效果。例如,只有通过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才能在油田信息化管理中成功建立数据中心,使基于天地图平台和油田物联网系统的油田生产现场、设备信息采集、三维建模得以实现,进而实现油田环境及地表、地下、设备内外三维仿真及远程监控,保证油田的信息化管理效果。

五、结语

石油行业的管理工作具有战线长、幅度大、点多面广和高度分散的特点,这些特点就决定了油田的信息化管理相比普通行业信息化管理难度大。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近年来油田的信息化管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油田管理在生产、经营及管理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是从目前油田信息化管理的来看,其还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加快油田的发展,加强规范化管理,必须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和深度。

参考文献

[1]王辉.借信息化之力圆数字化之梦——新疆油田信息化的启示[J].数字石油和化工,2006(11).

油田信息范文3

关键词:重要意义;地面工程管理;措施

1油田地面工程管理的概述

油田地面工程在整个油田生产过程中是确保油田能够稳定开发原油的重要保障,是维护油田生产的关键步骤。根据油田工作性质的不同,可以将传统的地面工程划分为8个主要工程,象天然气收集和运输工程,电力设备及工程,道路交通工程,油田和排水工程等。这些工程共同维护着油田的正常开采与生产工作,在保证油田的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在实现其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进入了大数据化,信息化时代,4G网络几乎在我国各地区已完全普及,所有行业几乎都受到了网络信息技术的波及影响,油田生产作为重工业经济发展的代表行业,当然不能落后于时展的潮流。油田生产各种地面工程也相继融入了现代化发展的各种科技成果,推进了油田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在当前社会,要想保证油田生产的优先发展,必须紧跟时展潮流,对油田地面工程管理工作进行系统化的信息化科技改造,对油田生产的各项工程进行全面,准确的系统性管理,使油井生产在地面井位选择,管道建设,井下供水供电系统等各种环节都得到科学准确的规划布局,从而保证油田生产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提高油田生产产量。

2油田地面管理工程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1经济效益

在做好油田地面管理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油田的生产工作,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分析纠正传统油井生产方面的缺陷与不足。在优化油井生产后,其最显而易见的意义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提高油井的生产效率,降低了油井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油井生产中的各种消耗,提高了油井生产方面的利润占比,提高了油井生产的经济效益。从更深远的意义上来讲,做好油井生产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利于优化原本油井生产模式为更加科学有效的生产模式,促进油田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2.2社会效益

做好油田地面工程管理工作,有利于充分挖掘油田生产过程中的发展潜力,促使油田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以及更加完善的服务,提高了负责该油田生产的企业在社会中的威信,促使该石油公司扩大社会公需,提高了其在社会中的社会功能与地位。油田地面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为油田生产谋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不仅促进了该油田企业在扩大营收面,提高生产利润方面的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对油田地面工程管理进行全面建设,有利于提高油田的社会效益。

2.3环境效益

众所周知,传统的油田生产过程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象水污染、大气污染等,这些都会对人类及动植物造成严重危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坚决不能忽视这类问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对小问题不重视,很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甚至可能会威胁到开采员工或周围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油井地面管理工程进行信息化建设,要尽量对油田生产中产生的废弃材料等进行回收利用,以节省生产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其中最重要的是尽量削减这些废气废物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这些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大大提高油井生产对污染源的控制能力,保证整个油田生产环境的生态安全。

3促进油田地面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改进措施

3.1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为油田地面工程管理建立起一个科学完备的信息管理系统,首先必须充分了解掌握油田地面工程生产中的各种程序,将油田地面生产中的各种专业设备安置油田生产中的流程,路线走向等数据运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技术将其科学有效地组织联合起来,由此建立起一个集油田开发、生产制造、设备维护等各种环节为一体的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如果油田在开发生产过程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阻碍了整体的油田生产的顺利开展,通过这一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相关领导管理人员可以迅速检查出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并且可以派遣相关技术人员对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维修处理,尽量减少对整体油田生产造成的损失。在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所有具体工作都落实到个人,合理安排油田生产中的流程,将各个环节通过不同负责人都串联起来,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大幅度提高油田生产效率。

3.2将科学信息技术融合到各个生产环节中

将现代化的可视化数据平台,大数据化云技术科学有效地融入油田生产过程中,从原油开采到产品完善优化,设备维修服务等各方面都配备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尽可能提高油田的生产效率,减少油田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各种损耗,为油田生产中相关领导的重要决策提供较全面完善的信息支撑。另外,在油田以后的生产开发过程中,同样可以利用相关专业的科学信息技术为油田的开发生产提供信息科技依靠,实现油田生产的科学化,有效化。某些对技术含量要求较低的环节,可以适当利用科学技术对其进行自动化生产,这样不仅可以削减人工成本,提高利润,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油田生产的效率。

3.3将油田开采生产与经营管理相结合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想使油田生产企业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站稳脚跟,可以将油田生产与企业整体的管理结合起来。众所周知,公司的经营状况、资金流动等各方面的信息都关系着油田的勘探开发工作的运行,因此,要想加强油田地面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该文认为可以将油田生产与公司整体的发展方向结合起来,形成油田开采与生产一体化的信息系统,使企业可以根据公司整体的运营计划对油田的开采生产进行系统化管理和调整,从而促使油田地面工程管理得到高效运转。

3.4制定完善的职工管理制度

要想做好油田地面工程的管理工作,对于公司内人员的管理工作是不可或缺的。攘外必先安内,要想发展好油田的开采生产工作,首先就要做好人员的管理。为此,该文认为在油田的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完善合理的人员管理制度。在专业的油田生产过程中必须要保证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性和专业性,要求必须对每一个员工进行合理地工作分配,并且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交接过程中,要督促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工作的衔接,并对相关工作做好沟通交流,尽量避免因沟通缺失而造成的工作不便。

油田信息范文4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硬件保证;技术保证

1.前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技术成为当前企业在发展中赢得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产业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油田的开发、管理是一项技术密集型的工程,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较强。如何提高油田开发的速度和效益,降低开发的风险与成本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是当前我国国家研究的重要问题。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为我国实现这样的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信息化管理主要利用的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现代控制理论和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数据通讯、测试技术和仪器仪表技术等高科技,为油田科学采油和现代化管理提供了可靠的硬件保证和技术保证,[1]其在油田中的应用使得油田开采行业可以集采油生产控制、检测和生产控制、监测和生产管理,地面向地下延伸于一体化,降低生产中的风险,实现高效率生产。

2.自动化信息管理应用于油田中的利处分析

从事石油开采行业的人都知道,油田生产管理中最难的一个环节就是抽油井的管理,对于油田来讲,生产过程与信息自动化管理所追求的目标主要有:提高生产效率、自动采集生产数据;远程监控生产操作与设备;对有害气体进行监测;防止油气泄诵与污染、通过系统监控与趋势分析实施预防性维修维护、及时提供完善的文件资料、及时调整减少人力资源浪费、远近结合提高晟终经济等九个方面。笔者根据相关的从业经验总结认为,信息化管理应用于油田中有几点突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2.1优化油田开发生产管理。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使油井日常管理有了质的变化,它可以针对油田内部各生产厂站在地域上显著分散的特点,充分利用各生产厂站已建的信息自动控制系统,通过油田通信网和局域网实现对现场控制信息和生产状况的远距离监控,监视油田厂站生产装置的运行状态,完成生产管理、调度指挥、事故诊断分析及系统维护等功能。通过数据共享打印输出各种报表和曲线,从而将企业网延伸到各个实际生产现场,实现资源的真正共享,加强即时控制的能力,加强提高管理的水平。

2.2提高整个指挥系统的工作效率。油田开发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之后可以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对远程被控对象的监控.便于大型企业对分散的生产厂点进行整体管理,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结合油田实际,近期可以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功能,远期可望实现现场生产装置的无人值守。[2]另外还可以实现:①迅速对流失产量提供报警;②迅速查处故障地点;③对潜在故障远程报警,以避免因机械损坏和产量流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④当发现严重问题时,自动停止运转,避免了停产和设备损失;⑤查出油区的设备运转问题。

2.3提高安全生产的安全性。自动化信息管理最重要的作用在于能够及时地收集现场施工的情况,为生产管理者提供及时的现场信息,使得生产管理者能够及时的根据自动化系统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及时的决策,提高生产的安全性,一旦发生事故的时候,也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实现油井生产流程化,达到长时间安全、稳定、优化运行的目标。

2.4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无疑减少了许多需要人工操作的工作,甚至在某些环节还可以实现无人操作的状态,而单从井口功图采集、油井三相电流到开、停井和自动选井阀组有操作控,这就已经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实现了对人力更加充分的利用,生产管理人员也可以减少许多数据收集以及数据整理的工作,为油田的开发节约了较大的信息收集成本,极大的提高了管理上的效率。

3.自动化信息管理应用于油田中出现的问题-信息化建设问题

随着全球范围内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国内外石油公司已经认识到必须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必须重视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在信息管理和应用上创新;不仅要获取信息,而且要将信息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企业知识库,并将它们管理起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应用,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信息利用程度较低。要实现自动化信息管理应用于油田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得信息自动化系统所收集到的各种油田开发探测数据服务于油田的开发管理中,这些数据信息可以说贯穿于油田开发管理的各个阶段,其重要性也被管理层所认同,但是由于这些数据和信息主要是为专业领域的专门问题服务的,信息的标准和平台往往是异构的,造成跨部门和跨领域的信息无法在网络环境下转换和叠加,使得这些开发数据大多数难以被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信息上的大量浪费。因此,开发单位应该要大力的培养和开发技术人才,加强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搭建一个一体化服务的信息管理平台,以方便各个管理层人员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

3.2信息网络建设应该要统一规划。当前,许多油田开发单位各部门之间基本上都是处于一个各自为政的状态,缺乏统一的安排,信息网络建设经费投入较大,但是效率却较低。因此,信息平台的搭建应该要由相关的部门提供统一的参考数据,以避免数据建设上的重复投资,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3.3信息数据的保密问题。目前高新技术广泛用于窃密活动,窃密手段向高智能、多功能、超微型、善隐蔽、无国界方向发展。窃密主体更具多元性,窃密渠道更具广泛性,窃密手段更具高技术性。[3]一个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能力,可以说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的成败,因此,油田开发的相关单位在实施自动化信息管理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信息数据的保密安全问题。

油田信息范文5

1.1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由于通讯技术的限制,我国油田通信信息网络系统的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在处理一般问题时,尚能够根据已有的相关知识,作出大概的了解和认知,从基本角度,完成对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而对于特殊问题,由于技术的限制,往往无法正确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造成了时间延误,形成通信网络系统的漏洞,对油田的企业建设形成影响。

1.2缺乏系统的安全保障

系统的安全保障,主要侧重于法律层面。众所周知,我国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对于法律条文的设定和推广,往往由相关部门专门负责。然而,由于油田事业具有较高的机密性和严谨性,法律部门未能真正落实到油田领域发展的深处,对于通信信息网络系统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无法用法律方法作出及时的保护和处理,导致了安全保障的缺失。

1.3通讯信息的标准尚未统一

现阶段的油田事业日益蓬勃,不少中小企业随之兴起,尽管油田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有效提升,却由于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而容易造成企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油田通讯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时,往往会因为双方的理解力存在一定偏差,而导致信息的标准未能统一,对外宣传和传播时容易出现误差,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二、后期油田通讯信息网络系统的解决方案

2.1优化通讯信息技术

在后阶段的油田网络系统优化过程中,应该着重于强化通讯信息技术,而技术方面的支持,企业可以强化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用企业的利润和资金,赞助学校的基本建设,而学校方面,则尽可能培养多样性人才,为企业建设做好充足的人才储备,尤其是相应通信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学校要和企业有效沟通,促成油田相关企业建设和网络信息优化。

2.2统一信息系统标准

为了防止通讯信息系统的表述偏差,而造成油田领域内不同企业之间的相互抗争,往往需要采取格式化的方法,统一信息系统的标准,使得油田通信信息网络系统,对于一般的网络结构以及网络内部相关信息的单位和数值,都能够尽可以能做到标准化。而油田企业与之相关的部门,应该达成统一标准的制度,促使行业内的竞争呈现出公平合理化趋势。

2.3强化政企合作共赢

油田信息范文6

关键词:油田企业;计量管理;信息系统

油田计量管理工作内容非常复杂,涉及原油的动态计量、原油的静态计量;单井计量、混合计量等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传统的油田企业计量工作,就是通过计量工作人员,利用计量器具,根据计量法规和石油行业计量操作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对原油的产量、成分抽检分析等数据进行计量。常用的计量器具有量油尺、温度计、密度计、计量罐(立式金属罐、卧式金属罐、球式金属罐)、计量车、计量船等多种计量器具,对原油的温度、密度、体积、质量等进行全面计量,传统的计量工作方式方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效率低下,实效性较差,计量的数据很难实现非常精确,人为误差因素较多,工作管理也比较麻烦。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在油田计量管理中的应用,有的油田企业相继引进了一些计量管理信息系统,在使用中,各个油田计量方法、标准不统一,功能、流程不完善,计量数据不科学全面。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创新,多种油田计量信息系统得到开发应用,比如,计量站SCADA系统、计量站MIS系统、C/S模式、B/S模式计量管理信息系统等。

1油田企业开发及应用计量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基于网络安全立法及信息系统网络的安全相对保障,不同的油田企业相继在信息系统运营单位不断投入大量资金,提高技术水平和能力,加强网络安全有效的防护能力,计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通过远程计算机控制,克服了传统人工操作计量的各种缺陷,比如,个人习惯、技术能力程度、责任心的高低引发的操作失误、标准掌握不一,数据计算的差错等等,实现了计量管理的高效、精准、无人化。提高了信息技术研发、创新及其相关设备制造能力,国外的技术和产品逐渐被替代,有力的提高了计量信息系统的国产化水平。

2油田企业计量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历程及技术分析

2.1从C/S模式到B/S模式

计算机信息技术引入油田企业计量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始应用的为C/S模式,计量系统模式采用的是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用户主机加装数据查询的一个客户端软件,用来查询原油的动态量数据和静态量数据,生成计量数据报表。C/S模式计量信息系统的客户端安装工作量大及维护工作量较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客户端软件要求计算机操作使用者业务水平较高,安装环境非常苛刻严格,即便如此,仍然经常出现软件启动错误或者无法启动乃至软件无法登录和数据库连接丢失等问题的发生,主要原因是参数设置错误,致使计量管理信息系统维护的工作量急剧增加,相应不断扩大了系统的整体维护压力。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计量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不断开发完善,油田计量站SCADA系统、MIS系统等信息化系统的软件逐渐升级换代,计量数据查询服务从C/S模式转向B/S模式,就是客户端/服务器模式进入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客户端/服务器模式正式被完全取代。用户界面在B/S模式结构中通过浏览器来实现,该系统基于应用层的http协议中特有的Web服务,以广域网为基础。其工作方式就是石油企业计量管理人员通过网络浏览器的进行查看、使用系统网络数据,不用在主机上加装相应专门的软件,从时间效率、操作环节和技术程度等方面,具有相当多的优势;B/S通过浏览器登录的数据服务器一般为安全专用的,具备满足远程原油计量信息数据的全方位的安全查询服务,从操作层面就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或者共享窗口客户端软件安装的工作量,主机软件维护查询等相关的工作量,并且通过专门的数据浏览器登录实施查询计量数据信息的操作方式、技术培训难度小,不要求计算机操作技术水平太高,对计算机安装环境要求也不太严格,更加适用于油田企业计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2.2C/S模式与B/S模式各自的优缺点

2.2.1C/S模式的优点该种油田企业计量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以企业内网应用为基础,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比较,最突出的优势特点是不需要互联网环境系统就能正常开展计量数据查询及信息处理应用,网络信号的不稳定,或者网线故障一般不影响业务的开展,比如,用户不需要互联网环境,计量业务更为高效方便。数据服务器主机运行的数据服务器平台,相比之下,一般性能更为强劲,尤其是表现在安装数据库软件的功能方面,性能比较有显著的优势。概括起来主要优点有三:其一,响应快速高效,节省时间。C/S模式应用数据服务能够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响应快速特点,正常情况下,能够完全通过客户端主机的运算能力,在客户端主机把数据实施处理,直接发送给联网的数据服务器主机,大大节省了数据处理时间,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其二,稳定性和灵活性更强。C/S模式的客户端程序实现了与数据主机有效分离的方式,在计量信息管理系统稳定性及灵活性的表现上更为突出。其三,强大的安全性保障。C/S模式的比较适合于局域网的环境,安全性高,更有保障[1]。2.2.2客户端/服务器模式(C/S)的缺点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式(C/S)的油田企业计量管理的信息系统,实际应用过程发现其缺点也逐步明显,概括起来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难以适用于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需求。C/S模式开发设计标准限于局域网环境的应用,未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元宇宙等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更新换代较快,该系统难以适应网络化数据应用的需求。其二,系统维护工作量大,成本高,安全风险明显。在应用过程中,用户PC主机要安装客户端专用的程序,单井计量还行,对于混合计量工作的开展,用户不断增加,系统维护的工作量日益增加,逐渐庞大。尤其是用户PC平台,如果客户端程序感染病毒木马遭受冲击或者相应发生硬件故障,衍生相关问题,造成系统无法正常使用,需要用户重装平台客户端的程序,这样一来,提高了数据系统的运行成本和大量人力的消耗。其三,客户端程序要求太高。因为客户端程序要求太高,对软件前期开发及后期的系统维护等需要的人员培训成本大大增加。2.2.3B/S模式的优点基于B/S模式的油田企业计量管理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表现出很多积极的优势,主要有三点:其一,维护和升级简单。该系统用户查看数据基于浏览器,不需要安装相应的专门软件,在应用过程中,操作服务器即可完成系统的自动维护、升级,不用修改客户端。其二,系统的开放性良好。用户借助一般通用的浏览器直接输入数据查询的要求,就能直接访问,与Web平台的表现无关,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能够任意扩展,拓扩展性良好。其三,操作使用更加方便。通过浏览器查询访问,对于不同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和操作方式,大致相同,基本类似,不需要专门的软件技术应用的额外培训。2.2.4B/S模式的缺点任何事物有明显的优势,也存在致命的缺陷,基于B/S模式的的油田企业计量管理信息系统也是一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方面:其一,受网络安全风险影响明显。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浏览器访问方式,登录数据服务器,查询计量数据信息服务,全部业务过程的web服务在网络中完成,企业的计量管理办公信息系统与互联网无缝连接,类似金融系统出现的客户存款被盗、研发高科技企业的核心机密泄漏等网络恶意攻击,软件感染病毒,侵入木马等在油田企业的基于B/S模式的计量信息系统,同样面临这样的安全风险挑战,管理信息系统、油田动态计量数据、静态计量数据主要在互联网上应用,易受到网络黑客、恶意代码的攻击网络造成安全威胁,易受网络黑客和恶意代码的入侵攻击网络安全性弱。其二,系统用户管理存在的安全隐患。油田企业计量管理人员通过浏览器登录数据服务器实施查询服务,需要输入用户名与密码口令进行验证,而浏览器是通用的客户端应用载体,企业计量管理人员一旦操作不当或者失误,容易导致账户及密码由于管理维护方面存在不周全的问题而使数据丢失,有的工作人员处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密码设置过程中,为了记忆方便,输入查询方便,输入过程不易出错等,就简单应付,给外来入侵的黑客,提供了窃取破译密码的可乘之机,很大程度上形成了网络安全隐患。其三,主机安全的风险造成的计量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主机未安装或者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或者安装的防恶意代码软件级别较低,主机防护设备及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存在不可抗拒的安全漏洞,同时还有主机外接端口的资源控制不当等,与主机相连接的企业计量管理信息系统都存在一定的网络安全隐患。其四,用户体验表现不满意。网络环境下,与专用单机软件的区别相比较,油田企业计量管理信息系统,受宽带、网速和基站服务能力的局限,响应速度相对慢,用户体验不是特别好。

3基于B/S模式油田企业计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策略

3.1强化措施,提高系统安全保障能力

只要系统借助互联网运行,非法网络入侵、恶意代码、病毒等带来的网络安全隐患就不可能消除,因此,在系统软件的开发应用过程,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防范。首先,实施物理隔离。管理信息的网络和计量控制网络,设置物理隔离,就能有效抵御黑客、恶意代码病毒等各种恶意破坏、入侵与攻击和造成联网的不良信息的安全威胁。

3.2提高企业计量系统管理能力,减少系统安全隐患

基于B/S模式的油田企业计量管理信息系统也是由人操作完成业务需求,工作人员及企业相关人员,都需注册账户,进行系统的应用管理,在开发应用中,要注重提高企业计量系统管理能力,减少系统安全隐患。首先,对相关人员在申请用户和设置口令中,提出相应的保密级别的条件要求,满足复杂度条件,定期进行密码修改[2]。开发系统注重用户信息的识别功能完善提高,禁止系统中有相同用户标识出现。对于首次登录的情况,要求即可进行初始口令或者密码的更改完善,达到相应的保密强度需要,满足了对抗不良软件冲击风险的能力,进而实现退出及限制非法登录次数,相比较来说,保密措施和能力相应的提高,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油田企业计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3]。

3.3重视主机安全问题

基于B/S模式的油田企业计量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很多安全风险来自主机,因此,开发应用过程重视主机安全问题,规避不利因素,十分有必要。比如:用户名/密码口令,口令长度不能小于8位的字母和数字符号、设置防范恶意代码软件、定期安全漏洞扫描安全修复等。

4结语

综上所述,新世纪以来,油田的生产经营管理逐步实现了网络化、现代化、信息化、无人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及信息化装备淘汰了传统的人工操作的器械装置,成为现代油田生产管理设备组成的核心成分,确保了油田生产管理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稳定运行,提升了油田企业生产管控的信息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巨鹏,何敏跃.油田计量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及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3(08):47-49.

[2]吕素芳.油田企业计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7,33(04):45-47.